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4 10:42:09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1篇

关键词: 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损害赔偿

中图分类号:D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6-0039-06

由于快速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我国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正逐步加强。与环境污染相关的一些疾病,如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出生缺陷等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环境与健康管理已迫在眉睫。环境与健康立法是实施环境与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还存在较大缺陷,不能有效推进环境与健康管理。笔者对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的建议。

一、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现状

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的规定散见于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之中。笔者通过法律检索工具,收集了环境与健康相关法律政策文件30部,其中与环境和健康相关的内容共135条。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是探索式前进的,奉行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思路。伴随着实践中问题的凸显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环境与健康立法也在逐步制定,这可从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时间表中看出。这种立法思路,是我国国情决定的。由于我国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不是很丰富,环境与健康工作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只能逐步开展环境与健康立法。哪些部分的立法条件成熟了,就先进行此部分的立法,对于尚未成熟的,不匆忙立法。

(一)法律位阶

如图1所示,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位阶分布按数量依次为根本法1件、基本法律2件、行政法规4件、普通法律11件以及行政规章12件。单纯从数量可以看出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最多,行政规章次之,除根本法外,行政法规数量相对较少。

(二)立法主体

环境与健康的立法部门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我国环境与健康的立法主体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涉及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多部门联合。如图2所示,其中全国人大占比10%,全国人大常委会占比37%,国务院占比14%,各部委(包括原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以及多部门制定)占比39%。

(三)内容范围

环境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内容范围及对应条款数量如图3所示,依次为:环境污染损害赔偿(23条)、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22条)、环境重点区域保护(17条)、环境标准制定(13条)、立法目的(13条)、环境影响评价(12条)、环境监测(12条)、主要环境污染物控制(10条)、环境管理机制(8条)、清洁生产(4条)以及原则性规定(1条)、环境犯罪(2条)。可以看出环境损害赔偿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在环境与健康相关政策法规中涉及内容较多,环境重点区域保护次之,清洁生产和原则性规定内容涉及较少。

目前环境与健康立法内容基本上可以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三大部分。如下图所示:

(四)相关性

在以上立法中,内容与健康的相关性分为直接相关与间接相关。135条相关条款中,与健康直接相关的条款为50条,占37%;与健康间接相关的条款为85条,占63%(如图4所示)。其中根本法(1条)与健康间接相关;法律13条(包括2条基本法律和11条普通法律)中直接相关为1条,间接相关为12条;行政法规(4条)中直接相关2条,间接相关2条;行政规章(12条),直接相关5条,间接相关7条(如图5所示)。可见,环境与健康立法中,多数是与健康间接相关,而直接相关的条款数量相对较少。

从环境与健康立法相关性上看,直接相关的政策法规位阶分布情况如下:根本法1,普通法律1,行政法规2,部门规章5。

因此,笔者以为,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基本状况是: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工作已经开展,形成了一些条文;立法主体分散,主要的主体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立法内容庞杂,包括损害赔偿、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环境重点区域保护、环境标准、立法目的、环评、环境监测、主要环境污染物控制、管理体制、清洁生产以及原则性规定、环境犯罪等,并分散于《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多部文件中。上述内容中,多数与环境健康间接相关,少数直接相关。

二、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已经为数不少,在主要的制度领域或多或少形成了一些规定,对于开展环境与健康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整体上仍显滞后,在体系和内容上均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体系缺陷

由于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秉持成熟一部、制定一部的思路,虽可逐步推进环境与健康法制建设,但是却带来立法的不同步、分散和冲突,需要进行统合和整理。

1.根本法依据较弱

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环境与健康管理、环境与健康政策法规体系的形成未给予明确规定。环境与健康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直接相关的根本依据,未来的环境与健康政策法规的立法依据在宪法中并不明确。

2.分散立法

围绕环境与健康制定的法律规范,分散在若干的文件中,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规章对环境与健康作出系统的规定。环境与健康分散立法易于产生规范的重叠或冲突。规范重叠会造成立法资源的浪费,规范冲突则会造成法律体系的混乱和法律适用的困难。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与《环境保护法》第41条、《侵权责任法》第65条在环境健康侵权的构成要件上就有所不同,以致实践中会有达标排污而不承担责任的案例出现。

3.法律的主要渊源为政策性文件

环境与健康法律的主要渊源包括:《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关于成立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等。特别是《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涉及了环境与健康管理的主体、职责以及协调机制,提出了环境与健康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因此可作为环境与健康法律的主要渊源。上述文件都属政策性文件,没有上升为法律。政策性文件作为主要环境与健康法律体系的主要渊源,存在着法律位阶较低、权威性不足、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环境与健康法律关系调整的要求。

(二)立法内容缺失

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在内容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内容偏事后性和行政性,条文的相关性差,制度内容上有所缺失。

1.偏事后性和行政性

从条文数量上讲,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事后救济规范偏多,事前预防规范较少。环境损害赔偿与应急处理的条款为43条,环评、监测与标准制定的调控为37条,总体看,内容偏重于事后的应急和救济,与环境和健康管理所要求的事前预防原则不相符合。在调整方法上,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具有行政性,多采取强制性手段。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的内容主要是行政性条款,调整方法上采用行政管制措施,对于民事方法比较忽视,特别在环境污染致人体健康损害方面没有足够重视,对于公民权利保护不够。

2.条文关联性较差

条文的关联性较差是指环境与健康立法条文或者属于原则性条款,或者属于一般性条款,与环境与健康法律关系调整的关联性差。

第一,一些条文属于环境与健康立法的原则性条款,如宪法的依据性条款、立法目的条款等。这类条款没有具体的权利义务内容,因而其指导性和宣示性意义大于操作性和实际性意义。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类条文属于环境与健康立法,但是对环境与健康法律关系的调整意义不大。

