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07 23:09:16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实践的“现代学徒制”学习模式就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室内装饰设计是强调实践应用的一门专业,并且高职大专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并不是相当重视学历文凭,大半部分为大专学历。根据调查显示,社会上紧缺的是直接能够进入业务状态的装饰设计人员。要求进一步深化室内设计专业内涵建设,服务当地装饰行业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实践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1.室内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只有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参与,室内设计才能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室内设计学科才能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室内设计行业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室内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必备文化基础知识,有一定文学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能熟练地使用CAD、三维软件设计方案、制作效果图;能进行商业环境设计制作。现代学徒制教学理论的提出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室内设计人才的优势作用,推行人才培养新格局。所谓现代学徒师徒教学理论,就是将传统企业师徒教学形式引入职业学校教育实践和实习教学活动之中,以弥补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经验匮乏的不足。

2.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开展方式

2.1校企联合办学

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措施还是实现校企联合办学。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还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新学徒制教学活动如果只是在校内开展,就缺乏操作环节,无法实现随时教习的师徒关系模式,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开展,才能与实际工作环境相接轨,确保生产与劳动技能传帮带更为有效。首先,明确双方责任,确保共同商订徒培养计划及课程学习任务。例如:金华市技师学院与企业签订的职责分化合同就要求双方共同参与学生面试、选拔及过程管理;共同参与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与考核;定期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研讨(每学期至少1次)。其次,明确校方职责组织学生报名、推荐,选派学生到乙方实践;制订学生实践及课程学习计划;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并进行学徒制试点工作检查等。企业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徒的职业素养,提高学徒的专业技能;指派合格的技术骨干担任带教师傅,安排专人负责学徒试点工作;提供实践岗位数量及带教师傅;对学徒进行职业培训与安全规范宣讲,保障学徒实践期间的安全;不得让学徒参与与岗位技能无关的其他活动。

2.2创新实践教学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活动要坚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有效实践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师傅严格按照岗位工作程序和技能操作要领指导学生训练,尤其难度大的工作,必须在师傅的引领和指导下完成,对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师傅要严格把关。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行业发展动态、企业运营机制、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确立清晰的职业规划。

2.3规划教学安排

规划教学安排有利于系统开展新师徒教学模式,确保师徒教学有实效,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来讲,可以采取“两学期一个进步”的实践方式。具体内容如下:第三、四学期:每周下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2天,每月实习时间不少于8天。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初步了解装饰行业发展动态、企业运营机制、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确立清晰职业规划。学生需要全面熟悉、了解所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返校时撰写一份有关实习单位简介与经营的分析综述。第五、六学期:每周下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3天,每月实习时间不少于12天。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装饰企业的岗位分工和职责,了解装饰设计、施工、预算等岗位内容与要求,掌握常用装饰材料信息。第七、八学期:学徒进入装饰协会培训和学习,进行系统化实操训练,按照企业准员工培养考核。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设计、预算、施工等轮岗训练,提升装饰设计、预算、施工、营销等岗位技能。第九、十学期:学徒完全融入企业,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企业相关要求进行考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定其中一个岗位,通过真实项目进行顶岗实践,强化岗位职业素养和技能。

2.4形成奖惩制度

学徒制教学内容要形成奖惩制度,也需要校企联合评价,第一步,确定考评项目。主要依据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素质及员工平时工作表现。第二步,实施考评:企业结合员工考核内容在实习生考核成绩后注明优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校方则要结合教学效果与测验结果评估。第三步,结合评价结果进行奖惩管理。校方除了联合评审之外,还要以激励为主,采取相应激励措施:企业实习时间、成绩可折合成学分,具体比例参照学校有关标准执行;考核优秀的学生,企业给予一定的交通补助。

3.室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开展的效果

3.1基本技能培养效果理想

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之后,我校选派学生到企业当学徒,受到企业主管与技术人才的全面培养。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都能学会量房、绘制施工图、制定预算等工作。这些学习内容比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为理想,用时更少,可以说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思维活跃程度、创新能力,打破单一教条的固化思维模式,易于激发学生思维潜力,很多同学都比在校时的期末考核成绩提高了不少。

3.2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活动之后,学生与企业双面合作,参与企业专业人员全面培训活动。在实训过程中,除了企业内布置的师傅人才进行专业室内设计指导之外,学校还选派专任教师全程跟踪,边学习边协助管理,以企业项目、实训基地为载体,以学校、企业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深入指导为支撑,和岗位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很多同学都在学徒教学活动中担任了优秀的室内设计助理职责,并取得了师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充分认可。综上所述,室内设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要依靠校企联合办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安排,形成奖惩制度,确保师徒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

作者:郑静群 徐松玉 单位: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212-02

一、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学院培养目标是生产、技术、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工作实践意见》明确指出“建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培养合作制度”,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产品相融合,课程标准与能力需求相对接,校企双方相对接、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分享,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潜能。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烟台顺达海洋工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融洽,实习与就业联体。教育教学内容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的内容来源于企业岗位的需要,学生培训合格后可直接上岗就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突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性与开放性,避免了学生就业选择的盲目性,实现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条件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2011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体制创新项目建设要求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船舶特色办学的主要专业,在船舶行业的修造船企业中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理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到引领、辐射及带动作用。

(一)专业师资队伍状况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品牌专业,其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30%),硕士学位5人(50%),双师素质教师9人(90%),3人有企业生产经历(30%),兼职教师5人(50%)均来自造船企业一线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级技师。专业教师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青年骨干教师3人,1名教师为辽宁省示范高职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服务能力,在船舶行业企业中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二)专业教学实训条件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2010年列为国防科工委船舶类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本专业有船舶结构拆装实训室、船舶CAD/CAM实训室、船舶焊接生产实训室、船舶模型陈列室、船舶构件加工实习车间等校内实习场所,拥有等离子数控加工中心、三星辊钢材成型机、剪板机、型材切割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机及手工电焊机等大中型设备。配有专业机房及CAD/CAM仿真软件,可进行船舶生产设计工作,专业所辖的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是国家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可进行船舶装配工技能鉴定、培训等工作。

