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

时间:2023-03-10 17:23:29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政  资金 

摘要:为了进一步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部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国库集中支付需要财政部门、事业单位通过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及时发现财政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并通过制度完善、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本文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相关措施。

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

一、事业单位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意义

(一)有效地避免了财政资金支付中各种风险的发生

一是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控制流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集中支付存在系统风险、网络安全隐患风险和相关联网信息不协同的风险。二是国库集中支付的支付、清算、核算差错等问题的发现将使财政资金在办理拨付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1]三是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办理人员的主观意愿、个人工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将使财政资金存在一定的个人风险。四是国库集中支付或内部控制等制度的不完善也会使财政资金拨付流程无法受到有效的监控,使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制度风险。

(二)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

一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事业单位在办理财政资金拨付中应遵守一定的流程与程序,事业单位通过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可以发现拨付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政资金不被挪用、占用。二是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要求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对外公布相关信息。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后,可以使财政部门、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化系统对财政资金的指标文件、拨付文件、资金申请等全流程文件进行查询,从金融机构、财政部门两方面来限制财政资金使用流程,从根本上杜绝财政资金被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强化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监控力[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将所有预算单位的闲置财政资金统筹进行管理、调剂使用,不仅增加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配能力,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通过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步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分析提供宝贵的素材。

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未树立正确的财政资金监管意识

一是事业单位没有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存放、支出责任都应由财政部门负责,即使出现了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也将责任全部归于财政部门;二是一些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没有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给予必要的重视,错误地认为资金的有关申请、使用等工作责任全部是预算单位承担,只要文件准备齐全就可办理资金拨付,造成财政资金审批与监管工作宽松。[3]

(二)财政资金监管体系不完善

一是个别地方政府没有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报账制度、资金监管制度;二是个别地区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随意修改报账制度相关内容,制度的修订常常会与国库集中支付流程、相关制度不一致,使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出现混乱。比如,个别的基层财政部门在一年之内连续几次对基本建设报账流程与制度进行调整,这样将使报账会计、施工方财务人员对相关制度把握不准,影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作用的发挥。

(三)缺少财政资金监管相关人才

个别地区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对财政资金监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理解不够,存在一定的差异;个别财政资金监管人员专业能力偏低,没有树立监管意识,在职业判断方面只能满足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作用,使监管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同时,一些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对财经法规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项目资金的用途、使用范围存在错误的理解,从而影响监管工作的公平性。

(四)国库集中支付与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信息化对于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地方政府能够按照预算一体化改革要求使用统一的预算管理系统,但在一些基层预算单位却仍存在一些信息化管理问题。比如,个别偏远的地区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需要财政内网来实现信息化共享,但由于经费、线路等方面的限制,没有发挥出信息化的作用。同时,财政监管的系统只停留在对财政资金事后的监管上,没有通过系统对财政资金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进行事前、事中监管。

(五)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多数财政部门只关注财政支出是否科学,没有对财政资金使用结果进行绩效考核,容易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缓慢、预算指标下达不及时。一些单位为了使支出的进度达到绩效考核和工期要求,盲目采用采购、预支项目资金等方式,单纯为了进度而支付财政资金,造成项目未能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长此以往,会降低财政资金规范性,并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六)报表数据功能不完善,未能为财政资金监管提供便利

目前,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虽然具有统一的报表查询模块功能,但一些报表的类型、内容十分简单,未能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供有用参考依据与线索。以预算一体化中的预算编制报表为例。该类别的报表编制模块中包含预算批复表、预决算公开表及人大预算批复报表等内容,但在汇总表中却没有反映来源、类别,以及预算单位等信息,无法像预算单位基本情况报表信息一样,清晰、直观地反映出部门预算与项目预算。再者,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在预算编制时需要生成汇总报表,系统中设置了烦琐的筛选设定值,而设定值与预算审核的进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在选定筛选设定值时出现偏差,会造成部分预算数据重复提取,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还无法为财政资金监管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造成财政资金监管效率低下。

(七)对财政资金监管不到位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需要得到事业单位信息化技术支持,应将事业单位项目预算指标与用款计划相结合,通过信息化的流程与手段将财政资金有关拨付、申请工作加以反映,并将形成的数据在数据库中保存,以备日后审计、统计所用。目前,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信息化监管工作仍有提高的空间,一些基层的事业单位尚未按照要求使用统一的财政资金监管平台,未能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与收集,没有将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相结合,没有发挥信息化在动态监管方面的优势。综上,需要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一定的经费,并为之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人才。比如,极少数的事业单位没有将所有账户纳入财政国库进行统一管理,自身开立的账户也没有受到财政资金监管,因此无法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

