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贸易融资行为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6 11:27:03

贸易融资行为

贸易融资行为第1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金融;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108-02

贸易金融作为贸易活动的灵魂,在经济市场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贸易金融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而发展,从最初简单、狭隘的融资与贸易结算发展为包括贸易信贷、结算、担保及风险、财务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并贯穿于贸易链的始终。2007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及贸易遭受长时间、大范围的影响及打击。全球金融危机,造成贸易金融的委靡现象,使贸易金融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重创。贸易金融作为贸易活动的命脉使得全球金融贸易举步维艰,全球金融贸易活动受到极大影响。由于贸易金融在贸易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贸易金融萎缩的情况下,贸易链中的多个环节及相关产业都受到一定消极的影响。为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努力实现贸易金融及整个金融活动的经济正增长及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努力发展贸易金融并寻求创新发展的方式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探索贸易金融的发展及创新势在必行。

1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贸易金融要想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得到发展与进步,必须对制约贸易金融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才能针对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不断完善与发展。

1. 1 银行放贷效率低下,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贸易金融活动中,很多银行在放贷之前会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如果授信融资业务没有被列入低风险的范畴内,则无论风险指数的高低以及借贷金额的大小,审批程序与审批模式都极其复杂,审批环节多,最终导致业务办理拖沓、放贷效率低下、不具有时效性。这些都是制约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的消极因素。

1. 2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金融活动中,商业银行融资方式与融资产品大体相同,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我国多以货押业务这种低风险的手段进行贸易融资活动,而国际贸易融资则通过打包放款以及减免保证金和进出口押汇这种简单的形式,对进出口企业量身打造适合其经济发展结构的贸易融资方式,但却不能满足国际化进出口企业的需求。

离岸业务是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起着积极的影响及作用。但由于我国很多银行不具备离岸业务的牌照,而使得很多跨国公司无法获得国内银行的服务而转投外资银行,使得国内银行不仅比外资银行少了该部分优势,更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失去了很多机会。因此,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与缺失优势的同质化,使得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1. 3 综合金融服务在企业贸易链中的不足,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综合金融服务在企业贸易链各个环节服务的不足,是由于国际与国内贸易融资的相对孤立性造成的。传统的贸易融资在某一企业某项交易的单项业务环节中停留,使得进、出口贸易融资相互独立,国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相互独立。很多银行不能为兼具进出口业务的客户提供服务,因银行无法将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调整,再加上银行很难推出通过不同结算方式下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造成银行在综合金融服务的企业贸易链中方案缺失,从而制约了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

同时,在贸易金融活动过程中,银行应对兼具出口业务及国内采购业务的企业进行一体化服务,但目前很少有银行能够为此种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而是只有少数银行可以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中针对客户提供全面贸易融资服务,对在国内进行销售且具有进口业务的企业推行国内贸易融资与进口贸易融资相结合、优化的模式,以此服务以兼具进出口贸易与国内销售业务的企业。因此,积极发展贸易金融向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方案,并不断创新贸易金融向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及综合服务,如贸易金融信息咨询、贸易融资便利以及贸易金融风险保障和企业财务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与创新。但在目前制约贸易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很多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金融方案的整体规划不够重视,而过分关注整体金融方案的其中一个单笔业务。这种做法使得商业银行习惯性地将融资企业的贸易链进行分解,最终导致业务无法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渗透和布局。

1. 4 对贸易金融的认识存在不足,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贸易金融活动过程中最常见的贸易融资活动属于狭义的贸易金融范畴,这是先进且流行的贸易金融理念。而包含了贸易融资业务结算、贸易融资财务管理以及贸易融资风险担保和信用管理的贸易金融活动才是广义上的贸易金融活动。但由于先进且流行的多为狭义范畴内的贸易金融活动,因此,广义范畴内的贸易金融活动其发展主体在整个贸易金融活动中的参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后金融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为了使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要加强贸易金融过程中物流业、商业银行业以及信用、担保业的多方参与,通过内外联动的模式,全面实施转让融资资产以及参与贸易融资风险等综合服务业务。贸易金融要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不断发展与创新,必须对贸易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

2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发展及创新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金融及金融相关产业应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抓住机遇并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实现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经济的正增长。因此,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发展手段应从贸易金融产品创新、贸易服务创新、综合金融服务创新以及贸易金融合作方式创新等入手,不断完善和发展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手段及措施,最终使得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稳步发展及金融、经济的快速增长。

2. 1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产品

贸易金融产品创新要建立在银行控制物流及资金流的基础上,同时对相关联方进行信誉及责任捆绑,银行授信要建立在对授信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之上。贸易金融相关产业可以根据贸易金融以信用为基准达成贸易金融活动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创新。为避免相关产业之间竞争的同质化,银行应对融资企业进行量身定做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2. 2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技术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申请贸易金融服务看重的不是业务的资费标准,而是银行的放贷效率。有些银行将业务操作过程自动化和网络化,通过先进、积极的信息科技方法操作贸易金融业务过程,取代陈旧的手工操作工作。同时,根据各个行业自身的特点及性质,为贸易金融活动中的相关环节提供即时信息服务,以确保贸易金融服务对更多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最终使贸易金融服务朝着标准、规范的方向发展。

2. 3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综合金融服务

不断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是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贸易金融的重要措施。为了使更多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应实现贸易融资业务以及涵盖各个层次的交互型销售方案同时发展。此种形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使被服务企业得到来自多层次的服务与便利。同时,将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引入到金融贸易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风险。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机构在贸易金融活动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得贸易金融活动中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日渐加深。

2. 4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

外资银行的金融产品较为成熟,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强,这是由于外国的金融体制相对比较完善。不难看出,金融体制与金融产品及产品创新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若想在贸易金融的创新过程中独占鳌头,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加强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国际贸易融资行业中,对信用证业务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加强合作。贸易金融产品作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在总利润贡献度中所占比例没有国外银行比例高。因此,通过对外资银行的优势加以借鉴及利用,实施联合营销策略,使中资银行在拓展境内外贸易融资项目时的业务范围得到拓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降低投资风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3 结 论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了保证贸易金融及整个金融活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努力促进经济及全球贸易金融的发展,同时积极扭转经济增长局面以求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减到最小,努力发展贸易金融并找出创新发展的方式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黄海宁.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J]. 新金融,2006(11).

[2]肖铜. 贸易金融是经济复苏的助推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2).

[3]董君.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分析[J].北方经济,2010(14).

[4]王毕强. 郑猛. 拯救中小企业[N].财经,2011(25).

[5]罗武. 金融危机后贸易融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2(4).

[6]于中琴,陶凌云.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金融的发展与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2(2).

[7]付文平.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商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J].北方经贸,2010(12).

[8]刘连舸. 后危机时代贸易融资发展图景[J]. 银行家,2010(9).

