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1-31 16:05:04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企业生产计划;企业资源计划;实践教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这是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信息化在各领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因此,企业资源计划中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真正的把课堂的实习经验转化为将来的工作经验。

一、生产计划管理实践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准备

1、要组织好一次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就必须准备相应的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设施。其中包括形成局域网的计算机实验室,在服务器与每台计算机终端上都装好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软件。因为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内容比较多,为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最好给每个学生配备生产实习教材。实习前,要熟悉实习的内容,明确实习的目的,程序和方法。

2、实习之前,实践教学教师应准备好实践教学前的数据初始设置,包括新建账套,基础数据的录入,建立物料清单,生产准备数据的录入等。根据学生人数建立好账套。在实习过程中,每人一份账套,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掌握生产计划管理的全部流程。实习完成后便于对每个人的数据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实践说明书

1、实验的目的。主要通过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了解目前,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情况和流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的信息化的生产计划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ERP为主展开的,ERP系统就是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的运行模式相结合,合理调配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创造财富。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从企业的实际应用出发,以企业案例为背景,业务操作为主线,详细描述了ERP系统在企业业务中的事实操作过程,实习的内容也贴近企业的实际操作,其案例的内容包括案例目的,角色及分工,主要流程,案例准备,案例数据,案例实施等。

2、实习的内容。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主要以K/3系统为案例,它涵盖了生产数据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任务管理、重复生产计划、委外加工管理、车间作业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存管理等基本业务。能够适应企业的个性化需求。K/3系统的单据设置了自由项功能,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增加所需的内容,自定义的内容可以通过万能报表或二次报表开发平台制作出来。也可以通过BOS平台来自定义企业的基础数据、单据和报表。

3、实习的步骤。进行初始设置要了解企业有那些基础数据,理解获取各项数据的来源和数据间的关系,掌握各项数据的维护方法。其中包括部门数据、职员数据、仓库数据、工作中心数据、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计量单位、物料数据、会计科目设置等(如图1)。主生产计划(MPS)是企业整个计划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接产、供、销的桥梁,它将独立的需求转化为内部的计划信息(如图2)。主生产计划的来源是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并为物料需求计划提供需求信息。初始化及账套启用完成以后,就要录入公共基础数据,生产数据管理,BOM单的审核使用等。然后进入物料计划管理阶段,包括主生产计划计算、粗能力计算、物料需求计划、细能力计划等。在主生产计划过程中,可以根据能力情况,进行计划的调整。确定的计划将作为生产、采购的基础。主生产计划的主要功能为:为物料需求计划(MRP)提供需求信息。在计划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平衡,协调产销关系。生产任务管理系统,是在K/3系统财务会计、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各子系统的基础上,采用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同时吸收JIT、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为工业企业提供从生产计划、投料与领料、供需计划与派工、生产检验与汇报、到产品入库全过程监督与控制的企业管理软件。生产任务管理系统,以物料、物料清单、工艺路线为基础信息,以生产任务为数据输入源:通过BOM单级展开,产生生产投料单与生产领料单;通过工艺路线展开,产生工序计划单;通过任务优先级设置,产生派工单。最后,进行对企业的设备的基础资料、保养和维修、安全事故统计、设备折旧等管理,提供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功能,实现用户维护设备的相关信息,对设备作保养,维修计划,同时反映设备检测、保养、维修情况,以及保养、维修过程中发生的物料耗用、资源耗用、人工耗用情况,记录设备的安全事故与原因分析,通过与固定资产相连接,实现设备的折旧处理,实现设备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运动过程。

4、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学生实习过程中运用的数据和最后,实验产生的结果,并要详细说明对生产实践的实际指导意义。

二、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一)根据生产计划管理教学实践说明书分配实习任务

一般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实习电脑,根据实习指导说明书一步一步地完成实习任务。在实习的过程中,在独立完成实习内容的前提下,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将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一般要求每个人所使用的数据不能相同,最后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环节中信息化管理的联系与差异之处。

(二)试验教学过程的纪律管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不能交头接耳、大声喧哗、随便走出实验教室,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认真完成实习的主要保证。

三、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与生产计划管理实践教学的展望

实践教学的主要成果就是通过实习撰写实验报告,必要时,根据实习过程结合到生产车间实地参观考察,对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在生产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教学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金蝶K/3生产制造案例培训教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金蝶K/3系统生产制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计划统计工作;问题;措施

计划工作是对未来工作、工期的一种合理安排,最终达到工程质量可控、效益最优的目的。统计工作是对计划工作阶段性检验的一种手段,使工程进度数据化、直观化,为项目管理的数据分析以及计划人员经验积累提供可靠依据。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显示屏”,它直接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越来越凸显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 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计划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人认为计划工作就是年初下达一个生产经营计划了事,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数字可以随时变动,马虎对付,把工作简单化。重经营、重施工、轻视计划统计工作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对计划统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够,企业计划统计工作处在边缘化状态。

1.2 计划统计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有的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岗位定编少,人员配备不齐,力量薄弱,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每到月底、季末和年底工作量集中时,临时抓差,应付差事一样报送报表,上报的资料不及时也不准确。不重视计划统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缺乏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质量。

