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8 15:44:54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程对比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1-0058-04

中图分类号:G642

当前,社会对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网络建设、网络开发、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它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未来的岗位实践中。因此,一方面,我国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目前全国授予网络工程学位的院校大约有260所;另一方面,各种网络课程深入到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数理、管理等多个专业,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由于学校层次不同、所属行业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资源配置不同,使这些学校各具特色,又有众多的共性。

在美国各高校中,电子相关专业也有大量网络课程,本文仅以笔者访学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例,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高校的网络课程教学方式,探讨如何进行网络课程的改革。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对网络知识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大学中网络知识教学所占的比重也将得到提升。

1 网络课程设置的对比

先来谈谈美国高校网络课程的设置情况。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以下简称为UIUC)是伊利诺伊大学三所分校中最大的一所公立学校,位于厄本那一香槟两个小镇上。UIUC工程学院里有两个系与计算机网络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CS)和电气计算机工程(ECE)。CS系偏重计算机,ECE系侧重电子电气。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人员上都是相互交叉的。很多教授既是CS系的教授,也是ECE系的教授。CS系有4个本科学位,ECE系下有2个本科学位,我们仅讨论CS系中的计算机科学学位和ECE中的计算工程学位中面向网络方向开设的课程,在这2个学位中,都按照技术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些特殊领域的方向课程。网络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网络课程在这2个学位课程中,课程名称相同,课程内容相同,课程编号不同(如ECE438与CS438,课程名称都是“Communication Networks”,同一个老师上课,因此是同一门课程)。

再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课程设置。下面以济南大学(下面简称为UJN)为例加以介绍,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下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5个本科专业。我们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计算机科学方向(CS)和网络工程(NE)专业为例,来进行分析。在课程编号设置上,我们采用同一门课程相同编码的方式,即“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中编号都是12305030,这样学生通过编号容易知道是开设的同一门课程。

表1所示2012年秋季UIUC和UJN两校的本科生网络课程设置情况。UIUC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与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大致一样,“Distributed Systems”与“分布式系统”近似,“Wireless Networks”与“无线网络”相似。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开设的网络课程相对美国高校偏少,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科学方向,开设与网络相关的课程太少,并且缺少与网络的新发展和新技术相关的课程(如“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s”)。当今的互联网社会,计算机就是网络,没有网络,计算机存在的意义并不大,所以,网络课程应该是计算机专业需要大力增加的内容。从课程的学分设置来看,美国高校的高级课程占的学分要比基础课程学分高,而我们却缺少高级课程,基础课程学分有高有低,相对混乱。

2 课程内容的对比

UIUC的网络课程在两个系中开设虽然相同,但是不同学期由不同教授讲授,一年开设两次,春秋学期都会开设,分别由CS系和ECE的教授来讲。不同系教授讲同一门课程,但在内容上有较大差异。CS系教授讲网络知识多一些,而ECE教授侧重电子通信方面会多一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学期的课程修学分。

以下是2012年春季CS系教授Robin Kravets与2012年秋季ECE系教授Nitin Vaidya分别讲授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内容与我们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比较,详细内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UIUC的网络基础课程都是以Unix网络编程作为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而且是后续项目编程的基础。这是我们“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存在的一大缺陷,我们的多种版本的经典网络原理教材几乎都是以多层体系结构的构架来分章介绍,涵盖计算机5层体系结构,从物理层,链路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到应用,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知识,很多教材根本没有提及网络编程部分的内容,或者放在教材的最后章节中简单介绍。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网络原理后,仅仅知道网络各层结构,没有真正从编程角度去学习。

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后续学期会陆续学习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课程,因此,在这个专业中并没有覆盖“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相关内容。而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学生而言,因为缺少开设后续网络相关课程,就使得网络原理课程内容过于单薄。

再看国外大学对这一门课程的设置情况,由于不同教授的讲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侧重面不同的课程。而我们的课程内容相对固定,而且是以5层结构为核心,围绕5层结构从下往上,或者从上往下来讲解,内容相对陈旧,这些应是我们需要改进的。

3 课程考核方式的对比

以UIUC开设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本科生课程的考核方式为例,美国高校网络课程的总成绩由作业、期中成绩、期末成绩、项目成绩4项构成,如图1所示。在美国同一所高校中,不同的老师讲授同一门课程时,评定分数的标准有差异,但是总体上分类相同,百分比略微有不同。而我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总成绩由四项构成:点名、作业、实验和期末成绩。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美高校的网络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巨大差异。