三、事业单位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相关管理制度体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本质就是对财政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使财政资金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加以完善,为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监管提供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应对自身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再次梳理,为解决自身财政资金监管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自身财务管理要求,为授权支付与直接支付划分科学的目录分类及制定目标,明确两种支付方式所适应的具体范围,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监管目标,为实施集中支付制度提供保障。此外,事业单位应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流程与制度体系,将预算编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结合,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后,还需要在第一时间将监督评价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此基础上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充分结合制度落实状况的基础上做好客观评价工作,旨在让制度执行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4]

(二)加快财政资金拨付速度与管理水平

财政资金的周转速度会对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应通过财政资金监管来加快财政资金拨付速度,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与水平。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财务人员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预算编制的精细化上,在此基础上使预算指标更加规范、科学,为控制财政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供条件;其次,在预算执行方面,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应依据预算一体化系统,并结合财务核算软件来强化预算指标执行的监管,解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专项资金流转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拨付审查机制加以完善,强化专项资金分配科学性,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地拨付到位,强化拨付时效性,旨在从源头上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模式

通过对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分析,可以从中了解到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构建的国库单一账户;二是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构建的财政零余额账户;三是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构建的预算外资金账户、特设账户等。在以上财政资金银行账户体系运行下,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仍有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并影响到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因此,事业单位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对财政资金监管的水平,就应该进一步简化财政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实现财政资金监管与运行模式的创新,事业单位应将信息化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公务卡制度、岗位分工流程等工作相结合,将信息化手段渗透到财政资金监管与管理全流程中,并可利用人民银行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办理的效率,共同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此外,事业单位应重视信息化系统的改善与升级,将财政预算数据及时导入到数据库中,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内部审计等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财政资金使用信息的质量。

(四)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业务能力

随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规模的不断增加及财政部对财政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强,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监管难度不断地增加。在此背景下,应确保财务人员业务能力能够适应国库集中支付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需要。比如,事业单位在向人力资源保障机关提交用人计划时,应多以具备计算机、财经等相关知识且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人才为主要标准,并定期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特别是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与财政部门组织的有关财政资金监管、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培训,为国库集中支付运行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在已有人员培训方面,应当持续强化财政财务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相应的会议,持续优化知识体系,让相关工作者对我国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继而可以通过财政数据实时掌控国库资金真实状态。

(五)实现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化、制度化管理目标

一些基层的事业单位应通过强化信息化技术来提升财政资金监管的效率与水平,基层财政部门应针对辖区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统一建立信息化平台,并建立安全支付系统,通过系统对财政资金支出进行全程的监控。上级有关部门应强化对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的事业单位进行业务、政策指导,使事业单位与财务部门、审计监管部门业务衔接更加顺畅。同时,审计监管等部门在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应严格遵循新《预算法》《政府会计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等要求,提高财政资金监管的规范化、合法化。[5]

(六)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监督与评价

财政部门应积极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评价与考核,包括预算指标的执行、资金拨付速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奖惩。同时,对于没有真正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的项目应适当削减下一年预算安排,确保财政资金作用的真正发挥。

(七)树立正确的财政资金监管观念与国库集中支付观念

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管理者及财务人员、报账人员应提高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学习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制度与资金监管相关规范、流程,对自身在财政资金监管中的职责与义务进行再次确认、梳理,使事业单位内部既要树立起节约财政资金使用的观念,还要为财政资金监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八)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风险防范水平

事业单位应提高财政资金风险防范的意识,通过使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强化对财政资金拨付的审核、监控。首先,事业单位应建立起财政资金预警体系,特别是在关键岗位、风险点上设置一定的预警指标,帮助财务人员、管理者及时查找潜在的财政资金风险点,不断地提升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监管的灵活性;其次,财政部门应积极对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财务核算系统进行调研,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监管盲区,消除监控风险,为事业单位建立起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的国库资金账户,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在财政部门的监管之下开展;最后,由于财政部门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将对所有财政资金在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调剂使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与统筹性。

(九)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力度

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主要包括财政资金的申请、审批与办理财政资金支付等主要流程,事业单位内部应强化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财务审核工作,既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又可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根据会计科目、账簿、台账等形式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记录,为日后对财政资金监控、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按照专项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要求,明确专项资金使用范围,避免专项财政资金被挪用,定期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跟踪审计,避免事业单位承受法律风险。

四、结束语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可以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并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在透明、公平的环境下运行。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应重新梳理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来提高财政资金安全防范水平,彻底地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并结合信息化技术来提高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效率,确保事业单位可持续地发展及社会公益服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付新颖.论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策略[J].大众投资指南,2019(16):137-138.

[2]陈慧.探究国库集中支付对财政资金管理的影响[J].大众投资指南,2019(23):276-277.

[3]李晓满.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研究[J].财富生活,2022(16):55-57.

[4]黄小云.论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策略[J].中国市场,2020(31):51,53.

[5]付新颖.论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策略[J].大众投资指南,2019(16):137-138.

作者:赵银芳 单位:济南市章丘区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