1.3 计划统计工作方法落后、分析能力不强

目前普遍存在计划编制简单,统计分析能力不强,分析面不宽,深度不够,对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分析工具掌握不多,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程度不够。工作还停在原先的水平上,缺乏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检查和分析调整,对工程完成情况心中无数。年初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年底统计完成百分比就完事,对计划执行过程不跟踪、不检查,不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不根据当年承揽任务额和产值完成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系统的深层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少,对市场及企业运行过程缺乏动态的反馈、评价、分析、监督、预测,使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1.4 计划统计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对工程项目来说,承揽任务统计、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统计是不同的管理阶段,但存在承揽任务统计、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整体,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 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企业决策者对计划统计工作观念的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毕竟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有其科学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又是通过对事实、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全面计划、从严治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政府统计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对计划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管理,将过去那种单纯为上级部门提供数据、报送报表的封闭式服务方式转变为既要为上级部门提供统计信息,更要为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提供服务的方式,计划统计工作要面向市场,把工作重点和服务重心放在为企业管理服务之上。我们集团公司本级坚持每月编制一期《统计快报简析》,提供给领导层及相关部门,为领导层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2.2 建立完善的计划统计管理体系

计划统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整个决策层通过对业主合同要求、项目的期望目标、施工环境、劳务队伍施工能力、区域材料供应能力、交通设施以及施工存在的潜在风险等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项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的分解,以及对类似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所确定的。为保证计划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需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统计管理体制,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理念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优化措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项目安排施工生产的重要依据。

2.3 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确保数据质量

建立台账是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数据质量的保证,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账。报表的填写应真实、完整、清晰、工整、符合规范要求。报表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所建立的台账,台账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的原始纪录,原始记录应与财务相关科目数据一致,报表、台账、原始记录也应一致。台账格式要规范,更新要及时准确,填写要认真,指标数据相互要衔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部署,从2012年开始,中央建筑业企业的统计报表正式实行“企业一套表”制度。所谓“企业一套表”制度是指以规模以上企业为核心,整合现行报表制度,消除不同统计调查制度对同一企业的重复布置,实现数据采集方式的统一组织管理和统计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统计调查制度。直观地讲,就是过去是由企业若干部门分别填报若干套表上报国家和地方统计机构,现在要求报表合并,由企业一个部门组织填报一套表上报国家和地方统计机构。实行“企业一套表”制度是对过去统计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更重要的是赋予了计划统计部门新任务,对企业各级计划统计部门将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计划统计部门要加强横向纵向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大业务指导深度,克服难度,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有关定期报和年报工作。既要保证上级单位的上报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切实注重计划统计数据质量,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为核心,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突出日常管理,重点解决好原始记录不全、统计台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坚决杜绝“以权扰数,以数谋私”,使数出有据,经得起推敲,从而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真正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一面明镜。

2.4 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计划统计工作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光荣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纪律意识和责任心都有较高的要求。计划统计人员必须看重责任,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维定式的禁锢和束缚,加强对计划统计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将最新科学发展成果运用于计划统计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计划统计人员学习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要支持计划统计人员参加各类业务会议,加强互动交流,拓宽信息渠道;鼓励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努力把计划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忠诚的服务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勤勉的工作作风、高超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2.5 加强计划统计分析工作

计划统计分析是计划统计工作的升华阶段,是最终出成效、出成果的阶段。要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作用,以“有为”争“有位”,提高自己的地位,抓好计划统计分析这个环节。要努力提高能力水平,把自己从“数字搬运工”造就为“高级参谋”和“经济专家”,每个季度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半年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年度对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结束语

施工企业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建立一个健全高效的信息系统, 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这时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计划统计则为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发挥着预警作用,是管理者决策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管理;测绘任务审批;测绘项目备案;测绘成果管理

1 引言

城乡规划与建设工程的审批工作是一项法规严密、专业性强、纵横联系复杂的集体性工作,审批过程纵横交错,资料传递环节繁多,要求审批过程高度协调和统一。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地形地貌、用地、规划布局不断发生变化,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断增加,“一书两证”的办理及相关业务的工作量逐渐加大。传统的手工办案方式已越来越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城乡规划管理要求,建立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规划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佳木斯市的城市空间信息,提高佳木斯市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有必要对佳木斯市的城乡规划信息进行科学化管理,为此本文重点探讨建立佳木斯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和方法。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直接为城乡规划管理服务的应用系统,系统通过建立一套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规划图等),实现各种规划、建设和管理信息的快速准确检索;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有效地为城乡规划日常业务办理,提供图、文、表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如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督检查等,并可对报建项目进行各项指标计算与评级,以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下面,分别从系统的目标定位、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对佳木斯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探讨。

2.1 目标定位

佳木斯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GIS软件为平台,为佳木斯市的规划、管理、决策等全方位信息化服务的应用型技术系统。总体建设目标为实现佳木斯市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规划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并通过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佳木斯市的城乡规划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大型项目的选址、国民经济的合理配置等提供宏观决策的辅助工具。

2.2 总体结构设计

(1)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C/S、B/S混合结构模式。对于市城乡规划局相关科室的日常规划业务审批、规划编制审批、批后跟踪等的管理,主要采取C/S模式,这样可以保证业务人员进行快速高效的系统操作,节省办公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网上信息及共享服务主要采取B/S模式,这样各政府部门、相关的产权单位以及普通的市民,可以通过Internet浏览、查询相关的数据,满足各方不同的需求。

(2)逻辑结构

结合佳木斯市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在城乡规划体系的指导下,针对佳木斯市规划审批业务系统所涉及的各项研究内容,采用企业总体架构(EA)、面向服务架构(SOA)、IT服务管理(ITSM)、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和统一软件过程(UP)等主流的IT技术、理念和方法,基于框架的解决思路,构建了由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3个逻辑层次组成的系统体系。

2.3 数据库设计

佳木斯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础类空间数据库、规划类数据库、综合档案类数据库、政务办公类数据库、文档数据库等,它们被统一存储在服务器端(Oracle10g+ArcSDE),实现了各类地理数据的真正集成。