贸易融资行为第2篇

关键词: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一、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重要性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贷后管理是资产质量的生命线。对贸易融资来说,贷后管理工作更加重要,因为贸易资金的回笼是贸易融资还款的第一来源,也是贸易融资还款的主要来源,贷后管理造成的风险将直接影响融资安全性。但实际业务中,贸易融资贷后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

贸易融资特点:1.期限短,一般为90天,不超过180天;2.货物的物权,易于监控;3.自偿性,有自我清偿的能力,销售货款即还款来源;4.贸易融资品种只能用于与贸易有关的交易;5.银行将检查每笔交易申请,确认客户是否正当使用融资手段;6.进出口贸易每笔平均金额相对较小,如果其中一笔出现问题,银行的损失也比较容易控制。

通过贸易融资的特点来看,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具体如下:

(一)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前置性。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部分只是对前期贸易环节控制的延续,贸易贷后管理起点贸易的起点是一致的,是贸易开始的时候,所以,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需要前置。

(二)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环节性。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是从融资发放环节入手,对贸易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的过程,重点工作在于环节控制上。

(三)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时效性。贸易融资贷后对环节的监控是实时的,这与一般贷后管理的定期检查有很大的区别。贸易融资的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6个月,在融资款项收回之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贸易合作,随时监控贸易过程。

三、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重点

根据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控制贸易回笼资金,做好贸易环节监控对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贸易回笼资金是贸易融资主要还款来源。贸易融资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也就是说,贸易资金的回笼是归还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和主要来源。贸易融资授信和支用时,重点考查客户贸易自身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担保情况,只是办理贸易融资的辅助条件。

(二)贸易环节监控是贸易资金回笼的重要保障。贸易一般是在贸易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通过有效的渠道完成的“资金流”、“单据流”和“物流”的交互过程。规避贸易融资风险的首要环节就是协助贸易双方履行“物流”和“单据流”,同时要有效控制“资金流”。正常的“物流”和“单据流”是资金回笼的前提,控制“资金流”是保证回笼资金归还融资的手段。以上措施是对贸易过程中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落实和控制。

四、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思路

(一)加强贷后管理环节监控。根据贸易融资发放的流程来看,可分为“核准、审批、投放、贷后”等几个环节,具体环节控制如下:1.核准。贸易融资的核准是对发放贸易融资产品的“期限”、“价格”、“规模”、“担保”等合规性条件的审查,是对发放贸易融资产品的初步审核和研判。这一环节主要对产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2.审批。是对经办行落实产品条件和审批条件的审查。这一环节主要对贸易真实性、产品合理性和审批条件落实情况的审查。这也是对“贷前环节”贸易执行情况的检查。3.投放。是将贸易融资资金按规定进行发放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控制融资资金按照产品特点或合同规定的路线进行流转,保障贸易正常进行。这一“贷中环节”是按照贸易合同履行义务的控制手段。4.贷后。是落实贸易融资贷后条件和我行贷后管理规定,监控融资资金回笼,及时归还融资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既要执行我行贷后管理的有关规定,还要监控贷后贸易的顺利进行,并有效控制回笼资金的重要过程。这是环节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我行能否顺利收汇融资。贸易融资的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贸易过程管理。以上“核准”、“审批”和“投放”环节控制,是对发放前贸易流程的检查和核实,“贷后”环节的重点是对发放后流程的监控。在保证整过贸易过程均正常完成,贸易融资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二)完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制度。贸易融资业务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目前,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对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制度建议如下:1.贸易融资支用核准制度。贸易融资产品要求和核准的方面太多,制度管理性强,为了减轻二级分支行合规性压力,省分行国际可以完善“贸易融资支用制度”,将所有贸易融资支用归口国际部进行审核,国际对产品的价格、期限、担保、规模等要求核准的项目一次性核准。2.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指引。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尚无系统的差别化管理指引,制定一套匹配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特点,适合其要求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指引有利指导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指引重点指明贸易过程重要监控点,并留下监控记录。3.完善贸易融资责任认定制度。贸易融资重要手段是过程管理,责任不清,过程管理将无法落实。所以,加强责任认定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

[2]王立军.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控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贸易融资行为第3篇

【关键词】贸易融资;商业银行;利率

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及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比过去更加关注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否更加便利其整个交易过程、扩大信息来源、减少相关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的需求,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如何拓展表外业务及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等问题,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贸易融资发展文献综述

首先是贸易融资的境外发展历程:境外主要致力于国际贸易方式、银行贸易融资服务和风险方面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境外的专家学者便己开始关注贸易融资研究。1974年,GerhardWschneide较早地论述了贸易融资问题,从国际收支平衡和管理角度出发,阐述了贸易融资的重要性;认为进出口贸易双方都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力争采取有利的结算方式和融资方式以规避风险;通过对贸易融资流程展开深入的研究,他还提出国际贸易融资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并认为在即时的交易中,融资体制需因承担外汇风险的当事人不同而异。J.R.

Hicks&J.Niehans(1983)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S.Davies&R.Sylla(1992)的金融创新理论等,以这些理论为主的金融创新理论成为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理论源泉。DavidBlake(1996)则在汇票融资方面颇具独到见解,他通过研究汇票结算方式下融资的特点,充分阐述了汇票结算方式下所进行之贸易融资的优越性。Gerhardw.sehaeide、Hansen先后从银行角度出发,并从资本约束、制度约束、自偿性贸易融资链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 创新的方法和策略等。2007年,Riehard Baroviek联系资金、技术、以及更多中间商等因素对贸易融资供应链进行的研究。2008年,K.N.Huang针对银行在贸易信贷融资项目急剧恶化的情况下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进行的方法研究。其次是贸易融资的国内发展历程:国内对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研究时间尚短,从1994年第一届贸易融资研讨会的召开后,贸易融资才真正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研究主要围绕在 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贸易融资方式、银行贸易融资风险防范、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等几个方面,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渐有所提高,并对现实的操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贸易融资方式的应用研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国内国际贸易融资兴起初期,国内银行和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还较为陌生,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对推广国际贸易融资、引进和借鉴国外较成熟的贸易融资体系和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二是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及其结算方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国内商业银行不断进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如姜学军(2003)网强调创新对银行、进出口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意义,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银行其它业务的区别,创新业务与传统。

二、对中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建议

首先,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其次,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最后,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晶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

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收付,在结算的同时提供贸易融资已成为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做法,我们的银行对此要加以重视,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客户对 外贸易的期限、支付方式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并借鉴国际银行界的做法,将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与新的融资方式融合起来,这样,既能树立银行的品牌,又可占得市场先机。

参 考 文 献

贸易融资行为第4篇

关键词:银行贷款 贸易融资 企业选择

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和机制下,银行贷款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按照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方式分类,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和贸易融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是主流,贸易融资主要集中于国际领域,占比较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我国内外贸易快速发展,贸易融资规模迅速扩大,流动资金贷款向贸易融资转化趋势初步形成。

