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读书活动发言稿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01 21:58:53

读书活动发言稿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1篇

老师们,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举行我校首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这种交流座谈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要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包括读书时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共同切磋探讨,交流读书方法,增加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效果,营造书香校园。现在,我就利用这次机会,就个人读书的一些点滴来简单谈谈。

南宋·陆游有诗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中说:“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老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至乐》--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 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主要意思就是说“小箱子装不下大东西,短绳子打不上深井水”。

教师如果没有深深的学养之水,是无法承载教书育人的大船的。水深者,如“百家讲坛”之易中天,朴朴素素,自自然然,可是人莫与之争。水浅者,或玩弄教法,常以专家自居,掩耳盗铃,比如那个叫俞敏洪的,到处演讲,就一个话题“生命”,实际上是把作家冰心的散文《生命》抄来,添盐加醋,再进行贩卖;或心烦气躁,现“万金油”之象,迎合庸人口味;更有甚者,自诩才高,作怀才不遇之状,骗去学生同情。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把读书与“端正教风、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结合,使读书应该是我们的职业习惯,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阅读中与哲人交流,我们教师的形象就会更厚重、更雅致。

很幸运,在我教学生涯的最后岁月里,遇到了一个读书局长、两个读书校长,要说我个人最近几年有哪么一点点进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多少少受了读书领导的一点影响吧。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买一本教育专家的教育名著,促进同志们的专业成长,说实话,这类书籍枯燥无味,如果不静下心来则很难深入地看下去,而且要深入思考,否则,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停留在表层。

对于如何去读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不过无论你怎么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想,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是记读书笔记的益处。我读过去的书籍一般情况下都要做摘抄,写几句感想,并且我记笔记一般只记这几类:一是优美的句子,格言警句;二是教育小故事;三是风趣、幽默的字句;五是精彩简洁的各种评论,经典课例中的一些点评;最后一点,就是抄一些古诗词。另外在记的同时,我还坚持做到多读。读自己记的读书笔记,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只有把它读熟,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内化到自己身上,书到用时方才不会恨其少。我觉得做笔记,读笔记,在不经意间慢慢地厚实了我的文化底子,滋润了我的工作,丰富了我的生活。伟人毛泽东就是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典范。在他读过的几乎每一本书上都留有大量的批注,标有无数的读书符号。书的页眉页脚、字里行间都记得密密麻麻。这一读书方法和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只要是自己的书,你就可以在书上圈点批注。对书中那些精美的句段要随时做摘记。南宋著名学者罗大经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如今的年轻人都喜欢网上阅读。网上读书有诸多好处:信息量大,观念新,作为教师,想要在网上读书成长,莫过于进入教育在线,浏览教育名家的博客。读读他们的文章,学习学习他们的思想,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不管以何种方式阅读,我想,只要能养成一种习惯,不久的将来,各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很多,窦桂梅老师说:“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获得语言的魅力,文化的浸润,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在读书中培植书香气息;书读得多,起点就高,视野必然开阔,眼光必然深邃;书读得多,悟性就越强,新观念一听就能吸收内化,新方法一看就能巧妙运用;书读得多,就会充满创造精神,就能把别人的东西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既有共性追求又有个性特征的优秀教师”。

第二个环节是:我读书的那些事儿。

记得当初大学临毕业之时,古文字学老师辛介夫先生告诉我们说,以前有个老师给他的学生说,毕业之后每人每年要坚持读一本书,当时很多学生都笑了,说一年读一本书,那还不容易吗?几年之后,学生回访老师,老师问学生读了几本书,学生惭愧地说几乎没有读什么书。辛老师讲话的意思学生也都能听明白,就是告戒我们不要忘记读书。

现在毕业已经24年了,回想起来,实在惭愧,还真没有读几本书。年轻时,我读过几本书,大概到2000以后,心性开始浮躁,加上懒惰,十几年了,一年就只读一两本新书,再就是重温《四书》和《庄子》,其次就是网上阅读,再其次就是读一些杂志什么的,最喜欢的是《散文海外版》、《读书》《新华文摘》等。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的,已经记不起来了。小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启蒙老师,当时的村学,条件很简陋,体育活动器材只有两副铁环,每天的活动课除了滚铁环就是老鹰抓小鸡,击鼓传花,丢手绢等。老师每天在活动之前就给我们讲个故事,第一天他就给我们讲故事“半夜鸡叫”,第二天是“武松打虎”,第三天是“永州某氏之属”,而后就是许许多多的寓言、童话和成语故事,《水浒》《西游》《三国》故事。我觉得我们老师特伟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凤凰择梧而栖,那个每天将一个故事的语文老师第二年就飞走了。

读的第一部大部头的著作是上初一时,从邻居家的垃圾堆里捡来的,前后都掉页了,战斗英雄周大勇的故事很吸引人,自习课上偷看,被班主任老师(语文老师)发现,没收。过了几天,老师叫到他的办公室,问我从哪里弄来的书,还告诉我那书的名字是《保卫延安》,是“反动书籍”,让我带回去在家里看,不能拿到学校。

上高中时因看小说,耽误的功课,期末考试,九门课除了数学和英语,七门挂科。从此开始,给自己做了限制,读书(主要是看小说)每天不能超过30页,章回小说每天只读一章(回),一直坚持到临高考前。由于爱看书,而不爱听语文老师讲课,高中的语文老师很讨厌我,上语文课时经常被老师“请”出教室,这可好,又给了我自主的读书时间。这样,每天读一点,高中时还读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高中读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常识》《中国近代史常识》《中国现代史常识》(共七册),《高山下的花环》《潇湘夜雨》等。高考得益于读书,相对于其他课程,语文成绩很好。

大学四年时间,我在图书馆借阅量超过了一千本。不是自夸,很多人四年的借书量还没有我一年的多。可是,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有些书从图书馆拿出来又放回了,有些只大概浏览一下就归还。对于书,同认真阅读相比较,我更看重的是拿在手里的那种感觉。不管看不看,在手里过一次,心里就塌实,就高兴。所以,每天晚饭后,都要进“师大书亭”一次;只要到星期天,总要到街上的书店里跑一趟。收藏了一份西安市新华书店的地址目录,凡是能到的都去过了。还常在外面小书摊挑挑捡捡,尽管囊中艰涩,身边倒一直也就没有断过书。

