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遥感控制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4 10:03:41

遥感控制技术

遥感控制技术第1篇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 确权 无人机遥感技术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在卫星遥感以及大飞机遥感之后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应用,它和以往的遥感方式存在的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比较激动灵敏并且能够实现快速响应的一种航测技术,本文从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出色的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为出发点,从而探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本项目上的具体工作流程,分析无人机遥感技术所存在的有缺点,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对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服务领域进行探索研究,从而推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以及其自身携带的程序控制系统组成。无人机遥感控制系统是具有高分辨率以及具有高精度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样式。它通过无人机机为其载体,上面安装有数码摄像机,和数码录像机等设备,并通过遥感卫星处理技术在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来实现对地理位置信息的掌握。无人机通过自身的遥感系统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数据信息,其中通过3S技术在遥感系统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对土地或者其他地理环境的快速处理。而对于遥感传感器来说,其控制系统要要能够根据事先设置好的拍摄点、摄影比例尺以及飞行速度和高度等参数进行自动计算以及对遥感传感器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获得的技术数据等达到准确详细的目的。

2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农村土地承办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采用的是真彩色摄像,影像的分辨率达到了03米。

获取影响资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作业流程(如图1)。

图1 土地经营确权登记发证作业流程

3 无人机遥控技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无人机遥控技术的优点

无人机遥控技术作为现在比较流行的技术在世界上受到了广泛应用。无人机航测作为一项空间数据采集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具有较长的续航时间以及成本低廉,能够将影像适时的进行传输,并且可以对那些高危地区进行有效探测,还有就是它和其它遥感技术相比就有激动灵活的优势。而正是无人机航测的自身优势可以对那些卫星遥感以及有人机遥感形成一个很好的补充。

3.2 无人机遥感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1)起降技术和抗风性较差。从无人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不同,其在自身的设计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对于那些需要滑降的飞机来说,在有些地方难以找到适合降落的区域,而在一些不满足起降的地方实施飞机的起降工作,对机的自身来说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还有可能造成飞机的严重事故的发生。如果在航测的过程中使用那些体型较小的无人机的话,则由机自身重量较轻以及航程不足等原因,则不能达到航测的应用要求,使用较小型的无人机还会因为飞行高度低,而在低空作业时受到风速以及风向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较好的完成航测任务。因此,对于那些比较大型的无人机来说,如何将其起降技术进行改进,对于那些小型无人机来说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它们的抗风性将会是现在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无人机能否较好使用的关键。

(2)传感器的有效控制以及在具体姿态上的控制技术,遥感设备所传输的大量数据的储存技术以及遥感设备在后台的一些处理技术等都是在现阶段乃至以后实际应用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4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前景

我国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应用的范围上也比较广泛,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城镇的具体规划、新农村建设、矿山测量以及国家的国土资源调查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检验,通过实践证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可行性即应用广泛性。实践证明,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拍摄技术拍摄的图片,无论是在清晰度上还是在分辨率是哪个都能够较好的满足以上的工作任务。在今年五月份我国运用多旋翼无人机来获取视频资料,而这项技术还处在探索和实践环节,并通过与央视的合作,通过多旋翼无人机技术来对新业务进行扩展,而这也是利用多个多旋翼无人机在较高海拔和气候状况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进行业务的测试,这样不仅使我国无人机技术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而且也为无人机技术的服务领域和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以后的应用中,可以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电力线路的检测上,从而达到简便、安全和效率的提升。无人机技术还可以运用到森林的防火侦查以及在危险区域的地质勘查等环节,从而降低人为操作所造成的危险的发生。无人机应用还可以在空中的指挥救援、环境的遥感监测、地理国情的勘测以及数字城市的建设等。因此,无人机技术在现在的实际应用以及今后的应用前景上都是非常广阔的,而无人机技术现在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在今后将无人机技术进行创新及完善,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无人机发展需要的作业流程也是现在人们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5 结语

无人机遥感技术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在空中摄测领域的一项重要补充。无人机遥感技术通过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为其主要任务,并且通过无人机自动平台并以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为其传感器,通过其自身携带的各项设备来最终完成遥感数据传输任务。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完善,无人机遥感技术一定会得到较好的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遥感控制技术第2篇

[关键词]Zigbee技术;采煤机遥控器;设计思路;遥控遥测;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83-02

1.前言

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及消费的基本结构中,煤炭资源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但由于煤炭开采技术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目前只有地下操作是自动化的,并没有相应技术可以实现地下向地上传输工作面的数据,以及地上对地下的控制。目前,煤矿采煤机的基本控制方式是人工操作,人工操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采煤机上的控制按钮,或者是利用操作站来控制采煤机的正常运行。另一种是利用采煤机遥控器的遥控装置对采煤机进行操作,遥控装置在较薄的煤层中或大倾角的采煤中可以凸显其优势。传统的采煤机遥控装置具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采煤机控制方式过于简单;二是采煤机遥控器并不能将采煤机的工作情况显示出来,地面不能对其进行控制;三是采煤机遥控器的可靠性不高。因此,采用Zigbee技术对采煤机遥控器的功能进行改善,从而实现地面对地下的操作和控制。

2.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指的是一种具有近距离、复杂程度低、低功率、低速率及低成本的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距离较短、消耗功率低及低速率的电子设备,有助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还包括具有周期性、间歇性、低反应时间等特征的数据传输。弥补了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缺憾,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了合适的协议。

