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7 09:28:27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职业能力;课程标准

[DOI]10.13939/ki.zgsc.2017.09.206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四川省2016年关于开展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通知》和绵阳市人社局、财政局《关于做好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2016年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已经完成对近10000名学员的培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标准将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分为:公共课程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两大部分。

1 公共课程

1.1 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全体学员。

1.2 涉及模块

公共课程属于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网页制作、网络信息采集与处理、网络营销、电子交易、物流信息管理、网络采购六大模块中共有的基础知识,任何一个模块的培训都必须涉及公共课程的培训。

1.3 培养目标

通过公共课程的培训,让学员对职业道德及电子商务相关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1.4 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32学时。

1.5 教学计划

1.6 培训内容

1.6.1 职业道德

培训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

1.6.2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培训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1.6.3 计算机网络应用

培训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搭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

1.6.4 电子商务基础

培训内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的发展史;电子商务的分类;电子商务的框架;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及防范。

1.6.5 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培训

培训内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目的及意义;电子商务创业的相关政策;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公司注册的流程;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

2 专项技能

2.1 网页制作

2.1.1 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T。

2.1.2 涉及模块

网页制作模块。

2.1.3 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学员具备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2.1.4 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1.5 教学计划

2.1.6 培训内容

(1)图形图像处理。培训内容:Photoshop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透视原理;色彩基础知识;图形图像的处理;网站页面的设计。

(2)Flas制作。培训内容:Flash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简单图文动画的制作;层、库、遮罩及运动层的综合使用;按钮及菜单的制作。

(3)FrontPage网页制作。培训内容:网页制作的基础概念; FrontPage的基本操作;站点创建及管理;页面的布局;网页的内容添加;超链接的使用;CSS样式的使用;Html语言;网站的。

2.2 网络信息采集与处理

2.2.1 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2.2 涉及模块

网络信息采集与处理模块。

2.2.3 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交换、及信息更新及维护的能力。

2.2.4 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2.5 教学计划

2.2.6 培训内容

(1)网络商务信息基础。培训内容:网络商务信息的基本概念;网络商务信息的特点;网络商务信息的分级;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信息整理的基本步骤。

(2)网络商务信息的采集。培训内容:网络商务信息收集的常用工具使用;信息下载的常用方法及工具使用;信息的存储方法。

(3)网络商务信息的处理与分类。培训内容:信息的整理方法;信息的分类。

(4)网络商务信息的。培训内容:信息的渠道;信息常用工具的使用。

2.3 网络营销

2.3.1 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3.2 涉及模块

网络营销模块。

2.3.3 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网络市场调研与网上商品销售的能力。

2.3.4 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3.5 教学计划

2.3.6 培训内容

(1)网络市场调查与分析。培训内容:网络市场调查的方法;市场调查的设计;市场调查的分析方法;市场调查报告书的书写。

(2)网络营销工具。培训内容:常用的网络营销工具,如网站、博客、微信、电子邮件等主要工具的使用。

(3)商品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培训内容:商品的图像采集;商品的介绍书写;商品的分类。

(4)网络广告与网络促销。培训内容:网络广告形式及广告的设计;网络促销的方式;

(5)网上商店的开办。淘宝、京东、亚马逊、微商等销售平台的应用。

2.4 电子交易

2.4.1 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4.2 涉及模块

电子交易模块。

2.4.3 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网上商品买卖、交易等相关的能力。

2.4.4 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4.5 教学计划

2.4.6 培训内容

(1)网络采购。培训内容:网络采购基础;网络采购流程及操作;电子订单及处理。

(2)电子合同。培训内容:电子合同的概念;电子合同的特点;电子合同的法律知识;电子合同的编写及签订。

(3)电子商务客户服务。培训内容: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售前及售后服务;客户投诉及处理;商品的跟踪及管理。

(4)电子支付。培训内容:电子支付的概念;电子支付的种类及常用的网上支付操作;电子支付的安全。

(5)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培训内容:B2C模式、B2B模式、C2C模式、O2O模式的交易流程及后台管理。

