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师德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5 09:30:53

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第1篇

关键词:师德 根 魂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必须有很好的师德、很高的师德修养,才有资格做一名教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师德是教育的根,师德是教师的魂。

何为师魂?师魂是教师从事崇高的职业,具有神圣的称号、担负重要使命所具有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思想素质。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灵魂,师德是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重要的教育手段。师德水平越高,教师就越能捍卫本职业的信誉和尊严,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身为一名教师,肩负着一个孩子的未来,担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背负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强盛……如此沉重、神圣的责任,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加强业务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狠抓培训学习,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加强自己师德师风系统的学习。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本职,讲求实效。通过学习培训,要真正用理论武装教师思想;通过学习,要明确自身职责,增强历史使命,转变思想,转变作风,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可以说,师德教育是任何专业课也代替不了的。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法制观、学生观、职业观,应树立远大理想,具有精神支柱;依法从教,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热爱学生,生如子的典范。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使自己的言行完全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广大教师的言行

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准绳,有一定的方向。

三、树立模范、典型,用先进的形象带动人、引领人

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国家、社会要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学校特别要注重培养,树立、推广身边的先进形象,以典型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来带动全体教职工树立师德师风新风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心,以终身从教为乐,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一生。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系列活动,如演讲、竞赛、征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事迹报告会等,激励全体,形成崇尚良好师德师风的好氛围,激励教师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五、严格考核制度,强化奖惩措施,充分激励教师,促使教师自觉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学校应进一步细化自己的师德师风奖惩办法,将师德考核结果与评优、提干、晋级、奖金分配挂钩,与人事制度改革挂钩,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师德师风的根本好转。

六、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是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的基础

师德教育第2篇

大家好!

值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今天,我们在此欢聚一堂,共商我县教育振兴大计,能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言,我甚感荣幸。现就师德师风建设谈一谈个人的一孔之见,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有纰漏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肩负的历史重托是不言而喻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尽职尽责,为发展和推动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作出了不懈努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承受着巨大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个别教师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师德产生扭曲,师风出现偏差,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热衷搞有偿家教;接受学生家长吃请和礼物、礼金;排人情座位;以教谋私;推麻将、打牌通宵达旦,甚至出入不良场所……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县教育连年滑坡,师德师风不严谨,我认为是其内在原因之一。

师德沦落导致师风不纯,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

1、教育体系本身造成的。由于过分关注知识的灌输,基础教育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考、高考仍将升学作为唯一目标,它必然会对教师行为产生不良导向;功利、实用、实惠成为各类学校的通病。

2、处在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对教师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教师的待遇和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其劳动回报和一些行业相比还存在差距,从而削弱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特别是在我们这个财政穷县。有些教师把学校当作“市场”,把“教”视为谋生的手段,从而产生不良的从教动机,只注重物质利益,精神世界里少了敬业精神。

3、学校管理上的松懈以及制度的不健全。毋容讳言,一些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管理不够到位,疏于学习提高,懒得明察秋毫,对教师的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干好干差没有区别。

4、极个别教师本身道德品质败坏,或对自身要求不高。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极少数教师得过且过,但求无过,缺乏事业和上进心,放弃、忽视理论学习和业务提高;思想僵化、教育观念落后,教法简单,教育效果不佳。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教师,要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必须在师德师风上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认为要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

要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布置,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校长亲自抓,工、青、妇配合抓,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以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及我县正在热评的“十大乡村教师”为典型,加强对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以榜样的力量,鼓励教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教师,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3、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育人的能力。

赵书记在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五新”的总体要求,对教育提出了争创“四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学校教师要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新理念,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4、依法强化管理,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教师职务、职称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扬师风师德高尚的教师;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5、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台、网站、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师风形象的良好氛围。

6、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在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理事会,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等举措,争取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起教育行政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网络,达到纠正不良师德行为,防患于未燃的效果。

师德教育第3篇

一、为教育而教:教师教育的德育使命

2007年9月9日,总理与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座谈时说:“一般大学的学生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要‘兼善天下’。”他还说:“师范生的道德要求更高,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1]这既是总理寄予师范生的鼓励与鞭策,更是对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期望与要求。

