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06 11:20:45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1篇

一、管理制度的有效创新

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需要完善资源管理制度,根据制度的运作规章原则创造性的分配制度资源。图书管理应该从管理的基本体制机制入手进行创新变革,以实现财务及分配等基本制度的创新,进而科学合理的对制度资源进行配置,综合采用多种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创新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综合性的制度体系、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及基本业务工作制度体系等几方面内容,首先综合性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基本业务部门的设置以及职责范围、工作内容与管理权限、管理者基本职责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行政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内容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具体业务范畴与管理原则等内容;业务工作制度体系主要表现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定的有效规范,比如文献的采集、编纂、查阅、咨询等内容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内容。另外创新制度还包括关于读者的服务性规范制度,比如如何有效明确读者利用图书馆内资源的权责义务,如何体现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等。

二、知识管理的有效创新

图书馆图书管理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创新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的管理内容,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馆内的知识、技术及人力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开发,进而推动知识的创新,推动知识价值的有效实现。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来讲,创新意味着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来适应市场竞争,协调读者与管理人员、馆内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不断重组多种资源结构,激发馆内多方面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发展。管理上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创新管理模式的基本需求,由于图书馆内的知识及用户需求等内容均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只有不断的将知识管理应用到图书馆图书管理中来,指导图书馆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推动图书管理的创新服务,才能更好的推动图书馆的新发展。

在创新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图书馆需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领导首先要重视创新理念的运用,不断激发工作人员摆脱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推动工作人员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图书馆的服务需要不断走向开放性,因此必须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给读者更多的优质的服务,推动图书管理产生更多的新理念与新思维。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

三、人才管理的有效创新

人才是知识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如何推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发展是有效保证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体制与模式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是读者与知识的重要桥梁,因此图书馆的基本工作就在于如何将更多、更新的知识传授给读者,这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创新人才管理基本模式,拓展内部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图书馆内部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书馆的管理空间,实现自身组织的不断创新,因此有效实行人才管理是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加强人才管理,才能充分体现出人的价值以及如何关爱人、尊重人及发展人的管理模式。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程度。不断树立读者至上的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管理激励模式,深化管理改革,摆脱传统管理模式,不断吸引人才并尊重人才,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74-02

引言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内容,利用图书馆的有效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的特殊服务已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图书馆所面对的环境也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图书馆读者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校图书馆需要改变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信息需求的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树立全面服务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为高校教师与学生提供图书特色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图书馆人员服务和管理素质不高

我国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是等着读者来,其服务的方式也是围绕着图书馆,而不是围绕着读者,这使得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难以适应读者的需要。另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与管理素质不高,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流失较多,其原因就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地位不高,其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难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心理平衡;二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为低下。主要是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多数都是教师的家属和子女,尚未经历专业化的培训与能力,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二)图书馆业务管理内容缺乏

高校图书馆业务服务管理方面较为缺乏,即缺乏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机制,使其服务管理成为简单服务的管理模式,使得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工作处于非主动的位置。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如何与他们的晋升、职称的关系不大,使得他们的创造性受到抑制,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①。另外,因为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缺乏一定的行业准入标准,难以促进图书馆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服务管理内容不全,无法保证高校图书馆有效规范地开展工作。

(三)图书馆文献服务管理效率低

判断高校图书馆工作效果如何,则需要依据高校图书馆的流通量作为衡量的标准,并以图书馆的收藏量作为其好坏重要的内容。而我国多数的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以及加工方面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且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如采、编、加工、管理等方面,这些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作,缺乏有效的服务管理方式,难以提高文献服务管理的效率。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我国高校图书馆首先需要做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则是不断地转变“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员工可以始终围绕着尊重、理解以及激励来开发读者,为读者提供更为主动的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有效开展。具体来说,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注重对图书馆服务的情感管理,实现读者的快乐体验;三是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与传播人才的培养;四是培育先进图书馆文化,孕育图书馆文化精神,创造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五是加强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走出图书馆,将具体的服务项目联系到读者身上,如定期组织“专题文献资源使用讲座”“网络资源使用讲座”“多种数据库的使用讲座”等,还可以举办“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活动。

(二)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

随着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外界环境不断地丰富与变化,特别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服务需求层次的不断加大,其需要已经从原有的检索、借阅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地向网上图书服务、信息检索以及网络咨询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转变。另外,在图书馆的检索服务方式上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如从原有的利用卡片式、目录检索等转向利用计算机方式来进行检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信息方式,提高其服务管理的效率,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便捷。

(三)提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

加强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自动化内容,运用现代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方式加强图书馆服务管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促进其服务质量与效率。要想做到这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管理内容,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与自动化管理;二是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磁卡管理方面,实现有效的流通管理。

(四)提高图书馆员现代信息管理水平

提高图书馆服务管理水平需要构建现代信息管理内容,其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信息管理、信息认知以及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可以积极搜索出读者需要的有用的图书馆服务内容,提供读者开展信息服务教育信息,培养他们信息检索的能力与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服务、教育内容,为他们选择一定的必须的课程,提高他们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及专业知识结构,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五)注重继续教育

