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气象观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7 06:00:47

气象观测论文

气象观测论文第1篇

关键词:气象能见度;理论;观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P41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24-01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社会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气象能见度可以在天气预报、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的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而气象能见度的时空变化较大,只有对其进行全方面的观察,才能保证气象能见度的使用稳定性。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气象能见度资料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已经根据气象能见度理论研发了多种气象能见度探测仪器,以确保气象能见度观测工作顺利进行。

1 气象能见度理论

现阶段,气象能见度的观测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常常会通过不同的观测方法进行,并将不同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项准确、合理、标准的气象能见度理论[1]。然而,气象能见度的相关理论概念较多,在对其实际观测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混淆的现象发生,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气象能见度观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通过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现有的气象能见度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气象能见度观测技术慢慢的出现在人们眼前。

1.1 能见度

气象能见度的理论主要根据Purkinje理论形成的,而气象能见度理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决定一些目标与背景的亮度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制定出对应的能见度目标。在制定能见度目标时还应该将其中的背景固有亮度进行标记,并做好能见度与固有背景亮度的对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能见度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2]。当背景固有亮度与能见度对比时,可以根据能见度理论中的主要概念将其在空间目标识别领域中应用,完成能见度的观测工作。另外,在能见度与一些固定目标对比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大气学光的特性、自然光照度、目标固有亮度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气象能见度中的真正理论、含义被掩盖。

1.2 气象能见度

通过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对气象能见度理论不断的研究、探讨,已经规定了一项气象能见度理论,在对气象能见度观测时可以通过观测时间、观测对象、观测方向、观测背景、观察目标这一系列标准的观测环节进行观测,保证观测技术在其中气象能见度理论应用时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2 气象能见度的观测

2.1 目测气象能见度

目测气象能见度主要由白昼与夜间两部分组成,其中的白昼的观测主要通过指定的观测线路经进行操作,并将气象能见度中的相关数值体现出来。但是通过目测的形式了解气象能见度导致其中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较低,很难满足人们人眼的对比需求与生理特性、心理状态的需求[3]。而一些目标几何、背景亮度、观测时间段等方面的因素都与目测质量有着一定的关系,其次,在使用目测的形式对气象能见度进行观测其中的假定意义也很难得到满足,而这一现象主主要由一些实际的观测现场与环境所引起的,很难通过对应的解决对策解决。当观测目标与背景不符合观测技术的指定要求时,只有将其中的业务进行全方面的创新、完善、矫正,才能保证观测工作的完成。最后,通过目测的方式对气象能见度进行观测,所得出的相关的观测数据就可以通过“发现”、“识别”、“判定”的形式总结出来,保证目测出来的气象能见度理论与世界标准的气象能见度理论之间的误差较少。对于不同的任务目标来说,要根据气象能见度现状制定出对应的观测方案;第二种夜间目测是在开展夜间气象能见度观测工作时,人们的视觉会随着夜晚的到来而发生变化,主要以WMO的相关电光源作为整个电光目标,并将其中低能见度目标作为整个夜间目测气象能见度的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夜间气象能见度观测工作得以实现。

2.2 器测气象能见度

在开展器测能见度理论的观测工作时应该使用对应的透射仪器进行操作,并将进入、接收终端的散射光以及基线进行偏离,等到实际观测时再将其进行准确矫正。对于散射仪器来说,还可以有效的对一些大雾的天气的气象能见度进行观测。

3 结语

在开展气象能见度的观测工作时可以根本不同的天气情况、特征进行操作。在观测工作实际进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使用不同的定律进行,并将作为整个气象能见度观测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对关于气象能见度理论与观测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文中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今后气象专业技术人员对气象能见度理论与观测技术工作进行更加深刻严谨的分析,将气象能见度的观测更加精细准确。

参考文献

[1]李浩,孙学金,单陈华,.关于气象能见度理论与观测的讨论[J].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97-302.

气象观测论文第2篇

关键词:地面观测;识别与记录;基础;要求

Abstract: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nalysis, of which the artificial observation and other surveying project is a unifi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rojec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ccurate visual for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ground observation; recognition and recording; basic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地面气象测报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气象观测是气象的基础, 它对一定范围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 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 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及其发报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每个气象台站的根本任务之一, 要想做好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必须严肃、认真、负责。首先, 从主观上要树立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坚持实事求是, 严守工作岗位, 密切监视天气演变。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和岗位责任制, 严肃对待每项观测、每个数据、每份电报、每份报表。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观测员观测质量的要求,如何控制和降低测报错情率。

1.地面观测的基础。

作为一名合格的测报人员, 应掌握地面气观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电码、气象学、天气学等基础知识。

1.1地面气象观测

讲述了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容包括云、能、天、温、压、湿、风、日照等天气要素的观测原理, 各种观测仪器的使用和维修方法及概况等。

1.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现测工作的业务规范和技术规定, 对观测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以保证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气象记录。它是一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规程, 对观测工作的任务、项目、程序、时制和日界、钟表对时、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都作了详尽的阐述, 并且对云、能、天、温、压、湿、风、日照、雪深、雪压、蒸发、地温、冻土、电线积冰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以及记录报表的编制都作了规范性的叙述, 是我们进行观测工作的操作指南。

1.3气象电码

指的是基本天气报、补充天气报和航危报及旬月报的编码规则和具体说明,在观测的基础上, 认真填写电码, 及时准确的发报是提供真实可靠气象信息的保证。气象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完整翔实的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这些现象演变规律的科学论述。