3.系统硬件和软件组成

3.1 系统硬件组成

系统的硬件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采煤机主控器和遥控器,一般主控器将会安装在采煤机电控腔内,与其相关的发射和接收电路则会安装在采煤机的操作站,采煤机主控器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而采煤机遥控器的硬件组成可见图2。

系统在进行正常运行时,通过采煤机的主控器可以不断获取采煤机的工作情况参数,每20ms就会向遥控器传送一些数据,遥控器在接收到相关数据之后,首先会将接收到的数据显示,并将其传送到显示缓冲区,由遥控器显示采煤机的所处工作情况,同时通过遥控器上的按钮将其传送到主控器,如果没有按键命令,遥控器则会向主控器发送存在命令。主控机在接收到遥控器的命令后立即对采煤机进行相关操作,之后将会把动作结果输送给遥控器进行显示,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观察。

3.2 系统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组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主控器和遥控器。以下所示流程图是遥控器的软件流程。采煤机遥控器软件有主程序、显示驱动、按键处理及通讯服务等多

4.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

4.1 采煤机遥控器

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的重要装置,采煤机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因此,加强对采煤机工作状态的检测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有助于提高采煤机的可靠性、安全性。由于采煤机所处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恶劣,采煤机本身也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零件,致使操作工人对采煤机的工作情况参数进行及时掌握,加上相关的工程师一般都在地面上工作,不能得到实时的工作数据,只能通过定期的巡查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了解,由于遥控结果的有效性、及时性都比较差,不能及时对故障采煤机进行检修,使采煤机带病工作,导致煤矿生产效率大大下降。因此,就需要对采煤机遥控器进行改进,使其不但具有遥控功能,还具有遥测功能,可以将采煤机工作状态参数及时传输到采煤机的操作站,实现地面对采煤机的控制和操作,大大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4.2 系统硬件设计

在矿井下,一般采用ATmega16单片机作为采煤机的核心处理器,并配置CC2420射频芯片全面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ATm ega16是一种具有高性能、低功率的处理器,具有非易失性的操作程序和数据存储功能,然后通过射频芯片CC2420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Zigbee的通信模块将其传送到采煤机和Zigbee网。Zigbee所包含的通信模块是以IEEE802.15.4/Zigbee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嵌入式无线模块,其中包括8位8051微处理器和一个射频发射器,内部包含Zigbee通信协议,有助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加密功能。Zigbee无线传感器的基本结构见下图。

4.3 系统软件设计

矿井下所利用的采集电路是结合ATmega16和Zigbee通信模块进行数据处理的,地面的监控器一般通过煤矿所用的网络交换和Zigbee网络进行有线数据传输,然后将接收的数据再传送到采煤机遥控器进行显示。采煤机遥控器改进后主要实现的功能有:1.可以及时显示接收到采煤机的工作状态数据和实时曲线;2.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一旦数据超出标准时,遥控器就会发出警报;3.可以记录历史数据的查询次数和访问次数;4.可以实现地面对地下采煤机的有效控制。

4.4 Zigbee技术的重要性

相关结果表明,利用Zigbee技术可以实现Zigbee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能够及时的将井下传感器的实时数据采集,并准确无误的传送到采煤机上,进而实现对采煤机的实时速度进行有效控制,有助于检测矿井下的运行状况。然后利用Zigbee通信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采煤机遥控器上,并进行显示,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观察。

5.总结

本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具有高性能、低功率、低成本的特点,Zigbee系统技术基本可以取代线路繁杂的有线控制系统。基于Zigbee技术的采煤机遥控器不仅使用方便、维护简单、易于管理,该系统还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对井下采煤机的实时状况进行监控,在实现煤矿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地面工程师对井下采煤机进行遥控遥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大大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遥感控制技术第3篇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 应用 环境保护

遥感技术是探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遥感这种全新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操作、运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本质是:无人机可在任意地点和任意时刻进行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既真实又清晰。正因为如此,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解决了很多面调查中无法实现的难题,大大减少了户外调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概述

1.1 无人机遥感的简介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指利用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等进行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的应用技术。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而费用成本较低,用途多样,因此无人机在国家应急救灾、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气象监测等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1.2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无人机感应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作的无载人飞机,它以无人飞行器为平台,搭载多种不同的遥感传感器获取远程空间遥感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出正射遥感影像。无人机遥感技术采集信息的工作平台分别为飞行器系统、监测及信息传输系统、信息获取和处理以及保障系统四个方面。

2 无人机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具有高时效、高分辨率而机动灵活的无人机遥感技术正凭借着其特性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项目建设、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等方面都用到了无人机感应技术。

2.1 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例如在修建铁路的时候就用到了无人机感应技术,工作人员采用无人机技术对铁路附近居民搬迁情况、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航空遥感监测,通过影像获得图集来收集整理信息,方便工程的实施。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利用无人机每隔几天在施工地点上空巡飞一次,无人机是由电机的旋转,使螺旋桨产生升力而飞起来的,当无人机四个螺旋桨的升力之和等机总重量时,无人机的升力与重力相平衡,无人机就可以悬停在空中了。但旋翼在旋转的同时,也会有一个反作用力促使电机向反方向旋转,一次无人机中相邻的两个螺旋桨旋转方向是相反的。等无人机平稳后,利用上面搭载遥感传感器收集地面的影像图片,将拍摄下来的画面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三维图片,然后观察检视其与最初的建筑设想和规划是否相符合,方便工程在做出错误时及时纠正。

