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化发展模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8 15:33:47

数字化发展模式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1篇

[关键字]城市测绘模式 数字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26-1

进行数字城市的建设,即通过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积极获取、整合并挖掘城市中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面向政府、社区、企业以及公众的信息化服务、应用及保障系统,以实现城市各项机能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从而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及相关建设、规划、服务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测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及其支撑作用。因此,推动城市测绘模式的数字化发展十分有必要。

1数字城市空间数据相关需求的主要特征分析

对于城市而言,其无论大小均为所处区域的中心,也是整个区域中物流、信息流与人流的中心枢纽。因经济活跃程度、地理特性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城市较非城市区域而言,对于空间信息方面的需求会存在不同的特征,因此,城市测绘内容方面也具有相应的特征。

(1)城市空间尺度较小,因而城市测绘方面有关地理信息要求更为详尽,具体体现在维度与比例尺两大方面。由于城市的空间尺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数据主要负责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其地理对象进行反映,很少涉及到数据的综合,由此可见,对于城市空间数据而言,需采用相对较大的比例尺系列。随着研究范围的逐步聚焦,对于城市空间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进一步提高其精确性及其详细程度。

(2)城市功能的复杂性对数据体系的完备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运营、管理及其建设方面,此方面要求更高。城市的空间一般涉及较多的地理信息,从而方便城市测绘过程的顺利进行。数据信息的范围包括交通、道路、地质、水文、房产、地籍、土地利用、旅游和地表覆盖等。地理信息按照类型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地理信息,前者可为其他信息的定位提供资料,如道路、水系、境界和街区等,后者则为位置属性方面的资料,例如地籍、土地利用、植被和地质等。所以,只有获取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才能实现城市测绘的数字化。

(3)城市生态的活跃性对数据的现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某区域范围的中心,城市的社会及经济活动必然十分活跃,特别对于这一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而言,城市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因而形态也日新月异。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空间信息方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特别对于空间信息准确性及现势性方面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例如,对于车辆导航而言,已不允许地理空间信息存在更新周期了,因此,要求必须进行更为及时精细的城市测绘体系的建立,以便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方面进行即时跟踪与动态更新。

(4)城市空间数据的应用针对性更强。对于城市测绘而言,其另一重要特征即测绘同有关应用领域之间的高度集成化。进行区域性的测绘过程中,因测绘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因而更加强调测绘成果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以及相关规范的制订,以共享性获取最大的应用回报,此特点即区域测绘过程中基础测绘体系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2面向数字城市的数字化测绘发展模式分析

城市测绘模式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成果以及城市业务管理这三个方面,因此,只有将以上三个内容融合到城市测绘工作中方可有效促进城市测绘模式的数字化发展。

(1)城市测绘与城市管理业务流程相结合。对于城市业务管理流程而言,其主要层次及其关键环节必须以城市测绘为基础为城市的业务管理提供基础性支撑。城市业务管理的成果也可用来服务城市测绘工作,例如,对城市地形图进行更新等。在道路竣、验收,普通工程,征地地形图以及建筑物竣工等测量过程中,测量数据可为城市地形图的更新提供有关资料。此外,以工程测量数据结果为依据,可对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地形图进行补充及修测,还可对地形图进行动态更新。

(2)城市测绘同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成果相互融合。对于数字城市而言,其从离散且自为的应用阶段逐步发展到了以规划为基础的系统应用阶段,再到如今的集成整合阶段,在此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建设成果,并在城市管理方面及相关行业均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CORS系统的构建实现了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及其更新于一体的新型技术流程及方式的形成;二是城市数字化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构建,此平台为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共享、上传及其应用服务均提供了一个城市化平台;三是经多年建设,城市空间数据库各个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库已构建完毕,且具有质量高、操作性强、覆盖程度高等方面的特点。只有二者的相互融合方可实现测绘、建库、更新及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测绘系统的形成。

(3)城市测绘同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相互融合。对于城市测绘过程而言,其需同电子政务系统、通信技术、物联网、城市网络、云计算以及智慧城市等多项信息成果相互融合,并形成一套同地理信息采集、加工、更新、处理、管理、分发、共享以及应用服务等相互适应的技术支撑系统。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城市测绘模式已开始由传统模式朝向新型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城市测绘体系发生全面转型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测绘道路加速前进的重要动力。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下,城市测绘模式的数字化是城市测绘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仅可以引导城市测绘模式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对测绘体系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推动新型测绘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2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

对于广大档案工作者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对汹涌的社会信息化大潮,档案界如何应对,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城建档案作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成员,如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1、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像音带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盒录像文件,再运用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储于磁带库、光盘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档案”管理网络的档案管理技术。

