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风险规避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9 10:41:36

财务风险规避

财务风险规避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财务风险规避第2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我国对风险研究的起步比较迟,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还不很完善,因此对财务风险的定义研究也没有定论。有人认为财务风险就是指筹资风险,仅仅指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也有人认为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投资者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负债作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加大财务风险。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由于企业债务资本比率过高而发生现金危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它是指一切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包括我们常见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诱因

企业只靠自有资金不仅资本成本高、无法充分利用负债的杠杆效用,而且难以使企业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举债经营也就变得司空见惯了。但由于组织结构设置、管理和控制的不当,往往会诱发财务风险。即使是不同的行业,其引发财务风险的原因从整体上说也是相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公司组织结构设置不当,内控无效而引起的财务风险。在组织机构中,权力和责任的对等是一个重要原则。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要按照组织制度的设计来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按照内控的要求来约束自己。这样,就不会出现我国大型企业中常见的“执行、监管集于一身”的现象,也不会由于个人决策的失误导致投资、筹资的偏离,进而引起财务风险。

(二)由于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和赊销引起的风险。在市场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为了扩大销售额、增加利润,企业总是采用赊销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但是,如果赊销政策制定不合理或者收款力度不够都会导致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何时收回都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这些都将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

(三)存货变现的风险。现在“零存货管理”成为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存货的变现能力是流动资产里最差的,而且存货的管理也会耗用不菲的成本,这些都会导致存货不能在短期内变现,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也会失去利用存货占用的资金在其他方面获利的机会。

(四)利率、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企业举债经营,利率是影响资金成本的重要因素。借款利息率越高,权益资本收益率越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大。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家间经济交往活动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从境外取得贷款的企业来讲,如果利率上升,便会加重企业的还贷负担;对于出口产品的企业来讲,如果汇率下降,则意味着企业销售回款的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五)风险意识薄弱带来的风险。在我国企业中,大多数职工乃至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经营中时刻存在风险,没有灵敏地嗅到风险的气息,对风险尤其是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不足,这关键是意识形态中风险管理的空缺所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决策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虽然危害巨大,但并不是防不胜防。只要我们了解了财务风险的诱因,充分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我们就能够做到在事前积极防范,在风险来临时能及时、适当地采用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对企业财务风险加以规避、控制,并化解风险,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保证企业健康、平稳地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般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

(一)保持企业资产良好的流动性,加速存货周转,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控制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比例,提高企业财务实力。雄厚的财务实力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这是其他规避风险方法的基石,离开了它,一切风险规避都成了空谈。但是,在增强实力、提高利润的同时,关键是要保持一定的现金流,否则形成的现金流量差额可能会导致一个企业不断的筹资进而承担更多的利息费用,最终面临被收购的危险。总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要准确应用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成本-效益”原则。

(二)加强风险教育,培养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及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避免盲目决策,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这是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二大要素。在理论上,虽然有很多度量和分析财务风险的方法,如概率统计分析法、财务杠杆分析法、敏感分析等,但由于实际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这些纯理论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均比较差。所以,对于财务风险的估计和防范更多地需要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灵敏反应,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即使是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也需要财务人员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另外,在采取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对策时,也必须以企业规范、科学的管理为基础,对管理者的要求自然也很高,否则如果这些对策使用不当反而可能招致更大的风险。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财务风险规避第3篇

一、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防止盲目投资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境外投资,也应当以拓展市场、追求投资收益回报为基本出发点,那种仅仅为了规模的扩张、而不考虑投资经济效益的盲目投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是不可取的。当前,席卷全球的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和破产清算浪潮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尤其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供应商安然公司的倒闭,为那些不追求效益仅追求规模而盲目扩张的企业经营者敲响了警钟。在进行境外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尤其是投资效益的分析。只有对那些有投资效益的项目,才能进行投资。财务部门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应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估算,在进行效益估算时,对使用的数据一定要通过多方调查论证,尽量使用准确的数据。在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上,要重点把握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净现金流量等关键评价指标。只有在项目可行性分析环节起到财务闸口作用,才能将境外投资的决策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二、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资源,进行多渠道融资

