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24:01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景区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设

一、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景区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理论教学联系实践教学的重要桥梁。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需求,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要求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创新能力;要求具有很强的岗位适应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旅游行业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适应其他相关行业的就业能力,以拓展就业面。实际工作中的这些要求,很大程度都是需要依靠校外实习基地的培训来完成的,所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很有必要。

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包括高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这三个行业的经营环境、行业特点甚至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等都存在不同。所以,对于在景区类旅游企业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运营,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法。

二、目前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景区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景区类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缺乏规划与投入

目前,许多学校在建设旅游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时,一般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的人脉信息传达合作意向,或按照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临时找到提供实习岗位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接洽。而从与酒店类校外实习基地比较来看,由于酒店行业竞争更为激烈,酒店企业寻求学校合作的意愿更加突出,市场上(尤其中心城市)也存在大量的人力资源公司为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合作积极牵线搭桥,所以学校的酒店类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相对较为有序。我国的景区类企业仍处于急速发展中的阶段,对于与高校旅游专业的合作迫切性仍不高(对比酒店行业)。而学校由于管理机制的问题,也缺乏主动寻求景区合作的动力。这就导致许多高校在选择景区类校外实习基地时,以临时性的应急安排为主,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另外,由于在各种评比检查中,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往往是衡量一个学校专业建设质量的硬性指标,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建设很受学校的重视。在实践中,往往是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签订了许多,而使用效率不高,而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文科属性,对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更是基本为零。

2、学生对校外实习效果满意度不高

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学生对于到校外景区进行实习,对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体验有一种踊跃的心态。但在经过了最初的兴奋期后,学生开始对实习的体验进行客观的评估,从而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景区类企业,学生实习岗位多为基层一线岗位,如接待部门、验票部门、运营部门等,学习到的专业技能较少,又无法获得中层或基层管理岗位的锻炼,不少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产生了将来不在景区行业就业的想法,这与校外实习的设计初衷是相背的。

3、景区类企业对实习学生缺乏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企业为了尽快让实习生上岗,通常会安排一周左右的集体培训,如果遇到人员短缺甚至仅安排两三天的时间让实习生熟悉环境,之后都到各自的岗位上边干边学了。景区企业通常把实习生作为上岗的员工与其他的正式员工一样对待,在培训、激励和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没有考虑到实习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管理,因此会造成酒店和学生之间立场不同,沟通不良的状况。

三、景区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

1、积极申报,争取列入学校的有关建设计划中,获得支持。

相对于校内实习,校外实习成本要高昂的多,经费是校外实习的重要保障。许多高校目前用于实习的经费非常有限,不足以支付教学所需成本。因此,为保证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教学环节有效开展,学校应加大投入。但在争取学校支持的过程中,各个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应当充分体现。

在某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专项活动中,学校共投入约数百万元经费,建设六个校外实习基地。该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积极申报,组织专业教师遴选合作企业,在对合作单位的实习现状、实习效果、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估后,由专业实习带队老师撰写申报书。在经历了学校的答辩、评估等环节后,最后成功获得立项,成为六个建设项目中唯一一个在外省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得到宝贵的建设经费、学校重视等支持。

2、积极改善实习条件,稳定景区类企业实习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

基地建设目标是满足校外实习教学需要,企业也希望通过合作减轻招聘员工的压力。所以应当通过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提升学生实习效果的目标。比如,学校与该企业合作,投入资金,购买专业书籍与专业期刊,在该企业建立图书资料室;同时购买多台电脑与学术期刊网的上网帐号,供实习师生与企业管理层查阅资料。另外,该企业大型活动较多,实习学生也很感兴趣,但企业无法让很多学生参与策划这些大型活动,该校同时在该企业建设实习案例分析室与市场营销策划活动室,组织学生模拟整个策划活动。

