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练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6 07:29:55

教练工作计划

教练工作计划第1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大纲》为依据,坚持为审判工人提供一流警务保障的原则,狠抓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保障水平。

二、工作思路统筹兼顾、贴近实际,集中教育、集中培训,学以致用、强化服务。以服务保障审判工作为中心,以提高干警素质为基点、以促进队伍建设为主线,加强教育、按纲施训、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履行职能作用,努力开创我院司法警察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目标一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训练指标,切实实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二干警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三队伍作风纪律显著改善;四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队伍素质全面加强;五整体战斗力突破性发展,处置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六服务保障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显著提高。

四、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我院司法警察教育训练工作,达到各项训练指标,成立由副院长赵瑞平为组长、大队长曾庆贺为副组长、副大队长董焕泉、副政委张晓波、办公室主任贾宝林、政治处副主任高春光、监察室主任刘占林为成员的教育训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司法警察的教育训练和考核评比工作。

五、年度教育训练任务一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法院系统先进典型及反而警示案例。二业务训练业务训练主要包括:值庭、押解、看管、安检、警卫、强制措施、参与执行、执行死刑、突发事件的处置。三技术训练擒敌技术、警械具的使用、轻武器射击、汽车驾驶等。四共同科目队列训练。五年度训练时间分配年度教育训练为期一周。具体计划见教育培训计划表。教育培训全部采取集中方式进行。六考核政治教育及业务理论考核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满分为100分。业务素质考核采取实际考核的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队列、警械具使用、实弹射击。队伍及警械具使用的考核采取训练领导小组成员打分的形式,实弹射击考核采取记录射击成绩的形式。满分为100分。两项考核结束后,取两项考核的平均成绩为最后成绩,60分为合格。考核不合格的,正式干警进行补训直至合格,合同法警一律辞退。教育培训工作结束后,按照考核成绩和日常训练情况,评选教育训练先进个人若干名,并给予一定奖励。

六、训练器材及经费保障

1、教育训练所需的教材、器材、经费、场地等由我院自行筹措。

2、为确保培训到位,要求每名参训干警交纳教育培训费200元。

教练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工程训练教学;实践;创新

1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教育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社会需求、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企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工程训练教学是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的工程实践基地。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工程训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们成为工程师应具备的基础和基本技能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训练。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卓越计划”的重要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工程训练教学为成就卓越,夯实基础。

2 “卓越计划”的内涵

2.1“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

2.2“卓越计划”具有的三个特点

(1)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2)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3)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卓越计划”中的“卓越”的含义

(1)创新能力和领袖素质;

(2)综合素质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3)工程师需求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4)培养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

(5)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工程训练教学在“卓越计划”中应起的作用

3.1工程训练教学的目标

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工程训练教学的内涵

工程训练教学是典型的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进行创新实践教育的基地。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一个直接参与的实践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对学生必备的工程素质进行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体现为:

(1)基本的技术技能训练;

(2)先进的技术技能训练;

(3)综合素质的训练,包括思想作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程素质、心理素质、企业管理等。

3.2工程训练教学在“卓越计划”中的作用

3.2.1为学生提供工程氛围,实现“工程回归”,培养“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工程素质

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工程素质是未来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指在解决工程问题是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工程素质的培养需要工程环境的熏陶,并且结合工程实践操作。工程教育的核心特征就在于其实践性。目前的教育制度决定了现在的大学生都是高考进入大学的,接触的是同学、教师,与社会脱轨,进入大学以后,接触的还是同学、老师,更加脱离了工程实践。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应该承担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任务。

在当今各高校实践性教学学时短,而校外寻找实践基地又很困难的情况下,有效地途径之一就是校内的工程训练教学实践环节。工程训练教学作为高等工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训练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工程教育由课程教学转向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全面工程素质教育的极好课堂。以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提高学生们的工程素质。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沙尔福大学的齐斯霍姆教授说得非常贴切:“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工程师亦然,只有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

