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4-02-01 15:38:29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

0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类数据潜在的价值已具备充分挖掘的可能,通过搜索、分析、总结等过程,数据产生的价值将不可估量。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包括农业机械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我国农机水平起步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应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大数据背景下农机行业该如何发展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相关部委都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农业机械的研发、购买等进行补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和能源、材料等共同成为驱动国家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各个传统行业发展的驱动剂。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环节的漏洞,可以及时发现哪些农业机械不按时年检、逃检等问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让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具备定位、测量、计算、管理、自动调度等功能,使得农业机械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2大数据在农机方面的应用前景

2.1开展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控制

我们可以开发专门的系统,利用遥感、传感等技术手段,采集农业地理、土壤、气候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归类、分析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再将这些数据作为农业机械操作的决策依据,帮助实现精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如,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等因素,进行变量播种、变量施肥、变量喷灌等,大大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也可以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农业机械的操作提供决策。以收割作业为例,运用信息技术,不需要人工对作业的场地进行测量,只需通过GPS的定位就可以得出农业机械的运动轨迹,把经纬度进行计算,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参与收割作业的机械的行驶速度、割台、脱粒等零部件的参数进行动态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收割物的掉籽率、机械故障率。还可以对收割作业的仓库进行监控测量,不仅可以精确计算出收割地的产量,还可以有效评估农业机械操作员的效率。

2.2对大规模机械作业提供调度决策

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定位、导航和联动调度,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系统作业时,如果没有借助信息技术,管理者很难对作业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很容易造成农业机械的闲置或冲突,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协同效率。如果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各个农业机械的工作情况,通过专门的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作业场景的模板给出决策数据,帮助管理员对参与作业的机械进行合理的调配。另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管理,可以对各个参与作业的机械进行评估,为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空驶率提供帮助。

3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应用的建议

3.1为农业机械信息化制定行业标准

为了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为行业量身定做产业链标准,如统一数据格式、编写数据接口规范等。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农业机械的作业信息与农业地理信息、气候信息、土壤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还要开发一个便捷、直观、数据可管理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系统,并引入虚拟管理技术,让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网络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实施集中化管理。

3.2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建设必须将农业机械化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必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大科研院所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力度,多给一下政策性引导。大力发展农业高等院校中农业信息类和农业机械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的培养,要支持和鼓励产学研联合技术研发,从实际生产中的难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突破瓶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加强现有农业机械化设备操作人员的水平,安排一些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加大对农业机械智能化产品研发的政策支持

要重视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内信息化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和相关农业化机械产品的供给能力。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多引导和鼓励相关行业国内外龙头企业入驻,对产业链中的电子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器、数据传感器、B/S平台、3S技术(GPS、CIS、RS)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同时,也要加大对农业企业购买智能化农业机械和大型、高端农业机械化装备的补贴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忠富.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6):63-71.

[2]李到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J].农业工程,2012,2(1):1-6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2篇

关键词:粮食;劳动力;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036-02

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方法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先进技术和作业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本增效;在灾害天气下利用机械可以完成就地抢收抢种。农机在抗灾救灾中,为恢复生产和灾民生活起到了人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辛街乡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一)辛街乡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辛街乡位于隆阳区保山坝南部,距隆阳城区15公里,分别与西邑乡、蒲缥镇、汉庄镇、施甸县水长乡、老麦乡等交界。2014年国土总面积141.33平方公里,全乡辖18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共有20 532户、68 823人。实有耕地面积61 189亩,其中田27 862亩,地33 327亩。

(二)辛街乡农业机械化宣传发展初始期

近十多年来,每年到4―5月份小春收获和大春栽插及9―10月份秋收秋种这两个农忙时节,市、区农机推广站每年都到辛街乡组织2~3次农机耕地和机械收割现场观摩会,准备买农机的人还现场亲手操作农机,学习机械收割、耕地的技术;另外,2008年以前,每年都有外地农机来辛街乡帮助农户机收和机耕,农机跨区作业获得快速发展。

自从国家出台良种直补、农机购机补贴等相关政策以后,农业机械化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这种大环境下,辛街乡的农业机械快速发展。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

