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践教育的目的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8 14:38:49

实践教育的目的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1篇

关键词:三维目标;育人为上;读中悟情;写中言志;教学实践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都十分强调“文道”结合,其实这也是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最基本的责任所在。目前,尽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但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偏重于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培养,在听、说、读、写中加强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水平的检测、评价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表面看,这都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其实,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实践中,人们更多注重的是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却很少真正的思考过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德育目标。仅有的只是在确定教学目标中形式上的列出这一项目而已。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考虑到怎么去落实。如此看来,“文”、“道”结合依然是“两张皮”。我认为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与学校培育人的目标还存在着“貌合神离”。因此,我们应该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意义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个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在实践中有几点感悟和建议:

坚持育人为上。语文导创教学的开创者文兰森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因为“潜能”是“智能”的母体。那种忽视学生自信心、事业心、学习动机、审美情操、献身精神、创造意识等心理品质与人格的教学时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的[1]。科学家们也认为:创造的花朵,在“性格伟大”的土壤中才能开放。诚然“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责任,但只是教师在教给学生生活与生存所应具备的工具、技能,在人的终身发展中,人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人生价值取向才是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将影响的一生。在《山的那边》一文的教学中,我把语文工具性的教学目标:把握诗歌的朗读方法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体会诗中部分诗句的含义以及诗歌的表现方法作为重点之一。把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坚韧不拔的追求理想的意志品质作为重点之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抓住小时候诗人的“痴想”、“终于”以及后来“一次又一次”、“爬上一座座”、“诱惑”这写个关键词反复品味,引导学生体会其间蕴含的对“理想”的强烈欲望和不怕失败,不断追求、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要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的真正东西,之后我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自己读诗后的感受,自己的理想以及为实现理想所做的思想和实际准备。这样一来,学生就在诗歌的学习中跳出了语文文本学习的框框约束,置身于人生发展的思考这一高度学习,我想学生能真正领悟到这一点并对将来人生发展有所思考的话,教学真正的目的便实现了。

注重读中悟情。我们知道: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感受真善美等良好的情感态度,光靠简单的理论灌输和空洞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选择诸如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高尔基的《海燕》等优秀散文作品,在完成了语文工具性目标教学的基础上,反复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进而点拨诱导学生感悟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的情感态度、寄寓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如《春》一文主要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受自由快乐生活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温馨、和谐、恬静、优雅的生活情调,而在《海燕》一文则主要引导学生透过“海燕”的形象深层次体会积极乐观、勇敢顽强的豪迈奔放。在《紫藤萝瀑布》中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激发关爱生命的情感。总之,语文教学一定不能只关注考试和升学,更重要的是完成对学生心灵这块土壤的浇灌,完成对学生乐观面对生活热情的呼唤,这比升学更为重要。

巧借写中言志。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训练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只停留在技巧性的能力训练之上是不够的,说什么,写什么,必须要坚持“言为心声”的原则。这时候,教师就是关键,在实践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前途理想的憧憬,以诚信、感恩、理想等话题为立足点和突破口,把思想教育融化为写作内容,让学生们抒写心中的“心声”。操作中,我设计了几个写作训练专题:感恩、奉献、理想、关爱、励志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说写表达内心的思考。这样就较好的把习作训练与德育很好的结合起来了。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孔子可谓一代宗师,他对弟子中72贤人的教育是后来的先生们追求的典范,孔子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圣人的高明之处应在于对学生们的思想教育、人生指引。语文的工具性目标教学应该说只是让学生外炼技艺,而内心修为即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才是发展的根基。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替可谓日新月异,在学生将来的发展中,恒久不变的永远是内心修为所强调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追求。从这一点看来,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还不该重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追求吗?我的回答是“必须的”。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2篇

关键词:中职新课程 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落实

自2010年6月起,笔者学校开辟了“创业一条街”并引发了一股中职生在校自主创业的热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小老板”。为了让更多的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成为“小老板”,学校在德育课堂上开设了“创业教程”课程。

一、背景

创业教育是基于社会实践的学科教学。那么,对于没有企业经验的德育老师来说,创业可以被我们教育吗?这一直是笔者所困惑的问题。事实上,创业教育是可以被教育的。以培养“老板”为目标是很难被教育的,而以帮助学生提高成为“老板”的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为目标,这是可以的,这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创业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提升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侧重点。但是在中职创业教育中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内容不了解,实践操作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教学实践探究