1.4天气学

天气学的知识可以研究大气中天气变化的规律, 并运用这些规律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有什么样的天气预示征兆就有相应的云、能、天的变化, 以及气象要素的演变。我们根据实际的天气背景, 就更能准确地对观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测, 提高气象记录的三性, 而且还可以为天气预报提供事实依据。

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平均分布情况, 即天气和各气象要素长期的变化规律就是气候学 研究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 周期性地重复劳 动是测报工作的一大特点。每天、每周、每月、每季甚至每年周而复始,在什么季节一般有什么样的气候, 出现什么天气是有周期性规律的。在各种时候具体的气象观测中, 云、能、天及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肯定是呈现出相应规律性的变化, 这对于我们充分把握实际观测中出现的问题, 就有一个明确的尺度。为达到获得气象记录的三性要求必然是相得益彰。

2.地面观测的识别与记录

2.1地面观测的识别

无论哪种天气现象均以某种特定的天气条件为前提,只有具备对应的天气条件,大气中才会出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在气象观测项目相关的操作规范中对观测项目均有相应的规定,其所对应的作用也是特定的,因此每个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天气现象的识别与记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其一,要准确、熟练的理解各种气现象的意义,即某种天气现象是基于何种条件生成的,其表现形式、特征等均要熟练掌握。比如霰,其产生于扰动强烈的云中,云层中的过冷却水滴与雪花或者冰晶共同合并而成,其形状为圆锥形或者球形,颜色为白色,是颗粒状固态物。直径大概在2mm~5mm,当气温环境为0℃左右时会降落,通常在下雪前或者伴随着阵雪、阵雨同时降落,在落地时会反跳,且有松脆易碎的特点。再比如霾,它属于空气普遍混浊时的一种现象,出现霾代表有大量的非常细微的干尘粒在空中均匀的浮游,使得空气的水平能见度低于10.0km。出现霾时,远处的光亮物体会稍带黄红色,而稍暗的物体则稍呈蓝色,通常出现霾里,空气的相对温度不会超过80%。

2.2地面观测的记录

在记录观测结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关于夜间雨后露的记录,通常降雨会在植物的叶面上形成很多水珠,而不大可能只在单独的叶尖上形成水珠。如果前夜出现了微量降水后,一些观测站没有设置夜间班,则早晨在观测时发现植物的叶尖上有露珠生成,此种情况可以记录为露。如果观测站设有夜班,假如上半夜有少量的降雨现象,则要等到雨停转晴后,把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植物的水滴清理干净,如果在后半夜或者早上重新在植物叶片上观察到水珠,则可以记为露。此外还有结冰的记录问题,不能只以湿球纱布结冰当作标准,记录结冰时要以露天水面出现结冰现象为准。

3.对做好地面测的要求。

3.1 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从观测员思想抓起,重新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培养认真细致、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明确工作职责,加深对涂改为造等行为的危害性和恶劣性的认识。

3.2 提高对各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组织业务学习和讨论, 加深对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重要性的理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注意调节人际关系,加强团结协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3.3 注意技术现代化。

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文化层次,多进行技术交流,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规范规定和技术规定的正确理解;同时提高计算机水平,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相结合,努力适应现代化设备的要求,积极由单纯测报员角色向综合的、多种角色发展。

3.4 加强心理素质。

新观测员应努力克服心理紧张的问题, 同时老观测员应该发挥“扶上马送一程”的精神,对新观测员多提醒点,实行“一帮一”的方式,帮助新观测员度过“紧张期”;而对老观测员,当仪器设备或业务运行方法发生变换时,一方面观测站应该学习、观测,比较差别;另一方面,老观测员应调整心理状态,打破惯性思维,克服依赖以适应。

新情况的变化。

3.5 保持最佳精神状态

观测员应注意班前休息,适时调整自已的生物钟以适应观测工作的要求,在观测前,勤动手勤动脑让思维活跃起来,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4.结论

气象观测论文第3篇

关键词云能天;地面测报;集体观测

中图分类号 s1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2-0315-01

studyon collectiveobservationofcloudy, visibilityandweather

liu jing-xiong

(wuhua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dong province,wuhua guangdong 514400)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s of collective observation of cloudy, veisbility and weather were introduced.basing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of collective observalion were analyze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ground observation.

key wordscloudy,visibility and weather;ground observation;collective observation

云能天集体观测是测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集体观测的质量是有效提高台站测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WWW.133229.COM目前,测报业务中目测是薄弱环节。由于测报管理措施不当,使观测员工作态度认真度下降,审核员在原始资料和报表互审中明显感觉到各地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有些观测员为了避嫌记录矛盾,没有如实记录当时云天状况,而将“复杂天气简单化,一般天气模式化,记录以不出错为目的”,因而,指示性云、地方性云的记录几乎消失,云码和云高长期以来习惯于某一云码和云高的记录,而忽略了其云码和云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些观测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浅薄,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在复杂天气下,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目测项目误差较大,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而集体观测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未将集体观测直接考核到个人,集体观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忽视或形式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台站应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力度,明确集体观测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并作为目标化管理考核的内容,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每个观测员人手都有观测簿,由台内统一保管。云状较复杂或天气条件恶劣时由测报科长或当天值班员召集观测。观测员必须正确对待集体观测,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将其当作班内的事情去完成,逐步提高目测质量,从而保证观测质量。

