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3篇

时间:2022-12-27 09:57:02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  管理 

摘要:事业单位的各个资产管理工作都需要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都需要记录在案且体现保密性,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价值。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自愿接受群众监督检查和检举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的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3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篇1

引言

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执行,一方面,能够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有助于事业单位通过转换其财务管理方式、优化自身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一、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新会计制度能够提升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掌握着大量的国有资产,其财务核算、财务管理的水平在某些方面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财政主管部门不断地更新会计制度、准则等。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特殊及一般业务提出了不同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与时俱进地提升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准则所带来的变化,从而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相关经济活动起到积极作用,确保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在资金交接过程中不出现问题。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我国政府会计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新财务制度的实施,创造性地统一了事业单位的核算模板及方式,这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鉴于此,国内各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财务核算理念及财务管理经验,为事业单位的健康与发展贡献力量。然而,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来说,新会计制度对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另外,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虽然对于针对旧会计制度进行了改善,并也有着强大、完善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但是因其推行时间尚短而缺少足够多的时间及管理经验。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落实新会计制度过程中,要结合单位的特点,将其引入到单位中,并针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特点及相应的细节加以实施,以确保新会计制度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客观地讲,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及推行,较以往的会计制度更加谨慎、严密,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无形中会增加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如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平行记账法等。相较原有财务工作模式下,财务人员只需要掌握预算知识与技能便可以胜任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新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成本核算及分析能力,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及能量,才能实现同新会计制度、新财务管理方式的与时俱进。

(三)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规范性

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政府各部门及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运转、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贴心的服务,中央及各地财政将对其进行资金上的支持,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不断增大。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对于各地事业单位的所掌握各类资产进行应的核算及管理,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人民的同时,保证其财务管理活动的秩序化及合理化,并杜绝国有资产流失行为的发生。若想实现上述财务工作目标,仅依靠事业单位现有的各类制度是无法从本质上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制约及规范的。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外部监督及评价,使其财务管理工作流失形式,并时常出现纰漏。因而,新会计制度规定各地区政府及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每一常规会计制度应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各界披露其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行政事业单位要勇于向纳税人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让纳税人了解财政资金的真实去向,这也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实施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存在问题

旧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财务管理不完善,漏洞较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在执行原有会计制度过程中,由于传统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经常出现财务管理不科学、账目设置不明确、会计人员财务处理较为随意的情况。二是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及管理过程中,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要求不高,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出现。三是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同建设单位行业会计制度不衔接,预算专项建设项目会计报表同建设单位会计报表口径不一致,极易造成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表数据混乱、不真实,不能全面反映专项资金支出情况和资产情况。新会计制度的出台,虽然对原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善,也解决了过去财务信息不准确的问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惯性,事业单位在实施新会计制度过程中,也必然会有与原来旧制度体系下存在差异的地方,使新旧会计制度在衔接过程中存在互不相容,致使新会计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真正落地,使得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新会计制与旧有财务管理理念相冲突

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之时,不仅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上有所改变,关键还需要其在财务管理的理念上有所更新,以适应新会计制度所带来的变化。新会计制度的落地与实施,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应该具有较新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适合于新会计制度执行的新理念。同时,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仅有财务人员加强业务素养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单位管理人员适时地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并将其引入单位管理中。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单位管理人员没有对于新会计制度进行应有的学习及领会,也未对新制度给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学习,致使单位原有财务制度仅仅根据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应有的调整,没有针对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亟待健全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从长久的发展角度来看其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日常实践中及时发现与财务相关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太健全甚至是缺失,导致各类问题逐渐堆积并且扩大,有酿成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的可能,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显然是非常不利的。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开始着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及制定,并出台了一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仅是根据单位目前的需求来进行,缺少长远的发展考虑。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单位间的借鉴较为严重,思路较为固化。固有的观念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以此次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抓住机会彻底改变自我。

(四)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资金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资金也是最容易引起财务舞弊及各类贪腐行为发生的根源,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资金管理及使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不按规定使用的问题时有出现。例如,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没有完全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中没有按计划、按预算进行、单位在开展专项工作中出现资金被挪用的问题。上述问题直接导致单位专项工作的开展、专项项目的实施延期,不能按期按质完成专项工作。另外,事业单位中负责建设和购置的部门如果与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及时交付,缺少应有的工作沟通,极易造成事业单位建成和购置资产缺乏维护和保养,造成国有资产不必要的损失或是浪费。事业单位在实施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应该对旧有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应有的梳理,以确保新会计制度及早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新会计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财务基础工作解决新旧制度衔接问题

