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品牌论文

时间:2022-04-08 02:52:16

关键词: 农业品牌论文  农业品牌  农业论文  农业 

摘要:品牌农业的发展是形成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路径。推进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转变的有力手段,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迫切要求,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福建省应该结合区域特色,发展品牌农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着力培育成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形成区域品牌、省级品牌、国家品牌、国际品牌的品牌战略体系。

农业品牌论文

农业品牌论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思考

摘要:创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关键是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进行品牌定位,文章通过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产业产品消费者、产业竞争对手、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内核理念是“健康”,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健康产业。

关键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

云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农业现化发展路径,对云南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其目的旨在提升云南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使更多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品走出云南,参与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如何拓展国内外市场?如何以更高的产品附加价值抢占市场?这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值得深究的一个课题。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产业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消费者选购农产品的主要决策依据是品牌,中国经济已经迈入过剩经济时代,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产业产品品牌信号显现作用机制将会日愈凸显。如何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并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植入消费者心智。其首要问题是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进行品牌定位,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形成品牌竞争比较优势,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

“品牌”一词最早源于古斯堪纳维亚语“brandr”,是指“牲畜所有者用于识别他们动物的工具”。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其经典著作《定位》中指出,“定位是指如何让你在潜在的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就是创建一个有利的定位。”欲准确理解和阐述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需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是产业品牌定位的目的性。产业品牌定位的根本目的是获取产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创造产品消费者;二是产业品牌定位的差异性。产业品牌定位的差异性是相对于产业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而言;三是产业品牌定位的识别性。产业品牌定位的着力点是产业产品市场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为消费者选购产业产品起到信号指引作用;四是产业品牌定位的方向性。产业品牌定位要结合定位主体的发展比较优势,为产业定位者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是,“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指引产业发展方向,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有别于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差异化的产业印象认知”。

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分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是创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关键环节和步骤,需要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真正能指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及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定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主要从产业产品消费者,农产品产品属性,产业竞争对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产业产品消费者分析

产业产品消费者分析是研究产业品牌的源点和基点,因为产业产品的消费者是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提,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创造消费者。消费者分析需要分析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分析主要分析消费者现实和潜在需求及未来需求的变化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市场容量决定产业未来的发展规模,消费者需求变化发展趋势决定着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力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尤其是伴随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需求已成为消费者主流消费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健康消费支出具有正相关性,即收入越高的人群,越重视健康保健。中国首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预测,“如果未来有超越其财富的人,这个人一定会是来自于健康产业。”从现实消费需求和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成长空间。

(二)产业竞争对手分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目的是与其他区域农业产业形成差异化的品牌认知,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商场如战场,随着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和重构,农产品市场竞争还会愈演愈烈,品牌的信号显现作用会进一步增强。通过对产业竞争对手分析,避免与其他区域产业品牌定位雷同或相似,形成同质化的品牌竞争,如果自身品牌定位是追随者,品牌影响力要超越前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因为领先品牌定位最先植入消费者心智,占据了一定的消费者心智资源,后来者如果采用类似的品牌定位策略,那么其以后的品牌建设投入更多是为先行者作“嫁衣”。通过对产业竞争者分析旨在与竞争者形成一个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或是构建一个全新的品牌定位,获得先动优势,最先将品牌定位植入消费者心智。事实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已有的大部分农业产业和产品在其他区域同样拥有,如同属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和云南的一些农业产业就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同样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还会面临来自国内及国外其他区域或高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通过对竞争对手分析,创建有别于竞争对手,符合消费者需求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自身发展优势相符的品牌定位,使市场消费者在面对诸多同质化或同类型的农产品选购时,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能在竞购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首选农产品品牌。

(三)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分析

农产品的产品属性是指农产品所固有的功能特性,其主要包括农产品安全性、外型、色泽、香气、口感、产品成份及其他满足消费者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产品功能。农产品区别于其他消费产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产品进入人体消化吸收。消费者心智中有一个常识性消费认知“病从口入”,因此,在农产品属性中,农产品的安全性是农产品的根本属性,消费者在消费农产品时,往往把食品安全性作为首要决策考虑因素,尤其是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农产品食品安全性事实上已经成为农产品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农产品的属性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梳理出消费者最为关注和最具价值的产品属性,并结合对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及消费者和竞争者分析,使品牌聚焦定位于农产品的某个价值属性,并使该产品属性成为品牌定位的内核。由于农产品食品安全性的外显性特点,这主要是针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食品安全的隐蔽性而言,即消费者在判断食品安全性往往基于农产品的生产地理环境和生产加工过程,但生产及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性难于识别,而生产地理环境安全性的判断却相对比较直观。云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工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污染较为有限,为保障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生态型农产品的消费认知。

(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分析

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农业生产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生物物种分布密切相关。云南被誉为“动植物王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云南具有地型多样化、气候多样化、物种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适宜性特点,为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原生态”农产品形象在广大消费者心智中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要顺势而为,充分挖掘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已形成固有认知,利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结合消费者需求及竞争对手分析,对这些已形成的良好消费认知及农业发展资源优势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形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一致性的品牌定位。

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及诠释

(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的基本原则是品牌聚焦,这主要源于消费心智认知规律,消费者心智认知具有崇尚简单排斥复杂的特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过多的品牌定位理念,不仅起不到强化品牌认知和记忆的效果,而且还会扰乱和弱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识别,品牌定位的简约性和效果性是正相关的。通过对消费者、竞争对手、农产品属性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资源优势分析,笔者认为“健康”理念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内核。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应定位为健康产业。“健康”的产业品牌定位不仅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未来的消费趋势,而且具有无限产业成长空间。“健康”品牌定位抓住了农产品的本质产品属性,而且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自身所具有品牌资源优势高度相关。“健康”的品牌定位符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高原”概念生态联想逻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健康”品牌定位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未来发展厘清了方向,形成了消费者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统一的品牌认知,当消费者提起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印象时,首先联想到的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健康”品牌理念。即来自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是健康的农产品,是安全的、放心的、优质的农产品。诚然,品牌定位只是构建了品牌的理念内核,产业自身的品牌定位与在消费者心智中真正实现成功的品牌定位还有相当距离,需要对品牌定位理念进行整合传播,而且还需构建与品牌定位理念相适宜的资源配称体系。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智中成功注册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定位者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

(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诠释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为健康产业,不论是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还是在对拓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创造产品消费者,提升产业市场竞争优势方面,都具有重要深远意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健康产业的品牌定位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诠释:一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环境的健康性。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应借力自身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顺应市场消费需求和消费趋势,重点发展生态型、环境友好型高原特色农业,创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动型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二是农业品种的健康性。云南应凭借其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优势,对现有的生物种质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培育,发展保健型、营养型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具有健康功能性的农产品品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云南农业生产发展适宜的多元性优势,向外引进品种,尤其是向国外引入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保健型农产品优质品种,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新产品在国内获取先发优势,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全面迈向健康型农业的前进步伐;三是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健康性。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型产业涉及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健全农产品生产及加工食品安全管控体系,确保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过程健康安全性。利用农业大数据,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产品安全性追溯体系,从源头上对农产品生产食品安全性进行严格管控;四是农产品深加工及研发的健康性。以健康型农产品原料为基础,大力发展健康保健型食品、美容品、医药品等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五是农业产业融合的健康性。以农业庄园发展为载体,借助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保健、产品消费体验为一体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农业品牌论文:“互联网+”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态势,与各行业的融合已开始体现出巨大的价值。河南在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过程中,应率先推进特色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通过构建规模化、智能化、花园式的生产模式,绿色、健康、可追溯式的加工模式,亲民、娱乐化的推广模式,快捷、保质化的流通模式,观光体验、融入式的消费模式,并借助全链条、全方位式的农业产业化服务平台保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畅通,快速实现特色农业的品牌化发展,以示范带动“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整体融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化

