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物化学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8 11:22:43

生物化学的作用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1篇

为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教育体系[2],我教研室认真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合理设置课程,以整体教学更适应医学基础教育的延续性为立足点,消除基础课程教育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弊端,适当简化繁琐的推导、分析和解释过程,有选择地扩展专业知识,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临床知识。如“糖代谢血糖”一节,首先明确血糖的含义,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入手,探讨血糖升高、降低的调节机制;并引入糖尿病病例分析,启发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理论探寻临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发病机理,学会解释胰岛素的降糖机制;围绕中医临床特色,引入中医对“消渴”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原则,适时穿插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注重合理均衡的膳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能力。再如,介绍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引入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洛伐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由于这种酶的活性具有昼夜周期性改变,在午夜催化合成胆固醇的含量最多,因此选择在晚上服药的降脂效果最佳,这也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基础和“择时用药”的用药原则。通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生物化学理论在临床工作中就像一把钥匙,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医学思维体系,能应用所学理论揭示生命活动现象和病理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医学模式。

2紧密联系实践,渗透基本临床医学技能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临床医学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在实验安排上,选择临床医学上常用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临床上血清蛋白质的分离,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激素对血糖的影响,PCR技术等,并结合本教研室生物化学科研课题,围绕专业特色开设开放性实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实验报告。在实验考核上,我教研室建立形成性实验量化考核体系[3],以动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思维、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可择机安排学生参加临床诊断或见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及时将所学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增强与临床的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临床诊断的基本要求,在临床诊断中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和与患者愉快的交流、沟通是提高诊断率的必要步骤,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以利于将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3加强教师医学知识拓展,适应专业教学要求

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不少生物化学教师毕业于生物化学、化学甚至药学专业,他们的生物化学和化学知识专业性与系统性较强,而医学临床知识普遍匮乏,难以将生物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拓展,授课时往往对医学专业性知识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造成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割裂,无法认识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医学知识拓展可以从多渠道入手,首先,教师要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关注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医学知识;其次,通过与临床课程教师帮带互助、师承培训等方式讨教医学方面的知识;再次,可以通过校内外学术交流、专题讲座、视频网络学习,安排非医学专业教师到医学院进修培训等[4],普及生物化学教师的相关医学知识,更好地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的过渡。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临床医学专业知识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2篇

论文关键词: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

论文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以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阐述了几点体会。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同样,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离不开生物化学实验。在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以及农、林、医、药相关专业中,生物化学实验都是生物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生物化学实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普通生化实验、生化分离实验,以及一些技术水平更高的生化实验等。普通生化实验主要是对各类生物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生化分离实验主要是利用层析、电泳、超速离心等方法对各类生物分子进行分离和纯化;其他高级生化实验则包括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物质代谢的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DNA重组技术,等等,其中的一些技术促进了新兴学科的发展并成为这些学科的核心技术。

在高等学校生物化学教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是普通生化实验和生化分离实验。这些实验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通过比较在不同pH值下酪蛋白溶液的沉淀量,不仅可以反映出酪蛋白的等电点,还使得同学们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酶的抑制与激活”实验中,利用同学们自身的唾液淀粉酶,通过比较分别存在Cl-和Cu2+时,酶催化淀粉水解后,水解产物与碘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抑制剂和激活剂对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帮助理解酶的抑制和激活这一性质,还可以促进同学们思考抑制剂与变性剂之间的差别,并使同学们对各自的唾液淀粉酶酶活高低及其性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生物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