2.2 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主要监测环境中的植被覆盖、土壤侵蚀和地面水污染等情况,比如在海上环境监测中无人机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海面宽广无垠,且海水较深,一般无法监测只能在海滩周围的浅水区,无法真正进行全面的监测,有了无人机便可以对海洋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让我们清楚了解海洋溢油污染,垃圾污染等详细情况。

对海洋进行检测的工作是选择一块较空旷的场地,架设好弹射器或是火箭助推器,在测量一切条件合适后,在搭载了需要的遥控传感器后便可以起飞。它以无人机为空中平台,通过搭载的各种遥感器全面的监测海洋情况获取信息,通过电调接收飞控指令后,控制电机转速,从而实现无人机的倾角改变,让无人机能够拍摄地面的各个角度画面,然后利用图传系统将画面传输到地面连接计算机里,让计算机对收集到的图形信息做出分析处理,并按照一定的精度制成图像,通过这些图像我们便可以清晰看到平时无法到达的海面情况。

2.3 在环境应急中的运用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就有人利用无人机感应技术,像雷天杰在就使用无人机拍摄了汶川的余震中北川县震后影像,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效帮助。它通过手动遥控器让无人机飞到北川县上空,然后用GPS获取无人机经纬度信息,以方便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地面的遥控器和飞机端的接收模块的链接来传输信息,然后用随身携带的BGAN卫星系统将拍摄的画面传给相关部门,为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机首先用飞行系统将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无线电测控终端传输的由地面测控站,地面相关工作人员在计算处理后对无人机飞行模式进行调整和控制,然后又进行新的一轮将无人机的状态数据及发动机、机载电源系统、任务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实时传送给机载无线电数据终端,经无线电下行信道发送回地面测控站。

参考文献

[1]杨中华.我国资源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J].工程科技,2009(06):164-165.

[2]张海荣,马静,徐雷.遥感技术在环境检测领域的应用[J].2011,2(04):126-129.

遥感控制技术第4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专题地图编制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专业,该项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人们进行地理信息的录入、分类、搜索等,必要时可以进行自动化的运算。RS是遥感技术的简称,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卫星和遥感仪器,在卫星中采集的信息和信号传输给遥感设备,遥感设备分析之后汇总出遥感目标的实际数据,该项技术在不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即可轻松获取某一地段的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地图充分利用这两种核心技术进行地图的绘制,绘制的地图不仅精准而且具有实用性,受到人们的好评。

一、专题地图编制的流程及技术准备工作

1、专题地图编制流程。遥感专题地图编制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RS)两大科学技术,并以实际的地理地图为编制的基础的高技术水平的工作。其工作流程十分复杂,包含计算机技术、数据收集技术、地理测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地图编绘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本文主要对遥感图像处理、数字化地图、TM图像几何精校正、图形整饰、图形数字输出等一系列工作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分析。而完成上述工作的最关键步骤则是要保证图像数据资料的精准,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合成好的图像以及处理过的图像进行准确的几何校正,以此来保证后期整理工作能够良好的进行,保证遥感图像的多中心斜墨卡托投影能够顺利的转变为编制所要求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同时在专题地图编制过程中还要科学的研究分析卫星图像和以整理好的图像,及时对由于卫星姿态等原因造成的几何失真与畸变进行纠正调整。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来保证遥感图像与专题地图能够严格配准,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编制出科学实用的遥感影像专题地图。

2、专题地图编制的技术准备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本文的研究分析十分重要,这需要对我们现在掌握的所有国内外关于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技术(RS)的应用软件进行综合评估,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现有的微机作为主要的硬件条件,选择出最适合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软件。因为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同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两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功能,是优秀的系统软件,所以此次研究选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由于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GIS信息和RS信息的强大的整合能力,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二、专题地图编制的遥感图像处理及地图数字化

1、遥感图像处理。(1)多波段彩色合成。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地表不同植被和建筑物所发出的的不同波长而确定具体的测试区域的植被和建筑。这种利用遥感技术形成的图像主要应用在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土地的综合利用中。图像能够更加清晰的反映某一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河流水文条件等。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实践积累,我们发现选择4、5、3三个波段按红、绿、蓝进行彩色合成是最有效的手段。(2)图像增强。图像增强在于增加图像的清晰性和可读性,排除干扰因素。因所用TM图像数据的时相和成像质量较好,干扰因素较少,做灰度拉伸和直方图均衡化两种处理。

2、地图数字化。就正常的工作而言,我们会对于工作的区域进行整体的布局,根据一定规律进行划分,进而形成了数字化的版块,对于我们的区域进行清晰的描绘,使得我们表达的效果得到很好地体现。(1)原图清绘、扫描。进行图形描绘与扫描有着自己的特性,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把相关的因素进行很好地整合,进而形成一张完整的地图,为了我们使用的过程更加的方面绘制成为比例一致的图形,其他的细节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添加,形成我们所需要的文件。(2)栅格图像矢量化。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将栅格图像文件进行矢量化。(3)建立拓朴关系。矢量化形成的主要是点、线数据,而面域(区域)并未建立,因此需要进行拓扑处理以建立区域及区域间的空间关系。

