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05 14:45:37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课;重要性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以其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在基本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思想政治课是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高职思想政治课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全面认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与思想,例如,社会冷漠、干部腐败、以及学生就业等难题,这些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形式与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寻找个人的人生信仰与信念,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是在现在社会状况下,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思想政治课可以以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了解学生的思想,解答学生困惑,引导与促进学生思想发展,促使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名利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坚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专业学习共同进步,寻求自身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勇于担负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责任与重担。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高职学生利用思想政治基本知识武装个人的头脑,将其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作用下,实现个人与社会以及祖国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高职思想政治课体现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一般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与差异,并且高职院校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知识层次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就业方式与就业内容承受巨大的压力,对于人生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与认识,并且行为冲动与盲目,这些特点与问题对于高职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与一般高校学生之间的区别与差距很容易导致高职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失去学习的信息,最后甚至会放弃自己。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理念,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思想政治课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高职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高职教育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高职学生未来职业与生活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作为指导和保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主要途径与平台。培养与提高高职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要有厚重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持。高职思想政治课是高职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与培养思想素质的重要方式。并且,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高职学生进行实践与工作中,可以从思想政治课中获得实践方法的科学指导,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判断力以及思想素养的重要的途径

高职学生的敏锐判断力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与实践中发现与分析问题的重要前提。高职学生的敏锐判断力是指在学习与实践中,能够及时正确的判断行为的正确与否,事件的重要程度以及急需解决与面对的问题等能力。高职思想政治课将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紧密联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判断力。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发展要求国民具有较高的素质。高职思想政治课能够为学生提供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广阔的胸怀、超然的气度素质,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此外,高职学生要面临工作压力、社会变化、生活的压力等问题,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制力,才能冷静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高职思想政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判断能力。

四、高职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

创新是国家与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是决定因素,人的创新能力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政治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与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认识与了解社会发展特征、时代特征以及发展的趋势,让学生坚定信念。这样,高职院校学生就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与学习方法,以此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五、高职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精神,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思想政治课符合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就是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的规划,让学生在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价值观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与设计,并切实实现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计划。

六、结语

高职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浩男.论当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J].教师,2010(19)

[2]胡玉玲.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学生;道德;德育教育;实践

目前我国中学生德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意识彼此渗透,诸多思潮相互激荡,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学生德育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1.1中学生中存在违法犯罪的社会问题

由于不懂法律和法律观念的淡漠,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学生打仗斗殴和暴力案件,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心痛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1.2日常行为不符合中学生行为准则

在我们中学校园内,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脏话脱口而出,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尤其是男同学中更是严重。学生已经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无用论,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1.3道德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由于家庭长辈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一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意付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不懂得感恩的思想意识。这些学生自私自利,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1.4缺乏拼搏进取的精神

有的中学生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不能自我激励,价值观呈现功利性、世俗性、庸俗化的倾向。攀比玩乐感时髦,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标。道德素质缺失,无所追求的人,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社会也不会有什么贡献。

1.5缺乏集体观念

我国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缺乏一定的谦让品质,集体观念淡薄,个性化倾向严重,生活中独来独往,自由主义严重,缺乏全局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差。不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生活中缺乏必要的互助,自我意识很强,爱以己为中心,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

1.6缺乏正确意识的调节能力。主要表现有①自信心不足,有自卑胆怯心理。②常有焦虑抑郁心理,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没办好,自己笨,效率低,考试时爱紧张,担心考不好,具有这种幼稚与成熟,幻想与现实、依赖与独立等种种心理矛盾,不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不能发挥正确意识的调节作用。

2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中学生自身生长发育的内因是决定性原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等的反应较之成人要敏感得多。并且,已经萌发了相当强的个性独立意识,他们急于介入社会体现自我。同时,中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比较差,缺乏自控力,并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对物质的需求逐渐增大,加之少保守、好冲动,精力旺盛,说干就干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影响着中学生不良的健康成长。