对于所有的空间数据,系统按3个时态进行划分,即现势数据、历史数据和临时数据。现势数据是指当前最新的数据;历史数据是现势数据被最新数据替代之后保存的数据;而临时数据则指新获取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按照入库的要求经过预处理但尚未正式输入现势库的数据。

根据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之间,以及部门业务间的关系,从物理上把数据库划分为两部分,即基础地图库和业务数据库。

基础地图库用来存放基础地理数据资料,它是一组数据库,位于专门的服务器上,未经授权的用户不能进行访问。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与基础地图库进行单向或双向数据交换。

业务数据库中存放各子系统在规划业务中所需和产生的数据。业务数据库从逻辑上又分为办公数据库、规划数据库、审批数据库和图形成果库。各子系统数据库可以存放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在访问时,通过软件系统的权限进行控制,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关的业务数据。对各子系统之间业务上需要互访的数据,可以实现实时交换。

2.4 网络设计

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局的网络由局域网、政务网和互联网组成。业务办公以电子政务网为基础建立,与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通过政务网或VPN专网的形式,把市城乡规划局与市行政服务中心(收发件窗口)、市测绘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心)互联在一起,构建成业务办公网。互联网用于向社会公众有关城乡规划审批需要向社会公众公布的信息,推进政务公开。局域网用于内部数据采集、编辑和管理,内部业务审核、办理和审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维护和应用等。

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系统划分为三大分系统,每一系统对应着市城乡规划局一类特定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3.1 自动化办公系统

根据市城乡规划局日常办公的特点及不同业务的运作流程,系统主要包括个人办公、公文管理、行政办公、信息园地以及电子邮件、网络通讯、视频会议等辅助功能。

3.2 规划管理审批系统

根据城乡规划办公业务流程规范化、图文传递电子化、各项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现实项目报建、分件、审批、发证、归档及报表统计打印等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3.3网上及预报建系统

“网上报件预审系统”主要实现建设单位把要报建的项目在网上按照所需的要求,把要报建的项目信息、报建项目所需要的必备材料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远程预报建。市城乡规划局的预审人员会根据项目的情况对其进行预审,不符合要求的可直接说明情况,报建单位可根据反馈的情况再次报建,直到预审通过;通过预审的报建单位可直接到市城乡规划局进行正式报建,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行业推广系统,具有统一性、通用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它不是一个个性化的软件。随着后续工作的推进,佳木斯市还将建立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电子报批系统、电子地图系统、三维决策系统等,以此推动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罗明海,城市规划数字化及其综合研究框架,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

[2]熊学斌、王勇、郭际元,基于GIS的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现代计算机,2004.5.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4篇

【导语】

高职(专科)批次征集志愿计划 (理工类)院校代号院校名称科类征集志愿计划数9104亳州学院理工10专业代号专业名称计划数备注24食品生物技术6各专业备注详见《报考指导》25药品生物技术4院校代号院校名称科类征集志愿计划数9208安徽外国语学院理工166专业代号专业名称计划数备注30国际贸易实务3各专业备注详见《报考指导》31市场营销433国际金融434财务管理2935会计4339应用德语740应用西班牙语642国际商务(中外合作)444应用韩语1145商务日语2046应用韩语(中外合作)947商务日语(中外合作)549计算机信息管理21院校代号院校名称科类征集志愿计划数9209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理工350专业代号专业名称计划数备注33应用电子技术2各专业备注详见《报考指导》34工业机器人技术1335数控技术1936机电一体化技术1037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038汽车营销与服务3839新能源汽车技术2040建筑设计2041建筑工程技术2142会计4243审计1244金融管理245电子商务2546市场营销4147物流管理2748商务英语1849动漫制作技术550数字媒体应用技术5

温馨提示:鉴于2018年高职(专科)征集志愿缺额计划(理工类)内容较多,请*附件进行阅读。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绩效预算 数据分析 研究

一、编制预算的指标体系

体系,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绩效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组织年度集中性收支计划。绩效是预算编制的依据,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指标体系,现以某高职院校的学生招生指标为例。

(一)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梯式结构图

我们把招生的绩效指标分层n层次,形成梯式结构,从低部到中部到高端,可用图表示。预算以万元为单位,绩效以人为单位,编制招生的预算指标体系。

图1:绩效预算指标的梯式结构图。

其他各项指标同理:我们采用这种变量的关系,从正比例关系,预算指标随绩效指标变动而变动,招收人数增量,预算指标增量,等额配比,等额增量,数据还可细化,这是探讨编制绩效预算的思路。

(二)成本习性图演变而成的绩效预算分配图

图2:高职学院绩效预算中的变动成本图

从以上图型可以看出:按正常的企业效益取O----B线性,按绩效预算考核分O---A、 O---B 、 O—C 、 O—D。当绩效预算考核为O----A时,该系、院或部门,变动成本低,利润大,这个利润一方面是蕴含了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绩效考核指标的总和,并达到优秀;O—B达到标准;O----C基本达到标准,超成本开支;O---D没达到标准,超成本开支。如果按100分计算,90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达到标准、70—79为基本达到标准、69分以下为未达到标准。

二、刚性指标考核计算及分析实例

(一)刚性指标考核计算实例

某学院在招生方面给每个教职员工有目标任务:学院领导要保证完成总个学院2400个新生的招生任务。绩效目标任务分配方案如下:中层干部(各个学院、系部、部门负责人)3个,教职工2个,学院绩效考核,完成招生高职任务数,是完成当年绩效工作任务的刚性指标,完成不了扣绩效奖金,超额完成的,每完成一个指标,奖励100元,以此类推,没完成的扣100元一个,以此类推。我们在研究绩效工作的刚性指标的时候,要从二个方面入手,第一计划指标的确定,要根据上年度的招生人数为基数,再考虑市场需求因素,考虑办学的实力等等,来确定当年的招生指标(要报省教育厅批准),某学院某系部2012年招生计划有550人,今年实际招生645人,超额完成计划95名,我们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

