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6 12:55:20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积极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努力在全县营造关注生殖健康,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

(一)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增强群众生殖保健意识。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安排和实施好以生殖健康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的“五进活动”。一是大力宣传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积极传播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中老年期生殖健康知识,宣传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三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普及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知识,力争使辖区群众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

(二)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开展活动的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机关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举办两期以上的生殖健康大讲堂、专家讲座、有奖问答、专题展览等活动,大力普及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知识;初级中学以上学校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进课堂、进宿舍活动。开设人口理论、青春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教学计划。举办专题讲座,把人口理论、青春健康知识搬上课堂。开展活动的校园要有3种以上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或影像宣传资料。要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开办生殖健康知识专栏,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开展在线答疑。也可开设青春健康热线,通过热线电话,为青春期学生解答疑惑。每个校园都要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兼职心理辅导员,为青年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咨询服务;社区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每季度要组织社区居民听一场生殖健康知识讲座、看一次生殖健康展览,保证人手至少有一份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品,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服务阵地建设。在机关、企业、校园、社区、军营设立生殖健康服务室,服务室要配备避孕节育用品自取箱,免费提供相关用品;设立生殖健康器械专柜,实行无偿和有偿服务;配备相关生殖健康药具器械,并有专人管理;配备相关的电教、咨询、检查、治疗设备和1-2名专兼职生殖健康咨询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四)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县人口计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技术人员,定期上门为服务对象开展免费的生殖健康咨询和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指导。并进驻企业、学校、机关,及时为辖区服务对象及流动人口免费开展“三查”及生殖健康指导。在校园,要及时了解青春期服务对象的生理变化、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解答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开展男性生殖健康培训、知识讲座为途径,向服务对象提供性道德、性心理、艾滋病的预防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咨询指导、技术服务。举办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开设生殖咨询邮箱,以悄悄话的形式,提供心理保健咨询服务,解答她们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定期为服务对象提供B超、乳腺疾病等健康检查,为她们建立生殖健康随访档案。县、乡计生服务机构可通过生殖健康预约卡的形式,为机关、企业单位员工、学生和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生殖健康服务。要扩大生殖健康服务的覆盖率,保证辖区内80%以上的育龄群众每年得到一次生殖健康服务,确保群众的生殖健康权利得到落实。

三、时间步骤

为扎实有效推进此项工作,全县生殖健康“五进活动”从2011年8月份开始实施。2011年首批实施的机关有:县财政局、县人行;企业有:西区采油厂、永宁采油厂;学校有:县高级中学、县职业中学;社区有:街道办桥南社区、桥北社区。其它单位按照县人口计生局的年度工作安排分批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开展生殖健康“五进活动”是新形势下改善人民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县上成立开展生殖健康“五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杜芳华担任,副组长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王思柏担任,成员有:李建斌、张晓宏、徐占琴、刘艳、孙世飞、肖志敏。办公室设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由李建斌担任办公室主任。并成立技术服务组,组长:徐占琴,副组长:孙世飞、刘艳,成员:刘燕、冯丽、陈占强、王天宇。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研究解决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技术服务组主要负责讲课、咨询服务。同时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五进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到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中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措施,确保“五进活动”取得实效。

(二)积极协调。“五进活动”涉及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是一项社会工程。要按照“省市指导,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县级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县人口计生部门主要领导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协调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的有关领导,配合做好“五进活动”的组织实施。要积极协调人事劳动部门,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形式,协调解决专兼职生殖健康咨询师和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人员的编制问题。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要组织好宣传、指导、咨询等服务工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服务队,深入机关、企业、校园、社区、军营开展讲座、举办展览、播放宣传录像等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和现场指导、咨询服务。并编印和制作相关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加大投入。县、乡两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在计划生育经费中列入“五进活动”专项经费,积极与教育、民政、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单位协商,按照一定的比例解决生殖健康服务室的设立、器械配备和生殖健康专柜的设立所需资金,满足开展生殖健康服务的基本需求。

(四)强化措施。要将“五进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细则,认真组织落实。要保证每年对每个单位和社区开展1-2次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检查服务。要通过“编印一本生殖健康科普教育读本、提供一套生殖健康教育光碟、开设一门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开通一条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热线、设立一个生殖健康用品发放专柜、建立一个生殖健康服务阵地、开展一次生殖健康服务活动”的“七个一”工作措施,促进全民生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普及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生殖健康意识,提高全县出生人口素质,根据陕人口发﹝2011﹞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积极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努力在全县营造关注生殖健康,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

(一)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增强群众生殖保健意识。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安排和实施好以生殖健康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的“五进活动”。一是大力宣传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积极传播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中老年期生殖健康知识,宣传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三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普及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知识,力争使辖区群众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