3、针对企业需求,提升合作质量

双方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后,进合人才培养阶段,提升实习活动质量是基地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广东观音山景区是我国首个民营资本管理和运营的国家森林公园,在其探索、发展的道路上有较丰富的经验与曲折的道路。企业有自我总结的需求,大学也应当进行前沿的理论探索。双方组织骨干教师、实习学生和企业核心管理人员,对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道路进行深入的典型案例剖析,研究出民营资本管理和运营国家森林公园的一般规律。同时,在此过程中,双方也在企业管理水平、教学科研、实习合作内涵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韦瑾 科教导刊2012 10(中);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2篇

第一条 为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效保护、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旅游景区,是**行政区域内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空间或地域。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旅游景区的保护、规划、开发、管理和经营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旅游景区管理坚持注重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促进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经营与服务、旅游者活动的指导和相关监督管理。

乡、场、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旅游景区管理的有关工作。国土资源、水利、环保、规划、建设、林业、民族宗教、文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

第六条 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保护规划应由具有相应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有对破坏旅游资源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控 告的权利。

第七条 旅游区及旅游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应当符合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第八条 开发建设(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旅游区,应当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旅游价值、环境质量等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意见。

第九条 旅游区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建设,建设单位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取得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十条 在旅游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应当充分论证,合理布局;项目完工后,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验收并签署意见。

第十一条 禁止在旅游区建设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项目;禁止在旅游景区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 旅游景区建设选址必须符合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发建设单位在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用地前,必须将旅游景区项目规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旅游区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区的管理,维护正常旅游秩序,保持旅游设施完好和清洁卫生,完善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 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害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以及景区风貌;

(二)在旅游景区内进行开山、开荒、采石、开矿、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

(三)盲目、重复建设,或者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建设旅游景区项目及配套设施;

(四)在核心旅游景区内建设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与旅游资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物。

第十五条 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开发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

第三章 管理与经营

第十六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旅游景区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二)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三)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制定景区管理制度;

(四)监督管理旅游景区经营者的旅游服务活动;

(五)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并接受其投诉;

(六)其他依法应履行的职责。

第十七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合法经营,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 旅游景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规定应当具备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景区旅游管理制度或措施,并负责落实;

(二)设置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和受理投诉的游客服务中心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三)公开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保证服务质量,不得对旅游者进行欺诈、勒索、胁迫或误导;

(四)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与安全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

(五)对具有危险性的场所或项目设立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六)负责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七)其他依法应履行的义务;

第二十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对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旅游、公安、安全生产的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在旅游景区从事经营和服务,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与旅游者的合同或者约定;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

(三)强迫旅游者接受服务;

(四)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

(五)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

(六)出售假冒伪劣的商品;

(七)侵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八)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一条 旅游者在旅游景区内进行旅游活动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和设施;遵守旅游景区安全、卫生等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拒绝、阻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构成违反治安处罚条例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以暴力、威胁阻碍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3篇

[关键词] 旅游景区;信息化;对策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26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2- 02

旅游景区是吸引旅游者出游的核心要素,旅游景区是各地自然与文化的典型代表。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 976个,其中,A级旅游景区5 573个。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54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 658.60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核心是旅游景区,景区信息化也成为旅游信息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1 旅游景区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条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推陈出新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的网速,以及搜索引擎技术、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如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就推出了网上世博会的项目,其运用三维成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了世博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变化是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旅游的经历愈加丰富。旅游者旅游的形式也由团队旅游慢慢向散客旅游时代转变。散客旅游时代,旅游者倾向于在出行前通过互联网查找旅游信息、安排行程,所以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要求旅游景区必须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为游客服务。

(3)旅游景区的产品特点也使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旅游业的六要素分别是“食、住、行、游、购、娱”,而旅游景区提供的产品几乎涉及以上全部要素。产品类型多,而且旅游景区产品具有不可转移性,即只有当旅游者亲身游历时才能体验,在游览成行前无法接触实物,所以对旅游景区产品进行系统展示,对旅游景区依托的资源体系进行监测管理,对人力、财务、物流等内部办公体系进行管理是必然趋势。

