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

时间:2022-06-11 09:07:19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师  化学论文  化学 

摘要: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不断丰富自身的心理知识、逻辑知识、专业知识、哲学意识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对自身的内涵修养在量上要求广博,在质上要求深刻。只要注意学习,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善于积累,每一个教师都一定能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更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优质高效。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教师角色的转换决定着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以前课堂的主导转向“互动式课堂中的引导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也就是我们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案、设计学案,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想学生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学生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在洞察他们的心理,及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那么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多安排一些实验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想学生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活中的实例搭建沟通的桥梁,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3.想学生所疑

我在课堂上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结”。此时,若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惑”不及时排除,长期积累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得思维中断。这时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找出产生障碍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 同时能起到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帮助记忆的作用。

4.想学生所错

我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或者是在复习时,我会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

5.想学生所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我认为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可以做的实验尽量做,实在做不了的我会下载视频让他们观看。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积极鼓励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从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化学实验,就高兴,就想动手,就愿意问老师这个实验我们在家里能做吗?等等。我就找资料给他们介绍与每节课内容有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做了以后,第二天来学校后,给我汇报,不足之处,我会给以指点,学生非常高兴。

6.想学生所忘

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像变得模糊进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双重角色, 既要做好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还要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共同探索者。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且进出自如,变换灵活,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初探

【摘 要】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中的反思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新课程下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化学教师自我评价中的反思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师;自我评价;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种种不足之处,缺少发展,无法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就要不断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提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进行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化学课程需要新的评价体系,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学的结果的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从各种文献资料介绍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年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已经逐渐完善;而对教师的评价还很不完善。实际上,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和专家评价、家长评价等。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同行、领导和专家评价,重点是在课堂评价。而教师自我评价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在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中,促进化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新课程下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

1.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才能较快地提高本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就是一个教学经验累积和总结的过程。而对教学的自我评价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很多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即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认识,这些认识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教师只有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和提炼,才能促进他的发展。

2.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自我评价,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教育或教学规律的研究者,而不只是一个教书匠。

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已经为教师创造了实施更多创新形式、创新内容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注入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分析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和提炼出一般规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具备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是新课改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基本要素。

三、新课程下化学教师的自我评价中的反思策略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反思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教师把它们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

实施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不仅注重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导致部分化学教师曲解了大纲的要求,片面地追求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事实上,学生面对陌生的学科,尚未了解其主要包含了什么内容,就更谈不上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解决课后问题了,其实这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指导,进而导致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不强.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对他们的解题思路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让学生认识到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课本的内容基本上是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按照课本中的例题,或者老师的讲解就能解决练习册或者试卷中的问题,因而就懒得整理解题思路,归纳和总结解题方法.他们认为常规的解题方法思路简单,虽然计算的过程可能会比较复杂,但是不用动脑筋.而使用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虽然能够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但是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因此他们不愿意对解题思路进行整理,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殊不知,虽然常规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性的解题方法在解决同一道题时花费的精力差不多,但是针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技巧性的解题方法则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解题思路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理清解题思路的好处和作用,进而自觉地归纳和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教师在讲解某一解题技巧之前,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方法太消耗精力和时间,影响答题的速度,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题思路和巧解方法来解答问题,学生通过体验和比较自然会认识到理清解题思路,找准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分层次做题

多做练习题固然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但是初中生面对众多学科,各科的学习时间已经不够分配了,也就更没办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题海中了.因此,化学教师要让引导学生有目的练习题,不能盲目地看到什么题就做什么题,要对习题进行层次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题,一般是学生在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教师顺势为学生布置的一些练习题,这类习题比较简单和专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刚学过的知识.第二层为重点题,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这类习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常常会包括多个知识点,比如学完某一部分的内容后课本中出现的练习题或者教师布置的作业等,因此,对于这些题型比较复杂的练习题,教师要提醒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要善于从中寻找解题规律,研究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够使他们逐步做到举一反三.第三层是难点题,也可以称作能力拓展题,这类题一般是试卷的压轴题,综合性很强,甚至要用到所有的学习内容来解决,因此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常常是将各种解题思路和方式混杂在一起,让学生理不出头绪.遇到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着急解题,在没有解题头绪的 情况下可以先看看答案,找出自己解题思路的障碍点,之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寻找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知识的整体性,最终总结出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为提高中山市初中化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推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2013年中山市教育局决定举办中山市初中教师化学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活动。我有幸参加这次竞赛,通过比赛,我从中发现了一些亮点和问题,并受到了一些启发。