本专业已与渤海造船厂重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海关造船厂、大连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东宝造船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新宇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前院后厂”良好合作关系,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

烟台顺达海洋工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订单培养的岗位主要是潜水服务、水下/水上钢结构无损检测、船舶测厚、水下钢结构安装与维修等服务。根据公司岗位需求,重新设置专业课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训内容,形成以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纵向结构;以项目内容为内涵的横向结构;以岗位实训能力为核心的基础结构。

(一)订单培养为牵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托船舶制造业结合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校企深度融合,以潜水工程结构的安装、检测及维修等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创建“产教相融、三层次、三学段”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模式。

1.产教相融:将合作企业典型产品作为学习情境设计载体,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

2.三层次:基本技能训练(船舶工程部件识图与制作);专业技能训练(船舶工程结构工艺与装配);综合训练(船舶工程结构的安装与维护)。

3.三学段:每一层次技能训练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具体的学习阶段安排如下:

(1)基本技能训练层次

阶段1:基础学习领域;阶段2:绘图及测绘;阶段3:部件制作加工。

(2)专业技能训练层次

阶段1:船舶结构装配工艺;阶段2:船舶结构装配;阶段3:船舶装配件修理维护。

(3)综合技能训练层次

阶段1:船舶结构安装工艺;阶段2:船舶结构安装;阶段3:船舶安装件检测与维护。

订单培养人才模式中充分体现校企相融、校企融入、校企对接的特点。

校企融合过程中,由合作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审核课程体系架构,并对教学环节进行实时跟踪,进而评价教学效果;校企融入过程中,以合作企业产品作为学生学习对象融入教学,以生产企业专家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组织形式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对接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相对接,实现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课程体系建设

以项目教学组建专家教学团队,成立课程建设小组,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专家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能力目标,以项目教学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制定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由系部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专业教学,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专家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课程安排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专业教学任务,课程建设内容如下:

第一,按照烟台顺达海洋工程公司的岗位需求,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建设工作,订单培养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基础上增加就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如:水下/水上钢结构无损检测、船舶测绘技术、水下工程结构安装与维修、水下焊接与切割等专业课程,新增设的课程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教师或企业专家讲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依照岗位能力要求,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模块。例如:按照烟台顺达公司岗位对潜水服务的岗位能力需求,分成水下钢结构无损检测、水下工程结构安装与维修和水下焊接与切割三个模块。同时对每个模块都提出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如下:

水下钢结构无损检测模块:基本能力为结构识图,水下录像;综合能力为检测工艺编制,钢结构无损检测。

水下工程结构安装与维修模块:基本能力为结构识图,结构件制作;综合能力为安装维护工艺编制,工程结构安装维修。

水下焊接与切割模块:基本能力为焊接结构识图,焊接方法综合能力为水下焊接工艺编制,水下焊接与切割。

这样,按照岗位能力模块的具体要求,组织实施专业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样本如下:

《水下钢结构无损检测》课程,从职业岗位和岗位技能要求出发,设置水下目视检测(Underwater Visual Testing)、水下磁粉检测(Underwater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水下超声检测(Underwater Ultrasonic Testing)三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水下工程结构安装与维修》课程选择箱型梁的制作,水下管道的铺设与维修,导管架的制作、安装、维修为载体,完成对工作岗位与过程的描述。根据企业对岗位的工作过程与能力需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水下焊接与切割》课程从职业岗位和岗位技能要求出发,设置水下“自消耗”法焊接工艺编制与实施、水下“控制”法焊接工艺编制与实施、管子的水下切割工艺编制与实施、工型梁的水下切割工艺编制与实施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第三,结合合作企业的技能训练要求及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开发适合企业需要的实训项目,根据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提供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应的实训设备及实训条件如:水下录像、水下磁粉探伤、水下超声测厚、水下液压组合工具系统、水下检测系统(ACFM)等设备,并有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了解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设备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使学生获得国家交通部颁发的《潜水员资格证书》,《CCS水下目视检测二级证书》等证书。

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模式的保障措施与预期效果

学院高度重视国家骨干校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创新工作,由教务处副处长主抓此项工作,并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召开了环渤海地区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得到了船舶行业协会及修造船企业的大力支持,与40余家修造船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烟台顺达海洋工程船舶有限公司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系部成立了课程建设实施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性文件,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均落实到人,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目前,船舶工程系有25名学生与烟台顺达海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提升专业教育水平与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出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带动系部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进而为船舶制造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J].继续教育,2008(2).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3篇

一、切实加强对建筑施工(装饰)、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加强对建筑施工(装饰)企业、监理企业的管理,坚决杜绝各种违法现象的发生。在日常监督和检查中,如发现本地施工(装饰)企业违法转包、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一年内不予批准企业的资质升级申请和增项申请,或责令改正,给予1-3万元罚款,如发现外地施工(装饰)企业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给予1-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清出县建筑市场。如发现工程监理企业有出借、转让资质证书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要求,将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加强对外地施工(装饰)、工程监理企业的在县建筑市场行为管理。外地建筑施工(装饰)及监理企业进入县建筑市场时应到县建设局办理资质审查登记(省外企业凭省厅入证书及入浔《业务手册》、市外企业凭入浔《业务手册》)手续。办理资质审查登记时,建管股应检查进县企业在县施工及监理条件是否符合进县登记时应具备的条件;是否与其在县施工承接的工程规模相适应;进县企业在县是否存着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市场行为、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未进行资质审查登记及年检的企业将不得在我县进行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