2012年3月20日,辛街乡成立了第一个农盛农机专业合作社,购进1套联合收割机、1辆东风牌沼气车、久保田大中型拖拉机1台、久保田拢墒机1台、插秧机两台;杜家烤烟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购买了3台大中型拖拉机;经销商陶有宽代农户申报120台微耕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经销商李如军代农户申报申报85台微耕机,两台大中型拖拉机,共计农机购机补贴78.25万元。

至2013年末,农盛合作社拥有旋耕机18台、插秧机16台、龙舟旋耕拢墒机1台、农用运输农机专用工程车1辆,后勤服务皮卡车1辆,后传动农用运输拖拉机4辆。

(四)农机化快速发展期

2013年,辛街乡购机19两台,国补资金61.56万元,省补资金34万元,合计95.56万元;2014年购机29台,国补资金54.72万元,省补资金45万元,合计99.72万元。2014年新增了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辛街乡农机协会。拖拉机由18台增加到704台,其中大中型耕地拖拉机25台、每天可耕整地500亩,小型旋耕机615台、每天可耕整地2 460亩,新增了水稻育秧播种机两台,水稻插秧机19台,其中自走式插秧机5台、每天可插秧200亩,手扶式插秧机14台、每天可插秧280亩,稻麦联合收割机8台、每天可完成收割240亩,排灌动力机械307台,脱粒机械386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355台。

2015年辛街乡共购机40台,国家补助金额12.62万元。其中农盛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机15台,即微灌设备10台,深松机1台,旋耕机两台,喷杆机喷雾机两台;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22台,微灌设备10台,喷杆机喷雾机两台;其余3台(1台微耕机和两台旋耕机)为3个农户个人购买。

(五)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成效

2013年,农盛在胡家、杜家两个村实行机插秧全程作业300亩,每亩收农户290元;每亩机收180元,而人工作业需710元,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530元。

2014年,农盛和利民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水稻机械化播种、机插秧及机收面积800亩(其中农盛500亩、利民300亩),涉及50户。人工作业,每亩需花费1 200元以上,机械作业每亩交520元,每亩可节约680元,800亩面积可节约54.4万元。其中有3户种植大户:第一户是杜家村上杜自然村村民杜文会种植面积19亩,共计节约12 920元;第二户是胡家村张春金种植水稻面积11亩,共计节约7 480元;第三户是邹里村郑国爱种植面积106亩,共计节约72 080元;该农户机械化种植小麦6亩,每亩需280元,而人工作业每亩需320元,每亩节约40元,6亩共计节约240元,两项共计节约2 320元。而且还帮助外乡机耕达5 000多亩,收割麦类、水稻4 000多亩。

2015年农盛合作社水稻实行全程机械化3 000亩,小春仅机耕的面积达11 000亩;利民合作社大春机械收割面积200亩,小麦机耕面积100亩;机插500亩。大春全程机械化每亩需630元,人工作业每亩需900元,水稻机械化作业每亩可节约220元,3 200亩可节约70.4万元;小春机耕每亩100元,人工播种每亩180元,机收每亩120元,3项合计每亩400元;人工作业仅起沟和播种两项每亩要450元、收割及打好麦子每亩要450元,合计900元。实行机械化每亩可节约成本500元,11 100亩可节约成本555万元。

二、辛街乡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1.在发展体制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组织自主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并存的发展格局。

2.在发展机制上,面向社会和市场,进行有偿服务,积极推进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各级政府示范引导的发展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化结构性问题突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设施农业设备、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相匹配。

2.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能力弱,一是农用柴油价格较高;二是购机成本大,资金周转困难;三是没有固定的停放场地和机库;四是农机手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3.农机化投入渠道单一,虽然购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但是国家农业开发资金、地方财政投资、社会资金及企业投资用于农机化项目的投资太少,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求。

4.村与村之间发展有差距,一是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经济发展不均衡,山区和坝区村之间差距大,三农问题突出;三是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四是地域分散,气候独特,农作物种植差异大;五是山区的耕地条件不适应现有机械技术性能的发挥。

