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德育与安全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5 10:39:23

德育与安全教育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1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重要性

当前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与安全教育是其重要内容,在小学生班主任工作当中,德育及安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它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足够重视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积极地将其工作效率提高,培养小学生三观意识,养成其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小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建立沟通的桥梁。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便是一个教育和谈心的过程,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会将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展开深入交流,让他们能够认识并理解到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好地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之内不断培养做人做事的行为。其次,德育能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所谓的德育教育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并没有形成思想观念,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方向,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提高其个人品德与素养水平,让他们有一个优秀的人格。

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及模仿外界行为的时期,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其判断能力也比较低下,还没有形成辨别对错的能力,且没有足够认识和了解到周边的环境以及社会,致使小学生缺乏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因此,必须要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的思想意识。小学生自从离开家庭步入学校起,小学班主任便成为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为确保学生安全应将安全教育放在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位置。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做好遵纪守法是保证学生安全的基本要求。小学班主任应利用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全面地认识并了解周边环境和日常生活当中的那些安全隐患,使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并培养他们应对危险的反应及自救能力,进而保证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健康。

三、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实施措施

(一)提高自身认识

在社会不断发展下,小学班主任应提高素质教育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小学是学生教育关键和基础时期,小学班主任要明白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在进行具体工作时不仅需要去关心学生的安全,更需要注重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并且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紧抓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专业学习

在小学班主任有了正确认识之后,应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之下,新课改对于学生管理方式以及素质教育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直接引导者和责任人,小学班主任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及时更新现有的工作方式,让自己成为合格班主任,从而适应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排除社会影响因素

小学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时,要及时地和学生家长沟通好,让家长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使家长明白在文化教育以外,德育和安全教育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而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小学班主任工作。而学校也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根据班主任工作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小学班主任展开在岗培训,不断增强其专业知识。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特别严重的教师,要将其观念认识改变;学校要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担任班主任,不断更新班主任工作;并且学校要配合班主任工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社会影响因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小学班主任不能忽视的工作,它关系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综合素质,能够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随着学校和社会的不断监督,小学班主任应努力将认识提高,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提高小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杜飞熠.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德育中渗透爱的教育,提升幸福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0):15-15.

[2]屠书梅.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新课程导学,2016,(36):97.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2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安全教育

在新的形势下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体育教学应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主要渠道,这也是当前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呢?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体育课学科是体育和德育兼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肩负起“文以载道”的责任,构筑德育教育的工程。在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以后,学生对体育知识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老师如能适时地、有机地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体育课的德育功能定会发挥更大作用。

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应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社会好公民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爱护公物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开拓创新意识教育。这六个基本内容应该成为高中阶段体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在体育教学中,使之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与学校整体教学形成合力,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发挥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明确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后,应将其与高中各年级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学年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作为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各学年体育教学中。

高一学生生活为适应期,由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比较淡漠。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课的课堂常识也不是很了解,同时,上课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得小心翼翼能克制自己,遵守纪律,但其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上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而应付上课,有的学生对体育有形式、方法、要求和教学特点更是认识不足,上课表现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即使那些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完成练习,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愿表现,班干部也不敢大胆协助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其实,体育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安全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制定这一阶段安全教育的方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我们经常看到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重视安全教育的现象:对于教学器材检查不细致及使用不合理,练习技术方法不当,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练习难度大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组织性、纪律性差及学生着装不合适等,从而造成自我伤害事故或被动伤害事故。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体育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防患于未然。

第一,教师应把预防伤害事故的措施纳入各课内容,在备课时,周密、细致地考虑田径运动教学各个环节可能产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因素,把预防措施写入教案,并在教学中严格贯彻执行。

第二,教师应在上课前提前到达运动场,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及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合理等,同时课前还要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有利于跑、跳、投动作的练习,杜绝由于场地、器材和学生着装上存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故。

第三,上课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集中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训练。若有违反纪律,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时,要立即纠正,甚至暂时停止练习。

第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等,在严格要求学生完成投掷练习的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练习的身体疲劳反映,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量。

第五,要遵循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进行练习。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如下:跑道地面要平整,没有石块及其他多余杂物,按逆时针或按备课规定的方向跑进,障碍或栏架要牢固、稳定;使用终点带时,高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且不得把终点带缠在终点柱上。

对于跳跃项目,助跑道和起跳地点要平整、不滑,要经常挖平沙坑或铺平海绵包,保证落地安全。跳高时,跳高架安置要稳固;要把不同起跳腿学生的跳跃顺序及跳完后的返回路线交代清楚;跳远时,必须等待前一人跳完迈出沙坑后,下一个人才开始助跑。

对于投掷项目,一般情况下不要相对投掷,也不要对阳光投掷;投掷和投掷者之间前、后、左、右都留有足够的距离;分组投掷时,应在教师或班长统一口令下投掷;要明确器械掷出后,取走器材的方法,不允许任何人在投掷场地穿行。

当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如学生人数多、场地小、器械少等,给田径运动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想方设法,有效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克服困难,努力和创造性地开展田径运动教学工作。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3篇