2、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而传统的纸制档案存储空间大,查阅不便,并且维护成本高,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的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城建档案的存储介质,载体形式主要有磁盘、光盘及录音、录像、文字、图纸、图表、照片等。城建声像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直接以图片、录音、录像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声像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为主的历史记录,我国大多数城建档案的载体是纸制档案和录音、录像带等。而录音、录像带作为声像档案的重要组威部分,如何保管和有效利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磁性物质容易受外界环境如空气、温度等的影响而改变,从而影响其寿命。因此,将录音、录像带通过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数字化电子文件,延长其寿命是声像档案保管利用的最佳途径和必然趋势。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城建档案优化信息源。整合档案信息,实现业务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开发利用。同时也方便了网上传输,也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声像档案管理问题是时代赋予城建档案管理者的新任务。声像档案也是提升城建档案在社会地位的极好载体。在声像档案地位越显重要的今天.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管理工作转化时期,积极探索、研究好声像档案管理这一问题,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发城建档案信息是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而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档案真实反映一个城市过去的面貌,扩大城市知名度。档案工作要紧紧围绕城市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广泛收集各类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动态资料编写不同类型的参考资料,主动选择、分析、汇总信息资源。提供档案资料,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以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的品牌形象。

3、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大核心要素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在于各种档案信息经由公共信息通道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满足多用户在同一的或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广泛而有效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几大核心要素:

3.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保障,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程度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基础设施涉及的内容很多,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是档案信息数据、计算机、通信三者结合的产物。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城建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方面要采取相关技术搞好原有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充实和完善,并与有关网络系统实现互联:另一方面是对现有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

3.3标准规范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的迅速发展,网络的不断延伸和扩展,需要确保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可靠和安全,就要构建和遵循关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标准规范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要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3.4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是进行城建档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管理、存贮、传递的各种应用软件,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关系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应用系统建设要同各单位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建设同步发展。

3.5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信息化成功之本。人才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设一支能驾驭档案信息化建设,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

4、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

4.1政府要积极引导,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树立建设信息化的意识,增强建设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开展工作中要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科技创新。

4.2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建设我国城建档案数字化工程的重要基础之一。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推出相关的标准规范。最终形成我国城建档案数字化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并且紧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保障用户公平使用的合理途径。

4.3相互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信息化认识。开展“推进重点,带动一般”的活动。带动全国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5、结语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快。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现实需要的产物。城建档案信息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源性资源;城建档案工作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建档案古已有之,它与城市建设活动同根同源,既记录了城市的历史面貌.又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内容和走向,城建档案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是我们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极其重要的信息源泉。

参考文献

[1]江伟琴.浅论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8.34.

[2]罗敏.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途径[J].城建档案,2009.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3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绿色教育;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05-02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对绿色教育的关注持续升温。人们用绿色教育来表达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等目标的关注[1]。绿色教育是一种理念,表述类似观念和实践的名称还包括可持续性教育(sustainability education)、生态教育(ecological education)和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绿色教育是基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以促进教育主体、受教育主体与教育环境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2]。

绿色教育发展的提出首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举办的以人类与环境为主体的大会上,即人类环境大会(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该会议号召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此后公布了有关环境教育的全球性框架文件,即《贝尔格莱德》,规定了绿色教育的目的、具体目标、教育对象和指导方针。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指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有必要实施深入而广泛的环境保护教育行动。此后,“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绿色课堂”等活动和相关研究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3]。

远程教育是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习者的教育活动。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远程教学形式,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采用远程实时多点双向交互式多媒体现代教学方法,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育传递过程[4]。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等的兴起带动的强劲需求,远程教育也从一种补充的教育形式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远程教育具有独立的且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和明确的系统目标。因此,有必要在远程教育的系统设计和政策制定中加入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利用绿色工程和绿色设计理论,设计数字化环境下现代绿色远程教育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主要部分,构建现代远程教育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一、现代绿色远程教育系统的架构

(一)现代绿色远程教育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绿色远程教育系统的输入包括远程教育的指导方针、内容,学习者需求、目标、特点和学习环境,考虑到绿色远程教育的可持续性,积极有效的学习是其输出。学习者应具有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沟通和合作也作为系统的输入,而产生的创新性产品作为系统的输出。从教学的方面来看,管理好沟通和合作所提供的反馈也应该是输入的一部分。

(二)现代绿色远程教育系统的处理

系统都是通过处理将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而绿色远程教育系统的处理来自于其机构战略。对于任何远程教育机构来说,同时拥有合适的技术计划和人力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这能确保建立合理的技术体系,并保证了使用这些技术的学习者和教育服务人员(包括教师、管理人员、专家和技术人员等)得到很好的支持。远程教育的自然资源包括学习者、教育服务人员和教学内容,应该在避免浪费的情况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绿色远程教育系统设计的学习材料

远程教育系统应能够利用通信技术提供不受限制的信息接入,并能将信息转化成学习者需要的内容。当我们对远程教育系统采用设计理念的时候,可以将学习材料及其环境看成一种产品,从而使用绿色工程和绿色设计的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利用绿色工程和绿色设计方法,对学习材料这些教育“产品”进行可分解和可回收设计,形成可再生的和易于获得的输入,使绿色远程教育系统成为一个真正的闭环系统。

(四)远程教育系统中的浪费

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对自然资源的粗放式使用和低效地废弃危险物都会带来对环境的危害。虽然远程教育系统更多的是网络化和虚拟化,但它本身是一种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可设计的产品,它的每个设计过程包括输入、输出等,也同样会产生浪费。只要是浪费就是有害的。为了避免危害,同时满足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绿色远程教育系统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如何防止浪费。