“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态势,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将带来巨大的价值。 “互联网+农业”将信息经济与传统农业产业结合,必将给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给涉农企业带来时代新机遇,给农民带来就业与致富的新契机。河南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被国务院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其必须加快探索发展新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一、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优势与机遇

河南省是r业大省,其农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具有绝对的优势与显著的机遇。

1.优势

(1)拥有巨大并且肥沃的土地资源。河南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耕地面积为687.1万公顷,名列全国第二,并且绝大多数土地土层深厚,营养元素含量丰富。(2)气候资源丰富,农作物种类繁多。河南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充沛,有充足的光热水资源。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产,其中小麦、玉米、薯类作物、水稻、大豆、棉花、烟叶、油料作物等是全国的主要产区,大部分产量居全国前两位。(3)特色农业种类丰富,并且已初具规模,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鄢陵的花木、三门峡的苹果、南阳西峡县食用菌、猕猴桃、山茱萸、方城裕丹参、邓州朝天椒、新乡封丘县金银花、新乡原阳大米、信阳毛尖、洛阳牡丹、新郑大枣、焦作怀山药、中牟西瓜、杞县大蒜、安阳滑县强筋小麦、驻马店平舆白芝麻、卢氏核桃、开封句话、许昌腐竹、禹州薯粉等。(4)国家战略地位优势显著。201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原经济区建设,将河南省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2.机遇

(1)互联网科技发展迅猛,与各行业的融合已初具成效,商机与价值凸显,为农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2)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3)河南电商发展总体水平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为农业进行电商化运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我国第三个“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获批落户郑州,高效便捷的陆海空立体化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网络已初步形成。2016年1月,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进入国家综合试点。(4)河南省大数据建设强力推进,为 “互联网+”与农业融合提供了大数据服务平台。2014年河南省政府成立了河南中原云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了“中原云”平台。2015年建成并启动了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精度最高的省级北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郑州)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建设,郑州正在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数据枢纽中心。(5)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河南是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二类地区,全国7大互联网信源集聚地,4G网络实现全省100%行政村全覆盖,“全光网河南”2015年底已经建成。

二、特色农业应成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在借助“互联网+”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特色农业由于知名度高、声誉好,并有较大规模的消费群体和忠诚度,可以充当领头羊,作为标杆率先借助“互联网+”信息科技推进品牌化运作。

1.同时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大规模整体融合存在一定难度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根据河南省优势资源,应抓住互联网科技发展机遇,加快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以带动农业快速实现现代化。但由于农业规模巨大,农产品种类繁多,同时大规模推进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难度,比如,农业互联网人才目前非常缺乏,大批该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大规模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与配套农业设施的建设也需要较长的周期;大规模大数据及云服务平台的构建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遍地开花”的做法也具有很大的生产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及难度启示“互联网+”在与传统农业融合的过程中,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分阶段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农业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2.特色农业应充当“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在分阶段逐步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过程中,特色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应走在前面,以充当“领头羊”起示范作用。特色农业在整个农业中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相对优势:(1)规模相对较小,与互联网融合起来相对较简单、易操作,建设周期较短,见效快。(2)从事特色农业的农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学习能力,能较快地转变观念接受“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并能够快速付诸实施。(3)特色农业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声誉较好,消费群体规模稳定,忠诚度较高。在与“互联网+”的融合过程中能够更快速地被消费者接受,并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加快产品的周转速度,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快捷方面的消费诉求。(4)特色农业大多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在提高消费者参与消费体验,融入田园生活,带来精神层面的消费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 “互联网+”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路径构建

“互联网+”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将生产、推广、流通、消费等环节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有效融合,以打破目前特色农业在生产、推广、流通、消费等环节相互割裂、消费者参与度低、体验性差的状态,使得现代特色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实现一体化有机融合,快速推动品牌化发展。

1.“互联网+”下规模化、智能化、花园式的生产模式

现代特色农业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融入田园生态文化理念构建规模化、智能化、花园式的生产模式。(1)规模是品牌化运作的基础,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现代特色农业在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婺源的油菜花之所以成为全国闻名的观光休闲景点,首先是因为它的规模可观。河南省特色农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与供给水平,合理规划生产规模。(2)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特色农业应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遥感观测作物生长态势、专家分析诊断、智能化解决方案、自动化控制灌溉施肥等,智能化机械管理、收割等,打造智慧特色农业。(3)由于特色农业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在进行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融入田园文化理念,进行花园式生产。在进行花园式生产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专家咨询,设计科学合理的花园式生产结构,使得作物生产布局具有较强的田园文化艺术性。

2.“互联网+”下绿色、健康、可追溯式的加工模式

现代特色农业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融入质量可感知消费需求构建绿色、健康、可追溯式的加工模式。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消费者渴望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能够感知产品的质量,做到购买放心、安心。绿色、健康的产品也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所以,特色农业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应:(1)树立并在生产加工环节突出绿色、健康的生产理念。(2)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平台,对整个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的动态透明化展示。(3)建立产品追溯机制,让消费者充当监控者,一方面约束企业生产行为,另一方面把企业对产品绿色、健康的追求理念,对消费者真诚、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植根到消费者的心智,使得消费者放心购买、乐得消费。

3.“互联网+”下亲民、娱乐化的推广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广模式的创新在特色农业的品牌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特色农业应打破传统的推广模式,借助“互联网+”融入全民娱乐文化潮流构建亲民、娱乐化的推广模式。(1)推广过程中媒体的选择与创新很重要。要不断创新利用网络新媒体或农业互联网信息推广服务平台,把与特色农业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或活动,及时地传达出去,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并了解。(2)研究并利用全民娱乐文化潮流,在推广传播过程中融入娱乐文化,让消费者在娱乐的同时不自觉接受特色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提高接受度和好感度。(3)结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内容策划相关亲民化活动,并传播亲民化信息,真正的走进并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做生活中主动关心体贴的朋友。

4.“互联网+”下快捷、保质化的流通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物流发展迅速,消费者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尤其是农产品的流通,快捷、保质永远是核心诉求。“互联网+”下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必须结合消费者对物流的核心V求与新诉求,构建快捷、保质的流通模式。(1)建立农产品自有物流系统或借助已有物流公司,打通并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所以,在流通过程中要注重物流速度的提升,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对物流的快捷诉求,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产品的新鲜程度。(2)打造冷链物流系统,保证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变质、腐烂的风险大大降低,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新鲜、品质好的追求。

5.“互联网+”下观光体验、融入式的消费模式

特色农业在“互联网+”下可以结合文化创意理念,构建观光体验、融入式的消费模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消费者内心对返璞归真,回到大自然中去的渴望越来越强。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提升,让消费者走进各大景区、融进大自然,进行观光旅游、休闲放松成为现实。基于这样的消费需求,特色农业应把生产基地、加工园区甚至是现代化物流融通过程打包进行文化创意展示。比如,鄢陵的苗木鲜花生产基地,可以借助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推出不同主题的观光休闲项目或活动,吸引本省甚至全国的游客前来观光,走进花的海洋,体验各种以花为主题的各种创意活动或项目。鲜切花的生产加工工艺、花卉销售市场、现代化的物流过程展示,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有效地引导消费者体验,不但了解鲜花苗木,还了解整个产业,带来一体化的震撼效果。让消费者在不自觉中把花的相关知识或衍伸产品带回家中,比如:鲜插花、干插花、由花精制的护肤品、精油等,融入其日常生活。

6.“互联网+”下全链条、全方位式的产业化服务模式

为保证特色农业快速实现品牌化,必须借助“互联网+”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产业化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一个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建立起来的农业产业服务性系统,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需求供给信息的收集、专家诊断与管理、专业的推广、专门的策划等。具体子平台可以包括:市场调研与分析系统、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专家诊断与策划系统、文化创意设计系统、推广系统、消费者体验系统等。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系统有效整合现代特色农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一体化有机融合,快速实现品牌化。