【关键词】学生安全网络教育

互联网络----一个崭新而又神奇的世界,一道亮丽而又优美的风景。它既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启迪了智慧,又增进了交往。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当代中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网上游戏,网上暴力,网上色情,网上沉迷,严重地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安全。加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在传授学生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利用网络,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 正确认识病毒、黑客问题

现在互联网上病毒肆虐,黑客资料铺天盖地,随意下载。许多中学生出于好奇很想一试身手。虽然初衷只是小小的恶作剧,但后果往往不是他们所预料的,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将这部分内容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其实当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面对网络,这些内容更应是我们浓墨重彩,大书特讲的部分。

在讲计算机病毒时,我常向学生列举有代表性的网络病毒事件,在整个事件中用精确的数字强调网络病毒传播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大,造成损失金额之巨。学生对这样的事例很感兴趣,对其中的数字非常震惊,由此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和其危害性的认识。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少年黑客事件,使很多中学生对黑客产生一种向往,一些中学生甚至认为网络黑客是“令人佩服的技术能人”等错误看法,不少人也想着黑别人一把,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针对这种情形,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告诉学生偷窥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行为,如果涉及商业机密或国家机密,就会触犯刑法,需要接受法律制裁。

二、 注意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德育,树立健康的网络形象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有的中学生肆无忌惮地发表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言论,以发泄自己对现实生活、学习的不满和压力。由于网络的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一些不良的信息对于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会学生上网的同时,首先要应提醒学生在网上注意网络安全,不要轻信他人,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及联络电话等信息。其次还要引导学生: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也应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环境应当从每个人做起,从自我做起。在网上也应遵守中学生守则,遵纪守法,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

我们要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向学生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 、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课外活动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单一,这就和网上世界的五彩斑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中学生容易迷恋网络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现在很多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将校园网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和文化,使校园网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络场所。

四、 指导家长,减少或避免网络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上网的学生中,以在家里上网的人最多。这就要求学生的家长肩负起指导、监督孩子上网的职责。一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上网放任不管。还有一部分家长,对于电脑和网络一窍不通,这就给了孩子可乘之机:因为这样的家长好糊弄,至于孩子真的在互联网上做什么,这两种家长一点也不清楚。长此以往,是很危险的。因此对于家中有电脑的家长,应尽可能地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和多了解、学习网络知识,千万不能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上网不管不问。

由于网络的负面作用,不少家长“谈网色变”,采取的措施是“堵网”。由于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堵网”的结果很可能是将孩子堵到网吧去上网。网吧内上网的人鱼龙混杂,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大部分中学生上网的悲剧都是在网吧内上演的。

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向这些学生的家长说明学生上网的益处,同时教给家长们一些方法,将中学生在网上可能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点。

1.制定上网规则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上网规则:明确指出哪些内容是可以浏览和访问的,通过现实生活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上网时应注意些什么,并应确保当孩子们在上网时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应及时向家长求助。

在孩子上网聊天时,应确认聊天室是否适合中学生使用,并应注意控制他们聊天的时间。

2.注意电脑摆放位置

不要将电脑放置在孩子的房间,应当把电脑放在方便家中每个人使用的地方,这样可以方便监督他们使用网络。

3.查阅浏览历史文件

经常查阅历史文件。这种文件存储在浏览器内,记录着孩子曾经浏览过的网站名称和他们访问的频率。

4.屏蔽、过滤不良信息

目前很多企业针对网络垃圾开发了多种防护工具,主要是具有屏蔽不良内容的软件和网卡两种手段。家长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过滤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

5.加强交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家长要多和自己的孩子就有关网络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开诚布公地交流,配合教师一起正确引导学生,从源头上杜绝网络中不良内容对中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4篇

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安全教育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我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防触电等作为《健康、安全要牢记》一课的主要内容。我认为,直观的视觉感知要比空洞的抽象说教更有洞穿力,因此我决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片、视频、相关的教育动画作为诱饵,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

在交通安全教学中,我做了很多课件,力求用直观的视频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说实话,备课的时候对学生能否接受这样的上课方式我自己心里也没底。第一课时开课的时候我没有向学生做任何说明,直接用多媒体播放了三个交通事故的监控画面,画面中那尖锐的刹车声使整个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被震撼了,瞪大眼睛,流露出同情、惋惜的神情!接着我安排小组讨论: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走人行道、不攀爬车辆、不闯红灯等。

食品安全方面,我将霉变食品在显微镜下放大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同时介绍各种细菌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讲解如何避免食品变质,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变质以及科学卫生饮食的相关知识。

我所在的地区江河湖泊较多,学生到这个地方游泳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在讲防溺水内容时,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一组数据:据统计,2003年我国平均每天就有近20人溺水身亡,两天就相当于我们一个班级的学生消失了!我播放了一段有关儿童溺水身亡的视频,那悲痛的画面让学生的心情变得异常的沉重!为这些不幸的孩子感到悲痛和惋惜。

在防触电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在

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课的时候,我将办公室的插座、电风扇、热水器、手机充电器等拿到教室,我先切断教室的电源,让学生自己动手先将这些设备和电源连接起来然后再断开。学生都很高兴,认为这也太容易了。

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变成直

观,将教师教你怎么做变成学生自己明白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我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大有益处,并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安全教育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5篇

近年来,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素质教育,拓展德育工作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德育团队工作新体系,呈现喜人局面,为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推动学校德育快速发展

