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康复护理方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7 09:40:56

康复护理方向

康复护理方向第1篇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科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机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2]。康复训练是伤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患者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3],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护士是医生治疗后患者恢复阶段的指导者,也是负责人,最了解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可以直接评估病人的康复锻炼程度,并按医嘱执行各项康复锻炼活动,并依据临床经验直接采取健康适当的康复锻炼措施,让患者及早快速的恢复骨骼机能。因此,恰当、及时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减少患者致残率。而不恰当、不及时的康复锻炼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导致患者长期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但使患者蒙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对今后的生活造成诸多困难,也让患者和社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对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各地、各级医院的发展状况不一而足,特别是医院的等级阶梯式发展状态明显,医院的级别越高,骨科康复锻炼护理发展的越好,并通过定期组织讲座,选送护理人员进修,日常工作中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的康复锻炼技能等,使骨科护理健康发展。反之,低级别医院的骨科护理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起效甚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患者康复锻炼。这些思想上的原因,致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生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患者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比如医生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生指导方式的不理解等等原因,导致了骨科患者在恢复阶段未得到最好的治疗。

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4、在进修提素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且多向心脑科倾斜,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三、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院方、科室均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实证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日常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4]。

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即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生沟通,也利于取得医生的信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努力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医生学习、多向实践学习,从而加强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康复锻炼工作[5]。

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骨科护理的专业性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和学校应开办各种有关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等教育项目,为护士提供学习康复知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改善护士的康复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士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进而促进其在康复训练中的实践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4、双向引入,进修提素。

我国的护士平均年龄较低,平均护理工作时间不满6年。与美国护士平均工作年限15年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是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大量流失所致。高年资的护士可以积蓄丰富的临床经验,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刚走出校门,刚走上岗位的新护士所无法直接获取的。为此,我国的骨科医疗护理专业应从人才引入和人才留住双向入手,引入高学历、高技能的新生人才,留住高年资深护士,并为高年资深护士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通过双向引入,进修提素,即让高资护理人员有进取心,又让新生人才有方向感,对于提高护理专业质量必将发挥较强的作用。

康复护理方向第2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康复护士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的目的,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1]。康复护理只有十余年的历史,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对康复护理的研究着重在骨科、神经科、心脏、老年病等临床专科患者康复的工作中。

1 基本情况

我院康复医学科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聘请的护理人员15名,均为女性。年龄35岁1人,平均年龄26.8岁;工龄5年及5年以下9人,6~10年3人,11~20年2人,>20年1人,平均工龄6年;学历: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8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8人。所有人员均无接受正规的康复护理课程教育,无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其中仅3名护理人员曾外出进修学习。

2 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康复护士基础医疗水平偏低 15名护理人员中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居多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

2.2 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及技能 15名护理人员均未接受系统的康复知识培训,对康复医学认识不深,存在着康复护理知识少,技能缺等问题,完全胜任和承担康复护理工作十分困难。

2.3 临床其他科室的护士对康复护理理解认识不深 康复护士面对外界的不解及自身信心不足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3 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康复医疗是一个新的医学领域,康复对象是各种功能残障者,因此,对从事康复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基础医学水平,还要学会康复护理的技术与技巧。

3.1 共同点

3.1.1 基础护理 康复护理首先应完成生活护理和有关基础医疗措施,即完成基础护理的内容。

3.1.2 执行医嘱 准确执行康复医嘱,这是完成康复医疗计划的保证。

3.1.3 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残疾的动态变化以及康复医疗的效果,并及时向康复医生反映真实情况。

3.2 区别点

3.2.1 护理对象 康复医疗主要对象是残疾者和慢性患者,他们存在着各种动能障碍,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并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多方面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论其残疾程度如何,均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歧视或厌恶。

3.2.2 护理目的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的进展,减轻残疾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患者早日走向社会。

3.2.3 护理内容:除一般护理内容之外,尚有:

3.2.3.1 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针灸、运动、按摩或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

3.2.3.2 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2]。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亦可利用力学辅助器等。

3.2.3.3 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技术人员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性质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3]。使训练在病房中不断地继续进行,让患者随时随地恢复功能,受到更大的裨益。

3.2.3.4 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患者自己参与到活动中,并在其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更完善、更理想地达到护理目标。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4]。

3.2.3.5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会产生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允许有任何讥笑和讽刺的言行[5]。

4 建议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康复护理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对康复护士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怎样培训优秀的康复护士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课题。首先看看康复护士培训四要素[6]:

