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20 16:02:27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1篇

■ 统计数据计算机审核的分类

统计调查数据的计算机审核,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类型:

(一)按审核调查数据性质分,可以分为字符型数据审核、数值型数据审核。

(二)按审核调查表属性分,可以分为基层表审核、汇总表审核。

(三)按审核重要性分,可以分为必要审核和确认审核。

(四)按审核涉及范围分,可以分为表内审核、表间审核、表种审核。

■ 计算机审核常见问题

(一)审核条件不完全

计算机的审核程序是比较机械的,完全由人工定义,由于计算机专业人员对统计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指标本身以及指标之间的关系理解有偏差,因而造成审核条件的漏项。

(二)审核条件中存在“数据躁点”

虽然统计专业人员在定义审核条件时考虑到了对统计指标的审核,但是由于条件过于宽泛,只考虑了一个大区间,没有针对实际业务工作设计审核区间,由此造成“数据躁点”的发生。例如:审核一个指标,定义不超过1000万元,但是在本区域内只有少数企业在1000万元以上,而大部分企业在1000万元以下,如果有个企业本来是50万元,但由于疏忽大意,写成了500万元,则审核程序是无法审核出来的。

(三)程序中存在“BUG”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程序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BUG(程序漏洞),BUG的出现会使得计算机在读写数据库中发生错误,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数据丢失或数据冗余,从而造成误审。

(四)审核程序反馈给使用者的信息量少

使用过审核程序的统计人员都知道,审核程序运行完成后,会得到审核清单,里面包括了完整的审核信息,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一个好的、完整的审核程序,不仅要考虑功能,而且要考虑程序的运行环境、使用者的操作习惯等。

■ 改进数据审核的建议

(一)培养统计专业和软件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工作中存在统计业务人员不懂计算机,而计算机人员不懂统计业务的现象,因而造成彼此沟通困难。在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之初没有考虑数据处理要求,为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数据处理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培养既懂统计专业又懂数据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必要,同时在进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数据处理的要求,使方案设计更科学,操作性更强。

(二)拓展审核程序功能

对一些重要的统计指标,特别是数值型指标,审核程序应能生成相应的数值分布状态图表,较清晰的反映极大值、极小值等不合理的数值,供统计专业人员进行判断。审核功能的拓展是对现有审核程序的有效补充,它对程序编写人员和统计业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程序设计应注重规范化、模块化

在程序编写之初,程序编写人员要对程序的功能进行分解,将一个完整的功能,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就是用几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子程序组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其优点在于功能独立,如果程序出现问题,编写人员可以在程序中快速定位出现问题的位置。同时如果要对程序进行扩展,只需添加相应的功能模块。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2篇

1多核计算技术的概述

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VLSI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构成多核处理器已经成为处理器技术的主流。按计算内核的对等与否,CMP可分为同构多核和异构多核。计算内核相同,地位对等的称为同构多核。然而,一般认为处理器通用核的数目在超过16个后,再增加通用处理核的数目就难以带来更大的性能提升。于是出现了一些为特别任务专门定制的专用处理核,包括面向科学计算等的“领域专用核”、图形图像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DSP)等“行业专用核”。这些专用核的体系结构利用特定应用的特征进行定制,从而达到定制应用的高性能和高效率。

从2005年出现的英特尔与AMD的双核处理器、2006年推出的4核处理器到2007年2月英特尔公司展示的80核处理器,处理器中集成核的数目呈现迅速增多的趋势。除此之外,具有更多核和不同功能核的处理器也在研发,例如整合了1025个简单处理器的芯片Kilocore,包括1024个8位处理器和1个Power PC核。

伴随着多核处理器的发展尤其是处理器核数目的增加与处理器核功能的变化,在体系结构、软件、功耗和安全性设计等方面,巨大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处理器的发展使得原有面向单核或者多处理器的软件架构不适于在单芯片多处理器的硬件结构上充分利用多计算核心的能力,需要相应的软件层面的共同发展。为此,软件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针对多核硬件体系结构的程序设计成为有效发挥多核计算能力的重要方面。

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人才,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开设相应的多核计算课程势在必行。计算机方向课程的开设尤其是教材的设计,不仅要注意到满足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适应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同时也需注意到社会对于多核计算技术方面人才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知识更新与就业两方面的要求。

2多核课程设计

多核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于多核计算技术所带来的新的知识点。这些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多核SOC芯片技术;多核芯片与传统单核微处理器、SMP的区别;多核下的各种硬件设计技术(Cache与存储一致性、网络互连、IO管理);并行体系与多核体系结构;典型多核芯片介绍;嵌入式多核芯片技术;多核平台结构与芯片组支持技术(包括固件技术);多核操作系统;多核系统软件对并行编程的支持;多线程编程对多核的支持;多核多线程编程技术(主要是关于Windows与Linux操作系统);OpenMP对多核的支持;多核平台上的编译工具与编译优化技术;多核API优化函数库;多核多线程程序的性能评测工具与方法。

这些新知识点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多核课程以适应技术的发展与多核时代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例如,美国计算机专业最好的CMU、MIT、Backley、Harvard和Stanford五所高校,均通过增加新的课程或者在原有课程内容中增加多核内容的方式,以适应多核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

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参考国外高校的课程开设方式,浙江大学开设了自己的多核课程。浙江大学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了解当前计算机芯片设计领域中新兴多核体系设计的基本原理、技术难点、目前发展状况,以及对计算机领域带来的相关影响等,以通过建立体系经典理论研究和实际的发展方向之间的桥梁,为将来从事体系结构领域、系统软件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这是浙江大学多核计算课程设计的目标,也是我们教材设计的主要目的。

通过分析多核的知识点,浙江大学将多核计算课程分成了两个层次:以编程训练为主的本科多核计算课程和以编程为基础以多核理论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课程。本科课程的名称为并行计算与多核编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多核的本科课程完全以编程训练为主,结合多核编程工具,通过编程作业锻炼学生对多核编程能力的培养。对于研究生课程,名称为多核计算,主要着眼于当前多核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多核技术的高级课题,在研究生的体系结构课程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结合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编程方法等交叉学科,介绍在体系结构上的多核理论与相关学科对此的相应发展。