2009年,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教师大计,师德为魂。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师德建设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对于教师教育而言,如何改革德育模式,强化师范生的德育素质,是最值得反思的新情况,也是最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问题。从师范生的教育价值取向而言,教师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树立“兼善天下”的理想,而且要赋予学生“兼善天下”的才干;不仅要教会学生立身行己,还要让学生学会教学立人;不仅要为学生而教,还要为教育而教,承载起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大计。因此,相对于一般大学教育,教师教育承载着更大的德育责任和义务。

总结近年来的教师教育发展趋势,我国教师教育在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在追逐学术化、技术化、职业化的浪潮中,教师教育的专业划分越发明细,职业导向更加清晰,于是便逐渐形成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师范生素质量化模型,学校德育也在无形之中被纳入到了实践技能之外的“专业知识”素质当中,导致师范生德育智育化趋势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我国的教师教育在经历师范教育独立化、“去师范化”和综合化的改革历程中,为“独善其身”而教的个体人才培养目标不但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反而更为普遍。然而,教师教育培养的毕竟不是产业工人,也不是简单从事教育的机器,而是德才兼备的教育家。“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教育必须进一步强化德育首位,放眼未来,确立起为教育而教的崇高目标和责任意识,积极推进现代德育模式改革,不断探索适应师范生德育需求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以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为教育而学:师范生的德育诉求

古往今来,教师的道德力量一直是教师教育的灵魂,这一亘古不变的传统根植于师范生与教育的不解之缘。师范生的职业取向是教育教学活动,亦即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这就使其承载了有别于非师范生的道德力量需求:不仅要具备其他大学生同样的个体素质,还需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化特质;不仅要对教育问题具有坚定的立场,还要保持对教育事业的一生钟爱;不仅要对教育真谛具有完整的诠释能力,还要注重道德塑造和人格示范;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善天下”,承载起“立人”的责任。

目前,国内学者尚未对师范生德育素质作出定论,普遍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3]笔者以下所论述的德育素质的范畴是基于师范生德育的双重性而言的,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首先是师范生在接受学校德育中应该形成的个体道德素质,其次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学立人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德育实践素质。即使从教师教育专业化和教师职业化的视角审视,师范生不仅要具备一般意义上的个体德育素质,而且还需要具备教学立人的专业化德育素质。

关于德育知识素质。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有句名言:“没有深厚经验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仅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释的教科书”,对于师范生而言,德育知识素质就是其从事德育实践的理论基石,其结构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根据德育对象所处环境的需要应掌握的有关知识以及文学、历史、美学、艺术、教育技术等其他相关知识。但是,这些大众化的个体德育知识还不足以适应师范生的德育需求。而且在现行的德育模式下,师范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一直存在较大的结构性缺失,一些专业性的德育知识尚待归纳和总结,师范生德育知识载体也需要进一步搭建和完善。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德育不能将学生对相应思想道德理论的掌握本身作为单一的目的来追求。只止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德育,最多只是智育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对相应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虽然是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必需内容,是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其他方面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但对相应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本身还不能构成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部或者说整体”[4]。如上所述,只有摆脱了德育智育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才能满足新时期师范生的德育知识诉求。

关于德育思想素质。德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灵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能做“授业”机器,应该做有思想的“传道”者,这样才能触及教育对象的灵魂。换言之,一个没有德育思想的德育工作者是不合格的,作为教师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传承者,师范生的德育思想素质既是其个体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也是其“传道”的法宝,更是其从事德育实践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师范生的德育思想素质无疑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德育思想,还要有具备现代科学的德育思想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人身观,还要有对德育工作的忠诚和热爱,要有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良好的思想作风等。