打造优秀的创业团队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为笔者学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高一专业课的学习,这些学生已初步具备创业意识。通过本课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懂得如何组建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能为之后的创业而服务。为此,笔者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交流整合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准确表达、展示成果的水平,提升合作沟通能力,激发创业热情。

1.第一次现场教学

笔者本想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顺利完成这节课,以为教学效果应该不错。但是学生的一句“说说容易,做到难”,让笔者恍然大悟。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地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笔者也没有给学生足够参与的机会,使得所学“知识”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学生的话一针见血,让笔者痛定思痛。于是决定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再加一节课,来个创业模拟活动。

2.第二次现场教学

这次笔者以“立足学科,结合专业,融入实践,走进学生”学习情境为载体,通过现场模拟创业情景,组建团队销售商品并亲自体验如何融入和管理团队。同时,也让学生亲自参与个人课堂表现评价。这不仅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成效,使学生懂得投入多少获得多少,参与多少领悟多深,而且也凸显出在“做中学”的职教新课程改革的特色,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舞台。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是生动的,这种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三、体会与思考

新“三维目标”的实现,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三维目标”虽已提出多年,但是这正如学生所说的那样“说说容易,做到难”。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判断一堂课是否成功的直接依据。新课程倡导以“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来考察课堂教学。通过打造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两次教学实践探究,让笔者深深意识到,要凸显“做中学,做中教”中职新课程改革的特色,创业课堂教学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吸引力,笔者有如下建议。

1.信任学生,学会放手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要学习新的学生观,对学生进行重新认R。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是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因此,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知识目标只是教学目标之―,解题能力只是知识目标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提出的社会要求,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尊重学生作为鲜活的人的情感体验。“三维目标”关注的就是学生的整体发展。创业教育应把培养和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第一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学生不信任,课堂预设和掌控太多,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些问题是能够自己解决的。

2.心灵相约,探寻真理

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探究新事物、获得认可与欣赏、责任承担。因此,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的这些需要要求在教育中提倡探究性学习,从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喜、自豪、满足及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因此,在第二次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主动参与创业模拟实践活动,学生经历了从“主动―互动―能动”的学习过程。有交流才会擦出思想火花,不仅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让每位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民主平等,多方评价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目的是否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共建的过程,是一个民主、平等和科学的过程。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唯―的、绝对的、权威的。实行课程改革后,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更要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此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第二次教学尝试的最后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个人活动评价表。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同时,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这种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的教学评价,不仅易于被人接受,而且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本质。

创业教育推动着中职新课程的改革。创业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飞跃,创业教育更需要落实新课程理念。中职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对创业充满激情。作为一名一线的德育教师,既要让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又要提升他们理解创业知识的能力,增强创业的自信。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李锦全.浅谈创业教育促进中职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11(1).

[2]罗桂荣.浅谈中职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与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7(5).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3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法;教育管理;应用

因为教育管理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教育性,这就导致教育管理对象纷繁复杂。教师自身的工作不仅具备创造性的特点,还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尤其是对学生心理把握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目前此种现状,传统教育管理方法已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育学者尝试着将企业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应用到教育管理中,以便能够解决教育管理难题。

1目标管理法的起源与相关理论

目标管理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在其看来,如果企业没有任何目标,或者目标永远不改变,企业发展将会停滞,内耗逐渐增加。目标管理法要求领导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而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员工必须做好自我控制工作。企业发展期间,一定要有确定的目标,这样企业发展情况、员工工作成果都会有相应的衡量标准,即便是处罚也有相应的标准。目标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领导对职工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自从目标管理法提出来开始,它就成了管理学界和管理实践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广受世界各国管理者的认可。德鲁克认为,并不是先有工作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此,“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1]。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就是让具体化展开的组织绩效目标成为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行为的方向和激励,同时又使其成为评价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运作。德鲁克强调指出:凡是其业绩影响组织健康成长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管理既适用于盈利性组织,也适用于非盈利性组织。目标管理的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2]。

2目标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1设定目标

组织必须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这是实施目标管理法的关键性要素。而后,再将目标进行一步步分解,直到目标任务分配到最小单位身上。以学校教育管理而言,学校制定一个目标,将目标任务首先分配给教师,而教师再将任务分配给学生。这样目标任务就上下一贯,相互制约,形成连锁结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总体目标的实现。

2.2目标实施计划

目标管理法作用的发挥,最为重点是进行周密计划。实施计划不仅要包含目标实施所要遵循的方针、所依据的政策、所要采取的方法等,而后再一步步详细地列出每一步计划。没有计划目标管理难以实现。依然以教育管理为例,学校与教师共同制定管理目标后,必须制定出教学目标实施计划,这样教师才按照计划实施目标,以及掌握目标实现情况。

