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3 06:40:35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对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宾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是断形势下构建会共文化服务体系,息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拙工程。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李工程在基层的建设实践,提出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提出部分解决思路。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文化基础工程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果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在基层的实施,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那么,其服务功能到底如何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作如下探讨:

1共享工程建设在甚层的实践

澄城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建成县级支中心的县市之一,图书馆作为工程实施单位,深感责任之重大。2008年10月,在陕西省确定了澄城县为第一批6个县级支中心之一的建设县后,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澄城县图书馆克难攻关,创造条件,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一是抓好基础实施建设。面对千疮百孔、年久失修的图书馆大楼,多方筹资12万元,对整个大楼实施维修改造工程,更换安装铝合金门窗269平方米,防盗网160平方米,处理危漏屋面240平方米,内外粉刷2300平方米。二是根据共享工程支中心对电力线路的负荷要求,投资6000元,对原有10千瓦负荷的线路进行了更新,使电力线路负荷能力达到了6o千瓦,确保了动力先行。三是投资4000元,配备了防火、防盗等安防设施。四是投资8000元采购8套办公桌椅,2套公文柜,一套数码打印及扫描设备,使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达到实施共享工程的基本要求。

2008年11月上旬工程设备到位后,在陕西省中心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通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安装、调试,一座投资70余方元,拥有37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系统、书目检索系统、全省联机编目系统、影视播放系统正式为读者提供现代化条件下的信息服务,并于12月28日通过了文化部的验收。

2共享工程的服务在基层的探索

面对现代化的设备,崭新的机房,全体职工的兴奋溢于言表,兴奋之余也感到压力之巨大。面对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一支与现代化服务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队伍,一个相对薄弱的经费保障环境,如何使共享工程在地域经济建设、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体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真实意义和内在价值。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把拓展共享工程服务领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工作实践中作了有益的探索。

2.1共享工程的影响力关健在宣传

为了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力,拓展工程的服务领域,2009年3月,澄城县图书馆结合“全县科技之春宣传服务月活动卜,使文化共享工程走出“闺房”走上街头,深人乡村,先后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悬挂横幅8条,喷绘宣传板面6块。并与澄城县政府网站、澄城县电视台通力合作,推出消息和介绍共享工程的文章6篇,并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力,把宣传工作的纵深推向农村。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5月份的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期间,澄城县图书馆把共享工程的宣传再次推向高潮。6月份,澄城县政府督办室在主管县长的带领下,就2008年为民所办十件大事之一的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和检查,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部分政协委员来到县支中心视察;7月份,澄城县人大常委会把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作为专题进行调研,组织部分常委、教科文卫委员,先后来到县支中心和雷家洼柏门村、里庄村等工程覆盖的乡村,就工程建设的进展、设备运行、服务效能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在肯定了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环节,并就县级支中心日常运转经费的落实问题向县政府提出建议。

作为一项创新工程,通过宣传,共享工程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也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观注,无疑对工程在全县范围内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共享工程生命力的关健在服务

共享工程实施的根本宗旨是服务老百姓,这是澄城县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一条主线。群众普遍欢迎,老百姓感到满意,是我们工作应该追求的境界。县支中心建成投运半年来,我们在专业技术力量、日常运行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结合澄城县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县产业发展大局开展服务。

一是将澄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及苹果产业发展两大目标作为服务的切人点,在基层服务网络、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根据两大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特色资源,把省中心下传的《猪病的防治技术》、《怎样办好一个养猪场》、《高致病性猪耳病的防治》、《高产母猪与仔猪的饲养技术》、《奶牛饲养技术》等下载到移动储存设备,再配送到全县10个文化示范村,其他村以光盘刻录形式配送,配以投影巡回播放等方式进行技术支援,并从中、省中心下载了苹果栽培、大棚疏菜等科教片配送到产业发展的重点村组,为提高这些文化信息在全县的覆盖面,为两大产业发展作好技术支撑,有力地促进了两大产业的发展。截止6月底,以移动储存、光盘等形式为基层配送科教片讲座16部(集),电影38部,电视剧4部,戏曲6部,资源总量达到276GB。

二是以电子阅览室为阵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益文化服务。图书馆电子阅鉴室作为共享工程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以其免费开放、公益服务的开放制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欢迎。自开放以来,几乎天天人员爆满,到了周末经常出现排队现象。因为是免费开放,就连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六七十岁的老人、打工族、农民阶层也成了电子阅览室的常客。这些人群因为初次使用现代信息设备,往往打不开机子,找不到自己想浏览的界面,工作人员就向他们介绍如何使用文化共享工程系列网站,如何查看电子书籍和电子期刊,如何利用共享工程设备欣赏影视戏曲,如何利用共享工程的文化资源学习更多的知识,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设备。6月份高、中考来临,我们又开辟服务专区,腾出8台计算机为萃萃学子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等服务。一些家长深有感触的说:“往年查成绩,拿钱在街上排队,往往需要半天,现在共享工程不但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径,而且免费,政府真的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截目六月底,电子阅览室共免费接纳读者共计7000余人次。

三是开展广场文化服务,满足各阶层的文化需求。过去城市流动人口、打工族的文化生活往往是被人们遗忘的,他们不是没有精神文化需求,而是没有满足他们需求的场所。现今共享工程开展的广场文化服务,不但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而且为盛夏中的城里人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好去处。半年来,澄城县图书馆利用移动储存设备和投影设备先后开展广场文化服务活动32场次,播放电影、电视剧60多部(集),受益的人口超过6000人次。

2.3共享工程的服务能力关健在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建立一支与共享工程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文化共享工程成败的关键。一个支中心、一个基层服务点的设备使用率如何,资源建设如何,服务功能如何,都要靠人才,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开展活动之前,常常有较好的想法和策划,但有时却因对设备性能不了解,不掌握操作方法,缺少技术而半途而废。这一问题在基层服务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有些地方,一些工程设备仅仅成为村部的摆设,发挥不了原有的效率,归根结底,这是人才的问题。县支中心的技术人员虽然参加了几次省上的技术培训和远程培训,又对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人员做了好几次培训,但也只是缓解了一些矛盾,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到了各级服务点的服务能力。

2.4共享工程的魅力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文化共享工程虽然讲的是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但各地的文化传统有所不同,欣赏的角度和需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才能体现工程的价值。所谓喜闻乐见,也就是你的服务的的确确为老百姓解决了生活、生产、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他们才会欢迎。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层提供相适应的资源服务。特别是在保障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上,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种植、养殖传统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和配送信息资源,使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共享工程实施的根本目地在于服务于基层,因此,在资源建设上要充分体现“三贴近”的原则,把着力点、着眼点放在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上。要深人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急需什么。在这一点上,县(市)中心首当其冲。因为他们是最接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中心,要在科学的、客观的调查基础上,为国家中心和省中心起好参谋作用。目前要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建设,因为它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东西的,帮助他们生产生活的,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资源。要根据全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支持各地的支柱产业。要增强大众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文化共享工程切实体现出民心工程的内涵。

3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取得了进展。特别是试点县、乡、村的群众得到了实惠。但从西部地区看,工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同,进展不同,效果各异,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着不少困难。

3.1一些地方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未将工程建设列人重要议事日程,有效机制尚未形式。由于受地方经济状况的影响,对工程建设缺乏必要的信心。特别是在基层服务点建设中提出的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有线或数字电视普及工作,与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与农村信息等方面的结合尚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基层中心处于有所为而不能为的尴尬境地。

3.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许多支中心、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经费缺乏保障,直接影响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可作的事很多,但都因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得不到正常的经费保障而搁置。就县级支中心的运行经费,省上曾经在工程实施时与有关县市签订了责任书,但至今不少县市的运行经费还是没有着落,致使支中心的运行到了面临停机关门的境地。