第二,多数条文都不是专门规定环境与健康的,而是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度,特别是污染防治的制度中引申出来,如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预警、环境应急等。之所以将其纳入环境与健康立法范畴,原因在于上述规范的实施也能起到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但此类条文在性质上更多属于一般性的环境污染治理条文,而非专门规范环境与健康的。这类条文从表面上难以看出是否属于环境与健康立法,在法律适用上经常被忽视。

3.制度内容不完整

从实证法来看,环境与健康立法内容主要在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损害赔偿、立法目的等几个方面,环境与健康很多重要的制度缺失,导致环境与健康立法体系运行不畅。环境与健康立法制度内容还缺乏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健康准入制度等重要制度,制度体系上有重大缺口,制度运行上有阻塞。同时,已有制度,如环境与健康管理体制、环境健康标准、环境健康监测、环境健康事故应急、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等也比较粗糙,内容上很不完备。

三、完善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的对策建议

为了推进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必须将风险管理与损害赔偿相结合,重点从健康风险管理入手,完善现有立法。

(一)风险管理与损害赔偿相结合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指出:“立足风险管理是环境与健康工作的核心任务。环境风险管理是基于科学决策的管理模式,体现了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理念。”[1]从环境与健康立法的国际经验来看,主要有两种管理立法模式:一是风险管理导向的立法体系,一是损害赔偿为核心的立法体系,二者在不同的国家分别得以体现和运用。美国是典型的风险管理模式,[2]而日本则是典型的损害赔偿模式,[3]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没有将风险管理和损害赔偿割裂,而是相互结合。特别是在日本,其环境与健康立法起初走的是末端损害赔偿之路,但是也逐渐发展出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与传统的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相结合,摸索出了一套损害赔偿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风险管理和损害赔偿相结合是指环境与健康立法既要注意事前预防性质的风险管理,又要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之后,充分保护相对人的权利,构建完善的损害赔偿制度。

风险防范原则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健康领域亦是如此。一旦发生了污染事故,将可能对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后果可能是无法挽回的,也无法用金钱完全弥补,因此,做好事前风险防范是最佳选择。同时,风险管理有利于环保部门进行管理,是环境与健康管理的有力抓手。另一方面,环境损害赔偿也是必不可少的。环境损害赔偿可以从经济上遏制排污者的排污冲动,维护受害者的权益。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做得再好,也不能避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得依赖于环境健康损害赔偿机制。

基于上述理由,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应当秉持健康风险管理与健康损害赔偿相结合的思路,着力加强健康风险管理,构建环境与健康事故的防火墙。

(二)构建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的立法

依照上述思路,必须重视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立法,推进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人体健康准入等支柱性制度的建设。

1.革新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首先,应当将“降低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作为环境立法目的的重要部分,在修改《环境保护法》和污染防治单行法时予以落实。

其次,确立人体健康保障的优先地位。《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可见,这部法律从根本上还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应该在立法目的上明确规定,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样才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先地位,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再次,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变为风险防范原则。[4]防治结合的原则看似合理,但其中却包含了允许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存在,这实际上在人们的心理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即如果没能得到预防,还是可以治理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污染形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做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不可行的,风险防范原则必须要得到重视。风险防范原则要求人们及时评估风险,及时发现事故苗头,控制风险转化为事故,是彻底的预防思路。

2.确立环境健康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健康保护职责和环境健康风险防控责任。应当确定环境保护部门为环境与健康事务的主管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领域内负责的管理体制。

3.构建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内容上至少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环节。第一,国家进行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制定环境健康风险物质清单,对纳入清单的物质进行重点和优先控制,实行总量控制和风险预防,清单由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第二,从源头上识别健康损害风险,即识别人类活动带来的人体健康损害风险源。必须实施全天候监测和监控,建立环境健康标准,特别是特征污染物的环境健康标准。根据环境健康标准,识别健康风险。第三,建立健康风险评价制度。我国环境法体系有环境影响评价,却无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环境与健康管理的前提,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重点控制污染物和确立风险等级。建议在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时,将建设项目和规划的健康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对建设项目和规划的环境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第四,完善环境健康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减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完善环境健康损害救济制度

我国的环境健康损害附属于《侵权责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文件中,没有考虑到环境健康损害的特殊性。笔者以为,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与环境污染财产损害二元归责机制,并在环境健康损害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1.环境健康损害与环境财产损失的二元归责

环境健康损害和环境财产损害的二元归责是指在坚持环境污染致人体健康损害无过错责任时,确立环境污染致财产损害的过错责任。

我国现行法将环境侵权统一确定为无过错责任。笔者以为,应当将环境污染导致财产损害的规则从统一的环境侵权规则中分离出来,即环境健康侵权仍然坚持无过错责任,但环境污染导致财产损害应当为过错责任。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如果环境侵权采取一刀切的一元规则,是没有认识到人身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本质区别的结果,这种做法忽视了人身健康之于物质财富的价值优位,在赔偿能力一定的情形下,很可能使得环境健康侵权得不到充分的赔偿。同时,一元模式加重了排污者的负担,排污者的责任过重,这对排污者是不公平的,也可能会遏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2.惩罚性赔偿

根据《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文件的规定,我国环境健康损害赔偿以补偿为原则。如果被告因为其侵权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其应当支付的赔偿费用,那么损害赔偿便不足以阻止加害行为的发生。人们常说,我国环境健康侵权领域是“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5]。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在于赔偿责任对排污者没有足够的威慑性。故需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6]加大赔偿的额度,从而改善上述局面。但也应当注意,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应当加以限定。笔者认为,环境健康侵权领域的惩罚性赔偿适用于两种情形:未进行排污申报登记而偷排的和故意超标排污的。两种行为的行为者主观恶性较大,符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机理。排污者有上述两种情形之一的,应当双倍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远远跟不上实践的需求,其突出问题是立法分散,和环境与健康法律关系的调整关联性不大。为了推进我国环境与健康立法,必须坚持健康风险管理和损害赔偿相结合的立法思路,着重从风险管理入手,构建健康损害评估等制度。当然,环境健康损害赔偿领域的革新也需跟进。例如,构建环境健康损害与环境财产损失的二元规则,在环境健康损害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参考文献:

[1]文雯.防范环境风险 管理怎么跟上?[N].中国环境报,2011-04-03.

