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30 09:45:08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1篇

6月25日县委组织部,县农办举办了为期5天的第一书记暨驻村帮扶工作队干部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和政策学习以及实地观摩的学习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将此次学习的收获,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 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以及乡村战略解读”,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做好扶贫工作,要突出工作重点。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根据当前扶贫工作实际需要,必须在扶贫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下足功夫。也就是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这三个“着力”点出了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继续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篇大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其中很大一个因素是创新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解决“谁贫困、扶贫谁”的问题,从而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当前,我县扶贫工作主要以党委政府主导、扶贫干部帮扶为主。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固然有利于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能较快地摆脱贫困,但从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角度出发,扶贫必须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因此,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质上就是扶志、扶智。要通过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形式,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树立勤劳脱贫致富的思想,掌握勤劳脱贫致富的一定技能,促进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依靠自我发展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在扶贫工作中,这要比直接的给钱给物更具长远意义。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这对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同样重要。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使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化。

二 解读政策文件,提高认识。

通过对“七个一批”相关文件的解读,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要根据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意愿,逐户对接落实产业发展计划,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分类建立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花名册,提出年度扶持实施方案,抓好各项帮扶措施落实,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持续增收产业。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这段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生动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生态保护与建成小康是统一的。因此,在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中,使广大贫困农牧民群众通过生态脱贫也被确定为“七个一批”的内容之一。我县立足生态优势,结合现行生态保护政策及重大生态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增生态保护政策性岗位,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人口通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体面的、有尊严的脱贫;转移就业脱贫一批中,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和年龄等因素,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贫困群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计划,建立劳务输转花名册和技能培训花名册,分类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工作,要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配套发展后续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强教育脱贫一批工作中,重点要摸清建档立卡家庭中不同年龄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政策是否全面落实,是否全面足额享受到了政策扶持,特别是要针对高中、大学、省外中职、高职院校上学学生政策是否落实,分类建立健全相应的花名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工作要重点掌握清楚患病贫困人口底数、是否全部享受了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特别是针对患大病的贫困人口,要逐户核实病种、人口底数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救助方案;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一批工作由区民政局负责,各乡镇配合,重点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要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同时要加强动态监管,应保尽保,对整户没有纳入的保障对象,要提出整改意见,使兜底保障措施既符合政策要求,又精准对接到户到人。

三 实地观摩考察,实践认识。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2篇

[关键词]队伍建设;基层干部;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1-0052-03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在这当中,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建党以来,基层书记队伍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明确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目前来看,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队伍建设还有一些尚待破解的困境和难题:

(一)队伍整体结构呈现“断层现象”。目前,全国各地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出现较严重的“断层现象”:一是年龄断层,年轻干部呈现“断崖式减少”。主要是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并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民族地区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西部地区比中东部地区更为严重。二是经验断层,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偏少。还有少数人存在“过渡一下”“当作跳板”的心态,满足于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换届选举、干部的延续性等带来困扰,很多村居党组织存在班子人员难选齐、难配强、人选不足等问题。

(二)基层后备干部队伍来源渠道萎缩。近年来,全国各街镇不断加大招聘村官、培养年轻干部的步伐,但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并不愿意到村居工作,即使有些学生到村里面做村官,很多也是把其作为“跳板”,很多不错的“苗子”流失问题严重;有部分年轻社工工作时间短、经验阅历缺乏,很难担当起村居干部“带头人”重任;在偏远山区,很多青年党员不愿意呆在农村工作。还有一些街镇比较依赖“即招即用的人”,缺少自下而上自己培养的意识和长远谋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储备轻使用、重培训轻培养、重管理轻服务、重入口轻出口等问题。

(三)传统管理思维制约服务意识提升。有些年龄较大的村居书记还是传统的管理思维,服务群众的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出:第一,在工作方法和处理问题时基本靠经验、靠面子办事,不善于发动群众,一些党组书记在应对突发事件、复杂矛盾以及群众关心的问题时,办法单一、态度粗暴,往往认为群众工作难做,现在的群众“经常会无理取闹、甚至是刁民”,把群众放在工作的对立面。第二,工作存在“机关化、半天工、慢半拍”现象,坐在办公室的时间多、深入群众的时间少,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传达精神多、帮助群众落实少,很多村居干部持有“上下不得罪、做老好人”心态。第三,思想懈怠,惰性思维严重,认为村居党组织书记晋级机会不多,干得再好也进不了编制,离职后还是要去拿集体退休工资,还有党组织书记任职期间在考进公务员后不计工龄,觉得没必要好好干。还有个别村干部不依法办事、私心杂念重,在涉及民生利益问题时“一言堂”和“双重标准”。