要防范与规避海外投资的融资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要量,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其实际资金需要量高于预测资金需要量,即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二是项目正常运转后,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定单采购原材料、按定单组织生产以减少库存积压,从而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三是准确进行资金缺口预算,提前准备融资方案。一般来说,公司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就应当制定年度现金流量预算,测算全年资金缺口,并提出可供选择的融资方案,供经营决策者参考;四是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择优选择融资方式,进行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如当地融资和国内融资相结合,进行当地抵押贷款融资、票据贴现融资、从关联公司拆借融资、通过国内跨国银行的全球授信额度进行融资等。

三、充分利用当地信息资源,规避政策风险

要有效地规避境外投资的政策风险,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信息资源,采用“借力”手段来实现。一是通过当地或国际上知名的会计师楼、财务咨询公司的咨询服务来实现境外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日常会计业务的核算、财务报告的提报、纳税的申报和各种投资优惠政策的享有等;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财务管理人才进行境外公司的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本土化。财务管理本土化,是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规避政策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建立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掌握财务控制权或监控权

对境外投资进行有效的财务监控是防止境外企业资产流失,实现境外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保证。失去了对境外投资的财务监控权,就失去了对境外资产的支配权。一个科学有效的境外投资财务监控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财务监控权与股权相匹配的原则。对境外独资公司,投资方应当具备百分之百的财务控制权,财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等一切财务事项均应由投资者进行决策。对中方占大股的境外合资企业,中方投资者应当享有财务人员的聘任、考核和报酬决定权;对中方占小股的境外合资企,中方投资者应当享有定期或不定期查阅、审计企业账务的权利。

二是定期提交财务报告的原则。每月、每年定期向投资者或股东提交月度、年度财务报告是投资者实现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我国一些境外投资企业中,却出现了拖期提报或不能提报财务报告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对境外投资监控不到位引起的。这种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境外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因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或决策者是相分离的,财务报告是经营者提供给所有者或决策者的境外投资企业运行状况的总结,所有者或决策者通过财务报告反馈的信息进行新的经营决策,以保证境外投资企业更好地发展与壮大。

财务风险规避第4篇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与对策

一、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1.决策中的财务风险。一是系统风险。是指影响企业并购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外部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有利率风险、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二是价值评估风险。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企业的实力。对被并购企业目标价值的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如果因信息真实或其他问题,则可能会发生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

2.执行中的财务风险。(1)融资风险。融资方式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虽然内部融资无须偿还,无筹资成本,但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因为大量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会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适应能力。外部融资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性证券融资三种。(2)支付风险。并购主要有四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其风险主要表现在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税务风险,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3.整合中的财务风险。一是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并购活动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二是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企业财务组织管理制及财务运营过程和财务行为及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失误和财务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有遭受损失的可能。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

1.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行并购的企业要正确衡量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全面分析被并购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认真评价并购双方经济资源的互补性、关联性,研究实行并购企业的优势资源能否将被并购企业具有盈利潜力的资源利用潜能挖掘出来,做到优势互补。

2.搜集和分析被并购企业信息。并购企业在选择被并购企业时,事前必须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搜集信息的工作,包括被并购企业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财务状况信息(资本结构、盈利能力)、高层领导信息(素质、能力、道德品质、经营业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市场链价值链等等,对已搜集的信息辩证地进行分析,并与本企业的状况进行对比,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得以提升。