(二)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开展活动的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机关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举办两期以上的生殖健康大讲堂、专家讲座、有奖问答、专题展览等活动,大力普及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知识;初级中学以上学校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进课堂、进宿舍活动。开设人口理论、青春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教学计划。举办专题讲座,把人口理论、青春健康知识搬上课堂。开展活动的校园要有3种以上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或影像宣传资料。要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开办生殖健康知识专栏,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开展在线答疑。也可开设青春健康热线,通过热线电话,为青春期学生解答疑惑。每个校园都要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兼职心理辅导员,为青年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咨询服务;社区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每季度要组织社区居民听一场生殖健康知识讲座、看一次生殖健康展览,保证人手至少有一份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品,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服务阵地建设。在机关、企业、校园、社区、军营设立生殖健康服务室,服务室要配备避孕节育用品自取箱,免费提供相关用品;设立生殖健康器械专柜,实行无偿和有偿服务;配备相关生殖健康药具器械,并有专人管理;配备相关的电教、咨询、检查、治疗设备和1-2名专兼职生殖健康咨询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四)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县人口计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技术人员,定期上门为服务对象开展免费的生殖健康咨询和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指导。并进驻企业、学校、机关,及时为辖区服务对象及流动人口免费开展“三查”及生殖健康指导。在校园,要及时了解青春期服务对象的生理变化、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解答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开展男性生殖健康培训、知识讲座为途径,向服务对象提供性道德、性心理、艾滋病的预防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咨询指导、技术服务。举办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开设生殖咨询邮箱,以悄悄话的形式,提供心理保健咨询服务,解答她们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定期为服务对象提供B超、乳腺疾病等健康检查,为她们建立生殖健康随访档案。县、乡计生服务机构可通过生殖健康预约卡的形式,为机关、企业单位员工、学生和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生殖健康服务。要扩大生殖健康服务的覆盖率,保证辖区内80%以上的育龄群众每年得到一次生殖健康服务,确保群众的生殖健康权利得到落实。

三、时间步骤

为扎实有效推进此项工作,全县生殖健康“五进活动”从2011年8月份开始实施。2011年首批实施的机关有:县财政局、县人行;企业有:西区采油厂、永宁采油厂;学校有:县高级中学、县职业中学;社区有:街道办桥南社区、桥北社区。其它单位按照县人口计生局的年度工作安排分批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开展生殖健康“五进活动”是新形势下改善人民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县上成立开展生殖健康“五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杜芳华担任,副组长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王思柏担任,成员有:李建斌、张晓宏、徐占琴、刘艳、孙世飞、肖志敏。办公室设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由李建斌担任办公室主任。并成立技术服务组,组长:徐占琴,副组长:孙世飞、刘艳,成员:刘燕、冯丽、陈占强、王天宇。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研究解决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技术服务组主要负责讲课、咨询服务。同时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五进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到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中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措施,确保“五进活动”取得实效。

(二)积极协调。“五进活动”涉及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是一项社会工程。要按照“省市指导,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县级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县人口计生部门主要领导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协调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的有关领导,配合做好“五进活动”的组织实施。要积极协调人事劳动部门,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的形式,协调解决专兼职生殖健康咨询师和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人员的编制问题。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要组织好宣传、指导、咨询等服务工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服务队,深入机关、企业、校园、社区、军营开展讲座、举办展览、播放宣传录像等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和现场指导、咨询服务。并编印和制作相关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2篇

本研究中评价指标的筛选主要采用特尔菲法。专家组由国内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4名体育教育领域专家和14名健康教育领域专家组成,共进行了三轮专家问卷调查。第一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第二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26份,有效回收率为92.8%。第三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有效回收率100%。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后,专家组成员对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评分形成一致意见。评分分为五个等级:“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较重要”为3分;“一般”为2分;“不重要”为1分。为了集中专家咨询的意见,并决定指标取舍的标准,我们对专家的评分进行了M(均值)、S(标准差)、W(一致性系数)、累计百分数的统计,并参照社会测量平均等级的方法,求出了各指标的平均等级Me,四分位数Q。按照社会测量的基本准则,取Me≥3作为指标筛选的标准。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与建议。

终身体育与健康教育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派生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目前,关于终身体育的概念,较为公认的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按人生长的顺序与经历的社会过程划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在职体育和职后体育4个阶段[2]。终身体育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体到高校体育阶段,终身体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体育既要求衔接好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又要求为学生毕业后终身参与体育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二是高校体育知识模块要求既包括理论方面的又包括实践方面的内容;三是高校体育过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既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又能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进行自我指导。

健康教育。现代健康教育研究基于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三维健康概念做出的解释,即: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必须具备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好状态。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具体到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则要求高等教育阶段采用多种形式,使在校大学生获得必要的卫生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4]。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健康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是决定课程内容和选择评价指标的依据。本研究综合“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和黄敬亨提出的学校健康教育三大目标,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平台建立全面的健康基础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日常运动和生活中常见疾病、运动创伤的防治及急救技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能运用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评价,并根据不同时期身体的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营养膳食、运动、身体保养计划,自觉改善健康状态,促进终身健康。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评价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知信行模式”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理论,分别对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进行构建。知信行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改变行为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3]。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之间只存在因果联系,并不存在三者间的必然性。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转变,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知识是行为转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有对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强烈的责任感,才可逐步形成信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就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转变行为。态度是转变行为的前奏,要转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和习惯的总和[5]。在国内,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试行)》等确立的。主要内容包括:1)生理卫生知识教育;2)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3)性与性卫生教育;4)环境与健康关系教育;5)自我保健方法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7)卫生常识教育以及艾滋病、性病、吸毒的危害与预防教育等[6]。在国外,很多国家已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美国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和情感健康、性卫生、人体生长发育、不良行为对人体的危害、营养学、安全教育与意外事故预防、传染病慢性病预防等[7]。日本开设的“保健体育课”,将健康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系统地向学生提供健康知识,主要教育内容为:与身心发育、疾病预防、日常生活相关的保健教育,性及艾滋病教育,安全教育等[8]。在英国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物质的使用和误用、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健康锻炼、食物和营养、个人卫生、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及心理方面。在对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1)可衔接性原则。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考虑与中小学阶段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又考虑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上以后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2)可选择性原则。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以供不同需求的学生自主选择。3)可持续性原则。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分水平进行设计,使处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4)可自学性原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较强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群体,健康教育内容中有部分内容是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的,在设计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时将必须通过教学完成的内容和可以自学的内容分开,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本研究以相关上级教育指导文件为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综合国内外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及问卷调查结果,精选符合大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健康教育内容,构建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如图1所示)。