3多核课程教材设计

3.1概况

由于多核计算技术相对较新且仍在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外多核计算方向的著作以科学论文为主,偏向于研究与探索,浙江大学结合科研的实际情况,由任课教师采用科学论文作为研究生课程的主要教学材料。

而对于基础教材而言,由于多核计算方面的书籍还是刚刚起步,因此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少。此外,由于多核计算是一门动手能力和理论要求都很强的课程,需要更加重视实践环节,为学生设计实践训练,同时,目前多核底层调优软件是由英特尔公司推出,能实现多核的编译、运行库、性能测试、多线程检测与优化,对多核教学帮助极大。因此,浙江大学采用了基于英特尔的软硬件,作为实践的基础培训。有鉴于此,目前浙江大学的多核课程2006年使用的教材是由英特尔公司的(孟加拉)Shameem Akhter与(美)Jason Roberts撰写、Intel出版的《Multi-core Programming: Increasing Performance through Software Multi- threading》,2007年3月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了由李宝峰、富弘毅、李韬三位博士翻译的中文版,我们参与了该书的审稿工作。该书是国内第一本全面讲解多核程序设计的书,同时,由于它介绍了基于Intel多核平台的性能评测和调优工具,相对适合于目前的教学。

由于该书的作者是英特尔的平台结构师与软件工程师,尽管参与了多核处理器的架构与软件设计,对多核计算技术了解非常深入,但是其写作目的与风格均是工程师写给工程师的书,并不适用于大学教材。与此同时,由于多核计算技术毕竟是正在发展当中,目前国内外的确缺乏多核编程的教材。

3.2《多核程序设计》

为了适应多核计算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内多核课程的建设,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编写了《多核程序设计》教材,将于2007年7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分别在2006年秋冬学期,开始开展多核方向的教学。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多核计算课程的教材使用,而从对多核技术知识点的分析可以发现,适合作为教材编写的主要是多核体系结构程序设计的相关内容,因此本书在编写时以多核计算技术的基础知识概论为基础,以多核程序设计方法为骨干,主要包括基础并行程序设计方法、多线程基础、利用线程API进行程序设计、OpenMP与MPI,以及多线程应用程序的调试和测试工具的使用等,以帮助大学生学习编写多核体系结构下高性能程序代码。

本书共分为八章,以多核技术导论为始,以多核软件工具介绍为终,分别覆盖了基本的多核体系基础、并行计算基础、多核体系下线程理论、Windows与Linux多线程编程与调优、OpenMP多线程编程与调优、MPI多线程编程与调优和多核软件工具的使用。从结构上看,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多核理论。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本书前三章的内容。第一章为多核技术导论,简要介绍微处理器发展史、并行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芯片发展、片上多核处理器架构与典型多核芯片架构、芯片组对多核的支持,以及操作系统对多核处理器的支持方法。第二章是并行计算基础,介绍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计算模型、进程与线程、并行编程环境、并行编程语言与编译器、并行计算性能评测,并介绍常用并行数值算法,例如并行矩阵乘法、线性代数方程组并行求解方法、快速傅立叶变换。最后介绍并行编译器。第三章详细介绍线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多线程的概念,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多线程的映射模型,线程的生命周期,多线程环境下的进程控制语义,以及线程的同步,包括互斥量(mutex)、信号量、条件变量、锁的粒度与死锁。

(2) 多核编程与调优。包括了本书第四至七章的内容,分别讲述了不同操作系统与不同多线程编程技术下,怎样进行多线程编程和调优来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效率。其中第四章是教学生如何在Windows下通过多线程方法进行多核编程及调优,首先介绍了Windows线程库,然后通过例子介绍了使用win32线程API进行线程创建、管理、终结,并介绍线程执行和资源存取方法,以及多线程调试与优化技术,包括调试、跟踪、线程命名等。第五章介绍了在Linux下使用多线程进行多核编程及调优的方法,与前一章类似,首先介绍POSIX线程库Pthreads,然后是结合例子介绍基本线程的操作与线程的属性,最后是使用GDB 调试线程以及线程的调优。第六章介绍OpenMP编程及性能优化方法,结合使用Microsoft Visual 2005教育学生如何编写OpenMP程序,并教育学生使用OpenMP编写多线程应用程序的技巧,包括循环并行化、并行区域编程、线程同步,最后分析OpenMP多线程应用程序的性能。第七章是MPI编程及性能优化,介绍了最常用和稳定的MPICH安装和配置过程,并详细介绍了MPI编程基础知识与MPI群集通信、MPI程序排错方法与性能分析优化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MPI-2。

(3) 多核软件工具。包括了本书第八章。由于目前的多核软件工具基本上是由英特尔公司开发并提供教学使用,因此本章的工具介绍基本上以英特尔的各种调优与性能分析工具为主,这既符合目前的实际教学状况,也符合社会需求。第八章所介绍的多核软件工具包括编译器对多核的支持、VTune性能分析器、MKL数学核心函数库、Thread Checker线程检查器、Thread Profiler线程档案器的使用与实验。

由于多核课程是对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一门课程,在进行教材设计时,除了上述的书面教材之外,还需要设计配套的实验教案等实践教学内容。因此,本书在编写时也设计并实现了完整的教案、实验代码与实验环境,以便多核教学的正常进行。

《多核程序设计》一书体现了在本文第二节多核课程设计提出的多核课程教学的目标,结合了五所大学进行多核课程教学的教师们的经验。我们将对《多核程序设计》一书的设计思想与结构展现在此,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国内高校的多核课程建设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示范,推动大学开展多核程序设计课程。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3篇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中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的核算。完成成本的核算要结合成本计算方法经过费用的归集、分配、再归集和再分配,在成本会计的学习中关键是要理顺各分配环节之间的关系,这是学习成本会计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要解决这一难点,关键在于想方设法更加直观、鲜明地把每一个分配环节有机的串联起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条“费用分配的有机链”,环环相扣,先从整体上对费用分配程序有一个认识,再对每个分配环节的重点、难点及方法各个击破,达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会计图解法”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会计图解法的概述