齐斯霍姆教授强调了工程师的培养要有一个可以进行工业实践的教学环境,在教室和用粉笔写、或者用多媒体课件的教育方法是不够的。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可以说是一个模拟的工业环境。或称之为模拟工厂。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工工程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环节不能代替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干,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3.2.2只有具有工程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工程训练教学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中要求高校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人才培养的竞争焦点不仅体现在设备的先进性上。这是因为无论多先进的设备,只要投入资金就可以从市场上购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训练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就是说不仅要有较高的学位层次,才能适应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而且,根据工程训练的特点,还要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在实践教学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成为适应工程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决非易事。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前身是苏州大学实验总厂,许多教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具有工程师的技术职务,同时又有教师资格证。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2.3工程训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通过工程训练教学,学生在工业实践的环境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种工艺训练、各种制造工程的参与,不但能够了解工业生产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入门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工程训练教学,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并实现有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为将来从事工程师工作打下基础。工程训练的目标是“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以后,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洞察能力。创新不是空穴来风,需要一定的基础训练。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的学生创新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改革原有的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经过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后,增加了创新设计及制作的项目训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分若干小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最后,自己动手,多工种的配合,制作一个很有创意的作品。面对学生的作品,老师发出感慨:学生们潜力无穷啊!学生们完成了创新设计的项目训练后,面对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建立了自信,相信自己也能创造,他们的创新欲望得到激发和培养。实践证明,开展这样的创新制作是成功的,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做。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习惯。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

3.2.4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多元式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中讲到,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也就是“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工程训练中心走校企共成长之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将校企合作逐步引向深入。通过校企合作: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在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学生也可到企业实训乃至“带薪实习”,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中要求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要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到企业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校企合作,可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可聘请企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4)聘请企业家到学校授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5)企业可借助学校的教师进行新项目的开发。

目前,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与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海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越海公司”有了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意向,准备成立“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越海金属板料成型技术研发基地”,在产品开发、品牌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达成共赢。为了使基地能顺利运营,“越海公司”赠送我校部分设备及相关模具,并为该基地提供初步研发启动资金。

该基地投入实际运营,将会对企业开发新品提供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我校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实践,成为应用型人才带薪实习基地。

3.2.5有利于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素质之外,还必须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也就是说,除了具有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之外,还应该具有在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勇气、耐心、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工程训练教学的项目,同学们都没有经历过,但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劳心又劳力。尤其是同学们在进行创新设计及制作的过程中,此项目有一定的难度。一开始同学们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经过小组同学之间的思考、沟通、推敲、合作,最终完成了创新设计。在这过程中,同学们的心智得到了锻炼,相比以前、更加自信、坚强。敢于尝试、敢于争先、敢于承担。这样,才能培养出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

3.2.6作为开放式的校极创新实践平台

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是综合素质更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工程训练中心成立创新实验室,配有专职的教师,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成立以来,协助学院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指导和配合学生参加全国、江苏省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机器人大赛、低碳小车、大学生国家实验创新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能力得到体现。经过这样的训练,跨出校园的已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具有了一定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卓越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 结束语

“卓越计划”预期实施10年,到2020年,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正如总书记在近期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关键因素是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匮乏。为此,我们必须:

4.1面向世界,放眼国际

美国将“加强科学、工程和技术教育,引领世界创新”的理念提升到国家的高度。奥巴马总统提出让“有数学才能的大学生毕业进入工程领域,另一些人进入计算机设计领域。”日本政府很早就确立了教育兴国、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发展计划中把发展工程教育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以确保日本的竞争优势。印度在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4.2超越“专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高校的“卓越计划”培养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而是为成为“卓越工程师”打好基础,培养后备人才。“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应超越专业知识点,而在于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于综合素质更高。

4.3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创新始于问题,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工程训练教学是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工程训练教学应以“卓越计划”为契机,与时俱进,练好内功,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大胆实践,形成以素质提升为本,实行产学结合,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在高校的“卓越计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政.傅水根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j].金工研究,2000,12.

[2]“真刀真枪”培养 让未来的工程师卓越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07月09日,1.

教练工作计划第3篇

认真执行川国土资党委发[]1号和市国土资党委[]13号,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意见精神。以及市纪委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安排,结合国土资源系统“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开展廉政教育机制整训工作实际,制定年廉政教育培

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及全国、省、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落实教育责任,规范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健全教育制度,提高教育科学化水平,不断夯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思想道基础。

二、目标任务

引导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摆正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利,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教育,让党员干部真正增强“听党话、跟党走”意识,从而提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带头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建设勤廉双优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培训对象和时间安排

今年的党风廉政教育的对象为我局全体党员、干部。重点是各业务科室、特别是权利风险点比较集中的部门。

组织一次反面典型教育(月日前)听一次廉政讲座(月日前)和受一次现身说教(月底前)领导干部至少安排合计12个课时的集中学习时间,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他人员至少安排合计8个课时的集中学习时间。局党组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解决好工学矛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大家积极开展讨论,认真反思、解决问题。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四、学习内容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一)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二是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三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始终保持坚定立场、头脑清醒;四是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我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教练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衡水市 教练员 社会跆拳