1集体观测内容

集体观测很重要,观测员要充分利用集体观测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测水平。另外,集体观测时应该每个人都说出观测的观点和理由,大家结合现状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进行讨论后最终确定。

1.1云的集体观测

云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云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很难用定性定量的东西去规定它,云的观测是目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项目,因此要求观测员全面掌握云的观测。云的观测一般包括云状、云量、云高[1]。因云量的估计不是问题,这里主要就云高和云状的观测谈点体会。云高是云观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天气报特别是航危报中非常重要。对云高的观测大多数台站都是目测,这就要求观测员掌握高、中、低云的理论高度范围,也要找出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当地各类云高的一般范围。例如:五华气象站地处五华县城,海拔高度低,云底高度普遍较低。另外,云高还与天气系统、风向、湿度、季节等都有关系[2]。云状观测在集体观测中是个重要项目,云状判断正确与否,对天气预报有很大影响。要想正确判断云状,一要从天气图上分析影响该站的天气系统,二要注意云的连续演变,然后再根据当时云的具体特征来判断云状。观测云时要站在能观测到全天云的地方进行。夜间观测云一定要站在暗处停留一段时间,便于眼睛适应;然后结合星光的疏密清晰程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判别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等。此外对云的夜间观测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判别云的演变,如夜间的气温变化,对云的生消变化就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一般情况下,当百叶箱温度比前期增高,且人在室外感觉比前期暖和,同时云的颜色发白,此时天空中一定有较厚的中低云,云量也较多。如温度上升不明显,且云的颜色灰黑,多为高云。二是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利用卫星云图指导夜间云的观测。观测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卫星云图上识别云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地,遇到指示性云的出现要进行集体观测,比如絮状云、堡状云、系统云,及其混乱天空下的云系,同时要注意云的方位、视角、高度、形成特征[3]。在汛期雷雨天气时,云系相对比较复杂,是进行集体观测的好机会。

1.2天气现象的观测

根据特征确定天气现象,对于特征相似、容易混淆、难以区别的现象(如烟幕和轻雾、浮尘和霾、米雪和冰粒等)要详细指出区别的依据。了解各天气现象的成因、所降自的降水云层等。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且容

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都代表了大气不同的物理变化过程,要想观测好天气现象就要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只有了解其成因,才能更好的观测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同时,要掌握复杂天气和云的配合特点及几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区别方法。

2集体观测的注意事项

云与天气现象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3]。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同样重要。有些台站的集体观测过于简单,云能天集体观测只是简单观测一下云能天而已。而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对提高观测员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4]。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有共同点且容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气象台站大多地处城市边缘,随着城市的不断外扩,许多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能见度的观测,使原来的目标物根本看不到,这时就应该通过集体观测及早发现问题,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目标,做到站内统一,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观测资料的正确性。而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有疑误的记录出现时,应及时进行集体观测,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将观测情况详细记入《集体观测簿》,从而把集体观测工作做细、做实,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促进测报业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3小结

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观测正确进行,要将集体观测纳入地面测报工作的一部分,落实考核,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定期进行集体观测,在复杂天气出现时还要临时召集观测员进行集体观测。为避免在集体观测过程中出现盲从和抄袭现象,集体观测时应首先由观测员各自独立进行,然后各自公布自己的观测结果和观测依据,再进行集中讨论,交换意见,找出理论依据,得出正确的观测结果,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各自的观测成绩纳入观测员的业务考核。这样,就能够促使观测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避免工作中的习惯性错误,不断提高目测水平。 编辑

气象观测论文第4篇

关键词 AG 2.0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理论蒸发量;数据比较;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P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04-02

蒸发是水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对气候变化起到调节作用。蒸发量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AG 2.0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可以实现自动化观测,有利于提高蒸发观测的准确性、连续性、稳定性,为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提供重要基础资料。因此,开发理论蒸发量软件,通过理论蒸发量计算与蒸发传感器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对于AG 2.0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的蒸发观测数据质量监控具有必要性和直接的现实意义,可减少因某些原因所造成的观测数据可用率低和仪器故障发现时间晚等现象。本文运用理论蒸发量(彭曼-蒙蒂斯公式[1])软件对2013年6―9月阜新县观测站蒸发理论数据和业务用AG 2.0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1 软件计算公式和蒸发传感器原理

1.1 软件计算公式

理论蒸发量软件是根据彭曼公式的改进型公式[2-3]编写的,公式原型为:

E0=?驻/(?驻+γ)[Ra(1-r)(0.29cos?椎+0.52n/N)]-?驻/(?驻+γ)[δTa4(0.10+0.90n/N)(0.56-0.08ed1/2)]+γ/(?v+γ)[0.26(1+h/20 000)(1+u/100)(ea-ed)]

对软件计算数据和自动站数据对比的结果给出3种提示:理论范围之内(差值≤1.0)、理论范围有偏差(1.01.5)。

1.2 蒸发传感器原理

AG 2.0型超声波蒸发传感器是由大型蒸发器加装超声波传感器组成。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选用高精度超声波探头,对大型蒸发器内水面高度变化进行检测,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并配置温度校准部分,以保证测量精度[4]。

2 蒸发观测数据分析

理论蒸发量由软件自动读取自动站B文件计算求得,自动站蒸发量数据系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观测数据。根据有无降水和降水过程强度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其中有无降水情况分为有日照和全天无日照2种情况;降水强度分为小雨(0.1~9.9 mm)、中大雨(10.0 mm及以上)2种情况。

