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记者节活动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1 10:17:48

记者节活动总结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1篇

在第五届记者节暨江津市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今天,是中国第五届记者节。在这里,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新闻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世界上最早的记者,产生于欧洲威尼斯。60多年前的今天,范长江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新中国建立以后发展成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20__年11月8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职业充满光荣与梦想,充满艰辛与危险。有资料统计,在非军事职业中,矿工是最危险的,其次就是记者。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一种使命。哪里有重大事件,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记者。不管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奔波在现场,奋笔于案头。——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思想战线处于重要地位,是十分有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在新时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是凝聚人心、增进团结、励精图治、振兴中华的迫切需要,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迫切需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牢牢地把握政治导向、思想导向、价值取向、行为导向、审美导向等,必须认真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保持基调宣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市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稳步推进,态势良好,取得初步成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我们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指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制度上建立健全,在措施上切实加强,在行动上全面推进,从“四个一定要”来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一定要围绕我市“一路三化”这个中心,服务于“打造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这个大局,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出发,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创新意识,表率意识。一定要时时刻刻想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进。及时报道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貌,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做好热点引导,切实加强舆论监督,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多做增进团结、增进理解的工作。一定要努力改进学风,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以深厚扎实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抓住庆祝第五届记者节的契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坚持“三贴近”,深入一线,实地采访,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多写短通讯、短新闻、现场新闻,写新、写实、写活,有思想、有风格、有情感,真实可信,文笔生动,亲切有味,讲实话、鼓实劲、求实效,增强新闻宣传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壮大实力,增强活力,赢得群众,赢得市场。积极主动,加大力度,深入创新,稳步推进。同志们,学教活动已告一段落,希望今后大家仍然要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让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为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已的最大力量!(1588)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2篇

一. 活动背景:

当前校内各大媒体记者已经成为传承校内精神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于记者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法,他们引领着大学生生活的时政思潮和精神方向。校内记者是挖掘校内新鲜活动事迹、报道校园时政新闻的重要角色,同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记者风采,在此,为了给我校各大媒体记者及记者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决定将举行大型记者节系列活动,为每一个有着记者追求的同学实现自己的记者梦!

二. 活动目的:

1. 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为校内媒体记者提供一个可以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梦想的平台。

2. 通过新闻会,向校内外媒体正式我们将举办校团委《金山青年》报社第*届记者节系列活动的消息,并邀请各媒体记者积极参与。

3. 让全校师生能够全面了解此次记者节系列活动。

三. 活动对象:

校内文学社、各学院记者团、宣传部代表

四. 活动地点:

田家炳301(暂定)

五. 活动时间:

xx年x月x日(周六)晚上6:30-7:30

六. 准备:

前期准备:

⑴制作历届记者节精⑵制作新闻视频。(内容主要包括当前社会新闻热点、校园新闻记者现状)

⑶制作系列活动详细介绍ppt

⑷制作宣传条幅校团委《金山青年》报社新闻会

⑸制作各学院邀请函;利用高校交流机会邀请高校报社媒体记者(福大、师范、工程、医大、闽江等)

后期准备:

⑴教室申请(多媒体),装饰教室

⑵准备各嘉宾、学院、文学社座位牌

⑶安排4~6位现场礼仪人员负责引导

七. 新闻会活动流程:

1. [6:30pm]入场。会前播放历届记者节精彩片段

由报社礼仪人员引导各学院记者团代表、校内文学社代表(田园、南峰等)以及榕城高校嘉宾入座;出席新闻会的社长、主编、副社长以及报社5个部门的5位部长就坐。

2. [3-5分钟]社长开场发言,宣布新闻会正式开始,介绍出席会的报社各个部长,欢迎到场嘉宾并感谢各个出席代表团以及在场同学的到来和大力支持。

3. [8-15分钟]播放视频短片。(内容主要包括当前社会新闻热点、校园新闻记者现状、以及我们报社的情况)

4. [3-5分钟]嘉宾热评。邀请某学院记者团团长(或者一位外校代表)简谈自己对校园记者的看法及建议。

5. [5-10分钟]背景介绍。由主编就短片中社会形势和校园新闻记者的情况,分析当前校园媒体作用,介绍报社举行此次记者节系列活动的背景和初衷,并真诚的邀请广大校园记者们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6. [5-8分钟]活动详情。由副社长详细介绍我们报社此次记者节的系列活动(金山青年杯征文大赛、新闻会、文化展、记者风采大赛)以及各项时间安排。(此环节可以配用ppt材料)

