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移动互联网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3 15:02:49

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1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协议;接入方式

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用手机直接进行即时信息查询,或者用手机QQ客户端、飞信客户端与别人进行通信,或者将自己即时拍摄的照片上传到某个网站上,这些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实用的移动互联网。从起源上说,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从本质上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模式。

广义的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使用蜂窝移动电话、PDA或者其他手持设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包括移动无线网络(例如2G、3G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无线接入网等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话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

一、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结构特点

从层次上看,移动互联网可分为:终端\设备层、接入\网络层和应用\业务层。

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和业务种类的多样性(继承了互联网的特点),对应的通信模式和服务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在接入层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模式,但在网络层以IP协议为主;终端种类繁多,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一个终端上通常会同时运行多种应用。

世界无线研究论坛(WWRF)认为移动互联网是自适应的、个性化的、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服务。它给出的移动互联网参考模型如下:

各种应用APP通过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得用户交互支持或移动中间件支持;互联网协议簇负责网络层到链路层的适配功能;操作系统完成上层协议与下层硬件资源之间的交互;硬件\固件则指组成终端和设备的器件单元。

注:移动中间件层有多个通用服务元素构成,包括建模服务、存在服务、移动数据管理、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时间通知和环境监测等。

互联网协议簇主要有IP服务协议、传输协议、机制协议、联网协议、控制与管理协议等。

二、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移动互联网支持的无线接入方式,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无线个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WMAN)接入和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

(一)WPAN主要用于家庭网络等个人区域网场合,以IEEE802.15为基础,被成为接入网的“附加以公里”。其中,蓝牙是目前最流行的WPAN技术,其典型通信距离为10m,带宽为3Mbit/s;其他技术,如超宽带(UWB)技术侧重于近距离高速传输;而Zigbee技术则专门用于短距离的低俗数据传输。

(二)WLAN主要用于商务休闲和企业校园等网络环境,以IEEE802.11标准为基础,也就是众所周知的Wi-Fi网络,支持静止和低俗的移动。其中802.11g的覆盖范围约100m,带宽为54Mbit/s。Wi-Fi技术成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中,已在机场、酒店、校园等公共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WMAN是一种新兴的适合于城域接入的技术,以IEEE802.16标准为基础,常被称为WiMax网络,支持中速移动,视距传输可达到50km,带宽可至70Mbit/s。WiMAX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但在互联互通和大规模应用方面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WWAN是指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如3G)实现互联网接入,具有网络覆盖范围广、支持高速移动性、用户接入方便等优点。基站覆盖范围可达到7km,室内应用带宽可达到2Mbit/s,但在高速移动时仅支持384kbit/s的数据传输。目前三种主流3G制式分别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应用,其共同目标是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此外,现在以GPRS、EDGE等数据通信技术为代表的2.5G移动通信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WWAN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

三、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动性管理:支持全球漫游,移动对终端和移动子网是透明的;

(二)多种接入方式:允许终端接入方式的多样性;

(三)IP透明性:网络层使用IP协议簇,对底层技术不构成影响;

(四)个性化服务:提供用户指定信息;

(五)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保证:提供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用户服务质量保证;

(六)寻址与定位:保证各用户通信地址的唯一性,能够全球定位,以提供与位置相关的服务。

移动性管理技术是移动互联网中最具挑战性的技术之一,包含位置管理、切换管理,使得网络能够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以及传递呼叫,并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连接。

切换管理解决终端在同一个小区内或不同小区之间的信道切换问题,涉及的技术包括同一网络内的水平切换和不同网络间的垂直切换等。对移动性的支持需要通过不同层的协议来实现,考虑到网络层均采用的IP协议,因此对IP的移动性管理将有助于实现异构网中的各种移动性支持。

IETF提出的移动IP协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其原理是让移动主机使用一对IP地址(本地地址和转交地址)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其中引入了本地和外地这两个实体,并使用了隧道技术。(隧道是指将一个数据包封装在另一个数据包的净荷中进行传送的路径,建立在本地和外地之间。)

当移动主机在本地网络时,使用本地地址及标准IP协议和对端通信主机进行通信。当移动主机移动到外地网络时,其通信流程如下:

第一步,移动主机通过外地获得一个转交地址,并向发送消息注册该地址;然后对端通信主机通过标准IP路由机制,向移动主机的本地地址发送IP数据包;第三,移动主机的本地截取该数据包后,将其进行封装,通过隧道技术将它们转发给外地或移动节点本身;最后,移动主收到数据包后,用那个标准IP路由机制与对端通信主机进行连接。

移动IP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角路由”问题,即对端通信主机发给移动主机的数据包必须经过本地,而移动主机发给对端通信主机的数据包则直接发送,导致效率降低。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即域内频繁移动带来频繁的切换,由此导致大量的注册信息传输而影响网络性能。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有移动IPv6和微观移动IP等多种改进和完善技术方案。

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

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未来的几年移动互联网将继续以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为驱动,加强创新和融合,在移动化、宽带化、个性化和可信可管性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为用户提供过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现代通信技术(第三版)纪越峰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二版)啜钢王文博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2005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2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接入 网络技术

基于互联网环境,借助移动通信的参与,实现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综合双方特性,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迅速得到社会认可,用户群体规模逐渐上升。移动互联网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仍旧需要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借助接入网络技术,深入利用研究,一方面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性能,另一方面稳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简述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融合产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访问互联网的共享文件,完全具备互联网的特点,升级网络,体现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状态。