二、数字化环境下现代远程教育绿色发展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避免数字技术滥用

数字化的教学图像、虚拟的真实情景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数字化教育也使得个性化教育等教育创新成为可能。数字化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传播速度快、复制能力强、保真度高,可以节省制作教材的大量纸张、油墨、物力和人力,保护自然资源,符合“绿色教育”的理念。要加强和规范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建设标准,确保教育网络的通畅,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另外也应该看到,教育数字化改变的只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方式,盲目滥用数字技术,不遵循教育规律,不当地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只会造成教育的又一困境。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年级课堂上是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需要用粉笔上课,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5]。

(二)引导学习者合理选择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爆炸式增长,也产生了大量信息垃圾,教师需要引导学习者合理选择有益的信息,摒弃有害的和无用的信息。远程教育数字化不能让学习者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应该利用数字技术培养他们的信息鉴别能力,深度挖掘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自主能力。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习者掌握现代数字环境下的各种远程网络学习能力。首先,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内在动机,让学习者想学习、乐于学习;其次,加强远程教育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真正成为会学习的“数字人”;最后,加强对学习者的督促和检查,逐渐引导学习者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良好地自主学习习惯。

(三)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推进远程教学方式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远程教学管理制度和政策,激励教师自觉学习和应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并能将其很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新的数字化技术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提供了巨大可能性。合理地和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为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只有教师智慧地使用新技术,才能创造出新的远程教学方式,如“移动学习”、“Web2.0参与性学习”、“个性化网络学习”和“开放式课件”等。

(四)利用绿色工程和设计方法,开发远程教育数字化资源库

设计远程教育数字化资源库要像设计产品一样,利用绿色工程和设计方法,从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对其进行绿色化设计。当前的许多网络教育资源和应用软件是在商品经济的利益驱动下发展起来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高利润、高点击率等,背弃社会道德底线,大肆宣传和传播色情、暴力、和反文明的有害信息,阻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积极自主充实和开发远程教育数字资源课件库,引导学习者自觉抵制有害信息,选择有益的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有责任为了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发社会急需的为教育教学直接使用的信息资源、多媒体软件、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等。

目前远程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数量少,挖掘的深度也不够,更难以符合“可回收、可再生、易获取”的绿色标准。远程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的信息可以来自于日常的教学资料、教育网络数据库、电子辅助教学资料、专业图书资料、企业案例库等,也可通过网络传感器、网络机器人等获得的大量情景感知信息。对如此庞大的海量网络信息,要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隐含的、潜在的有益信息和知识,从而主动高效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有价值的绿色学习支持。当然,远程教育数字化资源库也需要与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预知到的教育需求提供预留空间和接口,以满足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清臣.绿色教育在中国:思想与行动[J].教育学报,

2011,(6).

[2]马广柏.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学校课堂伦理的构建[J].

教育探索,2012,(12).

[3]张凤昌.践行科学发展,创建“绿色大学”[J].中国高等

教育,2011,(4).

[4]范如永.终身学习理念下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前

沿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2).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4篇

【关键词】软件项目;软件项目管理

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发展迅猛,但是项目管理在本行业的应用还很不成熟,一般的、常规的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这是软件项目管理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由于赣州市软件行业的竞争加剧、客户时效性的要求以及一些小公司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使得软件项目管理往往被忽略或者不被重视。如何利用城市数字化软件项目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政府服务功能、维护公众利益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软件项目管理的概念

从项目管理的概念出发,软件项目管理是根据管理科学理论,结合软件产品开发的实际,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 ,从而对成本、人员、 进度、 质量、风险和文档等进行分析、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软件项目管理的目标是高质量地按时在预算内完成全部项目范围。成功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够产生优质的软件产品,因此优质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够使得企业拥有满意的客户。软件项目管理的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如期完成项目;保证项目质量;用户需求得到确认和实现;妥善处理用户的需求变动;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之内;保持对项目进度的跟踪和控制;顺利实施系统配置管理;保证对第三方产品或服务的控制和协作。

2.项目管理的内容

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项目定义。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和约束;第二,项目计划。项目的各种预先安排(进度、成本费用 、 劳动力、设备资源等);第三,项目执行。包括人员组织、资源识别、下达任务、执行任务;第四,项目控制。保证项目按计划执行;第五,项目评价。评价项目本身的以及评价项目组成员的价值。其中,项目计划、跟踪、控制是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环节,要进行项 目跟踪,必须先了解控制;要建立控制,又必须先弄清受控对象、内容以及控制如何实现,这又与计划有关。计划一跟踪一控制在项目管理系统中是一个循环,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以信息为共同核心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

3.国内软件项目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3.1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

一些项目经理认为按照项目管理来做项目计划,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是走过场,计划赶不上变化,甚至项目完成后再对项目计划书进行完善。这就造成了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有效的对进度进行控制管理。甚至由于计划不足,在开发过程中发现某个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导致项目延期或质量下降。其实制定计划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项目逐渐了解掌握的过程,通过认真的制定计划,项目管理人员可以理清哪些要素是明确的重要的,哪些是需要逐渐明确的次要的。通过项目计划的不断完善,以达到在进度、资源和范围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3.2不合实际的期待

