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税大数据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4 15:54:09

财税大数据分析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1篇

一、东宝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部门协作,不断完善财、税、银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仅靠国库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紧密联系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大力加强同各部门的联系,搞好协作配合。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我们更多地掌握了税源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财政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本地财政收支基本走势做出准确判断。(二)专题研究,关注和攻克财经热点、难点问题。常规分析强调时效性,分析的内容往往不够深入,难以探讨深层次问题。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予以重点关注,强化专题分析研究。(三)整合资源,在交流与借鉴中提升分析水平。区县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作为整个预算执行分析的基础环节,可以借鉴的资料少、可参考的税收产业数据少、可利用的本地经济指标少,这“三少”以及分析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往往写出来的预算分析材料比较空洞,缺乏说明力和有效性。

二、预算执行分析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

随着财政预算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的有力落实,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进入了一个有序运行、成效明显的新阶段。但我们也不难看到,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深度不够、信息不全、基础不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行分析工作的质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难度较大。一是由财政经济管理的特点所决定,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定量分析难度较大。二是财政收入科目的设置,使得财政收入的统计只能进行分税种统计。三是财政收入统计中有实征入库数据,但缺乏税源数据和应征数据,难以进行收入征缴率的分析。四是财政经济统计中存在的虚夸、瞒报等人为控制数据问题,造成财政经济的关系失真。

(二)税收结构分析与收入预测不够明晰。财政收入结构分析除税种结构分析外,更重要的是税收产业结构分析、税收经济类型结构分析。由于科目设置比较简化,使得从产业和经济类型角度进行的结构分析数只能来源于税务部门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在使用中有很多不适用。一是数据口径问题。税务部门是按照自己系统划定的管辖范围征收税收,有的与行政区划不一致,不能全面反映该区域税收状况;同时,税务部门实行扁平化管理,不能满足预算执行分析对基层税收数据的需求。二是国税、地税征税职责有分工,也有交叉,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需要相加后才能得出全区的数据,使用中需重新计算。三是一些财政经济管理和领导急需的数据难以统计。

(三)财政支出分析环节薄弱。一是支出统计与预算编制口径不一致,难以对比。现在各级财政都实行综合预算,预算内外资金共同使用,其月报统计中只统计一般预算内支出和基金预算支出数据,难以全面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编制时,部门支出分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但执行统计没有这一统计口径,难以通过预算执行情况检验预算编制质量。二是支出进度分析难度较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强调加快支出度,努力使财政资金更快地发挥效益。三是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难度大。如何统计并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多年来一直是支出分析的难点。

(四)预算执行基础工作欠缺。从各地情况看,预算执行分析仍普遍存在就数字论数字的现象:手段单一,分析方法多数还都停留在手工操作的状态上;内容简单,对数据的分析和提炼不够深入;范围狭窄,量化分析比较欠缺。主要原因是分析的基础工作还不扎实,特别是缺乏一个完整的财政资料数据库,包括经济情况、预算部门资料、预算项目安排情况、各地横向对比资料等整理开发不够,往往是分析具体问题时,临时搜集整理资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了预算执行分析质量。

三、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收入科目,健全财政收支统计指标体系。科目是财政收支统计的基础,建议上级部门考虑在收入科目分类中增加按经济行业和经济类型分类的信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财政收入来源,便于财政经济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

(二)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完善财、税、银联席会议制度。离开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分析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要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必须依靠全区各经济部门的信息支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财、税、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充分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数据和分析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对财政收入进行深度分析。

(三)建立财政数据库,提高预算执行分析和预测水平。积极开发财政统计数据信息库,把历年的决算、月报等历史数据、统计与税务等部门统计资料及各地有关资料一起纳入数据库管理。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2篇

一、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

(一)思想上形成共识。国库统计分析是国库会计核算的延伸与升华,而各部门数据收集难度大成为统计分析质量提高的“拦路石”,数据资源的整合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人行益阳中支国库多次召集财政、国税、地税、行内调统等部门召开碰头讨论会,并通过建立分析人员交流微信群、QQ群等渠道宣传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努力使各部门认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二)行动上形成共振。人行益阳中支国库科不等不靠,把平台建设纳入国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7月,组织召开了财税库半年度工作联席会,讨论研究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构想。并相继出台了《统计分析信息共享平台方案》、《益阳市财税库国库统计分析联合协作机制》,这些文件明确了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以打造国库统计分析优质品牌为目的,以数据共享为切入点,以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推进现代化服务性国库建设。具体目标包括加强财税库横向沟通联系,建立财税库统计信息收集长效机制,补充完善信息库;强化常规分析,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多维度、深层次分析数据变化产生的原因,挖掘真实情况;丰富和完善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反映当地经济特征的分析框架;结合有关焦点、热点问题,跟踪财税政策变化,共同研发具有特色的信息产品,提高调研的决策参考性。

(三)机制上形成合力。人行益阳中支国库科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赢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了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成立了统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库副主任任组长,人行国库科、财政国库科、国税计财科、地税计财科科长任副组长,各部门数据分析人员和相关科技人员为成员,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组,具体负责统计分析平台开发与运维;业务组,负责各部门数据归类整理和上传共享。从而形成了一个人行国库牵头组织、财税库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以集中支付系统为基础,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一)分步骤实施。第一步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主要通过利用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将各部门分行业、分产业的数据进行数据上传,完成数据的存储与共享,建立统计分析数据集中库,达到便于查找、提取的目的。第二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平台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基础数据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图表展示模块、分析共享模块、政策解读模块。通过模块对数据进行深加工和深入分析,形成最终的高质量分析报告。

(二)[KG(01mm]找准突破口。一是借助集中支付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的初步传输与共享,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二是完善数据库。科技部门协助将财政、税务、统计、房产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序时汇总,加工获取分税种、分行业、分产业的全口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数据,并根据数据制作相关图表,通过图表挖掘数据运行趋势与规律,最终形成集数据与图表为一体的序时数据库。三是数据资料移植。将所形成的数据移植到集中支付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初步存储与共享。[KG)]

(三)搭建共享平台。以集中支付系统平台的数据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深加工,最终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平台分为基础数据模块,用于导入各部门的基础数据如国地税的分行业、分产业、分税种数据、财政收支数据等)。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具体加工处理各部门数据,自动生成所需要的分行业、分税种等汇总数据。图表展示模块,通过数据形成相关表格、图形,更直观地反应各类数据趋势。分析共享模块,将各部门形成的分析报告进行上传共享。政策解读模块,各部门将本部门的相关政策变化内容进行共享,提高分析人员的政策敏锐度。

四)建立会商制度。按季度组织财税库、行内调统、货币信贷等部门召开统计分析例会,由以上部门负责人和分析人员参加,半年度和年度例会邀请财税库分管领导参加,例会在季度末前一个月中下旬召开,由国库部门负责召集,财税库轮流承办。例会各单位针对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特点,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财税的影响,提出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

三、提升平台建设内涵,增强国库服务功能

统计分析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国库服务职能的提升,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统计信息交流平台的创建为国库服务职能的深化奠定了基础和前提;同时随着国库服务职能的延伸,统计分析交流平台的资源共享范围越广,内容越充实,国库服务的核心作用越突出,对宏观经济决策和财税政策实施的支持作用越大。

(一)统计分析“三突破”。一是信息采集面的突破。通过采集财政、税务、统计局的信息,以及金融统计指标、宏观经济指标等信息的采集,突破了以往仅以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数据为信息源的统计分析模式,建立起信息丰富、内容完整、层次多样的国库统计分析报表体系;二是服务对象的突破。人民银行内部相关部门、政府、财政、税务等非国库用户可以访问系统,查询所需的国库数据,改变了以往统计分析系统只为国库内部服务的局限,充分满足了政府、财税等部门以及行内相关部门对国库资金运行相关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分析方法的突破。系统不但有基础数据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而且统计分析人员能根据分析研究需要,自己指定分析指标和设计报表模式,通过不同的组织,进行个性化分析,改变了以往只能依赖TMIS报表的局限,实现了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提高了数据加工效率和处理能力。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3篇