4.1 专业培训是重点

康复护理是一门新的护理专业,康复护理源于一般护理但无论从护理对象、内容、方式都具有它的专业特点,如康复护理对象是因疾病和损伤而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者,护理的内容多为患者的功能恢复,护理方式主要是“自护方式”。加强专业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康复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请康复专家来讲学授课;组织康复护士去外院参观学习及交流;鼓励和组织康复护士有计划的进行理论及技术学习;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使康复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得到提高,以适应康复护理专业的需要和满足患者需求。

4.2 功能康复是目的

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残者恢复某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当然也不可忽视他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康复。心理康复非常重要,不少残病者因伤残缺陷而产生悲观失望和轻生念头,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康复护士在工作中要关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发生原因,从而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家庭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康复教育计划。要反复认真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康复知识和训练计划以及措施和预期效果等,使患者逐步打消顾虑振奋精神,树立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康复护士更重要的是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日常生活的简单训练做起如:梳头、洗脸、穿衣。这些看似简单但十分重要的训练必须由康复护士手把手一遍遍反复多次进行。训练中要准确把握尺度,不包办替代,不放任自流。

4.3 基础护理是依托

需要接受康复护理的人多数是伤残者,大多需卧床或活动受限制,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中许多人在院期间需要依靠护士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照料部分,还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康复患者要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发生坠床、烫伤,这些均需要加强基础护理的落实,如果我们不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就谈不上患者康复,所以基础护理是康复护理的依托和保障。

4.4 健康教育是方向

把康复护理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把康复护理的技能传授给患者及家属,这是我们做好康复护理的方向和宗旨。康复护士有责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康复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宣教能力,有较丰富的知识,专业技术娴熟。要着重培训康复护士的交流技巧,要通过交流让患者信任护士,使护士较准确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要定期进行宣教教会患者和家属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尤其要讲述和教会其自护知识和技术,使患者出院后能继续训练,加快机体功能恢复,从而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士面对的都是功能障碍者,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较为脆弱。作为健康的守护者,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得技术,还应有健康的体魄、整洁的仪表、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言语修养。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唤起患者乐观饱满的情绪,增加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美好语言不但能使患者听了心情愉快,而且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的亲切语言,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

康复护理的前景是光明的,前进的道路还有待我们所有护理工作者共同努力铺设。

参 考 文 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2]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3]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4]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康复护理方向第3篇

【关键词】 骨科病人 康复护理 意义 策略

康复医学的兴起是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而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给康复医学带来了契机和新的要求。康复护理就是护理功能向健康保健服务方向的发展,是和医学模式、疾病谱的改变、社会发展进步及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骨科病人的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密切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专业人员而对骨科病人所实施的护理技术。本文针对骨科病人实施康复护理现状及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促进康复护理的健康发展。

1 康复护理在骨科病房的现状

1.1 康复护理专业教育明显滞后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并开办了康复医师培训班,使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正朝着良性轨道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临床护理人员主要是来源于中专卫校或护士学校的护理专业,而目前我国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康复护理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临床科室转岗而来,大都未经过岗前康复基本知识的培训,也未曾系统学习过康复专业知识;在职护士也没有机会接受康复知识教育,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匮乏,使得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以以前所学到的临床护理模式开展工作,从而影响到康复护理的良性发展。

1.2 护理人员缺乏康复护理意识

由于历史的原因,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发展在各地亦极不平衡,对康复的内涵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对于康复护理的知识更无从谈起,加之护理专业教育又没有设置相应的康复护理课程,使得在职护理人员对康复的认识不足。其次是由于受既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影响,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忽视患者的功能问题,其任务仍只是简单地完成各种治疗医嘱,执行打针、发药、测体温及测量血压等简单的操作,而以功能维护与促进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在这种模式中难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康复护理的内涵,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意识,给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不利因素,影响了康复护理事业的正常发展。

2 在骨科实施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使护士及时充分了解病情,有效地避免护患矛盾,护士在工作中只有不断把握好各种不同的沟通契机掌握沟通技巧,才能真正让护理成为科学和艺术。

2.1 有助于受伤心理恢复

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目前意外骨折病人呈上升趋势,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心理障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伤残者常有“心里不快”的影响,如“欲想不能”、“欲速不达”、“理想破灭”的心理,突然的创伤、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了终生的残疾,后天的肢体残疾造成了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观厌世的心理,易产生不安、焦虑、抑郁、轻生的念头,护士要经常关心并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使患者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2. 2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积极的康复护理是达到病人康复目标的保证,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康复护理是一切疗法的延续,这就要求康复护理人员除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做好康复护理的治疗、评定,积极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康复护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康复工作中的作用,协调好患者的内部因素 (生理状态、情绪、现实理解力等) 和外部因素 (康复治疗、生活环境、家属支持等) 的关系,扮演好