关于德育方法素质。从哲学意义上理解的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具体方法,学校德育也不例外。“德育方法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对学生施以系统的德育影响的步骤和手段,是一般教育方法在‘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德育方法体系的不同层次可分为德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根据学校德育方法体系的不同环节可分为德育的施教方法和测评方法,根据学校德育方法体系的不同类型可分为内容型和过程型教育方法”。[5]简言之,德育方法是在德育活动中联系师生的纽带,是德育实践的方式与手段。师范生能否掌握并灵活运用德育实施方式和手段,是其从事德育实践并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条件,也是其教育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不仅如此,“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现代德育实践中,单一的德育方法也许容易掌握,但对德育方法的灵活驾驭和优化组合则需要施教者充分发挥自身的道德力量和德育智慧,这是师范生未来从事德育实践的关键所在。同时,师范生未来德育实践方法的更高境界还在于实现“定法”和“不定法”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个体思想观念和行为千姿百态的今天,面对当代德育对象不断发生变化、德育内容不断更新、德育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仅靠传统德育方法的单一运用或是机械组合都是不可行的。这无疑是师范生未来从事德育实践的一大挑战性难题,也是传统模式下大学德育无法逾越的困难,新时期的教师教育必须予以认真研究和破解。

三、为教育而改:师范生专业化德育体系建构

当前,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外,绝大多数学科专业的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一样,接受的是大众化层次的德育,缺乏专业化的师范生德育素质培养内容和实施载体。因此,教师教育除了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之外,理想的师范生德育还应该在德育体系的重建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首先,师范生德育目标体系需要专业化设计。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师范生的德育双重性迫切要求建立起专门的教师教育德育目标。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这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的,但是,这里的德育目标所指对象是全国的青年大学生,其内容没有也不可能细化到师范生德育的专业需求上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教育在确保总体德育目标和大众化德育规格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教育实际,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设计专门的师范生德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

其次,师范生德育内容体系需要专业化改革。师范生德育内容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必要紧密结合师范生职业需求进行专业化建设和改革,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专业化的师范生德育课程体系。《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是这样描述高等学校德育内容的:“高等学校德育内容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中学德育内容的深化和延伸,要针对高校学生及各学习阶段的特点安排德育内容,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体系。”因此,从高校实际德育内容看,绝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主要还是围绕既定目标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规定内容。从高校现行德育课程体系看,绝大多数高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中国革命史课程,思想品德课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法律基础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文科类专业开设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等。如果仅从大学生个体道德素质的培养角度看,以上课程无疑十分丰富和充足,可谓尽可能地实现了“独善其身”的德育目标。但是,这并不能代表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也不能说明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因为从师范生的职业取向和德育需求看,在如此丰富的德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师范生迫切需要的德育思想、德育知识、德育方法等素质培养明显缺失,即便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也并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教育切实担负起改革创新的责任,在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体系之基础上,要本着德智结合,以德教为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改革传统德育模式,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师范生德育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师范生的德育需求。

再次,师范生德育评价体系需要专业化建构。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德育总体上呈现出领导到位、管理规范、参与有序、团学实践与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良好局面。但是,基于师范生德育需求相对于非师范生而言所存在的较大差异,其德育目标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高于大众化的个体德育层次,其德育管理方式特别是评价标准应也同样该相应有所调整。同时,各高等学校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行为准则为依据,主要按照思想、政治、品德的分项内容及其标准进行考评,且为了力求公平公正,其形式与手段可谓灵活多样。如此一来,现行的德育评价在力求公平与公正的同时却忽视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需求,在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下,师范生德育诉求的积极性在无形中受到消减。久而久之,再新奇的激励办法与措施也显得苍白无力,再丰富的德育内容和课程也如同虚设。这应该算是较长时间以来高等学校师范生德育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师范生德育内容的实施与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建构起规范化、专业化的师范生德育评价体系。

总之,教师教育承载的德育使命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教师教育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课程体系及评价机制已势在必行。我们期待着建构一个充分体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现代德育体系,这既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广大德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新界域。

参考文献:

[1].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座谈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2007-09-09.

[2]周济.在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9-09-09.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4]沈壮海.论高校德育的整体理念及其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3,(8).