生物化学和相关的生命科学都是实验科学,实验是这些学科的基础,是理解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的良好手段。生物化学作为揭示生命的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是21世纪最富生命力的学科之一,也是研究热点众多、研究成果日新月异的学科之一,其旺盛的活力离不开实验的开展和创新。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这有效地缓解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感,使得生物化学焕发出它本身特有的学科魅力。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糖化型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上面提到的“酶的抑制和激活”实验中,由于使用的是同学们自身的唾液淀粉酶,个体之间存在酶活差异,需要同学们自己对酶液进行适当的稀释。有的同学酶液稀释得正好,激活组、抑制组和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分别呈现出黄褐色、蓝黑色和酒红色;有的同学第一次酶液稀释过头,重新调整后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鲜明的实验结果令同学们非常新奇和兴奋,激发了同学们的实验热情和研究兴趣,并使同学们领会了酶活力的影响因素和酶活测定的关键。糖代谢是动态生化的重要内容,其中的糖酵解途径以及糖的有氧代谢需要同学们完全掌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碘乙酸抑制糖酵解”实验,比较在三氯乙酸、碘乙酸存在下酵母的葡萄糖代谢情况,以及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的积累差异,使同学们对酵母的葡萄糖代谢和糖酵解途径有了更为生动和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对动态生化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微生物代谢奠定了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生物化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方法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生命的化学本质,生物化学实验所用的材料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往往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且稳定性较差,因此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对误差较大。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需要具备优良的实践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灵活、创新的科研作风。生物化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的有效手段。通过生物化学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采用的多为方案成熟的验证性实验,在正确的理解和严谨、规范的操作条件下通常都能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这不仅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的神奇,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有时候也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实验失败或结果不太好,这时,鼓励同学们从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进而解决问题,同样能够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蛋白质的凝胶过滤层析”实验中,不同分子量和颜色的样品在凝胶柱中彼此分离开,并通过检测器和电脑的记录,显示出它们的洗脱曲线,使得同学们真正理解了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和方法。有的组样品分离效果很好,洗脱峰狭窄;有的组则分离效果不好,峰形展宽,通过观察、分析,同学们重新沉降柱面、并平稳上样,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实验技能,也使同学们认识到实验操作需要严谨、细致。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安排大量的验证性实验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之外,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例如,在“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实验中,通过让同学们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分子分离的常规过程和常用方法;通过让各个组实施不同的操作方案,不仅能锻炼他们的科研技能,还可以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不同实验方案的实施,使同学们认识到生化分离实验除了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之外,还表现出灵活的艺术性,并随着被分离样品的不同而可以艺术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生化分离手段。

总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钱长法.生物化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3篇

关键词:形象化教学;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语言的形象化,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教学法的基础。形象化的语言,要求在保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生动有趣,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带有幽默、诙谐感。因此,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生物体和生物界

生物体和生物界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生命活动。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把生物体讲“活”,体现出生物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生物教学语言形象化的基础。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时,可设计这样一段话:“在一片生机盎然的草地上,不时传来虫鸣和鸟

叫的声音,一条小溪横贯其中,小鱼儿在悠闲地游动,寻找食物。微风吹过,一条青绿色的菜花蛇猛地冲向一只正在捕食小虫的青蛙,忽然间一只老鹰猛地俯冲而下,用利爪将青蛇抓起,飞向空中,草丛中各种幼小的生灵一散而尽,各自寻找藏身之所,喧哗的草地瞬时一片寂静。”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充满和谐之感。

2.利用语义的形象化来说明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名词概念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准确表达概念的含义,似乎语言都是比较生硬的、抽象的和枯燥的。其实有很大一部分语义浅显形象。例如,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细胞外液”,免疫中的“细胞免疫”等。教师可以利用语义来阐明概念,就可以使语言有直观性,能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说明新知识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来说明新知识,是语

言形象化的方法之一。例如,人在炎热夏天通过出汗来散热调节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生活经验来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

片的温度等。这样的语言,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提高课堂效率。

4.利用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

比喻就是用生动、熟悉的或者浅显的事物去说明那些抽象的、生疏的和深奥的事物或原理。教学中借助形象的比喻,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关于“能量”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可以借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来比喻。如,汽车的开动需要动力,这动力就是能量的表现。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是绿色植物极其重要的一项生理活动,如果没有动力,也不可能进行,而光合作用的动力就是光能。通过形象的比喻把原本抽象、生疏的概念原理变得具体了、熟悉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利于记忆。