7. [10-15分钟]现场互动。在场的各位代表、同学可以就此次活动自己还不清楚或着很感兴趣的方面向人员自由提问,报社社长及各部长做出正面回应,积极引导大家的参与热情。

8. [5-8分钟]结束环节。由社长就共同的记者梦做结束语,感谢大家的到来,并告知各学院代表,我们的活动策划及报名单将会发到各学院。

八. 策划总结:

1.组委会就新闻会中的合理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记者节总体策划细节。

2.于次日向各学院分发正式活动策划和报名单,邀请各学院记者。

九. 经费预算:

(个数*单价= )

条幅 :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3篇

实现新闻采访突破

如今,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增强,采访想快速进入主题,变得越来越难。我们在处理稿件中也常有这样的遗憾:一个非常好的策划,记者采访回来交稿,“总是缺那么一点点”,新闻价值大打折扣。进一步核实细节时发现,记者,尤其是刚进入报社的年轻记者,没有真正获得被采访者的支持,只能回来硬着头皮凑字数,其结果可想而知。

“记者体验・今天我当农民”系列稿件中,8月22日《做生猪生意,原来有这么多道道》一稿,记者在跟随“猪经纪”做生意的过程中,同时亲身体验了生猪养殖户、专职抓猪人、长途运猪贩的生产生活细节,采访笔记除了留在采访本上,还留在与猪贩们一起流过的汗水和共同拥有的“猪粪味儿”里。通过体验,记者了解到“猪经纪”圈里的分工与合作、生存与探索,知道了生猪养殖各环节赢利比例及方式。这都是平常采访难以涉及的内容,但又恰恰是农民读者最想知道的细节。因为,农民不同行业之间转换概率较大,今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明年可能打算回乡喂猪养鸡,他们很想了解其他行业的生产生活细节。这也凸显了农村报类媒体做体验新闻的更大价值:除了满足读者对某一行业的好奇,更在某些程度上为他们选择生存方式提供一个参照。

实现采访的全息立体化

采访是新闻工作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以上是传播学对采访的定义,强调了采访的方法是“观察与访谈”,采访的对象条件则是“广泛关注”和“鲜为人知”。但在记者的采访实践中,更多用的是访谈,观察极有限,获取信息自然不够丰富。“记者体验・今天我当农民”系列稿件采访活动,则真正实现了“观察与访谈”式的全息立体采访,更能帮助记者带着读者意识,写出有立场有温度的新闻。比如,8月11日体验新闻《女记者和留守妇女的一天》、8月19日体验新闻《规模种植,合作社里无农闲》都是在稿件中实现了最大的信息量,实现了“广泛关注”和“鲜为人知”。留守妇女生活有多难?规模种植是否行得通?简单地提问,他们不会说出心里话,因为有些难处难以启齿。记者与留守妇女或合作社负责人生活在一起,无需语言,一切都有了答案。

自然地转换角色

农村大众报一位资深记者曾向笔者讲述这样一个细节:一日,这位资深记者带着一位新记者下乡采访旱情。在一块山区麦田,他们遇上一位老大娘在手工收割小麦。新记者马上掏出采访本蹲在一旁提问割麦老人,老人迟疑着一边割麦子一边回答。“这样的采访咋能深入?”这位资深记者说:“年轻记者虽多出身农村,但也多因上学、家长宠爱等原因少了劳动这一课。”眼看着简短的问答后,交流再难进行下去,这位资深记者接过老人的镰刀,细心地割完剩余的一小块麦田。老人则很自然地坐下来,与新记者细聊,采访愉快而顺利。

“坚持四条底线,即坚持农业专业优势,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和通俗性;坚持科学理性,保证不盲目跟风炒作,避免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对农民的利益同情地理解,保证弱势的农民有一个发声的平台;坚持对中央三农政策的全面准确把握,保证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避免传达错误信息。”这是农村大众报的办报理念。落实这样的理念,要求所有记者转换角色,做个农民。“记者体验・今天我当农民”活动则显然帮助新记者们自然而又迅速地转换了角色。在此次活动结束后的交流座谈会上,每位年轻记者都对此次体验活动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们共同的感受就是“收获太大了”,角色一换天地宽,写出来见诸报端的仅仅是一部分,还有很多的经历需要慢慢体会并渗透到今后的采访工作中去。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4篇

政务新闻,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报道好政务新闻特别是领导同志参加活动的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题之一。

类似“强调”、“指出”、“要求”这种近乎程式化的“三段论”,在地方党报的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中司空见惯。记者或出于惰性,不愿创新,或出于麻木,已然忘记了要有所突破。这样的信息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领导离我们太远。出现在这样报道中的领导,指示多,语言少;共性多,个性少;程序多,新闻少。这样的领导只有讲话,没有形象,他们的面孔是模糊的,性格更是模糊的。

做了几年的时政记者,我发现领导同志不仅亲民、爱民、勤奋、务实,而且个性上多姿多彩。为什么领导人的可亲可爱之处,老百姓并不甚了解呢?造成这种阻隔,是因为我们记者没有在报道中反映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让严肃的政务报道生动起来呢?让领导同志刻板的形象鲜活起来呢?