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指标是表明评价对象某一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9],是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是衡量、比较事物的基本依据[10]。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指标是依据教育评价理论,综合说明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本研究评价指标的构建体现以下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评价指标的统计范围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从国情出发,选择客观、简明的统计指标。2)简明科学性原则。在指标选择上力求适宜,尽量选取简明、概括并具有代表性的指标。3)全面性原则。指标的选择注意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各项指标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上比较全面反映健康教育效果。4)代表性原则。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以具有纵向、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为主。5)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指标的具体计算数据能否得到,做到各项指标要在明确具体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具有可度量性、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还体现在操作过程的经济性,即在满足评估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评估的成本最小。本研究根据终身体育、体育教育、健康教育、预防医学、行为学、课程论和评价学理论和参考众多当前健康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目标为依据,按照指标选取原则,借鉴已有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工作实际,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见(表1)。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3篇

20xx年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一、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教导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和工作台帐;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计划,加强各类人员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 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教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组织网络员、重点人群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结合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群众“两率”

利用本社区设立的健康教育基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健教方式,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利用“爱卫月”、“科普宣传周”、“学习日”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居民把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的标语、专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常识、“慢四病”的防治等知识,普及与健康相关知识。

三是抓好社区健身队伍的健身活动。利用活动室等健身场地,定期开展老年健身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秧歌表演、健身晨练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对居民广泛开展控烟教育,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努力落实禁烟制度,工作计划《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五是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流动人口四种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妇女病体检,为她们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寒暑假公益活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等活动。

同时把重点人群教育与普及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努力使我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

1.卫生教学,传授知识。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五个有”:即有教材、教师、教案、教时、评价。各年级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规定《健康教育》教材,教材人手一册,教师按课本授课,备好教案,周课时0。5节。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遗传性疾病、地方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

(4)控烟知识教育。在办公室、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控烟、劝阻吸烟的标志、标识。加强教职工及家属行为规范管理,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公共场所、学生面前吸烟。大力营造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

(5)食品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了解食物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懂得学习、劳动、生活过程中对饮食营养卫生的要求,能设置简单的营养配餐处方。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20xx年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新的学期即将到来,为了在能够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在此新学期来临之际,制定好20xx年第一学期的卫生工作计划,以明确新学期的工作任务,小学卫生室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

1、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学之前制定各项卫生,划分包干场地,督促各班责任到位。

2、 建立学校卫生检查小组,对各班教室、包干区、学生个人卫生进行突击检查,并且记入班级星级考核之中。

3、 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规范教育,找好材料、备好课,利用校园板报、广播、等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同时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当前形势以及不同季节等变化,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工作计划《小学卫生室工作计划》。

4、 抓好学生眼保健操,尤其是抓好新版眼保健操的教学,开学初一个月作为爱眼月,对学生重点进行指导,并进行眼保健操比赛。

5、 抓好卫生员队伍,对学校的各项卫生检查要及时反馈,做好星级评比工作

6、 利用各班卫生角,学校黑板报开展常见病传染病等防治宣传。

7.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二、常见病的防治:

1、 加强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结合传统卫生月、卫生周、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2、 开学初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一次慢性病的普检工作。对于查出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告家长书。

3、 做好每日晨检,及时网报,重点抓好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病情及时上报。

三、卫生监督、其它工作

1、重视学生的饮食饮水的管理,每天对食堂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经常提醒他们保持食堂内外环境卫生,要求从业人员上班时应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凡没有健康证一律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以及做好验收、验发并做好记录,杜绝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做好新生的凭证入学工作。

3、关心学生健康,做好学生伤害事故、病情统计。

4、每月做好常规业务报表等及时上报工作。

5、配合工会搞好妇女工作。

6、认真贯彻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种精神,对上级下达的任务认真执行,做好每年的少儿基金、学生的平安保险以及少儿居保工作。

7、整理好学生健康档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突击性工作,积极参加区组织的业务培训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任务多,责任大。为了学校的声誉,为了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能使全校师生能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工作、学习,在新学期里,我一定努力工作,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20xx年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指针,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抓好学校的卫生工作,创设洁净美丽的校园环境,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健康水平,卫生室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3、划分好班级卫生包管区,实行卫生包管责任制。

4、认真搞好室内外卫生,加强检查督促。

具体要求:

教室要求:

(1)课桌椅离黑板两米排放整齐。

(2)讲台上保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讲台内无杂物。

(3)国旗、班牌、班风牌擦拭干净,不积尘。

(4)门窗保持干净。

(5)清洁工具排放在教室右前角或右下角,排放整齐,保持干净。

(6)教室内墙上、窗台上无球印、鞋印,无积尘。

(7)电教用品及摆放的箱、柜保持干净,无积尘。

(8)各班教室外走廊地面保持干净,墙顶、墙面及宣传字画表面洁净,阳台栏杆及侧表面无鞋印、球印,无积尘。

包管区要求:

(1)包管区域为水泥路面的班级应保证全天整洁干净,无纸屑果壳及其他废弃物(雨天不例外)。

(2)包管区域为花坛、草坪的班级,应保证花坛内无杂物,基本无杂草,花坛四周瓷砖表面保持干净,工作计划《卫生室工作计划》。

(3)包管区为室内及走廊、楼梯等的班级,标准同教室卫生要求。走廊包括墙顶、墙面及宣传字画、阳台栏杆,楼梯包括台阶、扶手及楼梯墙面。

(4)包管区内有宣传栏或橱窗的,应保证其干净无灰尘。

办公室要求: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无烟头。

(2)墙壁、天花板、日光灯管、标语牌等无灰尘、蜘蛛网。

(3)门窗无积尘,玻璃明亮干净。

(4)办公室内桌椅整齐,桌面上无杂乱堆放的书本。

(5)作业架上的作业本摆放整齐,无杂物。

(6)清洁卫生工具摆放有序,保持水池清洁,垃圾桶天天清理。

5、注意个人卫生和用眼卫生。

(1)坐立、读写姿势要正确。

(2)认真做好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

(3)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

(5)讲究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使用他人茶杯或毛巾等用具。

6、教师要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备课、有考核、有分析、有记载。

三、主要措施

1、强化学校教师参与卫生管理,并把参与管理的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2、结合学生的行为管理,杜绝学生吃零食,确保校园内全天候整洁。

3、建立卫生包管责任制,各年级、各班切实做好室内外包管区的卫生工作,并纳入班级积分评比的考核内容。

4、各办公室要有卫生轮值表,教师应做好办公室内外的卫生工作。

5、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中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多关心、多辅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设立学生会“卫生监督岗”,做好环境卫生的检查督促工作。

7、学校统一供应纯净水,各班一只饮水机,凭票饮水,学生自带饮水杯。节约用水。

8、配合卫生院组织学生体检,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治疗;医务室应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4篇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按照“积极发展、提升质量”的思路,全面实施民办中小学“三大工程”,促进民办中小学规范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提升民办教育整体水平。

实施民办中小学特色品牌建设工程,引导民办中小学积极参与升等创优活动,着力建设特色项目,实现“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产品。实施民办中小学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推进工程,引导民办中小学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重视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民办中小学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提高民办中小学安全管理水平,推进中小学校食堂量化等级和“阳光厨房”建设,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一)实施民办中小学特色品牌建设工程

1.加强民办中小学特色品牌建设。引导民办中小学积极参加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义务教育等级学校、市特色学校等创建,引导民办中小学制定特色建设计划,打造学校品牌。通过培育本土品牌、引进优质品牌、创设发展平台、建立评估体系等渠道强化民办学校走特色和品牌发展之路。

2.引导民办中小学明确办学定位。民办中小学校要开展体育、艺术、科普、心理健康等特色项目建设,积极参加温州市特色学校创建,坚持特色办学优质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民办职业高中要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

3.强化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创建。加大民办普通高中省级特色示范创建力度,重点围绕评估体系的办学理念和方向、发展规划、必修和选修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条件保障、师生家长评价、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辐射引领等16个方面的内容,推进民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适应新高考,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4.组织民办中小学参加特色化评估工作。组织参加温州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促进民办学校持续改进办学质量。继续参与《新生态学校评估》项目,探索民办学校特色化评价模式。

(二)实施民办中小学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推进工程

1.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要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要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开展晚锻炼活动,每年保证至少开一次全校范围的田径运动会和体质健康测试运动会。

2.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激发进取精神、磨炼坚强意志及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一批符合学生科学锻炼规律,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通过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活力。

3.完善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学校要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规定的测试对象、项目指标、评分标准,开展覆盖本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评定和上报工作。各校每年要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和督查工作,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率纳入年度考核。要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全面开展新高一、新初一生源学校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完善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加大督查力度,严格落实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大一新生结果与招生计划挂钩制,着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4.加强心理健康软硬件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六个有”,即有长效机制、有专项计划、有专项经费、有专业教师、有专用场所和有专用教材,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建立三级高危学生追踪档案,定期上报上级部门;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配备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持有省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学校建有专用心理教师办公室与专用心理辅导室。

5.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与宣传活动,面向全校师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节(月、周),学生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校要结合班会课、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拓展课等开设心理辅导课,保障每班每月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心理辅导室值班记录、辅导过程记录完整并及时归档,个别心理辅导有辅导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年度台帐。学校要逐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6.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各校要严格按照xx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通知》(浙教办教科〔20XX〕66号)和《关于全面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制度的通知》(浙教办教科〔2017〕24号)精神,认真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各校要于4月10日之前完成心理危机排查工作,由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统一汇总后,于4月15日前上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三)实施民办中小学学生饮食放心工程

1.规范组织管理。学校要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经常性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督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机制,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成立师生监督组织,广泛发动师生、家长参与日常监督,推进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

2.规范食堂管理。学校食堂应取消个人承包经营模式,由学校自办或委托专业机构经营管理。要加大食堂改造提升投入,推进中小学校食堂量化等级和“阳光厨房”建设,2017年全县民办中小学A、B等级食堂达84%以上。规范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定期集中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深化学校食堂标准化管理规范,实施学校食堂食品切配工用具色标管理规范。鼓励涉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学校食堂参保食品安全责任险。鼓励引导学校商店实行连锁经营或品牌超市直营。

3.规范饮用水安全管理。持续推进学校校园饮用水质量提升工程,学校要为师生提供安全、放心的加热保温水或直饮水。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温食安委办〔20XX〕18号)要求,加大对确需使用自备水源学校的监管。学校要加强饮用水设施设备日常管理,落实责任,建立机制,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强化日常检查、消毒、维护等工作,确保校园饮用水安全。