事业单位的财务基础工作影响着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事业单位在强化自身财务管理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完善财务基础工作。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从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入手,依据新会计制度实施对会计核算进行相应的细化与规范,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及要求完善收支分类信息,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流程,不断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全方位优化事业单位的平行记账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加强自身的资产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权责明晰的标准,完善会计期间各类收入、费用的配比,加强单位的内部资产核算与管理,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情况进行可视化、动态化管控。并且要根据新会计制度规定明确折旧核算标准,进而不断地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与水平。

(二)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理念

新会计制度颁布以后,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要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贯彻新思想、新理念,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新理念的贯彻不仅要从财务管理人员方面着手落实,还要确保其他人员了解新财务管理理念及工作思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在加强新会计制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财务管理工作思路,使财务管理职能不断地延伸。同时,事业单位应对现有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及方法、单位会计制度不断地进行改进,以明确相应业务活动的处理方法、规范各类实际操作、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与决断力之目的。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加强内部控制认识。内部控制建设对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防范财务舞弊问题的出现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事业单位从领导到员工应该提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并将内部控制建设深入人心。同时,应该培养优秀的财务人员,事业单位应该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任用那些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出众、有胆识、能担当的同志加入财务部门。(2)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管理层要制定相关决策是决定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提升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重视有利于改善环境薄弱的现状。同时,事业单位内部不同岗位间要有意识形成一定的牵制作用,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并且要明确岗位职责。

(四)事业单位要加强资金管控

(1)提升预算管理质量。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压缩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府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开展工作十分重视。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应该提升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遵从度,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借助预算法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该在财务报告体系内,利用预算报告的方式,按照相关规范上报预算执行信息,动态掌握预算执行情况。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要在确保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本着有计划、有预算、有安排的原则进行,以落实好资金费用的预算情况,严格执行预算中的工程项目,不随意增加相关的预算支出。(2)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加大财务在流动上的监管,在建立预算考核机制的同时,在财政的审批和执行方面进行内部的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专款专用、实行资金的分类管理,避免造成资金在使用上的浪费。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国有资产管理,要指定专人进行保管,固定资产未经审批不得私自挪用。实行国有资产责任制,对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检查。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财务的收支状况进行公开,并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拒绝一切不合理资金使用状况,逐步实行票款分离制度,实行立项收费、支出稽查的分类机制,严格按照规定报销发票,杜绝报销不必要发票情况。

(五)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队伍建设

新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操守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势必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鉴于此,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及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人员的重要性,在不断地吸收先进管理理念之时,针对各单位自身的运营特点及工作管理要求,对于本单位财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努力营造学习型团队氛围。只有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及能力,才能够为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发挥作用。

结语

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带来一定的影响,事业单位无论是领导者、财务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在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着力寻找以往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事业单位应该从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理念、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的严格管控资金等方面做起,按新会计制度及准则要求不断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以确保事业单位平稳、健康运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贡献力量。财

作者:张志武 单位:东营市水利灌溉服务中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篇2

引言

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创新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及处理体系,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高效应用。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及处理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简要阐述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特点,然后指出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问题在,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提升策略,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1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1.1固定资产概述

旧会计制度中定义固定资产为部分能够使用金钱进行衡量,行政事业单位视为和掌管经济资源,该固定资产定义是强调、表现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占有权。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公司会计标准处于相同位置,是指过去事项、交易中,受政府所管控经济资源,此过程中,可能产生服务潜力、经济效益预期与规划,意在强调、表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权。同时,固定资产的定义范围扩大与延伸,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升已确认灵活性,本质上是从强调占有权转变为强调控制权。

1.2固定资产的确认

旧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主确认主要原则为以导向条件为准则,明确规定、要求固定资产最低的入账金额,单位价值>1000方可入账。新会计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标准和企业会计极为相似,对特定原则加以规定,如果在规定原则范围中便能够确定相关物品在固定资产的范畴中,产生效益实现转入政府会计主体可能和目标,服务潜能能够得到实现,对价值、成本可以有效衡量资产均为固定资产。从实质角度分析,新会计制度确认固定资产时,更加注重固定资产实质条件,采用此种固定资产确认方式,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确认固定资产提供极大便利与积极作用,逐步提升确认固定资产灵活性,实现固定资产的确认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转型。

1.3固定资产的计量

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主要计量方式为原始价值、重置价值和折余价值等。原始价值和重置价值属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方式,而折余价值属于后续所采用方式。对于上述计量方式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时缺少具体、科学的操作原则和指导标准,对计量方式操作可行性造成严重限制,难以咋财务会计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计价标准、操作原则有所明确,并逐步扩充丰富计价方式,不断规范、优化不同计量属性运用条件,提升固定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可操作性、可行性[1]。同时,旧会计制度中,捐赠、无偿调入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成本采取相同计量方式,新会计制度加以优化、改进,通过不同计量方式开展,由务虚向务实方向转型。