今天召开全市地税系统计财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地税计财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全市地税系统计财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任务与目标,交流各地工作经验,努力实现计财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省地税计财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8月16—17日上午,全省地税计财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各设区市局、省局直属单位分管计财工作的领导、计财科长、部分县局代表和省局计财处全体同志共30多人参加会议,省局李安泽副局长、余木来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_要求,各级地税计财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计财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计财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当好领导参谋,当好部门“管家”;要深化税收分析,加强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运用,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要健全、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做好经费筹集、管理、使用工作,为地税部门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要配齐配强计财工作人员,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计财队伍自身业务素质。

余木来副局长的讲话分三个部分:一是科学全面概括了近几年全省地税计财工作并给予了肯定,主要体现在:改进税收计划管理,服务组织收入的能力不断增强;强化计统基础工作,会统票核算水平显著提高;理顺省以下地税经费管理体制,新体制稳步实施;统筹兼顾,推进其他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分析了当前全省地税计财工作面临的形势。三是确定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计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按照“六个坚持”的工作理念,围绕“一个目标”(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经费规范化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加快“两个转变”(计统工作由数据核算向数据分析应用转变、经费管理由本级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实现“四个提高”(提高税收分析水平、提高数据质量、提高经费管理水平、提高计财队伍素质),推动全省地税计财工作迈上新台阶。围绕这个思路,一要落实税收分析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税收分析水平;二要加强计统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三要加强经费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四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计财队伍素质;五要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切实做好组织收入工作。

会议传达了全国税收计划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近几年全省地税计财工作经验,新余、抚州二个设区市局和修水县地税局作了经验介绍。

二、近几年我市地税计财工作回顾

近年来,全市地税计财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围绕省、市局工作部署,开拓进取、扎实肯干,努力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圆满完成地税中心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收入计划的科学性,提高税收分析的前瞻性,有力促进了地税收入的顺利完成

近年来,各单位计财部门从实际经济税源出发,认真贯彻依法治税的原则,不断总结完善税收计划编制和分析预测经验。在计划编制方面,我们对收入水份始终保持挤压态势,调整计划指标,使税收计划不断接近税源;在税收分析方面,建立了按月预测、按月分析的工作机制,逐步提高了预测分析水平;在组织收入方面,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原则,总结和探索组织收入的规律,做到不预收税款、不引税、买卖税款,严格收入预算级次,每年开展了税收票证执法监察和税收质量执法检查,及时查找征管漏洞,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增收举措,为收入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20__年,我们依据税源普查情况,分税种进行分析测算,分解落实收入计划,建立了税源分类监控台账和“一总四细”的总控管台账,采取了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评的办法抓收入促进度。20__年,重点抓好了税源测算监控和重点企业税收日常调度,认真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税制改革对地方税源和地税收入增长的影响,建立了非即期分析制度和收入情况直报制度,实行了领导分工挂片抓收入。开展了税收收入质量检查,确保了税收收入真实可靠。20__年,我们严格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更加实事求是分解税收计划,认真分析经济与政策因素对地税收入的影响,及时掌握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户税收变化情况,建立科学监控体系,建立实施分行业、分户联系制,使组织收入更具主动性。今年,市局明确提出不以收入论英雄,组织收入不得与奖金挂钩,收入计划只分解到分局,不下达到乡镇,从机制上杜绝做假。特别强调对转引税款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地税收入的顺利完成,20__-20__年,全市地税收入分别实现增幅17.8、27.4、23.6的高增长,今年1-7月完成地税收入81436万元,同比增长17.9,占年计划58.2。

(二)提高会统核算准确性,强化票证管理规范性,逐步夯实了计统基础工作

20__年,全系统开展了税收会计核算改革,选择了2个单位开展集中核算试点工作,从税收会计核算原始凭证开始到税收报表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单位和个人;组织开展了地方税收减免税普查工作。20__年,组织开展了欠税清理核查工作,清理了改制企业呆死账,录入了欠缴呆账税金等历史数据,提高了税收会计的效率和质量;启用了会统核算模块,全面实行了机开票;做好了旧版税票的清理和新版税票的发放;以县、区地税局办税服务厅为单位进行集中核算,取消了基层分局(所)的会统核算职能,精简了会计核算主体,提高了会统报表的时效,优化了会统算流程。结合实际,还制定印发了《__市税收会计核算操作规程》和《__市地税系统税收票证管理工作规范》,完善了税收会计核算考核办法和原始凭证传递制度;编制了1994年-20__年税收会计统计资料,我市税收会计、统计、电快报在全省报表评比中都获得名次,为税收分析决策提供了及时、丰富、准确的数据。

(三)保持经费体制改革稳定性,维护经费管理严肃性,有效发挥了

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一是认真执行了地税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制度。积极加强了与当地党、政领导、财政部门协调,完成了基本经费上划基数的核定工作,切实做好各项经费的落实、拨付工作,对全市挂钩经费进行了全面结算,对各县(市、区)的经费体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统计,全市没有发生挂钩经费拖欠情况,确保了挂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为今后的经费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1-7月份共下拨县(市、区)基本经费2831万元。二是加强了经费规范化管理。制定下发了《__市地税局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并结合规范化建设工作,印发了预算外专项经费安排、机关财务核算管理等4个D、E类作业指导书及15个表证单书,健全了内部监督与制约机制。三是规范了市本级会计核算行为,对市局5个直属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20__年的经费预算进行了编制、审核,并提交市局局长办公会研究下发执行。四是加强了经费使用管理。严格按规定执行经费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各项开支标准,坚持节约、透明原则,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认真做好了03-05年、06-07年基层办公用房建设的计划编制、审核、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工作。积极做好了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测算管理和筹集工作,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要。

(四)增强目标考核操作性,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了地税工作水平

20__年,按照省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根据市局工作重点,我们增加了部份考核内容,修订了一些指标,调整了工作目标考核的侧重点,并量化细化各项指标,增强可操作性。20__年开始,对市直属单位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每年年初开展考核、评比、通报、表彰等工作,在考核中,一方面,与公务员的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将考核内容全面分解到科室,落实到责任人,加大了责任追究,达到以考核促工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将目标考核与执法检查、职能科室的专项检查有效的结合起来,尽量减少检查次数,保证基层单位集中精力抓好组织收入和征管改革工作,有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工作水平提高。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计财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局党组对计财工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对计财工作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也与全市地税计财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分不开。在这里,我向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困难与不足。一是收入预测水平有待提高。对税源事前监控不足,税源预测缺乏广度和深度,往往是事后发现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税源失控,税款流失,收入进度不均衡。二是税收分析层面单一,缺乏高度和深度,内容匮乏。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与相关部门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影响了分析整体效能的发挥。三是税收票证管理在思想上有所松懈,票证填写不规范,影响了税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少部分单位存在税款缴库不及时积压税款现象。四是少数单位经费管理体制与省局规定不符,未按规定实施经费管理制度办法。五是计财干部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经费管理的调控监管能力和税收分析、预测能力不高,不能随时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三、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地税计财工作主要任务

省局余木来副局长在全省地税计财工作会议上从全国、全省、全系统全面分析了当前计财工作面临的形势,重点分析了经费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他特别提出,地税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地税收入,认真落实各项地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随着地税征管业务软件成功上线,计财部门要充分利用省级集中处理的数据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加强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运用,以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全省地税系统经费管理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较以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项财务活动统一纳入系统财务核算和监督,经费管理的重点将从过去注重收入的管理转向注重预算管理、资产的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尽快从观念、制度、方法、措施上进行全新的转变,树立系统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将经费管理由单纯的本级管理转向系统管理,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目前工作中面临的情况和问题。