农业品牌论文:我国农业品牌进入快速壮大“黄金期”

在基本满足人们“吃饱吃好”后,作为做大做强产业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中国农业开始全面发力推进品牌建设。5月10日是国务院新设立的“中国品牌日”。不久前,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在各地了解的情况显示,农民不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收入都不是很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农业品牌,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

品牌强农业才能强,没有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农业产业永远是一个弱势产业。目前多数农业品牌的影响力仅在局部地域,跨省跨区域的品牌少,国际知名品牌更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保护。

这些政策信息,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

“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信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不久前表示,“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他认为,世界农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品牌强国。当前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已不再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品牌优势。适应世界农业产业发展潮流,必须加快品牌创建。

如今,打造吃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已经不是企业一家的事了。政府和市场的助力,让品牌建设快马加鞭。湖南湘西州副州长孙法军,4月份在全国农业品牌大会现场身着汉服,通过网络直播推销湘西里耶脐橙。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为当地农产品“赚吆喝”了。

当地统一公用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和电商补贴,电商、微商同时孵化运行。这种模式为当地农民增收近6000万元。脐橙在网上能卖到9元一斤。

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提出将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

韩长赋对此表示,品牌是一条红线,牵住这条线,就能带活全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各个环节部署推动,都要以品牌为重要引领,靠塑强品牌解决无效低端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靠打响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近年来,农业品牌推广纷纷打出“安全、优质、绿色”的名片。业内人士认为,今后应把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把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耕织结合“小而美”的生态特色,打造成富国足民的“金字招牌”。

洛川苹果、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辽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为该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农业部将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来源:新华社)

农业品牌论文:积极推进基地创建助力农业品牌发展

自2014年5月10日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以来,我国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程切实加快,成果与共识也越来越多。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上升为推进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主体谋求发展的核心策略,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获得食品消费安全感的重要保证,也正在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常态。2017年年初,农业部决定开展农业品牌推进年活动,吹响了加快进军农业品牌的号角。4月17日,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及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相继召开,掀起了农业品牌创建活动的新高潮。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进一步确立了品牌经济的新常态。如何迎应这个新常态,争取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中有所作为,笔者从品牌基地创建这个侧面谈一点体会。

充分认识品牌基地创建的意义

品牌基地是农业标准宣传贯彻的实践剧场。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农产品品牌化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践证明,农业标准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标准的宣传与贯彻,这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瓶颈。换一句话说,只有贯彻落实了的标准化才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中,我国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标准的认识、接受和落实,更多来自于看得见的成功的实践样板,而不是标准文本。近年来,农业部门在推进品牌基地创建过程中,既坚持严把组织管理、技术服务、农业投入品管理、全程质量监管和龙头企业带动等基本条件,又细化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服务,解除了广大农户的后顾之忧,取得了标准化生产显著成效。如河南省延津县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累培训农民9万人次,使基地农户基本掌握了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河南省内黄县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实现了标准化技术明白纸入户率、培训入户率及生产标准化率均100%。

品牌基地是品牌农产品的第一车间。目前,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示范样板等品牌基地,既承担为品牌产品提供优质原料的任务,有些又同时直接从事品牌农产品生产。在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基地创建单位不断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投入品管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不断完善“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基地产品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可追溯,其农产品也都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企业的信赖。如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吸引了达利园、盼盼、康师傅、克明面业、云鹤食品、贵州茅台、酒鬼酒和浏阳河等10多家知名食品和白酒企业,落户建厂或建原料基地;内黄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基地也成为星河油脂、乐比乐饮品、宋都老倔厨食品等企业原料基地,这些企业的产品也因此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许可。

品牌基地是区域特色经济的经典名片。近年来,品牌基地创建突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坚持“环境优良、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实施过程中将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较好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地也都成为区域经济的名片。如延津县依托“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打造了“新乡小麦产业集团”,已初步形成以绿色食品小麦为头雁,以“面粉 ― 面条 ― 面点 ― 速冻食品”和“白酒 ― 包装 ― 印刷 ― 运输”为两翼的“雁阵”型产业发展格局,该县以小麦为基础资源的食品加工业已跻身全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内黄县通过基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了花生品质,又由于多家媒体相继对该县基地建设进行了宣传报道,提高了内黄花生在全国的知名度和价格,亩均增收100元以上,既让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又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扎实有效推进品牌基地创建

积极开展全国示范基地创建。一是要按照“规范管理、产销对接、突出重点、稳步发展”的原则,围绕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油菜、红薯等集约化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努力实现“稳步扩大总量规模、提供充足优质原料,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大目标。二是要按照“拓展产业功能与空间,展示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综合效益”的原则,围绕示范引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积极开展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努力探索融生产(种植、养殖)、加工、休闲和消费于一体,充分展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发展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按照“环境优先、集中连片、合理规划、适度发展”的原则,突出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稳步开展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努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地方优质产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四是要按照“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原则,突出“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水平,打造精品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示范样板创建,积极探索建立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进而发挥示范样板在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除上述重点推动的示范基地外,农业部也要求各地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基础上,推动开展规模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

积极推进河南示范基地创建。围绕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进一步推动河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事业健康发展,扎实有序开展示范基地创建。在梳理总结近年来全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近日印发了《河南省“三品一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办法(试行)》(简称“5个《办法》”)。5个《办法》对河南“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创建进行了分类指导,并细化了基地创建的申报条件、认定程序和监督管理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河南“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创建的总规范和总要求,也是对接全国示范基地创建的有效措施,对推进河南“三品一标”品牌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应围绕“需求导向”和“供给质量”加强宣传,扎实推动基地创建工作。要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三品一标”持证人情况,分类指导基地申报和创建,切实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建设各具特色的规模化品牌农业基地,形成优势产业带,切实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等优质供给。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推进“三品一标”质量品牌、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调发展,扩大农产品品牌经济效应。

(作者单位: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农业品牌论文: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在河南召开

4月17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出席会议并讲话。韩长赋强调,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必须长期抓经常抓认真抓的战略性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农产品加工业强起来、农业品牌亮起来、广大农民富起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新消费主体、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求紧迫、条件具备、机遇难得,到了必须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

会议强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在思路上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尊重企业和农民主体地位,共同做大市场“蛋糕”;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让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主产区、留给农民;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引领,推动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强化环境、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约束作用;坚持以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围绕消费谋加工,围绕加工谋生产,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要立足“农”的发展定位,突出“企”的发展主体,遵循“融”的发展路径,重点做到: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培育汛笾魈澹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强化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

会议指出,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信任。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当前,我国已进入质量兴农、品牌发展的新时代。品牌成为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成为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引领,成为提高市场号召力的重要抓手。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品牌闪亮登场,跻身国际舞台,丰富中国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的发展力量。会议明确,推进品牌建设要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要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要重点在“三区一园”中创建,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构建和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多种形式提升品牌营销能力。

会议强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举措,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各级农业部门要抓紧研究部署,加快贯彻落实;抓紧摸清情况,明确创建目标;抓紧制定创建标准,实行先建后补。

会议由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主持。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部党组成员叶贞琴,河南省副省长王铁等出席会议。河南、甘肃、湖北、黑龙江、山东和广西等六个省(区)的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会议代表还考察了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等企业,会议还举办了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

农业品牌论文: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唱响农业品牌

在郑州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品牌两个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品牌创建两项工作都非常重要,关联度很高,加工业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工业做好了,唱响品牌才有底气;品牌引领和驱动加工业发展,只有品牌做好了,加工业才能上档次。

本刊根据韩长赋部长的讲话记录进行了摘要整理,现刊发以飨读者。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意义重大

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以加工需求为牵引,形成“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的种养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优化区域布局。这必将增强农业供给活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加工业,可以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拉长价值链和就业链,促进减损增收、提价增收和就业增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同时,通过发展加工业,还有助于带动资本回乡、人才返乡、科技下乡,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民创业,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打造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支柱。

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的前延后伸,带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强大引擎。

