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01 18:15:02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1篇

化工与能源的关系非常密切,还表现在化石燃料及其衍生的产品不仅是能源,而且还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化工企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工企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一20__ 年是公司行政在党委和工会的协调配合下,紧紧围绕公司奋斗目标,抓机遇、求发展,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顽强进取,大干快上,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全体员工充分发扬了“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大力倡导“精、细、实、高、新”的管理理念,同心同德、真抓实干,超额完成了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公司全年生产尿素吨,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销售收入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利税突破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工业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员工年均收入为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并对一届二次职代会所提出的17件提案,全部予以落实。完成上述指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狠抓安全不放松,重视环保求发展。

安全生产和对环境的保护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矗在全年的工作中,我们以jzm同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讲话为指导,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机构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坚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坚持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坚持加强员工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坚持每周五、节假日前的大检查以及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硬件设施投入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提高安全人员待遇等,全年未发生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

20__年,公司在环境管理工作上有了较大突破,按照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加大了环保投入,环境纠纷赔偿额比上年下降了25%,同时,为了实现工业废水“三年内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在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下,完成了《工业废水与循环水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修订工作,并列入国家的环保治理专项资金项目。

2、整合“两大体系”,提升企业形象。

“质量是生命线,环境是健康源”,这句话深植于每个员工心中。20__年,公司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绿色经营之路,建设质量、环保型化工企业,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公司在通过iso9001—__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后,从年初就着手两个体系的整合工作。编制了《质量环境管理手册》,并于七月份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于10月份进行了内部审核,对查出的18个不符合项和30个观察项进行了评审整改。在 11月下旬北京中质协对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后,公司被推荐继续使用两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形象。

3、坚持技改不停步,扩大生产创效益。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生产长周期运行,公司坚持技改不停步,向技改要效益。20__年公司共投资600余万元,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分别对一、四车间冰机冷却系统、尿素合成塔、循环机等8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既降低了能耗,又达到了增产和环保的目的,保证了生产长周期安全运行。通过技改后,年可新增产值1400万元,可创利润400万元,尿素日产由上年的320吨增加到345吨。通过技改,降耗、增产效果十分明显,20__ 年全年5次打破日产记录,3次打破月产记录。

4、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发展基矗

(1)节能减耗降成本,狠抓质量上台阶。

20__ 年,公司面对生产原、燃、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设备严重老化的挑战,着力于节能减耗降成本,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节约一滴油、一方气、一度电做起,加大现场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减少跑、冒、滴、漏。公司在做好节能降耗的同时,严格按照体系要求,紧紧围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主题,坚持每天对产品质量以及包装重量进行抽查,决不让不合格品流入市常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尿素产品一级品率达到98.3%,优等品率达到63.5%,合格品率为100%。

(2)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发展至今,一是抓住机遇,靠灵活机动的生产、经营战术,二是靠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严格的制度管理。20__年,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实际,新制订了《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办法》、《市场营销管理办法》,修订了《劳动用工、工资福利待遇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每个月末的办公会上就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动全体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修订完善,使公司制度建设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执行制度上坚持人人平等、奖惩逗硬,同时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本管理机制,把情感管理融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真正实现把约束机制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3)加强财务监督,保障资金需求。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发展、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20__ 年,公司进一步对资金使用实行分级计划、分层把关,总经理严格审核,保证资金统筹安排合理运用,同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用好用活资金。一是对银行贷款及时采取先还后贷,避免了贷款的逾期;二是加强了存货资金的管理,对库房材料实行了定额管理,原材料实行以耗定进的办法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三是加大了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坚持每周一对应收账款明细逐一核查,编制销售周报表,督促销售人员对货款的回收,使应收账款降到最低水平,减少呆坏帐损失,加快了流动资金周转。四是由于20__年尿素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利润逐月上升,公司强化资本运营管理,通过科学论证,先后控股、参股的几家企业运营正常,投资回报前景看好。五是资金及时支付,利用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网上银行的功能,准确、及时、安全、高效保障资金需求渠道畅通。

(4)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改变传统的办公方式,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在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管理的同时,加快了计算机信息化工程的进程。与重庆宏声新思维公司一起完善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统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和财务接口管理等模块,并要求员工尽量“事事都在网上做,少费纸张少用墨”,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20__年11月,公司通过了重庆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信息化工程验收,使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了新的跨跃。

(5)切实加强物资供应,保证采购物资质量。

为了确保正常生产和20__年初制定的一系列目标指标的实现,供应处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库房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库房物资数量的动态情况,尽量减少物资压库。在采购中,千方百计实现比质比价采购,对采购市场进行咨询了解,逐一排查,分析掌握生产厂家资质和技术力量,从产品的实用性等多方进行比较,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始终坚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进销差率。通过努力,20__年供应处全面完成了年初提出的计划,外购物资按时到货率达到了 98.46%,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9%,进销差率>1.1%。

(6)抓住市场,调整营销策略。

为提高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及销售价格,20__年公司认真对全国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化肥走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销售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建立诚信的客户网络,不断提高产品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尿素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均达到100%,在用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产品销价在同行业中长期处于较高价位。

5、着眼未来,注重员工综合素质提高。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学习能力,一个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20__年公司根据年初制订的培训计划和各部门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培训,全公司班长以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高级工、中级工培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整合培训和新一轮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以及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培训等18项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档案管理、化工专业技术、安全消防知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通过培训,既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又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

6、实施资本运作,追求财富最大化。

面对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这也给工业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公司作为一个高耗能的化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围绕20__年追求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抓住发展契机,以求实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经营战术,不断强化资本运作水平和质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多品种、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战略,先后出资控股机械公司、农资公司、车用天然气公司、精达化工有限公司,以及参股经营了江津佳禾燃气有限公司、四川开元化工有限公司。目前这些公司(除精达公司外)运营正常,发展前景较好,为提高我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奠定了基矗。

7、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三个文明”健康发展。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矗20__年,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党政工齐抓共管,将企业文化建设定格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把企业精神作为员工的精神力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争创文明车间、文明处室、文明班组、文明科室、安全合格班组活动;广泛开展了工会系统建家活动;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员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同时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员工生产 (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司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经过全公司上下一心齐努力,我们公司不仅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成绩斐然。公司继续保持了江津市“文明单位”称号,公司党委连续四年保持了江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公司工会继续保持了重庆市 “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公司团委再次被评为江津市“五四红旗团委”,公司九个处室和3个车间继续保持了文明车间(处室)称号,30个班组(科室)继续保持了文明班组(科室)称号,537名员工继续保持了“文明员工”称号。20__年,公司评出两个先进集体,六个先进班组(科室),十名先进个人。两名员工获特殊贡献奖。他们是我公司众多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为公司全面完成20__年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我代表公司党、政、工再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__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一,部分员工思想观念依然陈旧,转变较慢,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其二,个别员工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其三,个别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较差,管理水平偏低,管理工作缺乏新的突破。其四,虽然销售形势喜人,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高,但产品单一,终端客户的需求调查、信息反馈欠佳,市场存在潜在的危机。其五,员工培训虽多,但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其六,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配合欠佳,以致于出现工作脱接、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其七,管理制度和办法难以持之以恒执行,执行力较弱。存在的上述差距,有待于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

化工企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二时间的不知疲倦的旋转着,我们的工作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走过了365个日日夜夜。每一天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却又充满了挑战,每一天即是昨天的延续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在围绕着安全生产、平稳运行、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异常情况处理,班组建设等等几个方面进行着。既有困难与挑战,又有泪水和喜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班组的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紧紧抓住安全纪律、工艺纪律、劳动纪律这三大方面。

安全纪律方面:

安全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生产的前提,生产必须做到安全。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我们把安全生产作为班组的首要工作,并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班前、班后会给员工灌输安全思想、安全知识。

二、把化工安全知识打印成册发给员工学习。

三、安排工作时把安全隐患、危险源分析给员工,教会他们正确的防范方法。

四、严格执行公司HSE与化工厂的各种安全管理规定。

五、每月的月末定期组织员工一起学习事故案例,吸取教训、提高警惕、杜绝麻痹思想,防患于未然。但有些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比如:在脱离子酸碱再生时怕热、怕麻烦而不穿防酸碱服;爬管廊登高作业时不戴安全带;夏季天气炎热而挽起袖口,安全帽的带子不系等等。在现场施工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例如:我们的监护人员经常不能坚守岗位,尤其是在交接班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们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还不到位、不够好,员工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班组专门进行了学习,对于问题严重个别员工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各种施工作业:动火作业、登高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土作业、用电作业等等,首先在现场落实安全措施,再按要求填写票据,并落实监护人,施工中班长(或副班长)进行检查,如有违规作业立即勒令停工。

安全问题无小事。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我们企业和广大员工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班组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知识竞赛,用竞赛的形式巩固和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加强员工的安全和风险意识。对安全违章问题采取经济处罚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时时、事事、处处说安全,讲安全,做安全的好风气。

通过这些形式的教育,我们班组全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现了20__年全年“0”事故的目标。

工艺纪律方面:

各种参数和指标是我们生产的灵魂。必须严格工艺纪律、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我们班组反应主控三人,加氢主控两人,精馏主控两人,除去吃饭和上卫生间的时间外,其它时间必须像钉子一样钉在岗位上。在工作中我们班组对各项工艺参数都严格控制,对超指标的参数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对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的曲线每小时翻看一遍,根据其走势做到及时调整,防止其超出正常值。这也是防止指标超出正常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安排副操进主控学习的问题上,我们班组始终是选择学习好的、工作态度积极认真的副操进主控学习。并且是“老人”带“新人”,新、老结合的模式。这样,即能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平稳、安全的进行,又能让新人很快的成长。

俗话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公司自20__年投产到今天已有三年了,这三年能坚持学习的员工不多。按照“四懂、三会”要求,我们组织班员学习,学安全知识,学工艺技能知识和各岗位的操作技能知识。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效果,每月组织一次考试,或口头问答,或笔试。成绩不合格者给予考核,或者取消当月的换休假。督促大家主动学习,给对新员工指定经验丰富的师傅,布置学习任务,并定期检查。要求新员工每个轮班画三张流程图,对布置学习任务进行抽查,在现场作业时必须有师傅带领,禁止上岗前独立作业。不但要关心新员工的工作、学习,还要关心他(她)们的生活,对有困难的员工班组给予最大的帮助。

劳动纪律方面:

我们班组共有26名员工,在20__年内辞职一人,人员多、管理上难度大,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出勤、假别的管理我们严格执行公司和化工厂的管理制度。对上不瞒、对下不偏不倚。

冬季来临,防冻检查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的常态化工作。我们班按人分配了防冻检查的项目和区域,要求严格检查防冻,对跑冒滴漏问题及时处理。

劳动纪律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有些人太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缺少主观能动性。安排的工作干不到位,或者干不好,或者不干。根据这些问题我们班组制定了一些制度。我们在班组中扬正气、树新风,表扬先进,对在巡检中发现重大隐患或问题的员工给予表扬和适当的经济奖励,并报车间或公司奖励。对那些在工作中不听指挥、不服从安排的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经济考核。对那些发表不利于团结的言论者,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错误。在20__年上半年我们班组共奖励10人次,处罚5人次。这一措施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人人学先进。发现的跑冒滴漏问题上千件,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保证了我们的装置的正常运行。我们的员工从被动工作到主动找活干,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TPM工作方面:

TPM工作一直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我们班组专门安排了一名副班长和一名责任心强的员工负责。按公司的要求每周组织班组的TPM小组活动。并有专人记录活动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班组共发现问题1854项,处理了1853项。TPM活动看板坚持每周更新,内容详实,按公司要求的格式书写。

从20__年至今天,我们的员工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可以说是经验丰富。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班组也经常讨论解决与处理的办法。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有很多次我们班组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装置的安、稳、长、满、优的运行。为公司实现年产6万吨BDO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怎样做?我该怎样做?做一个学习型的班组,做一个优秀的团队,做一名优秀的带头人,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做一名优秀的员工。这已经成为班组的目标,每一位员工的目标。

化工企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三时光飞逝,转眼已有毕业半年之久了,我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学生到一名企业职工的转变,思想上、学习上都有很大提高。进步的同时,我的心里装满浓浓的感念,是领导的亲切关怀、同事们的无私帮助激励了我的成长,这种在人生转轨的关键时期所受的鼓舞,将使我受用终生。

第一次迈入企业的大门,我的内心是茫然的,这呈现在眼前的陌生的一切,不知能够带给我怎样的人生。同事们的目光鼓励了我,我感到我并不是一个初来乍到的孤单的孩子,如同亲人一样接纳我的这个人群,令我感到火一样的温暖。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我积极努力地工作着,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好就练。以一个战斗者的姿态,迎接着这种全新的挑战。回顾过去的半年,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对我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做以安排:

一、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到企业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工作中,我细心其他同事请教,多向其他人学习,用心观察、用心揣摩。想问题、办事情时刻从一名新手的角度出发,努力尽快适应企业的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通过学习,自己的知识积累、技术水平、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刚开始到气化工段,我感觉到了对煤化工知识的欠缺,特别是现场实践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更是弄不明白它们的工作原理,同时车间高效率工作节奏也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好在公司对新员工有三个月的培训期,通过几位专工悉心教导和同事的耐心讲解,让我从最初认识PFD图、学习PID图时的青涩到最后的熟练掌握等等,让我对煤化工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气化工段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框架,通过在现场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对先进设备有了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使我对各个设备的原理及用途更能了然于胸,为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踏实肯干,端正态度

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协调能力,使自身能力全面提高。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有丝毫马虎。按照领导的安排在工作过程中,遵守纪律,服从安排,顺利完成了班组及车间分配的任务。

四、协同工作

作为广汇新能源的一员,在三个月以后分到班组,学习上,我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查缺补漏,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工作中,努力和同事们搞好关系,积极配合同事的工作,发扬了“团结就是力量”,“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光荣传统,争取最大程度做好本职工作。

五、展望20__

回首过去,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一点进步,但也还有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水平还有所欠缺,成长的还比较慢,离领导的期望还有差距,自身综合素质还需要更进一步提高,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基本功,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会活学活用,并且积极参加车间班组组织的各项学习。

2、坚守岗位,热爱自己本职工作,团结同事,认真完成车间班组分配的工作任务。

今后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的事要我们去做,只有认真学习,脚踏实地,我才能走得更远,将我所学最大限度得贡献给广汇新能源。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2篇

下面,根据县委的要求和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工业经济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虽然工业生产资金紧张的状况未见缓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全县工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以努力增加经济总量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全方位开展工作。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使我县工业经济从总体上基本摆脱了几年来低谷徘徊的困难局面,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企业改革脱困阶段性目标如期完成。

工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全县全口径工业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4.28亿元,同比增长11.7%。

新口径工业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增加值6,217.7万元,同比增长11.5%;应缴税金及附加完成1,634.1万元,同比增长31.5%。

县属工业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工业增加值5,901.3万元,同比增长7.2%;应缴税金及附加完成1,304.8万元,同比增长6.4%。

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95.5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14万元增加909.5万元。其中:飞马铸造、化工厂、铸造厂分别实现利税570.2万元、549.4万元、481万元,位居前三名;中三家金矿实现利税276.9万元,鸿泰染织、光华水泥厂、县铁矿、塔城陈醋等企业实现利税也均在150万元以上。

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年度企业改革发展目标基本完成。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扭亏脱困的根本措施,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丙纶厂、驱动机械厂、柴油机配件厂等5户企业相继深化和完善了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得”的改革思路,完成了县水泥厂、紫砂、沟煤矿、染织、印刷厂、副食品厂等6户企业退出国有工作。改制后的化工、铸造、飞马、第一陶瓷厂等企业在制度创新上迈出了新步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骨干和带动作用。

招商引资与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年来,县属工业完成技改投资2553万元,实施技改项目21项,新增生产能力2800万元。一是新建续建项目有较大进展。飞马铸造有限公司的一期改造工程和富强麻纺制品有限公司的宽幅麻布改造项目按期完工;大城子镇塑料厂三层共挤SI-150棚模机组已投产使用;中三家由美钢铁铸件有限公司高炉改造工程通过验收等等;二是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发成功。天缘有机酸公司的药用L-乳酸通过部级新产品和高科技成果鉴定,化工股份合作公司的高能控爆管和岩石膨化炸药、飞马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型辐射对流散热器、富强麻纺公司的黄麻毛棉混纺服装面料都已研制成功,分别开始批量生产或试生产。三是项目招商和企业招商有突破性进展,在全年的技改投资中,引进域外资金总额达到2,025万元,占技改资金总额的79%。其中,大连蓝天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与柴油机配件厂精密铸造出口项目于去年月开始组织实施,已创产值150万元。

深入学习“两钢”经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各企业在深入开展学习“两钢”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强化成本管理工作。飞马铸造、化工、铸造、塔城陈醋、第一陶瓷厂等企业,采取“比质比价采购,物料消耗定额,工效挂钩”等措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为主要特点的成本目标管理体系。二是在质量管理方面,“质量一票否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企业中普遍得到贯彻和认同。化工、东方铸物、光华水泥厂等三户企业继铸造和飞马铸造之后又先后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奠定了基础。三是在营销管理方面,各企业深入研究市场,强化促销手段,市场意识普遍增强。由于狠抓市场营销,去年我县县属工业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8.6%以上,全年始终位居市内各县(市)区之首。

总之,全县工业生产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风雨历程中,在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小且基础薄弱、结构调整的深层次矛盾十分突出的客观条件下,经过几年来的学习与借鉴、认识与实践,终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使我们看到了亮点,看到了希望,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良好开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向、同力同为、负重自强、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一年来给予工业经济工作以极大支持与帮助的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工业经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生产与效益没能同步增长。以县属工业为例,去年县属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应缴税金三项指标分别比同期增长9.2%、7.2%、6.4%。其中增加值增长的幅度低于总产值增长幅度2个百分点,应缴税金增长幅度分别低于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长幅度2.8和0.8个百分点。二是减产企业增加。在全部考核的59户企业中,减产企业27户,占全部企业的45.6%,共减少产值1,802.9万元,对全县工业生产形成反向拉动9.5个百分点,而总体指标的完成则是在飞马铸造、铸造、化工、大城子塑料、富强麻纺、光华水泥、粮食淀粉、银河染织、柴油机配件、国泰水泥等10户企业增产2,875万元的正向拉动下才得以实现的。三是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全年共有停产企业6户,半停产企业1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户数的37.3%。四是“三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截止去年末,全县县属工业“三项资金”占用达15,727万元,比年初增加19.2%。此外,如何深化企业改革、如何规范企业运作、如何抓好扭亏增盈、如何优化经济环境、如何促进技改项目投达产以及部分工业主管部门如何工作到位等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解决。

二、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我们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实施“”计划的开局之年,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胜前进的关键一年。展望“”,工业经济发展事关全局,面对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和全县各族人民的企盼,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现实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冷静的思考,对今年的经济形势作全面深刻的分析。从有利条件看,国家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把加快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在辽宁省进行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同时国家还将从多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省开展的扶贫开发工程,对朝阳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将给予项目支持,以增加造血功能。从我县情况看,一部分优势企业正在成长壮大,一些困难企业通过改革正在逐步走出困境,一批技改项目今年将陆续投达产,这些都为今年工业经济工作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今年经济工作将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障碍。一是加入WTO将使我们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二是我县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带有恢复性,基础还相当脆弱;三是我县工业企业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企业经济机制转换滞后,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五是企业包袱沉重,全县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已高达125%。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估计,丝毫不能懈怠,努力把全年工业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年工业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届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人大届四次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狠抓“两改四创新”,全力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年主要工作目标:

工业生产目标:完成全口径不变价工业总产值4.28亿元。其中新口径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7亿元,县属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68亿元。

经济效益指标:新口径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26亿元,增加值6,200万元,实现税金及附加1,650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0万元。县属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85亿元,增加值6,100万元,实现税金及附加1,400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0万元。

企业改革目标:退出国有4户,深化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6户。

技术改造目标:年内实施技改项目8个,技改投资总额力争达到3,000万元。

企业管理目标:深入开展外学“两钢”,内学“两小”活动,到年末“三项资金”占用额同比压缩10%,亏损企业成本下降5%,盈利企业成本下降2%。

围绕今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加速我县工业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