(一)充分认识税收预测分析的重要性,为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做好服务

税收收入预测分析是现阶段全市计财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今年上半年全省目标管理考核中,我们在这个项目的扣分达到1分,列全省倒数第一,形势十分严竣。收入预测不准确其实就是税源调查不准确,在税源调查中,各地不够重视,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至情况不明,心中无数。从目前税收分析的现状来看,分析的内容狭窄、方法单一,多侧重于对事后静态信息的分析、评价上,缺乏对纳税人经营活动的全部信息进行事前、事中动态监控,与有关部门信息交换滞后,影响了税收分析的质量;从事税收分析工作的专业人才紧缺,影响了税收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凡此种种,导致税收分析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难以有效指导组织收入工作。因此,各地计财部门要全面认识税收分析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将税收分析的主要目标切实转移到为加强征管服务,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组织收入上来。

要做好税收分析工作,写出一份高质量的税收分析报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加强事前分析。要将税收分析环节前移,积极开展税源分析,将应征数纳入到税收分析中来。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利润和税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质量进行评判。要加强工商、统计及行业主管部门等外部独立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要分行业、分税种加强对税基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税收的分析管理,推进营业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能力估算,努力减少税收流失。二要加强事中分析。对有相关关系的各类税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企业财务核算、纳税申报中的异常情况以及税款征收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征管信息系统数据、税收会统核算数据、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和企业财务等数据,开展税收分析,及时、有效地发现税款申报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税收管理。三要加强事后分析。要加强税收增幅与经济增幅的税收弹性对比分析,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做出判断,剖析原因,进一步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因素,从中发现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要

加强税收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对比税负分析,要进行地区、税种和行业的宏观税负分析,利用微观经济和税收数据开展针对企业层面的微观税负分析,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二)提高数据质量,为税收分析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进而影响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各级地税计财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扩大数据来源,提高数据质量,为提高税收分析工作奠定基础。要加强与统计局、发改委及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系,取得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利润等相关指标,与企业申报数据进行比对,研究企业真实的税源状况。在数据应用方面,计财部门要会同征管、信息中心等部门加强对数据采集、加工、传输、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禁止人为调整数据,严禁收入串库、混库现象发生,从制度上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审核,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差错。要充分利用征管业务软件中的数据,利用各种先进分析工具,借助各方力量,逐步建立适用于常规收入分析、宏观税收分析和微观税收分析、涵盖各个税种、主要税目以及主要行业的实用税收分析预测模型。

(三)严格规范经费管理,为顺利开展地税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

第一,要严格加强经费预算管理。要进一步抓好经费管理体制的落实到位,保证经费收入来源。各单位各项经费收入支出年初要统一纳入经费预算管理,年终进行决算,未列入预算的支出项目一律不得开支,年末对预算执行情况要进行全面检查。要求在经费预算编制上要优先保证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开支,保证基层征收一线的经费需要,然后再安排专项支出和基建支出。第二,严格加强财务核算管理。要认真执行经费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执行经费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内部审计,严把经费支出关,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第三,严格加强资金资产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现金管理的规定,加强内部控制,要按照规定开设、使用和管理银行存款账户,做到专户专用,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部门一律不得开设账户。要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9月份的全系统组织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按照市局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各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清查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准确,清查工作结束后,要按规范化程序规定审批,并进行账务处理。各单位要借此次财产清查之机,全面掌握全系统固定资产情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认真做好信息化建设资金筹集工作,目前有个别县信息化资金出现收支倒挂,要按照省局要求抓好落实。

(四)切实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为完成全年收入计划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前7个月,全市累计组织地税收入81436万元,剔除广丰卷烟购销公司因体制性因素减收57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8174万元,增长28.7,各级地税部门要冷静分析思考收入增长的原因,挖掘增收潜力,找出薄弱环节,密切关注组织收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科学判断地税增长趋势,进一步加强收入预测工作,强化组织收入措施,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同时,各级地税部门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好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的关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实事求是组织收入,坚决防止有税不收、人为调节收入进度和违规批准缓税,坚决杜绝寅吃卵粮,收过头税现象的发生,坚决防止“引税”、“买税”、“卖税”和收入掺水分现象的反弹。

(五)提高计财队伍综合素质,为地税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4篇

关键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税务稽查系统;XBRL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产生与发展,引领网络财务报告深远发展。XBRL财务报告具有能进行互联网、跨平台操作,能实现不同形式的财务报告的转换,便于财务报告间的纵向和横向比较等优势,因而在上市公司、银行、政府、金融机构、税务等部门广泛使用。在诸多财务报告使用者中,税务部门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较之其他报告使用者而言,具有一定特殊性,因而本文针对税务稽查部门这一特殊性,尝试设计基于XBRL技术平台的税务稽查系统。

一、传统税务稽查软件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采集不全面

获取企业的电子数据是开展税务稽查的第一步。传统的税务稽查软件虽能进行财务数据的采集,但由于市场上会计软件种类众多,且都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平台,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如何获取标准化的企业财务数据,是制约税务稽查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在现有的税收征收管理报税软件中,主要能收集到的涉税数据有专用发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表、税款入库等,而对于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等大量相关数据很难全面采集。因此对企业进行整体纳税评估和对税源控制力度不强。

(二)数据传递、存储技术有待完善

1.数据传递不及时,可靠性差。全国只有少数地区实现了以地、市局为单位的数据库信息采集中心,绝大多数地区是以县局或以基层局为单位建立数据库,采集企业会计数据,大量而分散的小数据库需要通过网络并经过数据库复制技术,才能将基层的征管数据逐级传到市地局,因而数据传递不及时、可靠性差,也不够准确。

2.数据安全重视不够,安全隐患大。税务稽查系统的数据安全现状如下:第一,各级税务部门在思想上对数据安全重视不够,因而数据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第二,受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及系统内管理体制、技术力量、资金、人员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形成完整严密无缺的管理体系;第三,税务部门目前尚未建立灾难紧急备份中心,一旦遇到地震、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税务稽查数据可能会彻底消失,对税务系统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三)信息不能共享

目前,国税、地税、国库、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程度各不相同,尚不具备实现税务与相关部门间的网络互通和信息交换的条件,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整个征管信息化系统大大小小的30多个应用软件在不同领域自成一体,形成了“信息割据”的局面。目前除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出口退税专用缴款书数据外,大量的日管信息也无法实现跨区域交流共享。

(四)稽查成本高、效率低

由于目前税务稽查数据采集过程的复杂性,限制了传统税务稽查软件的应用范围。即便将企业会计数据导入稽查系统,由于传统软件环境下会计数据本身并不具有语义功能,这就限制了税务稽查经验模型如自动预警、纳税评估指标分析等的设计和应用,只能提供账证表的普通查询功能,因而导致稽查效率不高。

因此,无论从应用范围还是从应用深度而言,传统税务稽查软件对于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税务稽查效率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二、XBRL税务稽查系统在开发时应考虑的问题

(一)税务部门对财务报告的特殊性需求

1.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具有广泛性、固定性、确定性和强制性等特征。企业,无论是公众公司还是非公众公司,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必须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如期进行纳税申报,并同时报送税务部门要求的财务报表。因而税务部门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具有广泛性、固定性、确定性和强制性等特征。

2.对会计信息具有保密责任。一般外部报告使用者只能够获取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信息。税务部门如果决定对企业实施税务稽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有义务向税务部门提供账证表及其它相关资料。同时,这些资料属于企业私有信息,可能涉及其商业秘密,税务部门负有保密责任,由此可见税务部门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更加复杂。