要想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高校图书馆必须注重继续教育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继续教育的方式:如脱产和半脱产学习,即可以报考双学位、研究生或者参加各种进修班和培训班等;二是在电大、夜大等进行在职学习,甚至一些有条件的馆员可以采取跟班学习的方式;三是让图书馆的馆员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使得他们可以与同仁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四是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到各地参观学习;五是还可以采用内部轮换、工作调动的方式,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去了解新的问题,学习新知识,使他们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有所提升②。

(六)加强图书馆环境的建设

为了保证高校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促进图书馆的格局建设,尽量做到简明、清晰,构建图书馆安全宣传内容,增强图书馆的安全意识;二是构建图书馆相关的配套措施,如增加一些人性化的桌椅、采光设施,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借书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摆放一些读者喜欢的绿色植物、饮水设备以及文化用品,并方便读者的应用,从而让读者可以舒适、安静地看书与学习。

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内容,如建立科学的求实态度;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内容;规范高校图书馆管理内容;实现图书馆开放式的管理内容;规范图书馆馆员行业准入制度等。

三、总结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改进是提高其服务管理的重要保障,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动力,还是改变图书馆服务理念、内容以及职能等方面的手段,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可以适应网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力求谋求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创新与发展,只有提高图书馆服务教师与学生的能力,才能促进其高速发展。

注释:

①金立.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教育及要求.管理观察,2009(4):187-188.

②黄强.论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186.

【参考文献】

[1]辛苗.论人性化借阅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论坛,2008(8).

[2]张麦青.大学图书馆构建和谐大学文化的思考[J].华夏教育论坛,2008(3).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应用

1前言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关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忽视了管理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旧有的图书馆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发展潮流,必须要进行优化和创新,只有真正强化人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完善创新。

2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简述

简单来说,在高校图书馆中运用人本管理思想,就是要在图书馆内形成一种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管理意识,其管理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图书管理的教职工,还包括其中的学生、教师。真正认识到人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活跃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管理意识。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实施人本管理的时候要加强对图书馆地位的重视,将馆员作为图书馆管理的基础与核心。一般而言,人本管理的参与者并不是简单的权利掌握,而是在管理态度上要对所有的馆员进一步明确,使其能够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思考,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主要的内容,使其能够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秩序,只有如此,才能从本质上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实现馆员决策图书馆事务,保证图书馆得以顺利发展,实现人本思想。

3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

3.1人本管理思想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

在以往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片面的认为图书馆的作用就是书籍的存放与出借,因此其管理工作也只针对于这两项工作进行开展,这就导致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权责有限,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进行图书整理和出借登记记录,制约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有效进步。将人本管理思想融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之后,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管理方式更加趋向于科学化、合理化,重点突出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重要性,提高了管理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思想保障。

3.2高校各项工作的完善为人本思想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与高校内部的其他部门联系较少,而实行人本管理思想之后,图书馆管理工作势必要加强对外联系,这就使得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随着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大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实行了自我优化,表现在学校管理方面,就是更加注重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管理操作性,人本管理思想也因此得以重视和推广。高校是先进文化最先被接受和吸收的地方,高校的教师、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这也就为人本管理思想的实行提供了立足点。此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人本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运用和实施起来更加顺畅。

3.3人本管理思想的应用是图书馆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

现代高校图书馆除了具备传统的图书管理、图书借阅、信息查询等功能外,还根据学校发展形势和学生学习需要开展了电子图书教务、网上书籍订阅等信息管理业务,面对日益综合化的图书馆发展要求,必须引进现代管理意识强、综合管理素质高、创新管理方法多的新型图书馆管理人才,从而能够帮助图书馆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提供图书服务。因此,高校领导人员要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机制,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物质保障。

4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主体分析

4.1图书馆管理内容的创新

在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内容创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管理对象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图书借阅登记制度的创新、图书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创新。图书馆管理对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人人参与、人人管理”,即把学生、教师都纳入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信息图书馆管理理念。

4.2图书馆管理的主体

目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也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应该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从领导到全体图书馆管理人员,都要重视人的发展,将图书馆的管理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管理也包括了广大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只将重点放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中,忽视了读者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工作中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

5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5.1彻底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新型发展思想

要想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首先要从管理观念上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将人本管理思想的理念深入贯彻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中,让管理人员自觉的将人本管理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以思想指导行动,才不会失去管理创新的方向,以行动践行理念,才能体现出管理创新的优势。一直以来,图书馆管理工作给人的印象就是轻松舒适、休闲安逸,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存在与社会人群的印象之中,而且存在于部分学校领导的认识当中,这也是导致图书馆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以实际行动改变外界的片面认识,从自身做起,强化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寻求管理工作的创新和优化方法,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5.2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全面贯彻人本思想

首先,完善图书馆现有的管理制度,将管理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为下一步的图书馆人本管理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图书馆管理条例和图书馆学生守则,但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和面子工程,因此必须强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执行性,真正将其贯彻落实起来。其次,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将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学校的长期发展相结合,实现管理制度的精细化和系统化。对于管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做到详细记录,保证每一项馆内活动都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再次,强化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与管理人员本身的薪资水平相挂钩,促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落实人本管理思想,提升管理与服务意识。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激励管理人员加强自我学习,强化专业管理能力,保证管理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殷晓彤.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02):75~77.