三、强化对施工企业、建造师、“三大员”(施工员、质监员、安全员)的监督管理。

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定施工合同时,要注明建造师(项目经理)和“三大员”的在岗率必须达到合同规定施工期的80%以上,否则建管股对该施工合同不予审签。

2、加强对建造师、“三大员”执业行为日常监督和管理。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实际的管理人员与押证上岗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应一致,严禁擅自更换中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管理人员时,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建造师、“三大员”到岗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应将其在岗情况登入监理日志。质量监督、安全监督、装璜管理、设计、招标、监理单位在审核各类材料时,要求建造师、“三大员”签字时,必须本人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否则,在各类材料审核时不予认可。

3、建造师(项目经理)及项目部主要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主体工程没完工前,不得参加新项目的投标。加强对建筑工地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今后办理施工许可证时,须填写《工地管理人员一览表》(见附件2),表的内容须与施工许可证相应内容一致。质监、安监、招标、建管等部门将按照表中所记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巡查,重点对建造师(项目经理)、“三大员”及监理人员在岗情况进行抽查,检查中发现一次不在岗的,批评教育,两次不在岗的,通报批评,限期改正,有三次不在岗行为的,暂停建造师(项目经理)在我县一年的招投标资格,“三大员”停止执业资格一年,并在局质安通报中进行曝光。情节严重的,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企业给予处罚,并清出县建筑市场。

四、加强对监理企业质量行为监督管理。各监理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要求对工程实施监理,独立行使监理职责,认真把好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投资控制关。对因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工作不到位、未履行监理职责、总监理工程师所监工程过多等情况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应视责任大小除对监理企业采取停业整顿、降低监理企业资质或暂停进入市场等处罚措施外,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五、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相互联动管理。质监、安监、装璜管理、设审、招标、建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相互告知。要加大各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的力度,通过巡查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市场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1、各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有违法违规及安全问题的建设工程项目,检查人员不得随意下发停工通知单,确需下发停工通知单的,均应填写《建设工程项目监督管理联系单》(附件l),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核实后再下发停工通知单,并报告局分管领导,同时抄告相关部门。

2、统一工程项目收费基价标准,各有关部门在对建设工程项目取费计价时,一律以咨询公司核定的经济指标为准,具体经济指标以局认定的造价为准。咨询公司应在项目进入我局监管流程前认真测算好该项目的工程总造价,以便各部门依据标准收费。收费以面积为单位的一律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的层数、高度为准,咨询公司核算面积并负责与规划局沟通。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真操实作 岗位实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82-02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所在。受限于真实工程项目对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难以到实际工程项目现场进行专业实训,因此开展“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尤为重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因实训场所配置等条件限制,仅开展了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实训等建筑工种岗位实训,未开展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有些高职院校开展了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但因为没有真实的施工现场,只能模拟完成岗位实训的管理部分内容;少数高职院校开展了“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但是实训的组织不够合理,不能系统地完成每个岗位不同施工阶段的相关工作,实训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改善“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

二、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岗位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适合岗位实训的实训基地,是开展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等比例建筑样板模型。在岗位实训之前,需要通过建筑实体模型进行交底,让学生清楚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学生各自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建筑实体模型要按施工工艺流程分层次展示,反映建筑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规范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也在实体模型中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注意避免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按照规范标准完成每一步实训。

建筑实体模型还包括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内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贯彻实训任务指导书中的安全文明规定,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二)项目部。按照真实项目部构成,设置经理室、施工部、技术部、质安部、材设部、预算部等,配备计算机等设备设施,并按照工地安全文明要求进行文化建设,挂出项目部各岗位工作职责,用于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完成内业。项目部还设有会议室,既是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教师讲解布置实训任务的地方,也是实训学生开展项目部例会、探讨工程问题、进行技术交流的地方。

(三)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岗位实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典型分项工程处理问题的能力,故针对的分项工程贵在精而不在多。围绕砌筑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两个典型分项工程展开,布置三个实训场所: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场、砌筑与抹灰实训场、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场。实训场按真实项目施工工地布置好施工区、材料堆放区、材料加工区和休息区等,使用护栏对不同实训场和功能区进行分隔,设置安全通道,并挂设安全文明警示标语。

三、岗位实训的组织与开展

(一)实训任务分组。岗位实训根据实训项目场地是否能兼容分为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组、砌筑与抹灰实训组、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组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组四个实训组。

实训可以单独一个教学班开展,也可以多个班同时实训,但实训的分组尽量做到各组人数相同,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到相应的岗位轮换。由四个组成立一个真操实作的建筑项目,其中1个组进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另3个组进行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砌筑与抹灰实训、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等工种实训。由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的学生对工种实训真操实作施工场地进行管理,由岗位实训任课教师担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实际工程项目职务,统筹组织管理整个岗位实训的运行。现场组织结构所图1所示。

(二)实训项目实施。具体如下:

1.工种实训。这是让学生通过工种真操实作的过程,了解建筑工程工种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工种相关工作的识图能力、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工种实训主要分三组进行:

一是“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图纸,图纸为一个真实完整的项目,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柱、墙、梁、楼板等构造,主要训练模板工、钢筋工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二“砌筑与抹灰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真实项目图纸,包括砌体基础、柱、墙等构造,设置有构造柱、直槎、马牙槎、过梁等节点,主要训练砌筑工、抹灰工、镶贴工等工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三是“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和“砌筑与抹灰实训”相配套的脚手架搭设,同时完成安全通道、卸料平台、钢管楼梯等架子工相关工作,主要训练架子工工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2.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即基于同r开展的“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砌筑与抹灰实训”和“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三个实训来展开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现场专业人员岗位知识,从而具备现场专业人员各岗位的工作能力。如无同时开展的三个工种实训作为管理对象,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就是空中楼阁,不能达到真操实作的效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施工员是该专业的核心岗位,相关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还有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等。所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设置了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8个岗位。

