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时间:2022-12-15 10:05:05

关键词: 单位  财务  预算管理 

摘要:

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篇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受到很大影响。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下的管理需求,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中,较为关键的是资金支出监管、全面核算以及控制工作,这三方面工作关系到资金利用率以及单位内部综合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微观的视角来看,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揭示了单位的财务情况,通过控制和协调经济成本,结合具体财务水平,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作的稳定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资金资产利用的不合理性,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依靠财务管理,做到资金成本支出最小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营发展目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保证社会福利制度落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为人们提供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社会服务,是一种具有极高社会效益的组织机构。因此,相较于其他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较为有限,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所以,其各项工作、经济活动的开展均需要有详细的财务预算计划,从而保证资金利用率,使自身能够长远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加积极、高质量地完成政府部门下发的任务和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最大程度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能够依托于科学的资金预算计划保证资金利用率。第二,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合理使用提供保障,在财务管理工作的日常开展过程中,财务核算、财务分析等工作能够帮助单位管理人员掌握各项资金的支出方向和使用情况,避免资金链出现问题,从而使单位员工的薪酬和福利能够定期发放。同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还能够动态管理、控制和监督单位资金的具体流向,为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单位长远发展提供保障。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经济活动效益的最大化,规避各类风险,并通过分析资金收入与支持数据,为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决策的制订与落实提供有效建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落实健全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为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提高各项制度内容与管理措施的落实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要求、现状以及社会发展变化,调整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夯实财务管理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在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科学内控体系的同时,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面向单位员工开展有关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宣传工作,使单位上下都能够明确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进而在工作中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员工从自身岗位责任出发,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效率。与此同时,还应落实并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意义与价值,应在工作中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财务数据的动态监督。这一要求不仅要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落实到业务等部门,使员工具备基本的财务风险识别与安全隐患处理方法,以此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必须根据岗位需要科学配置人员,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评价与监督机制,划分岗位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资金流向和使用出现问题,根据资金数据直接对相关工作人员问责,利用数据的可追溯性约束单位员工,并将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直接影响其薪资待遇,从而增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效果。

二、科学编制预算计划,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财务管理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详细的沟通,并结合单位往年年度支出情况,评估该经济活动所需资金以及可安排的资金总量,此流程应在年度可安排资金总量的框架下进行。同时,单独调查研究单位往年、当下和将来的发展情况,最后再确定资金支出预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预算计划执行阶段,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预算支出的动态监督,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流程进行预算支出的审核与批注,细化预算项目,突出重点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订每月用款计划并及时进行调整。另外,为进一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为财务预算编制提供有效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落实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进而实现业务和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认识到业务数据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避免财务分析片面化的问题出现,利用准确的分析结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制订和落实提供有效帮助。

三、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加强财务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资金收支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对非税收入的重视程度,落实并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系,根据项目实际进行收入征收,保证收入计划的有效落实。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而言,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要求和自身运行情况落实定额制度,开展资金支出的标准化管理,调整支出结构,全面监督单位预算限额的执行,做到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便于财务监督工作的有序展开。此外,定期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根据检查制度的相关标准内容,成立独立审计部门,并成立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小组,进行专业员工的合理配置,以此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高效率。除了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核,还需要检查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公平性和专业性,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最新的财务政策内容,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展开提供保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风险识别、安全隐患处理等作用,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最后,仔细核对资金流向,检查相关负责人的资金支出审核程序,将检查结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优化的基础。同时财务部门应定期开展自我检查,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并生成报告提交给相关领导审阅,再根据审阅意见进行整改,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持续完善,保证单位健康发展。

四、注重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

事业单位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质,为保证财务管理整体工作的实效性,单位内部应提高对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落实相关工作。第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为基础,结合具体发展形势等现实条件,分析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基础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严谨、准确的状态和节奏下展开工作。财务工作环环相扣,整个工作体系具有较强系统性,每个环节都产生了财务相关信息数据,若是不能科学地处理数据,信息数据极易不准确或是出现错误,从而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理清基础财务管理流程,明确工作重点,紧抓相应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并做好原始财务数据记录。记录工作应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根据数据内容和重要程度依次记录。第二,狠抓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工作,做好该基础财务工作的协调处理,并落实统一的监管机制。从源头上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增强成本支出的科学合理性。在财务监管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到收支的专项使用,即所有收支必须要足额缴存到专项财政专户中,进而从根本上避免贪污腐败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第三,以国家最新出台的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明确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要求,并根据财务管理具体效益和结果调整后期工作,强化征收措施,紧跟时展步伐。另外,上级部门必须对财务预算严格审核,促使单位在高效完成工作的同时,资金资产利用最大化。保证各项支出的灵活性,各项工作按照工作程序逐级上报。

