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5 10:39:44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1篇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社会 借鉴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尤其是强调社会教化和自身修养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其方法是为古代统治者服务,但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源远流长,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方法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诸多方法中,一直较为受统治者推崇的主要是社会教化方法和自身修养方法:

1、社会教化方法

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观察模仿,奴隶社会周公倡导的“化民成俗”、“以礼正俗”,孔子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特别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后天培养,希望通过后天的教育,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都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贤人君子。

1.1理论灌输

古代统治者为了系统地传播、灌输有利于统治者自身的伦理道德,除了在课堂上对这些伦理道德进行系统地讲述之外,还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让统治者的伦理道德思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1.2教化百姓

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制定乡约民俗,推进化民成俗。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清朝在全国乡村广设乡约,集中宣讲《上谕》,最后进行评比鉴定。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乡民中普及统治者的思想,在百姓中形成风俗,以顺利达到教化的目的。

1.3重视统治者和教育者的言传身教

儒家特别重视统治者的师范作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统治者必须做好道德和伦理的表率,做万民心中的贤者,这样在百姓心中起到模范作用,才能教化百姓,开启民智。

1.4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

古代道德教育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孔子认为“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君子,远小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他们都看到了客观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的德行方面的差异是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影响的。

2、自身修养方法

2.1学与思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强调,个人在修身的时候,既要重视学习,又不能忽视思考,将学与思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前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修为。

2.2积善成德

个人要通过学习和践行圣贤的优秀品德,使自己的道德境界得以提升。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非圣贤,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要求。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但是随着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近段时间以来,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被弱化;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等等。

三、如何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重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当代中国,课堂依旧是进行国民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抓住课堂。要针对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升国旗、唱国歌、播放爱国主题教育视频、参观红色革命胜地等等。

3.2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养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好的教育者能对受教育者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随着大学不断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主阵地,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要想提高教师素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养,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要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标准。与此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各项待遇,真正把教师培养成社会的高端人才。

3.3重视榜样的力量

对于民众中德先进事迹,模范典型如要加大宣传力度,达到家喻户晓。在民众中形成人人争做模范,个个争创典型的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利用榜样的力量对民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3.4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不仅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介,还要充分利用微博、论坛、网页等新的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

言而总之,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东西,我们要真正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时代潮流,让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2010.12

[2] 刘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借鉴与创新研究.2010.6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高校教育 辅导员队伍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辅导员是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力量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当代高校辅导员如何审视新情境下的辅导员工作并对其进行理性思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1]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

对新形势下的教育事业,同志曾明确指出:“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高校迫切需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性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要构建当代高校新型辅导员与学生关系,使高等教育完成其神圣使命,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必要条件。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虽然任务和角色有所不同,但都是作为“人”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在构建当代高校新型辅导员与学生关系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辅导员、学生都是教育之本。以往重师轻生,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需求和感受;现在提倡“教育以学生为本”,也属矫枉过正,忽略教师作为“人”,也有同样的情感和需求。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教师和学生作为平等的“人”的情感和需求为本,二者在教育中同等重要,不可偏废。[2]

二、提高综合素质,做好学生引路人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就应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自我提升机制。

第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辅导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升自身政治素质,达到坚定信念、政治敏锐、思想过硬、品行高尚等要求,引导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完善文化知识体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不比辅导员窄,因此,辅导员要博览群书,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一方面,辅导员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加强学习教育学、管理学等课程,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教育和管理学生;另一方面,应加强心理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美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专业的知识为学生解决新路方面的困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引导。

第三,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辅导员的工作具体而繁杂,这使得辅导员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将自己的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辅导员与学生良好关系的生成。

三,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引导他们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本职是学习,学习成绩上去了,自然心情舒畅,能积极的处理好与辅导员的关系,因而,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帮助他们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弱,学校及老师要运用专业的知识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抗挫折的能力。此外,大学生要自主的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构建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师生关系。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应根据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的意见,针对辅导员岗位特点,科学的制定各项工作规范,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3]

