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9 10:31:35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1篇

摘 要 目的:分析NICU重症病房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以降低NICU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2012年5-7月NICU收治新生儿26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加强病房感染控制措施后,统计8-10月293例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前后,5-7月269例新生儿,发生感染例数17例,感染率6.3%;感染类型:上呼吸道感染11例,下呼吸道感染6例。8-10月293例新生儿发生感染例数11例,感染率3.7%;感染类型:上呼吸道感染7例,下呼吸道感染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NICU重症 医院感染 控制管理 预防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ICU

Bai Guip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in Xihua County,Henan Province,466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dvanced case sickroom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ICU,and to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of NICU.Methods:269 cases of newborns were admitted from May to July 2012.They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fter strengthen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to statistics hospital infection status of 293 cases of newborns from August to October,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neonatal infection.Results: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measures,there were 17 cases of infection in 269 cases of newborns from May to July,the infection rate was 6.3%,and the type of infection were 11 cases of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6 cases of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There were 11 cases of infection in 293 cases of newborns from August to October,the infection rate was 3.7%,and the type of infection were 7 cases of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4 cases of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Severe NICU;Nosocomial infection;Control management;Prevention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在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抢救危重患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NICU患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免疫系统弱,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能力差,再加上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多、住院时间的延长、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等使患儿院内感染几率增加。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在2012年5-10月易发生院内感染高峰期,统计发生感染率及感染类型,寻找造成新生儿感染的因素,并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10月收治NICU新生儿5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0例,女262例,年龄15分钟~1个月,平均12天,其中早产儿182例,低体重出生儿148例。

方法:以2012年5-7月收治26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感染率及感染类型,通过实施有效的干预控制措施后,统计8-10月293例新生儿感染率及感染类型,然后进行比对。

感染标准:感染病例依据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定。

感染控制及管理措施:①加强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增强控感意识:降低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应首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意识,通过报告、学习、观摩等手段定期对NICU医护人员进行防感染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定时、定点现场办公。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并纳入控感质量检查考核中,以此来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认知感、责任感。②加强病室的空气及环境管理:空气污染是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环境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NICU医院感染全部是呼吸道感染,这就要求病房环境要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每日进行通风换气2次,合理进行病房布局,同时对空气消毒设备定期进行清洗、维护、检测,以确保消毒效果。每天对病房的地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定时对室内的空气、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各项环境指标良好。③规范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新生儿、早产儿身体抵抗力很低,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这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限制人员出入,还要对NICU内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呼吸机湿化瓶、呼吸道管路、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换,清洗消毒;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洗并更换湿化液;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喂奶、沐浴用具、尿布、毛巾等要保证清洁卫生,专人专用。另外,要注意正确的消毒方法,尽量选用物理方法,以免对新生儿的呼吸、消化等系统产生损伤。④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大量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手在院内感染传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所致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病率的30%,洗手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1]。加强手卫生管理,在各种治疗、护理前后用正确方法洗手、消毒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我院每个病室、治疗室及辅助区域均配备洗手池、非触式流水、洗手液、手消毒液。用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后,用消毒的一次性纸巾擦手已成为医护人员日常行为习惯。⑤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在临床上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使用抗菌药物不要凭经验用药。医院规定,凡使用抗菌药物者必须送检药敏监测,根据感染指标选用敏感、无损害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并且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对侵入性操作适应证要严格把握。

结 果

实施管理措施后,5-7月269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7人,感染率6.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1人,下呼吸道6人。8-10月293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1人,感染率3.7%,其中上呼吸道7人,下呼吸道4人,见表1。

讨 论

NICU感染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自身、医务人员、环境、和物品设施等。院内感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前者主要由于机体抵抗力弱(常见早产、低出生体重、接受免疫抑制剂)或菌群失调(抗菌药物使用)造成的机体内部“正常菌群”易位的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机体外的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或家属的手、医疗仪器、空气等造成的交叉感染。NICU院内感染有复杂多样的危险因素,有创性诊疗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时间机械通气、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长时间NICU住院、孕妇患疾病、全肠道外营养等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人为途径[2]。

分析我院2012年5-10月发生医院感染情况,患儿感染部位全部是呼吸系统,考虑是由于新生儿的气管和支气管均较成人狭窄,纤毛运动能力也较差,对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清理排出,加之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加重对气管黏膜局部损伤,更易发生感染。

相关文献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率4.30%~8.20%,而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多8.00%~9.00%,新生儿监护室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3]。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新生儿监护室内医院感染率5.06%,低于以上报道,与报道中的新生儿医院整体感染率接近。

总之,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应针对上述分析的各种高危因素加强管理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崔娜欣,张玉玺,董凤肖,等.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02-2603.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2篇

【关健词】综合医院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易感隐患 防控措施?

近年来,院内感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新生儿是医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另外一些侵入性操作、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成为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点。我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新生儿患儿456例,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共发生院内感染20例(4.38%),现就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1]??

1 呼吸道感染?

发生呼吸道感染包括新生儿肺部感染8例,主要为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75%。?

1.1 易感隐患?

1.1.1 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是患儿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最主要隐患。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昏迷带鼻胃管、胃反射抑制、胃排空延迟及胃肠张力下降者则易发生误吸。当吸入菌量大、毒力高时患儿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1.1.2 胃液酸度降低,新生儿胃酸浓度减低胃内细菌大量繁殖,胃内细菌引起获得性肺炎的机制可能是直接误吸胃液。鼻胃管大小、营养支持的方法、患儿的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入的重要因素。?

1.1.3 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损害了正常的防御机能,其不利影响包括:(1)损伤鼻腔粘膜上皮和引起炎症反应;(2)削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3)刺激气道分泌,氧气囊上方分泌物滞留和下漏;(4)恶化口腔卫生,易并发鼻窦及鼻咽部炎症;(5)导管本身还可以成为细菌粘附繁殖和自鼻腔向后移行的便利通道。

1.1.4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呼吸功能不完善、防御功能不健全,细菌病毒易侵入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1.1.5 空气、手、水和食物的污染:(1)空气:新生儿监护室内呼吸治疗器械产生大量带菌气溶尘埃,悬浮运动下能使之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2)手: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3)水和食物,鼻饲饮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误吸;?