三、辛街乡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一)多渠道增加投入是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1.建立农民购机的补贴机制,在继续争取、实施好国家、省财政购机补贴政策的同时,市、区争取资金、适当补贴。

2.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采取投入补贴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政策性贷款、贷款贴息和贷款担保。

3.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农业机械要给予借贷支持。

4.逐步建立以政府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和银行借贷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5.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购买农机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燃油补贴,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政府更应该加大对农机的扶持力度,保证农机化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

6.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使农机与农技高度统一结合,做好“宣传、培训、服务”。

7.积极争取项目是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是争取国家购机补贴项目、农机装备项目、农机化先行等项目。

(二)农业机械化将在更广泛的生产领域受到重视

1.新产业就是农机化发展新的突破口,烤烟是辛街乡的支柱产业,2013年、2014年及2015年烤烟面积分别为19 805亩、15 390亩、11 800亩,机耕率达100%,辛街乡有烤烟播种机6台,每台每小时可播种60盘,目前现有的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机,为烤烟生产提前节令移栽,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烟草公司给种烟户每亩50元的燃油补贴,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户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以此为契机和切入点,推动辛街乡农机工作的开展。

2.农业生产的多领域和多环节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发展空间,2015年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3 000亩,仅占总面积2.6万亩的11.5%;辛街乡坝区机耕率已达80%,半坝区机耕率达40%左右;40%以上的麦类、40%的水稻已实现机收,农产品加工、包谷、林业、渔业、畜牧业机械化作业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3篇

一、新时期农业机械在农村中的使用状况

1.农机装备数量不高

2.农业生产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3.生产作业方式落后

二、农业机械化的地位

1.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方式将发生变化,一是机械化生产由辅助、次要地位转化为居主导地位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格局逐渐优化、现代化。三是农业机械装备向技术含量提高。功能增多,结构优化,品种多样化、系列化发展,农业装备逐渐形成系列产品、成套设备、机器体系。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由重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开发型向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

2.农业总体素质提高的特征表现为随着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大提高,从而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是农民素质提高、是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应用新装备、新科学知识和手段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民由使用传统手工生产工具到使用现代农业机器,从凭经验、体力生产转变为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生产。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以后,收入并不高的农民会主动加大农业机械化投人,逐渐成为我国购置农业机械的主体。

三、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能解决农村生产力问题

(1)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产值,在大量农民转移出去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后,农民迫切需要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作业项目,同时要求提高单位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致富手段和致富项目,以此达到高产值换来高收入。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保障。

(2)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主要有:①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业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农业文明生产,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②农业机械化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营造和建设和谐农村,建立“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使文明之风进入千家万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③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与修养,连通城乡文明,拉动城乡互动的桥梁与载体。

2.农业机械化能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支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提高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畜牧业中养殖业、农产品中名优特新产品、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农业机械化将为此提供技术和保障。

(2)农业机械化改善和美化了农村和城市的环境。机械化植树、造林、种草,为改造自然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美化农村城市的前提和手段,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3)农业机械化是农村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为农村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精准农业、标准农业的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地方工商业建设、牧业建设、林业建设等诸方面都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农村综合发展起到促进和保护的作用。

3.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得到提高

使用农机在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得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就降低了,社会也得到了发展。

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主要困难及解决措施

1.对农机的投入力度不足

(1)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

(2)农机科研创新、生产能力不够

(3)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覆盖面广的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基层公益体系不健全,农机服务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高;农机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机化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机信息化建设滞后;跨区作业以机收为主,其他作业较少,农机综合利用率还较低,规模效益较差。

2.农业机械化的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技术的实施载体。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把农业机械化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积极引导不同经济成分的组织和农民加大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争取银信部门的信贷支持,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良性投资机制;进一步增加购机补贴资金规模,适度调整农机补贴方案和投资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拉动效应;出台各种农机补贴政策,农村信用社要按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解决农户购机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2)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稳定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和队伍,建立以省市农机推广站为龙头、县级农机推广单位为骨干,专业性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生产和经营企业、协会、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大户和经纪人等为基础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制定、完善并及时公布省级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鼓励和扶持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购买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和区域农机化特色,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基地,提高新技术和新机具的转化速度,切实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步伐。

