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机电一体化弊端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20 16:57: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电一体化弊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机电一体化弊端

第1篇

1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工业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市场,这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来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在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机电一体化来实现自己国家的工业化快速发展。

2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发展趋势

2.1采取绿色、环保、轻便和性价比较高的材料

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创新方面将会选择采用较为环保、轻便和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在机电一体化的原材料方面开始有新的突破。比如说,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选择一些轻便、绿色和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选择原材料之后可以充分联系材料的不同特点来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进而可以保证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的质量并在保证机电一体化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采用更加典型的新型的材料来不断地创新产品,比如,可以在机电一体化中引入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和纳米材料,这样可以使材料的得到一定的回收利用并达到环保、绿色的环境要求。

2.2在造型和功能上的创新

在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我国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面上开始新的创新,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造型和功能方面的创新,机电一体化产品在造型和功能方面上的改进与创新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产品造型和功能的追求。比如说,在对产品的造型方面的创新时,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外在造型的审美高度,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对产品造型的需求。除此之外,机电一体化也会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的功能,会加强对产品功能上的改进与创新。并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还会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要求来改变产品的功能使得产品的功能变得多样化与全面化。

2.3机电一体化会实现控制方面的高效化、智能化和便捷性

传统的机械设备在操作方面具有较大的繁琐性,再加上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认为实现机器的操作运行。这往往就会提升人工操作机器设备的危险性。机电一体化就是能较好地避免这些潜在危险的发生,可以有效地实现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行中的便捷性、安全性、自动化与高效性。比如说,在机电一体化中运用电子技术、光子技术或者现代新型的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就会实现机电一体化的便捷性、智能化与高效性,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发展的进程。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并非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融入了电子、计算机、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知识。随着信息技术与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逐渐走向智能化、微型化和快速化。因此,集电子、计算机于一身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自然也会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迈向智能化、微型化与网络化的进程。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技术,研究其技能的人员相对而言较少,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的研究人员的缺乏是目前阻碍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较为关键的问题。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大力推进机电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有关专业的培养部门,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培养出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比如说,可以在各大高校中开设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专业科目,鼓励有关专业培训教育集体的发展,国家还要给这些相关的专业相应的政策扶持,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和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专业,才会在此基础之上较快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进程。

4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的实现可以进一步满足大家对产品的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地对机电一体化进行创新才会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要在掌握现有的技能的基础之上了解市场经济的需求,努力创新,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地创造出更多需求的产品,早日实现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龙头地位。

作者:张杰 单位:国投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第2篇

1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总体方案设计

机电一体化采用智能控制进行操控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控制的优劣能够决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劣,可以说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已经取得决定性的地位。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之中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设计方案,分别是专家系统、模糊系统、神经网系统和遗传系统。通过这四种方案,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仅相互可以成为独立的个体,还能够彼此结合,形成相互渗透的整体。

2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硬件设计

机器人实际电一体化设计中典型的硬件设计,通常情况机器人在智能控制中具备非常多的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往往呈现出非线性、强耦合与时变的不规则控制变化,尤其是在传感器信息传递时,其控制变量的传播是复杂多变的。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在机器人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是非常正确和恰当的。例如,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机器人内置的传感器和感应器等信号进行处理,而后根据信息反馈数据通过多种信息相互融合与相互决定来进行对于机器人的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机器人具备各种本领,例如自动的绕过障碍,进行各种舞蹈动作,还能够模拟人类进行交流。可以说,智能控制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硬件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性能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控制方式单一、死板的弊端,还能够使得人类对于创新性能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追求。通过智能控制,能够使毫无生气的硬件相互结构,共同组成活灵活现、能歌善舞的机器人,可以说没有智能控制,就没有机电一体化这样的成功。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智能控制方面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神经网络所完成的。其中神经网络具备很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非线性映射能力。通过这两者性能相结合,就能够保证机器人做出当各种动作非常协调与稳定,才能够使得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自由的活动。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于多自由度机械臂方向来说是非常合适的,通过神经网络对于各个传感器之间的信号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具备非常强力的容错性与鲁棒性。为了使得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鲁棒性与适应性更加的高效,我们采用将多种智能控制方法与控制机理相互融合,形成一种集成的智能控制系统。

3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软件设计

对于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软件设计中的应用,最主要的表现方面在于伺服驱动装置的设计。伺服驱动装置是非常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保证电信号与机械动作之间实现同步协调,还能够保证电信号无缝转换为机械动作,通过伺服驱动装置,才能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动态功能、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决定作用。