1.4固定资产的记录

旧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记录方式为会计核算,形式单一,无法实现固定资产的全面、系统记录。新会计制度下增加、扩展核算方式,推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主要工作内容核算不涉及收支业务固定资产内容,涉及到现金收支则采用两种计量相关结合的方式开展。新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能够有效强化、提升固定资产控制力度,全面反映与体现固定资产整体情况,为国有资产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由单体系转变为双体系。

1.5固定资产的折旧

旧的会计制度,主要采取虚提方式开展固定资产折旧相关工作,采用该方式能够抵消当期固定资产,当期成本费用不加以反映,在预算报表内没有反映与表现,该固定资产折旧方式难以借助预算报表真实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具体的运行情况。新的会计制度则采取实体折旧,在当期成本把折旧费归纳入其中,在预算报表中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成本,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管理提升,由虚提转变为实提。

2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问题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新会计制度下,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有所提升,当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认知结构和技能水平不满足岗位实际需求。人员上岗前也未接受系统、全面的培训教育,实际工作中对于新软件、新技术的应用不熟练,面对新情况无法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难以实现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有序开展,进而对会计确认、计量以及税务处理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

2.2单位内部管理意识薄弱

按照国有资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盘查占用以及正在使用国有资产,并保证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家底自清,防止出现资产流失情况,但就实际情况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上层领导以及会计人员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于业务开展中所产生成本核算重视性不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积极开展定期盘点工作,导致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记录数量存在不一致情况。最近几年,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逐渐重视固定资产检查与核实工作,但依然存在注重购置,忽略管理情况,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未设立专岗专人进行管理,造成大量的资产流失。

2.3资金管控存在风险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运作过程中主要由政府部门为其补充运营资金,资产核算方式主要为收付实现制,未对固定资产加以计提折旧,纳入至成本费,所以导致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较低,同时评判依据存在欠缺,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设备存在盲目性,决策随意性严重,若购置设备不满足规定配置;仅是暂用于项目业务,当项目结束,便闲置固定资产,占用资金与库存,增加成本。

2.4内控效果亟待提升

当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建立关于固定资产、行之有效的内部管控制度,即便制定内控制度也存在问题与缺陷。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资产的管理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混淆管理与核算职责,未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保管部门。如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前为构建明细账,导致会计账目缺少实务控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记录更新较为缓慢,造成固定资产总账金额和明细账的金额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对应。固定资产处置时,部分单位太过轻率,导致资金流失。

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提升策略

3.1加强人员素质培养,组建管理队伍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固定资产的核算处理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固定资产核算和处理相关工作较为复杂,并且是动态形式的专业工程,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具备完善的认知结构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单位自身实际,创新固定资产核算处理方式,实现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座谈会、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前往单位进行培训,解决会计人员所提出问题,弥补存在不足,实现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另外,单位需要定期开展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和薪酬绩效、晋升体制、奖惩机制挂钩,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促使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知识学习中,实现良性竞争氛围和内部学习氛围的建设,实现整体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2加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职能职责。完善制度,对控制环境加以改善,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并配置专人负责核算管理工作,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当分离管账岗位,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学习,提升自身责任感和业务能力。使用者需要承担管理责任,固定资产的公共使用需要派专人进行管理维护,将责任落实至个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明确职责促使所有人参与其中,明确职责,提升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落实内控制度。其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加以细化,以管理制度对管理工作流程加以规范,督促行政事业单位科学配置资产,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加以完善,约束使用人员保护、爱惜资产。对定期清查制度加以完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盘查工作,更新登记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对流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定岗定责,对流程中人员职能职责、操作权限加以明确,对管理人员行为加以约束[4]。最后,积极借助信息工具,对管理环境加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时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信息系统构建时添加自动变更功能,并授予管理人员权限,便于及时操作,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动态管理固定资产。

3.3加强风险管理,实现资产优化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形式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建设好划拨,处置方式包括调配和报废两种方式,在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时应当落实至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全周期。首先,当前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建设严格遵守“无预算不开支”原则,因为预算制度完善性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展开预算时无法充分调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编制预算,导致固定资产的预算存在不合理、不科学情况。为满足各个部门临时增加需求,易继发出现采购超预算,未构建预算等违规情况,也存在部分单位夸大填报预算。同时,固定资产形成、管护以及处置过程中均存在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置风险管控小组,并建立健全风险预测评估机制[5],通过设置管理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控制措施以及执行评价展开风险管控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完善的认知结构和专业能力,包括财务人员、监察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另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时不断出现新问题,工作内容不断变化、工作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风险评估与研究方法并非一劳永逸,需要管理人员对新形势、新环境加以分析评估,排查潜在风险点,积极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实现风险管控工作的全面落实,有效保护国家财产以及财政资金。