4.规范饮食教育。学校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饮食安全教育活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班会、课外实践活动等各种载体,通过食品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提升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学校要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堂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应急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要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要遵守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健全落实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八大机制,推进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要积极参与生命保护工程,推进在教学楼、学生宿舍窗台、走廊等周边种植灌木等绿化软化工作。要推进校园安全信息化管理,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校园安防智慧平台,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要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健全舆情快速反应机制。

三、实施步骤与工作要求

(一)宣传动员阶段(3月—4月)

组织参加温州市民办中小学“三项工程”建设推进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方向,提高对加强民办中小学“三大工程”重大意义的认识。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10月)

召开全县民办中小学校长会,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温州市民办中小学“三项工程”建设推进会精神,出台实施方案。各校要将“三项工程”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切实推进“三项工程”。教育局各相关科室各司其责,加强指导督查,民办教育办公室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普教科和督导科负责实施民办中小学特色品牌建设工程;体卫艺科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实施民办中小学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推进工程;法规安保科计财科负责实施民办中小学学生饮食放心工程。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5篇

【重磅新闻】成都公布中考改革方案 中考升学总成绩调整为710分

一、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

“两考合一”

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体制。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备考负担。统一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科目和时间。完善全市统一的考试评卷信息化平台,统一网上评卷,实现同考等值。

2

“全科开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

3

分类考核

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执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确定,由初中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方课程测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4

命题要求

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引导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范围,研制考试试题,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基础考查。

5

“学完即考”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学完即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于毕业当年6月中旬进行。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统一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6

成绩呈现

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毕业成绩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具体认定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

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市教育局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校本课程的考查结果等。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客观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3

评价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基本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市教育局研发“成都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使用好记录管理系统,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将用于招生使用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九年级下期(毕业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

4

结果运用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5

评价实施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控与评估制度、举报与申诉制度,确保公平公正。高中学校要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中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试卷的结构及分数。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化学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体育与健康60分(含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10分)。生物(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满分各100分。

升学成绩计分办法。升学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总分为710分。具体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成绩按70%计入,满分70分;化学成绩按50%计入,满分5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升学成绩每科总分按20分计算。具体折算细则由市教育局、市招考办另行制定。

2

坚持普职协调发展

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对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类学校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制度,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来蓉工作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质量,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3

完善指标到校生分配办法

合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学校推荐指标到校生要依据学生初中各阶段学业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四)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面向全市自主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自主招生总数一般不超过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5%。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制定招生录取办法,综合考查,择优录取,并将招生时间、招生办法和招生程序等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五)强化招生管理

1

严格招生计划管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总量,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每所普通高中学校具体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各区(市)县要按照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办好各类高中阶段学校,提供充足学位。中心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核后由市招考办统一公布,其他区(市)县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并公布。

2

规范招生行为

普通高中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和违规跨区域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按省教育厅规定的范围自主招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学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3

严格招生时间管理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所属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实施。所有公办、民办高中学校均须按市教育局规定开展招生工作,不得在学生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组织考试和录取新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

4

严控考试加分

落实成都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普通高中录取加分政策的意见》(成教发〔2015〕8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学生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5

实行阳光招生

各区(市)县和学校要在招生入学关键节点,就关键政策、群众关心的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高中学校招生宣传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招生宣传必须规范、合法,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录取结果“七公开”,其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禁止生源学校和教师干扰或违背学生意愿填报学校志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招考委、市教育局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明确各单位、部门责任目标,加强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根据考试招生工作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各区(市)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考场基础条件、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充分保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和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建立健全试卷命题、印制、运送、保管、阅卷等全过程保密制度,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加强标准化中考考场建设,到2022年按要求全面完成。

(四)做好宣传引导

各区(市)县要认真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策解读

现就《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中考改革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中考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成都市中考改革方案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的。

近十多年来,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此次中考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坚持稳妥推进,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进一步优化中考考试制度、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录取方式、招生计划等。

中考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中考改革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开始实施,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中考改革实施后哪些政策将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保持“五个不变”,具体为:

01

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原则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继续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有利于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02

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的规定,中考改革实施后升学计分科目与现行中考升学计分科目相同,继续保持不变。

03

9门科目录取计分分值保持不变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9门学科升学计分分值将继续保持不变。

04

高中招生分批次录取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实施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仍实行分批次录取。

05

指标到校生录取办法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实施后,将继续实行指标到校生政策,将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中考改革主要有哪些变化?

中考改革将进行“五个优化”,具体为:

01

改革优化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范围覆盖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这是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的需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中考改革实施后,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但新增学考科目不纳入升学计分,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合格即可。此外,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学业水平考试,避免考试过于集中。

02

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实行分类多样考核

按照学科特点,分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必修必考与选修选考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成都市将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

03

改革优化考试内容,引导发展素质教育

01

优化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02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新增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并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值提高到15分。

04

改革优化录取方式,形成“一依据一结合”模式

中考制度改革以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制度架构,充分发挥中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

01

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或参

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突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写实记录,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

02

提高体育与健康升学计分分值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和“将体育与健康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的要求,中考改革实施后,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仍为10科,除体育与健康计分成绩由原50分提高到60分外,其余科目计分权重不变,升学成绩总分为710分。

05

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01

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近年来,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逐年提高。201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已达60%。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统筹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普职比例调节机制,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目前,成都市正在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到2020年底前,全市将新建公办普通高中9所(不含民办),改扩建24所,普通高中学位将进一步增加。

02

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

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

03

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中考改革实施后体育与健康考试怎么考?