[2]宁锐.论人本管理思想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7):26~27.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4篇

一、 图书馆知识资本简介

图书馆知识资本是指图书馆的馆员利用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并通过创新思维而产生的知识价值的总和。它是图书馆所有资产中最有价值的资产。

二、 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图书馆无论是传统文献资源还是数字资源都较为丰富;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从地方到军内也相对比较多元;馆员教育背景从管理学到艺术设计跨度较大,学历从硕士到高中,自身素质差异也较大;服务对象广泛,既有机关领导,学科领域专家教授,也刚刚步入军校的新生。因此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进行知识管理势在必行。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的知识管理,图书馆员的知识管理和图书资源的知识管理和图书馆读者的知识管理四个方面。

1、 图书馆管理的知识管理

(1)制订图书馆岗位职责。图书馆岗位职责由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起草,内容应包括该部门领导职责,部门内各岗位分工明确且合理,职责清晰易懂无分歧。

(2)制订图书馆工作流程。图书馆岗位工作流程,应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该部门内馆员编写本职岗位中的工作流程,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全面,通俗易懂。

部门负责人负责整合、校对,最后形成该部门工作流程。副馆长对图书馆各部门工作流程进行整合,由馆长审定后形成图书馆工作流程。

(3)制订图书馆馆员入职培训流程。馆员入职培训流程的制定应由副馆长牵头,以图书馆岗位职责和图书馆工作流程为基础,对入职新人进行培训。培训流程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轮岗实习及入职考核。

(4)图书馆年度工作计划。图书馆馆年度工作计划应由馆长牵头,组织副馆长、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应包括该部门年度各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节点、工作进程、工作负责人等。最后由副馆长整合,馆长审定,形成图书馆年度工作计划。

(5)图书馆大事件。图书馆大事件是图书馆一年工作总结的重要依据。图书馆大事件应该由办公室负责记录,内容应包括图书馆各项工作重要进程、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及接待来访等。

2、 图书馆员的知识管理

由于在图书馆工作的馆员教育背景和个人素质差异较大,因此针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管理除了入职前的岗位培训,掌握图书馆工作的技能和要领外,还包括对图书馆员自身潜在素质的挖掘,以更好的适应图书馆工作。

(1)建立馆员档案。对在馆馆员建立电子档案,对其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参与国内外、天津市、学院、图书馆等各项活动情况及其作品、取得的成绩逐一记录。形成具有图书馆特色的馆员档案。

(2)制定图书馆员评价标准。图书馆员评价标准是其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因此图书馆员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具有科学性。图书馆员评价标准的制定由副馆长牵头,依据图书馆岗位职责,借鉴其他院校实际经验,结合本馆自身特点考察馆员尽职尽责情况,组织各级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各岗位评价标准,由馆长审批形成图书馆馆员评价标准。

(3)建立图书馆员学术研究成果库。图书馆员学术成果是其隐性知识外化的重要形式,是图书馆员知识共享的重要内容,因此是图书馆馆知识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立图书馆员学术研究成果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本馆馆员学术研究成果,二是图书馆学术期刊论文库。

3、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知识管理

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获取渠道多元,图书、期刊、电子资源更新快,分布广,因此图书馆做好资源的知识管理有利于更好的组织图书馆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服务读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质量。

(1)图书馆纸质资源知识管理。图书馆纸质资源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过刊、工具书等,通常分布于不同的阅览室,更新速度快,读者不易掌握上架情况。图书馆纸质资源的知识管理实行图书馆纸质资源上架限时制度。要求图书馆员及时将上架信息传到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统计、整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图书馆网站,供全馆馆员及读者查阅。

(2)图书馆电子资源知识管理。图书馆电子资源丰富,涉及面广、数量多。在电子资源的知识管理方面要做好数字资源的存储、备份,除及时资源更新信息外,更要做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和分类导航,以方便读者查找所需资料。

(3)建立图书馆知识发现平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知识管理还应该包括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建立知识发现平台,帮助读者在阅读和检索中发现所需文献,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图书馆读者知识管理

读者是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图书馆读者的知识管理既可以成为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图书馆馆员知识管理和图书馆资源知识管理的主要依据,也将更有效的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5篇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理论 模式 办法