二、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运用多媒体来充实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又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其充分发挥特有的作用。如,学习“DNA结构”时,运用模型媒体,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仔细观察DNA结构模型的同时,还指导学生动手制作DNA结构模型,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DNA结构的深刻理解。又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利用课件连续动画形象模拟出染色体在整个细胞分裂过程中连续的变化情况。课件的声、图、文等多种信息,其形式新颖、画面逼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把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东西变为具体东西,把学生看不到的微观变成看得见的宏观变化,把课文的静态描述

设计成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观察更细致,学习难点得以顺利突破,重点易于掌握。尤其是那新奇的放大了的染色体有规律的动态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迪

了,激起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利用演示实验的形象化,体验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生物学概念,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和规律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使学生获取正确规范的实验技能。同时,演示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也能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生物“难学、难记、难理解”,其原因之一就是生物教学中缺少实验。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理解比较困难,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实验。如,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制作实验装置进行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演示、临时装片制作的演示等等。让学生既可以看得见,又可以摸得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4篇

关键词:艾叶;生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艾叶在中药中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盛产,药源丰富。《黄帝内经》中记载药物很少,其中艾叶有记载[1]。近些年来随着对艾叶的民间用途、生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价值也在不断推广及应用。

1 生物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

艾叶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化学成分皆不相同。采用提取分离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可以确定出挥发油是艾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正品艾叶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0.4%(ml/g)[2],也有报道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提取产率为0.29%-0.56%(ml/g)[3],炮制品的含量为0.07%-0.15%(ml/g)。刘向前等人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的方法湘艾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发现了龙脑、3-金钟柏酮、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桉树脑等化合物[4]。通过研究发现艾叶采摘时期不同含量就不同,这可能与艾叶生长的气候、地域、环境等有关。艾叶炮制后挥发油含量较生品低,降低了对胃的刺激性。

1.2 黄酮类

黄酮类是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龚珍林等人提取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并其测定含量,最后验证发现艾叶的黄酮总含量13.42%[5]。目前鉴定出的艾叶黄酮类成分有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6]。植物界中黄酮类化合物存在广泛,与空气及细菌接触,含量发生变化。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技术种类繁多,比较成熟的是水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乙醇和黄酮的溶出度来进行提取,但提取效果不理想。陆海峰等提取艾叶黄酮类物质选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此提取工艺方便,测得样本黄酮的总含量C=0.6599mg.ml-1,回收率为102.6%[7]。相比传统法高此工艺效率,用超声波提取、纯化方法而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纯度比较高。采集时期不一样黄酮含量也不相同,一年内黄酮的含量随艾叶增长而增长,8月能到含量最大[8],之后慢慢降低。

1.3 微量元素

不同产地的艾叶微量元素含量也差别。简单来说,蕲艾中Ca、Mg、Al、Ni较高,川艾中Se、Zn、Fe、Co、Gr较高。对于河南来说,河南艾中只有Cu的含量较高,其他微量元素相对来说没有意义。测定了不同产地的艾叶微量元素的含量。艾叶中含量最高的是K元素,其次是Ca、Mg、Fe等微量元素,不同地方的艾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不大[9]。

1.4 三萜类

除了在艾叶挥发油中发现的单萜类及其含氧化合物外,还发现有倍半萜及三萜类成分。三萜类是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具有抗炎、保肝活性、抗菌抗病毒、抗癌、降血压和降胆固醇、调节免疫功能。艾叶的三萜类主要有α-香树脂、粘霉烯酮、羊齿烯酮、β-香树脂、α及β香树脂的乙酸酯、3β甲氧基-9β、无羁萜等[9]。

1.5 桉树烷类

艾叶提取物中的桉树烷类主要组成包括:1-氧-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oxo-4β-acetoxyeudesma-2,11(13)-dien-12,8β-olide)、1氧-4α-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oxo-4-acetoxyeudesma-2,11(13)dien-12,8β-olide),魁蒿内酯(yomogin)[10]。