我县工业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十分突出,抓紧结构调整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围绕市场,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通过择优扶强、嫁接重组、扭亏脱困、关闭淘汰等措施,加快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争在今年内有实质性进展。一是培育骨干企业,本着“抓大活小、择优扶强”的原则,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逐步把铸造、飞马铸造、化工、陈醋等企业做强做大。按照专业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有计划、有选择的适时进行同行业企业的托管、收购或兼并,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举全县之力,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培育我县工业骨干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立足资源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支持与配合朝阳第一水泥厂年产60万吨水泥扩建项目。这不仅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个项目一旦被国家经贸委批准,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将跃进居全市第二位,对我们经济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上下齐心,坚持不懈地深化企业改革

几年来,我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体制仍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改革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能退出国有的要坚决退出国有,一时不能退出国有的也要在产权结构上有所调整,尽可能实现产权多元化。今年改革的工作任务是深化企业改革6户,退出国有4户。对那些改制不彻底和运行不规范的企业,要“逐一会诊,对症下药”,进一步完善改革措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实现制度创新。二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机制创新。要引入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三要强化协调配合。企业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工业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而且更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我们要从全局着眼,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把我县工业企业改革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

当前我县工业企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从根本上看,仍然是结构性问题,即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产品比重低,致使我县工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我县工业经济要以技术改造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努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一是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吸纳高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重点抓好化工厂高能控爆管、岩石膨化炸药、富强麻纺公司黄麻毛棉混纺服装面料、天成紫砂公司的广场步道砖、L-乳酸的后提取、飞马铸造铝合金对流散热器等新产品开发与技改项目,不断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二是对产品有市场、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经过技改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的企业,要鼓励其进行扩产改造。今年飞马铸造的二期扩产改造将按期进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还可以与其他同类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或嫁接,我们以牺牲眼前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次选择。三是做好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技改项目的达产工作,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实现工业经济的总量扩张。四是以生产性项目为支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工业企业技改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后劲乏力的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依靠各专业银行的支持外,必须把眼界放开,运用市场手段,争取多渠道融资、多元化投入,切实把招商引资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与资产重组结合起来,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年全县技改投资额力争达到3,0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8个。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工业经济必将跨越量的扩张,实现质的飞跃。

(四)大力推行凌钢经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去年我县工业企业普遍开展外学“两钢”、内学“两小”活动,收到明显成效,尤其是铸造厂、化工厂等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在凌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整套管理经验,推动全县工业企业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今年要以市场机制、行政手段和组织措施三项联动,对学“两钢”、“两小”活动进行强力推进、强制推进。各企业要继续推行以“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工作。要求全县工业企业“三项资金”占用以年末数字为基数,年内要压缩10%,亏损企业成本要降低5%,盈利企业成本要降低2%。重点围绕供、产、销三个环节做好工作。在供应环节上要全面实行“比质比价采购”,大宗材料采取招投标办法,严格控制采购成本;生产环节要以“物料消耗定额”为重点,实行“工效挂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销售环节上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拓展市场空间,企业厂长(经理)必须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要当营销专家。同时注意营销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适当增加销售人员数量,提高销售人员素质,制定和落实好销售制度,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随着加入WTO日期的临近,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工作,今年力争有3家企业通过认证,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五)认真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把“两个确保”工作落实好,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解决好,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政府及各部门、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做好工作。各企业、各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工作做实、做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集体访的疏导工作,及时妥善解决突发事件,以确保社会稳定。二要做好社保工作。各工业主管部门、各生产企业要关心群众生活,体贴群众疾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筹措资金,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及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统筹,确保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生活。财政、地税、劳动、工商等部门要从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通力合作,加大征缴力度、清欠力度和扩面力度,做好社会化发放工作,年内确保完成社保工作的“191”目标,确保离退休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三要抓好安全生产。去年,杨树沟煤矿发生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这起事故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各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要加强教育,搞好检查,全力避免事故发生,力争在年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新的起色。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工业经济工作取得实效

在不久前召开的县政府政务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今年政府工作要实字当头,把突出抓实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务求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讲豪言壮语,重行不重言,这是古人的教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历史的结论。今年工业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会很多,我们必须运用超常规的思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工业经济的各项任务。

抓落实,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年县属工业完成增加值5901万元,仅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9亿元)的8.5%。但实际入库各税1546万元,与完成的增加值相比贡献率为26.2%,占地方财政收入(3642万元)的42.9%,占全口径县本级财政收入(3429万元)的45.2%。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思想,把工业经济工作做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首要位置,倾注足够精力把这项工作强力推进。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要认真担负起工业经济的领导职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各工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深入企业,靠前指挥,敢于触及矛盾焦点,及时解决工作难点,把工作落到实处。二要落实帮扶责任制。县四大班子包扶企业的领导和涉工部门的负责同志,要积极帮助企业研究制定改革脱困措施,解决好存在的实际困难。参加帮扶企业的各部门,要把帮扶工作做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做到帮扶人员、帮扶责任、帮扶措施和帮扶目标的四落实,诚心诚意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要加强指挥调度。县经委和各工业主管部门要随时掌握工作进度,要做到定期调度,经常分析,加强具体指导,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信息,提出建议。县政府将坚持每季度一次调度会议,听取汇报。

抓落实,还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正逐渐转换。因此,正确处理依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极为重要,我们的各经济职能部门要把支持经济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立足本职,各尽所长,调动一切力量,协调各方面关系,给企业以尽可能的帮助和强有力的支持。自去年县委、县政府结合“三讲”教育活动,对全县经济发展外部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企业减负治乱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远未达到目标要求。今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从今年开始对年上缴税金100万元以上的(含100万元)的企业和技改投资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项目,除税以外的所有收费一律由县政府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一次性研究解决,任何部门不准单独到企业收费,否则企业有权拒付。各收费部门要将应该收费的项目、标准和依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到县经委,做为县政府现场办公会议研究的依据。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副省长月日在视察时强调“现在全国着重提发展第三产业,在至少要5-10年提工业化”。“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把工业做为重点抓上去”。工业的贡献,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工业的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我们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离开建设这个中心,没有经济的发展,谁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个部门的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各部门、各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执法执纪与服务经济建设的关系,以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形成全社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合力。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3篇

工会维护我们的权利。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工会上半年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会上半年总结范文一:一、抓好组织建设工作

1、想方设法,克艰攻难,帮助指导企业组建工会,超额完成区总工会下达的50家工会组建任务,实际完成58家。

2、深入调研,创新管理模式,做好工会属地化管理相关工作,组建了大港社区总工会和其它9个社区工会工作委员会,实行网络化管理新模式。

3、帮助指导基层工会换届选举工作,08年已有10家基层工会顺利换届。

4、做好基层工会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工作。

5、做好北仑区总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推荐工作。

6、做好街道总工会一届二次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积极开展各项争先创优活动

1、街道总工会被区、市总工会推荐为“浙江省示范街道工会”。

2、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已有12家企业参加申报(还未审批)

3、开展工会活力“6+1”活动,评选出10家区级示范工会,21家区级先进工会和32家合格工会。

4、积极组织开展“三为”劳动竞赛活动,2家被评为区级先进,13家获区工人先锋号称号。

5、15名同志被评为区级优秀工会干部,另15名同志被评为区级优秀职工,还有7名同志获区级优秀工会之友称号。

三、做好职工维权工作,为企业职工办实事做好事

1、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5名,重病人员3名,劳模5人,共发放各类慰问金4万余元。

2、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做好职工来信来访工作,全年共接受职工投诉案件69起,成功调解58起。

3、帮助督促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签订率在90﹪以上。

4、做好帮困互助工作,已有3650名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互助保障,超额完成区总下达的任务。

5、认真贯彻落实《宁波市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条例》,开展职工“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

6、开展送清凉活动,对企业高温作业人员和环卫工人开展慰问,款项达2万余元。

7、开展“中秋送礼”活动,有60家基层工会干部收到慰问品。

四、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增强工会凝聚力

1、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春节联欢活动、“庆五一”系列活动、迎中秋活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为主题的各类职工文化体育活动。

2、组织企业职工参加“中辉环”保龄球大赛。

3、做好四川地震灾区在北仑务工的企业民工受灾情况调查和安扶工作,组织企业职工开展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活动,由各级工会组织的捐款达270余万元,募捐特殊会费64228.5万元。

五、组织好各类培训,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1、组织基层工会干部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项培训班,通过请领导和专家讲课,专业培训,以会代训等各种形式组织学习《工会法》、《企业工会条列》、《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知识,参加人员近300人次。

2、举办女职工维权知识竞赛。

3、组织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培训班。

六、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和年报统计工作

20__年街道总工会工作要点

一、学习贯彻落实全总十五大会议精神,提高自身素质,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工献。

二、圆满完成区委办、区府办下达的基层工会组建任务。

三、服务、指导、帮助街道工会中层组织建设,规范各中层机构的各项制度和工作程序,提高中层机构的活力。

四、深入开展企业工会活力“6+1”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企业工会建设。

五、认真组织学习《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继续抓好《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以开展和谐企业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帮助企业共度难关,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互利“双赢”、社会稳定的目的。

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休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工会上半年总结范文二:__社区工会在街道工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新区建设和迎“十运”为中心,着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以职工维权为重点,以“示范社区工会”创建为载体,坚持规范化、属地化管理,紧紧围绕村支部中心工作开展工会工作,为社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具体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做到管理规范

村支部高度重视工会工作,由专职副书记分管该项工作,加强工会的领导。一是按街道工会的要求,年初,制定了工会工作计划,组织网络,工会工作制度上墙;二是把工会工作列入支部工作计划,每个月召开一次工会领导小组及网络人员会议,讨论研究工会工作;三是进一步明确工会领导小组人员的职责,各尽其责,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四是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做好流动人口在非公企业工作的入会工作,健全管理台帐;五是发挥辖区村民组长的作用,为非公企业工会小组做好服务和协调,及时向社区工会反馈信息。

二、坚持不懈抓好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为维护非公企业工会小组合法权益,社区工会召开了职工大会与五家非公企业工会小组签订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工会小组的会员档案及相关台帐。组织职工代表参加了街道工会首届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工会有关章程。在泽丰办公用品公司推行非公企业职代会,强化民主管理。村工会工作人员经常到非公企业指导工作,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做好服务,排忧解难。

三、突出维权,发挥工会作用

工会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社区工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和劳动安全监督机制,对非公企业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工会还利用流动人口管理站,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维权。六月份在维权站召开外来务工人员座谈会,发放致外来务工人员的一封信,调查问卷,并了解他们生活工作情况,存在什么困难等,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维权的意识,工会力求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到位。

