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3篇

时间:2022-12-29 11:21:52

关键词: 玉米  栽培  技术 

摘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3篇

玉米栽培技术篇1

1玉米栽培技术的常见问题

1.1种子质量较差

玉米种子质量是保证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玉米高产,选择的玉米种子应该具备高产的潜力。目前,市场中的玉米种子质量千差万别,甚至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恶劣现象。如果使用这种种子进行播种,很难实现玉米高产目标,甚至导致玉米绝产。

1.2肥水管理措施不当

当前,一部分种植户肥水管理措施不当,存在一次性施肥及浇水的问题,没有根据季节特点进行栽培管理工作,导致玉米田间杂草丛生,水肥无法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除此之外,施肥方式不当,撒施方式偏多,导致肥料田间利用率较低,玉米生长营养不足,玉米粒和穗较小,最终影响玉米实际产量。

1.3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农户只关注早期拌种和包衣防治措施,却忽略了后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而根据多年实际农业生产工作发现,很多病虫害都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出现。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最终直接影响玉米实际产量和质量。

1.4收获时节不适宜

实际生产中如果收获玉米的时间过早,对于其生长后期的光热条件会造成浪费,同时不利于后期的灌浆处理,最终导致玉米颗粒不实的问题。

2优化措施

2.1选择高产的玉米品种

应进一步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禁止市面上出现劣、杂、差的玉米种子。广泛宣传玉米栽培技术,保证农户有效掌握辨识种子优劣的方法。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从而选择适宜的地段开展栽种工作。对于买回的种子需要将其置于阳光下充分晾晒,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还应在早期进行包衣处理,在晾晒和拌种过程中杀灭病菌,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2.2控制玉米播种密度

在实际玉米播种过程中,应根据玉米品种、地力及气候等条件规划好玉米种植行距和株距,保证充足的空间条件,促进玉米接受通风和光照,为日后玉米高产奠定基础。一般在玉米5片可见叶前就需采取定苗处理,避免定苗过晚造成玉米倒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需严格控制玉米田间栽种密度。

2.3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始终遵循“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培育玉米抗性品种,提高玉米良种实际覆盖率。使用适乐时、立克莠、玉米种衣剂等包衣剂处理玉米种子,有效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预防苗期病害。通过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原菌的积累量。充分施加腐熟的农家肥,配合施用磷肥及钾肥;采取密植措施,及时开展中耕工作,为玉米的实际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病残体带出田外进行销毁,有效控制病虫害传染源。采取科学的用药方式,苗期多雨时节应及早喷施多菌灵、禾果利以有效防治苗枯病和纹枯病。在干旱时应及时喷施能够有效防治蚜虫和灰飞虱等传毒介体的药剂。在7月后,喷施代森锰锌等药物,每10~15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即可。对于发生严重锈病或纹枯病的玉米田块,采用禾果利加以防治。

2.4采取科学的肥水管理措施

玉米施肥情况直接关系着玉米生长过程中对于营养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施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分期测土配方方式进行有效施肥。这样能够确保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提高玉米产量。如果条件允许,生产中可以选择施加新型的缓施肥。通过早起深耕的用肥方式,配合使用已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确保满足玉米生长后期的营养需求。

2.5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为实现玉米增产的目标,就需对其后期的光热条件加以充分利用,适时晚收6~8d。当玉米发黄时,其茎叶呈现干枯状态,籽粒乳线消失不见,就可进行收获处理。综上所述,玉米栽种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优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选择优良品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的生产原则,对于适用的玉米品种加大推广力度。

作者:霍森古丽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

玉米栽培技术篇2

近年来,玉米在我国各地被广泛栽培,但是由于地域因素等的影响导致了现今玉米产量不断减少,因此对于玉米的高产培育十分重要。这使得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栽培技术对于玉米种植的有利影响是建立在合理使用技术的基础上,如若反其道而行之,则会给玉米收成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危及生态环境。