首先,完善辅导员选聘机制。辅导员的选聘应坚持一定的选聘标准,选聘的辅导员要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同时,选聘程序要公开,杜绝暗箱操作,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质量。其次,完善辅导员的考核机制。高校应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综合考虑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领导评价,建立表彰奖励制度,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再次,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高校要对辅导员开展培训,在系统性、长期性、多样性、有效性原则的指导下,对辅导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最后,完善辅导员的发展机制。高校要根绝各个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搭建辅导员发展平台,制定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辅导员将个人前途和学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五、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教育和管理公平

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尽可能做到程序公平,以程序公平来促进、实现实体公平。当代高校,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评定主要有辅导员来领导和监督,评定的结果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就会滋生辅导员与学生的矛盾,甚至蔓延和激化,因此,特别需要辅导员做到公平公正。

一方面,辅导员的教育管理要有章可循,要有民主的工作作风和公开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辅导员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解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注重发扬民主,坚持政策公开、程序透明。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辅导员教育,认可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做到教育和管理的公平工作,不但可以提高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而且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3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政治思想教育 方法与途径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充满美好梦想,易于接受新事物,其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看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学生思想多元化,思想不确定化,使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正确认识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助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教育新路子。

一、目前大学生几种错误倾向

(1)政治信仰迷茫。信仰是人生的一种信念、追求、目标和动力,但是大学生面对当今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时,往往手无足措,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一些,以致于部分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信仰迷茫,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2)理想信念模糊。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在当今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显性和隐性矛盾冲突以及关系大学生自身的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使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奋斗。

(3)诚信意识淡薄。诚信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也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人际关系中,既要尊重他人,又要信任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用诚信健全自己的人格。但是,由于社会转轨、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诱惑等原因,导致目前一些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弄虚作假、互相欺诈、不信任等行为。

(4)价值取向扭曲。价值是人类一切实践中具有对于自我的维持及发展所在的本质,即包涵人的意识与生命的双重发展,包涵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发展。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其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社会转型等原因中出现的价值混乱与扭曲,部分学生表现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过度强调和追求个人利益,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人生哲学。 (5)社会责任感缺失。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具备三点品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因此,大学生应该为社会多尽责任、多做贡献。但是,当代大学部分学生只注重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前途、个人的自我价值,而不顾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加强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强化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只有强化理论课教学,才能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学生的灵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2)强化自主教育作用。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依赖于灌输,忽视了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前无所适从、左右摇摆,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结果。因此,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就必须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离不开社会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对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认知、判断和行为能力,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净化校园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强化网络教育作用。当今世界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以及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辨别力弱,容易冲动,面对互联网上真伪莫辨的大量信息,往往会无所适从,甚至会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有时也会迷失方向。所以,建立学生喜欢的覆盖面较大的可读性、服务性较强的教育网站,在保证思想性、时代性的前提下,把教育的内容趣味化、形象化,这样更容易打动追求时尚、好奇心强的大学生,为学校教师提供了更好的了解和引导学生的捷径。

参考文献:

[1]刘文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

[2]黄天民,丁振中,梅国英.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4篇

关键词:韩非子 法治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一、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表现

(一)积极因素

1、在法治的地位和作用上,肯定“以法治国”。

韩非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法治”。他对法的理解在于“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布之于百姓也。”众所周知,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因而也继承了他老师关于人性的观点,即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而在这里韩非子认为礼法不可取,主张应该实行“法治”。“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 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从这里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运用“法”来禁止追求私利的行为,从而维护公利。虽然他所说的公利实际上指的是君主的利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法治国”的理念。

2、在法治原则上,奉行“因时而变”。

韩非子立足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强调“法治”应“因时而变”。在实践中,他主张改革图治,变法图强。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会惹来新圣耻笑,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3、在法治方法上,强调“严格治吏”。

韩非子作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他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从而明确提出了“明君治吏不治民”的观点。一方面他强调了吏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即圣明的君主应该通过直接管理官吏的办法间接的管理民众,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君主与臣民的利益是公利与私利的关系,也只有通过“严格治吏”的方法才能解决。因为在韩非子看来“父母之子女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5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尚且如此残忍,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君臣呢!官吏一定会在自己私利的驱使下,想尽一切办法蒙蔽君主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是弑君而上。