2.5 物流信息管理

2.5.1 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5.2 涉及模块

物流信息管理模块。

2.5.3 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对象具备物流信息收集与分析、配送方案制定及使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

2.5.4 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5.5 教学计划

2.5.6 培训内容

(1)物流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物流信息的基本概念;EDI;RF与RFID;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

(2)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培训内容:商品条码的作用;商品条码的结构及应用;商品条码的生成;物流条码的作用;物流条码的结构及应用;物流条码的生成。

(3)自动仓储系统。培训内容:仓储和仓储管理概述;仓储及其设备;自动仓储系统。

(4)物流管理。培训内容:物流基本知识;物流管理过程;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管理;物流信息管理。

2.6 网络采购

2.6.1 培训对象

参与绵阳市电子商务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学员。

2.6.2 涉及模块

网络采购模块。

2.6.3 培养目标

通过本模块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具备网络采购及网络招投标及网络合同签订及处理的能力。

2.6.4 培训课程学时要求

128学时。

2.6.5 教学计划

2.6.6 培训内容

(1)网络采购。培训内容:采购管理基础;网络采购的特征;采购的发展趋势;采购的信息化。

(2)网络采购流程。培训内容:采购需求分析;网络采购的方式;网络采购流程。

(3)招投标。培训内容:招投标的基础知识;招投标流程;招投标书的编写;相关法律法规。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2篇

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前提是电子政务培训,有效及时地开展电子政务培训,是确保电子政务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第三,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个,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第二,模拟环境可以对电子政务中一些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解,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不同业务流程和角色(政府、企业、公众)进行设计,使培训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电子政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政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际操作。

由上可见电子政务培训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电子政务 领导干部读本》 王位光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汪玉凯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技能与应用》 天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子政府导论》罗元镜 焦宝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陈庆云 王明杰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读本》周宏仁 唐铁汉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3篇

    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前提是电子政务培训,有效及时地开展电子政务培训,是确保电子政务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第三,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个,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第二,模拟环境可以对电子政务中一些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解,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不同业务流程和角色(政府、企业、公众)进行设计,使培训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电子政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政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际操作。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4篇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培训体系 职业院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55-03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双师型”教师培养又是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何谓“双师型”教师,不同文献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拥有“双证”(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又要具备“双能”(教师的素质与技能+技师的素质与技能),还应该涉及“双层次”(能力之师层次+素质之师层次)和“双来源”(来源学校+来源企业)。可以说,“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多维度的定义和要求,因此该类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拟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都明确要求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因此各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符合“双师型”条件和要求的教师。笔者通过查阅网上公示的中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走访多所职业院校,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发现现阶段国内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存在问题。多数职业院校在统计“双师型”教师数量的时候,基本是按该教师是否拥有“双证”进行统计的。例如,某位老师获得讲师以上职称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并且得到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则认定其为“双师型”教师。因此,该统计方法在纸面上很容易统计和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但实际上难以证明该教师是否真正具备“双师型”教师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以及教育教学技能与专业实践等技能。

(二)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要求具备高学历,而我国职业院校大多数教师的本科、研究生等学历并非原始学历,而是工作后通过成人教育、党校、函授等方式进修取得,这些学历含金量不足,虽然学历较高,但是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近年来,高职层次学校的入职门槛已普遍定为具备研究生学历,这对未来改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有很大帮助。

(三)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单一。经过粗略统计,职业院校七成左右的教师是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或者由其他普通教育机构调入,只有不到两成的教师真正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职业院校入职门槛较高,来自企业的人不容易调入;另一方面,一部分水平较高的企业专家并不愿意进入学校工作。

(四)教师行业企业锻炼的层次不够。为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职业院校愿意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在接纳教师时,并不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员工,为教师安排的都是边缘岗位;并且企业对自身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部分是保密的,并不愿意让教师参与企业关键岗位的研发和生产活动。因此,教师虽然进入企业锻炼,但是能够获得提高技能的机会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企业锻炼效果。