1.1.6 呼吸治疗器械污染,氧气湿化瓶、液,气囊面罩、雾化器、导管等污染引起。?

1.2 防控措施:?

不断加强和改进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全员强化培训教育,科内医务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感染知识,并具备较强的防控意识。认真执行院内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认识,树立高度责任感;建立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网络责任制,凝有医院感染者,督促留取样本送检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确诊为院内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组织监测新生儿所有可凝感染源,找出致病菌,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1 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防治误吸:?

1.2.1.1 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隐患因素,抬高头部后胃内容物不易反流,而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主要原因。鼻饲时,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鼻饲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后,及时清除口腔内容物。

1.2.1.2 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喂完后竖起患儿,不断拍背部,将胃内空气排出。

1.2.1.3 小儿胃管勿扭曲、挤压,定期更换,按时消毒。?

1.2.2 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每日3次,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ph值<7时,用2%碳酸氢钠;ph值>7时,用2%硼酸水;ph值中性时,用1%~3%双氧水。口腔有溃疡时,用制霉菌素粉沫涂抹口腔,并与鱼肝油软膏交替使用。?

1.2.3 营养护理:积极适量给患儿补充氨基酸、脂防乳、微量元素,适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必要时输新鲜血浆,进一步增加患儿的体质。?

1.2.4 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2.4.1 洗手:严格按手卫生标准洗手,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保证手的细菌菌落数<10cfu/cm?3。洗手是为了消除手部皮肤附着的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疾病的途径。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占30%??[2]?。?

1.2.4.2 公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每48小时更换1次管道。如果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该增加更换管道的频率,减少细菌吸入。氧气湿化瓶液体4小时更换1次,湿化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0小时。?

1.2.4.3 医务人员必须戴专用口罩、帽子,每4小时更换1次,保持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

1.2.5 呼吸治疗机械应严格消毒灭菌,湿化瓶、雾化器、气囊面罩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小时,晾干备用。?

1.2.6 适时吸痰,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粘膜损伤,而气道损伤是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发生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2 脐部感染?

本组共发生脐部感染5例(包括人院时脐炎,住院后又感染其它致病菌者),感染率为1.09%。?

2.1 易感隐患?

2.1.1 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免疫系统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等高危因素构成新生儿易感特性。?

2.1.2 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病床多,陪护多,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易造成空气污染,而屋内飞沫间的传播难于控制时,易引起交叉感染??[3]?。?

2.1.3 与医务人员手、鼻带菌有关。

2.2 防控措施?

2.2.1 改善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室温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55%~65%,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每次60min。或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3次,每次3小时。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3次,同时擦拭床头柜、椅、床架、门把手、治疗车及各种监护仪等表面2次/日。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病室空气消毒采取紫外线照射1小时,或用乳酸熏蒸1小时。晨晚间开窗通风。?

2.2.2 暖箱、新生儿蓝光照射仪等,是消毒隔离的重点部位,新生儿暖箱温度一般控制在34~36℃,湿度控制在65%~75%。分别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同时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胃管按时更换并冲洗消毒管口。使用一次性胃管,隔日更换1次。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应更换隔离衣,带口罩;换尿布、操作治疗前护士应洗手,有感冒及传染性疾病者禁止进入新生儿监护室。严格预防交叉感染。?

2.2.3 加强健康教育,提倡纯母乳喂养,及时接种疫苗,增强患儿抵抗力,降低陪护率,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探视陪护患儿。?

2.2.4 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临床病原学分析,提倡应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减少抗生素联合用药,严格控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2.5 脐部每日用1%碘酊擦洗 1次,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如发现患儿有脓性分泌物,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预防交叉感染,控制炎症的发展。?

2.2.6 缩短住院时间,合理安排病室,减少感染机会,因为住院天数与医院感染有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4]?。住院天数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同样发生了医院感染又延长住院天数。?

3 消化道感染?

新生儿消化道感染是细菌侵入消化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所引起的炎症、腹泻等,本组发生4例,感染率为0.87%,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功能差,医院感染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在新生儿病房易引起爆发流行。?

3.1 易感隐患?

3.1.1 母乳喂养新生儿前,母亲未用温水擦洗;人工喂养新生儿的消毒不彻底或连续使用;医务人员的手带有肠道致病菌均可引起新生儿患者的消化道感染。?

3.1.2 新生儿蛋白质或脂肪吸收障碍,抗生素不能合理应用,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新生儿蛋白质或脂肪吸收障碍。?

3.1.3 气候骤变,药物反应,易引起新生儿腹泻。?

3.1.4 鼻饲新生儿的流质温度、浓度及输注速度不准确。?

3.2 防控措施?

3.2.1 母乳喂养前要用温水擦洗;人工喂养新生儿用沸水煮30分钟消毒后使用。接触新生儿的手应用肥皂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医务人员进入监护室要更换衣服、鞋等,戴口罩、帽子,禁止有病的陪护人进入监护室。?

3.2.2 新生儿消化功能不健全,母亲应忌食辛辣、冷等食物。给新生儿洗澡时间宜短,洗澡后及时在温箱内保暖。换尿布时应避免时间过长,防止受凉,腹部注意保暖。洗澡间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60min。澡池一人、一膜、一池、一用、一消毒。?

3.2.3 调整好鼻饲液的浓度、温度及输注速度,一般鼻饲液温度以40~41℃为宜,过冷易引起腹泻,初起应鼻饲速度慢,10~20ml/h,数量宜小。如发现腹胀应随时调整鼻饲液的浓度、温度和输液速度。由于鼻饲管较细,应经常用温开水冲洗保持其通畅。加强吃奶及鼻饲用具的清洁消毒,确保输注系统各环节不被污染。?