(4)旅游景区采用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旅游景区顺应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景区管理、思想和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化已成为旅游景区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历程

我国旅游景区为了适应信息化趋势,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可分为3个阶段。

2.1 数字化阶段

早期主要强调数字化,用以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如莫高窟22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原建设部启动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体系。

2.2 全面信息化阶段

2006年国家旅游局启动5A级旅游景区评选工作,其中对景区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5A级景区创建的评分标准》中,对旅游景区信息化有明确的分值要求。5A级景区评分标准满分为1 000分,其中关于旅游景区信息化的项目分值为91分。

2.3 “智慧化”阶段

“智慧景区”是于2010年提出的一个先进的理念,是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观念在旅游景区领域的应用。“智慧景区”的内容包括:优化和再造景区管理业务流程;通过物联网对景区的旅游设施进行监测;对游客、社区居民、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打造多方(旅行社、酒店等)参与景区管理的平台。

3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取得进展。景区特别是等级较高的景区积极利用互联网争取客源,目前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途径较为多样,如自建网站进行旅游景区形象宣传、线路推介等;加入携程、驴妈妈专业旅游网营销;与旅行社、旅游酒店合作相互输送客源;通过搜狐、新浪等知名门户网站宣传。

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目前国内大中型旅游景区,甚至小景区基本都配备电脑和上网设备,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

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旅游景区应用的信息系统有:为游客服务的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智能监控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LED信息系统等。

3.2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关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旅游景区信息化存在错误认识。旅游景区信息化意义重大,可以实现景区运营市场化、景区服务扩大化、景区管理效率化。但是目前很多旅游景区对景区信息化存在误解,认为建设一个网站或者加入到一个专门旅游网站能进行景区介绍就是信息化了,而没有认识到景区信息化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客源吸引方面的作用。由此就出现了网页信息组合不从游客需求出发、在线服务严重缺乏、旅游景区消息更新落后等问题。

(2)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的软件、硬件缺乏。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其中5A级景区发展的程度最高。但是纵观全国的旅游景区,有的景区购买了电脑等设备,但是没有连上互联网,无法进行信息;或者缺乏景区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电脑成了摆设;有的景区甚至没有电脑,不具备开展信息化的条件。

(3)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我国除了一些大型的旅游景区外,都没有发展景区信息化的专项资金。除去购买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的开支外,景区信息化的软件要求更高,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软件购买、服务费用使景区吃不消,最通常的做法是景区仅仅购买财务软件、门禁软件等,而将网站委托给网络公司操作,信息更新不及时。

(4)旅游景区信息化人才匮乏。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调试、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人才是旅游景区信息化的智力支持。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主要需要两方面的人才:一是系统开发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二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使得很多景区建立的信息系统无法及时更新、维护。

(5)旅游景区信息化“孤岛”情况普遍。目前旅游景区和旅行社、酒店等合作机构并未达到信息共享,有用的旅游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在相关企业间传递。同时在同一景区因投入不足,没有统一的规划,各部门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困难。由此可见旅游景区信息化“孤岛”情况普遍存在。

4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良性发展的措施

4.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导旅游景区进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旅游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建立涵盖旅游信息、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酒店产业与业务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引导旅游景区积极参与,并尽可能为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支持。

4.2 旅游景区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旅游景区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旅游景区可以完善自建网站,积极加入专业旅游网站,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景区信息展示,可利用的手段包括音频、视频、三维全景等。还要将旅游者需要的旅游景区信息按旅游者需求进行分类,让旅游者方便地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此为旅游景区需要充分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信息渠道进行网上营销。在旅游景区内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如引进电子门禁系统,实现计算机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管理功能。引进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通知、文件、简报等文档的电子化,实现信息、监督检查、值班等政务工作的网络化,不断简化旅游信息化工作流程。