4智能控制级机电一体化的实验结果

智能控制级别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具备更高的性能、更好的精准度,与传统的智能控制系统相比还具备更多的职能处理能力,例如模拟数据、扩展等知识的自动处理。智能控制级机电一体化对于温度控制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说智能控制级机电一体化通过不断的实验与检测,经过各种检测与复杂环境的考验,已经能够具备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功能、利用控制理论知识进行操控的功能,而且很多的信息是我们无法通过传统的控制方法实现的。可以说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实验是非常成功的,不仅能够促进智能级别机电一体化系统不断的完善,更加有利于人们的使用和操作,而且更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更加的趋向于人类,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具备类似人一样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5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煤矿机械;应用探讨

现阶段,我国工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新型的工业生产技术也相继运用而生,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出现,不仅完善了传统人工生产的弊端,节约了人工投入成本,也简化了机械设备的运行操作流程,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为方便、更为灵活。同时,通过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应用,煤矿机械也实现了信息化、科技化的使用功能,使其运行效率和运行效果都能获得良好的提升,为煤矿机械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综合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过程中,通常都会运用大型的电牵引采煤机设备来进行开采工作,而这些大型采煤设备在使用时,往往会增加很大的运行功率。所以,在牵引性能方面还是要遵循传统液压牵引技术原则,并在大倾角煤层采挖工作中大力引入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电牵引采煤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使其作业难度得到较大的缓解,减轻开采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而使机械设备在实际操作运行中,更为安全、更为灵活。另外,通过运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也帮助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了便利的处理途径,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满足了当下煤矿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为煤矿机械的广泛运用指引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2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提升与运输中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作业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作业环节就是提升与运输,通过运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不但有效提高了相关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还可以使矿井提升及带式输送机设备得到全面的改进和升级,使之成为信息化、科学化的煤矿机械,从而实现全自动运行与控制目标。由此可见,对煤矿机械设备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对煤矿事业的稳定性发展有着很实际的意义,因为,在现阶段的煤矿采掘运输过程中,最关键的机械设备就是带式输送机,其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及较强的传输运送量,因此,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提升与运输中的应用是当前各煤矿企业势在必行的发展手段。

3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安全生产运行中的具体应用

一般情况下,煤矿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所以,在实际作业现场,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利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对每一作业环节中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这样才能使其相关运行参数达到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免发生故障问题,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将煤矿机械设备与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有效融合,可充分运用系统的监测、收集分析及诊断等功能,对煤矿开采作业中存在的一切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管控。然而,在运用自动化监测系统时,一定要注意其监测质量,使工作人员在任何作业环境中都能灵活的运用。因为自动检测系统主要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使其与系统主机内的数据库相连接,所以,只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就可将煤矿机械设备设定成同步运行模式,并选用专业的数据通信接口,对煤矿开采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和了解,一旦发现煤矿机械设备或地质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以便于相关技术人员通过专业控制软件就可对系统自动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实现煤矿机械的一体化操作功能。

4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掘进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在煤矿机械设备掘进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手段就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应用。而大多数煤矿企业在进行掘进工作时,都会涉及到多种先进的掘金设备,如:隔爆型压扣控制按钮、木质安全型操作箱、隔爆兼木质安全型开关箱、隔爆照明灯、隔爆型掘进机、三相异步动机及GJC4低浓度甲烷传感器等设备,因此,这些设备通过与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有效融合,不尽完善了设备的所有使用性能,使其维护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也极大地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开采负担,降低了开采工作的难度,使其在工作时更为便捷、更为轻快。然而,尽管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如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多数机电一体化 数控系统的应用模式都十分单一,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使其满足当下采矿技术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技术人员就要对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使之成为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现代化采矿作业机械设备,另外,相关企业还要大力引进国外的开采技术,增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的使用新的控制技术和生产工艺,使一体化数控技术在地质勘察以及矿物选择方面也能很好的发挥优势,最大化提高煤矿开采作业的工作效率。此外,相关技术人员还要注重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研究,提高整体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作业素质,并定期开展开采技术培训活动,完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的操作流程,使该技术在我国煤矿开采作业方面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时期的一种科技产物,目前,在我国煤矿开采作业方面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矿物质需求的不断增加,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不仅创新出新的开采工艺和开采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煤矿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的开采设备,为实现煤矿开采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付克祥 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设备; 维修; 机电; 一体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72-01