(四)工作能力与新时期要求存在差距。调查来看,目前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在社区治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对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形成障碍,突出表现在:第一,一些老书记擅长传统的如化解矛盾、访贫问苦等工作,对于新商品房小区中的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这“三驾马车”驾驭能力不强,三者之间相互脱节,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第二,由于知识结构等限制,一些老书记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不会使用电脑,不懂英语,更不会运用新媒介与年轻居民沟通,对一些新型商品房小区、国际社区的治理能力不足;第三,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开展居民自治等方面能力不足;第四,年轻书记在处理复杂问题、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经验欠缺,在群众中缺乏威信,很容易使社区矛盾扩大化。

(五)职业待遇存在身份与区域差异。目前全国村居党组织书记待遇普遍不高,基本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且呈现两种差异:一是身份差异明显。村居党组织书记中存在有事业编制、劳动合同聘用、退休聘用、非正规劳动组织关系、不建立正式关系等不同身份。身份决定薪酬,有编制的高、无编制的低,公务员、事业编制、集体人员收入一般高于派遣、聘任、退休返聘等人员。二是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收入普遍高于落后地区,乡镇基层干部收入高于街道,经济实力强的镇收入高于其他街镇。

(六)职业地位与职位职责不相匹配。村居党组织书记岗位职责呈现“三大一低”特征,职位职责与职业形象、地位不相匹配。一是工作强度大。书记统揽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一年365天,天天无休”“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是工作常态。二是工作压力大。书记在基层党建、社区安全等工作上都是第一责任人,在动迁、老旧等社区,居民习惯有问题找书记,书记还要时刻当“灭火大队长”。三是工作难度大。社区社会管理、群众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开展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责任无限、资源有限”的矛盾,往往靠书记的“脸面”和“口水”。“低”指的是形象定位低。社会上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岗位和职业价值的认知不足、定位较低,一些书记尤其是劳务派遣制(人事)的书记把自己比作“公务员的民工”。

(七)职业发展定位模糊甚至混乱。全国和地区层面还没有建立社区工作者的独立职业体系,也没有将村居党组织书记纳入社区工作者(属“党群社工”范畴)的职业体系,导致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集体、聘任、派遣等性质的,社会保障水平还较低。其次,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发展缺少职业化的理念和制度化的设计,没有与时俱进提高能力、相应提高职业美誉度和待遇的共识和统一行动,往往认为书记大都处于职业发展的“前列”甚至“顶端”,处于“天花板”。从而引致两种心理:年龄较大的书记觉得没必要那么拼,干好干坏都一样;而年轻干部的离职倾向严重,认为村官没有出头,不愿意沉下基层工作,考取公务员、事业编制是其进入基层的主要目标。

(八)管理机制难以有效发挥功能。第一,日常管理的规范性还不够。各级政府对如何加强日常管理还缺少系统性制度化的规范,对实现“重点干部重点管理”还缺少差异化、多样性的途径和载体。第二,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够。培训安排上,理论学习占比较重,实践性、操作性的案例解析较少;大而全的内容较多,针对居民区工作特点的内容较少;内部培训较多,“走出去”学习较少。第三,工作考核的激励性还不够。考核标准、指标不少是“一般齐、一样粗”,考核方法习惯于查台账、看总结、听汇报,对第三方测评、民主测评等方法运用不多。部分街镇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区别较小、在考核奖金上差距甚微。

(一)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发展定位。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以工作体系的现代化和能力素质的现代化为核心目标,不走编制导向、身份管理的老路,坚持走“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新路,使村居党组织书记成为更具竞争性、更富吸引力的社会职业选择。村居书记的职业化,指的是改变居民区书记目前以志愿服务为主的性质,对其岗位进行标准化、明确化,通过法规等形式确认居民区书记岗位的用工主体、岗位要求、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培训考核、晋升体系等,使居民区书记成为一种职业。这里的职业化并不是职位的职业化,书记仅是党内的职务,而是为村居党组织书记构建或探寻一个可供求职者相对稳定、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平台,这个职业就叫“社区工作者”,其中包括党群社工及其他各类社工,是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来源和蓄水池。

(二)理顺管理体制,构建规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第一,厘清队伍管理体制。建议省市层面和各区县要进行顶层设计,依托社区工作站、社会组织与村居党组织书记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建立合同聘用关系,把村居党组织书记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统一管理。第二,建立内向型和外向型的职业发展渠道。就是要坚持把职业与职务相分离,党组织书记是所担任的实际岗位职务,其职业是具有等次、级别的社区工作者,以社区工作者为职业平台,结合职称评定和绩效管理办法,根据以服务年限、学识水平、职业资格、工作经历、知识更新、实践成果和工作绩效等为主要要素的指标体系,以及国家职业标准等级水平的划分办法,为社区工作者科学设置若干技术等级;要加强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对接与配套,适当增加定向招录名额、扩大录用比例、放宽准入条件,确保每年都有书记通过定向招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探索优秀书记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办法,转任街镇机关科室副职或事业单位、镇属企业的中层干部的途径和方式。第三,大力推广薪酬体系改革经验。以本地区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为依据,以社会相近行业、类似岗位人员的市场薪酬水平为参照,加快形成与技术等级、能力评价相挂钩的薪酬体系,落实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明确持续渐进的薪资阶梯、可预见的增长机制。