知识管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知识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用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创新型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将图书馆内部员工的智力资源转化为更加具有效力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类、信息与活动进行高效的结合,实现知识更大程度上的共享。图书馆是实现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的管理中,对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所进行的各项管理,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加工、存储以及应用和广播等过程中的管理;广义上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对与知识相关的多种资源以及无形资产所进行的管理,这其中涉及到了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设施、知识活动以及相关的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全过程化的管理工作。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大程度上是广义上的知识管理,包括了对工作内容进行的知识管理,也包含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对工作内容的知识管理属于科学的知识管理的范畴之内,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对组织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是在组织的知识管理范畴之内,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以及具体措施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管理具体是指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合与使用,发挥图书馆以及内部藏书的最佳效率,是达成图书馆的建馆目标和图书馆任务的具体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科学的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及内部藏书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使用,提升现代化的图书馆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功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表现在理论基础、管理对象以及管理侧重点等方面,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以工作人员、图书资料、文献信息等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除了以上内容,还包括了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也要从图书馆知识管理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入手。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按照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的依赖程度等,将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事物模式、集成模式、专家模式以及协作模式四大类创新管理模式的划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事物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的规范化,强调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通过对核心业务知识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来确保与核心业务有关的运营活动的持续稳定的开展。知识管理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强调整体上的最优,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采用业务集成方式形成图书馆管理中的运行规则以及行动标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专家模式重视从专业化的各项工作中获得核心业务的发展动力,强调图书馆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来吸引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才,鼓励专业性的知识人才广泛的开展价值增值以及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附加值的管理活动,通过图书馆所具有的知识资本的内部高效运营,来培养更加适合于落实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协作模式,要求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的考量多种知识领域,充分的调动各个方面储备的知识,来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中的各种错综负责的问题,强调管理工作开展中学习型组织模式的建立,以及共同超越理念的培养,重视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个人以及集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首先是对传统的目标管理的摒弃,虽然在图书馆管理采用的传统的目标管理中,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了总目标,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分目标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采用知识管理理念对目标管理的相关弊端进行改进或扬弃,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图书馆管理之前所采用的传统的目标管理办法,提倡管理工作开展中高效的应用和落实授权理论、激励理论以及自我控制理论等,鼓励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所有人员主动的参与到评价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等全过程中,但员工的主观性、能动性、自觉性等并没有得到最佳的体现,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贡献并不明显。

引入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以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科学的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将信息用户、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进行高效结合,针对图书馆服务群体的用户结构、群体数量以及比例、阅读倾向、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和频率等,进行广泛的调研和科学的分析;对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层次、满意程度以及发展变化等用户信息进行准确的获取和充分的利用,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用户信息的反馈渠道,以及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客观准确的进行图书馆运行服务工作的状态和效率的分析评价,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改进确立明确的方向,扩大图书馆知识服务及信息服务的范畴。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还要求,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从服务的内容上强调知识性。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在践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就服务内容的深度要注意知识内涵的扩充,广泛的开展知识的发现与知识的挖掘,使图书馆以及管理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信息得到系统化、深入化以及综合化的提升和发展,形成自身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再生知识,实现图书馆整体性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以及增值化发展;在运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服务内容广度上的扩充,管理人员要扩充相关问题以及管理知识的涵盖面,强调对图书馆现有的多种实体资源以及网上的虚拟资源、知识导航系统等的高效利用,依托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图书馆的使用者提供知识面更为广阔的知识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

三、总结

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图书馆相关工作者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管理经验以及应变对策,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效益,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馆所具有的信息价值和知识价值,这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以及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洪敏.知识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创新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 2012(01)

[2]张艾白.试论如何运用知识管理创新图书馆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3)

[3]王红.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5)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本思想;管理;创新

一、引言

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同时高校也一直都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区域,我国的图书馆也正是诞生于高校当中的,同时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在新时期图书馆在高校与社会当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也有许多专家与学者对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都是集中在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手段方面,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思想以及服务思想的研究总体上来说还不多。同时许多研究也忽视了在图书馆当中,人是一种与物完全不同的资源,人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当中,占据了很大的主动权。同时在网络的冲击之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人本思想的最基本核心内容以人为核心的基本思想,这是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思想存在着极大地区别,这也是时代的发展宝贵产物,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宝贵成果。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所谓的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高校的图书馆并不是各种物的堆积,而是一种人的集合,是人在其中进行信息搜集以及知识传播的一种特殊的机构。由此可见,图书馆是通过对人的管理,从而达到知识与信息的有效传播,最终使得自己的服务目标被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是一种人本的管理,同时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基于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图书馆当中的人本思想可以分为以下两层不同的内涵:

第一,在高校图书馆中工作的图书馆管理员,在接受相关的管理过程当中,自己的思想觉悟、智力水平、能力以及体力等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人本思想的发展性的最根本w现,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技能以及知识水平。