(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解决人机矛盾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4篇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37-01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物质基础,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近几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一批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有力地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结合多年从事农机推广的实际,就如何发展我市农业机械化谈一点看法。

一、景洪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得到优化

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近366959.44KW,农业机械原值达27501.49万元,拖拉机保有量2335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34台,小型拖拉机21719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3975部,机具配套比1:0.95;农产品加工机械3654台,全喂合收割机137台,插秧机88台。2013年全市完成机耕面积17644.13公顷,机收面积4384.9公顷,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9.97%。各种农用机械始终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农田作业、农业运输、粮食种植收获、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环节,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建设目标,景洪农机化作业服务已逐步渗透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化发展空间广阔,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农业机械作业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一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示范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装备和技术支撑。

3.农民成为农业机械化投资的主体,农机化投入增长较快。

2013年,景洪市农业机械总投资景洪市农业机械总投资1163.81万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农民是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关键因素。

二、景洪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装备结构不合理

大型农机具少,中小型居多,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机械少。缺乏满足特色农林牧渔业发展的新型农机具。

2.农机推广经费不足

我市农业机械化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经费购置做实验推广的机械,实验基地、试验田都是临时选址,这些都增加了基层推广和集成化研究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受基础设施、技术力量、物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难以独立履行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程度变低,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有农机户26248户,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农机户的经营方式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服务功能和手段不强,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比较落后,机械分散经营造成农机业作业市场无序竞争,农机作业质量差,农机作业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

三、景洪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1.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

从景洪市实际出发,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使用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立足达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农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制定相应产业政策

农业机械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效益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的金融扶持等措施,把加快农机推广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农机推广的法律法规,制定发展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为农业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健全和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大力宣传农机推广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农机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即: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安全监理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等。强化和提高县一级、加强完成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服务的建设,通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抓好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机推广队伍,丰富推广手段,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科研、推广、维修及信息服务等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完成时代赋予的各项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 加快知识更新

技术培训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继续做好对农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及时合力更新人员知识结构,以满足新型农机化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在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认识使用农机技术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把提高农机化水平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三是主动参与当前开展的科技入户等培训工程,使农机技术融入农业生产、融入农民群众。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农村村民大规模进城打工而弃耕农田的现象。因此,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清楚认识农业生产不再是过去的传统生产模式,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已成为一种潮流。

1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1.1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现状

随着家庭联产经营制度的提出,调动了农民的劳动动力。因此,农业机械吸引着广大农民的眼球,因为现代化农业机械有着高效、便利等特点。例如,南方的水稻种植,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势比较平缓,因此可以采用现代化机械操作,大大节省人力、财力;而在北方,比如陕北地区,其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坡,无法大规模实施农业机械操作,这样就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1.2我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现状

随着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各地的农业机械经销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增多。但是,许多农业机械经销商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安全保护措施不规范,没有规范的防护设备[1]。同时,经销商为了争夺市场,常常以次充好,制作工艺粗糙,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农业机械的质量差,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安全性可言。

1.3农业机械设备服务系统不完善

按照国家的农业机械设备三包规定,出售正规的农业机械时必须有退货、维修等售后服务,而现在市场中出售的农业机械大多没有售后服务点。同时,大多农业机械设备说明书中的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厂家地址等项目注释模糊,这样使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农业机械服务机构的不完善给农业机械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农业机械发展前景

2.1智能电子传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遍地开花,智能电子传感技术应用就是一个典例,飞机打农药则利用了传感技术,自行感应出农作物所处的位置,对其作出感应,精确其位置,根据种植面积,喷撒适量农药,促进庄稼正常生长[2]。这一系列便利的措施在过去是无法普及到的,所以农业生产中采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2农用机器人的普及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将会出现传感和机电一体化的农业机器人。智能化农用机器人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比如采用计算机技术中的编程,对于农作物常见的疾病及发病特征做出一套完整的程序植入机器人内部,机器人可以根据观察和感应到的农作物状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3]。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用机器人必然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3先进的4C及仿真技术的应用

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但体现在大型种植设备上,现在已经全面渗透在精密的仿真等领域。例如培育新植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利用高端的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出植物所需要的生长环境,大大缩短培育时间,节约人力和财力。因此,现代化的仿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3结语

该文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仍然存在着服务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对此进行改正。而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成为农业机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只有在政府、农机生产部门、农民三方齐心协力下,农业机械才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稳态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衡模,高焕文,王晓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2):44-49.