移动互联网深入到多项领域内,例如:资讯、沟通、娱乐,特别是在手机和WAP手机业务方面,实现PC与手机的联通,利用手机完成PC业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移动的终端设备,完成商务业务,移动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快速的移动互联网,促使用户时刻享受移动商务的方便、快速。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携带性高、应用方便、最主要的是加密性和隐私性较强[1]。例如:移动设备具备数据认证特点,维护内部信息安全,及时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也能保障数据隐蔽,杜绝恶意共享,用户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科学的储存方式,属于私人路径,避免其他用户访问、读取私人信息,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空间。

二、接入网络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接入网络技术时刻支持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成为基础技术,打破传统网络的限制,提高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和应用规模,分析接入网络技术,如下:

(1)Wlan。Wlan称为无线局域网,频率取值波段为3-5GHz,实现无线上网环境。Wlan是移动互联网的代表产物,用户群体非常多。Wlan建立在射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架构模式,实现局域功能,取缔传统有线上网,Wlan利用有线环境,控制访问节点,利用无线设备,如:HUB(多端口转发器)、网卡等,构建无线环境,促使无线覆盖局域,便于用户使用。Wlan在局域的空间内,方便多个用户上网,分担同一信号,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Wlan的便捷、快速,充分利用Wlan。(2)无线城域网。无线城域网,以整体城市为研究对象,完善移动互联网的接入问题,城域网利用微波环境无线接入后,实现城区数据的统一服务[2]。城域网的实现利用IEEE 802.16接入技术,构建微波接入框架,覆盖范围相对比较大,传输速率要高于3G系统。城域网的构建,引用Qos机制,不仅实现移动接入,还可继续满足宽带接入,虽然城域网的运行良好,但是接入网络技术始终无法实现快速的无缝切换。城域网在远程、交通中的应用明显,目前城域网应用到媒体通信方面,保障通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3)OFDMA技术。OFDMA属于4G制式的支持技术,以此为基础,构建TD-LTE和FDD-LTE。TD-LTE实现4G通信的编码、解码,确保信令、空口的结构稳定,统一4G技术的运行标准,例如:中国移动加强对TD-LTE的应用,渗入多项移动领域,形成试验网,促使移动用户充分体验。FDD-LTE要领先于TD-LTE,主要是其具备高端标准特性,满足多项终端设备对4G技术的需要。两者均以OFDMA为技术基础,综合利用3GPP组织,支持4G移动互联网的使用。(4)Wpan。Wpan属于特殊接入网络技术,对服务对象具有明显的选择特性,用于特定的网络群体,Wpan的覆盖范围非常小,基本在10米区域以内,例如:蓝牙传输,用于近距离文件传输,构建小型传输空间,固定移动设备[3]。近几年,Wpan的应用规模逐渐被Wlan取代,或者两者呈现兼容发展,共同完成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请求。(5)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将卫星作为网络中继站,连接地球上的基站。卫星通信技术通过VSAT完成网络接入,实现两点之间的电波传送,体现接入技术的集成特性。卫星接入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IP支撑下,完成数据连接,将网络业务转化为移动服务。

三、结束语

在接入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移动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体现高速率和高效率的优势,确保用户在享受互联网的同时,感受移动通信的特性,推进移动互联网发挥主要特点,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快速优化用户的上网环境,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提升移动互联网的运行水平,做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工作,保障移动互联网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妍. 无线局域网技术探讨[J]. 电大理工,2011(02):34-36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3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接入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009-02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项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的产物。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PDA、车载终端等设备通过移动网访问互联网,随时随地的享受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201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指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1]。”简而言之,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提,接入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应用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本文详细描述了接入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接入网络技术现状

现有的无线接入网络主要有五类: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蜂窝网络(2G网络、3G网络等)[2]。它们在带宽、覆盖、移动性支持能力和部署成本等方面各有利弊。

1.1 卫星通信网络

1.1.1 概述

简单来讲,卫星通信就是把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通信站点间进行通信。卫星和地球站就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新技术主要包括VSAT系统,即甚小口径终端;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

1.1.2 特点及应用

卫星通信具有通信区域大、距离远、频段宽、容量大的特点,即只要是在卫星发射电波覆盖范围内的任意两点间,都可以互相通信。其次,卫星通信的可靠性高、质量好、噪声小、可移动性强,即不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卫星通信存在传输时延大、回声大、费用高的问题[3]。

目前,卫星通信主要用于电视广播、远距离的越洋电话、军事通信、应急通信等。卫星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通信技术,其基本定位必然是地面系统的有效支持、补充与延伸[4],对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通信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实现全球通信海陆空一体化的无缝覆盖成为可能。卫星通信的广播与多播等技术优势,结合现代Internet技术,在地面互联网络拥塞的状态下,可充分发挥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远距离传送与高速连接,将宽带高速数据业务进行有效地传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卫星通信与3G、4G技术的相互融合将成为卫星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无线城域网(WMAN)

1.2.1 概述

无线城域网主要用于解决整个城市区域的接入问题,以微波等无线传输为介质,以无线方式为主要接入手段,提供同城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其它如图像、视频等多媒体通信业务和Internet接入服务[5]。而WiMax是受到较多关注的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是一项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接入技术[6],它采用有线方式为企业、家庭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接入。覆盖范围大于无线局域网,可以覆盖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范围。