4.3 加强旅游景区与信息化相关方合作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需要与相关方密切合作,其中软件企业和学校是重要的合作方。现有的旅游景区管理软件都是针对景区单项业务的,没有旅游景区整体的信息化方案。旅游景区应该加强与软件企业结合,共同研制开发旅游景区适用的技术装备和软件产品。

旅游景区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旅游景区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旅游景区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信息化人才培养,通过正规培训培养出既懂旅游景区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光辉.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成都:西南林学院,2008.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4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困境;应对方法

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河流众多,自然景色精美秀丽。人文景观、自然精美非常丰富,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注重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层次的享受,旅游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成了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命脉。但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也日渐显现,我国旅游管理尚处于发展阶段,还跟不上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的步伐,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推动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一、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1、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比较薄弱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产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远远达不到游客的要求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困境,主要体现在:第一,过于追求现代化,导致很多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绿化覆盖率低,交通不便,受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景区及周边环境不达标,难以满足游客需求。第二,旅游景区的垃圾及污水处理工作不到位、不达标,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管理部门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没有有效利用和保护旅游景点。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的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样的美景令人神往,但是却因沿途的垃圾而黯然失色,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在景区内乱扔垃圾,造成景区严重的环境污染。2、缺乏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能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都比较传统落后。如,在管理权限上,没有具体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甚至存在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管理旅游景区的情况,导致职权不明、管理杂乱,出现问题找不到负责人,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导致难以有效开发旅游景区。如,吉林某旅行社导游徐敏超因与人发生冲突,在云南丽江景区砍伤20余人事件,伤员大部分是外地游客和导游,事情发生后,声称徐敏超患有精神病,试问这样的精神病患者为何能当导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管理体制的缺失,职能部门没有做好管理工作,对导游的聘用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南丽江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当地经济的增长速度。3、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科学合理性首先,不同旅游景区的产品开发相似度太高,严重影响了景区为游客打造的独特体验,无法给游客留下独特印象。同时,一些景区打造的主题公园,由于建设水准太低,给游客留下负面印象,导致旅游产品的功能、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其次,同类旅游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一些竞争力较差的产品不能为所在旅游景区创造优渥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不同旅游景区的过度模仿,导致一些旅游产品丧失其竞争优势,并产生恶性循环。笔者大量的旅游经历发现,很多有明显区域差异的旅游景点,他们的特产几乎相同,如,大部分旅游景区的都是面粉做的糕点,一定程度上引起游客的厌恶感,也会降低到游客对该景区的好感度4、缺乏完善的旅游管理政策法规第一,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旅游政策法规也多存在差异性,很多法规还具有临时性的特征。不同景区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时,多立足于本地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侧重于保护景区的利益,导致游客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其次,一些旅游比较好的管理举措却没有响应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第二,旅游管理政策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很多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多侧重保护景区的环境、景点,没有制定相关的法规来保护游客的人生安全,限制了一些危险系数高的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5、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渐渐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而旅游产品无形胜有形,生产与消费具有特定性。因此,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手段,必然能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让游客轻松、愉悦,有利于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