身在一线的时政记者首先要更新一些观念。

第一,不应该是“枯燥无聊”的代名词。

,简单地说,主要是指党政机构及其负责人主导的行政行为,事关市计民生。在现阶段,也是与时俱进的,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透明、亲民、民主和法制的基本特点,越来越体现出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

第二,党政首长的形象并不等同于刻板的、保守的。

党政首长既是权重一方的领导,又是一个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更是一个责任在肩的官员,同时,他也是一个我们应该平视的公民,并不高人一等。现在的党政首长,越来越置于公众的视野之下。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的记录者、传播者,党政首长也越来越在乎社会的舆论和公开的形象,希望媒体展示自己勤政、果敢、亲民、干练、求真、务实以及勇于负责、勇于担当、有情有义的公仆形象。

几年的报道,我尝试着从文体僵化、语言僵化的旧有模式中突破,通过交代新闻背景,特别是强化细节描写,将领导同志“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还原”为与老百姓息息相通的公仆,增强报道的亲和力。

一是善用背景,使新闻内涵得到充分揭示。2006春节前,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到延寿县走访慰问,这是“常规动作”。在调研的路上,杜书记和当地县长聊天,他提起了一件事儿:在2004年春节前夕,刚刚到哈任职,在延寿县延寿镇兴让村走访慰问时,提议由村里牵头、由养牛大户带动,把贫困户结成扶贫联合体,建立育肥牛养殖场。按照他的提议,市民政局拿出50万元扶贫资金资助了该项目。两年过去了,如今肥牛养殖发展得怎样了?贫困农户的日子过得怎样了?杜书记说,无论怎么忙,也要挤出时间去看上一看。在完成“常规动作”之后,季佳莹抓住了这个规定之外的“自选动作”,把领导牵挂贫苦百姓的这一背景展示得淋漓尽致,大大增加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注重细节描写,使报道生动感人。“细节”在领导活动报道上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些报道之所以使人过目难忘,得到领导同志和同行的肯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文中有“细节”。

2009年6月26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我省考察工作,在哈尔滨先后视察了市人力资源市场、哈尔滨量具刃具有限公司、燎原学校等。在总编辑和部门领导的策划和指挥下,我和同事连续推出《总书记的勉励是特教工作最大鼓舞》、《总书记夸赞哈量“有气魄”》、《“总书记亲切关怀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系列独家报道。

报道在策划之时,报社领导就明确要求,摒弃那种“板起面孔说事”的传统写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细节描写,用平视、平等的写作视角。报道意图迅速传达给承担此次采访任务的我和另外一名同事。我们来到燎原学校对所有当事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这时,距离总书记离开燎原学校不到20个小时,老师们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复,他们围坐在一起,从总书记走进学校大门开始,时间、地点、行程、活动内容、交流对象、讲话内容,在对记者激动的复述中完成了一次“情景再现”。

我和同事将所有细节详细记录下来,加之此前已采访完成的关于燎原学校的新闻素材,材料已足够丰厚。这时,总编辑对报道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报道结构要点面结合,总书记在燎原学校的活动要强调现场感,多运用细节描写、使用直接引语,客观地描绘总书记亲民、爱民的形象,增强读者对总书记的感性认识;燎原学校教师为培养智障儿童付出的辛劳和取得的业绩、赢得的荣誉要作为新闻背景交代充分,丰富读者对新闻的认识,深化新闻的价值,通过总书记对哈尔滨工作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引导全市人民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后两篇报道《总书记夸赞哈量“有气魄”》、《“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生动再现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总书记对哈尔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大中专学生、农民工就业工作的关心,进一步深化了报道主题。三篇报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总书记“微笑着主动伸手”,边询问求职者的专业和愿望,边摘下眼镜仔细看她的《求职登记表》、“高声询问围拢在身边的学生”等等,使总书记对哈尔滨各界群众的关爱跃然纸上,细节的充分描画使报道真挚和富有感染力。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随后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对这组报道给予高度评价:“《哈尔滨日报》这组报道我都看了,很生动,很感人”。

在这里,细节的作用至少有三:

第一,能让人物“活起来”。有了“细节”,人物就有血有肉,有“动感”,读者会觉得这个人物就在自己眼前。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5篇

细节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个层面上一个细小的环节。它既可以是语言、动作,也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表情或神态。精心刻画并运用细节有助于增强报道的立体感、纵深感和厚重感,增强新闻的鲜活度,使新闻好看、耐看。观众还可以透过细节品味出许多报道意外的东西来。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运用好细节值得探讨研究。

我们常说文有文“眼”,细节亦可谓一条电视新闻的“眼”。它可以收到“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这只“眼”传神呢?