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和街道“创建最安全街道”工作结合起来,开展零点目标竞赛活动,促进非公企业保护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组织工会网络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特困职工档案,慰问关心困难职工

为了确实关心特困职工的温暖,村工会对社区工会小组的职工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困难职工的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今年春节前夕,村工会召开非公企业私营主联谊座谈会,让企业主献一份爱心,共捐款24300元,走访56名特困职工,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此外,还为一户特困职工维修了险房。

一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街道工会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非公企业工会小组职代会还没有全部健全。__年将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守住“示范村工会”荣誉,在每个工会小组建立职代会,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体现维权,为实现富民强村,两个率先再做新贡献,再创新业绩。

工会上半年总结范文三:20__年,____街道总工会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以《20__年度全区工会工作考核细化指标体系》为标准,从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引领职工建功立业、关心关爱企业职工、繁荣企业文化发展、促进企业和谐稳定这五方面来开展工会工作,努力在“五好示范工会”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街道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探索新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建设。

1、稳步实行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根据区总要求,为规范和加强社区工会工作,延伸服务职能,,街道青峙社区和蔚斗社区分别升格为社区总工会,召开区域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实现了工会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大突破。

2、继续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

去年,街道总工会通过调研后,出台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开展示范工会、先进工会、达标工会三个类别的创建活动,通过年底的考核评比、现场会推进后,今年五一庆祝大会上,街道总工会对20__年度的3家示范企业工会、8家先进企业工会和10家达标企业工会进行了表彰,并给与了补助奖励。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以创建促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

3、努力完成基层工会组建任务。

以社区总工会升格为抓手,对辖区内未建工会的企业集中力量进行摸清、核实,对未建工会的企业进行上门走访谈话,阐述建立工会的优势和作用,保持每年的递增态势。新建企业工会3家,覆盖企业数25家,组建率保持在90%以上,已完成换届15家,注销2家,更名1家,转出1家。

二、拓展新领域,引领职工建功立业。

1、开展各类活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

结合区、街道“节能降耗达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工作要求,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三为”劳动竞赛活动;同时联合街道相关部门开展本地特色的职工技术比武,如危化企业员工应急技能处置大赛、纺织企业消防技能演练等活动。

2、发挥职工培训基地作用,加大职工免费培训力度。

街道在成校和社区两个层面建立职工技能培训教育基地,并适时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送学”上门活动。成校和社区两个层面共举办各类职工免费培训8期,到3家企业送学上门,近千名企业职工参加培训。

3、积极创建“五型班组”。

今年,街道有新安东橡塑等2家企业申报市级学习型示范企业,三星重工业高原获得技能大师称号。

三、突出新亮点,关心关爱企业职工。

1、企业帮困基金建设不断完善。

街道总工会一直大力推进百人以上企业为重点的企业职工帮困基金机制建设,通过出台各类规章制度、完善困难职工档案资料,加大企业职工爱心互助基金建设力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形成品牌效应。目前,已有210家企业建立了内部帮困基金,基金组建率占95.5%,基金总额达到575.8万元,百人以上企业帮困基金实现全覆盖。,新增困难职工5人,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0.95万元。

2、健全完善职工服务中心(站)服务功能。

进一步整合困难帮扶、互助保障、法律援助、就业服务等职能,使街道职工服务中心(站)成为综合性的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完善各类台账资料,积极争创市级先进服务站。与此同时,还在各社区普遍建立职工服务点,在50家企业设立职工服务点,不断延伸职工服务点的触角和内容。

3、抓好元旦春节困难慰问、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强、促”活动创建及“5.1服务卡”工作。

年初,开展元旦春节困难职工慰问活动,共计慰问困难职工76名,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55700元。通过努力,今年街道职工医疗互助参保人数达到了8168人,其中在职参保4040人,退休参保688人,安康参保1262人,特种参保2170人,共有50家单位参保,有25家企业全员参保,超额完成区总下达的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强保障、促和谐”创建活动,目前共有89家企业参加了“强保障、促和谐”创建活动,完成年度任务的60%。积极稳妥推进“5.1服务卡”宣传发放、信息采集、跟踪服务等工作,今年采集信息633人,制卡657人,现已累计采集信息12561人,制卡9449人,联系特约服务商户1家。

4、广泛开展一线优秀职工疗休养和体检活动。

,积极组织辖区24家企业工会主席参加区总安排的免费体检活动,并安排17名一线优秀职工到无锡免费疗休养,受到职工的欢迎。

四、搭建新平台,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1、摸索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以青峙、蔚斗两个区域集体合同暨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签订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宣传贯彻《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化。

2、搭建职工维权维稳新平台。

健全各级基层调解组织,,在150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已确定成为街道总工会和企业工会直接联系的劳动争议预警员79名,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强企业劳动关系矛盾隐患风险预期管理,发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的作用。今年,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分中心,共接待职工信访65件,成功调处劳资纠纷14件,其中劳动合同3件,工资纠纷3件,工伤纠纷5件,其它3件,涉及职工32人次,涉案金额294万元,调处率100%,成功率达90%以上。

3、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街道总工会培育典型及时推广,通过几年的创建培植了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宁波新桥化工有限公司、宁波侨泰兴纺织有限公司和浙江腾龙精线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会为重点示范单位,组织新创建的企业到示范单位进行现场学习取经。

五、挖掘新内涵,繁荣企业文化发展。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五一前夕,街道总工会主办了首届企业职工健身操表演赛,代表企业工会、社区工会的13支代表队近400名职工同台竞技,用热情奔放的舞蹈展示____街道广大职工积极健康的精神风采;组队参加全区职工运动会花样田径比赛,取得团体总分第六名。,街道总工会与文化站、妇联、团工委、社区一起举办了企业女职工茶艺素养培训、企业职工集体婚礼、企业职工乒乓球比赛、送图书进企业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十余次,满足职工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与街道文化站联合召开____街道企业文化俱乐部工作交流会,辖区10家企业文化俱乐部交流了各自企业文化俱乐部的工作经验,并对当前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有益的探讨,新推荐1家企业申报星级企业文化俱乐部,把企业文化俱乐部变为真正的“职工之家”。

六、加强总工会自身工作。

1、抓好工会经费收缴和经审工作。

20__年1月份收缴20__年7-12月工会经费收缴情况,有124家(25人以上)企业工会计提2591637.10元,上缴区总20%为518327.42元,25人以下上解街道总工会20%为48622.17元。另有22家因企业因亏损申请免交工会经费。举办了20__年企业工会财务人员培训班。邀请了区总老师为来自街道辖区内60多家企业工会的财务人员授课。此次培训旨在全面推进企业工会财务、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规范工会经费收支行为。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做好工会财务管理、经审监督工作及有关法规、政策。

2、开展群教主题教育。

抓好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基层企业工会开展“走亲认亲连亲”大走访活动;街道总工会主席深入基层,为企业工会主席和职工上党课。

3、抓好信息调研工作。

,被区总录用信息23篇,中工网2篇,市总2篇,宣传街道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动态,扩大工会影响力。

下半年,街道总工会将严格按照区总考核文件内容,针对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薄弱环节,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真抓实干,确保20__年目标全面完成,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

一、夯实工会组织基础,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

1、继续依法推进工会组建。

按照年初计划目标,以社区总工会为主要力量,继续推进工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完善各项措施,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会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2、完善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模式。

继续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申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考核制度,指导帮助基层工会建立健全工作资料档案,做到工作台帐记录详细,定时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探讨工作经验与思路,及时总结经验,挖掘典型,树立榜样,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探索区域职代会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根据安排,下半年拟在蔚斗社区积极推进区域集体合同暨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签订,并着手拟定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协议。

2、继续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坚持以服务促创建,以创建促规范,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做好20__年“和谐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路,积极宣传优秀企业一些好的做法,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动员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

三、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1、进一步完善帮困基金机制。

定期对困难职工档案进行维护,及时更新困难职工信息库,进一步加大帮困力度。抓好百人以上企业工会帮困基金的规范化管理,指导企业工会完善帮困制度。

2、进一步完善职工服务中心(站)服务功能。

进一步整合困难帮扶、互助保障、法律援助等职能,使街道职工服务中心(站)成为综合性的服务中心,完善各类台账资料,积极争创市级先进服务站。

3、进一步抓好各类职工权益保障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强保障、促和谐”创建活动,力争尽早完成年度任务;积极稳妥推进“5.1服务卡”宣传发放、信息采集、跟踪服务等工作,出台一系列奖励补助措施,力争完成全年任务;做好高温慰问、金秋助学等其他职工权益保障任务。

4、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继续抓好企业文化俱乐部创建评级推荐工作,不断完善职工之家软硬件设施;计划下半年继续开展职工欢迎的文体活动,如7月初继续组织优秀外来务工职工子女参加街道第二届七彩梦夏令营活动;七夕期间联合团工委、妇联举办职工相亲会;8月中下旬举办____第六届职工游泳比赛;9月份计划组织街道优秀职工疗休养活动;10月国庆准备举办企业职工拔河比赛;金秋时节组织举办企业职工登山环保活动等。

四、完善工会自身建设,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1、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以基层一线职工为重点,以党群众路线教育为主题,加强职工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导。继续开展基层工会主席培训,职工心理健康培训等。积极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学习型企业和“五型”班组建设为抓手,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继续完善工会财务制度。

加强工会财务的规范化建设,下半年将完善街道、企业两级经审网络,以工会年报工作会议为契机,选择重点几家企业,进一步做好以台帐化为抓手的经费绩效内审工作。

工会上半年总结的人还看了:

1.2015年机关工会工作总结3篇

2.2016年工会工作总结范文3篇

3.工会年度总结报告3篇

4.工会年终总结精选3篇

5.工会工作的心得体会

6.2016工会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4篇

区委办:

xx年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安监局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落实年”和“攻坚年”工作任务,在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和抓基层、强基础上下功夫,有效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

一、xx年年我区安全生产主要工作情况

(一)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创建“和谐**”的要求,并把安全生产列入48条惠民措施的重要内容,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委书记杨建城多次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区长徐汉添多次参加并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议等,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并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研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在重大节日、重要时期,区班子领导带队深入到安全生产第一线,认真排查安全隐患,解决了一批重大安全问题,有力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纵深开展。据统计,今年区领导主持召开安全工作会议15次(包括每季度召开1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会议),亲自带队检查18次。