我区学校德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精神,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思想,提出“立足学生、回归生活、培养素质、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积极整合和盘活德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模式,为推动我区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XX年年5月,省落实中央8号文件工作督查组对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队伍健全,机制灵活,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1.德育队伍健全。为保障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不断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XX年,区教育局设立群团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德育的行政指导;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设立德育部,负责学校德育的业务指导;全区各中小学设立德育处,并按规定配齐人员,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目前,全区中小学德育团队专职干部逾千人,形成有班主任、德育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校外热心教育的关工委、“五老”干部等一大批兼职队伍,初步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的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干,团结奋进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德育机制灵活。积极落实“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理念,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根本目标,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为切入点,积极盘活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举措和模式,形成了“行政主导,科研引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灵活机制,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既有力、又灵活的机制保障。

(三)求真务实,强化措施,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从XX年开始,区教育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职能部门,每年以“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为主线,贯穿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加强学生爱国、文明、诚信等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营造了“齐出力、共参与、铸特色”德育氛围,着力打造我区学校德育品牌。XX年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推广了我区新安街道暑期“礼伴我行”教育活动经验;西乡街道黄麻布小学和流塘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区教育局分别被市委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我们在打造我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上,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结合历届“深圳关爱行动”,各学校深入开展“一帮一”助成长、中学生社区服务、小学生做家务、家庭教育“百场讲座”、心灵关爱社区行、百名教师访千家、万张贺卡送警察等活动。积极开展与贵州纳雍、广东龙川和始兴等单位的对口扶持工作,各学校发动学生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资捐物价值450万元,与龙川教育局成功打造“个十百千万”教育互动模式。今年初,我区广大师生为受冰雪灾害地区捐款捐物达130多万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加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以交一次特殊团费、队费的形式向灾区献爱心,捐款逾千万元。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以张佳欢、梁臣、吕赖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和李传梅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举办李传梅先进事迹报告会,编辑《李传梅》画册等,充分发挥身边道德模范作用,将道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通过参观、学习、论坛、体验活动,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学校开设“廉洁修身”课程,开展廉洁警句征集、征文比赛、漫画、书法、摄影比赛、小故事比赛等活动,注重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区教育局荣获市“廉洁教育进家庭”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是加强国学教育塑造健全人格。XX年年7月,区教育局成立“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制定《宝安区推进国学教育方案》,将33所中小学定为全区第一批国学教育基地,国学教育在全区全面展开。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并率先探索“京剧进校园”活动,使“宝安京剧娃”在全国叫响,成为一大品牌。广大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逐渐内化为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精神实质,形成自觉的现代文明行为和健康、奋进、向上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

【1】

五是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与区科协、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坚持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将环保教育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屡获佳绩,其中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区获部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第23届我区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进入全国大赛的项目2个。海湾中学、石岩公学、兴围小学等一批中小学的机器人项目还获邀参加国际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平台。

六是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XX年年,我们结合实际,整合综治、安全、文明等项目的考核内容,制定《宝安区教育系统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以考评促创建,以创建抓落实”的综合考核机制。经过考评,宝安高级中学、天骄小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宝安中学等5所学校评为首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新安中学等20学校(幼儿园)被评为首批区“安全文明校园”,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使校园的安保工作有机融入全区社会治安大巡逻体系中,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得到扎实开展,校园综治工作成效显著,校园文明水平跃上新台阶。

七是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每年坚持与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和直属单位签订社会维稳及综治责任书,将每年12月4日当周定为“法律伴我成长”法制宣传教育周,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区“12·4”普法游园及现场法律咨询活动,与区法院联合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现场展示及经验推广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XX年年,编印具有区域特色的《宝安区中小学法律知识读本》(中、小学版);与区公安分局联合编印《校园治安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八是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为全面加强预防毒品及教育工作,区教育局每年与各单位学校签订《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周”活动。各中小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预防毒品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区戒毒所参观,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毒品预防和教育。目前,全区拥现“深圳市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校”17所。

九是加强环保教育。坚持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通过开展环保调查和体验、教科书循环使用、环保文艺表演等各种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环保教育。推行部分教材循环使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工程在校园中的应用。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部级3所、省级24所和市级46所“绿色学校”,被评为“区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示范校”9所学校,列入节能减排改造示范校11所。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一批特色德育模式。区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宝安京剧娃”,新安、西乡等街道社区的“160假日工程”校外教育、福永街道的“感恩教育”、沙井街道的“爱心教育”、观澜街道的“环保教育”等特色;涌现了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海滨中学的“同心教育”、弘雅小学的“四雅教育”、建安小学的“养成教育”、西乡中心小学的“现代城市人教育”等一大批学校德育新模式。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一等奖,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二等奖。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1.家庭教育蓬勃开展。全区现有家长学校327所,在校学员30多万人,家长年培训量达60多万人次,基本实现公民办、中小幼学生家长的全员培训。全区教育系统充分依托各级家长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开办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万师访万家”等活动。XX年年,我区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称号。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6篇

 

德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初中教师应在各科课程内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德育教学当中还应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健康安全的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应注重德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德育教学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并未受到重视

 