我不断添置手头的书籍,似乎是为了满足我身体上两个器官--眼睛和手--的渴书症,我并不要求自己认真读书,不过放在床头舒服,而且渐渐地觉得又是一种光耀,甚至一种虚荣。渐渐地,有了一种贪欲,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要弄到手,就节衣缩食,每月从国家补贴的20多元的生活费中省下一小部分买书,每学期家里给的100元零花钱基本都用来买书。每每买到一本新书,闻着油墨的清香,有一种醉人的感觉。大三时的唐宋文学、明清小说,特别是“小学(即文字、声音、训诂之学)”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我也跟着钻进了故纸堆,开始收藏古籍,大学毕业时的藏书虽不能用汗牛充栋来夸张,但在同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可以很自负的说的确不算少,工作以后,我发现自己竟然是庆阳一中藏书最多的教师。

年轻时酷爱读书,可是天生愚笨,学无所成,只做得一个教书匠而已……

当语文老师,发现自己的收藏的那些古籍及古籍研究资料基本无用,束之高阁,成了摆设,2000年一中校庆,把好几百本关于“古籍研究”的资料与工具书都捐给了一中图书馆。1995年,开始做当班主任,读书的方向与目标转向了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从批判走向建设》、《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青春期悄悄话》,卢梭的《爱弥尔》,洛克《教育名言录》,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戈登·德莱顿的《学习的革命》,《论语》《孟子》《庄子》,《红楼梦》,刘再复的《传统与中国人》,李泽厚《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等。

以上侃了这么多,就两层意思,一是读书要勤奋,二是读书要有专攻方向。我要讲的第三层意思就是:读书要思考,要把读书和自己是实际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实践是我们读书的参照坐标。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 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我没有这样的高度,我的原则是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读古人的书,想现在的事。这个我在以前读书活动中曾经讲过。譬如,鲁迅说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家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不管读什么书,我都把它和教学与班级管理联系起来,后来看李希贵写的东西,他爱读企业管理的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与教育管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四,和学生共读,用情感激活感情。

利用阅读课,和学生一起读《围城》《高山下的花环》肖复兴的《母亲》戎林的散文《认识父亲》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三国演义》(片段)《红楼梦》(片段)等。在班上成立“兰舟社”与“凌烟阁”,举行朗诵、书评、演讲、写作等语文活动。(略)

第五,读写结合。例如:《哲学是教育的支点》《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想起读书1-7》《关于学生评语的创新与实践》《捧着一颗心来》《读庄子点滴》。还有系列短文《老师,你注意这些细节了吗》

……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读者、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书香草原、文明安达——全民阅读、助力人生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我市举办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有关部门对读书、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过去的西班牙,曾有一位名叫XX的骑士,在4月23日这天,与恶龙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杀了恶龙救出了被困深山的公主。公主没有像一般童话故事那样以身相许,而是赠了一本书给XX.在公主看来,书比美色更重要,因为书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从此以后,西班牙每年的4月23日,女人们会赠一本书给自己的爱人,男士则回赠一束玫瑰。直到1995年,这一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书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不言而喻,读书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作为一种智慧动物,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某些动物在学会了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后可受益终身,而人则需要不断地读书学习,甚至要终身学习,这也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本前提条件。而书籍作为记载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在传承文明过程中不可或缺,无以替代。如果没有书籍,那么人类说不定现在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语中虽有功利色彩,但也揭示了书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性。

书,连接古今,贯通中外。书籍是一座智慧的殿堂,一片思想的森林,一片文明的沃野,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世上没有哪一样东西比书更忠实、更无私、更恒久。它就像母亲的乳汁,无私地哺育你。在黑暗中它是灿烂的阳光,在孤寂时它像美妙的音乐,在干渴时它给你清凉的泉水,在寒冷时它给你温暖的炭火……我觉得用什么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书都不为过。

我昔日的人生也几乎是与书相伴而度过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翻开一本好书,闻着淡淡的墨香,我们就可从《论语》中出品味孔子诲人不倦的身影;与李白一起欣赏唐朝的月亮;听杜甫讲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可与刘姥姥一起三进大观园,目睹封建家族的兴盛与衰败;随林冲一起雪夜上梁山,感受绿林好汉的丈义与豪情;看欧也妮坎坷的爱情经历,感慨中世纪欧洲金钱至上的浮华;从《巴黎圣母院》中感受雨果对腐朽社会教会的愤怒,对人道主义的向往,感受其中人性的光芒……我虽没达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的"阅读是为了活着"的境界,但我常按照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去做。也正是这些年有意无意的翻阅,让我找到了些许"读书人不寂寞"的感觉。

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世界上一些优秀的民族均有爱读书的优良传统。俄国人酷爱读书是举世闻名的,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人们在专心捧读。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给了我们的总书记一部手机,据说这部手机并非有多高的科技含量,只是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一个屏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个屏幕是水墨一样的屏幕,实际上这个墨迹屏幕是用来读书的。只有爱读书的国度才可能把一个手机跟阅读和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日本的电车、巴士上,无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学子,差不多都在专心看书。犹太人更爱读书。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的墓地里常常放有书本,这种做法的象征意义是: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正是从这些蘸着《圣经》上的蜂蜜开始读书的孩子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弗洛伊德;正是从这些舔着嘴唇,嗅着书香的孩子中走出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有崇尚读书的传统。古代有许多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范仲淹断齑画粥、欧阳修的"三上"读书,等等。

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长。一个人只有抱有一种视读书如生命的坚定信念,保持不断思考的无限热情,才会去理解人文的真正含义,才会去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正义、人道等等这些人类的普世价值与理想。我们应学做勇敢的骑士XX,去扼制功利的心魔,重燃淡去的书香。与书籍结伴,与智慧结缘,与知识同在。

需要指出的是,战国时的惠施曾以"学富五车"作为著作丰厚的象征。那时候他的车上装的是竹简书。进入纸质书时代,人们以"著作等身"形容著作之多。如今到了电子书时代,"学富五车"的说法早己过时,读书不单一是纸质书,电子书现在和未来也一定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我个人曾花费数个月时间下载电子书数万本,近100个G,建立了一个电子图书馆。这里的书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但我却为有了一个个人电子图书馆而欣喜。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3篇

大家早上好!“石蕴玉而山明,水藏诛而川美”。书籍,取之山水,寄情人间。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日子里,我们学校已飘来了温馨的书香。让我们一起走进育才二小首届读书节活动吧!