三、专题地图编制的遥感图像校正及配准和数字补充

几何精校正是遥感影像处理的重要环节,只有这一环节顺利完成才能够保证整体遥感影像专题地图编制的质量和效率。以此必须以地图的地理数学基础为准对收集及合成的遥感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以此来保证遥感图像与实际地图能够严格配准,来满足在遥感图像上精确量算的需要。

1、地面校正控制点(GCP)的采集。(1)GCP的数量。地面校正控制点(GCP)的采集是影响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精度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经过严格科学的计算,应用几何精校正模型中的科学算法对地面校正控制点(GCP)数量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是最有效,最能保证校正的精度。正是由于地面校正控制点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进行遥感影像专题地图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在此环节格外注意,以保证整个遥感影像专题地图编制的质量和效率。(2)GCP的选择与分布。应选择在地图与遥感图像上均明显可见,能精确定位的永久性的地物点为校正控制点,GCP要尽量均匀分布。(3)采集GCP坐标,编辑GCP文件。遥感技术进行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慢慢的从传统的向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普及,对整体的识别的情况来讲起到了很好地表达的效果,我们进行坐标的采集的精度就会更加的高,对于我们采集的这些数据来说最终变成参照的数据,提供标准的尺度。

2、几何精校正。在我们的工作过程的校正模块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是提供精确数据的依据。对于校正工作来说提倡多步走的策略,可以对于不同的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灰度值重采样样法来说就会运用双线性内插法,校正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的意义非常的巨大,一定要根据要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3、图像配准。由于不同的技术其测量的单位不同,所以最终得到的地图数据还需要对图形和图像进行配准。配准的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是需要专业配准人员操作,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4、数字化补充。虽然利用图形和色彩能够有效的辨识不同的目标物,同时经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处理后的影响更加的真实,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但是一些山体和水文的数据资料还需要进行数据化的补充,更便于观测者进行直观的分析。

结束语

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遥感技术(RS)相结合来对遥感专题地图进行编制是一个复杂,并对科技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在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中将GIS作为基础平台,把地理信息和遥感空间信息精确计算进行复合整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地理信息,能够有科学依据的对于地质、地貌、地表情况进行分析,帮助人们在规划设计时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了整体规划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遥感控制技术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远动控制;应用

引言

电能的生产、输出、变电、配送及最终到用户的使用等环节构成了整个电力系统。而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及开关等设备统称为一次设备,在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这些设备实施高度控制、在线测控和保护,从而确保一次电力设备的可靠、稳定和安全运行,并保证了电力生产的经济性。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通信设备,(水、火、风能、核能)电厂及变电站的智能监控系统,电网调度部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被统称为二次设备,二次设备广泛应用了自动化及远动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调度高度自动化的实现必须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大量运用远动控制技术。可见,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远动控制技术的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技术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采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对区域电网和远方变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视与控制,以提高电力供应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高端技术。

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概念,其原理为电力自动化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经过远动设置将变电所和电网的状态规约和实时运行参数传输到电网调度中心实现遥测(YC)和遥信(YX),然后电网调度中心根据采集的数据发出命令,通过远动装置修正电网的运行参数,改变运行状态,以实现遥控(YK)和遥调(YT)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远动控制技术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远程无人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2 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是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四遥"功能的应用。

2.1 遥测

遥测是指运用现代通信技术传输被测量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的远程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器的有功和无功、线路的有功功率、母线电压和线路电流、温度、压力以及其它模拟信号的数据采集。遥测可分为重要遥测、次要遥测、一般遥测和总加遥测四大类型。其工作原理主要有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两种原理。

直流采样的原理主要是将被测电量通过直流变送器转换为可供测量的电量模拟信号,经过多路转换开关和模/数转换器转变为远动设备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即直流变送器多路模拟开关A/D转换数字信号。交流采样的数据采集主要是将取自于PT、CT和传感器的电压电流信号输入交流回路,运用数字滤波技术滤掉高次谐波,经过采样保持器冻结模拟量的瞬时值保证采样精度,然后经过模/ 数转换成远动装置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即交流信号输入回路低通滤波采样保持器多路转换开关A/D转换数字信号。

由于直流采样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误差较大且相应时间慢,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远控控制的遥测技术一般都采用交流采样技术。

2.2 遥信

遥信是指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对电网和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的实时监视技术,主要包括断路器、开关及隔离刀闸的位置,线路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状态以及系统中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调节装置的实时监视。遥信的原理是通过遥信采集电路将遥信对象的实时状态进行信号采集,由多路选择开关将采集的遥信对象状态数据编译成遥信码并最终输出到接口电路当中。遥信的实现要求采用无源接点的方式。

2.3 遥控和遥调

遥控是指电网调度中心运用通信技术改变被测电网和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的命令,主要指对变电站断路器的合闸和开闸控制以及其它采用继电器控制的装置。另外,我国对于两个确定状态电力设备的远程切换也归为遥控。遥调是指电网调度中心运用通信技术对远距离发电厂和变电站设备调节指令以调节其运行状态,主要是对系统整定值的调节。就功能来讲,遥调和遥控都是电力系统控制终端对远距离电力设备和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但遥控更加侧重于受控对象的单一或两种极限动作的控制,如开闸、合闸。遥控和遥调一般采用无源接点的方式,正确动作率要求达到99.9%以上。