[2]贺桂珍,吕永龙.美国、加拿大环境和健康风险管理方法[J].生态学报,2011,(2):557.

[3]程凌香.日本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法律体系及其启示[J].公民与法,2012,(3):64.

[4]王灿发.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2.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2篇

1医改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的指导思想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1]。笔者以为,从医改指导思想来看,医改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民众的“健康水平”,其大方向非常正确。但是,当前医改方案的阶段性目标,以及各级政府和媒体似乎都将解决的问题聚焦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而很少有提到“国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什么是“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在哪里?”怎样叫“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很难有界定的标准,很多人也没深入思考过。既然没有标准,那如何实现目标。因此,笔者以为,现在过度地关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忽略了最终目的是国民整体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似乎与医改的指导思想有差距。

2如何实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指导思想中提到,要“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既然医改终点目标已经确定,达到终点的路有很多,那麽我们就要少走弯路,而不能南辕北辙,更不能走死胡同。医改方案在阶段性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具体政策中,提到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虽然在指导思想中有提到“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但是在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政策中都以解决“患病人群的问题”为重点,未体现“国家健康素质的整体提升”,只是在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内容中提到了“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但仅仅是简要提到而已,既无具体要求,也无具体举措。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20%的国民(患重大疾病和慢性病人群)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而80%的国民(一般小病和相对健康)仅用了30%的卫生资源。如果我们继续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关注在患病人群上,那我们的国民整体健康素质将无法得到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医改最终很难走向成功。众多发达国家的实践早已经证明了将重点放在患病人群上去实施医改,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只有将重心放在国民整体健康素质提升上,提高群众整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强化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控制,实施全方位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才能实现医改的最终目标。因此,对过度关注“患病人群”,忽略了众多的相对健康人群(具有健康危险因素,但无症状表现)的观点与做法已经落后,企图通过疾病管理来实现目标,是一种治标难治本的状态,很可能使新医改走入死胡同。

3只有实施健康管理才能最终提高国民整体健康素质

我国的卫生工作经历了众多的风风雨雨。解放前,农民和工人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处于最弱势,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在工农群体中肆虐。建国后,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卫生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1965年6月26日,在同他的保健医生谈话时,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便是“六•二六”指示。该指示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新中国把工人、农民、士兵作为最重要的服务对象,这一点也反映在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上。同时还强调预防为主,而不是治疗为主。在建国后的三十年时间里,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新中国实际上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预防而不是医疗部门。1949年之后中国人民在健康状况方面的改善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对于中国卫生部分的讨论直接称呼中国的成功为“中国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当时卫生工作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就是提出的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明确将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新医改中提出的卫生工作方针也明确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也提到了要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但是从具体政策来看,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对农村地区医疗水平提高的各方面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而且,主要问题是将解决问题的方向集中于解决患病人群,而忽视了大量相对健康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健康干预。当前我国的疾病谱已经与建国初期发生了重大改变,建国初期群众死因以传染病为主,但现在已经转为慢性病。由于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的不足,以及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行为,导致慢性病患者急剧增多,还有更多的人群具有各种健康危险因素。事实证明,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已经不是传染性疾病,而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非传染性慢性病。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每5个人就有一个慢性病患者,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心血管病患者,在过去的30年里肺癌的死亡率增加了5倍,中国的活动性肺结核人数世界排名第二,精神和心理疾患病人数世界排名第一。从报纸到电视,经常听见:“看病难、看病贵”,“一切为了病有所医”。然而实践证明光注意治病不行,越治越多,每年以一千万的速度在增加。因为预防不够,资源有限,人均资源更少得可怜,防不胜防。很多慢性病是随着年纪的增加而出现的,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得这些病的几率肯定大大增加。所以要进行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和危险因素干预迫在眉睫!从笔者所在地区看,群众的预期期望寿命从1952年的37岁,提高至2011年80岁。但是,快速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不断污染恶化,以及饮酒、吸烟、少运动、暴饮暴食等众多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造成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慢性病等疾病的高发。数据显示,在死亡人口中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8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已经成为该地区群众的主要死因。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且许多慢性病发病年龄正在不断提前。按照国家新医改方案,我们可以对慢性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无法控制慢性病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其原因有社会环境因素,但大部分还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造成的潜在患病人群的快速增加。如果我们再不对相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促进和危险因素干预,慢性病患者将越来越多,国民的整体健康素质将严重受到影响。因此,只注意疾病管理反而使得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大量有限的卫生资源用于患者,却依然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只有实施健康管理,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才能控制慢性病患者急剧增加的趋势。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3篇

【关键词】 社区健康管理; SWOT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tentand process ofhealthmanagement, expou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healthmanagementwas the key ofcracking the problem of“inade- quate and overly expensivemedical services”, at the same time, itwas also an importantmeasure tomeet the no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a,l“prevention of disease”. The paper also made a SWOT analysis about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community healthmanagement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newMedical reform, and pointed out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trengths,weaknesses,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At the last,we gave our suggestion how to develop fatherly the community healthmanagement, such as updating notion,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construction of infor- mation platform, the establishment ofmechanisms for positive interaction among central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so on, in the situation of two dimensions combined-the strength-weaknesses and opportunities-threat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management; SWOT analysi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 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以来,社区卫生服 务在我国受到日益重视和普遍认可。在2009年颁布的新医改 方案中,提出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其中包括健全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 力争让群众少生病,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 标。时至今日,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已无需 赘述,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及战略,尤其是在全民健 康意识增加,在新医改刚刚颁布,各地都在集中精力准备有所 作为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健康管理中的作 用、社区健康管理怎样发展等战略问题还需要做一个明晰的阐 述.