书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知心的朋友,书像一位睿智的老人,不断启迪我们,教给我们道理;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们面对面地交流,鼓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憧憬,并勇于追求。书,是感动,如泉;书,是回眸,如凝望。书籍是心灵深处的涌动,让你动容,让你留恋,让稚嫩的心灵积淀思想与智慧!

同学们,着名的思想家孔子从小就爱读书,晚年时,他得到一部好书——《易经》,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以至竹筒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好几次。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着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因为家境贫穷,10岁就辍学回家,帮父亲照管生意。在闲暇的时间里,他把家里的藏书认真翻阅。12岁那年,他一边当学徒,一边自学,广泛的阅读使他终于获得成功。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大诗人黄庭坚千年前说:“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千年之后的你我,为了面目不再可憎,愿意手不释卷,每日读书吗?

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让我们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当我们的指间浸满淡淡的书墨香时,当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我们校园上空时,我们相信我们的心灵也会因此纯洁高尚起来,我们的校园也越发美丽!

学校将 4月18日—4月29日确定为本学期的读书节。在这个最具芬芳气息的日子时,学校大队部、教导处为大家设计了这样五个主题活动:

1、“经典分享 与书相约”——班级“好书推荐”黑板报展评每个班鼓励同学们将自己所爱看的书做成一张好书推荐卡,内容可以是对一本书的作者、内容介结和推荐的理由和自己阅读时的感受,也可以是推荐多本自喜爱的书。推荐卡的格式、形式可多样,规格为a4纸大小。班级收集优秀的“好书推荐卡”作品,以“经典分享 与书相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主要内容就是学生制作的“好书推荐卡”展示。学校将在4月22日下午到各班进行评比。

2、图书超市活动

活动时间:4月22日

活动内容:学校号召孩子将自己看过的好书带到学校的图书超市,一、二年级在本班进行图书超市活动,三-六年级分年级在户外进行图书超市活动,让孩子们在图书超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在学校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3、“读经典 共成长”经典诵读活动

4月18日—4月29日早读时间,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孩子选择经典诵读内容,营造校园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做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进。

4、“小手牵大手”亲子读书征文活动

四—六年级学生积极撰写“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亲子读书征文,择优参加学校的评选活动,要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殷实,感情真实。每班上交五份到大队部进行评奖。

征文上交时间:4月26日(第十周周二)

5、“快乐读书大比拼”班级读书活动。

各班制定读书节活动方案,利用早读、夕会课时间自行开展有创意的班级读书活动,营造班级浓郁的读书氛围。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4篇

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实验二小《“悦读悦美”,建设书香校园》活动的启动仪式,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必将对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为全市素质教育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家长对实验二小的所有孩子们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我们学习识字到今天,书籍一直伴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逐渐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学们!你们承载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们的殷殷期望,生活成长在幸福和谐的新中国,徜徉在美丽温馨的校园中,在恩师谆谆教诲中茁壮成长。今天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将成为祖国的栋梁!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大家要在学好课本知识基础上,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在书中读懂李白的潇洒和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悟冰心的博爱情怀。在文字中获得新知,在读书中获得成长。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书中与伟人对话,让他们为你打开历史的大门,让你们在更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饱含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食粮,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孩子们,热爱读书吧!

有这样一个故事,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小的时候,最希望得到一本书,他是渔民的儿子。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爸爸,我想要一本好书,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睁圆了眼睛。长大后,罗蒙诺索夫成了俄国着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又进行文学创作和语言学、历史学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5篇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书香草原、文明安达——全民阅读、助力人生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我市举办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有关部门对读书、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过去的西班牙,曾有一位名叫XX的骑士,在4月23日这天,与恶龙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杀了恶龙救出了被困深山的公主。公主没有像一般童话故事那样以身相许,而是赠了一本书给XX.在公主看来,书比美色更重要,因为书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从此以后,西班牙每年的4月23日,女人们会赠一本书给自己的爱人,男士则回赠一束玫瑰。直到1995年,这一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书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不言而喻,读书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作为一种智慧动物,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某些动物在学会了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后可受益终身,而人则需要不断地读书学习,甚至要终身学习,这也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本前提条件。而书籍作为记载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在传承文明过程中不可或缺,无以替代。如果没有书籍,那么人类说不定现在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语中虽有功利色彩,但也揭示了书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性。

书,连接古今,贯通中外。书籍是一座智慧的殿堂,一片思想的森林,一片文明的沃野,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世上没有哪一样东西比书更忠实、更无私、更恒久。它就像母亲的乳汁,无私地哺育你。在黑暗中它是灿烂的阳光,在孤寂时它像美妙的音乐,在干渴时它给你清凉的泉水,在寒冷时它给你温暖的炭火……我觉得用什么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书都不为过。

我昔日的人生也几乎是与书相伴而度过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翻开一本好书,闻着淡淡的墨香,我们就可从《论语》中出品味孔子诲人不倦的身影;与李白一起欣赏唐朝的月亮;听杜甫讲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可与刘姥姥一起三进大观园,目睹封建家族的兴盛与衰败;随林冲一起雪夜上梁山,感受绿林好汉的丈义与豪情;看欧也妮坎坷的爱情经历,感慨中世纪欧洲金钱至上的浮华;从《巴黎圣母院》中感受雨果对腐朽社会教会的愤怒,对人道主义的向往,感受其中人性的光芒……我虽没达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的"阅读是为了活着"的境界,但我常按照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去做。也正是这些年有意无意的翻阅,让我找到了些许"读书人不寂寞"的感觉。