2.3目标管理与组织建设相辅相成,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目标是组织团体实施行动的指导原则,目标从开始制定、核准到执行,都需要有组织负责。因为目标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组织行为,不仅能够反映出组织所具有的职能,也能够体现出组织权力。因此可以说,目标管理根本上讲,就是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管理的一种形式。所以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组织建设的过程。基于此,目标管理与组织建设一定要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依旧以教育管理为例,学校应用目标管理法,实际上就是在促进自身组织建设发展,也正是因为现有的组织建设已经成熟,才能够实施管理目标。

2.4管理意识

组织领导应该具备管理意识,并且要求每一级目标实施者都应该具备管理意识,否则难以实现整体目标。以教育管理为例,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之后,如果学校领导并不以为然,未能进行监督管理,教师的管理意识也会薄弱,就难以指导学生实现个人目标。

2.5考核、评估与验收

目标管理法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考核、评估与验收,如果没有考核,目标管理并不完整,而且很有可能因为没有考核,而影响目标实施者的积极性。比如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目标,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但是却未能及时进行考核、验收,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定会受到影响。

3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原则

首先,教育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并且要由单一目标评价转变为多目标评价。其次,必须为学校各科教师和部门设定目标。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特定的目标,这项工作就做不好,教学部门与其他管理人员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扯皮”问题。再次,目标管理的对象包括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的所有人员,大家都要被“目标”所管理。第四,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即按实现目标的程度实施考核,由此决定升降奖惩和绩效工资的高低。第五,强调发挥各科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学校领导者应允许教师根据学校的总目标设立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以满足“自我成就”的要求。第六,任何分目标都不能离开教育管理总目标自行其是。在学校规模扩大和分成新的机构时,不同部门有可能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未必有助于实现用户总目标。教育管理总目标往往是摆好各种目标位置,实现综合平衡的结果[3]。

4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4.1制定目标

学校分管教学领导与各个专业学科负责人要开会讨论,以此制定本校在这一学期以及一学年教育管理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学校发展及专业实际,这样无论是学校高层,还是基层一线教师,都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因为各个专业教师对教育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也应该制定自身的管理目标,只有每位教师都完成了相应的目标,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大目标才能够实现。为了保证目标得以实现,学校制定目标时,应该分为如下几步:首先,学校分管教学领导预定目标,提出后与各个专业教师进行讨论,以此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也可以由个体教师或集体教师共同预定一个目标,让大家展开讨论。学校分管教学领导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内外部条件,最终确定目标。其次,制定新目标后,学校原有的管理组织结构可能不利于目标的实现,或者是原有的制度不利于责任分工,因此需要学校进行适当的调整,添加或者删减某些机构,以此保证结构实现最优化。最后,合理分配目标。就是要将教育管理目标分配到各个学科教师身上。这是教师应该负有的责任,为了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学校也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权利,赋予教师相应的决定权,这样教师实施计划时,才不会瞻前顾后。学校领导要充分尊重教师,因为教师身处在教学第一线,对教育管理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执行目标计划时,学校领导要掌握大方向,而具体执行权力要交给教师。

4.2实施目标

教育管理实践中的目标管理虽然主要是由教师负责,但是学校领导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教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对教师目标情况进行汇总,以此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大目标的完成情况。而教师在执行目标计划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及时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以便能够保证目标顺利完成。当然,目标计划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学生配合,因此教师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目标再次分配到学生手中,如果每个学生能够完成目标,教师也就能够完成目标。因此,教师必须采取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热情,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提高,在其他能力素质方面也有所提升。

4.3目标评价体系

学期结束或者是学年结束,学校领导都需要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一般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通常情况下,学校都是通过学生成绩来进行评价信息反馈。但是因为学生成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教师为完成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因此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评价指标因素。在对教师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时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测评情况,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同行评价、督导组评价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学校领导也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动态,并且对其进行反馈处理。只有科学考量各方面的评价指标,并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才能更加公平客观地实施教学目标评价。

4.4目标管理的奖惩制度

在制定目标之初,学校领导与教师就应该商议出奖惩方法,待到学期结束或者是学年结束就依据最初制定的奖惩方案来进行奖惩。学校在检查目标实现情况后,按照情况实施奖惩。但是学校领导应该注意,不能过度地苛责未完成任务的教师,要共同分析原因,以便下一次目标能够完成。还有些教师虽然完成了预期目标,可能使用的方法不对,或者是完成非常困难,这也需要学校领导与教师加以总结。

5结语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但是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配合,彼此之间都要具备自我控制能力。由于教育管理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与企业管理相比,不仅要考虑到效益问题,更需要考虑教育性问题,因此学校领导与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蓝敏萍.目标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13,(7).