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数控机床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特别是金切设备的数控化,在我公司重点分厂的普及率已达50%左右,而达到这个水平也就短短10年时间,同时整个数控化的水平还将不可逆转的进一步提高。数控设备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性的特点,也就决定其维修的难度较之传统设备大幅度提高,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设备维修新形式,作为维修者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以及自身又如何去适应企业发展要求,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维修者绝大多数是在没有见过数控设备时,从事了设备维修工作的,同时我们的维修体制是机电分家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机电分家、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维修人员从事着数控机床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其中隐含的问题,非专业的人员又知道多少?笔者从事设备维修的技术工作二十多年,机械技术一直在干,电气技术工作干了有八年,对于设备维修工作小有心得,愿在此和大家进行交流。笔者认为设备维修中的机电分家体制是一个很大的弊端,特别在数控设备维修中,将产生很多问题。下面以两个事例说明机电分家之弊和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的优势。

一、设备维修机电分家的弊端

1998年,东电水轮机分厂有一台俄罗斯Φ160落地镗床出现故障,主轴箱挂Ⅰ档正常运行,挂Ⅱ、Ⅲ档时,出现异响,速度越高异响越严重。整个维修持续半年多,通过四次处理才勉强解决问题,充分暴露了机电分家在维修中的问题。

第一次处理情况:因故障状态是从机械上表现出来,非常像齿轮或轴承损坏时,发出的响声。作为机械技术员,本人认为可能是齿轮或轴承损坏,要求机修工打开主轴箱端面盖板,检查轴承及齿轮等是否异常。检查发现主轴箱Ⅰ轴,轴承孔磨损,轴承外圈与轴承孔之间有间隙。处理方案:将新轴承进行外圈刷镀,至孔尺寸±0.01mm,回装。回装后试车,故障情况依旧。笔者请来分厂电气技术员,希望对电气部分进行检查。电气系统使用的是V5直流调速系统,电气技术员在观察了励磁电压、电流,电枢电压、电流后,认为其机床运行时平稳,电气上没有问题。

第二次处理情况:鉴于电气技术员的判断,以及我们机械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提出异议,我再次怀疑是机械问题,由于此设备是二手设备,怀疑否是因零部件磨损较严重,而引起此故障,决定解体主轴箱检查所有零部件。解体后,凡有磨损零部件的全部测绘(实际磨损都并不严重),加工新配件。加工的新配件到货后,机床回装。试车,异响消除。于是机床投入生产,但两天以后同样的故障再次出现。

这时,作为机械技术员,笔者的确更怀疑电气上有问题,但也确实不能完全排除机械上会出现问题的可能。于是我向原设备处办理了委托修理单。设备处派出了机械技术员和电气技术员同时到场,进行会诊。电气上借来了测速仪,进行检测,认为速度稳定,观察了励磁电压、电流,电枢电压、电流后,也认为平稳,故得出结论:电气上无问题。机械上也对主轴箱开盖检查,未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机电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没有产生任何处理方案。机床处于停机状态,我们也一直在等设备处的处理方案。

第三次处理情况:鉴于设备处一直没有拿出处理方案,我们决定还是自己处理。再次根据图纸进行分析,考虑到第二次处理后有两天正常,怀疑是否会出现轴承(特别是角轴承)装配方向不对,同时有漏装零件情况,在运行两天后,预紧量消失,产生窜动引起异响。于是决定:主轴箱再次解体,严格按照图纸实施装配,由我现场检查确认。又用了一周时间,重新装配完工。试车,故障依旧。通过三次处理,机械上已完全没有办法,也无法向电气提出任何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去说服电气进行全面检查。

第四次处理情况:在无法找到故障原因的情况下,为使机床能够使用,满足生产需要。笔者根据图纸反复研究,考虑到Ⅱ、Ⅲ档发出异响皆经过Ⅰ轴上的斜齿,大胆提出改变传递链,解决异响问题。传递链改变后,不再经过Ⅰ轴上的斜齿,Ⅰ轴上不再产生变档,Ⅰ、Ⅱ档实际变为一个档位,Ⅲ档最高转速将降低。按照方案实施后,异响消除。Ⅲ档转速也基本满足加工要求。设备投入生产。