第二、社会因素的外因是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上不少不良思想也随之接踵而来。社会不良的环境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加之网络等多种传媒对学生心灵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受到了熏陶。

(1)社会机制的外界因素。目前我们的社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低效的,原因是客观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

里,社会对这类的新事物还不能有效地去规范。

(2)社会生活的外因影响。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大相径庭的,学生出于对社会的好奇而又没有自控及思辨能力,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从而污染了学生。

(3)社会文化的外因刺激。首先是某些低级、庸俗的社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是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至使学生迷恋网吧,成天上网聊天、游戏,特别是一些不法网吧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不仅让未成年人上网,还传播一些色情、暴力的图片和文字。比如虚拟网络——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同居、结婚。使有的学生形成扭曲的思维坐标,从虚拟走向现实。导致道德问题。

第三、学校德育教育的无力

(1)教育制度执行的不利。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呈现单一化和公式化的趋势,思想教育上报告多,大道理讲得多,具体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少。有的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素质的因素。有的教师教学是能手,但是面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却无所适从,束手无策。甚至极少数教师的师德还有待加强。

第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有的家长过分依赖学校,家庭推脱责任。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脱给了学校,只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顾孩子的智育和德育及体育。另外,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自身品行修养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此外,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个性品质。

3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3.1激发中学生自我建设的意识是重点

解决德育问题的关键是从主体的能动性入手。我们政治教师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及时引导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使他们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人格建设的目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2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等教育,通过教材内容和时政热点,进行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3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保护环境”、“学雷锋为人民服务周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引导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3.4充分挖掘和利用政治教材的资源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 幼师生 思想政治课 学习动机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为根基的事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培养关系到未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一个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良好职业道德的幼师生,将来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师德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课在幼师生的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目前大部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态度非常消极,缺乏学习动机。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推动作用②。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推动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部动力,是他们发自内心地倾向于学习本学科的意向和愿望。学习动机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对思想政治课很漠然,学习非常被动甚至抱无所谓的态度,使得思想政治课形同虚设。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增强幼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树立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师德的重任。然而,由于部分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师生自身特点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学习动机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机融合,提出培养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具体策略。只有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有了内部动力,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倾向于学习本学科的意向和愿望,随之产生学习行为,最终增强幼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2.有助于推进幼师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机构、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兴趣与动机、态度与习惯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改革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改变传统的主张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是从幼师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动力。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学习动机理论恰恰特别关注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兴趣和需要。因此,对幼师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进幼儿师范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3.有助于提高幼师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幼师生在校期间是他们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关系到将来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时事政治。”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毫无疑问,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调:“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会产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国四代领导核心都作过明确的指示和论述。因此,幼师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园工作岗位上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兴趣不高,学习动机欠缺,可见,研究如何培养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迫切,这对提高幼师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

注释: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4篇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树立良好师德的重任。因此,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问题作了阐述。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为根基的事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培养关系到未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一个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良好职业道德的幼师生,将来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师德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课在幼师生的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目前大部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态度非常消极,缺乏学习动机。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推动作用②。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推动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部动力,是他们发自内心地倾向于学习本学科的意向和愿望。学习动机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对思想政治课很漠然,学习非常被动甚至抱无所谓的态度,使得思想政治课形同虚设。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增强幼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树立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师德的重任。然而,由于部分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师生自身特点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学习动机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机融合,提出培养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具体策略。只有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有了内部动力,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倾向于学习本学科的意向和愿望,随之产生学习行为,最终增强幼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2.有助于推进幼师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机构、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兴趣与动机、态度与习惯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改革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改变传统的主张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是从幼师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幼师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动力。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学习动机理论恰恰特别关注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兴趣和需要。因此,对幼师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进幼儿师范学校的新课程改革。

3.有助于提高幼师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幼师生在校期间是他们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关系到将来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时事政治。”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毫无疑问,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胡锦涛强调:“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会产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国四代领导核心都作过明确的指示和论述。因此,幼师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园工作岗位上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兴趣不高,学习动机欠缺,可见,研究如何培养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迫切,这对提高幼师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