[2]党革荣,耿端阳.农机发展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03(5):5-6.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6篇

关键词 农业机械行业;产品研发;成本;定位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18-01

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机械行业的促进较明显,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1 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大中型农场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的应用成为了重要趋势。同时由于大中型农场购买力强,对大型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依赖性,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1.2 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大中型农场之外,多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用到大型农业机械的机会不多,但是对小型家用农业机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并且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现实需要,小型农业机械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3 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对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效益逐渐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成本和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多数农业机械都处于一般技术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核心技术之外,研发经费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技术水平的不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重要瓶颈。

2.2 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虽然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有些大型农业机械在定位上虽然瞄准了大中型农场,但是在功能上却还存在欠缺,无法满足大中型农场的所有需要。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在客户群体上虽然朝向普通农民倾斜,但是在售价、功能设定上还不够人性化,还有欠缺。

2.3 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由此也导致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终端售价偏高,不管是大中型农场还是普通农民,虽然有着现实的购买农业机械的需要,但是在售价偏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选择了观望和修旧利废的方式,暂时不购买农业机械,这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就要大力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加大农业机械的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我们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但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功能,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手段的采用,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高。

3.2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功能和客户群体

目前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产品,使农业机械产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要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市场布局和定位的合理性。

3.3 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其次,我们要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再次,我们要建立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这三方面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实现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业机械行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投入,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使农业机械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促进。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

的提高,农业机械行业将会迎来将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2]李中才.农业机器系统状态仿真及更新决策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7篇

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交叉、渗透发展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在科学、技术、理论、设备更新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加工在经历多重变革后逐渐向成熟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一书,分析如何运用农业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探索农业机械设备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

从农业机械生产、农业生产实际发展需求来看,自动化、信息化已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趋势。第一,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村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规模空前。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收益和能效。目前,仍有部分贫困落后地区,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人力、畜力劳作仍占很大比重,应切实提升其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普及应用程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升经济文化水平。第二,农业机械设计应考虑其性能和便利性。在设计农业机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使用环境的多样和复杂性,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舒适性,因而需要设计多种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例如减震、防噪、防晒、防雨等。《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应用发展前景,细致阐述了农业机械与现代智能技术结合、创新的基础概述和主要理论。该书着重讲述了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优点,介绍了结合后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同时为加深读者印象、强化理解,还精选了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经典案例。

二、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1 )电子设备与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设备的结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农业机械操作的精密度、智能度,同时实现对农业机械操作、设备状况的实时监控,既为农业机械设计创新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反馈,还可以为农业机械应用提供安全保障。电子设备与农业机械结合依赖于ECU这一终端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操作者只需要事先在某一模块按照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输入与之相对应的指令,农业机械就可以按照指令完成相应工作。(2 )通信技术与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与通信技术结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应用无线电技术,另一方面是应用总线通信技术。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设备对农业机械随时随地进行精确、远程控制操作,打破时间等多重限制。与此同时,随着农业机械与通信技术融合渗透持续深入,农业机械生产动态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已初见成效。(3 )统计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与其他科研领域一样,农业机械生产、设计也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信息,用于农业机械设计、调试、修理及应用,故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设置相应的数据信息收集、管理装置和设备,切实提升农业机械的网络管理系统在面对繁复的数据信息时的管理能效性,进而为农业管理决策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信息参考。使用PLC与农业机械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农作物精准化、自动化播种和收割。《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详细介绍了PLC与农业机械的结合路径和策略,以及每种结合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该书探讨了农业机械与多种新兴技术和理论结合方法,以及相关典例分析,为读者强化理解提供便利,并给予读者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启示。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结合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机接口,应用总线通讯技术,结合应用管理决策技术。《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不仅对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应用三大方面的多种具体场景做了详细介绍,并指出目前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读者指明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创新的方向。综上所述,对于农业机械发展而言,进一步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探索具有诸多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机械操作、应用、管理实践的安全性、精准性、智能性,同时能够提升农业机械应用多元性。《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书末还就农业机械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作出展望,可为农业机械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也为高校农业相关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思路。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8篇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阻耐、前景

