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分析

时间:2022-08-01 11:01:48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会计 

摘要:知识经济已在世界范围内初见端倪,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将成为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最基本、最有效的生产要素,从事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知识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最宝贵的稀缺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核算,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分析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分析:浅谈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已不仅决定于经营规模的大小和财产物质的多少,还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雄厚的富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企业和社会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成为企业创造超常效益和增值的最基本源泉。在我国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着制度制约、确认和计量制约以及社会环境制约等问题。本文对以上面临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把世界经济竞争从物质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竞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力资源会计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人力资源会计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已不仅决定于经营规模的大小和财产物质的多少,还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雄厚的富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才已成为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财富的象征和源泉。因此,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运用会计的方法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宏观调控需要人力资源会计

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巨大而质量相对偏低。如果能够基于人力资源的经济特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确认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分析,形成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国家便可以掌握各行各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维护现状,从而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从宏观上确定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供求平衡。

(三)企业管理需要人力资源会计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谁争取到高素质人才,谁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就必须考虑人力资源权益的确认和计量,考虑如何对物质资本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这些都要求企业管理部门掌握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价值、权益等诸多方面的详细信息。

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制度制约问题

理论界对产权问题、劳动者权益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虽然劳动者权益模式提出了与所有者权益相并列的劳动者权益,大大发展了会计权益理论,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要改变产权制度仍然很难。因此,现有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最大障碍是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制约的问题。

(二)确认和计量制约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问题上,目前存在的计量方法很多,如完全价值法、薪酬折现法、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市场竞价法以及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连续割差法等。计量方法虽然很多,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缺乏在会计实际中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量方法。

除此之外,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需要的社会环境还很欠缺;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缺乏积极性;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展开探讨

(一)逐步建立健全人力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

尽快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规范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通过法律手段,确保企业对劳动力的所有权,保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同时保障人力资源的合法权益。从法律上使企业所有者认可职工参与收益分配的权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此同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使人才自由流动,企业可自由从市场上选择其所需的人才,健全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法律依据,制定普遍认可又可操作的评估方法,真正实现社会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现实需求,为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生存的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

(二)基于中国国情,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构建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建立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披露体系,使之成为一门规范严谨的学科体系。使我国的会计制度成为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两大体系的会计制度。同时,选择一些人力资源比较密集、人事档案比较规范,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学校、科研院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作试点,发现并解决一些不可预见的特殊问题。

(三)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时代有利的条件,鼓励企业向外资企业学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成型经验

一方面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住房和养老等待遇;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资,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和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使全社会形成一种真正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

(四)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管理

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方法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在人力资本的计量上需要进行主观估计,要使结果尽可能科学,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还要具有更高的素质。

如今经济发展已从自然经济阶段向知识经济阶段发展,经济竞争已从自然资源竞争推向了知识资源的竞争,形成了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知识总量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人力资源会计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只有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使人才自由流动,企业才可自由从市场上选择其所需的人才;健全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法律依据,制定普遍认可又可操作的评估方法,真正实现社会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现实需求,为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生存的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才能给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分析: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不断向知识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力资源会计属于会计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人力资源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成为一名能够为不断发展经济环境服务的会计工作者,要能够对旧的会计理论、方法进行提升和创新,同时了解知识经济时展目标,使得人力资源会计跟随知识经济的脚步,适应不断到来的各种新挑战。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会计;主要目标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及其学科性质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

人力资源会计属于会计学科中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其计量和核算方面,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新形式,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学产生的一种会计理论。人力资源会计在1964年被首次提出,是由美国的一名会计学家在其著作《人力资源会计》想起说明的。自此开始,美国的很多会计组织像是会计学会、政府会计师协会等都开始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现在,在很多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研究下,人力资源会计正在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成熟和完善创造很好的条件。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学科性质

人力资源的学科性质有两种不同看法的群体存在,一种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观,另一种是人力资源财务会计观。站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观的立场进行问题分析时,要保证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进行计量的,同时能够表现在对外报表中;人力资源价值与企业的管理方法存在某种函数关系;人力资源管理量化的信息和定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它包括了对人力资源的预测和决策行为、对责任和问题的控制,对行为学说的科学研究,发现使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持人力资源财务会计观的人这样认为,人力资源属于无形资产的一个分支,和商业信誉一样,其他企业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占有优势地位,从而给企业创造收益提高经济效益的资产形式。从而人力资源会计隶属于传统财务会计。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