3.3人员编制与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堪忧

共享工程支中心一般依托县市公共图书馆而建,而各县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应似的,那就是大家过去常讲的“图书馆是姨老姨少的避风港,轻松领取工资的后花园”。社会普遍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借书还书,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因此,达官贵人们就想方设法把子女硬是塞了进去。以澄城图书馆为例,1987年建馆时,下达事业编制4人,现在实有人员13人,而其中仅有本科学历的1人,大专学历(后取)2人,中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1人,其余全为初中学历。这样的人才结构在原来意义上的图书馆工作尚能凑合,但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服务工作,无疑远远不够。在现有人员中,学过计算机专业的人数为0,虽然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的不少,但基本都是“二把刀”,通过培训,基本能适应支中心开机、关机、资源下载、配送等工作,但网络维护、资源建设与开发的人才就无从谈起了。县支中心担负着基层服务网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自身都是“半桶水”,如何培养基层人员呢?所以,县级支中心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关系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败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此,建议建立全省统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编制使用制度。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与掌握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资源组织和解决资源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广西先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是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对扭转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匾乏状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广西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1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内陆相交,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珍稀可贵,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广西又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这些为我们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为了有序地开展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把握着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的关系,实行适应需求、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国家共拿工程资源建设的框架下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建设上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寻找亮点创造性地开展资源建设形成广西特色和品牌。对于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资源建设,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与国家中心共享的方式,以达到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多快好省,高效率进行资源建设的目的。

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路是,以现己形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原有其它系统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按国家中心的相关标准逐步进行整合,为全国共享创造条件,广西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了trs全文数据库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另一方面对新建数字资源,以广西文化系统可控资源为主,建立舞台艺术、图书馆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资源;建立适合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学习以及大众生活、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源。突出广西地方特色,使广西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充分理解与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

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对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资源建设的构成和质t至关重要。在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相关群的概念而不是多个数字资源简单的堆砌;对一条数据的理解不是平面的、独立的而是能体现知识的立体结构、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工作思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直采用由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荐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研制应用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平台,该项目2005年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系统由资源建设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组成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等单位对数字信息加工、提供利用和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数据资源建设以国际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统一的数字数据著录标准同时采用了标准的xml文件格式使数据加工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各馆物理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和存储体现出良好的知识结构性。该系统采用灵活直观的树型数据库结构模式可使数据加工中体现出一条数据的各个层面和与其它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检索到一条数据时可获得一批相关的数据体现出知识的立体结构性。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源加工中可实现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主题词自动提取等功能并能快速将加工好的信息资源送上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絮统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支持大馆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可在中小馆中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资源加工和组织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上使用。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认真理解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资源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实现系统功能技巧灵活有效的加以应用。目前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两个省级中心和南宁、柳州市分中心利用该系统共建立了20多个数字资源库并建立起了各库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数据间的链接和跨库检索。具体数据尽可能地体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数据的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还可根据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不同主题的资源提供利用。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就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据共同组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专题栏目。

2006年,我们在文化厅的指导下利用该系统异地检索的功能完成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与南宁、柳州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建设将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分别存放在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对象数据分别存于各参加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两个省中心和两个市级分中心,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个界面就可检索四馆三地的资源在省区共享工程资源利用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3精心进行资源组织

利用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资源加工资源的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要体现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状立体结构资源的组织的理念不仅是建一个库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建立一个主题资源群体的问题。一个主题资源的构成是由一个主库和若干个辅库组成的屯主库与辅库的关系是根据将要建立的主题资源来确定的。并且主库与辅库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文化旅游”主体资源是以景区景点库为主库,与建筑、民俗、人物、作品事件、土特产等库相关联组成文化旅游主题资源:“广西文物”主题资源是以文物库为主库与作品、事件和机构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一广西舞台艺术”主题资源是以作品库为主库与人物、事件、机构和景区景点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建立“文化旅游”主题资源时景区景点库为主库其它为辅库:而建立”广西舞台艺术“时作品库就成为主库其它库与之相关联。因此在主题资源建立时就必需确定该主题资源与其它资源库的相关关系。

在资源建设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广西我们针对两个省中心和市级分中心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建设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作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分工协调打造各自的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广西特色的品牌资源。二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分析好确定的主题资源建设内容和相关资源编写好资源建设角本确定元数据结构。数据制作遵循国家中心制定和推广的标准规范认真做好数字资源采集、录入、编辑、审校等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资源库和数据所反映的主题设计确定不同的显示模板丰富数据的个性化。通过不同的网页设计将资源整合推荐出来使资源丰富多彩。

4重视版权,依法进行资源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解决资源使用问题,避免因版权问题影响共享工程资源的正常建设和利用。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版权的使用问题:

(1 )资源收集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中对于资源的收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利用公务活动、基层辅导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深入到广西各景区、景点和各有关活动现场等进行自主现场拍摄照片、视频和文本资料的采集;二是收集网络上公开、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三是对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汇编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集资源采集和制作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制作的“古东秋行”(视频)“桂林的雪”(视频),“南宁市图书馆的”老农家”等数据。

(2)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资源使用许可。有目的的通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组织资源与活动参与者签定资源使用协议书。如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和“桂海讲坛“都事先与讲座主讲人签定资源使用协议,包括图书馆举办的flash科普动画制作大赛、摄影赛、演讲赛、读书征文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些活动作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获得了一批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3 )通过合作获得资源。广西图书馆加强对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通过广西文化厅获得了一批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源;2006年8月,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与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签定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大批广西舞台艺术资源,此外,目前还正在文化厅的协调下收集和解决“八桂群星奖“和广西文物的资源问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与桂林市科普联合作建设“桂林科普平台‘’,具体负责桂林市科普联有关资源的制作与加工获得了一批农业科技和科普资源:还通过征集方式从桂林电视台获得了一批地方电视专题片。

(4)力争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商获取资源使用权。我们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与共享工程合作单位,如广电、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协商资源使用权问题。

广西实施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独有的两个省级中心的优势本着分工协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建设的原则狠抓不懈地开展资源建设。两个省级中心都建立了专门负责资源加工制作的部门,使资源制作加工持续有效进行。特别是2005年后我们按’‘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的要求,加大了资源建设的力度。广西利用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搭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旅游、广西文物、广西科普、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广西地方文献等地方性、民族性主题数字资源253gb。其中广西图书馆数据35223条、图片15657幅、音视频374部数据量1246日;广西桂林图书馆数据20073条图片103487幅、视频854部,总容量129gb。

南宁和柳州两个市级分中心也利用国家中心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制作并已制作了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和柳宗元文献等资源。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个全国性的文化项目的目标及现状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这项工程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其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之间已经架构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但是,在我国的基层村镇,知识的贫乏导致的贫困仍随处可见.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认识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就成为我们文化工作者在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下面简称共享工程)是部级文化创新工程,它的宗旨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整合中华民族几千年保留下来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的精华,依托覆盖全国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先进文化,把优秀的文化传送到城市社区、边远山区、边防哨所等基层文化单位,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及现状

1.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定位是,建立中华文化数字资源的中心,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的文化资源,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它的宏观目标: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100万册文献、1000台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音乐作品、1000部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美术作品、1000件珍贵文物等。它的具体目标:建设文化领域门类比较齐全的数字资源库,建设海量的文化信息基础素材库。近期阶段性目标:对文化部所属机构和管辖机构内的可控文化资源进行建设与整合。

2.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为了迅速开展工作,在2002年7月下发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数字资源建设。国家中心完成了500gb的资源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包括十大块:(1)传统文化篇;(2)民族文化篇;(3)舞台文化篇;(4)文学书籍篇;(5)名家讲坛篇;(6)影视文化篇;(7)衣食住行篇;(8)科普知识篇;(9)文化奖项篇;(10)名人篇。同时各省分中心也总共完成了200gb的资源建设。