第二,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的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必须要对人的因素具有充分的认识,必须要认识到人不仅具有本质因素,同时还具有首要因素,因此,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以人为管理的核心内容,所有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并让图书馆管理员创造性的去服务于图书馆。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首先人本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运用时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一次思想革命。在上文的论述当中我们已经发现,图书馆在我国的高校当中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注重对于物的管理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各种文献与参考资料进行有效地保护,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处理好借书与还书的工作,其中并不涉及到许多人的因素,这种思维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当中普遍存在。从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方面来看,高校图书馆往往具有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整体运行是自上而下的,下级的管理人员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上级领导的相关指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热情都被充分的磨灭了,每天仅仅是进行机械的重复劳动,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根本得到不到充分的发挥。尽管后来出现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合理化建议等新的管理方式,但还没有达到人本管理的理念层次。而将人、人才看成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源,是中国当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思想的一大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本管理思想是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另一方面,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当中,人本思想具有非常现实的基础。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本管理思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本管理就是要结合图书馆组织和系统工作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图书馆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即重视馆员的全面需要和个人发展,树立主人翁精神,使馆员充满高昂的士气并产生出色的工作效率。我国目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体制、模式、方法和手段,都落后于西方,但管理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人本观,这就为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推广和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要求

无论是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还是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学术活动或者是其服务与社会与读者的实际功能来看,高校图书馆在当前阶段的社会发展当中都要求采用人本思想的相关发展理念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前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重新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对系统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有效控制,向读者提供更加快捷、高效、准确、经济的服务。回顾中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历史,面对管理现状,也驱使我们去探寻更切合人性,更符合时代,更能推动图书馆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吻合的人本管理的奥秘。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主体与内容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实际内容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要 进行必要的创新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阶段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第一,实现主体的创新,即图书馆馆的管理人员、馆员、读者的创新;第二,实现文化的创新,即图书馆的形象、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管理目标等。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体

所谓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管理者用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对图书馆系统或系统的某一方面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人是创造一切财富的主体,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高校图书馆的最高管理者(馆长)及各级管理者(部主任等),还应该包括:高校图书馆全体馆员和广大读者群体(教师、科研人员等)及图书馆内部管理组织机构。

四、人本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人本思想是确保全馆人员参与到办馆中的基础思想

人本思想是高校图书馆进行相关工作开展的基本舆论导向,同时还可以让图书馆馆员已经读者认识到自己也是图书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对于提高图书馆馆员以及读者的主人翁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人本思想还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体制方面,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通过人本思想可以向馆员传输一些体制上的关怀,同时也可以让其明白,职位没有高低,图书馆管理员也可以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当中来。最后人本思想可以将相关的政策传授给更多的人,通过政策的宣传,官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政策,这对于馆员的工作积极性的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人本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采用人本思想进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需要领导深入到图书馆官员的当中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当中领导还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工作人员打成一片,在这样的工作氛围当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工作作风的转变,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相关工作当中去。

(二)人本思想是创建团队精神以及和谐工作氛围的重要前提

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投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同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只有处理好各种与人相关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目前阶段随着图书馆功能的不断完善,图书馆整体系统与规模也变得原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与多个部门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具体的事物处理,同时不同的人在性格以及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出现对于图书馆的团队精神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将人本思想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人本思想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心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于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当中,往往会体现出亲善与友好的一面,这就使得目前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氛围得到显著地提升,并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形成。

(三)人本思想是促进高校图书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思想保障

在上文当中,笔者已经论述了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来说,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对于人的管理,而在人的管理当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采用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工作人员的潜能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得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得到显著地提高,这对于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人本思想进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的策略研究

(一)运用激励措施提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人本思想的最本质核心内容要求采用一种内在的柔性策略不断的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理想进行激励,不断加强对于图书馆馆员的理想教育,同时在进行理想的教育过程当中,需要将个人的理想与组织的理想充分的结合起来,促进组织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理想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更好的为高校的师生服务,而对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来说,其个人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着矛盾,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让工作人员彻底的明白,只有其通过认真的工作才能充分的体现自我的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的服务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个人的理想与组织的理想是结合在一起的。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设立榜样的做法,将部分工作人员设为员工榜样,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实现。

(二)利用人本思想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创新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往往是以工作的具体内容为中心,将相关的工作定位于一种行政工作,通过管理图书与资料的借出与还入对图书馆进行必要的管理。但是在上文的论述当中我们发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从本质上并不是ξ锏墓芾恚而是对人的管理,基于此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将人本思想的相关内容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的制度创新过程当中。

(三)利用人本思想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氛围的提升

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工作氛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天生活在一个压抑的环境当中,则其工作效率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可以将人们思想应用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氛围的提升当中。首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将工作人员的体验放在首要地位,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工作人员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感情,使得图书馆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促进图书馆工作氛围的提升。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增强其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出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最终不断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正雯. 民办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制度的建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视角[J]. 学理论,2014,(03):160-162.

[2]陈秀菊. 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高校图书馆流程式组织结构优化设计[J]. 图书馆,2013,(04):108-109+112.

[3]余昭芬. 人本化绩效管理的辩证观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29-31.

[4]刘继辉.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概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203.

[5]刘丽英.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模型的测度研究――以贺州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9):84-86.