照顾者、健康教育者、督促继续康复治疗的执行者、患者与家属的咨询者等重要角色,推进康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3 能让病人更快重返社会

骨科病人,尤其是因工伤、交通事故致残的骨科病人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卫生经济负担,病残者要求尽可能扩大活动范围和生活能力,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因而,护理要结合社会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要,对病人实施康复护理,重建病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平等的资格重返社会。因此,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很有必要,使病人能面对现实、振作精神,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以良好的姿态回归到社会中去。

3 对骨科病人实施康复护理的针对性策略

3.1 理论指导策略

3.1.1 更新观念

首先要加大康复护理宣传。转变观念是实施康复护理的前提,不仅护理人员要更新观念,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护理,而且护理人员要强化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让他们懂得康复护理是一项经济的康复途径,以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康复人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康复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提高护理科研水平,派护理业务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观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康复护理水平。

3.1.2 知识宣教

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护理培训。因为康复科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临床科室转岗而来,对康复基础理论知识匮乏。因此可以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让她们尽快掌握相关的康复医学基本知识和康复护理技术,以便在工作中能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科普读物向社会宣传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工作规律、特点、技术和方法,让人们知道康复这一科别,明白其必要性和实用性,使康复医学、康复护理深入人心。

3. 1.3 规范操作标准

主要指护理内容与行为。统一规范各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建立健全完善的康复护理评定系统,熟练掌握各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康复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努力学习康复护理新技术,建立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做到每一康复护理技术都必须有循证医学依据,每一种功能障碍均有一套康复护理方案。在康复护理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康复护理常规。

3.2 具体实践策略

3.2.1 心理护理

经常对病人进行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自己的伤残程度,消除或减轻心理障碍,打消顾虑,增加康复信心,树立实事求是的生活目标。 对在功能锻炼中病人的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都给予及时肯定,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信任,为以后的锻炼打下基础。

3.2. 2 做好病人亲属的指导

骨科病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心理负担重,亲人的陪伴与支持对病人非常重要。护士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病人亲属的心理指导,鼓励他们多关心体贴病人,满足其需要,介绍同类病人康复的经验。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时,亲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督促、协助的作用,有利于病人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3.2.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早期和恢复期肢体运动基础上锻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这是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方法,以上肢练习为例,首先学习用手提物、放下,练习各种捏握方法,在学好抓握的基础上练习自己洗脸、刷牙、进食等,随着训练的加强和病人体质的恢复,使病人获得了归属和感情上满足以及生活自理的成就感。

结束语

实践证明,自从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以来,护理人员树立起了崭新的职业形象,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称赞和社会的好评,医院的信誉也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康复护理已在各国普遍开展,如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切由护士承担。其护理以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为主。但我国目前的护理仍未摆脱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模式。因此,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将是21 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忠平,梨敏. 成年正畸患者的心理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刘春荣,谢发连. 骨科病人的心理康复护理[J] . 福建医药杂志.2006.6

[3]孙爱芹,毛秋云. 护理病房在提高护士长业务水平中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6.9.

[4]王月,宋娟. 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责任[J] .中国医院管理.2004.8.

康复护理方向第4篇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摘 要】将2011 年2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8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88 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连续康复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使用连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连续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

脑卒中这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具体的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是一种大脑功能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的缺失的脑学管疾病。而这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并且这种疾病发病后及其容易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就是偏瘫。本论文将2011 年2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8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 年2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8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 例,女性患者40 例,他们的年龄均在45 ~ 80 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5.4 岁。将这88 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连续康复护理组,各44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于常规护理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而连续康复护理组采用的是连续康复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有:

(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及家属会对病情产生一些恐惧甚至是焦虑,这种负面情绪对于疾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有关脑卒中病以及治疗方面的常识,让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患者及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多向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向他们讲解造成脑卒中偏瘫的原因以及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更要向患者介绍具体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让患者认识到治疗与护理在疾病治愈上的重要作用,以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3)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连续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向患者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有患者的体位变化、关节的辅助活动等基础性的功能联系,以及部分的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联系等。

(4)药物护理,护理人员的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且要仔细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各种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告知住院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 P<0.05,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的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连续康复护理组FMA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疾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其较高的后遗症发生率还是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干预效果。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连续康复护理组患者的FMA 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 指数的改善明显,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因此为了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连续康复护理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综上可得,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不仅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而且对于良好护患、医患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萍, 刘增军, 丁海敬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1(07):747-749.