往往很多时候,客户对他要求的软件系统有很高的期待,但实际交付的时候很难达到他们的期望。其实这就暴露了软件公司在项目管理上的薄弱以及对客户沟通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展开之前就应该做好项目设计、规划、风险评估。甚至有时候,项目人员本身没有按照项目管理过程对其进行实际分析而凭想象构筑出很高的期待,结果导致项目进行中困难重重。

3.3应对风险的策略不成熟

项目人员没有充分分析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比较简单。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提前预知规避风险,造成遇到风险时捉襟见肘甚至导致项目延期或失败。

4.项目管理在软件项目中的策略

4.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众所周知,人是决定组织和项目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软件开发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软件项目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应该根据项目组成员的组成结构情况,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技术专长,做到人尽其能;组织组建好项目团队,培养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健全完备的奖惩制度,落实权利责任制度,做到权责明确,营造良好的团队协作环境。

4.2顺畅有效的沟通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项知识性极强的工作,对人的依赖性比其它行业更为突出,因此加强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顺畅有效的沟通管理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这里的沟通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软件项目组开发人员与用户的沟通,另一方面则是软件项目组内人员的沟通。前者是做好软件需求分析所必须的;而后者则有助于组内成员的彼此交流。总之,顺畅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取得彼此的理解,有利于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

4.3正确可靠的软件需求

软件需求是软件项目的根本所在,需求不明确,软件项目开发范围不确定,项目开发就会失去方向,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一个可靠的需求,也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发人员应该反复和用户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目标,开发出用户最理想的产品。

4.4周密可行的项目计划

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有一个周密可行的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的目的是为完成软件工程和管理软件项目而制定的合理的计划,它包括以下步骤:估计软件产品规模及所需的资源,制定软件开发计划、软件测试计划和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评估软件风险和协商约定风险解决办法,而且要标志出几个阶段性的里程碑,这些都是极为关键的。因此,要想成功进行项目管理,就要对计划高度重视、周密制定、严格执行,只有严格执行计划才能使项目管理得以成功实施。

4.5严格的风险管理

软件项目的管理是存在风险的,我们应该提前重视风险,并有所防范,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发生,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的手段,建立风险项目检查表是进行风险识别的有效方法。主要涉及到产品规模风险检查、过程风险检查、技术风险检查、开发环境风险检查等。

5.结语

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 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 向于成熟,企业越能稳定发展。管理是影响软件研发项目全局的因素,而技术只影响局部。在关系到软件项目成功与否的众多因素中,软件度量、工作量估计、项目规划、进度控制、需求变化和风险管理等都是与项目管理直接相关的因素。项目管理是软件开发成败的关键。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项目管理普遍涉及到多个目标的要求,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实践中的分析问题能力,结合理论知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它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5篇

关键词《华尔街日报》《日本经济新闻》《金融时报》数字化 数据库

数字化是报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财经报刊起步较晚,数字化发展的模式也相对单一,深度和广度挖掘还不够。笔者对国际三大财经报刊《华尔街日报》、《日本经济新闻》、《金融时报》的数字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期望能为我国财经报刊数字化发展找到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三大财经报刊巨头的数字化生存模式

1 《华尔街日报》模式:“收费网站+报刊”为主

《华尔街日报》的数字化生存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成功建立了一个收费网站——华尔街日报网(/wangluojishulunwen/" target="_blank" title="">网络 版,严肃、独立、独家的内容,保证网络版用户始终对其保持高度忠诚,华尔街日报的用户都是中高收入的读者群,而且相当一部分订户的订阅费是由公司或者 企业 集体买单。网站提供的专业化内容对于订阅用户事业的发展来说,是物超所值了。2、网站与报刊内容的差异化处理。报纸上看到是“精简本”的报道,而在网络版上可以找到更详尽、更完整的版本。《华尔街日报》网络版除了涵盖华尔街日报所有版面的全部内容外,还有来自其他道琼斯产品资源的新闻报道和专栏文章。尤其是在2007年“瘦身”后,《华尔街日报》大大增强了与网络版的互动。《华尔街日报》欧洲版主编曾对报纸“瘦身”作出解释说:“瘦报”版是为了给时间紧迫的精英级读者一个快速阅读的可能,同时创造出一个紧密结合其网络版的新型报纸。这在表面上看是考虑到读者的需要,实际上是把读者吸引到其网络版上。网站的服务功能明显,网站用户不但在美国东部时间零点能获知当天报纸全部文章的标题及部分文章全文,还能在东部时间7点获得浏览全部文章和下载pdf版的机会,比报纸上摊的时间更早,而报纸读者却只能浏览网站上少数几篇免费文章。提高报纸网络版的点击率可增加网络经济收益,这是对报纸收益的分担和补偿。在《华尔街日报》的导读栏中,用图片直观地提示每个栏同的网络版链接,网络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报道内容。例如报纸“投资理财”版的部分金融数据,也在网络版上免费公布。可以说,《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是纸质版的升华和延伸,这也是网站用户保持忠诚度的重要原因。