(二)XBRL在税务稽核中的优势

XBRL在会计领域的全面应用,将能够从根本上满足企业的以上要求。基于XBRL的税务稽查数据采集流程如图1所示。XBRL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数据,所有企业的凭证、账簿、财务报告都遵循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这就使得数据接口标准化,自动采集不同企业的数据得以实现;同时,由于XBRL将所有凭证、账簿、财务报告要素都进行了统一“贴标”,因而各类会计数据具备了软件可以自动识别的含义,税务稽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所有财务报告,并能下钻至账簿和凭证,也使得税务稽查经验模型的深度应用,如自动化指标分析、自动预警等成为可能,因此更便于快速发现并锁定涉税疑点。总之,XBRL凭借其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化的数据内容,解决了税务稽查在数据采集以及经验模型深度应用方面的难题,能够有效提高税务稽查质量,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税务稽查效率、对于构建和维护良好的涉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图1 基于XBRL数据稽查数据采集流程图

(三)系统安全

由于XBRL财务报告是基于Internet的,对于Internet的高度依赖将使得基于XBRL的税务稽查模式的安全性面临挑战。财务数据安全是必须予以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彻底解决其安全性问题,基于XBRL的税务稽查模式将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只有将安全防范技术应用于税务稽查流程,才能化解潜在的安全风险,降低社会应用成本,解决应用XBRL税务稽查技术的后顾之忧。成功失败往往只在一线之间,从这种意义上说,安全性将成为决定XBRL税务稽查模式能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三、基于风险防范的XBRL税务稽查系统设计

XBRL不需要经过繁琐的数据采集过程,企业XBRL账证表资料、企业纳税申报资料可直接导入稽查系统。在税务稽查分析评估中,可能需要一些指标相关的标准参考值,凡是可通过企业XBRL数据资料直接计算的,如行业平均值、行业历史最高值、行业历史最低值、企业历史最高值、企业历史最低值、企业历史平均值等,可由稽查系统根据XBRL数据库直接计算而得;凡是不能根据历史数据自动计算的标准参考值,可手工录入稽查系统。同时,企业所有账证表资料都是基于XBRL的,支持XBRL的税务稽查系统可自动识别其具体数据含义,极大地方便了账证表的联查,以及分析评估、经验模型等功能的应用,不需要经过繁琐的数据转换过程,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税务稽查效率,降低税务稽查成本。基于以上分析,构造的XBRL税务稽查系统功能设计框架图,如图2所示。

图2 XBRL功能设计框架

(一)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主要用于建立税务稽查数据环境,可包括企业管理、案件管理、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通过企业和案件管理,可以在稽查系统中同时处理多个企业、多个稽查案件,各企业、各稽查案件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通过用户和权限管理,可以对稽查案进行合理分工和权限控制。通过系统管理,还可将税务稽查所需的XBRL数据、纳税申报资料、标准参考值引入稽查系统。

(二)数据校验模块

在正式开展税务稽查之前,应对所需数据进行校验,包括XBRL实例文档的一致性校验和数据逻辑性校验:XBRL实例文档应符合XBRL规范约束;数据逻辑校验主要是对企业会计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校验,如基础资料完整性检验、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凭证科目合法性检验、凭证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科目账与辅助账核对等。数据校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可记录于工作底稿。

(三)数据分析模块

在XBRL技术支撑下,无需数据转换便可直接利用XBRL账证表资料、企业纳税申报资料和标准参考值进行各种数据分析操作。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快速锁定可疑账户,确定稽点,为进一步查账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大大提高稽查效率。数据分析设计的内容包括:对比分析、指标分析、报表分析、账户分析、凭证分析。

1.对比分析功能。可以将企业会计数据与企业实际纳税申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查企业是否如实按照其会计资料进行纳税申报,初步判断企业纳税申报是否存在问题。还可以根据账簿资料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与企业已有财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是否存在问题。

2.指标分析功能。指标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稽查技术,有助于稽查人员从税务、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了解企业的总体情况,通过将系统自动计算出的指标值与标准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当期企业税负是否处于合理水平,是否存在隐匿、少计收入或虚增、多计成本费用等涉税问题,可快速发现稽查线索。例如,通过增值税税负率指标可以了解企业实际增值税税负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偷逃税款的可能。再如,通过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可以判断企业的实际毛利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虚增成本、隐匿收入的可能。进行各种指标分析时,可以联查相关账户的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等内容,也可以进行更直观的图形分析,以便稽查人员分析涉税疑点。可供选取的指标包括各类财务指标如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还包括各类涉税指标,如增值税实际销项税率、增值税税负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等。

3.报表分析功能。报表分析可分为结构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通过计算表内各项目构成比例,结合行业特征可初步判断项目构成是否合理,从而发现表内异常项目;比较分析将任意两个会计期间的报表同时显示在一起直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以初步判断报表项目是否真实合理,如果变化幅度超过正常范围,即表明纳税人可能存在涉税疑点;趋势分析可以将多个会计期间的报表显示在一起,以便观察其发展变化趋势。对于变化趋势异常的项目,应作为检点。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可以了解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及其变化情况,从总体上把握纳税人存在的涉税问题,以便确定查账重点。

4.账户分析功能。包括独立账户分析和关联账户分析。独立账户分析可以实现重点账户的多期间比较分析和变动分析,如收入、成本、费用、往来、存货等账户,从而快速发现相关账户异常变动情况,确定检点和方向;关联账户分析将具有内在联系的账户放在一起,对其数值关系或比例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各账户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对于关系异常的账户应该作为后续检查的重点,结合账证表查询深入分析相关账户,探明异常原因,判定是否存在涉税疑点。例如,增值税进销项税额变动分析、材料投入与产品入库分析、产品出库与销售成本分析、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分析、存货与主营业务收入分析、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分析、固定资产与主营业务收入分析、固定资产与折旧分析、所得税与利润分析、其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等等。此外,还可提供账户检测功能。因为账户余额及其发生额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通过对账户期初余额检测、期末余额检测、借方发生额检测和贷方发生额检测,可快速发现异常账户。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账户正常情况下应为借方余额,如果是贷方余额则很可能存在涉税疑点。

5.凭证分析功能。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些纳税人可能会通过不正确的会计处理来隐匿应税收入、虚增成本费用来达到逃税目的。因此,稽查系统应提供凭证分析功能,以完成对企业会计分录的自动检查分析。凭证分析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内容分析和频率分析。

①内容分析。是指系统预置若干异常会计分录模型,通过将企业实际会计分录与异常分录模型进行自动对比分析来发现涉税可疑分录。例如,为了检查企业是否存在通过直接冲减库存商品来隐匿销售收入的涉税行为,可设置如下凭证模板:借方科目是“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等往来科目,贷方科目是“库存商品”。经过凭证分析,如果发现类似凭证可将其视为可疑凭证,以待进一步检查确认。

②频率分析。是指通过统计某些会计科目特定方向的发生频率来发现可疑凭证。因为在一定期间内,某些会计科目的借贷使用频率具有一定规律,例如收入、成本、费用的结转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一般只发生一次,如果实际发生频率多于一次,则表明可能存在涉税疑点。

凭证分析可以极大地减轻税务稽查人员的工作量,并大幅提高稽查效率;同时,凭证分析是针对企业被检查期间所有会计凭证自动进行的,因此可以避免人工抽样检查的缺陷,使检查更全面、更彻底,防止挂一漏万。