 

会计图解教学法是会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与归纳,将会计管理活动、会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向学生讲解会计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成本会计教学中,是通过将费用分配的会计处理程序及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程序进行图解,以图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会计图解法应用于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象直观、思路清晰。成本核算的程序,课本上虽然有图示但较复杂且网状交织,学生较难掌握其中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划出费用分配每个环节的简化图,再在每一个环节的简化图中标示出与上一个环节的关系,使费用分配的核算程序更加鲜明,并配合语言讲解,以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系统全面、启发思维。成本核算程序的图解也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成本核算中费用分配账务处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成本会计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多维能力,促进学生对成本会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

 

(三)生动具体、激发兴趣。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成本核算程序采用图表模型教学比单靠语言文字教学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更为鲜明、生动和具体,可以逐渐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以简代繁,节省教时,增强教学效果。

 

二、图解法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一)利用图解形成“费用分配有机链”。品种法是成本计算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它的计算过程体现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也体现着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结合品种法的案例,通过设计成本核算账务处理基本程序图解,理解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归集、分配、再归集、再分配。假设某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从事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另有一个劳务性的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月末甲产品有一部分完工,一部分在产,乙产品全部完工,要求核算甲、乙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账务处理基本程序图解如下:

 

1.开设成本核算账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

 

2.成本核算第一环节: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图解(1)

 

说明:在要素费用的分配中,凡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所属名细账户,用于辅助生产的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用于基本生产车间的以及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计入“制造费用”账户。

 

3.成本核算第二环节: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的分配,图解(2)

 

说明:计入产品成本的摊销及预提额,分配计入“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的摊销及预提额,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4.成本核算第三环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图解(3)

 

说明:将通过①②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生产费用总额,按照收益情况,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凡是产品直接耗用并专设有成本项目的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所属名细账户,车间一般耗用或产品直接耗用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分配计入“制造费用”账户。

 

5.成本核算第四环节:制造费用的分配,图解(4)

 

说明:将通过①②③分配计入制造费用账户的生产费用总额,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所属名细账户。

 

6.成本核算第五环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图解(5)

 

说明:将通过①②③④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甲”账户的生产费用,连同本账户的月初在产品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及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并结转完工甲产品成本;将通过①②③④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乙”账户的生产费用,连同本账户的月初在产品费用,全部结转完工乙产品的成本。

 

以上分解图解较教材中的网状交错图解更加清晰、直观,在教学中可以配合文字讲解更易于学生的理解。

 

(二)利用图解识别成本计算方法

 

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下的成本计算程序是不同的,为了识别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教材中对每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程序进行了图解,它的优点在于纹路清晰,利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如我们可以通过一般分批法与简化分批法的程序图解直观的认识两种分批法的共性和特性;可以通过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程序图解形象地识别这两种分步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解或者将教材中的图解进行变通,我们可以将教材中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程序图解变通为用账户形式表示的图解,以下是逐步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假定半成品直接转移)用账户形式表示的图解:

 

从以上我们可以形象的看到,这是一个分三步进行的逐步结转分步法下计算程序的账户图解,分别开设了三个“基本生产成本”名细账,“第一步”名细账中核算的是产品经过第一步骤时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第一步的完工产品(半成品1)直接转到第二步骤继续加工;“第二步”名细账中核算的是转入的半成品1在第二步骤继续加工的加工费以及转入的半成品1的成本,第二步骤完工的半成品2直接转到第三步骤继续加工;“第三步”名细账中核算的是转入的半成品2在第三步骤继续加工的加工费以及转入的半成品2的成本,第三步骤完工的最终产成品转出到“库存商品”账户。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4篇

关键词:施工图预算;审核;工程应用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project budget audit experience, analyze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audit on the construction budget.

Key words: diagram of the construction budget; audit;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TU20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施工图预算编制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审核。加强施工图预算的审核,对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克服和防止预算超概算;有利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有利于施工承包合同价的合理确定和控制;有利于积累和分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设计水平。

2. 施工图预算审核的内容

审核施工图预算的重点应该放在工程量计算、预算单价套用、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取定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方面。具体如下所述:

2.1分项工程项目的审核

对照图纸和预算定额,审核顶算中的分项工程项目有无错漏、有无重复是审核工作中的关键。项目的错报和重复。都会对单位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

2.2工程量审核

根据施工图纸和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审核如下内容:①取定的尺寸是否与图纸所示相符;②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否正确执行;③使用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④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等。

2.3预算定额及单价套用的审核

①审核每个分项工程的名称、单位、规格是否与所套用的单位估价表中相应单价内容一致;②审核定额调整换算方法是否正确;③审核采用的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符合编制原则,单位估计表计算是否正确,是否与相应的分项工程相符。

3. 审核施工图预算的方法

3.1全面审查法

全面审查法又叫逐项审查法,就是按照施工图、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各种计费文件的规定,对照已经完成的预算书逐项进行审核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质量较高,缺点是工作最大。其具体计算方法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

3.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查法是抓住已完成的预算中的重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审核的方法。一般情祝下,重点是选择那些工程最大且对造价有较大影响的项目。此外,补充定额单价和取费也要重点审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里点突出、时间短、效果好。

4. 工程应用

4.1工程概况

惠州市和畅五路连接惠台下穿惠深高速路通道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通道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园林绿化工程、交通组织工程、D线临时工程、其它工程。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小节只对道路工程的预算审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余的只给出最后的审核结果。