[2] 陈丽, 佘秋群, 冯灵.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34(04):68-70.

康复护理方向第5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0-01

引言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对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任务是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功能训练,进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生活。

1.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近进入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个阶段模式。康复护理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在有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尽早地介入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有关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尽快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2.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医院都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也有不少的医学院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将康复护理作为选修课,但是,各大医学院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度却依然不高,甚至认为与其他的专业课(如: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相比,康复护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医学院校只是一味地狠抓学生的专业课,对于像康复护理这样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少安排就尽量少安排,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康复护理这门课程。(2)教材更新慢。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康复护理教材是2012年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等。但教材中案例和康复护理的具体研究都是2012年以前的,之后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地更新,这就造成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不利于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康复护理学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重点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的医学院对这门课的教学多以启发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板书相结合。(4)课程安排不合理。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实训课。大多数的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一般有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有的学校没有将康复护理学纳入专业课的范围,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

3.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建议

(1)强化对康复护理过程的认识。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四大分支之一,对维系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医疗机构正被广泛推行,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护理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设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设置康复护理课程。(2)适时更新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资料,符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教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医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的方向。(3)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康复护理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康复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实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4)增加康复护理课程课时安排。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增加康复护理课程的课时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为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护理奠定基础,因此,适当地增加康复护理教学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偏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4.结语

对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进行思考,通过对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探索出康复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康复护理护士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导,培养出顺应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使我国的康复医学和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并为逐步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康复护理方向第6篇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60-03

Research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LU Caiqin

(Xianghua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12, China)

ABSTRACT Hemiplegia is a common sequelae of stroke which brings serious burden to the society and famili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hemiplegia.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present researche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which focuses on the time choosing,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and the rehabilitation posture nursing, the motor function and the family rehabilitation care.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tor function

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偏瘫康复护理的研究日益增多,现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损伤的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重新组织的能力,以弥补失去的功能[1],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帮助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降低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关节脱位、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优势是无任何药物能取代的[2]。许晓燕等[3]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如在病后1个月内开始康复治疗护理,达到生活自理需86 d;而1个月后开始康复治疗,达到生活自理则需100 d。部分患者由于忽视早期或较早时间的功能训练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一般偏瘫患者康复治疗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因各种继发会使恢复减慢。6个月内90.0%的患者恢复可达到最大程度。所以,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能更快、更好、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充分发挥和发展患者的残存功能和代偿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3],所以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有重要的意义[2]。

2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

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胡荣东等[4]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间窗功能锻炼特别重要,为发病24 h内。梁光霞[5]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 h)。一般认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 h。

3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

3.1 基础护理

做好生活起居指导,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空气清新。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急性期须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床边加床栏,以防坠床,床铺要平整、干燥。让患者保持舒适,并且保证各关节处于良肢位,一般为患侧卧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使整个患侧身体被拉长,从而减轻痉挛。患侧在下,健侧在上的侧卧位,是所有中最重要的。患侧肩应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下肢呈迈步位,健侧下肢髋膝屈曲,患侧下肢呈伸髋稍屈膝,并用枕头在下面支持[6]。预防呼吸道感染,除每2 h更换拍背外,还须注意患者的口腔清洁,使患者头侧卧,口角处偏低,枕部稍高,使口腔唾液顺流而出或以吸痰器吸出,防止吸入性肺炎。预防泌尿系感染,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按护理常识处理。预防深部静脉炎,将患肢抬高,按摩患侧肢体,避免患侧下肢输液,如发生静脉炎可做理疗,亦可使用弹力裤或弹力绷带。预防皮肤感染,预防褥疮。对大小便失禁者,避免潮湿和排泄物刺激,防止局部受压。意识障碍的患者要保持气道的通畅,尽量少用仰卧位,以避免骶尾部等部位压疮的发生。

3.2 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7]。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的情绪时,神经抑制被解除,出现神经易化,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对提高康复疗效可起到重要的作用[8]。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并发的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2.0%~60.0%[9]。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要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康复的目的、意义,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急于求成或而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训练进步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功能的康复。