3 远动控制技术常见的一些故障问题

电力系统中的远动控制技术故障一般是以下几个方面:远动机的通道板和控制单元板出现故障导致远动机不能正常接收远动信号;远动通道延时故障;辅助接点出现问题、电磁干扰和微处理机及数据库定义出现错误经常会导致遥信错误;采样中互感器或变送器的精度过低或损坏及线路接线错误经常会导致遥测故障;远动通道偏差、遥控出口继电器非正常运行及数据库定义出错等经常会导致遥控故障。当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远控控制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故障排查和修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常见的故障排查方法有观察法、排除法、信号检测法和系统分析法,有时一种方法不能检测出故障原因,因此需要对这些方法灵活运用。

4 结语

远动控制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在110KV以下小型变电站的运营管理模式中,具有综合自动化程度的智能型变电站已非常普遍。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势必有效推动远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加快我国电力系统向自动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06全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电网技术. 2006(07).

[2]孙浩,张曼,陈志刚,刘志文,谢小荣,姜齐荣.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通用性机电暂态模型及其与电磁暂态模型的对比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03).

遥感控制技术第6篇

关键词:无线遥控器;用户体验(UE);交互设计

近年来网络电视(IPTV)的普及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电视观看模式。基于无线宽带技术,以网络视频资源为主体的IPTV更人性化、年轻化,实现了电视按需观看、随时暂停播放的功能。但其无线遥控器的设计仍沿用着从前的固有形态,注重可用性,忽视用户体验,削弱了网络电视带来的便捷性和延展性。本文选取无线遥控器作为研究对象,把技术整合、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作为切入点,以用户体验的角度进行无线遥控器发展趋势的相关分析。目的在于提升无线遥控器的使用感,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

1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分析

1.1设计思路与目标

设计应该以人为中心,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是设计活动的根基。交互设计致力于创造、建立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互动,追求交互行为中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简单说该设计就是为了让一个产品更简单易用,符合用户需求。电视机最初是没有配备遥控器的,那时候开关电视、切换节目、调整音量都靠电视机上的按钮,遥控器的发明就是人们为了摆脱距离的限制,减少繁琐的操作而产生的。遥控器从无到有,从有线到无线的变化离不开人们对用户体验的追求。用户体验是每个独立用户在使用中的主观感受。界定明确、固定的用户群体产生的共性感受,可作为设计改良的参考数据,因此用户体验也可以说是改良与创新的精髓所在。现如今,在精准操作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无线遥控器使用方式的简单化和快捷化。所以无线遥控器的交互设计需逐步面向对用户潜意识行为的开发,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不断探寻行为、意识的简洁化。应以适度的技术为支撑,在无线遥控器的开发、创新过程中,将确定所服务的目标群体的行为方式和需求为第一要义,寻求用户体验中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1.2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的关系

如图1所示,用户体验模型里的结构层是重要的分界点,承载着产品本身的固有需求,表现层和框架层的成果也依托于结构层的构建。结构层来源于产品交互系统中对行为的设计。稳定投入使用的产品已经摆脱了源自技术的束缚,以产品交互系统中的行为为核心,构筑起使用期间用户与产品的互动和联络,是未来产品在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最佳手段。

2基于用户体验的无线遥控器交互设计

2.1无线遥控器用户体验模型

根据交互系统与产品设计的共性,把用户体验五要素模型与无线遥控器设计相结合,形成如图2所示的用户体验模型。如图2所示,用户参与体验的顺序是自下而上的,表现层的视觉化呈现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无线遥控器的设计却是自上而下的,是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逐层递进决定了用户的最终体验。根据模型的展现,我们可以推断出无线遥控器的交互设计原则。

2.2分析无线遥控器的交互设计原则

2.2.1以用户体验模型为评估基础

基于用户体验模型分析无线遥控器的交互设计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结构层为分界点进行信息整合,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改良时的升级漏洞。正向(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调查得到相应的市场需求信息。逆向(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通过用户实际体验的反馈得到使用者行为意识和产品特性里的共性数据,平衡目标用户群体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做出针对性让步。整合信息与数据得到无线遥控器交互的改良方向。

2.2.2把握目标用户的认知心理

遥控器已有很久的使用历史,用户对遥控产品有着一定的固有认知和使用经验,通过相应的符号获取信息的能力来源于人们在信息时代对数字产品使用经验里共同点的总结。针对这些共同点,人具有天然的尝试意识,这致使用户在操作时潜意识选择熟悉和舒服的动作。通过一定的信息引导,挖掘这种生理特征进行交互设计可以增强用户在使用中的美好体验。

2.2.3选择为主、输入为辅

当所需输入的内容越复杂,用户的完成意愿就越低。这点在中老年人群中最为明显。用户对遥控器的功能需求层级按可用性分为常用与不常用,按操作性分为基本操作和复杂操作。高频需求一定是基础的,使用选择可以最快达成用户目标,减少误操作,增加容错率。但通过选择来完成复杂操作是费时费力的,这时就需要整合新旧交互技术,利用新的输入技术。