1.2.2 特点及应用

WiMax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积大、接入速度快等特点。WiMax所能实现的50 km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7],最高接入速度70M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此外,WiMax具有高效、灵活、经济的组网方式,以及较为完备的Qos机制。支持移动和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的特点,使它集成了无线接入技术的移动性与灵活性以及DSL等传统宽带接入技术的高带宽特性,为用户提供了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及广泛的多媒体通信服务。但是,WiMax技术目前无法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无缝切换。性能与3G的主流标准相比,仍存在差距。

基于WiMax特点,它可以被用于远程医疗卫生、远程教育、物流、金融、交通等行业,提供一定条件下的高速数据通信服务。从业务应用来看,WiMax在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实现的是移动业务的宽带化。越来越多的多媒体通信服务大量消耗现有的3G网络资源,使网络的建设投资远远超过了收入的增加。WiMAX可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运营成本。WiMax不可能完全取代3G,但是WiMax在以IP为主的高速数据应用方面的优势使它成为了3G网络的补充手段,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1.3 无线局域网(WLAN)

1.3.1 概述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工作于2.5 GHz或5 GHz频段,以无线、或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方式构成的局域网。它利用射频技术及简单的存取架构取代传统电缆线,以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是非常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简而言之,无线局域网仍然是以有线局域网为基础的,它只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访问节点(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构建了无线通信网络[8],是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和替换。

1.3.2 特点及应用

无线局域网具有布网便捷,网络规划调整可操作性强,网络易于扩展的特点。只需要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以搭建覆盖整个区域的网络,搭建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隐藏在地下或墙里,便于网络优化配置、改造和维护。只要在无线信号能够覆盖的范围内,用户都可以在任意位置接入网络,并随时改变位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移动性。由于无线局域网多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以及其工作在S频段的特点,使其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伤害。但是任何障碍物都会成为电磁传播的阻碍,任何外部其他电信号都会成为局域网的干扰源。所以,无线局域网在性能、速率、安全性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无线局域网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4 Mbit/s[9],较适合应用于有限空间、小规模网络等,如机场贵宾厅、股票大厅。其次,对于难以进行有线网络布线的环境、需要暂时使用网络的环境、实时通信要求很高的特殊场合,如人迹罕至的边关、港口等都有较好的应用。无线局域网并不能作为一个完备的全网解决方案,但是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成熟应用,它可以与广域网结合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3G网络有益的补充。

1.4 无线个域网(WPAN)

1.4.1 概述

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是面向特定群体活动半径小、业务种类丰富、无缝连接的新兴无线通信技术,相对于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它的覆盖范围更小,进而有效全面解决“最后几米电缆”的问题。目前,蓝牙(Bluetooth)是WPAN应用的主流技术,其它的还有家庭射频(HomeRF)、红外技术(IrDA)、射频识别(RFID)、超带宽(UWB)等。

1.4.2 特点及应用

无线个域网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体积小等特点。设备与组网都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且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应用。WPAN所覆盖的范围一般在10 m半径以内,是短距离、个人专用的无线网络。具有代表性的Bluetooth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操作性都很强,因为其使用了2.4 GHz频段在全球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有效频段。通过鉴权、加密等措施确保设备识别码在全球的唯一性和设备的安全性。但是WPAN的技术标准多样,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WPAN主要应用于个人、家庭和办公设备的无线通信,它可以在小范围内将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固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各种数字数据系统(例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甚至各种家用电器,使用一种廉价的无线方法建立它们之间的信息传输[10]。WPAN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的进行设备间的无缝通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局域网、城域网方便快捷的接入到互联网Internet。未来,WPAN和WLAN一起为用户提供完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环境。

1.5 蜂窝网络

1.5.1 概述

蜂窝网络是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这样的结构酷似一个个“蜂窝”。 蜂窝技术是移动通信的基础,所以把这种移动通信方式称为蜂窝移动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站、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组成,采用蜂窝网络作为无线组网方式,通过无线信道将移动终端和网络设备进行连接,使用户在移动中进行语音、数据通信业务。

1.5.2 特点及应用

宏蜂窝、微蜂窝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应用较多的蜂窝技术,宏蜂窝覆盖半径大,多在1~25 km,但是存在盲区,小区半径缩小时会产生干扰。微蜂窝相对于宏蜂窝覆盖范围小,一般覆盖半径为30~300 m,传输功率低、安装方便灵活,主要用于提高覆盖率和容量,作为宏蜂窝的补充和延伸,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覆盖。它的主要特征是终端的可移动性,并具有成熟的切换和漫游方案,频率复用技术、多址技术、移动性管理技术促进了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蜂窝网络从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rd Generation,3G),成为实现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统一平台,也是公认的下一代网络的核心网架构。3G网络把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巧妙结合,能支持更多的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如HSPA的速率已经达到7.2 Mbit/s。但高成本、低带宽的问题越发凸显。

蜂窝系统或许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通信媒体。目前,3G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除电信业务、承载业务在内的基本业务外,还可以提供如呼叫前转、呼叫等待、多方通话等补充业务。支持的增值服务应用包括网页浏览、图像、音乐、移动游戏、移动冲浪、视频会议、视频点播、各类信息服务等。

2 接入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的接入网络技术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通信接入手段以及无处不在的接入网络服务,但是各有利弊。例如,蜂窝网络覆盖的范围大,移动性管理技术成熟,但带宽低、建设成本高;相反,WLAN高带宽、低成本,但其覆盖范围有限。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网络技术的互补性,网络的融合将成为促进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接入网络正在经历一个动态的转型过程,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应运而生。