(三)提升教育培训能效,实现提素增能、业精技专的目标。第一,切实增强培训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村居党组书记队伍培训的主阵地作用,把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培训纳入年度干部培训计划;要努力做到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的全覆盖;还要按照居民区的不同类型、书记个体的不同情况,分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第二,探索新型培训方式,要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跨区域交流学习机制,由地区组织部横向衔接联系、整合各类需求、统筹配对安排;探索培训实践基地发挥作用机制,遴选一部分工作特别突出的居民区党组织或优秀书记所在党组织,挂牌成立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实践基地。第三,创新完善课程模式,要完善培训科目,适当增加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要突破传统课堂学习等封闭式、静态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多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性、互动式教学模式;还要增加心理疏导课程,有针对性地为书记们讲授心理调适的相关基础知识,及时疏导心理郁积、缓解心理压力。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3篇

第一次培训: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动员部署工作,结合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组织各党(总支)支部第一书记、书记,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村下设支部组成人员参加培训。

第二次培训: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学视察安徽讲话精神、学、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专题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组织各村组织委员、镇直单位党组织书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全体选派选聘干部参加培训。

第三次培训: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学党规、开展“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专题讨论,组织各村组织委员、镇直单位党组织书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全体选派选聘干部参加培训。

第四次培训: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学系列讲话、开展“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专题讨论,组织各村组织委员、镇直单位党组织书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全体选派选聘干部参加培训。

第五次培训: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工作,组织各村组织委员、镇直单位党组织书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全体选派选聘干部参加培训。

第一次培训:4月29日,在镇政府六楼会议室。

第二次培训:5月14日,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

第三次培训:6月底,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

第四次培训:8月底,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

第五次培训:11月底,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

第一次培训:传达上级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会议精神,学习__镇“两学一做”实施方案,部署__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

第二次培训:深入贯彻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在个人自觉基础上,以党小组(党支部)为单位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进行集中学习;组织收看省里举办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引导广大党员开展向身边典型学习活动;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进行专题讨论;组织党员参加知识测试,组织党员就近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在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引导全体党员铭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做出党员表率。

第三次培训:组织收看省里举办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引导广大党员开展向身边典型学习活动;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围绕“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进行专题讨论;组织党员参加知识测试,组织党员就近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围绕开展学习教育主题,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联系实际,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党支部结合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活动,集中安排一次党课,党员领导干部选择1个农村、企业、学校党支部,为支部党员讲党课。

第四次培训: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围绕“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进行专题讨论;组织党员参加党规知识测试,组织党员就近接受一次廉政警示教育。

第五次培训:完成党委年度民主生活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工作;党委、支部班子成员完成谈心谈话工作;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支部党员对个人进行自评,实事求是作出自我评价;召开支部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客观公正地进行互评,并组织开展民主测评;党支部综合民主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分别确定每名党员的评议等次;在学习教育期间,党员坚持边学边查、立行立改,做到查找一个解决一个。

工作调研进基层讲党课,推动讲党课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要统筹好讲党课对象、讲党课时间,不搞一窝蜂,不到一个地方扎堆,使活动均衡开展。同时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运用基层干部身边的事例与喜闻乐见的事情,提高讲课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4篇

关键词:高职法律;人才培养;创新;管理体制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专业曾经培养了大量的法律实务人才,但近年来却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根据麦可思研究报告,法律事务专业从2011年开始连续5年都是高职高专的红牌专业,高职法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困境[1];而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法院需要大量具有法律素养和速录技能的辅助型法律专业人才———书记员。江苏省法院作为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2013年以来,在书记员招录社会化、培训专业化、管理序列化、保障职业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肯定,试点经验正在全国逐步推广[2]。书记员岗位一直是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学生重要的就业岗位,作为江苏地方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要主动适应江苏司法改革关于书记员职业化的需求,创新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为江苏法院系统培养具有法律素养和速录专业技能的合格书记员。

一、高职法律人才培养的困境

高职法律人才培养存在才社会认可度不高、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本科的区分度不明显、高职法律人才培养中技能培养欠缺和高职法律教师实践能力、教学针对性弱等等人才培养困境,无法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一)高职法律人才社会认可度不高

高职法律专业人才社会认可度不高体现为招生难和就业难。法律类专业是传统的人文学科类专业,对于法律专业的认知,家长和高考考生总是和国家司法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就业岗位就是法官、检察官、政府机关法律工作者和律师,入职门槛很高,存在着专业认知的误区,家长和考生更愿意选择一些入职门槛较低,对口就业岗位灵活的经济类、贸易类专业。由于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没有遵循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法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前的聘用制书记员岗位流动性大、社会保障薄弱,高职法律事务专业没有明确对口的就业岗位,其专业对口就业率低。