师德教育第4篇

师德教育教师演讲稿

几年的教育教学之路,有苦有涩,有酸有甜。我不曾有也从未追求过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轰轰烈烈。但我却想体现出一种冻雷惊笋欲抽芽的拼搏。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从高尚的情操去陶冶稚嫩的花蕾,要不断地陶冶自己的心灵,为人师表,就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爱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必须要爱这个职业,更要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必须关注学生。细心地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尽心竭力。可以说爱是阳光,爱是教育的金钥匙。

二。克己为教,自强不息

爱能超越自我,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完美起来。我热爱事业,事业也治练了我。对学生的爱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身体力行。几年来,由于超负荷的工作,自己已患上了很多疾病。每当自己因病而疼痛难忍时,我也想请假。谁不想自己有个健康之躯呢?但是我教的学生是多少家庭的希望啊!怎能耽误他们呢?我的岗位在学校,于是我咬咬牙坚持上班。我没有为家庭私事请过一天假,落过一节课。这样做,我觉得心里踏实,对得起学生。

三。 潜心探索,深入研究

教师的人格魅力,班任对学生的感召与遥控能力,追本溯源,在一定程度上仰仗于你的学识,你的教学水平。因此多年来,我潜心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法,努力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平时教学中,我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表面现象看,有的孩子聪明伶俐,有的孩子反应迟钝,有的孩子老实听话,有的孩子顽皮淘气。但是我发现不是所有的表现都反映学生的本质。因此我认真研究,因人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

回顾这几年的教育教学,确实感慨万千。但使我感受最深的却是:回眸一笑堪慰。我会一如既往,敬业拼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师德教育教师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往前走,永远是热爱与敬业》。

有古代全才美誉的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涩的,但其果实是香甜的。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当老师们看到桃李满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时,他们付出的爱就得到了回报,他们就会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真谛。

XX年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林崇德老师指出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他们都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工作铸就了闪光的师魂,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是的,前辈们的告诫就是真理。我深深体会到其中的内涵。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老师要用心去关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不论他们学习的好与差,不论他们品德的高与低,我们都应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真正做到老师就是妈妈。

三字经中提到教不严,师之惰。作为老师对于学生不能一味的溺爱,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作他们知识上的导航者,生活上的引领者。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参加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了,脑子里经常会浮现出这样一些画面:在对待学生的知识上,老师要严格要求,不能让他们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对学生负责,要严格要求他们,要做好监督职责。使他们在知识上日有所获,身心、心理上日有长进。

每当看到学生们日有所获时,我认为自己便做到了称职。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关系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衰。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教师,犹如辛勤的农夫,在自己所钟爱的这片土地上,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

唐太宗说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让他看清了自己的是与不是。我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的镜子,告诉自己要知荣知辱、爱岗敬业。

记得拉萨某中学的一位师德标兵说过:西藏可以缺少氧气,但不能缺少精神。什么是不能缺少的精神呢?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执着追求、奋发进取的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大,时刻鞭策着我要牢记责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对照教师十要十禁,我会热爱教育,禁止弃教经商,雇人顶岗。托病请假,无病呻吟,要关爱学生,禁止讽刺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认真施教,禁止随意加减课,接打手机,要严谨治学,科学评价学生,语言文明,禁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文明语言,举止端庄,衣着得体,廉洁自律,不向学生乱收费,乱发资料,乱推销商品,要遵纪守法。

人在成功的时候容易意气风发,而我要选择的是锐意进取。因为有锐气就有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有锐气,就能成为意志消沉、挫折失败的克星;更重要的,我认为锐气就是一种执着追求、奋发进取的敬业精神。人一旦缺少锐气,就会职不尽责,工作应付、作风飘浮,成绩平平。都说青年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也是高尚师德的传承者。那么,我们就应当摒弃那种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的状态,树立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在教师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成就一番事业,造福一方学生。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前行的道路上,心怀热爱与敬业,我思想、我行动、我坚持!