1、当前贸易融资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国际方面,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取得重大成果。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这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道路上新的里程碑,为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在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势不可挡,近期在台湾炒得沸沸扬扬的阻挠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事件,只是经济车轮前行中的一个“小插曲”。对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为贸易融资业务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国内方面,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压力。银行是一个经营资金和风险的行业,抵御风险的终极手段是消耗资本,规避风险的直接目的是创造利润。消耗最少的资本创造最大的利润,这就是商业银行孜孜以求的价值最大化目标。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利润贡献以存贷利差为主,然而这一事实将面临改写。原因如下:

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为利率市场化,例如放开银行贷款利率的上限与下限,放开存款利率的下限等。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预期平均年收益率高达5%以上,普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利率管制一旦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必将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对利润贡献的明显下降。

二是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监管机构认识到,现行的银行资本监管国际规则存在一系列重大缺陷,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来增强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为此,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协议的实施要求商业银行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必然导致银行资本利润率快速下降。

以上两个因素导致银行盈利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必须寻求出路,创新转型。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是典型的高资本占用和单一存贷差产品,已不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

2、贸易融资的比较优势分析

贸易是永恒的,贸易也是庞大的,在我国国际贸易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早在“十二五”规划初期,我国就设定了国内贸易总体规模指标实现翻番的目标,预计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凡有贸易就有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服务贸易。贸易融资是银行以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为基础,围绕国际国内贸易流程的各个环节而提供的一系列融资。通俗讲,就是银行根据企业的某一笔贸易合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注入银行资金,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交易。贸易融资的品种较多,大体可以分为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国际、国内贸易融资均可以分为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国内贸易融资还通常依托结算产品划分为票据融资、国内信用证项下融资和国内保理等。

当前,为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国内银行对贸易融资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银行还成立了专门负责贸易融资的部门,如贸易金融部、供应链金融部等;为鼓励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一些银行还都出台了相关的发展目标和激励机制,如农行设定2014年贸易融资占比不得低于全部短期贷款15%的发展目标,以后逐年递增。下面分别从银行和企业角度,分析贸易融资的比较优势。

2.1、从银行角度看,贸易融资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特点,有效降低了融资风险。自偿性即自我清偿、自动清偿。如给卖方的融资,以将来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给买方的融资,以产品加工销售后未来的销售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贸易融资的期限一般与应收账款账期或加工销售周期相匹配,回款即还款,资金使用效率高。而流动资金贷款一般不与具体某一笔合同严格挂钩,且期限相对固定,还款来源游离于银行可控范围之外,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二是贸易融资基于组合性特点,其产品线长,产品带宽,可以提高综合回报。组合性体现了贸易融资仅是银行提供给客户众多产品中的一项,且是最重要的一项。它是银行成功营销企业客户的突破口,企业办理融资后,与这笔融资相关的结算、交易、理财、存款、担保等产品必将随之而来,如同穿起一串漂亮的珍珠。对于银行来说,贸易融资的价值,不仅仅在自身,而在贸易金融的大境界中。反之,流动资金贷款与其他产品的组合性较差,综合收益不高。

三是贸易融资经济资本占用低,是银行资本节约型产品。银监会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贸易融资经济资本明显低于流动资金贷款。举例说明,农业银行同样一笔资本,叙作的贸易融资金额,可以是流动资金贷款的1.7倍。在监管层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至15%的情况下,贸易融资节约了资本,实现了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2.2、从企业角度看,贸易融资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融资成本低。外币贸易融资成本高度市场化,以美元融资为例,成本报价采用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加点的方式,年利率为5-6%(具体依融资企业授信、业务品种、期限等情况确定)。国内贸易融资期限一般最长为半年,即以半年期基准利率5.6%浮动,低于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浮动基准6%。

二是受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程度低。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连,正如近两年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复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商业银行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途径,信贷规模控制就是措施之一。以农行为例,总行每月月初设定人民币最高放款额度,超过额度的贷款一律不得发放,企业贷款排队等规模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外币贸易融资基本不设额度上限,用款时效性强,随贷随用,审批和发放不存在时间间隔长的问题。另外,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可以通过产品设计绕开规模控制,如从表内融资转为表外融资。

三是准入条件低,担保条件宽松。正因为贸易融资对于银行来说风险低、占用资本少,银行才降低了企业准入和担保条件,归根结底这与贸易融资的自偿性特点有关。银行为企业贷款,有着严谨的信贷标准和流程,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不能满足流动资金贷款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采用贸易融资来获得资金。

3、企业该如何选择

据金融业专家预测,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环境下,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正式落地的双重因素夹击下,将极大地压缩传统流动贷金贷款的资本利润率,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化大势所趋。30年前的欧美银行业和15年前的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银行业曾经走过的流贷贸易融资化之路就是一面镜子,足以为中国银行业贸易融资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201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和财政部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发展的通知》,堪称史无前例,可见在国家政策层面是鼓励贸易融资发展的。作为资金的需求者――企业,是否觉察到了这样的变化?未来将如何选择融资方式?对贸易融资产品了解几何?是否实现了运用?据调查,国内大型进出口企业对贸易融资并不陌生,也切实体会到了贸易融资的诸多好处,甚至有的企业已实现了流动资金贷款的全部贸易融资化,而大多数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内贸企业还停留在那种“只认流动资金贷款”的阶段。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多年交易习惯使然、银行宣传力度不够等。把握经济金融变化的新形势,以变应变,顺势而为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为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准备和尝试:

主动获知金融信息。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经济中信息意味着机遇,掌握信息多的人往往占据有利地位。为此,企业需要与银行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要委派专人了解银行产品。近年来银行的创新产品可谓“百花齐放”,融资产品早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贸易融资可谓另辟蹊径,其具有丰富的产品种类和产品组合,一个贸易环节甚至有4-5种产品,总有一款适合你。

勇于尝试融资产品。贸易融资确实起源于进出口贸易,但如今不仅仅局限于此,实现了国际业务产品国内化,如国际信用证演化出国内信用证、国际保理演化出国内保理、国际订单融资演化出国内订单融资等。这意味着贸易融资的适用范围已扩展到国内贸易,只要是有买卖交易,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可以利用贸易融资获得资金。因此,贸易融资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了贸易融资的运用空间,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要勇于“吃螃蟹”。

诚实提供真实贸易。机遇面前,银行准备的是不断变化的产品,企业需要准备的是贸易背景。2013年12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银行必须以贸易背景真实性为基础来办理贸易融资,企业不得虚构贸易背景套取银行融资。现今市场上确实存在利用虚假贸易套取银行融资的现象,监管层出台文件是为了有效规范这一融资“新贵”。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校正发展的路径才是正途。

注释:

[1]巴塞尔协议III.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韩国首尔.2010年11月通过。

[2]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际金融市场中短期资金拆借利率,是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包括贸易融资。

[3]资本充足率.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一般都对商业银行有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4]经济资本.描述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上,一定时间内(如一年),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

参考文献:

[1]彭兴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金融学原理(第三版).