4 皮肤软组织感染?

发生院内感染3例,感染率为0.65%。临床常见有脓疱疮、药物疹感染等。?

4.1 易感隐患?

4.1.1 新生儿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易诱发皮肤感染。?

4.1.2 皮肤薄嫩,易破损而造成皮肤局部感染,如尿布皮炎等。?

4.1.3 新生儿用药不当容易引起药物疹,药物疹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感染。?

4.1.4 新生儿婴儿服、尿布消毒不彻底或有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菌观念淡漠,在操作治疗过程中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婴儿用品混用,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新生儿皮肤感染。?

4.2 防控措施?

4.2.1 加强新生儿皮肤护理,针对新生儿发育特点,在其预防能力尚未完善、抵抗力差的情况下,做好相应护理,如保持体温恒定,每日温开水洗澡,注意皮肤皱折处和外清洗,同时涂抹婴儿粉。婴儿所用浴皂、扑粉、浴巾均为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2.2 产后早开奶及纯母乳喂养,使婴儿吃到足够的初乳,以增加自身免疫功能。?

4.2.3 医务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增强无菌观念,接触新生儿患儿前,必须用快速手消液擦手,勤换尿布严防发生尿布皮炎,所用尿布均应高压消毒。?

4.2.4 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因用药引起药物疹,应找出引起药物疹的药物,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避免抓破,严防感染。?

5 结论?

总之,新生儿患儿院内感染要想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条例》,加强院、科、个人三级监督监测控制网络,认真执行各项院内感染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强化院内感染知的培训学习。重点抓好新生儿监护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穿刺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空气消毒,地面消毒,物品消毒的方法。熟知消毒液的浓度、消毒时间,定期做好工作人员体检;缩短住院天数,增加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合理运用抗生素;积极保护患儿免疫机制;加强手卫生及环境清洁卫生工作。落实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外源性感染,坚持无菌技术原则,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由于我院严格院内感染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科内医务人员工作到位,职责明确,一年来,未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流行,全年院内感染发病率为4.38%。?

参考文献?

[1]董秀华、武淑贤,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5卷第2期。?

[2]李嫦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08—309。?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3篇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发烧;护理

急性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常发疾病、多见病是引发5岁以内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包括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病原体侵犯鼻、咽部、鼻咽等而产生,病急,且冬春季节尤甚,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流鼻涕、鼻塞等,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儿童生命,因此,必须进行及时治疗,并进行科学护理。我院对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进行周全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64例,且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2例,年龄在0.5-10岁,平均年龄为4岁。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56例,占87.5%,少数由混合感染或细菌引起,此外营养不良、贫血、外界环境、护理不当也可引发本病。治疗时间5-35d,平均12d。

1.2治疗方法采用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因治疗:用中药治疗因病毒感染而形成的本病的患儿,如饮用板蓝根,给予抗生素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形成本病的患儿。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症状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对发热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注射退热剂等。经以上治疗后,配合科学、周全的护理措施,观察、记录患儿症状变化、临床疗效。

1.3护理方法

1.3.1基础护理①环境护理:经常给病房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患儿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将温度控制在20-24℃,保证病室内整洁。②饮食护理:指导患儿经常饮水,防止因发烧造成脱水现象,进而加重病情;关注患儿营养,根据患儿情况,指导饮食。宜食用容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少食或禁食刺激性、辛辣食物;经常更换食物类型,以引发患儿食欲;必要时,进行静脉注射营养液,以补充患儿营养和水分。③督促患儿按时休息,多休息,并集中完成各种治疗护理,以保证患儿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

1.3.2病情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检查患儿口腔黏膜与皮肤:清洁口腔,临床可用3%苏打水擦洗,每天两次;儿童皮肤较嫩,容易受到感染,受病毒感染后会出现红肿、溃烂等症状,因此必须进行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患儿衣服、床单,提示患儿用温水清洗身体等。加强患儿发热症状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注意患儿咳嗽、鼻塞及神经系统症状,若发现精神萎靡、呼吸异常等症状,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3.3健康教育护理①护士要向家长展开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呼吸道感染并发烧表现症状、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促使家长全面了解护理以及医疗事项,并指导家长学习简单的护理方法,如保持室内环境、进行消毒、让患儿进行适量运动、根据天气变化对患儿更换衣服,多晒太阳等。②与患儿或患儿家长展开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恐惧心理,并辅助家长做好患儿情绪稳定工作,促使患儿与其家长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1.3.4体温护理患儿呼吸道感染促使体温急剧上升,若不进行及时护理,则导致高热患儿出现惊厥、脑部损害等,因此必须对高热患儿进行及时护理,并以有效的护理方式降低患儿体温。当患儿体温在38.5℃以上时,可采用以下护理方法:①调节室内温度,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较低温度有助于患儿散热,并可促使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夏季可采用空调调节室温,冬季可减少覆盖被褥。②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用冰袋冷敷,采用物理方法降低患儿体温。③采用药物降温,注射退烧剂,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高热不退者,按照医嘱,使用冬眠合剂进行降温。

1.4判定标准显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消失。有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无好转,或病情加重。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与我院治疗的64例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显效42例(65.6%),有效19例(29.7%),无效3例(4.7%),总有效率为95.3%,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3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春季节更甚,其发病急,在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发热、鼻塞、呼吸困难、咽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并给予护理,则会引发神经系统、脑部疾病,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在治疗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我院对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在进行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周全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向患儿家属讲解该病状相关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措施;进行病室内环境护理,保证病室环境整洁、温暖舒适;进行全过程密切病情护理;根据患儿病状、发热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与体温护理等。通过周全护理,我院选取的64例患儿中,61例患儿获得有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5.3%。这说明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痛苦,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应推广应用此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庾小明.物理降温结合耳背刺络放血治疗外感高热患儿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7):49-50.