1 社区健康管理的内涵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 断增强,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有病才求医”的传统医疗服务模 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加快,导致各类疾病以及老年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从而对健康 维护及改善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而在我国城市社区医疗卫 生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 医疗服务远低于社区居民需求,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 问题突出。因此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必须改革社区医疗服 务的运行机制,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以健康管理为 中心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1·1 健康管理含义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 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面管理过 程。它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方面出 发,对影响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跟踪预测、对疾病早期预 警,全方位地进行健康干预的前瞻性理念,结合先进完善的医 疗保健服务与信息技术手段,以各层次医疗机构为依托,为居 民提供科学、系统及人性化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以此调动个 人与家庭自我保健的积极性,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达到防治疾病发生、控制疾病的 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1-2].

它的主要实施流程见图1。首先收集社区居民的健康信 息,了解其健康状况,然后对有可能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有关 风险性因素进行评估,通过社区诊断对社区居民目前的健康状 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做出预测。然后是针对各个个 体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改善其健康状 况。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即在实施 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调整干预计划提供 反馈。只有通过长期的健康管理的过程,才能有效地改善社区 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他们的医疗支出.

1·2 社区健康管理的内涵 社区健康管理是以社区全体居民 为服务对象,对全社区居民的生命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监控、指 导和维护服务,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疾病(上接第1207页) 治疗结合到一起,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治未病”的目标,有效地分流患者,减轻 大医院的压力,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3]。因此,它对 建立我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型体制,推进我国城市医疗 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般都要经历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累积 过程,健康管理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各种危险因 素的归纳、分析和控制,以达到对疾病的预防或控制发展。美 国健康管理20多年的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 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 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 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 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4]。所以,健康管 理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必要的,它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 出,也提高了个人的生存质量.

2 发展社区健康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在医改进程中各种 矛盾的凸显,发展社区健康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社区 健康管理是从上游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最有效办 法和举措。慢性病威胁和医疗负担加重是引发当前社区健康 管理“热潮”的直接原因和最大需求[5]。只有实施战略前移 (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即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 效地控制与管理,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向健康/亚健康人群为中 心)和重心下移(即将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和家 庭),才是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和举 措。通过发展社区健康管理,能够引导社区居民的一般诊疗下 移到基层,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 级医疗和双向转诊。②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是社区群众越来越 迫切的需要。WHO认为所有就诊患者中,只有10%左右的患 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80% ~90%以上的基本健康问 题,可以通过以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和社区健康管理师为骨干 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以维护社区 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 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社区 健康管理的大发展能够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起居 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③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适应疾 病谱改变的需要。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城乡调查数据显 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 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 障碍等发病率均比上一年度大幅度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 的健康公式(健康=15%遗传+10%社会因素+8%医疗+7% 气候因素+60%生活方式)也明确显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是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管理 有效地预防的[6-7]。④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中 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 疗服务中的作用。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医的“治未病” 思想更是切合社区健康管理的理念,因此以发展社区健康管理 为契机,可以充分促进中医的发展和普及[5-6].

3 社区卫生服务在健康管理中的SWOT分析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4篇

健康保险的比较科学合理和全面系统的定义应该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或导致工作能力丧失所引起的收入损失,以及因为年老、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导致需要长期护理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保险。因此,健康保险(health insurance)包括医疗保险(medical insurance)、失能保险(disability income insurance)和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其中,最常见的医疗保险包括了疾病医疗保险和意外医疗保险。

判断一个保险产品是不是健康保险,不是看它的保险形态,也不是看它的精算方法,主要是看它的保险责任,看设计者的目的,看投保人购买的目的,是不是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健康。

健康保险的责任不仅包括对被保险人医疗费用损失方面的经济补偿,而且还包括被保险人因疾病或伤残而不能工作引起的收入损失的经济补偿,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时所需要的护理经济补偿。

健康保险关注的不仅是被保险人遭受保险事故损失后的事后的经济补偿,而且更加关注被保险人遭受保险事故损失前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以及被保险人生存期间的健康管理。因此,不论是现在的医疗保险,还是失能保险和护理保险,都应该加上对被保险人遭受损失前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以及对被保险人生存期间的健康管理,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保险。

人生最需要哪张保单

近日看到一则有关“一个人一生需要几张保单”的文章。文中写到:从单身到结婚,从养育小孩到退休养老至少需要五张保单:

1.意外险――只需缴纳少许保费既可获得高额意外保险;

2.财产险――现代人的两件大事:房子和车子;

3.儿童险――为人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

4.重大疾病险――医疗费用飞涨,随着年龄增长患病几率也迅速爬升;

5.养老险――寿命越长对老年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生的这5张保单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最需要的保单应该是健康险。

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之后才可能谈学习、工作、生活。没有能源的供应机器无法运转,没有健康身体的支持人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成家立业。