[2]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金融(第四版).

贸易融资行为第5篇

一、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现状

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余额仅为220亿美元,这与当年进出口总额1.76万亿美元形成鲜明的反差,占银行贷款的0.7%,而从国际银行业看,贸易融资一般占银行信贷的20%以上,发展中市场的贸易融资约占进口总额的1/6。由此可见,贸易融资业务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加快信贷业务转型的原动力,应该成为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目前,贸易融资业务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国际结算方式逐渐从信用证转向赊销为主。信用证的特点是成本高、单据处理程序复杂。而进出口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需要尽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营运效率,这就使得贸易双方自觉寻求更加低成本、简便和灵活的支付方法来取代信用证。随着国际贸易买方市场的形成,对买方有利的赊销、货到付款等结算方式替代操作较为复杂的信用证成为主要的贸易结算手段。

(二)应收账款融资成为主流趋势。随着国际结算非信用证化趋势的发展,贸易融资种类和功能也在发生变化。由于进口企业大幅减少开出信用证,对出口企业非常不利。过去出口企业可以凭借信用证到银行融资,但在赊销贸易模式下,出口企业必须等待一定期限的应收账款。面对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出口企业迫切需要新的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主要有资产抵押贷款、发票融资、保理、福费廷等。

(三)结构性贸易融资开始兴起。随着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贸易的迅速增长,传统贸易融资产品无法满足对一些高风险地区的出口、期限长达数年的资本品出口、金额巨大的基础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等的融资需求,促使结构性贸易融资兴起。结构性贸易融资以货权为核心,通过整合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性融资方案中,借助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功能,结构性贸易融资同时还可以为大宗商品贸易以及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商品贸易提供风险管理。

(四)贸易融资资产流动性增强。结构性贸易融资同时促成了贸易融资二级市场的活跃,对于金额大、期限长、风险高的融资项目,往往由多个银行共同参与,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二级市场,使得银行可以分散风险,或者进行风险投资,贸易融资资产流动性大大增强。

二、大力拓展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资本占用,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项下融资时,银行掌握货权凭证,企业有着清晰的贸易背景,利用贸易本身的现金流偿还银行融资,银行贷出的资金并不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因此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还款来源确定的特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点有三方面,即融资主体、担保条件和贸易过程中的资金流。三点支撑下的贸易融资业务可实现与贸易背景紧密相连的封闭运行模式,融资质量较之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更为稳固和安全。

(二)贸易融资对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流动资金贷款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用途难跟踪等突出的风险隐患。而贸易融资期限通常比较短,资金周转快,流动性强,风险相对可控。特别是在融资规模受到约束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通过发展贸易融资,逐步替代、压缩流动资金贷款,可使信贷结构更为合理,降低总体风险。

(三)贸易融资对提高银行结算收益具有重要意义。贸易融资建立在结算的基础上,是结算业务的延伸,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交易链各环节提供配套融资服务,丰富信贷产品体系。该业务在前期属于中间业务,银行从中获得结算手续费收入和结售汇收益;在后期属于资产业务,银行从中获得利差收入。因此,该业务可有效带动本外币结算、衍生产品、存款、理财等业务发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高综合回报。

(四)贸易融资对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银行客户来说,一旦适应了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方案,就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不会轻易地发生变化。因此,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对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抢占客户资源、提高与同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贸易融资业务中涉及的结算业务与国内外银行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有助于提高银行在国际和国内的声誉。

三、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在贸易融资的产品开发方面进展缓慢。近年来,进出口 企业 对于银行提供的服务能否便利其整个交易过程、扩大信息来源、减少相关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出口企业希望更快地得到付款,进口企业则希望更好地管理存货。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控制的需求, 发展 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这种变化意味着对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趋同管理要求。

(二)银行贸易融资营销模式还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环境。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规范化仍处于完善之中,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是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完善,争揽贸易融资市场份额也显得不够主动。一些银行对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仍然将主要精力停留在传统信贷业务上,导致贸易融资业务被边缘化。

(三)银行的贸易融资缺乏专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性银行均以事业部形式设立贸易融资部门,专门负责该项业务的营销推动、业务管理等工作。而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仍然把贸易融资业务定位在依附于公司业务的产品线条,营销、产品、风险审查、政策管理等分散在多个部门,业务主线不明确,职能边界不清晰,流程环节多,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竞争力,也不能满足贸易融资专业化服务和时效性要求。体制不顺成为制约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

(四)授信管理与贸易融资特点不符。传统授信方法以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为基础核定授信额度,而贸易型企业具有净资产少、负债率高、经营现金流量较大的特点,按现行办法无法测算授信额度或授信额度很小,不能满足融资需求。在业务准入上以信用等级为主要标准,对资信状况一般的客户要求提供抵押担保,使大量净资产较少,但贸易关系可靠、物流和现金流稳定的客户被拒之门外。

四、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努力方向

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的情况下,贸易融资业务也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促进贸易融资业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贸易,创造更高的收益,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对贸易融资的管理。

(一)成立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化机构。要充分发挥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改变目前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状态,将其纳入整个经营战略中去考虑,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成立贸易融资的专业化机构,作为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和管理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其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中心、专业审查中心、产品定价中心、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创新开发中心的职能,制定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目标、营销计划、产品创新和推广以及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行贸易融资业务 科学 化审批制度。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理顺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批流程,按照贸易融资业务的 规律 形成科学的流程促进业务发展。银行应对于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应该将贸易融资提升至战略高度,将其作为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区分责权利,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从体制上为业务发展提供原动力。

(三)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银行不应再将贸易融资客户的营销范围限制在传统的国营外贸公司上,而应形成规模小、性质多样、行业千差万别的进出口企业客户群。因此,银行应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北京地区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打造出合适的产品,实现产品为支撑、业务为手段的客户营销力式,逐步壮大贸易融资客户群体。

贸易融资行为第6篇

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现象严重,为了抑制物价持续上涨,央行采取加息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十二五”期间加速推进,对商业银行存款下限和贷款上限的逐步取消,使得商业银行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自主定价权扩大,存贷款利差空间将逐步缩小。这样,加息预期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商业银行以传统的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拓展表外业务及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等问题,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贸易融资(TheTradeFinancing)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y,OBS)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对外贸易活动在世界经济增长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额仍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其中,2002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为5.1%,出口额居全球第5位,此后逐年呈上升态势,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2009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为9.6%,出口额跃居全球第1位。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仍然居高,而出口贸易仍然是近年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其中,200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3.33%,2008年升为34.9%,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为26.18%;货物和服务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0.92%,2008年为27.20%,2009年为20.93%。可见,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而进口贸易所占比重却变化不大。尽管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贸易大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出口贸易产品仍以加工制造产品为主。其中,2009年中国的出口货物构成中,制成品占93.6%。因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口贸易仍然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在国内整个贸易量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逐渐呈现主导地位。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本来融资就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全球外需的低迷,严重影响了部分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受危机影响,国内商业的风险意识使得大量的贷款提供给大中型国有企业。这就使得国内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条极为紧张,又由于无法及时获得资金融通,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的困境,生存状况变得更加恶化。