3基于用户体验无线遥控器交互的建立

3.1无线遥控器在用户体验中存在的痛点

业内无通用的界面设计,按键识别度不强,用户记忆、操作具有负担;通过按键与电视配合达成信息键入,操作繁杂;中老年用户不能自如地使用双遥控器模式下的网络电视;遥控器错放后,寻找难,找寻时间长。

3.2无线传输技术的选择

无线遥控器目前最常用的无线遥控系统是红外线遥控。具有移动自由度高、灵活度高、安装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的优势。但长久使用以来,红外无线遥控器也暴露了很多的弊端,如通信距离短、穿透能力差、传输受角度限制等。基于用户在人机交互上的需求,确定了选择2.4GHz无线技术。该技术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通信方向不受制约和通信距离较远等优点;还支持建立鼠标+按键结合的复合设备,符合国家提倡的三网融合,顺应时方向。

3.3无线遥控器界面的表现形式

目前无线遥控器界面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是继承传统的十一键遥控器形态延伸其功能,例如增加语音控制、触控控制。其二是根据功能的提升参考相应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结合,如图3所展示。根据用户体验模型里框架层的反馈,无线遥控器交互设计上应注意其使用逻辑,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的智能化。其界面的设计应由用户的需求层级决定,对智能技术的使用要有针对性,且是适度的。目前的无线遥控器发展方向显然忽视了这一点。基于对用户认知心理的把握,服务于其交互的体验,无线遥控器外观仍以十一键遥控器为基础模型,将开关机功能放置设备侧边,减少误触。功能上保留进行选择行为的基础按键;音量转为触控,利用手势操作,以滑动来代替点按,具有更高的操作效率和非常愉悦的操作体验;用于搜索信息的输入使用智能语音技术,既便捷又能解决不懂拼音的人群的使用;目前很多遥控器在设计上使用大面积的触屏功能本质是为了将传统的逐级指令转为一点到达,真正发挥IP电视的强大功能。使用指点杆代替触屏不仅能起到相同的效果,还能减少空间的占用。

4对未来无线遥控器交互发展的预测

4.1遥控器作为实体设备的存在是否会消失

从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不仅遥控器会消失,部分实体辅助外设的消失都是必然的。人机交互逐渐走向关联式体验,每年有大量的万能遥控器APP开发出来进入应用市场,遥控器作为实体产品的消失已经是进行时了。但是在未来的30年之内,实体遥控器不一定能被完全取代,就拿目前的万能遥控器APP举例,从控制操作上来说两块屏幕之间要完成响应,需要电视屏幕对手机屏幕的交互进行映射,否则达不到精准操控,映射就需要用户视觉上反复于两个屏幕之间。看似动作简单化了,对用户手脑的反应要求实则增加了,违背减少用户思考、利用潜意识的原则。老人对智能化产品的使用能力就是匮乏的。语音控制源于人体生理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同时也受制于媒体声音的影响,其智能化还远不够。超前的技术一定是优质的,但却不一定是适合的,先进技术(虚拟现实、语音控制等)可以成为主流,传统的、处于过渡期的辅助设备也应重视,不能忽视弱势群体与现实世界交互沟通的手段。

4.2未来遥控载体的发展方向

4.2.1载体虚拟化、功能集合化

分析无线遥控器的变化进程我们可以得到一条结论:操作简单化,技术整合化。依据这条结论,遥控载体未来一定是以摆脱实体外设限制为目的发展方向。这里猜测会有两个发展方向,其一是其遥控功能回归受控设备本身,增加感应系统,利用人体生理结构参与遥控。例如体感遥控和语音遥控的结合,以人的直接行为进行操控。其二是全息投影,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体设备,保留人的使用习惯和操作方式。

4.2.2源于人体生理结构的控制

除了前面提到的手势识别、体感遥控、语音遥控等方式。脑电波控制同属于利用人体的生理结构达成控制效果,但区别于前者解放了人体的动作行为参与,不需要开口,不需要动手。事实上现在也有相应的穿戴设备能够实现意念控制,通过AI计算解码大脑神经活动,先不谈其高昂的价格,单论设备需要穿戴这一点就不符合使用舒适的要求,还大有提升空间。

5结束语

无线遥控器的产生源于用户对产品进行非接触、远程控制的基础需求,需求层级的递进是科技进步与用户体验过程带来的必然结果。以用户体验模型为佐证的交互设计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的特点,查漏能力强。平衡科技进步为用户带来的便捷是未来智能化设备在交互设计上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璐君.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9):105.

[2]范宇晨,刘加海.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终端交互设计研究[J].数码设计(上),2020,9(2):41.

[3]徐芳棋,李昕.交互设计中的用户体验五要素综述[J].流行色,2020(2):132-133.

[4]李小青.基于用户心理研究的用户体验设计[J].情报科学,2010,28(5):763-767.