在岗位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施工员负责实训现场组织与管理,安全员负责实训安全监督与管理,资料员负责实训资料收集与管理,测量员负责测量放线,材料员负责实训材料发放与检查,质量员负责过程控制与质量验收,造价员根据图纸计算造价并进行核算,监理员负责跟踪施工实训全过程。

具体实训过程中如施工员要完成以下工作:项目施工技术准备;编制施工方案及进度图;绘制平面布置图,编制书面交底材料;进行技术交底,完成技术交底记录;进行施工布置,按施工规范要求指导施工;填写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相关实训资料。

(三)实训项目考核。考核是对学生实训效果的验证,指导实训的教师为具备考评员资格的“双师型”教师,结合职业技能证书,实现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考核结果分三部分:其一,考勤考核。在进入实训施工区前,在班前讲台集合考勤,对不按时到课的学生进行扣分,并进行当天实训的技术安全交底。其二,过程考核。学生实训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是否规范标准。其三,作品考核。根据学生实训成品和内业成果进行考核。

四、结语

通过“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内容有明确的认知,毕业到工作岗位可以无缝对接,尽快独立完成项目部布置的任务,达到高职院校高等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也在不断更新,需要有关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对岗位实训进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唐业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岗位实训”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5篇

一、专业人才培养

1.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必须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校过程装备与自动化专业方向的前身是化机专业,2005年改名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过程装备与自动化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过程装备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理论,掌握过程装备制造技术,具有过程装备初步设计能力,过程装备管理、维护,自动化监控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采用的是“工学结合、半工半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2+0.5+0.5”的方式实施,即在学校学习两年,在“厂中校”或“校中厂”中开展职前综合训练、毕业设计、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半年,最后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2.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职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见表1,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2 。

表1 职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

表2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

1.课程总体目标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需选取1~2个真实的专业性工作项目,在“厂中校”或“校中厂”中开展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或集体完成工作项目,得到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技能训练。

2.课程设计

本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化学化工、化工机械等相关知识,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项目的选择及项目所依托的“厂中校”或“校中厂”的选择,要求相当高,项目选择得好坏,“厂中校”或“校中厂”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和发展为原则,精心选取项目,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项目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现场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尽可能地拉近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距离。

训练项目设计及教学实施要求可参照表3,训练项目设计依据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学生特点,联系实际等情况,可做调整,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

表3 学习情境设计与教学实施要求

3.课程的组织实施

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2010级为例,即是在企业中开展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岗位职责,掌握岗位技能,为就业做准备。

课程实施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企业调研(企业类型、企业生产现状、企业岗位特点、企业信誉及社会责任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与专业教师交流研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后勤保证,制订授课计划和考核量化表等。

课程实施过程,包括:(1)通过企业参观、员工培训、师傅指导、岗位标兵座谈交流的形式开展学生岗前教育,下发任务单和学习实践管理制度手册。(2)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岗位意向、企业岗位实际等情况给学生安排真实的岗位,以2010级本专业学生(共3名女生)在某一化工容器管道制造类企业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学习为例,最终学生在普车加工、数控加工、电焊、电火花切割、管道制造、仓库管理(1名女生)、行政助理(1名女生)、财务助理(1名女生)、销售、质量检验(压力试验、无损检测)、管道工程安装、机修等岗位上开展课程学习。(3)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向企业相关人员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

课程实施注重学法指导,包括:(1)实践要联系理论.锻炼、掌握岗位特点、需求,掌握职业规范,在此基础上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理论水平。(2)注重交流、经验积累。积极向经理人、员工等咨询,加强不同岗位工种间交流讨论,加深对职业的理解。(3)吃透重难点,注重练、分析相结合。项目中的难点、疑点、重点教学,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的做事风格。(4)学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多听、多看、多动手、勤问、勤思考;注意企业的运转,岗位需求及职责;注意职业技能的培养;要胆大心细、注重交流、协作;训练实习中吸收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4.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成效为依据,由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评价,分为优秀≥90,90>良≥76,76>及格≥60和不及格

表4 评价模式

三、注意事项

课程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要处理好三方面问题:

1.企业选择问题

首先,企业岗位要能体现专业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这样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才可以在此开展;其次,企业要有良好的信誉及社会责任,管理规范,后勤服务跟得上;最后,企业生产现状良好,由于企业和市场接轨,劳动强度、饱和度与企业订单量分不开,要避免出现企业中途严重减产甚至停产,影响课程开展。

2.学生思想教育及监督管理问题

由于学生身份由单纯的学生转变为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教育环境由单纯的校园环境到处于社会环境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中,部分学生不适应,怕吃苦,不能持续遵守公司规定,对自己的定位不明,导致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岗位职责[1]。例如在机修岗位上的个别学生出现玩手机的情况;管道制造岗位一名学生出现旷工现象;普车加工岗位的两名学生工作懈怠,废品率升高;电焊岗位的一名学生对电焊工作环境不满意,出现消极怠工情况等。究其原因,大部分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思想准备不足,理想和现实有一定距离造成的,因此要在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这既是学生专业技能得到训练的保证,也是学生安全的保证。本专业对相关岗位的安全防范要求比较高,学生若不重视,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要做到及时巡视,及时指导,及时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课程指导教师、企业负责人、企业指导教师及时协调沟通问题

课程指导教师同时承担班主任的职责,要与企业负责人(人事部门负责人、车间厂长)、企业导师协调沟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以2010级为例,由于合作企业有两个厂区,空间上有一定距离,有时需要在两个厂区之间调换学生,2名学生抓住空子旷工上网;由于学生是非正式员工,企业的考勤管理要求略低,出现对5个学生没有考勤记录,相应补助报酬不能正常发放的情况。