与美国高校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相比,我们的课程考核普遍缺少期中考试一项,而增加期中考,试,会在学期中间督促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也能减少学生期末临阵磨枪的投机取巧现象。另外,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程实验评价占比与美国大学的项目在课程考核中所占比例是有较大差异的,我们的实验成绩占10%,而UIUC编程项目是占分值最高的,达到35%。这说明国外高校对于实验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我们,我们课程的实验是与讲课内容结合,讲了一章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本章内容去做验证性实验,验证类试验偏多,综合设计型试验较少。而国外的项目成绩来自于开学初老师布置的编程项目,分组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的编程,这个项目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尤其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而言,程序设计是未来工作的必备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增加网络程序设计的内容。由上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实验内容过于零散,系统性不强,缺少贯穿课程的项目实现。对于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而言,没有后续的网络课程内容,所以应该调整课程内容,增加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内容。

我们课程的作业和考试内容,偏重记忆性的题目、概念性题目居多,导致一个班级的作业答案就是少数的几个版本,无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国外高校的作业题目则极少有概念性的,多是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抄袭作业,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改革中,应减少客观题所占的比重,增加主观思维类题目所占的比重,增加期中测试,并将期中成绩计入最终成绩,形成较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2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网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或点拨下,学生带着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求知愿望,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其自身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通常有“问题解决式”和“任务驱动式”两种:“问题解决式”指学生对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为什么”性质的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式”是指设定一个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一个和完成该任务有关的“如何”性质的可行方法和途径。两种自主学习的共同特点是:由老师引出问题或指明方向后,主要通过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或群体之间的互动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达到任务目标的途径。自主学习在发挥学生个性化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及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网上海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模拟现实的教学场景,实现形象化的教学;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及个性化;网络信息搜索技术使得教学更加开放化和多元化;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运用使教学趋于集成化和智能化;网络技术及在线学习平台的运用使教学更趋实时化和互动化等。网络自主学习在具有其独特优势的同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一系列的问题。

(一)网络搜索结果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但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却相对不足

百度等网络搜索工具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轻松获取海量信息。客观地说这些信息里面具有学生需要的内容,但遗憾的是这些有用的、真实的内容会被大量的、无关的信息所淹没。大多数网络搜索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各种网络用户基于各自的目的在网上多元化的信息。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利用简单的“关键字”搜索很可能找不到令其满意的结果。有调查显示,在学生缺少对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能合理运用检索技巧或高级检索的学生相对较少。在得不到满意搜索结果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以改变关键词重新搜索或在海量搜索结果中进行逐条甄别筛选的方法来获取其相对满意的信息。这样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网上最真实和准确的信息也往往会被其忽视,甚至获取的只是“次优”的或让人误解的“错误”信息。

(二)数字化网络资源库具有较正式的专业性,但其通用性和普遍性却不高

和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相比,数字化网络资源库的搜索结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相对较高,但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字化专业化网络资源库来获取资料的学生比例要低得多。以图书馆的学习资料为例,学生更倾向于从传统印刷资料获取信息,而以专业方式检索图书馆电子资源并获取相应资料的学生却很少。

数字化网络资源库的使用往往需要其特有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而言,照搬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的简单的“关键字”搜索方法显然更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字化网络资源库由于专业性强,其“关键词”的设置也往往是一些让学生陌生的专业词汇,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来锁定这专业词汇具有较大的难度。

(三)网络及多媒体等视听课件生动形象,但其运用的系统性和广泛性受限

数字化多媒体影音教材、Flas课件、模拟仿真教学材料等,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也可以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对在这些学习资料中体现出来的知识点的印象和感受深该,其学习效果也较好。

但首先这些材料大多需要针对专业的教学场景和任务进行专门的制作和开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其次这些课件往往只针对某个专门领域和某个知识点,对一些专业领域的课程教学而言其系统性较差;还有就是这些课件需要一定的网络软件及硬件条件的支持,加上各种设备及软件的兼容性问题,使得其应用的广泛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四)网络教学技术平台实时互动,但在组织管理及系统维护上等存在困难

对一些专业和学校,基于专门网络技术而架设的教学平台,可实现老师在线信息和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由诸多老师和学生共同在线进行“在线答疑”及“在线讨论”等,实现教学的实时和互动。部分学生具有个性化和具体化的现实的问题也较容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这种学习方式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强烈的参与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来自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效果的乐观预期,而这种乐观预期又来自网络教学平台当时集聚的人气及以往解决各类现实问题的成果等因素。而网络学习平台人气的聚集需要一个合理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平台较为安全严格的网络系统维护技术。