1.6 鞣酸类成分

鞣酸在艾叶中的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仅次于挥发油,艾叶发挥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中,鞣酸类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鞣酸类药理作用大,但结构成分的研究很少,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方面。其药理有较强的生理活性,降压,对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抑制自由基作用,降血脂。鞣酸类化合物又叫单宁,依据化学结构分三大类:水解鞣酸、复合鞣酸和缩合鞣酸。艾叶中鞣酸为儿茶素类鞣酸。冈本友男等从艾叶水提液中检验出儿茶酚类鞣质[11],大西基代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艾蒿和艾中的咖啡单宁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艾蒿和艾中都有绿原酸、朝鲜 酸及它们的异构体[12]。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艾叶醇提液、艾烟及艾油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孙红祥研究发现,用45%乙醇提液12.5mg/mL浓度的艾叶中,发现葡萄孢霉、镰刀菌属、黑曲霉、短帚霉等多种霉菌活性降低[13];用艾熏蒸爱婴房发现其对常见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绿脓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实验证明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在艾叶油在4×10-3浓度下有抑制作用。赵宁等选用浊度法与倍比稀释法发现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皮肤病的大肠杆菌在艾叶提取物中其活性被抑制[14]。

2.2 对呼吸系统作用

据有关实验表明[15],有乙酰胆碱引发的豚鼠药物性哮喘吸入艾烟可以起防护作用,并抵抗乙酰胆碱引发的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松弛气管平滑肌,对乙酰胆碱收缩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保护功效,说明艾烟有平喘,抗过敏作用。艾挥发油能稳定气管,减弱组胺引起的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达到平喘效果,艾叶油有止咳、杀菌、祛痰、平喘、抑菌作用从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艾叶油的主要成分α-萜品烯醇作用中枢,调节气管,有镇咳、平喘、祛痰功效,对药物性哮喘有治疗作用,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的引起哮喘的潜伏期,减少抽搐。另外研究表明艾油可以对抗被过敏的豚鼠气管schultz-Dale氨甲酰胆碱和组胺导致的气管收缩pD2;拮抗SRS-A的收缩;阻止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油导致抗过敏反应,即为治疗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16]。

2.3 镇痛作用

王树荣等人实验结果显示,被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疼痛的大鼠,利用蒜汁和艾绒一起灸使脑内β-内啡肽水平提高,另外用艾绒、蒜汁和中药一块灸,则β-内啡肽水平提高更显著,结果显示艾灸能够中枢性镇痛功能,其作用原理就是使脑内β-内啡肽水平提高[17]。有一项实验利用小鼠为实验模型,使用热板法、子宫镇痛法、扭体法去探究艾叶中的挥发油镇痛效果,结果显示艾叶中挥发油使小鼠在热板的反应时间增加,大鼠奈痛增强,并抑制己烯雌酚及缩宫素导致的大鼠子宫收缩,小鼠扭动身体次数减少。表明艾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8]。

2.4 止血与抗凝作用

张学兰等探究不同方法炮制艾叶影响止血功效显示:被加热炮制后的艾叶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下降。被炒制或烘干的艾对小鼠的凝固血和出血时间有很大的影响,拥有止血功效。艾叶有止血作用,制作的艾比生品止血效果好[19]。

2.5 抗肿瘤作用

艾叶对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抑制作用,用艾叶油灌小白鼠胃加强了小白鼠对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艾具有抗癌细胞增殖作用,对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有抑制作用。棕矢车菊素是艾中分离出来的成分之一,对癌蛋白有抑制作用,是致癌基因抗化剂。艾中的苦艾素对含有铁多的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同样使癌细胞的含有铁量增长,再用苦艾素和含铁较多的癌细胞接和,就能把杀死癌细胞[20]。艾蒿黄酮类有抑制肿瘤活性作用,如槲皮索、5,6-二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柚皮素和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等[21]。

2.6 免疫系统作用

朱文莲等人实验表明,正常小鼠被艾灸灸过大椎穴,发现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确使环磷酰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升高[22]。艾叶的挥发油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抑制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的作用机制就是参与到变态反应后续过程。即过敏反应的Ⅲ型、Ⅳ型。艾油0.25、0.12mL/kg体内灌胃进药,发现对小鼠体内抗体溶血素生成,小鼠单核吞噬能力,小鼠脾和胸腺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体外实验发现,Ic50分别为69.50μm、131μm、95.60μm;它还能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膜上Ca2+-Mg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力,抑制Ca2+的转运。综上所述,艾叶挥发油具有双重作用。既是过敏介质阻释剂,也是过敏介质拮抗剂。