存在企业指导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没有完成对学生的指导教育,也存在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的情况。由于有的企业指导教师的待遇和岗位的工程完成量挂钩,部分企业指导教师教育方法不当,迫使学生过度劳动,致使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以机修岗位为例,企业指导教师给学生半个小时吃饭时间,一天工作近10个小时。课程指导教师要积极和企业相关教师沟通解决此类问题,要定期在岗位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完善三方签字请假制度。学生请假,首先需要实习指导教师批准,然后企业指导教师批准,人事部门备案。杜绝请假不规范引起生产事故,避免因学生旷工对企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四、课程实施成效

(1)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岗位需求,进行了相应技能训练,履行了岗位职责,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或集体完成工作项目,得到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技能,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条件。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工程意识与职业素养,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心智更成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学校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技能型人才,企业利用学校建立技能型人才储备基地[1]。通过课程学习,企业已与多名学生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4)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与多家企业员工在我校“工院杯”操作技能大赛上同台竞技,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以机修岗位钳工工种为例,本专业两名学生在钳工项目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5)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申报专利的数量也在增加。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6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技术责任制 控制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化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保证项目顺利安全开车成功,而生产准备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化工试车一次成功,并能安全、持续、稳定生产,尽快达到设计能力,发挥投资效益,化工项目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化工项目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搞好人员组织、技术、全员培训、安全、物资及外部条件、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准备。生产准备工作贯穿于基本建设的全过程,是工厂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心须从基本建设一开始就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早抓、早落实,为确保化工试车一次成功创造条件,投产后长周期正常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人员组织准备

建设项目在批准开工之前,应选择具有生产建设经验的、懂技术业务的领导人员,组建一个能够坚定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要求的生产领导班子,以适应现代化工厂生产建设的需要。生产领导班子中至少有1名主要成员从建设开始就参加建厂的领导(主管生产准备),保证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的连续性。

建设单位从基本建设一开始就应设立生产准备机构,负责抓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和改革精神建立适应生产装置特点的工厂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和生产指挥系统要逐步充实、完善,以适应各阶段工作需要。对引进装置,其外事机构要配备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以利掌握外事主动权。切实抓好生产队伍的组建工作。按设计定员和岗位技术标准从同类型老厂中选调或聘用一部分有组织管理经验的干部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工人为骨干。生产技术骨干要在工厂筹建时进厂,参加技术谈判、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和生产准备工作。操作工、维修工主要应从中技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经过考试择优录取。主要岗位的操作、维修人员,要在工厂安装竣工前半年按人员配备计划进厂。

2 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的任务是使生产人员掌握所有生产装置的技术,主要应在工艺操作、工艺控制(仪表联锁及分析),设备维护使用、安全等四个方面下功夫,达到能独立指导和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要求。从生产准备一开始,就必须把技术系统建立起来。

2.1 配备技术骨干,建立技术责任制

工厂要及早配备工艺、仪表、电气、机械、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并签订责任书,坚持一贯制,对本专业的技术准备工作负责到底。

2.2 参加设计会审、完善工艺及工程设计

生产人员在熟悉掌握生产工艺的同时,要重视工程技术,熟悉有关的标准规范,及时发现设计、安装中的问题,配合设计、施工部门完善设计施工。

2.3 编制各种技术规程、开车方案和资料

根据设计文件,结合现场实际,参照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工厂应编制以下重要规程和方案:

①公用工程运行规程,包括锅炉、供排水、循环水、脱盐水、电、仪表、气等。②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从自控仪表角度来写、应附仪表控制回路及联锁信号系统逻辑图)。③大机组运行规程,包括大压缩机、大泵及相配套的透平、油系统、真空系统等。④工厂安全技术规程及各装置、各岗位安全操作要点。⑤分析规程,包括化学分析和器械分析。⑥机械设备维修及检修规程,包括备机管理。⑦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信号、联锁运行及维护。⑧自控仪表、联锁维护检修规程。⑨各种开车方案,包括设备清洗、管道清洗、吹扫、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气密性试验、置换、触煤装填、烘炉、化工投料试车等。⑩紧急事故处理方案。

2.4 技术规程和开车方案,应组织有关专家讨论,须经总工程师审核、厂长批准。

3 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要求全厂领导干部、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至每个职工(尤其是分析、化验和机、电、仪修理专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训练,考试合格才能任职或上岗,这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中心环节。全员培训的目标是从抓思想建设、队伍素质入手,培养一支能满足一次试车成功的过硬队伍。在培训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着眼于队伍训练,练思想、练技术、练作风,若练一次开车成功的本领,掌握工艺操作、掌握工艺控制、掌握设备维护使用、掌握安全。对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量、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在全员培训的同时,对生产指挥人员及生产技术骨干应重点培训。生产调度人员、车间主任、专职工程师、中控值班长等主要技术骨干应进行“全流程培训”,建立系统观念,加强系统管理。机、电、仪修,分析、化验等特殊工种培训周期长,难度大,这些人员应早进厂,早培训,并应参加设备检验、安装调试,掌握维修、分析化验技术。强化培训,保证培训质量。在建设阶段,工厂要集中精力抓好人员培训工作,应根据建设工期,制订培训计划,保证培训时间,保证培训质量。严格考核制度,促进培训工作。在上岗前,专职工程师由厂技术部门主考任职;值班长、岗位操作工、维修、分析化验工由车间主任会同安全部门主考,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安全操作证方能上岗。

4 安全准备

大型化工装置的安全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对安全试车及安全生产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安全准备。

安全准备要着重从工厂生产装置的实际出发,研究其危险性的来源及特点。在安全准备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以下三条原则:

4.1 积极推行全员预防性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4.2 实行早期隐患检测,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

4.3 搞好人身安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建立厂和车间两级安全组织,配好称职的安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级安全员。要对每一套装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各个部位可能发生危险的因素和危险的区域等级,编制厂、车间两级事故处理方案,在事故预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制定各种相应措施。要把防泄漏、防明火、防静电、防雷击、防电器火花、防冻裂、防残氧、防窒息、防震动、防违章、防误操作,作为执行安全预防方针的主要内容。

