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0 22:53:37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1篇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一般由八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学生、专业教育目标、学生成果、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校支持等。其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课程设置,为了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我国各高校在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过程中,发现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会规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可达性。因此各高校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要求,提出了各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做法和经验。西北工业大学的张清江等通过调研我国工程教育与专业认证发展历程,对我国航空航天专业与其他已获得资格专业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国际航空航天质量体系认证中的要求,从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专业特点、航空航天工程教育现状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结合现代中国工程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航空航天类专业认证的新方式、新方法,并对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要注意的特性进行讨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会强等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解析培养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任红卫等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并探讨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背景下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浙江工业大学姜理英等人基于对工程教育专业论证的国际比较,结合环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从培养计划的调整、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师资队伍的提升四个方面,综合系统地提出了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的路径。张秋根等人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和认证标准要求,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其核心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两方面进行了优化与规范的探讨。为了重视国际认证的引领作用,加强专业办学品牌建设,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的航空航天办学特色,紧跟国内能动专业人才需要,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从而拓宽自身生存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开展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能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南航能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通过对国内外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对中国近几年的专业认证与评估成果的调查与研究,对其进行梳理,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能动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与特色,以培养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要求为基准,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本科培养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确定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总学分数不能少于180学分。

2.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是指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11学分)、大学物理(6.5学分)、大学英语模块(10学分)、C++语言程序设计(3学分)等方面共六门课程,总共30.5个学分。因此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17%,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

2.2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

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而专业类课程主要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其中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电工技术(5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材料力学(3学分)、工程图学(4.5学分)以及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8.5个学分;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流体力学(3学分)、工程热力学(3学分)、传热学(3学分)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2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1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必须要修满至少29.5个学分。对于专业类课程,由于能源与动力专业具体有两个培养方向:方向一为热能动力方向,主要陪养就业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等相关单位;方向二为能源利用方向,主要培养的就业方向为电厂、新能源以及制冷等相关单位。因此其专业类课程既有相同的专业课程,也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其中燃烧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原理与构造(3学分)、热能综合利用(2学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2.5学分)以及热工测量原理与方法(2学分)等,总共12个学分,这些课程为能源与动力专业两个培养方向都必须学习的专业类课程。另外每个培养方向又有其特定的专业类课程必须选修,其中热能动力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叶轮机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控制原理及应用(2学分)、燃烧技术与分析(2学分)、内燃机原理与构造(2学分)、工程传质与应用(2学分)等共9门课程;能源利用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泵与风机(2学分)、供热工程(2学分)、锅炉原理(2学分)、制冷原理与技术(2学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学分)以及热力发电技术概论(2学分)等共10门课程。无论学生学习哪个方向,共同学习的专业类课程与特定选修的专业课程之和必须要修满至少28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必须要修满的学分数为:29.5+28=57.5学分,因此该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32%,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30%的要求。

2.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

能源与动力专业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力与过硬的身体素质;(2)各种课程的课程设计,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对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实际应用能力;(3)工程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方面的车、磨、铣、刨、铸造以及焊接等金工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下厂实习,大三暑假期间,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去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企业或电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下厂实习,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能力;(5)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开设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四下半年开展为期半年的本科毕业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源与动力专业要求学生在实践能力与毕业设计方面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42.5,占总学分的23.6%,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要求。

2.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能源与动力专业在人文社会科学类通适教育课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通适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形式政策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共19.5个学分;(2)国防军事模块,包括航空航天概论、军事高技术概论等,至少修满1.5个学分;(3)文化素质模块,主要包括文化历史、艺术鉴赏、科技基础、哲学社会等课程,至少要修满6个学分;(4)创新创业类模块,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创业基础以及经济管理等课程,共5.5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总共需修满32.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8%,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2.5航空航天特色类课程的设置

为了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的航空航天特色,在开设的课程中,如国防军事模块、专业类课程以及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中,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浓郁的航空航天特色,由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都是来自于国防工业集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课过程中,所列举的实例都是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的工程问题,特别是毕业设计和下厂实习,因此在能源与动力专业课程优化过程中,充分突出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特色。

2.6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直观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积极的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类竞赛,如:流体力学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开设卓越班等,并且科技竞赛获得奖励的同学在保研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2)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让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好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2.7学习进程

大学生本科期间的各门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因此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匹配与衔接,如图1所示。学习进程主要分成了三部分:一是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二是学科基础,包括结构和流体力学、热学和电学方面的课程;三是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了热能动力和能源综合利用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条线:第一是流体和热学相关的课程,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第二是结构力学方面,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第三是计算机语言方面的课程。因此在安排各门课程的学期上需要考虑上述课程衔接问题,从而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3结论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现状;航空机务;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70―03

“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是指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飞机或飞机附件、机载设备等的维护、保养、测试和修理的特种专业技术人才。[1]

“航空机务”工作作为一种特有工种,目前因其良好的就业形势和较高的薪酬为广大上海市民所青睐。作为一种特殊专业及其所对应的正蓬勃发展中的民航运输业,有必要对上海高校目前该专业的办学和培养现状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五年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使用。

一 上海市“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经查阅大量资料,目前上海市办有“航空机务”专业的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联合、产学合作于1993年挂牌成立的,航空运输学院下辖的航空维修工程系共设有两个专业,均属于“航空机务”的范畴,即“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本科专业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专业。

目前航空维修工程系2006年以前(近5年)均是每年招收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的学生,大致招生总人数略高于60人,但由于招飞、退学等原因每年实际毕业生人数约50名(2007年该系毕业生为54名)。在2006年,该系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即在原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又增加招收了一个专科班的学生(30人左右),从而2006级“航空机务”专业学生总人数达109人。

2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目前共有工程力学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不属于所谓的“航空机务”范畴,但其学生近两年就业时每年有2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进入民航系统从事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即机务。

3 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运输系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海学院)创建于1993年, 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该学院下辖航空运输系,其航空运输系于2006年开始招收“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层次的学生,招生人数在40人左右的规模,目前尚未有学生毕业。