(二)高职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本科教育的区分度不明显

高职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一直沿用传统的法学本科学科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全是本科法学教育的压缩版,课程设置过分考虑体系的完整性,完全照搬本科教育的16门核心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而高职法律专业由于学制、学时和学生理论素养的限制,无法达到本科教育的目标,也无法形成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特有的技能。

(三)高职法律人才培养中技能培养欠缺

高职法律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法律辅助型人才,但是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什么和如何实现是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专业建设中,往往错误地认为调解技能、法律文书写作等技能是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工作的核心技能,没有正确区分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岗位职责。书记员的的职责是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与审判有关的其他事项。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需要书记员具有法律素养和速录技能,而速录技能培养欠缺。

(四)高职法律教师实践能力、教学针对性弱

高职法律专业教师团队都是法学学科教育体系培养的法律专门人才,学术型居多。学科型人才在实施人才培养的时候更多沿袭的是学科型的内容和思维,无法有效实现技术技能型法律辅助人才的专业教学目标。以书记员工作实务课程为例,作为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仅仅设置了32学时,无法体现其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同时,没有书记员的工作经历的专职老师,只能沿用教材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堪忧。

二、江苏省法院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

(一)江苏省法院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背景和成效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法院正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江苏省法院坚持实际,从2013年起大力推进与法官员额制相衔接、符合审判辅助职业特点的书记员管理制度改革[3]。书记员是法院审判活动的重要支撑,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法律素养和速录技能(标准要求为听打120字/分钟、准确率90%)。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应围绕定位、定员、定责。所谓定位就是明确书记员在法院的地位。明确书记员的职业身份,聘用制书记员属于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司法雇员,对聘用制书记员完全按契约化模式进行管理;书记员采取单独职务序列管理,将书记员职务层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每级各设三个等次,形成“三级九等”的职务(位)序列体系。其薪酬待遇和办公经费等由财政全额保障。所谓定员就是配合法官的员额制改革,现阶段按照法官和书记员1∶1的比例配比,并逐步实现1∶1.5配比的目标。省各级院需要6000-9000名左右的书记员。所谓定责就是书记员的职责就是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与审判有关的其他事项[4]。2015年,江苏省法院会同省人社厅联合下发《书记员岗位等级培训考核办法(试行)》和《书记员岗位等级标准》,为推动书记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了依据;2016年,江苏省委组织部、政法委、省高级法院等等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推进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保障2016年年底前全省三级法院书记员按司法雇员单独序列管理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到位[5]。

(二)江苏省法院系统的书记员需求状况

书记员岗位需要既有法律素养又具有速录技能的专业人员,但是传统的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欠缺或者不重视对学生速录技能的培养,而速录技能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短期内无法实现,也导致法院书记员需求旺盛,但是合格的应聘人员占比不高。而速录技能过关的其他专业人员,由于法律素养的欠缺,或者无法通过法律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考试,或者勉强通过考试后,庭审时往往变成了速记员,听不懂法律专业术语,笔录制作不规范,无法胜任书记员工作。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应该立足助力江苏地方司法改革,为江苏地区法院培养合格的书记员。

三、高职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

(一)高职法律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高职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应具有开放办学的理念,其主要包括体系开放、机制开放和模式开放三个层面的含义[6]。第一是教育要真正面向全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职法律事务专业要服务江苏地区司法改革的需求,配合江苏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江苏法院培养具有法律素养和速录技能的优秀的书记员人才。第二是学校和法院校政合作育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机制;法律专业团队与省法院根据书记员岗位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书记员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政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法律专业承担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和速录技能训练;法院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书记员岗位技能全方位训练,真正实现校政一体化育人。第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两翼[7]。素质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灵魂,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速录技能,培养学生对法律职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意识,良好的法律文化素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并培养其法庭速录、庭审管理、卷宗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程序管理、文书送达、一般法律事务咨询、纠纷调解和简单法律文书草拟等职业能力。

(二)高职法律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

凝练书记员专业方向,突破人才培养瓶颈的高职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高职法律人才培养不同于本科教育,应具更强事务性、实践性。依据江苏省法院书记员制度改革发展要求,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凝练书记员专业方向,突破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建设瓶颈。培养具有法律素养和速录职业技能,具备法庭速录、卷宗整理、一般法律事务咨询、纠纷调解和简单法律文书草拟等职业能力,能够从事法院书记员等各类司法辅助工作,胜任司法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高职法律人才培养内容创新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5篇

一、校企共同拟定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于2011年9月开始招收书记官专业三年制学生。学院在2010年向教育部报送的《高职高专院校增设申报专业申请表》的基础上,积极与行业(全国中文信息协会速记委员会、北京市速记协会)、企业(广州浩众商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彩燕会议服务公司等)、国家机关(花都区人民法院、花都区人民检察院等)研讨,修订完善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面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新要求,我们与法检系统、速录行业、会议服务机构共同开展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交流,以更深入切实地了解法检系统书记员岗位、速录行业、办公文员岗位对书记官人才的最新需求,在获得行业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我们成立行业、企业参与的书记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在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逐步推进工学结合、深度融合,保证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优秀毕业生。