3.3 护理

3.3.1 卧位护理

①仰卧位,患侧肩胛下用薄枕垫高,肘、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置于枕头上,使患侧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大腿外侧置一大号枕,髋关节、膝关节各垫一个小号枕,防止髋关节外旋,使膝关节稍屈曲(20°~30°),足底垫中号枕,取中立位,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防止足下垂、足内翻[2]。②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90°,肘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勿垂腕),患腿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呈90°,置于一大号枕上,再用一中号枕使踝关节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及内外翻[2]。③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腕关节伸展,手指拉开,掌心向上,患侧髋关节保持伸展位,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轻度背屈位,健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放于一中号枕上,并将一大号枕置于背部支撑后背,维持[2]。

3.3.2 坐位护理

在患者胸前置一桌子,将患侧上肢放于桌面,肘关节微屈,手掌心向下,手指伸直,身体前倾,脊柱伸展,可以抑制躯干短缩,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在病人背部放一软枕,使患者坐位的重心在臀部,而不在骶尾骨上,以减轻骶尾骨受压的程度。患侧膝关节屈曲成90°,使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坐位时应注意座椅不能太高,应保持双腿整个腿掌着地[10]。

3.3.3 站位护理

康复护士的帮助对患者站位训练非常重要,应站在病人的患侧,减轻病人的恐惧担心,引导病人重心向患侧转移,用健侧手指紧扣住患侧手指,并抱于胸前,双足分开10 cm左右[10]。

3.4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3.4.1 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 min,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柔的按摩[11]。

3.4.2 翻身动作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每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 h[12]。

3.4.3 床上训练

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上肢做Bobath握手,肘屈伸,肩上举;下肢做双桥和(或)单桥,床上轨迹,屈踝[13]。

3.4.4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摆动双腿[14]。

3.4.5 站起及站位平衡训练

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行杠边,健侧上肢紧抓杠木,重心放于健侧下肢,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至大于30 min[14]。

3.4.6 步行训练

患者坐位能保持平衡即可开始。先于平衡杠内步行,注意上肢的摆动及骨盆的旋转,接着平地步行,实地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15]。

3.4.7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训练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者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在ADL训练项目中尤以移动能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在康复护理中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和方法[16]。

4 脑卒中患者偏瘫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所以很少能够达到完全康复后出院,而不能继续康复训练,往往前功尽弃,出现各种功能减退。家庭康复有着住院治疗无法取代的优势。陈君等[17]通过对141例脑卒中患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有73.5%的患者愿意在社区和家庭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可见家庭康复治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冯正仪等[18]对社区30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于1个月、3个月的评价发现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病人自理能力和家庭照顾能力均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朱建玲等[19]对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并进行康复评价,在Brunnstrom分级评定、FMA、MBI评分上有显著改善,康复护理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家庭康复护理的优势还表现在费用的节省。家庭康复无疑是一种最经济的治疗途径,符合中国国情。

参考文献

[1] 姜从玉, 胡永善. 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24(7): 443-445.

[2] 冯丽娜.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3): 43-44.

[3] 许晓燕, 樊敏. 脑卒中临床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J]. 护理杂志, 2011, 28(18): 25-26, 29.

[4] 胡荣东, 肖爱军.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4): 5-6.

[5] 梁光霞, 张向辉, 史红梅.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 19(13): 68-69.

[6] 罗红梅, 杨晓慧. 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床上的摆放[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 23(11): 105.

[7] 毛芙敏. 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J]. 护理研究, 2000, 14(4): 171-172.

[8] 李韵. 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4): 241-242.

[9] 凌彩坚. 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6): 100-102.

[10] 陈莉红. 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护理[J]. 中国疗养医学, 2004, 13(1): 17.

[11] 郑燕红.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 15(10): 614-615.

[12] 岑春兰.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 28(5): 869-870.

[13] 孙秀艳, 马艳辉, 崔静宜, 等.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28): 6192.

[14] 陈冬青. 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03, 18(1): 45-46.

[15] 李亚东, 张春晶, 唐艳红.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3(3): 292-293.

[16] 林宗霞.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内容的探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28): 6136.

[17] 陈君, 颜骅, 李泽兵, 等. 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调查[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25(3): 162-167.

[18] 冯正仪, 张华, 胡永善, 等. 社区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的有效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02, 16(11): 627-629.