3.“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及与一般文化网站的区别

“共享工程”就是数字图书馆理论探讨实践的产物.它是通过数字图书馆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构建的数字信息工程.与文化网站相比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者性质不同。有的文化网站是公司性质,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共享工程”是政府工程,坚持以公益性为主,不以赢利为最终目的。(2)资源来源不同。“共享工程”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工程形成的资源建设能力,以文化部可控资源为主,汇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突出文化特色。而一般的文化网站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实力。(3)资源组织方式不同。“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采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内容组织与管理办法,是按照用户需求挑选的高价值知识内容,经过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变成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形式。而一般文化网站上的资源内容是无序的。(4)运用的技术不同。“共享工程”在技术上运用的是xml软件平台,支持多媒体无缝连接.视频、音频、图文信息可以实现无缝跨库连接。这种支持分布式数据库无缝连接的软件平台,技术上显然比一般网站优越。(5)资源传输方式不同。“共享工程”采用多种资源传输方式,如通过网络、卫星、硬盘、镜像站点等。,而一般的文化网站则只能通过互联网传输资源。

二、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

国家中心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与国家版权局和有关法律界专家共同探讨海量资源的服务与使用问题;开展名人名作征集活动:与几十个作者签订了资源使用协议;专门编辑了《版权合同签署手册》供各省分中心的人员在操作时参考;同时国家中心研制了drm管理系统,通过高新技术解决上网资源的版权保护和使用平台。

三、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效应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为进一步深入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的指示精神以及“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战略要求,而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是以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探索繁荣城乡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恩路、新方法;是一条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以适应时晨的与时俱进的新途径: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尝试;是充分发挥文化系统整体优势,增强市、县及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盘活全国文化系统宝贵资源,有效实现全国文化系统优秀文化资源共事、对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技术含量高,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续、健康地发展“共享工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共享工程”“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

2.注重政府调控与各部门合作,“共享工程”属于政府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它由政府投资,政府调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共同建设。目前“共享工程”的实施单位主要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各参与单位要通力合作,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局面,以网络为依托进行整体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切忌搞形象工程、浮夸、不落实应用。

3.在进行“共享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本地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共享工程”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

4.“共享工程”是一项应用高科技来实现的,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但要抓紧研究数字图书馆领域中涉及的众多技术课题,造就良好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应用环境,而且要努力探索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积极开展服务工作。它涉及数字图书馆四大平台,信息平台、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要均衡发展。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都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文化教育工程,本文对这三项工程的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指出,加强三大资源整合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当务之急。

1三项国家重大文化教育工程

1. 1现状

    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用数字技术组织的,以网络形式的,具有双向使用功能的文化创新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它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网络传送到城市农村的基层文化单位,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公众所享用,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以国家中心、省级中心为龙头,市级分中心为枢纽,县、市公共图书馆为基础,农村乡村和城市社区文化站、图书室为重点的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汇聚其它文化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资源,以及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让公众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通过“天网”或“地网”可以方便快捷的享受文化信息资源。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在新形势下实施的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富民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创新工程。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实施的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均等,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惠民工程。

    这三项工程的实施,给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繁荣的背后,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1.2存在问题

    1.2.1财力资源的重复投入和发展不平衡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都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虽然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实施的,但国家财政部均参与其中,其设备的投人均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的投人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互补隶属。虽然牵头实施的部门不同、工作重点不同,但三者的服务对象是基本上是农村最基本的群众,在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终端设置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经过几年建设,贵州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心现已具备资源接受、制作、、人员培训的能力,数字资源总量近6.8tb。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从2006年10月全面启动以来,目前已建立了省级“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收集整理了可供基层收看学习的各类教学节目2800多个小时,建成乡镇、村和城市的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终端站点18000个,计划到2007年底完成终端站点16000个,约占全部建设任务的90% ,2008年将完成全部终端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形成全省城乡一体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贵州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也基本上普及到村级小学,基层网点也达到20000多个。目前,我省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这三项工程中,无论是建立的乡镇和村级网点,还是数字资源,都处于较低水平。一个村既有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点又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点的现象普遍存在,且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比较,设备投人和发展状况也不平衡。

    1.2.2受人才资源的限制,工程的效益发挥不够理想

    三项工程基本上都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或者卫星传输、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为手段的高新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的。但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贵州这样的西部贫困地区,县、乡镇的计算机人才十分缺乏,甚至有的乡村干部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阶段,威宁县支中心仅有3名工作人员,下属650个村级网点,几乎没有人懂得计算机的一般操作程序,各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点的工作人员也是有教师兼任的。各乡镇、村技术人员因工作关系,经常变动,往往接受共享工程培训的人很快离开现在工作岗位。由于人才匾乏,一些偏远山区的乡镇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需要花很长时间到县城维修,甚至有的因经费困难干脆不去维修,形成设备闲置。据2007年9月的调查,威宁县650个村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点,正常开展活动的不足70%,甚至个别村几乎全年役有开展活动。这种状况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造成国有资源极大的浪费。

    1.2.3数字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都把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工程实施的重点,各自都在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虽然各自的资源建设重点不同,但由于役有统筹规划,有许多数字资源仍然是重复的,打开各级各自的网站和镜像站,相同或者似曾相识的数字资源随处可见。特别是电子图书、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重复量较大。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资源传输也随之多样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远通联发[2006]1号)和贵州省委组织部、省远程办、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黔组通〔2007]10号)要求,加强对“两项工程”的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步骤。通过对“两项工程”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组织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将有效地扩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覆盖面,丰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目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汇集各类资源达35tb;“十一五”期间将达100t$以上,每个基层用户将拥有5万种以上电子图书、9000部以上数字视频节目和40个以上多媒体数据库的文化资源),提升“两项工程”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加强三大资源整合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当务之急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相比较,虽然目前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就数字资源建设看,无论是数字资源数量,还是涉及社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就成了当务之急。

   令人高兴的是,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多次出台资源整合的相关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指导原则,充分整合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因此,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资源整合,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扎实做好资源整合,既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正确政绩观,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作用,构建“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多赢,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健康协调发展。最近,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文化厅已经就资源整合问题发出通知,拉开了资源整合的大幕。共享工程贵州省分中心还与省农业厅、省计生委、省环保局、省科协、省烟科所、省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商讨我省资源库建立的问题并达成一致意见,全力配合共享工程贵州省文化资源建设。利用共享工程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我认为:资源整合,要立足于实现“多赢”,坚持统筹规划、密切合作的原则,明确资源整合工作任务,重点加大整合和协作力度,真正使“几张皮”变成“一张皮”。

2. 1整合墓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在省、市、县三级“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上进行对接,实现远程教育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终端站点同时作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网点,为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播放文化信息资源。实行“一站(点)两牌”,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实现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共同使用。中小学远程教育播出平台要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播出平台对接,让文化信息资源和党员干部教育资源进校园。

    我省于2006年底建立遍及遵义全市的“文化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基层分中心以及基层服务网点,初步搭建起市、县(区)、镇(乡)、村四级网络构架,成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运行五年来,第一家达到了“全区域覆盖”的地级市。2007年,国家中心再次向遵义市8个县配送了8套文化共享工程设备。2008年,8个县下辖114个乡镇全部配备文化共享工程设备,进一步完善了遵义市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服务体系。

    遵义市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服务体系建立以来,各支中心、基层分中心以及基层服务网点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改变遵义市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欢迎,被有关媒体誉为“流动的数字图书馆”。