一、中山市首届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1.竞赛内容:竞赛分为“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和“实验方法创新竞赛”两个项目。

(1)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现场规范、熟练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实验。竞赛的形式为:抽签选一个30分钟内利用常规实验仪器完成的初中化学实验,包含对实验仪器进行组装或对某个不合理装置进行正确装配或对某个不合理试剂配置进行调整后方可继续实验。

(2)实验方法创新竞赛。参赛选手演示并解说本人创新的适用于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或课外实践等实验方法。竞赛的形式为:30分钟演示并解说本人创新的适用于初中化学新课改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或课外实践等实验方法(简要说明原实验方法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创新点和特色、使用的好处),并且附上文字说明。

(3)器材和耗材准备。常规实验器材及相关耗材,由主办单位准备;创新实验器材及相关耗材由参赛选手自备。

2.奖项设置及评选办法。竞赛评分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其中“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占40分,“实验方法创新竞赛”占60分。组委会将聘请市内外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每位参赛选手的各个参赛项目进行量化评分,经评委会综合评议后确定获奖人员和等次,并择优确定参加省竞赛人员。

二、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多数参赛教师实验操作规范,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在抽到题后,能够立即进行实验设计、准备器材,并且及时整理好器材,表现出了较高的实验素养。实验过程中思路清晰、准确,能够注重实验教学中重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注重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创新实验是这次竞赛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化学大部分实验设计并不完美,因此实验创新还留下很大的空间。大部分教师设计的创新实验都有明显的亮点,有针对教师演示成功率方面的改进,也有针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改进,还有面向学生实验的创新。有部分教师在实验创新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

2.存在的问题

(1)平时很少参与实验准备。在基础实验操作竞赛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参赛教师进入比赛实验室后没有清点实验仪器和器材后就直接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才发现缺少某种仪器。而本次竞赛活动中,为了观察老师们的实验习惯,评委会研究决定,赛前将仪器作了处理,比如过滤中选用了下端较尖的漏斗。这一处理让一些优秀选手在基础实验操作中因为不会根据漏斗的形状适当改进折叠漏纸的形状,从而造成过滤太慢而没有完成实验。还有竞赛实验中设计了让天平指针都不为零。一些选手因为称量前没有调平天平就开始称量,从而造成竞赛失分严重。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往往依懒实验教师,很少自己独立地准备实验器材,还可能实验前都懒得去预做一次。在此有必要提醒并建议化学教师们尽量养成参与实验准备的习惯。

(2)基本技能退化,实验操作素养有待提升。在本次竞赛中所暴露出的最突出问题是,我们很多老师无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逻辑顺序,还是数据的处理都不清晰和严谨。比如: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很多老师是直接用手来移动游码的,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直接将氯化钠放入细口瓶中溶解,在计算9克氯化钠加入21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直接用9除以30来计算等。

(3)本次创新操作技能竞赛中,也存在不少无新意的设计。例如,有选手直接将启普发生器搬来制取氢气并演示氢气爆炸实验,从而可以看出参赛选手信息闭塞,平时很少去学习交流。这样的教师的实验观念可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参赛的创新实验方案,其要义就在于新,至少是有改进并且是有实用意义。若你将别人十多年前的设计方案原版拿来参加现在的比赛,还说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提炼和总结,那只能说明你缺少交流和学习的激情和实际行动。

三、竞赛后的反思

初中化学教师在繁重教学任务的驱使下,经常以信息技术等媒体代替实验,自身实验经历少,更无时间去研究,教学中重实验结论、轻实验现象,很少分析总结过程,甚至有教师以讲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做实验。常年如此,不仅学生,连老师们的化学实验基本功也将会变差,实验素养将会降低。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实验操作训练,规范操作技能。学校内同科组的老师平时应该积极探讨各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倡导教师参与课前实验准备与课前预先试做一次实验。

2.加强实验教研,提高化学教师实验创新能力。不同范围区域或全市应该多组织一些实验创新竞赛活动,促进交流与学习。

3.加强创新教具的研制,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针对学生实验的创新教具,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激发学生动手来参与和设计实验,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试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一是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二是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三是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一是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二是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三是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三是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或日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化学学习兴趣兴化,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三是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四是意志。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的一种锲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原理难以理解,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于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可能长期坚持单调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故。还可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险、奋勇登攀的优秀品质。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实验素养

新课标强化了对实验的要求,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实验素养呢?