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世界上一些优秀的民族均有爱读书的优良传统。俄国人酷爱读书是举世闻名的,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人们在专心捧读。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给了我们的总书记一部手机,据说这部手机并非有多高的科技含量,只是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一个屏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个屏幕是水墨一样的屏幕,实际上这个墨迹屏幕是用来读书的。只有爱读书的国度才可能把一个手机跟阅读和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日本的电车、巴士上,无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学子,差不多都在专心看书。犹太人更爱读书。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的墓地里常常放有书本,这种做法的象征意义是: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正是从这些蘸着《圣经》上的蜂蜜开始读书的孩子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弗洛伊德;正是从这些舔着嘴唇,嗅着书香的孩子中走出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有崇尚读书的传统。古代有许多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范仲淹断齑画粥、欧阳修的"三上"读书,等等。

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长。一个人只有抱有一种视读书如生命的坚定信念,保持不断思考的无限热情,才会去理解人文的真正含义,才会去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正义、人道等等这些人类的普世价值与理想。我们应学做勇敢的骑士XX,去扼制功利的心魔,重燃淡去的书香。与书籍结伴,与智慧结缘,与知识同在。

需要指出的是,战国时的惠施曾以"学富五车"作为著作丰厚的象征。那时候他的车上装的是竹简书。进入纸质书时代,人们以"著作等身"形容著作之多。如今到了电子书时代,"学富五车"的说法早己过时,读书不单一是纸质书,电子书现在和未来也一定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我个人曾花费数个月时间下载电子书数万本,近100个G,建立了一个电子图书馆。这里的书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但我却为有了一个个人电子图书馆而欣喜。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6篇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简称《讲稿》)是人民卫生出版社近两年出版的中医著作中影响较大,市场效益明显的中医丛书之一。丛书第一辑于2007年出版后,随即引起中医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中医院校师生及临床工作者的普遍欢迎。第一辑出版的13种讲稿,当年全部重印,《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王绵之方剂学讲稿》《郝万山伤寒论讲稿》现已印刷7次,累计印数3万余册。其中《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王洪图内经讲稿》,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称号。目前,丛书已出版到第三辑,仍受到读者欢迎,市场热销不减。 这种热销现象在近几年中医出版界是比较少见的。工作之余,笔者反复思考《讲稿》策划成功的缘由,认为目前中医出版界鱼目混杂,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中医类著作的销售颇有些寥落,然而在这样的艰难境地中《讲稿》能异军突起,并不是偶然的。作为这套丛书的策划编辑,现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摒弃同质化,捕捉空白点当前,图书市场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颇为引人关注。如何追求高度差异化、个性化图书选题是摆在策划编辑面前的重大课题。特别是中医学历史悠久,深受读者喜爱,也注定了在图书市场具有强大吸引力,使得众多出版社纷纷涉足中医图书出版。目前中医出版物名目繁多,良莠不齐。同类选题或相似选题较多,而且内容质量很难保证,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图书销售低迷。在这样的出版环境下,要想出版读者喜爱的书,就要在选题思路上下足工夫,选好选题的切入点,以鲜明的特色取胜。编辑部通过市场调研和参加专家学者座谈会,策划编辑们了解到目前中医图书市场大多集中在两个层次上:一是中医科普书,即针对广大群众的中医普及读物,如养生、文化类图书;二是针对中医专业人员的,即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医案的书籍。 中医高等教育始于1956年,当时成立5所中医高等院校,教材建设经历从无到有、从部分学科到学科比较齐备、从初创到逐渐成熟的过程。策划编辑在图书市场调研后,达成的共识是真正从中医基础教育教学入手的书籍甚少,而现在高等院校招生量不断扩大,师资紧缺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年轻老师没有教学经验,学生得不到专家级的授课机会,因地域、时间等原因的限制,能够亲耳聆听享受名师名家授课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由于不少名家已不健在,他们的讲稿被学者视为珍贵的学术资料,亟待挖掘整理。鉴于当时图书市场对名家中医讲稿的整理出版还是空白,于是我们抓住这个时机,从名家讲稿作为选题的切入点,整理中医名家的教学笔记、讲稿,旨在原汁原味地体现名家的学术水平、教学理念和临床经验,使后人学有所宗,师从有门,受用无穷,受益终生,于是组织策划了《讲稿》系列丛书这套选题。《讲稿》的作者多为本学科教材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们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中医教材从一版到五版编写和审定过程。因此,《讲稿》体现了中医名师名家多年教学心得,体现了近代50余年中医教育成果,具有不可多得的原创价值。 自古以来,中医学派林立,学说主张有别,如何使《讲稿》在教材的框架范围内做到求同存异,保持原创性,突出名家鲜明特色是成功的关键。名家的知名度就是读者的信仰力和忠诚度,《讲稿》的个性化就是其独特的核心价值。当时市场上整理知名老中医经验的书很多,但大多都是后人加工整理,是否符合老中医的原意,无从考究。因此,《讲稿》在内容上我们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地反映名家名师讲课内容及风格,突出不同名家的学术特点和成就;体例上我们不强求统一,以实用为准,既有学科的系统讲授,也有就某一专题的讲座,让读者各索所需。《讲稿》中有的是手稿,有的是录音,有的是学生笔记,非常难得,我们在整理出版时尊重作者的原创价值,保持其原发的独特的个性。《讲稿》在反映中医教育成果的同时,彰显了中医名师名家的学术地位,体现了中医学术发展历史性成就。 严格筛选,品质第一有了选题设想,如何要抓住时机,寻找突破口,成为编辑部一时难以定下来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在编辑部经过几轮讨论之后,才确定下来。当时编辑部了解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老先生手里有一本讲稿,一直未出版过。王老先生是现代方剂学的创始人之一,方剂学科学术带头人,在中医界颇有影响,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方剂师资班授课的讲稿被视为珍贵的资料,深受师生们喜爱,反复传抄。于是我们找到王老先生,决定出版《讲稿》的第一本《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经过多方努力,老人欣然同意。没想到该书出版后影响很大,读者纷纷打电话订购,不到半年,遂即重印。首战告捷,借着此书出版的良好势头,我们启动了《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一辑,收选13位中医名师名家的讲稿。 首先确定《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作者入选原则:一是学科奠基者;二是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三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四是某一学术领域或专题研究的开拓者。