[2]贾晓霞.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生命;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118—0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人数逐年上升。一份“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自杀率约为20/10万,是自杀人群中最高的一部分。大学生自杀,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何谓“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华东师范大学的邱伟光教授认为,生命利益是学生的根本利益,因此,生命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理所当然地应当根据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使之懂得尊重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整个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质量提升教育。

一、生存意识教育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的第一个层次是生存意识教育,即引导当代大学生懂得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现如今在校大学生自杀率持续升高的危机状态,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其首要目标就是要加强生存意识教育,使其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1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常识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参观,如参观婴室、手术室急诊室,甚至与临终病人交流,感受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和眷恋;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死亡的场面,带领学生参观殡仪馆或参加亲朋好友的追悼仪式,体会失去亲人、失去生命的悲痛,感悟生命的可贵性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是不可逆性和不可替代的,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无法挽回,任何不负责任的轻生念头和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还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上,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的思维方式,用科学的唯物辩证的方法去理解和体验自己的生命,深化对生命的理解,从而不断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2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无根日日生”,由于当代在校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艰苦磨炼,抗挫折的能力较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加之其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们通常忽略生命发展过程中的艰难部分,当其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时,往往表现为垂头丧气、萎靡不振,甚至轻易采取自杀等极端的行为,如此严峻的形势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提出了要求,必须使他们意识到生命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酸甜苦辣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困难和挫折是他们生命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关键是看人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它们。可以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针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特点,实施能磨炼大学生意志和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挑战苦难,磨炼他们的生命意志。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上用哲学的知识引导大学正确认识到成功和失败的辩证关系。让大学生们明白没有对苦难的挑战,也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多一份苦难与磨炼,便多了一种体验,这样才会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坚定,才会更有意义。人,只有积极地审视生命,投入自己的激情,才会发现生命的无穷的魅力所在。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代大学生可以从虽然“近黄昏”,但是“无限好”的“夕阳”中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大学生的生命作为个体的存在,是其创造其他价值的必备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生命存在了,才能谈得上质量提升的问题。

3 开展“爱洒心间”教育活动,让学生尊重生命。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他们虽有自己的主见,但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实际交往中容易与父母、同学和教师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爱洒心间”教育活动,如给父母的一封信、抚摸妈妈的手等活动,为了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我们专门把《感恩的心》这首歌的手语操教给学生,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寝室、班级和家庭中人际交往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的问题、困惑和矛盾,编成校本剧,反映矛盾的发生、发展及解决的全过程,并请教师和家长担任一定的角色。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和才艺得以展现。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加懂得人际交往中理解和沟通的珍贵,进一步涵养孝亲敬长的美德,更加懂得尊重生命。

二、生存能力教育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生存能力教育。生存能力是个体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生长的环境也越来越优越。“你们这一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日本小学校长的一句话带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震惊与愤慨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学生们的生存能力的确相对较差。一份关于贵州省青少年“生存教育”的提案里称,在我国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此外,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在受到打击,或者不如意时不知咋办,有的竟然做出极端的举动,甚至自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没有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不可能形成一股合力。“人的生命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离开个体生命的存在,一切都会失去真实的承担和前提”。生存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独立生存能力,还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发挥个人潜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应当做到:

1 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加强动手能力,尤其是基本的生活自理和自卫能力。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比赛、书法绘画大赛、歌咏大赛等校园文化节形式来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和动手能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头脑自己做主,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多看,多想,多做,从而增长见识,以促成大学生们及早自主自立。另外,高校还可以开设大学生养成教育课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2 培养大学生的自救能力,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巧。如请专家讲解和演示如何防雷击,怎样科学用电,如何使用灭火器等,让学生在遇到灾难时,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能独立自救,甚至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要时时向学生们宣传自主自救的典型事例。

3 培养大学生尽快适应环境的能力。高校应把大学生从虚拟课堂带到野外进行强化训练,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4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即教给学生“怎样进行适度的娱乐和玩耍”,“怎样进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具体知识和行为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大学生行为守则》、开展安全小卫士、模拟法庭、旁听青少年犯罪审判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任何可能性的伤害事件发生。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关于健康生命,比如健康饮食、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等专题讲座,或者健康生活知识竞赛等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培养学生守望人生花季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生命的良好发展。

