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药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29 19:13:29

农药调查报告

农药调查报告第1篇

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部署落在实处,真正解决好县各族农民群众用药不方便、用不上放心药的问题,我县药监系统在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和药品流通供应网络(以下简称“两网”)建设中,为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局开展了对我县农村药品流通供应网络的摸底调查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西北部,与贵州省接壤,与云南省相邻。全县辖个乡镇个村,面积平方公里,在地形上我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上升部,地势复杂多变山高路险,全县有属喀斯特地貌,交通极为不便。我县共有壮、汉、苗、彝、仡佬个民族,总人口万。无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家,医院(包括卫生院)家,个体诊所所,村卫生室个。××是一个百色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人口以上分布在广大山区农村,在市场监管的深度、广度上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加之我县药品经营企业多集中在城镇,农村群众用药主要依靠卫生院(所)、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规范、便捷的药品流通供应主渠道尚未成形,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乡村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买药难、买放心药难的问题。因此,在我县农村构建农村药品供应配送网络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我县目前的药品供应配送和农村药品监管情况

据我局调查我县有了一定的农村药品供应配送网络,在个乡镇个村的医疗点和药店中从合法渠道采购药品的占实行供应配送的占但是目前的我县药品供应主要是外地合法药品批发企业向我县乡镇用药单位和药品零售企业供药,然后药品经营企业向村发展经营网点,通过契约方式向村涉药单位配送药品,但是由于各个乡镇的供货渠道不同供应方式比较零乱,使得我局的监管工作比较困难,也使药品质量和服务跟不上,供应种类单一,甚至在某些比较边远的山村还没有建立经营网点,山区乡村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买药难问题。在我县的个乡镇中的家药品零售企业和家医院(包括卫生院)主要的供药商近家。主要的供货企业有:××××药业有限公司、一心药业有限公司、九洲通药业有限公司、龙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但也有部分零星的使用不同企业的产品:近的有××市北丰医药器械公司,而远的有武汉王冠医药器械公司,但大部分的涉药单位使用的是广西和贵州黔西南洲的药商提供的药品和医药器械,也有部分涉药单位同时有几个供货商,这些供货商分布各处有近有远。对这些现象涉药单位的解释主要是:求远的是由于价格杠杆的作用,近的供药企业的药价太贵了,为了赢利不得舍近求远找一些比较便宜的进货。而就近购买的认为供药商离得太远会导致供药不及时,在运输过程中有时会有破损的情况而供药方不承认不给赔偿的现象。还有些认为同时跟几个供应商进货可以形成竞争,哪个的价格低,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实惠就跟哪个要。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我县乡镇涉药单位进药渠道主要有价格高低和供货速度快慢两个因素。

在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乡镇涉药单位对在我县建立配送中心表示欢迎,他们表示只要我县的配送中心价格便宜、服务到位、质量保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法则办事,他们就会考虑在我县的配送中心进货,也有部分涉药单位认为他们经营的模式是先货后款,等到下一次进货才能付款,如果配送中心可以用这个模式才能考虑进货。

而在我县乡镇以下的村,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地广人稀,给企业营销工作带来难度。同时,农民对药品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也使市场推广工作难度加大。没有足够的利润能维持生存所以在我县的很大部分边远山村没有药店和卫生员。使我县的农村用药就医出现盲点让农民群众看病难。即使有了药店和卫生员的山村用药条件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大。农民手中的钱仍然很少,消费能力仍然很弱。农民购药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才是疗效。在我县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消费者在购药时往往先对比价格,无论医生或药店店员如何解释药物疗效的重要性,他们都会首先考虑价位是否能够承担得起。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供应于是就出现了不少兜售假药劣药的药贩子。而我分局由于人力有限加上药贩子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所以未能真正有效的打击兜售假药劣药行为。

我县针对人员不足、机动性不强弱点,规划构建“以专为主、以协为辅,专协结合”的农村药品监管新体系。专,就是药监系统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队伍。协,包括协管员(信息员)队伍;乡村两级医疗管理队伍;人大、政协、纪检监察、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等社会监督队伍。具体做法:一是加强协管员、信息员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并逐步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提高各基层食药监局药品快速鉴别能力,做好辖区内药品的初检和抽验送样任务,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逐步建立由食药监、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专项整治的合力。通过聘请乡、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逐步建立起农村药品市场的两级监督网。现已选定了人选现正在进行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当中。