围绕主题选细节

细节隐含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之中,而每个事件都有若干个细节。这就要求记者精心选择、取舍,把最能突出和深化主题的细节,经过加工“放大”后用到报道中去。四川省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亲赴灾区视察慰问指导抗震救灾的消息。从电视画面上,我们看到总书记表情凝重地俯望巴蜀大地,惦念灾区的心情可想而知。一下飞机,当胡总书记与温总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更是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位领导人双手有力地一握,凝聚的是千言万语,凝聚的是民族的力量。谁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可总书记不顾危险亲临灾区一线指挥,怎不叫人为之动容?当总书记在灾区一线视察讲话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次比较明显的余震,画面出现明显的晃动,但我们看到总书记镇定自若,关切地对大家说:“现在还有余震,房屋也不结实了,你们自己也要注意安全。”总书记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群情振奋,部队官兵和公安特警们齐声表示,一定全力救援群众,请总书记放心!总书记的关爱就是无穷的力量,就是抗震救灾胜利的希望。正是透过这些细节,观众可以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不畏艰险、心系灾区,对灾区人民群众充满的一片深情厚谊,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战胜灾难的信心、力量、勇气与希望。一幅幅典型、富有感染力的细节画面,有效地升华了报道主题,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亮点。

充分刻画、展示细节

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原本以为可以做好的节目却没有做好。究其原因,这与记者驾驭素材和运用细节的能力不无关系。作为电视报道,要充分展示细节的魅力,就要抓住典型细节,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再配以效果声和同期声,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牙克石电视台民生新闻《记者视线》播出过一条新闻:《当心“冰溜”伤人》,时值开春季节,不少楼房顶沿结下粗粗的冰溜并不时下落,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风险,栏目记者在采访拍摄过程中,捕捉到这样一个事件:一条冰溜下落砸坏了在楼下停放的一辆汽车的风挡玻璃,好在没有伤及到人。记者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表现了冰溜下落巨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同时结合采访车主对事发时描述的的现场同期声,引起了市民群众的足够关注。记者成功捕捉并充分刻画、展示细节,有效体现出民生新闻的服务性和亲近性。

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新闻,就像厨师做菜不放盐和调料一样淡而无味,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报道之所以能长时间留在观众的记忆里,无疑是运用了能打动人心的细节。细节是新闻中的粒粒珍珠,恰当运用可提高新闻的档次和品位,使作品熠熠生辉。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6篇

近段时间,在吉林省举办的“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长春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吉林省吉菜美食节”、“中国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长春冰雪节”、“延吉民俗节”、“长白山旅游节”,以及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联合举办的“友好周”、“艺术节”、“展洽会”等,成为吉林省经济文化生活中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在活动举办期间,通过组织国外媒体采访报道,扩大了对外影响和外宣效果。实践表明,会展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国外媒体的广泛参与,加大国外媒体对展会的宣传力度,既为打造展会名牌营造舆论环境,又为有效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做好对外新闻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如何利用展会这个渠道,邀请媒体做好展会宣传,是展会承办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展会渠道

扩大国外媒体宣传

吉林省举办的各类展会,丰富了吉林省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也肩负着对外宣传吉林形象的重大任务,笔者认为,作为承办方应把握好以下主要环节:

其一,应该重视邀请环节。

外国媒体有年度总体报道规划,特别是驻京、驻沪的外国媒体,在华设有总局的较少,大都是支局或记者处等。凡赴各地采访,他们事先需报请本国总局同意。如果早谋划,提前“通气”,可使媒体早做计划,提前准备,对采访报道有总体安排。如邀请外国本土媒体记者,更要早做打算,及早进行申请报批。