师德教育教师演讲稿范例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爱和责任铸就师魂。

两袖清风,衣带渐宽终不悔;三尺讲台,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人把我们喻为到死丝方尽的春蚕,有人把我们比作传播知识的天使,有人把我们颂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称我们的事业为蓝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太多的溢美之辞背后,三尺讲台依然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更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业迹。然而就是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三尺讲台,却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传递了人类所有的文明。教师的事业就是默默的奉献

和无私的牺牲,教师的工作意味着更多的爱与责任。

怀揣着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我整整走过了任班主任的八个年头,在这八年里,我深深的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学期初,我又迎来了新一届的毕业班。班上的37名学生都是去年期末考试的佼佼者,可是开学不久有个叫张钊的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平时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在我任教的英语学科上成绩不是很理想,于是我找他谈心,多次对他进行理想教育,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后来我又和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家校结合共同帮助他提高成绩。渐渐的,我发现他变得开朗些了,能够主动的向我请教问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我的心中无比的喜悦,有什么比学生的进步更让人感到高兴的呢?可是谁又会想到,欣喜背后一只恶魔的手正悄悄的伸了过来。

九月27号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教室,看着我的学生们一个个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晨读。可是张钊的位子还空着,怎么回事呢?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张钊的父亲为儿子发烧不能来上学请假。第二天,张钊还是没有来上学,我打通了他家的电话,他的家人说孩子病的很严重,现在正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检查。简单的发烧怎么会去市里检查呢?我开始焦急的等待着检查的结果。几天后噩耗传来,张钊被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我怎么也不敢相信,。

我赶紧去医院看望他。病床上的他瘦了一圈,却还在问我课讲到哪了,听着他的母亲给我介绍他的病情,我不禁泪如雨下。不幸它夺走了晴天,夺走了孩子脸上的阳光,在让笑声远去的同时,也让这个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窘迫。回到学校,我在班里宣布了他得病的消息,好多学生也流下了泪水,我对他们说,把你们的泪水擦干,看看我们能为他做点什么。有的同学问他在哪住院,想去看望他。有的说我们为他捐款以减轻他的家庭负担吧,还有的说我们送给他一些礼物,以鼓励他坚强的生活吧。看着他们对同学朴素的感情,我激动的说:你们说的都很好,学校党支部也已经得知的张钊的情况决定为他捐款了,我们就响应学校的倡议,伸出友爱之手,奉献一份爱心,帮助张钊战胜病魔吧。10月21日下午,全校400多名师生在操场上排成长队,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师生们将一份份爱心投进捐款箱。全校共捐款14423元,我班36名学生共捐款2055元,学生们还为张钊这了1000只纸鹤,每张纸鹤上都写上了他们的祝愿,在我班学生为他一起演唱

师德教育第5篇

关键词:师德修养尊重平等协作诚实发展

一、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为教师培养在任何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成败。随着学术界对教师的研究,强调教师本人自觉性、主动性的教师发展已是当今研究教师的关键词之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接受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无论是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育还是从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等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他们是一支担子重、影响大的队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使得大学英语教师具有更高的成就感,使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途经更加宽广,最终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回报。

英语语言不仅是一个工具,它还承载着西方文化和文明,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精神,不仅仅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要意识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具有民主意识、创新思想的人,具有这种意识和思想的人最终可能发展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品德素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还包括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术的态度,并在师德规范建设上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总之,无论是从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还是从教师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都是极其必要的,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师德修养的内容:

1、“尊重”和“平等”: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工作关系的核心,美国高校教师的责任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们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信念”[2]。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追求公平、公正和多元,1975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应该做到:“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在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所获得的学生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2]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还规定了教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对于防止教师腐败有着积极的意义。

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根基是法律,是由公民权利派生出来的,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践行也是如此,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大多是基于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这一职业往往被看作是理想的道德化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个人人格修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要求对于大部分老师不仅是要求太高,而且甚至是剥夺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这种要求在现实中很难有比较客观、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这种对于教师作为一个普通职业的过高要求,反而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很大的落差,不仅不利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践行,有的甚至会扭曲教师的人格,无形中对教师、对社会形成了伤害;再者,中国大学英语教师是一只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的独特的队伍,一方面,这批女教师要承担和男教师同样的教学、科研和自身的进修、职业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无法摆脱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角色,这就使得她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无法减少工作数量和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在她们的体力和精力无法支撑现实的需求时,很多女老师只得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男权思想仍然盛行的中国,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的弱势,使得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加的劣势,或者是由于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势导致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的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对她们的要求没能很好地和对她们的关心结合起来,之间必然有不切实际的地方。