人力资源的定义存在多种说法,可以分为广义和侠义的人力资源会计定义。广义的人力资源指社会和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会计。广义的人力资源主要是考虑社会中的因素来进行确定和管理,属于社会会计的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是以企业的视角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确认和计量。平时所说的人力资源是从企业角度进行的管理,是侠义的人力资源会计。会计文献中常见两种种形式的定义方式:一种是把人的价值和成本为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另一种是利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对会计信息进行确定和报告,从而使企业做出对自身有利的措施。总的来说,人力资源会计主要通过对人的价值的计量管理。目的就在于使用人力资源能力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了解局势的厉害关系,从而使企业能够正确进行决策并创造价值。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会计的主要目标

知识经济指以已有知识结构和信息的使用为基础,把知识进行合理分配和整合来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人的智力劳动与先进技术的结合形成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强大推力。所以,知识经济的主要体现在高科技与知识创新的共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将更加重视企业软实力的发展,例如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等,有利于企业形成科学的未来战略规划。以企业能够做出最佳决策为前提,我们将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主要目标分为以下四方面:

(一)利用国家宏观调控人力资源信息

我国接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人力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发展特征,需要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和成本进行确定。分析人力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形成报告,不断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对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和优化配置有重要作用。

(二)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充足人力资源信息

高素质人员是在激烈经济竞争下占据优势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定的人员培训投资、工作改善环境、提高薪酬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企业最重视的还是经济效益的增加情况,通过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一定的核算明确实际增加的效益情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核算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要求企业首先认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解决好人力资源的质与量的关系,对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并且也显示出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作用。

(三)掌握完整的投资者信息与债权人信息

从传统企业内的会计工作来看,人力资源信息并不包括投资者和债券人的信息,只是对企业内的物资和财务状况和变动情况的记录情况,人力资源的成本是当期发生的损益值,不把人力资源投资表现在资产分析和管理列表中,使得不能准确了解资产的变动和损益情况。知识经济时代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所包含的内容从知识创新到高新技术很多方面,需要确定物资和财产的投资比例,从而使的企业的各项决策都有足够的信息支撑。

(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包括不断开发创新人力资源,通过一定的资源投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热情和开发思维为企业做出更多贡献,使得企业得到更好发展。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应该选择容易操作的发展模式,使用人力资源成本模式要以原始记录为基础,通过发生结果分析得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信息;该模式与传统的财务会计非常类似,人们熟悉流程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让人力资源成本独立计量,能够明确得出人力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

作者:赵博文 单位:济南历城二中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分析: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

知识经济已在世界范围内初见端倪,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将成为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最基本、最有效的生产要素,从事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知识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最宝贵的稀缺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核算,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知识成为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是以耕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是以大量自然资源和矿藏原料的冶炼、加工和制造为基础的,衡量经济发展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把知识、技术常常似为生产的外在因素;而知识经济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形态,知识和技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到生产函数之中,从而使经济效益可以持续递增,因此,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梦想占有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希望拥有资本;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知识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竟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以往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增长不再完全依赖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已转而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依赖于对知识的获得,足以弥补传统生产要素不足而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实力,将会由其掌握有形资产的数量转移到拥有知识的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无形资产的数量上去。例如,美国著名的微软公司总资产在很短的时间就达到143亿美元,其无形资产价值市价已高达1623亿美元,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

2、知识劳动者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农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农民,知识分子游离于社会财富创造活动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工人,知识分子是社会生产的指导者或组织者;而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劳动者已成为庞大的知识阶层,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的农民已成为掌握农业高新技术的知识劳动者,新时代的工人也是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高技术工人。拥有足够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创造出数倍于体力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知识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据主体地位,是社会的主流。1981年至1991年,美国就业中的蓝领份额平均降低了3个百分点,而白领份额增加了6个百分点。在日本,专业和技术职业的就业预期于本世纪末增长超过40%,几乎比次快增长的群体——办事员及其相关职业快四倍。在美国,到2005年前预计专业和技术职业的就业增长将是36%,几乎比工艺和熟练的手工职业快三倍。[1]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人力资源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从人力资源内部的替代性来看,人力资源的质对量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而人力资源的量对质的替代作用却较差,甚至不能替代。例如,一个高级工程师可以完成几个低等级工人的工作量,而几个低等级技术工人共同工作却难于完成高级工程师所从事的复杂工作。知识经济仍是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竟争的胜负,取决于其是否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