每一位人选都是经过反复遴选,反复比较最后确定的。凡入选的名师名家均为国内一流专家学者,他们都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元老级人物,是中医各学科的创始人或重要的奠基者,在中医界享有极高的盛誉;他们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他们积数十载教学体会和临床经验,凝聚在《讲稿》中。他们中有国医大师颜正华、王绵之及著名医家任应秋、刘渡舟、凌耀星、陈亦人、孟澍江教授等老一辈专家,他们的讲稿已经成为珍贵的中医文献,课堂笔记也被后学者视为圭臬。如任老的《内经研习拓导讲稿》是根据任应秋1976年为某《黄帝内经》研习班所作的讲座手稿整理而成,此稿的内容并不在讲解《黄帝内经》原文的具体内容,而是提出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首先要明确的一些问题,具有拓导性质,反映了任应秋毕生研习《黄帝内经》的心得,是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的重要参考。又如刘渡舟的《伤寒论讲稿》是根据刘老给研究生讲授《伤寒论》时的录音整理而成,被视为学科的珍贵资料,讲稿充分体现了刘老的学术思想、研究心得和治学态度。 我们成功推出“名家”第一辑后,“名师”的组织出版相继跟进。从全国中医院校遴选了知名的优秀教师,收入《讲稿》中。他们继承了老一辈中医学家的丰富经验,又具有现代的中医知识,是当今中医教学的领军人物,在本学科中享有众望。他们的讲稿有着时代的气息和鲜明的特点,沉淀了他们多年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如王洪图、郝万山、张廷模、刘景源等教授,他们都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本学科教学的主讲人,他们的讲稿能理论联系临床,做到活学活用,加上生动风趣的讲述,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因此,在选择作者上,编辑部多次开会讨论筛选,最终才确定一个权威性的名单,以保证丛书的影响力。本丛书出版后,许多专家都主动与出版社联系,希望入选丛书,但我们还是坚守名家名师的遴选原则,婉言谢绝,以保证丛书的权威性。#p#分页标题#e# 讲稿风格,易学易懂 为了使本系列丛书在内容和质量上更臻完善,实用读者范围更广,我们结合中医教育特点,以各学科教材为蓝本,充分发挥《讲稿》的特色和优势,彰显《讲稿》“铺底拔高”的功能,即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底”,就是每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高”,就是主讲名师名家的经验、体会和感悟,体现作者在中医学术造诣和临床实践方面高水平、高技能、大视野、广思路。“底”是主体,“高”是灵魂。《讲稿》不仅透彻地解析了本学科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且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如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中的病例,不仅典型、生动,而且鲜活、翔实,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读后让你不仅学到了大师高超的辨证思维方法,还领略了大师临证如桴应鼓的神奇疗效。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帮助读者提高对中医的认知力、感悟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讲稿》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同时是对教材内容全方位的升华,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充分反映名师名家独特思想的专著。各位专家都有颇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讲稿》以更灵活的形式,使理论与实践达到更加完美的结合,不仅能给读者以学以致用的动力,同时带来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讲稿的语言风格是简明通俗,形象生动,清晰准确,易懂易记。我们根据讲稿的语言特点,在文字表现形式上大胆尝试,采用讲稿式的语言风格,适当保留一些口语化语言。讲稿经过主讲人循环往复的讲授、加工、提炼,日臻完善,虽为讲课的实录和备课手稿,但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多次再加工、再创造、再提高,达到可谓炉火纯青的境地。每一个讲稿都体现了专家们的授课思路和鲜明的语言风格,阅读中令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讲稿是从一个知识点出发,进行讲解和阐释,以作者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中医学术,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点点透析,层层递进,逐步展开,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揭示中医独特的思维规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临证技巧,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真正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阐述深透,使学生掌握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对读者加深理解颇有裨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质取胜,这也是我们在管理书稿和编辑加工时坚持的原则。对书稿中一些过于口头化的语言予以删减;发现学科交叉不必要重复的内容进行调整;对一些不理想的部分内容忍痛割爱,保证了书稿质量。 参与营销,塑造品牌 策划编辑在本丛书完成选题策划后,不是就此止步,而是坚持参加全程的营销。从开本、封面、版式设计,直到市场营销,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把编辑理念继续延伸,这在当时出版社里还是比较少见的。带着策划理念,为体现图书的风格,当时我们大胆启用了小16开本,因为在市场以这样开本的中医图书中难以看到,而且人民卫生出版社也很少用过此种开本。因为特殊开本,在纸张和费用上会有所提高,出版部同仁提醒说,小16开本,费纸,定价也高,但从营销效果来看这是物有所值,只要内容好,定价不会成为图书销售的问题。在封面设计上,编辑部建议美编要典雅大方,体现中医底蕴,最后封面也受到读者喜爱。 《讲稿》出版后,被人民卫生出版社里作为重点书进行宣传。如《讲稿》系列书在中医高等院校、学术会上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在广大购书者中不乏莘莘学子、年轻教师渴望拜读名家的讲稿,还有许多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人士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医讲稿。在读者当中不乏聆听过老专家课的,现已经成名的中医专家,当看到《讲稿》时,也仿佛回到当年的课堂,看到前辈慈祥的面孔,重温恩师谆谆教诲。 《讲稿》出版后,图书市场一直热销,究其原因,是名家名作的品牌效应。本丛书所选的作者皆为中医各学科的创始人或重要的奠基者,他们当中有德高望重的国医大师,有全国知名的重点学科带头人,他们是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他们是中医发展道路上的开拓者,他们在业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讲稿》的作者名家荟萃,精英云集,他们在中医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讲稿》是带着名家的光环问世的,一经出版,就戴上了品牌的标志,名人的光环,再加上品牌效应,成为图书市场上抢手货是必然趋势,甚至一些高年资的专业人士也成为《讲稿》系列忠实读者。 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深深地感到打造信仰化品牌越来越难,如果我们深陷同质化重复之中,或在市场上盲目跟风,就将失去创新的动力,最终势必被图书市场所抛弃。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品牌,才能保持市场竞争的活力,才能保持市场主导地位。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7篇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102-03