2.1 无降水有日照情况

在82 d无降水有日照的天气情况中,有54 d误差值在理论范围内,有20 d误差值和理论范围有偏差,有8 d误差值和理论范围偏差较大。选取27次误差≤0.5 mm的数据进行比较(表1)。对28 d误差超过理论范围内的气象资料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蒸发传感器数据受风速、气温、日照等影响,有个别小时蒸发数据为疑误。考虑到相关因素影响,可认为理论蒸发软件对蒸发数据的质量监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发现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在个别时次采集的数据存在疑误现象。

2.2 无降水无日照情况

在7 d无降水无日照中,理论蒸发软件与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所得数据比较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7 d无降水无日照的蒸发绝对误差都在理论范围内,但是通过对差值较大的6月5日、7月7日和9月17日3 d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的等因素对蒸发传感器小时数据较大,由于理论蒸发软件所用数据多为平均值,故两者偏差大属于合理现象。

2.3 小雨天情况

在22 d小雨天气情况中,理论蒸发软件与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数据比较见表3。可以看出,其中有73%的绝对误差保持在理论蒸发范围内,另有6次蒸发差值偏大。分析数据表明,此6 d中,有短时降水大、降水时段风速较大、降水时段蒸发传感器可能有部分数据疑误等原因,对数据对比都有一定影响。

2.4 中大雨天情况

在6 d中大雨天气情况中,理论蒸发软件与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数据比较见表4。可以看出,有3 d绝对误差在理论蒸发范围内,另有2 d理论蒸发软件与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的数据绝对误差较高。

3 测量误差分析

在本文对比的所有蒸发数据中,按照无降水和有降水进行分类分析,则在117 d对比分析日中,有89 d无雨,有28 d有雨。在89 d无雨日中,有61 d两者的绝对误差在蒸发软件的理论范围内;有20 d两者绝对误差与理论范围有偏差,其中有8 d两者绝对误差与理论范围偏差较大(表5)。在28 d有雨日中,有19 d两者的绝对误差在蒸发软件的理论范围内;有5 d两者绝对误差与理论范围有偏差,其中有4 d两者绝对误差与理论范围偏差较大。

对89 d无雨日中不在理论范围内的28 d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可初步判定为理论蒸发软件与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对比数据受日照、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理论蒸发软件计算的日蒸发量一般根据1 d的平均数值、日极值和日合计值计算求得,蒸发传感器所测得日蒸发量是由各小时蒸发量累计而得;不同的运算机制也对数据的对比起到一定的影响;蒸发传感器采集的部分小时蒸发数据为疑误数据,也一定程度影响数据的对比。

对28 d有雨日中不在理论范围内的9 d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可初步判定为理论蒸发软件与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对比数据的绝对误差受降水、风速、日照、相对湿度、气度及地温等影响,尤其短时强降水和风速很大的情况可以造成水面波动、溅水等现象[5],从而影响蒸发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准确度。蒸发传感器采集的部分小时蒸发数据为疑误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比数据的差异。

由上述分析可知,理论蒸发软件与蒸发传感器数据的绝对误差大部分都在理论范围内,能满足日常工作中蒸发数据质量的监控和检查。绝对误差偏大的情况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降水、风速、日照、温度及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影响,这种影响占主要部分;二是蒸发传感器采集的部分小时蒸发数据为疑误数据,影响了对比结果;三是选取不同公式、不同算法、不同统计模式都可能影响对比数据,但这种影响较小[6]。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理论蒸发量计算和蒸发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无降水日和小雨日理论蒸发软件与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的数据差值大部分在理论范围之内;在中雨和大雨时,两者数据的绝对差值较大。同时,AG 2.0超声波蒸发传感器在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天气时数据偏大,并且个别时次存在数据疑误现象。考虑到计算模式和统计模式的不同,初步推断两者的绝对误差与各个气象因子对蒸发量影响的比重有关,或由于蒸发传感器采集的部分小时蒸发数据为疑误数据所致,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5 参考文献

[1] 闶骞.彭曼公式应用中的两个问题的探讨[J].气象,1992(11):17-21.

[2] 闶骞.利用彭曼公式预测水面蒸发量[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1):37-39.

[3] 于正东,史学正.我国土壤水分状况的估算[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3):229-233.

[4]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气象行业标准汇编[M].1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39-143.

气象观测论文第5篇

关键词:地面 气象观测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43-01

地面的气象观测是获取气象资料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周围的环境是为了避开所有干扰,保证地面观测设备进行准确的观测。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了解,地面气象观测的仪器设备及它附近环境的好或者坏都直接决定了能否获得准确的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对大气的探索和广泛地研究,从而也影响到为地方政府决策服务。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开发建设,气象观测场受到的外部干扰因素越来越大,气象工作人员在观测天气实况的准确度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改进气象观测地的设备、提高气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才可以准确地提供气象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1 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温度表液柱的问题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温度表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检测设备之一。现在的最低温度表的液柱常中断。一般情况下,解决温度表液柱问题的方法有冷却、撞击、加热等等。其中,撞击是解决温度表液柱中断最有效的办法[1]。

1.2 蒸发量的误差问题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影响蒸发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日照情况、湿度、风速。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气象部门都采用小型蒸发器进行蒸发量的测量,这种仪器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认真做好蒸发量的检测工作,就会影响到记录的精确性和及时性[2]。