五、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工作项目、正常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规范落实岗位培训等工作,定期开展有关管理会计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另外,在培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多类型财务人才的培养,实现单位项目、业务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及时为事业单位相关决策的制订提供参考性建议。最后,在新会计制度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落实双核算模式,整合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积极面对政策环境、发展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日常运作质量的保障。因此,单位应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做好财务管理审计工作和预算编制工作,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作者:安彬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林业发展规划调查队

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篇2

引言

财务管理是单位重要的经济活动,是单位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经营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单位通过以上有效的经济活动,合理处理各类经济财务关系,提升财务效率,实现长远发展。财务管理活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全面性。财务管理是单位重要的经济活动,涉及范围较广,各个部门都涉及财务业务的处理,例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预算部门、管理部门,一方面,各个部门都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目标执行各类工作,完成各项任务活动;另一方面,各个部门产生的财务支出与收入都需要汇总至财务部门进行业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其次,综合性。财务管理活动不仅仅是一门财务业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的经济活动,还是由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物资管理等构成的复杂系统,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包括了投融资决策、权益分配以及成本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活动。再次,预算性。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的预算活动可以合理规划单位的资金、人力、时间等成本,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控制、预算评价等环节,通过有效的预算活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控制性。控制性是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在单位执行各类财务活动时,需要通过控制活动规避财务偏差,保证实际的财务活动符合预期要求,确保整体的财务目标的实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要性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执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机关、党政组织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责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担任着组织、管理、监督与指挥的职能,在我国占据重要位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趋于高质,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也提出了核心要求,力求以高效的经济活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转型。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与发展目标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质量,实现转型与改革。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经营水平,规避财务风险,对促进社会改革、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单位发展层面

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效能。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效能是任何单位发展的核心,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合理有序的经营活动提升经济效益,满足经营需要;另一方面需要规避各类风险,提高管理效能,高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满足以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科学编制预算,合理安排人、财、物以及时间。财务管理包含预算管理,而预算活动包含了对单位人、财、物以及时间的管理,科学编制预算、认真执行预算、科学进行纠偏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的合理运用,提升各项资源使用过程的协同性,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作用,提升经济效益。其次,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效能。管理效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层的决策科学以及管理层的决策执行能力,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提升财务报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管理层通过查看财务报表的数据,清楚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效的财务管理效能依赖于各个部门密切合作,信息传递通畅,而管理层执行决策时,也是依赖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有效的财务管理效能是提升决策执行能力的重要推动力,组织部门的密切合作起到中介作用。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规避内控风险,实现长远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存在着各类内控风险,例如,会计处理方面,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人员业务水平、职业道德有限等问题。在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监督不力、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缺乏有效的传导机制、信息披露不到位等问题,由于各个部门存在不同的内控问题,由此引发的财务报表失真、财务业务处理不规范、财务披露不及时等问题较为严重。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科学有序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规避、降低内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明确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作用,塑造优秀的单位文化。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工作特点制定合理的程序规则,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严格规范。例如针对会计核算部门,一方面,通过加强员工职业培训,提升员工职业道德意识,使得其谨慎严格对待各项财务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提升各个部门财务信息传递效率;针对内部控制部门,可以引进内控人员,优化内控流程及制度,加强监管、实现内外监督等,进而规避财务风险;针对预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确定预算控制重点、主次有当,加强预算控制以及事后监督、循环优化,提升预算工作科学性。通过以上可以明确,在行政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时,能够同时降低并规避各类内控风险,实现长远发展。

(二)社会发展层面

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对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经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社会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与当今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分不开的。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迈入高质,各个行业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约束,提高规范标准,降低内控风险,满足社会进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重财务管理,转变传统财务观念,通过加强内控保护国家资产,规避资产流失、资金流向不明等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的财务管理不仅是行政事业稳定运营的基础,更是推动国家依法治国、提高人民监督效率、保护国家权益资产、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点与建议措施