2.强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做好责任制考核的完善和扩面工作。一是扩大了责任状签订范围。在年初的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区政府与街道及有关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加了教育局等考核单位。各街道、有关部门也及时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与所辖村、居委会、企业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制延伸到基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对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了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了考核的内容,细化、量化了考核标准,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了考核力度,出台了《**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落实奖励机制,表彰考核优秀单位,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4.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今年,我区继续深入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组织力量对全区生产性企业进行普查登记,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制定下发了《xx年年**区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方案》,组织编辑了《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目录指引》等资料,切实加强组织指导。通过抓关键、抓重点、抓难点、抓典型,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等,督促区内477家生产企业从组织领导、工作规划、规范标准、制度建立、应急预案等基础环节入手,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评估工作顺利开展。12月13、14日,我区澳联玻璃有限公司、金发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接受了市评估组的评估,全部达到了a级评估标准。

为了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在机械制造、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大力开展试点推广,培育和树立安全标准化样板企业。今年,广日电梯厂、广州油制气厂、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等单位已顺利通过国家二级验收,广州昊天化工集团、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广州浪奇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都提出了验收申请,企业管理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5.逐步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体系。我区从预防和控制的要求出发,研究制定了《预防和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周边居民造成危害工作机制》,组织编制了振戎公司彩釉砖厂加气站、联新公司天平架加气站、珠江冠德加油站等3个重大危险源厂外区域应急救援预案,积极督促相关部门、街道、企业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我区有关部门,各街道,学校,加油站等重大危险源单位,昊天化工公司、澳联玻璃公司等企业积极举办了各类应急救援演练、安全实战演习和技能竞赛。12月18日,我区在广州彩釉砖厂振戎燃气加气站内举行了一次全区性重大危险源场外应急救援演练,公安、安监、环保、卫生等14个部门和单位参加了演练,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联合作战能力,为能快速应对和处置安全生产突发事故打下良好基础。县农机局综治委创建“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油田党委三月份工作总结及四月份工作计划 镇前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后半年工作安排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供销联社半年工作总结 农村闲散宅基地清理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情况

3.实行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在去年企业普查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全区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工作,掌握企业数量、类别、规模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数据库,对企业按abc三类分级分类监管。据统计,我区共有生产企业903家,从业人员61587人,其中高危行业生产企业10家,非高危行业生产企业893家。根据企业类别和安全生产状况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检查制度,对危险程度高的企业或高危行业企业,每月进行巡查,促使企业及时消除隐患,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4.完善安全隐患举报投诉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举报投诉制度,通过各种媒体公开事务查询及举报投诉电话、信箱、电子邮箱,在网上设立呼叫中心,方便群众举报安全隐患。同时,及时受理、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对有关投诉和举报认真调查、核实处理、及时反馈,并记录存档。如对**东路海富中心旁一工地作业过程中伤及途人的举报,立即派人到现场处理,协调解决了问题,同时责令施工单位完善防护措施,规范了该工地的安全生产行为。全年处理群众投诉29宗,做到了件件有着落,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安全生产现场监察情况

1.大力构建齐抓共管的执法检查联动机制。xx年年,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区安委会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先后组织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两会、十七大召开期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指导各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节日应急值守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组织开展全区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联合检查11次,及时排查和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有效防范了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县农机局综治委创建“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油田党委三月份工作总结及四月份工作计划 镇前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后半年工作安排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供销联社半年工作总结 农村闲散宅基地清理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按照国务院、省、市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要求和统一部署,我区从5月份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及工作任务、步骤、内容、时间及目标。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严密组织,大力排查,落实整改,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8月、9月,先后接受国家、省专项行动督查组的检查,受到督查组的充分肯定。据统计,专项行动中,全区共出动检查组775个,人员9904人(次),检查企业5765家,发现隐患3456处,整改隐患3397处,整改率达98.3%,发出整改通知书741份,发现重大隐患45处,落实整改43处,整改率达95.6%。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2.大力加强安全主任培训工作。年初,市下达我区新增安全主任培训人数1600人、安全主任再培训人数4000人。由于我区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强,要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非常艰巨。但,区、街领导高度重视,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培训工作。5月份,我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中心成立,明确专人从事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同时建立培训工作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各街道的工作动态。经过各方努力,较好地完成市下达的培训任务。此外,建设、质监、消防等部门共举办安全培训班100多期,考核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5000多人。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年来,我区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行业和领域安全事故多发。建筑行业事故多发,建筑施工伤亡事故5起、死亡5人,分别占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83%;道路交通事故高居不下,发生伤亡事故1589宗,死亡人数57人,分别占全区各类安全事故的98.7%、83.8%。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不少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存在重生产、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技术装备老化、落后,事故防范能力差,事故隐患仍大量存在。

三是广大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无证上岗,缺乏遵章守纪的意识和安全技能,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

三、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思路

(一)落实“两个主体”,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政府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区安委办的综合协调作用,督促各街道和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全面落实政府的监管责任;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通过加强监管和行政执法,指导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县农机局综治委创建“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油田党委三月份工作总结及四月份工作计划 镇前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后半年工作安排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半年总结 供销联社半年工作总结 农村闲散宅基地清理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二)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逐步建立起“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以事故单位、重大隐患单位以及重点领域为重“点”,通过深化专项整治,强化依法行政等手段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消防、建筑、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为主“线”,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指导作用,抓好行业监管;强化安委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合力,推动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面”上的提升。

(三)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切实消除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的监控体系,对查处的事故隐患登记造册,能立即整治的立即整治;不能立即整治的,敦促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监控和防范措施;无法保证安全的,立即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的跟踪督查,对整改隐患不主动、不积极、不采取措施的,依法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隐患整改不落实而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严肃追究责任。

(四)狠抓隐患整治,深化重点领域专项监管。以道路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三小”场和人员密集场所等为重点,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针对区域实际,依托部门、街道和社区,针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五)强化执法检查,增强监管有效性。进一步明确区、街道、社区、企业四个层面的监管要求和任务,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区安全生产实际的执法检查制度,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所属行业不同实行分类分层监管。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权威性和执行力,继续加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分析各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对重点行业开展预防性执法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予以处理和处罚。

(六)抓好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继续推进安全主任培训、再培训及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创新培训方式,规范培训行为,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培训任务,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七)完善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抓好各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八)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电脑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区、街、居(村)委会三级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指导各街、重点企业运用即将推出的“安全生产检查与处理”信息系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充实和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信息化管理。积极规划和落实安监信息系统的二期建设工作,充分依靠信息科技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人工成本 管理 对策

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重要的现金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效益,其总量水平和列支结构是否合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息息相关。人工成本管理既要关注人工成本的绝对水平,更要注重人工成本战略管理,通过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人工成本管理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集团公司人工成本管理现状

1.管理内容

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按照国家规定的口径,集团公司人工成本统计范围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其他保险费、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住房费、劳务费、离退休人员费等。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集团公司相应调整了人工成本的统计范围,调整后的人工成本主要由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和股份支付三部分构成。

(1)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2)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随着集团公司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将成为集团公司人工成本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3)股份支付。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的权益工具或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交易。由于集团公司暂未实行股票期权等薪酬激励制度,目前人工成本统计尚未纳入股份支付这一项。

2.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对人工成本的管理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在重组成立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集团公司率先在财务系统实行了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事部门也逐步扩大了人工成本的管理项目,逐步实现由管理工资总额向管理人工成本的转变。集团公司为加强全面管理制定的人工成本管理政策主要包括:

(1)《关于改进和完善工资总额及有关费用管理的暂行办法》。明确了对工资总额、劳务费、保险费用等三项费用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办法,并对以上三项费用实行分级管理、分类调控。文件明确的管理范围虽然没有涵盖人工成本的全部项目,但首次将三项费用纳入一个整体进行管理,改变了过去重点控制直接管理单位工资总额的单一调控模式。

(2)《人工成本预算核准制度试行办法》。为配合股份公司实施内控制度,明确了人工成本预算核准制度的原则、工作程序和控制责任等。为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人工成本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3)《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和《人工成本统计指标及解释》。明确了人工成本管理的原则、管理范围、管理职责、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和人工成本各项指标的解释和统计要求等。在集团公司层面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工成本规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3.管理模式

根据内控制度的要求和人工成本管理的规定,集团公司实行工资总额和人工成本双控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和程序如下:

(1)年初预算。由各个企业根据集团公司统一确定的人工成本预算原则,编制预算方案,报经人事、财务部门审核后下达执行。

(2)总量控制。工资总额控制数一般由当年工资总额基数、上年考核兑现奖金、总经理奖励、领导人员薪酬等项目构成。各所属单位须在控制数范围内,规范列支工资总额和人工成本,同时保持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关数据的一致。

(3)定期分析。实行月度、半年度和年度统计分析,月度分析同时纳入经济活动分析会内容,企业半年度及年度分析按规定应按时上报集团公司。年度人工成本分析主要包括合规性检查、计划执行分析、构成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集团公司预算口径、考虑人数和工资总额变化等因素,合理预测下年的人工成本,并分项说明预测依据和调整变化原因。

(4)年终考核。结合年度财务决算情况,人工成本作为企业成本费用组成部分,列入企业领导班子和单位经营业绩考核,强化人工成本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

4.报表体系

目前与人工成本相关的财务报表主要有《人工成本统计表》,《人工成本分类情况表》,《应付职工薪酬分类明细表》和《内退及离退休人员费用统计表》等。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新的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了“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要求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交款”科目中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中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等属于职工薪酬的项目统一并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因此财务报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分类明细表”是人工成本统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报表之一,对人工成本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人事劳资报表中与人工费用相关的报表也是人工成本报表体系的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集团公司在人工成本管理上起步较早,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各企业执行比较严格,形成了较好的管理氛围。但也有值得总结和完善的地方,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办法有待改进

一是宏观层面,对外部竞争环境,特别是相同和相近行业及国内外同等规模企业人工成本的调查研究及横向比较不够,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工成本管理战略。二是微观层面,在工资总额管理上,主要按各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人均基础兑现额和考核得分计发考核兑现奖金总额,激励力度不够大,导向作用不够强,不利于企业建立自觉减员机制,不利于企业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