(四)账表查询系统

账表查询是税务稽查系统的核心功能。以上介绍的对比分析、指标分析、报表分析、账户分析、凭证分析,都需要结合账表的查询一起使用。在XBRL环境下,账表查询可以实现报表、总账、明细账和记账凭证的联查功能,既可以进行上推式汇总查询,也可以进行下推式挖掘查询,从而大大提高查账效率。另外,应允许稽查人员根据自身查账经验,任意构造查询条件以便快速发现可疑账户或凭证。例如,可以将查询条件设置为“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或预收账款贷方发生额>0”,“现金或银行存款借方发生>0”,通过查找相关凭证并结合进一步调查,可判断有无销售挂往来的情况。又如,要查询视同销售业务,可以将查询条件设置为“库存商品贷方发生>0”,“无主营业务成本借方发生额”。这样,可以把所有库存商品贷方发生额大于0且借方不含主营业务成本的凭证显示出来,可逐一核对这些凭证是否确实属于视同销售业务,如果是的话,进一步检查企业是否如实进行了纳税申报。再如,要查询企业是否存在未将业务招待费计入“管理费用”明细账户的情况,可将摘要条件设置为“招待餐饮礼品”等有关业务招待的常用凭证摘要关键字,同时设置条件“不包含管理费用一业务招待费”,就可以查询企业有没有将业务招待费乱塞乱放的情况。

(五)稽查文书系统

稽查文书主要用于稽查过程中相关文书的编制,主要包括稽查工作底稿、稽查情况汇总表和税务稽查报告。在查账过程中发现的涉税疑点可自动记录于稽查工作底稿,经过实地调查取证后再做进一步处理。稽查情况汇总表功能,用于将之前形成的零散的稽查结果形成稽查情况汇总表,便于调查取证以及纳税人的核对确认。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税务稽查查处分离制度》的要求,凡是对稽查对象实施税务稽查并已终结的,稽查人员均应按照要求制作税务稽查报告。可根据稽查工作底稿及调查取证结果编制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结束后,应对案件进行结案和归档处理。

随着XBRL在会计领域的全面应用和深入发展,已对税务稽查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XBRL技术平台的税务稽查系统可以实现从原始数据的自动采集到查询分析再到稽查报告制作的全流程支持,并有利于稽查经验模型的应用,因此必将极大地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税务稽查效率,对于促进企业依法纳税、提高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质量、构建和维护良好的涉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XBRL工作原理[N].中国会计报,2010-

05-21.

[2] 何丽梅,刘婉立.关于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我国的推

广和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05,(12):32-34.

[3] 何日胜.财务会计报告的新模式:网上实时报告[J].财

务月刊,2006,(12):10-11.

[4] 李为.XBRL监管的革命[J].证券市场导报,2009,(1):

4-8.

[5] 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J].会计研

究,2010,(1):3-9.

[6] 潘琐,林琳.公司报告模式再造:基于XBRL与Web服务

的柔性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7,(5):80-87.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5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 税收 检查风险 分析 核算

一、 财务报表及税收风险概述

财务报表是作为经营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已经成为公认的商业语言,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更是企业或公司的相关员工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我国上层建筑的根基的征税,如今,税收风险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仍然存在,而税收又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而在财务报表中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它是指报表中数据之间存在着一种能够验证和能够检查的这么一种关系,它作为一种术语经常被会计在编制报表使用,它代表着各个会计人员报表项目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内在的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它的正确与否关乎报表的质量和税收问题。而现如今通常情况下,对税收的检查都是从财务报表着手,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检查,从而得知正在检查的机关或企业的近期的交税纳税的情况和它们的经营情况,从而对他们的财务报表的正确性和相关情况作出判断。可见财务报表之间的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关乎财务报表的质量,关乎税收检查的风险。

二、分析财务报表

由财务报表之间的数据的钩稽关系来看,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注意应该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上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对财务报表进行正确的分析。现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在如今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关乎公司或企业的存活,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就必须注意防范税收检查的风险,这就要求通过财务报表之间的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入手来分析财务报表,做好财务报表,从而减少税收检查的风险。

三、对重要指标进行核对,把增值税和毛利联系起来

为了使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和纳税申报数保持一致,需要检查一些副产品和残次品等是否已经加入到了纳税列表之中,把增值税和毛利联系起来,此外,还要注意核对一些不该在本科目中核算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增值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相关条目,一旦发现错误要立即记下然后做仔细的核对并改正,避免影响公司的效益或者是引发税收风险。还有就是,对一些金额数目比较大或是公司的主要项目的营业外的支出要对其进行重点的检查,查明一些营业之外的财务支出的细节,保证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还要有侧重,对一些和以前比较起来变化比较大的要进行重点的检查。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指标进行核对,把增值税和毛利联系起来,从而减少税收检查的风险。

四、检查财务报表中的存货项目,把增值税和存货联系起来

存货项目中剩余的原材料的数额和在产品的成本是息息相关的,在产品剩余的数额和完成的成品的成本也是息息相关的,而完成的成品的成本又和公司的销售成品又是密不可分的,这些都和公司的销售利润和公司的效益有直接的关系。在检查财务报表中的存货项目时,要把增值税和存货联系起来,要把本次的报表和上次的报表相互比较一下,最好是和上期相同或相关的项目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有些项目一直保持的数额非常大或者是数额很反常突然的增加或减少,也就是如果发现有非常大的出入或者有很大的差异,就应该先把问题记下来,然后根据实物进行核对检查,最终保持和财务报表上的数量和金额一致,这样既保障了公司的利益又可以减少税收检查的风险。

五、结束语

根据财务报表之间的数据的勾稽关系来正确的分析财务报表,通过检查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数额和相关项目的数额来做好财务报表和检查财务报表,做好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法宝,对重要指标进行核对,把增值税和毛利联系起来,对一些和上次有较大差异的或是数额比较大的项目都要重点进行核对和一些金额数目比较大或是公司的主要项目的营业外的支出要对其进行重点的检查,如果一旦发现有的数据不对或有较大的差异,就要立即根据财务报表之间的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来查找问题的根源,检查财务报表中的存货项目,把增值税和存货联系起来,把本次的项目和上期相同或相关的项目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有些项目一直保持的数额非常大或者是数额很反常突然的增加或减少就应该先把问题记下来,然后根据实物进行核对检查,最终保持和财务报表上的数量和金额一致,保证公司的效益。总之,根据财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做好财务报表对减少税收检查风险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参考文献:

[1]裴育.我国财政风险及其预警系统研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王晓群.风险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6篇

一、目前预算执行信息的局限性

预算执行信息是财政及有关部门在执行部门预算过程中,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及其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预算收入信息、预算支出信息和预算平衡信息三部分,其来源途径有人民银行国库、财政国库、国税、地税和海关等部门。由于目前还未建立相关的数据库,预算执行信息比较分散、零乱,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片面性:即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无法通过不同渠道获取数据并相互印证。比如收入数据主要来源于人民银行国库,收入数据很少反映国税、地税部门收入的组织情况,而且不包括海关组织的收入。

(二)失真性:预算执行中存在虚收、虚支现象。比如为了做大收入规模,把预算外收入列入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其他收入项目,从而虚增一般预算收入的总量;又比如对于预算单位的年终结余,在总会计上按“权责发生制”的办法列支,而实际上这部分财政资金仍留在国库,并未支出。另外,由于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还未全面铺开,大部分支出仍未直接支付到产品供应商或服务提供者,因此大部分支出数据并未完全真实地反映实际支出的情况。

(三)滞后性:即信息对预算执行反映不及时。比如对税务部门的有关数据无法及时掌握。税务部门每个月都会向财政部门提供收入完成情况的通报材料,但材料往往在财政部门写完分析材料后才寄到,因此写分析时只能参考上月的通报材料。然而,影响收入变动的因素是经常变化的,在对收入变动进行原因分析时,如果以上月的影响因素来解释本月的变动,往往并不准确。目前,财政和国税、地税、海关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尚未联网,财政部门在分析收入组织情况时,无法实时了解这些部门的收入组织情况,这对提高分析质量极为不利。

(四)低效性:即预算执行信息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财政部门自行开发设计的数据汇总系统不够完善,因此反映的信息有限,而且由于信息比较粗糙,使用起来不方便;另一方面,预算执行信息属于机密信息,不便对外提供,因此无法与其他部门实现资源共享。