(二)消极因素

1、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恶论”。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我国古代最先主张“性恶论”的是战国中期人荀子,他认为,人生来性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所以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而荀子的著名的门徒韩非子,是性恶说的坚定支持者。他就认为:“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利欲之心。”正是因为人生来就是有这种“好利恶害”的本性,所以应该是也只能是用赏罚的手段来进行统治。但是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没有道德心、羞耻心的,这从根本上否认了道德的价值。而且还夸大“法”的作用,认为法律足以扬善惩恶,不求人心良善。这是不可取的。

2、韩非法治思想强调君主专制,反对民主。

法家思想都强调君主专制,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表现更是极端。他认为君主的权利至高无上,认为君即国家。国家的利益即是君主的利益,他曾说道:“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为也。”其实质就是强调君主专制,反对民主。

二、 韩非法治思想给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 法治地位的思考

韩非子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我们提倡“依法治国”,“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以法治国”是说用法律去治国,法律是一种用来治国的工具,这是传统的管理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国家机关,是手中掌握权力的人,治理的对象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是说治国必须依法,即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是现代的控权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人民,治理的对象是有可能滥用国家权力的当权者。可见,“以法治国”的实质是“以法治民”,而“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吏”。面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要加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单单是从教育的角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制度上构建立体的防护网。制度带有根本性,制度不好,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制度好,坏人不能放肆做坏事。

(二) 法治原则的审视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韩非子在法治原则上提出“因时而变”的辩证法思想对我们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大化,首要的一点就是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要科学;二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要科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要树立全局意识,着眼世界,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只是适用于哪一种社会形态,也不是局限于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和地区。它为我们考虑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不是我们赋予马克思主义的主观要求,而是这一理论固有的品质。同志在党的十报告曾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而我们在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时不能忽视这个国际和国内背景,一定要有全局眼光和未来眼光,既要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符合,又要具有广泛和长远的意义。

(三) 法治方法的选择

韩非子在讲法治方法时采取的是“严格治吏”,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讲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讲“三贴近”原则,更加重视人的因素,忽视管理的因素。须知管理对于任何社会都具有普遍的意义,生产劳动离不开管理,教育同样也离不开管理。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质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可以这么说,这两者植根于人的本质中,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依靠管理来提高实效性,管理本事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作用,管理所依据的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是一面公开的旗帜,提倡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在一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一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时,运用管理手段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促使人们先行动后觉悟,认识并服从规范,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虚变实。

参考文献:

[1]王先慎著、钟哲校点:《韩非子集解》[M],中华书局,2003年版。

[2]吴德新:《法家简史》[M],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3]苏南:《法家文化面面观》[M],齐鲁出版社,2005年版。

[4]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62 — 02

一、问题视域的思索: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转型的诠释

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中转型成为学者探寻的前沿问题,其基本逻辑是在问题的思索与探究中构建转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是为了获得思想政治教育新形象的展现,社会与组织、个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前瞻性思考,而纷纷将转型、变革、现代性等概念内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以此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的自我确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中的不平衡性、滞后性、制度建设的虚拟化等突出问题不断浮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转型的思考显得更加的迫切与渴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整体性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整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特征和学科规定性。它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完整发展的基本精神。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不当,都会削弱或破坏思想政治教再过程的完整性,正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过程〔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因素虽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但它们是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整体的一个部分,或者说它们是一种有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也必然在其转型中显示出极强的联接性。

综合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转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实践为基础,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顺序和操作规范,完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为适应现代社会而进行的以实现自身现代化为目标、体现人本化和科学化特征的整体性结构转换。在现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方法、载体、环境、结构和过程为基本内容的整体转型,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体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集合形成系统的运作模式,具有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因而也就具有了整体意义的独立价值。在这里,整体性转型它是一个整体运作方式的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系统中各个层面的有机联系。简言之,是基于一种运作机制而链接起来的方法,载体、环境、结构和过程的总集合。内部各个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有区分,也密切配合。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的应有之义与本质所在。

二、实然与应然:社会变迁要求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转型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于社会基础和历史时代条件,而且这种决定具有根本性、宏观性的意义。因此,无论是评价还是改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对时代条件的基本变迁进行深入思考、基本把握,如此,才能认清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大趋势。