4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民航上海中专)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是一所面向民航、服务社会的经济管理类、工科类和服务类兼有的全日制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该校面向全国招生,建校20年来,已经为东航、上航、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及全国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及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近7000名毕业生,不少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该校每年98%以上的毕业生被推荐就业。

该校网站上的数据表明“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规模大致每年150人左右。

5 其它

目前,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上海户口的落户问题)在上海的民航企、事业单位不仅在上述高校中招收机务人员,而且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工科类学校中招收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每年大约3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

统计上述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可以认为上海市各高校每年所招收和毕业的学生数约为300人。

二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在总结了上海市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后,需要进行上海市飞机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在上海,“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趋势离不开国家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飞机维修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航空维修服务业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发展转折关口。由于航空维修服务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维修厂商到中国投资办维修服务业,而且它们将不再受与中方合资的限制,也没有投资金额、投资年限的限制。中国航空维修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据统计,2000年世界航空维修市场总收入约500亿美元,今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还会继续增加,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若能分一杯羹,将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目前,我国的民航业处于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尤其在上海,有着浦东与虹桥两大机场以及东航、上航等大中小航空企业数家,上海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直接刺激了飞机维修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飞机维修人才的供求矛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会比较尖锐,这个矛盾事关航空公司或飞机维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也对“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握好“航空机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2]。

1 “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分析

上海作为我国三大航空枢纽港之一,民航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民航重要组成部分的飞机维修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进行“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的分析是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表1显示了目前在上海的航空运输维修企业单位[3]。

除上述维修企业单位外,在上海还有一系列的外国航空公司办事处、民营航空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等,外航办事处有美西北航、全日空、大韩、港龙、国泰、法航、英航等几十家办事处,主要从事其自有飞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民营航空公司和合资公司如表2所示,毫无疑问,这些单位同样也将是“航空机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4]。

2 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通过上述分析上海市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办学情况和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用人单位的概况,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清晰可见、跃然纸上,在上述用人单位表格中已经列出每年这些公司大致的需求数量。

(1) 宏观分析

勿庸置疑,未来五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民航这个行业上,近几年中国政府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考虑从美国波音航空公司(BOEING)、欧洲航空工业公司(AIRBUS)、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和加拿大庞巴迪工业公司(BOMBARDIER)大量的引进飞机。2006年2月14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会,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说:“‘十一五’期间每年将增加近一百多架飞机”,据不完全统计,每引进一架B737飞机,平均需要飞机机务维修人员30名(注:数据来源于行业统计资料和行业经验)来维护和保养飞机的安全与健康。另据中国民航总局预测,今后5年,民航将以每年不少于100至150架的增量引进飞机,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的总量将达到1600架,比2005年净增700架左右,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例,要满足未来五年因引进新飞机而增加的工作量所需要的维修人员的缺口约为1200人[5],因此,到2010年,我国“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共需2万人左右。而上海市民航方面的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较多,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是巨大的。

(2) 微观分析

从目前上海地区的“航空机务”专业人才供求关系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人才短缺,以致用人单位不得已脱离上海而面向全国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招聘“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出现了民航企事业用人单位到传统上非民航行业对口培养高校招聘人才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出现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招聘飞机维修人员)。而作为在上海市该专业人才主要输出单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人才,毕业生每年年底前就较早的被用人单位所“定购”,由于毕业学生数有限,不少用人单位只能扫兴而归。

上述事实表明,“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在上海市社会市场需求量相当大,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面向全国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其就业前景将更加乐观。

三 对策分析与结论

解决“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国家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学校出力气”的办法,加速人才的培养,满足“十一五”期间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综合上文,本文以某学校招生计划为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为满足“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而采取的招生对策。某校近几年的招生就业情况表明,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上已经不够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该校甚至出现了其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经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之后被航空公司大量录用的现象)。

面对这种乐观的就业形势,经过严格论证和缜密思考,该校制订的“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招生计划如表3所示,仅供决策者参考。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上海市高校有必要扩大该专业的招生量和加大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 常士基.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宋卫杰.民航机务维修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5,6(12):20-22.

[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网站.航空维修企业单位[EB/OL]. [2007-01-04].

[4] 民航资源中国网.民航招聘信息[EB/OL].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3篇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 427000)

(Zhangjiajie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Zhangjiajie 427000,China)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质量就业,核心是高质量,通过对当前航空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和调研,建构起“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基地”的策略路径。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is vital to people´s livelihood. For the high quality of employment, the core is high qua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employ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trategy path of "employment base of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s".

关键词 : 航空职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Key words: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graduates;high quality;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55-02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2BJC025。

作者简介:胡良君(1966-),男,湖南临澧人,副教授,高级技师,硕士研究生,航空电气工程系主任,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张家界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电子技术专业教研教改研究。

0 引言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争锋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高质量就业,核心是高质量,其内涵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岗位的对口率;二是岗位的稳定性;三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工资水平;五是雇主的满意度;六是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航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若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就更需要加强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航空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和调研,建构起“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基地”的策略路径,有阶段、有层次性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航空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1 航空职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逐渐增多,用人单位有了较大的选择面。由于航院高职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能用以往工作经历作为参考,仅靠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面试取舍,难以选择到适合、满意的员工;而且对培训新进毕业生所需的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投入也使得大多数企业更愿意聘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这将会引起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和人才资源的流失,同时不利于航院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对于毕业生来说,只有通过深入航空企事业单位亲身体会,才可能选择自己真正适合的岗位,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但航空企事业单位对个人工作经验的要求却常常限制了毕业生获得工作经验的途径,影响了毕业生向“航空人”转变的过程。

2 航空职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中航工业集团在川、在鄂、在湘各单位的联络和沟通,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帮助现仍未就业的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提高航空职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率,为以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学院领导先后前往中航工业成飞、中航工业成发、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厂、江北厂、红阳厂、红林厂、险峰厂、红峰厂、万峰厂、中航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宇航公司、608研究所、株洲南车集团电气公司制造中心、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等公司进行调研。通过各企业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及航空职院的毕业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就航空职院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航空职院有一批学生已经经过生产一线的锻炼,走上行政秘书、信息化员、调度员、统计员、计划员、销售员、售后服务等岗位,有一批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生较少关注获取技能与掌握知识的长远的方法和途径,更关注于眼前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知识的获取,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技术文化、职业文化的培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也就导致了这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比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