    为确保遵义市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利用最大化,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得到实惠,遵义市开拓思路,强化全局意识,打破条块和部门的局限,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与遵义市广电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国际互联网的整合,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目标,创建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出一条西部地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在2006年6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验交流会”上,被国务委员陈至立誉为“遵义模式”。

2. 2整合数字资源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省级“先锋在线”播出平台主页面,设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题栏目,播出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资源。在各地州、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大量数字文化信息资源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中小学远程教育服务,并不断开发整合资源。在数字资源建设上,根据各自的工作重点,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2. 3整合基层站点管理资源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组织管理上,各县级支中心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共同服务。要科学制订基层站点的活动安排,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妥善处理相互的关系,合理安排收看时间,统一组织服务活动,确保服务管理和组织活动健康有效开展。要积极探索和总结工作规律,努力形成基层站点正常运行和维护的长效机制。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精神,由湖南省文化厅、财政厅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旨在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与整合,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彻底消除各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上的不平等,实现湖南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进而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1“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情况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启动以来,它依托湖南图书馆建成了现代化的共享工程湖南中心,搭建了以湖南中心为核心,市(州)、县图书馆为骨干的地区性中心服务网络,技术平台逐渐完善,基层点数量稳步扩展、服务不断提升。同时,各级图书馆加大了软、硬件的投人,纷纷建起了电子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共享工程”服务,象岳阳、株洲、湘潭等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具有了50台以上电脑的规模,还有相当数量的县级图书馆也具有了20台电脑的规模,如炎陵、汝城、新宁、资兴等馆。目前,共享工程已建成全省文化系统内基层网点78个(文化系统内基层点建设情况见下表),和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合作点达40000余个。

2“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共享工程”在文化系统内主要依托公共图书馆组织实施,这就使得各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从“共享工程”建设三年来的实践看,它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公共图书馆都积极参与,特别是硬件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共享工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由于众多公共图书馆缺乏计算机网络环境,缺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致使大部分图书馆的业务及服务工作只能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这样既不能适应文献信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工作效率不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上不去;又不能充分揭示本地区特色馆藏资源,达不到共知和共享。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2. 1基础设施不足

    湖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办馆条件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省级图书馆比地市级图书馆好,地市级图书馆比县级图书馆要好。据统计,全省14个地市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15所,其中省级馆2所,地(市)级馆11所,县级馆102所。全省尚有5个地市无市级馆,8个图书馆“有馆无舍”或是馆舍为危房,有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捉襟见肘,文献人藏量逐年下降,服务工作日益萎缩。而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具备硬件(计算机等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及专业人员等诸多条件,这些无一不需要经费作支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有45家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 ),这45个馆中有2个省级图书馆,11个地级图书馆(含2个地级少儿馆),犯个县级图书馆,开通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不到公共图书馆总数的一半。

2. 2技术力量薄弱

    “共享工程”建设要求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些都是各级图书馆相当欠缺的。笔者多年在省馆从事自动化工作,在工作中了解到,全省地县两级公共图书馆中能独立且熟练处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及计算机相关问题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有些县馆将计算机相关的维护全交给电脑公司处理,这样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更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依赖思想,连很简单的操作都不会了。有次笔者打电话询问某馆服务器的ip地址,得到的回复是要等电脑公司的人来看后才知道。

3“共享工程”建设的对策

    “共享工程”是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不单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程,而且投入、宣传、协调等等各方面都要求到位,所以它的建设不可能一毗而就,要想持续、健康地建设和发展“共享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3. 1加大政府投人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了经费,再好的东西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共享工程”建设更是如此。如何增加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的投人呢?笔者认为,首先,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如果能做到各级政府和财政将“共享工程”工作纳人重要工作日程,申请到“共享工程”建设的专项经费,那是最好不过了。其次,在工作中,主动接受各级政府的领导,同人大、政协、宣传、教育、科技、农业等各部门建立通畅、快速的服务网络,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信息会,采取为各单位办借书证、上门送书等活动,加强联络,形成一个各行各业都来关心、支持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样有利于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投人。第三,利用图书馆独有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为本地区其他企事业单位服好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增加经费。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通过多种融资渠道筹措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共享工程”的建设中去。同时,我们的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干部也应经常一起交流经费争取、工程宣传、人才培训方面的经验。

3.2增强宣传力度

    “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所以必须广泛宣传“共享工程”,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共享工程”的平台上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电影观赏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开展活动时最好能请到主管领导参加和讲话,或是干脆争取以政府的名义举办。这样,经过“共享工程”系统加工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畅通的网络通道提供给基层群众,将给予他们极大的感性认识。这些文化活动不但能开拓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补充精神营养、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而且让“共享工程”更加深人民心、拓宽其受众面,还对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感受、了解了这项工程的积极意义,对争取经费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3.3重视人才培养

    “共享工程”使图书馆面临着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挑战,这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工程”建设,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懂得图书馆基础知识,又懂得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对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引进的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专业、外语专业、信息情报专业的人才,以改善公共图书馆人才专业结构配置不尽人意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图书馆在激活人才方面应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通过聘任制,解决图书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全体工作人员能进能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可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问题。其次,要完善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刺激相结合的形式。千方百计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奋进和使人才能脱颖而出的环境。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激活人才,才能使人留下来甘愿为图书馆做贡献。第三,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觉得图书馆有所作为,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信任、理解他们,同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第四、图书馆不能只坐着等待从哪里引进人,还应该培训现有的人才,图书馆应选择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工作人员送出去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学习。相应的,“共享工程”湖南省级分中心也应该拿出一些精力和经费,经常性的举办技术培训初级班和高级班,一人一机,耐心地、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我相信,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公共图书馆就能拥有专业技术人才。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本文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所具备的有利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发挥共享工程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教育相对落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农业生产需要信息化,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2007年,称得上是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进人快车道的标志年。在这一年里,中央各部委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国家的信息化宏观政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建设、科技创新步伐、国际、国内it企业对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关注,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等都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止2007年10月,全国约70万个行政村,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已经达到了99%,农村网民数量突破3 700万人。农村信息化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了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人户的途径和办法。深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

1共享工程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它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通过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将丰富的舞台艺术、影视节目、农业知识、电子书刊、戏曲电影等输送到农村,丰富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人建设资金24.76亿元,预计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村村通”。同时,国务院还批准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借助于共享工程的平台,每个村都将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成果。

(2)资源内容丰富。信息资源丰富是共享工程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几年来,共享工程重点加工整合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单位、艺术表演团体、电影厂、农业科技资源制作单位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逐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资源内容既有舞台艺术精品、农村新戏、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又有一批地方特色浓郁的专题资源库,包括适应农村需要的电子图书、知识讲座、戏曲、电影、科普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源库等,到2010年,资源总量将达到100tb。国家中心网站还采取深度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美术馆等部级文化单位适合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互联网数字资源,纳入共享工程网站的整体服务框架中。同时,各省分中心、部分市支中心根据各自特色开发整合的包括电子书刊、电影、名家讲座、优秀地方戏剧等资源不断更新,相互链接,通过延伸到乡村各个基层点的共享工程设备均可免费使用。