机械上历时4个月,四次处理,在不得不改变传递链的情况下,解决了主轴箱异响问题。设备勉强得以使用。整个过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那么,故障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两个月后被发现,此故障为电气故障。处理非常简单:调整V5直流调速系统控制板上的管控漂移的电位器,稳定电机转速。处理过程不超过10分钟。

二、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作用

2008年,新进的台湾协鸿数控龙门铣床主轴油冷却系统压缩机烧损。按照过去的处理方式是:对外委托空调专业维修单位进行更换,恢复后投入使用。几乎不会对烧损原因进行分析,从某个角度来说在机电一体化前也没有能力进行分析。

第5篇

1.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机电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并没有跟上机电技术发展步伐。首先,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材的更新速度非常慢,整个教学内容老旧、,落后,而且教学设备也比较陈旧、落后。有的技工学校目前采用的教学教材仍然是以往的旧教材,教学内容当前的时展严重脱节,学生很少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旧教材内容无法使学生们感受到它的用途,也不了解学习它的好处,自然就会感觉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低下,这样机电一体化教学效率显然比较低下。同时,目前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讲解的内容也只是局限于课本,很少会涉及到项目教学,虽然学生们可能掌握了丰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学科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并不会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电力拖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讲解的内容是关于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准确、快速接线等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注重讲解选择元件以及故障的检修及排除等知识,也没有注意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安排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很容易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

1.2并没有科学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目前主要将课时分配在“机”、“电”两大模块上,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本来学习时间比较紧,教学重点还放在机械类课程上,这样就会使电类方面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这样并未符合人才培养标准,也不符合当前机电一体化教学目标。这种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也极易使教学内容脱节于实际操作,无法很好的配合该课程的专业教学以及设备操作教学要求。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技工学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并没有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因此很多学生对很多知识都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学了不会灵活运用。大部分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后的就业方向都是关于电气线路、机床设备调试、设备安装、设备日常维护、一般故障检修等方面的,因此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未接受很好的培训,以后学生正式进入岗位后的弊端会尤为突出。

1.3机电一体化师资队伍素质水平并不高

教师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根据机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机电一体化教学需要“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的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并未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一些老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老旧、落后,平时也没有自己主动了解、学习新的机电专业知识,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而一些年轻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并未在相关的企业岗位工作过,也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自然也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实际工作需求。

1.4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相对匮乏、落后

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导致很多教学设备以及实习设备比较老旧、落后,特别是一些带有专业特点的实验设备比较欠缺,目前只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技工学校会配置一些必要的数控机床,如加工中心、铣、车等,还有各种类型的控制柜、电力拖动,并且实施了PLC实训一体化。教学设备、实验设备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物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的话,很难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水平。

2促进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2.1建立科学、有特色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在建立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深入、全面的调查相关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近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和企业交流、沟通,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一套“以促进学生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机电一体化课程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因此,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安排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基础理论方面只需要强调“必需、够用”两点,而对于专业教学一定要将实用性以及针对性突出出来。技工学校办学目标是为了给用人单位的技能操作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只有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以及认可才可以促进技工学习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技工学校应该根据企业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标准理念,以岗位工作技能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有力支撑,以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作为中心,确定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且以此为人才培养依据建立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应该考虑到有关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上岗能力。

2.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理论性也比较强,加上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会感觉非常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搬课本,向学生直接灌输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比较低,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教学、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将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2.2.2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实现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

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非常强,而且目前用人单位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设计和组织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践项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技工学校可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需求建立一个校内实习基地,当然需要相应配套的实验设备,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用人企业的人才要求以及实纲要求适当调整实习计划,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实习课题,这样可有效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还应该和用人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和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安排学生们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行业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工艺以及相应的加工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2.2.3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技工学校应该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到用人企业工作,定期考核任教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或者也可以从企业一线高薪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继续进修研究生,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用人企业参观学习,积累一下实践经验。也可以不定期的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到学校开讲座、作报告,或者定期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学能力等等,不断提高任教教师的教学技能。

2.2.4进一步完善机电一体化教学场地以及教学设施设备

第6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施工机械;模块化作业

机电一体化就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机电一体化进程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而必然要求,他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机电一体化

从其字面上来看,它主要指的是将相应的电气以及机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并将之统一于一个系统之中。目前状况下,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结合程度会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机电一体化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机电自动化"的模式,并逐渐向智能化以及电子自动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这种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基于相应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工业生产的流速。除此之外,改变了原来的人工化模式,逐渐趋于无人生产线。并有效的实现了对于计算机的引入,发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并最终实现动态化的控制,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传递以及集成化电子终端来完成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机电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随着时展的需要它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机电一体化主要是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工业生产的流程,改变了传统的凡事都要通过人工控制的弊端,是工业生产的流程逐渐趋于无人化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人力开支,建立一个全自动的机电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模式。