三、生命质量提升教育

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的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生命价值升华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毕淑敏认为,从自然属性角度看,人活着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人是向死而生的,但人的生命不同于低级动物的“本能型”生命,人类要给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意义,也就是说,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出意义”。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会去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目标。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生命的长和外表的美,而在于心灵的善和人格的健全。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之生命质量提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个体认清自我、肯定自我,将人生所积蓄的能量发挥出来,从而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务必要端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务必要教会大学生摒弃生命中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更多地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在为他人为社会谋福利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

1 树立崇高理想教育。可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大力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理想是人类生命的意义,人生有了理想,生命才会有意义,生存才有价值。大学生如果对于生命没有树立正确的目标或者理想,便不能确定人生的方向,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当然,这一崇高理想要与大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会指引大学生向着人生的目标奋勇前进。

2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看相关的教育影片如感动中国人物,或者组织学生采访德高望重的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感受及今后的打算等。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这是大学生自我生命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以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升华道德境界,提升其生命的价值。

3 培养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和人生价值观念的理论灌输,还要辅之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为第二课堂的实践拓展,使其在实践中真正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自愿地参加“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包括敬老工程、扶贫济困的爱心工程等活动。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专题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体验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生命境界,真正体会“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生命价值。还可以在我国的“五四”青年节等特殊节日进行系列教育活动,理解当时的青年大学生们如何心系祖国,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壮举,让大学生进行“我的生命宣誓”。要让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能体会出生命存在的价值。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奋斗目标也是最大的责任就是使自己早日成才,实现自我,回馈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大学生”的生命价值。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5篇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的“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1.解决传统教学问题

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以自我为教学中心,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开发,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忽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若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不仅能够充分体现计算机教育的实践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实践操作知识。

2.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项目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经完成的相关项目作品,让学生将其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然后根据教师给出的项目任务来进行尝试。最后当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这样一来,整个教学过程就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中职计算机教育的“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6篇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伴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推进素质教育,高职体育课分项目制教学逐渐升温。高职体育课分项目制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好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能比较准确熟练的掌握一种体育专项技术,既满足了部分学生渴望深入学习某项体育的欲望,又充分尊重了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对体育专项的不同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高职体育课分项目制教学实施可行性,为高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分项目制教学 体育专项

一、高职体育课分项目制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模式不断变化,但不可否认,体育课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学习内容庞杂,这很难使学生在掌握好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能比较准确熟练的掌握一种体育专项技术。经调查,95%以上的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一项或两项运动。统一内容的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一)高职体育课程分项目制教学符合学生运动生理心理

着眼于运动生理心理而言,人体组织器官有着一定的年龄差异,而兴趣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变化。高职学生已经度过了个性特别强的阶段,随着他们社会性的不断加强,如果不开设分项目制教学,他们往往会勉强完成普通体育课的项目,或者是集体参加运动量较小的体育课程。但是高职学生自主能力在加强,如果学校体育课开始分项目制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掌握专项技能效果显著,培养了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推动了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更大兴趣,学生个性倾向得到良好发展。选项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发展体育才能的平台,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形成体育特长,并能体现以兴趣为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高职体育课程分项目制教学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目前,成都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大多是体育类院校体育教学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这些体育教师都有1-2个的专项,有些甚至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曾经在各类大赛中获得过较好的名次。在无区别教学内容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特长被埋没,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没有发挥的空间,间接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分项目制教学充分考虑了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项特点,给他们广阔的空间去设计和思考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项,甚至结合他们的专业资源去针对性的完成比赛训练,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高职体育课程分项目制教学是从实际出发的运动机会

高职体育课程分项目制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运动机会,引导学生们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理解,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空间。一旦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则就有锻炼动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项目制教学在高职体育课的实施

(一)项目的确定

我校拟通过网上选课的方式确定学生比较集中喜欢的项目,前期调查中发现学生比较集中喜欢的项目有篮球、网球、足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确定项目后需确定每个项目开设几个教学班。开设教学班主要考虑了教师的体育专项特点与男生女生的人数比例。根据学生选课人数和场地限制,确定最后成班个数和每班的人数。

(二)人数及课时的确定

确定项目和开班数量后,每个班根据项目的比例在大一班级中投放一定的人数,每班的各项人数基本相等。授课时间可以由教务部统一安排在同一时间,这样既方便教学管理,也保证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上课时间上的一致性。