二、解决旅游管理困境的应对措施

1、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第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拓宽旅游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要想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此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要制定科学、高效的专项资金管理措施,确保这些资金能在旅游项目的建设中大放异彩。因此,景区所在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不断完善本地的旅游项目,加快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相关信息,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申报,确保一些旅游项目快速发展。其次,有效吸引政府、社会、金融机构的投资,保证充足的资金去建设旅游项目,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二,高度重视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项目的开发、管理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投资的拉动效应。旅游业与餐饮、住宿、交通、零售业等产业之间关系密切,所以,要重点开发示范效应好、拉动效应强的旅游项目,有效解决资金短缺不足导致的负面影响,还能有效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业管理水平。2、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机制第一,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法律条例等,根据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些法规条例在保护景区、环境的同时还应重视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让游客旅游过程中能尽情玩耍,同时还能开发一些危险系数高的景点,一定程度上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第二,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首先,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旅游管理体制,高度重视旅游行业的独特性,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劳务、产品的实际,合理分类,同时,要科学有效整合景区不同管理部门的职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对旅游计划与投资的管理,防止出现景点开发建设的重复性、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景点的价值,防止出现旅游资源浪费。第三,加强旅游景点的产权管理。旅游景点的产权是经营性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在经营管理经营性资产和国有资源性资产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将经营管理权转给企业,形成完全产权关系;再如,与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实现市场化经营、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必须分离,避免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同时有利于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加强对旅游产业管理过程的监督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较低,必须加强对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所以,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旅游质量管理条例,同时建立健全游客评价体系,让游客对所受到的旅游服务做出评价、提出建议,让旅游管理部门及时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如,青岛“天价虾”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加以解决,并确保其负面影响至最低,景观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也必须加强对企业营运过程的监督管理。如,根据景区实际,采取强制性措施、行政处分等手段加强对旅游业运营过程中餐饮、住宿等行业的管理,充分发挥行政手段的作用;同时,重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旅游管理部门工作开展的顺利性,不断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提高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快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引进信息网络技术,加快景区网络平台的构建,加快旅游景点的网络式营销。其次,旅游景区可与宾馆、餐饮部门、交通等部门达成战略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网络共享平台,让酒店在宾馆、饭店中就能了解旅游景点的信息。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旅游信息的宣传推广作用,不断提高旅游景区影响力、号召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为旅游景点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5、加强特色旅游景点创新以银川市为例。第一,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旅游种地。是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潜力大;其次,银川市有一些西北风格的山、河、湖、盆地、沙漠等自然景观,具有“西北盆景”之称;另外,银川历史、民族文化丰富。所以,旅游文化可定位成“多彩银川”,时尚与传统共存,活力与安逸共生。第二,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为加强纪念品设计的创新意识,可定期组织旅游纪念品设计比赛,综合选出最具特色的纪念品;其次,积极引进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水平。第三,加强对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旅游演艺产品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演艺产品是对银川文化的深入解读,如著名的回族舞剧《月上贺兰》、《西夏乐舞》登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对西部文化的传承、银川市的知名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并加以利用,不断丰富旅游演艺产品,提高旅游管理水平。第四,彰显黄河文化,打造黄河金岸休闲特色旅游。黄河文化是我国传统的古老文化,影响深远。笔者认为,银川市应深入挖掘和丰富黄河文化内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健全配套措施,精心打造新的旅游精品特色文化。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高。为提高发展速度与水平,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现有的问题,不断创新,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晓贤.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方法[J].中国商贸,2012(12):162-163.

[2]马楠.浅析我国旅游管理发展现状与策略——以扬州旅游业为例[J].群文天地,2011(14):174-175.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5篇

关键词:低碳景区;管理;工作;决策

一、目前大部分景区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大部分的景区中景区整体的环境建设存在不协调的因素,各种的设施在外形、风格和景色等方面不协调使得景区的低碳环保工作难于实现。另外景区的现代化开发导致各种的资源的过度开发、各种的自然景点的利用效率和开发效率低下。没有带来最大程度的坚持低碳、经济、实惠等原则。

(二)低碳技术实现受到的阻碍

不同的地区的旅游景区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应用低碳技术、低碳材料等存在着差异性。低碳的技术和材料是建设和管理景区的重要内容,但是底层的经济资金严重地影响着景区的低碳化和环保性。目前影响大部分的景区的低碳建设的直接因素是景区的旅游收入。要在景区全面实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转型和建设是很困难的。旅游收入、成本开支、利润等因素都是景区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游客给低碳景区的实现带来的影响

游客素质的高低不等、环保意识低下给景区低碳工作和活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大量的垃圾、各种的破坏等使得景区的低碳景区建设受到了各种的挑战。这也给广大的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低碳旅游景区管理工作原则