1在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1农药应用的情况不合理

1.1.1农药的购置不合理

一般来说,农民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从而容易在购置农药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农药的出售方也清楚这一状况,所以在给农民出售农药产品时,不会针对性地配置农药种类,而是多推、乱推盈利大的品种,从而获取更多的收入,这种情况有利于农药的出售,但不利于农民的实际利益和我国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且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1.2农药的选用不合理

因为对农药的不合理购置和农药出品方的夸大其词使得农民盲目相信出品方,不管玉米种植地发生什么类型的病虫害,都没有针对性地选用农药[1]。由于农民自身的专业知识受限,无法判别病虫害的种类和适合的农药,盲目认为所有农药都是一样的,从而在任何病虫害情况发生下农民会一直使用同一种农药,反而增加了病虫害本身的抗药性,导致了病虫害的升级和进化,这使得玉米种植地的病虫害情况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玉米种植地的收成。

1.2负责玉米栽培的专业人员职业素养不足

玉米栽培的预防和控制不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玉米栽培者的专业性不足。当前农业公司的招聘标准并不高,不可避免地出现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实际上,很多栽培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都不高,由于缺乏高素质,并依旧就职于玉米栽培作业中的管理岗位,所以这些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会对农作物栽培工作产生影响,农作物的防治工作情况差,工作效率很低[2]。

1.3玉米栽培技术的局限性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当前的玉米栽培技术仍具有局限性,所以相关人员在开展玉米栽培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应当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表明农作物的病虫害并不能得到完全控制。因此,农作物中的某些害虫尚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这会给农作物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1.4玉米栽培工作的规章制度不规范

在开展玉米栽培的工作时,虽然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政策制度,但是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制度的前提下才能对栽培工作进行有效开展。然而,一些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体生产者并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玉米栽培,而且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这些生产单位和农业生产者不能做好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缺乏良好的防治工作会导致玉米容易受到病虫害问题的影响。

1.5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未能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灵活的反应,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未获得优势,更不用说种植技术了。玉米种植者应该考虑的是要选择的品种,要种植的幼苗,市场需求以及合适的数量。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玉米种植都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3]。就农民而言,他们并不了解国内外市场的状况和趋势,面对市场变化,农民只看到了种植玉米的好处,种植时,他们处于盲目生产和运营状态,供过于求,缺乏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4]。

2农业信息科技背景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使用方法

2.1因地制宜地使用农药

2.1.1确认病虫害的种类

玉米作物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表现情况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病虫害的表现情况也是不同的,因此农民要掌握玉米作物表现不同症状的实际原因。比如施肥量太多会导致玉米叶片受损、干旱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等情况[5]。只有掌握这些知识,农民才能更加清楚玉米作物是否出现了病虫害,从而确认病虫害的种类,针对性地使用农药。

2.1.2重视使用要求标准

玉米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发生一些不良情况是很正常的,病虫害的专用药是有使用要求和标准的,因此玉米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必须在农药使用要求标准之内方可使用农药。另外,使用效果再好的农药也是带有一定副作用,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玉米作物的绿色天然性,可以采取其他方法进行防治,从而使得玉米作物的生长更加绿色环保[6]。

2.2种植准备阶段

任何一种植物所需的生长条件都不同,玉米亦是如此。不过,由于玉米原产于炎热潮湿的地区,故而它所需的生长条件是潮湿且能够照射到充足光照的环境。同时,玉米对种植区域的气候温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温度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不然就会影响到玉米的正常生长。因此,在种植准备阶段应用玉米种植技术时必须以玉米的生长条件为基准。首先,种植人员要严格选取玉米种植的位置,并对所选地区的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进行考察。为此,土质优良、水源丰富的地区成为种植者选取种植区域的最佳选择[1]。在选好种植区域之后,种植人员必须做好区域内的土地平整工作,在提升土壤通透性的同时,也要预先挖掘好排水渠道,从而为玉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因为只有在天然无公害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出绿色无公害的玉米。