前言

社会跆拳道是指在城市里少儿族、学生族、上班族(包括体力较匀的女子)都能够参加的大众化跆拳道,以强身防身为主要目的,注意文化氛围,注重感觉,对柔韧性的要求不是很高,通常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对格斗自卫术的训练增加,主要是基本踢法和品势的练习,以及格斗自卫术的训练并注重礼仪。

衡水市跆拳道协会统计资料显示,衡水市有近20家不同规模的跆拳道馆,练习人数达上千人,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运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本文试图通过调查了解社会跆拳道教练员的一些情况,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能为提高社会跆拳道的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衡水市各区县的武术学校、体育俱乐部、大中专院校及各个跆拳道馆中的教练员,共50名。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年龄结构和执教年限的调查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特点。其中,20岁以下的有8人,占16%;20―25岁有24人,占48%;25―30岁有13人,占26%;30岁以上有5人,占10%。执教年限在2年以下的有18人,占36%;执教年限在2―5年的有26人,占52%;执教年限在5年以上的仅6人,占12%。

由于衡水的跆拳道起步较晚,所以接触跆拳道的人员较年轻化,另外跆拳道教练员有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的特点,教练员队伍的年轻化符合教练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以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执教年限对丰富教练员的执教经验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的执教年限不太合理,多数教练员执教年限相对较短。

2.2 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学历结构调查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有大专文凭的人最多,有24人,占48%;其次是高中和中专,有16人,占32%;最少的为初中及以下,有1人,占2%。

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学历程度基本合理,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教练员的执教训练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还包含着教练员对所从事跆拳道专项的特征、规律的感知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解决训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虽然教练员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但跆拳道专项技能偏低。

2.3 对衡水市跆拳道教练员段位水平的调查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四段及以上的有3人,占6%;三段的有6人,占12%;二段的有19人,占38%;一段的有12人,占24%;无段位的有10人,占20%。

段位是跆拳道的技术象征,段位的高低是衡量跆拳道教练员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段位级别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段位的升级受到年限的限制,二是衡水市考取段位和段位的升级不方便,目前,衡水市还没有认证段位级别的机构,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教练员段位的级别普通偏低。

2.4 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参加培训情况调查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参加过全国级别培训的只有4人,占8%;参加过省市级别的有18人,占36%;参加过其它级别的有18人,占36%。

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参加过教练员培训的比例明显偏低,这些现象造成的原因一是由于教练员工作繁忙,教练员参加各种培训班机会较少,尤其是目前衡水市还没有举办过教练员培训班,如果教练员有参加培训的想法,只有参加全国、省市级的培训班,由于工作、经费的关系很少参加培训,造成教练员的知识更新较慢,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5 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训练计划制订和制订依据的现状

在调查教练员的计划制定的情况中发现,全年计划具备的有6个人,占12%;没有计划的44个人,占88%;在阶段计划制订的调查中,共有39人有计划,占78%;11人没有计划,占22%;周计划有18人,占36%;没有周计划32人,占64%。

绝大多数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内容不全,多数教练员只有阶段性训练计划,只有很少教练员有全年计划、周计划和课时计划。主要原因是练习人员不固定和练习人员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导致训练计划不好制订。在制订训练计划依据方面,根据本人经验制订的较多,根据练习者现实状态制订训练计划的很少。

2.6 对教练工作的热爱和待遇的满意程度调查现状

在对教练员对跆拳道的热爱和待遇的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发现,对跆拳道非常热爱的有19人,占38%;比较热爱跆拳道的有22人,占44%,对跆拳道感觉一般的有9人,占18%。对工资待遇满意程度如下:非常满意的分别有8人,占16%,比较满意的11人,共占22%;一般和不大满意的分别有13人和18人,共占62%。

大多数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对跆拳道的热爱程度较高,而对待遇的满意程度普遍较低,认为工资待遇偏低和环境不理想,不合理的待遇和工资的偏低导致教练员没有动力。

3 结论

3.1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执教年限不太合理。

3.2教练员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但跆拳道专项技能偏低,高段位教练员人才偏少。

3.3教练员段位的级别普通偏低。

3.4衡水市社会跆拳道教练员参加过教练员培训的比例明显偏低。

3.5教练员各项训练计划不完善。

3.6教练员对跆拳道的热爱程度较高,而对待遇的满意程度普遍较低。

4 建议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协会给予大力支持,把段位级别与待遇和工资结合起来,鼓励和扶持教练员参加全国或省市举办的跆拳道教练员培训,提高社会跆拳道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并且通过考核取得教练员证书。要求教练员必须制订详细的各种计划,再根据计划要求逐一实施,使整个训练过程得以良好的监督和控制,在制订计划中要根据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合理科学地规划。

参考文献:

[1]高志红,任为民撰写.河北省社会跆拳道场地器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教练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育改革;实践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教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大学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根据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号召,通过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促使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其本质就是希望在校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走进社会,提早接受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而检验更是一个注重技术训练的专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技术的革新总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医学检验领域,新型检验项目的开展及新型检验技术的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总结指导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经验与不足,从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学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

学院是学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进行有效联系的中间者,学院既下达学校的各项政策给学生和老师,也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既能调动师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积极性,也能实时督促师生协作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1学院建立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小组

由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管办主任担任副组长,专门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申报和管理工作。

1.2落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预备项目

每年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在大一下学期积极申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预备项目。

1.3鼓励学校中青年教师和医院检验科技术骨干担任指导教师

青年教师有创新潜力,富于开拓性和创造力,与学生之间容易沟通,是激发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2]。青年教师刚刚从学生阶段走过,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更容易与学生沟通。目前,高校新进教师多为博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而医院检验科技术骨干临床经验丰富,工作中更容易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能满足临床需要的新技术或者新项目,两者互相补充。

1.4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或指导教师选题两种方式,做好立项申报工作

学院应及时宣传了解学生动态,对自选课题有想法的学生,予以鼓励,并组织向工作组汇报,对此类学生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对课题形成成熟的思路。对于指导教师的选题,项目负责人仍为在校大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文献调研、实验实施和论文撰写等,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思维和能力。

1.5监督和管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加强对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汇报,重点介绍项目实施所取得的进展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院既对项目的实施起到监督作用,也能举全院之力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学院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推动作用。

1.6提供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条件

学院的实验室、教学楼和会议室等场地,应对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免费开放,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对大学生的要求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重要来源,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3]。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鼓励大一下学期的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医学院校课程设置较多,课余时间不够充裕,因此,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依靠寒暑假时间。对于自然科学类项目来说,往往一个项目涉及的实验比较多,出成果时间较慢。医学检验是四年制的专业,三年理论学习加一年临床实习,在校学习时间为前3年,从大一下学期申报开始,共有2个暑假和寒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间充裕,可以充分参与项目的每一环节。笔者作为指导老师所带的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及成员为2012级检验专业本科生,在2014年暑假和寒假完成部分实验后,2015年暑假即进入临床实习,后续实验及论文撰写均难以主动参与,按时完成。

2.2要求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大学生主观意识的驱动,是创新创业训练获取成果的主要条件[4]。与学生一贯的课堂学习不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外专业内的研究进展、实验操作、论文撰写和成果交流等方面的知识,更多地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和发掘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学生在达到学校要求的课业成绩以外,对课本外知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推动项目的实施。医学检验专业相对临床医学等其他专业来说,课程较为轻松,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3不仅培养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而且锻炼团队负责人的团队管理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仅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从团队的计划和组织,任务分配到项目时间的管理,都对项目负责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2.4提早接触实践技能,增强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遇到专业相关的实际困难时的心理素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大学生,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此类项目,缺乏对项目的近远期规划和安排,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容易产生退缩和放弃的想法,大学生应学会适时与学院及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学会寻找多方资源解决问题。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学校应把鼓励有科研项目和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指导教师不仅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项目,更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来精心指导学生[5]。

3.1指导教师应将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教学任务完成

指导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向大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科研及社会项目的机会,并监督和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将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完成,在传授理论知识以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2指导教师应适时督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推进

无论是学生自主选题,还是指导教师选题的项目,大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点拨思路,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防止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无所适从,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夭折。作者在指导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时,在项目启动阶段,即安排所有同学学习文献,对项目意义和内容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白项目的具体流程并知道如何实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及时对操作技术给予指导,对于实验中的困难,鼓励同学向其他领域师生请教,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3.3指导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中注意挖掘适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与普通的教学科研项目不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要求时间不能拖延过长,项目不能太复杂深奥,大学生接触专业时间不长,对专业认识不够,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中注意启发学生,挖掘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

4结语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宝贵资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尽管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改革中,教育教学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入,围绕提高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和职业素养开展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仍需加强[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适应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体现了教育部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举措[7]。医学检验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型检验人才的培养,新型检验项目的开展,新型检验技术的应用,将给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带来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2-2-22)[2015-12-20]..

[2]李立明,何桂英,刘子建,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8(3):84-86.

[3]李洁.多措并举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4(15):104-105.

[4]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5]钱小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40-42.

[6]张勤,李立明.国外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趋势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9):1281-1284.