2.1 定义

异构网络是一种网络的类型,是不同的计算机、手持终端等网络设备及相关系统组成,运行在不同的协议上,支持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是将现有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有机的进行结合,符合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4G网络)中多系统融合演进的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

2.2 特点及应用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技术具有成本低、风险低的优点,它是现有接入技术的融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其次可以增加网络的覆盖范围,利用不同接入技术的特点使网络进行有效地延伸。对于用户来说,可以享受更加全面、丰富、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业界和学术界不断的在进行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应用研究,BARWAN计划提出并实现了多模移动终端在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广域网之间的垂直切换方案。ETSI和3GPP对3G网络与WLAN之间的互连互通进行了深入的应用研究[2]。MOBYDICK对IPv6网络中WLAN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应用进行了探讨。国内各运营商为缓解大量数据业务对3G网络的冲击,也开始进行网络的改造,主要是把3G+WLAN方式应用到网络中,例如将WLAN作为3G网络的一个无线接入网,通过网关连接到3G核心网[2],共享核心网络提供的计费认证功能及信令协议,实现WLAN和3G网络的互联互通,以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但是,异构无线网络融合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各种接入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无缝切换等移动性管理问题,网络中各个功能实体的位置及网络架构也直接决定了网络的融合程度及实际应用效果。

3 结语

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除传统互联网迷你主页之外的几乎所有业务,在韩国、日本等应用较好的国家,移动互联网的ARPU值可以达到10美元[11]。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相比台式电脑上网的3.80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视频用户规模激增,已经超过一亿人。手机微博用户涨幅明显,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12]。种种数据表明,“无处不在的网络、无所不能的业务”已深入人心。

伴随着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产业将飞跃式的发展,必将推进接入网络技术的融合演进,各种无线网络接入形式和应用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相信未来各种独立的无线网络将与整个有线Internet相互联,为用户提供覆盖范围更广,应用更丰富,服务更完善的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服务。

参考文献

[1]移动互联网白皮书[R].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

[2]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11):30-51.

[3]张更新.VSAT卫星通信[J].电信科学,1996(7):54-61.

[4]陈如明.卫星通信存在的问题、进展与发展前景[J].世界电信,2001(11):3-7.

[5]王骊波.宽带无线城域网的设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0(9):26-29.

[6]曾春亮,张宁,王旭莹.WiMAX/802.16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孙哲.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IEEE802.16协议架构及技术特点[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2):9-10.

[8]陈锦山.无线局域网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电子商务,2007(5):53-55.

[9]李妍.无线局域网技术探讨[J].电大理工,2011(6):36-37.

[10]蔡骏.无线个域网(WPAN)协议概述[J].广东通信技术,2002(12):21-23.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4篇

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隐私性、移动性、融合性、局限性、智能性等典型特点。具体而言,便捷性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在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移动网络使用。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者应当综合考虑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用户,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渠道的高度融合和开放。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终端用户能够在移动状态下随时享受到互联网服务,方便携带和使用移动终端产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主要借鉴Web和SOA业务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和业务开发者对移动电信网络业务的合理开放。移动互联网的隐私性主要体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实现对移动终端用户内容和服务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现阶段,美国的移动互联网主要由接入网、主干网、近距网络和编队网构成,并且开启了研发空间互联网路由器的网络历程。国内外互联网主要存在传输时延大、传输距离远和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容易流失,造成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受到严重干扰,降低了传输协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指标,限制了移动的空间网络和移动宽带,使得移动网络空间资源的互联操作受到制约,不利于异构网络的传输安全,削弱了移动接入资源的互联互通性和互联网的可扩展性。

2.2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是WLAN利用的速率有待提高,能够增加移动互联网能源的消耗和蓝牙的能耗,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速率,不利于移动设备的有效识别和连接,不利于蓝牙技术的运用率,降低了WLAN技术在数据传输中的速率,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整体网络系统能耗的减少和终端定位节能技术的运用效率。因而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定位过程中,降低移动接入资源的耗能是我国遇到的技术瓶颈。此外,我国在移动操作系统、网络定位技术、移动应用程序、移动网络接入和管理等服务技术还应当不断完善。

三、未来趋势及展望

3.1向着多样化和便携式发展

融合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融合产物,其向着便携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主要向着宽带化、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实现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实现移动网络用户内容体验和制作的丰富化,进而促进多元化移动网络业务模式的形成,促进各种业务应用的快速发展,实现移动接入网络无线接入手段的多样化。

3.2向着高校定位发展

未来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将向着高效精确、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定位技术研究的精准度。尤其是在多类定位技术的重叠区域,应当提升移动互联网感知定位和网络定位的综合利用率,以便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精确高效的定位服务,进而提升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的效率和质量。因而,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提升了信息定位的效率。

3.3与物联网高度结合

物联网作为绝大多数国家大力推广和创新发展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其用途十分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丰富物联网的功能,提高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效率,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络应当努力实现与物联网的高度融合,优化移动终端的识别和网络信息采集等重要节点,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创新和接入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物联网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因而,未来应当完善物联网的传输、定位和节能等环节。