2.3玉米种植阶段

如果种植人员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正式种植环节了。上文中提到,在特定的温度条件,玉米才能长势良好,因此在正式种植时期种植者必须严格把控温度条件[7]。首先,种植者要对玉米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只有在种植之初把控好种子质量,后期的玉米作物才能够品质优良。选好玉米种子之后,种植者可以在处理过的土壤中进行种植。同时,还要根据无公害种植技术的规范要求来合理把控每粒种子之间的间距,必须排列规整、均匀种植,这样才能保证每粒种子都能汲取到足够的养分。其次,种植者还要另辟专属的施肥区域,这样才能给未来的玉米施肥提供便利,要注意施肥区域和种植区域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地。另外,种植者还要注重种子排列的方式,这样才能方便后期的玉米采收工作[8]。

2.4玉米生长阶段

为了栽培出天然、无公害的玉米作物,种植者不能在播种完之后就放任不管,而是应当加强玉米生长阶段的管理。首先,因为种植的是玉米,所以种植者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频率,一定要在对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玉米追加相应的肥料,施肥频率最好不要超过3次,1m2内的种子所施的化肥量最好不要超过1.2kg,并且可以采取化学肥料和天然肥料交叉施肥的方式。其次,种植者还要定期去除种植区域内的杂草,因为这些杂草会吸取本应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同时,玉米生长所需的是适宜的光照条件,而不等同于能够直接接受阳光暴晒,所以在其生长阶段,种植者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避免阳光直射到植物幼苗上,不过随着玉米逐渐生长成熟,种植者可以逐渐降低遮挡阳光的强度[9]。化肥也应按合理的比例进行配比,根据当地情况,有必要选择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进行施肥,其中有机肥料可以有效地确保土地的生命,并防止由于过度使用复合肥料而造成的过度酸化和土壤硬化的现象。如果土壤的酸度超过标准,则可以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生石灰来调节pH值,并改善土壤pH值超出标准的问题发生。生石灰还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细菌并减少种子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在对种子的幼苗进行施肥时,农户需要选用有机肥、复合肥等新型肥料,因为这些新型肥料能够为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并确保幼苗能够正常生长,还有种子的移植和栽培,种子不能永远在苗床上生长,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应根据种子叶子的厚度和绿色以及相应的栽培规则,将其栽培在固定的地面上。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以确保种子吸收足够的养分,使种子健康成长,并可以提高优质种子的质量和单产。

2.5防治病虫害阶段

防治病虫害阶段是玉米生产期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在玉米生长时期,一旦遭遇任何病虫害,种植者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就会盲目喷洒大量的农药。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导致整个玉米种植区域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如果大量盲目地喷洒农药,就会破坏玉米的无公害性,为此种植者必须对玉米的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类型不同,防治所需的农药种类、数量、喷洒频率也不同。而种植者在发现病虫害之后必须在判断病虫害类型的基础上来调配相应的防治药物,避免出现随意选取农药种类的情况,这会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播种时,在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其免受害虫对种子的威胁。因此,在种子的生育期,有必要定期检查田间面积并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以免剥夺种子的营养。同时,清除杂草可以防止细菌传播到种子上。为了防止幼苗疾病,在播种前,幼苗要用干燥和适当的农药覆盖,以防止病虫害暴发。种子在发芽和生长时也很容易吸引害虫。当前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喷洒农药杀死害虫,但是也可以选择利用有益的昆虫来抵抗害虫。当然,在选择有益昆虫时,还必须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害虫的天敌,这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害虫的繁殖,而且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2.6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

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选择正确的育苗技术,对要栽培的种子和幼苗进行消毒,为幼苗的生长环境提供保障。在适宜的时间播种,可以有效避免过早播种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应定期检查苗床的状况,并及时提出调控苗床温度和湿度的有效对策,以免因苗床因素造成幼苗生长不良的问题。