5 物资及外部条件准备

要指定专职人员,根据设计要求,掌握试车所需原料、燃料、化学药品、油脂的品种、规格、数量、技术标准、包装形式、贮运条件,落实供货渠道,签订供货合同。根据需要提出剖析研制要求。进厂的化工原料及其他物资根据其特点要有妥善的贮存保管措施,避免损坏、丢失和变质。

6 管理准备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7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国家骨

干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63-03

一、国家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背景及意义

(一)项目背景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遴选了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我院作为2008年示范建设的八所培育院校之一,成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我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获得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建设。

(二)项目意义

2010年1月,广西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决定》和40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广西“14+4”的工业布局及未来十年的工业化发展路径,以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带动百业发展,振兴广西经济。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必然要运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教育部、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和重点支持专业的数量,更好地发挥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作用,使其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本地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起到骨干和引领的作用。

二、骨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也是自治区级优质专业,经过国家重点培育建设,目前已成为广西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定位于服务北部湾地区铝业、制糖造纸两大资源型产业和汽车、机械两大先进制造业(以下简称“两资两制”产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骨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重点面向广西北部湾地区“两资两制”产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深入践行“1+3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以校内电气控制柜装调车间和校外实习点为重点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校企一体,互聘共建”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而以“校企共担,资源共享”为原则,带动专业群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三、骨干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按照“利益驱动、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双赢”的原则,推行“1+3”合作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共赢。“1+3”合作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3”类企业,即广西永凯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自动化设备应用商、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等自动化工程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自动化产品供应商,由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与这三类合作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通过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议事章程》,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所涉及工作,分别成立专业人才培养组、教学组织实施组、实习基地管理组、教学团队建设组、社会服务技术组等五个组来承担相应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并按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专门工作组办事章程》来规定和明确各自的权责,从而保证理事分会的各项议题均能得以落到实处。

另外,为了进一步明确校企各方权责利,由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起草并组织实施《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获益分配原则及责任分担方案》,规定校企各方在合作完成的教改、技改、研发、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方面应遵循的分配原则和承担的职责。如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的项目培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应承担的职责和享受的利益分成,以及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技术改进、设备维护等应承担的职责和享受的利益分成。积极探索项目股份制等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方可根据各项目来源、软硬件投入情况,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真正发挥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专业资源的各自优势,调动起各自的积极性,从而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互动长效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理事分会的平台及纽带作用,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通过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围绕工作岗位群,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融合岗位技能认证,构建课程体系;针对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课程实施的要求和进程,校企合作组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最终形成了符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区域经济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上,按照“1+3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指导理念,推行“三年八段”的教学模式(见图1),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地工学交替实施教学,引导、培养、提高、强化和完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逐步适应职业岗位,最终成为合格职业人。

2.课程及教材建设。成立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建设专家、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流程包括“课程开发调研”、“岗位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建设”、“课程配套资源建设”,通过对应用情况的反馈,优化课程标准、教材及配套资源的内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点建设了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变频器应用与维护、集散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机器人技术、电工基础、广西支柱产业生产经营概况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论等特色课程及教材。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中的教学团队建设组来开展具体工作,校企共同制定师资培养标准,共同参与教师培训、管理及考核,实施校企讲师工程师互聘互认,实现教学团队校企互聘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包括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三方面内容。选聘了具有电气自动化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形成“校方+企业方”双专业带头人,通过共同主持科研与教改项目、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培养深刻理解职教理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备较强教研教改与组织协调能力的带头人组合。通过采取境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带课题下企业锻炼、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重点提高专任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教研课改能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选聘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主要参与实践环节课程教学、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指导、课程开发等。考虑到企业骨干的工作性质,除实行弹性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制度外,还采取“1+1”双主体教学模式,即“1名兼职教师+院内1名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讲授课程基本知识,再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引进西门子等企业对原有的工业控制技术中心进行了扩建,包括电气制图、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速、单片机应用等六个专项实训室,以及仪表与过程控制、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等三个综合实训室地。引进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入校共建“春茂电气控制柜装调车间”,实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做中学”。通过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编写实训教材、开发技能培训项目、完善考核标准等不断提升内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具备全国示范作用的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特点以及企业情况,扩大和优化校外实习基地组成,选择专业定位对口且毕业生就业相对较为集中的企业合作,试点设立“校外实习点”,主要承担三年八阶段教学模式中第三段(岗位认知实习)、第五段(岗位跟班实习)、第七段(岗位定向实习)的教学内容,根据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并考虑生产的周期性,校企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就学生的生活食宿、实习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安全教育及预案等制定管理办法,确保学生在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主要由企业能工巧匠或工程师进行技能传授的教学顺利实施。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校内“工业控制技术中心”和“春茂电气柜装配车间”为基础,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组织相关企业成立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生产与技术服务、对口帮扶等各项服务。

四、骨干专业建设成效

组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以挖掘利益共赢点为基础,调动三类相关企业积极性,探索出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1+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根据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工学交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特点,按照能力递进原则弹性设计教学进程,创建了“1+3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三年八段”的教学模式。201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将职业标准纳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渗透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环节之中,把认证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构建了“基于企业岗位技能认证”的课程体系。经过几年建设,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变频器应用与维护等两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11年又双双获得2011年度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充分利用专业理事分会的平台优势,校企合作,创建“校方+企业方”双专业带头人、团队教师校企互聘双重身份、管理考核校企双向保障的教学团队校企互聘共建模式。经过三年建设,双师素质比例达90%,教学团队被评为2011年自治区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两名教师获得院级教学名师奖。