[2]饶春梅,杨清花.2种物理降温方法应用于新生儿发热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11(23):53-54.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4篇

【关键词】 新生儿;VAP;相关因素;护理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是指新生儿机械通气48h以上发生的肺部感染, 原有肺部感染在机械通气超过48h而再发的新感染, 是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1]。

1 临床资料

患儿40例, 其中男23例, 女17例, 平均胎龄为 (33.1±2.92)周, 早产儿29例, 足月儿11例, 原发病中早产儿呼吸暂停9例, NRDS患儿8例、肺出血6例、重度窒息9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6例、胎粪吸入2例。机械通气时间为大约1~8天。

2 相关因素

2. 1 新生儿呼吸道生理特点 新生儿气道相对狭窄, 呼吸道粘膜柔嫩, 血管丰富, 纤毛活动差, 较易发生感染、容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再加上机械通气属于有创性操作, 气管插管会减少咳嗽反射和纤毛摆动, 破坏会厌部正常屏障功能, 细菌极易进入支气管和肺而发生感染。

2. 2 机械通气时间 可直接影响VAP的发生, 通气时间每延长1d, VAP发生危险即增加1%~3%, 而VAP也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 形成恶性循环[2]。

2. 3 呼吸机管道、湿化装置等的管理

2. 3. 1 机械通气管路相对密闭而潮湿, 是细菌移行、定植的重要部位。如果呼吸机管道的消毒管理等环节处理不当, 定植于呼吸机管道的细菌随气流而源源不断地进入气道内, 这也是引起VAP的重要因素。

2. 3. 2 更换呼吸机管道 目前, 更换呼吸机管道的时机尚无定论, 有学者研究每7天更换一次为宜并不增加VAP的发生率[3], 但吴海峰等总结研究成果认为应该在4天之内[4],过于频繁更换管道增加了操作频率, 而且容易把管道内污染的冷凝水灌入患者气道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所以建议每3~4天更换一次, 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本院ICU病房和消毒供应中心做了此项实验, 对破伤风、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 不再使用常规呼吸管路的清洗消毒方式, 而是常规清洗后用低温甲醛灭菌器灭菌, 做了初步对比。

2. 4 病室环境 ICU最好为层流病房, 室温保持在24℃-26℃, 湿度在50%~60%。如果没有层流, 每日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或使用动态消毒机。

2. 5 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务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 而洗手、戴口罩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交叉感染的最基本、有效的措施, 洗手可以使感染率下降50%。

2. 6 滥用抗生素 适当应用抗生素可以提高VAP患者存活率, 但滥用广谱抗生素可以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机会,作口咽部及下呼吸道痰液细菌培养,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3 干预措施

3. 1 一般措施 保持病室空气质量每日空气消毒, 减少人员流动、接触患儿前必须严格洗手,最好用流动的肥皂水, 每个患儿床旁备快速手消,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范。

3. 2 正确吸痰 避免在鼻饲后30 min内吸痰,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动作要轻柔, 吸痰时应边左右旋转抽吸边向上轻轻提出, 每次吸痰时间

3. 3 做好呼吸管路及湿化装置的清洗消毒工作, 选择合适的湿化液 三天更换一次管路及时消毒, 必要时低温灭菌, 常用的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或0.45%盐水, 0.45%的低渗盐水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理想的湿化液[5];集水瓶应放置在呼吸管路的最低位, 及时排空积液瓶。

3. 4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一旦患者病情稳定符合拔管条件应尽快拔管, 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感染机会。当通气改善、感染控制后应尽早脱机改为无创通气, 以减少VAP的发生。

3. 5 护理 研究发现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半坐卧位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反流和误吸,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半坐卧位PaO2、PaO2/FiO2均明显高于平卧位[6]。该是减少VAP的发生率,减轻肺不张的有效方法。

3. 6 口腔护理 有研究指出口腔和胃肠道定植的细菌吸入是导致VAP的主要原因之一, 做口腔护理发生率仅为3.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 口腔护理2次/d。

3. 7 合理使用抗生素

4 结论

NICU感染控制的指标之一是降低VAP的发病率, VAP相关因素虽然很多, 但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控认识, 采取综合性方法和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Su BH, HsiehHY, Chiu HY, et al .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aiwan]. Am J Infect Control, 2007, 35(3): 190-195.

[2] Bowton di.noseoemial pneumonia in the icu,year 2.yond,chest, 1999,115(1):28.

[3] 贾巧燕, 贾艳梅, 刘鹏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防.2011,16(4):603-604.

[4] 吴海峰, 李萍. 呼吸机管路更换频次对vap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 2010,25(22):95-97.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5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68-01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儿常见病,可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患病,分别称为产前、产时感染性肺炎及产后感染性肺炎。本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肺炎[1]。我院2009年8月~2012年3月以来收治肺炎新生儿64例,本文就64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作出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6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8 例;足月42例,早产儿22例。

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反复吸净口、鼻、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使气道分泌物松动及排出;痰液黏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促进分泌物排出;对痰液过多且无力排出者应给予吸痰。

2.2 改善呼吸功能:①室内空气要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经常翻身,减少肺部淤血。有低氧血症时进行氧疗,应根据病情和血氧情况采取不同的给氧方法,如鼻导管、面罩及头罩等,使PaO维持在7.9~10.6kpa(60~80mrnHg);重症合并有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治疗。②胸部理疗,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2.3 保证充足的能量和水分应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避免喂得过饱、吐奶而窒息;重症患儿予以鼻饲或从静脉补充能量及液体;必要时输给血浆、白蛋白、脂肪乳等。

2.4 保持体温: 正常患儿的体温可能会升高或下降,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正确方法以维持体温正常。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①若在短期内出现呼吸明显增快、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肝脏迅速增大时,提示并发了心力衰竭,应遵医嘱给予吸氧、强心、利尿、镇静等处理。②若患儿突然呼吸急促伴明显青紫时,考虑发生了气胸或脓气胸,应立即做好胸腔引流的准备及引流后的护理[2]。

2.6 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述本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预后、治疗措施及护理要点。