(五)“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和培训体系不完善。职业院校涉及的专业科类非常多,不同专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对“双师型”教师培养需求进行分析、对培养和实施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对培养制度和保障机制进行严格制订等工作都须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质量。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针对“双师型”教师的一套完整并且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培训体系。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发展必须与专业所属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电子产品的快速升级换代要求技术更新速度快;二是电子产品覆盖领域宽广,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需求多;三是高端电子产品的频繁出现,要求技术难度大;四是电子产品的客户订制愈发多样化,要求知识面广以及设计理念新。根据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涵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应具备师德,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责任。电子信息类的教师还应熟悉电子信息行业的相关职业道德,掌握其主要内容及行业标准,并通过言传身教,培育学生们的良好职业道德及涵养。

(二)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任何一项具体的应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因此,具备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电子信息专业知识体系,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并且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紧跟行业发展方向以及熟悉国内外先进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在电子信息行业技术更新速度极快的当今,若不能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教师必然培养不出合格的学生而被时代淘汰。因此,深入企业锻炼,与企业合作进行实际电子产品的研发,都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丰富企业实践经验和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四)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自己“会”还应让学生“会”,自己“能”还应让学生“能”。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把自身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重要内容,通过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出适合电子信息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及其构建措施

(一)培训体系的要素和内容。培训体系是为实现一定的培训目标,将培训四要素(讲师、学员、教材、环境)进行合理、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而形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一个培训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制度、课程和讲师。

首先,制度是基础。培训制度包括培训组织结构、管理办法、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工作流程、考核办法和保障机制等。合理的制度能够规范培训的实施流程,能够设置明确的培训目标,能够激励学员主动学习,能够保障培训的最终效果,最后达到预期培训目标。

其次,课程是灵魂。培训课程方面包括课程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讲义的编写、课程的反馈评估等。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如何通过设计和开发课程及相关课程资料,达到提高学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目的,是培训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重要内容。

最后,讲师是载体。培训讲师仅仅作为培训体系中的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演绎课程的角色。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同时掌握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培训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培训管理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

(二)培训体系的构建措施。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了部级高职师资――电子技术类专业国内培训班(国培项目编号:20111101)和部级高职师资――电子技术类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班(国培项目编号:20132001),还承担了广西区中职师资培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训班(桂教师培[2012]12号),逐步完善了一套该类别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1.通过区域内校际合作,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制度建设。依托柳州工业和电子信息行业背景,充分利用柳州职教园区的优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与柳州地区的中职、高职院校合作,包括柳州市一职校和二职校、交通学校、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中职学校,以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师范专科学校等。在培训体系制度建设方面完善了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训需求分析表,细化了各种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制订了培训项目考核办法,提出了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的思路,为确保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培训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充分调动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积极性,校企深度合作,让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汽车电子生产性实训基地,双方投入设备、场地、师资等多种教学资源;学院还与深圳电应普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电子产品研发联合工作室”,以及与柳州市内特电子厂、东莞伟易达电子厂、广西盛源行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和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厂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厂中校”和“校中厂”的模式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和项目的开发。学院在承担中职、高职师资电子信息类专业培训项目过程中,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实训项目,其中多门课程甚至直接安排在企业当中进行,培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理念方面还是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学院承担的培训项目课程安排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部级高职师资培训――电子技术类专业培训课程安排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 合作企业

1 职业教育能力培训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工路创公司

2 电子企业各部门管理体系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3 波峰焊机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4 回流焊机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5 自动贴片机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6 插件机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7 AOI、ICT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表2 广西区级中职师资培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训