2.管理制度有待细化完善

一是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备。现有的管理制度,主要从总量控制、分项调控的角度制定管理办法,存在着重工资总额管理、轻人工成本整体调控,重一事一议、轻整体规划的现象;专项费用核定标准不够明确,易形成人工成本管理的“人治多于法治”,出现企业间不平衡现象,影响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二是对企业在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缺乏制度指导。

3.管理机制有待创新

一是在集团公司层面上,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目前人工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总量增减指标上,而未将目标调整到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上来,企业基本上是被动执行,缺乏控制人工成本的内在动力,尚未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在企业层面上,受工资“刚性”影响,工资随效益盈亏及时调整存在一定难度,加之目前执行工资“当年提取、当年发放”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在薪酬分配上的自。

4.管理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人工成本管理点多、面广、线长,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多部门多单位。人事部门是人工成本管理的责任主体,但部分项目如福利费、劳保费用、住房费用有分散、多头管理的趋势。实际管理中存在财务、人事“两张皮”等现象,有待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提高管理效率。

三、对策及建议

1.改进人工成本管理办法

(1)加强外部市场研究,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工成本战略和策略。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企业愿景,不仅要将关注点放在自身发展上,更要在国际范围内寻找行业标杆,对标明确在人工成本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明确企业在人力资源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研究制定和实行不同的人工成本策略。通过中介机构、大众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搜集信息,重点参照同行业平均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逐步建立人工成本对标体系,围绕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制定长期的人工成本管理战略。

(2)调整确立人工成本的控制目标。逐步把人工成本管理目标由控制绝对量调整到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收入水平同步增长上来。在人工成本的指标管理上,不仅要重视总量指标,更要关注结构指标和效益指标,不仅要从静态角度进行分析,更应从动态的角度,将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进行对比,即利用比值变动进行弹性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人工成本的控制目标。

(3)改进和完善考核兑现办法。一是在考核兑现奖金发放上,建议按照定员人数、人均基础兑现额和单位考核得分计发考核兑现奖金,逐步实现按照定员核定企业工资总额、人工成本,实现“减员不减工资总额”,推动企业按照先进定员标准进行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人工成本的使用,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二是建议参考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办法,根据平均效益、GDP、CPI、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等指标确定上、中、下三条增长线,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年工资总额增长率,根据财务决算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调整下一年度的预算,将企业的收益与支出紧密联系起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三是适当授权,允许企业在年度之间适当调整预留指标,“以丰补欠”,扩大企业分配自。由于国资委对结余指标使用有明确规定,建议对企业原有结余部分按国资委要求执行,对新增结余,除制度安排外,属于企业自主控制部分,作为内部政策,允许企业跨年度自主调剂使用。

2.健全完善人工成本管理制度体系

(1)细化完善现有人工成本管理办法。特别是在福利费、非货币利、劳保费用、住房费用、离退休费用(企业补贴之外)等费用核定上,不仅在项目、列支渠道上要逐步规范,更多的要从标准核定上进行积极探索。形成规范的制度办法,提高操作性,避免人为因素影响,避免造成企业之间的不平衡。在劳务费用核定上,仍主要依据劳动定员及劳动力市场价位进行管理和核定,依据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下一步,再依据国家出台的劳务派遣有关政策规定,研究用工形式调整等问题。

(2)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的制度指导。根据不同板块、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指导意见,分类指导企业做好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推动建立全员、全过程的人工成本管理新格局。

(3)建立人工成本行业指标定期制度。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劳动部门已建立实施的人工成本信息网络,调查、收集、整理行业和集团公司系统的人工成本信息,区分不同板块,定期人工成本指标状况,构建人工成本弹性控制体系和水平控制体系相结合的人工成本控制模型,由企业进行对标检查和分析,增强其人工成本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对人工成本水平指标、弹性指标失控或双向失控的企业及时发出预警。由于不同板块产业结构、生产经营性质、技术水平、劳动密集程度、发展历史不同,人工成本分析指标差异比较大,具体分析时,要分不同板块进行分类比较。同时,可剔除离退休人员费用、辞退福利、劳务费等,增强可比性,提高对比分析效果。现阶段,可按照创先争优和对标活动要求,以劳动分配率单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条件成熟后,逐步扩展对标的指标范围。

(4)创新和完善考核制度。将人工成本控制结果单独纳入集团公司对企业领导班子经营业绩考核内容。具体办法是,将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和比率控制的结果作为人工成本考核指标,对人工成本双向控制型企业进行加分,对人工成本双向失控型企业进行减分。目的是以考核为导向,促使企业增强控制人工成本的意识,从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出发,积极降低人工成本,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5)探索建立差异化人工成本制度。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物质需求,年轻人比较关注眼前收入,而年纪稍长的人则更加注重以后生活的保障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满足不同年龄段员工的物质需求,可以划分不同年龄区间,实行不同的人工成本制度体系,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年纪较轻的年龄段,应加大当期的激励比重,年纪较长的年龄段,应加大中长期激励比重,实行差异化的人工成本政策。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

(1)指导所属企业建立健全人工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做好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结合企业情况,调整整合人工成本项目管理主体。将工资、基本保险、福利费、补充保险和教育经费等项目统一由人事劳资部门负责审核管理,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工资、福利、培训等人工成本投入资源,不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分配的激励作用,基本形成以人工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分配约束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的最优化。

(2)强化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统计分析制度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制度,是提高人工成本数据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真实准确的数据才能真实反映人工成本的实际运行情况。要充分运用财务、人事软件等现代化管理工具,做好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工作。企业各管理部门要按照“谁管理、谁支付、谁统计”的原则,建立完善统计台帐,及时准确进行基础数据的统计归类和动态分析,强化内控管理力度。

(3)协同配合,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集团公司及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对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步调,协同配合,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人工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整体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综上,加强和规范人工成本的管理,真正实现由管理工资总额向管理人工成本的转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只有企业的人工成本投入发挥最优效用,才能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6篇

1.人工成本管理理念有待转变。目前,油田企业普遍存在重人工成本总量控制和工资总额管理,轻人力资源过程管理和人工成本整体调控的现象。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注重人工成本总量和工资总额与集团总部下达指标的对比控制,缺乏通过对人工成本指标分析查找企业自身管理问题,没有将人工成本管控目标定位在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上。

2.人工成本结构不够合理。油田企业大多为独立工矿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用工总量大、企业包袱重,造成人均人工成本不高,但人工成本含量、人事费用率和劳动分配率偏高,人工成本效率低下问题突出,导致人工成本支出不少,但职工收入并不高,薪酬的激励作用没有充分体现,企业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力。以江汉油田2012年人工成本指标分析为例,人均人工成本仅为7.5万元,低于中石化人均水平,但人工成本含量、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分别为16.5%、17%、34.15%,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74个百分点、5.74个百分点、16.92个百分点,人工成本结构不合理,投入产出效率偏低。

3.人工成本刚性增长压力大。人工成本项目中,除工资总额、福利费、劳动保护费以外,保险、公积金等其他工资附加费用国家和地方都有相关规定,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提取)或使用。工资总额及工资附加等费用占到了人工成本总额的80%以上。而油田企业一方面经过大规模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一系列严格控制用工总量措施后,职工人数持续减少,工资总额仅保持正常增长,没有再压缩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合同法及配套法律、政策的修订完善,劳务派遣工实行同工同酬,劳务费用同步增加,油田企业人工成本费用呈现刚性增长的特点。在油田企业面临深化国企改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完成利润目标任务难度大的情况下,人工成本的刚性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企业完成利润目标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4.考核评价体系尚需完善。现阶段,油田企业基本建立了人工成本年度考核制度,将人工成本总量控制纳入了企业年度考核。但是如果仅从控制总量着手,忽视了人工成本各项目费用的具体调控,不利于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不利于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

二、深化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现阶段,油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亟需在深化人工成本管理上下功夫,把人工成本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紧密融合,要从注重结果控制变为加强过程管理,不仅从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着手,同时还要在成本管理上想办法,多措并举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

1.健全人工成本管控模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1将人工成本管控目标定位于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成本必然不断增加,企业不应该也不可能采取低工资或者工资不增长等控制总量的单一手段控制人工成本。要从有利于提高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着手,以“一高三低”为原则,即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低人事费用率、低劳动分配率,确保人工成本投入带来效益的增长,引导企业将人工成本管理目标定位于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

1.2完善人工成本考核评价体系。在将人工成本总量纳入企业考核内容的同时,试行将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等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纳入企业考核内容,切实引导企业建立人工成本投入与利润、产值挂钩的运行机制。具体作法:一是将油田企业年度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进行高低排序,定期公布。二是企业年度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的,对企业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时予以加分,年度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降低的,对企业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时相应扣减得分。

2.加强人力资源过程管理,增强人工成本的有效性。

2.1优化组织机构,科学定编定员。定编定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源头。油田企业普遍存在单位职能交叉、机构设置重叠、用工总量结构性富余和结构性缺员并存的问题,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压扁管理层;建立规范的岗位目录,明确岗位职责,严格编制定员管理,推进“四化”建设推动管理模式转型和升级,实现机构和人员的精干高效。

2.2严格控制用工,盘活人力资源。油田企业经过大规模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多年严格的劳动力流入管控,用工总量持续减少,已经不具备大幅压缩的空间,这就需要努力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上想办法。一方面实行新增人员计划管控,依靠自然减员、业务外包、鼓励富余人员退出工作岗位等方面控制、减少用工总量。另一方面,加大员工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合并工作岗位,显现富余人员;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富余人员对外劳务输出、内部业务承揽等措施实现人员有序流动和统筹配置,提高劳动效率。

2.3完善分配制度,发挥人工成本激励作用。一是实行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按照工资总额增长低于企业效益增长、员工平均收入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双控制原则,宏观调控企业工资总额。二是优化人工成本结构。按照注重质量和效益,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提高特殊人才、核心骨干和关键岗位人员收入水平,逐步将简单性、辅、替代性岗位收入与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优化人工成本结构。三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行职工收入与技能水平、工作业绩、个人贡献挂钩,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效积极性,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四是充分利用职工教育经费、福利费等企业可控的费用,使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使用、创效的良性循环中发挥激励作用。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7篇

我们以工业经济的绝对数量指标、相对强度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来度量工业经济的总量水平、效益水平、效率水平,以此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统计快报等获取2005~2011年宁波与深圳的相关指标数据,分别对工业经济发展进行内部静态比较(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内部动态比较(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与外部作用因素比较(工业经济发展动力比较),由此得到以下比较结果。