2.7 抗自由基作用

洪宗国等从艾叶燃烧残留物的甲醇萃取物中得到不同成分,并观察它们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的黏度影响变化,探究艾叶抗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证明这些成分都具有比较强的抗自由基能力[23]。洪宗国等通过比较蕲艾总鞣酸提取物、VC、甘露醇的抗氧化活性作用时发现,蕲艾总鞣酸提取物种较强的抗氧化剂和活性氧清除剂,提取物通过根除活性氧自由基达到抗氧化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备较强的清除功能,其清除效果比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甘露醇好[24]。

2.8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艾油有显着的镇静催眠功效,同时也增加戊巴比妥钠的休眠时间。另外也能加快士的宁惊厥死亡,俩这好像有一定的共同作用。另外,当大剂量时对心脏有必然抑制作用,但能防御豚鼠卵白蛋白引发的过敏性休克[25]。

3 结束语

目前在民间艾叶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用来以艾为施灸材料,另外民俗中艾叶在端午节中用来辟邪,在饲养家禽中被也当做饲料用。艾叶熏烟有抗菌抗病毒的疗效,可以用来杀菌,其在抗疲劳、抗肿瘤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裴斯彪,任小平.艾叶的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82-83.

[2]石俊英.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6:278.

[3]文福姬,俞庆善,阉民燮.艾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7,6(3):2l-23.

[4]万毅,余炜,等.艾灸各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74-76.

[5]龚珍林,等.正交试验法优选艾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7,23(9):64.

[6]Tan Renxiang, Jia Zhongjian. Eudesmanolid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Artemisia argyi .Plant Medica ,1992 ,58(4):370.

[7]陆海峰,罗建华,张丽丹,等.桂西艾叶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5):21-23.

[8]杨海荣,田建林,等.艾叶最佳采收时间及水法提取总黄酮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97-10998

[9]陈小露,梅全喜,等.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3,23(12):848-850.

[10]万毅,余炜.艾灸各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74-76.

[11]冈本友男.日本药理学杂志(日)[J].1964,60(3):97.

[12]大西基代.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艾蒿及艾的分析[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1):47-48.

[13]魏海胜.蕲艾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D].湖北:中南民族大学,2013.

[14]赵宁,辛毅,张翠丽.艾叶提取物对细菌性皮肤病致病菌的抑制作用[J].中药材,2008,31(1):107-110.

[15]兰蕾,常小荣,石佳,等.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学刊,2011,29(12):2616-2619.

[16]周英栋,费新应,等.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75-76.

[17]张甜甜,等.艾叶现代研究概述[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2008,40(5):124-127.

[18]蒋涵,侯安继,项志学,等.蕲艾挥发油的抗炎、抗过敏和镇痛作用[J].医学新知杂志,2005,15(2):36.

[19]李慧,等.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3):51 -53.

[20]周次利,谭琳蓥,王晓梅,等.艾化学成分的生物学作用与影响因素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74-76.

[21]Seo J.艾蒿中黄酮的抗肿瘤活性[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1):49.

[22]梅全喜,高玉桥.艾叶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8(7):1030-1031.

[23]洪宗国,杨梅,农熠瑛,等.蕲艾燃烧灰烬提取物抗自由基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08,27(3):47-49.

[24]洪宗国,易筠,王东.蕲艾总鞣酸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0):50-53.

[25]瞿燕,曾锐,刘圆,等.艾叶研究概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254-256.