注释: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85-04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负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及“四有”公民的重大责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坚持原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努力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力图使学生能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这既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实践教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贯彻和运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则,是我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现代科学与现代教育密切联系的反映和要求。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 而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又说:“在合理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和智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而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尽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指出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劳动力成了商品,教育实质上是资本家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手段。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结合”不能不受到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这不仅表现在其“结合”的目的上,也反映在其“结合”的程度、范围等方面。

列宁曾指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3]在建国后,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成了教育思想的普遍原则。1957年,首先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力、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他又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的支持下,半工半读、半农半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教育思想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既重视理论学习,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说学习要学会看有字书,更要学会看无字书。人有两种思维能力,一种思维能力是对书本知识的思维理解能力,一种是实践性的思维能力。这两种能力是相生的,只有具备这样两种能力才能把知识变成创造的工具。是非常重视劳动实践的,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不断的发展提高。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方针,并要求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与方法上不断创新。邓小平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改造社会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4] 邓小平还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的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他还强调应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怎样下厂下乡,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结合,都要有恰当的安排。”[4]这实质上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具体化。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强调: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的人才。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了“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的要求。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不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过程,充分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产生过不同的影响,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当然,这里主要指大类的教育。事实上,这一原则适用于各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也适用于各类不同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大类中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存在一些不同的功能,但同样要实现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传授某些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真正领会、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化于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献身的信念。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绝不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尽管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我们的课堂,但课堂教学毕竟还是以传授知识、讲述理论为主。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和效果,就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理论在实践中运用,实践在理论上进一步升华。

实践教学虽然不一定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生产劳动,但通过让学生接触生产劳动的现场、接触社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接受的各种理论知识,解释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变成自己主动的消化和思考,甚至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和想法。当然由于目前思想政治课教育体制和教学机制的限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仍主要限于课堂,实践教学的时间、地点和人数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实践教学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但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当然,这里的实践教学主要是社会大实践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各种实践性教学尝试不在本文论述的范围之内。

二、实践教学是解决学生知与信、知与行统一,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讲解和传授,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积极性。它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受限的空间中集中地感受思想理论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甚至还可以通过视频资料的播放使学生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有更为生动的理解。亦或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为具体地理解某一个知识点,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的这些优势有时还很难解决学生对很多问题的困惑。知而不信,知而难行,也许正是这种尴尬状态的写照。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下,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总体形势下,在当前国内社会精神生活仍存在不少问题的压力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还不能完全抵御形形的社会思潮的渗透,还包容不了解释社会变革时期所有新出现的现象的内容,学生通过上课和参与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接受到的关于处世、择业、理想、信念的各种信息和人生哲理往往会受到社会变革时期一些反面现象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的错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也可能很多,但核心一点就是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面对社会现实而展开,不能让学生走进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大课堂,直接面对社会变革时期所表现的各种现象,就不能使学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信”,更没有机会“行”,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社会现实面前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局限在三尺见方的“讲台”,学生局限在学校为其搭建的各种“平台”中(如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学生在平台上接受的各种信息难以解释社会大课堂中的很多现象,尤其是当他们走上社会的大“舞台”时,难以将被动习得的各种理论和自己的信、行统一。因此,在许多人的认识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用不大。实际上,这些认识未必错误,至少反映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状况。理论如果没有通过恰当的途径得以运用或证明,这样的理论会显得苍白无力。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一定阅历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对许多理论深信不疑,并由此通过多种方式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但往往发现学生们要么毫无反应,要么反应冷淡。其实,这并不能说明学生对这些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有距离感,恰恰证明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方法存在问题,当然也和学生的人生经验、人生阅历有关。上海市教委曾经在有关学校和单位做过一项调查,将调查对象分为在校学生、毕业工作两年的学生和毕业工作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学生,结果他们发现,离开学校时间越长的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可程度越高,职位越高的人越能认可思想政治理论及其功能。事实上,这一重要结论恰恰证明,社会的大舞台丰富了人们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实现知与信、知与行的统一。当然,今天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上社会之后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但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希望缩短这一时间,并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教学无疑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针对学生“大集体”范围内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实践教学就是对学生“小团队”范围内的一种教学方式。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基本上采取大班制的经验式教学,实践教学则是带领部分学生深入社会现场进行的体验式学习。前者是一种基础性的普及教育,后者是“开小灶”,是一种提升式的专题教学。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措施