3.4与高效智能化接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传送地址无法满足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效智能化完美接轨,信息传送设置应当保护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而满足网络结构的规模化需求,实现移动互联网传送数据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安全性,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点的自动化配置和计算,有利于保持网络路由聚类的有效性,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5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这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3G 技术的不断完善和 移动4G 技术的快人一步,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不仅有利于推进互联网和通信网络更深层次地融合,还有利于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无线信号的范围得到适当地普及,有利于推动整个信息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1.1移动互联网概念

现阶段,社会各界人士对“移动互联网”缺乏清晰统一的科学定义。比如,有的人将移动网络终端使用的数据服务视为是移动互联网;有的人将无线应用协议,英文简称是WAP,作为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还有的人将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等同,并把“移动”视为一种网络信息的接入方式。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一种以移动网络为接入点的,包括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应用服务的互联网和网络服务的统称。[1]具体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对移动通信网络和传统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的一种技术,其终端用户主要通过2G网络信号、3G网络信号、4G 网络信号和WLAN 热点等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到传统的互联网体系中的。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集众多创新应用业务和新型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其能够充分结合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可定位的优势,进而实现能够为移动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的目标。

1.2移动互联网的组成结构

从宏观的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组成结构可知,移动互联网主要由移动接入网络、移动子网、核心网络和移动终端这三个部分组成。移动互联网的主体是移动子网和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的接入网络主要是为移动子网和异质异构的移动终端提供专门的移动接入服务,并将影响移动核心网络的复杂介质进行有效屏蔽,实现移动子网和移动终端的顺利运行。[2]移动核心网络主要进行路由信息的有效维护,实现互联网主干网络拓扑结构的合理组合,实现交换路由接入网络的数据统一和严格的标准划分。移动互联网组成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能够适时适地地感知周围环境的网络应用服务,进而完善移动互联网参考模型的构建。

1.3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隐私性、移动性、融合性、局限性、智能性等典型特点。具体而言,便捷性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在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移动网络使用。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者应当综合考虑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用户,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渠道的高度融合和开放。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终端用户能够在移动状态下随时享受到互联网服务,方便携带和使用移动终端产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主要借鉴Web和SOA业务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和业务开发者对移动电信网络业务的合理开放。移动互联网的隐私性主要体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实现对移动终端用户内容和服务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现阶段,美国的移动互联网主要由接入网、主干网、近距网络和编队网构成,并且开启了研发空间互联网路由器的网络历程。

国内外互联网主要存在传输时延大、传输距离远和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容易流失,造成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受到严重干扰,降低了传输协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指标,限制了移动的空间网络和移动宽带,使得移动网络空间资源的互联操作受到制约,不利于异构网络的传输安全,削弱了移动接入资源的互联互通性和互联网的可扩展性。

2.2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是 WLAN利用的速率有待提高,能够增加移动互联网能源的消耗和蓝牙的能耗,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速率,不利于移动设备的有效识别和连接,不利于蓝牙技术的运用率,降低了WLAN 技术在数据传输中的速率,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整体网络系统能耗的减少和终端定位节能技术的运用效率。

因而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定位过程中,降低移动接入资源的耗能是我国遇到的技术瓶颈。此外,我国在移动操作系统、网络定位技术、移动应用程序、移动网络接入和管理等服务技术还应当不断完善。

三、未来趋势及展望

3.1向着多样化和便携式发展

融合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融合产物,其向着便携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主要向着宽带化、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实现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实现移动网络用户内容体验和制作的丰富化,进而促进多元化移动网络业务模式的形成,促进各种业务应用的快速发展,实现移动接入网络无线接入手段的多样化。

3.2向着高校定位发展

未来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将向着高效精确、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定位技术研究的精准度。尤其是在多类定位技术的重叠区域,应当提升移动互联网感知定位和网络定位的综合利用率,以便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精确高效的定位服务,进而提升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的效率和质量。因而,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提升了信息定位的效率。

3.3与物联网高度结合

物联网作为绝大多数国家大力推广和创新发展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其用途十分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丰富物联网的功能,提高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效率,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络应当努力实现与物联网的高度融合,优化移动终端的识别和网络信息采集等重要节点,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创新和接入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物联网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因而,未来应当完善物联网的传输、定位和节能等环节。

3.4与高效智能化接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传送地址无法满足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效智能化完美接轨,信息传送设置应当保护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而满足网络结构的规模化需求,实现移动互联网传送数据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安全性,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点的自动化配置和计算,有利于保持网络路由聚类的有效性,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个性化、多样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移动互联网网络和终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移动网络的传输能力、传输环境、信息容量方面。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终端定位的智能化,实现对周边环境温度信息的采集,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和移动终端应当坚持个性化发展道路,这有利于实现个人消费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合理绑定,进而促进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6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发展

1.引言

移动互联网在2013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包括移动网络技术、移动业务、移动产品以及移动终端等,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终端也已发展成为互联网技术的重中之重。随着移动互联网在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上的不断革新和推进,以及云计算等全新互联网理念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支柱。本文对有关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类型

移动互联网终端,实际上是可以和互联网进行连接的,并且搭载了一些应用服务的终端设备,按照不同的市场需求,移动互联网终端分为功能型终端和智能型终端。其中,功能型终端主要是以一项功能为主,包括无线pos机、普通手机等;智能型终端是一种开放性的应用编程接口,包括笔记本、平板以及智能手机等。