2 高速公路中的机电一体化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在高速公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机电一体化条件下,工程建设的施工问题可以通过机械设备自行完成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工程的工期,而且对于工程的技术上的要求也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来完成,使其微处理的技术不断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2.1 电子控制系统实现机械检测

机电一体化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被检测出来,对其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机电一体化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在系统运行中实施动态监测,主要是针对发动机、传动系统等,当这些系统在运行时出现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便于管理人员的及时发现。

2.2 机电一体化提高了作业的精度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领域的应用,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同时也给高速公路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在传统的高速公路施工中,大多都是利用人为操作,由于人为的操作存在误差,在完工时还要进行人为检测,这无疑就耽误了工程建设的时间。而机电一体化的出现迎合了发展的需要,大大地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相比人工在施工时操作更加标准,而且可以实现自动检测,使工程作业在精准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一来就可以持续性工作,对提高工程效率也有很大帮助。

2.3 机电一体化可以降低施工的能源消耗

传统的工程作业都是通过人为进行的,不可避免的在能源上会产生一些损耗,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浪费。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设备的改进,提高了燃油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损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前景

3.1 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之中有着明显的提高

之所以要提高机电一体化的程度,就是为了实现智能化的控制。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控制技术的利用,并基于此实现机械的智能化。对于智能化这一概念来说,它具体指的是:进行对于相应工况分析系统的预先设计,然后将之运用到不同的情况之下,并以此完成对于工况的评估。除此之外,能够随时改变运行模式。目前状况下,模拟智能、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机电一体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2 模块化作业

目前,机电一体化正朝着控制自动化、操作模式简单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实现相应的智能模块化控制。这种模块化的操作以及实施主要是对于某些固定的程序化模块进行有效的利用,并将之与特定机械设备组合进行一定程度的配合,以此来进行特定工况下的作业。

3.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将会为环保做出巨大的贡献

前文中,我们已经说明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工程机械的能耗的降低。由此可见,随着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应用于推广,它将对环保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机械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它可以利用较少数量的智能化施工机械实现对于较大工程量的完成,这样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相关的资源。

4 加强高速公路机电一体化系统维护管理措施

4.1 从源头确保机电系统品质,为维护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源头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品质,必须从工程建设招投标阶段起就要规范管理,挑选最优的承包单位,细化合同管理,为工程的建设营造最佳的条件。监理工作是工程的生命线,为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建成后能发挥最大的投资效果,满足营运的需要,必须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为以后的维护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遵守行业法规,建立完善制度和操作规程,切实严格执行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与电力、通信、消防、环保、水利、环卫、防雷等行业都有密切关系,必须注重相关的行业法规。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对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和整体服务水平是极其必要的。

4.3 明确维护组织体系与职责范围

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制度中应明确维护的组织体系,提出相应的职责范围。其主要包括:执行与机电系统维护工作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各系统的工作运行状况,消除潜在隐患,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对故障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恢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等。如果在施工维护管理期间,施工单位需安排技术人员加强系统的看护检查,对潜在的安全故障进行提前控制防范。

结束语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分析,看出机电一体化对于提高工程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学习来把这项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机电一体化,矿井,设备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18-01

一、引言

我国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产煤大国之一,煤矿的安全生产对国家基础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影响也颇为深远。通过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考察,以及对国内主要产煤地区和企业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应用仍然处于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在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不到位、不匹配、不衔接,自动化程度较低,技术管理相对滞后,职能部门的技术支撑功能比较薄弱,生产现场的设备安全隐患较多,生产事故频发等。自我国,煤矿企业分布较广,各个地区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参差不齐,相应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水平也良莠不齐,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职能也并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笔者认为,要提高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就必须以安全管理为基础,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煤矿企业需要依据各地区自身的条件和政策,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提高煤矿生产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通过对煤矿机电一体化在实践运用中的安全事故的分析与研究,我们能够总结出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进一步理性思考我国煤炭企业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措施,努力实施有效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策略,建立良好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思路,为我国煤炭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程度普遍不高,自动化程度较低,设备的安全隐患较多。