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缩影。文学作品体现了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同时,文学作品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文学作品具有认知的作用、教育的作用,甚至是美感的作用,也因此,社会生活是文化创作的唯一源泉。著名文学理论家以群在其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上下)中对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阐释是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告诉我们,无论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体。”根据这一定义,编辑接到文学类作品,在进行审稿、编辑加工时,应当在心里和思想上牢牢记住这个定义,要以这个定义去领会一部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形式及作品主题表现的倾向性,这是一个把握稿件的大方向和原则,没有这个方向性,就很难把握好一部稿件(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其次才是对一部稿件是否存在原则性错误与常识性错误的把关。

一 文学作品的社会属性极强,是作者世界观的具体表现

文学作品的社会属性,使其必然涉及作家的观点和立场。加之文学本身具有的阶级性,就会有“阶级的意识”和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属性。因此,“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思想家、文艺家、文艺评论家,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他们对文学的性质和认识,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甚至截然对立。这种分歧和对立,往往集中地表现在文学与现实、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见解上,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文学作品带来了审稿上的困难,如果编辑对以上问题认识不深,只是拘泥于纠正错别字或是语法上的差错,而忽视对作品的内在表现形式和主题思想的中心问题把关,将会犯错。比如,我接到某个女作家写的一部作品,作家塑造了一位在旧社会靠放羊生活的羊倌,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很快升任的师长,而这位师长在作家的笔下竟是一个禽兽不如的人,将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旧社会)娶为妻子,以非人的手段折磨她。同事交来稿件时说,他看了前半部,认为写得很好,感动和吸引着他看了大半夜。当我将这部稿子认真看了一遍后,脑子里想到的是,这与我以往接触和了解的高层领导的形象塑造不相符。而且,一个的师长,难道找一个媳妇还困难么?再说,在那个特殊年代,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娶一个做老婆,肯定是要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的,更何况,组织上能否容许他这样呢?我将此疑问提出来,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搞清了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甚至在其他艺术形式中都不可能存在的事实:像女作家笔下塑造的这位女性与师长的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领导干部的配偶是要经过部队组织部门严格的政审,才能获准结婚的。虽然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文学作品允许虚构,但这种虚构显然违背了生活中的原则性与常识性的问题,反映出作家在创作中极其不严谨的态度。作品出现这样大的硬伤,编辑如果不注意认真把握,很容易被作品的思想牵着走,而导致出现编辑出版的重大失误。因此,从事编辑工作的编辑应当牢牢把握每一部作品的世界观,慎之又慎,才能保证不出版坏书或是质量不高的书。

二 文学作品在审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表现主题与出版要求

出版工作的定义是出版,所谓出版,就是“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以飨读者的出版物。根据出版的定义,一部作品要呈现给读者前,必须经过出版社的编辑进行编辑加工。这个编辑加工所涵盖的内容是较为宽泛的,首先编辑要考虑的是,作品是否合乎出版的要求,要经过编辑对书稿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进行把关。编辑把关的作用在于对社会文化负责、对出版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同时,也是对作者负责。编辑的这种责任心具体就是决定一部稿件是否达到了出版要求,在于发现和保护好作品的诞生;再就是作为一个编辑还应当以读者的心态去审稿,以对书稿既欣赏又“挑剔”的心理进行审稿,才能保障书稿的质量,也才能守好出版主阵地。著名作家夏衍非常赞赏对于作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他引用的话告诫年轻的创作者:“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影响许多的人。”这是1942年在《反对党八股》里的论述,现在读来,仍是我们从事编辑业务审稿把关的指路明灯。

2.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关把握

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审稿把关较为不易,可以这样说,直接考验着一个编辑的知识面和审稿经验,以及平时的文学作品阅读量,甚至是对某一个纵深领域的关注度和持续获得的经验积累。语言是小说构成的重要元素,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把文学的语言称为第一个要素,就足以说明语言在文学中是第一等重要的。

编辑如何把握和认识语言关呢?就笔者的阅读与编稿的实践经验而言,首先要搞清文学语言的构成关系。以群先生认为,文学作品有文学语言与人民口头语言。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文学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在民族共同语言基础上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言,它包括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包括科学著作、政治论文和报纸杂志上所用的一切书面语言,以及经过加工的口头语言”。我们现在接触的大量书稿,在语言表达上千差万别,有经过作者提炼的,也有未经提炼的,但经作家呈现出来,里面包含了粗糙、不纯、特征含混的语言,这就需要作为编辑的我们务必要认真地进行辨别、选择、剔除、修改、润色等,才能把握住书稿的语言关。如果我们对此认识不够或是不深,是很难做好一部书稿的编辑加工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与作者产生矛盾。共同的语言架构不难理解,尤其是经过加工过的书面语言。然而,在出版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打乱语法结构,要么长得一口气读不下去,要么就是缺乏主谓宾等语句,形成鲜明的语病。另外就是,有的作者为了搞所谓的风格个性创作,语句间的标点符号乱用,比如,通篇是句号,带疑问的句子都是句号,等等,如果照此出版了,就会误导读者。这就要求我们审稿时要认真审读,要站在国家语言规范使用的角度上严格把关每部作品,并做好与作者的沟通,求得作者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在语句的表达上,编辑既要照顾到作品的语言特色,又要特别注意作品中民众口头语表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区分哪些语言要加工、哪些不需加工。

文学作品中,由于作者知识面的问题,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编辑审稿时就要杜绝这种错误。从现在接触到的作品看,常识性错误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越来越普遍,这与作者的知识面有较大关系,如果作者在写作某一题材时不熟知这一领域或者这一领域离他太远,而作者又要以这个题材来展现内容,就很容易出现知识性错误。比如,反映清朝、民国历史时,涉及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写作,会出现日军部队番号的书写不统一,比如同一部书稿,就有“方面军”和“军”“师团”“旅团”等,如果不熟悉和了解日军军队的构成,就很难判断是军、师、旅、团,还是团军、师团、旅团,日军团一级部队叫联队,营一级称为大队。我们有的作者也许是书写时不够严谨或者是自己也没有认真探究事实的真谛,在引用资料时较为混乱,在整篇作品中会出现“联队”与“连队”的称谓,如果编辑不认真核查资料,就很难把握,所以编辑要杜绝文学作品审稿中的知识性错误,除了要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外,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常备一些权威的关于这一领域研究的图书或工具书以备检查验证之需。