某系部招生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示意图:

招生办下达该系教职工招生任务是78名,该系部实际完成162名,超额完成84名。

在分析招生这个刚性指标时,要从二个方面去分析,第 一,从总体的招生计划来看,是超额完成计划指标95个,从下达该系部教职工的招生指标时,超额完成指标84个,那么,我们在考虑绩效任务完成情况的刚性指标时,要看成一个总体,如系部绩效工作任务分为、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党建、招生、就业,六大项目为一个系数,这个系数为1,这六项的系数,为0.3、0.1、0.2、0.1、0.2、0.2,那么,招生绩效任务系数为0.2,我们把0.2的系数化总为系数1 ,然后,把学院分配的总计划完成情况分为0.7 ,把系部教职工的绩效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分为0.3,我们就可以计算招生各个院、系、部门的绩效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的量化的系数,即可以根据系数来打分,下面我们按照标准值来计算一下:

求得这个单位的系数及打分,假设这里系数为1时:即;打100分,求这个系部招生绩效任务完成情况的系数及分数。

1、系数及计划指标0.7=550 完成645 教职工指标数 0.3=78 完成162

超额完成数95 系部教职工系数超额完成数84

2、假设0.7的系数化总为1时;即:0.7=1 系部的计划为 1=550

假设0.3的系数化总为1时;即:0.3=1 系部的教职工指标计划为1=78

计划招生计算:

3、该系部招生系数为1时,完成总绩效指标任务为550,计算实际完成招生的系数:采用一元一次方程列式来求得:

移向

计划招生完成系数即

⒋教职工指标完成情况计算:

当全系教职工招生系数为1时,完成总绩效指标任务为78,计算实际完成招生的系数:采用一元一次方程列式来求得:

系部教职工绩效指标完成为0.3+0.32=0.62

合计某系部完成招生绩效计划指标系数为0.82+0.62 =1.44*0.2=0.288

我们在计算分数的时候,要把100分分配到六个项目之中,(假设6个项目中占分是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党建、招生、就业,六大项目为一个系数,这个系数为1,这六项的系数,为0.3、0.04、0.2、0.06、0.2、0.2,)教学为30分、科研为4分、学生管理为20分、党建为6分、招生为20分、就业为20分。

那么某系部的招生绩效得分为(当系数为 1打分为100 )即系数为0.2招生绩效分为20分 当系部;合计某系部完成招生绩效计划指标系数为0.82+0.62 =1.44*0.2=0.288

招生得分为0.288*100=28.8分即:超额完成了8.8分(超额完成的8.8分可以列为附加分)

(二)招生计划与实际完成绩效指标对比分析

1、招生总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对比分析:

该系2012年度计划招生指标为550人,实际完成645人,实际与计划相比,超额完成95人,现以每招收一名学生事业收入为(学杂费35000+住宿费1200)4700元,按计划550人*4700=2,585,000,实际招收学生645人,即:645人*4700=3,031,500,

计划数2,585,000与实际数3,031,500,相比,增加了收入449,500,分析该系的专业市场看好,第一,教职工在组织生源的时候,对该专业宣传得好。第二,办学方面,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市场需要这个专业,第三,这个系素质教育搞得好,社会需要这样的学生。

2、该系教职工招生绩效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数对比分析

该系2012年教职工招生绩效指标为78人,实际完成162人,实际与计划相比,超额完成84人,计划事业收入为(78人*4700)366,600元,实际收入为(162人*4700)761,400元,计划数366,600元与实际数761,400元相比增加了394,800的收入,这个系部招生情况好,原因,第一,系部领导重视,全面发动教职工招生,第二,广泛宣传招生专业的特点,有序的分布招生点(全省各个中学)进行宣传,在宣传过程中,第一,宣传校园文化及校园环境,第二,宣传各个专业的特色及市场就业的前景,第二,宣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形式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各个招生点(各个中学)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有的是在高三毕业班上宣传,有的是与个别学生沟通,有的是把招生宣传简章粘贴 到各个中学进行宣传。由于系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招生任务162个,其中超额完成了84个招生计划指标,该系2012年度的招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柔性指标考核计算及分析实例

我们可以根据成本习性图演变过来的绩效预算分配图来总体思考柔性指标考核计算及分析。

教学、科研等绩效任务完成情况数据计算及分析

某高职院校教学给定职工的系数是0.3,基本教学绩效任务完成指标计分为100分,附加重点项目计分为5分,科研计分为15分,总计120分。具体量化分数,教学高职量8分,授课计划实训计划2分,教案4分,作业布置与批改3分,听课3分,实习实训工作3分,政治学习3分,教研活动5分,工作态度4分,学生测评20分,督导评教2分,同行评教3分学生成绩合格率5分,学生成绩优秀率3分,教学资料3分,代调课2分,监考工作2分,出 与评分3分,教学纪律4分,等,计100分,重点项目5分,科研活动4分,科研基本工作量6分,科研超工作量5分。

我们在核定院、系的教学绩效任务完成情况,要以院、系全体教职工完成的基数为准,总个教职工授课得分分数相加再除以总人数,得出的是院、系绩效分数,再乘以0.3系数,得出的是这个院、系的教学绩效分数。