1999年8月,在延吉市举办“延吉民俗节”前夕,省、州和延吉市外办联手通过精心设计,拟订了邀请外国驻京记者采访计划,提前一个半月将精美的邀请函发出。由于突出了中国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和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这两大特色,很快就有十多家驻京外国媒体报名参加。日本NHK本土媒体记者听说此事,怕时间来不及赶不上采访,特意从日本打来电话提前“挂号”。由于我们抓住了邀请的环节,形成了强大的对外舆论宣传攻势,对外报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二,重视新闻环节。

新闻是媒体了解展会活动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举办的重要展会和大型活动,如在北京举办,可以按照有关程序,求得相关部门支持,经同意后,邀请驻京媒体记者参加。在省市举办的新闻会,如条件许可,也应尽量邀请驻京外国媒体参加,使记者掌握展会最新进展情况,对展会的采访报道有总体考虑。新闻会参加记者较多,不可能每人都有机会提问,要适当照顾境外媒体,要考虑到记者大概会提出哪些问题,事先应做到心有底数。

2004年上半年,在“振兴吉林宣传周”中,省市外办协助外交部新闻司组织了近30位驻京外国媒体记者参加的专场记者招待会。省委书记和其他省领导现场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涉及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企业下岗职工养老保险、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等多项内容。因时间安排较紧,省领导看到有些外国记者还没来得及提问,记者招待会后又私下进行交谈,不仅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发表的稿件也具有较客观的真实性。

其三,组织集中采访环节。

这是做好记者采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正式展会短的只有三五天,长得也不过十天。如能在展会期间,吸引外国记者亲临展会现场,感受现场展会气氛,实地采访拍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这些,首先要明确管理部门和组织者,要有明确的采访计划和日程,譬如,每天做什么,怎么做,找哪些人谈,到哪里拍摄,乘坐哪辆车,在哪个会议室,大约用时间多少等,都要周密筹划;同时要安排现场接受采访者,不能临时现找人,领导在展会期间都很忙,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接受采访,需要事先简要确定采访提纲,让接受采访者提前进行必要的准备,防止跑题,做到心中有数,采访时间可长可短;另外,要多给媒体一些辅资料。实践证明,展会前或展会期间,组织者要尽可能地给媒体记者发放一些与会展相关的文字资料,最好是媒体所熟悉的外文资料,包括省情、市情、展会概览、参加展会的中外官员、知名企业和各界知名人士、华商名单,拟洽谈或签订的重点合作项目、展区和展位情况、与展会相关的活动、参加展会人数及其他相关内容等。

其四,重视信息搜集环节。

国外媒体采访结束后,负责接待的外事、外宣部门和展会承办单位,应征询记者对组织采访活动的意见,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要及时跟媒体记者打好招呼,把报道后的稿件寄给外事、外宣部门和展会承办方。通过对报道情况的综合分析,准确把握报道动态,为今后更有效地做好展会宣传提供经验。1995年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关于我省展会的报道稿及有关意见、建议等,对改进和完善展会的对外宣传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邀请媒体做好

展会宣传至关重要

要确保对展会的有效宣传,综合一些部门和单位以往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应根据展会的类型,对口邀请国外媒体。各地举办的展会,大概分为工业、农业、科技、医药、工程机械、建筑、节庆、文化、体育、艺术、综合等多种展会类型。在邀请时尽量做到对口邀请,如农业展会,邀请以报道农业为主的媒体。汽车展会,邀请以报道工业见长的媒体。亚冬会,主要以邀请体育记者为主。项目推介会,邀请以报道经济为主的媒体。旅游节,主要邀请旅游、娱乐为主的媒体。

其次,根据会展规模,邀请不同重量级的媒体。省市举办的大型展会,如“亚冬会”、“光博会”、“东博会”等,应重点邀请世界各主流媒体,既包括驻京、驻沪记者站,也包括相关国家本土媒体。如果是一般性的展会,可邀请相关国家和感兴趣的驻京媒体参加。县(市)举办的展会,可视情况重点邀请驻京相关媒体,特别是注意邀请与展会有关的国家媒体参与。小型展会,可把邀请媒体采访与其他采访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既可采访展会,还应安排一至两项其他采访内容,这样可促使媒体参与。

再者,根据展会形式,确定邀请哪些媒体。

研讨会、交流会、说明会、会、座谈会,以邀请文字记者为主参加采访;现场感、实物感、动感较强的展会,如 “雕塑展”、“冰雪节”、“电影节”、“教育展”、“捕鱼节”、“君子兰节”、“枫叶节”等,应更多地邀请摄像和摄影记者采访。网上招商会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节庆活动,适宜在活动之初或结束时邀请媒体采访,活动之初是为了更好地做前期宣传,结束时则有更多的成果,供记者全面采访报道。同时要认真周密地协调,确保采访、拍摄效率。在展会的每项活动之前,应安排媒体“先走一步”,在仪式开始之前各就各位,以方便摄影、摄像和录音。要让活动的主要人物接受采访,对每项活动,尽可能安排主要负责人出面接受采访,时间可长可短,使媒体感觉报道更有权威性。提供与展会内容相关的准确外文资料,作为采访的辅助。如条件允许,最好准备一些背景材料供记者选用。

