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感染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30 19:22:34

感染管理论文

感染管理论文第1篇

我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上级的有关领导和文件的精神和批示,在院内城里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并且明确了监控小组以及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1]。特别是要加强对院内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例如:清洁卫生制度、隔离消毒制度、参观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等[2]。医院内的感染管理监控小组主要是负责评估产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不仅能及时的发现、汇报,还能及时的处理相关的问题。

2认真的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

2.1保持产房的环境

首先,产房的周围必须是要清洁,没有任何的病原污染,产房需要与母婴室以及新生儿室领近,但必须是相对的独立。其次,对产房需要合理的布局,对无菌区、污染区、清洁区等进行严格的区分和明确的标志,并且还要对各个区域内的物品摆放具有严格的要求,尽量做到污染、洁净的区分开来,根据区域上的划分让医院内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强化其医院感染的意识。最后,产房内的墙壁、地板、天花板等无出现裂痕、隙缝,表面要光滑,产房内要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便于清洗和环境的消毒。

2.2注重产房的清洁卫生

2.2.1平日的清洁卫生

通常情况下的清扫方式为湿式的,产房需要定时的通风换气。每天产房内的床杆、桌面、地面需要调试为1:200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一次,并且还要使用产房的专用抹布、拖布进行擦拭、拖地,每一次在使用完全之后要用清水进行冲洗,并且悬挂晾干以便于备用。

2.2.2治疗活动之后的清洁卫生

在每一次接受完治疗活动之后的产房地上都会剩下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此时产房的护士应该进行立即的清扫,并且使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2.3消毒、灭菌

2.3.1对产房内所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加强产房内的消毒灭菌管理,要废除小件手术用品侵泡灭菌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耐高温、高压、潮湿的器械物品要多采用高压蒸汽进行消毒杀菌,尽量要避免使用化学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刀片要采用一次性的,无菌持物镊(钳子)、筒高压灭菌干燥使用,每2h需要更换一次,对于备用的器具要一律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进行灭菌。针对使用过后的器械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彻底的清洗、酶洗、精洗、擦干、上水溶性剂等规范的流程,从而保证了手术器械的精洗质量,以便于达到100%的消毒灭菌率。若是某些金属类的器械必须要运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时候,那么应该定时的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且还要定期的做好细菌的培养,从而确保其消毒的效果。

2.3.2产房内的空气消毒

第一,每天早上和下午的时候,在没有使用的状态下对产房内的空气环境使用空气净化机进行臭氧静态消毒2.5h。在每台手术结束之后,需要及时的清洁打扫,对于留下血迹、分泌物的地方,需要使用含有氯成分的消毒剂进行擦拭,之后再将产房内的门窗关闭进行空气的臭氧消毒。针对输氧的装置以及呼吸机的外表面每天必须要进行擦拭消毒,通常情况下氧气的湿化水使用的是无菌水,使用之后的湿化瓶和呼吸机罗文管等要清洁上面的污垢,然后在1000mg/L的含氯剂中浸泡2h以上,最后使用无菌水进行冲洗,待干燥之后完好的保存起来置于灭菌好的储槽内。每天对袖带和血压计进行清洁止呕,要放置在产房内与空气臭氧进行同步的消毒,或者是使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每个月要定时的使用指示卡对其强度进行监测,每一周要清洁空调的过滤网一次。第二,若是遇见有特殊感染的患者使用过器械,那么必须要使用过氧乙酸进行熏蒸消毒,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的水溶液,加热蒸发,在相对湿度为60%~80%的室温下,过氧乙酸的用量要按照1g/m3进行计算,熏蒸的时间通常为2h。

2.4加强对手的清洁卫生

产房内的护理人员因为要经常接触产妇的血羊水、血液、以及分泌物等等,所以护理人员的手容易被大量的细菌感染,很容易引起感染以及交叉感染。因此,保持手的干净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产房的护理人员在进入产房之前或者是在离开产房之前、处理产房中的污染物之后、护理特殊的感染产妇前后、在无菌操作前后均要进行严格的洗手消毒,认真的遵守外科规范方法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擦手。洗手和干手物品要按照规范保持干净、干燥或者是一用一灭菌[3]。