(一)低碳环保原则

无论是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要将低碳环保根植于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景区的建设,将景区建设成为游客心中的最好的放松的地方,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技术突破原则

低碳很大的一部分取决于景区各项工作和设施中的技术含量,应用最环保的材料进行设施的搭建,用最低碳的方法进行工作和管理。技术的突破时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景区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努力和拼搏。

(三)经济实惠原则

经济实惠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着景区的各种的建设和管理的环保程度,在景区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将经济实惠原则贯穿在每一个细节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将景区建设成为游客心中的满意的景区,不断地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回头率。

三、关于低碳景区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旅游部门的扶持

政府部门对旅游景区的宏观调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各种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的出台和颁布直接地影响着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和活动内容。低碳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涉及很多的方面的内容,如土地、森林、交通、文物等。政府部门如何进行科学的、整体的调控和引导关系着低碳景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管理的内容。景区应该充分的应用政府部门独特的作用来为自己发挥作用,利用政府部门每年的大量的公益广告和各种的群众宣传工作来倡导人们从自己开始做到碳、环保。配合政府部门各项的制度实现景区的科学发展模式。

(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决策

在各种低碳景区中设施、管理的方法等都应该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最科学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实现景区的低碳指标。景区管理人员更应该时刻的重视低碳指标的实现。在各种的活动中从每一个细节出发来完成低碳指标。低碳景区的实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最基础的设施建设、游客的管理、各种工作的管理中来进行实现。各个项目和环节的低碳、环保指标是整体低碳实现的必要保证。这有从每一个步骤和管理工作中逐渐的实现低碳。

(三)重视低碳思想的宣传工作

低碳思想的宣传活动在社会媒体上得到了很大的宣传,但是实现却是存在很大的困难。景区管理工作者可以在景区举办一系列的低碳旅游的宣传活动,这样可以增加人们的低碳、环保思想。在这一系列的环保教育中不断地提高人们的低碳旅游意识和观点。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的环保,在实际的行动中不断的饯行低碳、环保。在欣赏自然景物的通用是还能感受到景区的人文感受。这样既能达到广大的旅游管理工作者的效果,也能给广大的旅游爱好者身心的愉悦。

四、结论

低碳景区是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存在着很多的阻碍和困境。但是采用各种的低碳技术、低碳材料、管理方法等可以大大的促进景区的低碳发展和建设。作为旅游管理者更应该加大各方面的资源调度工作。从不同的方面来加强和实现景区的低碳指标。从游客、政府、工作者几个方面来进行支持景区的管理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优化都能在低碳景区的建设和决策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从技术创新、坚持原则、方法革新等方面来实现景区的低碳、环保。让景区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和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石培华,冯凌,吴普.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政策技术体系与实践工作指南[M].北京.

[2] 葛全胜,宁志中,刘浩龙.旅游景区设施建设与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1):6872.

[3] 孙权.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0(25):232.

[4]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

[5]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6] 吴晨,李东和,汪燕.旅游景区的低碳交通模式研究[J].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

[7] 靳非.我国低碳景区构建方式与保障机制研究[D].2012(5):21.

[8] 谭锦,程乾.论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构建——以四川贡嘎燕子沟景区为例[J].

[9] 雷琼.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探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3):6163.

[10] 张朝,胡道华.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湖北武汉.

[11] 曾曼琼.论低碳经济下旅游景区的创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09110.

[12] 房茜,王亚琳.低碳旅游视角下的景区发展[J].经济研究,2010:33.