某系教师20名,以100分计算 有附加分5分(重点项目),20名教师得分2200 分

即:2200÷20=110*0.3=33分 33÷100=0.33的系数

科研、学生管理、党建、就业工作可以按照教学计算方法计算,同理。

四、各个项目分配的系数和分数的标准值

在考核院、系的总体得分情况把分数划分为四个等次即:A、B、C、D,90分以上,为A等,80—89,为B等,70—79,为C、69分及以下为D等。预算资金分配按A、B、C、D,四个等次分配。

五、绩效预算考核结果

绩效预算,是根据绩效任务标准,按标准拨付预算,年终预算开支结果经过审计后,按绩效任务完成情况按实支付的一种方法,编制预算时,按达到标准绩效B配置相应的预算资金并拨付资金,然后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未达标准下年度按系数扣除,超标准任务完成即实现优秀绩效,按0.1的系数预算奖励给系部。

表:不同等级绩效对应的资金标准

按B等级编制预算并拨付资金,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和扣除。

综上所述,绩效预算的编制,要从实际出发,深刻领会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做出本学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再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按照项目不同的特性划分到区间(各个年度),财务按照年度编制绩效预算,绩效预算编制得合理性、实用性、全面性、统筹性,能全方位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本学院的健康发展,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管理、服务型人才加入“四化两型”建设。

参考文献: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 战略数据规划;工作流;业务流程重组;流程自动化;就业跟踪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4-0137-02

0 引言

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都作为院校重点工作来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与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把毕业生就业统计管理工作以及就业跟踪管理工作落实好成为了关系学院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但是从业务流程的角度分析,由于绝大部分院校还是以传统的大学生就业统计办法及初次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主要的业务流程方式围绕学院工作人员采用电话、即时通讯工作等工具以询问的方式获取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作为初次就业率统计的根据而进行,但是这种传统的业务流程方式忽略了现阶段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特点,现阶段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频繁跳槽,职业稳定性低,从传统上的主要关注职业薪酬方面转向主要关注职业发展空间方面的转变等特点。在这种作用背景下,通过传统业务流程统计的初次就业率就不能反映该院校应届毕业生真实就业情况,就业工作业务流程管理的重点就需要转变为了解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转换,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稳定性,晋升机会,能力培训,自主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就业跟踪管理体系中来。高职高专院校不能再用初次就业率,半年就业率来评价毕业生就业情况好坏的标准,而是需要实施毕业生就业跟踪管理体系,而且基于传统的业务流程统计初次就业率方式需要不断地重复更新数据,严重浪费了人力资源成本。因此,需要针对现阶段应届毕业生的特点从关注数据重复统计的就业率初次统计业务流程方式向关注毕业生动态就业情况的就业跟踪管理业务流程转变;本文提出应用管理学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结合基于工作流的就业跟踪业务流程重组方式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优化业务流程,引入优秀管理模型,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合理配置管理资源,提高就业工作效率等优势。

1 基于工作流的业务流程重组

由于传统的就业指导统计工作处理流程缺乏处理过程的记录和跟踪,在数据统计操作过程中认为干扰的因素大量存在,导致数据的业务处理过程没有按照标准的业务流程进行,得到的分析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需要,业务处理过程中重复而手工的登记修改导致就业数据信息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处理效率得不到很好滴控制与度量,过度依赖于人工分析与纸张登记,无法实现数据潜在信息量的挖掘,无法很好滴实现处理数据的查询、检索、跟踪、统计等,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投资的信息化环境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采用工作流系统对就业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实现业务流程半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院校信息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满足就业信息数据跟踪反馈的要求。

工作流(WorkFlow)主要解决基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而实现业务执行过程的部分与整体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流程工作效率。工作流方式使得业务流程参与者与用户之间按照某种工作流预先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管理信息与任务执行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预期业务目标。流程自动化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与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RP)技术相结合实现管理系统各种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了业务流程自动执行,流程过程数据统计分析,信息流实时监控与信息跟踪等工作,大大缩短了流程的生命周期,提高系统的工作及执行的效率;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方便用户分析业务流程的弊端,给予业务流程重组(BRP)一定的支持,是系统业务流程重构技术的实现与延伸。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工作业务流程管理方面主要还是重复的手工统计数据以及人工分析数据方面,重复且繁琐的业务流程方式导致了以此数据为根据而进行的就业指导改革工作产生了误导的作用,由于现阶段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不再是静态数据的层面,而是转向了以数据信息流跟踪为主导的动态过程,因此,必须重组初次就业率统计业务流程。基于工作流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以动态信息流自动跟踪为目标的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了支持。

2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提出的,马丁认为数据类和数据之间内在的联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对数据处理的业务流程和步骤是经常变化的。因此,本文中所述的就业跟踪管理系统就是应用战略数据规划的方法对传统就业工作数据处理业务流程进行一定的重组以适应经常变化的业务流程需求。按照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要求,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个自顶向下规划的过程,管理系统的任务目标应该适应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系统的构建分为业务模型构建、主题数据库建立、子系统划分三个步骤。本文中的就业跟踪管理系统在业务模型分析构建阶段主要根据工作流业务流程重组的要求分析确定就业跟踪管理系统中的业务范围与职能范围,从而确定该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利用UML技术根据业务模型明确业务模型的处理过程,分析就业跟踪管理系统实体与活动的范围并利用例图合理体现管理系统中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使用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指导该系统设计过程要求分析阶段所完成的业务模型具有完整性、适用性、持久性的特点。分析好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后就可以建立系统的主题数据库了,本文中所述的管理系统主题数据库面向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根据战略数据规划方法要求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有满足3NF规范的基本表组成,使得开发的管理系统独立于应用程序从而满足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应用扩展的要求;完成了主题数据库的建立后就可以根据业务流程重组及工作流技术要求进行就业跟踪管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与模块的划分工作。