一方面,从社会结构特点看,即是由国家全面统制、存在个人人身依附关系的时代,进入到自主意识彰显、个性得到宽容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步成为政治统治、经济服务与人格塑造中的一个非强制性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结合,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根本保证作用。随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天然脆弱性的突现,引起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性与合理性的质疑。另一方面从社会发展阶段看,即是由受教育者信息来源匮乏、被动接受灌输的时代,进入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信息资源占有话语权、身份平等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开始出现“异化”的趋势。有可能沦为只会空谈、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无情物”, 没有特色、缺乏定位的“无面物” 、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的“无用物”〔2〕。三是从社会治理理念看,即是由官僚色彩严重、崇尚权力的时代,人们生活进入到民主意识凸显、法眼观测天下的时代。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传统的合法性论证,及对教育地位、作用的制度界定,仍非常薄弱,思想政治发展的不清晰给人造成一种误读,即思想政治教育无所不包,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缺乏自身特色,容易使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自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而发生嬗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决定了推进其现代转型的必要性,也反映了自身对社会结构转型的适应性,在实现各部分之间然的有机联系的场域中,发挥整体功能,以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的遮蔽和部分工具价值的消解。

三、激发与建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转型的实现之途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6篇

一、目前大学生几种错误倾向

(1)政治信仰迷茫。信仰是人生的一种信念、追求、目标和动力,但是大学生面对当今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时,往往手无足措,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一些,以致于部分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信仰迷茫,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2)理想信念模糊。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在当今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显性和隐性矛盾冲突以及关系大学生自身的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使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奋斗。

(3)诚信意识淡薄。诚信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也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人际关系中,既要尊重他人,又要信任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用诚信健全自己的人格。但是,由于社会转轨、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诱惑等原因,导致目前一些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弄虚作假、互相欺诈、不信任等行为。

(4)价值取向扭曲。价值是人类一切实践中具有对于自我的维持及发展所在的本质,即包涵人的意识与生命的双重发展,包涵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发展。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其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社会转型等原因中出现的价值混乱与扭曲,部分学生表现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过度强调和追求个人利益,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人生哲学。 (5)社会责任感缺失。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具备三点品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因此,大学生应该为社会多尽责任、多做贡献。但是,当代大学部分学生只注重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前途、个人的自我价值,而不顾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加强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强化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只有强化理论课教学,才能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学生的灵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2)强化自主教育作用。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依赖于灌输,忽视了大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前无所适从、左右摇摆,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结果。因此,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针对性,就必须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离不开社会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对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认知、判断和行为能力,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7篇

关键词:德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借鉴

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教育是中国古代政治管理和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形式,也是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突出特色。它是指以儒家为主,兼容其它诸子百家的不同政治立场,形成以“德”作为政治的主导原则,强调“以德治政”、“以德为政”必须坚持的原则思想。而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根据党的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政策对人们进行教育,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德治”教育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人眼里认为都是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空洞说教,是一小部分人的事;还有人认为它们是与目前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的,是旧体制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甚至认为是对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禁锢和阻碍;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说教,用市场规则调整一切资源,包括人的思想、行为等足够了,认为社会的主旋律已由思想、政治方面转变为经济发展,用发展经济来代替一切工作,淡化、轻视思想意识领域的所有工作,企图以物质方面欲求的满足模糊人们精神领域的崇高追求等等。因此,如何认识理解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德治”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充分贯彻实行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极为重要。

一、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教育与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之处

(一)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不管是传统的“德治”教育,还是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它是通过政治达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政权稳固的目的。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德治”被认为是统治的最高境界,所谓“有党德行,四国顺之”(《诗经》中《大雅・抑》),就是说国君如果倡行德治,“则天下顺从其政”。及至秦汉以后,出于统治的需要,既使是暴虐、昏庸、荒淫的帝王,都不愿舍弃“德治”的旗帜。可见,“德治”的宣传是统治的需要,是实现“治”的根本。实际上,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真正意义上的“德”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只是一种理想化,实际上以“人治”代替了“德治”。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把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和信仰体统传输和贯穿到社会成员的任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成员对现政权的支持和认同,体现其合法性。现代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基础,二是社会支持基础。其中后者的核心就是社会大众对某一政治体系的认同和支持。这种支柱基础越强,国家地位就越稳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是有理性、有思想、有信仰的社会群体,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政权要时刻保持其对全社会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就必须不断地维持和增强其与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赢得最广泛的政治认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是要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人民的信任,增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在重践行、崇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基本道德原则和目标上一致