课程安排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 合作企业

1 教师职业教育能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工路创公司

2 电子产品生产设备原理与操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航盛公司

3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内特电子厂

4 电子产品电路板制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电应普公司

5 物联网技术应用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粤嵌科技

6 嵌入式技术应用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博创科技

3.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和改善培训条件,推动培训师自身技能和培训水平不断提高。为促使电子信息类专业师资培训课程的承担者――培训师主动提高自身学历,主动更新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主动参与各种企业研发项目,主动申报各类教研课题,不断加强培训师们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和授课能力,应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政策,确定培训师的“责、权、利”,充分体现劳动者“多劳多得、能者多得”,获得培训师的理解和支持。例如,承担师资培训项目的教师责任更重要求更高,但是获得的课酬高于其他课程的课酬,并且该业务经历可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需要不断改善培训师的科研环境和培训条件,提供更多机会和渠道让培训师进行再培训和再深造,保持培训师的竞争力,最终达到提高和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4.通过建立校、企、学员三方评价机制,推动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建立师资培训项目评价机制,针对学校、企业和学员分别设计不同的评价反馈表格。通过评价机制,学校培训师要提供学员的日常学习情况、考核结果和培训效果分析,总结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企业方要提供(下转第59页)(上接第56页)学员的实践技能情况、行业职业素养和改善建议;学员要提供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向培训方反馈学到什么,还有哪些内容想学但是没有学到,并给培训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这三方的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才能让培训项目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分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承担了部级高职师资电子技术类专业培训项目和自治区级中职师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训项目。笔者对90名学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和整理的数据如表3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员认为能够从培训班中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学到有用的实践技能,特别是企业真实案例以及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的学习和锻炼,让他们在培训中获得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未来,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持续完善培训体系,才能持续提高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

表3 培训满意度调查统计表序号 调查内容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 组织评价 72.2% 22.2% 5.6% 0.0%

2 讲师评价 80.0% 16.7% 3.3% 0.0%

3 课程内容评价 84.4% 13.3% 2.2% 0.0%

4 合作企业评价 90.0% 8.9% 1.1% 0.0%

5 学员收获评价 86.7% 11.1% 2.2% 0.0%

【参考文献】

[1]梁天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2

[2]何定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9)

[3]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4]王庶熙.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5]刘育峰.高职“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借鉴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1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委托课题(桂教师范[2013]3号)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5篇

*市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还比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根据四年来公务员计算机培训的情况,*共有1200多名公务员,其中有20%的公务员对计算机操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说明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提高*市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水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训

要使*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公务员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必须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在思想提高和具备应用电子政务的基础上使用好公务员。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对*领导干部、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对于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在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水平,推动电子政务顺利有序地发展,强化各级干部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意义重大。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是指学习和掌握与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与传统的公务员培养相比,*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务员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培养的主要内容是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培养内容具有特定性;二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养具有部门性。为了解决信息化人才匮乏这一关键性的制约问题,*市委、市政府及党校给与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努力,于2004年初成立*市行政学校,行政学校与市委党校实行一个领导班子、两块培训牌子,其主要职能就是为*的广大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接受思想政治培训、信息化技能培训、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截至目前,*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培训人数已超过万余人次,其中接受了信息化技能培训的公务员人数约占15%。三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养具有多样性。为了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工作力度,*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与市委、政府各部门紧密联系,加大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多样:第一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信息化技能方面的培训;第二是在党校、行政学校的各类培训班上都开展了信息化技能培训,例如行政学校的公务员计算机培训班、党校乡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理论培训班、南疆挂职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以及其他单位委托办理的计算机培训班;第三是组织各类培训班学员利用单位、学校的公共网络自学电子政务方面的知识。

电子政务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践应用,以应用为目的,是培养的基本特征;根据培训期间的抽样调查,*市70%——80%的公务员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电脑操作。但问及这些公务员的学习方式接受脱产培训的很少。目前90%的办公室都配备有电脑,许多公务员都拥有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有些公务员是在自学和同事指导下逐步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因此,从总体上看,公务员的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具有分散性、局部性、随机性的特点。