4.2道路工程施工图预算审核

道路工程施工图预算审核情况如下:1)本次审核取消送审预算中的文明工地增加费;预算包干费由送审预算的2%调整为1%;材料检验试验费用由送审预算的2%调整为规定的0.2%;工程排污费、施工噪音排污费由送审预算的各0.2%调整为合计0.2%,核减金额约103.7万元。2)送审预算清单序号1、3、4、5中“挖一般土方”工程量28627.7m3、16606.24m3、12755.59m3、86714m3均未考虑2011年10月施工图补充设计部分工程量。根据2011年2月施工图设计和2011年10月施工图补充设计,本次审核工程量分别为29255.62m3、16974.34m3、7762.37m3、98529.27m3。其中1、3、5核增金额分别为2.3、1.4、25万元,4核减金额约3.7万元。3)送审预算清单序号6“填土”工程量5010.21m3、7“填砂”工程量4673.81m3均有误。根据2011年2月施工图设计和2011年10月施工图补充设计,本次审核工程量分别为5361.35m3、539.31m3,其中前者核增金额约1万元,后者核减金额约1.5万元。4)送审预算清单序号8“5%水泥稳定碎(砾)石20cm”、9“4%水泥稳定碎(砾)石20cm”、10“5%水泥稳定碎(砾)石15cm”、11“5%水泥稳定碎(砾)石18cm”①前三者工程量有误;②8、10、11套用定额“D2-2-146 集中拌合水泥石屑混合料”换算时,碎石消耗量有误;③8、9计算了“顶层多合土养生人工洒水”。经审核:①根据2011年2月施工图设计和2011年10月施工图补充设计;②定额改套“D2-2-149 集中拌合水泥碎石混合料”,碎石含量为1.469m3;③铺设混合料子目已含养护,本次对“顶层多合土养生 人工洒水”予以扣除。其中8、9、10、11核增金额的分别约为5.4、0.2、7.3、0.5万元。5)送审预算清单序号12“碎石层 20cm”①工程量20297.81m2有误;②计算了“顶层多合土养生 人工洒水”。经审核,核减金额约0.6万元。6)送审预算清单序号14“水泥混凝土24cm”套用定额有误且路面养生套用砂养生,15“水泥混凝土18cm”路面养生套用砂养生。本次审核对重复部分予以扣除,路面养生改套草袋养生。7)送审预算清单序号16“改性沥青混凝土4cm(SBSAC-13)” 、17“改性沥青混凝土5cm(AC-16)”。8)送审预算清单序号18“黑色碎石6cm”,经审核,核减金额约1.2万元。9)送审预算清单序号19“沥青砂下封层1cm”,经审核,核减金额约3.5万元。10)送审预算清单序号20“人行道块料铺设(彩色机压砖23*11.5*6)”,核增金额约12万元。11)送审预算清单序号22-27、32-33中砂浆制作套用1:1.5石灰砂浆有误。本次审核依据施工图分别改套1:2水泥砂浆、1:3水泥砂浆、M10水泥砂浆、M7.5水泥砂浆。核减金额约1.6万元。12)送审预算清单序号22“安砌侧石(100*35*12)”工程量1162.14m、23“安砌侧石(100*50*15)”工程量841.2m、24“安砌侧石(100*25*10)”工程量948.4m均有误。根据2011年2月施工图设计和2011年10月施工图补充设计,本次审核工程量分别为1452m、1754.74m、1188.02m。核增金额分别为2.6、12、0.6万元。13)送审预算清单序号30“传力杆及套筒”按定额默认材料计价,经核对后调整为钢管套筒和钢筋传力杆。核增金额约9万元。14)送审预算清单序号39“混凝土基础(C15)”工程量5411.00m3、66“实心砖墙”工程量2043.90m3有误。根据施工图计算,本次审核其工程量分别为7007.80m2、2846.90m2。核减金额分别约158.5、58.3万元。15)送审预算清单序号73“硬木扶手带栏杆、栏板”,核增金额约1.4万元。16)送审预算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中“污水泵”工程量560台班有误。根据施工图反映,本次审核工程量为360台班。核减金额约3.8万元。17)送审预算主要材料设备价格表中“综合工日”按59元/工日计算。根据惠市规建函[2011]278号文,本次审核“综合工日”按65元/工日计算。核增金额约39.9万元。18)送审预算税金按3.41%计取。根据惠市建价函[2011]7号文,本次审核税金按3.477%计取。核增金额约1.6万元。19)送审预算按惠州市2011年2月份信息价进行编制,本次审核按惠州市2011年4月份信息价进行调整,部分采用深圳2011年第5期价格信息中材料价格以及广东造价通询价。核减约188万元。

4.3 审核结果

审核结果如下:1)通道工程核减金额约131.79万元;2)道路工程核减金额约470万元;3)排水工程核减约35.53万元;4)给水工程核减金额约13.43万;5)照明工程核减金额约124.21万元;6)园林绿化工程核减金额约87.4万元;7)交通组织工程核减金额约55.36万元;8)D线临时工程 198.38 ;9)其他工程核减约101.62万元。

5. 结论

施工图预算的审核工作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一环,通过实结合笔者从事的施工图预算审核实践,探讨了市政工程施工图的几种预算审核方法,论述了公路施工图图纸会审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文献:

[1] 佟特木勒.浅谈施工图预算的作用及审查方法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35(06):156~158.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5篇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观念中,成本会计就是在一系列既定的成本核算方法下,计算产品成本的课程。就学生而言,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课中方法体系相对复杂且应用性突出、比较枯燥难学的一门课,加之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更是深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脱节,难以应用于实践。

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有待解决并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并深感上好这门课十分重要也绝非易事,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岗位是所有会计岗位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它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同样的,成本会计课程也是会计专业课程中相对复杂的一门,它对学生提出了系统掌握理论、熟练技能操作、熟悉岗位职责的学习目标。

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与会计实务相比又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实践性的练习,又不能忽略理论的讲授。坚持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进一步序化整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成本会计教学现状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反映出很多问题:

首先,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理论知识充实、实践经验欠缺是大多数教师的特点。其教学模式只是以知识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内在完整与逻辑关系为主线,完全根据教材的章节顺序讲解理论知识,而不是以实际成本核算岗位的能力需求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其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讲授而轻操作,课程内容偏离或滞后于职业岗位发展需要、脱离生产实际。最终使成本会计变得枯燥难学、学生所学不能为所用、所学不够所用。