3 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就业跟踪管理系统与传统的就业率信息统计系统存在着本质上的具别,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是对传统就业率信息统计系统的拓展,使用工作流的方式实现就业率统计系统体系的拓展以及与其他应用系统间数据共享的集成要求,是对就业率信息统计系统中业务处理过程方式的重组,就业率信息统计系统注重的是毕业生一次电话访问数据的登记与归类,不涉及数据在时间范围上的有效性特征,不涉及就业数据有效性的分析,不涉及数据的跟踪修改特性,与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固有特点不相吻合,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注重的是业务流程处理的半自动化,把相关的重复性的数据业务流程转嫁到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半自动化实现当中,就业跟踪系统关注的是就业信息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就业指导课程学分的方式把修改义务从教师转嫁到毕业生本身中,注重信息的跟踪修改分析流程,就业跟踪管理系统与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重点关注职业转换,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稳定性,晋升机会,能力培训,自主创业能力等特征相适应。根据本文当中分析要求,使用战略数据规划方法设计基于工作流技术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的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概要设计如下:

1)使用工作流技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毕业流程的分析可知,应届毕业生就业流程主要分为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院校收集处理就业信息、毕业生准备好应聘材料、根据招聘要求投递简历、用人单位审核确认招聘人员、学校发放就业推荐表与报到证给学生等几个步骤流程,根据业务流程方式使用工作流方法抽象出业务模型过程。

2)本文所涉及系统主要是对上面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流程的重组与扩充,在使用工作流方法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扩充了系统对于毕业生就业信息后续跟踪的要求,根据要求抽象出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管理业务模型。

通过应用战略数据规划开发应用管理系统和对传统的就业信息统计业务流程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的思维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分析了传统就业工作业务流程的弊端重构出基于工作流的就业工作业务流程管理方法。

4 结论

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工作与该院校的招生规模和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关系着一个高职高专院校生存发展以及发展壮大的步伐,每个院校的管理者们都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加以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规模以及教育意义的改变,以往用初次就业率以及半年期就业率来体现一个院校就业工作好坏的标准正在改变,现阶段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有着他们特有的就业心理状态及新式就业的特点,如果我们还是利用旧的思维和旧的业务流程来管理和分析这群独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后规律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基于此,本文通过利用战略数据规划的方法来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力求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把繁杂的就业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分析原有就业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的不足之处,提出基于工作流对就业管理进行流程重组;以上的分析和研究为就业跟踪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业务模型及流程模型,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规模的发展和现阶段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关注点的变化,以初次就业率及半年期就业率为管理目的的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必将向以就业信息跟踪及学生毕业后就业指导服务为中心的跟踪管理服务系统过渡。

参考文献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建设行业培训;预算编制;建议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事业单位通常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单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参考前几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充分考虑收入的增减预期,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情况,测算编制支出预算,形成单位年度预算建议数,报送财政部门审核,经审定批复后,严格执行。当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单位事业计划与任务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有较大影响时,事业单位可以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调整。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事业单位下一个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的有效手段,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增强预算观念,促使部门重视行业规划和项目研究论证,统筹合理安排资金,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单位资金全方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办事花钱心中有数。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多年组织编制单位预算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预算编制时间短、任务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财政部门往往每年9月份下达预算编制任务,要求10月份就必须完成下一年度的单位预算编制。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来支撑,牵涉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预算编制需要编制人员主动加强与各业务科室(部门)的沟通,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并整理出基础数据。然而很多科室(部门)对于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人无关,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基础资料薄弱,导致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一些科目的设置得不到很好的论证,只是单纯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因而存在大量不尽科学合理的地方,使得预算结果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

(二)年度预算与单位年度发展计划脱节。年度预算不只是为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是要保证单位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建设行业培训主要是组织全市建设系统关键岗位、应急性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对本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办建设行业技术等级培训;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全市建设系统各类专业技术等级培训;落实建设教育“九五”发展计划,做好全市建设系统教育培训的具体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同时负责全市建设系统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种专业工种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培训年度工作计划的不确定性,只有到每年的年底单位才能根据本年度培训班次拟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而预算编制10月份就必须完成,年度工作计划跟年度预算编制时间上的不一致,年度工作计划不能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指引,造成了预算编制不能完全体现年度工作计划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都是根据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测算下一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如培训办班支出是按上年的班次来编制下年度的预算,而从上年10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培训班次增减变动非常大,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没有包含这部分,造成了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

(三)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预算编制要求在编制预算时要实行严格的预算指标管理制度,公用经费支出实行分类分档综合定额管理。如建设行业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业务需要聘用临时人员,而单位公用经费定额为在职每人每年5000元,有些单位由于正式人员编制少、业务量大,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并不能满足业务发展支出的需要。如汽车费用定额预算,建设行业培训人员多为一线工人,单位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办班及教师接送等都需要用到车辆,车辆定额经费实际支出存在超标准现象,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用专项经费来弥补。过分强调预算定额的统一,对各事业单位职能的特殊性考虑不够,不利于单位工作开展。

(四)单位预算编制方法还不够科学。预算的编制方法往往决定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现在很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然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单位习惯地在上一年度的基数为基础上,根据单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测算安排本单位的预算,导致预算结果不切合实际,从而影响到预算的执行。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采用“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存在较大的漏洞,无法全面综合考虑业务计划变动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然造成预算编制数与实际发生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的几点建议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笔者试着就如何更好地编制事业单位预算,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目前多数事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的1个多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单位各内设科室(部门)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途径,需要事业单位各科室(部门)积极配合参与,群策群力,才能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作用。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组织相关科室(部门)积极参与编制预算,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快速进行。预算编制人员要主动加强相关业务科室(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关业务科室(部门)一起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保证预算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 作用。单位要早准备,对下一年度的各项业务工作要有充分的估算,做到早计划,早安排;要细编制,将单位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细化到每一个科室(部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