(二)*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统一标准和培训大纲,统一订购高质量、实用的培训教材;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纳入党校、乡镇党校以及行政学校的教学计划,举办各个短期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在岗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等级考试制度,将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纳入公务员业务考核范畴。

(三)加强和改善公务员培训工作

针对以上公务员电子政务培养的特点和现状,本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和改善公务员培养工作,为*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公务员对信息化技能知识学习的思想认识,注重公务员信息观念的培养。加大*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学习,提高公务员学习信息化技能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在每期培训班开班前都进行12个课时的学前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安排相关的理论专题课,比如,现代科技应用、信息安全等课程,以此提高公务员对学习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信息及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政府的神经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公务员信息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当公务员认识到信息在现代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价值和作用时,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将信息适时地转化为社会财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2、加强对公务员信息能力的培训。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伴随着政府信息化的推进,我国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代之以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全新管理模式。因此,*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在公务员培训中开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具体安排了如下培训内容:Internet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资源的搜索、网络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传输、网络的协同办公等,培养他们熟练应用、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赋予他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本领,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进行现代管理、提供全新服务、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3、加强公务员信息道德的培训。在信息化的电子政府中,公务员既是信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信息传播者、使用者,他们是否严格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信息安全等都事关政府的正常运行,事关社会的安定,因此只有强化公务员的信息道德教育,使信息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的信息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义务,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保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使用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公务员的合理使用。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应紧紧抓住公务员的招、选、用、留等关键环节,精心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各种人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励鞭策公务员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用贤任能的原则,不唯上,不唯亲,不唯顺,不唯全。要不唯文凭论水平,不唯年龄看本领,不唯资历看实绩。要以德举贤,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知人善任,大胆选拔和启用素质高、政绩突出、群众满意、有管理能力、有发展潜力的杰出人才。特别是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中青年人才要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让中青年人才担重任,挑大梁,增才干,出成果,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高职教育;实践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57-02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且正在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大量的能工作在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电子信息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设备维护、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对工程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类专业强调的是较强的动手能力,如果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2007年起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对本专业进行教学质量改革,围绕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五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建“五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根据市场需求,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了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电子产品生产流程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我们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构建了五个层次的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体系的五个层次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所属的不同层次,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认知实习―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五个层次[1]。认知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安排在第一学期,通过参观校内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以及简单实验来完成;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在校内基础实训室完成;专项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专项能力,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校内专项实训室完成;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安排在第四、五学期,在校内综合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安排在第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实训体系的五个层次以实训项目为主线,按照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围绕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体系,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并体现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用项目导向法来进行实践课程设计。课程是学校的产品,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重点,在设计专业实训时,通过引入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一个个实训项目,从而来强化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单片机技术》课程引入智能小车项目,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了数个基于智能小车的单片机实训项目,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这些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EDA技术》课程引入信号源设计与测量的项目,设计了数个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项目,使用基于QuartusII的软件平成项目开发。《电子产品组装与检测》课程引入多个电子产品制作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引入Arduino开发平台,通过近十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型课程的技术平台和综合实训体系。通过持续建设专业实训室,给专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平台,从而实现了多门课程的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和改革。现在100%的核心课程具有专业的实训室,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平台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本专业联合企业,对专业课程进行项目优化,建立学习型课程。近年来,本专业80%的专业课程完成了综合实训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末期,在各个实训室进行为期一至二周的综合实训,通过完成课程项目来巩固知识体系和提高职业技能。因此每门综合实训课程,均由教师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对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并制定实训方案。并且引入企业专家的意见,对实训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从而制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式综合实训体系。

4.大力开展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促进实训教学模式改革。2007前,本专业在校内没有专业实验室。从2007年至2011年,经学院大力投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别建立了: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子组装实训室、电子设计实训室、通信原理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和EDA技术实训室和电子信息综合实训室。2012年与北京精益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电子信息联系创新实训室。通过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大幅改善了本专业的实训条件。从而提高了专业课程中实训环节的比例,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幅提高,促进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7篇