另外,利用“空档”穿插采访,可利用用餐时间、会议间隙、晚上时间安排记者专访。例如2003年我省与韩国在长春举办了“中韩友好周”活动,韩国一家知名电视台摄制组想在“友好周”期间,采访当时很走红的四位女演员,由于演员要进行演出前的预演,没有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我们就“见缝插针”,利用演员用餐前的10分钟安排专访,结果双方都很满意。

更重要的是用好每次新闻会,安排境外媒体提问。由于展会时间紧,采访量大,难免会使采访有遗漏之处。一些媒体回去后,常会再发来传真,要求补充或核实某些未采访的内容。根据媒体所提的要求,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记者想要的素材补齐,以书面文字形式送出。可以利用国内媒体的报道成果,促进外国媒体对外宣传。对展会的采访报道,国内新闻媒体具有许多优势,往往采访人数多、内容多,稿件数量也多,有些媒体用专版进行报道。

由于受地域、语言、交通和通信等客观因素限制,国内新闻媒体大都比境外媒体报道较快。有些国外驻京、驻沪记者从报刊上看到已发表的消息,受到启示后才申请前来采访。有的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追踪采访;有的是另辟蹊径进行单独采访;还有的是绕开已报道的题目,从不同侧面采访。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侧面采访,是经验还是教训,对于大部分国外媒体来说,所做的宣传都会对展会有益处。有的记者为少走弯路,把大量我们已报道过的东西收集起来,作为其采访的基础素材,有些观点、数据和事例直接被引用,加大了对外报道的实效性。近年来,外国媒体来我省采访“长白山花卉节”、“电影节”、“亚洲艺术节”、“延边州庆”以及“一汽厂庆”等,不少记者都是事先从国内记者刊发的报道中获得信息的。

组织展会做好国外的

媒体工作是“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为了做好展会的对外宣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媒体的工作。

其一,尽量不改变采访计划。对邀请的媒体发出邀请后,要保持随时联系。对媒体及记者人数、采访时间及内容、携带器材、交通及食宿等事先应明确。一旦确定最好不要随意改变,以免给采访展会的组织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二,在展会期间尽量不提额外要求。展会期间,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环环相扣,要求媒体服从展会组委会总体安排。在开幕式、剪彩仪式、项目洽谈等主要活动,对摄像和摄影记者所处位置事先交待清楚,各就各位,各取所需,以防打“乱仗”。要引导国外媒体记者,尊重组委会统一安排,遵守展会采访纪律,听从组织者协调和指挥。集中采访后,如有剩余时间,有个别记者临时提出其他相关采访内容时,组织者视情况尽量给予协调安排,如无法安排的内容,需向媒体做出耐心解释。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7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片;采访技巧

一、深入新闻调查,制定逻辑清晰的采访提纲

新闻报道关乎事件真相的还原,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网络谣言随处可见,如一些自媒体营销号为了“博眼球”,不惜掩盖、歪曲事实真相,而一些民众在辨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煽动情绪,面对这样的新闻报道环境,事实真相就显得尤为可贵。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报道中,记者应首先要做好深入调查,无论是事件的跟踪,还是人物的采访,都应亲力亲为,亲自收集第一手新闻资料,以保持自己对新闻的态度和观点。例如2009年央视的315晚会上,曝光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黑幕”,为揭穿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而出现的“骗钱链条”,记者调查、了解、反复取证甚至是深入虎穴才完成了新闻专题的制作;其次,要坚持己见,根据自身的采访风格,对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调查;最后,做好采访准备,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在采访中记者应根据专业经验,制定逻辑严谨的采访提纲,并对采访中可能出现的细节进行推敲,控制好其中的变量,为采访工作按照提纲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挖掘采访细节,充实采访内容