2.5无菌的技术

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这一项重要而基础性的技术是无菌技术[4]。在无菌技术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能违背的,作为医院的医护人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并且还要严格的遵守。

2.5.1严格树立无菌观念,保持慎重的精神

医护人员在进入产房之前必须要到更衣室换上专用的衣服、裤子、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必须要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的观念,特别是要避免医护人员在面对无菌区咳嗽、谈笑、打喷嚏等;医生的手臂是绝对不能跨越无菌区;若是无菌物品可疑被污染或者是已经被污染了那么应该及时的给予更换或者是重新消毒灭菌。

2.5.2对于无菌物品的管理

在物品的管理方面,一定要将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进行分开的放置,还要明确的贴上标志;在无菌包装的外面要注明其物品的名称、灭菌的时间、无菌有效期的时间(通常为7d);对于过期的或者是受潮的物品因进行重新的灭菌;产房内的无菌容器需要每周需要消毒一次,更换2次,并且还要做好记录。

2.6隔离的技术

对疑似或者是已近患上的传染病的产妇,应该与健康的产妇进行隔离,使其在隔离室内待产、分娩,并且还要按照隔离技术规程进行助产和相关的护理,他们所使用的物品需要按照严格的、单独的消毒灭菌,在使用之后的一次性物品以及产妇的胎盘必须要放进院内专用的塑料袋(黄色)内,需密闭的运送,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产房要严格的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一般最常用的隔离技术为:手的消毒、戴口罩帽子、戴手套、穿脱隔离衣服和无菌的手术衣等等。

2.7对产房内废弃物的处理

首先,将以用的垃圾装入院内专用的塑料袋内,密闭运送并进行无害化的焚烧处理。使用过的污物袋坚韧并且耐用,而且还不漏水。其次,对于使用过的一次性的注射器、输液器以及输血器等物品进行了初步的消毒之后再送入供应室进行集中的销毁吃力。产房内的医疗废弃物需要进行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处理,定要做到不污染环境、不遗漏,便于放置医源性的感染和传播。

感染管理论文第2篇

1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输血科院感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新政策不断出台,医院及上级卫生管理部门对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深化。但我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未及修订,科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细节不清楚,导致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

1.2输血科工作环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输血科未严格规划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实验台、地面的消毒不及时,空气消毒不到位,工作室用的墩布消毒不彻底。输血科标本的处理环节包括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和检测等,各个环节的疏漏均会导致医院感染风险上升[3]。标本检测后未消毒、未及时交接处理会造成交叉感染。输血科的医疗感染性废弃物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1.3输血科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输血科医务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足,对医院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我国于2009年颁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明确规定加强对于手卫生的控制,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输血科室在手卫生培训方面工作不到位、未能对新职工及时进行手卫生宣教,有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输血科的持续性整改措施

2.1建立健全各项医院感染的相关制度

输血科根据《消毒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献血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完善了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科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专人负责感染管理工作,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相关学习、培训。科室接受医院定期的医疗质量管理检查,以便持续性改进。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科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2.2输血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输血科依照《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布局,设定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标识明确。各区按特定的消毒要求、方法严格进行消毒。科室配置了低温配血操作台、自动配血仪等设配,减少了实验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在发血室配备了血液制品负压传送装置,离心机安放在污染区且增设了通风装置,防止气溶胶产生。加强对保洁人员的宣教,规范保洁人员的从业行为[4]。要求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所有墩布应清洁、消毒,晾干后备用。

2.3科室按相关要求对医疗废物管理实行交接登记制度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交接负责人签字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是否到位。对过期血液和血袋破损报废血应先经消毒无害化处理,再按感染废物处理原则处理[5]。