三 文学作品的审稿要注意作品的思想、生活与艺术糅合

编辑是国家出版物的第一把关者,涉及出版者本身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出版物的质量如何,直接体现了一个责任编辑和出版者的社会认同感。编辑在取舍稿件时应当从大处着眼,要体现作品的思想、生活、艺术感染力等。现在强调文学作品要体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审稿的方向。

对“三贴近”的重要性认识,关乎出版物质量与生存的关系。我们要看到:一个作家在其成长道路上与另一个作家就算是生活经历、政治与文化素养、写作经验完全一样,可是在处理同一个素材的时候,写出来的作品也不会相同。加上个性与才能的差异,也一定会产生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的差异。因此,判断同类稿件时,编辑要从出版专业的角度和“三贴近”的方向去评价一部作品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要向作家提出希望和修改作品的建议。虽然,在评价和对一部作品做出出版价值判断时,我们要以一个共同的政治性、科学性、思想性的标准去评价作品,但也要肯定作家个人的风格特点、所长和所短,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统一标准,这一现象,尤其在系列丛书的出版审稿上较为突出。所以,编辑审稿时,在统一的审稿原则下,应当兼顾作家作品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发现好书、出版好书的价值。

四 结束语

我们在编辑稿件过程中,常常因为书稿存在的知识性、原则性、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等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与作者沟通不畅,而使编辑工作难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因此,我认为,编辑应具备较好的知识素养与勤劳苦干的作风去赢得作者的尊重,鼓励他(她)们写出好作品,接受编辑的修改意见,以赢得更多读者的支持。著名编辑家赵家壁先生的体会是“作者是我的衣食父母”,所以,编辑要具备很强的编辑能力,靠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踏踏实实做编辑的作风,在某些方面能给予作者合理的建议和指导,也是提高编稿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不但要认识作家的重要性,还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巴金在《为上海文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而作》一文中说:“我过去搞出版工作……就依靠两种人:作者和读者。”因此,把好书稿质量关既是对国家和出版者承担好责任,又是为作者和读者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夏衍.生活・题材・创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8篇

读书,既要看也要读。朗读,可以让你更从容地体味文章,培养语感。阅读,可以锻炼你的浏览速度。好书要反复读,因为“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也不只是看或读而己,还要认真思考体会。体验过程,领会思想,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分钟发言稿范例世界读书日,供大家参考学习。

1分钟发言稿范例世界读书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属于读者的节日吗?它就是"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设立此节日的目的就是为了号召全人类重视读书并重拾读书的乐趣。因为有了这个节日,便有了一种期待在四月绽放,有了一个主题在四月鲜活,也有了一份快乐在四月蔓延。

同学们,谈到读书,许许多多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肯定在你的耳畔回响。是啊,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戏剧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自古以来,伟人们不光用自己的言语,也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使人高尚。

我国古代的《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这些反映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所有这些无不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让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于是遵照王亚南的指示,将他牢牢地绑在了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今天,我们又将迎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同学们,让我们和书籍交朋友,热爱读书吧!"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与古人对话,你将会博采众长,通古晓今;与大师交流,你将荡涤心灵,变得更加睿智和高尚。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书香溢满我们的童年!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名爱读书的好少年,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吧!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分钟发言稿范例世界读书日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六(4)班的伍俊蓉。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在书中畅游。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吗?它就是明天——4月23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并呼吁:“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因此,每年的4月23日,世界五大洲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读书。

阅读可以带给我们欢乐,阅读可以使人间充满关爱,阅读可以帮我们找回自尊,阅读可以使我们充满自信。阅读可以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人生不能不读书,不读书的人生不能叫做完美人生。阅读是幸福、快乐、精彩、高尚的人生。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让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于是遵照王亚南的指示,将他牢牢地绑在了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是啊,他这种热爱读书的态度谁能不赞叹呢?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行为举止文明得体。世界文学家高尔基就曾借着月光读书,在楼顶读书,在老板的皮鞭下读书。对读书的痴迷,终于把他造就为世界文学巨匠。正如高尔基自己所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谁离得开书?又有谁不读书呢?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三点倡议:

一、爱读书。将读书变成一种伴随终身的良好习惯。建议同学们在床头上、书包里、抽屉里放2—3本你喜爱的课外书籍,随时拿来阅读。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

二、会读书。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达到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看书时摘抄好词好句,看完书后和父母、朋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读好书。有选择地读书。希望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选择你所喜爱的书籍,选择经典名著来阅读。在书海里畅游,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事,可以与保尔·柯察金讨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可以在法布尔的带领下去探索昆虫的世界??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言。

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吧,让自己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看成是读书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现在就开始吧,把握每个瞬间,不要再犹豫!让我们和书籍交朋友,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书香溢满我们的童年!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分钟发言稿范例世界读书日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 《让书香溢满人生》。

世纪老人冰心曾教导我们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行为举止文明得体。世界文学家高尔基就曾借着月光读书,在楼顶读书,在老板的皮鞭下读书。对读书的痴迷,终于把他造就为世界文学巨匠。正如高尔基自己所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必须按时补充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人要保持精神世界的富足,也需要时时处处为精神补充各种“营养”。“精神营养”来自哪儿?如何补充“精神营养”?其实“精神营养”来源于浩如烟海的书世界,吸取“精神营养”的渠道就是孜孜不倦地阅读。

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态的平和,精神的慰籍。经典诗句,让我们充满智慧;童话故事,让我们浮想联翩;历史巨著,让我们博古知今;科普书籍,让我们思维缜密??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读书、求知的黄金阶段。大家知道应该选择哪些书来读,利用哪种方式读书最科学吗?首先,要精读课堂上的书,尤其是文化课课本,特别是语文书,仔细品味文章的妙词佳句,认真揣摩文章蕴涵的道理,感同身受文章表达的感情。其次,要泛读课外书。从文学类到科技类,从中国作品到外国作品,从学校图书室到校外书店,只要是有图书的地方,就要有我们的身影。

读书本身是一种习惯;读书过程中,也伴随着其它习惯的养成。那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阅读习惯呢?比如,要爱护图书,要持之以恒,要做好读书笔记,要保持环境的安静??