中国传统的“德治”教育在对人的要求中已将其提高到宇宙观的高度来认识,如将王权的存在上升为天意,即“天人合一”的思想。“仁、义、礼、智、信”是一种共同的“德治”要求,且有层次之分,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规范次序,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家国一统也以“礼”来约束等级秩序,“礼”已成为社会有序运转和政治稳定的根本。“无礼则上不能使下,而下不能奉上,何以为国”。以孝悌、忠恕作为修身要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最终达到修齐治平的目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一种对国家、社会高度责任感的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反映了一种至高的人格境界和道德情操。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创新改革、爱国献身历来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孜孜追求,也是向往“君子”的人们持久不懈地修养和锻炼的内容。正是因为有一批批仁人志士的践行,中国传统“德治”教育的精华内容才得以渗透在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支柱,也是传统中国文化在处理个人成长、个人与社会、与他人关系所遵从的规范。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对人的发展方向、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方面的要求。主要围绕公民教育、信念教育、意识教育进行,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公民道德和荣辱观,信念教育的核心是确立社会主义信念,意识教育的关键是灌输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自立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和创新精神等,通过这方面的教育,达到规范政治、规范社会和文化的效果。在社会成员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理解自身的价值、意义、生存和发展方式的前提下,有效地将实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途和命运相结合,进而使人的发展不断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不管是传统的“德治”教育,还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从人性的根本出发认识人的思想,使政治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紧密结合,融于一体,使人易于接受。当然,作为“德治”的倡导者或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践行行为,使其教育理论对人们思想、行为模式的形成影响重大。

二、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教育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点

(一)形成过程和体现形式不同

传统的“德治”教育,主要是以早期儒家思想为主,并对法家、道家、佛教等思想进行有益吸收,形成后来日渐成熟的大儒家伦理思想,它的内容是人本主义的,也是博大的、精深的,但其形成后,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内容成为禁锢约束人的思想的教条。“

传统的“德治”教育是建立在封建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自成一体。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是“德治”的基层单位,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的家族。因此,“德治”教育的内容类似于一个内部纪律、约定,实施的过程也就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完全以个体的自我修行、觉悟和良知来体现。德治”的表现形式其实是人治主义的,随意性较大,容易以个别人的意志为意志。它经过了孔子的“仁”学,孟子的“四端”说、由黄老之说到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由经学而玄学,及至儒、佛融合,宋明理学最后发展到极致。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等等。它是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逐步形成并不断被证明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国民进行教育的首要内容。与此同时,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成长方向相一致,其目的明确,易于被普遍认同。

(二)目的和服务对象不同

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教育,其最终目的和服务对象是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以对广大人民群众严格的约束、限制来维护少数人的特权,浸渗着“奴役”、“奴化”思想。它调整的是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间的关系。

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的政权体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在这里,思想政治的作用主要是灌输社会主义理论,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教育的任务就是保持社会主义信念在人们心中的优势地位,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西化”的渗透,以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内容涵盖范围有区别

传统的“德治”教育主要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是在知识分子中进行,即接受过教育、努力修身的“君子”中进行灌输。而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生态伦理问题、环境伦理等。这一变化是随着人们对生存空间的拓展、延伸和关注,人类对空间利用能力不断增强而显现的。同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社会主义公民,在接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反映执政者意志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只能是主流,与主流意识相悖者,就会遭到排斥,难以立足。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行各业。全社会的思想都要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上,这是全民族的发展大事。

三、传统的“德治”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崇尚礼仪的美德

中华民族历来特别重视礼仪,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倡导道德教化,且十分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在古代,我们的祖先特别提倡“学至乐”,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创史”,就是说高尚的行为,既要符合通德原则,又要充满感情。孔子也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德修养放在学业的首位。除了浸渗着等级观念的一些内容外,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继承和弘扬。如“孝”、“悌”观念,在古代仅对家庭成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逐步丰富、由家庭范围拓展到社会其它的人际关系之中,传统社会将其极端化,将“事君不忠”、“作战不勇”、“待人不信”等统统归入“孝”的范畴,甚至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尊敬他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在与人交往中常怀谦让之心、理解宽容之心,以敬畏的心态做事等美德。