虽然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德育教学依旧没有引起部分学校的重视,部分学校依旧以学生的课业为主,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大部分学校并未进行实质性的德育教学,往往将课时用于教授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性学科,而德育教学并未拥有过多的课时。不仅如此,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也更偏向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校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滋生心理问题,教师与学校不加以引导,学生便会逐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

 

(二)安全教育未收到重视

 

部分学校虽然实行了德育教学,然而并未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部分课程如体育、化学实验等,学生在活动或实验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害。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却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或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不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即使教师对部分行为明令禁止,而学生依旧不愿以遵守,往往因此受到伤害。

 

(三)教师心理辅导不及时

 

如今,校园暴力频繁出现,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师德育教学中安全教育存在问题。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关注度不高,大部分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便不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毫无了解。学生在初中便需承受中考以及学习的双重压力,心理难免出现问题,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口角,进而演变成打架甚至是聚众斗殴。学生出现斗殴现象后,学校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也极为简单,往往不问缘由直接进行处罚,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德育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教学

 

现今,德育教学已逐渐引起各学校的重视,学校开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然而教师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应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德育教学当中,教师鼓励学生见义勇为,如碰到抢劫、偷窃等行为应及时制止。但是,如果教师在教授学生见义勇为的过程中,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不确定性以及初中生能力有限的问题,便会使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教授“见义巧为”,如记住歹徒的相貌或特征、大声呼喊、报警等方式制止犯罪,注重自身安全的保护。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在德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邀请专业的讲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德育教学的同时,也应注意安全教育。讲师可向学生详细讲解保护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并向学生介绍部分法律法规的遵守是为了维护学生自身安全,令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降低意外事故产生的概率。

 

(二)课外活动

 

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得到解脱,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道德品质也有所帮助。学校所组织的活动应对学生德育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将安全教育渗透入活动当中,从而令学生在实际活动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形成安全意识。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自我保护的技巧,在生活当中不仅可以自救,同时也可以救助他人。学校组织活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

 

学校可组织学生对附近住户中的孤寡老人进行帮助,活动过程中,学校应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与保护,避免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在学生过马路时,应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当学生到达老人住处并开始活动时,教师也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对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事情,如烧水、擦高处玻璃等工作,教师应先确认工作的危险性,并为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在帮助老人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我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而通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学生也会逐渐掌握安全用电、用火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保护自我的能力。

 

(三)教师做好学生工作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也证明学生逐渐步入了青春期。该时期大部分学生具有冲动、易怒的特性。同学之间容易出现矛盾与冲突,教师应在平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情感波动,避免学生之间发生肢体冲突,若学生之间发生口角,教师也不应对某一学生进行批评,应仔细调查事情的经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断。教师还可依次找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流课程或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课堂外,也应要求学生抵制暴力,教授学生理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保护了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教师可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使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产生冲突的时候,积极找教师进行调节,从而令学生能够理智的面对冲突、解决问题。教师还可在班会当中播放部分校园斗殴的视屏,让学生知晓校园暴力的后果,从而对校园暴力进行抵制。教师通过上述方法,不仅能够令学生对集体更为热爱,也对安全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应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同时,也不忘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从而令学生的生活得到保障,发展更为顺利,为学生之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7篇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继续重视养成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评价激励机制。

4、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5、深入开展“诚信、亲情、生存”主题教育,深化德育主题活动。

6、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上级工作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坚持“育人为本、素质为重、安全为上”的工作理念,树立“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三全”观念,以“弘扬民族精神”、“诚信、亲情、生存”教育为主线,以体验实践活动为渠道,落实《公民道德建设落实纲要》,密切结合学校其他工作,加强德育渗透,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三、具体措施:

针对我校实际及发展前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提高教师的学科德育渗透意识,紧紧抓住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两条主线,发挥班级教育的德育优势,正确处理德育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进一步树立并体现“大德育”观念,搞好德育科研,努力促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开拓创新实效工作局面。

1、调整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健全德育组织网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尤其是任课教师在班级集体建设中的职责,让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育人任务,并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2、确立“以德治校”、“全员德育”的观念。学校的各项工作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全体教师,让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充分认识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所起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二)加强班集体建设与德育科研工作,提高德育管理整体水平。

1、加强班集体建设。既是学校基本建设的基础,是优化学校建设的基础,又是锻炼培养学生和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班集体建设不仅是学生的事情班主任的事情,也是全体教师的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要注意在发挥班主任带头作用的同时,充分发动学生与任课教师多方面的积极性。

2、针对新时期学校特点加大德育科研力度,积极开展特色德育活动。

(三)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认识到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加强环境建设,做到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办好并不断更新宣传橱窗内容,让它们成为校园里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发挥它们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

(四)密切与家校社区间的联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指导,努力探索内容充实、形式活泼新颖的家长学校授课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加强基地建设,充分借助德育基地的力量。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重视过程管理和教育效果,努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创新品质,通过社会、学校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五)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升学生基本道德素养。