3 结果

通过实施综合护理,64例患儿中治愈63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死亡1例,总治愈率98.4%。

4 讨论

4.1 新生儿肺炎感染的成因: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不明显,口吐泡沫。重症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或更快,有时伴有点头呼吸、双吸气及呼吸暂停。早产儿患肺炎时,呼吸道症状常不明显,由于呼吸浅而快,肺部啰音不易听到。此时可望诊观察胸廓运动。(1)出生前感。①吸入污染的羊水由于羊膜早破或羊膜炎,阴道内细菌上行污染羊水。正常胎儿在宫内有浅表呼吸,吸入污染之羊水导致肺炎。常见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的病毒是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3]。②血行播散妊娠后期孕母受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或弓形虫感染后,病原体可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全身感染,肺炎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2)分娩过程中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吸人产道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分泌物,或因断脐不洁发生血行感染。致病菌以杆菌居多。此外B溶血性链球菌和官内感染常见的各种病毒、弓形虫、沙眼衣原体等。(3)出生后感染。医源性感染包括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雾化吸人等医用器械消毒不严可继发感染;新生儿患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通过血行传播而致肺炎;母亲或医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新生儿接触后发病。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开始仅表现反应低下、哭声弱或不哭、吸吮力差、呛奶、体温不升或发热,病情加重后可有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面色发灰、鼻扇,青紫、呼吸浅快、点头样呼吸或呼吸暂停等,哭闹或深吸气时可闻及细湿锣音。本病因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诊断较困难,需结合母亲的感染及生产史、病儿症状体征、X线检查作出诊断[4]。治疗原则是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营养,抗感染,对症及支持疗法。月龄小、体重低,预后不好。

4.2 护理评估:①健康史了解母亲产前有否感染,有无羊膜早破,羊水是否浑浊;询问有无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史,有否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史,生后新生儿有无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史,是否患败血症。②身体状况检查患儿反应情况,注意有无体温不升、青紫、拒奶、吐奶、口吐白沫、有无气促等呼吸节律改变,听诊双肺呼吸音有否改变;分析周围血象及X线胸片检查结果。

本组观察显示,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肺炎实施综合护理显著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月利,任晓燕. 小儿喘憋性肺炎合并心衰 60 例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5(5):142-146

[2] Ascherman DP.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inflammatory myopathy [J].Curr Rheumatol Rep,2002,4(5):409~414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6篇

[关键词]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6-00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eserv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 in neonatal ia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98 neonates received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1∶1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And each group had 49 neonates. Preventive factor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included levating patient’s head and chest to 30 degrees to the horizontal level,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s, washing hands, intensiving frequency of oral-pharyngeal nursing with thorough suction, changing ventiahor tube after three day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VAP,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ventilator time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neonates in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VAP (10.20% vs 28.57%) and shorter ventilator time [(60.36±9.23) h vs (67.52±8.55h)]. There was difference on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Preventi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Newborn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已为临床医师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较为普遍的方法,因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同时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气道较短,外界病原菌容易侵入患儿下呼吸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主要疾病[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害较大,可增加呼吸机治疗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延长患儿的吸氧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增加患儿视网膜病变、肺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影响患儿预后,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故本院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开展研究,以降低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时间>48 h。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治疗的患儿。按1:1配对设计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胎龄(35.3±3.7)周,出生体重(2561.7±616.8)g,对照组胎龄(34.8±4.3)周,出生体重(2461.7±645.6)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3 方法

观察组患儿采取头高位30度、密闭式吸痰、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每次必须先洗手,然后卫生手消毒)、口腔护理2次/d,使用3 d更换呼吸机管道综合治疗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采用平卧位、开放式吸痰、注意手卫生(单纯卫生手消毒)、口腔护理1次/d,使用7 d更换呼吸机管道。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2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

2.2 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60.36±9.23)h明显短于对照组(67.52±8.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6,P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48 h或者已停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拔除气管插管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3],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是目前新生儿危重症急救的主要治疗措施,而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开放气道,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儿的年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规范洗手、呼吸机治疗时间、损伤性操作等,呼吸机辅助治疗大于3 d均可能有细菌定植[5]。目前我科已采取一系列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机率,在国外以及在重症监护病房采取集束化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6-8]。

首先,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需鼻饲喂养,长期平卧位可引起奶液返流,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采用头高位30°可减少返流,同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吸痰对新生儿的气道黏膜亦属于损伤性操作,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可因环境污染、复苏囊消毒不严格、洗手不规范等引起细菌侵入呼吸道,导致细菌定植感染,有研究显示开放式吸痰患儿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菌含量较高[9],密闭式吸痰可避免气道开放,减少外界各种因素引起的污染,同时密闭式吸痰不需反复更换吸痰管,可减少耗材及治疗时间,不需断开呼吸机,可保持患儿稳定的气道压力及分钟通气量,有效改善氧合[10,11]。总之,密闭式吸痰操作简单、效率高、减少外界污染机会,更易于临床应用。

感染最基本的预防措施为规范洗手[12],监护室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手卫生,操作前、操作后、接触患儿前、接触患儿后等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佩戴一次性手套接触患儿,对感染特殊病原微生物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需穿隔离衣及戴手套。每日实行口腔护理可预防细菌定植,对于危重新生儿,口腔内正常定植的细菌在24 h后可转变为严重的致病菌,使用过抗生素的患儿病菌可变异为多重耐药菌,故需加强口腔护理[13]。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对预防细菌定植有一定的作用,包括去除呼吸道的冷凝水及湿化器的更换,本研究认为使用3 d更换呼吸机管道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但对呼吸机管道的具体更换时间仍存在争议,有认为7 d更换1次[14],也有认为1周更换2次[15]。

研究表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新生患儿本身基础状况(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免疫力低、抗感染屏障功能差、易受医疗操作等损伤,病原菌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呼吸机的综合管理、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及手卫生的执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6]。近年来国内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此措施必须贯穿持续执行于临床工作每个环节中,医护人员不间断地进行业务培训及学习,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干预措施。本研究认为采用头高位30°、密闭式吸痰、严格手卫生、口腔护理,使用3 d更换呼吸机管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17]。

[参考文献]

[1] 陈历耋,傅万海,游楚明,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80-84.