二、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方法构建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优势,克服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是当前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课题。

(一)将网络信息检索设定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3篇

一、网络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办学条件迥异。虽然新课标出台已经有些年头,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设备仍然无法得到满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基础设备无法得到满足。另外,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养、教学水平各异,这些情况往往就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这些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是仅仅依靠传统一教一学,通过课本,或者教师简单的演示,抑或是简单的勾出课本中的重点要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些情况,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当不利。高中入学的新生,由于个人信息素养差距大,在信息课程教学中表现各异。另外教师讲授的方法不够优化,专业技能掌握不够全面,这些都是网络课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始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另外也只有不断的研究网络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脱离实际生活,否则就是游离于网络而大谈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就显得避实就虚。

二、网络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化应用

1.优化网络课程的教学环境

新时代人才需要学会学习和创新,教育肩负着重任。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运用网络课程教学,倡导以“学”为主,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搭建一个基于局域网的网络课堂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充分布局局域网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例如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块、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等。

2.优化网络课程教学的师资配置

学校在选拔教师资源的时候,应当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着力选拔一支个人素养高,专业素质强的师资团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要具有实践性和情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过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用学到的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校要提高各学科教师对局域网环境下网络课程的认识和掌握,让网络课程不再单单是信息技术课程所专用,在各种学科之间穿插相关的网络课程、网络课堂,通过扩充网络课程资源进一步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他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应用网络课程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从教学目标上实现多元化全面性。集中体现在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力求知识讲授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协调统一这两个方面。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模仿、单纯接受模式中解放出来,向着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完成新知识新理论掌握的自主模式转变。让学生从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提升。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网络课程中,大胆思考,分工配合,相互鼓励,努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开放的,人尽所想,物尽其用的现代化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4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网络技术专业;案例;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

网络技术专业在中职学校主要培养从事Web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网络布线、设备安装、调试、配置与维护工作和从事网络运行维护与信息安全及网络管理的初、中级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在国家教育部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大赛内容中都少不了计算机技术这个项目的竞赛,而在各个省、市每年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计算机技术单项竞赛----《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项目,更是中职学校参与面最广,综合技能水下要求最高,竞争最激烈的项目。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项目的核心就是对网络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即含有Web网页的静态页面制作又要实现网站的后台相应管理功能,又有网络互联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硬件设备的操作,面对这种高要求的竞赛趋势,我们如何利用这种竞赛导向,把网络技术专业课的教学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结合自己的竞赛指导经验和实际教学,运用好项目教学法是最行之有效的。

1、认识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已提倡多年,但是不同的教师对它的理解及运用不尽相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把一个完整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由学生自主处理,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进程中学习课程知识和理解知识内涵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就称为项目教学法。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个完整的形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就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从收集信息, 设计方案, 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它将以往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单一的传统教学理念转为以项目为导向,从而去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项目教学中,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2、实践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在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实施可分为项目案例引入及学生项目实践、学习绩效评价。以“项目为核心、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协作,革新教学模式。

2.1 引入项目案例及实践项目。有了这么多年的竞赛经验及案例积累,把这些案例应用到教学及竞赛训练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把网络技术的各种应用案例进行分解,把综合的案例知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作为一个知识内容的单元,并在子任务中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进行展开。比如在进行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项目的竞赛辅导过程中,第一,要将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的综合案例进行分解成三个子任务,分别是硬件设备功能配置及操作系统安装与互联、静态网页设计及平面构成、网站功能后台管理。其次,针对每个子任务,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各个子任务的理论知识、背景描述、功能分析、实现手段等均要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在硬件设备的配置项目实践中针对路由与交换机的DHCP 中继内容这个项目内容,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必须对项目进行自我分解,必须要有路由器及交换机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DHCP的配置方法,依据所提供的描述背景,完成PC机要正确获取到的IP地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自身也提高了专业水平。

2.2 学习绩效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是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主要有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两种方式,然后由教师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出归纳。项目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的实训教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要参与到实践中,在评价中注重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比如在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的竞赛辅导中,按题目要求一个总的项目内容由三个同学操作四台计算机和多个的网络设备来共同完成,他们即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子任务又要分工合作,人人参与且各自实践,最后又要统一把设计好的网站内容按要求在指定的PC机上。对他们的评价即要看到结果,也要注重各自的过程。因此,评价一个教学方法的好坏要从教学成果中体现,也就是在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中体现出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着一种最大的荣誉和成功感,教师应及时利用好这种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的自我评价,教师也应适时给出自己的态度及肯定和赞扬,并给予点评。别外也要明确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人,评价允许多元化。