[13] 王辉,宋丽,郭玲玲.低碳旅游在海岛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与探讨[J].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6篇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1.低碳型旅游景区概念

1.1 旅游景区之概念

根据国家旅游总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的定义为: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与地域,它具有参观游览、康乐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这样的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与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包括风景区、寺庙观堂、文博物馆、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游乐园、植物园、动物园以及工业、农业、科教、经贸、军事、文体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①。

邹统钎(2008年)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对旅游景区的定义阐述为:旅游景区是依靠旅游吸引物,从事旅游休闲、管理、经营活动的,有明确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周玲强(2006年)为旅游景区的界定应以旅游景点概念的界定为基础,他认为旅游景区的定义应为:旅游景区不同于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是由多个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旅游活动区域,旅游景区除了包括特定的各种旅游设施、提供各项旅游产品和服务,还能提供其他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场所。旅游景区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旅游景点的联合体[43]。

综合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旅游景区定义的阐述,本文将旅游景区定义为: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能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

1.2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概念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传统景区的分类标准是一样的。参照阐如良和邓念梅(2008年)对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方法,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功能的不同,我们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观光游览型、低碳休闲度假型、低碳历史遗迹型、低碳风情体验型、低碳康体娱乐型以及低碳科考探险型;

(2)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属性不同,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人工型、低碳自然型、低碳人文型、低碳复合型;

(3)按照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成因区别,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形成的低碳旅游景区,如低碳地质公园、低碳森林公园、低碳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建造的低碳型景观和场所:如低低碳名人故居、碳文化遗址、低碳古代工程、低碳宗教场所、低碳园林、低碳主题公园、低碳乡村公园、低碳野生动物园、低碳园艺公园、低碳展览馆、低碳美术馆、低碳博物馆、低碳温泉疗养地、低碳度假村、低碳滑雪场等;特殊的低碳节事的活动,如低碳狂欢节、低碳艺术节、低碳传统民俗节等。

根据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类景区和人文类景区,我们可以把低碳型旅游景区也划分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各项的具体分类如下图2.3所示:

2.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随着大家对低碳经济的热衷,旅游业界对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热情高涨,同时旅游业界也进行了关于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一些实践和研究。比如在景区内宣传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食住行游购娱等措施。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景区内的碳排放量,有利于降低景区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些措施过于局限,不能彰显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分为自然内涵和认为内涵两部分。

2.1自然内涵

自然内涵指的是,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严格贯彻低碳理念,全过程坚持低碳化操作,这既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本质要求,也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自然内涵。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整个景区的碳排放量或者是景区内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2.2人文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人文内涵指的是,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低碳旅游的社会大环境,要有能够贯彻低碳消费理念、坚持低碳消费行为的光大参与支持者。

只有在对低碳型旅游景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低碳型旅游景区得自认、人文内涵,才能明确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才能走出景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3.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特征

3.1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景区如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那么景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低碳型旅游景区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单纯强调景区的低碳化而忽视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是以保证游客的体验价值、体验质量和体验效果为前提的,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要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3.2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能源大多以煤炭和燃油为主,这样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碳排放量,而且造成了空气污染。旅游景区要低碳化建设和发展必须放弃以煤炭和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使用模式,而采用现在低碳的能源代替,从而降低景区的碳排放量和空气污染,降低景区的运营成本等等。

3.3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降低景区能耗和碳排放量

传统旅游景区内建筑物和旅游设施的耗能在整个景区的耗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大量的旅游设施和建筑物一方面缺乏对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景区的建筑物和旅游设施达不到国际的节能标准。甚至有一些景区内的餐饮和住宿业将奢侈豪华的建筑和装修作为目标,这样给大大提高了景区的能耗和污染。因此,我们要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一是要降低景区内的能源消耗,二是采用新技术来降低碳排放量。

3.4低碳型旅游景区需要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要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不仅取决于景区低碳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向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灌输低碳旅游的理念,倡导游客低碳旅游行为,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低碳旅游的参与度。要实现这些,景区首先要培养景区工作人员的低碳理念和低碳意识,再通过这样员工的低碳服务和引导,进而培养游客的低碳意识,引导游客的低碳行为。只有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都竖立了低碳环保的意识,把低碳理念转化为自身的低碳行动,景区的低碳化建设才会实现,景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目标