二、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是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经济发展催生了信息时代,信息化反过来又加快经济的发展。在信息社会中,各行各业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预算执行信息从某种角度讲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对信息要求的提高,必然要求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化。

其次,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是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需要。预算执行分析材料是各级政府直接了解财政运行情况的基本素材,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使预算执行分析深入、准确,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从而领导能够准确及时了解财政运行情况,对宏观经济运行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进而针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是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评价纠正经济活动的需要。

再次,财政改革对预算执行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改革是当前财政部门推行的两项重要改革,这两项改革都与预算执行信息密切相关。一方面,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准确、及时反馈,预算编制和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其原因可以得到更好的反映,这有助于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财政性资金逐步集中在国库,库款规模将明显增大,国库现金管理显得日益重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确定库款余额的合理规模,还要做到库款的保值增值。而这些都建立在对预算执行信息准确把握这一基础上。

最后,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是提高预算执行分析水平的需要。预算执行信息完整、及时与否直接影响预算执行分析的质量,提高预算执行分析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便于数据的选取、汇总和分析。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使有关指标更直接,意义更明确,减少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的盲目性。同时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化有利于发现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也有利于跟踪观测问题的解决情况。

三、如何建立财政预算执行信息系统

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应遵循全面、准确、便捷原则,即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应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基金等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情况,以及总会计中的总账、分类账的所有信息;预算执行信息必须最真实地反映预算执行的情况;信息系统应便于数据的选取、查询,同时信息在系统内部不同部门、处室之间的传递,以及信息由下往上汇总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保证执行信息的时效性。系统框架包括原始数据库、分析系统、预警系统和决策系统,各系统具备查询、调整、扩张等功能。

(一)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的数据系统。

1.开发预算执行信息平台。目前财政部门开发设计的数据汇总系统比较简单,产生的数据比较分散,不具有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下一步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开发预算执行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包括所需的功能窗口,每个窗口即是一个子平台。其中,一个子平台与指标管理系统衔接,以便指标查询及利用指标控制预算执行。一个子平台与分析软件衔接,可直接导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完善有关的统计表。统计表格是信息的载体,是提供信息的主要形式,表格完整与否直接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目前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表格还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一是现有表格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全省财政收入、支出完成情况表”中上划中央收入合计栏由增值税75%、消费税、上划中央所得税构成,上划中央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目前统计表中该项采用“净上划”的概念,即以地方分享所得税部分扣减中央下划企业所得税和利息税,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该栏比较准确地反映地方上划中央所得税的规模,计算总收入时,与以前的口径比较接近,不足之处是中央下划企业所得税要用估算的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准确性进一步减弱,而且由于其他省市并非采用“净上划”概念,以上述方式得到的总收入不便于与其他省市比较。二是表格还不齐全。应增加税收收入情况表,体现各项税收收入分地区、分税种、分税源的完成情况,同时,增加海关税收收入情况表,反映进出口税收完成情况。

3.把预算外收支纳入数据库。预算外收入也是财政性资金,随着管理办法的逐步规范,预算外资金将逐步纳入预算管理,所以目前的预算外收支在以后将是预算执行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预算外收支纳入预算执行信息库,有助于对财政性资金的通盘考虑和整体把握,有助于综合预算的编制,也可为以后统一预算内外资金奠定基础。

4.加快财、税、库联网。长期以来,福建省财政与人行国库之间,没有专门的网络连线,数据、资料全部采用手工传递,效率低、工作量大,传递不够及时,有时还会出现差错。随着财政工作要求的提高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发展,现有手工传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财、税、库联网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工作需要,省财政与人行国库拟开发配套的软件系统,并通过网络通信专线方式进行联网。联网传送的数据主要包括:实时传送全省财政收入、省本级支出数据;传送财政收支的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和年报数据;传送收支单据。系统具有查询功能,厅主要领导可以查询国库存款余额,厅分管领导可以查询各专户余额,不同处室领导和经办人员可以查询相应权限内的内容。财政与人行国库联网架起了两者之间的信息桥梁,防止单据重复输入,减少了误差,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下一步,在做好财政与人行国库联网的基础上,应逐步推进财政与税务的联网工作。

(二)建立预算执行信息的分析系统。

1.整理、加工财政信息。从原始数据库获取的数据往往较为简单,不一定能满足研究的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有助于提高分析的准确性。财政信息的整理与加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对数据进行同口径调整。近几年财政体制变动较大,收支口径经常发生变化,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同口径调整。二是指标细化。按行业、经济性质等,对主要的收支项目进一步细化,分析不同收入来源的完成情况,以及支出的具体去向,以便掌握收支变动的原因。三是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按照功能或经济性质对收支项目进行归并,把功能或性质相近的收支合并成若干大类,以便分析财政总收支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2.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系统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增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预测分析法等。对比分析法也即比较分析,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有省内、国内和国际比较,纵向比较包括与历史数据比较和与未来数据比较;结构分析即研究财政收支项目的构成情况以及主要的比例关系,分析不同级次收入的比例,分析不同地区收入的比重,以及分析税性和非税性收入比例关系等;增量分析是探讨主要指标的增长情况以及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增量分析可以用绝对数和相对数反映;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财政收支变动的影响因素,从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也可借助于因子分析法,将多个影响因素浓缩成较少的因素,使信息更加集中;平衡分析法是通过收入和支出比较,研究财政平衡状况,包括静态平衡比较和动态平衡比较两种,静态平衡是某个时点的平衡而动态平衡是某一时段的平衡,平衡分析的关键是研究不平衡的原因,通过克服不平衡因素实现平衡;预测分析法即通过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模型对财政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构建预算执行分析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应具有专题统计分析功能并具有可扩充性。主要有:(1)收入分析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收入完成情况及变动原因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2)支出分析子系统。该系统重点分析农业、教育、科学等法定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等重点支出的完成情况及变动原因,并对支出变动进行预测;(3)财政赤字分析子系统。专门用于分析赤字规模及其形成原因等;(4)债务分析子系统。分析债务来源和构成,计算债务风险指标并分析债务风险;(5)成本一效益分析子系统。利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对政府主要投资项目进行评价;(6)其他财政专题统计分析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应具备时间序列分析和单项指标定量分析的功能。

4.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预算收支的影响。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财政收支。如果经济过热,国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并控制支出,则财政收入规模会相应增加而支出规模相应下降;如果经济萧条,国家为刺激经济,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并增加财政支出,则财政收入规模相应减少而支出规模相应增加;政府也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的规模,这对财政收支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债规模的大小与居民持有资金规模成反方向变动,政府增加债务发行,则民间投资资金来源减少,反之则民间投资规模有可能扩大,即债务发行可能产生“挤出效应”,这对财政收支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另一手段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利率、再贴现率、汇率等政策,调节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这些因素变动会直接影响投资、消费和出口,进而影响财政收支。

5.分析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财政预算收支的影响。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通过研究这些指标与主要财政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指标变动对财政收支变动的影响程度。

6.分析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主要预算收支项目的完成情况。一是分析各部门组织收入情况。分析财政、国税、地税等收入组织部门的完成情况以及各部门收入对总体收入的影响;二是分析地区之间收入的均衡性。通过各地收支增长率比较、与均值比较、各地收支增长率标准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地财政发展的均衡性。