(三)教学内容与校本教材的确定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学校负责教学的校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人和教学团队负责人多次研讨,体育教师反复讨论,确定凡是同课项目的老师共同研究教学进度,细化到每课时的授课热荩比如篮球男、女共两个班,教授男子班的两位教师共同研究教学进度,拿出方案。只开设一个教学班的,教学内容与进度由负责的授课教师拿出方案,方案拿出后上交,由分管部门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与体育骨干教师共同研究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最终确定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与进度。

三、分项目制教学在高职体育课实践的教学总结

(一)在项目设置上,对学生比较喜欢,至今流行的休闲体育项目,应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在学生选课前应对该项目需要考核的内容,标准提供给学生。在学生体育评定中,应该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程度,以及体育课后锻炼习惯的养成。

(三)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体育教学课程资料、场地、设施、器材,并尽可能到位,让学生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在新课程下体育课选课的教学,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激发、挖掘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爱好和特长项目,提高体育爱好、特长项目的运动水平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克雷,于学峰.大学体育教学中训练的重要性分析[J].运动训练学.2014.4(01).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7篇

音乐实践活动的类型和操作模式

笔者认为,小学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分成训练型、实操型和汇报型三种主要形式。每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操作模型各不相同。

教师主导的训练型音乐实践活动 在本校由教师主导的训练型音乐实践活动主要有音乐社团和音乐专项队两种模式。一是普及性的音乐社团。音乐社团以普及性、零门槛为主要特点。每周一下午第二节课是学校音乐社团活动开展的时间。教师为学生创办了合唱、古筝、舞蹈、中阮等音乐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参加的社团。音乐社团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组织,并按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学生团体活动。二是提升性的专项团队。音乐专项团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或者有较好的音乐天赋。专项队教师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每周三次的音芳寄芴嵘训练。音乐专项队包括合唱队、舞蹈队、古筝队和语言艺术专项队。想加入音乐专项队的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去各专项队的指导教师处报名,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考核,决定这个学生是否能进入专项队。

音乐专项队和音乐社团这两个类似的音乐实践活动,既满足了大部分同学想要学习音乐的需求,又关注到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普及性和针对性。

“小鬼当家”的实操型音乐实践活动 “小鬼当家”是由学校组织、教师指引、学生负责的,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舞台展示机会的音乐实践活动。每周二下午四点半,“小鬼当家”栏目都准时在体操房的小舞台上和全校观众见面。“小鬼当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报名参加活动到节目的筛选,从节目单的制定到舞台后的工作人员,学生都一直参与其中。一是“小鬼当家”栏目组成员。“小鬼当家”栏目工作人员岗位设置包括导师、导演、副导演、主持人、音响师、灯光师、麦负责人。除导师外,其他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对音乐艺术热爱的学生。二是“小鬼当家”节目选拔。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都放有“小鬼当家”节目的报名表。报名参加“小鬼当家”展演的学生可在班级图书角取报名表,填写好后交给本班音乐老师。音乐教师利用每堂音乐课前5分钟时间让报名“小鬼当家”展演的同学在班级进行展演,选出相对成熟的节目,放入“小鬼当家”栏目收件箱。

在“小鬼当家”栏目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和他人的合作能力。“小鬼当家”的操作模式迎合了现代小学生聪明、好学、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综合展示的汇报型音乐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丰富校园音乐文化,学校还举办了很多其他的音乐实践活动。以本校“艺术节”系列活动为例,每年五月是学校艺术节开展的时间。五月初学校举行艺术节的开幕仪式,艺术节期间,学校将进行合唱、舞蹈、器乐、语言艺术等多项音乐类比赛,促进学生技能的快速提升。五月底艺术节闭幕仪式上,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

良好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成长、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拓展音乐学习的时间、空间,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操作原则

做到技、美、趣统一 小学音乐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容要丰富多彩,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地达到音乐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的目的。

坚持全面性与针对性统一 音乐实践活动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象是学校的全体同学。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考虑不同学生的审美需求,给每个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机会。音乐实践活动在关注大部分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到学生个人特长的培养,将普通音乐教学的共性与针对音乐教学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计划性与灵活性统一 为了避免小学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化”,教师在准备音乐实践活动方案时,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策划、综合考虑。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灵活应对,做到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争取为学生开展更规范、更高质量的音乐实践活动。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8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 价值目标 实践路径

一、引言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党的性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着党在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要以群众路线为基本准则。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是党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根本力量。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价值目标