通过以上可以得知,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不仅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提升管理效率,实现自身发展,还能在社会改革与发展层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与发展要求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明确财务管理要点,制定财务管理方针与政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点

首先,成本效益性,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力、物力、资金以及时间等资源的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实现单位目标而服务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工作时,必须秉承效益性原则,主次有当,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促进自身发展。其次,控制性,控制性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支,通过预算编制可以明确各个部门的资金预算标准,以上标准在各个部门执行工作任务时成为重要的资金支出参考标准,部门人员以及内控人员可以根据此标准实施控制程序,实现单位财务目标。再次,全面性,传统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凭证核对、财务核算、报表编制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完成,当前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单位的各个部门,信息传递、财务决策执行、财务监督等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完成,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优化组织设计,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保证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行。最后,程序性,财务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工作步骤紧密配合,部门人员协同合作,例如在预算工作中,应遵循预算管理工作的程序(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优化),预算编制是预算小组与财务部门负责执行,预算审批是由单位领导审阅查看,预算执行是由使用资金的部门进行执行,预算控制是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财务部门以及内控部门执行,每一环节涉及了不同的部门,需要部门遵循要求紧密配合。基于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发掘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财务管理要点制定合理的建议措施保障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议措施

根据以上阐述,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通过转变观念、风险管控以及信息沟通等手段提升财务效率,促进单位发展。

1.转变观念意识,实现全员协同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传统的财务观念意识,实现全员协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首先,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财务工作不仅仅涉及财务部门,其业务涉及范围较广,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各个部门的有序配合,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要灌输各个部门人员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内网宣传、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政策、组织座谈会等明确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优化组织设计,调配部门人员、选择合理的组织层次与组织幅度,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其次,明确财务工作的协同效应,在开展财务工作时,要强调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部门员工协同处理,采取合理的制度保障财务工作正常运行,例如开展员工考核(360度考核、KPI考核、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法等),需要注意的是,KPI考核指标设计应全面,主次有当,突出部门员工的财务协同作用、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目标管理法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特点设计总体目标,然后将目标层层下分,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员工身上,员工根据设定目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通过将财务业务落实到各个部门,一方面将全面、综合的财务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保证了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财务管理,规避经营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警惕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财务风险,一方面要注意财务风险的分类,主次有当开展内控管理,另一方面应重视员工的财务管理技能的提升,重视员工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将经营风险分类,例如在资金收支业务中,容易注意坏账、烂账等问题,在票据管理业务中,应该重视票据数值是否正确,审批流程是否合规等,对各项资金业务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风控措施。其次,制定风险控制制度,每一项资金、票据业务实现制度化管理,例如,在资金使用环节,调度应合理、回收应及时,合理编制预算、定期进行预算控制与评价,通过详细的流程制度加强资金管控,严禁收款不入账、设立“小金库”等现象。再次,针对员工管理,一方面,要完善员工的考核机制,不仅将员工工作业绩作为重点考核对象,还应该将员工基本素养、员工工作态度纳入考核范围,设置全面考核体系,增加道德方面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员工招聘过程中,还应该将员工的基本素质纳入招聘范围,选聘与单位组织文化相契合的员工,保证组织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财务人员的转型,信息时代的到来转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注重自身业务转型,积极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变,不仅需要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还应该掌握财务决策、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处理财务业务与执行财务决策。针对这种情况,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广纳贤才,制定合理的员工招聘标准,实现招聘程序公正、公开、公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家讲座、组织学习、线上培训等形式提升员工的财务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进而从整体上强化人才输入,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信息沟通,提高部门协作

有效的财务管理依赖于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及有效的信息传递,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引入并使用财务信息软件,利用财务集成系统进行准确的业务处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首先,根据自身的财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软件公司不仅能够开发出合适的财务软件,还能够保证后续财务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其次,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与合作,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能够在信息集成系统中进行业务操作、信息传递、提交审核、决策执行等,保证财务处理的一体化。再次,加强财务信息防护,保护财务数据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定期进行软件维护,安装杀毒软件清理病毒,针对保密性质的财务数据,要设置准入密码,落实员工责任,规避数据流失。最后,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信息化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员工培训时,不仅要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还要将信息处理能力纳入考核范围,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语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特点出发,针对财务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建议。但是,鉴于篇幅有限,提出的建议仅仅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各个单位与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方向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建议,从而提升经营效率,促进自身发展。