二、校企共同探索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对于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就是要解决书记官专业“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学院与行业、企业、法检系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共同探索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书记官专业教学模式

以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建立专业教学培养体系。在“行业参与,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导下,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构造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体系,突出强化应用性,使工学结合逐步递进、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校外实践为补充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具体以“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实施,并设有专门的实训课程:速录、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校外实践主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公检法、律所、公证处、速录服务公司、会议服务公司等单位进行校外专业实习。最终形成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两大保障体系。

(二)根据书记官专业技能标准设置课程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全面了解书记官工作过程特点,了解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分析职业领域和工作过程,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和能力模块,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要素,并通过与行业企业专业共同研究确定技能标准,然后,根据这些能力要素来设计具体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三、校企共同建设师资队伍

为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通过积极引进、培养、聘请等手段,打造书记官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每学年按照需要调整更新兼职教师库。努力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效果显著、社会服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第一,为更新办学理念,提高专业设计和管理能力,通过境内外考查、专业研修、国际专业交流互动和企业兼职等方式,培养一批熟悉本专业前沿动态、教学优秀、专业能力强、熟悉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第二,为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国内外考查、进修、专业交流活动和企业锻炼等方式,在现有双师素质教师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和引进8-10名专任教师,重点培养5名骨干教师和6名“双师素质”教师。第三,以优化校内教师队伍为目的,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学者或者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初步建成一个兼职教师库,校外兼职教师主要担任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第四,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教师团队管理,通过听课检查制度、督导组及学生评教制度、教师座谈会制度等,帮助教师诊断教学。争取每周一次组织教师例会进行教学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并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式,做好“传、帮、带”工作,指导年轻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第五,积极推进教研结合,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每年向学院提交2篇教改论文。每学期组织1次集体说课,每年互相听课5次,多媒体教学法使用率达到90%。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校企共同开展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高职实训基地是学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体验岗位的重要窗口,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学院在书记官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发挥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

(一)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书记官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有法律诊所、速录室、模拟法庭等。法律诊所于2012年正式投资建成并开始运行,是“诊所式”实践教学方法的实训平台。目前,已经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了律所式运行。速录室是学生学习亚伟速录技能的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速录技能学习和锻炼。模拟法庭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的平台,主要在于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审判程序和诉讼技巧。

目前书记官专业已建立了包括北京市速记协会、广州浩众商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省花都区人民法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等8家校外实训基地。接下来进一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再新设校外实训基地8家。同时,建立、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立实训基地的评估考核制度,按照实训环境、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实训基地的效果等方面制定评估、考核的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并对其开展评估工作,以促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依托基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学院于2013年3月取得由全国中文信息协会速记委员会、北京市速记协会颁发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亚伟速录人才战略工程合作单位”证书、“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亚伟速录技能指定培训基地”和“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亚伟速录技能指定考评中心”资质。通过与北京市速记协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共同制定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方案。同时,法律系与广州浩众商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筹办行政职业学院首届速录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参加由北京市速记协会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速录大赛,先后荣获2013、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速录项目)三等奖、一等奖,荣获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亚伟杯”文秘速录专业技能赛项三等奖。我们将依托基地,利用全国中文信息协会速记委员会和北京市速记协会授予的资质,积极开展速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书记官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按照“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共建、自办等形式,建立集教学、职工培训、行业技能鉴定、专业服务和研究开发、国际交流与合作于一体的双向开放、共享共管和互惠双赢的法律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成为专业实力强、管理水平高、服务对象广、示范作用大的法律服务人才摇篮。

第一,建成广东省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后,基地具备同时承担200人实习实训的能力。项目建成后除全面满足学历教学实训的需求外,还能承担速录、法律职业资格培训等社会服务功能。第二,建成广东省书记官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具备同时承担50名师资培训的能力。项目建成后除满足促进本校教学改革、带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功能外,还能为其他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书记官专业课程教学培训服务,为企业界及有需求的相关单位提供法律培训服务。第三,建成广东省一流的书记官岗位培训及再就业培训基地。基地建成后可承担法检系统书记员速录技能培训工作。通过与企业广泛联系,帮助企业培训速录人才,增强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自身造血功能。

五、校企共建书记官专业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一)双平台――“就业导向、行业参与、工学结合”,搭建书记官人才培养平台和多方参与的终身学习公共平台

书记官专业发展,首先要强调就业导向。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必须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要确定就业导向,就需要行业参与,我们将加强与广东省法学会、广东省政法系统、北京市速记协会、广东会议服务网等单位的深度合作,共同搭建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同时,也将与用人单位开发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研发课题,共建共享资源,加强双平台建设,即共同搭建书记官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利用共建资源建立多方参与的终身学习公共平台,以求在工学结合方面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二)双基地――“科学谋划,丰富内涵”,建设校内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外人员校内培训基地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6篇