1.1专业调查分析

(1)对企业的调查

2003年底,我们对陕西及江苏、上海等沿海城市的国有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等单位就岗位分布、应加强的能力、应加强的实践性环节、现在岗位上使用最多的课程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80份。调查得知:第一,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质量检测、调试维修,其次是生产管理与维护、营销服务;第二,岗位上应加强的能力主要是调试、维修,其次是质量检测、计算机、工艺实施;第三,应加强的实践性环节首先是电子产品制作,其次是电工基础实训、课程实训、毕业实习等;第四,岗位上使用最多的课程依次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线路EDA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工艺》。

(2)对兄弟院校调研

全国共322所高校开设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201),其中陕西地区共八所。我系在2004年5月对西安地区部院校进行了调研,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招生年份、就业情况及岗位分布、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职业能力、主干课程等。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该专业职业能力分为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信技术应用能力、智能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五个方面;岗位分主要岗位和次要岗位是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专业的办学特色。

(3)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对兄弟院校的调研,说明在西部院校办此专业有一定市场前景,同时也给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教学计划编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信息科学发展的前沿,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今后二十年高科技发展的重点。目前,随着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理论上研究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各个领域急需大量的信息工程技术员,信息系统管理人才,要求他们既掌握着比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一线熟练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改造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等工作。

1.2专业发展现状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后,从2004年9月开始我院招生第一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来,截止2007年共招收了12个教学班级。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好有坏,我们认真反思其原因:一是生源问题,在04、05级生源中,文科生占相当比例,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动手能力较弱,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二是制定教学计划总体较好,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专业定位不够准确,特色不鲜明等。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改革

2.1教学计划改革

为了扭转上述状况,电子系及时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及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实际充分研讨、反复思考,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制定思路;商讨完善了教学计划的方案:结合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参考其它院校同类专业教学计划,在保持我院特点的前提下,调整并制定该专业教学计划。如增设专业方向的重点课程以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删减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及通信技术方面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其与专业培养目标相接轨;抓好专业定位与特色:面向电子信息各生产制造企业,从事电子通信产品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及电子产品的工艺实施、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等工作。使毕业生具有安装、调试、维护电子信息系统、通信和网络系统等设备的能力,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设计、推广、应用的能力。

2.1.12006级教学计划评审

为更好地发挥教学计划的导向作用,2006年7月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06级教学计划进行评审。来自兄弟院校、电子信息类企业的与会专家,从三个方面肯定了教学计划: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定位准确、主干课程到位;理论与实践课程控制在1:1,模块化教学有特色,对该专业选择讲授微积分基础、线性代数、积分变换的应用数学模块,很好地体现了“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实践能力的培训方案非常好,《电工基础实习》、《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突出焊接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专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如加强protelSE、maxplusII、multisim、matlab等工具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调试;课程设置要准确,梯度要合理等。

2.1.22007级教学计划亮点

2007级教学计划以理论够用为度,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模块化教学、压缩课程门数与总课时、前移主干课重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总思路。按照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制定了专业素质、能力、知识的结构与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课程设置面较宽,使毕业生有更好的业务适应能力,将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分解到各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骤中。教学计划最大亮点就是“校内基础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践+校外生产实习”的信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理念。陕西康佳校企合作办学基地是专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成果;为积极响应“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的十六号文件精神,我们利用现有空房,依托校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经验,引入企业生产线,模拟企业化模式生产小型调幅收音机是该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践”的重要体现。