1 丰富的实验基础知识

丰富的实验知识是做好实验的前提。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其中实验的变化情况,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验内容要求和变化的核心思想,不断提高新课标的实施能力。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清楚实验仪器、药品及实验细节。尤其是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必须了如指掌。

2 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首先,教师的实验操作必须正确、规范、熟练,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次要会连接仪器装置。如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并会使用打孔器对橡皮塞打孔、对玻璃管进行加工处理等。最后,要会熟练取用化学药品和使用常见仪器。如粉末状或细颗状药品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或大颗粒药品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的取用:倒放瓶塞握标签,两口紧挨倾斜慢,倒完盖塞原处放;使用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前要校零、调整等初始准备;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并有估计值等。

3 熟练的实验方法技能

熟练的实验方法技能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对每一操作步骤都要能明确其中的道理,了解它的作用和可能结果。如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而不能充当反应容器(如溶解、稀释等)等。其次要按实验动作规范操作,不得违反操作禁令。如使用研钵研碎固体物质时只能研碎不舂碎等。最后,要善于以精练的语言总结实验方法。如电解水的实验“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炼迷药,顾及脸”(即: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收集气体验满气体)。

4 强大的实验研究能力

新课标鼓励实验教学创新,因此,教师要在研究化学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不断挖掘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实验素材,通过反思和研究来改进实验教学。一是可改进具体实验。出于实验安全、操作方便、节约试剂、减少污染的考虑,可改进教材中分别存在现象不明显、污染严重、试剂用量大、操作麻烦的实验。①增强实验现象的改进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6―3】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探究实验“电解水的实验”等;②减少污染的实验改进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2―3】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实验7―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分子运动现象”等; ③减少实验结果误差的改进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等。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可研究改进、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活动。①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如【实验11―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等;②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如【实验11―2】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等;③将传统实验改为开放性设计实验,如探究实验“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他的判断;④将学生实验活动改为探究性实验,如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⑤根据需要补充实验,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等。三是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如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饮料瓶和小药瓶)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可替代的化学试剂(鸡蛋壳和贝壳代替碳酸钠、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进行实验等。四是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可设计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外实验,如除去水壶或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测定当地厂矿排放的酸性或碱性污水、田间地头土壤的pH等。

5 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化学实验素养的“健美”过程,它是化学实验素养内在美的外在表现。良好实验习惯养成,应做到“装置归整齐全”“用具排列有序”“节约蔚然成风”“记录科学规范”,为学生的实验起好示范作用。一是教师必须养成试剂、仪器使用有条不紊,摆放整齐,仪器、试剂使用后立即复原,实验台整洁干净。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试剂、仪器,重视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配置硫酸溶液时,应注意将浓硫酸缓慢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浓硫酸溅出而可能导致实验安全问题;废酸、废碱和实验后的残渣、残液或所得化学产品要倒入指定的回收缸内,按照绿色化学原则进行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三是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严谨,养成诚实记录实验现象、结果,注意有效数字正确使用的习惯。四是要节约水、电、燃料和试剂,实验中的废纸、火柴梗、碎玻璃等不乱扔,更不能投入水槽中,应放入废品桶中等,养成节约、环保的习惯。

6 科学的实验评价能力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要对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进行评价;二是要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验方法选择的有效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中合作与交流等给予科学正确的评价。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摘 要: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工作的主体,其信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文章对新疆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新疆农村中学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培计划;信息素养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为了使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再成为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力度。为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因人制宜地开展培训工作,对新疆地区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为新疆中学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参考性的意见。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承担的2012年“国培计划”新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初中化学部分参训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47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为98%。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了新疆农村中学化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8题,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型问题。按照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三方面,将整套问卷设计为五部分:个人基本情况(5道题),教师信息意识(8道题),教师信息能力(8道题),教师信息伦理(6道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6道题)。