1.3 对测报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地面测报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工作,就象农业在全国各行业中的基础地位一样,属于气象事业的基础业务,其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居于这样的认识,一方面应加强对测报工作的领导,采取各种措施,对测报人员严格要求。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少数领导工作任务比较繁忙,不能亲临测报一线跟班、检查、指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掌握测报人员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观测场维护的各项活动(如清洁仪器、割草等)和错情讨论会,局领导没有时间参加,出现了人员紧张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地面气象站观测中,需要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强调测报工作在气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加强对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提高测报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但是,现阶段,很多地面气象观测地没有对本站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导致观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能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3]。

2 解决措施

2.1 健全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制度

制定严格的气象观测制度,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各个地方的气象站必须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来调整目前正在实施的制度,随着新情况的出现,不断更新现有制度,规定工作人员在进行交接班时一定要仔细地检查所有的仪器能否安全正常运转,能够及时接收信息,仔细检阅值班日志,核实相关的报表和资料。与此同时,规章制度中也要增加新的惩罚措施,对于那些不认真工作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上的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感。从根源上改变工作人员懒散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要认真恪守观测方面的制度,对于工作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要特别留意,例如更换仪器、度不良记录的处理等等[4]。

2.2 采用民主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根据各种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在测报组内营造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工作气氛。除要求观测员严格遵守各种制度外,我局还应制定交接班、早迟测、丢失记录、仪器维护、质量低、下岗跟班、待聘、集体学习、百班奖励、年终质量奖励处罚等相应的管理办法,使测报工作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之中。在周密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通过提倡团结互爱和学习交流加深感情,使同志间关系变得融洽,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互相关心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团结的局面是建立在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的,讨论业务问题或有争议的错情,允许争论,畅所欲言,大家对错情的态度要能形成共识,错就是错,决不打埋伏,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知错就改,从而提高全站的测报质量。

2.3 提高气象观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培养一支相对稳定且素质较好的测报队伍:根据我这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表明,测报队伍相对稳定是提高测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利于保证测报业务的连续性,也是顺利完成测报任务的保证。一方面县局应创造条件,尽可能让观测员有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测报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经常性地组织业务学习,总结经验,每月坚持二次以上集体学习,我始终认为集体学习和错情讨论是观测员最好的学习提高机会,此外还提倡日常的业务自学。再一方面则是坚持不断地进行基本功训练,包括数码字和人工查、算、手工编报等,保证各种表簿的整洁,在出现计算机故障或停电时电报能及时准确地发出,杜绝漏报、迟报的出现。对于学习积极性高、工作成绩好的观测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鼓励,对于工作不认真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增强观测人员的居安思危意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气象观测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加快综合观测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实现地面的观测自动化,加强气象观测系统的保障能力,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精确性,发挥气象站对人民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包颖,于慧波.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年报表制作[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

[2] 徐漫,宫敏.准确判定云状的方法[J].云南农业,2013(1):78-85.

[3] 顾颖,聂义军,张掌权.山地不同海拔高度风场特征[J].云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586-592.

气象观测论文第6篇

关键词:空管;气象观测;观测资料管理;飞行服务

引言

随着民航空管事业的快速发展,空管气象观测也日趋成熟。当前空管气象观测已经成为影响飞行器飞行安全的一个关键点。而气象观测数据实时性较强,目前也无法完全依赖于科技设备,对观测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对空管气象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数据控制成为空管气象观测的一个保障重点。除此之外,对于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天气的观测工作是空管安全保障的另一重点,因此,本文将以潮汕机场实际运行工作为例探讨当前空管气象观测安全保障的资料控制管理以及相关观测服务在雷雨季节的工作建议。

1 气象观测资料的控制与管理

气象观测数据是后期气象现象分析和空管安全事件调查的一个重要数据源,如何保障其安全、有效、客观连续也是空管气象观测员的一个重要工作。而与此同时,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也成为民航空管部门相关研究单位研究的重点,以较为先进的北欧国家为例就有北欧气候合作。其通过NORD KL M计划实现了北欧五国(包括丹麦、芬兰、挪威、冰岛和瑞典)的气候领域合作。该合作旗帜就有包括对质量质量控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空管气象观测资料控制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国内观测质量控制,可以参考国外先进质量控制经验。例如建立起如NORD KL M相似的质量等级。在控制方法上,NORD KL M首先将设计的观测资料分为两种,针对不同的资料质量进行分工控制。这给予我们相关的借鉴,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空管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实现资料管理的精细化。例如对于恶劣天气与正常天气进行分类、对白天与黑夜进行分类、对夏季多雨与冬季多雾进行分类等等,而在该模式的实现上,已经依赖计算机的空管观测可以通过简单的数据库软件便可以实现电子文档与质量的分类精细化。而依赖计算机的同时,数据必须有相关的后期校验处理,NORD KL M提出可以进行范围检查、一致性检查和时变检查等,而针对目前中国空管来说更多的建议采用范围检查,以根据相关气候条件特征进行范围检查做出相应的判断,这对实际空管观测质量控制也是极其有用的。