2 《日本经济新闻》模式:数据库营销为主

《日本经济新闻》走的是与《华尔街日报》完全不同的数字化生存模式。由于国情和文化等差异,该报并不适合于发展收费网站,而是专营数据库营销。由于文化影响和报业 历史 悠久的“宅配制”等因素,培养出了国民良好的读报习惯。日本报刊发行量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且发行收入占到报刊收入的相当大比例。所以在报纸和网站的关系上,日本大报是侧重报刊发行。《日本经济新闻》与《华尔街日报》不同,日经网是报纸内容的“精简版”。日经网新闻的总量和篇幅上,都只有报纸内容的113。这样有效避免了读者因免费阅读日经网新闻而减少甚至停止购买报纸。十几年来。日经网非但没有影响报刊的读者,反而促进了报纸的发行。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开设的三个数据库都办得很成功。nikkei need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5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nikkei needs已经建成集企业财务数据库(corporate financialsdatabase)、市场信息数据库(marketdatabase)、宏观经济数据库(macro economicdatabases)、pos数据库(nikkei pos data service)等4大数据库在内的庞大的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的综合处理系统。nikkeineeds是日本国内最大的商用数据库,收录了包括政府统计公报、企业财务报表、商品销售数据等在内近500万条信息,存有30多年来的经济数据。“日经telecom 21”是个新型的数据库收费服务网站。成立于1984年,主要业务是把信息系统化,提供有附加价值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提供收费商业信息服务(会员制)。该网站是日本国内数据库检索服务的开创者,已成为检索服务网络基础构筑的标准。其数据库现拥有180多万个企业用户,年销售额约达250亿日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数据库成为该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3 《金融时报》模式:多元媒体互动为主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英国的《金融时报》也与时俱进。其数字化道路的主要方式是新媒体互动。1、报网互动,采用“网络+报纸”的捆绑销售模式,在亚洲市场,60%的客户选择这种方式。金融时报重视网站与报纸读者的互动,通过网站了解读者的阅读爱好,将信息反馈给报纸,改变报纸单向传播的先天性不足,促进报纸做到有的放矢。另外,金融时报网络版是收费的,除要闻、个人理财和投资方面的新闻外,注册用户每月可免费阅读30篇文章,超出就要交一定的费用。收费标准分两档,一年交75英镑就可以查看该报5年前的资料,交195英镑则可以进入该报网站查看全世界1.8万家上市公司的信息库和500多家报纸的旧闻。目前其网站注册用户已经有1700多万,网站现已成为报社比较重要且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对促进主报发行也很有帮助。另外,网站还着力开拓网络视频,其中“专家 论坛 ”栏目就通过视频直播,收视率不俗。2、重视发展手机新媒体。早在2001年,《金融时报》率先进行了手机报尝试,现在手机报在欧洲地区已占据重要位置。目前,金融时报正与欧洲一家大型移动通信运营商建立合作机制,准备大力发展手机新闻业务。在开拓新媒体方面,《金融时报》走在了前列。

二、三大财经报刊巨头的数字化生存模式对我国财经报刊的启示

我国的财经报刊起步较晚,数字化生存模式也相对单一,而且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三大财经报刊巨头的数字化 发展 模式对我国财经报刊启示主要有:

1 处理好报网互动的关系是基础

报纸的 网络 化是报刊数字化发展的初级模式。纸媒和网媒一定要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网站的成功不会降低印刷报纸的销售量。网站的内容每天更新,遇到一些突发新闻、重大新闻,应该首先在网站中进行报道,以此和电视抢时间。遇到来不及出版的报道,也可以挂到网站。并集中精力构建一个整合资讯的传播平台,并将纸媒内容打包销售。总体来看我国财经媒体网络化起步较晚,纸质版和网络版的差异化特征还不明显,网站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报纸,实际上只是充当网络版报纸的角色。但值得注意的,《2l世纪 经济 报道》网近两年连续改版,设立今日焦点、即时新闻、特别报道等栏目,增开记者博客、大声等有特色的栏目,力图逐渐脱离报纸影响成长为有影响力的独立媒体。

2 数据库营销大有潜力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体数量众多,但是却没有一个最权威最完整的财经数据库。这一重任还应该落在财经媒体身上。这些数据库不仅应该涵盖范围广,齐全,还应该有相应的整理和专业化分析,能为 企业 或者政府提供很好的参照。第一财经集团旗下的第一财经研究院已经有发展财经数据库的意识,其融合第一财经跨媒体平台强大采编优势与研究院专业研究能力,为客户提供重要的独家信息、权威的政策趋势研判和市场分析。其产品包括第一财讯、理财金手册、专题研究报告、数据库、榜单、评价体系、指数等等。这些可以继续做深度开掘,还大有潜力可挖。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6篇