中图分类号:S2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74-1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辖8镇2乡6街,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县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7万。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重要县,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5%左右。有着得天独厚的玉米生产自然条件。但是就玉米机械化作业而言,还是近几年刚刚起步,整地、播种、脱粒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玉米收获机械化还很低,严重制约了蛟河市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1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

目前,蛟河市农机总动力为46.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3985台,配套机具30219台(套),有大中型拖拉机2673台,玉米收获机74台,水稻插秧机125台,水稻收割机69台。2012年完成机械耕整地面积163.5万亩,是2011年100.6千公顷的162.5%:2012年玉米机械化收获完成10.2千公顷,是2011年5.3千公顷的192.4%。

1.1 机械化耕整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近几年蛟河市耕整地无论是旱田还是水田,小型拖拉机还是大型拖拉机都实现了机械化翻地、耙地、脱粒等。有的还使用复式作业机一次完成旋耕、灭茬、起垄、施肥、播种任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每年春季播种10天左右就能完成,水田耙地插秧20天左右就能完成。

1.2 旱田播种大多数还是采取人工扎眼器作业,机械化精良播种还很少。

1.3 水稻、玉米机械化收获还刚刚开始,随着机具增加逐年增加,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需求。

1.4 综合农机化水平还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2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阻碍因素

2.1 种植面积零散偏小,限制了机具效率的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分散零散的经营方式给机械化发展制造了障碍,也妨碍了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严重影响机械收获技术的发展。种植品种不同,也不连片,不便于规模化作业,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效率,阻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

2.2 机械质量不过关,一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我市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表明,玉米收获机械质量不过关,作业质量低。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割台及输送部位经常堵塞,摘穗部件及运器底部损伤玉米穗,籽粒破损率较高等。

2.3 机具价格依然偏高,投入产出效益不佳

近几年尽管政府对购买玉米收获机享受购机补贴,在政策上给予很大扶持。但是玉米收获机价格仍然偏高。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都在26~30万左右,一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价格为6~8万元左右,再加上配套脱粒运输成本,机械组成本都在10万元以上。

3 玉米机械化收获前景的分析

3.1 蛟河市玉米种植面积64.6千公顷,因此,机械化收获浅力就大。按照目前机械化收获面积10.2千公顷,只占6.3%,由于近几年人工收获成本不断增加,农民对机械化需求越来越大,用机械收获每亩80~120元,而人工收获要100~150元,还不能一次摘穗,扒皮。效率还低,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一天能收获3~5公顷,是人工的10倍多。

3.2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连片作业集约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蛟河市现有农机合作社23个,集中作业面积已经达到4000千多公顷,未来发展前景极其可观。

3.3 有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逐年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认识的提高,从而推动机械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3.4 有各级政府财政支持重视,社会力量投入,各级推广部门积极引导,试验示范推广成熟的新型农机具,再用5~10年时间蛟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一定达到大面积应用。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第9篇

关键词 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45-02

Sorghum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China

LI Hui-ming 1 LI Xia 2 PING Jun-ai 1 * DU Zhi-hong 1 ZHANG Fu-yao 1

(1 Sorghum Ins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zhong Shanxi 030600; 2 Seed Management station,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of Shanxi Province)

Abstract Sorghu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ereal in human cultivation.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tered a market development stage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90s,but development was not in balance.At present,Sorghum production was still mainly rely on manual.Sorghum had great dem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wine sorghum requirement was increasing in domastic.Sorghum production had a better prospect.Seed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ere two important elements to achiving the target of Sorghum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orghum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Key words sorghum;mechaniza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s