当婴儿哇哇落地的时候,人们都希望宝宝是健康的。小孩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消失后,难免不生病,生病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医治。为儿童购买一份医疗保险来补偿医疗费用带来的损失十分必要。人出生后需要的第一份保单就是医疗险。

人们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工作时间、家庭结构、收入状况不同,那么所需要的保险也是不同的。然而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从青少年到中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实现人生各阶段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上学读书、成家立业、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疾病、意外的发生,遭受疾病、意外伤害后,如果经济上没有充足的准备,身体和精神都难以从不幸中恢复过来。一份疾病医疗险或意外医疗险可以为您补偿疾病或意外带来的损失。

人总是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希望能够越活越健康,然而人无法违背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总会发生。人老后如果儿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儿女,老年生活的开销来源于青年时期的储蓄或者他人的帮助。一旦生病,更感到生命的珍贵。健康险中的护理险对老年人需要长期照顾的费用进行了补充,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一项人们最需要的保险产品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保险的需求排在各种保险需求之首。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对一个人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钱没有了,可以再挣,朋友没有了还可以再找,荣誉没有了,可以经过努力再次获得,唯有人的身体健康只有一次。如果健康出了问题,消耗的不仅是人的精力,更多的是人的物质投入,经济损失。健康保险能为你提供最大的健康保障。

随着医疗费用的高涨,将来的医疗费用越来越贵,现在不做好准备购足健康险,日后必将出现“有病无钱治”的无奈局面。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药费居高不下,支出640.9元,比上年增长14.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这些数字无不在警示我们要早日为健康购买一份保障,在生病的时候能得到治疗,而不用担心过高的费用。为了你和身边人的生活幸福,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健康险能为你分担忧愁,为你提供最实惠的保障。

如何评价商业保险

商业健康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筹资渠道和外部管理手段。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覆盖人群逐步扩大,业务规模迅速增长。据统计,2001年,商业健康保险承保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2002年更达到了1.36亿人次,其服务领域日益拓宽,社会影响明显扩大。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已经覆盖了包括电力、铁路、邮政、通讯等行业在内的各大行业。

但我们也看到,商业健康保险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的外部环境仍然不够顺畅,存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界限不清,经营主体不明确,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从内部来看,商业健康保险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规模尚小、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引入健康管理概念,将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由单纯重视事后风险管控延伸到包括事前预防在内的全过程健康管理,应当成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方向。

“健康管理”是指在预防保健、防病治病或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范畴内,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健康宣传、预防保健等健康干预措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想结合的科学运用,将对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服务管理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士;掌握现状;调查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心身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连贯的、有计划、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医疗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变[1],在护理过程中逐渐的将健康教育引入进来。因此,本文对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126名护士中,76名为护理管理者,50名为非管理者。护士的年龄为21岁及以上者有35名,31岁及以上者有54名,37名为41~52岁。护士的护龄不高于5年者为15名,34名护龄为6年,35名护龄为11年,42名护龄为16年。60名为中专学历,42名为大专学历,24名为本科以上学历。24名为护士,68名为护师,44名为主观护师以上。126名护士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等,均无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很好可比性。

1.2方法

按照健康教育知、信、行三级目标的理论模式,对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包括3个方面,即知识、行为和观念。使用本院自行制定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包括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表,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实践。调查主要为医院,与个人一般情况,及健康教育知识,主要涉及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及评估、计划,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共计20题。答对题目总数,即为得分的计算,总分20分。及格分数的设定,在正确回答题数中,占60%,即12分为及格。同时,此问卷调查表,也可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及护士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进行调查。调查的设计,经邀请相关专家,对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后,进行预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从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情况上看,126名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总分为4~14分,其中15名及格,及格率为11.9%,健康教育的概念,有44名回答正确,正确率为34.9%,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有45名回答正确,正确率为35.7%,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有43名回答正确,正确率为34.1%,42名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混同,占33.3%。126名护士得分无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管理者得分为8.8分,非管理者为7.7分,护理管理者明显高于非管理者,以P

从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上看,126名护士中,47例认为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无显著的作用,占37.3%,66例认为健康教育,可减少危险因素,或者消除危险因素,并可预防疾病、促使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占52.4%。

从护士的健康教育实践情况上看,93名未曾使用健康教育程序,占73.8%,即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进行评估,并拟定、实施教育计划,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根据个人,或者科室经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般性知识教育为13名,占10.3%。介绍专业护士,进行饮食指导,及与疾病相关注意事项为80名,占63.5%。16名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行为,占12.7%。

3 讨论

在本组研究中,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度均较低,其实践能力均有待提高。从客观原因上分析,主要因我国多数学校,未设立独立健康教育课程[2],导致大部分护士,无法接受系统性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导致护士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自觉提供健康教育的观念,均较为缺乏。本组调查中,多数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其基本概念,均尚不了解,并与卫生宣教概念,进行混同。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学习,使护士对有关循症医学,或者循征护理知识[3],进行了解掌握,并选择多种健康教育方式,以寻找最佳教育方法,及最科学教育方法,进而使健康教育由经验,过渡至科学阶段。

参考文献

[1] 消化科护士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及患者健康教育认识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9,9(5):8-9.

[2] 许莉萍,刘桂萍.不同职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260-262.