虽然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根基同我国的师德规范基础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却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吸纳的内容。如果说《美国高校师德规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是教师对待学生所应履行的基本要求,那么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评价、科研过程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是否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显性的、评价起来比较方便的师德规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并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

2)承认差异性,知道班级中学生在社会背景、语言技能、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差异,知道差异的价值,理解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3)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即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即要因材施教。

4)通过认可、肯定、鼓励等方式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并能理解而不是讽刺、挖苦学生所犯的错误,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信任感和归宿感。

在评估时应做到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估是教师对自己上课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反映师德修养的显性标准。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利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估方法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参与整个评估过程,并能向不同对象汇报关于学生的评估结果。

1)知道评估的重要性,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言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知道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知道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各种方法,并能选择、设计多种评估方法,利用这些评估方法推进教学,做出重要的教学决策。

3)明白学生参评对学生成长、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评估使用的标准,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估的目标和设计评估的方法。

4)善于报告评估的结果,能清楚地和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及行政人员交流评估的结果,使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从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估体系中受益。

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拥有较好师德修养的教师无疑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评估等实践中言传身教。科学、健全、公正、公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公民和人才的有效措施。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在我国高校扩招、普及、绝大部分学生步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熏陶的当代,通过英语语言承载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在中国人的青年时期奠定好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则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协作”和“尊重”:教师与同事关系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横向联系,“协作”和“尊重”应该是教师和同事等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西方文明有更多了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许多课程的教师更容易做到:

1)知道协作对职业成长的重要性,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政策制定者、专业教学研究机构成员等进行合作,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让同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

3)积极参加各种教学专业组织,在专业组织中能相互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相互尊重人格和名誉,尊重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同事的隐私,不在同事的背后闲言碎语,挑拨是非、拉帮结派。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之间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交流与协作,比如评价工具的设计、教科书、电子教案、课件的制作或其他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科研信息的交流,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乃至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设计等等。对于工作量繁重、压力很大的女性教师较多的大学英语教学队伍来说,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开阔思路,少走弯路,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要知道当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在活动中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时,教师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排除文人相轻、侵犯对方尊严、影响协作的种种行为。在交换意见和进行评论时,应该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分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总之,“协作”和“尊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中处理同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3、“诚实”和“学无止境”: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

在大学校园里,不是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是终身学习者,作为语言教师,更是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无所不包的语言、文化、新的教学理念等等,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师发展的主观要求,而科研则是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经之一。诚实、学无止境的理念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待学术的基本态度。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搞科研时,既要遵守诚实、不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一基本原则,还有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即:

1)积极履行向公众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知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公众的鉴赏力;

2)在课题申报,数据资料采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传播,成果审核、评价等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

3)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遵照数据共享、思想共享、理论共享和成果共享的科学公开原则,加强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检验;

4)学无止境,不断探究。

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而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没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扩招的需求,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数量偏多;其次,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看作是窗口课程,往往把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看作是学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显性标准,这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更大了;再者,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级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等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小班上课、分课型上课等等,又给老师增加了新的负担;英语这门课程似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学过,似乎所有人都有一点兴趣,所有人都会一点英语,也似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对英语教学发表意见,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曾对英语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界新的反思、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虽然被全社会所关注是好事情,但这其实是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而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没有到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中国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都要考二外,这就增加了考英语研究生的难度,而即使考上研究生,很多学生不得不在用途并不很大的二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外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少于其他专业,有的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书,在毕业后还要花很多的功夫才能真正在英语天地间驰骋;在职的外语教师,有条件的大多代英语专业的课程了,代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往往是所教的内容和科研的内容脱节,所以很不容易出成果,因此在评职称时吃亏;甚至连英语专业的老师在评职称时相对于其他专业的老师也是吃亏的,在很多高校,其他专业的教授很多,学英语的教授数量少之又少,真是应了美国学者Freeman的话,培养一名外语教师要比培养其他专业的教师难得多,希望英语界的权威、专家、学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制定政策时能客观地、适合中国国情地保护大学英语教师这只队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保护大学英语教师乃至所有英语教师的利益应该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诚实、不断探究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4、“克服困难,不断发展”: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