康复护理方向第7篇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Orem护理模式;常规康复护理 通讯作者:冯乃清 Email:dqyhlb@163com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surgery, THA)是治疗髋关节疾患,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护理日益显得重要。THA 成功与否,离不开系统的康复护理,耐心的康复训练指导[2,3]。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将改良Orem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THA中,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了病患的自理能力,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体现了THA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THA 患者46例46髋,其中,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6~74岁,平均(675±72)岁;体重指数(BMI)179~312,平均(238±43)。其中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9例9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49±76。同期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4~77岁,平均(665±89)岁;BMI为186~329,平均(254±51)。其中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6例16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7例7髋。术前髋关节Harris 评分(418±85)。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 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

121 术前护理评估 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等全身情况,既往病史,用药史,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全身或局部感染灶等合并症、是否卧床及褥疮等并发症、有无栓塞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治疗及有效干预[4]。

12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康复教育 患者入院后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患者熟悉环境,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 以幻灯、录像、文字说明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手术前后需要配合的事项并进行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除患者外还必须有家属或主要照顾者参与,以保证康复护理计划的全面实施。

123 补偿护理 依据不同病患的不同病情或同一病患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和教育支持护理,方法如下:①完全补偿护理。对高龄、全麻术后未醒者、手术后6 h内等病患,护士给予完全性补偿护理。具体为术后输液、输血并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吸氧,肢体抬高,保持患肢外展30°足中立位,保持导尿管、引流管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引流量,采取止痛、保暖等措施。教患者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鼓励患者将痰咳出,保持会清洁,应用下肢足底静脉泵,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泌尿系统等并发症。按摩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发生,必要时换用气垫床。使患者平稳度过术后早期。②部分补偿性护理。依据每个病患不同的自理能力,由护士和主要照顾者给予病患适当帮助,协助病患完成术后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其中,最主要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在康复护理中,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鼓励,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使其明白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③教育支持。在THA的任何时期,护士都必须及时向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提供功能康复护理的相关信息,使病患达到最佳术后康复锻炼状态。

124 出院指导 手术2~3周后出院,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及功能康复训练宣教,向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告知复查时间,及时予以指导并督促患者进一步康复锻炼。

13 评估标准 评定围手术期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掌握THA相关知识和康复护理方法的知晓率,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以及对两组病例术后早期随访的住院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术后Harris 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χ2检验。

康复护理方向第8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转移技术;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096-03

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通力合作,从护理角度帮助伤病残者,使他们在肉体、精神、情绪、社会就业方面的能力复原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在生活中尽可能地独立,从被动地接受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的动态过程[1-2]。它与康复医学及其他临床护理工作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护理理念也在发生变化,陪人(家属)多动口,少动手,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鼓励患者主动活动,生活独立;力图让患者回归社会,而不是依赖医院。笔者所在医院是2000多张病床的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30多个,笔者所在科室成立13年来,请笔者所在科室行康复治疗及护理会诊的科室由最初的神经内外科、骨科,逐渐增加至综合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肾内科、口腔科、眼科、儿科、各ICU病区等,几乎涉及每个临床科室,每月派往各临床科室行早期床边康复指导、治疗的工作人员有6~8人,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科室非单一病种,而且病情复杂,有多个疾病,多项诊断,由于是病发早期,患者均处于卧床状态,所以,最早要行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是转移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2014年在笔者所在医院的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后转笔者所在科室的脑卒中患者80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及MRI确诊,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2岁,平均64岁。其中选转笔者所在科室前已行床边早期康复转移训练的神内保守治疗20例,神外手术治疗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未行康复转移训练神内保守治疗20例,神外手术治疗20例,未行早期床边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均为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住院时间在10~30 d。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床上转移活动 偏瘫患者仰卧-侧卧翻身法。(1)伸肘摆动翻身法:①伸肘;②双手十指交叉,双掌对握,病手拇指放在健手拇指上方;③屈膝;④先将伸握的双手摆向健侧,再反方向地摆向病侧,借摆动的惯性翻向病侧。(2)健腿翻身法:①屈肘,用健手前臂托住病肘;②将健腿插入病腿下方;③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用健腿搬动病腿,翻向健侧。(3)偏瘫患者床上卧位移动。①先将健足伸到患足后;②用健侧腿抬起患腿向右(左)移动;③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右(左)侧;④臀部右(左)移完毕后,再慢慢将肩、头移向右(左)侧[3-4]。

1.2.2 两椅间坐位转移活动 为了叙述方便便于理解,下面将患者正在坐的椅子称为第1张椅子,将要转移过去的椅子称为第2张椅子,常用有下述几种方法。

1.2.2.1 成角转移 两椅前缘之间夹角30°~45°,若是轮椅,需要拆除两轮椅间的扶手。步骤如下:(1)患者向椅前移动,并使两足放好;(2)靠近第2张椅子的扶手后握着第2张椅子最远侧或者扶手,另一只手握着第l张椅子。若两腿不能站立,在转移前,把两腿搬到第2张椅子前;(3)患者用两手撑着(腿可以辅助),将臀部摆到第2张椅子上面;(4)两手握着第2张椅子扶手,两脚进行适当调整至舒适的位置。