其次,成本会计不同于学生之前学习的会计课程。他们总是觉得成本会计是最难的,因为涉及很多个步骤、方法,每个步骤或方法下面还有很多细的步骤和方法,方法套方法、步骤套步骤,十分复杂。在初期,学习要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等内容时,学生觉得成本会计就是基本的会计知识加上基本的算术方法,没有什么难点。可到了后期,学习涉及到产品成本核算的综合方法时,把握各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成为教与学的难点,教师深感成本核算的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指导学生从全局上把握;学生则感觉没有头绪,原本学习的知识点就像一盘散沙,无法在综合方法的统领下贯穿起来,加上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历,对不同情况下成本的计算方法容易混淆。最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不能融会贯通,缺乏整体把握能力,以至于兴趣顿减、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成本会计这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及学生学不懂、学不动的现状,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有必要对这门课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刍议

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当与成本会计知识的特点紧密结合,从成本会计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成本会计产生于企业生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所以,在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教师如何传授好理论、指导好实践是问题的关键。

(一)整合提炼知识内容,理清教学思路

1.把握好理论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成本会计实践性强的特点是一直被强调的,但在教学中不能因此偏废了对理论的讲授。教师应认真思考要怎么讲、怎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将课程内容重新编排、整合“输出”给学生,尤其是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讲授给学生的理论应当是简单实用自成体系的,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会;教师讲授给学生的理论应当是他们实践操作的说明书、是他们顺利上岗的工作手册,而不是与实践脱离的概念和公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剖析成本会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将其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提炼——抽象概念案例化、零散知识系统化、综合方法步骤化,从而形成一套以实际成本核算任务为主线的、脉络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先从理论上把握好成本会计的体系框架。

2.具体内容整合序化

针对成本会计的知识特点以及对实际成本核算工作的深入分析,可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践整合序化为成本核算基础、成本核算程序、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四个模块:

成本核算基础概括为要素费用在各个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两个阶段;成本核算程序概括了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从发生各项料、工、费开始到完工产品转至库存商品为止,各项成本费用经历了怎样的耗费、分配以及结转的核算程序;成本计算方法则包括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采用相应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并根据具体情况利用一些辅助方法(分类法、定额法)简化成本计算工作;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是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成果,通过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能够掌握产品成本的构成以及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以便为成本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此处可将成本预测、计划、控制、考核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课程整合,不作为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成本核算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教师走进课堂前应保证自己已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清晰的授课思路、生动的语言表达,这样就有把握能把理论给学生讲好。把理论讲清楚了,才能使学生对核算方法有更好的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为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

1.以完整的工作过程组织实践教学

成本会计是一门以制造业为主,与企业单位会计岗位紧密联系的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成本会计这一岗位要完成的工作是非常具体、完整、具有一定流程性,他要核算和控制的是从材料变为在产品,最终成为产成品的所有财税处理。

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各种要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和方法,进而编制成本报表,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将知识内容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那么,如果要让学生将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践、完成实践环节的技能训练,就可以参照实际工作流程,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成本核算方法,将实践教学内容从建账、核算成本费用、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与分析成本报表环节依次展开,最终,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是成本会计一次完整的工作过程,以体现学习任务的完整性和知识内容的应用性。

2. 实践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技能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指导也应当层层深入、逐步展开,紧紧围绕成本核算这一工作主线,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和岗位职业能力完成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知识过渡和能力转化。

(1)加强单项实训夯实成本核算基础 作为成本会计核算基础,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核算步骤,这些方法和步骤是熟练应用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与知识准备。所以,掌握好这些方法和步骤,对把握各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至关重要。教师每讲完一项内容,根据成本核算岗位任务设计单项实训任务,分发凭证账簿,指导学生完成成本费用核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账务处理程序,为学生的成本核算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2)创设工作情境熟悉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是整个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主线,它描述了从料、工、费的耗费开始到分配这些费用至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以及制造费用,再将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分配到基本生产成本,最后将基本生产成本中完工产品成本转至库存商品的整个过程。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仅通过书本上的讲述是很难想象企业实际情况的,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成本核算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创设相应的工作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有利于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利用多媒体演示企业生产流程,产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生产过程,其间,成本、费用是如何归集、成本会计人员是如何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报表等。通过创设工作情境并对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对成本核算程序得到感官认识,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3)设置综合实训巩固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与手段。不同企业的企业规模、行业分类、业务流程、组织形式、成本管理要求不尽相同,也就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方法,其理论内容和技能操作的综合性很强。在学生熟悉了企业成本核算程序、夯实了成本核算基础之后,教师以成本计算方法为工作任务,设计综合实训,在完成各知识点于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的同时,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的能力,这将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模拟实务操作完善岗位职业能力

模拟实务操作是通过模拟实验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具备了实际成本核算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账务处理能力后,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完整的工作流程,将成本会计课程中的若干核心技能整合在一起进行技能训练。

以一个模拟工业企业的相关资料为背景,要求学生采用真实的账证单表,按照“开设账户——编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成本报表——归档”的实务操作过程组织教学并完成技能训练。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各阶段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引入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熟悉成本核算业务的发生环节及其相关的原始证明,培养学生确认和计量各种成本、费用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整个专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有一个完整、清晰把握。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6篇

关键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能力;网站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30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High Level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urse

LIU Xia, LIU Zhi-Ming, LUo Jiang-Qin(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uNan HengYang 42100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programming capability to students of computer major, summarizes the standing problem during the present teaching of high level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urse, presents reform methods and measures from four links of teaching, practicing, testing and communicating. Base on these research results, the High Level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urse website is studied and designed. It can provide a platform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ogramming capability.