2.2师资队伍建设

2.2.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主要是坚持“一个关键,一个重点,一个优势”的方针。一个关键就是加强教风的转变;一个重点就是加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一个优势就是利用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培养一支职业教育观念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师资培训既包含长期的学历提高教育,也包括从事实验室建设、到企业培训,特别是去企业的实践锻炼。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如组织专业组教师外出听取有关专家的学术报告、参加各类短期培训和学术研究班等。暑期去电子类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月的实践锻炼是信息专业组每个老师的“必修课”,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产品制作工艺,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从而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2.2.2产学研结合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在学院领导、科研处和电子工程系的支持下,我们确立了以电路研究所为平台,电子教研室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培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以产、学、研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所作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方面:电子产品的加工与调试、电路系统的研发、集成电路的反向设计,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促进该专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共有38人,外聘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占24%;讲师、工程师、技师14人,占37%;助理讲师15人,占39%;研究生5人、本科生3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8人,占总人数的21%,建成了一支能力强、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

几年来,通过新建、扩建、完善等方式建成了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电路与电工实验室、家电实验室、单片机控制实验室等的5个校内实验室;包括EDA实训室、SMT实训室、PCB实训室、电子装联实训室、综合化实训室、科技创新实训室等6个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四川长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凌云电器总公司、江苏扬中实习基地、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实习基地、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6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良好,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不仅为学生实验、实习提供方便,还给学院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技术开发和推广、设备支持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8篇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档案不仅有记录功能,而且有系统检索、分类统计等管理功能,在干部数量众多、参加培训类型复杂的情况下,要想准确掌握每个干部、不同类型干部的受训情况,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低,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应用。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质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对立卷标准的掌握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势必影响到案卷质量,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所管干部的参训情况,还可以梳理分析不同类型干部的培训需要,增强调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减轻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劳动强度。

二、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内容不完整。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缺乏刚性的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设计确定建档内容,特别是信息编码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电子档案的规格不同、内容详略不一;由于所管干部数量大,工作任务重等原因,一些参训信息不能及时录入,致使一些个性化培训情况不能全部反映在档案中;由于过分依赖计算机,对机储信息不及时备份,容易因计算机出现故障造成信息意外丢失;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不断升级,电子档案因为所用编码和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无法读取原有信息,导致数据丢失;由于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外部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遭到破坏,也会导致信息不可读或读取不完整的情况。二是功能不健全。多数电子档案还停留在记录、存储等传统档案功能上,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统计功能、分析功能、传输功能等还没有有效开发和应用;对电子档案中可能出现随意复制、修改、删除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科学的制约办法,很难保证电子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三是使用不到位。多数部门满足于详细记载培训信息,形成了比较好的个体档案。但电子档案的统计、分析、传输等优势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四是管理不规范。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的处理随意性大,使用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不备份、登记,随意放置,挎贝的技术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档案的管理。对录入档案的培训信息标准不清,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确定收录范围,随意性大。

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之中,使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展开,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当地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干部管理工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及时研究解决电子档案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统筹谋划、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按职尽责,认真信息收集、整理、维护等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总体思路,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电子档案建设。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因此,要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电子档案的制度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运行程序,保密办法、后勤保障等,从宏观和物质层面保证电子档案建设的顺畅有序;另一方面是技术规范,主要包括收集归档的范围、形式、规格、编码等技术指标,要实现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能够方便使用和信息共享,从微观和技术层面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可用。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第9篇

[论文摘要] 电子化培训具有时空灵活、内容灵活、效果突出、成本较低等特点,成为企业进行培训的必然选择。电子化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尽快完成对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的适应,提高工作技能,还能提供便捷的培训管理,如培训申请、培训课程与内容的选择、学习监督与考核,大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本文探讨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化培训所需的关键要素,如企业高层的支持、电子化培训系统的实施与应用、电子化培训对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的要求以及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一、前言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7月的《第二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4.2亿。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电子化培训 

 

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培训在美国诞生。发达国家超过80%的公司采用了电子化培训方式,而在我国,企业培训市场还是以传统培训为主。 

广义的电子化培训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传递教学的内容,传递的方式包含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及其相关的组织间建立的外部网络(extranet)、卫星传递(satellite broadcast)、录音及录影带、交互式电视及cd-rom等。电子化培训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电子化培训在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上比较灵活。电子化培训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进行培训,时间、地点都可以灵活地做出安排,因此培训教师和学员不会受到限制,还能够消除参加人员数量和结构的限制。 