[6]肖晓. 人本管理思想对少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5):116-117.

[7]郑志彬. 从“书本”到“人本”――建构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210-212.

[8]吕淮湘. 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新探――基于人本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J]. 兰州学刊,2009,(05):154-156.

[9]毛良玉. 高校图书馆领导者的管理新理念――人本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62-63.

[10]罗继. 图书馆聘任制与人本管理思想的结合[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86-189.

[11]赵静. 理性、开放、和谐的图书馆――人本思想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3):135-137.

[12]余勤. 人本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崛起――试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 图书情报工作,2005,(S1):88-91+87.

[13]靳^国. 提高馆员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1):102-104.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管理创新

 

引言

进行管理创新是目前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的其他管理一样,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信息资源管理创新、文化建设创新以及管理手段创新等内容。其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服务方式和文化建设等内容的创新目标,是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规范的工作方法,实现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体系形成的背景

通过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员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乏系统思考图书馆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抓住图书馆工作问题本质的能力,缺乏独立提供解决图书馆工作问题方案的能力信息传播,缺乏准确提出解决核心问题流程的能力,缺乏准确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资料的能力,缺乏解决核心问题时统筹安排的能力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系统的、基本的图书管理工作标准。

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与分析,我们还发现成为优秀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能力水平具有基本的规律:他们知道企业需要解决什么图书管理问题,了解解决这些图书管理问题的工作思路,掌握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方法,具有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措施,最终都能达到图书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当我们进一步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细分研究,就会发现每一图书管理工作事实具有普遍的规律和规范的解决办法,只需要形成完整的模式,将图书管理问题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思路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方法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措施标准化,就必然实现图书管理问题的规范解决。这一思想的实施,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标准。

2.我国图书馆工作标准研究和应用现状

图书馆标准,是指为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基于我国图书馆的特点,我国图书馆的标准体系应当由图书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三部分组成。

图书馆技术标准,是指对图书馆工作中所涉及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是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我国目前图书馆关键词表、机读目录格式、文献编目规则、网络检索标准、图书馆应用软件、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标准。图书馆技术标准是图书馆的基础标准,通常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执行论文开题报告。

图书馆管理标准,是对图书馆工作中所涉及的管理事项制定的标准。我国目前图书馆主要的管理标准有公共图书馆评估与定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加工规范、图书分类、管理用术语、服务规范、安全规范和定额等标准。图书馆管理标准通常也应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执行。

图书馆工作标准,则是针对图书馆的特定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遵循标准规定的基本要素制定的工作规范。由于不同地区和图书馆的工作有较大的差别,即使同一工作,各个单位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各个单位的图书馆而言信息传播,最能促使工作规范化的图书馆工作标准,应当由本单位或区域性的行业协会来制定,在制定范围内执行,如建立公共图书馆工作标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工作标准、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标准等。尽管图书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能够从宏观上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标准化,但对一个单位而言,实施图书馆标准化的关键是有效的制定和实施图书馆工作标准。

图书管理工作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图书馆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方面的文件,这些条例、规程、规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法规”的作用,从宏观上规定了图书馆的性质、地位、作用、运作机制、经费预算、人员资格认定、绩效评测等事项,对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为从微观上规定图书馆及其馆员办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具体规范和要求的“工作标准”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较少,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2008年12月,全国图书馆标准化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图书馆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用来保障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规范建设 ,尤其是标准规范的建设存在着明显的不相适应之处。到目前为止,我国出台的图书馆行业相关标准规范有30余项,而仅国际标准化组织就已陆续出台了关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标准规范160项。另外,我们在专业标准化技术人员储备和研制能力、标准化制定或修订渠道、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的比率、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标准规范的服务绩效方面,都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提高。

3.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内容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是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定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制定的工作规范。它是将每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事项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相关地点、相关资料、工作时限、工作目标以及业务办理流程等工作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标准的内容构成,应当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每一工作事项,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工作目标、工作标准相关因素(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相关工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地点)、解决该问题的相关资料(事前准备资料、事中运用资料、事后产生资料)、解决问题的业务处理流程等多方面来进行标准化系统分析,最终达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工作核心目标”:指完成某项工作需要产生的最终结果或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作为完成该项工作的标志性成果。

② “工作标准相关因素”:指运行该项工作标准时,涉及到的工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完成这项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单位、相关地点和相关人员等。

③“工作标准所需资料”:指运行该项工作标准时涉及的相关资料,分为事前准备资料、事中产生资料、事后结果资料、技术要求资料和内部控制措施等,其中技术要求资料是完成此项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等信息传播,是进行该业务处理的行为准则。

④“工作标准流程”:是工作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指完成每一工作所需进行的各个步骤与环节。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而言,应当明确该项工作开始的标志,该项工作有哪几个步骤或环节,各步骤或环节的工作排序,该项工作的结束标志等。