【Key words】High Level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mputer Major; Programming Capability; website

0 引 言

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依靠存储程序的原理以实现自动工作。程序对于计算机的重要性,决定了程序设计在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懂得程序设计,才能懂得计算机,才能真正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培养程序设计能力就成为其专业学习的主要目标。并且,程序设计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也体现着创造性思维的信息素质培养过程。程序设计正是有形表达抽象思维的方法,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贯穿阅读判断、分析思考、工具利用、抽象表达、综合创造等多项技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1]。

教育要面向市场需求[2]。《麦可思2008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为52%,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仅为5l%。当前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残酷现状反映出大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缺乏实际程序设计能力,没有很好地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成为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 重要问题。

1 现状分析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以计算机科学导论为先修课程,主要介绍某种高级语言的语法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概念、方法和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确立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并为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和其他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国内外凡是和程序设计相关的院系都开设了该门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计算机必修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可是说是大学四年中学生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的起点,对后续各门课程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为实例,总结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研究探索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对当前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方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 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和指针等。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概念复杂,内容抽象,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尤其是作为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尚未建立,导致该课程的入门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程序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以语法教学为主,上机验证程序为辅,虽然利于许多学生对各分散知识点的入门学习,但学完之后要让他们应用相关知识来进行程序设计解决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其原因就是当学生们深陷于在各个知识点语法细节的学习时,迷失了串起各个知识点的程序设计思想的主线,忽视了学生编程思维的建立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教师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进行演示,再在微机实验室让学生按实验辅导书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有时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集体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调控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却往往因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方面。程序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实践通常是由老师布置题目,学生编写程序,由老师来评判程序的正确与否。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既缺乏激励机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因为需要人工评判程序,评判结果不及时且带有主观性。

(3)考核方式。目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成绩30%的比重。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70%的比重,采用笔试的形式,对上机实践考核缺乏。笔试试题基本上是以考语法规则与阅读程序等形式为主,这种形式单调的考核方式,缺乏综合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法从考试中充分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操作技能。这样会造成学生能读懂程序,一旦轮到自己实际编写程序时,就不知从何下手,更谈不上思考算法了。忽视了动手操作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4)交流反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通常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除非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之间很少交流。由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学院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自高校扩展以来,多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同学。而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思维方式上都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且该课程的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对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很容易遇到问题。在交流有限的情况下,使得有些同学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更造成后续学习的困难。

2 教学研究与改革

2.1 教学环节

对教学环节的改进包含两个方面: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堂外的教学。

对于课堂内的教学,针对重语法、轻算法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入新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提高”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交叉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通过每一个典型的、针对性强的、贴近现实的案例程序设计作为贯穿各主题的主线。这样既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枯燥的语法知识,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接受和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

对于课堂外的教学,构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站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课程网站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丰富,提供经典算法(如选择、排序等)的 CAI 动画课件,有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提供课程信息栏、电子教案栏、课程资源栏、实验指导栏、答疑区、作业区、讨论区、测试区等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丰富学生课程学习的层面,使得启发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有力支撑,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实践环节

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主要依靠上机实践逐步培养出来的。编程不是看会的,不是听老师讲课听会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上机实践练会的,可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此外,有效的实践环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实践环节教学的改进包含两个方面:课堂内的实践和课堂外的实践。

对于课堂内的教学实践,建议调整理论和实验课时的比例,应该至少 1∶0.5或实验课时占到更高的比例;其次,教师应该提前下发实验作业,要求学生上机前提前准备好调试内容,并对学生准备情况进行检查,提高上机效率;再次,每一次实验任务明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程序调试。

对于课堂外的教学实践,向学生提供在线评判(OnlineJudge,简写为OJ)网站,供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在线实践,作为课堂内教学实践的有效补充。在线实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实践,它指由OJ网站提供试题,学生在线提交程序,OJ网站的在线评判系统实时反馈评判结果。这些试题具有趣味性、挑战性,而且评判过程和结果公正及时,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登录OJ网站浏览题目,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程序,并在OJ上提交程序后,通过OJ系统反馈回来的评判结果反复修改程序,一直到最终收获Accept(程序正确)。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每成功解决一道题目都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2.3 考核环节

课程的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正确有效地考核不仅能准确获知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也能帮助教师发现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能对教学方法进行更好的改进。

对考核环节的改进包含两个方面:平时成绩考核和期末考核。对于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除了传统的评价指标,如:考勤、作业等外,还应综合考虑学生课外在课程网站教学平台上浏览课程网站、在线学习的效果、展示编程作品/提供编程巧妙方法的次数等因素;对于学生的期末考核,为改变传统笔试在考查学生上机实践方面的缺失,建议采用在线考试,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相对分数的方式给出,给出合理的分数比例段,突出学生在各个环节考核中的排序作用。这样做激励了学生之间的竞争,避免由于出题的深浅造成不合理的情况,学生的成绩具有横向可比性。

2.4 交流反馈环节

为了弥补课堂内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时间上的局限性,可借助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站教学平台上提供的两种方式:留言簿和论坛。教师与学生课外通过留言簿和论坛进行交流讨论,留言簿仅由教师回复学生问题,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而论坛则由任何注册用户进行多级回复,便于学习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获取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对网站内容进行调整,学生也可从教师处获取有益的指导意见,及时调整和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同学的反馈,调整教学活动,是对以往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使教师成为教学的辅助者。

根据上述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分析改革中所提出的需求,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网站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站结构图

3 总 结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7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单一账套制;统一;油田社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对单位的账务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克服长期以来账务监督缺乏的问题,减少挤占,挪用,坐支,浪费账政资金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单位账务、会计行为,维护整体利益,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根据目前国内许多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结合的特点,粗浅地谈点我们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实行“单一账套制”

为了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监督,规范会计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会计集中核算的新模式―“单一账套制”。

“单一账套制”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些基本做法:

1.统一开立银行账户

2.设立一个账套实行集中核算

每个居委会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到核算中心办理结算报账业务。各单位日常的小额零星支出可用现金支付,由核算中心核发一定额度的备用金,转账结算业务由报账员逐笔到核算中心办理。各单位使用的收款、罚款票据均须到核算中心加盖财会专用章并登记编号,实行按月缴销,验旧盖新。