不断深化“1+3”的校企合作,互利共赢,高标准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工学交替的教学安排提供坚实保障。经过三年建设,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此基地为基础,每年开展技能与工种培训1200人次以上,承担企业项目与技术服务经费达50万元以上。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建设立项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教高函2010[27]号)。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8篇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论述了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化的必要条件是有效学习岗位的建设,总结了学习岗位设计的难点和步骤,并举例说明如何将岗位发展或重组成为学习型岗位。

关键词 :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岗位;工作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13-04

作者简介:姚朝霞(1979—),男,硕士,湖南岳阳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应用及校企合作教育。

顶岗实习是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生产流程)、掌握工作方法(工具、对象和组织形式)、理解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践中,顶岗实习的目标不断被有意识和无意识异化。

举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两个中期顶岗实习的例子:A学生进入一家大型机床制造企业生产车间某部件装配岗位,装配只有3个工序,从新手到半熟练工最多用时8天,共实习3个月;B学生进入一家机床维修服务公司,一直从事简单辅助工作,实习3个月后,对于故障判断和维修还没有头绪。

可见,第一个学生很快掌握工作内容、方法、标准,然而综合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第二个学生实习3个月,基本上还没有入门,但给予更长实习时间,也许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得到发展。上述顶岗实习情况较为常见,即使学生遵守规范、想学爱学,指导教师尽职负责,都没有办法提高实习质量、实习效率,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设想的顶岗实习。这说明,没有学习价值的工作不会促使学习发生,如果没有学习支持,有学习价值的工作也不一定促使学习发生。因此,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化,核心是寻找和设计有学习价值和学习环境的学习岗位,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

学习岗位特征与形式

具有学习意义的工作岗位,能够将学习与工作整合为一体,工作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学习型岗位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涵完整的工作过程,如果需要,学习者(同时也是工作者)可在不影响他人情况下,随时暂停工作而进行学习;(2)学习时间不存在流水生产线上的压力,工作进程有较大的自由度;(3)工作岗位有相应的学习条件和与同学、实践专家交流的可能性;(4)学习任务必须是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过程,要求有全面的综合性的真实任务,但任务大小要适中,符合学情。

岗位学习多发生在企业内部,形式依据传统或者需要进行人为设计,特别兼顾生产效益,比较典型的有轮岗培训、质量小组和“学习岛”等。轮岗培训可以让学习者接触、了解、熟悉企业较多岗位,但任务简单,不适合高职生;质量小组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临时组建的小组,不适合新手,也不适合计划性较强的实习;“学习岛”是在企业生产区域独立设置学习岗位,将生产与学习分离,适合新手,是一种比较好的岗位学习形式,但要求重新配置生产资源,对企业投入压力较大。可见,学习岗位形式多样,学习方法多样,也可以在一个实习周期内穿插使用,并无固定形式,形式上只要能满足上述四项特征、符合专业目标、易于操作,都可以成为学习岗位。

设计难点

企业岗位的设立取决于企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客观要求,而职业能力只有在以人为本的职业环境中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创建学习型的工作岗位及其学习环境,必须首先解决好这对矛盾,这正是岗位设计的客观难点所在。

难点1:任务的统一 任务驱动工作与学习,因此工作与学习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目标统一。这要求教师比较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组织,还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难点2:难度的把握 工作任务设计过于复杂,学生根本完成不了,挫伤积极性,设计过于简单,则达不到培养目标。这要求教师熟悉工作环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差异,力求满足学生整体性需要。

难点3:专家的支持 实践专家往往承担生产任务的压力,能够得到实践专家的指导的先决条件就是实践专家有工作休息间隙并愿意交流、指导。专家的支持力度不但取决于专家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性格,还取决于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企业管理层的包容等等,不确定因素太多。

难度4:企业的包容性 学习岗位经过设计后,就与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有所区别,所以如果设计的岗位容易扰乱企业生产,需要增加较多额外资源,出现投入—产出明显不对称,企业可能会以各种借口否定设计方案。

设计步骤

学习岗位设计非常困难,精心制定设计步骤有利于保证学习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和效率。

确定教学目标 实习不应当是学校教学的形式补充,而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环节,与学校教学前后课程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可对照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成果,选定需要在企业实践的典型工作任务。

开展社会调研 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选择区域内合适的、可合作的企业进行调研,洽谈可合作性;(2)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过程情况;(3)相关岗位设定情况;(4)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情况。

进行第一次论证 第一次论证会,由聘请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1)由简单到复杂对工作任务论证;(2)论证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3)从组织结构上论证工作岗位的各种可重组性;(4)论证实践专家的支持能力与支持意愿。

学情分析 对学生情况需要进行充分的预分析,包括生源地、普高中职生源、学制、专业忠诚度、前期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班风、个性等等,教师在后期进行具体岗位设计时,应该结合学情进行考虑,否则难以与学生情况相适应。

教师亲历实践 这不同于教师实践锻炼,专业教师轮岗实践主要目的是充分熟悉企业的岗位环境、工作细节、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深刻体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研究企业转型升级战略人力资源要求,对接好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

学习岗位设计 对照实际工作岗位,实践教师与企业生产部门反复协商学习岗位选择和设计,然后进行工作组织、工作任务表、职业能力设计与分析。

学习环境建设 学习环境包括工作组织、实习管理制度,现场交流平台、培训室、信息平台,学习参考资料、工作页、引导文等等,最重要的还有现场实践专家和指导教师培训。

进行第二轮论证 论证学习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评估校企双方在教学实施时管理、资源支持、责任、师资配置等等设计方案。论证的结果是要形成有约束力的执行方案和教学文件。

在上述步骤中,学习岗位设计的可行性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运行,校企之间的合作细则主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共识,学习岗位要求作为学习环境建设的依据。

设计案例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经过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后,发现典型工作任务“自动化机床整机安装与调试”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下页表1所示。经过多次下企业走访调研,选择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对象,选择的理由是该厂的机种品种多,生产流水线压力不大,公司具有产品的完整研发能力,企业管理层乐于合作。