作者简介:梁坤伦(1985-),男,汉,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教务科研处,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学。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5篇

一、矮化助壮

这类药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抑制作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减缓作物营养生长,增加抗逆性、缩短节间、矮化茎秆、控制株型的作用。目前,在国外使用已相当广泛,主要用于矮化生长,调节地上与地下部器官的关系,增加产量。但在药剂用量太大,造成药害的情况下,施用赤霉素可以抵消其效果而使茎的生长恢复。

二、生根防落

这类一般为生长素调节剂。目前,常用促进生根的药剂是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吲哚丁酸的药性强,且较稳定,促进生根多而长,但价格昂贵;萘乙酸促进生根的作用较小,但生根粗壮、价廉,不过有抑制芽生长的副作用。若将二者混合使用效果最佳。比久、脱落酸可通过减少叶片蒸腾而促进生根。

生长素含量多的组织或器官,能够形成一个吸收营养物质的中心,而未成熟的幼果,常因生长素不足,在基部生离层而脱落。防止脱落常用的生长素有2,4-D、萘乙酸等。

另外,赤霉素也能提高果蔬作物的座果率和诱导单性结实,

棉花盛花期用20-50ppm的赤霉素点涂在花冠或开花1~2天的幼铃上,可防止落花落铃。

三、催熟脱叶

目前,生产应用的这类药剂主要有乙烯利、增甘膦、脱叶磷、赛苯隆等。乙烯利可用于番茄、辣椒、香蕉、柿子、西瓜、桃、梨、苹果、菠萝、柑桔等瓜果的催熟和脱绿着色。在棉花生产上,用乙烯利、赛苯隆催熟已大面积推广。在霜前15天以乙烯利、赛苯隆喷施棉花,可加速棉的桃发育,提早开铃吐絮,采收集中,纤维质量提高,一般多收优质霜前花二成左右。水稻乳熟期用1000ppm乙烯利水溶液喷施,能促进灌浆,加快成熟。增甘膦能加速甘蔗的成熟,增加含糖量。

四、打破休眠

赤霉素闻是打破休眠的物效药剂。在种子内能诱导多种水解酶的合成或增加其活力,如:采用0.1ppm赤霉素闻浸泡当年收获的马铃薯10分钟,即可打破休眠,进行夏季栽培。在啤酒制造业中,赤霉素处理萌动而未发芽的大麦种子,诱导α―淀粉酶的形

成,加速其糖化过程。这样可以节约粮食,降低成本,简化工艺流程。另外,赤霉素还可以代替低温,使冬小麦加速通过春化阶段的发育。

五、抑制发芽

抑芽丹、抑芽敏、三碘苯甲酸等能使作物的顶端生长点停止生长,可用于棉花、烟草等摘心打顶,萘乙酸甲酯能抑制窖藏马铃薯的发芽,延长其休眠期,从而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促进开花、疏果、化学杀雄、杀灭杂草和增强作物抗逆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6篇

一、 让学生成为实验演示的主角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当初二学生拿到新的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物理的欲望较强烈。因此我总会借助这个机会,让学生充当实验演示的主角,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序言时,我事先在每个班物色几个中差生,让他们回家把教材上的一些小实验先做一下,成功后上课时让他们上台演示,这样既给这些学生以信任和暗示,又可消除他们学习物理的害怕心理,充分利用物理的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感染学生,使学生像铁钉被吸到磁铁上一样,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 让学生成为探究物理规律的主角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好物理的最佳心理因素,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诱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从而促使学生下决心学好物理,这是我们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如何让学生喜欢物理呢?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兴趣,而要想找到兴趣,就必须去做,去实践。二是要想方设法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主动的学、生动活泼的去学,让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探究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着这个想法,在处理课本上的实验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过去学生在解答“检查电路故障”这类习题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因此我设计这样一种探究环境:发给学生电池组、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好的和坏的小灯泡各一只,导线若干组成电路。要求学生或利用电流表或利用电压表或利用导线来找出坏灯泡。凡找出了坏灯泡并说出了一种正确的方法,就授予“小电工”优胜牌,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了一种或几种方法时,都非常兴奋。教师再将学生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掌握的非常牢固。这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的方式,使学生自然产生与教师交流的愿望,师生的教与学的信息的交流就有了动力。