4.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制定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是应当在总结图书管理实践中先进、规范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在形成中不断吸收先进,不断改进,又用来指导图书管理工作,这种先进性科学特征应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虽然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工作基础和条件不相同,但都可以在工作标准的指导下规范性的开展工作,通过工作标准促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形成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方法应是采用整合与归纳思想,把需要解决问题的各个工作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再对这个整体进行分解与排序,形成科学工作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只有对工作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工作对象。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不仅对特定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也应当对特定工作整体把握专业技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出要求。

5.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效用

通过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制定和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可以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起到以下效用: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对全局或事件整体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缺乏积极思维与主动思维,表现在工作上的被动与狭隘。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准确抓住问题的本质,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缺乏驾驭能力。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独立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缺乏了解和把握提出完整解决图书管理工作方案的能力。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提出解决问题核心流程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描述解决图书管理工作核心流程的问题。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资料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描述解决图书管理工作问题需要的资料,对图书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准确的掌握。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缺乏解决核心问题的统筹安排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信息传播,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思路训练,解决图书管理工作问题顾此失彼,缺乏统筹处理好各方因素的能力。

结语: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针对实际工作单位发生的每一图书管理事项制定的业务办理规范,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方法。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创新思维方式,对每一图书管理事项,都能从需要解决什么图书管理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工作核心目标、工作开始时间、工作结束时间、相关工作地点、相关工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解决该问题涉及的事前准备资料、事中产生资料、事后结果资料、技术要求资料,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等多方面来进行标准化系统分析,最终达到图书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有人说,一个标准会带来一个名牌,一个标准会赢得一个市场,一个标准会改变一种生活,一个标准也会改变个世界。我们相信,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将有助于改变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全国图书馆标准化委员会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8.12.21.

[2]王平.图书馆标准化工作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5(2)14-15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小学;管理创新;研究;分析

在小学教育中图书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之外的学习场所,有效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更新教学知识查阅教学资料的平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但长久以来小学图书馆在管理方面都较为传统,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无法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从创新的角度对小学图书馆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1 小学图书馆管理现状

不少人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借书、还书,并将图书馆当做一个安置即将退休或不能在一线教学人员的部门。而且,很多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将学校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致使图书馆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一些图书馆基础设施条件差,馆舍拥挤狭小,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图书陈旧而不能及时更新。特别是小学图书馆,硬件设施差、藏书少、可阅读性差、不符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等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因房屋设备问题,有15%的小学图书馆不能向学生开放,41%的小学图书馆没有学生阅览室,28%的小学图书馆没有教师阅览室。这些充分表明小学图书馆面临着创新的挑战。

2 小学图书馆管理的新方法

2.1 图书馆闭关时间

如今大部分小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与小学生上课时间同步的,也就意味着,学生上课时,图书馆正处于开放时间,而学生放学的时间就是关馆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让只有少部分的教师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而对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服务效果。面对这一问题,图书馆管理方面应该谨记自身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通过改变图书馆运营时间的方式来保证对师生的服务效果,比如:在不是周末不是节假日的时间内,师生普遍没有时间来到图书馆学习,可以选择延长学校放学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保证满足师生每日读书的需要。而如果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空闲时间内,图书馆可以选择增加工作人员,并同步开放图书馆,以方便学生学习,教师查阅资料。此外在改变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同时,可以从新制定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选择轮休制来保证工作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工作压力,帮助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2 图书馆藏书

许多学校最初在校内建设图书馆存在辅助招生,招生宣传的目的。所以图书馆内的藏书普遍质量一般内容简单,主要将藏书变成了图书馆内的展品,并没有真正考虑到藏书的阅读作用。此外,还有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对藏书选择时缺少考虑,没有根据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去挑选,过于贪图图书种类,将许多内容五花八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用处都不大的图书收入,导致图书馆无法发挥自身真正的作用。所以图书馆在选择藏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两个方面的阅读需求,从学生方面讲,应该切实从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知识学习程度、阅读兴趣方面出发,选择有益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成长,辅助学生提升全方面知识量的书籍,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工作人员在挑选图书时,应该增加带有注解或者更具有可读性的书籍,方便学生阅读。从教师方面讲,应主要以教学资料或者教学文献为主,以此来促进教师进行日常合理备课与教学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3 工作人员的安排

图书馆不能只设立图书管理人员,更应增设图书借阅指导人员。对这部分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应熟悉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图书管理规定,熟悉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要求,了解馆内藏书的分类、内容以及各种图书资料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以便能准确、及时地指导师生选取书籍资料,还能根据师生需要推荐图书。这部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养,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为学生服务时,能根据学校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理解能力进行合理分析,推荐合适的书籍资料,为学生答疑解惑、开拓发展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为教师服务时,能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疑点难点、科研课题合理推荐书籍资料,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解除教学疑点难点,给教师的科研课题提供有用且详细的资料和信息。

