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3篇

时间:2023-01-11 11:50:01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施工  课程 

摘要:知识量急剧增长、知识的获取手段和途径日益丰富使我们的学习模式正在面临一个革命性的变革。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3篇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1

1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有限的实习条件

在高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实习是一项少不了的课程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检验方法,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机会来适应正式进入工作前的工作环境。可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特点,所需要实习的面不仅涉及到复杂的工种而且范围很广,因此,就需要很多的设备和大面积的场地来供学生实习。可实际上却是恰恰相反,大部分的高校由于有限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实习的其本要求根本无法达到。因此,大部分高校针对这个问题对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实行了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可是有很多与高校合作企业对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很不重视,导致学生都不怎么愿意进入企业实习。

1.2传统建筑工程施工教材存在缺陷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还在使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教材,从未改版过。所以,在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教材中,其内容没有很强的实用性,且涉及范围较广,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很少涉及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与教材有效的衔接起来,因此,导致很多学生都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点有点了解,无法进行全面彻底的理解知识;也有部分教材对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让大部分学生都不熟悉施工现场的操作、设备,就算是对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施工方式很了解,可是在实践中,还是到处出错。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培养人才上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需要对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逐渐的创新及完善,从而学生有限的实习条件问题得到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逐渐提高。

2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对策

2.1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解,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人才市场需求现状是:在有关建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通常都是具有整体素质很低一线施工人员,高职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少的可怜,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业职业素养也不是很高。所以,针对这一点对建筑工程施工课程进行改革时,其切入点可以从施工图的识读着手,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顺序来细分建筑工程,把它分成几个分项工程,而进行项目教学时,其主线就可以以分项工程为主;另外,也可以把教学项目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再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就可以完美的让教育、实践和学习紧密的相结合,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2.2对现状进行分析,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在建筑工程施工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专业的思想教育进行加强,促使学生能够更具体的认识本专业的特征,并且能对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设置认识到其真正的意义;从而促使学生斗志的激发,坚定目标的树立,在通过不断地学习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3加强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落实“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想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结合实践,就必须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加强建设。作为一个技能训练场所的实习实训基地,有以下三个作用:①对学生而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习环境,可以让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②对教师来说,可以得到间接的培训,通过教学的实践,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水平可以得到逐渐的提升;③对于培训场所来说,是技能等级和职业资格鉴定、再就业培训和职工岗位培训一个良好的场所。为了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快的适应企业工作的环境,必须加强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而且与具有高技术水平、科学管理和良好工作环境的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学习。另外,还需要保证不能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给每一位学生,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参与全过程的实践锻炼不能少一项,使学生能有真正的顶岗实习实践。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在教材不偏离和学生的实际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对学校、社会和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地科学整合,教学模式使用项目化和模块化的创新,让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得到有效的改善,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素养逐渐得到得升,从而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

作者:杨立 单位:南昌工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2

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渐兴起与发展,以及国家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视,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其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着重于培养学生利用土木工程专业课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土木工程的种类和施工技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将专业能力运用到工作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但是现有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规划和方法依旧存在漏洞和不足,因此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后的教学重点。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虽然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内容,但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仍然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的专业课,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课程学习目的和对人才的培养也相对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其主要的培养对象和职业规划方向为:在毕业之后准备进入工程施工的承包公司的学生,准备进入房地产开发公司并且负责工程监管和规划的学生,准备进入相关政府部门的学生等。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既是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延伸课程,又是学生日后就业时必不可少的技能与专业素养。在当今人才紧缺,国家正在不断进行现代化建设,建筑工程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并且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重视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内容复杂性和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和不便,同时又受到国家和社会对建筑工程施工技艺的要求和管理规范的不断变化的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案依旧存在不足和缺陷,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需求,无法完全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划[1]。

1.1课程的定位不明确

当今教育界对待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即要求高校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虽然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建筑工程类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仍不能降低。但是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来说,由于其指向性和专业性都过于强烈,因此在综合素质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时,急于将一些内容加入课程中,导致课程的目的性不清晰,自身定位不明确。

1.2教学方式单一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上课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依旧是传统的课堂教师讲解,以及之后的实习实践课程。对于实践课程来说,主要组成部分分为实践活动,数据记录,实习报告撰写这些环节。此类教学方式虽然让学生既了解了理论知识,又对其进行了应用和实践。但是由于其方式的单一和不变性,极易让学生失去上课的乐趣和耐心,甚至出现直接将高年级的作业拿来抄袭上交的不良情况。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和方法