[3] 张婕,黄婷婷.消化科及肝胆外科护士对肝硬化相关知识及患者健康教育认识的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2):191-193.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6篇

大力开展职工健康体检:历时1.5个月为全场在职职工组织健康体检,共计8500例次。按人均300元体检费计,农场共投入职工健康体检费255万元。体检后的职工健康资料全部归档、反馈。对体检发现有的疾病需住院进一步诊治的就及时收住院治疗,对亚健康状态的职工及时进行健康指导。同时将资料输入电脑,可随时查询。从健康咨询中心成立到2007年底体检共计15个批次,参加体检人数总计11 569人。通过健康体检,增强了全场干部职工的健康意识,提高了职工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能力,有力的促进了东风农场主营橡胶生产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展健康教育,让社区居民拥有健康生活方式:①通过东风农场电视台进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②通过保健知识培训班讲解。在东风农场举办的4期《离退休人员政策法规与老年保健知识学习班》上为离退休人员授课,受到老同志的一致好评。③发放宣传册,通过农场老干科退管办印发至各分场级单位退管办,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④编写职工健康教育教材。2007年10月19日“九九重阳节”深入东风农场三分场社区为该场200多位离退休职工开展老年保健知识讲座6学时,受到退休职工的一致好评。⑤通过东风农场网站向网民宣传。⑥通过宣传日在广场进行宣传:利用《世界禁毒日》、《世界人口日》、《世界艾滋病日》,多次参加了由东风农场女工、综治办牵头开展的计划生育、防艾禁毒宣传及义诊活动。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和全场职工预防保健知识,懂得了拥有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东风发挥了积极的健康促进作用。

开展社区全科医学门诊及健康咨询:按照国家卫生部大力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精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两难问题。健康咨询中心作为社区医疗保健的窗口,制订了部门《业务学习计划》、提出《健康咨询中心服务理念及责任目标》、为保证健康咨询中心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还制定了《关于加强劳动纪律强化法律意识的有关规定》,同时开展各种免费健康咨询。为了方便农场职工及社区居民看病就诊,健康咨询中心从早上8:00至晚上9:00上班,节假日、双休日不休息,为全场职工和当地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健康咨询中心今后工作的设想:①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模式,成立由东风农场医院、农场工会、农场退管办及分场退管办组成的《健康教育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健康咨询中心》、《体检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定年度《东风农场职工健康教育计划、健康体检计划及健康公益活动安排》等项工作。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社区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健康咨询中心服务质量,为职工及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地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社区医疗全方位医疗服务。③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开展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健康咨询的职工,也可下到分场作业区、分场退管会和基层割胶生产队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扩大社区医疗和健康教育宣传覆盖面,创建健康和谐社区。④进一步加强场地合作,对当地政府及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全方位医疗保健卫生服务。⑤积极支持和参与农场相关科室组织的政策法规、保健知识宣传、计划生育宣传、“禁毒”宣传、“防艾”宣传和医院组织的各种卫生宣传教育活动。⑥认真履行健康咨询中心各项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医疗保健窗口示范作用,为我院“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7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82-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增高,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投资[1],那么,到底选择健康管理还是选择健康体检?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下面我们来讨论:

1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之间有什么区别

1.1从定义上来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是由健康管理师利用医学基础、医学临床、营养保健、中医养生、心理保健、康复医学、环境医学、运动医学以及安全医学、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知识,在进行健康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与指导,使人群或个体在健康方面达到最佳状况,最终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②健康体检――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工具、超声波、抽血化验等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然后,医生根据体检结果,对被检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做出临床判断并提出健康体检结果。

1.2从事的工作人员看其不同:①管理健康――由健康管理师做。②健康体检――由医生做。

1.3从人们知晓度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新兴行业,很少知道。②健康体检――成熟机构,知道甚多。

1.4从工作内容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首先是收集健康信息,即收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及生活方式相关的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其次是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及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并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最后是健康促进干预管理,即通过个人或群体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这是最实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②健康体检――检查个人的血压、身高、体重、眼、耳、鼻、喉、心、肺、肝、肾、脾、胰等脏器以及血液系统的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然后,做出体格检查的结论。

1.5从工作的实质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三级预防:即一级预防,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生率;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人的病死率;三级预防,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人残疾。②健康体检――实质是通过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虽然是二项不同的工作,健康管理范围广内容丰富,而健康体检比较单一,但是这二项工作又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中的一部分,健康体检为健康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个人健康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是密切联系的

2.1实施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据《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表明,目前由慢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慢性病发病和导致的残疾,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7%[2]。2002年,我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日渐富裕、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合理引导服务对象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行为习惯及心理,有效干预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保健,达到恢复健康、拥有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协助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和维护自身的健康。

2.2健康管理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2.2.1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及管理:以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于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住处采集包括日常生活调查、健康体检等。信息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也有体检后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状况、实验室检查后的血糖、血脂等重要指标。还包括家族史、膳食习惯等摄入情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资料。

2.2.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当完成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后,对个人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禁示的作用。并通过疾病危险性评价模型分析主算,得出按病种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健康管理师及个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

2.2.3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管理:一旦明确了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健康管理服务即可通过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人化的健康指导。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会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做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群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

2.3健康体检可以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提供个人信息:康管理师按照健康体检等提供的被服务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然后做行为干预管理。

3“亚健康”的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之联系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8篇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管理办法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4月19日以粤食药监规〔2017〕2号 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广东省食品生产经营(含保健食品,下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取得《广东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以下简称《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健康证明》有效期内在全省范围内通用。

第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对全省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表和《健康证明》样式进行统一规定。

第四条 广东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具备健康检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向所属区(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自愿纳入全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书面申请,由属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报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根据各地上报名单,及时公布承担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名单。

第五条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全省统一的《健康证明》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第六条 患有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本单位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目录和人员名录,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和每日晨检记录的档案管理。

第八条 发现健康检查不合格者,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应从全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公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中自行选择健康检查的机构。

第十条 承担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具备与健康检查相适应的检查、化验场地、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各种设备运行良好,有相应的规范操作规程;