3 结论。引入项目教学到网络技术竞赛辅导及教学实践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项目有机地结合理论和实践,不仅提高了实操技能和理论水平,而且在教师有方向引导下,培养了团体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教师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法,教无定法,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其他的教学法。把项目教学应用到网络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中不仅能充分展示我校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还将大大促进课堂有效教学,也将让竞赛选手更能充分展示他们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专业技能的能力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l] 李崇,《引入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教育。2010年总第109期。

[2] 陈利萍,《任务驱动法在“数据库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信息与电脑》2010年01期。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5篇

一、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三节算法案例的学习的时候,课本介绍了3个案例,这3个案例都很经典,也很实用,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鉴于这种情况,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搜索,寻找新的案例——排序算法,作为校本课程一个课题。排序算法有很多种,那下面的教学课例主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排序算法——冒泡法。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课例

(一)媒体思路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实物投影仪,用课时间前收集好的信息材料制成网页课件(如图1)所示以便课上师生及时查看、阅读、捕捉、筛选、交流、评估和应用信息。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通过演示Excel表格中的排序引出排序算法案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点开数学成绩Excel表格这个网页,要求他们将这份数学成绩按降序排列。教师根据他们的操作提出问题:这些操作的背后计算机是如何执行我们的指令的呢?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直接在界面操作,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迅速地进入了探究问题的状态。

(2)通过排序游戏引出排序算法。

学生点开教师制作flash小游戏,通过玩游戏,共同讨论游戏方法,写出算法分析。

游戏内容:桌面上有五个盒子,每个盒子装有大小不同的一个数字,在看不到盒子里的数的情况下,如何移动盒子才能将盒子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游戏规则:每次只能比较且交换两个盒子。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游戏,把他们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激发他们学习和解决。

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2.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让学生自己体验游戏过程,通过合作讨论给出排序算法分析。

Step1:用第1个数与第2个数比较,若前者小,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

Step2:按照这样的原则,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前者大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直到比完最后两个数(称为第一轮)。

Step3:若前一轮的比较中交换次数为零,说明排序已经完成。否则回到第二步。

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发现解题过程,积极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3.理性概括,整体把握。

根据所给的算法分析给出相应的程序框图。(让学生自己写,找出他们常见的错误及找出最优的框图设计)

校本课程的学习,不是学生完全式的自主学习,它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授,对学生获得的信息进行真假的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4.拓展探究,指导应用。

探究:还有其他的排序算法吗?

若学生找不到第二种排序算法,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自己查找及学习另一种排序算法,通过网络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通过实践,由观察、思考、对比、相互交流、归纳得出的结论和方法要比教师直接注入理解的更为深刻牢固。因此,要留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再创造数学知识,符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三、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一)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数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实施排序算法这个课题的校本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在网络的环境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与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敢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适合他们发展,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正是以改变学生单纯性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目标、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形成科研成果,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辅助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知识素养。

(三)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拓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教材中,只要最终目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就不难找课题。当然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的选择形式是多样化的,只要能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都可以作为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

(四)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实施形式。

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形式是多样化的。下面提供一些供参考:

(1)网络环境下数学竞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的竞赛环境。

(2)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形式,如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数学史,对数学史进行了解,得出体会,进行发现和探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平台。

(3)网络环境下对数学软件的学习形式,如对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学习,其中完成函数图像作图,通过变化参数,发现函数图像的变化,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函数的性质,从直观上,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完成立体几何的作图,能更形象的展现立体图形,拉近学生与立体图形的距离,克服学生对空间立体几何的心理恐惧,培养他们空间立体感;通过画圆锥曲线,追踪轨迹,更能形象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几何定义,为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探究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研究平台;总之,为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经验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际问题的实际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形式是多样的,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不能使得校本课程学习成为了形式化,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完成教学目标。

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供研究的课题是无数的,实施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这都要靠我们去挖掘、探索。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索为中心,避免以教师为核心。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一定能把数学校本课程做好。

参考文献:

[1]孔庆邮:《上海数学新教材探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探索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2004年第5期。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6篇

关键词:网络;英语教学资源;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实践应用

作者简介:刘东(1974-),男,黑龙江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0-0045-02

国家教育部教育司2004年1月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1]。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研究学者对网络资源辅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情况进行过调查研究,但大多数研究的调查对象只限于学生或教师,很少能两者同时兼顾[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影响