相较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时长较长,有足够的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整体性还原,而为了让新闻专题片的内容更加生动、真实,记者在采访中应关注细节,用细节佐证新闻主题,这样才能让电视新闻专题片报道更加细致、深入,并展现出电视新闻的艺术价值。在新闻采访中,记者首先要注重对细节性内容的挖掘,如真实数据、人物表情等,让这些新闻素材不仅服务于新闻报道,更体现出其在整个事件推动中的作用,让观众在细节性观察中感受新闻专题片的写实性。例如十堰市在第四个全国扶贫日推出了《扶贫在路上》的专题片,其中“柳林乡”部分的报道,记者采访了墨池村的村民,从村民的语言、表情的细节中观众能够直观地体会到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果;在报道中,同期声还罗列了一系列数字:柳林乡连续几年来落实了14000亩的烟叶面积,每年收入4500万,实现税收1000万,发展烟农700多户,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户,这些贫困户在烟叶产业发展中均达到了脱贫目标。

三、针对采访对象,灵活调整采访方法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中,记者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由于自身素质、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差异,有些人或者无法把握记者思路,或者随意打断记者提问等,面对这些问题,记者应“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方法,以保证采访过程能够在整体上围绕主题,并尽可能地挖掘新闻素材。例如在民生采访中,一些农民、普通市民性格豪爽,知无不言,对此,记者应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提出问题,引导采访对象针对新闻专题主题畅所欲言;对于一些礼节性的采访或者需要层层铺垫挖掘新闻真相的采访中,记者的提问应委婉含蓄,留给采访对象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循序渐进,深化新闻主题;对于那些性格急躁的采访对象,记者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引导其回答问题等。总之,采访方法不一而足,记者应围绕着专题主题,根据采访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顺利完成新闻素材收集,以支撑新闻专题片制作。

四、合理设计采访问题,找准提问时机

提问是记者推进采访的主要工具,为了弄清楚新闻事件的真相,记者在采访前应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并抓住采访时机,在不同的采访地点,根据不同的采访目的将问题合理分配,确保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相互印证,并串联起来拼接成新闻事实,进而形成新闻专题报道。在采访中,记者应注重对初次见面的设计,以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为提出问题、挖掘真相做好铺垫;在采访问题设计中,记者应尽快、明确地表达出采访目的,并真诚地争取当事人的配合;在遵循采访大纲的同时,也应根据采访对象的着装、姿态、动作等进行临时提问,确保问题的针对性,以作为参考细节,丰富新闻素材;问题设计要准确、直接,避免宽泛和笼统的提问,例如,您是怎么想的?您有什么感想?类似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把握采访节奏,融洽采访氛围,针对观众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给予采访对象一定的自主空间,以缓解采访压力,提高回答质量;注重换位思考,避免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对采访对象进行逼问,而是设身处地地对新闻当事人的角色进行思考,让新闻专题报道更加符合普通民众的视角。

五、善于随机应变,把握采访主题

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语言、情感、心理互动的过程。在采访中,经常会出现采访对象偏离主题、随意发挥的情况,如果盲目打断,不仅不礼貌,还会影响相互之间的信任,因此,在采访中记者要学会随机应变,能够及时准确地拉回主题,确保电视新闻专题报道的制作水平。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记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注重情感体验,并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新闻当事人的真情实感,这样在设计问题、回归主题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例如某电视台在报道“传销”主题的新闻报道中,记者为强化情感体验,深入传销,并根据自身经历对传销内幕进行揭露,这样其在采访一些传销受害者的过程中就能够更深刻地体验他们的情绪,并在情感共鸣中合理应对采访中的变数;此外,记者还应注重对采访主题的调整,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以及事件的还原,对最初的采访大纲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让采访内容更加符合观众诉求。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8篇

2018年,本人主要负责广播站和记者团的指导工作,以及行政楼电子屏日常更新、校级大型活动摄像、学校报纸征订、校内条幅内容及悬挂位置、宣传部文件收发整理、会议记录、九江广播电视台记者对接等工作。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指导祥鹤记者团工作情况总结

祥鹤记者团今年始终坚持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也积极配合各个学院做好宣传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最新的校园新闻动态及时报道。  

1、积极配合校党委宣传部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这一年,祥鹤记者团继续加强宣传报道工作。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质量也明显提高,稿件经过审核会及时向学院报送,加大新闻报道的影响。

2、积极参与运动会的宣传,在学校的运动会中,圆满高效的完成任务,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很好的展现了祥鹤记者团的精神风貌。

3、祥鹤记者团成员素质不断攀升。这一届祥鹤记者团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入团成员进行严格把关,通过笔试和面试层层筛选,将有能力、想作为的同学放到与其适合的岗位上,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成员积极性,确保采访任务都能按时保质完成。

4、努力向新型媒体靠近,祥鹤记者团微信公众号保持持续更新,几乎都做到每天都有自采校园新闻推送,同时创建了祥鹤记者团百度百科词条,利用美篇平台编发校园新闻以及制作出了精美的祥鹤记者团电子团报。