1.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党在分析目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发展时,发现我党的执政基础以及执政地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重大挑战。同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民群众寄予执政党的厚望也越来越高。这种厚望能不能得到满足,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高低,而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又影响到党与国家能不能稳定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以此来获得人民的拥护与爱戴,赢定人民群众最发自内心的肯定。通过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断地提高党的执行力以及增强党的创造力与决策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2.保障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2013年4 月 19 日党的十报告提出,从目前开始到2020年为止,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如期而至,则需要党各方面的路线的保障。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对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思想路线是相互辅助的。同时,二者也是作为党的组织路线以及政治路线。首先,党内干部是由人民代表选举出来的(从群众中来);其次,党内干部的工作就是深入基层,查探民情(到群众中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从实践中来);最后,再依法推行该方案,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检验(实践中去)。这样一个循环模式,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问题上,更直观地体现出来了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然而,如何顺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把当前的探索和实践经验逐步条文化、固定化。同时,多方位围绕党的核心目标展开实践活动,让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仅仅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落实党各项工作的核心监督力量。

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路径

1.抓重点,树立并坚持群众路线观点

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党员干部各方面都受到了的影响。它不仅牢固和加强了党员干部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及群众观念。然而,在群众路线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及新的情况。首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与之前的计划经济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不过,随着国际市场的多元化,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同时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也变得复杂多样。其次,站在执政党的角度分析问题。继改革开放国家各项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的后,我党内部成员开始沾沾自喜,飘飘然然,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甚至摈弃了群众意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壁垒,缩短了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各种花费。然而,群众与官员之间的交流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官员的身份端得很高,官腔打得很溜。人民的仆人渐渐变成人民财产的掌控者。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还动摇党的执政根本。所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此时的党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露。及时又有效地帮助党内部成员端正心态,克服不良官员作风,增强党员使命感和责任心,从而不断提升其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2.广传播,号召群众全体总动员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缔造并推动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因此,要想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也需要群众的参与和推动。首先,党员干部端正思想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让人民群众有对党各项工作安排、政策实施的基本知情权。其次,采取由大机构――小机构――各社区,官员――党员――群众的传播方式,务必把群众意识渗透到每个阶层中。同时,让人民群众真正领悟到其社会地位以及清晰该活动的最终目标和意义所在,全面投入和全力支持。最后,各市区官员对其管辖地进行亲自走访询问,调研等方式,并把办公放到阳光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接受群众的监督。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及实施,都要能够真正的是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急。对于评价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好坏,关键就在于是否被人民群众所认可并打心底接受。

3.重效率,抓主要问题

实践教育的目的第9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理念;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我校自1999年成立以来就设立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拟电子技术》也是开设最早的一批课程,迄今已有6年多。最初,《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理论教学(含实验)、电子技术实训(含考级培训)及课程设计。其中理论教学(含实验)大约80~90学时,实训环节(含考级培训)1周,课程设计1周,共计大约130~140学时。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实践教学脱节。学时较多,但每个环节分布在不同的学期,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一体化教学。(2)内容衔接有纰漏或重复。每部分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每位教师对部分与整体的认识、把握及具体安排有所差别,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常常造成部分内容的重复或丢失,各部分知识之间无法达到最佳衔接,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客观上造成教师人力与教学学时的浪费。(3)学生不能有机、系统地接受知识。电子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在不同的学期由不同的教师任教,侧重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衔接有纰漏,其结果是前面已经学过的内容在后面应用时已经忘记,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

自2003年起,随着我校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大讨论,承担电子技术课程的部分教师围绕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思考。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项目化教学体系。由于电类各专业对电子技术的要求不尽相同,承担各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在项目化教学的背景下,探索出适合不同专业需要的课程模式。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一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一些体会。

教学理念的调整

看待学生要客观“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这是目前谈及学生问题时不少教师的看法。客观地说,进入高职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从我国的人才结构上来看,社会需要的大量高技能人才大部分也是出自这部分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社会输送急需的技能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学生在理论方面不尽人意,但大多数学生对于技能训练却跃跃欲试。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合理的引导、适当的训练,完全可以在技能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使其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转变评价教师标准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缺少行为引导和能力训练,集中表现为复习、引入、讲解、提问、讨论、消化、作业这一系列固定的程序,以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逻辑关系为主线,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以教师的讲稿为标准,理论实践分离,教学互动大多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而已。传统的评价教师的标准在于备课是否充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教学环节是否流畅,能否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是否齐全,课件、工具、教具使用是否合理,忽略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然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干活的职业人而非能考试的读书人”,知识可以传授,但技能却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因此,今天评价教师的标准应与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及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评价一名教师最主要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能从他所引导的教学活动中学到多少有用的技能以及相应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这样的评价标准就不仅仅要求教师精通知识,学会课本+粉笔+课件的灵活运用,更要求教师有一手过硬的技能,即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评价标准的变化将促进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调整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今天的高职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知识是学生学会的,技能是学生练会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进行了三项转变,即从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变为以能力训练为目的;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线变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从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变为以学生训练技能、学习知识为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应当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综合项目、单项实验、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的过程进行正确的引导(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进行合理的指导(作业、实验、综合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起在学中做,做中学。为此,我们的做法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导演,学生主演。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动起来。很多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而只注重考核的结果。对此,我们对考核项目与考核方法作了精心的设计,以考核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从实施的效果看,该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学实施过程