当代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盲区就是不能学以致用,不会说英语。这种现象已不再是个别问题,而是成为了普遍性的事实[3]。我经常跟一些高职高专外语系主任交流、讨论高职高专课堂情况,也做过一些调查,我发现英语教材本身并没有很大问题,比如说现在的新课标、新教材,课本都不错,但是老师讲课的时候,习惯性地将课文里的词汇给学生顺一下,把里面的语法讲解一遍,教学的重点落在了词汇、语法等知识点的串讲上,结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是抠语法,钻牛角尖;狂背单词,不会运用。在整个传统学校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学被当成一个对英语习题和试卷的教学工作,高职高专阶段特别明显[4]。同时受国内应试教育影响,家长与学生习惯性地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于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上,过度关注分数的提高。在分数的引导下很多学生和家长潜意识里以为英语考试成绩高就一定等同于英语技能强,于是整天做试题,找出“打勾”规律……结果学习上很累,却出不来效果,即便考到一定的分数,也不一定就具备很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甚至根本无法用英语交流。

二、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拓展了英语教学环境

拓展了英语教学环境,创建语言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是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魅力之所在。比如某学院在口语课程中开始尝试双师教学,一名中国教师协同一名外教开展视频口语活动,一人负责“教”,一人负责“查验”,以立体的模式帮助学生反复训练语言。英语教研室将教师分为3个小组,分别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听力教学和练习的创新,研究出来的创意则与大家共享,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满足了各位老师的要求[5-6]。此外,该院教师还充分利用网络随时进行交流。英语沙龙和日语沙龙成为了学生练听说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外教在英语沙龙面向全体学生开办了特色课堂,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外语系充分利用自主学习中心,扩充英语学习网络和日语学习网络,每天晚上六点到八点播放听力材料供学生学习。此外,该院还计划办好本院的外语教学电台外,制作课外辅导节目进行课外播放,并创办英语和日语辅导报,抓好外语月活动。

(二)为英语自学提供真实氛围

网络的发展为学生和老师都创造了真实的交际需要和交际氛围。对一个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每天浏览“原版语言材料”的英语网页来了解天下大事,或者和一个英语国家的朋友通过电子邮件交谈更富有真实性和挑战性呢? 如线话英语学习网站,听说读写资源丰富,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线话英语作为一家现代化远程英语口语教学机构,学生可通过登陆线话英语网站与外教老师们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参加英语 Social Club 等多元化活动,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英语,全面有效地提升英语听力及口语水平。

(三)促进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

网络资源教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由于兴趣的提高,被动的学习现已变成主动的学习;反过来,由于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更加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我们能够想象,一台连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就像一名任你支配的英语老师,可以说他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神通广大,他让你不出屋便知天下事,成为你学习英语的得力助手。比如某某教育信息中心还建起了覆盖全省的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建立起各类高中课改业务应用平台。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建立“样本校”管理系统,学校用户可通过专题网站“课改动态信息”“提交样本校申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教育资源共享,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大大缩小了教育教学的校际、地区差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我们将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导全省普通高中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湖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范义虎对未来信心百倍。

(四)促进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网络英语教学资源改变了课程资源的管理与应用的模式,运用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但随着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建设也出现了重视资源积累,忽视实际效果的问题,大量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被关注和应用的程度较低。同时由于缺乏共建共享的机制引导,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建设也走入了“闭门造车”的发展瓶颈,在社会和公众教育中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进一步提醒我们,教育资源建设的关键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在实现优质资源积累与提升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开放共享,通过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实现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合理、科学地在应用中发展。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7篇

【摘要】网络教学的推广应用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改革。对物理课程构筑网络教学的模式,进行网络教

学分析和系统设计,结合课程建设,提出了物理网络课程建设的教学任务、教学理念,对促进高中物理的

教学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物理网络教育课程

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作为一种新课程创新教学的尝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

段得以利用,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网络

教学,其可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对中学物

理 “网络教学”理论与特征研究,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比较,构筑网络教学的模式,

一、物理课程的建设现状

传统物理课程建设体制僵化,课程衔接不良,实务操作机会少,有的同学对物理没兴趣、学习不

主动,总是把物理题中描述的事件停留在纸面上。高中物理特点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应该培养分析理解的能力。落实实务教学诚为教育所必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更新,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物理教育课程的趋势是:强调实务教学,也要加强学科与通识的联系。高中

物理教育所迫切需要的是掌握相关资源信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随着科技更新,教育领导者的角色必须

从目前的管制者调整为资源信息的提供者、学校财务的监督者。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

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

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育更弹性化、多元化、精致化、未来化。在物理课程教学内涵里包括机构组织及目