加工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过去,每家每户都有七八口人,80%以上自己在家做饭,家家点火、万户炊烟。现在城镇居民家庭规模显著变小,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加之80后、 90后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加工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装备、生物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有效运用,有利于提高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比如,包子、花卷、饺子、汤圆等,以往只能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现在随着自动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这些食品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为主,经营分散、品种少、标准化程度低,搞不好加工,只能以u“原字号”“粗字号”为主。近年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快成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工业发展注入有生力量,为做精做细做深农产品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农产品重点做到“五个推进”

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2.4:1,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到75%,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们今后不能再走这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在注重速度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目标,突出发展速度与质量统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农民与加工主体关系转型升级, 在推进过程中,重点做到五个“大力推进”。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分散,加工产能与主产区、加工与上下游脱节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主产区、主销区、“三区三园”和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加工与产地结合、加工与销地结合、加工与园区结合、加工与扶贫结合“四个结合”。

二要培育壮大主体,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加工业的发展关键靠主体,要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不但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办加工,还要引导他们“挣票子带上乡亲”,让农民参与和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决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要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让他们与加工业同发展共壮大。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等,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烘干储藏、直供直销等设施,支持他们与加工企业抱团闯市场,支持他们参与发展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大力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针对农产品初加工水平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2012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资达36亿元,共扶持632个县、近5万个农户。今年开始,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整合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出项目中,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大力发展主食加工。日前,农业部下发了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宣传推介“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发展“餐桌”经济,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增强加工的精深程度。精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依托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开展公共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人才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一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协同创新,围绕烘干储藏、冷链物流、营养成分提取、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薄弱环节,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技术装备集成示范,重点建设一批企业研发分中心和中试基地。强化成果转化,开展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搭建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产学研推用”体系建设;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成果入股创办领办加工企业,实现股权分红。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农产品加工行业人才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

五要强化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国办《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很有含金量,有些政策还有实质性突破。比如,在财税上,落实增值税抵扣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在金融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用地用电政策上,城乡建设用地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等。这些政策来之不易,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财政、发改、税务、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帮助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解决实际困难。

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品牌创建是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一定要把品牌这杆大旗举起来,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

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洛川苹果、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辽参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为该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区域品牌创建,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不同区域农产品差异性体现出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安全、优质、绿色应该成为农业品牌的“身份证”,成为农业品牌最闪亮的名片。创建产品品牌,要立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耕织结合“小而美”的生态特色,打造成富国足民的“金字招牌”。

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农业既是产品供给行业,也是重要的原料产业行业。农业企业是农产品原料的主要需求方,也是品牌创建的受益方,应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要通过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把握市场需求准、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主力部队”。

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因此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必须统筹设计、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要重点在“三区一园”中创建。把品牌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逐个产品、逐个产区制定品牌创建规划,不同层级的规划要有机衔接,形成科学体系。要结合规划,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打通财政、金融、土地、环保、水利等政策渠道,研究建立激活民间投资的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集聚,形成园区出品牌、品牌带园区的格局。

要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是品牌发展壮大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要加强与发改、商务、海关、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创品牌、管品牌的联动机制。要用部门的合力确保标准的权威性,用标准的“卡尺”确保品牌的“含金量”,以标准促品牌,以品牌带产业。

要构建和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把中央给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政策的手段、金融杠杆的撬动和市场的办法,为品牌创建创造良好条件,让品牌真正产生效益,让地方和农业企业有积极性创品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品牌诚信体系,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坚决杜绝套牌和滥用品牌行为,使品牌货真价实,通过给牌子、发补贴,使品牌所有者名利双收。要探索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和星级管理制度,使农业品牌能进能出,成为带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

要多种形式提升品牌营销能力。营销是提升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等,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讲好农业品牌故事,塑造品牌良好形象。要以品牌为纽带,把新型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和众多中小农户“绑在一根绳上”,共同维护好品牌的声誉,共享品牌的溢价收益。

农业品牌论文:细节变化折射农业品牌大发展

4月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农业品牌建设成果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地理标志产品展区、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蛋品展区等10个展示区风格设计各不相同,展示产品琳琅满目。而要说最吸引人的,则要数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和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记者在成果展示区采访期间,这两个展区总是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现场:嘴上说的产品再好,尝过之后才见真章

开篇记者说苹果展区和大米展区总是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其原因在于一个“吃”字,展区负责人在现场开设的苹果品鉴区和好吃米饭品鉴区,吸引了大批“吃货”驻足于此,静宁苹果、昭通苹果、洛川苹果哪个最甜?五常大米、遮放贡米、盘锦大米哪个最香?不用眼瞅,直接撸起袖子开吃,用事实说话。

此次展示的十大苹果品牌和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部于2016年通过一系列程序严格评选出来的,都是苹果和大米领域中的佼佼者,哪一个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在国际领域与外国品种较量一番。参会者能一口气把这些好苹果和好大米一并品尝,这也是“吃货”们的福气了吧。

就拿苹果品鉴为例,现场工作人员拿出一个洛川苹果,用工具切成8块放入盘子当中,刚一摆上不出5秒必被抢光,其火爆程度不亚于老年人抢购超市里的优惠商品。吃上的人品尝过后则会点评这个苹果甜度如何、水分多少,吃不上的只能等待别的品种摆上盘子了。

而大米品鉴区则要秩序井然一些,10个大米品牌,每个品牌前都会放一个电饭煲,只要你说我要品尝一下这款大米,工作人员都会为你盛上一小杯热腾腾的米饭,哪款大米粘度高、哪款大米香甜可口您自己去品尝。

观察一:农产品包装更加注重设计语言

品牌化之路是农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利器,在打造品牌时,包装是消费者视觉感受的第一步。但包装设计不仅仅是机械地将包装做出来,一定要包含视觉包装和心理包装,一定是消费者视觉和心理的双重认同。

如果说以前国内农产品的包装,还只满足于保护商品、方便携带等功能的话,那么如今我们的农业企业,已经从过去一流产品,三流包装的尴尬中走了出来,开始摆脱蛇皮袋、麻袋之类的原始包装,向印制精美的标准包装、设计语言多样的差异化包装发展。

在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黑龙江五常市顺泽米业有限公司一款包装独特的大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该产品的整个包装设计灵感源自于上世纪50-70年代所流行的红色大字报样式,设计图案中充满着红色元素,其中“红色年代、绿色时代”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再配以“绿色革命”等主题字样,让人很容易明白该产品的设计语言:在倡导绿色消费的时代,要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红色年代里没有添加任何肥料的纯正五常大米。包装上再有认证机构认证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商标做背书,整个产品的绿色有机属性一目了然。

“公司对产品包装的认识与十几年前甚至五年前都完全不一样了。产品包装形象对于很多农产品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对外传递品牌形象及理念的媒介,所以如何让所有的农产品包装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符号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下足了功夫!”五常市顺泽米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彦峰告诉记者。

观察二:产品追溯让消费者购买信心更足

苹果展区人流攒动的热闹景象背后,影射出来的是消费者对近些年我国苹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认可。2016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推选出了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山东烟台苹果、云南昭通苹果、河北宽域苹果、陕西洛川苹果、山西万荣苹果、甘肃庆阳苹果、辽宁瓦房店小国光苹果、宁夏扁担沟苹果、河南灵宝苹果、新疆阿克苏苹果位列其中。

您以前在超市买到的苹果不知道来自何处?抑或对于贴在苹果上面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商标真假难辨?那现在对于上述情况您可以少一些担心了,因为有的苹果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以种植辽宁瓦房店小国光苹果在北方地区小有知名度,此次在苹果展区展示的小国光苹果不光产品品质受到了参会者高度认可,对于该公司建立的产品追溯体系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随机拿来一个苹果,用手机对着苹果上的二维码一扫,再输入产品身份码,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该苹果重达150克,由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产品,产品编号为028OP1200136,@证生产企业为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