3.核算中心的岗位设置和内部核算程序

核算中心根据核算工作需要和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合理进行岗位设置,共设有:值班主任、资金会计、分组会计、出纳、稽核员等5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

核算中心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核算程序,会计核算工作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严密而有序地进行,实行全程电算化操作。内部核算程序包括资金收人核算程序、资金付出核算程序。现以核算程序中的现金结算业务为例,简介核算程序如下:

(1)各单位报账员根据经单位领导人、报账员、经办人签字的原始凭证填写核算中心印制的“内部付款通知单”,连同原始凭证一并报到核算中心稽核员处。

(2)稽核员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在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上签字,在“内部付款通知单”上填写实际报销金额并签字;对特殊业务和单笔超过一千元的经济业务须报请值班主任审批;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转给分组会计。将“内部付款通知单”交给出纳。

(3)出纳员根据报账员交来的经稽核员审签的“内部付款通知单”签发现金支票,由资金会计加盖核算中心财务专用章后交报账员到银行取款,报账员要在“支票登记簿”上签字。

(4)分组会计根据稽核员转来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录人微机。

(5)稽核员对记账凭证的正确性、完整性进行复核,对不正确的记账凭证提出修改意见,提请分组会计更正,并在复核无误的记账凭证上签字。

(6)出纳员根据“内部付款通知单”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将记账后的内部付款通知单转给资金会计,将支票存根送给分组会计。

(7)资金会计根据“内部付款通知单”登记银行存款分户账;记账后的“内部付款通知单”单独保存,按月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8)稽核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汇总记账。

(9)分组会计打印输出已记账的记账凭证,并将原始凭证整理附后,收集整理。

(10)每月业务终了,出纳员要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同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如有不符,要按结算号逐笔核对,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资金会计要将银行存款分户账余额同统一账套中各单位的银行存款总账账户余额核对相符,将分户账合计余额同出纳员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相符,如有不符要按记账凭证号逐笔核对相符。

(11)值班主任根据业务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编制各种综合报表,提供有关数字资料或文字分析材料;月份单位会计报表由资金会计和分组会计共同编报。

4.记账凭证统一编号、统一装订

核算中心对所有单位的记账凭证实行统一编号,记账凭证编号按输入记账凭证的先后顺序由微机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按日统一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促进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而不是居委会会计工作的削弱。从会计的基本职能上看,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只是将“反映”的一部分工作进行了“集中”,除了算账、记账、报账以外,其他需要进一步“反映”的资料如往来款项费用预算等仍需要居委会会计进行“分散”管理。在会计监督方面,与集中核算中心的审查人员相比,会计人员对本的经济事项和执行过程有更高的“知情度”。所以,监督职能应当主要通过会计人员来发挥。其次从会计的扩展职能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职能也不断扩展,有些财经方面的规划、组织、控制、评价以及给领导当好经济参谋等工作还需会计人员去做。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日前绝大多数居委会的会计人员,是兼职的会计人员,他们除了负责居委会正常的业务工作外,还担负着收支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经济统计等工作。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只是将居委会会计人员从繁杂的算账、记账、报账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不是撤销其会计岗位。

参考文献:

[1]刘静, 刘康勇, 刘伟,等. 中石化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建设优化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3):157-157.

[2]T林梅.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集中核算[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15):123-124.

[3]李春磊. 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 会计师, 2012(3):10-11.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8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方法

一、对现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的影响

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与网上交易的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发生变化。现行格式的发票、账簿正在被无纸化的电子发票、电子表格所取代。由部局域网的建立,企业组织内部各部门,如采购部门采购员需用资金时,将不再到财务部门领取支票,而只要通过内部局域网向财务部门发一个电子申部门收到申请,对照财务预算核准后向采购部门下达付款授权指令(电子密码),即可据此向购货单位付款(电子货币)。多数情况下,电子凭证的审核与对账可来完成。

二、网络技术对现行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设置的影响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进行的一种分目的是为了取得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综合数据和核算指标)。作为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科目的设置当然是必要的,但科目设置的原则可能会发科目体系也不在适用,主要表现在目前的科目设置主要集中在反映财务信息,对重要的表外信息只能以零散的说明来进行描述,缺乏体系。同时对于多元、立体计信息并不适应。

三、网络技术对现行账务处理程序的影响

账务处理程序亦称“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凭证组织、账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相互配合的方式。现行复式簿记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上述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但它们的目的和结果是一致的,即将记账凭证的数据分别记到相应的明细账和总账账户中去。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之所以有多种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是为了简化总账登账的工作,当然也包括一些其他作用,如有利于总账与明细账间的稽核等。在财务软件中对于会计的登账工作不需要人工去完成,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快、准确度高,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稽核也显得毫无意义。

四、网络技术对复式记账方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式的日益复杂化(实体、规模、业务种类、时效要求等),对为其服务的经济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也因此大大增加。信息需求者要求会计核算系统不仅能提供常规的平面(二元)分类的记账信息,还要提供非常规的立体(多元)分类的多种有关信息,例如为了进行责任会计核算,现行复式簿记一般是采用增加科目级数的方法,在常规会计科目主中心设立更明细一级的科目。这是一种平面的延伸,虽能达到细化核算的目的去满足管理当局同时直接取得按常规会计科目分类和按责任中心分类的数据。当的要求需作更多的非常规分类时,这种单纯细化科目的平面延伸就无法适应了。常采用辅助账、备查账、账外记录的方法来应付,效果不甚理想。这个要求需要核算系统提供处理的信息种类超过二元的单纯复式(借、贷)记账的范围。多元化这些信息虽不一定是对外会计报表本身所必需的,但却能为日后进一步处理信息供管理和决策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不在会计核算系统中预先处理这些信息,后阶段再继续输入、存贮、处理的话,将会带来种种麻烦,降低整个会计信息效率。