论文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化

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党员个体和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组织基础”,把“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特别指出要“按照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加强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已成为全党的共识。

如何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都作了认真研究和精心安排。但当落实到具体实践上,在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待的任务的同时,由于基层党员干部理解上的差异、意识上的差异和行动上的差异,从而导致结果上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基层党组织领导人的素质跟不上新形势下党的工作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推行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化,规范工作要求,规范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使先进性建设工程继续取得优良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有7000多万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建国61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政府用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走过的路程,成就喜人;同样的,别人用上百年时间才解决的问题、矛盾、困难也需要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无疑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四项主要作用,如何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全力以赴,全心身投入。

1.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我们需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服务对象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更加丰富而复杂,面临的人群更加多样化。突出表现为: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给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建设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面对“四个多样化”对党的思想建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已成为当前党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这些挑战和机遇,对党支部书记来说,首当其冲;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不可回避的挑战,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创新难得的机遇。

“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社会主义文化提出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这一段精辟论述,让我们清醒认识到服务对象的复杂性、所处国际形势中竞争的激烈性和面临任务的艰巨性。这对党务工作人员素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要求更高了,无论是知识、技能、理念都是不能凭经验办事就能完成好的。

基层党组织要服务的群众对象的特点千差万别,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以致用,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我们要为群众服务就需要掌握各阶层的总体特征,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如何提供有效服务,这些都要求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2.当前党支部书记状况整体基本适应,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共产党现有7593.1万党员,党的基层党组织有371.8万个(2008年年底统计),估计有250万个属于党支部,也就是说将近250万人从事党支部书记这一工作。

党支部书记有多少是优秀的?有多少是合格的?又有多少是确实不能胜任的?据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还算胜任。因为目前没有出台党支部书记的职业资格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所以合格、优秀也是描述性的,而不是科学性的评估。

但有几种现象不容忽视。这里就常见的现象作一个简单归类,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并站在党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些现象。第一种是单位或者部门领导不够重视,出现了“不懂业务,让他搞党务”,或者是“没有好的位置,就在党内安置”,对个体有安置色彩,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带有充数的色彩;第二种是自己对党支部书记角色不认同,不愿意为之付出,更不会用心用情去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第三种是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基层组织建设脱离党的根本宗旨,脱离本单位的核心业务,把党的生活弄成刻板僵化的形式,文山会海,毫无意义可言;第四种是不发挥作用,形同虚设;第五种是想搞好,抓不住重点,分不出头绪,“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满腔热情,换回凉水一盆”。

一个近90年历史的党,一个执政了60多年的政党,一个将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小康胜利的政党,一个肩负振兴中华伟大使命的政党,完全有必要将党支部书记上升到职业资格的角度来思考和实践。

3.职业化资格是世界的趋势,党支部书记更需要职业资格化

当今世界上许多工作,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律师、教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等,翻开国家职业大典,应有尽有,而且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增加新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党支部书记,应该实行职业资格化。职业资格化是确保所从事职业的人基本要求符合规定,保证工作质量。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对从业人员的保护和对非专业人员的排斥,从而确立专业权威,提高党支部书记职业的心理认同感和社会认同度;从另一角度看,可以切实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准入门槛,规范准入渠道,增加职业声望。职业资格化还能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发挥其兴趣和特长,形成规范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按照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是原则要求。什么样才算“有本领”?这就必须要有深入研究,有职业资格的基本规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党的“十七大”要求中国共产党员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信仰者,做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者,如果不能保障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质量,那工作质量也就无法保证了。

二、推行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化的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

逐步推行中国共产党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化的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数较多。以2008年年底统计为依据,估计有250万人从事这项工作,这么大的队伍进行着同样的工作,没有统一基本的职业标准和考核方式以及认证体系,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2)《中国共产党章程》第34条对党的各级干部有明确的规定,当然也适用于党支部书记。第34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履行本章程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的各项义务,并且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一是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精神;二是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是坚持思想路线,办实事,求实效;四是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五是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廉洁、勤政、为民;六是有民主作风,团结同志。这六款明确规定了干部(包括党支部书记)任职的理论知识水平、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能力、职业经验,再加上党员义务第一条的学习内容,这就为职业资格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将党的新时期的要求纳入其中,就可以成为一门成熟的职业资格标准了。

(3)具备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的党员后备力量充足,经过培训能够通过职业鉴定的不在少数。中国共产党党员整体科学文化知识近十年有一个质的飞跃,很多年轻党员都是大专以上的学历,甚至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党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以及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4)党员教育培训的机制已经建立。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已经制度化,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党员学习制度中规定:每个党员每年必须坚持12天以上的脱产学习培训。这为推行党支部书记职业化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没有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所以培训没有统一的要求,使得培训效果良莠不齐。并且,培训机构没有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培训内容没有严格审查、培训效果没有科学的评估,如果建立职业资格标准,就会提高培训的质量,就有考核评价的依据。