教练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 电气类专业 卓越计划 实践

[作者简介]王立忠(1970- ),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王广德(1963- ),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齐海东(1978- ),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吉林 四平 13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电气信息类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11年吉林师范大学重点教研项目“师范院校电气类专业‘卓越计划’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lsdjy201136)和2011年吉林师范大学教研项目“电气信息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Jlsdjy2011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24-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项目,旨在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工程教育的明确目标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类工程师,工程师类型的划分直接关系工科院校工程人才的培养。我国工程师的类型分为服务工程师(Service Engineer)、生产工程师(Produce Engineer)、设计工程师(Design Engineer)和研发工程师(Research & Develop Engineer)四种类型。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应由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两部分组成。我国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每类工程师培养标准应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要求。对于地方高师院校,尤其是没有参加卓越计划的高校,要以培养从事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和在现场从事运行、营销、管理工作的服务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对电气类专业来说,要与时俱进,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电子行业生产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同时培养少量的设计工程师。本文将围绕地方高师院校电气类专业电子行业生产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的培养提出几点看法。

一、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和每年培养的人才的数量足够满足社会需求,但工程教育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工程教育规模,高校工科在校生每年700余万人,而美国只有几十万、英国只有十几万的生源,但我国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并不满意,抱怨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我国工程师培养落后于发达国家。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环节。

校内环节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面向工程实践教学不足;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科教师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不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脱离市场等。校外环节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工程师社会认可度低,相对来说,金融、管理人才社会地位、待遇较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企业与学校脱节,工程教育缺乏行业引导;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多数行业没有建立工程师资格认定制度等。

二、地方院校电气类专业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工程师培养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国外已经进行相应的计划,目前我国建设目标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各类高校理应承担起这个任务。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就业情况与重点大学学生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尤其是地方高师院校开办的工科专业,学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这类高校首先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前,我国“卓越计划”为地方高师院校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制定配套的战略保障措施,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践基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工程师。制订适合本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软件与硬件建设,为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三、高等学校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订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要想培养出社会认可的工程师,首先要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学研究型院校以培养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设计工程师和生产工程师为主要目标,本科教学型院校以培养从事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和在现场从事运行、营销、管理工作的服务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地方师范类高校的工科专业应以培养生产工程师为主体,制订的培养方案包括校内方案和校外方案两部分。

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方案培养目标明确;设置主干课与特色课;确定毕业标准、学制及学位;合理分配学分;明确的实践性课程及进度;建立培养能力标准化矩阵;设置管理与法律类课程。企业培养方案制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任务;合理安排企业学习与实践的内容、实践和学习方式;明确企业学习阶段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要求;实践项目的设置与指导。教师工程训练方案制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专业教师企业训练的时间、内容及方式;企业学习阶段考核标准等。要提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比例,这对于地方高校十分重要,是学生培养工程能力的关键。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明确培养目标前提下,要研究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适应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程实践对工程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为此,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能力培养上。创建“研究型”教学模式,注重工程意识培养,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1.分层次设置训练内容。学生的浓厚兴趣是工程能力训练的基石,需要教学单位根据社会行业需求,制定适合的训练内容。训练体系要做到两个“4”和两个“5”。即训练要突出4个新:理念新、方法新、元件新、内容新;体系要做到 5个化:训练内容常新化、管理规范化、作品创新化、训练主动化、实际应用化;形成4种模块:基础训练模块、应用技能训练模块、工程设计与分析能力训练模块、综合性应用技能训练模块;建立5种机制:学生训练团队机制、指导教师团队机制、鼓励机制、检查督导机制、梯级机制。总之,要建立相应的指导教师团队,学生形成梯队,构建教师和高年级有能力的学生共同指导的新模式来运行工程技能训练。

2.结合实习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教学单位要与实习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衔接,实习基地训练主要放在工程设计、应用技能、生产管理、现场技术问题处理等方面,相当于提前进入社会。在学校的训练有可能接触实际较少,利用实习基地机会,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工程设计、产品生产线组成和控制原理、生产过程、产品性能测试、产品预算、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训练。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训练可根据专业性质选择训练项目,对于电气类学生来讲,要注意生产机械的电控原理、工作过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生产机械的控制系统设计打下基础。学生在实训基地(企业)训练时间累积一年左右,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生产运行管理、项目开发的能力。

3.校内工程意识与能力的训练。根据工程技能训练模块要求,建立如下4个训练模块:基础训练模块、应用技能训练模块、工程设计与分析能力训练模块、综合性应用技能训练模块。首先要夯实基础即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常用仪器设备、电子元器件、基本功能电路和应用软件的训练;应用技能训练指的是把所学的检测元件、控制器、微处理器结合起来智能化设计训练;工程训练是指结合企业所要解决的难题、教师的科研项目等进行工程化训练;综合训练指的是高年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训练,设计制作有创新性的作品。