产品有了身份认证,这就相当于给了消费者一个辨别产品真伪的工具。可想而知,在造假猖獗的当下,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将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为消费者购买产品带来足够的消费信心。

可喜的是,在本次大会苹果展示区,已经有不少企业和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一样,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积极的维护企业利益,就是为消费者带来更强的消费信心。

观察三:品牌传播渠道不再一成不变

城里人,改变一下对农产品传播的传统观念吧!事件营销、借力营销不再只属于工业品传播范畴,如今,农产品的传播渠道也已经不再局限于用报纸、电视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转而更加注重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直观了解。

生活中,用EMS发送快件的人不在少数,可借用EMS包裹做产品营销的记者还真没见过。这不,在本次大会十大苹果展区,万荣苹果的广告就登在了EMS快递封皮上。

试想一下,当你拿到一个包裹,看到封皮上印有万荣苹果:好吃、好看、好营养的广告时,您能不对“万荣苹果”这四个字产生哪怕一丝的好奇心么?上面印着的“个大、形正、色艳、肉脆、微甜”十个字,完全把万荣苹果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我们和邮政特快专递开展合作,印制万荣果业EMS形象封,就是让更多消费者认识万荣苹果,目前这种合作模式还只是在山西省内,今后我们准备推向全国。”万荣果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擦亮万荣苹果品牌。我们先后组织人员赴黑河、北京、太原、杨凌、洛川、上海、南宁等地参加农展会、展销会、推介会;开通‘万荣果业’微信公众平台,制作‘万荣苹果’挪车电话卡;授权使用‘万荣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包装箱,有效杜绝了使用外地包装的现象;在果库、合作社、包装箱印制了‘万荣苹果好吃好看好营养’广告语。2015年万荣苹果被评为中国品牌文化十大范例,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

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突出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对推进品牌建设做出明确部署,提出具体要求,这为新时期推动农业品牌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品牌战略的当下,我们的农业企业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除了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之外,也要注重品牌文化的创建、品牌形象的维护以及品牌传播渠道的扩展。我们不仅要牵住产品质量的把控这个牛鼻子,更要通过一系列的品牌培育措施,让企业在品牌创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责编/赵楠 美编/杨玲玲

农业品牌论文:抓住价值核心,推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

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到兰陵,四年前我曾来过兰陵演讲,同时做了苍山蔬菜品牌的战略规划。感谢苍山人民能够把农产品品牌建设做起来,做下去。我们今天除了谈农业品牌如何打造,更要谈如何落地的问题。我认为这次峰会探讨非常有价值。

对于农业品牌,今天我们应该去思考、去执行的,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品牌到底是什么?在传统经济学,或者传统管理学、管理营销学当中,品牌只是一个营销的手段。但其实品牌的来源、根基和本质是信用,是通过产品生产基础之上的符号生产、意义生产、价值生产来生产现有经济。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者手段,更是一种信用体系,通过信用体系产生信用经济。

第二,当我们去落地执行的时候,要思考这一类型的现有经济和其他类型的现有经济不同点在什么地方。我曾经做过总结,品牌经济是提升经济价值的符号核心。当一个品种独特、品质优良的产品生产出来,我们要进一步延伸它的生产体系时就会进行符号的生产。比如说logo,这个符号后面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品牌生产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生产,还是微型价值的生产,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增加资源经济价值的关系。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丰富的特产资源,但如果只打资源牌的话,必然不足以在市场上使用。关注点是要抓住消费者的心,构建与消费者的关系链。这个关系链有多L,落实到消费者的心中有多深,就能增加多少资源经济价值。

第三,品牌并不是通过价值的示范取胜。品牌的特征是基于一定的价值优势,但超越价值优势的价值经济。作为这样一种特殊实体经济,它不仅是符号经济,更是关系经济,还是价值经济。农产品适度规模化越来越高,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品牌价值的个性化,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和品牌文化的个性化。这些个性化要通过专业的顶层设计把它完成,并且不断强化改善。

品牌是战略体系,应该有百年大计。作为一个学者,当我看到中国农业产品与其他国家的农业产品放在一起时,有些产品的品质虽然非常好,但价格相比较低,我就在想一定要让我们的农民更强,农村更富,农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农产品品牌研究体系、方法,有品牌的落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责编/赵昭 美编/杨玲玲

农业品牌论文: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 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步伐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大背景下,2017中国自主品牌(兰陵)峰会主题聚焦农业现代化、聚焦农业品牌建设,积极搭建农业领域官、产、学、研沟通合作、协同创新的平台,深度契合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对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发展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外知名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市场,给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关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的趋势,逐步进入品牌农产品消费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曾对农业品牌与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论述。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明确指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要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从一二三产业着手,采取有效举措,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当前,无论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宏观层面,还是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和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引导农业市场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供销合作社作为党委、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创建,通过积极创新商业模式、经营业态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自主品牌创建,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

首先,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打造了享誉全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其次,在果蔬、棉花、茶叶、食用菌、蜂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及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打造了一大批名优农产品品牌。目前,全系统共有2226家企业,1.8万家农产品行业协会,领办创办合作社17万家;拥有驰名商标249个,中华老字号60个,省、市级品牌农产品350余个,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等认证的合作社达到3.7万家,是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供应来源,成为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长期的农业品牌建设实践中,供销合作社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和路径。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平、有序的市场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前提。农业品牌战略要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流通领域的传统优势,以消费引导生产,促进生产、消费有效对接,带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进一步树立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引导他们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生产经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通过良性竞争,营造和谐发展的市场环境,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二是抓好农产品品质。品质决定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与认同。农产品的质量是否安全、品质是否达标,是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品牌建设的成败,更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供销合作社注重打造农产品的独特性,通过统一的公共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内涵,形成消M者认知,从而引领产品的性价比,最大限度地实现品牌价值。

三是加强标准建设。科学、严格的标准是农业品牌建设的抓手。供销合作社探索以标准化方法,构建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规范流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快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品牌追溯平台建设,降低农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有效保障农产品品质,夯实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通过规范产品标准、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把生产流通增值收益传导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民收益。

四是合理适度的规模。规模化生产是农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来支撑,传统的小农小户生产模式,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实现生产标准化。但是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一定要适度。农产品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市场出现风险,过大的生产规模将会深陷滞销的陷阱,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要继续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系统优势,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农业规模化生产,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适度的规模,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避免盲目追求生产规模的错误倾向。

五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设计、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全程、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来支撑。因此对供销合作社来讲,要进一步发挥组织体系优势,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兴农业服务化体系,通过大田托管、庄稼医院、综合服务中心等,为创建农产品品牌提供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效的服务。

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农业品牌战略必将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为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对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多提宝贵意见,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出谋划策,使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品牌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责编/常嫦 美编/杨玲玲

农业品牌论文: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目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却不多见

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届农交会集中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成果。但几圈逛下来,笔者却发现虽然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目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却不多。参展的农产品品牌大多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面对全国的客商和消费者时,就显得底气不足。这印证了我国农业品牌数量不少、精品却不多的现状。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农业品牌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品牌农业的建设是用工商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生产者更好约束自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农交会上赣南脐橙颇受青睐,据赣州市果业局的同志介绍,赣南脐橙的品牌价值已达到40多个亿。有了赣南脐橙的品牌,赣州的脐橙产业才能越走越顺,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前几年部分地区发生大白菜滞销卖难的情况,但创出品牌的胶州大白菜价格仍居高不下,依然卖出了“肉”价钱。

更为关键的是,与以往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户相比,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有品牌和市场意识,示范带动能力强,也有条件按照打造品牌的要求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控制。只不过打造品牌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生产经营者等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的推动、引导、服务功能不可少,这尤其体现在公共品牌或产地品牌的培育上。要研究制定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也要及时指导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品牌的创建活动,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整体推进力。