二、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分析

1.信息意识的分析

信息意识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需求信息的意念和利用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愿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教师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大作用,了解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还要善于发现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同时注重培养自身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

通过表1可以看出,95.7%的教师表示信息和信息技术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或较大,而且100%的教师非常愿意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这说明绝大多数化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愿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接受信息技术的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网络下载学科资料了解学科研究动态的教师占有43.5%。而且在教师“使用电脑或网络的目的”的数据统计情况表明,37%的教师利用网络浏览新闻和收发邮件,游戏聊天的人数占30%,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仅为22%。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使用网络主要为生活娱乐服务,使用网络与同行交流及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意识并不高。

2.信息能力的分析

信息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其信息素养的核心即信息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坏。结合新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调查农村教师信息能力的结果如表2所示。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师应使用有效的筛选方式,检索出与化学、化学教育和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网站,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充实自己,提高化学教学水平。通过表2统计结果发现,73.9%的教师能比较熟练的浏览、查找、下载网上与化学教学相关的资料,但能有效使用关键词和逻辑词进行检索信息的教师占30.5%,经常访问化学网站的教师占34.8%和已建立化学教学资料库的教师占30.4%,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并不熟练利用网络查阅与化学相关的资料,并且不能对从网络中获取与学科相关的信息及时进行加工、整合和存储。这将会极大地影响教师对教学信息的有效利用,不利于教师广泛吸收与化学教育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难以生动有效地传授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实践辅助作用,切实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进而阻碍其专业发展。

3.信息伦理的分析

信息伦理是指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信息道德情操,能够合情、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对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信息伦理状况调查情况如表3所示。

通过数据统计结果可知,仅有26.1%的教师在撰写科研论文时能够全部注明信息资料的出处,仍有大部分教师不知道注明信息的出处,表明教师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与此同时,仅有13.0%的教师非常了解与使用计算机相关的法律、伦理问题,进一步说明了教师信息伦理意识缺乏,这将会在使用信息资源时产生不当的信息行为。由于教师自身信息伦理意识淡薄,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此,应不断加强教师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教师在自身信息伦理道德不断提高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

4.信息技术培训的分析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是必然的趋势。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和方式,为设置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奠定基础,以便于有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状况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有47.8%的教师参加过2-3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这是阻碍其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目前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方式多样化,43.5%的教师认为专家进驻学校,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予以指导培训比较适宜,而且有34.8%的教师比较认可短期集中、定点培训的学习方式。这说明教师较倾向于专家面对面指导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这样能有效地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专家请教。同时,问卷中也反映出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培训的因素有培训时间短、学科针对性不强、讲授多、操作少、学校硬件设施差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找寻化学教育科研信息,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新疆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建议

当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善,如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有待加强,教师信息检索获取及整合创建能力还需提升等,这些都制约着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有效快速提升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应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1.优化承训院校信息环境以提高学员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

(1)加强硬、软件建设,为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提供物质保障。在培训中,为实现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需要承训院校具备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给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机会,同时保证信息获取渠道的畅通。因此要在经费、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激发学员信息意识,形成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良好氛围。在加强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承训院校还应充分重视信息氛围的营造。来自南疆偏远地区的年长学员因其计算机操作水平低,对掌握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兴趣不大或有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承训院校激发学员信息获取的积极性。在培训中利用学校数据库资源为学员演示利用关键词、主题、篇名与作者等方式检索文献、期刊和报纸等的方法,让学员感受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学术动态,使学员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科研的意识,促进学员快速掌握信息检索整合的方法,从而提升其信息素养。

(3)倡导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应具备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成为学生树立信息伦理道德的典范。所以,教师在引用他人的知识劳动成果时,应注明出处,维护他人知识产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传播时要对自己发表成果的科学性负责,做到言之有据。因此,在培训中应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及开展活动如教学课件制作大赛等培养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观。

2.掌握信息检索利用与管理技能以提高教师信息能力水平

(1)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询和整合网络环境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常用的搜索引擎有搜狐、雅虎、百度等,也可利用各种类型网站,包括各类教育网站、专业网站、数据库等,其中教育网站有中国教育网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专业网站如中国化学会、中学化学网和化学学科网等,数据库有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