(3)基层网点建设全面铺开,服务网络便捷。为使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尽早在城乡全面覆盖,实现村村通,2007年,文化部与各地文化厅(局)签订了2007 ^-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责任书。在各级部门和政府的支持下,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文化共享工程创造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一个国家中心,依托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建立了省、市、县分、支中心,在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发展基层服务点。通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合作,乡村的基层点已经达到了42万个。2007年全国共享工程试点建设,100个试点县(市)都接人了光纤,建成了一个拥有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示厅的县级一级支中心。2008年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县级支中心、村基层点和数字资源建设的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已基本到位。县级支中心全面建成后,通过光纤和卫星,利用服务器、扫描仪、摄像等设备,不但可以将国家中心、省分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输送到乡镇、村基层点,而且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4)传输方式不断拓展,百姓受惠。考虑农村不同的信息网络建设情况,共享工程采取不同方式传输资源。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在开通城域网、局域网的地区,采用镜像方式传输;在网络不发达的地方,通过卫星传送方式传输;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主要通过光盘、移动存储开展服务。一些地方还通过数字电视或有线电视,传输资源。随着服务方式的拓展,全国各地亿万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视机、村基层点的电脑收看文艺节目,学习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集会、庆典,基层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带上共享工程设备,到村民家上门播放电影、戏曲。大量的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资源有效弥补了农村图书资源的不足,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成为引领农民健康向上生活的宽阔舞台,村、社区基层点成了农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铺就农村致富的康庄大道。

2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共享工程开辟了一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共享工程在我国农村的全面实施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认识有偏差,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虽然建立了共享工程部际联系会议制度,但在基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许多领导还未真正了解共享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共享工程的实施基本仍停留于文化部门。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资金的投入。据调查,维持一个村级基层点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5 000元,现在都是由村、社区自筹,没有财政保障,直接造成以下问题:①管理员兼职,没有固定工资,不能全身心投入。②宽带通讯费每年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没有财政投入,一旦费用难以为继,基层点只能关闭。③一些社区服务点与办公网络共用一条网线,网速慢,影响群众使用兴趣。④没有维护经费,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

(2)缺少懂管理、热心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由于共享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专业性和技术要求,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村,往往难以找到既通晓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具备共享工程和农业技术、能够热心为农民服务的基层点管理人员。尽管省、市、县分(支)中心对每批新服务点管理员进行过专门培训,但时间短,内容多,消化不良。支中心技术人员不足,也难以到基层点进行手把手指导,基层点设备常常是小故障变成大故障,设备损耗率很高。另外基层点管理员更换频繁,也是市县支中心培训任务重的原因之一。

(3)现有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不足,缺少吸引力。①在对信息的利用上,面对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除了浏览新闻外,城市网民‘最常用’的3种功能都与娱乐有关:经常玩游戏的网民占62.2%,经常下载音乐的网民占56.%,经常浏览娱乐信息的网民占53.5%。而农民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国家中心的数字资源虽然丰富,但真正适应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急需的资源还应大力加强。②版权制约等原因使得影视资料、名家讲座等群众喜爱的文化资源更新慢,新片、大片少。③目前共享资源主要由国家中心、省分中心采集制作,力量有限,加工制作时间较长,无法保证各地特色资源采集及时而完整。

3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共同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3.1争取各级重视,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认识,关键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充分认识共享工程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政府是农村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承担的是主导性的作用,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的步伐,强化政府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协调、组织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要将共享工程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紧密结合,使其为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深人了解,取得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必要时可纳人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区县评选必备指标。文化部可确定某一时间为共享工程宣传日或宣传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各省分中心应统一制作一批文字和视频宣传材料,发到各地文化部门和基层服务点宣讲、张贴、播放;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刊登文化共享工程公益广告;各服务点要举办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推介会;还可要求所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基层服务点的电脑将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为首页,等等,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3.2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特别是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建设

信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收集及时有效,信息深层次开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共享工程在农村的全面实施,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整理、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中心和各省分中心、市支中心应及时、准确开发整合涉农实用信息和农民喜爱的戏曲、图书、电影等文化信息资源,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电子出版物,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农业科学方面资源短缺的问题。广东省分中心与省科技厅、团省委联合开展的“信息直通车”,信息服务站和信息服务员可以注册、登陆和免费使用共享工程海量的文献资源,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各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要针对不同地区、城市和乡镇不同服务类型推出不同的实用信息,对农村还要按农时季节以及汛期、疫情等特殊时期及时推出相关实用信息。各县(市)支中心要切实担负起资源采集、整合与传输的职能,基层点要把当地信息需求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支中心。总之,通过花钱购买商业性资源(影视片、全文数据库、系列光盘等)、文化系统内部整合资源、各级分支中心采取自建资源等多种途径,尽快充实共享工程资源并合理配置送到基层,使之对不同类型的基层点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国家中心和省级分中心应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购买具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协调解决好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

3乃建立共享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加强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政府部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共享工程”建设经费投人,逐步建立长效投人机制,切实保证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和资源建设经费,其年度运行经费应纳人各级年度财政预算。社区、村服务点如有固定经费,就可招聘符合条件的人员专职管理。几个单位联合扶建一个服务点的做法也值得考虑。在目前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基层点应当允许适当收费,微利经营,以维持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巩固和发展基层服务点的问题。

3.4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实用高效的农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队伍

基层点作用发挥的关键是管理与服务。各级支中心要落实共享工程工作人员,招聘专业人员,培养技术骨干,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授课、网络教学、上门服务等方式对基层点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各基层点应精选有文化、懂技术、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利用共享工程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现有设施设备,重点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引导农民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知识,学会利用文化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农民们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县、乡两级图书馆、文化站、农技推广机构要联合组织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管理员培训。基层经费困难,各市、县(市)支中心应当免费培训基层点管理员,对村级服务点管理员还应给予误工补贴,这样才能让其无后顾之忧,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可以考虑设立文化协管员,协管员费用由地方财政补贴,其补贴应与综治员、计生员、农技员持平,这样社区、村也就能对其提出服务点开放时间、服务项目、活动次数、活动人次等具体指标,实行年度考核和奖惩,定员定岗出实效。

3.5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促进农民致富为服务重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是共享工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共享工程基层点提供的设施、设备(led显示屏、触摸屏、电脑、液晶电视)和农民网络图书馆等应用系统,为农民朋友及时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看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有效通道和保证。共享工程遍布城乡的电子阅览室和基层点,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建立面向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切实为农民解决产前(种什么)、产中(怎么种)、产后(怎么销)的信息服务问题,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市场渠道,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增产增收;要加强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增加农民收人;要在引领农民健康文化生活上大做文章,不断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空间,培育文明乡风。要充分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工程计划的推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强化面向农民的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劳动力有序转移,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

3.6健全机制,创造环境,形成合力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7篇

[关键词]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分类号]G250

2002年4月,由我国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推进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旨在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卫星宽带等方式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整体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改变农村文化信息资源不足、文化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八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共享工程实践,在改善城乡基层文化服务、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实践的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渐丰富,本文即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文献调研情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检索词(题名or关键词or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867篇文献(截至2010年5月),这些文献类型涉及到期刊论文、年鉴记录、报纸报道、会议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每一种文献类型篇数如表1所示:

年鉴记录和报纸报道多是对某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的描述,如果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考虑,需要更多地关注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文中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探讨,因此笔者对CNKI中上述类型的文献剔除冗余并逐一分析,发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主题分布(见图1)。

对共享工程进行综合概括,从理论层面探讨共享工程的现实价值的文献占6%,这是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认识;对工程总体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以指导实践,这类文献占研究总数的16%;工程建设涉及到资源建设、应用技术与标准规范、服务内容、知识产权、管理等具体问题,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得研究更为深入与细化,从而为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这类研究所占比例为25%;在国家启动共享工程项目之后,各地积极开展工程实践,从图1可看出,所占比例最大(35%)的就是对某地共享工程建设或是对地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文章;共享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活力与契机,因此如何在农村开展共享工程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所占比例为6%;纵观我国共享工程的实践,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共享工程多依托图书馆而建,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与共享工程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主客体关系,图书馆也在共享工程的实践中拓宽了服务路径,此类研究占8%;除了上述研究主题外,也有学者探讨了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共享工程与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笔者将其归结为其他研究问题中,比例为4%,这些文献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2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内容分析