机电一体化,强调的是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其目的在于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作业率和工作效率。由于煤矿生产的各项隐患主要来自于各种煤矿生产的机电设备,因此煤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广大职工的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各地煤矿企业的机电生产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到位环节,很多关键部位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原设计进行装配和调试,而是采取最简单、最原始的纯机械式进行试车,最终导致煤矿机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初始设计功能,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无形增加了设备故障的时间,增加了设备安全隐患。另外,在设备的点巡检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忽视设备的自动化特性,对机电设备的各种运行记录不够全面,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的漏电保护、微机综保、照明保护、皮带保护、风电及瓦斯闭锁等试验记录不够规范,个别部位存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不达标的现象,工艺及安装不合格,导致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二)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岗位培训不到位,相应的安全培训更是只流于形式。

我们说,机电一体化体现是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笔者认为,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系统,需要有过硬的技术队伍、严谨的设备管理规则以及严格的安全监管制度。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人员不足,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对现代化的煤矿机电设备具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设备的稳定顺行。无论是生产岗位,还是机电设备维修队伍,其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青年职工缺乏实践经验,违章作业现象频发。对于安全培训工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标?。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煤矿的安全管理部门仅仅作为生产辅助单位,负责日常环境卫生和较为简单的安全隐患整改,对于情形比较严重、相对难以整改得安全隐患,碍于生产压力,很难发挥协调解决问题的作用。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生产作业过程中往往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按照设备使用维护检修“三大规程”及相关的安全规定进行生产作业,经常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现象。

三、解决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问题的基本对策

通过对煤炭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笔者在龙煤集团的相关工作经验,现对行业内机电一体化安全工作的基本对策进行总结:

第一,建立健全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矿井机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设备人员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制度,让机电设备管理有章可循。当前,机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在矿井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验收以及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因矿制宜建立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目前,煤矿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比较传统,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较少,需要结合煤矿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和组织形式,建立符合自身设备安全管理的模式。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我国各地区煤矿的共同发展方向,对于一些大型煤矿企业,其矿井一般比较大,煤矿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也相对比较扎实,需要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的智能进行界定,并对其职权予以确认,充分调动机电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三,对现场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彻底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对于煤矿而言,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安全的基本保障。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笔者建议对煤矿的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度,将设备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分包给相应的技术人员,实现岗位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强化技术管理,彻底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对于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仍然处于基础工业中的核心地位,煤矿生产关系到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研究人员,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加大对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投资力度,加速引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电一体化生产作业系统,引进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行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晋峰;;当前山西煤矿企业中的机电安全管理现状探究[J];品牌;2011年07期.

[2] 田今超;;浅析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3] 张新战;;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企业研究;2011年18期.

[4] 韩宝祥;刘士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年04期.

第8篇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

1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世界顶尖级赛事,被称为世界“技能界的奥林匹克”。每一个竞赛项目均设金、银、铜奖,而成绩超过500分的选手则会获得优秀表现证书。2010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派出26名选手参加22个项目,吴泳超和曾明智参加机电一体化项目,荣获第七名的好成绩。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代表团参加了29个项目比赛,谢坤和郭杰钊获得机电一体化项目的银牌,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机电一体化项目的最好成绩。总结历届参赛选手的情况可知,只有个别选手的英语水平达到能独立阅读比赛相关文件、撰写报告以及与外籍裁判沟通等能力,其余选手均需在专家与技术翻译的协助下完成,但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可见,英语技能是中国选手亟需提高的培训项目。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材现状、教师能力水平和现有教学模式分析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旨在为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选手的英语技能培训提供新思路与新视角。

2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考核及能力要求

机电一体化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传统项目。比赛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安装、传感器调试及PLC编程等。需运用气动、机械、电子资讯技术等知识,以完成MPS的安装及调试。每一名竞赛选手均需要进行为期四天,共22小时的竞赛。对于参赛选手来说,不仅要比精湛的技艺,更要比体力、心理和来自世界各地观摩者的抗干扰能力。由于参赛选手必须是22周岁以下的青年选手,竞赛技术文件又采用英语作为语言,对中国队来说无疑增添了不少难度。只有了解、掌握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要求,才能将其为我所用,并应用到对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中,进而加入到修改和制定这些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中。