3.控制并购中的财务风险。(1)严格制定并购资金需求量,并编制适当的并购支出预算。企业应在实施并购前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求量进行认真核算,并据此做好资金预算。以预算为依据,企业应根据并购资金的支出时间,制定出并购资金支出程序和支出数量,并据此做出并购资金支出预算,这样可以保证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2)主动与债权人达成偿还债务协议。为了防止陷入不能按时支付债务资金的困境,企业对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并购时必须考虑被并购企业债权人的利益,与债权人取得一致的意见时方可并购。(3)采用减少资金支出的灵活的并购方法。(4)并购融资风险控制。业并购对债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在本钱收益均衡分析框架内进行最优资本结构决策。本钱分析侧重于债务融资的利息本钱和破产本钱,收益分析侧重于债务融资的节税价值,利息本钱和破产本钱与节税价值两者的均衡点即为最优资本结构的债务比例。

财务风险规避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规避;探讨

经济财务风险大部分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经济主体都有存在着经济财务风险,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经济财务风险也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由于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每个阶段、环节当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经济财务风险,而这些风险人人都了解,但是却不知道风险背后的源由、发生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中具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管理控制效果,决定着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

一、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发生的原因

在资金等进行筹措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对财务处理上存在的资金问题的风险。企业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融资、股票等方式得到资金,而这些资金的归属权是属于其他人的,这种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企业所要面临的经济财务风险。比如,企业在对资金使用或者经营上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导致了在到期时难以将利息还清,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还让企业欠下了债务,这些都是经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在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了对项目的投入、投资的建设、投资的股权等,这些都被归纳进了投资中,由于企业在对企业、市场、生产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再加上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回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风险,主要是在企业对商品进行销售过程中,会获得的一定报酬,这些报酬就是说商品资金向着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同时是企业对资金进行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从而导致企业由于受到市场上存在着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对资金回收不及时,再加上在对资金进行回流过程中,由于债务人的一些因素,导致了账目失去意义,阻碍了资金的回收,这些都会将资金的流动造成破坏,从而对企业造成了运营的风险。在企业对资金进行分配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了利润的分配。而企业在利润分配中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就有对股东、投资者、员工福利、基建投资、公积金的等额分配,这些都是对资金的分配。由于在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结构和规模等都不相同,对其进行分配的时间不同,导致了对资金分配程度也不同,从而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计算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金的风险。经济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分析:宏观层面:从宏观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又细化为三大原因,第一,是因为国家某些政策因素的影响,比如货币紧缩政策、金融调整政策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企业经济活动,进而导致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经济市场的原因,市场上的同伙膨胀,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而导致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市场经济秩序不稳定、秩序混乱,也是使得企业经济活动发生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也可以细化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经济活动发生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以及有关于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而使得企业面临各种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企业领导决策失误,这也是企业经济活动面临风险的最大且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如今的规避方式

(一)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

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中,面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将风险进行规避,这也是对风险规避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中主要是由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负责,要更好的规避风险,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在风险到来之前将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处理。面对其中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快速的处理,从而加大企业的发展机会。对风险进行判断的方式可以分为感知和分析两方面。这些方式从客观的角度将风险中存在的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对风险进行感知,来进行一系列的对策,从而能更加快捷的将风险进行处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过程上包括了企业对其本体个员工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等。同时对风险进行识别判断中要保证其内容的详细,考察的综合。

(二)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过程中,企业需要将面临的风险结合各种专业财务知识来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这种方式能提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成效,同时也是企业对风险管理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需要将这个环节做好,才会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更好的对风险进行处理与应对。那么风险评估的大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不确定因素的不同,就需要提前将风险进行估计,以更好的准备来面临风险。部分企业对风险的产生比较早,就应该提前制定对策,而有的企业风险的产生比较严重,同样也需要提前进行对策的制定;有的企业风险发生的时间段相对较晚,对于这种风险的发生,可以根据企业的能力来进行对策的制定,如果能力有限,就可以将其放在之后再处理。

(三)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的影响而降低管理质量,这时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来对其进行控制,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将其损失达到最小。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为: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控制损失和回避风险。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计划的保留或者是无计划的保留就叫做风险保留,同时也是风险承担。风险转移则是在企业的保险合同中,将风险从让渡人手中向被让渡人转移的过程。对损失的控制就是分为了风险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控制。而回避风险就是在企业面对风险的处理方式上最消极的一种行为,企业有意无意的将风险进行回避,让风险无法发生。