2.4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为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抗体滴度,为工作人员进行疫苗的接种。发生职业暴露时,要及时处理、备案,按医院管理要求上报院感科、医务处。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范,工作时戴手套、穿工作服、戴口罩,且不能随意进入清洁区。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我院将手卫生监测纳入科室的感染控制质量考评中,同时开展了手卫生知识培训,科室对新员工加强了手卫生培训。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3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是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了保障输血安全,须完善输血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我们通过平时的工作、学习和上级单位对我科室的检查,不断发现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整改,以便持续改进。科室需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因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定期督导,提高业务水平,不断优化输血科的工作流程,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输注的安全性。输血科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工作时需从关键环节入手,工作中加强督察与反馈,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断深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卫志燕 许大巍 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感染管理论文第3篇

1统计学处理

依据浙江省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标准,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前(2009~2010年)、后(2011~2013年)按月抽查进入介入室前的行为(手消毒)依从性、按季(月)监测空气合格率、按月检测污染物处置合格率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介入室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质控指标:手术人员进入介入室前后的行为(手消毒)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检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物处置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切口(椎体成形术、经皮血管内操作等)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参与手术人员行为(手消毒)的依从性和污染物处理的合格率。

3讨论

3.1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化管理理念。日本的精益生产理论基础上产生了精益医院思想[4],而精益医院思想是精细化医院管理的思想基础。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将管理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科室在确立了“精细化管理”思想后,应结合科室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找出薄弱环节。精细化管理对管理者要求要尽职尽心,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我们以组织和流程作为精细化管理的抓手,是想尽量通过改变流程来改变人的习惯。一般认为直接改变人的认知(思维)难于改变人的行为。而改变人的行为是改变人的想法的最佳途径[5]。根据这个指导原则,在设计精细化管理流程时要求把复杂的事件简单化,把简单的事件流程化,把管理要求制度化,把多个流程形成体系化,形成了一个让人易于接受的操作方案。

3.2各项制度建设是实施精细化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

基层医院介入室一般只配备1台DSA设备,往往各科共用设备,如消化道的支架置入是污染手术,而经皮血管内操作与骨科椎体成形术等是无菌手术,各种手术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另外介入手术参与学科、人员多也是其特点。参与各科医生无菌观念不同,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增多。因此做好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有关规章制度建设,主要有《介入工作室工作制度》、《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介入诊疗耗材管理制度》等。使人、物、洁、污物流符合功能流程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介入诊疗器材,建立一次性耗材使用登记本。医疗废弃物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性问题[6],使用后的一次性导管及椎体成形术用具等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处理,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其他有关的消毒技术及医院感染管理均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执行。

3.3重点环节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是精细化管理中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感染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为此,我院手术室在创“二甲”医院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

我院在创“二甲”医院时已成立了医院感染办公室,有分管护理的副院长担任主任,护理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并增设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

手术室也成立了4人医院感染小组,由科主任、正副护士长、监测员组成,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pagebreak@

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与短期培训,所学知识回科传授给全科医护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地更新医院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门卫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规范化的培训后才能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监控工作专人负责由护理人员定期轮转(一年轮转一次)。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

3.1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手术室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0.5%巴氏液拖擦地板,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60分钟,连台手术之间照射0.5~1小时;每周一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月一次星光指示卡监测其强度,每周用乳酸按每100立方米12ml加等量水熏蒸一次。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1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两套使用,以保持一套在外风吹日晒使之干燥,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有条件可采用垂直或水平层流净化手术间空气,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其菌落数控制在≤200cfu/立方米以内[1]。

3.2手术物品控制感染的对策: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气灭菌,首先压力蒸气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对于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到目前为止环氧乙烷是最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可用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5g放入熏箱熏蒸保持手术物品灭菌。对于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可用2%戊二醛浸泡20分钟以上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如需灭菌必须浸泡4小时以上,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一般要求在1.5%以上)[2]。