关键词: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对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较为重要,也是现代化文书档案管理环节中最为必要的工作。因此,在文书档案管理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设,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在现代化经济与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多发展机遇。在此类背景下,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应用现代化数字化技术较为必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将信息存储系统作为档案信息载体,进而提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目前,在文书档案人员应用现代化数字技术的时候,会对文书档案信息进行扫描、储存,然后建立档案数据库,转变传统的纸张档案储存方式。由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点,传统的纸张储存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相关管理工作的需求。然而,在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之后,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将文书档案信息储存,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出现档案信息流失的现象,进而提高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建立现代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模式之后,可以有效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推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促进现代信息的交流,提高文书档案信息利用效率。主要因为数字化技术可以加强各个领域的交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找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方式,M而提高文书档案信息利用效率。同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期间,利用数字化技术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文书档案管理水平,增强信息资源共享效果,达到预期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目的[1]。

第二,建立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书档案工作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文书档案信息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直接关联。传统的纸张文书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而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加强对文书档案信息的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文书档案信息,进而发挥现代数字化文书档案技术的应用作用[2]。

第三,建立现代数字化文书档案模式,有利于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促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开始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对文书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求逐渐增高。相关技术人员应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其在文书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第四,加强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文书档案信息安全性,增强文书档案保护工作效果。主要因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性受到广泛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然而,在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有效鉴别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劣,科学选择文书档案管理信息技术,进而提高文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增强管理工作效果[3]。

综上所述,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只有积极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才能逐渐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确保文书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在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科学选择工作方式,保证可以提高文书档案数字话管理工作水平,进而提升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效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文书档案管理数字化平台

在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保证可以提高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效率,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首先,技术人员要科学构建数字化管理网络,保证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其次,技术人员要科学调整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逐渐提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逐渐优化文书档案信息的阅读与使用方式,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最后,技术人员要重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书档案信息进行远程的检测与传播,这样,才能提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率[4]。

2.完善文书档案数字化模式的管理制度

在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之后,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首先,管理人员要构建信息管理制度,要求技术人员可以积极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其次,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综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最后,要制定完善的岗位培训制度,阶段性的对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数字化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岗位训练,使其全面掌握文书档案管理岗位知识,进而提高其发展效率。

三、结语

在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建立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平台较为重要,主要因为在建立数字化文书档案管理平台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增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效果,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查荣.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2,31(23):217-218.

[2]李娟.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0):127-127.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7篇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策略

1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含义

数字化时代,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实现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并且对各类分散的利用信息资源分类的有效存储和加工之后用统一的管理方式和面向网络的方式进行连接,让用户使用互联网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的个人资料,以及相关的法律合规操作的授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通常的情况下,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了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现有存档和数字资源。文件管理将纸文件,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和其他原始文件通过现代技术扫描,缩微胶片等纳入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库,需要快速查询存档的索引信息,改变纸质档案散乱的局面,优化档案管理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另一种是通过整合,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文件管理信息必须集成到网络建设面对面的方式对信息服务方式进行改变使其变成一体的网络服务,减少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占用的其他资源。因此,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技术水平和相互结合过程的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2 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在资源上的管理

2.1 档案数字化建设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基于档案的全面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使数字化能够为管理服务提供更好的档案信息。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发展的目标,是数据积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进行进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应该对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加以完善。涉及信息技术的管理档案信息,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文件信息管理有序开展。其次,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建立档案信息科学的模式,保障运营的有序性。

2.2 档案数字化的整合以及使用

传统档案管理也有许多缺点:缺少档案的深刻理解,档案管理不健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低,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等。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发展,以往的档案管理以经不能够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相互适应。当前数字化文件的时代已经出现,能够以全面的方式对自身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加大深度的进行使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在,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能够以现代科学管理去为内部管理者进行服务。当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不但数据量大、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分类不科学等,传统的基于笔或卡的档案文件管理已经落后于现代的社会发展。现在的数字化建设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技术上的创新,对复杂的数据进行组合,进行信息归档的一体化管理。

3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档案需要提高业务流程和文件的数字化管理意识,文化是由人针对数字化管理上创建的,只有提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在管理中的作用,全面发展文化档案,以便为对未来发展更好的整体规划的数字化档案管理。

其次,除了要拥有对档案实现管理的知识,还应该更为全面的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外语、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生产和管理经验以及如何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

再次,从具体的数字化发展情况,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对文件管理的功能,也需要对内部的制度建设进行一致化的统一。这需要针对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内部整体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建立相关部门建立了现代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优化档案信息的分配与发展,在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时,可以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对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建设

4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体制与模式上的创新

4.1 体制和模式的创新的含义

档案管理系统和模式上创新主要是在档案管理时,处于探索开始阶段,对管理体制模式进行开发,实施合理的创新,这种创新进行与科学的结合。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模式的创新是创新的文化的一部分。

4.2 系统以及需要创新模式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和创新模式是记录管理决策变化的方式转变。从档案管理开始产生,直到结束的全过程。档案管理系统与创新在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另一方面,数字化发展还需要对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如果档案管理还停留在以前的模式旧模式下,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不能改变,那么发展必将受阻。

4.3 完成档案数字化建设体制与模式创新方式

首先,需要创新档案数字化系统建设的发展模式,要求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具备一定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的思想就无法进行数字化建设,因此创新档案数字化制度和模式的建立,就必须有创新意识。

其次,需要有创新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是信息技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时代,使电子信息更加的便捷,节省空间的同时运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形式去对信息技术的管理效率加以提升,带去更好的内部效益。

最后,我们需要创新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数字化的建设可以使内部的信息管理更加的快捷,例如,我们可以在进行信息的登记与对信息进行审计的阶段,或是在进行浏览器的查询阶段,对于数据进行更新。在进行相关的文件检索时,增加联络功能,对相关人员进行情况说明,填补内部楼案管旦上的漏洞。

5 结束语

当前数字化时代的产生,能够看出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对发展存在制约,需要积极应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说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内部信息进行管理。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梅.浅谈档案工作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J].山东煤炭科技,2014,11:201-202+207.