[2] 谭薇,郭桂芳,土乐强,等. 早发性与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24-526.

[3] 叶俊,修清玉.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机理及预防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950-2952.

[4] 蔡小狄,曹云.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11-13.

[5] 杨军,赵宏,封志纯. 机械通气早产儿下呼吸道定植细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390-393.

[6] Cnmden E,Boyce C,Woodman H,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ventilator care bundle[J]. Nurs Crit Care,2005,10(5):242-246.

[7] Cooke FJ,Holmes AH. The missing care bundle:Antibiotic prescribing in hospitals[J]. Int Antimicmb Agents,2007,30(1):25-29.

[8] Winters B,Dorman T. Patient,safetyand quality initiatives in the intmsire care unit[J]. Curt Opin Anaesthesiol,2006, 19(2):140-145.

[9] 陈倩云,杨燕,陈小乐,等.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2010,16(5):545-547.

[10] 马杏云,侯改英,张玉英,等. 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现状的临床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47-1448.

[11] 晏玲.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 9(24):3048-3049.

[12] 刘汉,倪海滨,刘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18(2):190-192.

[13] Murila F,Frances JV,Bland A,et al. Interpreting positive cultures of endotracheal aspirates: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decisions inventilated neonates[J]. J Pediatr Child Health,2012,47(10):728-733.

[14] Garland JS. Strategies to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neonates[J]. Clin Erinatol,2010,37(3):629-643.

[15] 沈爱仙,贾献荣.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25):80-85.

[16] 汪瑾,巨容.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J]. 临床儿科杂志,2014,32(5):494-497.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7篇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全面分析急救和护理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上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新生儿20例。通过有效管理新生儿呼吸道,加强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措施。同时在入院后,对新生儿做好护理工作,给予一定的雾化、吸痰、吸氧、营养和环境等支持,并要及时为患儿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结果 在治疗20例重症肺炎的新生儿时有效应用急救和护理等方法措施,使20例新生患儿都得到良好的痊愈。结论 急救和护理对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采用良好的急救措施,加强住院后的护理水平,对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起到重要影响。

[

关键词 ] 新生儿;重症肺炎;急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040-02

新生儿时期极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新生儿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后,病情发展迅速,父母没有及时发现病情,或没有及时将患儿送与医院治疗,则在很大程度上会转变为重症肺炎。新生儿还没有成熟的呼吸器官和功能,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时,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极易发生死亡事故[1]。新生儿患上肺炎主要是由于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在吸入性肺炎中,主要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等。感染性肺炎主要包括出生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

全文通过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共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新生儿的急救和护理治疗,对重症肺炎新生儿应用有效的急救措施,采取良好的入院后护理方法,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下文全面分析急救与护理在新生儿重症肺炎应用。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共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新生患儿。其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8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2例。新生患儿体重均≥2400g,有3例新生儿≤7 d,17例新生儿8~28 d。检查选取2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病情都符合医院制定新生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20例新生儿中,有18例新生儿咳嗽,20例新生儿气促,6例新生患儿体温不升,5例新生儿发热,3例新生患儿合并心衰,10例新生儿合并呼衰,1例新生儿低血糖,1例新生儿休克,1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1例新生儿呼衰合并心衰。其中新生儿痊愈19例,死亡1例。

2 急救处理

①确保新生儿呼吸道能够保持通畅。急救人员要立刻将新生儿置于辐射台上,摆正体位。查看新生儿体温情况,体温不升的新生儿要将其进行保暖。密切关注新生儿呼吸情况,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呕吐物,保证新生儿能够通畅呼吸。若是经过以上急救处理措施后,新生儿呼吸道依然没有通畅,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气管插管[4]。

②吸氧。急救人员在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同时,要进行吸氧。

③建立静脉通道。急救人员要立即将新生儿建立静脉通道,对于休克的新生儿,需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部分新生儿建立静脉通道时,若是静脉难以刺穿,需要立即建立骨髓通道。

④新生儿入院时,要立即进行心电、呼吸的监测,同时要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其血压。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新生儿置于暖箱时,体温不升新生儿的暖箱温度要调整为中性温度,湿度保持在55%~65%,密切观察患儿体位,防止体位不当,造成呼吸道堵塞而加重缺氧。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科学使用抗生素。

3.2 吸氧

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小于88%,氧分压小于60mmHg时,要立即给予氧气。流量为5L/min。部分新生儿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医嘱,对氧浓度进行合理调整。当新生儿病情稳定时,要立即停止给氧,并要将呼吸机立即撤离,防止新生儿氧中毒,或患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等症状[3]。

3.3 雾化和吸痰

采用压缩雾化吸入,每天3次,每次15 min。雾化后,若是出现明显痰鸣要立即进行吸痰,吸痰的压力小于200mmHg。吸痰时,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SPO2不得低于86%,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

3.4 预防医院感染

保证病房清洁,每次2次空气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护理人员在患上急性感染时,禁止接触患儿。暖箱每天消毒1次,使用中的暖箱不得超过7 d。我院收治的新生患儿未发生感染[2]。

3.5 营养护理

喂奶前,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和病情,将摄入量的热卡和奶量进行计算和控制。喂奶时,抬高患儿上半身,防止发生误吸。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要立即停止喂养。呛咳严重者,可采用鼻饲。

3.6 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首先体温检测,患儿体温过高,会伴随惊厥,损害神经系统;体温过低,会导致寒冷损伤、肺出血。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每4 h测量一次体温,体温异常患儿半小时测量一次,直至正常。其次密切监测患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监测。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查看患儿呼吸有无窘迫、暂停情况,呼吸道有无分泌物等。监测患儿心血管系统,关注患儿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每2 h监测一次。监测患儿消化系统,关注患儿有无腹胀、呕吐情况,做好腹围测量工作。患儿鼻饲之前,查看胃内有无储留。