1、关于行为规范。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口,狠抓养成教育,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坚持不懈,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重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要杜绝随意践踏草坪、乱丢果皮纸屑等行为。初步形成富有实小特色的常规要求,符合班级教育的课堂常规,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使每位学生明确要求和努力方向,各班还要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班级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使各班的管理更有成效。同时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仪表仪容、红领巾佩戴、迟到早退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加大对违规学生的教育力度,保证学校良好的秩序和风气。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求内化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2、关于活动建设。以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过程重体验、内容针对性为目标加强活动建设。德育活动要讲实效,重过程,力求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参加、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学校组织的全校性学生活动力求少而精,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要注意根据上级部门和本校的情况,把有关活动整合,形成系列。

3、关于法制教育。切实抓好法制教育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一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法律普及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二是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整合已有多种德育机制构筑一道预防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坚实后防线。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神,扎实开展普法工作,狠抓学校治安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的法律意识,在师生中形成懂法、知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4、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发挥好心理辅导教师与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最基本的感情是爱家、爱校、爱家乡,爱身边的人和物。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我县实际开展系列活动。校内着重落实好“四个一”:每周一小时相关德育活动,每周一次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月一次组织参观或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组织全校性主题教育活动。

6、关于诚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信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围绕“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主题开展读书教育活动。

7、关于生存教育。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生活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安全周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活动,实施安全月报制。加强绿色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组织生态体验。教育学生增强劳动意识与自理能力。

(六)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共建和谐平安校园。

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特别要重视饮食、饮水安全、交通安全、活动安全,一方面各班主任、课任老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的规定,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各部门必须将各项安全工作的规定落到实处,做到常检查、常改进,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8篇

【关键词】 美国; 学校公民教育; 性教育; 管窥

Tim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US civic education in schools sex education in my humble opinion

BAI Shangzhen

School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700, China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on civic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has made a number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have become a model of civic education to emulate, while the U.S. citizens in sex education is along the “No sex”, “sexual freedom” and “safe sex”,“abstinence”,“abstinence and safe sex education combined” development route development ,in their groping advance achieved many encouraging results, the citizens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vide sex education reference. 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civic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sex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showing a change,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model, education and force the formation of three features. From now on, in order to character-based 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ivic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School civic education; Sex education; Glimpse

美国作为在公民教育中最早开展性教育的国家之一,在多年的摸索前进中,既有沉痛的教训,也有喜人的成绩,其公民教育中的性教育理念和模式无疑成为世界各国公民性教育的前车之鉴。随着美国艾滋病感染人数的飞速攀升和感染人群年龄的逐渐低龄化,由此引发的吸毒、暴力、性犯罪等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将人们的视线转向了公民教育中性教育。如何防治艾滋病感染、预防性病传播一度成为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最敏感和最棘手问题之一。在学校公民教育中如何开展性教育,培养有道德的、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具有时代使命感的合格公民,成为美国公民教育的又一神圣使命。

1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中的性教育发展及其现状

回顾美国性教育的发展历程,从美国的第一部性教育书籍《真理的教导》于1892年公开发行算起,其在公民中开展性教育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在这样一个以“自由、民主”为主流文化氛围的国度里,其性教育主要经历了四个有明显特征的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的隐蔽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性教育在全美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性教育主要以少量的讲座和家长的家庭式教育进行,只有部分州倡导在公民教育课程中开设性教育课程,而且性教育的内容以生理知识和优生学知识为主。此时,由于不当的而造成的性病、社会责任等造成的危险性后果及道德约束着人们的思想,性道德是公民性教育的主导思想。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嬉皮士、女权运动等一些新思潮的影响下,以“性道德”为主的保守的性教育迅速土崩瓦解,以“性自由”、“性解放”为主题的性革命浪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性教育也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正式登堂入室,以系统的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形式进入学校公民教育体系之中。由于此时的性教育以对学生传授性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行为作建设性的指导和评价,致使当时的性教育进入了“无指导的性教育”阶段。这种性教育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少女早孕比率一路攀升;艾滋病及其它性病空前流行;非婚引起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有效预防空前的性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健康和社会问题,20世纪70年代“安全”成为性教育的主题进入人们的视野焦点。被美国教育部、卫生部和计划生育部认为是避免少女早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最可靠工具,使得有的“有保护的安全”在美国青少年当中大行其道。时至20世纪90年代这种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相结合的“安全教育”一度掀起了美国性教育的高潮。但这种“有保护的安全教育”并没有将美国的青少年置于安全的保护伞之下,也并没有成为避免少女早孕和预防青少年罹患性病的安全阀。少女早孕、性病流行情势依然十分严峻。“随之而来的是吸毒、、暴力、凶杀,青少年和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监狱人满为患,致使司法和警察部门为之焦头烂额。”[1]不断恶化的社会状况促使美国政府重新审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性教育模式,民间一些保守的宗教组织推行的唯禁欲性性教育(性纯洁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尤其是这种性教育模式在部分地区试验成功后,其呼声更是水涨船高。1991年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编写的《全国性教育综合大纲》的出台及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并由克林顿总统签字实施的美国新的社会福利改革法案将以“唯禁欲性性教育”推向了公民性教育的高潮。但此种教育方式并没有取代“安全教育”。当前,“禁欲性性教育”成为美国公民性教育的主流,但“安全教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并且,随着“唯禁欲性性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公众对这种过分强调性纯洁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疑。同时,一种以“公民的品格教育”为核心的既强调性的纯洁性,又配合安全教育的综合性性教育模式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至此,美国学校的公民性教育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以“安全”为主的性教育、强调道德纯洁的“禁欲性”性教育、以道德品格为前提结合安全教育的综合性性教育。