理论上公认较为完美的教学方式在实际运作中还是会遇到一定困难的。2008年,本人曾带领学生前往小岗村,并准备2009年带领学生去华西村进行实践教学,针对2008年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选择恰当的时间。由于实践教学只是部分学生参与的活动,因此,它不能占用正常的学习时间尤其是课堂时间。一般建议寒暑假比较理想,一方面时间上不冲突,另一方面时间又比较宽松,可以较为弹性地决定调研时间,可以比较深入地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了解。

2.选择适合的专题。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专题的选择是根据时间和地点来定。比如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特地选择安徽凤阳小岗村作为实践教学的地点。一方面是,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性的年份选择一个具有历史标志性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关于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改革部分是2008学年《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堂教学中深入讲解和讨论的内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标志性意义,了解作为改革发源地的小岗在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通过亲临现场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感受小岗跨越时空的变化,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写成了“走进农村改革发源地,探寻历史发展风向标”的调研报告。由于是管理学院的学生,每一个同学在完成总的调研报告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写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心得体会,集中的问题主要有:提倡“单个”、包产到户的小岗人能否实现新时期合作社中的有效合作,小岗村现有的产业结构现状和规模经济效益、小岗村的品牌管理以及小岗村的旅游等等。不言而喻,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延伸,而且也是专业课的重要补充。既强化了他们对相关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知度,也增强了他们用专业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教学对于管理学院的学生而言也许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适用于每一个专业的学生。

2009年适逢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的大背景,选择的专题是如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理解华西村的发展。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堂教学中,科学发展观的内容非常重要,自然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讲解相关内容。但在200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尤其强调,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涌现出很多有名的、发达的地区,比如华西村。对于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而言,我们该如何看待它的发展,尤其是该如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待它的发展。选择华西村的原因是:一方面,希望今年的实践教学能和去年的相关活动有所比较,选择相同的农村地区正是如此。当然,华西和小岗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果说小岗是改革先锋,那么华西绝对是发展先锋;小岗因为包产到户而闻名,华西因为集体经济而典型。两者之间有着太多可以比较的地方。另一方面,结合今年的具体形势和背景,我们选择的主要内容是:强与弱――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华西村的发展。选择这个题目的学术背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世界银行2001年《增长的质量》的报告中指出,物质资本对人的福利提高起间接的作用,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则对人的福利提高起着直接的作用。今天如此发达的华西村三大资本状况如何。在其强大的物质资本背后,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状况如何?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应该怎样去衡量和认识?强大的物质资本带给人们怎样的福利,其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状况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福利。二是强与弱的对比,事实上来自于强可持续和弱可持续的简化和提炼。华西村的发展究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强可持续还是弱可持续的发展?在人们心目中较“强”的华西村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是否真的很强大?其现状值得进一步探究。初步的时间仍然为暑假,主要参与对象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班级的部分学生。

3.选择有效的方式。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是指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方式,另一方面是指实践教学的具体参与方式。