国际贸易融资的出现,可以解决进出口企业在途占用的资金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流转的资金问题。同时,通过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可以运用融资工具,对贸易活动中的存款、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融资。可见,国际贸易融资不仅在对外贸易领域,而且更重为重要的是,在资本市场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融资的出现不仅可以解决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问题,而且可以拓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收入。这对当前加息预期和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和危机后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在新形势和时期下,对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不少学者对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做过有关的研究。其中,林治海,姜学军(2004)从分析国际贸易融资发展趋势入手,探讨了开展创新在我国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从借鉴西方的经验、加强风险防范、构筑国际贸易融资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刘春兰(2006)指出贸易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瓶颈,并就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姜学军(2009)在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对该业务发展空间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风险控制的要点。王信,熊庆丽(2009)对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融资的变化,国际上促进贸易融资发展的措施以及国际贸易与贸易融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胡跃飞,黄少卿(2009)从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实体经济背景入手,讨论了从财务供应链管理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演变过程,并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外延给予了学理上的界定。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课题组(2010)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对外贸易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作了具体的归纳。张宇馨,肖睿和蔺蕊(2011)对我国银行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主要类型以及供应链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就金融危机后国内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着重研究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和措施,这不仅对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促进了国内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融资由于具有自身的特殊优势而成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融资途径,日益受到进出口企业和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优势

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审批流程速度方面,都较一般普通的资金贷款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际贸易融资准入门槛较低,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无法融资的问题。传统性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评级授信中往往要考虑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达不到银行评级授信的要求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而国际贸易融资的进入门槛较低,在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审贷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进出口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而不必遵循传统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担保原则被弱化,银行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确保每笔业务发生后资金回笼,以控制风险。对于一些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难以获得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国际贸易融资可以使其通过真实交易的单笔业务来获得贷款,通过不断的循环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其次,国际贸易融资审批流程相对简单,企业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所需资金。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求银行对申贷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发展前景、融资情况、信用记录、可抵押物或可担保公司等各个方面做出严谨的调查,审批流程繁杂冗长,往往会发生银行审批完毕时企业已经不需要融资。而国际贸易融资流程,银行只要调查清楚企业单笔贸易背景,结合企业历史信用记录,落实相关要求就可以放款了。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的限制,资金链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较强,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满足中小企业需要融资的时效性要求。

再之,国际贸易融资比一般贷款风险低,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销售回笼款,贷款额度和期限一般难以准确地确定,银行的贷后管理较为困难,很难准确判断企业贷款是否用于生产,较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而贷款时间大多为6个月至1年,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企业经营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大。银行很难判断贷款时间内企业经营销售是否维持在较好的状态,有无违约可能性。国内各银行对发展中小企业短期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国际贸易融资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通过对企业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确定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构成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融资额度核定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期限限定与贸易周期匹配,资金不会被挪用,风险相对较小。

第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扩大银行收入来源,调整收入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是有效增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的有效来源之一。一方面,银行可以从贸易融资中直接获取大量的表外业务收入。商业银行可以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要求开立进口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承兑汇票等业务收取手续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直接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而对贸易融资需求很大,而银行几乎是其唯一供应商,因此银行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强,相比较银行对大企业提供免费或价格低廉的融资类产品,银行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将有力促进银行收入结构调整。

第五,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可以避免融资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贸易活动产生的销售收入为还款的直接来源,而一般现金贷款中,会面临贷款很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而且,贸易融资中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有关单据和贸易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调查,以方便地掌握企业真实的贸易背景和贸易信息,保证融资在真实的对外贸易背景下进行。这样,就避免了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风险。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贸易融资多样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银行向从事进出口贸易的进出口商提供信用担保,以使其能从贸易对方或第三方得到资金融通,这实质上是给贸易商发放了一笔贷款,银行赚取贷款利息和手续费。银行并不实际提供资金,而是向进出口商借出自己的信用,以弥补或增强贷款对象的资信,从而使进出口商能得到资金支持。这样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使银行在资金调度上更加灵活,银行可以从自身的资金情况、进出口的资信及业务风险等多个角度来权衡利弊得失,以此来决定是否融资及融资的条件等。

当前的国际贸易融资与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融资有着深刻的不同。现代结构性的贸易融资可以创造性地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从而弥补了传统国际贸易融资的缺陷和不足。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因其周期短业务单一、操作简单、灵活、成本低,而对那些金额较小,贸易往来双方具有较正常关系的普通商品贸易尤其具有吸引力。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融资,主要是对客户的短期资金融通,形式比较单一和简单,主要有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出口信贷等。而近年来,国际贸易融资在国外的商业银行发展很快,特别是国际性大银行,利用全球网点优势,在全球贸易融资业务中居主导地位,一些新的贸易融资工具,福费廷、保理等中长期资金融通业务发展迅速,并且成为当今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性业务融资工具。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贸易融资业务中,融合多种信贷方式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迅速,其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都较好。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无法满足与高风险地区,尤其与贸易融资体制不成熟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需求,在大宗商品或资本商品的贸易融资上也存在严重的缺陷。而结构性贸易融资可以将其他市场中的一些做法引入到国际贸易融资中来。在包买协议涉及交易金额巨大时,出现了人们开始移植辛迪加这种组织形式,由几家包买商联合起来,采取共同对某笔大额贸易提供包买性票据的结构性贸易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可以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估融资风险;通过地域分散化来降低整体风险;通过出售贷款或将贷款证券化来优化贷款组合。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当今国际贸易融资另一个重要的现象和特点是,贸易融资对象从大企业转到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在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对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的企业提供的融资。由于除核心企业之外,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所以供应链融资的实质是面向中小企业。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的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同一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相互依存,不论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还是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其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效率都将影响所在供应链的整体运转与管理成本。并且,随着银行经营理念和思路的转变,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开始为银行所关注,并有了专门为之设计的创新产品。与传统国际融资方式不同的是,银行不再看重某个单独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而是关注其交易对象,看其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定及整体管理水平如何,如果供应链体系完整,银行就会对这些中小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安排。

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

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新增重要力量。然而,当前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却比较困难。