(二)宽厚济人的“仁爱”思想

儒家的“仁”的思想虽然有许多糟粕性的东西,如追求复古主义、等级制度,过分强调“复兴周礼”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追求“刚毅木讷”的人格,强调内敛的人格取向等等。但优秀的“仁爱”思想对今天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积极的意义。如“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已视人,平等待人的思想;克已爱人的思想;济人危难,助人为乐的思想。目前在德育教育中,要进一步发挥这种优秀的思想精华,培养学生忍耐、宽容、无私、乐观、尊重、诚信、合作等优秀的心理品质,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其良好的心灵。

(三)整体重于个人,重义轻利的观念

中华民族形成的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具体体现在政治与伦理领域中,是以群体、整体为主,个人从属于整体的观念。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了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民族为重,表现出克已、利他的整体主义。这种整体观念在传统社会中虽有维护剥削阶级统治,忽视、抹杀人的个性的消极一面,但也培养了华夏子孙的爱恋中华、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这种道德感情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上,或为民族大义,或为社会正义。当前要大力通过这方面的道德教育,培养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主体的健全人格,塑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四)阳刚精神,浩然正气

儒家文化中强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认为做一个人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知识、能力。对于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晨而不暇食,仲尼的发奋忘食,颜子的欲罢不能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崇备至,大力倡导。这种使人胜不骄、败不馁、安不懈、危不惧,锐意进取、永不停顿的浩然正气陶冶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情操,塑造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这种阳刚精神、浩然正气是靠个人持久不懈的修养和锻炼的结果,是靠人对真理与正义的把握而形成的内在自觉,更是靠传统民族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

(五)学而不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

古代儒家教导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提升健康的人格,有着许多名言。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见贤思齐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他们所倡导的学方态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学习方法掌握了,自学能力提高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学习成了每一个人自主自觉的生活方式、情感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动力,那么,提升人格、提高修养、开发智能、和谐发展的社会风气就能形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572.

[2]斯大林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79:341~342.

[3]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史[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28.

[4]刘少奇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5:90.

[5]刘建军,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6]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50.

[7]张耀灿,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重要范畴的概念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3,(增刊).

[8]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

[9]文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99:396.

[10]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124~125.

[1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12]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8.

[13]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327.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8篇

徐菲(1987.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学历,硕士,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中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过去的思想政治环境表现为:封闭性,稳定性。而在当代,一定的的教育环境总是与教育紧密相连并形成互动,表现为环境的复杂性,多维性,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并出现了媒介环境,虚拟环境和竞争环境等一系列新的环境因素。

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环境我们可以按其影响范围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称为大环境,主要指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宏观环境是指个人的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或国际环境。中观环境是指影响具体个人思想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特殊阶段。家庭社区环境,学校环境,企业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互联网环境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又称为小环境比如:儿童生活的家庭、学校生活或者班级生活。其中微观环境是宏观环境发挥作用的奠基石,对宏观环境具有反作用。共同结合,共同影响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

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环境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良性环境是指对人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的环境。例如:大课堂、大家庭等就是指良性环境。相反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相反作用的环境就是恶性环境。由于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环境,因而,同样面对良性环境与恶性环境,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些人会出淤泥而不染,有些人会在逆境中成才。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形成不同的教育效果。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时代,就显得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状态可以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所谓开放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外界进行思想信息交流和行为交换和环境。封闭环境是指教育活动不与外界进行思想信息交流和行为交换的环境。例如闭关锁国,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指日常生活的封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指学校环境的封闭。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当代,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而言,环境为一个开放自由的大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社会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物质总和。社会精神环境是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精神总和。