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中考改革是如何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的?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6篇

高中阶段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不仅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处于人生道路的转折点,面临着对教育、职业及人生的抉择。但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我的合理定位,加上信息渠道不畅,许多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升学志愿或选择职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这种盲目不仅体现在就业、升学的选择上,而且反映在整个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厌学,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什么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被动,毫无目标地走一步算一步;缺乏个性,实践经验少,承受挫折能力差,心理极其脆弱,爱沉溺于自己的幻想当中,与社会需求脱节;基本技能薄弱,对待劳动态度消极,生活习惯懒散等,对学校各项活动消极应对。在此背景下,人生规划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高中生人生规划教育是针对处于成长和探索阶段的高中学生的生涯发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关注学生毕生发展的过程以及生活中各种角色的统合。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的目标相吻合。心理健康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学生进行适宜人生规划的基础和保证。学生在接受人生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继而影响着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两者在学生身上相互整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各种科目争相挤占课时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当将人生规划教育纳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构建一套与人生规划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以称之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人生规划教育课程,实现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

其实,不少教育专家对人生规划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已经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但很少有学者和学校从实践层面提供策略和经验的总结。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规划教育的整合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实践策略

1.基于心理测量的自我认识

全面正确地了解自我、了解社会,认识到自己将要扮演的各种人生角色以及相应的责任和所需付出的努力,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职业观,从而科学规划设计自己未来的人生,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生活道路;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涯准备。

这里说的自我认识不是简单的反思式直觉,而是基于心理测量的系统认知,其基本途径有心理量表测评和问卷调查。

(1)心理测评

利用科学的心理测试问卷了解个人职业兴趣倾向和个性特征,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科学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有力支撑。我校于09年在学校计算机中心安装一套《学校心理测评系统》,组织三个年级学生作了《职业兴趣调查问卷》、《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卡特尔十六种个性测试》、《艾森克人格测试》,为学生科学规划人生提供有力支持。过去,学生很少从人生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的感受也很深。

一位成长班学生利用测试结果结合自身条件科学合理地为自己作人生规划:

我的物理性质(心理测量结果):

职业兴趣调查问卷,最感兴趣的职业依次为:

①记录及一般书记工作;②服务业:公共服务;③音乐性;④文书销售:技术工作。

自我分析小结:性格外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真负责不随波逐流的作风是我的优势,但做事似乎总是马虎了点。学习成绩被工作业绩所掩盖不知是喜是忧?

职业定位:心理咨询师

(2)问卷调查

为了更及时有效地把握学生对人生规划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并根据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辅导,我们设计了《学生人生规划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的人生规划现状进行调查,从职业发展规划、学业发展规划和身心生活规划三大方面开展。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高中生普遍对自己的将来较为茫然,部分学生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认识不足,准备不足,且人生规划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在学业规划上,规划愿望较强,但行动力弱,高三年级学生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学生,而在各个年级中,特色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在心理健康、时间规划和社会实践方面均有待增强,且普通班学生明显强于特色班与重点班学生,高三年级明显强于高一年级学生。

2.基于心理辅导的教育引导

(1)人生规划课程中的教育引导

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融入普通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不仅能提高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其学习动力,更能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环境,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与此同时也丰富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心理教师根据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本质的契合点,将人生规划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研究课程的实施。设定以自我追寻、体察环境、目标引领、生命展现为课程设计理念,以回答“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怎样达到那里”为主要目标,围绕主要目标分别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建构学生完整人格,以有效适应社会,最终实现其自我价值,展现生命光彩。

人生规划教育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和活动方案。如高一年级,应注重学校适应、学习辅导、休闲辅导和生涯探索;高二年级,应注重情绪辅导、人际关系辅导、职业规划辅导等;高三年级,应注重考前辅导、志愿填报辅导和求职辅导。这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任务和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生规划为核心,辅以情绪、人际、学习等方面的辅导,促进学生整体生涯的发展与成长。

我们首先依据高中生发展的心理特点,给他们相应的指引,同时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学会探索、学会规划、学会自我发展。

(2)心理咨询中的教育引导

学生通过预约与指导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咨询,就自己困惑的问题与指导老师沟通,从而进一步细化自己的未来规划及发展目标。

两位高一学生在上完人生规划的心理健康课后找到心理老师,咨询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位学生说道,“老师,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今后要做什么,可是上了您的课后,我才知道现在考虑已经不早了。但是这几天,我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自己以后适合做些什么……”接下去,心理老师通过了解她们的家庭成长环境,个人兴趣等做出大致可行的发展路线图,并布置作业搜集大学专业、职业等信息。

3.基于心理社团的成长设计

学生社团是校园中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是丰富校园文化的主要力量。它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教育环境,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感,并在实践中实现教育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在社团生活中体验、感悟并接受身与心的教育。我校通过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开展了各行各业的实践体验活动:

(1)自我追寻——规划书大赛

通过高中生人生规划书大赛,年轻的学生们纷纷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并通过文字或利用电脑把它们记录绘制下来。学生在客观分析自我与外界环境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个初步的人生定位,并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实际情况作评估调整,最后总结评价。

高二(2)班彭同学在规划书上写到:“只有有计划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也有学生在写完规划书后感到“压力、兴奋与冲动”,并立志把三种感觉在心中化为动力源泉。