@pagebreak@

3.3手术人员手的控制感染对策: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

3.3.1外科洗手:我科常用的术前洗手法为高效碘伏原液刷手法,整个刷手过程不少于5分钟,保持双手高过肘部,避免污染。如有对碘过敏者,可用肥皂水刷手酒精浸泡法,刷手过程为10分钟,浸泡5分钟,待酒精自然干后穿无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3.3.2普通洗手:用肥皂洗手,流动水冲洗2分钟,两手搓洗手掌手指约120次[2]。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可先用消毒剂洗手泡3分钟以上,洗后避免擦手巾共用,最好用一次性无菌纸巾沾干,有条件的可用电动感应热风机吹干,减少开关、水龙头及毛巾对手的污染。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cm2[1]。

3.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因此,我院手术室已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3.4.1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1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3.4.2一次性灭菌物品的贮存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立方米,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4.3一次性物品回收管理: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浸泡在1∶200巴氏液30分钟后,回收后全部送供应室进行无害化处理。

@pagebreak@

3.5手术后污物处理:

3.5.1非感染手术处理:手术器械先消毒(用1∶200巴氏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洁擦干上油备用。手术后必须开窗通风,更换床单、被套、约束带,用1∶200巴氏液擦拭手术单位血迹。污物桶内及吸引瓶内的污物配制成1∶200巴氏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手术布类送洗衣房处理。

3.5.2HBsAg阳性手术处理:将手术器械浸泡0.5%过氧乙酸10分钟,清水冲洗煮沸30分钟擦干上油备用,布类用红色编织袋装好,注明“阳性”送洗衣房处理,手术单位用0.2%过氧乙酸擦拭,地面用0.5%过氧乙酸刷洗,污物桶和吸引瓶内吸出物及手套配制成0.5%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后倾倒处理,手术间按8ml/m3用0.2%过氧乙酸喷洒。

3.5.3特异性手术处理:手术用过器械及物品双重高压灭菌处理,手术用敷料、布类及手套焚烧,手术室空气消毒按每立方米40%甲醛10ml;高锰酸钾和水是甲醛的半量熏蒸,密封24小时后通风。

4小结

1996年我院手术室在创“二甲”医院以来,改善手术室布局,明确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有菌区,有专人负责把好“三关”。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有具体的消毒隔离办法与措施,建立登记制度。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样,科室每月定期对手术间和无菌物品贮存间空气、物体表面、手术前刷手、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高压物品、熏蒸物品、一次性物品、浸泡物品)、消毒液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结果均在合格以内。每月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1次,如<70uw/cm2以下,超过1000小时及时更换。几年来我科无一例感染发生,无发生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参考文献

感染管理论文第5篇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医院感染规章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各项制度落实进行检查,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正确掌握消毒灭菌技术及自我防护等专业知识,现场指导,并下发了医院感染规范及相关资料,组织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感染管理培训班,定期不定期进行考核,强化贯彻学习。

3加强患者的宣教

在门诊大厅制作我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流程图,并宣传患者口腔诊治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及危害,让患者对医务人员规范操作给予监督。

4注重合理布局建设

合理的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可以防止污染环境,防止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各个诊室互相独立,诊疗区与清洗消毒区严格区分,清洗消毒区内的清洗间、灭菌间及无菌间均独立设置,做到洁污分开,人物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口腔诊疗器的清洗、消毒、灭菌要指定专人监管,配备清洗消毒灭菌必须设备,如超声清洗机、注油机、灭菌器等,制定清洗流程:清洗酶洗超声清洗精洗干燥注油消毒或灭菌。凡是进人患者口腔的诊疗器械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凡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灭菌。

6加强诊疗环境清洁消毒

严格三区划分,每天工作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含氯消毒剂行台面、地面等擦拭消毒,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冷光灯开关及拉手采用灭菌保护套,一人一更换。

7加强医务人员诊疗操作中的职业防护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诊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无菌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要求每例患者诊疗前后均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更换一次性无菌手套,定期为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给予预防接种。发生职业伤害后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报告感染管理科,进行相关血液疾病的检查并定期随访等。

8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严格质控医务人员废物处置执行情况,必须按照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处置,做好医疗垃圾的收集、贮存工作,一次性口腔器械严禁重复使用,专人负责医疗垃圾的管理,及时登记垃圾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等,严禁遗失及造成污染。9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和管理