三、实施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的过程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职业资格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适合的方式,做合适的事。使从业人员在知识、态度、技能、观念等方面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施党支部书记的职业资格化过程

(1)中央组织部制定职业标准。根据职业要求分别制定《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标准》,严格规定学历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工作要求、考核、培训、鉴定规范。培训机构必须经过严格认证审核。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实行每二至三年审核一次。

(2)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主要依据,参照现阶段从事党务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观念。党章是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的党内根本大法。尤其是第三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很原则。第三条的内容丰富,但要作为职业标准还需要具体到学科,具体到等级要求。卢先福主编的《党支部书记培训教程》提出,党支部书记应当具备的素质有“理论素养、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知识、领导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吕澄、王建铨著《新编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一书中列出党支部书记四大基本素质:“政治理论素质、思想作风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能力素质”,这里的“能力素质”是指综合能力素质。这些作者的探索都可以作为职业资格标准的参考。

(3)过渡期。制定标准,根据标准要求党支部书记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开通免费远程网教育,营造氛围。在条件好的地区试行,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推广。

2.可能遇到的问题

(1)民主党派要求同等待遇。民主党派如果要求同等待遇,也可以满足。培训费用可以在上交党费中列支。

(2)职业资格与选举的关系。有职业资格并不意味着就从事这项职业,仍然需要按照党章规定进行选举,只是在提名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个因素,如果出现选举者没有资格证,应该在其任期半年或一年内通过培训获得资格证书。

(3)需要澄清几种错误认识。第一种错误认识是“职业资格化就是专职化”。从事党务工作是否专职,不能一概而论,兼职也需要具备职业资格。职业资格只是一种能力、一种水平、一种规范的体现,是经过认证机构严格认证的。第二种错误认识是“职业资格化会破坏党的选举程序”。取得党支部书记职业资格的必须是共产党员,但取得职业资格,并非一定能够被选中,尊重选举结果,限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我们相信党员会本着对党组织负责、对本单位负责的精神,选举出能更好地完成党的任务的人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第三种错误认识是“职业资格化要求太高不切合实际”。党务工作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落实的基础,这么一个伟大的党,有这么多优秀的党员,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在没有职业资格要求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党支部书记充数的情况,但是只要职业资格标准出台,就能引导广大党支部书记按照标准努力学习,接受培训,参加职业资格认证。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7篇

一、学校简介

罗堂小学共有8个教学班,学生351人(其中罗西295人,平均班额59人;教学点56人,平均班额19人),教师17人(其中代课教师6人)。

二、促学习方面

1、学校制定有师生年度读书活动方案,对师生学习制度和读书活动考核评比办法进行了修改补偿,将读书活动纳入教师及班主任的期度、年度考核。教师制定了个人读书计划,班级有班级读书计划。(查计划、方案、制度)

2、学校图书室向师生全天开放,抽调王德华老师专门负责图书借阅工作。(查图书借还账)

3、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图书柜,利用向学校图书室借和学生捐的办法,建起班级“图书角”,班级制定有图书管理公约,配有学生图书管理员。(班级图书借还记录)

4、学生周一、周三、周五上午第一节开展40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教师除课外读书外,这三天上午第一节也集中读书。(学校检查记录)

5、学校每周对教师笔记心得、读书进度,学生的读书摘抄和班级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督促、总结评比。(检查记录)

6、学校已经组织了一次教师读书活动交流会,教师们相互了读书的内容以及想法和收获。(学校会议记录,教师读书心得)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1、召开班子会和教师会,传达上级精神和要求,坚定课改革信心,营造课改风气,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捆绑到人。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课革实施方案、校本培训制度、达标验收方案和课改奖惩办法,把课改工作以较大比例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会议记录、制度、方案)

2、安排上广州参加培训的岳中山老师,就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的流程以及自己对生本教育的理解等进行专题培训并上了示范课;校长就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生本课堂教师学生用语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所有培训都下发资料,要求教师写课改笔记和心得。(教师课改笔记)

3、组织学科骨干焦春蕊、岳中山两位老师上示范引领课,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研讨,交流想法寻找办法。(校长、教师听课记录)

4、全校7位教师上生本课常态课,学科教研组不定时地听课、说课、座谈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上课教师逐个把脉问诊,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的课改课逐步提高完善。目前我校有三位教师能较好地上生本课,四位教师能上生本课。(校长、教师听评课记录、教研组活动记录)

5、全校每个班级都建立有4-6人的学习小组,小组都有自己的名称,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班级对学习小组的评价激励机制正在完善。(班级学习小组统计表、班级学习小组的评价办法)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主要进行了两方面

1、 师德培训   

(1)进行了暑期师德培训  (查专题档案)              

(2)学习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的通知 精神,并进行了自查互查,给学生及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教师签订了责任书。(查专题档案)  

(3)平时的政治学习(周一下午第三节)。(查教师政治学习笔记)

2、业务培训

(1)校本培训:常规教学业务培训;新课改业务培训(工作手册、学习笔记)

(2)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教师培训记录、培训总结汇报)。

五、我校选择的亮点项目是:快乐大课间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8篇

大家上午好!