先说第一种方式。由于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费用,对于经济状况不够理想的思想政治理论部而言,也许有些困难。因此,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2008年小岗村的调研主要是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预告自己的暑期意向,让想参加的同学报名,经过集体讨论形成专题后再去申请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教师自己的调研费用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部教学方式改革的专项经费支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思想政治理论部的经济负担。2009年拟将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学生的调研费用由管理学院的学生联合党支部支出,因此,选择的对象主要是联合党支部的学生党员。为了使他们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落到实处,也为了更好地搞好《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这样的方式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同样减轻了思想政治理论部的经济负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部而言,可以用较少的经济成本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学生联合党支部而言,他们可以请到免费的老师帮助他们组织和落实相关的活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言,既可以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活动,又能更好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了解我们的学生,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就第二种方式而言,主要是指带领学生深入现场之后所应该采取的实践教学方式。2008年的小岗村调研主要是访谈和讨论式的。白天我们深入农民家中,通过与他们的聊天,一同回忆和了解这段历史,晚上回到住处之后针对白天访谈的内容进行讨论、畅谈和总结,了解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进行必要的引导。当然走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深入了解小岗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也是我们调研的主要活动。我们还特地选择住在农民家里,感受他们的艰苦生活。但即使在有些很艰苦的环境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比如七个女生和女主人同住一屋,打地铺,吃饭的时候不时有苍蝇飞过,同学们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满或埋怨,相反,学生们非常同情这位农民,主动地帮助他们干农活,教他们的小孩读书等等。课堂上看到的那些稚嫩面孔在艰苦环境中表现出的那种成熟、大度和宽容,实在值得称赞。其实,在这种环境里体验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也正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承担的任务。2009年的华西之行也许会采取一些相同或不同的方法,但同样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达到知与性、知与行统一的效果。

当然,以上只是就实践教学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论述。真正组织好实践教学活动也许比文中所提到的要复杂很多。但只要用心努力去做,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之外开辟出一块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天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6篇

一 时事政治教育对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影响

时事政治教育是将当前国内外的各种政治信息、经济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再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系列讲解,让学生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能结合所学的政治理论客观的看待问题。它能有效地解决教科书上的时事政治内容过于滞后、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没有学习热情等教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动态进行把握,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并能够根据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时事政治信息进行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知识

众所周知,高中生是我国的明日栋梁。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国家的政治时事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中学生在国情和历史的了解上还有一定的欠缺,这就使他们对社会的一些动态信息产生不正确的理解,让思想政治的学习

流于表面。所以,教师必须做好时事政治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学习时事政治理论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考制度的一系列调整,高考试卷的出题不单只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对学生时事的掌握能力提出了考验。试卷中的社会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类问题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高中生必须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独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有利于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

由于现有的高中教材中关于时事政治的内容都比较滞后,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有限,学习效果普遍偏低。教师在这时应多引用时事新闻,结合授课的内容进行举例分析,将当前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 关于如何将时事政治教育加入高中政治课的可行性方案

1.将时事政治教育导入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

教师不能将时事政治信息突兀地加入到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思想内容上的整合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信息的讨论,从而烘托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并最终将话题引到教学内容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学习。

2.将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合

让学生更好地对思想政治课中的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消化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将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整合,再通过时事政治热点的问题设置,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章节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转型成功的新闻作为案例,使学生对经济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将学生往“这都与我国的所有制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的问题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强化学生对实例的记忆程度。

3.与思想政治课活动的整合

学校可以定期在政治课堂上举行一些宣传时事政治信息的小活动,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热情。首先,学校要重视典型的作用,多举办一些时事政治讲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对时下的新闻动态、国际时事有一个全面、生动的了解;另一方面,以典型代表为例,让学生们有一种“时事政治在身边”“时事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切实感受,培养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对社会动态的关注,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利于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在每堂课之前可以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时事交流、时事政治演讲。在每堂课下课之后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收集近期的新闻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来,教师要积极回答,举一反三,将提出的问题与课堂内容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除此之外,教师要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时事政治信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 文化知识,仅仅靠老师的引导是不够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结合教材所学的内容积极发表看法,并最终形成练习题的模式,让老师批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主导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由交流中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实现。