大学英语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环节,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知识在变,生活在时代洪流中的学生在变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个人进取和职业发展看作是个人的责任,否则的话,就可能出现职业枯竭,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教师自觉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3]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职责,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分享成功、兼容并包,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应该是教师对待职业和学术的态度;也是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没有终点的,现代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是没有终点的,良好的师德修养既是大学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赋予的特别使命,只有把师德修养乃至职业发展看作是一辈子的事业,才能享受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自信和乐趣,拥有不间断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去提高生存的质量,并通过有效的工作提高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这应该是师德修养的崇高的、终极目的。

师德教育第6篇

一、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不仅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师德修养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要时时处处想到有千百双眼睛在盯着自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校园无小事,处处在育人”,就是对师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师德教育,一方面,可以融洽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的关系。以教师集体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聪明才智,积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从而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不断促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体制的成熟。另一方面,还能充分调节个人、社会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教师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劳动必须受到尊重,自己的权益必须受到法律保护,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是一个跨时代的责任,在此基础之上,自愿地继承传统的敬业、乐教品质,终生从教,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师德教育还可以引导教师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极端的自私自利主义,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少年,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而因材施教地开发学生智力,以身作则地陶冶学生的灵魂,调动学生增强体质活动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只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还远远不够,还应把这种品德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应责无旁贷地传给下一代,但下一代能否经受得住时代潮流的冲击,能否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栋梁,则取决于其思想和文化程度。教师作为道德和知识的传递者,其言传身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可能对学生的一生起着主导作用。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只是一些外在指标的较量,而且是整整一代人素质和智慧的大较量,加强师德教育,发挥师德效应,树立教师形象,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师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首先,“双重人格”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教师对别人的要求是马列主义,对自己的要求却是个人主义,要求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自己却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他们的这些行为极大地动摇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其次,拜金主义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教师不好好上课,却热衷于给学生上“家教”,而且收费不菲;有的教师通过学生或家长推销各种商品,将师生间的纯洁关系变成了裸的金钱关系。最后是缺乏职业自尊。有些教师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理不平衡,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认真钻研业务、从而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

三、如何加强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第7篇

[关键词]教育 师德 教育理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出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大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等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我认为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单一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重心灵的沟通。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少关爱学生或不关爱学生。

四是教育机制不健全,好多学校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新的教育理念未能形成,部分陈朽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师德教育的滞后。

面对种种现状,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觉得应该从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觉得教书育人不可只教书而不育人。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我校有一位因教学成绩优秀而知名的教师,他有一套成功的应试方法,他所带的学生在全市前2000名中比重很大,很多家长为了能使自己的孩子到他的班曾不惜一切代价,最后几乎都让自己的孩子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想,可是到了大学后,因为习惯了应试,面对大学的开放式教学论文环境,全然不能适应,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而且不同程度的患有心理疾病。这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点仅仅停留在了应试上,忽视了学生全面的健康发展,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教学论文盲点的产生。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却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关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对不同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样,我们也就不会再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老师眼中也就不会再有优差生,只有差异。

二是要以身示范,情感育人。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发扬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本学期,我们学校一位教师外出学习,教务主任安排我带一周的课,对所带班的学生很多教师得出以下的结论:“上课焉,下课欢,不打不闹不是这个班。”为此我精心地准备了每一堂课,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学数学有了新的认识,一周后,他们强烈要求我再给他们带几节课,如果说我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也许就是我从不训斥学生,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真正的去关心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的教师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应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成长现象。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有人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长,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被广大教育家们奉为金玉良言,不无道理。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心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如果在这关键时期,受到不良氛围的熏陶,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歧。以此下去,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先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试看今日少年之雄姿,必将赢得未来强国之势。”反之,少年不争气,国将不国。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言谈举止也深受老师的影响。由于好奇心,学生非常关注教师的一点一滴,而且刻意去模仿。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却很强。中学生由于这样的特点,不分是与非,极力效仿,哪怕是小小的表情、动作,都不肯轻易放过。因此,教师的师德、简单的说就是言行举止必须慎之又慎,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家长做出榜样。