2.7加强田间管理

在田间播种后,栽培者不能放任不管,有必要加强对田间水肥的管理,及时处理危害种子生长的外界影响,为玉米提供可靠的生长环境,最大程度地提升种子的成活概率,从而栽培出天然、无公害的玉米。首先,因为栽培的方向是高产,所以栽培者要更加科学地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频率,一定在对种子生长所需的养分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种子施加相应的无污染有机肥,把控好施肥频率,并且可以采取有机肥和天然肥料交叉施肥的方式[10]。其次,栽培者还要定期清除栽培区域内的杂草,因为这些杂草会吸收掉本应提供给玉米的养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种植者必须在玉米的种植准备阶段、正式种植阶段、生长阶段中合理把控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关注技术应用的要点事项,从而种植出更加优质的玉米,为种植者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渠道来推广玉米种植技术,从而为我国国民提供更多品质优良的玉米。

作者:范建忠 单位:山东省鄄城县富春镇政府

玉米栽培技术篇3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玉米需求量不断增长,玉米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在保证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1]。但玉米种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量和品质有所降低,为此需进一步研究玉米栽培技术,并加强推广,进而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玉米栽培环境要求

1.1温度

玉米属于喜温类的作物品种,整个生育期需要较高的温度。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会对玉米种子发芽带来一定影响,导致发芽迟缓;气温超过20℃时发芽旺盛,当温度达到40℃以上时玉米种子停止发芽[2]。苗期可耐受-3℃的低温,拔节期要求气温达到16~26℃,开花阶段要求气温保持在26℃左右,灌浆期适宜温度为20~24℃。

1.2光照

玉米属于短日照的作物品种,在日照时数8~10h条件下能够开花结果。

1.3水分

玉米植株高大,叶片和叶面面积较大,生长过程需水量较大。生长期适宜降雨量为410~640mm,干旱会对玉米产量及其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夏季降雨量不足150mm的地区不适宜玉米栽培[3]。但降水较多,会对光照条件带来不利影响,阻碍玉米的光合作用,导致病害发生概率增加,并易发生倒伏、杂草等危害,对玉米产量及其品质的提升带来严重影响。

1.4土壤

玉米栽培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土层深厚、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栗钙土、黑钙土及沙质土壤均可栽培。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选种

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非常重要,这也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应结合地区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品种。首选抗逆性好、产量高、病虫害少的优质品种,以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为其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4]。玉米品种选择好之后,将种子放置于阳光下暴晒,并用药剂拌种,以提高发芽率,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有效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实现高产。

2.2精细整地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需精细整地。整地过程中可运用灭茬整地法,用机械开展灭茬工作,把田块中的秸秆充分粉碎后进行深耕,打破犁底层,深度控制在25cm以上,之后平整土地待播。运用灭茬整地方法开展整地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玉米植株健康生长非常有利。

2.3合理栽培

玉米栽培选择好时机非常关键,栽培过早或过晚都会对玉米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栽培过程中还要科学控制种植密度,植株间隙太大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太小会对植株光合作用造成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栽植密度控制为45000~52500株/hm2[5]。确保栽培密度合理,可有效保障玉米生长过程的营养供应,提高植株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4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保障玉米健康生长的关键,田间管理要抓好施肥与除草工作。玉米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施足底肥非常关键,底肥应和种子间隔4cm以上,以免引发烧种问题,底肥首选农家肥。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科学追肥,保证玉米养分充分供应,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通常情况下玉米从种子发芽到3叶期这段时间不必进行施肥,处于这一阶段的玉米幼苗所需营养由种子直接提供。玉米植株生长至5叶期时,应结合定苗情况合理施加攻苗肥,早期施入攻苗肥时要确保氮肥是玉米整个生育期氮肥施入量的50%左右[6]。玉米进入中期生长阶段时应合理施加穗肥,穗肥施入量为玉米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的40%。玉米生长后期发生脱肥现象时可在降雨后补施尿素,也可在苗期将玉米缓控释专用肥一次性施入。充足的肥料不仅为玉米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也会加速田间杂草的生长,进而与玉米抢夺水肥,因此要及时开展中耕除草。合理的中耕除草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也有利于改善土壤透气性,为玉米创造有利的生长空间,控制和减少杂草对玉米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应联合开展松土、培土、中耕、除草、施肥等工作,确保处于土壤深处的玉米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促进玉米健康生长,为其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2.5病虫害防治