遥感控制技术第7篇

这款名叫Puzzlebox Orbit的意念遥控飞行器由一个EEG脑电波探测器、一架遥控飞行球和一台内含控制器的金字塔底座(Pyramid)组成。系统工作时,先将飞行球放在控制器底座上,并为底座接通电源,戴上探测器。接下来,开始集中精神、去除心中的“杂念”。当注意力集中时,飞行球主旋翼开始转动,随后缓缓从底座上升起,悬浮在空中;而当注意力分散后,它便重新降落下来。

EEG脑电波探测器的核心是一个基础脑电波读取器,其外观为头盔样式,戴在头部就能将人体的脑电波转换成能被机器读取的控制指令。该指令经过内部附带的蓝牙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金字塔形底座内的控制器。

遥控飞行球的主体由一架共轴反桨小电直改装而成,但去除了舵机及相应的控制连杆等机构,只能对主旋翼的转速进行控制而无法改变桨叶迎角,因此仅靠这对固定迎角的主旋翼,飞行球只能进行升降及绕主轴自旋飞行,无法通过改变桨叶迎角实现前后水平飞行。飞行球整体呈椭球体,是由数根经纬分布的细塑料杆合围而成的框架。这个坚固又轻巧的外壳可确保飞行球飞行时即使撞到墙壁或天花板上也不至于损坏主旋翼桨叶及其它设备。在框架顶部,固定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小螺旋桨,类似普通小电直的尾桨。飞行球的水平移动就由它实现,弥补了主旋翼无法实现水平飞行的功能。

金字塔底座(Pyramid)由Puzzlebox公司的硬件架构师、华裔机器人专家Zhang Hao设计。它是一个多功能遥控器,内部集成有微控制器、大功率红外发射器及相应的调试接口。工作时,微控制器将从EEG脑电波探测器获得的数据转化成飞行指令,通过内部安装的12个大功率红外发射器发送出去。飞行球接收到红外遥控信号后就可按相应的指令飞行。底座侧板上的调试接口可将内部的控制器与电脑相连,对控制软件进行修改扩展与升级。经过对软件的简单修改,该底座还能“变身”成一部万能红外遥控器,遥控车甚至电视都能用它进行遥控。金字塔的底座内部空间用来容纳上述控制设备,外部则呈坚固稳定的三角金字塔形,正好可作为飞行球的支架。这个精巧的底座经过了多次改进完善,它由几块不同形状的塑料板拼合而成。这些塑料板采用了高精度3D打印技术。该技术使设计快速修改成为可能,加工成形也比常规模具速度更快,费用更低。

为了方便对金字塔底座内的控制器调试,Puzzlebox公司还开发了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APP软件,以随时随地进行调试。更进一步,他们又结合APP软件,开发出能直接连接移动设备的控制器,遥控与调试都被集成于这些移动设备上。这样,只要将控制器插在移动设备的接口上,即使没有金字塔底座,飞行球也能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控制。

遥感控制技术第8篇

Omnio拥有无线射频能力

Enocean是一家公司,专门设计免电池的控制器,如无线开关,通过摇动获取能量。与Omnio一起工作,公司提供有4个按钮的无线射频遥控器,无需电池,四通道R101采用了“电力能源发动机感应原理”,可以和各种无线射频收发器协同工作。

URC-MX-5000的触摸技术

我们曾滔滔不绝的谈论到URC的新产品MX-5000,显然这是第一个拥有触摸反馈技术的通用型遥控器。“触摸时立刻让您有非常满意的手感”,URC技术副总裁埃里克・约翰逊说,“当您使用遥控器的其他功能时,也会感觉非常好,看上去会更满意”。

EZ的免电池自发电遥控器

起身离开沙发去寻找遥控器电池是件多么麻烦的事情。新的EZ自发电通用型遥控器无需老式电池,当电用完后只需将底部的旋钮轻拧30至50次,遥控器就会拥有足够使用7天的电量。这款遥控器还可以控制6个A/V设备。

移动感应遥控器

有人表示URC的新MX-5000触摸反馈遥控器缺乏数字按键。同样有人质疑设计师瑞安・索瑞尔的移动感应遥控器,简单的上下晃动装置来控制音量,左右晃动更换频道是否妥当。

希尔・克雷斯特实验室的手环鼠标

希尔・克雷斯特实验室已经提出手环鼠标概念几年了,终于该公司推出了此款产品。这个无线射频遥控器可以戴在手腕上,让用户通过触碰手腕控制屏幕上的光标,是专为PC或MAC连接到电视设计的装置。这个手环有四个按钮和一个滚轮,现在在上售价为99美元。

语音控制遥控器

多年来,我们已经看到远程遥控可以使用简单的语音命令,如“打开了CBS”。虽然一些产品只是在影视剧中看到,但大多数产品仍未推出。AT&T公司正在研发一款语音控制设备,该设备使用其沃森语音识别技术。这款遥控器将提供给它的电视用户。

图中是语音控制遥控器的一些老款 。

遥感控制技术第9篇

【关键词】无人机 遥感 关键技术

1 引言

遥感是以航空、航天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情报侦察等各个领域,是开展经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遥感系统由平台、传感、接收、处理等系统组成[2],完成对探测对象电磁波辐射的收集、传输、校正、转换和理的全部过程,将物质与环境的电磁波特性转换成图像或数字形式。传统的遥感方式主要以卫星和大型固定翼飞机为承载平台,利用星载或机载传感器完成信息采集。受制于卫星回归周期、轨道高度、气象、以及空域管制等因素影响,传统的遥感方式缺乏机动快速的能力,很难满足常态化侦察和实时测绘的需求。