标、课程与经验组织、教材和教学法、训育辅导、教学资源等等,还要考虑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城乡

差异、生涯辅导、师资培育进修、教育经费财政、教育政策与教育学等等。急需一种教学手段来缓解矛盾

,提高教学效果及加强对具有信息时代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建和推广物理网络教学模式,提供网络物理

课程,资源共享,更能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能力,并为当前高中物理教育当务之急,提

供高中物理优质化教学方案,以提升我国高中物理教育办学成效。

二、正确的认识是物理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

信息时代是知识爆发的时代,也是知识半衰期急速缩短的时代,物理网络课程建设,只要在学校

资源可以支持的范围内,通过网页或网站的形式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于课程内容更新

,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育环境,能促进学院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方式、手段,可以

培养一批名师。

三、物理网络课程建设方向与途径

1.建立教学网站和多媒体网络现代化平台

相应的教学环境设计自主学习,物理教学网站功能、总体结构、各子系统间主要可扩充的学习资

源库有:课程教材、电子教案、大纲、课件、素材及教学录像等等;全站设立全文搜索引擎。课程教材方

面教育要能落实与Internet互联,课程教材能达到实用化、现代化、网络化。因此,在制定课程时,设立

网络交流平台,课程大纲初稿完成后,应制成问卷调查意见。教材的建设是课程的重点。同时教材应随着

社会的脉动随时加以增删。 教学过程管理和交流子系统采用RSS与 Blog技术。高中物理教学针对个人学习

环境,建立虚拟课堂和虚拟班级,分配个人空间给每个教师和学生,自动答疑功能由自动答疑子系统完成

。若问题无法自动答疑,自动提交到交流子系统由教师解答,教师才能通过网络个别化指导,学校网络的

生命力还维系于具有爱心、热忱、负责任的老师。整合组织优良老师,使优良老师能发挥更大的教育榜样

及力量。 最后解答的问题扩充到自动答疑子系统中,学生作业在作业子系统中展示,好的作品可用以扩充

学习资源库。这样,学生才能发挥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注重教室的设立和教学媒体的发展。要发 现有教学资源中心功能。 多媒体设备操作台安装电子

白板、多媒体投影设备、实物展台、DVD为一体,以干兆校园网作为教学网络化强有力的支撑。尤其在网络

上采用的“服务器/浏览器技术”、“音频/视频网上会议技术”、“试卷的自动生成技术”等,为学生

的自学和课程交流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

良好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如在讲“超重和

失重”之前播放神舟六号发射过程的视频和费俊龙太空翻跟头图片,这样的引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机械振动的理论知识时,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并且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弹簧振子做

简谐振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简谐振动现象。用FLASH动画演示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全过程。然后是

巩固练习,试题以测试巩固为主,答案的选择与问题的输入都要在电脑上进行。最后是课堂小结,主要内

容是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概括,网络学习的课堂小结一定要比平时的课堂小结更加细致,最好能够揭示

出需要记忆和需要多练习的知识范围。为学子创造无障碍学习的空间而努力。

2. 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需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方式、内

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课程为标杆,借鉴国外同类课程建设成果,在现有基

础上将物理课程建设成集特色性与通用性为一体的现代化课程,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推动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注重教学改革和研究,加强教育的信息化,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以及有效的评价、激励、管理机制。教学方法实现项目制、团队化运作,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并逐步向实战化过渡。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为本位,通过课程内

容整合,采用项目制教学。开展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研制,教学课件需进一步强化互动效果。首先需提升

教师课件制作能力,组织教师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一起制作相互取长补短;其次,在课件中增加更

多的动画效果,合理采用现有物理软件技术,通过插入图片、图形、声音、图表、动画、艺术字、影片等

各种多媒体信息,产生多变、生动的效果。使课件能更多地展示操作的流程,教师需要进行角色体验,从

而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吸引学生更好理解,增加以“问题为中心”和“以实例为中心”的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8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67―04

引 言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而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信息化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几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

所谓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2]。网络教学平台集成了网络教学所需的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具,是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软件,比如国外的BlackBoard、Moodle、Sakai,国内自主开发的 “课程中心”、“天空教室”、“清华教育在线”、“4A”等。它们都是通用型网络教学平台,从对教学过程(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管理(用户与课程的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了网络教学需要的主要子系统, 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3]。

为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过程信息化,笔者对所在学校应用“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背景与实施情况