三、规避风险的强化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经营

在企业对风险的规避方式中,有的企业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理念来应对风险,通过企业之间互不相连的项目经营,降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让企业间的影响程度降低,促进了风险发生的降低。当其中一个企业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冲击,其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其他企业也相对小了很多,而其他企业中产生出来的风险亏损也会随之降低。由于企业之间所经营的主要业务不同,从而也会促进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所发生的经验不足情况得到缓解,企业之间可以再交流中将这些经验得到互补的效果。

(二)做好对风险的预警

企业在对资金进行控制过程中,对其进行预警系统的建立,很好的对风险造成了规避的效果,其运用了对现金流量表的准确编制,同时还让企业能根据计划的内容进行金融上的一系列处理工作。预警系统虽然对风险进行了良好的规避效果,但是其系统是要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如果企业的资金受到了亏损,那么这时候预警系统就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就应该商讨采用其他的方案。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管理运营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将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对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运行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其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防范,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王志丹 李敏霞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规避第6篇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经济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对经济财务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判断与分析,并加以防范,使其能够成为一项有目的的管理活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运行。总体而言,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可循环的动态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所带来的各种危害,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1.筹集资金的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银行、贷款、股票等几种融资方式,虽然这一系列的方式可以通过资金供需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所影响,比如像国家所颁布的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均会对企业的筹资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与影响,并且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使用资金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均为使用资金,通常情况下,使用资金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于投资企业市场在生产中所出现各种问题需要认真看待,加以重视。其中,在使用资金中期投资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投资风险往往与公司的投资比例呈正比关系,但是如果不同风险的投资所获得的投资利用率不同,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变大,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财务风险中的主要风险类型。

3.资金回流的风险

我国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或者其它经济活动的时候均会获得良好的报酬,这种行为便被称为资金的回流。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资金的回流是企业资金循环的一种过程,也是企业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在企业资金进行回流的时候,在市场变化的因素下很多资金并没有及时收回,这种情况则会导致公司的账面会出现坏账、死账现象,因此,其发展现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下降,并且会导致企业的支付压力得到上升,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宏观经济预警机制

众所周知,国家的政策会跟随市场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宏观经济预警机制,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编制。这种预警机制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并且还能够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财务现状以及未来的投资进行规划,能够促使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企业要将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发展规模进行连接,在进行融资的时候要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本结构,保证企业现金的自由流动。此外,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审批的时候,要对企业自己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了解,尽可能将坏账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规避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

1.积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一般而言,企业要对市场的经济变化有所分析,将市场中的发展规律进行掌握,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在规避财务风险中,最为主要的规避方式便是强化其风险管理意识,在根据市场变化的同时选择相对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少企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损失,不仅如此,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做好,从而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2.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公司所发生的财务风险,并且还能够将部门与部门进行联系,这样一来,便会在整个工作之中避免各种各样麻烦。此外,企业所实施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的竞争性,能够引导企业在多个方向发展,并且也能够积极引导企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一来,企业产品利益之间会产生抵消,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财务风险规避第7篇

关键词:教育系统;财务风险;规避

华尔街金融危机昭示人们,任何一种行为或规则的实施都可能导致某种危机或问题发生。对于县区级教育部门的财务管理来说,我们习惯上认为这些单位的资金是财政投入,其内部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与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相比,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基本没有风险。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系统的资金渠道日益多元化,并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虽然教育系统存在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但由于教育系统现行体制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管理空白和缺位问题逐渐成为财政部门管理的重大隐患。

一、教育系统财务风险的若干表现

(一)收入风险

教育系统有很多非税收入,比如:考试费、勤工俭学收入、住宿费、社会捐助等等,具有征收面广、征收主体杂、入库环节多等特点。这使得非税收入存在预算水分大、难度大,因此财政部门对教育系统的收入风险控制难度增大,这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的风险系数。