2 当前美国学校公民性教育的时代特点及成因分析

美国的公民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公民教育中的性教育更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由于20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性自由文化对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冲击以及由此造成的深刻、持久的影响将美国社会置于性危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困扰之中。虽然,民众和政府都认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但由于美国学校和家庭性教育模式自身的弊端,对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指导,以及教材内容的不当使用,对青少年的要么以预防早孕和性病传播为主,缺少性道德约束;要么道德约束过激,适得其反;再加上大众媒体不负责的引导,致使性危机更加狼烟四起。面对严峻的形势,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性学专家及社会团体都积极致力于为青少年制定健康的性教育策略和整体的人格教育计划。尤其是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使道德和伦理教育被提上了性教育的优先地位,美国学校公民性教育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2.1 从“性是个人自由”到“性是道德问题”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美国这样一个极其强调个人权利的社会,性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个人自由,“性关系永远也不应该被强制或被剥夺”。有保护的安全一度成为追求性自由的人们的性生活方式。在这种理念支撑下,学校的公民性教育以尊重公民的个人性自由为前提来实施。他们认为:一方面,性属于个人行为,是每个公民自己的事。它关乎个人的自由和生活方式,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每个公民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性自由,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应该干涉公民的性生活。另一方面,鉴于对社会上各种性病对公民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少女早孕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的考虑,他们认为采用这种有利的保护工具,既可以满足个人自由的性生活,又可以将少女早孕和各种性病的迅速蔓延等一系列健康和社会问题拒之门外。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协会也主张学校的性教育课程应教会学生在进行之前使用,以避免各种健康问题的侵扰。但事实证明这种有保护的安全并没有防患于未然。缺乏爱和不负责任的导致的少女早孕、堕胎、艾滋病、性病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健康和社会问题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危害人民生活和威胁社会安定的巨大隐患。在缺乏道德约束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成为公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的保驾护航者,反而有教唆青少年偷吃禁果的暗示者和怂恿者之嫌。这种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性教育模式“试图采取价值中立、客观与合乎科学的态度,试图把性当作与道德无关的话题来讨论。认为只要能为双方的健康与安全负责即可,至于非婚姻关系的是否道德则不是学校考虑的范畴。”[2]痛定思痛,面对与日俱增的性危机,“性是个人自由”的教育理念和以为安全阀的安全性性教育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安全套并不安全;艾滋病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性自由不单单是无关他人痛痒的个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吸毒、暴力、家庭解体也都不再被人们认为是单纯的社会问题,他们都与道德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所以为青少年施予道德与伦理教育的性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公民性教育的首选理念。由美国宗教团体一贯主张的“性纯洁”即“禁欲性性教育”,以“性是道德问题”为主导理念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有力地回应了“性是个人自由”的理念,在部分地区的学校公民性教育中取得成功之后,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国推广。特别是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编写的《全国性教育综合大纲》的出台及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并由克林顿总统签字实施的美国新的社会福利改革法案,使禁欲性性教育模式更加深入人心。美国政府投巨资资助“禁欲性”性教育,为实现性教育理念向“性是道德问题”的伟大转变推波助澜。由于“道德核心”理念下禁欲性性教育模式过分强调婚前的童贞,夸大了婚前的负面影响,在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使人们对这种教育模式产生了怀疑。虽然,“禁欲性性教育模式”极端化倾向造成的性教育失败已经暴露出来,但“性是道德问题”的理念毋庸置疑。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托马斯•里科纳(Thomas Lickona)提出以“品德”为基础的综合性性教育模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他认为性首先是一个道德问题,他与一个人的责任、义务紧密相关。不负责任的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和与之相关的人,更会深刻地影响社会,应该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人们应该为自己的造成的一切后果负责[3]。安全性性教育没有为孩子们提供涉及是非善恶的性道德指导而被人们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误导。性教育应该与公民的品德和人格教育息息相关。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道德的成熟走在性成熟的前面”,成熟的道德意味着“尊重和责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宇宙万物,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社会承担起责任,在此基础上培养一系列美德如尊敬、诚实、公正等,最终达到个人、社会、家庭三者的和谐。”[4]只有培养公民成熟的人格,才是有效预防艾滋病、避免少女早孕及种种性危机问题的突破口。“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对未婚青少年来说是医学意义上安全、道德上负责的唯一选择”,所以“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必须把对孩子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当作重要目标。”[5] 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也认为不仅是一种医学知识,更是与公民个人品格紧密相关的价值观问题,性教育的重心必须放在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义务感、尊重等一些核心道德伦理观的培养上。在“性是道德问题”这一教育理念支撑下,以品格为基础的综合性的性教育模式应成为性教育的主导模式,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以“人格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期性教育课程,以促进学生保持婚前的童贞,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价值、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形成尊重、自尊、节制、责任、忠诚、义务等健康良好的性道德。

目前,虽然在“民主、自由”的美国文化氛围熏陶下“性是个人自由”的理念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但“性是道德问题”的理念更深入人心,成为当前美国学校公民性教育的主导理念,引领着美国学校公民性教育的潮流。