武汉大学于2008年底引进了上海卓越公司开发的“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在2009年为全校各院系教师开展了一轮培训,截至目前共有900余门课程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建立了课程主页。根据学校教学发展规划,将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实现全部本科课程上网,展示学校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信息化,同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笔者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行了梳理统计,按“专业主干课程”、“一般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全校共有专业课程约3300门,其中专业主干课程约1500门,学校分期分批对课程教师进行培训。2011年上半年针对量大面广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师进行了培训,经过培训又有近100余门课程建立了课程主页。

为深入了解广大教师对“课程中心”平台的看法,推进“课程中心”平台建设和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设计了问卷并在培训过程中对参加培训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回收问卷392份,其中有效问卷(回答比较完整)376份。数据录入采用Excel软件,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分五部分,分别为教师基本信息、授课情况、对“课程中心”平台作用的认识、对使用“课程中心”平台制约因素的认识以及对“课程中心”平台应用的建议。在376名调查对象中,“35以下”占158名(42.0%),“36-49岁”占190名(50.5%),“50岁以上”占28名(7.4%),职称分布与学科分布如表1所示。

1. 教师授课情况

就教师主讲课程的课堂人数来说,“30人以下”课堂有49个(12.2%),“31-60人”课堂有157个(39.1%),“61-100人”课堂有129个(32.1%),“100人以上”课堂有67个(16.7%)。可见,“31-100人”课堂占了大多数,达71.2%。

教师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其中“基本上是课堂讲授”和“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讨论、交流”合计占73.8%。可见,教师上课普遍以讲授为主,互动交流偏少。就学科领域来说,人文科学课程的讨论、交流开展较多,而理工科课程的讨论交流开展较少,这与学科知识的性质有关系。

教师上课使用的技术手段如表3 所示,其中95.2%的教师都需要使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上课,40.3%的教师需要使用“板书”。可见多媒体手段已成为教师授课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但传统板书也还有较大需求,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得“实物教具”的需求相应减少。而上课需要“访问互联网资源”的教师仅占16.1%,这说明教师教学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课外的教学安排和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如表4 所示,其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教学安排,要求学生自学或完成作业。就技术手段来说,e-Mail的使用最为普遍,占62.2%;论坛、QQ等社会流软件有一定的应用,占29.3%;利用网站各种教学信息的比例占23.5%,说明教师应用网络手段教学信息的需求还不够大,这也反映教师教学过程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2. 对“课程中心”平台作用的认识

“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集成了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各项功能,包括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料、课程通知、作业布置与提交以及组织网络讨论交流等。教师对“课程中心”平台本身各项功能的认同程度如表5所示,其中“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料”最为大家所认同。

就“课程中心”平台在学校教学信息化中应该发挥的主要作用,教师的认识情况如表6所示,大多数(71.2%)教师赞同将其建设成为课程资源中心,也有较多教师(67.5%)赞同“辅助教学过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改革”。

3. 对使用“课程中心”平台制约因素的认识

教师、学生、学校是与“课程中心”平台密切相关的3大主体,问卷分别对这3大主体在使用推广“课程中心”平台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

对“教师在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7所示。由表可见,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及相应的“学校政策激励不够,没有积极性”是两大制约因素。

对“学生在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8所示,超过半数(53.2%)教师认为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是主要制约因素,也有不少教师(36.5%)认为“教师缺乏对‘课程中心’平台的使用引导”是原因之一。

对“学校在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9所示,多数(64.5%)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激励不够”是主要制约因素,也有不少教师(34.9%)认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缺乏”是其原因。

4. 对学校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的意见或建议

在学校是否应该强制推行“课程中心”平台使用上,有不少教师(38.4%)明确持反对意见,典型意见的有:

“鼓励、支持,但不应该强制要求。”

“逐步推进,不应硬性规定必须采用。”

问卷还收集了不少教师对学校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的意见或建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学校政策激励和平台功能完善。

在学校政策激励方面,典型的意见或建议有:

“建立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依据不同的学科、专业,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不同要求。”

“我认为学校推广‘课程中心’平台要落实到具体课程,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应计入教学工作量,建设网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应该聘请真正优秀的老师制作录像(但请注意是真正优秀),而不宜所有教师都制作录像。”

“请给优秀课程建设发证书,作为年终考核和评职称的依据。”

在平台功能完善方面,典型的意见或建议有:

“继续加强、完善‘课程中心’平台功能,例如加快外网访问速度,适当增加课程网站空间,减少Bug…”

“继续完善‘课程中心’平台的功能,增强其便利性与可操作性。”

“建议与教务系统对接”

“…将通知与学生邮件系统联系起来,紧急通知可直接发邮件到学生的邮箱中。”