(三)具有与健康检查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配置数码照相和打印设备,对申请办理健康检查证明的人员头像进行现场采集和打印;

(五)具有现代信息化管理设备和技术,对健康检查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

(六)安装使用全省统一的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信息报送系统;

(七)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健康检查项目包括:

(一)既往病史;

(二)体格检查:包括心、肺、肝、脾和皮肤等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异常的应当补充检查HAV-IgM、HEV-IgM;

(四)常规微生物项目检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五)胸部x射线摄影检查。

第十二条 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应当随身携带有效《健康证明》。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从事直接接触食品工作而不能出示《健康证明》,而又无法证明持有《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按未取得《健康证明》处罚。

第十三条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合适的场所上墙公示《健康证明》或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资料,以接受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等的监督。

第十四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本辖区内承担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连续两个月未上传《健康证明》信息的,予以书面告知;再连续一个月未上传《健康证明》数据的,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全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信息平台名单中删除。

对健康管理的看法第9篇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而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在健康保健和医疗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就形成了“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模式。

鉴于健康管理在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各类健康管理APP纷纷诞生,国内从事健康管理APP开发的企业已达到500~600家。但是这类APP的生存却并不容易,真正成功的应用还需要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只有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价值,并且将线上线下健康管理相互融合,才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帮助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

健康管理的巨大市场潜力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幸福的首要前提就是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管理的意识也在迅速提高,健康管理行业迅速获得了生存的土壤。就在这几年中,我们看到涵盖了常规体检、预约挂号、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建立健康档案等诸多领域的健康管理产业,成为当下国内医药健康领域的一个投资热点。

但健康管理绝对不是“体检+指导”这么简单,更多人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服务,也就是需要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特别是我国大量的亚健康人群。据介绍,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是各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口中只有15%的人群属于健康,15%的人群属于疾病,70%的人群属于亚健康,目前亚健康人口已超过9亿。全国16个省、直辖市区内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调查发现,城市人口亚健康的平均发生率是64%,其中北京为75%左右,上海和广东为73%左右。亚健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劳动生产力的下降、慢性病的增加和医疗费用的增长,这不仅是个人与社会经济和健康资源的损失,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在解决温饱之后,保健意识日益增加,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长期形成的“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逐渐被打破。该行业的市场规模甚至达到600亿-800亿元,关注健康、重视生活行为方式的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健康新思维正在逐步形成, 健康管理正面临适应健康新需求的多种挑战。

比如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产阶层”正在形成。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每年交纳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来换得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而国内众多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其中主要原因是健康管理师的缺乏。据悉,中国13亿人口中,目前只有不到1万名健康管理师。我国健康管理服务比率低至十五万分之一,也就是15万个国人才配有1个健康管理人员。但目前美国已有33万专业健康管理师,他们工作在不同机构,比如社区、养老院、康复中心、医院等。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这也使得健康管理师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家喻户晓。健康管理师可以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健康管理师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后,根据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规律、当前的身体特征等,为客户建立基础健康档案数据库,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膳食、营养素补充和医疗通道。

健康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健康管理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对健康管理师的缺口很大,90%以上的人群根本无法享受到正规的健康管理服务,但是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如何来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将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延伸到线上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也为百姓科学管理健康提供一种全新的具有。于是,“互联网+健康管理”就获得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移动APP助力行业发展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不仅改变了了人们的通讯、购物和娱乐习惯,也使广大用户逐渐开始应用健康管理软件来培养成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由此也就促进了健康管理行业中众多的APP的诞生。当然,众多健康管理APP的产生也与我国的国情相关。比如前述的慢性病人群增长,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张,依靠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对这些人群进行科学管理,所以健康管理的市场才会如此被关注。

根据笔者统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移动端健康管理APP大多集中在慢性病管理监测、预约挂号、诊前导医诊后回访、咨询问诊等模块。主要的APP种类包括医生工具类、单科疾病领域、自诊问诊平台、患者平台和医生点评、医联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健康数据记录(软硬件结合)、健康指导、健康传播类等等(表1)。

目前,移动医疗市场中的健康管理APP非常受中国用户欢迎。很多APP不仅实现了手机问医、手机挂号、手机病历、手机支付、健康测试等功能,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多种健康管理服务。当然,很多医院也非常乐于将健康管理类APP与自身的服务联系起来,因为这些应用能够将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及中高端家庭用户与医院联系在一起,通过科室介绍、在线咨询、预约挂号、消息推送等功能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私人问诊服务,迅速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与品牌形象。

以“春雨掌上医生”为例,截止到2015年7月份,“春雨掌上医生”已拥有6500万用户、20万注册医生和7000万条健康数据,每天有11万个健康问题在春雨医生上得到解答,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医患交流平台。39健康网刚刚推出的“就医助手”也完成覆盖全国99%的三甲医院、内设3万家医院、汇聚近万名专家医生优质号源,具有随时随地提供咨询、帮助患者预约挂号等便利。

“春雨掌上医生”创始人张锐曾表示,移动互联网作为开放平台,优势在于为所有人创造了平等的机会。根据Cube Labs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有62%的内科医生使用平板,50%的医生会将平板用于临床诊断,71%的护士在工作中使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在医护人员中已达到一定的普及。而除了在医院里已经具有这种基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且发展最迅猛的手机用户人群,健康管理需求及习惯多种多样也为健康管理类APP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HealthItNow网站数据统计,最近3年,苹果商店里医疗类App销售量上升250%。面对于这庞大的市场人群,医疗App已经成为健康管理行业下一个争夺客源的“战场”。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在国内从事医疗APP开发的企业已达到500~600家。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健康管理类也是所有移动应用的大头。其中在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上,通过审核的健康管理类应用已达到100000种以上。据统计,在过去两年时间内,慢性病患者(31%)、关注健康、健身的人群(28%)和医生(14%)等成为这类APP应用的最大受益者,因为这类App不仅可以改善了患者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还为患者提供了多种疾病预防的方法,并且控制了医疗费用,改善了医患互动和提高患者自主性等。