1.2.2.2 侧方转移两椅并排放,如果使用轮椅,两轮椅之间的扶手要拆除。步骤如下:(1)患者身体向第2张椅子侧斜,握着该座位的远侧扶手或座位边缘,另一只手握着第l把椅子扶手;(2)患者将臀部从第1把椅子横过到第2把椅子上;(3)调整两脚姿势慢慢坐下。

1.2.2.3 扶抱转移技术 床边坐起与躺下。患者侧卧位(健侧、患侧均可)两膝屈曲。扶抱者先将患者双腿放于床边,然后一手托着腋下或肩部,另一手按着患者位于上方的股骨大转子、骨盆或两膝后方,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扶抱者抬起下方的肩部,以骨盆为枢纽转移成坐位,在转移过程中,鼓励患者用健侧上肢支撑。此法用于偏瘫、下肢骨折。对于截瘫,扶抱者可面对患者,扶抱两肩部拉起患者成坐位。

1.2.2.4 坐位间转移 (1)骨盆挟抱法。具体步骤如下:①患者坐在椅子前边,身体稍前倾,两足分开,健侧脚稍后放置;②扶抱者面对患者,一膝顶着患者前面的膝使之不会倾倒,另一足适当分开放置以保持稳定;③扶抱者屈曲双膝,下蹲,腰背挺直,双臂置于患者下,双手置于患者双髋下。如果挟抱者双手不够长,可把一手置于髋下,另一手抓住患者腰部的衣裤和腰带;④扶抱者让患者在口令下同时站起,然后帮助患者把髋部摆向另一个位置。(2)前臂扶抱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如前所述患者作好站立的准备;②挟抱者站在患者前面,顶住患者一侧膝部,背伸直同时抬起双臂,双手置于扶抱者肘上,而扶抱者把双前臂置于患者前臂下,双手置于患者肘下挟住患者;③嘱患者屈肘并听从扶抱者口令一起站起,同样地如果要从一个坐位转移至另一个坐位,挟抱者帮助患者在坐下前摆动双髋到另一个坐位。(3)臂链挟抱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如前所述患者做好站立的准备工作;②扶抱者站立在患者一侧(这里以站在患侧为例)。如前所述,用膝顶着患者的膝和足,让患者把双手置于扶手上(可能的话),然后一手穿过患者较近侧的腋窝下,手置于患者肩胛上。另一只手稳定患者的骨盆或置于髋下帮助患者准备站起;③听挟抱者的口令一起站立。(4)肩胛后扶抱法。具体步骤如下:①患者坐在椅子的前沿,双肘前伸,双手合在一起放在双膝之间,受累侧拇指置于最上边;②扶抱者面对患者顶住患者一侧膝部,双手置于患者肩后,双手掌于患者肩胛骨上;③听扶抱者的口令一齐站立。使用这种方法,挟抱者牵拉患侧肩胛骨,可以达到减轻痉挛的作用。

1.3 康复护理中转移训练效果评价

根据人体发育功能的顺序进行转移训练,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和坐-站转移的掌握程度,来评价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中对转移训练后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5-6]。显效:患者神志清楚,积极配合康复训练,4周内在陪人(家属)的监护下,能自行在床上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好,能扶床站立及蹲下,扶墙自行入厕,掌握多项转移技术,扶助行器能自行行走。转至康复医学科后,通过短期训练,很快能回归家庭及社会。有效:患者神志清楚,较能配合康复训练,4周内在在陪人(家属)的监护下,能利用健侧上下肢带动患肢,行一侧翻身,能不用靠背坐起,坐位平衡较好,能扶床站立,但时间较短,掌握简单地床-椅转移、侧方转移等部分转移技巧,转至康复医学科后,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基本掌握自我护理内容,能回归家庭。无效患者神志清楚,不能很快配合康复训练,训练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床上独立转移吃力,不能独坐,坐位平衡差,不能行卧-坐转移和坐-站转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早期康复转移技术的介入,启动早期活动训练,减少/改善功能障碍,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克服了绝对制动的不利影响,增强了患者的生活信心,为下一步患者顺利进入康复医学科行康复治疗做好铺垫[7]。