(一)宁波工业经济与深圳的差距

宁波工业经济总量水平全面落后于深圳,GDP、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值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等工业经济总量水平指标仅为深圳一半,宁波2011年的GDP、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与深圳2006年的数据相当,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甚至还未达到深圳2006年的水平,总体落后时间超过5年。宁波工业经济相对强度指标也落后于深圳,不过差距明显比工业经济总量的相关指标要小,同时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资金利用率与深圳存在较大差距,宁波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与深圳的差距逐年变大,总资产报酬率也落后于深圳,2011年的总资产报酬率水平只和深圳2006年水平相当。宁波工业经济能源消耗效率落后于深圳,存在层级性的差距,差距有5~10年。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宁波工业经济发展能耗比较高,效率相对较低,因而更容易遭遇发展瓶颈。

(二)宁波工业经济的增速高于深圳,但增速差距在逐渐缩小

宁波认识并承认自己的不足,总结其他国家与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经验,学习改革的思路与魄力,大力推进创新转型,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工业经济发展之路,积极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奋起直追。宁波在大多数工业经济发展总量指标、人力资本方面的相对指标及能源消耗指标的增长速度都高于深圳,但领先差距在逐渐缩小。2007~2011年宁波GDP增长率都高于深圳。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增长率2007、2010、2011年宁波也高于深圳,而2008、2009年稍微落后于深圳;宁波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除2009年比深圳低外,其他几年都高于深圳。2007~2011年规模以下企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宁波也比深圳高。 2007~2011年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增长率宁波都高于深圳。宁波工业经济能源消耗总量上与深圳的差距逐年减小,宁波在反映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工业用电量上逐年增加,工业用电量与深圳几乎相当。宁波工业用电量增长率在2007~2009年都高于深圳,这与同时期宁波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深圳是相吻合的。

(三)宁波工业经济与深圳存在差距的原因剖析

从内部条件看,宁波工业企业的规模落后于深圳,自身创新能力不足。2011年宁波企业十强第一位的镇海炼化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只有2011年深圳企业十强第一位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半;宁波上市公司数量和A股上市公司市值则为深圳的3/10和1/10。深圳已进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宁波则处于投资、效率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深圳科学技术竞争力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居第4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2.4%,创新体系建设处于较高水平。深圳的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出,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和资本能为深圳所用,创新驱动特征明显,注重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更高。宁波近几年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深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使得宁波工业经济发展动力提升能力不足,容易受到要素资源短缺限制而遇到发展瓶颈,利用后发优势追赶深圳的后劲不足,还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波动,发展不够稳定。

从外部环境看,宁波工业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大。深圳、宁波外向型经济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一度甚至出现负增长,但宁波工业经济回调程度要大于深圳,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大。宁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于深圳企业,对经济拉动力偏弱,对危机抗击能力也更弱。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居多,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得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资源支撑,遭遇金融危机和外贸壁垒,企业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重大冲击。这使得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稳定性欠缺,外部环境的冲击容易破坏工业经济发展势头,企业也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生产,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受到限制。从发展动力看,宁波工业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更大。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发展动力都来源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宁波工业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更大,但是宁波工业经济的外向度不如深圳,这使得宁波工业经济发展动力不如深圳,同时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二、深圳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深圳工业经济发展有许多值得宁波借鉴的经验。基于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的差距及原因剖析,我们主要分析深圳市政府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值得宁波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发展总部经济,培养大企业大集团

深圳在培养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整合总部经济发展资源,统筹企业总部和研发基地的规划布局,实施总部企业引进计划,着力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在深圳设立中国业务总部、国内大型企业在深圳设立国际业务总部。鼓励和支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产业规模优势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土大企业集团扎根深圳,通过国际合作、跨国并购、海外上市等方式,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开展跨国经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深圳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科学安排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利用外资从外延的简单扩张转向内涵的深化拓展,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拓展外资的来源地。另一方面坚持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增加资金产出。立足自身优势,加快从加工装配向自主研发制造转变,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优化产业结构,为高端产业挤出空间

深圳一直没有停止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早在几年前就提出“建设效益深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先后出台了新能源、生物医药、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结构,推进建设三大产业集群,推进制造业适度重型化,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和海洋产业,发展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此同时,深圳市政府通过产业转移、老区改造,为新兴高端产业落户“挤出”新的发展空间。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升级路径。

(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

深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鼓励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支持企业扩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及设备和短缺资源。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研究建立和实施贸易信用保险制度,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以优质产品拓展全球销售渠道。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远洋贸易出口,积极开展转口贸易,大力培育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

深圳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并大力鼓励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推进支撑自主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创投行业;着力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环境,政策优、投入大。深圳推进自主创新最重要最本质的一条经验,是把全球的创新资源汇聚起来为己所用,其核心路径是推进商业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创造综合性、多元化创新模式。在推进自主创新的同时,深圳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除了通过抓核心技术、建基础设施、推示范工程等手段,在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领域全面推进“智慧深圳”建设外,最大的特色就是创新智慧技术、智慧产品开发应用的商业化模式,高起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吸收全球的智慧资源、拓展全球的智慧市场来建设智慧城市。

三、发展宁波工业经济的若干建议

结合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发展比较分析结果,借鉴深圳工业经济发展经验,我们提出发展宁波工业经济的若干建议。

(一)培养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

从宁波与深圳的工业经济总量比较中可以发现,宁波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规模以下企业总产值高于深圳,但工业经济总量水平落后于深圳,说明宁波市企业规模度低于深圳,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弱于深圳,这也是造成宁波工业经济与深圳存在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培养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

一是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部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整合总部经济发展资源,吸引国内大型企业和海外跨国公司在宁波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并发挥其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对本地其他企业的良好示范作用,从而提升整体产业结构和行业竞争力。促进和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鼓励和支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产业规模优势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土大企业集团扎根宁波,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发展提升本地企业或培育新企业使之成为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及品牌的总部型大型企业。

二是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制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化经营,支持与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推动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二)提高资金贡献率

从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相对强度的现状与发展速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宁波在劳动力利用率方面与深圳的差距不大,但在资金利用率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因此需要保持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提高资金贡献率,更好地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使多方资金展开良性市场竞争,降低融资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得低成本资金。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设区域性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鼓励全天下的“宁波帮”共同建设宁波,提升宁波的工业进展,增加资金总量。同时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临港工业选资标准,加快引进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打造利用外资平台,充分发挥重点区块的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引资,坚持直接引资和间接引资并重,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和战略投资,重视智力资本引进。

二是不断深化拓展资金用途及去向。提高选资标准,加大对于新型产业和环境友好型工业的融资政策方面的倾斜,着重加强对工艺水平高、附加值高和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项目在融资方面的政策扶持,增加资金的利润率和贡献率。同时,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与税收引导,监督与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资金产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从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能源消耗的现状与发展速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宁波经济发展能耗较高而效率较低;同时在宁波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分析中可以发现,产业结构未能更好地发挥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其向集约式发展,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是继续推动工业经济创新转型发展。重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企业,推动制造业分工细化和服务外包,延伸和完善产业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加有力的支撑条件,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优化第二产业内部布局。择优发展临港工业,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坚持“集群化、循环化、高端化”方向,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保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推动一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引导宁波企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把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总部经济培育结合起来。促进宁波经济顺利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主导工业迈入高科技、高信息化等领域。将加快转移和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或企业。

(四)提高外贸企业的质与量

从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相对强度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宁波在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方面与深圳存在差距,说明宁波工业经济的外向度还有提升空间。从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比较分析中也可以发现,宁波工业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存度要大于深圳。因此,应该加大外贸企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外贸企业的质与量,使进出口贸易为工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优化外贸产业和出品产品结构。研究建立和实施贸易信用保险制度,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特别注重新兴市场和新兴原材料基地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外贸质量及影响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产业结构,提高宁波外贸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努力培育新的外贸企业的同时,鼓励外贸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使原有外贸企业由单一的产品出口向技术溢出大、产品带动性大的集合化出口模式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二是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管理方式。建立完善适应对内和对外开放要求的体制环境,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引导“走出去”格局向宽领域、多层次转变,建设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与国内外经济相融合的开放经济引领区。

(五)加强创新,突破瓶颈

从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宁波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对深圳的领先优势在减小,说明宁波工业经济可以利用的后发优势在逐渐减小,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瓶颈。因此需要加强创新来克服发展瓶颈,提升自身的实力来进行发展和追赶。

一是切实重视和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扶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人才战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鼓励与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设立研究院及研究中心,加强发展自主品牌建设;力争使一批重点企业在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设立创新基金,研究设立跨部门的创新科教组织;整合和优化创新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的研究职能和企业的研发职能,鼓励校企协作,加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统筹支持力度;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工业迈入高科技、高信息化等领域,促进智慧城市的顺利建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突出人才战略,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打造载体、强化服务为重点,加快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六)增强抗风险能力,稳定发展工业经济

从宁波与深圳工业经济发展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2009年的金融危机对宁波的影响要大于深圳,说明宁波工业经济发展还不够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稳定发展工业经济。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8篇

[论文摘要] 产业组织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西部地区产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西部经济增长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工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结构趋于小型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作用,调整企业规模结构,分类改造小型企业,促进分工与专业协作,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组织,促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工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结构趋于小型化,大中型小企业专业协作水平低等,应进一步强化政府作用,调整企业规模结构,分类改造小型企业,促进分工与专业协作,以不断优化西部产业结构组织,促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结构及其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60年代以后,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经济结构即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等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过程中,逐步调整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对于加快西部工业发展,实现西部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在明确产业组织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以论证西部地区产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西部经济增长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优化西部产业组织结构的对策。

一、产业组织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解析

经济增长即国民财富或社会财富的增长,具体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业组织结构即企业组织结构,指某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如垄断与竞争关系及其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对于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史上一些经济学家曾提出过一些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观点,如哈罗德等人否定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对经济结构具有决定作用,而罗斯托、帕西内蒂等人则认为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为现实的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阐述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

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利用和配置各种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解决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之间的配置,产业布局解决资源在空间地理上的配置,而产业组织结构则解决产业内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把资源合理配置落实到各个企业,可见,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产业部门的适度集中可以保证产业具有较高的利润率水平,适应于技术进步与市场规模的客观要求,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形成较高的集中度,有利于获得规模效益,促进研究开发与技术进步,也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业利润率。适度集中的产业组织状况是产业层面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机制。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可以避免重复生产和重复建设。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意味着该产业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和移动性进入壁垒,可以防止重复生产和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净收益,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此外,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也是培养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二、中国西部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工业产业的集中度较低。集中度是影响产业组织结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衡量产业竞争性与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可用某一具体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产值、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来表示。