五、网络技术对现行记账凭证、账薄和报表的影响

通过考察现在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可以看出,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存贮于数据库中,账薄和报表只是对记账凭证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后的结果。账簿和报表在数据处理仅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记账凭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经济业务能否入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会计事项,即起到了会计确认的作用;二是记录了会计事项的全基本信息,生成各类数据库文件,随时满足信息使用者查阅、打印会计信息(包括打会计报表)的需要。可见,记账凭证是记录会计基本信息(基础数据)的唯一载体,在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大地增强;而账簿和报表只是一个可随时合成输的适应某一类需要的信息产品,其原来的特殊地位己被淡化。

因此说会计凭证数据库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文件和核心数据库,然而随着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要求的全面提高,以凭证信息形式的数据存储将不可能完全应多元化数据处理的要求,数据元素的处理模式将会替代凭证信息数据库的存储形式。

参 考 文 献

[1]韩玲炳.试论IT环境对现行会计实务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2,83

[2]傅元略.在计算机网络化环境下会计的困惑和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0,9

会计核算程序的设计第9篇

关键词: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200-02

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程序设计课程是现在多数高校普遍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大学新生在入学第一年普遍接受的计算机知识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VB程序设计课程,而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的逻辑性。VB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基础课,如何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计算机教育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讲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对学生将来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学生初中及高中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已经拥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时,尤其是在VB程序设计课程学习时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的情况。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必要。

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定位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此类课程是一种基础的技能教育,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不仅是作为一种工具,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以及为今后毕业和工作与生活中所应用计算机做准备。此外,它还是一种专业教育,计算机作为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全方位应用和开发能力。

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与此同时多数高校将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类证书纳入毕业考核环节,因此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拿到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提高学生毕业时的择业竞争力,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或多或少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并且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常用操作拥有一定理解和掌握,然而在相对专业的VB程序设计课程及应用上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学生的程序设计逻辑性还有待提高。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VB程序设计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教学设计环节理论课程多于实验课程实际是弊大于利。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为了使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概念性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语法的理解和掌握,过多的安排理论教学学时数,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过多的安排理论课程的讲授,学生会觉得此门课程十分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而且课堂教学效果很不好。其次,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要。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选择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基础之上,不能盲目追求专业化的程序设计教材,教材的选择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是目前教师采用较多的讲课形式,此类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变得被动学习,学生完全处于知识接收者的角色,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课程的考核成绩组成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切实的反应学生平时的真实学习情况。以往的考核形式由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组成,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发现抄袭的情况,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教学过程中缺少实验环节的考核,缺少综合性实验练习。目前的课堂安排都是围绕如何去消化理论课程内容而开设的,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只是单一的看书写代码,解决实际性或综合性问题能力较差,实验环节相对孤立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上问题降低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内容

3.1 教学设计改革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和编码方法,能够利用该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具有一定的程序调试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程序语言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又能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为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程环节和实验课程环节。VB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较多,需要掌握的算法和程序结构也比较繁琐,因此理论课程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而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实际的教学知识并不只是靠听讲和看书就可以完全掌握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环节应格外重视实践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通过学生的实践去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验上机时间,还必须重视实验的各个环节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改革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有针对性和难度的层次性,教学内容设计应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应用的角度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采用一部好的教材或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编排教材,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教学内容应重视实验环节的设计,精心设计每部分知识点的上机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梯度,既要保证有基本和较简单的内容,又要拥有一些具有高难度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重视实用的有创新性并且有趣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创意,使教学内容设计可以让学生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渴望和积极性。

3.3 教学方法改革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效果。比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大一学生,可以采用传统教学的讲授式方法,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听课并记笔记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语法和结构为主,详细阐述和说明教材中的要点和难点,以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目标。其次,还可以引入“问题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之前先提出相关问题,以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为主,根据教材的内容,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帮助学生提炼教学纲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点,正确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错误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代码的编辑十分必要,因此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采用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将理论知识点隐藏其中,在学生了基本的概念和语法的知识后,要及时引入相关案例,通过应用程序设计中的语法、算法、结构等内容解决问题。此外适当引入“错误”代码的编写形式,在输入程序代码时采用学生编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这样当程序运行产生错误时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调试代码并讨论问题出错的原因,一起改错,巧妙的将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讲解。以上引入的各类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产生很好地互动,较好的抓住了学生拥有好奇心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上课时所犯下的“错误”,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使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考核方式改革VB程序设计

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往多采用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的简单组成方式。以往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多以考试题目最后的运行结果和实验代码正确度为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体现学生平时学习的真实情况。在平时的作业批改过程中会发现有学生拷贝别人的作业而产生虚假成绩的情况。因此,在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课程的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VB程序设计课程比较注重实践环节,以阅读程序和编写程序代码为主,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更多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考核,增加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报告的要求,还可以采取课程设计等形式的多种考核方式。

VB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包括平时成绩、平时实验作业成绩、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成绩、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应该包括学生日常出勤情况的成绩评定和平时上课时学习状态的评定。学生出勤情况的好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很重要的依据,多次旷课或是经常请假肯定会错过教学内容的学习以及作业的上交,因此,在考核方式中一定要明确出勤情况的考核标准,适当增减学生的考核分数。平时上课时学生学习状态的评定也很重要,主要可以参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记的记录,习题代码的记录以及教材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完成题目的情况,提倡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一道题目采用多种解法可以适当加分,此外,还要提倡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若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存在问题或错误并不会很大程度影响考核分数,主要是指出问题的所在,以及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方法。此外,在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时还要检查学生代码书写过程中是否有抄袭情况,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业抄袭情况十分严重,如果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的现象一经发现作零分处理,并作严重警告,以警示所有学生。期末综合考试是考核学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掌握情况的综合体现,期末考试的内容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减少概念性的考试内容。

此外,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办程序设计比赛的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期末时举办全校新生的程序设计比赛,并设立相应奖项,对参赛和获奖的学生给予考核分数的奖励或是物质奖励,以比赛的形式带动教学,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各自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认知角度、学习能力和教学实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更好的进行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该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师应通过改革实践,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达到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良好的互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和解题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而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总之,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翁伟,吴克寿,吴芸,等.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3):123-125,12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