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会考虑到风险、成本等因素。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抵押质押物不足、经营活动和财务信息不透明等,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较之于大企业普遍不高。而很大程度上,银行倾向于对优质企业或大集团尤其是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进行贸易融资,使这些大企业能从多种渠道上获得资金,但是,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贷款困难的境况。如何克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是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部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重点保护扶持对象,许多民族性和幼稚性的国民企业尤其需要得到保护、支持和培育。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在我国的对外贸易量中,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量占据主体地位,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等加工或制造型企业。因此,很大程度上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是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重要力量,应该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尽管国际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使得贸易融资的资金流与贸易流基本一致,也使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力比较强,但是,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仅有较少的固定资产,抗风险能力有限,也缺少有效担保,风险小也只是相对的。虽然同类型贸易融资产品包含的风险权重相对固定,但在很多情况下风险权重及组合风险也随着交易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国际贸易融资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涉及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其一,信用风险。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道德风险和付款能力风险。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中,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用虚假的贸易背景骗取银行信用或融资款项;二是将固定用途的出口贸易融资款项或进口销售货款项挪用;三是无理拒付或拖延付款。而付款能力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付款责任人的资信发生重大变化,出现流动性风险;二是进口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波动,销售贷款无法偿还融资款项;三是进口商下游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无法按时偿还货款等。其二,操作风险。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国际结算、本外币融资、结售汇、行合作等多项业务领域,需要跨部门的协作,业务办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客户贸易真实性审查不严格,导致银行信用、资金被骗取;二是对基础合同审查不严,导致存在风险敞口的业务没有按要求落实防范及担保措施,导致第一、第二还款来源失去保障;三是未按照国际惯例处理相关业务导致责任主体免责,如:未审核出信用证项下单据不符合点造成开证行拒付;四是没有按要求向客户明确业务潜在风险,如:在信用证通知时没有将软条款及时向客户指明,造成客户无法符点交单等。其三,市场风险。国际贸易中市场风险主要源于市场价格的变动。由于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经常出现波动。从市场风险的影响力来看,以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最为广泛。此外,国际市场区域选择不当或入市交易时机选择不当也是导致市场风险的重要因素。其四,货币风险。货币风险主要是指汇率、利率风险,这也是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之一。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我国外贸企业普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下端,在国际贸易中缺乏定价主导,无法在交易中通过选择交易币种来规避风险,这样就加重了汇率的风险性。另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外贸企业的借款利息成本面临着增加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不少贸易融资业务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对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和认识,由此所造成的国际贸易融资摩擦案例频繁发生,商业银行面临着国际贸易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也愈加凸显。

四、完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和措施

以上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国内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主要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一)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2004年6月版),贸易融资的风险主要反映在融资的自偿性程度,以及贷款人对交易进行结构化设计方面的技能,而不是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自偿性的高低对融资银行来说非常关键。

要提高国际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必须对贸易中的物流和资金流加以有效的控制。因此,应该从物流和资金流两个方面控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设计中的风险控制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要控制资金流。为了防止贸易商通过关联易挪用资金,确保融资款项的专用,所有重要性单据必须经过融资银行来进行寄交。特定的企业,可与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包括境内外)的名单列出,只有与名单中的企业发生交易才予以融资,新增企业时必须与银行联系。对信用风险较高的出口融资,要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为前提,融资比例控制在保险公司的赔偿比例之内,并将保险受益权转让给银行。为了把握资金流,有的银行(如渣打银行)用自己开发的模型给供应商和卖方之间的关系设定信用值,当模型中某个指标的变化突破设定的安全额时,就发出预警信号,银行据此提前收回融资款。

其次,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要控制物流。一般而言,对物流控制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对单据的控制来实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上单据存在欺诈性,仅仅使用单据有时并不能识别风险。对此,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中作为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实施对“物”的监管。由于物流公司对贸易商的物流信息有着详细、动态的了解,能够帮助银行及时获取企业内部的准确信息,而且可以对物流实施直接的掌控。因此,银行在控制物流时,不妨与物流公司进行合作,以规避物流方面的风险。

再之,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还应注意对冲汇率风险。一些企业通过国际贸易融资将汇率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对冲机制,则银行就得承担汇率风险。因此,银行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远期外汇、外汇期权和期货来对冲汇率风险,以规避贸易融资中的汇率风险。尤其是,在我国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美元相对疲软,欧元相对强势的情况下,应该针对不同的贸易产品来规避由于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汇率风险。

(二)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境况

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加强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供应链。第一,应该完善中小企业的产业供应链。与传统融资方式不同的是,银行不再看重某个单独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而是关注其交易对象,看其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定及整体管理水平如何,如果供应链体系完整,银行就会对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安排。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今后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长期性问题。第二,应该完善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化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的过程中,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种融资手段实现的。其核心是关注嵌入供应链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其解决方案,是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自身,以及将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起来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企业,而是一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传统信贷中银行与中小企业是一对一的信贷关系,在供应链金融中变为一对多的信贷关系。中远物流开发出的供应链融资系统平台,通过建设银行、中远物流与金银岛网交所三家具有实力的企业联合在一起,为大宗商品行业的中小型商贸和流通企业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服务,实现了融资物流业务网上全流程操作。可见,完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可以和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加强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物流公司的资信度成为中小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的信用担保,而银行可以通过物流公司加强对进出口贸易企业的物流监管。第三,商业银行开发出既能保证资金安全又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缺陷的产品,也是加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供应链的重要所在。中国银行的“融易达”就是一种供应链融资,它是在以赊售为付款方式的交易中,在买方签署书面文件确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保证到期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占用买方授信额度而为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此种融资方式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的额度资源,为周边的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

另外,结构性贸易融资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转嫁风险,开发新市场。因为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在经营过程中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而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风险分散和资本市场的技术,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设计、组合国际贸易融资的方法和条件的统称。融资者采用任何融资方式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在保证融资风险的最小化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进出口商的融资成本。结构性贸易融资包含资金结构和风险释缓结构。资金结构包含了融资方式、利率、还款方式等条件,可以通过融资工具的选择来实现;风险释缓结构包括担保、抵押、保险、风险分摊等,通过风险释缓工具的选择来实现。而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可以优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增加利润。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承兑汇票等业务收取手续费,获得表外业务收入。在结构性贸易融资项下,银行将参与采购、运输、仓储、出售、保险等贸易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和涉及的活动,再按照交易本身的复杂程度和借款人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合,除了能提供贸易融资外,还对贸易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风险控制服务,在控制融资成本的同时,实现风险共担。

由于信用证代表了银行信用和真实的贸易背景,综合风险度较小,因此,银行注重推广的往往是基于信用证项目下的各种贸易融资。目前,我国银行对于一般中小企业可以提供进口开立信用证、信用证项下押汇业务、出口押汇(贴现)、打包贷款等国际贸易融资。而不能提供出口保理、发票融资等业务。福费廷(Forfaiting)业务也才刚刚起步,国内很少有商业银行在使用。