3.7 体位护理

每2 h给患儿翻身1次,防止出现压疮。及时改变体位,可以使患儿肺部分泌物从小气道到大气道引流,避免出现肺不张。

3.8 口腔护理

重症肺炎新生儿由于长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极易发生鹅口疮。新生儿入院后要随时注意口腔卫生,每天两次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患儿若是出现鹅口疮后,护理人员要使用1.4%的苏打水进行口腔护理。

3.9 血糖监测

重症肺炎由于缺氧以及感染等,会造成血糖下降。患儿在过快和应激输液时,会导致血糖升高。新生儿血糖需要保持在5mmol/L,满足神经系统代谢需要。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微量血糖仪,每天4次监测新生儿血糖情况,低于2.2mmol/L时,要加快输液速度,改善过低血糖。高于7.2mmol/L时,及时告知医生,并合理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

3.10 心理护理

在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家长心理护理工作。新生儿病情发展变化快且严重,家长需要承担着较重心理负担,要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新生儿抢救工作,不会受到家长刺激和阻碍,需要让家长离开抢救现场。患儿病情控制后,家长要积极配合新生儿护理工作,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3.11用药护理

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滴速,密切观察,防止发生药物渗漏等情况。

4 出院指导

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的新生儿,出院痊愈19例。患儿出院后要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每4周随诊1次,不适随诊。出院后要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预防感染。严禁与感染者接触,并要尽量减少亲属的探望。采取合理方式喂养,加强营养摄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

参考文献]

[1] 杨琼,蒋恒亮.22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38(35):156-158.

[2] 韩红琳.25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37(1):113-115.

[3] 陈崇斌.新生儿重症肺炎58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39(28):119-121.

[4] 滕金巧.新生儿湿肺51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0,28(18):566-568.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8篇

[关键词] 重症新生儿肺炎;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137-04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如果不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最严重的结果甚至会死亡。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肺炎占新生儿疾病死亡总病例的12.6%左右[1]。反之,如果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则患儿治愈较快,疾病转归预后较好。有研究报道显示,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急救效果[2]。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3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转归,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诊断为重症新生儿肺炎[3],出生时间为1~27 d,平均15 d,其中男22例,女14例,早产儿27例,足月儿9例。

1.2 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案

1.2.1 制订急救方案 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迅速判定所有患儿的病情。针对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急救方案。迅速让患儿处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以减少肺部瘀血及避免肺不张,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并准备好各种常用的抢救器材,如喉镜、雾化吸入装置、呼吸机等设备,以便快速而顺利地实施救治。

1.2.2 快速开放静脉通道 迅速开放双上肢静脉通道,必要时下肢静脉也可开放。遵从医嘱正确配制好各种药品,及时纠正和维持患儿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炎患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良,特别是早产儿尤为不成熟,临床可表现为咳嗽无力,不足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极易使痰液阻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等并发症,这样会加重肺部感染。故应让患儿抬高头部或取半卧位,及时给患儿吸入解痉药物及一定量的抗生素,以使呼吸道保持湿化,有效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并可达到消炎抗感染和稀释痰液的目的。

1.2.4 合理吸氧 依据患儿缺氧程度不同及呼吸困难症状选择个体化的给氧方式,如鼻管吸氧、面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依据其指标变化及时调节氧浓度和氧流量,切忌用高浓度氧气长期吸入而导致氧中毒[4]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临床症状,如果经吸痰、拍背、弹足底等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用气囊加压给氧。必要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5 保持中性体温 本研究中的27例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且体内棕色脂肪含量较少,极易出现因体温过低而导致的硬肿症[3]应该根据这些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体重状况采取个体化的保暖措施,使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

1.2.6 维持营养平衡 足够的热量摄入有利于患儿抵抗感染,应该结合患儿消化吸收情况,采用不同的营养提供方式,分为肠道内及肠道外营养。具体可采用自行吸吮法、鼻饲法或静脉内营养法。同时应该密切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如出现呛咳、呕吐、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则及时调整喂养方式。进食后应该采取右侧卧位,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或肺炎加重。

1.2.7 严密监测相关指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出现心率突然加快、呼吸增快或暂停、咳喘、发绀加重、肺部明显湿性音等,则高度疑似肺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迅速诊断或排除。并配合处理,正确遵从医嘱应用药物治疗。预防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黄疸、心衰、硬肿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1.2.8 心理护理 所有患儿在入院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极少有意识完全丧失的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使用亲切柔和的话语安慰患儿,充分让患儿感受到信任及关怀,并且还可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措施鼓励患儿,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

1.2.9 鼓励家长参与护理 责任护士指导家长了解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一起评估患儿的护理需求;进行拍背技术指导,直至家长基本掌握;根据胸部X线片结果对患儿采取恰当的引流;和家长一起制订患儿的排痰计划。

1.3 评价指标

将患儿急救前后的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最大肺活量(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措施及护理实施后,患儿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病例的报道。新生儿一旦患上肺炎,如不能得到及时、彻底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全面控制,非常容易出现反复而多次发作的现象,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新生儿来说极为不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5]。目前将新生儿肺炎分为产前感染(包括宫内和产时)和出生后感染。这种感染大多数来自孕妇,或者经过胎盘来传染给孩子。也可能因为孕妇羊膜早破、产程过长,阴道中微生物上行感染而造成。与大龄儿相比,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少数可能咳嗽,甚至可能不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发生。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一些患儿,特别是早产儿不出现发热症状,而咳喘症状十分明显。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6]:①心力衰竭。发病时患儿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十分急促,心率>180 次/min,呼吸频率>60 次/min。②呼吸衰竭。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出现呼吸早期加快或呼吸节律紊乱等变化,危重患儿出现谵妄、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③缺氧性脑病。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困难引起缺氧,导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引起缺氧性脑病,患儿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并可继发昏迷惊厥。缺氧性脑病发作往往较为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又常常与多种并发症交错出现,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更为严重而复杂,病死率极高。由此可见,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案后,患儿的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说明这些治疗措施有效、护理方案合理,值得临床借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情较为紧急而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后的第一时间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资料迅速判定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而合理的综合性措施,如给予面罩吸氧、雾化吸入药物、机械通气及静脉补液等综合处理。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因为月龄小、病情重,理解能力及配合意识均较差,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绪状态进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终达到增进抢救效果的目的[7]。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并取得家长配合的护患互动护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8]。