2.1 功能型终端

功能型终端的功能比较固定,对运行的要求也不高,其软硬件系统也比较简单,使用的是嵌入式操作系统,所以成本、功耗以及体积都能有所控制,也可以在许多场景下广泛使用,现阶段广泛应用于远程信息录入、交通管理以及工业控制等。

2.2 智能型终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这些移动设备,其硬件和软件都可以满足日常娱乐、工作、社交等不同需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主要是利用精简指令集,既确保性能又减少功耗,电池的使用时间也比较长,笔记本使用的是复杂指令集X86架构,性能好然而能耗高,使用时间较短。

(1)智能手机

近些年,智能手机从仅仅有通信功能发展成支持第三方应用,从其CPU仅仅100HZ演变成目前的2.6GHz四核甚至八核,摄像头从几十万像素演变成几千万像素,以上数据都表明智能手机在近些年的蜕变,和掌机融合增加的游戏体验、语音及视频服务、大屏幕、高配置、触摸屏以及诸多第三方应用程序等。

(2)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以往仅仅是书籍的替代品,慢慢转变成具有高主频CPU、流畅性能、方便携带,能够进行阅读、娱乐、工作以及展示的作用,比如苹果ipad、三星Galaxy系列等。

(3)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是一种具有高性能、方便携带、大屏幕以及可以满足工作娱乐需求的一种电脑,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中具有重要地位,未来笔记本性能和UI交互界面方面还会有巨大的进步,同时续航行和可携带性方面也将有所提升。

(4)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就是直接穿在身上,整合到用户衣服或者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一方面是一种硬件设备;另一方面利用软件实现数据交互和云端交互的功能。作为移动设备的一种,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目前来看还无法独立使用,但是未来会在移动互联网终端发挥出重要作用。

3.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分析

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中可以简单的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二者相互依托,共同组成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

3.1 硬件

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中涉及到的硬件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技术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核心是芯片,芯片的处理器将向高速率发展,可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满足4G多制式需要。处理器方面依然是以ARM架构为主,处理频率越高、集成图形处理芯片和诸多接口的方向发展。因此,移动芯片技术一方面是向多芯片组发展,一方面在制作工艺、功耗以及集成度方面将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屏幕技术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显示屏技术,一是触摸屏技术。其评价标准包括颜色、材质以及尺寸,显示屏的技术从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向LED灯管转变,具有低能耗、高寿命以及反应灵敏的优点;驱动也从无源驱动到TFT方式转变,可以完成独立精准控制;显示材质上从IPS向S-IPS转变,视角大的同时,亮度和厚度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要求。

触摸屏技术逐渐兴起,尤其是投射式电容屏占据主流地位。触控屏的成本较高,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技术方面有ON-Cell方案和In-Cell方案,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同时为了促进用户体验的提升,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屏方面还会有软性屏幕技术、触感压力技术、电磁笔技术等的应用,总的来说还是向着尺寸大、屏幕清晰、功耗低以及人性化输入等方面发展。

传感器方面是实现移动互联网终端丰富功能的重要基础,比如加速度感应器使得设备精度更高,陀螺仪传感器支持旋转,以及光影感应器、气压感应器以及重力感应器等,让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全面感知。除此之外,还有摄像头技术、红外摄像技术、电池技术等。

3.2 软件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软件方面以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支撑,结合其他中间件,实现本地应用和Web应用。其中本地应用以IOS+APP为主,Web应用以HTML5+APP为主,操作系统也基本上是三种模式,包括系统闭源+封闭文件管理系统、系统闭源+开放文件管理系统、系统开源+开放文件管理系统,三者各有优缺点,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但是也要注意兼容性的问题。

图2 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架构

应用软件技术方面,一是越来越具有本地特色以及深度集成的特点,包括电话薄、短彩信等;另一方面一些运营商业务出现替代产品,比如腾讯的微信、移动的飞信等。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技术还要解决软件和硬件的适配性问题,这是以后完美解决终端技术方案的有效因素。

3.3 其他

除了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和软件技术之外,还有一些较为新颖的技术,比如人机交互技术(HCIT)、语音处理技术、体感动作识别技术、社交网络服务技术、移动支付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4.移动技术的发展及预期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发展要求,移动互联网不断向围绕客户需求、终端多样化以及4G竞合时代融合等趋势发展。移动终端终无论是搜索方面,用户体验,还是应用软件,都将全面超越传统终端设备。而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已可以预见如谷歌眼镜、iwatch等一类穿戴型移动设备将引领移动终端的发展,成为谷歌、苹果等巨头下一部竞争的主战场。在无线充电技术、新型电池技术、动作捕捉识别技术及新型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新型穿戴型移动设备将彻底打破目前以智能手机为主流的移动终端发展格局,改变人们改变日常生活和生产办公习惯,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引领我们进入新时期的智能生活。

参考文献

[1]颜健.移动互联网和GPS功能助推智能手机再次腾飞[J].通信世界,2008(34)

[2]丁海,杨彦格,吴静.手机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1(04).