3 学院与部分用人单位达成合作共识

通过这次认真的调研,深深体会到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渴求。为了给航空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提供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解决航空企事业单位用人与毕业生求职之间的矛盾,吸引更多航空职院毕业生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就业,本着“互惠互利、各方受益”的原则,各企业明确指出开展基层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对技能型人才的积极引进是各企业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并提出希望学院多到企业开展调研,针对行业、企业的不同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零距离对接,毕业即能上岗,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并希望学院能通过举办内部职业技能培训、考工、举办技能大赛等方式体现“职业技能”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促进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从而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除此,与中航工业宇航公司、中航工业南方公司、株洲南车集团电气公司制造中心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正式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备忘录,且形成了具体操作方案,校企双方将在管理、实习、就业、科研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总而言之,航空职院的技能人才培养得到各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纷纷要求与之合作,与部分企业基本形成了技能人才合作共识。

4 航空职院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面对前航空职院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局面,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给航空职院毕业生营造一个从容、理性的就业环境。但要使自己能够实现顺利就业,关键还在于他们能够正视现在就业形势,切实把自己的择业要求调整到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上,而不能陷入盲目自信之中。

从近年来航空职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都在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辩证的:随着航空工业的迁移,留在大城市,综合发展的优势明显,但发展的前景不如留在小城市好;到航空大的国企,晋升、晋级的机会却低得多。如果把就业当作一种终身投资的话,那么太注重眼前的利益,就很有可能失去长远的发展。这就要求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①首先要正确全面地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劣势,发扬优势,找到自己相对满意的单位和职业。②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航空职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总是盯着那么几个效益好的航空国企,应不断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要求相适应。③要有一种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航空职院毕业生在就业时要有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克服好高骛远的毛病,使自己的就业愿望与现在航空企事单位现实相对接,这些单位主要缺一线工人,要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

总之,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全面树立以航空职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具体体现在:一是专业建设方面。要做好人才需求调查,加强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就业优势明显的特色品牌专业。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领域和内容,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之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与企业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及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总体思路,系统推进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三是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改进质量评价,逐步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第三方机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航空高职院校生存之本。由此看来,就业工作将是我院需要长期重视的工作,它体现了航空高职院校求真务实的作风。

参考文献:

[1]张金鲜.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

[2]马豪.基于就业角度探讨机械专业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J].青年文学家,2013(24).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4篇

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国内很多院校纷纷开办以航空服务、旅游管理、商务英语或文秘公关等专业为主的航空服务专业方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开设航空服务专业的各类院校超过百家,其办学背景不同,特色各异,主要集中在中专、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由于开办时间普遍较短,各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各有不同。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航空服务专业总体发展情况1999年黑龙江北开职业学院开办空中乘务专业大专班,开创国内空中乘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之后多所院校开始试点,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后,空中乘务专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院校均开设有空乘服务或航空服务专业。除了公办院校,很多民办院校也纷纷加入招生行列,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大部分学校办学层次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只占一成左右。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客舱服务、地面乘客服务及酒店等其他服务性行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再加上人才质量不高,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令人堪忧,就业质量也不断下降。只有高层次的航空服务人才仍然十分紧俏。

2.人才培养现状目前,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学历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各层次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主要平台,其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较为明晰。大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结合为方针,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而且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明确,专业定位比较合理。下面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航空服务专业为例,在介绍其经验的同时找出具体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

二、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9月,由外语系负责建设。历经六年的探索、实践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民航业的发展形势,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基本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特色建设、第二课堂、教学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虽然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专业建设只有6年时间,经验明显不足。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完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课程安排不尽合理,表中公共基础课(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故无法变动。专业基础课(语言类、民航形塑、礼仪等)和专业类课(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及专业选修课等理论课程占总学时比重过半,即使加上专项实践教学,理论课比重是51%,仍然高于实践课的49%。其中,本专业依托外语系,理论课程设置彰显航空服务“以英语为主,兼顾其他外语”的培养特色。英语类课程668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41%,语言类课程892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55%。

总体而言,课程体系相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建设方面,坚持以选用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和航空服务类专业系列教材为主,同时鼓励教师有重点地自编一部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目前已编写出版《民航地勤英语》、《民航英语基础教程》、《民航客运英语教程》等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缺乏国际化的课程开发理念,也没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更没有与企业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层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设备包括航空服务专业技能训练类(如形体礼仪实训室、舱服务训练舱等)和航空延伸服务技能训练类(如语音室、商务英语综合实验室、现代化办公手段实训中心等)。受各种条件限制,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只能基本满足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实训、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先后建立了华北民航局、航天人才培训中心、中科廊坊科技谷有限公司、新奥艾力枫社酒店等多个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专业与岗位关联度不是很高,因此,有效、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师资队伍方面,本专业任课教师共计12人。其中讲师10人、助教2人。92%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来自不同高校。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但多数老师为语言类,艺术类教师有2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1人且为兼职。虽然聘有企业专家来校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但数量上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华航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通过系统地列举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得出科学结论,据此制定相关发展战略。下面将采用该方法对华航航空服务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优势华航位于廊坊市区,首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周边遍布首都机场、天津机场。多半面积位于廊坊的首都新机场即将建设,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其次,本专业以外语为特色,顺应国际化大趋势。第三,专业开办6年有余,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吸引了更多生源。

2.劣势学校位于京津冀高校密集区,知名度较低,无力与京津高校竞争。本专业以艺术类招生,生源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加之外省市考生不参加统一招生面试,外在形象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与社会需求接轨,理论实践课程比例不尽合理,双师型人才严重短缺,校外实训基地尚待进一步开拓。

3.机会首都第二机场在京廊交界兴建,廊坊开始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随着京津产业外溢以及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航空服务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4.威胁基于良好的就业前景,本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公办、民办学校纷纷上马,同行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评价标准不断提升。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航空服务学历教育压力增大。