2.1修改并制定更加符合培养目的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对于教师能否完整的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的预期,实现教学目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计划的安排决定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方式方法。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和老套,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具有更加灵活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制定出新的更加符合现代学生诉求,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2.2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辅助工具的应用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分为教师讲解和实习课两个部分,对于理论讲解部分来说,以教师一人为主导的课堂氛围极易让课堂气氛变得枯燥无味,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和动力,结果出现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而实习课的方式长期不变,则容易让学生产生懒惰情绪。因此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和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互联网和多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可以与时俱进,利用计算机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对于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空间几何和立体模型的展示与制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让学生们通过对立体模型的观察和重建,对课程中的要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知,进而加深印象,同时又在实践课之前对于实习内容有了提前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及时弥补。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计算机的辅助,让复杂的课程内容变得简单和直观。2.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师生交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能否实现教学目的,以及对人才的培养程度和人才专业度的衡量标准。因此,为了实现对土木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首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对于此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来说,教师的能力也应该分为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水平,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土木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论坛和讲座,加强本校教师团队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课程复杂化、社会要求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案并不完善,因此,需要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对教学手段和内容的更新来实现对其的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作者:曾祥 单位:铜仁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3

知识量急剧增长、知识的获取手段和途径日益丰富使我们的学习模式正在面临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一方面,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容易,大量已经吸收、掌握的知识形成了生成新知识的沃土;另一方面,面对知识爆炸式的增长人们又遭遇巨大的迷惑和无助,对知识的选择积累越来越成为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根据新一代的大学生成长、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他们的特点,在新的知识观视野下研究、选择教学模式成为重要课题。在新的条件下,教学模式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必须注重教学条件的文化路向[1]。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研究和教学中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探索。

1.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新技术更新的速度迅速,课程目标定位是培养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我国高速城市化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再学习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但学生实践环节安排明显不足,没有给与学生足够的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教材、教学内容无法反映实践的发展,如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2005]26号)很少反映在教材与教学中。这都表明目前教学与实践往往脱节。

1.2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课程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因此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学生也难以掌握施工技术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厌学。1.3考核形式单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通常采用的闭卷书面考试是目前最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对学生考核的形式。传统的题型如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及计算题在该课程的考试中是基本的类型,对于大量的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由于多为叙述内容,加上对于简答题的片面认识,造成了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现象,达不到检验学生对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掌握情况的目的。

2.教学实践探索

2.1教学开放化

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一改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构建开放的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课程实施的价值性。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因为,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优秀教师的课堂必定以学生为本,优秀的教学设计当然必定在研究学生的“前理解”基础之上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进行弹性化的设计。所谓“前理解”,即是说,在知识领域内,各类知识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构成一个复杂系统,而当代大学生,所学课程多,接触的知识领域广泛,再加上自主知识的积累非常丰富,因此,每个学生视野中的世界又都是不同的,主体对客观的反映必然带有主体自己的“前理解”。教师对“前理解”把握准确,运用”前理解”激发兴趣,也就为弹性的开放化的课堂奠定了基础。再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为了营造开放化的课堂,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内在雪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主体性。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求知欲望比较强,并且,富有理想、渴望自我实现,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为突破口,精心组织教学,满足学生的这些诉求,从而达到开放化的效果。如:在“结构吊装工程”这一章的教学中,因当时我国奥运会成为举国关注焦点,所以首先以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钢结构安装施工和卸载作为工程实例介绍,吸引、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介绍过程中设计提问点,给学生展示“前理解”的机会,积极表现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引导学生思辩,在思辩中碰撞火花,彰显自己的个性魅力。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有内容的深度,知识的广度,思维的力度,互补而又开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要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因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受限于课程课时限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采用课堂教学,讲授的是静态的施工过程,而工程实际是动态的,空间的,课程的实践性非常突出,所以容易使学生逐渐对课堂失去兴趣。基于这一特点,适当改变教材按章节和知识点的逻辑顺序教学的模式,借鉴和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课程部分章节知识点整合在精选的项目化课程中,以利于知识点的实践应用。项目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并结合当地实际工程,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项目难度,在项目中学生定位于项目执行者。学生通过完成规定项目感觉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项目中积累成就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我需求”。项目可大可小,精心考虑项目课程的频率和完成周期,使学生能够尽快感觉到学以致用,持续地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而能真正积极参与课堂。

2.2考核方式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拥有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并且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各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以,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必定是有局限性的,取而代之的方法应该是多元评价,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应利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基于以上思考,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考核内容方面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考试形式包括闭卷书面考试、课程项目完成成绩、资料收集整理成绩等(见下表),将以上的成绩按不同的比例形成最终成绩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结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经对学生调查,多元评价方式为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朱全德,彭敏.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学模式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09,10:3-5

[2]夏蓓.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路径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10:158

作者:吴大群 单位:常州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