(三)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

首先,在拨款方面,设计开单软件的纠错程序,加强拨款单据的自动审核,增加拨款的审核程序,保证拨款单据的准确性,同时引入预算指标管理系统,防止超预算、超指标拨款。其次,设立收支进度指标临界值。对预算收支执行进度进行监控,提高预算收支的均衡性,减少收支不正常波动。第三,加强资金调度的安全控制。根据各级财政收支情况,分析财政收支的资金流,并结合专款和上下级结算情况,合理调度资金。对由于资金紧张出现超调的部分市县应对其未来的收支情况有合理的预测、判断,并据以确定警戒线,把资金超调规模严格控制在警戒线以内。第四,加强债务规模控制。根据福建省实际情况,确定债务风险指标,对超指标情况进行预警。第五,控制赤字规模。地方赤字主要集中在市县和乡镇一级,根据县、乡财力状况确定赤字规模警戒线,控制基层财政风险。第六,确定库款合理规模。库款规模过大会导致资金闲置,库款不足则有可能产生支付风险,所以应当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国库存款量。具体方法是根据历史数据跟踪分析国库每月(日)收支平均流量,重点关注收支波动比较大的情况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用款计划综合测算,确定一个安全的储备量,以实现库款收支的动态平衡。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7篇

[关键词] 消费型增值税;财务数据;财务指标;相关性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用于购买经营性固定资产所交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扣除。这一税收政策的改变鼓励了上市公司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与以往年度相比,公司当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也发生了变化。浙江省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浙江省的制造业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以在沪市上市的浙江省制造业企业为例,阐述这一税收政策的变更给制造业企业带来的财务变化。

一、文献回顾

2004年增值税转型在东北三省开始试点推广,到2009年消费型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诸多学者对增值税转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许景婷和晏慎友[1](2009)选取了辽宁省4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并通过分析软件对增值税转型给上市公司带来的财务指标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固定资产的变动对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的影响最大,但只是相对而言,绝对值并不大,表明增值税转型对其影响程度有所削弱。黄明峰和吴斌[2](2010)在收集了中部6省26个市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增值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带动了中部地区投资规模的扩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指出消费型增值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不同,其中制造业和采掘业受益最大。王素荣和蒋高乐[3](2010)在假设2004年全国各行业均施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前提下,大量收集数据,实证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增值税转型能够直接推动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企业的预期收益率。李朝红和刘璐[4](2010)在详细收集了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2008年年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指出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减少额越多,企业增加的净利润就越多。

以上学者对2004-2008年间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相比2004年的增值税试点改革,2009年的增值税转型有其鲜明的实施背景,主要表现在政策施行的经济环境不同。2004年国家出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的,率先在东北三省进行增值税试点改革,随后为了扶持中部地区发展,这一政策又扩展到了中部6省26市。回顾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消费型增值税主要有两大出发点:一是有利于企业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在出口锐减的情况下通过税收政策的刺激拉动内需。从整体来看,同样都是增值税转型但经济形势不同,税收政策的实施对企业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本文基于2009年的经济形势,对消费型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影响进行分析。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浙江省是制造业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且2009年以前一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为了能明显地反映出增值税转型后对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变化,本文选取了浙江省所有在沪市上市的制造业企业共29家作为研究样本。基础数据均来自于证监会指定登载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网站(http://www.cninfo.com.cn)上刊载的上市公司2008年和2009年年度报告。

1.实证分析

根据29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本文首先对29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每年求平均,去掉部分偏离平均数较大,不能集中反映数据趋势的数据,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然后对数据进行了计算。

(1)增值税转型对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从表1数据可以看到,与2008年相比,2009年在沪市上市的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净增加额223 201.94万元。在4类设备投资中,专用设备的投资增加额最大,达135 046.4万元,占总体净增加额的60.5%,比重较大。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企业利用此次转型机会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2)增值税转型后应交增值税,应交企业所得税的变动情况

从表2数据可以看到,由于增值税转型后企业购置生产经营用的设备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于当期抵扣,所以与2008年相比,2009年企业的应交增值税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共减少23 143.02万元。减少额是2008年应交增值税的9倍。结合表3数据我们看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浙江省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营业收入净减少额为1 672 825万元。2008年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为1 082 018万元,2009年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为715 474万元。可以看出,购买固定资产的当年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这主要是由于2009年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较多,相应的计入营业成本的折旧额增加,造成企业当年的盈利空间缩小。这也说明,虽然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有助于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这种效应不会马上在投资当年显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2009年企业应交所得税增加18 250万元并不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效应。

(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通过表4可以看到,与2008年相比,2009年财务比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固定资产周转率上升幅度最大,增加了0.17。净资产收益率上升了1.35%,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每股收益上升幅度较小,为0.03。

2.相关性检验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相关的财务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下面通过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与财务比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由于收集到的数据全部为定距数据,因此可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变量间线性相关性的强弱。计算出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根据相关系数的原理,相关系数r的取值在-1到1之间,r>0表示两变量存在正的线性相关系数,r<0表示两变量存在负的线性相关系数。|r|>0.8表示两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r|<0.3表示两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弱。由于存在抽样的随机性和样本数量较少等原因,样本相关系数不能直接用来说明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否具有线性相关性,这时需要通过假设检验的方式对样本来自的总体是否存在线性相关进行统计推断。通过表5可知,固定资产总额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相关系数为-0.409,它们的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为0.038。因此,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应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零假设,认为两总体存在线性关系。

三、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在金融危机这个经济大环境下,增值税转型的当年,浙江省的制造业企业利用机会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应交增值税大幅度减少。但是从其影响的财务指标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周转率表现为负的线性相关,说明在增值税转型当年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在当年明显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加之2009年企业的总体营业收入下滑,使得企业当年的资产营运能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给企业带来的资产营运能力的提高会在资产日后的使用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而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财务指标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在2009年企业经营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固定资产投资的良性效应不能在投资当年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景婷,晏慎友.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9(5).

[2]黄明峰,吴斌.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中部6省26市的经验数据[j]. 财会月刊,2010(2).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8篇

关键词:农业建设项目财务分析财务可行性评价

一、投资决策中的财务分析特点

由于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估算和预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不确定因素对财务分析指标的影响,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找出项目关键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为项目风险决策提供依据。与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报表取自真实的历史数据不同的是,项目投资决策中的财务分析报表中基础数据都来自各项调研,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各项数据来自于对未来的估算,并且现金流量表计算的是项目变现价值。由于项目建设投资的收益是跨多个年度的,资金时间价值影响较大,为保证项目的支出与收入的可比性,必须采用折现法把不同时点的价值折算为同一时点的价值,使不同时点的成本、收入和效益进行比较。项目财务分析采用动态分析(折现)和静态分析(非折现)相结合方式。

二、农业建设项目财务分析方法和步骤

(一)基础参数的确定

农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涉及价格、税率、计算期、生产负荷、汇率、财务基准收益率等重要基础数据。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建立在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基础上,因此基础数据的确定和选取应遵循稳健原则,分析中采用的价格以实际市场价格为主。1.科学的确定项目计算期。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建设期指从项目资金正式投入起到项目建成投产所需要的时间,应综合考虑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建设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运营期则主要考虑行业特点(产出物生命周期)、设备物理寿命、折旧年限等因素后确定。计算期的长短会影响到财务指标,但是不宜太长,由于净现金流越往后的年份数据折现值越小,对整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指标影响不大,而且越往后的预测值准确性越难保证。2.财务基准收益率是最重要的基准参数,它是计算财务净现值的折现率,同时又是判断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否满足要求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政府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参数可采用国家、行业或专业公司统一的农业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而企业投资的农业项目可根据投资方的要求确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参数三)分别给出了部分行业的融资前税前的和项目资本金税后的财务基准收益率,其中农业项目融资前税财务基准收益率分别为种植业6%、畜牧业7%、渔业7%、农副食品加工8%;项目资本金税后财务基准收益率分别为种植业6%、畜牧业9%、渔业8%、农副食品加工8%。3.税率的确定,应根据税收新政策,实时更新测算方法。我国从2018年5月1日起,正式执行调整后的增值税税率分为16%、10%、6%、0%四档,自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再次进行了下调,原适用16%的项目减按13%,原适用10%税率的项目(包括农产品)改按9%征税,服务业保持6%的税率不变。同时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当期可递减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进项税额。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可凭扣税凭证从销售税额中抵扣,当年不足抵扣的,可逐年抵扣。