4.结合各种竞赛进行训练。学生的工程技能是在训练中成长的,要把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需要教学单位组织各种电子作品竞赛,参加全国和省、市、校的竞赛活动,如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赛、机器人比赛、职业技能比赛等,用实践驱使学生思考、应用、创新,体现其价值。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对刚参加训练的学生要由浅入深,激发兴趣。定期举办硬件作品和软件作品竞赛,学生从设计、制作PCB图、模拟仿真到作品焊接调试,最后撰写报告,组织教师评议。学生定期举办训练交流会,谈各自的心得体会。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颁发获奖证书,互相交流设计心得。

5.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工程训练。高校要牢固树立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技术服务,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服务意识。服务对于高校来讲就是服务于学生,对学生来讲就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要想服务好学生和社会,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工程技能训练要按照市场需求设置技能训练内容,即按照社会需求的导向,服务于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导向,训练体系的设置由传统教育资源导向型转变为市场需求导向型。高校应遵循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训练内容设置。首先,训练体系与市场需求挂钩。在设置技能训练的体系过程中,不仅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而且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以及人才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与计划,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需求。其次,训练内容的设置要面向区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训练体系构建时要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地区、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并准确把握对未来的预测,体现设置的应用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2011-01-08.

[4]张安富,刘兴凤. 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教练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SRP 考核 管理保障

中图分类号:G5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89

Research on SRP Implementation and Problems

――Take 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hihe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IE Jianwei, WEN Junfang, LIU Ping, LI Hongl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Nowadays student research program (SRP) becomes an important way to guide student into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 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s, but it never stops improv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hihezi University has much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of?SRP. However,?problems?still?exist. Our main purpose is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SRP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Student Research Program; SRP; evaluation; safeguard measure

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创设“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通常被认为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开端。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科生科研训练已经成为美国本科生教育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90年代开始,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也相继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1995年,清华大学在已有的课外科技活动基础上,提出了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并与次年开始实施。1998年,复旦大学搭建起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平台―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同年,浙江大学开始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1999年,中国科技大学提出大学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简称URP)等。随着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范围的扩大,教育部于2007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科研立项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1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SRP计划背景及实施情况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简称SRP)目前已成为国内高校开展本科创新教育较为普遍的实践平台之一,是众多高校认可在全校范围内实施的旨在提高本科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一项训练计划。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P)于2002年在我校教学讨论会上提出,之后的《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实施方案》(石大教发《2002》19号)明文规定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是面向全校大学生,为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本科生较早接受科研训练,了解社会实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②为保障该项措施和计划的实施,学校在2002年就成立了校、院两级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指导工作组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指导工作组办公室,负责SRP项目的整体规划和项目的组织、报名、立项、审批、实施、结题、评奖及成绩管理、经费管理等工作。

自2003年以来,我校SRP项目每年申报一次,到目前为止已申报12期,近年来每年SRP立项300余项,其中化工院每年立项15项左右。化学化工学院SRP项目实施的形式主要是教师指导本科生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负责组织SRP项目的立项及申报工作,聘请专家审查本院大学生研究训练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对本院项目的执行情况组织中期检查、结题答辩,并对学院SRP项目结题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后上报学校,同时推荐优秀项目和优秀指导教师。本科生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的研究工作,SRP是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尽早进入研究领域、接受科研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

2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SRP计划开展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申报积极性高,过程实施不尽如人意

根据《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实施方案》(石大教发《2002》19号),我校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面向全校本科生,鼓励学生自己申报项目,在导师指导下“以我为主”,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研究训练对本科生个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提高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院在组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申请项目和开展项目初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信心,主动查阅项目申报指南,积极联系教师确定选题,撰写申报书参加立项答辩。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部分学生缺乏对科研持之以恒的态度和严谨持久的精神,无法保持申报初期的兴趣,甚至消极怠工,选择逃避和放弃,以至于在项目结题时敷衍了事,不能真正实现我校SRP计划的初始目标。

2.2 立项和验收重项目本身,轻学生能力要求和培养

我院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面向毕业生以外全院所有本科生,按照“学生申请―专家评审―立项公布―启动实施―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交流―学分认定”的程序进行。研究小组一般应由3~5名本科生组成,成员们查阅相关资料,从项目指南中选题,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方案,完成课题,之后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并进行汇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项目,课题的展开需要师生之间不断进行协助、交流和讨论。③在项目选题阶段,学生要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调研,并对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和电子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才能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定位非常重要,既要对学生做好项目的引导咨询,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但是SRP立项和验收专家评审时往往考虑项目是否合理、是否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研究路线、科研成果重视较多,忽略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和考核。我院SRP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对指导教师依赖性较强,通常希望指导教师提出项目选题和方案,学生只是进入实验室完成工作,这样的形式无法给本科生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空间,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2.3 管理和保障机制不完善,无法保证导师和学生深入开展项目