2.4 举办活动,促进图书流通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图书都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挑选的,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图书都会相应的更新,但小学生思维发展很快,对兴趣以及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容易产生变化,所以往往图书馆的更新无法满足学生对阅读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可以定期举行多种活动,来增加馆内图书的流动性,比如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在图书馆内安排一个固定的角落,让学生拿出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放于此处,任何学生都可以取走这些图书进行阅读,但看完之后要保证归还远处,如果丢失需要拿出自己的图书进行补充,这样一来便不仅可以平衡学生对阅读的需要,还能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生对不同方面阅读的需要,便于今后的藏书选购。

2.5 新书、好书推荐信息的

现在很多学校的师生获取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渠道很单一,只有到图书馆查阅浏览时,才知道是否有新书,不能及r掌握图书馆的各种动态。因此,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师生定期推出新进书籍、文献的推荐目录和图书导读,并公布在学校公告栏或校园网等教师和学生容易获取的地方。还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推荐相关书籍,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取新的信息、新的教学经验和知识。

2.6 做好后期服务工作

图书馆的后期服务工作不仅仅是将还书整理归位、修补破损书等。为了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当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管理制度,还应增设读者交流平台,这主要是为教师做好服务。可以让教师留取借阅书籍的有用信息,如填写借阅感受等,并将此类信息归类整理,给后续借阅人员提供参考,以节省时间。

结束语

合理化、科学化管理小学图书馆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图书馆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以“让教师轻松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为宗旨,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创新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使小学图书馆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教师把图书馆当做教育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把图书馆当做学习的好伙伴,这样图书馆才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不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1]姚爱萍.从科学发展观视角看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8):40-41.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第9篇

图书馆不但为居民提供知识内容,也为科研单位提供数据服务,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更加凸显。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管理和完善图书馆相关服务内容就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管理

图书馆可以为社会科研领域提供丰富充足且多元化的科研数据内容,因此图书馆必须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优化数据服务内容管理过程。对科研用户数据的采集管理,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四点内容。

首先,图书馆应该为科研用户专门建设数据平台,保证其中数据的通用性与可利用性。基于这一点,图书馆在科研用户数据的采集管理方面应该做到开发设计开源软件,例如Dspace、Eprints等等。利用这些软件功能来搭建数据平台,保证数据在平台内实现通用、共享并被再利用,为图书馆管理工作节约成本开支。在平台上,科研用户可以基于平台所提供的快捷搜索引擎来搜寻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并将数据上传到平台加以利用。

其次,要强化用户需求引导管理工作,例如主动面向科研人员展示图书馆已有的大数据服务项目及服务内容,以构建科研人员数据服务的针对指向性,方便他们下一次来查阅资料,建立科研数据服务专栏。再者,如此管理也能树立图书馆的精确性定位服务能力,并提高?D书馆对外服务的管理效率。

第三,要强化数据管理工作。图书馆大数据技术下的资料信息数据具有生命周期性,所以对它们的管理一定要首先明确其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然后根据不同阶段来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为此,图书馆应该建立有针对性的数据管理指南服务项目,并利用数据管理工具来对原数据进行数据组织和安全备份,确保数据随时可用。

最后,要实现嵌入式数据服务管理过程。如果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传统的片段式数据服务,很可能导致服务过程准确度的下降,还有可能出现服务内容重合问题。所以图书馆应该改变数据服务管理模式,将传统的数据服务管理从片段式转变为嵌入式,以保证为用户提供可以持续跟踪的嵌入式数据服务内容,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数据应用需求。甚至图书馆也可以和科研用户联手深入到科研项目课题研究过程当中,利用图书馆储备大数据内容来解决问题,提高图书馆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默契程度[1]。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建设管理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管理主要要基于以下3点步骤来展开:

第一步要为图书馆构建数据物理存储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将数据流通分类,这样操作主要是因为图书馆中待处理数据总量与种类繁多,所以如果采用统一标准的存储方案可能会存在一定技术困难。按照用户实际需要而定向匹配的数据存储方案能够为图书馆更快搭建数据物理存储平台,明确管理内容,为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步要强调数据采集平台有效构建,解决传统中图书馆盲目采集数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减轻图书馆服务器运行负担。具体来讲,数据采集管理工作要首先基于用户方面所提交的需求性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并找到其相对应的数据源,根据数据源来制定数据处理方案;其次要基于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抽取和提炼;再次要对所采集到数据进行数据变换,将其转换为用户可理解的简易方式,同时明确数据采集平台工作层次,进而大幅度提高图书馆的大数据服务管理效率[2]。

第三步要构建数据组织平台,它也是当前图书馆大数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例如针对图书馆的数据编排、维护与更新工作都要依赖于数据组织平台。就目前大数据技术发展形势来看,像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关系数据库RDBMS等都能满足对图书馆信息数据的行列组织,它基本符合图书馆的传统书目排布策略,能保持图书馆数据管理的一致性和针对性。比如说在NoSQL数据库运营模式下,就能对图书馆相应数据进行按列存放管理,缩短用户的数据搜索时间,同时解决服务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快速响应问题,提高用户需求的系统回馈效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