高粱作为重要的谷物之一,在世界五大洲48个国家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寒带、温带也有种植。由于高粱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在气候恶劣、条件差的地方也能生长,因此,高粱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作用,被称为 “生命之谷” “救命之谷”。至今,高粱在非洲大陆、印度等国家地区,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全世界年种植高粱约4 400万hm2,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列第4位。全球高粱种植面积逐渐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稍有提高,近2年种植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我国年种植高粱150万hm2,产量低于4 500 kg/hm2,居世界中上等水平。高粱生产条件已由过去主要在平肥地种植,现在逐渐向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发展,由食用转为酿酒等多种用途,由以粮食收益转为综合利用的收益上来[1-2]。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后,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发展很不平衡,目前高粱生产还是主要靠人工完成。国际市场上,高粱需求量很大,国内酒用高粱需求量增加,高粱生产有着很好的前景。实现高粱机械化需要的2个条件是种子和农业机械,从而推进高粱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1 国内外机械化生产现状

1.1 发达国家机械化发展概况

20世纪40―60年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其70%的农业生产率增长来源于农业机械化。2000年,美国工程院指出,农业机械化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可见美国乃至世界农业受机械化影响非常明显。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农业劳动者分别占总人口的2.20%、1.00%,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达128人;法国农业人口、农业劳动者分别占总人口的3.20%、1.40%,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21 hm2。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迅速发展,农业劳动者比例不断下降,将更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社会其他工作,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其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我国机械化进展情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市场为主导。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新机具、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05年底,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全国农机总动力分别为1 083亿元、 6.8亿kW,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分别为8.9万、 47.4万、 8.0万台。全国机耕、播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0%,其中,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播、机收水平80%;水稻机收、种植水平分别达到30%、10%;玉米机播水平50%,机械化收割水平不高;而高粱在机械化生产方面,水平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逐渐由产中向产后、产前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作业领域由大田农业逐步向设施农业、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种植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发展。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了巨大发展,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3]。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高粱在播种和收获农机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农机农艺配套。

2 高粱的主要用途及需求

2.1 高粱的主要用途

高粱既可直接食用、饲用,又可加工利用。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发展十分迅速,高粱籽粒可作为主食、饲料,在酿制啤酒、白酒、食醋、生产酒精、提取淀粉、生产高粱面包、高粱甜点、加工成麦芽制品方面应用广泛,饲草高粱可青贮作饲料,甜高粱茎秆可用于造酒,高粱壳可提取色素、种植食用菇,高粱茎秆制板材、造纸、日用品、编织品、制饴糖、做架材、做蜡粉等[4]。

2.2 我国高粱生产现状

我国高粱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初种植普遍,1914年全国种植高粱740万hm2,占全国农作物面积的7.5%,总产1 110万t。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小麦、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明显,高粱生产逐渐萎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到20世纪60年代为400万hm2。70年代,高粱杂交种发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粱的种植面积,达到600万hm2,平均产量2 310 kg/hm2。80年代后,我国高粱生产出现三大转变:一是应用范围扩大。高粱产品原来主要供食用,现在饲用、酿造、加工等方面发展迅速。二是种植区域改变。高粱以前主要在平肥地种植,现在逐渐向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发展。三是高粱发展方向转变。高粱以前的生产主要是生产籽粒,提高产量,现在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高粱产量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总产分别为为146.3万hm2、585.7万t,分别占世界的3.3%、8.9%;单产4 005 kg/hm2,为世界的2.7倍[5]。

2.3 国内外高粱市场需求

目前,国际市场对高粱需求量较大。仅东亚的日本、韩国和南亚国家每年就需要500万t高粱作饲料,大多从澳大利亚、美国进口,由于受转基因影响,有转向从中国进口的趋势,因此国际高粱市场较好。

国内酿酒业发展势头不减,酒用高粱需求逐年增加。除传统的四川、贵州等地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市场持续走强外,一些新兴白酒产地,如东北、山东、内蒙古等地产白酒销售见热见旺。据经济日报统计,国内大型酒厂在百家以上,年需高粱100万~150万t,各地的中小型酒厂需高粱也在100万t左右,都较往年增加约10%。初步统计,国内所有酒厂需要高粱250万~280万t,酿醋用全国每年用高粱70万~80万t,其中山西省一直生产老陈醋就有30万t[5]。