企业应发挥品牌培育的主体地位。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由于涉农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企业间的联合,整合品牌资源。如同一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可以组织起来,共同创建一个公共品牌,统一推介形成合力,抱团闯市场。

此外,还要为品牌农业发展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加强品牌保护和监管、执法力度。目前总有不少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产品混水摸鱼,影响了农业品牌的信誉。对这种现象应严加监管,加强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让名牌农产品真正名副其实,被消费者认可,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

农业品牌论文:推进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建议

摘 要:通过对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的调研,针对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推进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霍山县;农业品牌建设;建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为我们加强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坚定了信心,提供了强大动力。

霍山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境内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知名的毛竹之乡、茶叶之乡、中药材之乡、油茶之乡、百合之乡、蚕桑之乡,现已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73 000hm2,部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7家、市级60家,发展品牌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品牌农业建设,高举生态立县大旗,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品牌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已建设绿色茶叶基地6 735hm2、绿色水稻基地7 000hm2、绿色百合基地3 500hm2、绿色油茶基地3 300hm2、无公害蔬菜基地3 700hm2,全县茶园通过全国绿色食品饮料(茶叶)基地县认证,大别山绿色商城茶叶批发市场获国家首批“绿色市场”认证,打造了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贡酒、漫水河百合、霍山鳗鱼、霍山黑毛猪等一批名气较大、市场美誉度高的农产品品牌,拥有中华老字号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著名商标2个、安徽名牌农产品4个、安徽名牌产品15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2个、农业三品认证55个,品牌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该县农业品牌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自主品牌较少、品牌影响不够大、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品牌鱼龙混杂、品牌效益不够显著等问题,这也是当前品牌农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建设品牌农业,重点要面向消费人群,研究消费心理,满足消费需求,潜心研发高中低端不同层次的农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要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霍山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建议要打好以下3张牌。

1 抓质量,打基础,打造大众品牌

面向普通消费人群,主要是生产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人民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走亲民、平民路线,建好基地、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做好做实民生工程,不断丰富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1.1 抓规模化 结合该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域发展规划,按照龙头企业加工及市场需求,选准主导产业,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抓好诸佛庵“一竹三笋”、漫水河百合、佛磨白三大水库有机鱼等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主打产品。

1.2 抓标准化 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保护区,霍山黄芽建立乌米尖、金鸡山、金竹坪、上谷等4个核心保护区,霍山石斛建立里山区核心保护区,保护区内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推广国际通用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建立从“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3 抓市场化 加强大别山绿色商城、大化坪茶叶、太平畈中药材、漫水河百合、单龙寺香草茶街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市场品牌,促进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直供直销和电子商务网络,促进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快速转化。

2 抓龙头,育主体,打造国际品牌

面向中端消费市场,主要是发展竹制品、茧丝绸、烤鳗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国际化路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推动农业出口创汇。

2.1 政府搭平台 强化政府引导,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生产操作规程、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经营行为规范等行业规则,建立地域性农产品品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行企业出口产品卫生注册制度和国际认证,推进农产品检测结果国际互认。

2.2 龙头唱主角 按照“高起点、专业化、外向型”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利益联接,达到一个产业有一个以上龙头企业对接,一个龙头企业创一个以上知名品牌;

2.3 念好生态经 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积极推广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农田节水等清洁生产技术,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资源养护,着力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

3 抓投入,重保护,打造高端品牌

面向高消费人群,重点发展霍山石斛、霍山黄芽、霍山鳗鱼等高端产品,培育高端品牌,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品牌效益。

(1)在投入上,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建立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扶持企业、大户创建品牌,同时做好整合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等工作。

(2)在推广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大主导品牌宣传力度,借鉴“迎驾”品牌打造经验,适时上央视宣传霍山石斛、霍山黄芽等知名品牌,使其成长为全国性品牌,加快龙华“国雅”品牌、源牌“丝侬”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在科技上,大力推进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引进和应用各种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开拓和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霍山石斛发展要加大颗粒、胶囊、精粉、浸膏等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力度,适应不同的高端消费市场。霍山黄芽要远学西湖龙井、云南普洱,近学安吉白茶、石台雾里青、六安瓜片等发展模式,依托大企业、大品牌,加大包装、销售方面研究力度,提高机械化制茶水平,开发饮料茶、食品茶等多元化系列产品,推陈出新,保证产品卖得出、价格上得去、品牌效益好。

(4)在文化资源保护上,要深挖潜力,霍山石斛要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医药文化,借助吴邦国委员长视察的契机,借力发力,借势上势,加快发展,全力打造“中华瑰宝、霍山石斛”大品牌。霍山黄芽要挖掘历史资源,彰显文化底蕴,增加产品内涵,发展高端茶叶,更大限度地提升品牌价值。要积极争取创建部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示范区,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积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市场、政策、法制环境,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扶持、宣传和保护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知名品牌,促进产品、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品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编:张长青)

农业品牌论文: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日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却不多见

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届农交会集中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成果。但几圈逛下来,笔者却发现虽然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目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却不多。参展的农产品品牌大多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面对全国的客商和消费者时,就显得底气不足。这印证了我国农业品牌数量不少、精品却不多的现状。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农业品牌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品牌农业的建设是用工商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生产者更好约束自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农交会上赣南脐橙颇受青睐,据赣州市果业局的同志介绍,赣南脐橙的品牌价值已达到40多个亿。有了赣南脐橙的品牌,赣州的脐橙产业才能越走越顺,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前几年部分地区发生大白菜滞销卖难的情况,但创出品牌的胶州大白菜价格仍居高不下,依然卖出了“肉”价钱。

更为关键的是,与以往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户相比,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有品牌和市场意识,示范带动能力强,也有条件按照打造品牌的要求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控制。只不过打造品牌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生产经营者等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的推动、引导、服务功能不可少,这尤其体现在公共品牌或产地品牌的培育上。要研究制定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也要及时指导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品牌的创建活动,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整体推进力。

企业应发挥品牌培育的主体地位。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由于涉农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企业间的联合,整合品牌资源。如同一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可以组织起来,共同创建一个公共品牌,统一推介形成合力,抱团闯市场。

此外,还要为品牌农业发展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加强品牌保护和监管、执法力度。目前总有不少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产品混水摸鱼,影响了农业品牌的信誉。对这种现象应严加监管,加强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让名牌农产品真正名副其实,被消费者认可,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

农业品牌论文:在转型升级中强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战略

“萝卜白菜装筐就卖”形象地表述了我国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农业在粗放式经营下“无品牌化经营”的典型特征。而如今,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条件下,立足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以特色、高品质为基础培育品牌,形成产业优势,则成为很多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普遍思路。

吃枸杞要宁夏的,喝普洱茶肯定要云南的……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尤其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强烈诉求,则使得品牌承载了更多的期待,也成为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毫无疑问,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要求,推进农业品牌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2013年4月26日,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简称中国优农协会)和农民日报社联合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在云南省普洱市启动。活动相继走进了云南、四川、山西、宁夏等省份。

一批地方品牌以此为契机走向全国,甚至打入国际市场。舆论普遍认为,“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推进了农业品牌化战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活动对我国品牌农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形成多个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对活动跟踪报道,各种新媒体转载、转发,一时间引起全国舆论的高度关注。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各地农业品牌化水平亟待提升——

多地政府申请承办“品牌农业中国行”

“品牌农业中国行”组委会人员忙得不可开交,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浙江省丽水市、吉林省延边州等很多地方政府纷纷来电来函,申请承办“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联想佳沃、海亮集团等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申请加入中国优农协会;四川蒲江、云南普洱、宁夏中宁等多地牵头,申请成立中国优农协会产业分会……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到目前阶段,对品牌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中国优农协会会长朱保成认为,农业的品牌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然而,我国品牌农业发展整体依然滞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短板。农产品品牌虽然很多,但杂、乱、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专门出台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推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正是在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工作部署,发挥行业社团及媒体在品牌建设上的独特优势,搭建了这一服务现代农业的大平台。