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和坐-站转移。转移技术分为主动转移和被动转移,病发早期主要是被动转移[8]。对于脑、脊髓及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患者的床上转移活动包括翻身、坐起及坐卧等转移活动。转移是ADL训练的最基本内容,也是ADL训练的基础。患者只有在完成自我转移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更衣、行走及个人卫生训练。由于目前患者对早期康复的需求意识强烈,而临床护士又缺乏康复护理知识,需求矛盾日益体现,所以,对临床护士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很有必要,康复理念需要更深入到领导层(政府领导、医院领导)、大众层(人民群众、医务人员群众)、康复人员。如果临床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康复护理技巧,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转移技术,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进入康复状态,减少并发症,让患者看到生活的希望,不是像过去一样患者的病治疗好了,但带着残疾回家了。

转移技术,不仅需要临床护士掌握,而且也适合患者家属掌握,即可在护士给患者翻身时进行配合,也能在今后的康复训练中,家属参与指导和扶持、辅助及督导,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7-128,132.

[2]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7-148,256-261.

[3]陆延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9-285,403-410.

[4]彭凌.舒适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A):11.

[5]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2-113.

[6]李奎,胡昔权,郑金利,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7(7):466-467.

[7]齐学进,陈琪福,姚磊,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27-228.

康复护理方向第9篇

1早期康复的意义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2]。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肢的功能[3]。根据国外资料证实[4],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功能锻炼。

2康复的评价和方法

评价是康复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应避免重训练轻评价的倾向,否则将使康复走向盲目;通过评价,治疗师根据患者不同水平的障碍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5]。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价肢体康复的方法有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偏瘫步态分析评价表,上田敏偏瘫上下肢功能及手指评价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计分法;意识障碍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关节活动度的测量采用日本康复医学会1974年统一的测量方法;肌力评定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平衡功能采用三级平衡评价法。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评价的一致性、完整性,评价应尽量由同一个人完成。

3康复与临床治疗要同时进行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的早期康复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只注意抢救生命,忽略功能恢复以及认为康复是后期的工作等错误观念。有研究证明随着康复开始时间的延长,康复疗效呈递减趋势[6]。对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朱镛连认为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7]。国内同仁认为发病后1个月内开始的康复为早期康复[8];肢体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最佳时机。

4康复的内容和时间

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变换训练,搭桥训练,腰椎的旋转训练,抑制下肢联带运动训练,易化下肢分离运动训练、控制能力训练,缓解躯干痉挛提高稳定性训练,下肢痉挛的抑制训练,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手法,踝关节背屈训练,坐位姿势的矫正、坐位重心转移训练、坐位骨盆分离训练,从坐位到立位训练,髋关节、膝关节的分离运动诱发训练,下肢的负重、支撑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辅助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每日训练的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日1~2次,每次30~45min(自我活动不计在内)。丹麦哥本哈根的学者研究证实95%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最好效果的时间是在卒中后11w内,ADL恢复最好时间是在12.5w内[9],感觉障碍多在6m内恢复[10]。

5早期康复护理展望和建议

目前发达国家参与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与病人之比为1:1,但在我国康复知识不普及,特别是基层医院专职康复人员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范畴不再是局限于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广大护理人员责无旁贷地成为各类疾病早期康复的主力军;护理人员24小时在岗,接触患者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其知识结构也正在改变,逐渐形成纵向(医学护理知识)、横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交叉的网络性知识结构。因此,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将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针对我国康复工作的现状,建议:①各级各类学校的护理专业教材中,应加入有关康复医学护理知识,护生在校期间就系统地了解掌握这方面知识,为今后的医院和社区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②在医疗护理操作常规中加入康复医学护理内容,使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康复护理制度化、规范化;③加强在职人员康复知识与方法培训,可举办学习班、专题讲座等,补充各专科康复护理知识;④神经内、外科护理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为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提供组织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挖掘大脑损害的修复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今后应致力于从众多的康复方法中寻找出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因素,并探索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少茹,林惠卿,林秀兰.卧位护理在偏瘫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17.

[2]施永敏.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2):91.

[3]刘丽守,许月红,时秀珍.脑血管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5.

[4]Sherrill H,Early intervention care intheacute stroke patient.Arch Phys Med Rehobil,1998,67:319.

[5]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0.

[6]赵瑞祥.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疗效的观察.中国康复,1999,14(4):215-216.

[7]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4):195.

[8]李红玲,贾子善,宋兰欣,等.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8,20(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