[2]吴明忠.关于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13.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8篇

[关键词] 图书馆; 管理; 特点; 数字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49

[中图分类号] G250.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85- 02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并且被广泛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对档案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在图书馆管理领域,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多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利弊,需要具体进行分析。

1 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

对概念的明确是一切研究的起点,要探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数字化图书的含义。所谓数字化图书,顾名思义,就是指纸质版的图书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并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阅读的“图书”。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储存这些数字化图书的地点,但是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因为数字化图书是无形的,因此数字化图书馆也是无形的,它主要以服务器以及相关的无形的电子管理机构形式出现。管理数字化的图书馆不同于管理传统的有形的图书馆,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对以电子信息形式出现的数字化图书的收录、存储、分类以及排序等,此外,数字化图书馆在管理中还涉及设计检索数字化图书的工具、检索权限的授予、维护存储数字化图书的服务器等。

从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和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数字化图书馆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或者统一的管理模式。现在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有4种:静态的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交互式的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的模式、传统图书馆索引与动态网络服务器结合的模式。

2 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特点

2.1 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

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是指主要依靠静态网络技术设立的,最终以纯网络形式出现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由网络服务器终端到数字图书读者的单向供给,读者可以直接输入账号或者密码,或者无需账号、密码,直接通过静态网络连接进入数字化图书馆页面进行数字图书的查询检索和下载等操作。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的优点在于图书归类十分清晰简单,便于查找、梳理和阅读,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差别不是太大,主要差别就在于一个以电子数据载体的形式出现,另一个则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图书馆和读者之间是单向供给的关系,采用静态服务器终端模式管理的图书馆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发展的瓶颈,而且通常来说,这类数字化图书馆前期的建设投入都比较大。总的来说,静态服务器终端模式的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图书馆前期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图书馆后期的维护工作较少,并且此种图书馆的规模因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大小而定。

2.2 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

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是指依托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数字图书馆管理的模式。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相同的是,两者都是单纯的网络电子图书馆,但是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采取的是用户与服务终端的单向直接交流,而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则是采用交互式的网络平台。通过交互式网络平台,用户和数字图书馆之间不仅可以实现从数字图书馆到用户的单向信息传递,而且用户和图书馆之间还可以进一步交流,用户甚至可以参与数字图书馆图书的收集和分类。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的出现得益于动态网络技术的发展,典型的利用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管理的数字化图书馆有百度文库、IT168文库等。

在利用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管理的情况下,本来最为复杂、工作量最大的电子化图书资料的收集过程将不必由服务器终端独自承担,而是通过交互过程与用户一起分担,因此自然大大降低了网络服务器终端收集整理电子化图书资源的成本,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对于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运用与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也是如此,虽然可以使服务器收集资料的过程得到简化,但是由于用户数量庞大,信息更新快,因此也会使服务器终端对众多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排变得困难。这样的话,传统的按照编号进行资料检索的方式就不可行,应当采用输入关键字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检索。此外,由于用户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且他们也并不关注传递给服务器的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服务器从用户那里获取的资料常常是不完整的,或者格式不规范,或者只涉及所论述问题的一个片段,如果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不对这些资料进行再加工,那么将很难满足其他用户检索的需要。

2.3 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图书馆索引模式和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的结合体。前已述及,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由于自身的限制,在数字化图书的藏书量和完整度上都可能遭遇发展的“瓶颈”,而藏有大量实体图书的传统图书馆,刚好可以弥补利用静态网络服务器进行管理的图书馆的缺陷。但是为了实现传统的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有效的结合,必须要用科学的手段对传统图书馆的藏书编制数字化目录或内容索引,以便用户和读者能够快速查阅到想查阅的资料。这样的管理模式适合于有大量藏书的图书馆,一般来说,各大高校图书馆内部运用这种混合型的模式进行管理的比较多。

传统图书馆有大量的藏书,但是按照编号来寻找图书效率低,工作量大。而静态网络服务器管理的便捷性刚好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这方面的缺陷,传统图书馆对于静态网络服务器也是如此,因此,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图书馆和静态网络的优势。这样的管理模式具备这样的特点:由于加入传统的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的书源和藏书作为依托,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系统性强的特点,但前期的建设投入一般比较大,而后期管理则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图书借阅登记和编排索引、目录等。

2.4 传统图书馆索引与动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图书馆索引管理模式和动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管理模式的结合体。交互式网络服务器固然具有资料收集量大且迅速的特点,但收集起来的资料难以分类,往往缺乏系统性,给用户的检索带来了困难。而传统图书馆的超大藏书量和传统图书馆在图书检索编排上的系统性刚好弥补了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管理模式欠缺系统性和藏书量有限的缺陷,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吸引用户参与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典型的采用传统图书馆和动态网络服务器结合模式进行图书馆管理的是奥克兰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美国国会图书馆管理系统。