据介绍,这个平台由多方力量支撑,包括中国农科院、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等农业部部属单位,《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央视七频道等多家中央媒体,清华大学、中欧商学院等知名院校。

把品牌建设主体欠缺的东西补回来

生态高效农业是四川省蒲江县基于自身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而做出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发展势头迅猛,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然而,在农业品牌建设上,蒲江自认不足。以传统知名绿茶“蒲江雀舌”为例,此茶成名于1000多年前,品质上乘,但在市场化发展中被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名茶远远甩在身后。

5月,“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走进蒲江。中国优农协会与蒲江县政府就品牌农业建设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蒲江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展开合作,并共同举办“中国猕猴桃节”,协会支持在蒲江成立猕猴桃产业分会。

蒲江县委书记刘兵称,蒲江的优质农业资源只有实施品牌化战略,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市场价值。“品牌农业中国行”的平台资源和影响力无疑为蒲江农业品牌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中国优农协会执行副会长黄竟仪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及农业企业缺乏品牌规划、创建、传播和维护的经验和理念。尤其在区域品牌建设上,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必须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尤其是数字化营销渠道,建立有内涵的品牌,快速提升品牌价值。

你的农产品品牌可以从这里“高飞”

以“联想控股”为代表的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成为时下热点话题。今年5月,联想控股佳沃以新品会的形式,高调推出现代农业品牌及其首款产品“佳沃”蓝莓,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成都时,农业部调研组深入考察了佳沃猕猴桃种植基地,并高度评价佳沃现代种植方式及品牌战略。佳沃积极申请加入中国优农协会。

调研组形成专题报告,呈送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作出重要批示,认为佳沃现代化的种植模式值得借鉴。“公司+规模农户”,大公司带动大农户,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大家在一个产业链上合理分工,共享增值收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也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总结研究“联想”等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的路径与模式,多宣传一些带动不代替、互利共赢的好典型。

随后,《农民日报》深度报道“联想”进军农业及佳沃品牌经验,各大网络媒体及新媒体纷纷转载。多家企业通过《农民日报?品牌农业》特刊编辑部,寻求与佳沃在生态绿色种植方面的合作。

宣传推介是农业品牌打造的必要手段,活动的聚集效应也因此得到了充分释放。这种推介合力使农产品品牌最为关注的市场效应得到极大扩展,提升了一大批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展、融资、走出去”三个平台则更凸显“品牌农业中国行”所具有的丰富市场资源。

在展会方面,作为“品牌农业中国行”重要内容,“2013中国国际品牌农业发展大会”于10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旨在搭建一个国际性交流平台,研讨国际品牌农业发展理念及趋势,开阔中国农业品牌发展的国际化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品牌经验,进一步探索中国品牌农业发展路径。以此为代表,由中国优农协会和农民日报社主导的一系列农产品展会,都将成为品牌推广的重要平台。

在品牌农业投融资方面,黄竞仪认为,打造品牌是一个投资的过程。创立一个农产品品牌,需要先进技术及加工体系的保障,需要现代化营销网络的支撑,需要高端人才队伍的带领,这些都离不开资金支持。一般来说,政府对品牌农业的支持重点是设施的改善和科技的创新,是有限的,更主要的是要发挥社会资本和企业的主导作用。

带领国内品牌“走出去”,帮助打造中国国家品牌,是“品牌农业中国行”的重要目标。中国优农协会充分利用其与部属外经、贸促和国际交流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支持国内品牌走出国门,已成功组织国内13家企业参加了“第78届柏林国际绿色周”,目前,正在协助云南省龙头企业参加在迪拜、土耳其举办的国际性农业展会,并积极准备参加“第79届柏林国际绿色周”。

开放式架构让活动内容和形式更丰满

“品牌农业中国行”采取了灵活的开放式架构,结合各地特点和需要进行板块设置、资源组合。经过近半年的运行,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丰满,对我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也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更深刻的思考。

黄竞仪说:“我们深切感知到,按市场理念来衡量,相当一部分涉农企业还处在待培育状态,在投融资、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权益维护等方面还缺乏经验和能力。仅从一些政府和企业对活动承办及产业分会筹建的强烈愿望就可以看出,优质农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还需大量的公益服务或外包服务。”

尤其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加速转变,更多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职能将交给社团。农业行业社团组织在推进品牌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可在政策研究、技术推广、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行业协会的市场贴近性,决定“品牌农业中国行”的视野必将国际化。9月16日,在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农业合作论坛上,朱保成指出,中阿国家应继续传承丝路精神,共织丝路新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促进中阿农产品贸易发展。朱保成认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而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国际战略构想,必将有力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合作,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也必将给中国农业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更多的合作机遇。

舆论普遍认为,“品牌农业中国行”的意义已经超出一般性品牌展示推介范畴。它已成为农业行业弘扬、践行“中国梦”的大平台,成为行业协会功能拓展的有力实践,成为我国品牌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

徐宏生

农业品牌论文:福建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

[摘 要]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打造农业品牌,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知名农业品牌不断增加,品牌创建意识日益增强。尽管如此,福建省在推进农业品牌战略的进程中仍面临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程度低,农业品牌创建资金短缺,农业品牌杂、小、弱,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为此,福建省应树立品牌观念,因地制宜创建现代农业品牌,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完善管理机制,采取积极扶持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品牌发展。

[关键词]农业品牌战略;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1 福建省农业品牌建设与发展现状

1.1 知名农业品牌不断增加

截至2011年,福建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产品有10个,“地理标志”26个;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有13个;“中国驰名商标”有9个。2012年,福建省国内注册商标总量达20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总数达5万件以上。2013年,在农业部评选的百个“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活动中,福建省共获得9个农产品优质公用品牌,是全国获此殊荣产品数量最多的省份。这些品牌分布广泛,涵盖了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蔬菜等农业特色产业。

1.2 农业品牌创建意识日益增强

目前,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即“三品一标一名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建设,已从无序竞争、探索开拓阶段进入到规范管理、认证监督阶段。福建省将农业品牌当作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来实施,努力实现农业品牌的经营,从多层次提高农业价值。福建省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等注册商标也大幅度的增加,品牌农产品数量居全国前列。此外,福建省加大了对品牌农业企业的政策扶持,给予连续三年共评选认定的品牌农业企业,给予奖励扶持,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全省农业企业对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1.3 品牌农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近年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打造特色农业产品。这不但增加了农产品品种,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有了品牌的附加值,农产品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品牌农业直接带动了全省40%左右的农民发展生产,吸纳了152万名农村劳动就业力,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2 福建省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

2.1 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程度低

福建省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加之受全省地理环境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需求都具有盲目性。而且缺乏统一的规划,制定农产品标准和品牌化还处于自发阶段和分散状态,针对性较薄弱。加之,制定的标准中对于农业生产后的标准和系列标准的规范较少,标准与市场、物流流通结合不紧密。此外,大多数农产品难以保证生产的标准化,实施品牌战略较为困难,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不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键技术环节,如检测、生产、包装、冷藏等方面标准化建设也较为落后。产品有名无牌,市场准入受到极大限制。

2.2 农业品牌杂、小、弱,规模效益不明显

福建省是农产品极为丰富的省份,各地县都有一些特色和优势。对于这些具有区位优势的农产品,各企业多自立门户打出品牌。因此,目前农产品注册商标虽然不少,但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出现了品牌多、杂、小、弱的商品。知名品牌不多,有的产品在省内外虽然享有一定的声誉,但规模不够,市场优势不足,不少只是“珍品”、“贡品”、“礼品”,并未形成拳头产品,难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规模效益不明显。

不仅如此,全省很多农产品只有商品名称,没有品牌商标,农产品品牌发展滞后,只要存在品牌数量少、影响范围有限、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并且,在农产品品牌战略中会出现信息部对称问题,其根源是有农产品品牌固有的特性形成的。