四、廊坊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策略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 毕业生 航空航天 就业高地

一、航空航天相关单位就业形势分析

1.人才需求出现大幅度“缩水”。

国防科技单位特别是航空航天类就业单位,均在“十二五”前期增加了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到后期人才储备已相对饱和,招聘人才数量逐渐减少。以航天科技集团为例,2013年度较2012年度减少招聘指标1100多人,2014年还将继续缩减招聘计划。中航工业近三年招聘人数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计划数比2013届减少了约1000人。

2.人才学历显著提高。

近年来,航空航天类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以航天科技集团为例,2011至2013年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招收比例从2011届的65%,迅速提升至75.3%。优质单位的准入门槛开始由本科生向硕士生倾移,博士毕业生成为大量国防院所、企业所追捧的生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研究生不得不通过降低就业目标获得职位,本科生今后进入航空航天系统单位特别是研究所即将成为神话。

3.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升高。

航空航天类单位在人才招聘“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在选拔考核中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招聘以前期培养、重点宣传、层层筛选进行目标性人才储备。另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非专业知识的技能要求显著提升。

二、占领航空航天就业高地的思路与对策

1.大力推行素质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航空航天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很高的要求。高校应全面推动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促进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跨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2.继续提升本科生升学率,实现学生高层次发展。

针对当前社会特别是航空航天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生学历层次,提高就业竞争力。积极鼓励引导本科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为参加考研的学生创造条件,切实提高毕业生考研成功率。

3.重点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坚持占领就业高地。

要占领毕业生就业高地,就要创造机会,让最优秀学生在航空航天系统能够进入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重点岗位工作和学习。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够有机会直接接受并有能力完成重点任务,迅速成长,从而产生高校毕业生品牌效应,树立高校的丰碑,全面占领航空航天就业高地。

4.着重发挥高校特色,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是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效渠道。在全国毕业生人数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招聘工作效率,大部分航空航天类单位会倾向于从熟悉的、有产学研合作的、开设联合培养课程的高校招录毕业生,同时能有参加校企合作课题或在单位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因为能够较快融入工作环境而更受单位青睐。创新校企合作形式,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利于从源头上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占领航空航天就业高地的具体措施

1.发挥高校名师优势,促使学生明确航空报国的奋斗目标。

全面组织航空航天相关的名师大家开展“名师导航”活动,组织知名教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航空航天专业内涵和发展前景,鼓励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刻苦学习,树立投身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理想,励志航空报国。

2.整合内外资源,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要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单位特别是航空航天单位的支持,大力开展飞行器设计系列比赛、力学系列竞赛、航空航天知识竞赛等活动;提供专门的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发散思维;举办航空航天特色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交流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3.建立“校友信使”制度,加强与航空航天单位校友的联系。

建立高校“校友信使”制度,培养校友们的集体荣誉感,建立相应的渠道和机制,让他们贡献和回馈母校。同时,效法国外和港台的众多高校,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定期向校友学校信息、校友信息变更等,定期邀请他们回母校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大和校友的联系力度,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4.鼓励学生报考航空航天类单位研究生,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用人单位都逐渐提高人才引进的层次,研究生越来越成为需求重点。另外,为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和成本,拓宽当前选择口径,尤其要鼓励学生报考航空航天类研究所的研究生,既提高高校培养层次,又占领航空航天就业高地。

参考文献: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6篇

飞行技术专业分为民航类和军事类两个方向,前者由航空公司安排体检和面试等一系列程序进行选拔,后者由中国人民空军设置招飞工作局进行选拔,目前设有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选拔中心。大体上来说,每年招收高中毕业生飞行学员工作(简称“招飞”)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预选阶段,从9月份开始至12月份结束,主要进行宣传动员、报名推荐和预选初检等项工作;第二阶段为全面检测选拔阶段,从次年2月份开始至8月份结束,主要对预选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心理品质检测、政治审查、文化考试、招飞复查、审批录取等项工作。报考民航类和军事类飞行员的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高考报名、填报志愿、普通体检与其他考生同步进行,并在提前批次按照招飞控制分数线择优录取。相对来说,军事类飞行员的招生在体格检查和政治审查方面要比民航类严格,符合各项要求的飞行学员将取得学籍、军籍,编入空军飞行学员行列,成为一名空军部队现役军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责任与义务。作为航空领域的两翼,民航和军航有许多相通之处,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民航讲究高质量的服务,以追求经营效益,为民所用;而军队讲究战斗力,飞行任务更为复杂,军纪严明,为军事和国家服务。

飞行两翼:民航飞行员与军事飞行员

民航类飞行技术专业为民用航空培养满足运输航空要求的职业飞行人才,分为养成生和自费生两类。养成生指各大航空公司委托培养“订单式”飞行员,是目前飞行学员的主要培训模式。航空公司招收身心条件合格的飞行学生(也有一部分是航空公司委托飞行院校进行招生),之后委托飞行院校进行培养,飞行员的飞行训练费由签订委托培养协议的航空公司承担,学生只需承担学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合格的毕业生根据劳动合同到相应的航空公司从事飞行工作。自费飞行员花销比较大,但在毕业就业时相对自由,可以选择心仪的航空公司或飞公务机。