无人机是一种无人驾驶的航空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近年来,轻小型无人机成为热点,主要体现为重量越来越轻、体积越来越小,且结构上由固定翼转向旋翼,如大疆的四旋翼无人机,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轻小型无人机进行遥感探测,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强、影像分辨率高、作业方式灵活等显著优点,可有效弥补传统遥感方式的不足,因而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以轻小型无人机遥感为背景,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其关键技术,给出系统实现方案。

2 问题分析与研究现状

2.1 主要技术问题

轻小型无人机遥感尽管存在较大的优势,但受制于平台、载荷等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1 平台局限性

轻小型无人机由于自身质量较轻,受风的影响大[3],影像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都不够规则,影像倾角过大,且倾斜方向没有规律,对地图测绘及目标识别而言,影像旋偏角大,影响测绘与识别的效率和精度。

2.1.2 飞行高度局限性

轻小型无人机通常飞行高度较低,由于相机焦距限制,容易造成单张影像像幅小、像对多,其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将会有较大增加。

2.1.3 载荷局限性

轻小型无人机由于结构尺寸较小,其载荷的摄影基线较短,影响测绘成果的高程精度;且所搭载的相机多为非专业量测相机,存在较大畸变,所获取图像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前期矫正和后期处理。

由以上可看出,轻小型无人机遥感由于自身条件等原因存在一定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最终体现在影像处理的复杂度进一步提高,虽然遥感影像的处理技术已大体成熟,但是基于无人机影像特点的处理方法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究。

2.2 研究现状

围绕轻小型无人机遥感的主要问题,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方法。针对影像校正,传统方法有共线方程校正法和多项式校正法。刘异等人[4]提出了一种以分块方式提取图像中心区域特征点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的方法;徐秋辉[5]提出了一种基于POS参数的几何校正方法。针对无人机影像拼接,目前研究的主流是基于特征匹配的图像拼接方法。D.G.Lowe[6]提出了SIFT算法,具有较强匹配性和良好的鲁棒性,但算法复杂度高;陈信华将SIFT算法与最小二乘法结合,实现影像的匹配与拼接。针对影像融合,目前主流的方法有直接平均融合法、加权平均融合法等[7]。

3 关键技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轻小型无人机遥感的重点研究方向,如下所示:

3.1 航线规划

传统的航线规划采用外接矩形包含任务区域的方法进行航摄,效率较低且容易生成较多无效的影像数据。研究如何在不规则任务区域进行高效的航线规划,将有效降低后期处理的工作量。

3.2 影像校正

通常的几何校正需要在航摄区域布设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但在野外、灾害发生区域等很难得到实测控制点。研究无地面控制点辅助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精确的影像几何校正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3.3 影像拼接

影像拼接的基本任务是将多幅小范围影像序列拼接成有价值的大幅面影像。SIFT特征匹配算法应用于无人机影像匹配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好等优势,但运算量大,无法实现实时匹配。进一步研究兼顾精度和运算速度的算法仍有必要。

3.4 影像融合

轻小型无人机在获取影像时,由行姿态不稳定,以及影像存在光强和色彩差异,影像拼接线附近会有明显的边界痕迹和颜色差异,因此需要对拼接后的影像进行融合处理。传统的加权平均算法是根据固定的矩形重叠形状进行权值分配,但影像拼接后的重叠区域往往不规则,较难满足实际需求。

4 系统实现方案

轻小型无人机遥感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轻小型无人机遥感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控制系统、无人机遥感平台、影像处理系统,其功能如下:

4.1 控制系统

完成无人机航线规划和飞行控制,前者设定无人机的飞行路线,规划飞行任务;后者用行时的实时控制和交互操作。

4.2 无人机遥感平台

该平台是无人机遥感系统的传感器承载平台,由四旋翼无人机、相机、云台、GPS定位系统、以及数传系统等组成,完成对地连续垂直拍照任务,并将其相应位置及飞行状态数据实时回传。

4.3 影像处理系统

该系统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包括矫正、拼接、融合等。在此基础上,系统可面向具体应用进行扩展,如影像查询与浏览、地图测绘、农林普查、战场侦察、变化检测等。

系统的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在每次实施作业之前,需对探测区域进行分析,确定飞行航线,然后将该航线注入到遥感飞行平台;遥感飞行平台在控制系统及GPS的协助下,按既定计划进行航摄,获取预定区域内的影像序列;当航摄任务结束后,将所获取的影像回传至影像处理系统,完成校正、拼接、融合等处理,并进行剖分存储。进一步的应用则需针对处理后的大幅影像进行像素和特征处理,从而发现有价值的目标信息。

参考文献

[1]Kemper G.New airborne sensors and platforms for solving specific tasks in remote sensing[C]//ISPRS Congress.Melbourne,Australia,2012.

[2]Li Deren,Sui Haigang,ShanJie. Discusion on Key Technologies of Geographic National Conditions Monitoring[J].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2012,37(05):505-512.

[3]Lin Zongjian.UAV for Mapping-Low Altitude Photogrammetric Survey[J].ISPRS,2008:1183-1186.

[4]⒁欤李玉霞,童玲.无地面控制点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算法[J].测绘通报,2012(07):57-59.

[5]徐秋辉.无控制点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几何校正与拼接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6]Lowe D G.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 poi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1):20,2004.

[7]程多祥.无人机移动测量数据处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5(09).

[8]周培德.计算几何-算法分析与设计(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陈敏(1969-),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图形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