(2)管理信息素材。将查找到的信息和素材可以作为网页存储到硬盘上,需要时,可以利用网络使用浏览器打开查看。也可建立一系列的文件夹,信息与素材分类进行储存,便于查找和使用。

(3)掌握常用化学教学软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有些素材进行创造,因此,要求部分化学教师掌握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软件“超级化学助手”、“化学金排”,化学计算和作图软件“ChemExcel”、“ChemDraw”,化学类数据库“Chemfinder”,掌握这些专业软件的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和表达化学信息。

四、结束语

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针对学科教师设置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培训网络。通过不断提升教师培训的层次和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促进新疆教育教学改革。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师学习高中化学之必要性

摘要:中学化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初高中化学老师都有义务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初中化学老师关注、学习高中化学,不仅可以充实自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辩证观点;化学教学;应用

我们知道: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1]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基地。然而现实生活中笔者看到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加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动机水平在逐渐降低,能力发展进入高原阶段,教学方法的固化和教学内容的窄化使他们早早进入教育生命的“倦怠期”。

最近观摩了一次化学评优课,课题是《金属的化学性质》。评比中,有位老师表现非常突出,但最终没能拔得头筹,只因为授课过程中他指着铁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试管中的液体强调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但事实上,由于氯化亚铁容易被氧化,此时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已不是浅绿色了。科学性的错误导致了该参赛老师的失利,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们初中老师关注高中化学,在必修1的专题3的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与应用》中就能找到正解。

此课令笔者感触颇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听课中,愈发觉得初中化学老师有必要学习一些高中化学知识,以下与化学同行做点交流。

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专业成长之必要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课本,掌握重难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你必须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如果一位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尽只讲些物质性质,写些化学方程式,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做练习题,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学化学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反之,要是一位化学老师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幽默有趣;课后对学生问的各种问题能快速、准确地回答,那么这个教师肯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2]

有些初中化学老师常常自诩选对了专业,认为比起语数外等主课老师,年年都在初三教化学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然这样的老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他会和学生强调明矾的净水原理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之沉降,至于这胶状物其实是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的Al3+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也许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并不知晓,因为只要让学生背熟书上的原话,应对中考是没有问题的。诚然,中考是不会考查胶状物,但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此如何践行?再如,化学教学要使用规范的化学术语,但是一些初中化学老师为了逼迫学生、诱导学生背诵化学式,教学生用读“元素符号”的方式读化合物,碳酸钙称之为“CaCO3”,氢氧化钙称之为“Ca(OH)2”,化学式是背下来了,用化学式来读物质名称也顺嘴了,坏习惯也就养成了。在高中听课的时候,学生也就会对规范的化学用语有一个较长的排斥过程。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课程模块。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和功能、目标和要求有正确的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拥有一桶水已是远远不够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无点墨心常怯”。初中化学老师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可以充实自我,而这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教师应当确立自己的成长规划,应该有自身独特的成长个性,自始至终把读书、育人、求索作为自己成长的三大基石。

二、不当蜡烛,学做太阳——教师角色调整之必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把教师比作“蜡烛”,蜡烛总是照亮别人的同时毁灭自己。然而,“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教师理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学生的成材高度。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再作“蜡烛”而应该学做太阳,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只有生命澄明,浑然自觉,具有了太阳的光辉,才能以己之美造他人之美。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于是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45分钟后就是大“句号”,头脑中很少有“问号”,更谈不上思考。

上学期听了这样一堂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第1课时,内容是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执教老师在演示(第48页和49页)[实验10-1]时,“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现象非常明显,但是没有成功地看到“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变蓝色”的现象,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告诉学生“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这个结论。事实上,类似的“意外”在其他化学老师的课堂上也在发生,他们以种种理由搪塞学生,或干脆就不做这个实验,只告诉学生结论,这种空口说白话的行为,久而久之就成了老师们的心病,但鲜有人去思考,去解决。且在教学中发现放置在试管架上的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后红色又褪去了,有些学生也注意到了,但执教老师没有留意这个教学生成。这样的一堂课,且不说其他问题,教学达成度已然是不高的了。而以上两个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初中化学知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前者我们不妨借鉴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的姜跟华老师在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吴星教授的启发下试验成功的五种石蕊溶液的配制方法(详见《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5期)。后者就需要我们的初中老师去学习一些高中知识,从而知道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关键。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正认为,思考是“在宁静中找智慧,”他说,一节好课是思考的结晶。由此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以谋生为手段的教书匠,常常不思而教,就像蜡烛,燃尽了就没有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把“思考”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靠“思考”来激发自己去永恒进取,去成为太阳,不仅给学生以知识,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