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成功

近些年来,移动端的健康管理APP数量呈现爆炸性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类APP来管理“自身数据和状态”。比如很多人用APP监测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每天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自己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是多少等等。但是很多人发现其用途并不大,真实的情况是,很多APP仅仅达到提醒的作用,但是数据或者过于简单,或者没有后续的跟踪服务,很多用户真的按照它们的提示去实施身体锻炼计划,所以每天也有很多APP“死亡”。

不过健康管理APP也有许多应用获得了成功,分析该领域中的成功者,就会看到,只有在垂直领域依靠深耕细作不断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且获得了大量线上线下资源的企业,才是这个领域成功的秘籍。

比如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期管理APP,“大姨妈”的交互界面让女性多种深层心理需求得到解决。“大姨妈”软件内可以记录经期、心情等信息,并通过用户的记录预测经期、排卵期。其中,粉色代表“月经期”,绿色代表“卵泡期”,紫色代表“排卵期”,黄色代表“黄体期”。如果不清楚这些阶段是什么意思,可以直接点击对应颜色的泡泡,会跳到详细的解释界面。“大姨妈”还具有月经病/经前综合征的自测与建议、美容塑身保健贴士推送、社区讨论等功能。最让人惊喜的是,“大姨妈”不仅有女生版,还有男生版,两个版本相互绑定后,就可以共享数据,起到了“爱情护卫者”的目的。

而国内血压管理巨头“木木健康”之所以成功,则是因为对接了智能硬件,让血压数据采集变得简单可行。其中木木血压计采用国外先进医用监护仪方案测量技术,全新示波测定法,智能自动加压,配合阶梯式放气法,测量精准、快速。另外,木木血压计的多种功能也为“木木健康”AP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比如木木血压计支持老版蓝牙 2.1 和新版低功耗蓝牙 4.0,方便各种机型的用户使用,同时还能覆盖Android 和 iOS 用户,电池容量 800 毫安,支持 60 次测量,木木健康获取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多设备和多平台上同步,支持一个账户下添加多名家庭成员,家庭内部可以方便的共享查看数据,还有智能提醒功能,子女可以更好的关心父母。

可以发现,“木木健康”的成功正是立足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通过软硬件相结合,通过健康数据指数的变化趋势来预警会出现的健康问题,为客户多种隐含的心里需求提供的精准的服务。最近,木木健康产品又在于百度云服务相互联合,打算通过软硬件的深度结合,对用户的血压数据进行云端的智能化存储、管理、分析与导出,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个性、智能、贴心健康的管理服务。

国内最大的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就医160”的巨大成功则在于整合了庞大的预约挂号资源,且挂号简单、经济、快捷。据统计,就医160在深圳地区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目前已实现深圳地区全部公立医院的号源共享和门诊排班管理,并逐渐成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网络挂号的第一平台。统计显示,“就医160”深圳地区注册用户已经超过900万,每天使用人数超过4万,挂号平台的用户数每天突破百万人次。北京挂号平台日挂号订单接近2万个,上海挂号平台日订单3万,广州挂号平台则接近1万。目前,就医160平台全国已接入5000多家大型医院,医生资源33万,实名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累计服务人次1.5亿,平台日均服务人次100万以上,预约挂号移动终端用户占比达到70%以上。

而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领域,“康康在线”的崛起则源于其将体检报告的远程查询、解读和数据分析做好,将检后健康管理真正落地。目前,康康在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用户只需要免费安装康康在线APP,输入医院体检号,就可以直接查询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同时,不少智能穿戴设备厂商主动与康康在线达成合作,用户的健康数据可即时上传至APP,用户可通过APP智能管理健康档案,分析健康数据,得到个性化的运动、饮食等健康管理方案。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健康管理类APP的发展又如洪水来袭。笔者曾经下载过近200款健康管理类APP,手机内存一度爆满。然后,最后近99%被清理出去。最简单的原因,注册时没有验证码的有之,频繁闪退者有之,界面粗糙者有之,长久没有更新运营者有之。可以说,大浪淘沙存留的少之又少。“大姨妈”、“木木健康”、“就医160”、“康康在线”等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将视野固定在垂直领域,且在垂直领域依靠深耕细作不断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也就造就了一个个传奇。

企业应关注APP政策管理走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在医院之外的健康管理类的APP系统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健康管理类App是移动医疗模式的重要载体和用户窗口,也受到了集体的重视。但是与此同时,针对健康管理类的APP的风险也正在不断累积。特别是健康管理APP引起的误诊、医患纠纷如何界定处理,是移动医疗企业面临的专业与法律风险。医疗行业是一个谨慎特殊的行业,专业性强,风险大,纠纷多。虽然移动医疗APP看似便利,很多都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属于是“隔空看病”的一种,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这种模式仍然对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隐患。

从法律层面,美国已正式确立了FDA对医疗类和健康管理App的监管。2011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颁布《移动设备医疗类APP管理草案》,并由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特别是标签、宣称、广告等口头或文字描述中有疾病诊断、治疗、疾病预防等用途的App都被纳入管制范围。比如移动App开发者和运营商都严格遵守HIPAA法案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管政策。目的是保护患者信息的隐私,维护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数据的完整性。如果开发者没有办法在技术上满足HIPAA法案的要求,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接口,将信息存储在符合HIPAA法案要求的云端,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开发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