[3]卢曦,汪茂.网页应用在移动终端中性能优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1).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7篇

移动互联网拥有三大特性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大众似乎都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不过移动互联网并非就是用手机上网,它的本质是互联网以自然的方式融入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因此其具有了以下特性:

一是便捷性

移动互联网的随意性体现在它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使用,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诸多应用可以同时进行。此外,随时随地均可使用的移动应用还可以把很多消费的研究和决策往后推。例如出行之前不用再去查找路线,上车后打开GPS便可以了。

二是智能感知

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可以定位自己所处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及声音的信息。而现在更新的设备还可以感受到温度、嗅觉、触碰感,这显然要比传统的设备“聪明”很多。

三是个性化

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

首先,终端个性化表现在消费移动终端与个人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

其次,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Mashup等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

最后,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技术引擎支持移动业务

移动互联网之所以能具有上述特性的原因,在于其各个方面的技术引擎支持。

第一,在互联网访问和下载方面,移动用户利用移动终端的WAP(无线应用协议)就可以方便地享受互联网的服务,毕竟移动浏览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

移动下载技术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对媒体对象进行远程下载的技术。应用服务商及内容提供商可不断开发更具个性化,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应用及媒体内容,如移动游戏、位置服务以及移动商务等。手机用户可以方便地按照个人喜好把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媒体对象及业务应用下载到手机中安装使用。

第二,在用于提供移动用户和移动终端状态的技术引擎方面,呈现业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和修改自己的个性化信息;无线定位业务则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

第三,用户社区中的即时状态和即时消息存在着两种标准:一种是基于无线的即时消息和出席服务;另外一种是基于SIMPLE/SIP的即时状态和即时消息。其中后者是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它能够充分利用IP多媒体子系统提供的会话控制机制。而即时通信类业务的基本能力实体是组和列表管理。若要完成这项管理,需要经过授权的PoC、IM等对列表文档进行获取、添加、删除和修改。

第四,移动搜索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它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搜索技术的总称,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采用短消息业务(SMS)、WAP、交互式语音回应(IVR)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获取WAP站点及互联网信息内容、移动增值服务内容及本地信息等用户需要的信息及服务。

最后,OMA是基于分类的内容过滤,用于明确一种基于分类的内容过滤框架。它规范了基于相关规则的内容过滤应用中,各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即可对所有来自或到达用户的任何信息应用内容进行过滤。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中,它可以保护用户避免接收到他们所不想接收或未被同意接触到的内容。例如:未成年人接触成人内容(如性、暴力等)应该被控制并限制,公司在上班时间控制其雇员能接触的内容,不让他们接触到与工作无关的内容等等。

多样化是技术发展趋势

如今,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而这种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网络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两个方面。

对于网络接入技术而言,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传统3G加强版的技术,如HSDPA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终端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8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电子商务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目前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而各类移动多媒体终端产品以及各类手持信息终端产品也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信息传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将数字通讯移动计算有机结合到了一起。尤其近些年,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互联网获取其想要了解的信息,便于沟通。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需求以及生活需要,移动通讯互联网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技术逐步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数据化、宽带化以及多元化也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之一,电子商务利用移动互联网为其广大的用户群体提供的服务之一。

1 技术发展现状

以移动通讯技术为基础,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以此为基础移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同传统的有线互联网服务相比,移动电子商务更加人性化,建立起全新的互联网经济,对激发整个电子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但能够为电子商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也能够对商品进行线上交易。与有线互联网电子商务相比,其不会受到地域以及空间限制,并且针对专业领域以及特殊领域能够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正是由于这种信息服务的专指性,其客户群体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高,其信息收费具有有价性。移动电子商务便将其信息服务作为实现其价值的基础环节。而移动电子商务提供服务形式则是通过交互式服务进行线上有形商品交易,这是其最常用的方式。

目前诸多社会服务领域以及经济领域都开始应用移动互联网基础,不仅如此,人们的生活领域也逐步的受到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影响。国民经济受到该种新型的商务交易方式影响,具有了新的生机活力,更加便捷、灵活。而网上购物以及商品交换受到电子智能化以及网络化影响,不再受到空间限制,而网络公司运营也飞速发展。通过这种移动互联网式的商务运营方式,使得线上线下交易有机结合,为各个领域、各个没结的商务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技术交流更加广泛。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着移动电子商务技术,而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有促进了社会服务领域的进步。而电子商务运营的这种技术的推广使用,使得消费领域也得到了使得消费领域也得到了带动,令消费者的消费观以及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令消费更加便捷,同时服务行业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商务以及移动互联网,能够将自身的优势更好的展现给消费者,令交流更加便捷,拉动了消费者以及销售者之间的距离,达到长效服务的目的。另外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进步,生产服务业受到了一定的促进,生产厂家能够通过这种交流平台扩宽自身的生产渠道,加速自身同市场交流的周期,将生产同销售结合在一起,将移动电子商务渗透到生产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那以及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生产服务中的渗透,必定会激发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这种新型的社会服务模式对人们的工作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想着更加灵活多元化的工作方式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发展,使得传统服务方式受到了全面的颠覆。另外,以其独特的服务方式拉动消费和生产,使得企业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可以在技术的带动下取得好的发展。同时通过二者的简单性特点,可以使广大的群众更容易应用此技术,并使技术得到很好的传播,为企业提供了好的发展方向,并拉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2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终端以及移动自动化是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其技术发展中,电子商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都将向着自动化以及移动化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在自动检测系统的支持下自动性以及准确性更高,且能进行自动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分析,从而使得整体技术领域得以扩展,其技术系统无论运作方式、功能都更加先进,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特性,带动了整体技术的发展。利用高端技术进行信的在处理,并在不断的应用中逐步总结出技术优势,使得技术向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能够通过自动化方式得以控制,使得技术的转化以及应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使得自动化系统得以实现。而智能化也是电子商务同移动互联网发展转化的主要方向,通过智能终端的应用,使得二者逐步转化为智能技术。而想要在发展自动化电子商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同智能化终端的结合,就必须发展特色化技术,使得新技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之上得以创新,并成为能够推进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信息量逐渐增多,信息向复杂性转变。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中信息量也会不断的增多。通过技术的不断推广,使技术的应用性逐渐增多,也使电子商务流通量逐渐增加,信息增加速度也更快。并且互联网与电子技术本身就涵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使服务的对象更具移动性,服务的要求也更加的及时,通过信息的采集和选择使服务更加私人化,把信息同个人的空间紧密相连,个人可以通过私密的信息来开展私密的工作,使服务更加方便,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信息也更加复杂化,信息之间的联系通过二者可以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来。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向宽带化、数据化和应用化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中,二者逐步向宽带化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承载的信息量正在成倍增加,高清图文信息、视屏多媒体信息等,都要求移动互联网技术向更高的带宽、更稳定的传输体系演进。把技术同宽带网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宽带的形式让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快捷也更加准确,让电子商务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同时二者也向数据化方向转变,把数据同高新技术有效的联系在一起,用数据体现网络和电子技术,让数据可以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二者在发展中也更加趋向应用化,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使二者的优势更快速的体现出来,并优先发展技术优势,把好的、新的、快捷的、先进的技术同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的联系在一起,让技术和电子商务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带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