(三)建立适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由于信用证代表了银行信用和真实的贸易背景,综合风险度较小,因此,银行注重推广的往往是基于信用证项目下的各种贸易融资。目前,我国银行对于一般中小企业可以提供进口开立信用证、信用证项下押汇业务、出口押汇(贴现)、打包贷款等具有国际贸易背景的贸易融资,但不能提供出口保理、发票融资等业务,福费廷(Forfaiting)业务也才刚刚起步。

一般的资金贷款依据企业的规模、担保、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而企业的利润、综合现金流是还款的主要来源。而国际贸易融资,要求银行关注融资业务背景的真实性以及贸易的规模、信用等,强调对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控制。贸易商的业务能力、资源以及履约的信用记录应作为评定其信用等级的依据。然而,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对经营稳定、有稳定进出口结算额、履约情况良好的客户,仍采用授信额度管理办法,而对不适合使用授信额度方式管理的客户或业务品种以及临时超额度授信等,采用单笔审批的方式。而这些授信方式存在不足,需要根据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进行更新。因此,应该建立适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完善贸易融资业务信用审核机制,以完善和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审批流程。

贸易融资行为第7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 变革 国际贸易 融资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受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些进出口企业出现经营状况差、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研究金融机构变革下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进出口贸易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影响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机构的相关概念界定

金融机构是指为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都属于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为人们提供办理储蓄、购买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的服务,每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包括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境内外的外资融资机构,这三种金融机构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1]。

(二)国际贸易与融资概念界定

国际贸易是指国际上各个国家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流通活动,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构成了国际贸易。

融资是指在企业单位或个人直接或间接的从事资金的融入和融出活动。

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出现的融资活动,国际贸易融资要依托国家或企业个人的资金实现资金流动,这种融资活动会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出现,包括出口商品的制造、运输、销售等过程。因此,金融机构发生变革会对国际贸易与融资产生重要影响。

(三)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1.国际贸易在融资过程中,融资的成本比较低,因为在国际贸易融资时有货物抵押和清楚的还款来源作保障,对于银行来说,在对贸易融资的处理上就会比较宽松,银行收取的利息也会相对较少,因此,国际贸易融资要比银行贷款的成本低,而且容易得到批准。

2.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融资人不仅要承担银行贷款的风险,还要面对利率和汇率的风险,还有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结算联系密切,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会存在欺诈、单交等风险,

3.国际贸易融资的融资人构成复杂,由于融资是在国际背景下进行的,融资人可以本国国民,也可以是外国人,而且如果涉及到国内与国外的融资,就要涉及到两国货币兑换的的问题,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要根据货币的汇率变化情况,结合具体情况作出是否进行融资的决策。

4.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国际资本流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同国家的融资资金在国际间的流通和转移。作为国际贸易中的融资者要遵守本国政府颁布的融资法令,本国政府要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对本国的金融机构进行管制,确保融资过程的安全性[2]。

三、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整个世界的经济关系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的资金可以流动任何国家和地区,这就导致当出现金融机构变革时,由于金融的传导性各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国际贸易中的融资风险就会扩大。

(一)金融机构变革对融资环境和融资需求的影响

在金融机构变革环境中,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金融机构的变革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的动荡,2012年,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许多国家还出现了经济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受到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变慢,许多国家出现失业率上升,中小型企业停产倒闭的现象。

金融机构变革对融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以中小企业为例,中小企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很少,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企业管理不完善。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中,对融资标准过高,这就导致中小企业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进行融资。因此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困难的危机中[3]。

(二)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融资成本的影响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和贸易出口困难导致了融资成本的增加,由于融资难度的增加,银行等借贷机构对融资的条件会更加苛刻,办理的手续会越来越繁琐。利率的波动上导致风险的发生,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一定要把握好汇率的波动规律,减小损失。

四、金融机构变革中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法律,为贸易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各国应结合当今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实现与国际接轨,同时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出发,解决本国贸易融资法律与国际惯例间存在的分歧。通过研究当前贸易融资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努力实现与国际上的惯例相接轨,以法律保障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

(二)与其他国家积极交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的贸易融资措施,帮助我国企业解决贸易融资问题,推动我国贸易发展。国家完善进出口贸易政策,发挥各省市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实现各部门单位支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参加国际上的贸易融资合作,加大对主要贸易国家的融资支持,推动双边贸易融资。

(三)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国家之间贸易融资合作的大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因为多数企业的风险意识较弱,而且当经历经济困难时自己很难解决,为了应对危机,企业自身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贸易融资上积极合作,解决外贸企业的经济危机问题。

五、结论

通过对金融机构变革中国际贸易融资影响的研究,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有效解决进出口企业出现经营状况差、融资难等问题,推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融资、增加进出口贸易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俊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贸易融资行为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贸易融资行为第9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重要性;融资方式;担保

0 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袭来,使得我国银行业、对外贸易业务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国际贸易融资因其特有的优势,已经成为企业、银行重点关注的一项金融服务业务。但是在当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为消除,甚至有些方面还在加剧,全球国际贸易总量受到冲击,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一定影响,许多依赖对外贸易的企业濒临倒闭。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银行需要强化融资风险意识,必须认真研究分析贸易融资存在哪些风险,摸索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帮助对外贸易企业、银行获得相关资金,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实现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1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趋势

伴随高新科技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以信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无论从融资方式还是市场组织形式上,国际贸易融资逐渐发生着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重视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环节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发展要求,有些国际知名大银行在逐渐调整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使其更能符合企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再仅仅是为企业在贸易中的某个阶段、环节提供融资,而是注重企业在贸易周期中的整体需求,从合同签订开始,就关注整个贸易供应链的资金动向。例如有的银行将物流公司、票据管理公司进行整合,打破原有各自参与到供应链的局限,从供应链的源头开始参与各环节,完善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不仅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还有效降低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成本。

1.2创新贸易融资的管理方式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银行开展业务提供了方便,银行可以通过高新技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入到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中。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卖家的支付提供保护,又能为买家货到付款的交易提供了自由,同时不仅能提供给银行、保险公司、物流公司业务资源,还能为企业创造条件获得业务资源,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贸易的风险。

1.3拓展信用证业务

从业务的特点和性质上看,国际贸易和创新国内贸易应收账款流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国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可以向国际贸易融资学习,依据目前我国的业务风险程度、信用环境,有针对的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此外,银行为了提高国际贸易融资的水平,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流转来实现融资。由于企业的货到付款及赊销等应收账款流转融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银行抓住机遇,丰富融资服务渠道,创新业务品种,为企业提供方便。银行可依据自身条件采取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再担保等方法分散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大力开拓出口商票、保理等融资业务,从而促进银行汇票和贸易融资。