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实施教学过程,即通过分析岗位技能、知识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模块,配套考核方法监控教学目标的实施,加强形成性考核。

(一)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为《数学》、《电路基础》,后续课程有《单片机》、《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等,授课对象是电类专业一年级学生。根据职业活动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专家的访谈,以及对宁波市部分企业和宁波市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其他目标。

能力目标(1)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与电工工具;(2)会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元器件的判断;(3)能实施单元电路的制作、调试、排故;(4)能实施一定功能电路的焊接与调试;(5)能根据电子产品说明书获取关键信息;(6)为中级维修电工考级储备必要的技能。

知识目标(1)学会基本的电子电路识图;(2)会进行单元电路的计算与分析;(3)会对简单的综合电路进行功能分析;(4)为学习专业软件储备知识基础;(5)为中级维修电工考级储备必要的知识。

素质目标(1)职业行为能力——按时上课,遵守纪律;(2)规范操作能力——焊接安装,工具使用;(3)查阅资料能力——查阅资料,选择元件;(4)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5)语言表达能力——讲述说明,回答问题。

(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教学过程实行基础知识——单元实验——综合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共计85~90学时,并把中级维修电工中需要掌握的电子部分相关内容(应知与应会)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在学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的综合项目、单元实验、教学模块(基础知识)设置如下。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综合项目(1)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与装配;(2)简易波形发生器的装配与调试;(3)功放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根据综合项目确定单元实验(1)二极管的基本应用——整流电路测试;(2)晶体管共射极单管低频放大器测试;(3)具有负反馈的多级放大电路测试;(4)差动放大电路测试;(5)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测试。

根据综合项目与单元实验整合教学模块(1)半导体二极管与直流稳压电源;(2)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应用;(3)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4)波形发生和变换电路及其应用;(5)功率放大电路及其应用。

(三)考核方法

在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检验教改效果,必须有相应的考核方式。为此我们加强了过程考核。考核方式由过去以期末笔试考核知识为主改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的能力。具体的成绩分配如下:(1)平时成绩(20%):认真做好到课率、平时作业的纪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2)单元实验(20%):认真做好实验到课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批改与记录,作为实验成绩的依据,五个单元实验占20%,包含电路焊接、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3)综合项目(20%):认真做好三项综合项目的过程与结果记录,作为综合实验成绩的依据。(4)期末笔试(40%):基本理论储备,培养职业人的理论素质。注重应用,不出偏题、怪题。项目或课题所用的知识就是上课需要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同样也是重点考核的知识。

综合项目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基本知识的途径,是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重中之重。为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引导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为保证效果,在实施中做到了逐人考核,每人每个综合项目考核结束之后电路板上交,有效地杜绝了抄袭别人项目成果的行为。项目考核内容如下:(1)焊接技能——看元件的整体布置是否美观,看焊点的光洁度、焊点的大小。(2)项目结果——看电路的整体效果,看参数是否正确。(3)数据测试——看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的测试过程与测量结果。(4)回答问题——看对原理电路的理解程度,对测量参数的理解程度。(5)项目报告——看数据处理方法与项目结论。

实施效果

实践表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对电气3051/3052班共71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近几年来,我们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以下效果:(1)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应知与应会,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在同一门课程中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脱节的问题;(2)技能训练与知识教学由同一名教师承担,各部分内容衔接有序,中级维修电工电子技术部分应会、应知内容有机融入项目化教学活动中,取消了专门的实训环节,减少了课程总学时,极大地减少了教师人力与教学学时的浪费;(3)学生有机、系统地接受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学习时间;(4)加强形成性考核,平时的到课率、作业与实验报告的上交明显好于以往;(5)通过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6)综合项目结果可检验和演示,有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全班学生均可做评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始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