以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享有“中国民航飞行员的培训摇篮”之称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其飞行员的培养模式可简要概括为“学历+飞行执照+英语”,建校以来输送的飞行员占民航飞行员总数的90%以上。飞行学员接受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入校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学习理论,第三年和第四年接受飞行训练,当飞行训练达到250小时之后,飞行学员才能毕业并取得工学学士学位。理论学习阶段除了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等基础课程之外,主要学习飞行原理、飞行系统、航空气象、航空发动机、机组资源管理、空中领航、民用航空法规导论、无线电陆空通话、航空危险品运输,航空电子设备,航空救护等专业理论课程。理论阶段最重要的是参加三种执照考试,即私人飞行执照、商用飞行驾驶执照以及仪表登记执照,有四次考执照的机会,必须在半年内通过三科考试,否则将面临理论停飞。理论学习阶段后,到下分院进行飞行训练阶段的学习,主要针对三个执照所要求的科目进行训练。在实践飞行阶段,如果某些学员有飞行心理障碍,无法克服晕机心理恐惧,或者动作不够协调,无法掌握教学动作等,会面临技术停飞。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所能够全程培养飞行员的民航类院校,而北航南航等其他航空院校与国外航校合作开办飞行训练课程,其飞行训练阶段在国外进行。英语能力对于民航飞行学员来说尤为重要,大一下学期期末依据英语成绩分为AB班,A班的教学进度会比B班提前。在校期间,学员不但要通过大学英语和民航专业英语课程考试,还须通过国际民航(ICAO)飞行人员英语等级考试,出色的语言能力在出国进行飞行训练时极为有利,也为日后顺利执行各种飞行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在理论学习和飞行训练过程中,若没有遭遇停飞淘汰(即俗称的“飞出来”),飞行学员毕业后将到相应的航空公司从事民航航线飞行驾驶工作。

军事类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进入空军飞行院校后,须经过一个月的入校考核阶段,合格者正式入伍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学习费用由军队负责。由空军飞行学员成长为空军飞行员,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入校教育阶段,集中一个月时间进行入校教育,以适应飞行院校生活,实现从普通高中毕业生到飞行学员的转变,然后就是基础体能和文化学习;二是航理教育阶段,利用一年时间,主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军事、体能训练,以及航空理论学习;三是飞行训练阶段,用一年半时间进行初、高级教练机的起落、特技、仪表、航行、编队、夜航等飞行科目的训练。中国人民空军航空大学空军飞行学员前两年要在基础训练基地学习文化课程和体能训练,基础文化课程与民航类基本相同,体能训练则较为严格,须定期考核100米、3000米、旋梯、固定滚轮等项目。之后转回航大本部进行为期一年的航理知识学习,包括飞行动力学、飞行力学、航空气象学、发动机结构与系统、飞行原理、仪表电器设备、火控系统、飞行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并坚持进行体能训练。经航理知识学习和初教机飞行训练后,拿到航大毕业证和军事学学位证书。空军飞行学员毕业后到各地训练团进行为期一年的高教机飞行训练,考核合格后拿到工学学位证,这意味着飞行学员生涯结束,成为一名正式的飞行员,转入飞行部队进行战斗机训练。

飞行员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对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为保持飞行队伍的高水平高质量,学习期间除了要系统地学习飞行技术专业知识,还必须保持一定强度的体能训练,并定时进行身体检测,部分学员会因飞行心理障碍、技术不达标或者体检不合格等原因而面临停飞和淘汰。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飞行学员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极其严苛和辛苦,需要长达数年的坚持努力,以及终身不断地培训和加强。真金不怕火炼,飞行学员要善于将压力转换成动力,锻造更加成熟的心智和更强的飞行能力,以应对随时可能会遇到的紧急状况,处乱不惊,化险为夷。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飞行员没有捷径,“飞出来”需要化茧成蝶前的坚持与努力。

就业及发展方向

民航和军航类飞行员在发展方向上有所不同。民航飞行学员毕业后除少量留校任教外,大部分将按照委培协议定向分配到航空公司,就业不愁,并且待遇相对优厚。近年来,中国民航业每年以两位数百分比的增幅发展,航空运输系统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而飞行员数量的增长还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行业需求。空军飞行员作为现役军人,是空军部队的栋梁之才,除享受军校学员待遇外,还享受航空飞行专业岗位津贴、空勤伙食、特种装具等待遇。毕业后分配到各地飞行部队改装任职,并授予中尉或上尉军衔,享受副连级或正连级津贴待遇。在飞行学习期间停飞的学员将转入地面院校的其他专业学习并进行分配。

在外人看来,飞行员的稀缺、抢手和高薪让人欣羡,殊不知飞行员的成长历程是在高压、高风险中渡过,每一步都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学员阶段要面临停飞压力、来自教员的压力、各种检查的压力;到航空公司和飞行部队后要面临改装的压力、各种晋级的压力、飞行安全的压力;当机长后有运行的压力、安全压力(来自天气、副驾驶、机械故障、决策等);教员阶段除了承受机长所有的压力外,还多了带飞的压力和被评估的压力。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7篇

核工程与核技术

航母动力大体有四种: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和核动力。因为各种弊端,前三种动力模式已渐渐被现代战争所淘汰,现在大型航母最合适的动力还数核动力。核动力通过反应堆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或者直接驱动螺旋桨,或者用于发电。用核动力的航母浩浩荡荡环绕全球也不需要途中加油。

核动力用于航母在技术上并不比核电站更难。中国目前大力开发核电站,其核电技术上为航母解决动力问题提供了很大的支撑,而该专业的毕业生,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游刃有余。

在目前全世界能源紧张的情况下,核发电是能源工业的大势所趋,核工程与核技术也是前沿的专业。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出现核辐射后,虽然暂时被老百姓抵制,但现实就摆在眼前:水电受环境限制。风电、太阳能转化的能量小,不能长期为继,火电污染环境,濒临灭绝,到头来实在没办法解决能源危机还得发展核电。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立志为核工程事业作贡献,保障老百姓用上安全的核电。

该专业对学生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同学们大学期间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具备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该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有几个方面:核电站、研究院所、医院、核工业部的一些企业。据南华大学该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在前几年,由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少,几乎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现在国内很多重点高校也开设了这个专业,所以毕业生竞争也比较激烈。要想进好的核电站,还是要靠自己在大学打好基本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学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当上核电工程师,待遇虽然比不上顶级企业的金领,但绝对是一份让人羡慕和尊敬的体面工作。

焊接技术与工程

在航母的建造中,焊接的工作量和成本就占了航母的30%-40%,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是巨大的不规则形状。要切出大面积的不规则开口,这里就需要相当高精尖的特殊材料焊接和切割技术,精度要求很高,材料的无缝隙爆破焊接也是航母建造中不可缺少的。而这两方面的技术都有待焊接技术与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研发。