当代的社会,国内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内的经济成分和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的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国际上,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不断的加紧对我过的“西化”和“分化”渗透和反渗透、颠覆和反颠覆的斗争长期存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趋势。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把学校变成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要铭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一套环境论的原理,知道哪些环境有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哪些环境有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在当代社会条件下,人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引起教育者们的关注,我们教育者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般特征。首先,多维性。各种元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其客观原因是社会存在的多样差异性,环境分的细致因为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在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改造能力有限,社会处在一个简单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当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环境的多元性也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人的主观选择出现了多维化。传统的社会,人的自主选择权受到严格的限制。社会主义社会里,人的需要随着物质的丰富而丰富,进而推动了自主选择的多样性,所以社会环境愈加复杂。

其次,复杂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家庭,交往的有关系的一切因素都可以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的目的。环境的影响中的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等一系列的因素交杂在一起,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本身。所有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工作作用着,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再次,开放性。时间与空间对于人都是不断的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一种影响人的环境。在空间上说对人的影响没有固定的界限,在当今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便捷的交通工具,互联网以及其他咨询工具加大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影响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空间上就没有了固定的限制,大大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开放性;而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出现了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环境,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社会的基本矛盾也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因为环境的变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方方面面进而发展。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推动着变化的速度,使政治教育的环境出现了更加复杂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变化而变化。随着教育对象的年龄而发生着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我们可以说是最直接作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感觉器官,在当代社会,人们通过模仿、舆论、集群等群众的心理影响和作用约束着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加快了人们对感官的需求。情绪感染、形象感染、群体感染都属于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感染,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特别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时,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也表现的尤为突出,先进的、积极的、正面的具体形象易于被人接受和效仿,具有较强的感召力。相反,消极的负面的形象会给人们带来更加消极的影响,必须加以制止。

在我们所知道的的众多环境影响因素中,媒介环境,虚拟环境和竞争环境是新环境因素的集中具有代表性的新环境。过去,大众传媒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小,覆盖面窄,信息量也不大。但当代社会,人们时时都处于媒介环境之中,强大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生动形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问题,我们要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注重其两面性,发挥其积极作用。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9篇

关键词 音乐学院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nservatory Students

ZHAO Xu

(School of Arts,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Liaoning 110168)

Abstract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s important meaning and function on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music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active methods reform and innovation concept. We should pay equal atten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skills training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ely to cultivate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actice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music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是最有朝气和活力的生力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都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标准。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考验,陈旧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音乐院校的辅导员,我们唯有充分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的新特点,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才有可能总结出新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缺乏融合

当前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受到学校和领导的充分重视,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相脱节,一些教师也没有充分重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地开一两门思想政治课,或者是进行几次教育讲座和报告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同学生的专业学习融合起来,就无法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会联想到空泛的说教和长篇的理论,这也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印象,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教师泛泛地讲,学生迷迷糊糊地听,起不到根本的作用,更谈不上使学生从思想上得到深刻的认识和转变。这样缺乏实效性的思想教育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理念的滞后。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应该是枯燥的理论和说教,而应该是鲜活而生动的,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践行和提高的人格修养。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缺少时代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没有适应时展的特点,也是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和教育模式还沿用多年前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也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空泛。如果不能很好地研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选取有时代感的内容和话题,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焕发活力,这也是高校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加强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2.1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两手抓”

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才有可能在艺术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进步。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心系社会的道德责任,会给他们带来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帮助他们完成更多优秀作品的创作,也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进取,不断提(下转第63页)(上接第59页)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音乐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要两手同时抓,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专业学习中,思想素养的提升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并重,这样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

2.2 贴近生活,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改变传统的“老面孔”,把枯燥的理论说教转化为贴近生活实践的具体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修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也要由单向向多向积极扩展,深入到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的各个领域,围绕学生成长、交流、就业、成才等多种主题,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思想素养和心理素质提升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校园氛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尊师爱校的风气。

2.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革新工作方法

在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积极改革和创新工作思路,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平等的态度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及时最新的信息,并给学生介绍党的最新政策和方针,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良好政治素养和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并及时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

总之,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许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要做,需要辅导员老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思考,根据音乐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式,总结出适合的教育方法,采用多种实现途径,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方式,给学生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以乐观、进取的心态来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武装自己,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社会,服务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1] 文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31).

[2] 胡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对策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

[3] 李旭辉.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探索,2006(6).

[4] 王友良.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