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极易发生误吸奶汁、呛咳及痰液滞留气道等情况,从而导致呼吸道阻塞加重感染症状[9]。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良更易发生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1-13]。重症新生儿肺炎易导致败血症、化脓性脑炎等严重疾病而危及生命。因此,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极其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监护仪等先进设备设定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报警能对上述情况的发生起到及时的提示作用,但不能完全依赖仪器,工作人员加强护理巡视才是至关重要的,特别要加强夜间巡视。护士工作要认真负责、坚守岗位,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善于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重症新生儿肺炎发病快、病情变化大,还要善于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抢救患儿时要及时有序,有条不紊,边观察边抢救,患儿康复出院时要做好健康指导和卫生宣教工作,嘱家长注意给患儿防寒保暖,喂水喂奶时注意防止呛咳及尽量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良好的呼吸道管理及有效的心理护理会明显降低重症新生儿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做到眼勤、手勤、腿勤,一切以患儿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应该注意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的免疫力弱,所以要做好多方面预防交叉感染的防护工作。从医护人员角度来说,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接触患儿前和诊疗操作前后一定要严格洗手。病区应该对探视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加强消毒,保证清洁,定时通风并对空气进行检测,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配合后,可以明显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瑞卿,王新科.230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120-121.

[2] 朱晓芳,毛利平,周艳玲,等.大剂量沐舒坦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874-875.

[3] 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2-113.

[4] 欧维琳.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对小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16(1):28-29.

[5] 解静.65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305-306.

[6] 韦义军,陈继昌,韦拔,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肺炎84例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39-40.

[7] 唐学敏.重症新生儿肺炎36例急救措施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0):100-101.

[8] 王燕萍,王素萍.家长参与技术性互动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429-1430.

[9] 湛月娥,马恒颢.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监护[J].新医学,2006,16(1):60-61.

[10] 黄秋葵,河池.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13(2):105-107.

[11] 肖琴,张国英,郑静,等.2001~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儿童医院149例住院患儿死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 9(20):19-20.

[12] 奚云.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45-46,49.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第9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并发症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按病因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两种,由于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病情转愈十分重要。现将住院治疗的120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62例,女58例;其中早产儿24例,足月儿94例;过期产儿2例。年龄最小者出生后l h发病,生后72 h内发病者86例;最长者29 d。吸入性肺炎40例,感染性肺炎80例;合并心衰3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窒息12例,低体温20例,硬肿症5例,败血症2例。诊断标准均参照《儿科手册》[1]。通过采用维持体温,维持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儿痊愈86例,好转3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8.3%,疗效满意。

1.2 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由于新生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年长儿有很大的差别,加之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平均应每 4小时测体温一次,同时测周围体温与肛温,因新生儿体温上升多不明显,部分表现为体温不升,应区别发热是由环境因素还是疾病所致;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变化,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出现青紫、呻吟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

2 护理措施

2.1 维持正常体温:病房温度应在22~28℃之间,室内空气要新鲜,湿度50%以上、通风良好。针对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厥冷、低体质量儿或体温为30℃及以下患儿,均予远红外线暖箱复温。体温大于30℃的患儿放人预热至30℃的暖箱内,根据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32~34℃。使患儿在6~24 h之內恢复正常体温。护理人员应注意温箱调节,切忌加温过速,复温过快可因耗氧量突然增加,可导致毛细血管突然扩张血液循环重新分配,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及肺出血等。

2.2 吸氧:对有呼吸节律明显增快,口周发青,鼻翼扇动、口唇、甲床紫绀等症状时及时给予吸氧,因为低氧血症使新生儿肺血管阻力增加,机体组织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2]。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氧气应预先湿化并加温到32~35℃,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氧流量约为0.5 L/min;病情严重呼吸困难、青紫明显时用面罩吸氧法,氧流量为1~1.5 L/min,对少数患儿病情轻,无呼吸困难及明显乏氧症状患儿,每次给患儿吃奶前后或哭闹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以减少患儿氧的消耗。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肺炎时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加之新生儿的咳嗽反射弱,导致分泌物堵塞气道。应及时清除呼吸道,用细小棉签浸湿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签擦净。行超声雾化吸入,定期湿化气道以稀释痰液,使之易排出,发现呼吸道梗阻应迅速吸痰,做好气管插管,呼吸机供氧等准备工作。吸痰时轻轻拍背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时负压一般为3~6 k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15秒,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4 输液护理:患儿入院时一般病情较重,为保证药物及营养的快速摄人,一般采用静脉输注[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头皮静脉表浅,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输液时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量及速度,滴速一般为6~8滴/min,在输液过程中,应避免因输液过快而导致的肺水肿、心力衰竭。

2.5 合理喂养:肺炎患儿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维持热卡供生长及消耗所需。喂完奶后应轻拍背部,以利胃内空气排出,不会吃奶或呛奶者用硅胶胃管鼻饲,同时做好鼻饲护理。发热、出汗、呼吸快其失去增多,要多喂水使咽喉部湿润。

2.6 其他对症护理:发热新生儿发热时多使用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反而造成不良影响;腹胀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因便秘、低钾、咽下大量的空气、中毒性肠麻痹所致,采用清洁灌肠后留导管排气、腹部热敷等方法,严重腹胀者可禁食;烦躁患儿适当使用镇静剂,减少氧耗量,并可预防心力衰竭。

3 参考文献

[1] 陈树宝,儿科手册[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