自2002年我校SRP计划提案和实施以来,学校设立并通过校、院两级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指导工作组对SRP项目的申报和验收进行管理。根据学校SRP实施方案,我院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指导工作组由专家指导工作组和工作组办公室组成,专家指导工作组聘请相关领域教授和专家,对学院SRP项目的申报和验收给出指导、建议和意见,工作组办公室则负责SRP项目的组织、立项、审批、验收、评奖及成绩管理、经费管理等具体业务。完成SRP项目并结题的学生可获得2学分。

学校和学院两级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指导工作组对我院SRP计划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问题仍然存在。学院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指导工作组办公室通常设在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教科办日常工作繁杂,没有专人和足够的精力协调大学生研究训练需要的实验室和机房等硬件资源。本科生平时课程任务繁重,无法保证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的时间,导致学生SRP项目的实施显得业余化和形式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④SRP项目经费平均到每个项目一般是1500元左右,包含了项目组学生和导师从事实验、调研、资料调取等所有费用,另外2个学分的奖励对本科生的吸引力和激励也是远远不够的。

3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SRP计划改革思路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良好载体。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以来,在评价机制、保障措施、管理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形成了系统的运作模式和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把科研教育融入到本科教学中,完善SRP评价、管理和激励机制,实现科研训练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我们对SRP计划进行研究和改革应遵循的理念和思路。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168)

注释

① 马宇.美英“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对学生影响的对比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61-64.

② 张凡,陈功军,石利娟.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以石河子大学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24(3):31-35.

教练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管理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贯彻落实大创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在加强大创计划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关于大创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大创计划是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实施大创计划,促进高校能够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我们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关于大创计划实施的基本原则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兴趣引导原则是实施大创计划的首要原则。参与大创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业实践等有浓厚兴趣;以兴趣驱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其次是自主实践原则。参与大创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管理项目、自主完成项目;其次是重在过程原则。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大创计划的基本类别

按照当前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大创计划的文件规定,大创计划主要从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三个方面展开:创新训练项目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大学生个人或研究团队,在学校大学生学业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自主完成一些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学校大学生学业导师的指导下,使创业团队中每个参与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市场调研,制定出商业筹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团队,在大学生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帮助下,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四、关于大创计划的日常管理

(一)组织机构

1、要成立学校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担任,相关教务、科技、学生管理与服务、财务、国资等职能部门及各院系有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创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落实。

2、要成立大创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学术造诣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核大创计划项目申请书,对项目内容及实施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监督项目的实施、变更及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选修课、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项目等选修课,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选修课程。

3、要成立各个二级院系的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层面领导小组的组成模式,也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管理、学生干部任成员,负责本院系大创计划的宣传、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分工

教务处负责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设创新创业训练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选修课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核算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认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以及项目的申报、评审、日常管理、结题验收等组织工作;科技处负责组织师生开展学术交流,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负责协调各类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为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以及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学生处负责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开展相关活动;财务处负责项目经费的筹措、配套经费的拨付等;校团委协助教务处进行项目管理,开展项目的评奖等工作;协同科技处组织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协助教务处进行参与项目学生的企业实践训练和就业推荐工作;各院系工作组负责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推荐、为学生配备导师,以及导师工作量及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分的初步认定等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韩映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政策目标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9(5).

[3]王平祥,唐铁军.关于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3).

[4]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教练工作计划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CDIO;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陈兴文(1969-),男,辽宁锦州人,大连民族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创新教育中心主任,教授。(辽宁 大连 1166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学做研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C11CY092)、大连民族学院201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招标项目“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19-02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相继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形成了国家、省(区)、校和院四级体系,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直接受益、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2011年大连民族学院作为中央部委属109所高校之一启动了“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了保证部级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大连民族学院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师生积极申报并实施计划项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取得了非常较好的成效。本文结合笔者在大连民族学院负责“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如何结合民族院校现有教学资源、工作基础和生源特征,构建适合民族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基础

自1998年起大连民族学院开始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门成立了创新与实践教育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委员会主要对全校学生课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行宏观指导;制定和调整有关政策,搭建政策平台;审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方向和总体规划;决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工作事项。教务处和创新教育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