三、 让学生成为问题讨论的主角

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问题,是轻松、活泼、和谐,无所顾及的,而且他们之间有很多话题要争论。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改变自己一讲到底的模式,空出时间让学生多讨论和争论。同时老师也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融入其中,减弱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之心,使师生之间有一种融洽和默契。

教学中,对于某些物理规律和实验结论,我往往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结论,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完整的表达分析的思路,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后再由老师来总结。学生在讲解问题时往往用的是“学生语言”,互相之间更容易理解,有时候不同的同学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比教师的解答方法更容易被其他同学接受。

在解题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例如,有一个阻值看不清的电阻R1,给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池组,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器R2和几根导线,几个开关,要求测出R1的阻值。学生会讨论出至少4种方法。有些同学拿着他们的解题方法来跟我探讨,而他们的想法中也有不少独到之处,有的想法更简单易懂,这时我把他们的方法在课堂上推广并当众予以表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放开手脚,勇于设疑,敢于创新。这样长期训练下去,让学生养成善思、善问、善辩、善学的好习惯,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四、让学生成为教学情景表演的主角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不仅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不能满足于自己讲的舒服,讲的痛快,而要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己的空间和舞台。

在教学中,我常常就地取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教学表演活动,以师生共同演练或教师导学生演的形式组织教学。如学“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让两名同学在班上或站立不动,或速度相同,或速度不同行走,由此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参照物的讨论。又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让两个学生穿着旱冰鞋拔河。在讲“光的反射”时,让学生用肢体来模拟入射光、反射光、法线等。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置于适当的情景下,营造了一个有趣的立体模型,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7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生物 作用

一、引言

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认为书本知识对于今后的生活应用贡献不足,这也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基于上述的现象以及原因,笔者提出了以生活化教学模式对高中生物课程进行改革,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灵活性,还通过生活实践与书本知识的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生活应用则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以及具体实现来讨论此种教学改革模式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作用与实现对策。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利用效率,并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具体作用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生活中存在的疑问与好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与交流。

第二,在增加教学课堂利用效率方面:生活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深入浅出等特点,其利用的资源均是来源于生活,而同时又能够有效地与书本上的知识点所契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轻松,与传统的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体系相比,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同时与教师的互动也更为深入,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生活化教学能够实现现实案例向专业知识的转化,同时也能够完成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能够通过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更能够通过相关生物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应用生物以及复习生物的好习惯。根据记忆曲线我们可以得知,当在不同的场景下遇到同类知识的次数超过3次以上,大脑会形成永久记忆。而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回忆与思考正是形成永久记忆的核心方式。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对策

上文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与优点进行了讨论。而在具体的实现与教学模式改革层面,则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教师应该对所用教材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改革大纲。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选择的导课内容应该是生活中较为常见,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此种例子的选择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可以以教研组或者更大的范围为基础单位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保障案例的准确性与广泛性,还能够在一定层面上保障整体的案例库的时效性。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来进行。其中分析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在具体的课堂建设过程当中,提出问题可以作为课堂引题来进行应用,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生物现象的举例说明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分析问题就需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通过对所举案例的实际分析来引出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第二,则需要对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具体的讲解,以达到完成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目的。在解决问题方面,需要对今天所学的课堂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够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利用书本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最后,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应该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还需要对相关的练习课程、考核模式等相关的学生学习配套测试进行改革。具体的改革应该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教学模式为方法、教学目的为基本评价体系,构建完整的、有效的全新教学模式。

四、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但是,其在具体的改革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能适宜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师对相关的课程要求与教学目的要充分了解,并在教学改革之前制定完整的改革方案与教学大纲,并对其中不能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标注,同时,重新选择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第二,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在学生解题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的教学手段予以配合。具体可以参照生活化教学与提纲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使得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之间的优点产生互补。

第三,生活化教学由于拥有较为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其应用的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根据课堂效果来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障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凤萍.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8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06

传统的物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核心、以教为目的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种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渐退出了教学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要求物理教师要选择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分析赛车启动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对问题进行合理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设置实验方案,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估,优化实验方案,并进行分析论证,共享探究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使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学习真正的主人。