不要误以为学这门专业毕业后就是到工地上去当电焊工,事实上,高级焊接工程师千金难求。2011年。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的人才交流大会上。十堰市熔煊焊接工程有限公司开出十万元以上年薪,招聘高速铁路焊接工程师,却无人应征。

焊接技术与工程是一门集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材料学、自动控制技、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极高要求。刚毕业的本科生,一般都是进入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大型船舶制造厂、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建筑公司等单位当技术员,或者进入科研院所和技校,就业率达百分之百,前途一片光明。

虽然这个专业也有做理论的方向,如搞数字模拟和工业设计,但在技术方向,这个专业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女生要慎重报考。一般学这个专业男多女少,导师招研究生的时候也更喜欢招男生。据哈工大的毕业生介绍,要想学好焊接,数学和物理都很重要,因为做实验需要数学建模。同时。学好英语也必不可少,在一些关键技术突破的时候,你需要参考英语文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中。哈工大的焊接班可谓是一枝独秀。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每年招聘期刚开始时就手握几个Offer,总是令其他专业和外校的毕业生心生羡慕。原来,哈工大早在十年前,就开创了国内首个本科生获得由国际权威专业学会授予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国际专业工程师认证的先河。这里的学生很多都拿到了“国际焊接工程师”的金字认证,成为国际高级焊接技术人才,毕业后年薪在8万到15万左右。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在建造航母的众多技术当中,舰载机技术和舰机适配性技术非常关键。美国的大型航母上通常配备有七八十架各种飞机,战时最多可达百架,这些飞机如何在航母甲板和机库内搭载和布局,如何顺利起飞和降落,如何在其他部门及属舰的配合下有效地执行各项任务。这就需要雷达制导技术。

大家一定听过老鹰捉小鸡的故事,老鹰能在高空敏锐地发现地面的小鸡并能成功捕获。在这个过程中,老鹰非常出色地完成了现代高科技领域很难完成的探测制导与控制过程。你若想了解现代战争中海陆空协同作战的奥秘,就走进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吧。

该专业具备明显的国防特色,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巨大。该专业分为三个方向:引信、鱼雷和飞行器。学习的内容也很广泛,涉及制导与控制、武器火控技术、探测与识别技术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等,是一门交叉学科。该专业的毕业生具备目标及环境的控测、识别、跟踪、定位、制导和控制、安全与起爆控制及机电控制和传感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

国有军工企业、科研设计单位、研究生录取对该专业的毕业生吸纳呈三足鼎立之态,其他民营企业或者高校也有接收。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二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四川航天电子设备研究所、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飞行控制研究所等。如果你觉得军工类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狭窄,转向自动化、机械和电子信息方向就业也非常容易。

材料科学与工程

航母用的钢材尤其是飞行甲板的用钢要求极高。特别对于钢材料的屈服度要求。可比核潜艇要求更苛刻许多。全世界至今仅有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四个国家制造的钢材能用于航母制造。而这种特种钢。这些国家基本不出口。对于中国来说。特种钢材的生产能力很低,这个可以从我国建造核潜艇的速度上反映出来。特种钢材冶炼技术的提高。还要仰仗材料科学工程师进行科研攻关。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非常典型的工科专业。是一门集物理、化学、冶金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也会用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机电、机械、计算机等等。

近几十年来,中国整体制造业发展比较迅猛,对于材料科学工程

毕业生的需求也相当旺盛。该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大相径庭。就业去向与大学层次和专业方向休戚相关。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具体方向主要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个方向。如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主要方向是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毕业生主要流入大型钢铁厂、汽车制造、飞机制造、船舶制造等企业。上文中提到的航母甲板特种钢材研究主要是这个领域;中国石油大学开设的这个专业与石油化工相关。毕业后进人中石油、中石化、宝洁公司等化工企业;而重庆大学的材料学则兼顾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镁合金、核工业新材料、水泥、混凝土和耐火材料方面。毕业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冶金和建筑领域……

介于该学科的多样性,同学们在报考时,应该有自己的规划:如果想直接考硕读博,应该选择一个前沿的热门方向,如先进陶瓷、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但如果想本科毕业后就业,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实用性的专业方向,如与金属相关的或者无机非金属方向(水泥、玻璃、陶瓷),这些方向的就业市场相对较大。同学们选择专业方向时要慎重,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也有的大学,如郑州大学在大一时候以材料科学与工程来招生,到大二才具体分专业,选择这样的按大类招生的高校也不错。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航母编队要形成极其强大的海上作战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绝不是仅仅依靠一艘大型战舰、各型属舰、舰载机就能达成的。实际上,航母还需要大量的沿海岸基大型港口设施、海外基地与保障点为它的配套保障与服务。战略母港就是航母的战略综合保障基地。在基地内,必须有航母和各属舰靠泊的码头,还要在中远海海域有适当数量的海外补给基地和补给点。这个庞大的航母港湾系统工程。需要海岸工程专业大显身手。

被誉为亚欧大陆东方“桥头堡”的连云港、货物吞吐量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或许这些港口大家都有所耳闻,它们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一方面归功于它们所处的地域和环境。另一方面还得归功于幕后英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航海类;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近年来,国际海运业发展迅猛,船员需求量突增,船员队伍更新速度飞快,新船员不断加入船务公司。但船员的职业理想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职业道德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1.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部分船员认为上船工作能赚钱就行,不用太讲职业道德,而船务公司对新进船员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

不少船员看行情吃饭,基本上都是劳务外派,感觉自己上船是为船东打工,只要按照签约合同按期完成即可,容易产生值班不在岗、航行t望不认真、定期维修保养检查马虎、装卸货物不在场甚至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都是担当不够,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3.功利主义严重

目前,船务公司基本上与船员签约期为60个月海龄或8年工作期,部分船员只看个人利益,不看集体利益,随意跳槽,只看哪间公司工作轻松、工资高,就完全不顾原公司前期的悉心培养而单方面中止合同,甚至切断所有联系以逃避相关赔偿,造成公司损失严重。

(二)“有技能没文化”现象严重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船员工作,都要获得船员适应证书,他们在校期间专注专业知识学习,较少参加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不重视文化熏陶,实操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涵养不高,这就是典型的“有技能没文化”现象。