2.3 创建农业品牌资金短缺

尽管,福建省十分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然而,与发达的农业大省相比,政府在支持农业品牌建设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资金投入总量仍显不足。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科研投入的资金平均占销售收入5%以上,而福建省多数生产企业投入不足千分之一。具体表现在:一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成本高,收益低;二是农业生产规模小,资金积累慢,难以进行生产创新和新技术开发,不利于实现品牌战略管理;三是生产商的规模小,很难独立建立各自的市场营销渠道,稳定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品牌产品的宣传不足。品牌宣传、品牌包装、品牌推介等方面在省级以上媒体很少露脸,知名度和美誉度欠佳。

3 福建省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

3.1 树立品牌观念,增强现代农业品牌意识

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先决条件。商标是品牌的标志,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商标,只是品牌战略的第一步,要使品牌成为名牌,还需要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只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品牌质量系统,步步为营,才能创造出优质品牌产品来。要克服小农意识,增强农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不可把商标与品牌等同起来,认为农产品只要有了商标就是有了好品牌。

3.2 进行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创建现代农业品牌

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较注重农产品的生产而不是农产品的销售,较注重农产品的数量而不是质量,现代农业品牌营销的意识较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渐渐开始改变一些旧的观念,慢慢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市场的需求。虽然和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农产品生产者对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当然也没有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农产品要想取得满意的经营效果,就应该树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品牌营销观念。同时,还可依托名牌企业为平台,不断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各具特色的品牌农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做大做强名牌企业,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取得较高的市场附加值,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形成名牌效应。

3.3 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

品牌化和标准化经营是将农产品质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有效措施,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就应当围绕市场的走势和需要来确定农产品的发展。强化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企业品牌化和标准化的建设,而且要在生产、收购、加工环节上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依靠着农产品质量和特点开发特色产品,将产品质量融入品牌价值,促进农产品的销量,从而达到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与利益相结合。

品牌的营销推介是将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全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部门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创建农产品品牌形象无疑是全省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当务之急。

3.4 完善管理机制,采取积极扶持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品牌发展

由于农产品属于典型传统产业,政府要采取扶持性政策,支持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龙头的农业企业化组织建设。要以品牌开拓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决定生产的模式,组建农民生产专业化团体,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

可通过三种形式进行:一是成立专业农业生产协会,农户自愿参加。农业生产协会作为市场法人主体,制定市场竞争战略。农户必须履行农协的职责,同时享有农协提供的服务,如农产品的品牌支持、营销网络的支持、产品商品化加工的服务等。二是建立股份合作制的产地品牌农产品批发市场,让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以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政府应为农业的贸易组织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要控制税费征收率。三是扶持名牌企业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加强农产品的精加工,强化产品质量,改进农产品包装,树立企业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给予必要的经济帮助,一方面,保证这些组织生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促进这些组织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品牌农业的发展是形成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路径。推进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转变的有力手段,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迫切要求,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福建省应该结合区域特色,发展品牌农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着力培育成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形成区域品牌、省级品牌、国家品牌、国际品牌的品牌战略体系。

农业品牌论文:现代烟草农业品牌建设的创新成果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现代烟草农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讨论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品牌建设,最后以安康山地烤烟品牌建设为例,探讨了烟叶品牌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 现代烟草农业; 品牌建设; 安康烟草

围绕安康山地烤烟生产管理的山地烤烟种植、收购、组织、经营管理系列著作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通读四卷本丛书后,深感此丛书工作量巨大和对我国山地烤烟生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烟草农业范畴

现代烟草农业,相对于传统烟草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科学经营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烟草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中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管理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二、现代烟草农业经营管理中的品牌建设

(一)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烟叶生产属于农业生产,大多数生产经营者不具有品牌意识,或者就没有品牌意识。

(二)重视创新:任何企业发展都要靠创新,生产技术的创新也会促进烟叶品牌的成长,由于烟叶生产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品牌烟叶的生产就更要注重这些。

(三)设计商标:商标能够代表产品,它聚集了产品的抽象信息,传递了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的理念。

(四)加强质量管理:烟叶生产的核心是质量,烟叶品牌的创建和维护必须实现“优质、特色、安全”。一是提高烟叶的质量。烟叶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标准,保证烟叶质量的均衡。二是实现作为品牌烟叶的特色。特色是品牌烟叶区别于其他烟叶的重要体现。三是要注重烟叶的无公害。使烟叶在无公害农业要求的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中种植,使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业的标准和规范。

(五)提升服务的水平:一要在烟叶收购调拨过程中规范管理,确保烟叶等级合格。等级合格率不到位将破坏烟叶品牌形象。二要提高烟叶品牌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与工业企业联系,进行全面的技术和营销合作,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品牌服务。三要规范烟叶经营秩序,就是要认真贯彻国家局《关于规范烟叶流通秩序的若干规定》的精神和严格执行国家局有关烟叶经营的规定,全力打造诚信烟叶品牌。

三、安康山地烤烟的品牌建设案例

安康烟区位于秦巴山区,是典型的山地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打75%以上,空气清新无污染,这就为生产特色烟叶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安康烤烟大多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中高山地,种植地块为山坡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康烟叶特殊的生态基础。这种特殊性早就了产品拥有与其它地区的烟叶所不同的特质,这也是树立品牌的先天优势。

安康烟草提出了打造安康优质烟叶品牌,建设富有特色烟叶重点产区的烟叶发展新思路,并本着“优化布局、稳定规模、主攻质量、做强品牌”的发展思路,苦练内功、依托科技、强化管理,打造出了具有竞争实力的安康烟叶品牌——山地金。跟随卷烟品牌调整的步伐加快安康特色和清洁环境的资源优势,深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充分利用安康山地特色和清洁环境的资源优势,加强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建设,努力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满足卷烟品牌发展的需要。加快安康“山地金”特色烟叶品牌建设,提升安康“山地金”特色烟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积极开展品牌导向型原料基地单元建设,完善以福建中烟为主导的基地单元“全收全调”模式。

(一)实施烟叶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拓国际烟叶市场的有效途径,烟草种植行业应该主动在烟叶经营领域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培育知名烟叶品牌,通过品牌经营来促进烟叶种植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山地金”烟叶品牌管理。 制定品牌的生产流程、技术和服务规范、质量标准、营销管理等规章,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使安康烟叶成为全国有价值的烟叶品牌之一,并适度向行业外实行品牌扩张、品牌繁殖和品牌延伸,以此来完成品牌的全面扩张,把“山地金”烟叶品牌打造成全国商品和服务的知名品牌。

(三)品牌定位。就是为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清晰的、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符合目标市场客户需要的形象和特征,占据有利地位。安康烟叶以浓香、醇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而扬名。打造安康烟叶品牌,首先应该考虑品牌定位,即以浓香为主的山地烟叶。

(四)品牌经营。生产优质原料:安康市旬阳县2002年被国家烟草总局列为国际型优质烤烟基地县,精选优质原料是每个企业都应对消费者做出的根本性承诺。优质的原料产地和原材料是这一品牌的根本保证。追求优异品质: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烟叶的品质。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与品牌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保持发挥作用。加深文化内涵:将品牌文化理念用山地金这一品牌体现出来,可以突出安康山地黄金烟叶的特点,包括品质优良,品位如黄金一样的联想。

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强调品牌建设,以品牌战略实施带动现代烟草产业化发展。通过对安康山地烤烟品牌建设研究,我们认为,安康“山地金”烟叶品牌规划科学,品牌设计先进,品牌定位清晰,品牌经营规范,在烟叶品牌建设上独树一帜,在烟草农业现代化推进上做出了创新性突破工作。安康“山地金”烟叶品牌战略制定、策略组合,尤其是以体系化内部质量管理为主线构建的烤烟种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不仅在陕西烟叶生产领域具有创新意义,在全国烟叶行业也具有领先价值,尤其是对完善我国山地烤烟生产管理体系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此成果很有价值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