经初步调研,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发现车间设置与“机械零件加工”、“机床构造与装配”、“机床电气控制”专业课存在某些对应,那么把典型工作任务“自动化机床整机安装与调试”分成三个工作任务:零件加工、机械装配、电气柜装配,然后学生分配到各个车间完成实习工作任务,教学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呢?从表面上看是完全可以,本专业在校企合作初期也曾经这样运作过,但效果并不好,这是调研不充分的结果。

经过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和调查后发现,该企业生产流程是按图1所示进行的。图1表明公司为了技术保密,将整机图纸碎片化,将生产任务碎片化,技术工人只掌握也只关心部分零件图纸和生产技术,根本不知道机床全貌,最后由几个关键技术员整机调试。具体岗位有卸料、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焊接、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线切割、质检、部件装配、剥线电工、电气柜制作、电路板安装、调试等等,而不同车、铣工还可能加工同一零件。如果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角度出发,每个工作岗位都可以实现“明确任务——方案决策——详细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几个标准步骤,在这种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综合职业能力能得到初步发展,但离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距离。因为即使学生将工作岗位都轮岗一遍,由于工作的对象是不同机床的某个零件或部件,学生学会的是零件加工和部件装配基本技能,低难度、长时间重复操作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轮到整机调试岗位,又不知道整机该如何安装与调试,不理解机床功能,也不知道如何观察故障现象,更不会分析故障现象,与学习目标相差甚远。可见,工作任务之和小于学习任务,不能达成实践教学目标。

最后与企业协商,成立一个实习车间,如图1虚线框所示,独立于现有生产组织单元。派遣一个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技术员担任学生实习车间主任,实习车间并不从公司专门设置一个场地,只是企业生产部不将生产任务碎片化,而是将机床的整个生产任务交给实习车间,班级学生分组完成整机生产任务,完成每个小任务时就与生产车间实践专家临时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按照原有的生产组织单元进行生产。这时,学生可以对每个工作任务完全按照“明确任务——方案决策——详细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几个标准步骤来完成工作,不再接受简单工作指令,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学生首先看懂整机技术图纸、分析工艺要求,集体划分生产任务,制定生产计划。根据零件生产计划安排表与生产车间协商合理安排零件加工任务,零件加工从卸料、零件制作到加工都由学生在实践专家的指导下完成。根据装配部件和整机装配生产计划,经过反复论证,确定装配流程和工艺要求细节,在实践专家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装配。根据电气原理图和说明,制定电气柜的布局设计、电气线路安装图设计、接线与安装、执行部件线路连接等工作计划,编写电气功能逐项调试计划。最后根据机床功能要求完成整机测试,如果出现故障,学生要能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后排除故障,直到满足技术合同要求为止。

学生的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依然是零件加工、机械装配、电气安装,但是由于改变了过于依赖于他们现有的工作组织,单独接受整机生产任务,结果工作要求、任务、内容发生巨大改变,促使学生脱离于但又根植于原有工作岗位,从而使得工作具有更佳学习性。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后,学习岗位具有学习性,但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与工作,学生还需要学习环境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工作页和引导文的开发,借助其他参考文本的支持,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学习工作页和引导文的思路进行学习与工作。学习环境建设完毕后,召开校企实践基地组织会议进行最后的论证,彼此理解学习岗位与工作岗位异同,合理配置资源,从而确保实习的顺利性。经过设计后的学习岗位完全满足学习岗位的四项要求。

结语

数控设备应用于维护专业学生多批次参加实习,前两批为简单轮岗,后续批次参加实习车间岗位学习,后续批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结果明显优于前期批次,这充分证明了学习岗位的学习价值。可见,学生顶岗实习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置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实习,而需要做好教学目标与实习岗位学习功能的有效衔接。这个衔接过程非常复杂,衔接效果受设计者教育理论、工作经验等条件限制,更受到企业现实条件制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参考文献:

[1]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J].职教论坛,2008(11).

[3]赵志群.岗位学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第9篇

水电工岗位职责(社会福利院)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2.经常检査消防、电器等设施,做到对全院电路、水路了如指掌。认真做好全中心的用电线路及电器设备的维修,做到电路畅通、安全可靠。

3.做好安全中心各种机械器具、卫生设备设施及供水系统的维修保养工作,主动到各部位检査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主动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及时修理。

4.工作中做到注意节约,修旧利废,妥善保管好水电器材、工具等物资。

5.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全中心的各种水电设备的技术性能,不断提高维修业务水平。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水电工岗位职责(特殊教育学校)

1.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肃考勤纪律,为人师表,语言文明,仪态大方,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相关会议。

2.努力学习并掌握学校水电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做到不蛮干,不硬干,合理使用工具,科学规范维修、安装。注意自身的安全和学校财产及师生安全。

4.对学校的水电设施要做到周周有检查,周周有记录,周周有汇报。对偶发问题及时解决。对水电设备的安全情况要做到有可预见性。

5.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书面汇报,当本处主任不在时,直接向上级领导汇报。

6.对随时安排的其他工作,要做到随时安排随时加人工作,并按期完成任务。

7.当对教学区维修时,做到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维修后并请分管负责人签字验收。

8.严格执行领料手续,对更换下来的废旧物品及时入库,不能私自处理。

水电工岗位职责(专业教育)

学校水电工隶属总务处领导,在水电的安装、保养和维修工作上,要接受学校事务员的调配。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教室、办公室、琴房及其他各处照明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并保证完好无缺。

2.负责全校空调机(包括中央空调)及其他电器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3.对室内外和公共场所的电线、插座、灯头、开关及其他电器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要避免和防止因电器设备有明显问题而发生触电或电线伤人等事故。

4.对各处水龙头、水表及供水设施要经常检查维修,决不让一处龙头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