2.1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综合概括

八年来,共享工程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学者们也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综合概括,从而为共享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准确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1]指出,共享工程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其以锐意改革的勇气和丰富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不失为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共享工程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传递手段多种多样、反馈机制灵活便捷、信息服务公平及时,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共享工程的实施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献[3]探讨了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建设内容、实施效果与发展目标,并对共享工程的启动背景、服务体系、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等做了阐述,从而使人们对共享工程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共享工程是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一次探索,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实践,学者们通过对共享工程进行综合概括,尤其是对共享工程作用与意义的阐述,确定了共享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使人们对共享工程有了整体的认识。

2.2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体建设

共享工程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下数字可以说明其实施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截至2009年底,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14个县级支中心、1522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45.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全国44%的乡镇和75%的村;资源总量达到90TB(1TB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其中视频资源72345部/集、70434小时;专兼职工作人员68万人;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累计服务超过6.9亿人次。

对于共享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学者也从基层网点、资源建设、传输方式、培训工作、服务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也认识到了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策略。笔者将目前共享工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方面:

从资源层面讲,各地文化信息资源征集工作发展不平衡,征集力度有待加强,且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从技术层面讲,资源存储分散,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不利于检索和利用,且技术实现尚不成熟;从服务层面讲,基层中心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服务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评估层面讲,对共享工程进行的绩效评估还不完善,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工程建设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从人才层面讲,专业人才匮乏,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等。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党中央提出的“把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共享工程只有妥善地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学者们提出了解决对策与措施,总结如下:

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加大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征集力度,拓宽资源征集渠道,进一步加快数字资源建设步伐;完善技术体系,利用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创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以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建成完备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改善服务,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严格管理,确保工作进度,将共享工程建设纳入社会文化事业的考核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机制。除此之外,也要建立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等,以确保共享工程顺利开展。

通过对共享工程总体建设的探讨,人们了解到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以

突破共享工程建设的瓶颈,这是此项研究的可取之处。作为一项以政府主导的惠民工程,共享工程需要一种顶层设计,以使工程建设有章可循。如果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看作是这种顶层设计的话,那么在工程总体建设过程中,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如何就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也就是说目前需要从理论上对共享工程的总体建设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而当前的理论研究正缺少这部分内容。

2.3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具体建设

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服务大众的网络框架、资源框架与服务框架,工程的具体建设也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因此,技术应用、资源建设、服务内容就成为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标准规范、知识产权等问题与此息息相关,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3.1 技术应用 共享工程是一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和载体的文化推广工程,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共享工程的方方面面,文献[9]认为共享工程的技术体系由管理控制系统、资源建设体系、资源传输系统、终端应用系统四个部分组成。数据共享技术、网络存储技术、资源传输技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各种先进技术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朱亚玲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探讨了基于元数据及本体的网格资源描述及组织方法,设计了核心网格本体及应用本体,提出了本体映射策略并构建了语义元数据管理框架,为共享工程提供了基于网格的技术解决方案,不失为一种新的技术探索。

2.3.2 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王芬林指出文化信息资源范围的界定、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应用、资源共建模式、资源选题策划的切入是资源建设中需要斟酌的几个问题;赵保颖认为项目规划、素材征集、库房管理、素材审验、资源加工、成果验收六个环节构成了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基本流程;学者们也研究了文献资源、讲座资源、娱乐资源等具体类型的资源建设;资源整合、特色资源建设等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文献[16]指出,“加强资源整合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当务之急”,整合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资源、数字资源、基层站点、管理资源、人才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文献[17]指出应“围绕地方特色资源,构筑共享工程资源库群”,即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要体现地方特征、展示民族特色。

2.3.3 共享工程的服务内容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服务民众是共享工程的本质要求,对于共享工程的服务问题,学者们探讨了服务政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模式等。

文献[18]概述了目前工程已争取到的政策优惠,总结了这些优惠政策在资源建设、传输、服务方面的具体实施;文献[19]、[20]分别探讨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实现方式和休闲娱乐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对于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文献[21]指出“总一分馆式”是基层图书馆承担共享工程后服务网络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共享工程服务内容的探讨,人们对共享工程所提供的服务有所了解,而共享工程也需要根据群众的信息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

在工程建设中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即标准规范与知识产权。对于标准规范问题,文献[22]指出,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应用规范需与数字图书馆保持一致,并提出“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基础上构建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视频资源建设标准规范选用广电标准并以数字图书馆标准为参照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共享工程需要重视版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文化信息内容数字化中的版权问题、文化信息内容传播中的版权问题、数据库开发和利用中的版权问题等,这些知识产权问题都可能成为制约共享工程效益发挥的障碍,因此需要妥善面对、正确处理。目前来看,对于标准规范与知识产权的研究仍有所欠缺,这也是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2.4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实践

我国各地广泛开展共享工程建设,探讨地方实践的文章在研究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涉及我国23个省25个市、县的共享工程建设,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讨对策,展望未来。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各地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总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地方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规范化建设程度提高;资源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不断丰富;传输方式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基层工作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服务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地方工程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者结合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如文献[25]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探讨了共享工程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献[26]论述了共享工程在吉林省农村的实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些思辨性的文章来源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各地共享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地区将本地实际情况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设模式(典型的如“辽宁模式”),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丰富多彩的工程实践,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属于某地特色的建设模式,同时对于某种模式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为其他地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当前对各地工程实践进行介绍的文章数目众多,但是总体来看形如散沙,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文章比较鲜见。

2.5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

2006年9月18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和平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共享工程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强调,“共享工程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信息支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许多学者有所论述。文献[28]将共享工程界定为扭转农村文化落后面貌的“德政工程”、缩小地区与城乡差别的文化普及工程、弘扬先进主流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民心工程”、实现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化工程。一些学者也就共享工程在农村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服务思想要由“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服务当代农民由“要我文化”转变为“我要文化”,服务战略要由“三下乡”转变为“常下乡”,从而使基于共享工程的农村文化建设成为一种常态。

2.6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图书馆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图书馆成为了实施共享工程的重要依托,共享工程也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提供了路径,因此共享工程与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形成了共生发展的关系。

文献[30]指出,共享工程的理念与公共图书馆平

等、民主的理念是相同的,共享工程与公共图书馆都应该充分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通过服务使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成为可能,并保护这种权利;文献[31]指出要让共享工程成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抓手。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论述了县级图书馆如何利用共享工程开展服务,共享工程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共享工程与图书馆的关系。事实上,公共图书馆与共享工程也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如2008年7月1日,国家图书馆与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以优势互补为基本原则,在基础设施平台搭建、数字资源交换和共享等多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通过以上合作两者在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并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图书馆与共享工程在资源建设、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除了以上六个方面以外,有学者探讨了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介绍了美国、英国、印度等与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似的项目,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文献[36]论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两者的协同共建;也有学者以共享工程为例,探讨网络信息环境(市场)的培育等。学者们对共享工程进行多维审视,从而使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也为我国共享工程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3 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通过前文论述可以发现,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研究的趋势所在。