严格把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回收、消毒处理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对所购进的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必须来自国家定点生产厂家,须证件齐全。各诊室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小包装上的有效期,有无破损、漏气等,严把使用关。

10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工作

感染管理论文第6篇

1.1组建起全面的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组织

通过不断完善控制院内感染的体制来增大医院感染的领导力量,这是前提。首先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成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是整个医院的科室,而负责人由医院的院长、护士长、科室主任等担任,其职责是主要针对医院感染的途径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果在院内突发了爆发性传染性疾病可以迅速进行调查研究和制定各项控制措施;然后成立医院内感染管理科,并且派遣专人管理,制定医院常规的感染管理制度、考评准则,并且进行调查和检查;最后医院下属科室应该设立科室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控制、检测工作,同时提高本科室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和技术,通过建立系统、全面的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管理制度网络,可以让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和各项措施得到快速、有效的落实。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具体细则:包括病房管理、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监测、抗生素应用管理等相应的细则。

1.2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提高其主动控制、监测医院感染的意识。

1.2.1医院感染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所涉及的预防可控制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跨学科的,因此要求专职人员具备丰富、全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有很强的沟通、协调各科室的管理能力。只有不断的学习、了解最新的知识,才能让医院感染系统得到更加全面的完善和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1.2.2医院感染科室专职人员为各科室各种人员相应的培训计划

例如:管理层、兼职人员、医护人员、新入职的人员、实习人员等,尽量做到全面、全场、深层。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理念深入到医院每一位员工的深层理念中,以切断疾病在医护人员之间的传播途径。

1.2.3选派重点部门和科室的监控小组成员外出学习、参观,以学习更加先进的控制医院感染的经验,取长补短。

1.2.4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及时让医院员工了解到国内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制度的最新动态是很重要的,而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其可以为各科室及时、有效的传递抗生素使用情况和微生物检测以及耐药的情况。可以转载一些国内重大院内感染新闻和最新动态,从中反馈各项数据和检查情况。

1.3定期或者不定内容的对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的考核

针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规范等来对医院各方面考核,包括医院各种硬软设施和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专业知识进行定时的考核或者不定时考核以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关于医院感染上的理论知识问题,并且针对性的制定改善方案和制度。各科室每个季度应该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提交监控报告,并且向临床科室反馈最新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强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对于整改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持续质量整改效果

通过以上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工作的开展,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预防意识明显提高,由一开始的抵触、不配合的情绪,转为最后主动接受培训、考核并且与医院感染工作小组共同商讨面对的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这一系列的持续质量改进的在医院感染上的运用,2014年对比2010年,医院感染的监控标本送检率从76.5%上升到89.4%,洗手依从性从原来的35%提升至76%,各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平均评分考核在持续性质量改进前的92.0分上升到97.6分。

3讨论

感染管理论文第7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3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在2013年12月,该院进行了整体性的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管理控制手段以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94例,女性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组。

1.2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采用了下列措施。

1.2.1完善组织结构

为了有效减低患者在层流手术室手术后的创口感染率,首先应当将感染控制的组织结构予以完善。该院组建了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工作小组,安排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并由专业医师从旁指导,根据具体实际要求设计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经验总结,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难点。

1.2.2健全规章制度

该院设立的专门用于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的工作小组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并遵循该院针对现有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操作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1.2.3提升硬件条件

该院采取感染控制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前,层流手术室还存在着一些硬件上的问题,如三通道不明确,手术患者对接车数量不足、手术间顶层过于粗糙、存放无菌物品空间过于狭窄、供应室距离手术室较远等,都会造成手术中使用的无菌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问题。另外,手术人员的着装规范性低、出入手术间过于频繁等问题也会造成感染率上升。针对这类问题,该院对三通道进行了明确规范,为手术患者提供了足够的对接车,购置了不锈钢材质的无菌物品存放柜,对无菌物品进行了规范性的存放。另外,手术间也进行了装修,运送无菌物品都一律使用无菌封闭箱,进而有效减低感染率。手术前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对手术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检查,不符合标准的物品决不能使用。