三,对我县两网建设的思考

在我县农村直接影响农民吃药的是价格问题,而影响价格问题在目前看医药的销售环节过多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县建立药品配送中心是减少销售环节降低药品价格的有效措施。但如果指定让某一家乡镇医院或药店搞代购药品销售环节,而乡镇卫生院或药店由于种种原因药品贮存、养护设施并不完备,且加上一定的费用后再代购给乡村医生,价格偏高,类似药品批发行为,如果绕不开这个“坎”就违背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初衷。能否在提是双方志愿、合理、合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实行到乡、村的价格一体化,搞代购药品销售的乡镇医院或药店和药品配送中心进行分红的形式避免加价行为,时也有利于代购企业的相互竞争。

“两网”应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按市场规律推进。推进农村“两网”建设,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遵循市场规律。确定某一地区承担向农村集中配送药品任务的单位,不是由政府或哪个部门说了算,而是由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谁的药品经营管理规范且品种齐全就由谁来配送。各地还及时打破地域限制,积极鼓励外市、外省的药品批发、连锁企业到本地农村发展药品集中配送和药品连锁经营。这就既推动了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发展,又促进了药品经营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而我们作引导、鼓励和监督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戏台上究竟是谁在唱由市场说了算。

“两网”结合,同步推进。农村药品监管网络与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相辅相承、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监管网络的建立,为供应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并促进其不断发展。供应网络的建立和健全,为监管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给药品监管网络建设提出新要求,促进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在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同时要注意建设农村药品监管网络。

农药调查报告第2篇

(一)体现不出聘请的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仍然有药贬子到农村兜售药品,但我局从没有接到过协管员或信息员的举报。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未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要的原因,一是他们的身份和职责不明确;二是没有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三是培训工作还不到位。

(二)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药学知识理论培训,素质偏低。当前我县农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农村卫生室的药品从业人员几乎没有经过药学的专业训练,大多是一个卫生室一个村医,开方、发药均是一人,主要开展防疫保健工作,缺乏药品管理的专业知识,造成农村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农民群众用药水平低,用药安全意识较差。农民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掌握不多,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我们对购药、用药的群众进行随机调查中,盲目购药和无假药识别能力的人占半数以上。

(四)卫生室药品管理知识欠缺。村级卫生室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有的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室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室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室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在农村使用量小,绝大部分药品都是拆另使用,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71个村卫生室中,我局成立以来没有一家上报个一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五)药品质量管理不规范,贮藏设施、设备不完备,储存、养护条件差。少部分农村卫生室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药品贮存条件简陋,达不到药品贮藏要求。在管理上存在误区,重医轻药,药品管理重视不够,设施条件不能保证所贮存药品的质量,药品购进不验收,不定期养护。部分村卫生室以家庭为单位,医疗点就设在乡村医生家里,生活区和药房不能有效分离,场地狭小,药品摆放零乱,存储环境差,连最基本的防潮、防虫、防鼠设施也没有;药品随意摆放与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混杂,须冷藏存放的药品随意摆放在柜台内,使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六)农村药品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清理过期药品是目前农村卫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往往是在发药时发现有过期药品才清理,没有养成定期养护药品的习惯,农民的用药安全难以保证。

(七)监管法规滞后。目前我国药品的生产和经营都必须经过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作为准入的资格,而涉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还没有出台,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管法规依据不够充分,尤其是个别乡村医生对创建标准药房认识和重视不够,虽然我局在2006年已对大兴地乡5个村赠送了标准药柜,但对创建标准药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开展。由于法规不健全,导致一些乡村医生对药品管理的意识淡薄,药品贮藏设施设备差,对药品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护,造成使用过期药品、药品贮存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对于过期药品,由于金额不高,执法人员往往都不予立案处理,因为立案调查程序太复杂,执法成本高,村医待遇低,加之经济困难,往往只是采取就地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违法者没有进行处罚,因此未能对违法者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对策与建议