今天,县委在这里举行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结业典礼,主要是总结这次专题培训班的成绩经验,同时回顾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情况,全面部署今后中小学党建工作。

参加今天培训班结业典礼的有:县委书记,县委常委、副县长、宣传部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以及各镇分管教育工作领导、组织委员,县直属机关工委有关领导,各中学、中心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县职业中专、实验小学、育智学校、县直幼儿园党组织书记、校长等120多人。

县委书记同志十分关心全县中小学校的党建工作,对这次专题培训班的举办非常关注,亲自过问筹备情况,并具体指导,今天她也抽空来参加我们的结业典礼。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书记给我们作重要讲话。

…………

同志们,刚才县委书记同志给我们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党建工作的情况,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推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这次培训班时间长、规模大、学习内容丰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的来说,这次培训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这次培训班,县委高度重视,特别是县委书记同志非常关心培训班的筹备和举办的情况,并对培训方案、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经费等工作多次过问。这次培训班规模较大,参与培训的人员达500多人,但经过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教育局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了这次培训班的顺利举办。

第二,课程丰富,形式灵活。这次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比较合理,授课内容比较丰富,教学形式较为灵活多样,既有专家专题讲座,也有分散自学、分组讨论等,并结合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科学设置了课程和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第9篇

文章标题: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心得体会

阳春四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受党总支的委托,有幸参加了××公司20xx年首次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5月8日,我和参加培训的学员一样,抱着收获的希望首先来到××拓展培训中心进行拓能培训活动。

这次拓展培训的主题是挑战自我、培养团队。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相互合作,考验大家的奉献精神及吃苦耐劳的作风。在拓展项目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模拟情景使我们在心中认知自我,了解他人,增强沟通与合作,同时也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抗挫折等等非智力能力。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每一名学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5月8日到5月11日,在短短的两天半的时间当中,我们共进行了××、××、××等7个拓展项目。当中,每一个培训项目都给我们带来了的不同体验,项目进行的越热烈,感受与体会也越深。让我尤为难以忘怀的是空中断桥,这是个考验自我挑战的项目。8日上午,当我们来到场地的时候,大家看着十米高的断桥,心里都七上八下,但是还是很平静地听着老师讲解跨桥过程、相关要领。空中断桥项目开始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围过来,仰望着第一个进行者。他是××单位的××,当他全副武装地准备开始时,刹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他身上,盼望、紧张、钦佩油然而生。“咣”,××顺利的跨过断桥。他略带微笑向大家示意,顿时响起一片掌声,这不是一般的掌声,是对成功挑战自我者的祝贺。看到一个个队员顺利“过桥”,我早已忘记了胆怯,系好安全带,开始了挑战自我。站在断桥边,我按照老师的要领,腾身越过,再次落神后,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断桥的另一端。通过这个项目,让我感触到人的本性对任何一种困难都有一种恐惧感,平时由于我们产生惰性,缺乏前进的动力,总是想办法来规避这种风险。因此想克服惰性,就需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地设定新的标准、新的目标。所以这是一个战胜自我、挑战自我的好项目。和我一样,完成这个项目的人,脸上无不带着难以言表的笑容,我完成这个项目后感觉用惊险、刺激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亲身经历,也难以道出其中滋味,只能用“一切尽在不言中”来形容。

在随后的活动中,我们又进行了背摔、空中抓杠、过电网、集体木鞋、过沼泽、生存岛等培训活动。每一种训练结束后,老师都会带领大家总结,启发大家思考活动本身带给的感悟。这些活动有些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有些考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战胜自我的能力,有些强调加强沟通、集体协作、互相鼓舞,有些则告诉我们竞争中也要有合作,合作才能双赢。这些活动让我深有感触:拓展培训象一面镜子,置身于突如其来的挑战面前不能不感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和一种心灵的震撼。只要战胜自我,就能战胜困难。

通过活动,使我联想到了××公司企业文化中提到的“诚信、创新、业绩、和谐”的核心经营理念,感触到了“××”的企业信念,体会到了“××”的人才理念。事实的确如此,每一个项目都给予了我的心灵一次震撼,使我真正领悟了拓展训练的真正意义。通过这次拓展培训,使我们熔炼了自己的团队,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协作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团结、信任才能使一个团队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同时也磨练了每个人的意志品质,挖掘了个人潜能。我也深深体会到,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要敢于相信自己、相信他人,要感谢指引你的人,支持你要指引的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