1.2.4做好知识普及

首先,要对层流手术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和感染知识内容的培训,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令全部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必须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若是发生感染,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流程进行有效处理,不能一味隐瞒;其次,要对层流手术室的净化程序进行严密管理,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实时调控手术室的参数,保证室温在22~25℃之间,并参考实际气候调节室内湿度,保证静压差控制在5~10Pa之间,同时,每次手术之前30min要开启净化设备,若是长期停用要提前3h开启。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和观察组中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1.4统计方法

此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做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统计,对照组20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问题的有6例,实验组中有2例,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3%,实验组满意度是94.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几乎每年都有数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发生感染,进而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时还会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层流手术室作为医院最容易受到感染的高危险科室之一,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手段以及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率,这也是医疗工作人员需要着重关注的重点工作。针对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该院成立了专门负责整个医院所有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部门,定期对各个手术室进行检测,督促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而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大医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有效控制层流手术室的感染问题直接影响到该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医院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首先,要保证手术室的空气净化质量,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医生要对手加强卫生管理,切断病菌传播,降低感染率;最后,手术用的器械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特别是术后,一定要将残留的蛋白质、脓液、血液等物质清除干净,对腔镜类器械要彻底高压灭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的器械要采用环氧乙烷或是戊二醛浸泡杀菌。在该次实验中,没有采取合适的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对照组中患者的感染率达到了3.00%,而满意度只有63.00%;采用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以后,实验组的患者感染率只有0.67%,满意度更是高达94.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医院必须对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重视起来。实验中采用的完善组织结构、成立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工作小组、监督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状况、健全规章制度、提升硬件设施条件等护理管理措施,都能从根本上改善感染控制问题。另外,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感染控制知识普及,培训工作技巧,也能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减低患者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卫生的优质医疗环境。

4结语

感染管理论文第8篇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10、2011年两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结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制订的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的诊断。

1.2护理管理措施

1.2.1建立健全血液科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

护理部要设立血液科感染小组,全面负责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严格依照国家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加强对血液科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使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1.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环境管理

病室环境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基础,日常必须加强对血液科病房环境的消毒及管理。病房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日对层流隔离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在55%~56%;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桌面、床头柜、拖地板。对白细胞<2×109/L的高危人群应采取保护性隔离,而白细胞数<0.5×109/L的患者要进入层流病房,定期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1.2.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血液科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高,体外循环操作中接触污染的机会多,反复输血,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非常高,因此必须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能否防止、控制感染的扩散,往往取决于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无菌技术;做深静脉置管或做动脉内瘘时,要在手术室进行;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尽量减少临时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需留置各种导管时做好导管的护理,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将外源性医院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1.2.4加强抗生素管理和控制

血液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来势凶猛,很难控制,因此临床上有时预防应用抗生素,但一定要注意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不要使用时间过长、种类过多。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时则应按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但药敏试验需要一段时间,经验用药时多采用头孢菌素类和(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必要时联合使用万古霉素和(或)亚胺培南,同时密切监视患者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2.5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是病人接触最频繁的人群之一,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别强调无菌操作、手的卫生等,护士长随时抽查六步洗手法执行情况,与可疑污染物或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手消毒;为不同患者治疗时,必须更换清洁手套;特殊治疗时应使用无菌手套,紧急情况下应使用手速消剂。

1.2.6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宣传,争取他们对消毒隔离工作的最大配合。向家属讲解探视制度,说明减少人员探视的重要性,自身有不适,如感冒等不应前来探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简单的有关血液方面的知识,如白细胞<2×109/L时应配合戴口包,勤洗手等。