4.将课堂内容与课后作业进行有机整合

鉴于近些年的高考试卷内容向人文化、考察化的方面发展,政治思想课的教学也应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课后作业。除此之外,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上,也要多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将理论充分联系实际,解决不同类型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在高考的浪潮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5.组织专题讲座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型时期,它奠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对其整个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一些国际问题、社会问题的产生,学生由于其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看待问题、了解问题的方法和程度有一定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如近些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分子,新疆“圣战”的“东突”分子经常制造一些民族性、区域性的恐怖暴力事件,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一些不法分子试图搞民族分裂、宗教分裂,一面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面鼓吹所谓的民族独立、宗教独立,这对国家的稳定和团结都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学生群体由于自身认识程度的局限性,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对社会产生怀疑。所以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教师在国内外发生重大时事后,必须搜集好大量资料,做足功课,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正确掌握时事政治信息的精神实质,用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的正确舆论,提高学生们对时事政治的正确认识,并培养其分辨时事的能力,从根本上避免学生被人利用参与不法活动的情况。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理性客观的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做好学生的工作,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深入分析相关热点新闻,让时事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教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还便于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全面掌握,普遍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化进程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的传统,其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人们接触了多种思想文化,我们必须予以选择和鉴别,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避免出现诸如迷茫信仰、理想模糊、价值扭曲、责任感缺乏等等不良思想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尤其不能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新的经济形式和新的社会需求,又促使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上,必须结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下文先就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给予分析说明。

1开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概况

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课程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国家相关法律、国际政局、时事政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基本处于全国统一局面,在高校和专业之间没有任何的区分。在课程教学上也主要依赖于传统课堂式教学,最后利用死记硬背的考试形式给予考核。

1.2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框架有待完善

根据目前课程体系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单一化和固化情况严重,同目前社会的发展不相匹配。教育课程体系中政治理论性的内容太过于专业化和抽象,不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灵活性的思考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局限了教学效果。单调的填鸭式教学也束缚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体问题的解决。最后,在评价体系上,书面考试是最终的评价标准,所谓的知识点被编制成标准答案,供学生记忆。上述的各种问题,充分暴露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了,该体系框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1.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从大课程观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不足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将其进行优化和升级。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它们可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但是各国为培养自己的合格公民的行为从没有停止过。它们在市场环境的条件下,创造了一整套的科学的机制和有效的方法,其中隐性教育法被普遍运用,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可以看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辟新的领域

2.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况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教育部统一要求,必须进行课程设置。全国高校也严格进行了执行。各学校都有一定的师资力量配备,并有专职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另外,学生辅导员在职责上承担了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处于遵循旧有的惯例和方式,高校学生也只是将其定义为一个课程任务,很难进行深化。针对极个别高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突出,它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并且重点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结合。

2.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2.1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知不足

虽然党中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度重视,但是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偏差。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各高校面临的最实际问题,为此,高校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放到了首位,无论在课时分配或者师资力量上都给予了倾斜,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牺牲的对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只能进行大班制上课,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无互动性,上课气氛死气沉沉,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各得其所,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2.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性过高,脱离了与实际社会实践的结合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层次性,不能深入社会实践,只是将表面的政治理论知识予以灌输。目前课程内容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依据,缺少同现实社会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已经明显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加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过于老化,最终考核形式过于机械化,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2.3新的社会形式和生活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挑战

21世纪是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融通度已经大大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意识都很快传入国内,加大了高校学生在思想上的选择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所接触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等等都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性,物质观念会逐步渗入其中。网络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的交流方式产生了很大的转变,虚拟社会的兴起赋予了人们思想的过度解放,该如何面对,都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辟新的领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传播的潜隐性、受教的随意性和途径的开放型等特点。在实际运用中,应该突破有限的学科和活动范围而拓展到学校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要做到知识的隐性,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隐蔽于各种正规的专业性课程中,利用非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3.1中国高等教育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化进程