(三)英语应用能力差,涉外能力弱

航海工作属于艰苦行业,现在学生都是95后,家庭环境较好,家长不愿孩子报读航海类专业,入学时第一志愿选择航海类专业的很少,大部分是高考入学成绩较低、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尤其是英语基础特别差;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下苦功不够,有些中途放弃英语学习,涉外能力较弱,因此培养高级船员从事远洋航行的数量较少、质量较低。

(四)船员适应证书通过率低

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差,底子薄,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操训练,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固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因此,大部分航海类专业学生都是临时抱佛脚,突击死记硬背适任证书考试题库,理论理解不透,加上考试题库更新快,因此,考试通过率比较低。部分毕业生就算通过证书考试,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容易造成准船员“有证书,无能力”的尴尬局面。

(五)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怕苦怕累,眼高手低,大部分意愿在船上工作三至五年,工作五至八年不多,十年以上很少,虽有想做船长、轮机长、高级电子电气员的抱负,但没有恒心和毅力。少部分毕业生因多次参加适任证书考试未通过,灰心丧气,放弃考试,另外从事其他工作。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职业道德教育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证书考试,对于其他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缺少职业道德教育;航海教学过程只注重专业理论,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航海类知识无人文素养或人文素养较低。在《海员职业道德》课程教授中,也只当一般的课程教学,没有真正与毕业生以后从事船员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船务公司对专业毕业生整体的职业道德评价较差。

(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在航海教育过程中,学校重视技能教育,只按教学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而课程设置是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现在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较好,如金工工艺、水手工艺,但因教学实训设备配套不够,很多显功夫的“船舶电站”、“柴油机拆装”等实训科目很难开展,或是设备陈旧没有更新,或是安装了新设备但没有耗材维护不到位、实训受限。

(三)专业生源为沿海艰苦地区,英语水平普遍较低

航海类专业生源大部分为沿海艰苦地区,农村生源较多,客观上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进入大学后,学生也不重视英语学习,特别口语训练不够,部分毕业生虽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但是英语会话能力不足,这也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四)招生基础底,大部分为调剂生,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航海类专业新生,高考第一志愿并非报考航海类专业,主要原因是该类专业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家长也不赞同孩子报考,因此录取的专业学生基本上是低分数段的,即刚跨过招生学校的最低分数线,或因第一志愿没有录取而被调剂到航海类专业。由此种种原因,导致航海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后劲不足;也导致在三年级时放弃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即大证考试)或考了部分科目因基础差也中途弃考,少部分学生干脆不报考,直接改行从事其他职业。

(五)船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船员生活是比较枯燥,现在的学生很多是家境优越或是独生子女,真正下决心从事航海事业的不多,而且职业发展的途径不多,基本途径是水手三副二副大副船长,机工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每条船上的基本编制是固定的,晋升空间靠的是海龄和获取证书等资历,上升空间单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海龄超过十年的寥寥无几。

三、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并强调,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结合航运业发展现状和航海类院校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计划中应深入开展海员职业道德教育,讲授好《海员职业道德》课程,在过程培养中,注重培养毕业生成为爱国爱海爱岗敬业、严把安全崇尚环保、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协作同舟共济、遵纪守法维权履责、优质服务降本增效的高素质船员为目标。

(二)加强航运文化协同育人

1.政校企共同制定航运人才培养方案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既要取得专项培训证书,还要获取三副或三管或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和通过评估考试。所有适任证书(大证和小证)均由国家海事局主考,学校自行教学,学生参加考试,实行考教分离。为了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应加强政校企合作,邀请海事局、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聘用政企人员为兼职教师,共同制订航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航运人才满足社会、航运企业适用的需要。

2.加强校园航运文化建设

校园航运文化活动是培养专业学生具有航标灯精神的一种必可缺少的有效载体,除了专业课程教学外,应开展具有航运特色的活动,主要有:一是围绕传统与当前航运文化内涵,创设航运文化共享平台;二是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航运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体系;三是围绕校友资源的系统挖掘,建立常态化校友协同交流平台;四是围绕航运企业、行业特点及需求,建立校内外实践新基地;五是以航运行业夏令营活动为载体,建立校际师生协同交流平台。通过推动“三平台一品牌一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准船员)文化素能。

(三)创新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目前,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由七门考试压缩为五门,但基本内容没有变。究其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航海英语、轮机英语等科目通过率低。因此,要想提高船员适任证书的通过率,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上下功夫,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教学改革,编写合适本校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二是采用先进的英语教学设备,用于口语训练、听力会话等;三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选择既懂航海,又懂英语的教师,可让航海类专业教师进修航海类专业英语或让英语教师学习航海专业知识。现时在海事局设定的评估项目“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等,存在试题数量少、内容不广泛,难以真正提高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想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以后能成为高级船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创新航海教育,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航海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前航运业发展和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航海教育创新方法,努力提高专业教师授课水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与实践丰富结合,全面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实际技能。如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法,每位专任教师负责一门课程,授课质量、学生考试通过率与绩效考核挂钩,促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航海英语口语大赛、船舶甲板工大赛、水手工艺大赛、航海模拟大赛等具有航运特色文化活动;从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双线推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硬技能、软文化双线模式培养,全方位协同育人,培养毕业生成为“有技能有文化”、“有证书有能力”的航运类高级人才。

(五)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工作事关高职院校办学,就业质量高低影响学生报考率、报到率,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规模。因此,协同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时非第一志愿报读和专业调剂原因,学校应在入学时做好新生专业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两门课程教学中,做好学生专业思想,明确毕业后的工作目标,愿意为航海事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应加强航海类专业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送派参加职业指导师等各种职业指导培训,提高就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对个别有困难的毕业生,应做“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结合起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点面结合”,取得实效。邀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进行航海形势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海洋观;举办专业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友好合作企业进校园举办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邀请优秀校友进校园讲座并厘清准船员的盲区。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质量。

四、结语

毕业生的竞争力是航海类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之下,培养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航运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航海教育改革,提高航海教学质量,协同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平台,促使双方互相满足对方要求,高效完成“双向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璇.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选择情况调查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4(3).