3.4提升内部管理,执行制度落实责任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心管理目标有效实现,将控制工作积极效用得以充分发挥,需要有职责设置、岗位设置层面实施定岗定责,明确个人职责和责任,保证权力与责任一致,加强工作疏漏风险的控制。在岗位设置、职责认定时应当遵循两点原则:第一,构建固定资产管理职务分离制度。通过构建责任制,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职能职责、责任认定加以明确,并对各个流程风险和相关责任人加以明确,对于控制力度不足管理人员需要追究其责任。分离岗位为将预算审核和预算编制分离,将采购岗位、需求岗位分离,实务管理和账务管理分离,内部审计和管理分析。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关键流程,例如预算编制和审核,固定资产的需求审核、采购审核、配置审核、报废审核,应当构建审批制度,确保业务单位和审核分离。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重点为制度落实,脱离工作实际流程的管理,等同于空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细化至各个工作流程,并引导参与人员严格执行保证业务办理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3.5强化信息建设有效沟通

信息沟通所涉及决策信息沟通与实物管理信息沟通。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步,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定期清查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反馈资产信息,提升资产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保证单位内部资产信息的有效传递,科学、有效配置资产,提升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效率,为单位决策层提供参考信息,为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4总结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属于复杂、动态的动作内容,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新要求,并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严格执行制度落实责任、强化信息建设实现有效沟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应用。

作者:孙爽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篇3

引言

在现代社会,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有所更新,基于会计制度的改革需求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宏观建设,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服务内容和对象、工作方式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革。基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和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管理内容都有很大变化,而且基于国家资金配置的效率也有所提升。对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改革制度来适应现阶段事业单位、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需求。

一、简述新会计制度改革内容和价值

在现代经济化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模式、内容都和传统模式有所不同。作为会计制度的核心基础内容,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而坚持会计准则也是确保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稳定建设的基础。如今,在现代社会主义的改革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模式和内容都有较大变化,国家也针对现有的经济建设体系推行新会计制度。为了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建设,确保国家的稳定发展,事业单位要明确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建设内容,同时加强工作管理,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结合国家的宏观发展如和国际接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切实需要,事业单位的各个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所变化,对比传统的单一财务管理目标,如今财务管理更加注重针对性、全面性和综合化特点。并在基础板块中加入了者权发生制模式,完善了收入、费用、净资产等模块模式。这代表事业单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完成基础核算制度统一的目标,这些都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改革奠定了基础。这种核算的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同时确保了财务管理更加清晰化,透明化和简洁化。另一方面,现有的新会计制度引入了收入和费用的会计要素,这种会计准则方式和传统的计算方式有教案的出入,收入、支出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两个要素可以更加精准地反映政府的运行成本,同时可以为绩效考核作出科学的评价,还能够在资产类和负债管理类建立特殊的财务管理框架,保证整个管理体系更加明晰化和针对性。与此同时,新会计制度改革模式下,还增加了预算收入、支出、结余等核算科目,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精准、明确、针对性强。以上可知,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工作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促进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二、简述新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在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制度”在推行之时,也对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相关内容如下。

(一)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

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因为财务管理职能的加入,“者权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双重模式的结合也对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一定压力。基于会计全面性质和平行记账的工作要求,双重核算也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如同一经济业务开展的时候,财务人员和预算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同时进行,这对会计核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会计的工作量,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位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加。

(二)负债核算的内容增加

对比原有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是按照了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分类,同时在原有的会计科目基础上增设内容。二者的负载核算内容和范围都有差异,而新会计制度的范畴更广,内部加入了共性的业务和事项,例如保障性住房、基础建设投资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这些都属于共性业务和事项范畴,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压力。此外,新会计制度增设了无偿调拨、累计盈余等项目,虽然可以精细化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但是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要求更为严格。