中国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本质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给社会培养出实用性人才。高校教学改革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学分制,专业设置同社会接轨并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在后勤改革上,我国高校正在突破依靠计划经济的思想,充分拓展社会资源,将后勤管理社会化;在招生和就业上,同样采取了自主招生政策,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导向。再者,高校也正在逐步实现合作办学,和私立高校的出现。高校已经从诸多方面实现了社会化之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把握住时机,迅速走向社会化。

3.2中国社会形势要求大学生加强自身社会化进程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各种社会道路的选择和各类政策的制定都有着中国自己的特色。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我们的生活范围和生活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变化;并且所有制形式、利益分配关系、组织形式、就业的方式等等都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面对这些变化,如果大学生不能够顺势而为,迅速进行的辨识,就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从而被淘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能够使大学生与时俱进,同上述的各种变化产生共鸣,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3.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的实现大学生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必须拓展视野,以社会现实案例为教学的素材,做到实事实时的分析,将现实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直接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社会的性质,而后教师从各个角度予以点评和分析,减少学生踏入社会后的所犯错误。在制度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建立小型的社会化群体,诸如班级、宿舍、小组等等,利用该种形式,模拟社会交往中的各类组织,从而进行社会化实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的多元性、随时性和社会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但是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必须解放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使用社会的发展,从而起到应有的作用。文章中说明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同时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及如何开展都给予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重点提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

[2] 周长春.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

[3] 于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 2007年.

[4] 郑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初探[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09.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8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意义

高校BBS即是基于高校校园网主要面向高校校园并由各高校自我建立和管理的BBS系统,是一个基于校园网络的学生交流平台[1]。高校BBS中的网络舆情是指在高校BBS上流行的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各种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自己较关注的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因此,研究高校BBS网络舆情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已成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非常有益的尝试。

目前,研究高校BBS网络舆情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BBS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的重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不强的状况还普遍存在,有些学校还较严重。正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所指出的那样:“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2]。因此,客观科学地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是探索体现时代性、反映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重要作用的根本保障。由于高校BBS具有能快速反映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有效促进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以及能大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等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BBS这一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模式,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工作效率。因此,大学BBS的出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二、高校BBS网络舆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和“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目前,从全国范围说,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而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和“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网络BBS开展“学生评教”直接反映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是因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显现者,学生评教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高低。二是由于BBS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平等自由性的特点,使大学生能够放下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顾忌,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缩短了人际间的心理距离,学生通过BBS评教最公正客观。因此,通过高校BBS有关学生评教的网络舆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管理者对于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意见以及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自己较关注的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言论和观点就是学生最大的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极大关注和极力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改进教学,进一步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和“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切实的依据和出发点。

三、高校BBS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有效平台

高校思政课的使命与功能,除了传授科学理论知识的使命和功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主阵地的使命与功能之外,还有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和功能,而高校的BBS正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些使命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有效的平台。不言而喻,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功能的实现,而高校的BBS就是一个重要的校园文化载体。因此,通过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BBS上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和发展大局的问题等,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正确地分析、引导和解答学生们的疑难问题,澄清一些混淆是非的观念,通过网络舆情这一新的社会化载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等核心的价值观内化为网民内在的精神动力,确保BBS论坛的正确政治导向,把BBS论坛变成传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和渠道。同时,通过BBS论坛了解学生的各种疑惑和困难,了解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意见,对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对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进行及时的疏导,从而营造出一个健康的BBS论坛环境,确保高校BBS成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使命和功能的又一个重要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第9篇

现就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政治课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所以,我认为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地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再延续以往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

二、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鼓励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我们老师主动地、仔细地发现他们的任何一点闪光点,要戴着放大镜去观察、去发现,要学会真诚地赞扬学生,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去赞扬,我们都要去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同学的交往和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阶段同学们都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那必然会引起同学之间在学习、纪律、交友、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男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学会自爱,这才是中学时代男女同学恰当的交往方式。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要培养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未知的动力。由于政治课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只是划杠杠、背条条,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识记,会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一点愉悦的情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要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老师只有以爱心撞击学生、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的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老师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因此,师爱的力量对学生非常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