3 结束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应当逐步添加新的元素,而电子商务也应当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扩展两大技术的发展空间,同时应当将信息化元素带劲技术发展中,逐步提高智能终端的发展速度,将服务以及信息共同带入新平台中,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同移动互联网整体发展,以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并作为社会新兴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腾飞。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9篇

1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熟悉,移动互联网指的是移动技术与互联网的联接,并且实现了无线连接,以此获得相关的通讯信息,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用户体验无线终端技术,通过移动无线网将手机与互联网联接,拓展手机用户的信息获取量,并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在新时期下,互联网与手机的联接,让互联网资源与通信联接的更加紧密,让用户体验更快、更高效的服务[1]。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手机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随时使用,通过移动终端以及互联网能够获得想要的信息;第二,用户通过手机联接互联网,传输的数据不会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第三,无线终端的种类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得到迅速增加,硬件配置以及应用系统得到优化。

2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营业务

我国的人口众多,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移动互联网自身也具有强大的优势,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例如,移动互联网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省国家的财政支出,并且为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等等。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与网路的结合随时随地搜索想要获取的信息,例如,人们可以搜索地图、关注汽车、了解每天发生的大事以及各种见闻。社交方面,人们的手机与互联网相连接,可以下载社交类的软件,例如,腾讯QQ、微信、MSN等,这不仅可以增加自身与朋友的交流,扩展交际圈,还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生意上的交流,处理日常的工作。另外,人们通过社交软件上带有的新闻咨询,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增加知识量,还可以进行某些娱乐活动,抒感。广告方面,互联网技术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人们所能使用的电子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平板电脑、摄像机、学习机等,人们通过这些电子产品玩游戏、浏览网页或者播放视频,正式进入游戏或者视频之前往往有1分钟的广告,人们想要获得娱乐体验就必须观看这1分钟的广告,因此,这些广告的传播作用非常大,不仅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也受到广大软件商的喜欢。手机视频方面,手机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后,在短信、通话基础之上,功能不断多样化,视频技术得到不断发展,通过手机视频,人们体验生活的娱乐性,为生活添加一份色彩,使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3]。电子阅读方面,传统的书籍不仅阅读起来不方便,而且受时间限制,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用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手机阅读可以将纸质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的文字,大大节省了空间以及重量,因此,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读书这一问题,满足人们读书的欲望,将时间拼凑起来,利用零散时间阅读。例如,人们在上班的路途中,可以通过手机,阅读自己想阅读的书籍,在短时间内了解市场变动,掌握商机。在电子支付方面,目前,网上电子交易成为一种时尚,它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具有自动化、移动性,其未来发展的空间、市场非常广大,昭示着移动银行支付业务以及各类金融服务的统一。人们通过电子支付,节省了时间,节省了人力、物力,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3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地位将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是社会上出现的新兴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其技术对于移动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通过法律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如今以及将来,各个公司之间的产权竞争都将成为主要内容。例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芯片设计、客户端开发、通讯技术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群,并且这个系统工工作群需要有相关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进而对自己公司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3.2国家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处理安全问题。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虚拟性非常强,这使得移动互联网管理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加上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不断演变,加大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力度非常有必要。因此,国家必须出台有关政策,加强网络管理,避免网络犯罪或者恶意侵袭,给用户带来不便或者伤害,国家需要利用宏观调控,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使人们的娱乐、隐私安全得到保证[4]。相关的部门应该提高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利用制度规范网络。

3.3移动互联网络通讯操作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升级。人们想要得到更加连贯的移动网络操作体验,必须升级现有的移动互网络通讯操作系统,突破原有的操作系统,将操作技术延伸至更广的范围,例如,游戏、视频、照相等功能,将更多的ICT产业联接在一起。就目前电子产品的发展市场来看,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正在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将更加开放,成本更低,发展能力更强[5]。例如,苹果集团通过IOS系统联接了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微软的windows8系统连接了手机、平板、以及PC,Linux操作系统,在原有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源代码,使得企业降低了运行成本,从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移动互网络通讯操作系统将继续得到升级,统一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