・介绍共享工程这一国家项目及具体建设内容的文章较多,而立足当前文化繁荣与数字环境共同作用的宏观视角,从共享工程运行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规律这一层面上进行的研究偏少,缺乏一种系统化的分析框架。学者们对共享工程进行了总体思考,包括建设架构、流程、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等;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具体问题,包括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知识产权、应用技术及网络设计等也有较多的论述。然而,研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文章较为鲜见,而健全的运行机制正是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薄弱环节,因而运行机制研究应成为这一领域的关注重点。运行机制是保证共享工程正常运行的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或是制度化的方法,是共享工程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意味着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上升到本质的说明,也能够推动相关研究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目前研究成果较为多见的是对某地共享工程经验的介绍,缺乏对实践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各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共享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海模式”、“辽宁模式”等已成为各地实践的典范,共享工程的各省级分中心、各基层分中心也在探索着适合本地的特色化共享实践,对某地共享工程经验的介绍为本地共享工程的发展作了总结,也为欠发达地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然而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实践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共享工程实施八年来成绩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了解各地实践的情况下,对全国共享工程进行一次总体的调查研究。“十一五”期间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正是对共享工程的实践进行一次系统梳理与全面盘点的良好契机,也将为共享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理清思路。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在对用户文化需求的不断分析与互动反馈中,对服务进行动态调整和不断修正,这就需要在共享工程评估过程中嵌入有效的绩效评价模型,但目前相关研究忽略了对共享工程服务过程的动态跟踪和考核,对于共享工程绩效评估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只有融入对服务过程和内容的记录和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测评,才能客观反映出共享工程的建设者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通过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论文进行客观审视与理性分析,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众多但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的理论层次有待提高。共享工程是一项长效工程,随着它的进一步开展,相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将逐渐深入,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将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吴建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图书馆建设,2008(2):4-5

[2]刘兹恒,张丽,试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点,图书馆建设,2008(2):10-12,24

[3]孙承鉴,李晓松,数字资源社会共享――文化共享工程概述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4):12 15

[4]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和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总结会暨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0-05-28],

[5]周和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问题及措施数码世界,2007(2):3-5

[6]冼育华,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9(4):45-47,32

[7]冯锦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图书馆建设,2008(2):114-117

[8]谢林,认识与实践――用理性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建设,2008(2):29-31

[9]吴晓,孙承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展望,图书馆建设,2008(2):78-81

[10]史同广,蔡菲,许玲,等,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情报杂志,2006(2):20-22

[11]于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两项重要技术的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50-52

[12]徐周亚,镇锡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共享技术探索,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3):7-9

[13]朱亚玲,基于网格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8

[14]王芬林,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和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6-29

[15]赵保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流程及其相关问题图书馆建设,2008(2):61-63,67

【16]吴建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之我见,图书与情报,2008(1):12-15

[17]贺定安,以地方特色理念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图书馆建设,2D08(2):57-60

[18]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政策解析及对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思考,图书馆,2010(1):94-96

[19]郭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界,2004(3):28-31

[20]袁少如,浅论电子阅览室开展体闲娱乐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3):48-50

[21]李源江,“总一分馆式”是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发展的趋势//万群华,胡银仿,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607-610

[22]赵保颖,数字图书馆应用规范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的实践图书与情报,2008(6):91-94

[23]余跃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5):29-31,38

[24]文化部关于2009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情况的通报,[2010―05 30],

[25]刘若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49-51,54

[26]吴爱云,鲍成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吉林省农村的实践与思考,贵图学刊,2009(1):7-9

[27]陈彬斌发展工程基层服务点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中国文化报,2006-09-19(1)

[28]高永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最佳平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33-35,74

[29]石丽珍,严春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农村的实践与思考,图书馆建设,2008(2):97-99,105

[30]谭祥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图书馆建设,2008(2):13-14,18

[31]张永环,让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抓手,图书馆建设,2008(2):112-113

[32]向京,县级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发展策略,当代图书馆,2009(3):35-37

[33]吴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理论观察,2008(6):117-118

[34]文化共享服务,[2010-05-031]

[35]刘璇,徐珊,王萱,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图书馆建设,2008(2):19-24

[36]张德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科技,2008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系统、全面地掌握共享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推进发展,努力探索新时期加快共享工程建设的新办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政府公益性职能,为构建和谐遂宁和实现“四大跨越”服好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高新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擞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项工程建设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消除“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文化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2005)14号)中规定: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中西部地区服务网络建设要分级逐步推进,县级支中心建设2007年要建成30%,2008年建成60%,2009年建成90%,2010年实现县县建有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将与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即将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村级基层服务点要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层点建设同步推进,将基本型基层点全部升级为扩展型。

因此,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促进遂宁“四大跨越”,实现“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发展任务的必然选择.

1遂宁共享工程基本状况

1.1共享工程硬件建设

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四个,即:遂宁市图书馆、篷溪县图书馆、大英县图书馆、射洪县图书馆。2006年3月,市图书馆自筹资金5万余元,采购电脑10余台,创建电子阅览室。2006年10月,大英县图书馆争取国家投入15万元,采购电脑40余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蓬溪县图书馆投入资金20余万元,采购电脑43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初,大英、射洪县馆分别接受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一套,正待安装并投入使用。由于经费匾乏,市、县级支中心尚未建设。

1.2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近年来,市图书馆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专业人员参加省级专题学习、培训,并开展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重点收集了观音民俗文化、遂宁文化艺术、遂宁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源,其中:书籍2000多册、光碟10余张,建立联合目录进行了续集出版,为共享工程数据库建设积累了一定文献资源。

1.3开展网络服务活动

一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免费上网服务,并向区县、乡镇赠送共享工程读书卡。二是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积极宣传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五一文化黄金周”活动,读者可通过提供的网站,免费上网阅读;组织用户参加《我与数字图书馆》的讨论,撰写理论文章。世界读书日期间,走上街头,广泛宣传,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共享工程。

2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经济的欠发达状况致使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共享工程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06年、07年,虽然市、区县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多次申报,但均未争取到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维护经费,也未纳入市、区县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是争取省级设备补助经费5万元建成的,大英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争取国家补助15万元建成的,蓬溪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自筹资金解决的,其它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同时,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共享工程补助重点是扶持区县共享工程支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对市级支中心没有扶持项目。因此,共享工程缺乏服务的平台—市、区县支中心建设,服务的载体—电子阅览室也非常落后,呈现出“有点无网”、“有名无实”的状况。

二是市、区县各类网络齐备,但都是独立运行,整合资源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瓶颈”问题。为党政机关服务的电子政务网、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学校教育网、为农村党员服务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和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村村通”工程均已具规模,运转正常。文化共享工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定期将国家优秀文化资源传输到网络上去为党政机关、学校、农村、社区提供资源、信息、技术等服务还没有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更没有投入建设。

三是缺乏必要设施设备,无法进行资源数据库建设,地方优势、特色资源等不能成为公共资源上传到省级分中心和国家管理中心,打不开这个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共享工程是互动的。国家中心定期将全国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到市、区县支中心,并通过电子阅览室或终端进行服务,市、区县支中心也可定期将地方特色资源上传到国家中心,国家中心经过编辑、整理,再向全国。如果没有必要的照相、录像、录音和资源处理等设施设备,就无法进行地方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更谈不上地方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我市共享工程难以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共享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匾乏,使用人才的机制、体制严重地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市、区县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市图书馆现有编制16个,在职职工12’人,07年考进2名。其中,大学学历5人,大专学历6人。射洪县图书馆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名,其中,大学学历1人,大专学历I人。蓬溪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人,有大专学历S人。大英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3个,在职职工3名,有大专学历1人。在全市公共图书馆的30多名职工中,只有2名学过计算机或电子商务专业。如果要让共享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现有职员是无法承担的。如果面向市场招聘专业人员,那么,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政府没有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是市、区县图书馆根本无法解决的。

3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3.1千方百计增加必要的投入,启动市级支中心和电子阅览室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应当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对共享工程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行动”的重要手段,作为对外开放、交流、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按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会议纪要》的要求进行如下工作:一是市、区县级财政要将共享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收集特色文化资源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予以保障。二是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共享工程建设的补助经费,加快共享工程升级,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真正发挥共享工程的实际效能。在市、区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上,要坚持技术标准,重点突出资源建设和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市、区县支中心镜像站,完善数字资源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技术有保障、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要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建成配置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和绿色上网空间。同时,担负起对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管理、资源更新、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职责。