[2] 刘超.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J].创业就业,2014(09).

[3] 刘益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4(1).

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第9篇

关键词:管制员;质量评估;高等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99-02

管制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民航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职业技术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与生产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展开,作为民航运输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管制员,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和民航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空管人员的培训质量已经成为民航界所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将对空管人员的培训起到规范和保障作用。

一、管制员教育质量评估的必要性

1.教育评估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推动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价的意义日益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无论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推行教学评价都有深远的意义。对学校而言,教学评价是教学坚持素质教育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加强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的前提,是寻求最佳结构模式反馈教学信息、发挥调控功能的一种手段。为教学管理部门获得关于素质教育的全面信息,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对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是激励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具体学科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地获得反馈情况,及时地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把握教学价值情况,从而激励教师自觉发挥自身优势,对原有教学活动进行扬弃,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教学评价是增加师生凝聚力、检测学科学习效果的一种监控手段,学生通过比较能较为客观地了解自己学习方法的优劣,及时调整、改进不适的思维方式,也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通过评价体系学生也能获取最直接的信息,在评价信息的引导下提高自己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2.管制员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管制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民航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职业技术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与生产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展开,作为民航运输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管制员,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和民航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空管人员的培训质量已经成为民航界所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将对空管人员的培训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此外,空中交通管理教育,最终体现的要求是一种综合素质,其应当是一种真正国民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之所以高等就在于奉行这样的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多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民航空管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职业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组织各项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实践环节,都要致力于研究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等问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让学生心智得以成熟和稳定。

3.空管人员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从空管人员培养院校的生存来看,教学质量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而对空管人员培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师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航运输服务大发展以及“建设民航强国”的方针指引下,空管人员学历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但正如大量已有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在飞行安全中,人的因素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变量,缺乏受过严格训练、具备足够指挥技能的空管员对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的行业来说就意味着灾难。因此,空管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应该放在整个民航运输行业的战略性要素来考虑。

二、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1.有利于空管人员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空管人员学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航空运输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很强的职业或岗位针对性。这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考虑到我国整个民航运输行业的发展轨迹(特别是整个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历程),可以说,当前我国空管人员学历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特别是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空管人员学历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训练组织以及空管人员教育定位都很模糊,存在着明显的效仿普通高等教育的问题,没有根本突出空管人员学历教育以职业为本位的特色。这就迫切要求对空管人员学历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空管人员学历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训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效果及毕业生质量等。构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指导和促进高等学历教育建档发展,无疑有巨大促进作用。

2.有利于加强空管人员学历教育院校的教学管理。对空管人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评价,以及用科学的手段收集、分析、处理所获得的资料,将结果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用人单位,能够及时正确、主动的采取有力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发挥管理功能。建空管专业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实施空管专业教学评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落实这项工作既要考虑到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我校空管专业建设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使对教学评价科学客观,富有针对性。

三、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培养的特殊性,其教育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时所涉及的内容也较多,而在这些内容中,有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符合,而有些内容是管制员教育所特有的,在诸多内容中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即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毕业生质量。这六个方面既能够体现普通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又兼顾了管制员培养的特殊需求。

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任务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教学大纲及其他教学文件的主体。它具体规定学校应开设的课程、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以及教学实施过程编制。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掌握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空管事业的发展,管制单位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空管专业教育改革应从行业需求出发,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实现院校空管专业教学与管制单位实际工作的有机衔接。因此教学计划必须符合管制专业教学特征并发挥其指导作用,以民航发展对管制人员的要求为根本,同时要具有实际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制专业教学计划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对高等院校师资队伍进行评估是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管制员教育的特殊性,对从事管制员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空中交通管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其教育实施者不仅应具备很强的理论水平,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达到实际管制工作的要求。这更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有利于理论教学成果向实际工作的转化,因此“双师型”特点是现代空中交通管制教育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等)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

3.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目前我国管制员培养领域所普遍采取的培养方法为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模拟机实践教学环节在管制员素质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得到了局方及一线管制单位认可的。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学生管制基本意识培养及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为学生将管制理论应用到实践环节以及初级管制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但院校的管制实践教学毕竟是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的,与一线的真实管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各管制单位在管制员模拟机培养方面所反映出的最大矛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缺乏对实际管制工作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对于管制规则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同时也使学生在思想上对于管制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模拟机实践教学在我国管制员初级培养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这也是我国管制员学历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管制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民航发展的高级空中交通管制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管制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管制岗位的实际需求为主要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的各方面都应体现实际应用性的特点。在模拟机训练模式上也应该突出管制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上。对管制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应基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方面(用来实施模拟培训的设施),二是软件方面(包括模拟机培训的计划、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随着空管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不断应用到一线管制工作中,因此在管制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管制单位新设备与新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学生在院校培养阶段就能够对将来工作中所使用的设备有足够充分的了解。目前我国管制员培养中所使用的模拟教学设备普遍落后于一线管制单位所使用的管制设备,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使得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践教学过程是进行管制实践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管制实践教学环节应始终以实际工作的需求为目的,建立严格而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过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对实践教学的计划、目标、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方面。

4.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质量是评估一个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管制学员进入一线管制岗位是采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供需双方均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大需求。而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选择时所依据的标准就是一线管制工作对管制人员的能力需求标准,管制员培养院校也可以借助这一标准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系统。一个人的成材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对管制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社会评价、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院校对毕业生的评价等三个方面: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就是一线管制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单位对毕业生的社会评估不仅仅包含该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同时还包含其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状况以及纪律作风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一般源于其在工作中的现实表现,因此所反映出的问题也比较客观公证,因此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应以实际用人单位的社会评价为主体。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自我评估,根据培养目标和个人发展需求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

空中交通管制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对管制员教育质量的评估应区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在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时,应结合管制员教育的特殊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高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以全面提高管制员素质,为民航的飞行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卫贞,付令,王丰.浅谈飞行签派职业身涯设计[J].职业时空,2005,(6).

[2]夏光.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刘金华.议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建设[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