(二)营业收入、税金估算及成本估算

1.收入估算,应认真分析历史数据,并考虑物价指数的变动。种植业项目中的果树、天然橡胶种植等项目,应根据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在不同生长年份的产量的差异,结合技术方案分年度估算计算期各年份的产品产量;养殖业项目应该根据生物生长繁殖的自然规律,结合项目技术方案编制生物种群周转表,准确核算收入成本。农产品价格应综合反映季节性和产品质量差异对价格的影响,应采用项目可获得的销售价而不是产品的市场零售价进行估算。2.财务分析中涉及的税费估算,应说明项目有关的税种、征税方式、计税依据、税率以及相关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等情况。所得税的计算,不能简单地以利润为正值的年份,用当年利润乘以所得税税率来计算,还应考虑研发费用的加计75%扣除和亏损弥补的情况,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比一般企业的5年期延长至10年。3.成本估算,根据项目生产规模和技术方案,估算各年的成本费用。农机作业费,如果有农业机械的,则估算机械的耗油耗电,计入燃料和动力费。生产工人和季节性临时工工资及福利计入可变成本,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计入固定成本。折旧及摊销:一般情况下房屋按20年,大棚按5-10年,设备按10年计提折旧。计提折旧的依据是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原值需要扣减固定资产投资进项税额。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一般按平均年限法摊销。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归集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并计提折旧,如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役畜和种鱼等。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年限为10年,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按3年计提折旧。消耗性生物资产则按照成本直接计入费用,建设期支付成本则作为生产准备费计入投资,待运营期进行摊销。计算期各年折旧和摊销费不直接影响项目的现金流量,通过对各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造成各年所得税的金额不同,从而影响到税后的内部收益率和税后净现值的数值。但固定资产摊销余值回收会影响到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指标。

(三)编制财务分析报表并计算财务评价指标

根据收入和成本的估算,编制项目利润及利用分配表。在利润表和还本付息计划表基础上,编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1.盈利能力分析。一般先进行融资前分析,编制全投资现金流量表(即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在融资前分析结论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根据项目的需要,再进行融资后分析,编制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对于参与主体较多经营性农业建设项目,应分别分析不同主体参与本项目的财务效益,使用分层分析法进行财务分析。对于参与农户较多的农业建设项目,应按照模式农户分析方法,编制模式农户现金流量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此外,根据资产负债表可计算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利润率指标。2.偿债能力分析。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资产负债率。对于不预先设定还款年限的项目,按照最大能力偿还法计算贷款偿还期,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贷款偿还期是银行判断是否给予贷款的重要依据。对于预先规定贷款偿还期的项目,可采用等额还本付息和等额本金两种还款方式,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设定还款期限越短,项目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越低。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编制项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看项目资金是否充足,累计盈余资金不发生缺口,能够正常周转,则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4.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计算以产量(或销售量)或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并加以说明。敏感性分析:选取对财务评价产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对销售价格、经营成本、投资成本三个不确定因素,进行敏感分析,计算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编制敏感分析表和敏感图。一般选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指标作为敏感分析的经济效益指标。

(四)作出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指标计算,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给出评价,具体评价的指标的判断标准如下表。经营性农业建设项目相关利益主体较多,一般包括企业、农户、经济合作社、政府公共服务机构、贷款银行等,只有每一类独立财务利益的参与主体在财务上可行,且项目总体可行,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生存能力的评价是重要的决策依据。

财税大数据分析第9篇

关键词: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模式

作者简介:朱贵云(1970.03-),女,河南人,大专学历,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资产、成本核算、税务审核方面工作

财税信息化建设是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财税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推广,财税信息化建设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也迫使企业在接受“财税管理一体化”全新理念的同时,思考如何借此契机,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税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和无缝连接,简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本文主要对企业内部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我国企业财税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税收风险较大

近两年来,税务机关在完善征管手段的同时,不断强化稽查体系,通过先专项自查,后专项检查的方式,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生产经营活动涉税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包括发票真伪、收入的确认、费用的列支、业务的真实性等多方面,内容涵盖全部应纳税种。我国正在对财税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财税政策存在部分解释不明以及操作细则缺失的问题,企业与财税部门经常会出现理解偏差现象。基于宏观政策的影响,监管部门由于地域、时期等方面的差异,对政策的监管及把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税法遵从的难度,更使企业的纳税风险急剧上升。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针对财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没有对管理标准进行有效规范,致使不同部门在相同事项方面的管理标准存在不一致性,继而导致执行尺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整体税收策略的制定工作。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并不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以财务人员手工作业以及主观判断为主,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经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除此之外,企业的财税管理与业务环节存在脱节现象,财税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基础信息出现偏差等问题,构建完善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二、信息系统的功能框架

(一)框架结构

财税管理信息系统是对财务日常管理应用的整合,基于财税管理体系标准的指导下,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税种税费进行有效计算,并记录相关调整事项。该系统内部含有申报纳税表的模板,通过其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申报财税缴纳款项。除了财税原有的业务处理功能外,还构建了评估模型与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评估与合理分析,有利于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对企业的税收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筹划方案。

(二)信息系统合理理念

针对财税管理构建信息系统,可以完善财税管控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构建信息系统的核心理念有三个,一是对财税管理机制进行标准规范,促使各个部门的管理口径实现统一;二是财税管理实现有效延伸,逐渐成为前端业务;三是建立健全财税评估模型与财税分析体系,从而对企业税务进行合理评估与有效分析。

(三)解决业务的有效方案

解决业务的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流程,分别是建立纳税体系、处理日常业务、企业纳税管控、科学筹划以及分析评估、业务集成关系。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财税管理,对财税管理进行标准规范,并在各个下属部门贯彻落实。利用相关系统对涉税信息进行有效集成,例如,资产、合同等,并结合系统内部相关税务信息,对税费进行准确计算,继而进行申报处理与缴纳处理。建立健全税务评估模型与分析指标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分析指标实现自动生成,继而对纳税进行自动评估。通过信息化建设全程监管企业的经济事项,可以对企业财税管理的效益影响进行准确分析,从而科学筹划财政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实现纵向管控。

三、信息化管理应用结果分析

(一)电子登记纳税调整事项

对核算账簿、核算凭证以及备查簿进行有效连接,促使三者呈现一种关联关系,从而促使企业的纳税调整事项的登记处理实现自动化,不仅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纳税调整事项筛选结果、分析结果以及登记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顺利进行财税管理工作,例如,递延所得税核算、纳税申报表核算以及纳税调整等。

(二)在线处理日常税费

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可以对多个税种的日常业务进行在线处理,例如增值税、所得税等。根据我国财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实际缴纳税额以及理论上应缴税额进行合理分析,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确保财税管理相关环节在规范性与合理性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企业遭遇巨大财税管理风险。

(三)自动生成纳税报表数据

严格遵照我国相关部门在纳税申报表样式方面的规范标准,对纳税主体、税务报表以及备查簿三者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义,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构建纳税申报模板,自动采集税务系统以及账务系统内部的相关数据,并以此作为纳税申报数据,帮助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进行纳税申报,避免报表数据出现人为干预现象,促使报表数据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四)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个税种的涉税指标进行在线分析,并自动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税务分析报告、涉税指标对比分析表以及税务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有利于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对涉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有效规避财税管理风险。

四、结语

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取决于自身与前端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企业严格遵循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各项涉税环节进行专业、合理且谨慎的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纳税申报;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并分析涉税信息,对税收变化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分析税收变化情况,对财税管理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实施科学筹划,有效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水平,节约税收成本,规避财税管理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规范信息化日常管理服务税收中心工作[J].天津经济,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