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了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课外综合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出台了《学分奖励与替代管理办法》、《大学生优秀创新团队和个人评比表彰办法》、《大学生优秀创新学术成果奖评奖办法》、《大学生创新基地和创新工作室建设的规定》、《优秀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评选办法》、《大连民族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大连民族学院专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2003年起,大连民族学院实施了以“做中学”、“工作室”、“导师制”、“赛课一体化”和“本科生团队培养”为载体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每年大连民族学院本科生通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载体学习性产出成果1000多项,申报专利200余项,200余篇,国际获奖论文100多篇;每年在国际上获得学科竞赛奖励100多人次,在各种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奖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500多人次。

经过多年的课内外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大连民族学院在大学生创新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奠定了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基础。

二、基于CDIO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体系的构建

“十二五”期间,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目标是:建立符合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整合各类平台和资源,构建参与率高、受益面大的四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探索“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多元化就业新模式。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内涵

“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为三类,即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实施的需求、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在导师指导下团队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进行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可见各类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培养目标都不同,但是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层次上属于递进深入的。其中,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是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面向需求”为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是以“商机驱动、自主调研,面向市场,公司模拟”为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基本技能;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是以“成果转化、公司运作,自主运营,服务社会”为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以上分析的创业类项目是基于技术创新基础之上进行的创业,是将创新项目研发取得的成果向市场转化,通过与市场对接实现“技术商业化”,实现成果的商业价值。可见,训练计划项目中三类项目都经历了“构思一设计一实施一运行”(CDIO)的四个阶段,最终实现了创新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与目前工程教育中的CDIO教学模式是一致的、吻合的。

2.构建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体系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以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于2001年合作构建了工程教育模式――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简称。CDIO教育模式包含了产品、生产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也就是涵盖了从产品的工程设计到工程制造,最后到工程服务在内的完整的过程链和价值链。

教育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三类项目也涵盖了CDIO教育模式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但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C为构思阶段,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定位拟定项目研发计划或者可行性论证,相当于项目的选题;D为设计阶段,主要根据选题开展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相当于研发;I为实施阶段,是把产品原型设计为能够实际应用和推广的产品,相当于技术商业化;O为运行阶段,是对生产出的产品和系统通过市场销售、运营来实现预期价值,同时还包括对产品和系统的维护、改造、回收和升级,相当于创新创业实践。

基于CDIO模式构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职业素质、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可以掌握与创业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包括:公司的创办和组建;商业计划的开发;公司资本运作与财务管理;营销策划;产品的增值与服务;知识产权;企业文化建设;国际合作。

从以上分析,构建基于CDIO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是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也符合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3.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特点

(l)实现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是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前期立项时,应充分考虑创新性实验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前景,对项目实现方案的成本和开发周期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做好与市场同类产品、技术的分析和对比。这就要求在立项选题时要引入商业思考和市场调研,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盲目性与单一性。通过将成本、时间、市场等要素引入创新性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生动和实际的实践训练与演练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以训练,而且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增强市场敏感性。

(2)实现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实现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简单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而且要充分考虑技术方案最优、成本最低、市场前景广、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意味着训练的目的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行为层面,而是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整合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市场的洞察力和应变力、职业能力以及塑造优良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实现了学科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变。首先,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在学生知识面广度上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单一学科知识在深度上的要求;其次,训练过程中更强调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所侧重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增减,而是知识结构的重组、优化与整合。因此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强调团队作用、团队成员的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也是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的原因。

三、基于CDIO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模式的实践

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的项目训练,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直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那么如何解决全体学生受益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把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基础”、“创业基础”、“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全校性创新创业模块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引导大学生创新成果向创业实践转化。

2.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训练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教学内容都在大二、大三阶段相继开设。围绕这一阶段的专业教育,要求专业教师自觉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设计开发以创新创业为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如在课程设计时要求学生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讨拟定设计项目,开展方案论证、方案设计与实现,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设计的项目设计商业推广策划书。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从产品开发到市场推广的全过程。把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与专业课程学习紧密结合。在专业实践环节中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实践,通过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体悟,总结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商业推广运作模式,从中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完美融合。

3.依托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真实体验创新创业实践

主要面向大三、大四获得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的团队,根据项目类别的差异,采取不同培养模式、指导方式和评价方式。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所开展的创新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要求将商业思考和商业规划引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展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引入“模拟公司制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研究、编制商业计划书、虚拟注册、团队组建、角色扮演、企业模拟运行、企业体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实施创业实践项目时,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学校科技园、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让创业团队体验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环节,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完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实战能力。

四、结论

为了全面实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目标,构建了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体系,并将培养体系纳入到培养方案之中,同时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和训练目标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培养方案和创新创业计划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有利于营造创业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形成了民族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2012.

[2]陈兴文等.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