(一)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夯实监管工作基础。要搞好药品监管工作,改变目前的现状,就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夯实基础,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因此,在开展药品监管的各项专项行动中,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视,给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加强宣传的力度,努力增强农民用药安全意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一要宣传药品法律法规知识,二要宣传假劣药产生的途径、危害及识别方法,宣传药监部门的职能;加强在农村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认知违法行为和自我防范意识,使假劣药品在农村没有市场。

农药调查报告第3篇

二、减少了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和药品价格,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

三、为药品供应网配送的药品都是由通过GSP认证的合法药品批发企业提供的,药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四、村村有药店使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质量好、价格廉的药品,农民购药更加快捷方便。

五、由县、乡、村构成的三个层面的药品监督网络,极大地遏制了农村“黑诊所”、“地下药铺”、“游医药贩”活动猖獗的局面,药品市场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六、为农民开辟了很好的就业渠道,使部分学医学药未分配工作人员有了合法的“用武之地”。

“两网”建设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益处,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个别村屯药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客观上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局面,致使药品监管工作出现了鞭长莫及的现象。

二、由于未能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致使聘请的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乡镇村屯中的涉药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举报和有效打击。

三、由于药品供应网络尚不完全健全,在村屯的覆盖率未能达到100%,使部分偏远地区农民采购药品仍不方便,个别村屯中“黑诊所”、“地下药铺”仍然存在,农民群众用药安全仍存在隐患。

四、由于村级药店资金有限,经营规模小,销售额低,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村级药店承受了过高的税费,导致大部分村级药店负债经营,部分村级药店面临倒闭的局面,而同级村卫生所的费用还不及村级药店的一半,村级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五、由于村级药店的人员对药品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又缺乏药学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为群众用药提供咨询服务。

针对“两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巩固“两网”建设成果,努力提高“两网”运行质量,继续鼓励偏远乡村中信誉度高的人员开办药品供应网点,力争药品供应点覆盖全县各行政村

二、中央和地方都应当加大投入,增加中央补助地方“两网”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地方政府应当尽量从财政预算中拨出适当的经费支持“两网”建设工作。

三、药品信息员举报奖励措施应当落实到位,并列入在给予县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划拨的日常经费中。

农药调查报告第4篇

二、农村药品市场现状

(一)体现不出聘请的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仍然有药贬子到农村兜售药品,但我局从没有接到过协管员或信息员的举报。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未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要的原因,一是他们的身份和职责不明确;二是没有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三是培训工作还不到位。

(二)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药学知识理论培训,素质偏低。当前我县农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农村卫生室的药品从业人员几乎没有经过药学的专业训练,大多是一个卫生室一个村医,开方、发药均是一人,主要开展防疫保健工作,缺乏药品管理的专业知识,造成农村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农民群众用药水平低,用药安全意识较差。农民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掌握不多,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我们对购药、用药的群众进行随机调查中,盲目购药和无假药识别能力的人占半数以上。

(四) 卫生室药品管理知识欠缺。村级卫生室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有的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室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室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室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在农村使用量小,绝大部分药品都是拆另使用,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71个村卫生室中,我局成立以来没有一家上报个一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五)药品质量管理不规范,贮藏设施、设备不完备,储存、养护条件差。少部分农村卫生室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药品贮存条件简陋,达不到药品贮藏要求。在管理上存在误区,重医轻药,药品管理重视不够,设施条件不能保证所贮存药品的质量,药品购进不验收,不定期养护。部分村卫生室以家庭为单位,医疗点就设在乡村医生家里,生活区和药房不能有效分离,场地狭小,药品摆放零乱,存储环境差,连最基本的防潮、防虫、防鼠设施也没有;药品随意摆放与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混杂,须冷藏存放的药品随意摆放在柜台内,使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六)农村药品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清理过

期药品是目前农村卫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往往是在发药时发现有过期药品才清理,没有养成定期养护药品的习惯,农民的用药安全难以保证。

(七)监管法规滞后。目前我国药品的生产和经营都必须经过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作为准入的资格,而涉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还没有出台,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管法规

依据不够充分,尤其是个别乡村医生对创建标准药房认识和重视不够,虽然我局在2006年已对大兴地乡5个村赠送了标准药柜,但对创建标准药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开展。由于法规不健全,导致一些乡村医生对药品管理的意识淡薄,药品贮藏设施设备差,对药品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护,造成使用过期药品、药品贮存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对于过期药品,由于金额不高,执法人员往往都不予立案处理,因为立案调查程序太复杂,执法成本高,村医待遇低,加之经济困难,往往只是采取就地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违法者没有进行处罚,因此未能对违法者起到警示的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一)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夯实监管工作基础