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3.1专业英语教材不适用

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较广泛,涉及机械与电气控制的专业知识。现有教材很难满足专业知识的适宜度,内容陈旧,跟不上专业知识的发展。以介绍与机电相关知识的历史、发展、学术论文为主,与实际教学和应用脱钩。基本滞后于实际生产,书中大多是科普性文章。内容单调陈旧,难度深浅不一,无趣味性,教师觉得乏味,学生更难以产生兴趣。

3.2师资队伍水平有限

目前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缺乏熟练运用英语且精通机电专业知识的专业英语教师。不是由英语教师来担任,就是由机电专业教师来担任。这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存弊端。虽然英语教师是经过正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培训的,其优势在于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这些教师缺乏机电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备课与授课的方式与基础英语基本相似,在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相对欠缺。而机电专业文章,尤其像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竞赛规则和技术工作文件,不能完全用直译或意译,还需要系统的机电专业知识。而英语教师不仅很难将这些知识点讲解或是翻译清楚,更不能用术语解释相关英文词汇,并且不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最新发展,教学时无法将专业知识进行拓展。而专业教师虽然掌握系统的机电专业知识,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对专业词汇的分析和理解较强,能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融合,但其英语能力相对薄弱,发音欠标准,词汇量掌握不足,在分析句型结构等语法知识方面不及英语教师准确,对英语授课方法不擅长,也无法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3.3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仅以词汇教学、句型和语法讲授、文章理解为主,无法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未能与专业实训知识有机结合。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往往先讲解课文的重点词汇和典型语法,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翻译,最后讲解课后习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缺乏互动,而且降低了教学质量。不仅使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特色,更未将教学与社会实践应用全面结合。

4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及实践方案

4.1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国际化赛事,在考核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的同时,也突出了英语综合能力。世赛的所有题目、图纸、模型、评分表均为英文,这要求我们在对选手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时,也要对选手的基本素质及语言能力水平加以重视。

4.2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内容构建

4.2.1制订适合技工院校使用的机电实训

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殊目的而开设的课程,学习者的需求是专业英语的本质和基础。世赛机电一体化选手的需求是能独立阅读比赛相关文件、撰写报告以及与外籍裁判沟通。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材可分模块教学。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分为:(1)基础与电气安装;(2)电机与拖动技术;(3)电子技术;(4)PLC应用;(5)变频调速;(6)单片机;(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8)液压与气压传动;(9)机械知识;(10)数控技术;(11)世界技能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12)世界技能竞赛代表团成员职责;(13)参赛者感想;(14)往届世界技能竞赛试题。

4.2.2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基于缺乏熟练运用英语且精通机电专业知识的专业英语教师,为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由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统一安排系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培训,分为两类进行。一类是针对机电专业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类是针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机电专业知识培训。(2)由各校自行组织,让英语教师参与专业实训教学。使其通过实习教学,先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再掌握对应的英语知识。

4.2.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学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建议

在第三学期进行,此时学生已学习过专业基础课程,初步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能力和层次,采取分阶分层教学。为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专业英语教学建议在相应实训室内进行。分阶教学,包括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个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中,学习教材中的前四个模块,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能力。在专业教学阶段中,结合学生专业技术的实训成绩,挑选出部分专业技术较强的学生,尤其是备选的参赛学生,继续学习教材中专业性更强的模块。专业教学是基础教学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参选省技能选拔赛、国家技能选拔赛,甚至是世界技能大赛做准备。

4.2.4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中,建议采用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细分为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其优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课堂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建议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学习小组以互助学习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3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的效果评价与考核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的效果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3.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提倡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一起参与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的优点———反馈调节、激励、诊断反思、记录成长和积极导向的作用。此外,做到课堂评估与阶段性评估相结合。

4.3.2评价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考核以“实用为主,够用为辅,应用为目的”为原则,而评价的对象不仅包含学生,也包含教师。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对于教师而言,评价应包含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能力、课堂过程。

4.3.3评价工具与方法

以评价表格为主,如教师观察和访谈表、自我评价表、相互评价表。建议建立学生档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评价责任感、带动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反思、鼓励合作评价。

4.3.4具体的课程考核方案

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终极目标是为世界技能竞赛储备人才,选拔尖子生。考核时建议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形成性评价的得分依据教师观察和访谈表、自我评价表和相互评价表;其中,教师观察和访谈得分占70%,自我评价占10%,相互评价占20%。以往,侧重于基础语言知识考查的终结性评价,不仅没有体现职业英语的专业特点。考试内容还与现实生活脱节,实用性大打折扣。