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和书籍交朋友吧,读书立志,让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书香溢满我们的童年!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分钟发言稿范例世界读书日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一红躬行。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聿”来自陆游写的,读书需要自己体会,才能学到知识。

乔治.马丁曾经说过: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因此我们时时刻刻需要读书,爱读书的人总是爱不释手的去学习。

读书是为了将来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一定能丰富人生,以书会友,一生受益。读书的人内心是谈定的,因为他们在书中体会到了书的乐趣。没事的时候可以多看看书,给自己增加一些知识,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会让你感到生活的意义。

曾经浪费了学校读书的时光,经历了一些事,一些人,到了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不读书人将就会被淘汰。毕竟时代在发展,我们自己要进步,才能跟上未来的日子。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成为我们过人生的底气。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一起去读书,去学习,去成长。读书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多读书,多成事。遇见生活的无限可能。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1分钟发言稿范例世界读书日5有人说:读书是苦的累的。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习许多知识点,阅读大量中外名着,甚至有时会被老师“教育”一番。可我认为,读书是快乐的。我们是花,吮吸着知识的雨露,沐浴着书籍的阳光,享受着园丁老师的修剪。以下是我对读书日的感悟。

如同花对水的饥渴,我们对知识也有这样的狂热。自小,我们就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有时,为了知道蚂蚁搬家的路径,会在姐姐说快下雨时,跑去蹲在时常有蚂蚁出没的石凳边凝视。知道额上滴下水来,才发现蚂蚁已经搬进新居了。初入学,调皮的我们总是抓老师话里的小辫子。犹记得那次,为了否定老师说的“三厘米,三厘米,六厘米不能组成三角形”而拿着三角板,叼着铅笔在草稿本上涂涂写写,只得到两条完全重合的直线,终于承认老师的智慧。这一来,老师的形象瞬间攀升为“无所不知”的大学问家。大家有了疑问,都会问老师,当然,问无大小。终于,在我们蚂蚁般问题的轰炸下,老师搬来了救兵,我们的家人,同学。

好的书籍是阳光,温暖花儿的心。例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鼓励我们要勇敢的向自己喜欢的人说出爱,追求爱。JK罗琳以一个带圆形眼镜的男孩和他的红头发朋友,成绩优异的女生朋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用心的真诚得来的。为此,我还交到了一个与我有着相同爱好,性格温顺,开朗,相伴六年的好朋友呢。温暖人心的书籍有很多,每一本都能给人启迪和帮助,我会穷尽一生的时间去细细品读的。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好的物品都是经过测量,研磨的。我们是花,入学来,受到园丁老师悉心的修剪。小到幼儿园的“你好”“谢谢”“不客气”“吃饭前要洗手”“不能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打扰他们”。大到现在的要做一个有素养,正义的人,要关心国家大事,孝顺父母。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叛逆时期,我欲偷尝禁果,被园丁逮到,他只说:“青苹果未熟,请秋季来尝,春季自有春季要做的事。园丁老师就是这样,不断剪去我们花儿身上的烂叶,除虫,除草,浇水,施肥。他一直在为花儿的明天做努力。教师节来临,花儿想以一朵“升学之花”赠与园丁老师,祝他培养出更多的花儿。

我们是花,吮吸着知识的雨露,有些贪婪;沐浴着书籍的阳光,欲以一生细品个中滋味;享受着园丁老师的修剪,感恩之情在心中荡漾。我想说,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活动发言稿第9篇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文化文史工作

1、全国第六届宋璟碑颜体书法展暨颜体书法论坛筹备工作。成立书法展筹委会,下设作品征集组、评审组、会展组、资金筹措组。10月中旬在全国性报刊上刊登征稿启事,截至12月20日征集书法作品1300余件。展览拟定于2021年初举办。

2、按照省、市政协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文史资料征编工作要求,在全区政协委员中开展了征稿工作,共计收到稿件50余篇,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抗疫风采。除向省市政协报送外,稿件经统筹考虑、审核筛选,确定36篇,编印《抗疫政协人》政协委员抗疫文史资料专辑。

(二)协商议政工作

1、围绕物业管理课题,就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按照召开区委书记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的安排,为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课题分工,组织委员就业主委员会建设进行调研,提交了委员发言材料。

2、围绕“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健康发展”进行调研,由政协主要领导在市委书记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作发言。围绕编制邢台市“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就加快创建5A级景区进行调研,由政协主要领导在市委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作发言。发言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

(三)调查研究工作

1、围绕张宽街道邢台矿工人村街心花园和相关道路维护管理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建议案,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拿出落实意见。

2、围绕开发利用宋璟碑文化资源、建设宋璟文化园进行调研,提出建议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均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拿出落实意见。

(四)民主监督活动

按照机关统一安排,参与了全省政协系统的“聚力量、防疫情、促发展”活动和市政协系统的“项目建设、亩均税收、污染防治、文明城市创建”和安全生产“4+1”民主监督活动。活动中,着重就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深入街道、社区、小区、菜市场、背街小巷等,开展多次监督活动,提出整改意见。

(五)学习和读书活动

1、配合办公室组织机关学习活动。在党组会、主席会、全体会等会议前,搜集整理中央、省委、市委、区委重要会议精神编印成册,供大家学习参考,思想紧跟形势发展步伐。

2、开展委员读书活动。按照省市政协统一安排,组织驻我区的市政协委员和全体区政协委员开展读书活动,发出了《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政协”倡议书》,定期向委员荐读书目,引导委员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通过读书进一步增强履职本领,更好发挥委员作用。

(六)配合办公室加强机关建设

1、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参与筹建办公室机关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日活动,促进党建规范化建设。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巡察整改工作。完善机关规章制度,编印制度汇编。

2、作好“邢台信都政协”公众号维护管理,共计编发公众号68期、信息220余条,及时有效宣传了政协工作,扩大了政协影响。编印《政协简讯》29期、信息170余条。

二、2021年工作谋划

1、围绕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筛选课题,深入调查研究,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助推党政决策部署落实。

2、继续推进委员读书活动,采取荐读书目、交流读书体会、走访委员等形式,推进读书活动深入开展。

3、征编“诚信故事”文史资料,弘扬诚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