(2)目标引领——成长导师引领

仅仅利用校内资源,放弃校外大量教育资源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我校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专家资源,聘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开设规划讲座。让更优秀的导师引领学生思想进入更为宽广的社会领域。用不同主题为同学们多方面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信息。

(3)体察环境——职业体验

学校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任务:组成小组、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优秀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能力,自己想成为以及能成为怎样的人,对高中有何规划及如何实现自己的规划等。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开展主要职业的调查、学习(包括基本描述、工作条件、工资收入、发展前景等),还学习了职场礼仪,体验职业所需教育背景、职业发展道路、职业资源等。

汤同学在感言中写道:“我们要为直径1.2米的钢管做除锈、防腐工作。先用钢丝板刷除去钢管表层锈迹,再用8710涂料在钢管内外壁上涂层。” “这次的工厂工作经历让我们能更早的体验生活,步入社会,身体力行,知道劳动的光荣,汗水可贵。觉得自己不枉此行。”

三、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思考

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初步设计高中生活,确定自己的优势学科(文、理)、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学会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生活管理,对今后自己的发展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或者有一种长远的考虑,这样学生们就会把自己的学习和自己的人生发展联系在一起了。

每天早读时,学生都要进行一天的规划;下午放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天规划的评价和反思;周末作业的内容和数量也由学生自己提出,由导师帮助调整;课堂上,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生规划指导。在日常性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学会了自我管理。

1.在课程设计理念的引领下,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主要帮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我怎样到达那里?围绕这三方面问题来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

(1)我是谁?即自我觉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及良好的品德、价值观。

(2)我要去哪?即生涯觉察。让学生认识真实的社会,了解工作的性质、工作的世界以及各项工作的信息,认识现实社会所需要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到自我定位。

(3)我怎样到达那里?即生涯规划。有意识培养学生抗挫折、抗压力能力,树立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规划及运用时间的能力,健全学生人格,为进入大学或走上社会做准备;建立正确的生涯态度;培养生涯决策的能力;掌握生涯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2.实现人生规划教育的途径是活动探索和体验学习,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实施人生规划教育是主要途径之一。除课堂教学外,高中生人生规划教育的开展还应探索其他多种途径,例如布置课后作业,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展视野;配合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教师对特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生涯辅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作出科学选择;结合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工矿企业,采访成功人士,假期职业体验等。让高中生在有规划的学校教育协助下,规划未来人生,拥有更宽广的未来,实现健康人生。

参考资料

[1] 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育研究,2008(10).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7篇

一.学年教学计划的设计

学年教学计划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今年和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比例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的要求

1.贯彻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是构建课程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的原则,教材(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是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提供。因此,教师在制定学年教学计划时,不应以教师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竞技运动为中心,而应以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避免教师的随意性和自由性,认真的、系统的、科学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与需求。将科学规范办学,使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深化在实处,真正为实施素质教育。体育与健康先行起来,真正做到学生是大赢家,最终受益的也是学生。

2.实践性,灵活性与综合性

由于课程标准没有规定高中各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所以在设计全年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实践性(保证我校合班男女分组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如三个行政教学班,分成四个教学班分别由四位教师同时在操场进行上课)、灵活性(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等,对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男女分开教学的特点,适当进行调整)、综合性(不仅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

3.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内容

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要对男女分班形成后的教学班所教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兴趣、特长、活动能力、技能基础、体能状况、心理水平、社会交往等情况,为学年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另外,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具有修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学校整体的课程改革紧紧地配套起来,使现有的合理男女分组教学的做法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又简单易行等。

4.全年教学工作计划(附表一)

合班男女分组模块教学第一学年度教学周计划一览表

(二)设计说明

1.全年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现有的合班男女分组教学的特色和学校现有的场馆器材设施建设(我校系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2.本设计方案是按照全省规定的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二节课)来设计,每学期按十七周计算,一学期共三十四节课,一年为六十八节课进行设计。

3.一节课时可以为一个教学内容或两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但教师必须根据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来进行教材的选择和搭配及具体的课时比例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有效地实施有效教学,上好平常每一节课。

二.学期教学计划设计

学期教学计划又叫学期进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年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每一学期的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一节课中去,并为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案设计提供依据。

(一) 设计要求

1.学期教学计划是以学年教学计划为依据的,是以单元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统筹安排。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具体内容的搭配、选择及划分。

2.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内容顺序。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季节气候变化的自然条件,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新旧教材合理搭配等方法,优先组合好学习内容顺序。

3.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实施有效教学。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育和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主要是靠学生自身练习来不断完成和巩固提高的。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能使全体教师较为科学的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安排好教学课时,掌握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加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不断 教师之间的交流、协调、调整、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

4.学期计划设计(附表二)

合班男女分组教学计划设计一览表

(二)设计说明

1.本计划设计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全年教学工作计划来制定的。

2.关于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搭配,开设好选修课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来实施教学。

3.本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学习内容(必修和选修)与课时数量之间的矛盾,协调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更好的贯彻落实好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提高教材的使用率,实施有效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同时达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目的。

4.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建立和健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

三.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确保完成和实施。依据课程标准,保证必须和选修部分的教学内容得到全部实施,并具体落实在每一节课中。

(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实现学生的发展,从“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学生为发展为主体转移”,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的内容,强调设计内容的健身性、实用性、科学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和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三)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辨和探究学习、练习、运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8篇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主要阵地,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探索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师范院校;模式

一、高职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人才的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学生的未来。目前,很多高职师范院校大体都以生命为本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规划培育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已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主导,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载体,以课堂和校园为阵地,以幸福校园建设为特色的多元立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仅仅依靠心理课程,很难达到全方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尤其是高职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亟待探索。