师德教育第8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然而 ,教师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那只有具备严格的自律,高尚的师德水准,才能在现实的教育生涯 中守身如玉,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 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身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面对窗外扑朔迷离的现代风景,难免会为干教师这一行不能“潇洒走一回”而感到困惑。的确,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了他一辈子无法辉煌,许许多多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直到退休的身居斗室 ,两袖清风。难怪有些教师不安份于教学,想下海、跳槽……过去,本人也曾有过一段不安心从教的心理过程。初涉教 坛时,我心中充满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满怀激情,但不久这份激情便被“清贫”而逐渐淡化,不安心从教的思想开始在心中萌芽。不久前的一件事才使我认定了脚下这条 路。那一 年,我因病住院手术,由于药物反应发高烧而不省人事。下午醒 来时,只见窗外挤满了小脑袋,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上充满了担心和关切。孩子们见我醒来,兴奋而亲切地唤着:“老师……”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泪水迷糊了眼睛。此情此景,我才真正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高尚。当教师 虽然“清贫”,但这真诚的付出能换回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这其中的乐与甜又是哪个“外人”能体会得?教师的劳动的确艰辛、繁重而富于牺牲,劳动成果又不是显效的,难以形成立竿见影,不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但我们只要正确认识 自身的职业 特点,不攀比,不气馁,就能在“清贫”中感受到“外人”无法感受到的“富有”。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 治学 精 神,公正无私的高尚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师德榜样是无穷的力量,引导教师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请有经验的老师作师德讲座或进行现身说法,对促进教师师德规范,提高是德水准是十分必要的。九八年我市组织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巡回演讲,就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激烈的反响。他们有的初涉教坛,豪情满怀,立志奉献;有的身残志坚,倾其所能,甘为人梯……一个个典型事例生动感人,从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见真情,激起了广大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使大家认识到自已所从事的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从而树立起“角色”理想,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师德范畴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

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失去家庭温暖的他从此情绪低落,时常缺课、逃学,成绩一落千丈。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资助他生活,还经常用车送他回家。除此之外,我还让全班同学对他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友爱,让他感到这“大家庭”的温暖,激起他学习的信心和摆脱困难的勇气。过一段时间,这位同学又渐渐露出活泼开朗的天性,学习勤奋了,成绩提高了。后来的初考,他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现在还经常来信叙说对往日与老师、同学共游戏同欢乐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愿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师德教育第9篇

德育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够得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说作为学校德育之首的班主任工作,是沟通家长、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关系的纽带,那么教师的教学情感,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教材的创作情感两者之间达到协调、交融的桥梁和媒介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怎样借助教师情感为中介,使德、智、体的创作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让学生产生共鸣,收到强烈的感染,达到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并借此来提高整体教学的效果呢?

首先,必须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认为,师生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更有人认为,教育过程必须在幸福、欢乐的情感交往中展开。倘若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那么,学生的“向师性”就强,从教室那里发出的信息,也就特别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此外,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易于使学生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形成和发展都具有较大的作用——言传身教说得再好不过了。

其次,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艺术,挖掘自己的情感因素,用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灵中,并用活生生的正反事例,真正切切地体现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促使学生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抓好两个“情”字。

第一要有热情。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品行。这种热情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只有具有这种爱,才会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才会有动力去刻苦钻研业务,去了解学生,去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要有激情。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教师要表达出课文的情感,并能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有充沛的激情,教师要有良好的体态语言、有声语言和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万不可在课堂上无精打采,使讲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如果教师总是铁板似的面孔,冷若冰霜,那么学生就会在情感上产生距离,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作为德育更要如此,教师千万不可专瞅短处,出口伤人,出手打人,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人曾说过,老师的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他会使智者变愚,也会使愚者变智,教会学生用微笑面对一切,世界就会更美好。国家特级教育专家、全国四大著名演讲之一的彭清一教授在他的演讲中曾说过:“一个人没有激情、热情,是不可能成功,激情、热情是什么?激情、热情就是对工作高度责任感的体现”。

作为德育工作者,最起码要有责任感,既要有“专家”扎实的文化基础,又要有“艺术家”充沛的激情,更要有热心、爱心、耐心和恒心,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