作者:闫保华 单位:新疆润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篇3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是指,基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的财政客观关系,在政府事业单位下的财务与各方面关系的一种财经管理方式,是政府公共机构财务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度与财务管理体系不断丰富,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不过在现阶段受制于主客观因素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还存在着诸多因素,亟需进一步健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分析

首先,完善的财务管理更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发生。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是指政府在基本建设项目实施流程中,对工程财务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管理与监督,主要分为前期预测计划、中期管控、后期竣工决算等。在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中进行财务管理,可以让政府财务管理部门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发挥一定的管理功能,同时可以全面提高工程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对基建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的同时,也应当逐步完善基础建设项目的财务工作,通过采取健全财务体系加强投资监督管理,开展全过程审计等举措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合理规避财政风险,并实现对财务的预警、管理、监督等作用。其次,基于项目财务管理可以减少基建项目管理成本,增加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效率。基础建设工程的立项设计、初设及工程概算审核、项目竣工验收等实施流程均要求财务部门的全员参与,以通过财务手段达到基础建设工程的利益最大化,进而降低项目生产成本。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做好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可以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增加项目投入效益,还能够准确了解项目的进展动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正确、可信的统计资料和信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是全过程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高效实施的基本前提。事业单位唯有把财务管理工作贯彻于基本的建设项目流程之中,才可以有效防止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发生,并合理调节基建项目成本费用,以增加建设项目资金效率,进而从全方位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以提高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处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的财务在行政管理中受到很多限制,存在许多缺点。会计工作人员在企业某些特殊经营利益的影响下,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情。同时财政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及考核,也没有完善的监管及考核制度,使部分工作人员缺失工作责任心及社会责任感,在制度不健全的作用下极大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政府财务制度的改革,以及职责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政府财务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及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由于人手紧缺现象的出现使得单位的审计、出纳等不相适应的岗位也未能严格分开管理;一些单位的财经事务的管理过程也较为简单在事后审核以及对部门开支的范围限制,而未能涉及单位所有财务收支事宜。

(三)企业固定资金管理的混乱

首先,账外资金问题比较严重。在财税机构改制后的金融基金、银行等企业很少来记账或收入报表。政府加强资金成本管理,由于行政单位采购设备的特殊要求,采购渠道往往是可以选择的,导致设备功能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其次,在实践执法过程中,有些行政管理单位对企业报废的报批意识差,且任意性也较大。

(四)支出单元财务管理的不规范

统计表明,新公共财政制度实施后,我国财税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控加大,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公共支出预算全部采用定量规范,对所属单位、部门专用费用开支形成了新的发现点。目前专项经费和专项费用支出核算不清晰,不能进行专款专用。特别是各项财税资金支出没有明细账且与正常开支混在一起,无法确定各项开支管理使用的实际状况。

(五)财务分析缺乏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般都没有适用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分析制度,因此,财务常常用审计报告和年终项目决算编报为证明材料,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财务管理分析报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财务由于参加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机会非常小、主体意识薄弱,对单位的主要经营状况了解不详细,对问题和趋势也没有详细了解,因此在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报告时,只能针对单位已经出现的主要经营业务问题,从简单的会计视角加以分析,而没有从全局视角审视单位财务收支问题的合理性,所以进行的单位财务管理分析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主观因素,对问题的要害找不准也把握不好,从而对财务管理及运行状态无法做到精准把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工作的进展。

(六)企业财政管理基层工作不扎实

企业财务会计代管理的意义主要是收集和完成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工作。工作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实践中,公司填写的会计核算凭证内容无效。有的单位填写的会计凭证内容不能正确反映经营业绩的具体内容,会计主体名称不规范。

(七)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没有规范且健全的制度,比如,对财务会计与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能界定并不清楚,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成效,当发生重大问题时又无法及时查找责任人。这些状况下很易滋生腐败问题,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另外,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建设工程项目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中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规范,因此建设工程项目从投资确定、计算、记录和报表等的全部流程中,都需要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但在实际条件中许多事业单位财务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均不符合统一的会计核算规范,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操作失误频发,根本无法真实、正确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投入成本,也无法合理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从而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合理使用。