要搞好药品监管工作,改变目前的现状,就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夯实基础,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因此,在开展药品监管的各项专项行动中,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视,给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

1、政策上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药品两网的建设工作,完善监管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提出责任追究办法,使相关单位都能重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使之成为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牢固树立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将药品安全也纳入政府的中心工作。

2、经济上的支持。为使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调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目前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经费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给予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一定的经济补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培训教育等也需要经费,因此必须争取地方政府投入一定的经费。

(二)加强宣传的力度,努力增强农民用药安全意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一要宣传药品法律法规知识,二要宣传假劣药产生的途径、危害及识别方法,宣传药监部门的职能;加强在农村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认知违法行为和自我防范意识,使假劣药品在农村没有市场。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农村药品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涉药法律法规培训,对药品从业人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用药知识等培训,通过培训,规范他们的药品使用行为,指导广大农民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

农药调查报告第5篇

关键词:农药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

1 切实抓好农药管理体系建设

1.1 健全机构 借机构改革和《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颁布的契机,做到有专门机构负责农药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应设立由编委正式批复的独立农药管理机构;对于独立暂时有困难的,可以加挂农药检定所或农药管理站牌子,并任命负责人,争取增加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也可以在综合执法机构的基础上,经编委批文,加挂农药管理单位的牌子。

1.2 稳定队伍 有专人负责农药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专业人员专职从事农药监管工作,并确保人员相对稳定。要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与农药管理任务相匹配的农药管理队伍。

1.3 强化手段 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争取把农药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同级部门预算,保障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重大农药安全事件处置等重点工作的正常开展。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逐步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能满足当前农药管理工作需要的管理、执法设备。有农药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的检测单位,要争取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努力改善工作条件,扩展农药检测项目。

2 继续推进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2.1 加大农药案件查处力度 继续坚持“狠抓源头、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点突破、长效监管”原则,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强化农药管理责任。对各类农药案件,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在抓好企业违规生产查处的同时,重点抓好乡镇、村农药经营点,特别是游商小贩和物流的查处工作。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集中力量查处农药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案件处置力度,及时上报案件信息,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坚决杜绝应付、推脱、瞒报和“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的行为。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的,及时列入“黑名单”,重点跟踪监管和内部通报;对于构成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加大农药产品抽检力度 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进一步完善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农资产品质量抽检计划,组织开展监督抽查活动,扩大监督抽查范围,依法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对群众反映强烈和问题突出的区域、产品、企业,以及关系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投入品要进行重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警示信息;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农资产品要依法处理。农业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商议并组织相关工作,切实做到工作协调同步、信息互通共享,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执法

效能。

3 做好农药广告和农药产品展销会的管理

加强对农药广告的审查,与工商部门配合,加大对媒体农药广告的管理和宣传力度,对虚假宣传和未经审批刊登的农药广告违法案件及时移交工商部门,同时对企业的农药产品质量进行抽检。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农药企业依法向农业部门提出广告申请,严格执行审查标准,杜绝不经审查批准农药广告的违法行为。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省市县联动,及时沟通农药广告信息,形成全方位联合监督的良好氛围。加强对违规企业产品的检测,发现问题从严处理。加强对农药产品展销会的监管力度,并会同工商等部门,对发现问题的参展企业和产品及时查处。

4 妥善处理农药使用安全事故

在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全面排查农产品和农药安全隐患,妥善处理农药药害等突发事件,建立完善农药重大药害事故的报告、专家评估和处理机制,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农药使用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切实加强预警分级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事故处理工作。对发生人员安全事故的,要积极协助当地卫生等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按规定如实上报信息。对发生使用农药后作物出现药害症状的,首先报告当地政府进行处理;对于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当地政府处理较为困难的,及时以政府名义上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调查鉴定,做好协调工作,随时做好应急事故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尽最大能力维护社会

稳定。

农药调查报告第6篇

茶农:

我们都喝自种的茶

“茶叶农残”风波掀起后,众多媒体记者纷纷深入国内著名的产茶基地进行实地调查,其中有记者在福建安溪调查时发现,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是较普遍的现象,但对于农药品种的使用却有着较为严格的监管体系。面对茶叶是否喷洒过农药、是否有农药残留的疑虑,茶农阿山笑称记者太外行:“不喷农药怎么可能种出好茶叶来?你尽管放心,我们都是等药期退了才采摘茶叶,我们自己都喝,绝对不会对身体有害。”

与阿山相同,在大多数当地茶农眼里,种植茶叶不依靠农药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并不会使用政府农药准入目录之外的农药,因为这样做既没有可行的途径,也要承担着极高的风险。此外,县、镇两级单位分别对辖区的茶农每年至少执行4次随机抽查,如果发现茶叶农残有超标,茶叶将被没收销毁并处以罚款,同时也会成为下次抽查的重点“照顾对象”。茶农还表示,农药一般都有作用期(农药的安全期间隔),有些一个星期就能分解、消失,有些要20多天,如果喷洒一定时间后再食用,农药残留就很少了。

另外,当地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愤愤不平地对记者说:“即便是种植有机茶,都还会辅地用一些生物农药,何况是种植普通的茶叶?茶树不用药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关键在于茶叶的农药残留量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在没有超标的情况下讨论茶叶的农药残留毫无意义,这是对中国茶叶品牌的一种伤害。”

茶商:

不会收有农药味的茶叶

当记者提到绿色和平的茶叶调查报告时,很多茶商都表现得很自信。一位天福茗茶的工作人员就说:“我们的产品都要经过多重检测之后才能上市,不可能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在以往的送检过程中,天福茗茶都没出现农药超标的问题。目前是春茶上市之际,压根不会受到这份报告的影响,也未接到下架的通知。”据了解,在每年春茶和秋茶上市之后,一方面茶商会主动将产品送到当地茶叶市场质量检测中心接受检验,另一方面检测中心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还会逐家逐户地对市场上茶商销售的茶叶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立即要求其下架。

还有茶商对记者说:“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我们在收料时把关都比较严格,没人愿意收刚喷了药的茶青。因为在杀青的过程中,农药味全出来了,熏得人脑子疼。这样炒出来的茶叶有异味,不好卖,价格低,不仅不挣钱,还把客户得罪了。”

专家:

农药调查报告第7篇

利剑出鞘斩恶疾

2013年5月,弋阳县人民政府县长办公会议决定安排县审计局对全县新农合基金开展专项审计。审计在基本摸清全县近两年新农合基金收支和报销等情况后,根据《江西省审计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延伸审计接受和取得新农合基金的相关私立医院。经县人民政府批准,2013年10月县审计局派出审计组专门对该县授受和取得新农合基金的四家私立医院进行审计。利剑出鞘,审计一举查获四家私立医院中的三家在2011年至2012年6月的18个月的时间里,以虚假用药手段骗取新农合基金197.5万元,虚报病人住院床位费套取新合基金9.1万元的违法事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

医院用药量大、面广、繁杂,如何从用药环节正本清源查清事实,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审计人员知难而上,经全面调查医院的药品进药、入库、出库、用药等程序后,决定抓住进药源头,普查用药处方,重点核查用量大的常用药品的用药量真伪:

在Y医院,审计从352种药品大数据中,筛选出26种用量大的常用药,将药品的购进量与用药量进行对比核查,发现氧氟沙星注射液等14种药品虚报用药金额计30.9万元,从新农合基金中已报销骗取27.8万元。审计还查出该院在审计时间范围内的18个月的时段内,虚报病人住院床位费,套取新农合基金9.1万元。

在R医院,审计从884种药品在大数据中,筛选出48种用量大的常用药品,将药品的购进量与用药量进行对比核查,发现丹红等7种药品虚报用药金额计129.8万元,从新农合基金中已报销骗取103.9万元。

在P医院,审计从505种药品大数据中,筛选出32种用量大的常用药品,将药品的购进量与用药量进行对比核查,发现头孢曲松纳注射液等8种药品虚报用药金额计73.1万元,从新农合基金中已报销骗取65.8万元。

三家医院在18个月的时间内共虚报用药金额233.8万元,从新农合基金已报销骗取197.5万元,加上Y医院虚报住院床位费套取新农合基金9.1万元,共侵占新农合基金206.6万元。