2.电子化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电子化培训的内容全面,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受训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受训内容。 

3.电子化培训可以综合各种媒体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电子化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将音频、视频、动画、文本以及交互式材料综合起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帮助每一位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速度学习,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教学技术。电子化培训方式还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能够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可重复性学习,还易于随时掌握培训效果,以改进培训内容。 

4.电子化培训的成本显著降低,包括培训的场地设施、教材、差旅费等费用很大程度上将取消或削减。据统计,电子化培训能够节省50%~70%的费用,还能够将一些课程分解为短小的片断,然后分成多天或多个星期学习。对企业来说,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全天候培训对工作造成的影响。

三、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化培训所需的关键要素 

 

(一)企业高层的支持和对电子化培训的宣传 

企业高层是电子化培训实施的重要支持力量。企业高层主管亲自参与企业电子化培训系统的构建,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向员工宣传电子化培训,提高员工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能够使员工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二)实施电子化培训系统进行员工培训与开发 

一个完整的电子化培训系统是由电子化培训课件和学习管理系统组成。电子化培训系统可以提供的功能主要有: 

1.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员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员工的注册、审核和信息的修改等。企业的员工通过自己的用户名申请学习资格,通过密码进入学习系统。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员工的职务、所在的部门、培训经历、学历等,以方便培训管理者对员工更好的了解。管理者可以直接根据部门或者员工的姓名对员工信息进行查询。 

2.培训计划的管理系统。对于课程内容,培训管理者可以根据本公司和本部门的具体需求添加、更改、删除课件;对员工的学习申请进行批准。还可以利用电子化培训系统中的课件制作工具将企业或部门拥有的一些珍贵的学习资源制作成个性化的文档、视频、音频等各式的课程,上传到学习系统中,使公司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共享。也可以在线制定公司整体的培训计划或者部门的培训计划,随着计划的实施可以对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适应企业的发展。 

3.培训的跟踪监控系统。培训管理者可以对员工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对每个员工学习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或者是每门课程的学习人员和学习时间都可以进行统计,对员工在学习中所作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完整的对员工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对于积极学习的员工进行奖励,没有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的员工进行督促。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培训计划进行修订,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4. 系统平台。一个成功的电子化培训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信息管理平台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它是基于网络、便于交互、界面友好的软件系统, 而且涵盖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 从学员培训、教学管理直到培训结束,都要使用这个平台, 使教学过程、交流过程、管理过程能够顺利展开。同时, 这个平台的内容要随时更新,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电子化培训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电子化培训要求培训教师既是一位现代教育培训工作者, 又是一位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教师还要根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 选择培训方式, 然后把培训内容放到网上。同时,教师要通过网络交互平台对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职工给予不同的帮助和辅导,引导受训职工开展自主性学习。此外,需要项目维护人员定时对培训系统进行维护,避免发生因系统故障而导致学员无法进行学习的状况。 

(四)电子化培训的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成人的学习特点 

借助图表、漫画、音视频、flash 动画等生动的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场景对话、案例分析等互动教学方式,使学员置身于一种人性化的轻松氛围中,能够在“例中学”、“玩中学”,从而加深理解,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不但要充分考虑学员的专业学习课程,还要考虑学员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尽量满足学员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 

(五)完善培训制度建设 

对于实施电子化培训的企业来说,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 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其次,要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最后, 实行培训标准化, 保证培训的时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结束语 

 

电子化培训将是企业培训方式的主要趋势,也是信息时代企业培训的首要选择。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企业实施电子化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企业经营革命和企业人力资源竞争也促使企业需要加大培训投入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电子化培训和传统培训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电子化培训用于新员工培训开发对企业和员工的意义也是企业选择这种培训方式的重要原因。 

实施电子化培训方式进行员工培训开发是有一定要求的,只有符合要求、具备实施条件的企业才能够采用电子化培训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尽可能避免电子化培训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