三、解决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措施

(一)推广实行财务集中式成本核算体制,进一步理顺了财政体制

将财务集中式成本核算视为会计委派制的主要方式,同时行使会计核算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责,克服了财政体制发展不顺的问题。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不但在人员、工资等人际关系上摆脱了被委托行政管理单位,在管理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托的行政部门单位主管,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相对于单位的独立性也可以起到了监督作用。而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工作人员也总是勇于抵制受理不合法、不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和财务费用,不合理的费用显著下降,完善了单位的财务,大大提高了财政投入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地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到核算资金等会计任务,进一步提升了财务专业化核算管理水平,确保了会计核算业务的顺利地进行。进一步健全财务制度,建立有效考核体系,实施科学规范管理,对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要强化管理,细分负责,实现了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必须分开,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实相符。负责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施工公司必须确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并运用管理制度规范约束他们的活动,深入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状况,从而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审核过程,使管理制度真正贯穿于实际工作的物流管理之中。此外,相关行政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审计工作的关注程度,要对基本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及物流管理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工程质量抽查,以防止违规状况的出现。与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的各个单位还需要认真做好对本机关的财务监督工作,这由于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一般来说耗费资金数量巨大,且牵涉机关、流程复杂繁多,极易造成资金遗漏,从而为国家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损失,所以只有对各个单位认真做好财政监督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个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品质与水准。

(三)负责有关企业的工作

首先,如果转移资产管理是从行政机构转移过来的,这需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如必须做好调入的登记手续,同时对调出也需要做好登记手续。同时企业也需要有调拨单等手续,这需要和资产一同调入单位。如果资产是具有联续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次,政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政府采购、邀请、招投标或项目招投标,企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的基础基本合理。此外,行政机关还应定期参加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调查,对所有固定资产处置、可充值的公司必须及时进行检查,并上报固定资产、亏损经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签章确认,成为企业进一步减少账务的重要处理依据。如数额大于二千万元,则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进行审查后,重新进行处理。如果国有企业被废弃,就可以对损失进行调查,并通过严格的企业管理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规范费用开支的管理制度

在财务管理中,要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库,专门用于专项经费,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及权威性。此外,还要对专项费用实行严格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专款专用,在管理制度中要对各项内容明确规定,禁止相关人员钻空子。

(五)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分析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能力是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希望财务人员能从科学合理且客观的实际出发对财务数据、报表及信息进行相关分析,及时发现日常管理中的漏洞,并及时进行调整或修改等。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财政分析,内容如下:它既包括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处理的内容,也包括了其活动的领域。而内控制度更侧重于在财政投入的实际使用和分析上,主要通过计划完成度、预算拨款增长率、公用支出增长率等主要财务指标,对行政单位的财政支出情况、计划实施状况等进行有效的评估。行政单位管理需要反映经营成果以及监督管理等信息。因此,行政单位财务的经济管理需要持续改进。财务本身就是公司生产经营的一部分,提供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企业管理方案和配置参考,通过对运营的各方面的价值分析和管理来实现。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而且能节约成本。只有与行政单位管理相结合,才能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对于行政单位而言,加强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者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财务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还能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在业务流程中,解决方案及其实际业务最大值相结的经济效益。如果能认清建筑企业之间的财务管理职能,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强化法制管理理念,节约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六)加强会计管理基本工作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的基础工作对整个企业计划的执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时,一定要对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牢牢抓好。为了更好地改进财务的基础工作,就需要财务人员做好对行政财务人员的培养及教学工作,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及检查系统,制定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员岗位职能。可见做好会计管理的基本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会计管理的整体工作的快捷性。

(七)完善财务核算体系

为提高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健全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财务会计核算的有关管理制度。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根据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核算设置规范且健全的管理体系,确定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所必须履行的职能,当发生问题时确保可以找出相应的责任机关和责任人,避免踢皮球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全面注意会计核算工作的关键作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为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的安全提供良好保证。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正常执行与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基本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法,认真做好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的计划、中期的财务管理工作和验收后的核算管理等工作,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监督检查体系,提高有关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从多方面加强建设财务工作,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纳税,2021,15(16):125-126.

[2]周慧.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思路分析[J].中国外资,2020(12):67-68.

[3]于妍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30):137-138.

[4]董晨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述[J].财经界,2018(32):66-67.

[5]闫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02):84.

[6]赵宝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理财,2016(05):83-84.

作者:周娟山 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