二、高职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一)科学规划,打造健全的心育体系

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总体计划之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落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指标。做到有计划、有经费、有督查、有考核、有总结,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营造健康、健全的育人环境。建立全体、全员、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一,建立由三级组织机构 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级机构是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体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校园重大心理危机进行决策处理并指导二级机构开展工作。

二级机构是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主要通过面向全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收集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

三级机构是各年级心理教育小组,主要由年级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各年级在每班设立一名心理委员,每个宿舍设立一名宿舍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定期向班级学生宣讲心理健康知识,时刻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警体系:

1、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2、在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的基础上,开通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3、与辅导员建立定期联系制度等途径主动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信息;4、通过与家长的联系获得学生心理健康的其他信息;构建“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警体系。

第三,建立心理危机应急处置体系:

1、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建立早预防、早发现的阻控系统;2、针对心理危机重点干预对象建立由辅导员、学生骨干和家长组成的24小时监护系统;3、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高危对象建立由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医生支持的转诊快速通道;4、针对因心理危机问题而休学的学生建立后期跟踪制,指派专人对其提供康复期的辅助心理咨询服务。

(二)优化课程,发挥课堂的心育功能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职)教师或心理咨询师授课,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课时;做到每两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通过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和完善学生人格品质。

(三)活动育人,创设多彩的心育环境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可以开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活动。通过举行征文比赛、漫画比赛、心理沙龙等活动,在师生中推广幸福教育,疏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上的诸多问题和困惑,不断提升全体师生幸福感和幸福力。创造条件支持校学生心理社团,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加强规范管理。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面向本班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学生心理动态,进行朋辈心理辅导。

(四)惠及家庭,营造健康的心育氛围

学生的成长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有机结合。学校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作为整体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重视家庭,引领家长,利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日的有利契机,为家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围绕如何学会欣赏和信任孩子、如何提高自身修养等方面,同家长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引导家长及时了解科学育人的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达成合力。

三、高职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特色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师范教育是未来教师培养的基础,教师的心理品质和爱的能力关系着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幸福。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各学科渗透等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帮助她们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给予爱,培育爱,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支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参与后续培训和督导,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心理服务;构建“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和专任教师队伍,鼓励、支持辅导员参加培训,力争全部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积极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高层次人才。

(三)开设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

在关注心理问题的疏导、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同时,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心理素质的培养、师生幸福感和幸福力的提升。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成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幸福课程,积极倡导“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理念,全面提升师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传播幸福的能力,构建幸福校园。

(四)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可以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瞻性,吸收国内外心理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幸福教育,在同类学校中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永新.职业学校如何开始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6,(03)

学校健康教育科普计划第9篇

一、设置农村医士专业

护等卫生污业学校的农村医士专业应属医士系列专业之一,但由于此专业主要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村卫生室培养人才,所以虽同属中专水平教育,但又应与普通中等卫生专业教育内容有所区别。另一方面,由于中等卫生专业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较高,其农村医士专业教育的水平应高于职业卫校和县办卫校,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建议对其教学模式和计划,作适当修改.

1.专业培养目标中专卫校正规化、系统化培养农村医士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为我国农村基层初级卫生保健网培养离土不离乡、能防能治、能中能西、能医能防、能够胜任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2.招收对象、学制与经费来源此专业经入学考试,择优录取由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推荐的种毕业生,学制3年。在校学习经费实行多架道集奔,即学生本人交纳一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教育经费拨一部分,学员所在乡、村的公益金资助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原村卫生室工作,国家不包分配,不转户口。

3.课程与教材农村医士专业教育应有别于普通医士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面相对要宽,专业知识实用性要强,并应实出成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所要求的内容。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l)适当减少普通基础课.略去医学物理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4门课程,其中必要的内容分别结合诊断学基础、药理学、解剖组胚学与微生物、寄生虫学课程讲授。(2)增设农村卫生学课程。各省应组织力量,结合本地农村特点,编写农村卫生学教材,其中应包括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内容。邻)增设初级卫生保健课程。此课程应密切结合我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管理程度设置、教授社区卫生规划、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等方面内容。(4)增设基础护理学课程,教授基础护理技术与技能,注意增加护理心理学、家庭保健等方面知识的传授。(5)临床课程设置基本上与普通医士专业相同,但应密切结合农村基层的实际,注重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加强危急重症的鉴别、处理、基本外科技术、妇女儿童保健、计划生育、防盲等方面知识的传授。

4.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临床实习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应保证在县级以下医院进行。此外,应增加卫生防疫和初级卫生保健课程的实习,由县以上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安排学员去试点乡、村,实地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5.考试与结业每学期考试科目不应少于3门,毕业考试应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农村卫生学和初级卫生保健。成纹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等同于乡村医生证,卫生行政部门承认其中专学历。

二、在.通中等卫生专业中设置初级卫生保健课程

初级卫生保健课程不是公共卫生孚的翻版,也不应是各医学学科的简单综合,它是中等医学教育中-个崭新的科目,应列为医士系列各专业的必修课。

1.任务与教学目的初级卫生保健课程是应我国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与、组织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2.课程内容初级卫生保健课程应包括下述内容:全球及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及我国农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及指标,社区卫生卫生形势分析及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方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建设与管理,健康教育及卫生宜传;儿童、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居民健康管理及卫生行为指导,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及乡镇企业卫生监督;社区康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