2.5.1病害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时常发生一些病虫害问题,不仅威胁玉米的健康生长,还会降低玉米产量。常见的病害有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等[7]。大小斑病发生时玉米叶片部位出现大量斑点,不仅严重威胁玉米健康生长,还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种植人员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防治管理。玉米栽培过程中应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并合理施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性。此外,可用多菌灵药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连喷3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退菌特8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连喷3次。上述药剂交替应用防治效果更好。玉米瘤黑粉病又称为玉米黑霉病、玉米黑粉病,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玉米局部侵染性病害,孢子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但大多表现为瘤状,直径3~15cm,发病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的膜包裹,孢子堆破裂之后会有很多黑色粉末散发出来,这些便是冬孢子。玉米瘤黑粉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发生已有70多年之久,其发生与大量施入氮肥有关。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应坚持“选择优良抗病玉米品种、控制与减少菌源联合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原则,将田间病残株及时清理或深埋,控制或减少菌源数量。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坚持轮作,轮作周期保持在3年以上。可通过种植大豆达到倒茬的目的。运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可用除锈剂在幼苗出土前对地表进行全面喷施,种子用15%的粉锈宁拌种,粉锈宁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抽穗阶段喷施1%的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700倍液,可有效控制该病害造成的危害。为了保障玉米植株健康生长,需进一步强化栽培管理,合理确定栽植密度,科学施肥灌溉,尤其是在抽雄前病情高发期水分供应须充足,并加强玉米螟防治工作。

2.5.2虫害防治

玉米螟与红蜘蛛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虫害。玉米螟通常经玉米叶片钻入心叶,并啃食心叶,严重影响玉米健康生长。红蜘蛛为红色,体型较小,主要附着在玉米叶片背面。玉米进入灌浆期后,虫害发生率较高,遭受危害的玉米植株叶片变白干枯。将赤眼蜂投放在田间防治玉米螟,叶面喷施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

3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

3.1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栽培过程中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推广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市场上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大,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需进一步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3.2提高经济效益

以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玉米栽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玉米品种不断增多,由于品种差异性,种植技术也存在很大不同。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4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路径

4.1加大栽培技术的科研投入

为了更好地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需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只有栽培技术研究成熟之后,才可向广大农民进行推广。推广过程中可以建立示范基地或组织相应培训,组织广大农民对新的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学习。针对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强化技术培训质量,有效促进农民更好地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

4.2加大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

为了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有助于该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相关部门可借助电视、广播、微信、QQ等加大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科学指导,促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被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4.3建立高产技术示范基地

打造高产技术示范基地,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定期将农民组织起来,深入基地学习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加深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了解。同时,合理引导广大农民,调动其建设高标准玉米高产种植示范田的积极性,通过种植大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地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5结语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需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广大农民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积极性,推动玉米种植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7(8):124+126.

[2]木拉提别克•再那力汗,阿斯木古丽•马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8):22+24.

[3]廖文革.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推广的重要意义分析[J].农家参谋,2018(18):58.

[4]黄琼珍,胡凤仙,周永群.浅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推广的重要意义[J].农技服务,2015,32(5):61.

[5]杨淑广.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推广的重要意义[J].农民致富之友,2019(1):87.

[6]李玉忠.玉米抗旱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8(23):64.

[7]申小康,张海婷,刘拴荣,等.旱地玉米抗旱保苗栽培技术试验效果探讨[J].基层农技推广,2017,5(5):12-14.

作者:王小莉 单位:甘肃省合水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