(二)债务风险

一方面,从“普九”到校园危房改造,很多学校举债投资,扩张、美化校园,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近年来,很多县区教育局兴建豪华办公大楼,增人增车,浪费极大。这些投资提高了教育系统的资产负债率,由于教育系统自身偿债能力的有限性,结果造成资金周转不灵,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以江苏为例,虽然政府出面对学校债务进行化解,但由于财政部门对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缺位,这钟教育系统“点菜”,政府“买单”的现象仍然存在,债务风险问题日渐突出。

(三)担保风险

《担保法》明确规定,行政和事业单位不得为其他单位担保。但有些教育系统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或出于行政命令,仍然违法为其他单位获取银行贷款等经济行为担保。例如江苏某市曾有两所学校为市体育局兴建体育馆担保银行贷款。尽管这种担保行为属于无效担保,但严重破坏和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并且,对其教育系统的担保行为,财政部门也必然同时承担相关的担保风险。一旦风险转换为事实,买单的仍然是财政部门。

(四)投资风险

当前,随着国家鼓励职业技术教育,很多县区教育局投资兴办职业技术学校,有的是以股份参与,总之,教育系统自身投资情况较为普遍,但据某媒体调查,教育系统的对外投资行为中,真正盈利者少,实际亏损者多;能收到投资收益者少,有出无进者多。实践证明,教育系统的盲目投资,一方面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还会形成潜在的其他经济风险,比如债务风险等。

(五)支付风险

目前教育系统人员经费挤占办公经费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系统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量的编外人员(包括人才派遣和临时教师)费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在确保稳定和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公用和专项经费,弥补教育系统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财政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教育系统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风险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般是由国家兴办的,教育系统是社会公益性质的服务组织。在我国,县区教育局是政府派出的职能部门,学校是特殊的社会组织。也正因为如此,教育系统以吃“皇粮”自居,“吃穿”不愁,风险管理意识极其薄弱。

(二)缺少管理制度

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同单位参与市场经济行为的程度不同,县区教育局有招商引资任务,因此参与程度高;基层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任务,因此参与程度低。但是由于教育系统中心工作是组织教育活动,因此,其内部制度多是以规范办学行为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还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等制度体系。

(三)缺失民主管理

教育系统在对投资办学、大额资金支付、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制度,很多事情不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校长一人说了算,校务公开形同虚设,为诸多财务风险埋下隐患。

(四)预算管理简单

目前教育系统预算反映的只是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对银行贷款、投资办学等经济行为,尚未形成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因此,财政部门无法通过预算管理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系统上述需求和实际经济行为,对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有效地预测、防范和控制。

三、规避教育系统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深化教育系统财务体制改革

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已经成立教育结算中心,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教育结算中心的监管,修订教育系统财务规则,完善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财政财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教育人事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支出定额体系;在现有部门预算报表体系上,增加对外投资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和金融机构贷款预算,加强对财务风险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控制。

(二)规范贷款审批制度

1、建立教育系统贷款的可行性报告制度,要通过可行性论证,明确贷款的额度、性质、条件、还款来源、还款时间、用款计划等。

2、建立教育系统贷款的专家论证制度。对大规模的贷款,在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会,征求社会各界对贷款单位的意见。

3、建立贷款审批程序和权限,其中,大额贷款必须报经财政部门批准。

(三)建立风险报告制度

要建立教育系统定期向财政部门书面报告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避免风险的主要方案和措施;对重大、紧急风险情况,要实行立即报告制度,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及时提出应急解决方案以及整改措施。

(四)建立风险问责制

问责制是指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或者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科学的问责制度,必须明确问责主体,确定问责对象,规定问责情形,细化问责方式,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明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风险控制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五)建立风险应急机制

财务风险规避第8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财务风险规避第9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