3 高粱机械化需要的条件

3.1 实现高粱机械化生产首先是对品种的需求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倒茬的需要,机械化栽培高粱日益受到关注。我国一直没有专用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品种选育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的高粱生产。为此,选育耐密植、产量高、专用、矮秆、抗逆性强的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非常紧迫[6-7],以满足市场需要、种植结构的调整。从株型选择、种子质量选择、幼苗拱土能力选择、品种耐药性选择、品种抗性选择、经济系数选择、落粒性选择及破碎率选择等方面选育高粱机械化栽培的品种[8]。选择实现高粱机械化在于品种,有了专用机械化高粱品种,才有高粱机械化的基本。

3.2 实现高粱机械化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实现高粱机械化首先要从高粱播种,高粱播种实现机械化必须有专用播种机,目前我国的玉米等作物已经很好的解决了播种问题,高粱播种滞后于玉米等作物,不过在玉米播种机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宋旭东等研究出了专用高粱播种机,并获得了专利。其次是中期管理,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除草剂的使用可以解决除草,病虫害防治新式喷雾器也能够很好的解决。最后高粱收获需要专用高粱收割机械,目前还是利用小麦或者玉米收割机,存在问题是损失大,小麦或者玉米收割机要收割还需要加以改进。

4 机械化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4.1 实现高粱机械化对种子的要求

主要考虑的是种子的播种质量,包括种子籽粒的大小、均匀程度、发芽率等,应该从抓种子质量入手,保证种子籽粒大小均匀,发芽率90%以上。

4.2 实现高粱机械化的主要栽培技术

根据专用机械化高粱品种特性及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保证得高产,必须改变原来的栽培模式。一是改变施肥措施,播前采用施肥机一次深施复合肥600~750 kg/hm2、尿素225 kg/hm2,有条件的地块加施农家肥,不追肥。二是改变播种方式,4月下旬播种,机械化单粒播种,免间苗。三是改变管理方式,播种后出苗前在地表机器喷施40%莠去津除草剂。四是改变收获时间和收获方式:霜降后机械化收获。五是增加种植密度,种植密度由原来的12万株/hm2增加到15.0万~16.5万株/hm2。

5 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

5.1 提高机械化程度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推广,高粱机械化生产规模扩大,要使高粱生产获得高产,对机械整地、播种、肥料施用、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收获等进行试验研究,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快速推进高粱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5.2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粱曾经是我国在粮食紧缺时解决人们口粮的重要粮食作物,随着改革开放、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高粱生产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高粱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口粮;二是高粱生产较费工,高粱的价格和玉米基本持平,有时略低于玉米,用工比玉米多;三是玉米的用途广、用量大,商品玉米好销售,高粱相比玉米用途较单调,销售难;四是高粱的机械化程度很低,而小麦的生产基本上已经是机械化,玉米的机械化程度也远远高于高粱。由于上述原因我国高粱生产正处于低谷状态,但是这不能说明高粱就满足了市场需求,目前生产的商品粮高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许多大型酒厂还得靠进口商品高粱来维持生产,还有许多中、小型酒厂用玉米来代替高粱作为原料,但是酒的独特风味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的状态就必须改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对高粱生产的认识,认识到高粱产业的重要性和急迫感,而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改变目前高粱生产状态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粱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基础[9]。为此,抓住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的契机,逐步提高高粱播种、施肥、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从而解决高粱生产规模小、质量低、不稳定等问题[10]。高粱机械化栽培是高粱种植的必然趋势,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广阔。

6 参考文献

[1] 成慧娟,马尚耀,白大鹂,等.高粱新杂交种赤杂16号的选育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6):13-14.

[2] 张志学,刘占江,高振东,等.国内外高粱发展趋势及对策[J].杂粮作物,2002(2):72-74.

[3] 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等.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J].山西农业科学,2012(4):307-309.

[4] 邹剑秋,朱凯,张志鹏,等.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2(5):296-298.

[5]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杂粮作物,2009(2):78-80.

[6] 焦少杰.机械化栽培高粱龙杂7号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6(2):140-141.

[7] 王黎明.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龙杂7号[J].中国种业,2006(3):44.

[8] 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等.粒用高粱机械化栽培品种选择[J].园艺与种苗,2012,12(5):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