1.2.7患者饮食及日常生活护理管理

血液科患者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易感,必须要重视饮食护理管理。给予家属正确的营养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高热量、优质蛋白、低脂、低磷饮食为主,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氨基酸和白蛋白。生活护理方面,恶性血液病患者每日睡前、晨起及三餐前后应以新唑漱口液漱口;恶性血液病患者,因为接受联合化疗后免疫功能处于极度抑制状态,极易并发皮肤感染,因此要注意皮肤护理;此外,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自身卫生习惯,每周擦浴2~3次,深静脉置管处每3天换药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更换。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情况

我科2010年医院感染人数283人次,感染率为33.45%,在进行护理管理后,2011年医院感染人数197人次,感染率为22.09%,2011年感染率显著低于201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医院感染部位感染例次率

血液科医院感染主要发生部位为呼吸道,2011年各部位发生率均较2010年降低。

3讨论

感染管理论文第9篇

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的管理委员会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标准进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护理部和我院的感染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给予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使各级人员在活动和操作时都能有章可循,并给予考核标准的制定,每个月都给予量化评分,将存在和反馈出现的问题给予整理和改正,把院感科的考核结果以及护理质量与奖金挂钩,使护理人员都能积极进行感染的防控。同时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对规章制度给予严格落实。因为患者入院的安排到离开医院的终末处置,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有医院感染的出现,因此在感染控制的工作中,必须落实到每个操作环节,对于医疗用品都要有明确的管理措施。

2加强管理和监督

重点科室中有较大的感染隐患,容易在医院导致感染报复,比如,手术室、处置室、供应室、内镜室、重症监护室等。医院感染管理科要使护士长的管理职能进行充分发挥,并加强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对无菌物品给予良好管理,首先对其给予分门别类的放置,保持整齐的摆放,坚持上进下出、左进右出的原则,并使无菌的存放间做到清洁干燥,而在无菌物品的拿取前要严格洗手,戴帽子和口罩,穿工作服。并检查每样物品的有效期,对于过期的物品要再次灭菌消毒。对于无菌物品要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和发放,避免对患者使用消毒不合格的物品。根据医疗的废物管理措施,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存放,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在医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并设立专门的登记本,对转运进行记录,并要求双方签名进行交接,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3加强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良好控制的依从性和执行力,则必须要对护理人员采取专项培训,提高这方面知识和操作的能力。首先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全员培训,作为新上岗的和在岗护理人员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内容有标准预防、手卫生、消毒灭菌、职业防护和隔离技术。尤其加强手卫生,因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较忙,有较多的操作,且没有完备的洗手设施,很多人员都只在操作后进行洗手,部分人员在操作前并没有洗手等清洁措施,因此就有戴手套操作不能够及时洗手的情况。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同时,要在护理活动中积极贯穿这些防范措施,在相应的预防和控制中可使医院感染有所降低。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其认识到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会带来较大的痛苦,从而提高感染措施贯穿的依从性。

4消毒管理

为减少院内感染,就要给予全面的消毒和灭菌。其中包括对器械的消毒,要求配套的镊罐,并加盖,一周进行2次灭菌。对于无菌镊,要保持干式存放的原则。对消毒液进行浓度的检查,用试纸检测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对护理盘也要给予消毒管理,对护理盘给予全面清洁,能用一次性用品的就用一次性的,对气圈的用物给予定期消毒,并对气管内的套管给予煮沸消毒,每8小时进行一次操作。体温表在使用后要给予常规的消毒处理,并对盛放器皿给予清洁处理,并与被污染过的体温表分开放置。每个病房中都要有空气消毒机,保持清洁,每天清洗滤网,每周进行消毒;在换药室、治疗室和处置室中每天给予空气消毒机消毒,并进行准确登记。对床头柜、椅子和病床每天都要进行擦拭,桌面每天擦拭2次,床单及时更换,保持床铺的整齐和清洁。并给予良好的物品管理,使物品的包装坚持标准化和规范化,针对物品的种类选择良好的包装材料,对于无菌物品选择专人负责,并药物放置物品的货架与地面有20厘米的距离,并与墙面有5厘米的距离,且月房顶有20厘米的距离。针对有效期进行先后发放。

5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