“课程的查找、分类混乱,建议明确分类,便于查找。…消息自动推送服务。”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学校教师课程教学信息化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情况如下:

1.教师课程教学多媒体手段应用已经普及,但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95.2%的教师都需要使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上课”,充分说明教师课程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已经普及。但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安排,教师对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需求都不是太高,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2.网络交流技术手段有一定需求,尤其是e-Mail技术的需求较大

在课外教学环节中,有62.2%的教师表示需要“利用e-Mail等手段收集作业和提问”,也有29.3%的教师表示会“利用论坛、QQ等手段组织学生交流”。这说明教师对网络交流手段有一定需求,尤其习惯使用e-Mail技术,而网络教学平台集成了各种交流工具,完全可以满足教师的这种需求。

3.教师认同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但反映学校推广使用政策激励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包括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料、课程通知、作业布置与提交以及组织网络讨论交流等都较受教师欢迎,而且多数教师(71.2%)赞同将网络教学平台建成学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在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制约因素上,半数以上(50.6%)反映学校政策激励不够,缺少积极性。

4.教师的引导作用、丰富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是促进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必要条件

从调查结果看,在促进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学校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方面,除了激励政策外,优质教学资源是教师最为关心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累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总的来说,目前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课程数字化资源的积累也十分可观,这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是教学模式更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有利于营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提供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条件,加快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条件,因此,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是高校教学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但归根结底只是辅助手段。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其本身都是一件辛苦的工作,知识传授、获取与创新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就如何推广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不少文献进行了有益探讨,其中谢舒潇等人以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为例进行了策略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分值得借鉴[4]。笔者所在学校也从目标规划、政策激励、评估督促、技术培训、功能完善等各方面不断加大“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课程上网门数逐渐增加,已有近千门课程上网。经过十余年来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推广,已从个别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发展到目前普遍应用多媒体手段。我们同样能预期,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也必将为广大教师所采纳。

参考文献

[1] 谢晓林,余胜泉.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 开放教育研究, 2007,(5).

[2] 黎加厚. Moodle课程设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曲宏毅,韩锡斌. 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 中国远程教育,

[4] 谢舒潇,陈毓超. 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推广策略研究――以暨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推广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收稿日期: 2011-10-30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第9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改革 高校基础课程教学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网络教学平台逐步成为高校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且成为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它是继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后又一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基于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恰当选择。

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Network Education Platform)是以课程为中心,通过网络优化和集成教学资源并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管理系统,丰富的教学资源、无限的教学时空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发展趋势[1]。网络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实现教师备课、讲课,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师生课后交流、答疑、批改作业和考试等。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高校基础课程(如:计算机信息基础、操作系统、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教学中,大都采用“授课+辅导”的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以下弊端:(1)极易受到授课内容、教学时间等诸多方面的空间、时间、人员和学时的限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教师交流。(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大多采用大班上课,填鸭式讲授的教学手段,大多采用“黑板”+“课件”的教学手段,手段单一,统一授课,进度和内容没有根据学生层次区分,分层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理念未能全面体现和实施。(3)传统的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已不能真正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片面的。

3.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如下特点[2]:一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二是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三是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四是教学发生的先进性;五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使学生温习以前学习的知识,又可以超前学习以后的内容,在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或者在网上与他人合作学习,在网上写作业和提交作业等。

(1)教学内容信息化、动态化和实时化

我校自2012年引进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以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志、教学材料放在平台中,集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源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便利高效的资源支持,实现教学资料的网上收集和共享,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和实时化。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该平台获取课程信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协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极易受学时限制而有所侧重和删减的情况,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整体课程内容,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被动听、记和背,把学生当成装知识“容器”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根据对课程掌握的情况和认知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这样使学有潜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得到应有的发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这样既解决了学习起点不一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结构由“串行”变为“并行”,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又兼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将传统的探究问题学习变成任务驱动学习。

(2)创新了师生交流和评价机制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课程作业、试题库、在线测试、教学笔记等模块实现课程信息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网上就可以进行作业提交、问题答疑、在线测试等,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新师生评价机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放出来,以利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习行为和个别学生辅导上,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网络教学平台还实现了教学质量过程的全程监控,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辅助教学,师生互动过程和生学小组讨论,全部可以通过平台记录下来,增强了教学过程的透明度,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当前高校教学培养方案的调整影响下,基础课程课时大幅缩减,但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讲授,另一部分课时内容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强化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必将成为高校基础课程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勇.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容的必然性及路径――以经济类专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2):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