3.2建立一支机制和体制都适应共享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自有队伍和社会队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稳定的、适合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和基层服务队伍。同时,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为主的全员聘用制度,以“实绩论英雄”,创建客观公正的实绩评估体系,建成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服务优质的员工队伍,充分调动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科学定岗、以岗定人、以绩定酬、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和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此外,坚持业务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按照分级分批的原则,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区县、乡镇、村要加快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基层服务点工作队伍,使每个基层服务点都有获得上岗资格的操作人员。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第9篇

[论文摘要]对加快宁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行思考,提出:(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认识;(2)自治区分中心建设是关健,要花力气解决若干瓶颈性问题;(3)市、县分中心是基础,要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4)基层站点是触角,从宁夏实际出发,宜实施两步走战略。

    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起并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一项旨在依托先进网络化传翰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我区的“共享工程”建设已于2004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但由于我区经济基础薄弱,主管部门的认识不到位等原因,总体上的进度缓慢,与兄弟省区“共享工程”如火如茶的发展态势形成巨大的反差。如何加快我区“共享工程”建设?出路究竟在哪里?以下结合笔者参加我区“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思考,权为引玉之砖。

1加大宜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共享工程”建设杜会愈义的认识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对“共享工程”的领导、支持力度,在相关政府文件、会议、中央领导讲话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多次阐明了“共享工程”的重大社会意义。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基本点:(1)“共享工程”旨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当代和历史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加工、开发和利用,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播当代实用型科学技术成果与信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建设。(2)“共享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以共享为目标、以共建为基础的社会性文化系统工程。是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实施步骤,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城镇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社会教育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3)“共享工程”本身就深刻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4)“共享工程”是“有中国特色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初级阶段”,是在当代网络环境下依托数字图书馆平台和网络平台构建公共性、公益性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积极尝试。(5)对广大西部地区而言,“共享工程”的实施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发展的体现,将有助于尽快打破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发展“瓶颈”,消解信息化差距与“数字化鸿沟”,极大地推进西部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

    毫无疑问,“共享工程”虽然在名称上没有“共建”二字,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共建”都是“共享”的基础与前提。如果说,“共享”的主体是全社会,那么,“共建”的主体则首推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因此,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共享工程”的成败、进度与质量。笔者注意到,我区“共享工程”建设已被明确列人自治区“十一五”规划,这是令人振奋的。接下来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给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补课”,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与此同时,也要依托各种媒介(尤其是大众媒介),大力宣扬“共享工程”的重大意义,努力打破文化主管部门单打独斗的惯性思维,营造有利于“共享工程”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自治区分中心建设是关键,要花力气解决若千瓶颈性问题

    正在实施的“共享工程”在组织结构上是一个由国家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中心—市、县分中心—乡镇村社区站点构成的四级网络架构。就一个地区而言,省级分中心处于地区龙头的关键位置。我区“共享工程”分中心设立在自治区图书馆,但由于“共享工程”专项资金不到位、该馆基础条件差等因素制约,目前仅达到三级站点水平,而中央要求省级分中心应具备卫星一级站水平,即能对本地区显在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采集、整合、加工、上下传翰;能完成国家中心规定的资源加工传翰任务;具有对资源进行大批量存贮的能力;具备现采信息、数据资源现场录制、著作权集体管理、深度编辑整理的能力;能对本地区基层站点实施有效管理、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当前,制约该馆从三级站点水平向卫星一级点水平迈进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特色资源、计算机与网络软硬件、技术力量四大“瓶颈”。所幸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移址新建已被列人我区“十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和自治区“五十大庆”献礼项目,并于2005年底破土动工。到2008年,将建成建筑面积3. 2万平米、文献容量300万册(件)、装备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加工、传输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图书馆。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的建设可以“暂缓”。相反,我们更应该紧紧抓住自治区图书馆新馆建设这一重大发展契机,将“共享工程”建设与之有机衔接、整合,探索一条有特色的跳跃式发展的路子。笔者自觉才疏学浅,不敢就此侈谈什么“构想”,但有几个“点子”似有进一步考虑的必要。如,能否将“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的资金筹措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专项资金捆绑起来,先期突出解决“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大型基础设施(如:网络防火墙、cpu等)须一次性购置而“共享工程”专项资金因分期拨付无力购置的问题(须以这些大型设施可以平移为前提),以及“一身二任”的特色资源库的先期建设问题;依托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在即的契机,积极申报将自治区图书馆列人“共享工程”部级试点单位,争取中央配置资金的加大,提升其资金拉动能力;先期面向社会招聘既能胜任“共享工程”工作又能胜任未来“数字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

3市县分中心是墓础,要在夯实墓础上下功夫

    根据“共享工程”以往的经验,将市、县级分中心(又称基层中心)建在市、县图书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县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功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在夯实这个基础上下功夫。

    我区“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均设在各市、县图书馆,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1)市、县地方财政配套专项资金严重不足;(2)能够胜任“共享工程”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暖乏;(3)川区市、县与山区市、县整体发展严重不平衡;(4)信息接收、传输方面存在卫星、网络两大系统不匹配现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5)相当多的市、县图书馆尚未把“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纳人中心工作范围,机构虚置现象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1)分类调整专项资金投向,调整国家、自治区配套投入对不同地区市、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地方财政配套投人的拉动强度。从国家配套专项资金(含专项设备)的投人来说,不论来自何种渠道,均应统筹安排,在市、县分中心与基层站点两大板块中,优先、侧重投向市、县分中心;国家、自治区配套投人对市、县地方配套投人的拉动强度,川区应明显高于山区。举例来说,若川区市、县的地方财政配套投人比例占总投人的50,那么,山区市、县财政配套投人比例则以33%或更低为宜。(2)在国家、自治区配套资金的后续投人上,要对前期地方财政积极性较高、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足额、及时的市、县有所倾斜,例如我区地处山区的盐池县,川区的银川市、吴忠市、贺兰县,以体现一定的激励效应。与此同时,在今后的“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配套资金投向上,要专门划出一块用于鼓励网络传输系统建设(含租用)上,以突出地解决卫星接收传输与网络接收传输不平衡的问题。(3)推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质量管理,实施“以评促建”战略。在由宁夏文化厅和宁夏图书馆学会联合开展的我区第三次市、县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曾将“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的建设作为市、县馆“升级”“保级”的必备条件列人评估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市、县馆“共享工程”分中心的建设。根据“共享工程”今后发展的需要,建议参照国家制定的二级站、三级站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具有目标管理性质、可以量化操作并与市县馆评估标准有机衔接的评估奖罚管理体系,以评促建,从而使我区市、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尽快走上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建立“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人员培训、信息反馈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市、县分中心在整个宁夏地区“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中的承上启下的基础地位夯实。

    与此同时,各市、县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也要自觉地跳出“政绩工程”的旧发展观,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开展有特色的资源再整合、加工业务,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在这方面,我区的贺兰县图书馆曾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与经验,川应该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

4墓层站点是触角,从我区实际出发,宜实施两步走战略

“共享工程”作为国家“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目标的具体实施步骤,从长远的角度看,其成败的关键最终都要在基层站点的建设和发挥作用上体现出来。但凡事总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像“共享工程”这样一项资金投人巨大、协调难度偏大、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社会系统工程,更不是可以一跳而就的。

    我区地处西部,又在总体上属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制约,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人长期严重不足。因此,在“共享工程”专项建设资金投人总量不能有效扩大的前提下,基层站点的建设宜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至“十一五”中期,力争每个市、县建成3-5个基层站点(全自治区100个左右);第二步,在“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区乡乡有基层站点,村村通“共享工程”,全自治区社区站点、厂矿企事业站点、军营站点达到500个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