二、注重过程和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物理教学也遵循相同的道理,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的一般步骤,建立知识网络与模块化思想,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新课教学中,笔者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小球在光滑斜面、曲面上滑下等实例由学生归纳得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与数学表达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与探索发现能力以及领悟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达到利用这一规律解决机械能守恒问题的目的。这一教学过程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也符合STS教学模式的特点。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与问题时,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对症下药。另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教师引导不足,学生则似懂非懂;引导过分,则容易使学生缺乏自主性。因此,只有质疑和解疑良好互动,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提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运用积极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同时,将教师重新定位,使其由“教学”转变为“导学”。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共享成果。例如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相互讨论、掌握内接、外接的条件,分析理解引起误差的原因。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如在“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的新课教学中,笔者设置好题目,以学生训练为中心,让学生动手画受力分析图,通过板演、提问、讨论,使学生达到多种器官协调合作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三维目标,在课堂中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教学由教与学两部分组成,课堂是“教”与“学”的桥梁,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教与学变成轻松愉快的活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化。那么,何为和谐课堂呢?笔者认为,所谓的和谐课堂,就是在四十五分钟内教师要有所教,学生要有所学;教师尽心,学生尽力,达到教与学的同步、统一。课堂实践证明,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与开拓性。

生物化学的作用第9篇

关键词:生物课程;校园文化;建设;作用;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与成长的动力之一。并且在提高校园品味,塑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竞争力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十几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中,发现生物课程因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功能,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通过以下几方面谈谈生物学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

一、优化校园环境,为教学提供资源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如诗如画的校园景色,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美观的教室布置等都能使校园呈现优美、整洁、典雅、向上的育人意境。学生通过校园植树种草等绿化活动,可以学习常见植物的种类及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同时,为校园绿化而种植的花草树木还可以成为独特的教学资源。例如,七年级课本里就有关于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的活动,高中教材中也有对校园生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内容,学生通过利用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学到进行生物调查的方法,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校园生物的分布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调查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对校园生物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从而使校园生物资源更加丰富。

二、实验室教学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除了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外,也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作为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生物实验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其他学科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探究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熟悉和了解了身边的生物,同时更加热爱生命。进行科学探究不仅为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注入了活力,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乐于实践,最终收获成功。可见,生物实验室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开发校本课程,充实教学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利用当地资源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丰富,使教学内容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与社会接轨,这样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校本课程可选择相关内容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如青春期发育与正常性心理和性卫生、ABO血型鉴定、中学生营养与健康、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等。这些知识都与学生生活及生长发育息息相关,都是学生渴望知道的,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此外也可以选择生物科技前沿的典型事例,以此来拓展和补充课本的内容,加强学生对课本中相关原理及应用的理解,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如花药、花粉的构造与传粉受精、无子果实、基因工程与药物生产、单倍体育种、试管婴儿与生殖医学等内容拓展,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又起到了知识迁移的作用。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和整体发展,还有力地加强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一)是生物知识普及的有效途径

生物教师可组织学生为校园植物挂牌,介绍它们的生物名称、科属等基本知识,促进全校师生认识常见的树木花草,同时也可以对来校园的家长、社会人员进行生物知识的普及,让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员都在欣赏美景享受绿色的同时增长知识,并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深深地感到有责任爱护这些植物,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并且为丰富全校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生物组教师还可以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并能用生物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

(二)组建社团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生物课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对生物兴趣的发展需要,因此,拓展一些课外资源,组建一些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尝试制作了酸奶、泡菜、叶脉书签、种子拼图,并进行了米酒发酵、植物的扦插和嫁接等实验,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对生物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身边有利的资源进行相关生物问题的探究,比如关于传染病和免疫,学生可对周围常见传染病进行调查,并研究引发传染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并在校内进行展示。但是普通初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弱,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尝试让他们先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比如“吸烟是如何损坏健康的?”“我离糖尿病还有多远”,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生命的探究欲望,并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有所锻炼和提高。

(四)增强环保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