三、研读教材,把握课标——教师教学研究之必要

课标版的中学化学教材全套一共十本,其中初中两本、高中八本。初中部分:分为上下二册,共十二个单元。高中部分:分为必修和选修二个板块。必修1、必修2。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二《化学与技术》、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选修六《化学实验》。教师仔细研读教材,进行教学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从行动中总结出经验,将经验升华为思想,可以促进教师思维的发展,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仔细研读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材,可以看到编者以实验为纲领,指导学生来学习化学,让教师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实验,让化学教学在实验中进行。高一开始上的化学实验课,涉及的基本操作溶解、蒸发、过滤、沉淀、蒸馏、结晶、萃取等,都需要实验来加以验证。学生对实验的领悟难度很大,比如蒸馏操作的步骤、蒸馏装置的特点,是需要反复强调、提问、讨论、启发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这之后,必修2专题三的第一单元中再次涉及到蒸馏操作,而在这之前,初三化学的上册第四单元中水的净化方法就已讲到蒸馏,且教材安排了用简易装置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有些初中化学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由于时间问题,往往以一句“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操作”带过,实验不做,原理也不讲,无形当中加大了初高中衔接的难度。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不只是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初中化学教师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初中化学老师熟悉高中化学,特别是必修1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初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处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可以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时可以适当的进一步扩大。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西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成就与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而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初中化学教师学习高中化学的必要性还有很多,学习,应当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对甘肃省初中化学教师语言表达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通过统计分析甘肃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活動中教师语言表达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目前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语言表达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提出化学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度、感染力等。

关键词:化学教师;语言表达;课堂教学;有效性

1.问题的提出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十倍。”教学语言是教师的首要基本功,是教学技能的重要内容。科学规范、简洁精练、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对师生教学活動信息的交流、科学知识的传承、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通过对2012年甘肃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活動中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性、简洁度、感染力等方面的评价、统计和分析,明确了我省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与各位同仁交流商榷。

2.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统计与分析

2.1样本的选取

以我省14个市(州)的15名参赛教师在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中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情况为研究对象,他们代表了我省不同地区优秀教师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广泛性。

2.2观察要素的制定和统计

评价语言表达能力的要素很多,为了使评价更具有意义和可测性,并根据我省初中化学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清晰度、感染力三个维度作为观察要素,每个维度又分为若干子项目,并配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表1《基于课堂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观察要素与评价标准》,后简称《评价标准》)。根据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进行随堂统计评价。

2.3统计结果的分析

本次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的课题是“元素”和“离子”。这两个课题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在化学启蒙阶段的教学,建立化学元素观和物质微粒观是核心任务之一。根据《评价标准》,我们对参加优质课竞赛的15名教师的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作了具体的记录、统计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2.3.1从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角度来看,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有待提高

教师能否使用化学学科语言准确表达是准确传承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掌握专业语言、构建科学知识的前提。从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的统计结果看:绝大多数教师语言表达无科学性错误,但有13.3%的教师出现了少量的科学性错误,如:“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元素符号书写时小写写在右下角”等。53.3%的教师表达很严谨,46.7%的教师出现少量不严谨的表达,如:“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否会互相碰撞打架”、“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核外电子的相对运動”、“钙、锌表示什么?”、“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地球是一个元素”等。66.7%的教师表达很规范,33.3%的教师出现少量不规范的表达,如:“钠原子加7个电子容易还是失1个电子容易?”、“电荷数为1必须不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装’成新的分子”、“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以及“5H”不按照化学语言去读,而是按照英文字母读。