3、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81年至1992年,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增长了1倍多,而同期其它制造业的产值增长了2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其主要成员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1997年,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出口总值已接近商品出口总值的40%。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5%以上,而汽车工业只有4%。[2]

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全方位变化。知识经济条件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体现着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以高新技术为杠杆,

推动着传统产业的知识化;以高新技术为武器,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就微观经济组织——企业而言,知识密集型企业居于主体地位。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可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更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资源,不是物质资源,而是智力资源,知识经济的主体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具有创新潜能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将成为企业内部长期投资的主要项目,甚至要超过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例如,1995年美国很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例已高达50~60%。这些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力量。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要满足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他相关机构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要。

1、人力资源会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评价人力资源决策方案所需要的信息。企业管理者十分关心人力资源投资的效能和效益,并加以追踪评估。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为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企业是从外界招聘还是在内部培训专业人才?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应当裁减还是保持其人力资源?裁减职工可以立即降低人工成本,并相应增加本期效益,可是到了经济复苏时,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增加,企业有可能为重新雇用新职工花费巨额费用,即被裁减职工的重置成本。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显然,传统会计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人力资源会计。

2、人力资源会计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制定正确的投资和信贷决策所需的信息。传统会计报表并不向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损益表中,传统会计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列为本期费用,而未予以资本化列为资产,未在预期使用年限内按期摊销,从而歪曲和低估了本期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并未包括人力资产,从而歪曲和低估了企业实际拥有的人力和物力资产总额,以及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关注企业员工素质、构成,特别是企业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确切地分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产、物质资产的比例,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3、人力资源会计向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会计信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细胞,政府主管机构和社会公众不仅要求企业披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求企业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为了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争取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经营的有力支持,企业也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谋求投资者权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人力资源安排方面的贡献。人力资源具有特殊性。企业要为人力资源的载体——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有关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劳动就业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

我国人力资源存在人口众多、素质低下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又存在人才浪费和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存在教育收益率和教育投资比重十分低下,知识分子收入水平偏低,人才流动困难等问题,因此,我国建立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较西方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组织中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问题的人力资源会计,尽管自诞生已有30余年,目前这门学科仍处在不很成熟、不断探索的阶段,仍难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还处于介绍和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阶段,理论界对此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实务中也没有得到应用。但会计界对它研究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要有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深入理论研究,澄清模糊认识,更新传统观念。人力资源能否被视为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人力资源作为会计资产,必须用货币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价,人们会误以为对人明码标价,似乎是对人格的贬低,所以难以接受。明确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产各概念的范畴、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及资本化、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现有会计模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已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对其每改进一步,都是传统与新生的较量,尤其是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中,涉及人力资源的收益权问题,这将影响到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集团的切身利益。会计界必须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共识,才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转变管理人员传统计会计模式下形成的旧观念。

其次,吸收借鉴西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新成果,洋为中用。一方面,我国会计界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考察和研究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作一般性介绍,为最终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搬照抄。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各不相同,进而有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劳动用工制度也有很大区别。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在吸收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理论和方法时,必须与国情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

最后,开展人力资源会计试点工作。试点单位一般应是人力资源密集、人力资源投资较大,既要有完善的人事档案资料,又要有完善的会计组织和较好的会计工作基础。例如,可选择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试点。这些企事业单位是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它们往往为招募、选拔和培训人才投入巨额资本,人事部门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档案材料,可为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计量提供重要依据。也可有目的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中外合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这些单位更易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人力资源会计易于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借助国外的管理人员,为我国培养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试点的业务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和普及,从而建立起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人力资源会计,并会推动人力资源会计趋于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