在质量控制的最后,必须对所有数据进行质量标示。这对于报文要求较为严格的民航空管来说无疑是另一种安全质量控制。对于空管气象报文,报文已经拥有平报、急报和特急报等等级,而此处的质量安全控制标示则从另一方面提出了对观测质量的等级划分,这不仅使现行的实际数据能产生对空管飞行安全服务更好的服务效果,而且对于历史数据的整理、后期区域内气候条件评估和设备评估等一系列观测服务评估有较大的意义。当然,质量标示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统一的规范与支持。

2 飞行服务中的气象观测

提高观测质量、提高基层地面测报质量对于空管飞行安全及相关安全事件检查极为重要,而对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揭阳潮汕机场来说,以夏季的气象为例,天气变化多端,多雨多雷,对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章将借助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着重讨论对多雨多雷季节的气象条件下空管观测人员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对策,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参考。

2.1 雷雨的测量

首先关注飞行相关度极高的雷雨观测,雷雨是空气极端不稳定情况下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经常可能夹带雷暴、暴雨、冰雹和大风等,容易造成飞行器电子故障雷击。因此在雷雨天气下保证观测质量的可靠准确是民航空管气象观测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实际工作中首先应确保仪器仪表的安全准确使用。如,浅层低温场保持场地的土质平整疏松无草,确保感应器和温度表感应的雨、灰尘能够及时擦光。而雨后应重新疏土,及时清理积水,确保温湿度的测量准确无误。又如,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在雷雨过后必须及时补测降水量,计入备注栏,定时发报时同时编入最新降水量报文,适当增加雷雨季节的观测次数,以免雨水溢满雨量筒。与此同时,应注意查看采集的雨量强度及分钟数据,对降雨量做精度对比,保证误差在相关规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总之,对工具及相关测量报告的处理,在民航空管气象观测中应逐步精细化,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人员的工作严格性。

其次,对于雷雨天气来说,云、能和天的测量是业务保障的另一重点。对于特定地点的特定天气,在一定时期内会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例如激烈的上升运动将会产生雷雨。揭阳潮汕机场雷雨季节时气压较低,在低气压的环境下,晨间湿度大、温度大,虽然以晴天少云的天气为主,但根据工作的观察,一般到了午夜便有雷雨,如若当天闷热无风则傍晚即可能打雷,上半夜带有雷阵雨。当晨间有浅薄的云层,对流情况较好,午间则将有浓积云发展,午后或傍晚则容易产生雷雨天气。因此,这一系列的观测经验值也可以通过软件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作为观测的另一个数据资料来源。

2.2 风向的测量

风向与级别是影响飞行的另一重要气象参数,因此如何对风进行全面有效的观测是民航空管气象从业人员的另一关注重点。在相关文献中,风向的统计方法有详尽的解说及规定,本文以实际需求借鉴相关文献经验。风向的统计分为风向计算方法和小时数据统计,其中风向的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法、矢量平均法、滑动平均法和频率最高法等。四者在不同的采样时间间隔有不一样的误差,因此对应不一样的观测业务,无论是设备软件的算法设计还是观测数据的整理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一样的算法计算。对于雷雨季节下的定时发报来说,宜采用修正算术平均法。

3 结束语

空管气象观测在空中交通管理中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资料信息与服务,在空管飞行服务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观测的基础来说,数据的质量控制日显重要,与此同时雷雨季节造成的空管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另一个观测工作的重点。文章从实际出发,综述了有关国外的气象观测质量数据管理与控制以及相关提供飞行服务的空管气象观测,并与此同时提出一系列建议和对策。为相关空管气象观测兄弟单位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姜爱军,屠其璞,陈广昌,等.气象预报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以暴雨预报服务为例[J].气象科学,2008(4).

[2]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M].气象出版社,2001.

气象观测论文第7篇

关键词:观测员培训 问卷调查 影响因子 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P4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00-00

1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气象装备的更新换代,为了满足新形势下气象观测事业的发展需求,观测业务人员迫切需要通过培训补充相关的业务和理论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观测素质,实现人员队伍的精干高效。但目前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多方面收集学员的意见,评估分析,合理采纳,才能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本文通过对2014年湖南分院举办的第八期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试点)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培训效果的因子,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应用于今后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中,进而提高气象观测员上岗培训质量。

2 调查内容与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信息、业务台站类型、教学安排、培训需求。本次分析的调查问卷达到100%的回收率。调查对象:湖南分院2014年第八期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试点班)。

3结果与分析

此次培训考试(核)方式采取理论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实践操作包括硬件操作和软件上机操作考试两部分。硬件操作考试是指检测学员对自动站设备维护维修的能力;软件上机操作考试是检测学员对观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方法的能力。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理论、硬件、软件上机成绩的因子,分析其原因。

3.1个人基本信息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3.2台站类型对培训效果的可能影响

台站类型同样与理论成绩有一定关联,可以看到,来自基准站的学员其理论成绩好于基本站的学员,来自一般站的学员的理论成绩在三者中最弱。这可能是由于基准站的观测项目、内容最多,基本站次之,一般站最少,故而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定联系。

3.3教学安排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3.3.1培训教材

干部学院编制了“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系列讲义”,包括《气象观测教程》、《卫星气象观测》、《气象科学基础》、《仪器观测技能实践》、《计算机软件实习》,湖南分院根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编制了《实习实训手册》。从调查结果显示,学员认为《仪器观测技能实践》、《计算机软件实习》、《实习实训手册》帮助程度更大,认为《气象卫星观测》和《气象科学基础》的帮助程度相对较小。考试成绩结果显示,软件上机操作平均成绩和硬件操作平均成绩明显高于理论笔试平均成绩,这与学员更加关注岗位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关系。