2.2 安全性性教育模式与唯禁欲性性教育模式的博弈之争

性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模式的变革。纵观美国公民性教育的历史,本着一切为了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初衷,其教育模式在不断地探索中发展变化,受国家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性教育模式各具特色,但其发展却呈现出一条明显脉络――公民性教育中品格凸现程度而引起的禁欲性性教育模式(abstinence-only sex education)与安全性性教育模式(survey sex education)的博弈之争。在“性是你们的自由,但你们要采取安全措施”的安全式性教育理念倡导下,美国的学校实行的是以“”为预防工具的安全性性教育模式。尤其是二战后,美国社会一度掀起了“性解放、性自由”的高潮,使得安全性性教育模式中性知识的教育比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占有更大的比重,也使安全性性教育的教育重心更加扭曲,如何避免未婚早孕和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成为公民性教育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也将性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如何避孕、预防艾滋病教育置于这种性教育模式中的首要位置,从而使这种性教育模式中的道德教育成分严重削弱,此时的性教育完全成为性自由理念下的有预防措施保护的“安全性性教育”。但这种安全式的性教育并不安全,性自由造成的性危机仍然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这种安全性性教育模式被冠以“比较安全性性教育”的名称,也使性教育中性道德的教育再度推入人们的视野。面对严峻的社会问题,美国政府开始着手推广以性道德主导下的禁欲性性教育模式(纯洁性性教育),使得以美国保守势力和宗教团体为代表的右翼势力一直提倡的以“性道德教育为重心”的禁欲性性教育模式重见天日,并很快得到联邦政府的基金资助,占据性教育模式的上风。1999年由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推出的《性与人格教育全国指南》(National Guidelines for Sexuality and Character Education)作为禁欲性性教育模式的指导纲要将性道德教育置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种教育模式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性戒指所能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的益处,使学生对婚前产生羞耻感,最终达到减少青少年所引起的社会问题。”[6]这种性教育模式在其实施过程中,道德教育的成分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使性教育中的性道德教育走向了极端。他们甚至认为对在校学生讲授性知识、性而忽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及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会诱使青少年去过早体验性生活,是对学生不当的教唆,并反对在学校中给学生讲授系统的性知识,强调婚前的性纯洁。

但是禁欲性性教育模式得到很多民众和机构的支持、政府巨额资金的扶持并不意味着这种性教育模式会引领美国性教育的潮流,其它的性教育模式就此销声匿迹。因为唯禁欲性性教育过分强调禁欲,夸大了婚前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其实“安全性性教育模式”和“唯禁欲性性教育模式”代表了美国性教育中的两个极端,在这两种模式的博弈之争中,一直退居幕后的以“禁欲和安全预防”相结合综合性性教育模式(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开始登上性教育的舞台。综合性性教育模式是涉及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方面的全面而又综合的性教育模式,旨在向学生传授性生理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性心理和性道德,形成学生正确的性态度和价值判断。它的核心理念是在认同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中存在不同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交给学生全面客观的性知识,培养他们自律和理性选择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独立走进民主社会做好准备[7]。综合性性教育模式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根本理念,更多地从个人利益出发追求个人的天赋权力、强调个人的自由和选择。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这种性教育的模式得到美国许多教育机构和个人的支持。这种教育模式并不认为堕胎是道德问题,而是将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堕胎认为是女性在怀孕后自愿终止妊娠的个人权利。人们崇尚性自由、追求性满足的欲望与性道德教育对人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的约束形成矛盾。这种教育模式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公民性道德败坏的问题仍未解决。近来,由于以上模式各自暴露出的缺陷,美国社会更推崇的是强调道德品性教育的“以品性为主的综合性性教育模式”。这种性教育模式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兼顾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讲授的更全面地综合性性教育模式。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性性教育模式”与“唯禁欲性性教育模式”的博弈之争,其实成为性道德教育与性生理知识教育谁占据更大比率的对垒,这种争论仍将长期存在。但以公民的品性教育为基础的综合性性教育模式无疑更完美一些。

2.3 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公民性教育合力

美国的公民教育可谓无处不有,性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受到其影响也无处不在,尤其是以品性为基础的性教育更是渗透在公民生活的时时、事事中。据有关调查显示对孩子性教育最具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父母)、学校(同伴)、社区、教会组织、大众媒体(以电视为主)。家庭是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最初和最长久的场所,也是养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形成孩子良好品德的最佳场所。家长作为孩子的性教育的第一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学校作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二个重要的场所,其威力不言而喻。学校的课程开设、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同伴的影响及教师的榜样示范都对青少年性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大众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深刻,特别是媒体的不负责任的误导,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负面影响更大。在公民性教育的最初阶段,性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并配合社会上的一些讲座,学校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程,教育力量极其薄弱。后来,随着性教育进入学校公民课程教育体系,公民性教育的主阵地由家庭转向了学校,学校成为公民性教育的中坚力量。而各种社会问题的凸现更加彰显了公民性教育问题的紧迫感,这就要求社区发挥其应有的力量,以弥补家庭和学校教育力量的不足。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委员会(Sex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SIECUS)成为公民性教育中社会力量的典范,为公民的性教育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社区中的公民性教育咨询和服务机构也成为公民性教育的重要力量。从前面的论述中已有所见。大部分学校从中学就开设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并将伦理和道德教育放在性教育的优先地位。有的学校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的学校还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性教育,共同商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此外,医学界、性教育部门、宗教团体、大众传媒均在性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性教育已成为公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会已初步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公民性教育合力。