和前面3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相比,这类图书馆管理模式不论是在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方面还是在藏书的数量方面,都胜于前三者。它兼具两种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优势,信息量是最丰富的,管理也是最系统的。相应的,这种模式对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既要求具有纸质图书的借阅数字化管理流程,同时还要求图书馆在管理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图书收集整理,对交互式平台进行经营和管理。因此,建立这样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这种图书馆一般规模很大而且系统性很强,因此管理稍显不方便,同时图书馆藏书量很大,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不断完善。并且随着客户和读者的参与互动,这种图书馆的规模会不断变大,但最终仍要以实体图书馆为依托。

3 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也大大超越以往。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图书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一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且在资料的检索和携带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效率的追求,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既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主流。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会越来越人性化、便利化、系统化。然而小规模的数字化图书馆同样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因此大型的,甚至超大型的系统化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将应运而生。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有限性,数字化图书馆无论怎样发展,依靠传统图书馆实现资源的共享在短期内仍然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相互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趁势。

根据上文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介绍,可以发现,系统性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是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发展的方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极强又十分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图书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用户和读者的身份验证问题、图书资源的索引编排以及图书借阅等问题,需要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妥善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冠强. 数字图书馆管理论纲[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郭卫真.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数字化发展模式第9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图书馆 自动化服务 网络信息

正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公效率,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信息科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核心,,信息的载体也逐渐走向数字化,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获取知识一种相对广泛的途径的公共机构,也要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模式。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方便管理图书信息以及满足广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

一:图书馆现状分析

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比如,一些高校合作完成一些大型数据库,一些高校创立了自己的数据库,部分高校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数据资源。大体上来讲,许多地方高校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数字化发展建设参差不齐,相对差距比较大,许多高校对于数字化图书管理还是不够重视,很多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上面,仅进行初步的信息数字化建设,整体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二:数字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数字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集网络、信息、多媒体、计算机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浏览,扩大了信息存储的领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有其必要性,这里有二点要求。一,信息技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是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图书馆数字化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万家庭,它的推广和普及,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提供了现实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小说、电子版书籍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图书存储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也就是现在说的数字化图书管理。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一)信息化管理方式。数字化图书馆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与图书资源管理相结合,进行管理存储运用,让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便可以迅速方便的对图书进行存储检索以及查阅,以此达到准确、便利、快速的效果。

(二)书籍文献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图书管理数字化,存储检索数字化,图书馆所有馆藏数字化,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载体获得,通过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提高准确高效快速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即是一个数字化信息系统,它将不同地方、不同格式、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传输。

(三)组织形式网络化。图书馆网络化是集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信息资源于一身的网络系统,它通过通讯网络虚拟连接,使信息资源得以数字化实现。信息的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的方式转变为直接的网状的组织形式。

(四)高端的存储技术。数字化图书馆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大型的存储系统和检索系统。信息的主要存储方式从传统的纸张印刷文献转变成数字化信息文献,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存储效率和检索速度。

四:图书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素质问题。馆员的素质问题,在传统的图书模式即将转变为数字模式下,老式的管理人员必定会茫然不知所措,不能正确的定位,认识新的变化的必然性。这些当然会阻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观广大图书馆员,能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技术型人才并不多。数字化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准的。因此,培养和选择高素质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必须做好数字化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数字化技术难题。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对象及存储技术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图书馆的范围,它设计到各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国家相关单位还应该继续积极参与与国家组织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发挥和技术过硬的技术人才,加快研发攻克数字化模式下的难题,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较多的关于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的相关技术。

(三)网络及安全问题。数字化图书馆顾名思义是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因此网络问题是实现此功能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依托是网络,网络化的程度也是检验数字化图书馆完善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校园网络建设中,主要应完善两方面的网络设施。一个是远程互联网,另一个是校园网。目前部分高校十分重视这个工作,校园网逐步完善。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问题在数字化是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校方面应重视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和维护以使它更长久的发展。

五: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具体措施

(一)完善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经费问题一直阻碍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国家应拨出资金扶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各个高校也应积极争取企业、国家经费资助。广泛引入技术、人才,共同开发相关数字化系统,完善硬件设备。

(二)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问题,培养相关人员的数字化服务意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也要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存储、检索、排错等多项技能。

(三)确定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定位和读者需求。构建数字化图书馆中,第一要考虑自身定位。一方面,由于资金问题,不能每一个方面都做好,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是引进技术还是集合高素质人才自己构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系统。其次应考虑读者的需求。社会告诉发展,读者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该提供全方位快速准确的信息系统,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六: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

(一)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存储空间更小,存储内容更多。

(二)数字化图书馆除了可以收藏数字内书籍,还可以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比如视频、音频、计算机程序等。

(三)数字化图书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传统图书馆因为存储量多少、地理因素等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

(四)数字化图书馆运用网络以及科学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和传播的方式,从而是读者对于信息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和共享。

参考文献:

[1]《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王春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