3.3.2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为提升培训效果,湖南分院对培训班采用了课堂讲授、研讨交流、硬件实习、软件实习、讲座、课后辅导等教学方式方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方法,软件实习和硬件实习教学方式更受欢迎,满意度很高,尤其是硬件实习,满意度达到100%,其中软件上机操作平均成绩为96.03,理论笔试平均成绩为90.94,硬件操作平均成绩为94.19。这可能与观测员的工作性质有关,根据问卷统计结果,绝大部分学员认为自身在观测业务方面计算机基础及观测业务软件使用、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检查维修方面的能力需亟待提高,学员希望将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得知识直接应用到业务工作中,解决问题,提高业务工作能力,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3.4培训需求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个人基本信息尤其是性别、专业、从事观测工作的年限对各科成绩影响较大。(2)培训教材与所在岗位需求一致时,学员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工作中,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影响学员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影响培训效果。同时,教学方式方法也直接影响培训效果(3)培训需求对成绩起决定性作用。学员认为自身实际观测业务能力亟待提高时,对涉及这方面的培训知识会抱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希望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观测业务水平,此时培训效果最佳。

4.2 建议

(1)结合观测现代化发展需求,更新培训内容,缩短业务需求和培训内容之间的差距(2)加强学员培训需求分析,促使培训效果更好。根据学员的专业和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需求调查,了解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3)创新教学方式,如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可以改变一下授课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可在实地场所边观看边讲授。

参考文献

[1] 马岚.谈问卷设计的几个技巧性原则[J].统计教育,2005 (08):49-50.

[2] 武艳梅.装备保障人员素质评估调查问卷处理方法研究[J].科技广场,2009 (07):27-29.

气象观测论文第8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跟班;理论学习;手工编报;编报规则

地面气象观测作为各个地面气象台站的基础性业务,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1],观测员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而观测员的更新换代和调动频繁是影响业务质量不容忽视的环节。那么,新观测员究竟应该怎样尽快成为业务能手,使整支观测队伍顺利传承,为气象科学研究留下宝贵的原始资料,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更相信同行们一定有自己的经验与思索,故在此抛砖引玉,向大家学习。

一、跟班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性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意味着将长期与气象数据打交道。因此,新观测员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赋予观测员的社会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从而在工作态度及工作责任心上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和要求。初初跟班,有的新观测员可能会暗感工作流程[2]简易枯燥而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每日观测的气象要素看似乏味简单,其实它们之间各有联系,共同表征着大气状况。正由于各个气象要素之间相互关联,而新观测员却未能很快掌握个中奥秘,在独立当班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从而影响测报质量和个人业绩考核。

二、跟班与学习双管齐下 牢固掌握观测技能

各台站为顺利传递观测接力棒,一般都会指定技术过硬、认真负责的老观测员以老带新。由于新观测员专业出身不尽相同,老同志在带班时会因人而异确定跟班期限。不管专业背景如何,作为新人,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带班员的值班日程表准时跟班,在观测发报的各时次认真听、看、想。而在各发报时次间隔三或六小时的时间里,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规范规定,经常注意云和天气现象的演变过程[3],另一方面要抓紧阅读《地面气象电报》[4]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如何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跟班实际有效结合,尽早掌握观测技能呢?笔者总结如下:

1.从训练手工编报入手,夯实发报基本功

清晰了解所处台站的观测时次和报类报文(一般站与基本站不同),明确工作任务。以各时次报文为起点,首先阅读《地面气象电报》,详细了解各组报文的涵义及编报规则,遇到不理解的及时查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并请教老观测员。在反复详读电码本,充分理解各组报文后,暂时不用电脑发报软件,而是先用过去气簿-1的观测资料尝试进行手工编报。从干湿球读数查算[5]e、u、Td开始,直至编完一个时次的报文,然后将手编报文与之前正确发送的报文进行对比,最后找出错漏之处并寻求帮助和解答(手工查算的数据与电脑自动生成的有允许的误差幅度)。在跟班和看书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中精力攻克各个难点。其中天气(加密)报第7wwW1W2和8NhCLCMCH组难度较大,刚开始手工编报时出错最多的也是这几组。新观测员要想尽快娴熟地掌握编报技能,笔者总经的最佳方法就是不依赖于电脑发报软件,独立锻炼手工编报。这样做乍看起来速度慢得多,但是只要坚持反复钻研,严把“细”字关[6],一旦各组报文烂熟于心,编报速度及准确率都会逐步攀升,最终达到机器出故障时也能准确及时地进行手工发报。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算是基本胜任观测工作。

2.善于向他人学习和自学,养成勤奋严谨的工作习惯

勤于思考,不耻下问是每个学徒的必经阶段,新观测员也不例外。不管跟班时如何安排,对新观测员而言,所有老观测员都是师傅。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随时虚心请教,对观测中出现争议的情况要养成勤翻规范的习惯,将寻找理论依据与台站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云、能、天观测水平[7]。日常观测中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素质[8]。随着对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慢慢适应,新观测员会由盲目跟记、全盘接收过渡到略有主张。当日常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除了要向上级部门、邻近台站请教学习,与全体同事协商解决外,还可利用网络发达的学习工具搜索相关信息,掌握与工作相关的实用知识。