药品采购藏玄机

医院虚报用药量在药品账上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审计人员主要是抓住药品采购源头,发现账面药品支出数大大超过药品采购进货数。比如:R医院药品账面反映,2011年至2012年6月期间,从省内4家药业公司购进药品405万元,经审计外调这4家药业公司只供应了R医院药品60.7万元,该院虚列采购药品成本344.3万元,虚假率达85.2%。再如:P医院药品账面反映2011年至2012年6月期间,从省内9家药业公司购进药品100.6万元,经审计外调这9家药业公司只供应了P医院药品21.7万元,该院虚列采购药品成本78.4万元,虚假率达78.4%。如此多的空穴来风“药品”,在医院药品账上平衡了虚假用药量和金额。殊不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审计破解了药品采购造假玄机。此外,审计还查出三家私立医院白条支付采购药品款357.9万元,逃漏税收60.8万元的违法问题。

―石击起千重浪

弋阳县新农合基金专项审计延伸审计私立医院发现的问题,引起该县卫生医疗界乃至全县强列震动:

――县检察院立案侦查。检察院收到审计移送处理书3个月后,决定对三家私立医院法人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线索依法立案侦查。

――县纪检委立案调查。纪检委收到县审计局关于三家私立医院骗取新农合基金的问题,应当依法追究县卫生局新农保局局长相关责任的移送处理书后,1个月内决定对责任人立案调查。

――县人大常委会致函县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认为县审计局实施的新农合基金专项审计“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实事求是地揭示了私立医院在新农合基金报销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合法合规,为国家挽回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审计提出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的意见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规范新农合基金使用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请县人民政府切实认真抓好整改,整改情况年底报县人大常委会”。

――县政府转发审计报告。县人民政府以“弋府办字[2014]97号文,转发了县审计局新农合基金审计报告,并要求相关单位进行专题整改,将整改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后及时报送县政府和审计局。

――分管县长作出批示。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在《新农合基金审计报告》上批示:“此次审计工作抓得很好,为财政挽回资金几百万元,请卫生局对新农合基金审计发的问题立即整改,并根据审计建议做好建章立制工作。

――县卫生局进行整改。县卫生局就新农合基金审计查出的问题和部分私立医院在新农合基金报销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向县政府和审计局作出整改报告,报告称已责成县新农保局及相关私立医院采取6条有效措施,及时认真整改,整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农药调查报告第8篇

“大家要理性看待茶叶农残问题,不要谈茶色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郑国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4月11日和24日,“绿色和平”先后在其官网了《2012茶叶农药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立顿”袋泡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经对北京、成都、海口等地的茶叶产品抽查检验发现,国内多个知名品牌和“立顿”的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

对此,郑国建从三个方面回应了该组织所谓的“茶叶农残超标”。

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

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报告”中没有将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造成社会各界对检测结果误读,把“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概念混淆,引发茶叶消费者恐慌,对此,郑国建回应,“农药残留与农残超标完全是两个概念,茶叶检测出来有农药残留,并不等于茶叶就是不安全的,关键要看是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郑国建表示,茶叶在生长、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对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水质污染等影响因素很多,不一定是人为使用造成的。”

据了解,2002年6月5日,我国农业部颁布第199号令,就已禁止19种农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可限量使用的农药标准。我国对茶叶农药使用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规范,茶叶在生产过程中是有规可循的。

据统计,报告中一共涉及了29种农药残留检测项。郑国建认为,其中绝大部分的检测项只是查出含有农药残留,但这是标准允许范围内的,不属于“农残超标”问题。

欧盟不是茶叶生产国

欧盟标准缺少风险分析依据

当谈到报告里采用欧盟标准来评判中国茶叶时,郑国建表示,“欧盟本身不生产茶叶,他们制定的标准肯定是越严格越好,他们的‘棒子’是用来打别人的。”

郑国建认为,欧盟对茶叶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其制定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缺少风险分析依据。我国的标准不是“宽松”,而是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而制定出来的。

郑国建对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业分会秘书长蔡军提出的“技术壁垒”观点表示认同。他说,“欧盟的标准与我国国标差异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技术壁垒问题”。

据资深行业专家分析,此次茶叶农残风波,可能与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量、金额再创历史新高等因素有关。“农残问题一直像个紧箍咒一样,成为外界施压的砝码。”