2.3.2从语言表达简洁度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清晰度、简联性存在不足

从语言表达简洁度的统计结果看,53.3%的教师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很有条理,听起来很清楚;46.7%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条理『生欠佳,出现一些不清晰的表达。如有教师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只讲元素种类,解读不透彻,表达不清晰。46.7%的教师的语言表达简单明确,通俗易懂;53.3%的教师语言表达不简练,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如有教师每隔一两分钟就重复出现“我讲的同学们听懂了没有?”的表达;有教师简单重复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而浪费时间;有教师出现“再比如举个例子”等不简练的语言表达。

2.3.3从语言表达感染力的角度来看,语言的节奏感明显而幽默性不足

从语言表达的节奏感、幽默性的统计结果来看:60%的教师语言表达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节奏感,40%的教师语言表达平铺直叙,节奏感不强,让人昏昏欲睡。20%的教师语言活泼丰富,表达灵活多样,80%的教师语言表达语气单调,方式单一。如有教师的语言表达大多是填空式语句;有教师一节课几乎全部使用“说的非常好”这样的评价语言来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有教师习惯了在课堂中经常向学生说“有问题没有”、“明白了没有”等语言,显得非常单调。更值得一提的是,100%的教师在教学中无幽默性语言。当然,在优质课竞赛中,可能有些教师不敢轻易在课堂中使用一些幽默性的语言,担心出错。

3.对提高教师语言表达技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3.1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规范严谨地传承化学知识和思想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概念、化学用语都有确切的含义,定理、定律都有确定的条件,有特定的学科专业语言和用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要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切莫信口开河,随意表达,造成知识表述的不科学、不规范、不严谨,从而影响知识传承的准确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影响学生的规范表达。例如,用生活用语代替教学用语,把“加热”说成“烧一烧”,将“集气瓶”说成“玻璃瓶”等等;混淆某些变化或反应的主体,如把酚酞与碱相互作用后显示特殊的红色说成“碱遇酚酞变红”,使学生弄不清究竟是谁变红;不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表达化学方程式,把其中的“+”读作“加”,“=”读作“等于”;以及把“pH3”说成“氢化磷”,“NH3”说成“氮化氢”等等,都会影响知识学习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影响学生规范表达习惯的养成,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解答化学题时经常出现的语义不清、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前后矛盾、答非所问以及化学用语不规范等现象,往往也与教师课堂语言的随意性有关。

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必须通过自身教学语言的科学、严谨、规范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能用科学、严谨、规范的语言传承化学知识和思想,就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预设课堂语言,把提高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运用化学专业语言作为一项任务、一种习惯,长抓不懈,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提高语言表达的简洁度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持续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说废话”,有意识地清除自己语言中的“杂质”,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表示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课堂语言机械重复,废话连篇,降低了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在笑声中领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的语言手段。幽默需要智慧,简洁、生動、形象而富有条理性、感染力和幽默性的语言会提高知识的传承效率、增强师生的亲和力、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保持学习有意注意的方向性和持续性。在2008年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動中,来自江苏省如东县的缪徐老师以其科学、严谨、规范、简洁的课堂语言征服了各位评委和观摩教师,来自云南省曲靖市的段亚鹏老师用其幽默的语言,实现了高效课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这二位老师赢得本次优质课大赛的特等奖,给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省本次优质课竞赛活動中,参赛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感染力不强,缺乏生動性和幽默性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注意提高教学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节奏感、生動性和幽默性。善于联系实际,寓理于事,深入浅出,把抽象深奥的化学概念、化学定理和定律具体化、形象化,善于使用形象的比喻、鲜明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動有趣,更好地启发学生。

教师平时就要讲究语言表达的节奏感,力求语速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速度,因为语速过快,会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而听不懂;语速过慢,音量过低,又容易使学生思维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只有抑扬顿挫、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的知识探究状态。

在严谨的化学科学教学中,做到幽默并非没有可能。例如,在去除杂质提纯物质时,学生往往使用试剂不当而引入新杂质,有教师把这种情况形容为“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能一语双关地指出问题所在,提醒学生注意。幽默的描述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当然,幽默只是手段,不能为幽默而幽默,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不断丰富自身的心理知识、逻辑知识、专业知识、哲学意识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对自身的内涵修养在量上要求广博,在质上要求深刻。只要注意学习,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善于积累,每一个教师都一定能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更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