3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中性教育发展趋势展望

汹涌而至的全球化潮流给美国的公民性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正如里科纳所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暴力犯罪;越来越多的不诚实;不断增长的对长辈的不尊敬;同伴仇视;从幼儿园到大学普遍存在的偏见;越来越弱化的职业道德水平;性早熟;越来越自我中心和不断衰微的公民责任;越来越多的自损行为;道德文盲”[8]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得今后美国公民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的培养。随着以“反色情、反吸毒、反暴力、反艾滋病”为主题的品性教育成为美国公民教育发展的趋势,今后,美国学校中的公民性教育的主导理念仍将会是“性是道德问题”。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性道德、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以养成良好的品格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美国公民的性教育在大致经历了“反对性”、“性自由”和与“安全”、“禁欲”的发展后,在公民品性教育主导下的综合性性教育模式会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性教育的实施中,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通力合作仍将是美国学校公民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后,公民的性教育将尽可能早的进行,幼儿园将普遍开设性教育,为孩子以后的性教育打下基础。而具备一定性专业知识的师资将是公民性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今后美国学校的公民性教育方面由心理学家和性教育专家举行的专题训练将会成为所有教师的必修科目。

参考文献

1 朱琪.美国性教育的历史性转折[J].中国性科学,2000,(3):4.

2、4 杨素萍.从安全到“性纯洁”――论美国性教育策略的变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6):48,50.

3、5 Lickona,T. “Sex, Character And the College Culture: The Neglected Issue”, in Institute On College Student Values. Fed.1998.

6 蒋凌燕.当代美国青少年性教育的两大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7):56.

7 Janice M. Irvine, Talk About Sex: The Battles Over Sex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25.转引自蒋凌燕.当代美国青少年性教育的两大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7):54.

德育与安全教育第9篇

树立“育人为首,德育先行”的育人理念,进一步推进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进一步推进班风、学风建设。以活动为载体,构建洁净、平安、和谐、文明、绿色校园,提升班级科学化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目标:

一、坚持一个理念:

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管理班级。

二、突出两个意识:

1、 突出“生本意识”,形成德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 突出“安全意识”,深入开展校园综治安全工作和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师生健康与安全。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搞好三个建设:

1、德育基地建设。2、书香校园建设、3、平安校园建设。

四、开展四项重要活动:

1、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竞赛展演活动。2、第三届“校园读书节”活动。.3、第八届体育节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4、庆祝“教师节”, “国庆节”, “元旦”等活动。

五、实现五个满意。

1、学校对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感到满意。2、全校师生对良好的班风学风感到满意。3、上级部门对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感到满意。4、上级领导对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师德师风感到满意。5、全社会人民群众对学校的办学及学生综合素质感到满意。

工作要点:

一、坚持一个发展。

即德育工作全面发展。发挥德育处的主体作用,加强德育网络建设。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少先队、团支部、工会等群体组织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解决好为人师表的问题;配合工会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将家长学校工作列为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注重实效,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中进行家访,架起学校家庭联系的桥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实现家庭与学校合力,共同培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断完善各项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更新德育管理水平。创设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发展。搞好“四个第一”(每周上好一堂班队课、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更新每月一期德育板报、成功召开一次家长会)。努力争创市级 “文明学校”。

二、建设两个重点工程。

1、安全工程。牢固树立“安全至上、健康第一”的意识。在开展 “两操、升旗、就餐、放学”等常规活动中,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楼道安全、消防安全、汛期安全、安全演练”为重点,渗透安全教育。提升安全素养。每学期组织一次安全讲座,加强学生有效的安全管理。扎实抓好安全法制教育。要真正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教育警钟长鸣的意识,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形成安全教育工作合力。要加强与家长沟通,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管理责任状,共同做好学生校内外安全工作。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预防地震、交通安全、防火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把单一的说教和实际演练相结合,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2、卫生工程。继续抓实每天的晨检午检、每周的校园消毒、每学期的卫生知识讲座、体检、卫生防疫等卫生工程。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提高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及预防,全面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抓好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打造 “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三、落实三个学习。

(1)认真组织教师的政治学习。做好间周一次的政治学习笔记,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素养。(2)各班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小学德育大纲》、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爱护校园,爱护公物,爱护花草,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和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关。(3)全面系统地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全员科学化班级管理,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德育管理水平,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努力构建和谐教育。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灵魂,是影响学校生活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力量,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本质的东西。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进一步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 “文化校园”“文明校园”。

四、开展四个活动。

(1) “两操”活动。(2) “四节”活动。(3) “十星学生”评选活动。(4)节日庆祝活动。除了认真组织好这四个方面的活动以外,还要认真组织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活动,做到以活动为契机,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养习惯。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用特色活动育人,用精品活动育人。通过课外文体活动,以及组织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校园业余生活,强化育人效果。努力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 “艺术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