人均茶叶消耗量有限

多数农药溶解度小于0.001克/升

郑国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统计,我国年人均饮茶量是770克,除以365天,平均下来,人均每天饮茶量才有2克。只要符合国标的茶叶,2克茶所含农药残留量是微乎其微的。况且绝大多数农药都是不溶于水的,多数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小于0.001克/升的。据资料了解,溶解度小于0.01克/100克就属于难溶于水,几乎可以看成不溶。”

农药调查报告第9篇

1.药械市场监管的重点内容:一是加大对挂靠经营、超方式、超范围经营,以及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网上销售药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对多次被行政处罚,多次变更许可证以及GSP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的企业和2006年以来新开办的药械经营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和检查力度;三是进一步开展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等含兴奋剂药品的专项检查,加强对特殊药品经营单位的监管。加强对2007年10月1日以后生产的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的监督检查,其包装标签或说明书上未标注“运动员慎用”字样的,从今年5月1日起,一律停止销售;四是继续加强麻黄碱管理,重点加强对麻黄碱复方制剂的流向追踪。贯彻实施即将颁布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加强对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

2.日常监督检查的时间安排:对药品批发企业、生产企业每季度检查一次,对药包材生产企业每半年检查一次,对药品零售企业每年检查一次以上,对重点监管对象随时检查。注重将监督检查工作与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相结合,与继续开展“全省万店无假药”行动相结合,与换发变更药械经营许可证工作相结合,与GSP认证及其跟踪检查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监管档案。

3.加强督促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提出明确、具体的整改要求,监督其限期整改就位,并向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企业,移送稽查部门依法查处。

二、继续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1.扩大配送范围,延伸配送点。加快推进农村及社区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着力发挥大中型药品批发企业在药品直供配送方面的优势作用,扶持信誉好、服务优的药品批发企业,通过竞争和招标等形式向农村和社区进行配送。积极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向农村地区延伸。9月底前,确保全区100%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充分发挥药品“两网”建设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医疗卫生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普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力争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药品零售网点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使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

2.巩固完善监督网络,发挥专协结合、群防群治作用。根据需要,对我区现有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充实、调整,形成一个镇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的完整网络。加强对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考核,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其宣传药品安全知识。发现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协助查处涉药案件等多方面的作用。

3.规范医疗机构的药房管理,巩固创建成果。首先是对通过“规范药房”、“合格药房”的医疗机构实施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巩固创建成果。其次是继续推进社区医疗机构“合格药房”的创建活动,争取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合格药房”验收。未达到“规范药房”、“合格药房”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我局会同区卫生行政部门严肃查处。

4.积极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根据省、市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由区政府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在今年10月底前,通过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验收。我局承担日常工作,对创建工作适时进行指导和协调。

三、加强药械市场监管,促进药械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1.创新监管机制,全面推进药械经营企业实行远程监控。积极创造条件,着手构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计算机远程监管系统,实现对药品批发、零售连锁、零售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销、存等情况的实时监控。在去年对城区药品经营企业实施远程监控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远程监控的覆盖面,今年确保远程监控覆盖到全区药品批发企业、乡镇以上药品零售企业(村级除外)。同时开展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远程监控的试点工作。

2.严把药械市场准入关,促进现代物流的健康发展。严格药械市场的准入标准,认真执行省局《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标准》、《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场检查验收标准》等相关许可规定,提高药品零售企业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电子档案,结合许可证换发、变更和日常监管,实行行政审批行为公开,实行网上申报审批、网上监督。在收集企业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区药械经营企业诚信和监督档案。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依据“谁诚信,谁发展,谁失信,谁退出”的原测,促进药械市场的健康发展。

3.抓好GSP认证及其跟踪检查,保证认证工作质量。认真做好药品GSP认证指导工作和GSP认证后跟踪检查工作。对辖区内GSP认证满2年的药品零售企业实行全面检查,凡检查不合格的,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查处。

4.加大广告监管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参与省局统一开展的“飓风”行动,集中打击以公共人物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等严重虚假违法广告。对社会影响恶劣、情节严重的违法广告,逐级上报省局对其采取暂停销售的措施,对拒绝执行暂停销售的单位,依法从严查处。

四、强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