就西部产业的一般集中度而言,笔者按西部最大100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进行了计算。数据显示,2004年西部地区工业集中度约为30.47%,高于同期东部17.17%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977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企业的一般集中度为35.0%,1973年西德为45.4%,1977年英国为41.0%,1981年韩国46.2%。就具体产业而言,西部地区各主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很低。笔者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的2004年西部23个主要行业的前4位集中度(cr4)显示,西部地区仅有烟草制品业(58.8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8.1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41.79%)、饮料制造业(40.47%)、橡胶制品业(37.74%)、通信设备计算机(38.50%)等6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超过35%,这些行业之所以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多属于政府严格控制的自然垄断行业。其他行业,除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30.4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2.86%)属于低集中寡占型行业以外,市场集中度(cr4)均低于30%,有的甚至不足10%,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34%)、农副食品加工业(6.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6%)等属于原子型行业,占23个行业的65.22%,这些行业企业数量极多,不存在集中现象,竞争比较激烈。西部地区工业产业集中度偏低,不利于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干预,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使得西部企业缺乏竞争力。

2. 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趋于小型化。企业的规模结构是影响产业组织结构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企业规模结构是指不同规模企业的构成和数量比例关系。企业规模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规模经济利用和技术进步状况,对产业组织结构形态和经济运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国家统计局的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及《2005年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显示,2004年,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排名的2 154家大型企业,属于西部12省的企业仅376家,占17.456%,而属于东部11省的企业有1 298家,占总量的60.26%。另外,西部地区进入全国工业500强的企业只有78家,占15.6%,进入工业1 000强的有148家,占14.8%。而东部地区相关数据为326家、占65.2%和642家、占64.2%。西部地区大型工业企业的数量较少,反映了西部地区的工业整体实力显著小于东部地区,企业的规模也明显小于东部企业。从行业来看,进入全国工业500强或1 000强的西部企业多是石油开采、电力、石化、烟草、钢铁等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垄断性行业,而一些竞争性较强、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则很少有西部企业的身影。此外,2003年西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有24 111家,其中大型企业353家,占总量的1.464%;中型企业3 092家,占12.824%;小型企业20 666家,占总量的85.712%。由此可见,在西部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所占份额较小,小型企业占据了较大份额,西部工业企业普遍趋于小型化,不利于西部地区进行现代化条件下更为精细的分工,也不利于充分利用更先进的工艺,使用更大型、高效和专用的设备,直接导致西部地区经济的粗放增长,使得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效益的低下。

3. 西部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较低。西部地区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地方和部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割据,进而影响西部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致使西部地区大中小企业之间严重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使得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内工艺加工过程齐全,零部件外购率低,形成“大而全”;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价格高,资源浪费严重。此外,西部小企业大多是全能型企业,产品结构与大中型企业雷同,并与大企业争夺原料、能源、市场,造成产大于销,产品积压。总之,西部地区专业化水平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明显存在,限制了西部地区企业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水平的提高。

三、中国西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研究

1. 行业利润率较低,资源配置低效。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反映产业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产业组织理论通常使用利润率指标反映资源配置效率,长期的高利润率或低利润率都意味着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产业利润率相差较大,说明工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较低。

笔者对西部地区2001~2003年各行业3年平均利润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除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等五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略高于全国水平外,西部地区各行业平均利润率普遍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地区之间不平衡且西部地区各行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遍低于其他地区。另外,从西部地区内部各行业3年平均利润率的比较来看,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年平均利润率最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高达23.11%,而最低的是纺织业,利润率仅为-0.98%。纺织业、造制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等行业常年处于微利状态,其中,纺织业和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业常年亏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工业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相对于全国来讲比较低,而且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西部地区工业资源未能在行业之间实现高效率配置。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西部地区经济的集约性增长。

2. 单位能耗大,企业亏损严重。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增长的质量越好,反之则反是。笔者对2003年中国东西部地区11个工业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测算,西部地区各主要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均低于东部地区,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及东部的一半。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各行业的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经济增长质量较低,与东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西部工业企业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有数据表明,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单位产出的天然气消耗是东部的16.15倍,煤炭、高炉煤气和汽油的单位产出消耗是东部地区4倍多,焦炭、焦炉煤气、煤油、电力的单位产出消耗是东部的3倍多。单位产出的能耗大,从根本上说明了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差,西部经济呈现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3. 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以至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西部技术进步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科研经费投入水平低是制约西部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的最主要因素。数据表明,2004年,在全国开展科技活动的32 92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1.6%、17.2%和11.2%,企业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西部各省区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总投入经费与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开发(r&d)经费都显著地低于东部各省,其中,全国科技活动总投入经费,东部11省占71.82%,西部11省区仅占13.47%;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研究与开发(r&d)经费全国为1 104.5亿元,其中,东部11省高达843.12亿元,占总量的76.33%,而西部11省区仅有104.06亿元,占总量的9.42%,西部各省的科研经费投入水平严重低于东部各省。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是制约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重要因素。受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西部地区企业的科技开发多由政府主导,西部地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在人才、智力交流方面渠道不畅,科学技术研究同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严重脱节,同时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对落后,使得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加困难。

西部地区科技活动投入水平低制约了西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决定了目前西部企业技术进步落后的状况,而科技成果转换效率的低下则加剧了这种落后的局面,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实现集约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优化西部产业组织结构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近年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总体上仍未摆脱不合理的局面。工业产业的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趋于小型化,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较低,导致西部行业利润率较低,资源配置低效,单位能耗大,企业亏损严重,技术进步缓慢等,严重阻碍了西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限制了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西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速西部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 强化政府作用,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政府对各个行业的进入应规定相应的规模标准,适当提高一些产业的进入门槛,防止生产分散的继续蔓延。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之间的分割,使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流动,按照生产的内在经济联系重新组织资源,改善西部地区产业分散化和生产集中度低的状况。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加快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建立以大企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组织结构。加强对企业兼并方案的研究、审查和监督,防止盲目兼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西部地区的证券市场,通过货币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优势企业的迅速壮大,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 调整企业规模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的企业规模结构可以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调整和优化企业规模结构。首先是调整企业的存量资产。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企业破产、兼并机制来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同时加快建立西部的产权转让市场来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和优化企业规模结构。另一种途径是调整企业的增量资产。它是企业规模内部性增长的一种方式,也是调整、优化企业规模结构的重要形式。

3. 分类改造小企业,促进分工和专业化。大量专业化协作程度低的小企业的存在制约了西部产业规模经济的提高,阻碍了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影响了西部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分类改造和改组小企业成为当务之急。对规模不经济、设备陈旧、竞争力弱的小企业,应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等办法,由优势企业对其进行改造和改组;对“全能型”的小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使其成为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对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可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优质产品为龙头组成企业集团;对产品没有销路、污染严重、资不抵债的小企业,要坚决依法破产。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2000-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5.

[2]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化工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第9篇

 

关键词:薪酬 管理

0引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作为激励劳动效率的主要杠杆,是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紧密联系的管理要素,薪酬管理是企业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企业必须及时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沟通,对薪酬系统进行有效性评价并持续改进。薪酬管理问题是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科学的薪酬管理能够合理运用薪酬传递企业价值导向,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是企业吸纳、激励、使用、保留人才,增强组织赢利能力进而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最大化的有力工具。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截至Zoog年底,中央企业拥有国有资产总量超过5.5万亿元,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排头兵,是国有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骨干力量,中央企业能否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目前我国大力进行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推进国民收人分配制度改革创新的时期,中央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做出表率。如何认识和解决薪酬管理问题,从战略高度对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进行规范,逐步确立现代薪酬分配思想和制度体系,更有效地发挥薪酬的激励导向作用,是当前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薪酬制度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中央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1985年起国家对传统的等级工资制实行结构性改革,推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工资制度,引人再分配调节手段,开征了工资调节税、个人收人调节税,对企业工资总量实行控制,不再统一规定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企业内部分配形式逐渐灵活多样。到1988年,约40%的企业进行了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等基木工资制度改革。1993年开始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试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运用法律和经济等手段调节工资收人分配的力度,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制度。2000年以来,工资分配制度进人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央提出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许多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基础上,部分企业试行了股权激励办法、企业年金制度,并规范职位消费,中央企业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部分企业开展了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技术要素入股等试点,全面建立最低工资制度。

    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标志着我国已进人全面改革的新阶段。据此展望,在中央企业薪酬管理这个重要领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深化和主客观条件的逐步具备,劳动计量市场化和工资形成市场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薪酬管理模式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成立以后,陆续制定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业绩考核、股权激励、职务消费、兼职取酬等若干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以对企业负责人普遍实行了以业绩为导向的年度薪酬制度。企业负责人基薪根据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结合企业经济规模和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绩效薪金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级别及考核分数确定。同时,按照“规范起步、循序渐进、总结完善、逐步到位”的工作思路,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进行了探索。中央企业内部分别采用岗位薪酬制、技能薪酬制、结构薪酬制、绩效薪酬制等薪酬制度。2010年起,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实现了从岗位等级工资制、岗位结构工资制向企业经济增加值(EVA)评价方法和薪酬激励制度的转变。

    目前中央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改革试验阶段,与现代科学、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分析

3.1收入分配问题引发强烈争议

    (1)劳动报酬比重逐步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07年中国总产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预测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报酬在国民收人初次分配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后持续下降,2005年为36.7%,连降22年,而从1978年至2005年,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2)收人分配差距未能有效缓解。职工平均工资地区差距仍在拉大,2000年,在陕西省内各地市中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商洛市与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西安市差距为1848元,到2008年,这一差距扩大到12687元。行业间工资收人差距依然较大,199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与最高行业的差距为2.35倍。到2005年,行业工资差距扩大到4.88倍。

    (3)各个阶层收人增长速度有差异。按照国际通用的社会平均工资法,月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40%~60%,目前中国所有地区的最低工资上限仅为平均工资的43%左右,平均水平则明显低于40%的下限,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法,没有一个省份达到了最低工资标准水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居民收人基尼系数1994年突破警戒临界点,目前已超过0.45,收人分配已走到了函需调整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