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英语课程考核,建议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训考试。理论考试以教材为核心,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训考试以考核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要求学生用英语口述仪器或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故障检修和排除的步骤、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等。通过终结性评价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训知识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中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2]袁名伟,张玉洲.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与成绩特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3]刘媛媛.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

[4]李彬.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

第9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安全问题

当前在安装工程领域,安全事故频发。对此,政府应提高安全监管力度,通过提高安全事故成本,杜绝或减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安装来说,安全监管工作极其重要。尤其是机电安装涉及到多种技术,相关从业者应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水平,在对机电一体化安装监管之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自身安全。

1.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1.1事故频发,“三违”问题堪忧

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在机电一体化的安装过程中,存在众多弊端,且因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佳,因此安全事故问题频繁发生。譬如,在安装隔离开关之时,如果不能规范地调整动、静触头压强及其接触面大小,便会出现接触面电热过度氧化的问题,继而造成电阻持续升高,导致损坏触头的问题,最终酿成事故。一般来说,“三违”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 “违反操作规范、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相关从业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背安全监管细则,不按照安全监管制度行事的现象。

1.2现场安全问题重重,安全防护达不到规范操作的标准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安装工作的监管可以看出,现场操作往往问问重重,隐患众多,在实施安全防护之时,部分从业者不能根据操作规范和有关标准实施安装,甚至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1.3个人劳动保护设备不健全

在机电一体化安装过程中,一方面相关操作人员没有完善的劳动保护设备,另一方面部分操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重复使用安保设备,不能及时更换相关安保用品,造成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不能有效地使用安保设备维护自身安全。另外,当前一部分企业为了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为从业者提供的安保设备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1.4施工设备严重老化,达不到规范的使用标准

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部分施工设备长时间使用,一方面磨损现象严重,早已失去了良好的性能,另一方面老化现象严重。如果不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不及时更换相关设备,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

2.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探究

(1)安装工程一方面涉及面广,需要考虑大量因素,同时比起土建来说,工作机会相对较少,业内竞争已出现白炽化状态,另外受市场价值规律调节,单价较低。 所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之下,不少安装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没有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安全防护设备也不齐备。

(2)综合来看,政府部门对安装工程的监管不够合理、有效、全面,现行的安全监管机制也不够健全。作为结果,从当前实践情况看,实际的施工现场管理无序、杂乱无章,施工人员得不到有效监管。部分从业者不具备从业资格,仅为临时雇佣,往往经过简单培训就直接进入施工现场从事相关工作,操作能力不高,整体素质有待改善。另外,企业在大部分情况下,不愿投入经费和时间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这部分工作人员往往不能有效地使用安全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安全,机毁人亡。

(3)从企业的层面来说,相关部门并没有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也并未遵循有关规定,加大安全保护投入,做好有关防护措施,有效地规避风险,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从作业人员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很多作业人员都是没有编制、没有接受严格考核的农民工,他们不仅文化水平不高,综合能力不强,而且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更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5)使用的相关设备往往存在较大缺陷。在使用设备之前和使用之后,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对机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做好验收。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

3.解决办法和相关举措

(1)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健全监管机制,明确监管内容,规范监管程序,促使监管过程的公平、公开与透明。对于那些挂靠的施工公司,相关监管部门理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查,进行处理。另外,在监管的过程中,坚持走人民群众的路线,积极听群公众意见,利用群众的监督举报,发现企业的安全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对于具体的施工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完善监管体系,合理放宽责任人的监管和决策权限。相关部门理应组建专门安全监管队伍,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审视自我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排除安全隐患,减少损失。

(3)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可行的安全责任制,努力做到使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并制定整改措施。安装的质量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电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关从业人员在安装之前,必须接受职前培训,获得安装技能,熟悉安装流程与规定,根据图纸规定,做好技术交接。

(4)强化施工机械监管,对机器设备做到严格查收,及时维护。在具体安装之时,使用班组互相监管、共同进步的方法,保证安装操作不丢项。

施工结束后,企业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安全监管情况,系统整理并记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分析事故的具体原因,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补救,在日后的工作中适当调整工作策略,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为其他相关企业提供借鉴,起到警示作用。

4.结语

总的来说,一切生产都应以安全与生命为重,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更应该注重安全问题。企业应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帮助其建立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更大程度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企业繁荣稳健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张伟智.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探讨[J].硅谷,2014(01).

[2]甘志新.探索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J].门窗,2014(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