2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

由于国际关系的稳定,国际贸易不断繁荣,这时银行顺应市场要求,运用结构性调整进行的短期性融资活动,银行通过国际贸易融资开展融资活动赚取差价,企业也在国际贸易中通过融资增加了现金流。自从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总额逐年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冲击,很多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国际贸易融资因自身具有的特点优势,受到政府、银行的重视,成为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可靠金融工具。它作为参与国际贸易各环节的信用融资活动,既能拓展银行业务,又能让外贸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对银企双方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对国际贸易融资加大力度,可以有效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不了影响,使得外贸平稳上升。

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务的国际化、现代化,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加大贷款力度,使得这一业务能长期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供应链的完善,国际贸易融资已不是简单的融资,它涉及到企业大部分财务活动,它是通过国际担保、信用评级,进行国际结算,为企业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就能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帮助企业解决困境。所以国际贸易融资能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我国银行业需要向国外发达国家的知名大银行学习,创新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大力发展融资现金流、信用评级、风险防控等,促使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多样化、多层次化。

3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还属于一项新业务,尚处在探索和发展的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融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还存在不少问题,我通过以下几点说明:

3.1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会涉及许多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开展该项业务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对整个业务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各分支行、部门之间需要同心协力。而就外汇业务处理程序方面,目前我国银行相对落后,不同的分支行、部门之间的业务运行相对独立,缺少统一的管理,缺乏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网络资源共享,导致无法实现监控风险、资源共享、相互制约的目标。

我国许多外贸企业存在经营亏损、大量不良贷款等问题,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潜在着重大风险。银行对企业、市场了解不深,风险预警滞后,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差,主要变现在:第一,有的银行分支机构没有从根本改变经营分散问题,缺乏对企业具体情况的整体把握、企业可选择的业务品种单一、对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大致雷同,没有吸引力;第二,没有根据具体企业的本外币、表内外不同金融信贷产品进行全面授信,只是针对单项业务进行授信,这样既造成企业的授信面窄,又造成银行内部运作效率差,导致部分优质客户流失;第三,有些信贷业务员对企业、市场环境了解不深,信贷人员可以直接调查了解企业的具体风险,并将面临的风险反馈给风险控制部门,信贷人员对企业缺乏敏感度,将直接影响风险控制部对风险的判断,导致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差。

3.2缺乏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重要性的认识

自从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后,最先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业务就包括国际贸易融资,它最有可能先行走向国际化的业务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努力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我们的认识观念与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要有:一是银行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本币业务上,不管从业务的比例,还是客户、人才、机构的搭配,国际业务都处于劣势,许多人认为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开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值得,不如投入到国内本币业务中效果来的快。二是银行的相关领导对国际贸易融资没有深入了解,有关部门缺乏实践操作经验,难以对业务的开拓、发展给予有效的支持、配合。三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对银行的具体作用,如优化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银行盈利能力,而是认为在总体的信贷资产中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数量少,起到的作用有限。四是缺乏具备财务管理、信贷调查、相关法律知识等的综合型人才,国际贸易融资是包括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回收和管理及信用担保的综合金融服务,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作为支撑。由于该项业务在我国开展较晚,与之相配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比较缺乏,如在企业开展营销时对业务介绍不全面,企业提出的相关问题也不能给以满意回答,这反而阻碍了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的推广运营。

3.3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简单、对象集中

国内各家银行办理的国际贸易融资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如打包放款、提货担保、押汇等方式,而相对复杂的保理、结构贸易融资、福费廷等业务比较有限。拿福费廷业务来说,它是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对企业来说通过它可以增强资金周转,有效防控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并且用不到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但这项对企业需求很大的业务,各家银行开发不足,业务额度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对这项业务的需要。

大多数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对象都是放在大型外贸企业上,因为大型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业务稳定、优良的资产质量,所以国际竞争力强,成为各家银行争相挖掘的融资对象。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外贸企业,会设定各种限定条件,中小外贸企业难以满足各项条件,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难度比较大,不利于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

3.4担保问题制约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担保难问题,据有关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外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资产质量偏低,所以即便授信额度还没有用完,企业在银行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时,都会被要求采取必要的担保措施。而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能够提供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的并不多、或是很难找到能为其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企业,采取的担保措施很难满足银行的要求,所以担保难是我国外贸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4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对策

根据上述发展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践情况提出以下创新对策:

4.1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与银行开展国内贸易融资相比,国际贸易融资既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不愿偿还的信用风险,还要承担国家风险、汇率和利率风险等自身特有的风险。同时它与国际结算密切相连,结算中的交单、欺诈等风险也给国际贸易融资带来潜在的风险成本。要想大力拓展该项业务,就必须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化解。

我们可以运用国外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例如摩根集团与另外几个银行合作推出的对银行信贷风险评估的组合模型,这个模型是以信用评级为前提,通过数理计算某项或某一组贷款的违约率,从而得出贷款的坏账率,这个模型涵盖了国际贸易融资的所有信贷产品。它是通过把风险价值具体数值计算出来,及时反映出银行某些信贷出现信用级别下调、遇到违约风险的时候应准备多少资本金。由于传统贸易融资不能在市场上流转,所以将这想法用到贸易融资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融资市场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在不断创新,相信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4.2树立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为企业服务的理念

大型外贸企业依托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资产实力等有利条件,随时能从银行获批流动资金贷款,且额度大、使用方便,这就形成它们对贸易融资的需求不大,而数量庞大的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迅速,但它们自身存在的资产实力弱、信用评级偏低等问题,使得中小外贸企业这块巨大的融资市场始终难以开发。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方式,注重的是融资过程的把控,以防范产品流程操作风险为主,适当放宽对企业资质条件的要求,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市场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只要能够有效规划进入这个市场的业务模式,就一定能给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拓展带来新的气象。正因为中小外贸企业潜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需要与之相配的中小商业银行为其服务,中小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对象应由大型外贸企业转向中小外贸企业,创新经营管理理念,那些符合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创新融资方式,必将促进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4.3多方合作实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多样化

伴随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外贸企业的融资方式由单一的银行贷款,逐渐转向通过国际贸易融资解决资金问题,这除了需要银行、企业合作好以外,还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以随时掌握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使得银行、企业在做国际贸易融资时不至于太被动,让融资更高效。如押汇、打包放款、国际保理业务、备用信用证及银行包涵等都可以通过政、企、银三方合作顺利开展业务。

4.4加快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的信贷风险一般要低于其他融资,所以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可以适当降低担保要求,其重点应该放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企业的信誉情况、企业的运营管理状况及业务发展规模等方面,保证应收账款资金回笼及时,以便控制风险。与此同时,相关主管部门要创建国际贸易融资专项风险资金,用于外贸企业的融资担保,解决担保难问题。

5 结论

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高歌猛进,促使企业、银行大力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它能提高企业、银行的业务量和盈利能力,但目前其发展又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这就需 要我们采取一些创新对策,把融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效促进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