(三)财务报表精细化且复杂化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编制提出了较为严格且要求,除了原有的财务会计报表制度外还架设了很多会计报表的编制,这些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加复杂、精细度更高。首先,要求财务人员确保会计核算的各个数据精准,而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归档整理、要求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编制报表。这种编制方法耗时长且操作难度大,整体也需要编制较多的数据,而且数据之间都具有关联性,后期的修改内容较多。其次,预算会计报表编制的内容较多,从现有的报表可以分为收入之处报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表和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等,都可以按照实际的数据表现整理信息,及时编制数据。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编制所依照的原则不同,整体编制的工作更加精细化、更为烦琐。为了减少数据误差,确保数据精准性,财务人员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数据编辑技巧,降低数据的编制误差率。整体来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人才的门槛较高,纵使现有金融会计行业的人才众多而且高校培养人才较多,但是事业单位的薪资待遇和金融企业之间或有差距,因此出现了人才风化的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管理人员少且技术欠缺。可见,相关单位需要加强人才孵化,可以和各大高校联合进而确保雇佣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有待提升

传统的会计工作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化,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动态分析能力要求不高。这也导致了写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力度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这些都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大了压力。在数据复杂,信息化的数据环境下,财务处理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化,若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基础,对现有的会计制度理解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当,都可能导致新会计制度工作无法适应当前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也不到位。

(五)财务管理的信息更新不及时

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多,每天的工作都会产生较多的信息,与此同时,新会计改革制度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暴露出了财务信息更新不及时,财务信息管控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对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核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针对此,为了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更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采用科学的方式来加强信息联动,减少信息差。

三、对于加强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相关措施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会计制度改革,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各个单位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不断强化工作内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新会计制度下,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负债核算的范围和内容都有所扩大,而财务管理的工作也更具合理性。如今,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存在较多的漏洞,如对外地投资无法及时收回,这些问题都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针对此,事业单位内部要开展清查工作,要逐一排查财务的账目、负载和资产情况,确保财务工作清晰且明确,有助于制度改革下落实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稳步发展。

(二)加强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

从改革发展来看,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打破了原有的编制模式,每类报表的编制原则均不同,编制工作更为精细烦琐,财务人员完全掌握编制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新会计制度需对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审核。如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报表内容分为了两大类,第一是财务管理报表,第二是预算会计报表,这两大报表对事业单位的工作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落实数据统一的基本原则,工作人员编制报表时候需要充分且仔细等掌握实际的业务情况,结合现有的会计制度要求和工作内容,及时将现有的计划和原有的预算计划相对比,继而实现预算全过程、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为财务报表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专业的财务人员

新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也尤为苛刻,结合现有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我国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当前事业单位适应会计制度工作的关键。对此,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开展专业的学习活动,强化新会计制度落实和推广,确保工作人员有全新的工作认识,积极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工作规范,最终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化技术人才建设,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如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强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做好人员培训和管控,不断升财务人员的综合工作效率。

(四)加强现有的财务管理监督管控效果

现如今,基于新会计制度的推广,相关事业单位也要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措施来确保各项制度开展、落实的有效性。很多单位都成立监督管理部门来确保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做好资金的监督管理,相关财务监督人员要记录各个限额的资金使用时间、金额和用途,确保资金使用落实到位,保持资金和登记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而且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务必要做到信息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每年可以聘请专业的工作机构加强事业单位审计,杜绝贪污腐败问题。其次,加强预算监督管理,监督每一笔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和业务计划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计划,了解预算和实际的出入之处,结合现实的管理情况及时找出问题,进而对现计划做出调整,确保财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各个监督管理活动的所有材料都需要记录在案,且接受相关领导、机构的审核和检查,杜绝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五)做好优质化服务

对比其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体现针对性和服务性,在内部的会计制度运行下需要坚持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加强贪污腐败管理监控,确保单位内部的工作针对性。对此,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一套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从形式上要做好道德、法律等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系统,同时讲诚信、职业道德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内容上要紧跟时代建设,了解国家、政府、基层各个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要求,针对事业单位的各个工作财务管理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职能放在一起,制订出一套科学化、完备性的财务管理里程,进而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率、有针对性。此外,从事业单位本身的工作来看,其自身的工作都需要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要以为社会服务为主要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各个资产管理工作都需要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都需要记录在案且体现保密性,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价值。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自愿接受群众监督检查和检举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的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增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对我国财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调整。为了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的行政的监督和针对化管理,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培养专业、有能力的财务人员,不断提升相关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能力,进而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事业单位也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各个要求,不断优化和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为我国的宏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小杰.关于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20(06):183–184.

[2]郑丽.刍议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经界,2020(03):166–167.

[3]王彩霞.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2020(08):214.

[4]史彦军.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4):54.

[5]谢承路.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02):87–88.

[6]李乾坤.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探讨[J].财会学习,2020(12):25–26.

[7]李德兰.试论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J].财会学习,2020(17):41–42.

[8]赵红梅.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2020(29):117–118.

[9]郭子仪.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2):178.

作者:朱爱萍 单位:泰安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