5、成功举办了首届手机拍校园摄影比赛,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在11.8中国记者节,开展庆祝记者节签名活动,组织学生南山公园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缅怀先烈、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重新整合了祥鹤记者团下属部门,新设立了网宣部和影像部,设计了学校视频采访的台标,组织影像部学生和广播站学生,组成校园新闻视频采访小组,开启了校园新闻视频采访工作。

7、梳理了规章制度,建立积分制考核规定,并使制度上墙悬挂。

二、2018年指导濂溪之声广播站工作情况总结

1、广播站后期技术队伍组建成型。以广播站信工学院学生为班子,组建广播站制作部,对广播站所有栏目进行了包装,录制了广播站片头和宣传音频,以及一些节目介绍,从此广播节目告别了单调,为节目播出效果增色不少。

2、节目内容形式多样。这届濂溪之声广播站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直播和转播技术,特别早晚及时转播央视新闻频道的电视节目,让广大师生不出校园便知天下事。

3、溪之声公众号运营更上层楼。作为传统校园媒体,这一届濂溪之声广播站积极转型,以站官微为立足点,大力推行音频制作,先后推出了《岁月留声机》、《职大朗读者》等精品自办栏目,并制作成微信推文进行推广。

4、站办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开展了第二届“最美之音”活动,从活动之初的宣传、中间的海选、以及最后的音频制作,全站成员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使得这个活动在校园内影响巨大,提升了濂溪之声广播站的知名度,获得了全校学生的高度赞誉。

5、改善了播音室软硬件。播音室新装饰了装饰字,进一步美化了播音室环境,同时加配了录音声卡和录音话筒等设备,使得广播站录制音频工作更加快速便捷。

6、校运会期间,积极配合赛事组委会工作,圆满完成运动会播音工作。

7、梳理了规章制度,建立积分制考核规定和重新打印了广播站安全值班薄,并使制度上墙悬挂。

三、其他工作情况总结

1、圆满完成报纸征订工作,2018年报纸征订工作喜获全市一等奖。

2、完成学校V9联盟宣传展板内容撰写工作。

3、完成领导交办的摄像工作。

4、认真完成收发文工作,并将文件进行系统归类整理。

5、积极联络九江广播电视台,邀请记者前来学校采访报道。

6、仔细记录每次学校中心组会议,并将中心组会议材料整理存档。

7、确保行政楼电子屏内容按照要求进行及时更新。

记者节活动总结第9篇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把握和处理教材的水平上,心理学课堂教学不仅知识教授得要准确、科学,而且在教材处理上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能够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记忆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中的问题实际,大胆地补充和扩充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游戏、活动,使心理学教学不仅局限在知识概念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使心理学的教学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理念。如在讲授《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及控制消极激情方法,学生受益匪浅,补充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理念体现创新性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应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成长。在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学习,合作学习。以新颖的团队合作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以学生为主导代替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游戏中,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人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教法、学法体现多样性

在教学中采用了体验式教学。具体环节如下:第一,创造情境,进行体验。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心理测验法,案例分析法,精心设计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第二,唤醒体验,表达分享。体验结束后,学生分享感受。关键是把分享与交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反思体验,整合经验。总结交流得出原则或提取出精华,以帮助进一步定义和认清得出来的结果,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第四,应用实践,指导生活。将体验联系到以后的生活体验当中去,用于指导实践,高效学习。

四、教学环节体现新颖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落实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在教学中,从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创新性和新颖性。在讲授记忆的概念及其分类时,设计记忆快车通行证:1分钟快速记数;测试后进行结果评价(8个以上数字为优势记忆类型)。获取记忆体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再总结升华得出第一个问题记忆的定义。记忆快车第一站:快速记词,通过测验获取语词逻辑记忆体验,测试后进行结果评价,总结得出语词逻辑记忆的概念与特点。小组讨论分享有效的记忆方法,教师总结介绍记忆方法如思维导图记忆方法等,得出记忆的第一种分类。记忆快车第二站:熟悉的记忆,展示心理学实验:9个一角硬币的图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统计全班测验结果,辨认的正确率是1/15。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找出决定实验结果的实质性原因。总结得出是否能将材料记住、记牢,不在于你将材料看了多少遍。而在于你有没有明确的记忆的目的。并开展讨论如何将这一记忆规律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感受长时记忆量和质的变化。分组讨论总结得出保证长时记忆信息正确的方法。在复习巩固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短时记忆的情况。整个课的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体现新颖性。

五、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