(二)预算编制与单位年度发展计划相结合。预算编制既要满足单位业务发展需要,还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使用资金,以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状况和单位本身的情况,又要考虑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编制预算应当和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制单位预算时,要认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地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论证,分析近年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对全年工作进行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用于单位自身的预算方案。预算编制要结合单位年度发展工作计划,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本行业特点的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方法途径,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地开拓进取,发挥资金最大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设行业培训单位应充分考虑行业应急性培训,一次性培训,制定年度计划。如建设行业培训中的职称继续教育培训为每年一次,五大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为两年一次,安全生产考核人员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为每三年一次,培训时间不同,年度培训人员数量变化就很大。这就要求单位不能只是在当年预算基础上编制下年度预算,而应该充分估计下一年度培训人员数量的增减变化,结合年度发展工作计划编制年度预算,避免因工作任务变化而导致单位大量追加预算资金或预算资金大量结余的情况发生。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定额标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定额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建议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预算编制定额标准的调研,特别是要加强对业务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的调查与分析,充分考虑其实际工作需要,切实发挥预算编制标准的指导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统筹兼顾各单位的主要职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通过准确合理的预算给予这些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只有切合实际的预算定额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如:建设行业培训的汽车费用定额的确定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考虑到其工作职能需频繁的使用车辆,可适度提高单位的汽车费用支出定额,与其他单位区分开来,使支出更加的合理。

(四)积极探索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不断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大力推行“零基预算”,积极鼓励事业单位从实际出发,不受往年数据的影响,根据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对可能发生的费用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真正做到根据需要编制预算,使预算的编制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按照预算年度内所有因素和事项,审核原有以及以往各年度增加的各项开支,细化预算,安排支出,以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设行业年度培训人员数量变动较大,其年度预算编制就不能只是在上年的基数基础上编制本年预算,应该在充分估计下一年度培训人员数量的增减变化基础上编制年度预算。

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事业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的规范、合理,从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保障事业单位的稳步、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怡.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研究.商情.2008;3

[2]吴琦.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与理财.2008;7

[3]朱钜巍.关于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天下论文网.2012;5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8篇

随着航空准入政策和航班量限制的放松,加之5G、移动化、大数据、AI等新技术等新架构,航空业生产、管理、营销等业务水平重回黄金期。与此同时,航空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及经营风险,比如激烈的行业竞争、利率汇率风险、航油价格波动等。为提升航空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少企业开始了内部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做好纳税筹划工作,以此降低航空企业的涉税风险。

一、纳税筹划的概述

纳税筹划是指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规划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工作内容,减少税务支出,降低纳税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纳税筹划是一种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其性质与偷税漏税不一样。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专业性、目的性等特点[1]。与此同时,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会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在纳税筹划方案制定过程中,往往遵循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完成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能够为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提高纳税筹划的效率。通过优化并升级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较大程度的创新财纳税筹划工作方法,并为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全面、低风险的纳税筹划方案。在纳税筹划方案的指引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涉税风险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以企业应该加强纳税筹划工作、提升财务信息管理水平,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通过重视国家税收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管理工作,寻找减税降税的最佳方案[2]。

二、当前航空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航空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航空业财务管理指的是,在航空业日常的生产、管理、营销环节中,对相关项目的资金进行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资金筹集、投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等内容,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回报率。航空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内部电子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审核及考查资金使用情况。目前,航空业开展新的航运项目主要通过募集资金、融资、直接投资等方式来运作。但是由于直接投资或者融资的资金渠道比较单一,资金调动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导致航空业在业务拓展及资金运作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控制风险[3]。(二)航空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航空企业的财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水手水平不高,目前有较多的航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仍旧以运营历史及经验数据等为标准,缺乏准确而科学的数据分析,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力及时间投入过大,纳税筹划工作的前期预测及判断受限。从而导致后期的资金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洞察力仍然不足,致使航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纳税筹划中期的财务控制及风险预警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运营的灵活性有待增强,资金管理程序不科学、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存在。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越权管理、职责重叠等现时有发生。最后,航空企业的生态客户数据信息的财务管理化程度依然较低,相关的供应及生产,运营和管理方面的税务筹划的信息漏洞依然较大[4]。