三、结束语

新观测员持证当班后,由于实际工作经验匮乏,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每次失误后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学会给自己减压[15]。但是,刚刚当班出现错情不宜用来衡量一名观测员认真与否。而当新观测员顺利过渡为老观测员,工作比较娴熟后,能否继续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才显得更加重要。正如前面所说,地面气象观测是国家赋予每位观测员的神圣职责,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思想上对气象事业这个名词就要有自己的诠释和理解。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严肃的技术工作,台站每日、每旬、每月、每年的气象要素及相关数据需要全体观测员认真对待、谨慎处理。因为它关系着整个气象行业的技术发展、国家的科学研究以及上层决策服务,意义勿庸置疑。既然是一份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那么新观测员就不仅要尽快掌握日常观测技能,而且要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努力钻研,不断总结创新,全面拓宽技术实力,为气象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刘小容,刘锡浪.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J].广东气象,2008,06:65-66.

气象观测论文第9篇

关键词:云能天;地面测报;集体观测

云能天集体观测是测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集体观测的质量是有效提高台站测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测报业务中目测是薄弱环节。由于测报管理措施不当,使观测员工作态度认真度下降,审核员在原始资料和报表互审中明显感觉到各地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有些观测员为了避嫌记录矛盾,没有如实记录当时云天状况,而将“复杂天气简单化,一般天气模式化,记录以不出错为目的”,因而,指示性云、地方性云的记录几乎消失,云码和云高长期以来习惯于某一云码和云高的记录,而忽略了其云码和云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些观测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浅薄,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在复杂天气下,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目测项目误差较大,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而集体观测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未将集体观测直接考核到个人,集体观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忽视或形式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台站应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力度,明确集体观测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并作为目标化管理考核的内容,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每个观测员人手都有观测簿,由台内统一保管。云状较复杂或天气条件恶劣时由测报科长或当天值班员召集观测。观测员必须正确对待集体观测,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将其当作班内的事情去完成,逐步提高目测质量,从而保证观测质量。

1集体观测内容

集体观测很重要,观测员要充分利用集体观测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测水平。另外,集体观测时应该每个人都说出观测的观点和理由,大家结合现状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进行讨论后最终确定。

1.1云的集体观测

云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云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很难用定性定量的东西去规定它,云的观测是目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项目,因此要求观测员全面掌握云的观测。云的观测一般包括云状、云量、云高[1]。因云量的估计不是问题,这里主要就云高和云状的观测谈点体会。云高是云观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天气报特别是航危报中非常重要。对云高的观测大多数台站都是目测,这就要求观测员掌握高、中、低云的理论高度范围,也要找出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当地各类云高的一般范围。例如:五华气象站地处五华县城,海拔高度低,云底高度普遍较低。另外,云高还与天气系统、风向、湿度、季节等都有关系[2]。云状观测在集体观测中是个重要项目,云状判断正确与否,对天气预报有很大影响。要想正确判断云状,一要从天气图上分析影响该站的天气系统,二要注意云的连续演变,然后再根据当时云的具体特征来判断云状。观测云时要站在能观测到全天云的地方进行。夜间观测云一定要站在暗处停留一段时间,便于眼睛适应;然后结合星光的疏密清晰程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判别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等。此外对云的夜间观测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判别云的演变,如夜间的气温变化,对云的生消变化就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一般情况下,当百叶箱温度比前期增高,且人在室外感觉比前期暖和,同时云的颜色发白,此时天空中一定有较厚的中低云,云量也较多。如温度上升不明显,且云的颜色灰黑,多为高云。二是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利用卫星云图指导夜间云的观测。观测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卫星云图上识别云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地,遇到指示性云的出现要进行集体观测,比如絮状云、堡状云、系统云,及其混乱天空下的云系,同时要注意云的方位、视角、高度、形成特征[3]。在汛期雷雨天气时,云系相对比较复杂,是进行集体观测的好机会。

1.2天气现象的观测

根据特征确定天气现象,对于特征相似、容易混淆、难以区别的现象(如烟幕和轻雾、浮尘和霾、米雪和冰粒等)要详细指出区别的依据。了解各天气现象的成因、所降自的降水云层等。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且容

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都代表了大气不同的物理变化过程,要想观测好天气现象就要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只有了解其成因,才能更好的观测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同时,要掌握复杂天气和云的配合特点及几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区别方法。

2集体观测的注意事项

云与天气现象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3]。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同样重要。有些台站的集体观测过于简单,云能天集体观测只是简单观测一下云能天而已。而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对提高观测员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4]。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有共同点且容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气象台站大多地处城市边缘,随着城市的不断外扩,许多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能见度的观测,使原来的目标物根本看不到,这时就应该通过集体观测及早发现问题,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目标,做到站内统一,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观测资料的正确性。而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有疑误的记录出现时,应及时进行集体观测,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将观测情况详细记入《集体观测簿》,从而把集体观测工作做细、做实,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促进测报业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3小结

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观测正确进行,要将集体观测纳入地面测报工作的一部分,落实考核,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定期进行集体观测,在复杂天气出现时还要临时召集观测员进行集体观测。为避免在集体观测过程中出现盲从和抄袭现象,集体观测时应首先由观测员各自独立进行,然后各自公布自己的观测结果和观测依据,再进行集中讨论,交换意见,找出理论依据,得出正确的观测结果,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各自的观测成绩纳入观测员的业务考核。这样,就能够促使观测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避免工作中的习惯性错误,不断提高目测水平。

4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彭安仁.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