三、纳税筹划在航空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航空业融资。目前航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为权益及外部债务两种方法,根据我国相关税法,通过外部债务渠道融资所产生的利息额度可在产生税务之前扣除,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纳税成本,所以在开展融资活动时,相关财务人员可以基于增加资本利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纳税筹划工作,通过合理增加负债、租赁固定资产来实现融资,使得纳税实际金额减少,极大地降低了航空业融资纳税负担。(二)航空业投资。在航空企业组织前期,根据航空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结合地方纳税政策,综合考虑各地的增税以优惠待遇。通过合理选择公司注册地来有效降低纳税金额支出。与此同时,合理调整公司经营组织形式,避免公司制组织形式产生的双重纳税,选择独资或合伙制等经营形式,降低纳税金额。基于航空企业进行投资与出资形式上考虑,按照出资形态,其具体出资形式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现金出资三种形式。通过合理利用设备折旧与累计摊销等手段能够避免产生税务。所以,在纳税筹划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基于企业组织形式及生产投资方式,合理合法做好出资规划,充分利用银行融资额度,降低纳税金额[5]。(三)航空业日常经营。在航空企业日常经营环节中,采购及销售环节是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要环节。采购人员应该积极学习纳税法规,合理选择采购产品的种类,并做好供应商生产资质调查工作,尽量选用我国生产的产品,以享受增值税额折扣及优惠政策,减少纳税金额。而在销售环节中,筹划纳税主要是对销售的具体方式、价格、销售环境等要素进行科学筹划。通过综合考量不同区域之间的税率金额差异及相关服务定价,通过科学地划定产品销售范围,销售规模,开展相应的折扣及促销活动,来合理地降低应纳税额。(四)会计核算与利润分配。会计核算与利润分配是开展纳税筹划重要手段。我国会计核算与会计准则相关条文中,对于企业的资产性摊销方式提供了多种选择。航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市场价格调控情况等合理选择计价方法,以减少税额的支出,增加财务收益。一般情况下,多数企业通过折现折旧等方法开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与此同时,注重做好纳税筹划工作能够合理分配航空企业流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四、在航空业财务管理中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一)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根据相关纳税政策,航空企业需要对传统的纳税筹划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创新,并将财务管理运营、会计核算、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纳入新的纳税筹划工作中去,以此实现全方位的纳税筹划工作,促进航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提升,为实现航空业业务升级及服务拓展工作保驾护航。相关财务管理人员根据实际的财务情况,引进或采用较为先进完善的新财务管理系统。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和整理企业财务信息,能有效地减少信息滞性,进一步提升航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硬件水平。比如通过智能分析平台,加快航空业全场景智能分析与决策平台的建设,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详细而具体的资金数据分析报告以及业务运营数据等,提升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能够提升财务及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构建互联网财务管理平台,创新财务处理工作方法,便于工作人员做出更加科学、全面、低风险的纳税筹划方案。与此同时,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使得财务资金的管理流程及结算、核对方法不断升级,增加了航空企业的流动资金[6]。(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通过定期地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纳税筹划知识的培训,学习国家税收政策知识,来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加快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能转变,从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到重视航空业务管理,从被动应对税收风险到主动规划纳税工作,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主动参与航空企业各项工作的纳税筹划的意识。与此同时,定期地开展财务工作会议,针对纳税问题及企业财务工作问题,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避免纳税筹划工作产生信息孤岛问题,解决融资、投资、日常运营中的纳税筹划问题。除此以外,注重纳税筹划人才的培养,通过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等手段,打造航空业纳税筹划工作人才队伍。坚决加强岗前培训,加强国家税收政策及纳税筹划知识的培训,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三)优化纳税筹划工作流程。航空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内容广泛,流程繁琐。所以必须要加快实现航空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速度,优化纳税筹划工作流程。首先,要注重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工作建设,推动数字化平台及智能化财务管理水平,来推进纳税筹划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降低纳税筹划工作中的数据管理风险。其次,提高航空业务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业务流程及财务管理流程的有机结合,加深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纳税筹划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最后,统一财务管理工作标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运营及战略决策水平,以专业化的工作态度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财会人员在纳税筹划工作中的职权,提升纳税筹划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明确纳税筹划权责,严格落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第9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建设行业培训;预算编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事业单位通常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单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参考前几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充分考虑收入的增减预期,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情况,测算编制支出预算,形成单位年度预算建议数,报送财政部门审核,经审定批复后,严格执行。当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单位事业计划与任务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有较大影响时,事业单位可以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调整。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事业单位下一个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的有效手段,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增强预算观念,促使部门重视行业规划和项目研究论证,统筹合理安排资金,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单位资金全方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办事花钱心中有数。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笔者在多年组织编制单位预算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预算编制时间短、任务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

财政部门往往每年9月份下达预算编制任务,要求10月份就必须完成下一年度的单位预算编制。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来支撑,牵涉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预算编制需要编制人员主动加强与各业务科室(部门)的沟通,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并整理出基础数据。然而很多科室(部门)对于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人无关,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基础资料薄弱,导致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一些科目的设置得不到很好的论证,只是单纯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因而存在大量不尽科学合理的地方,使得预算结果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

(二)年度预算与单位年度发展计划脱节

年度预算不只是为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是要保证单位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建设行业培训主要是组织全市建设系统关键岗位、应急性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对本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办建设行业技术等级培训;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全市建设系统各类专业技术等级培训;落实建设教育“九五”发展计划,做好全市建设系统教育培训的具体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同时负责全市建设系统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种专业工种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培训年度工作计划的不确定性,只有到每年的年底单位才能根据本年度培训班次拟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而预算编制10月份就必须完成,年度工作计划跟年度预算编制时间上的不一致,年度工作计划不能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指引,造成了预算编制不能完全体现年度工作计划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都是根据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测算下一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如培训办班支出是按上年的班次来编制下年度的预算,而从上年10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培训班次增减变动非常大,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没有包含这部分,造成了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

(三)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预算编制要求在编制预算时要实行严格的预算指标管理制度,公用经费支出实行分类分档综合定额管理。如建设行业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业务需要聘用临时人员,而单位公用经费定额为在职每人每年5000元,有些单位由于正式人员编制少、业务量大,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并不能满足业务发展支出的需要。如汽车费用定额预算,建设行业培训人员多为一线工人,单位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办班及教师接送等都需要用到车辆,车辆定额经费实际支出存在超标准现象,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用专项经费来弥补。过分强调预算定额的统一,对各事业单位职能的特殊性考虑不够,不利于单位工作开展。

(四)单位预算编制方法还不够科学

预算的编制方法往往决定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现在很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然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单位习惯地以上一年度的基数为基础,根据单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测算安排本单位的预算,导致预算结果不切合实际,从而影响到预算的执行。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采用“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存在较大的漏洞,无法全面综合考虑业务计划变动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然造成预算编制数与实际发生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的几点建议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笔者试着就如何更好地编制事业单位预算,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