4.1经济目标

完成经济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是景区低碳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不仅要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也要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动,实现景区自身和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增长贡献出一份力量。因此,这里所说的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经济目标就是保持经济的增长,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4.2社会目标

我们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来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是不可小觑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基于此,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社会意义重大。通过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可以营造整个社会低碳化发展的氛围,扭转人们奢侈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让人们计算自己的碳足迹,为自己的碳排放量买单,开展碳补偿行为。因此,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

4.3环境目标

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保护环境、改善气候问题。所以,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既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终极走向。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本质来说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保护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既要保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保护环境,保护家园。另一方面而言,景区的低碳化建设其实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尽了一份力量。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7篇

一、09年 平台构建,成效显著

清溪景区自10年9月开园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山乡巨变第一村”引跑省内乡村旅游,为清溪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其作为核心景区的拉动辐射作用明显。我们在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产业特色,培育新型农民,建设和谐乡村”的基础上,按照年初工作会议的精神,以“着力景区提质,完善配套设施,扎实推进产业,促进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工作成效显著:

(一)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景区经济发展大提速。开园一年来(10年9月到09年9月),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其中09年接待游客30.23万人,其中团队(含旅行社)接待103批次,政府考察团队120批次,门票收入23.3万元。形成旅游产值5300余万元,景区村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7600元。

(二)农业农村工作成绩喜人

一是土地流转效果显著。景区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贯产业发展始终,积极引导农民围绕旅游活动和地方特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清溪村土地流转效果显著,形成了百亩荷塘、百亩果园、百味果蔬园“三园特色”。09年景区管理中心经营“百味果蔬园”种植果蔬30余种,增添景区生态旅游景观的同时丰富了游客采摘体验特色,景区成功申报为“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二是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为营造村民宜居,游客舒适的休闲环境,就必须在自然生态建设上下功夫。景区按照居住特点,逐点逐片规划建设,把庭院建设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形成“在新农村建设中建景点,在景区开发中建新农村”的局面,引导村民对庭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围园栅栏、修园种菜、栽花种草),使得民居改造和庭院建设相得益彰;同时加强对景区环境的绿化、美化,开展“万棵茶树进清溪”植树活动,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推动景区景观升格。现已获湖南省“省级生态村”的称号,并申报了国家环保专项资金,正在申报“全国生态文化村”。

三是农村建设、国土环保、景区管理等得到进一步夯实。景区管理中心协同上级相关部门完成了清溪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完成了对《山乡巨变第一村景区总体规划》的评审工作。制定景区设施维护管理制度,通过全民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村房屋新建、改建行为,严格按照土地使用审批和房屋构建审批程序办理,从严控制景区建设。

四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山乡巨变第一村二期项目建设开发按照湖南省旅游 “251”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有序推进,09年完成投资490万元,新建旅游观光车专用游道800米、停车场3处,共3000平方、添置电瓶车3台、农耕文化体验园建设初具雏形,新增体验水车18台、民俗艺术广场乐器服装一套,均投入使用。清溪源头瀑布建设、售票处建设等正有序推进,为明年清溪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村民素质大幅提高。为加强对景区村民的教育培训,增强景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经营管理意识、文明意识,给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09年我们借助远程教育、乡村清洁工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共组织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学习培训20余次,发放资料300多份,建立了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村民服务意识、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露天电影、百人舞会、清溪村腰鼓队搞得有声有色。景区的建设、开放发展,极大促进了村民素质的提高。

(三)乡村生态旅游构建发展平台

10年,山乡巨变第一村作为湖南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靓点,“中国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乡巨变第一村享誉省内外。09年来,清溪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升温,接待省内外新农村建设考察团120余批次,各级领导在清溪视察,对清溪景区建设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6月2日,春贤书记在景区视察时高度评价景区“房子有特色、路标有文化,是一个真正的山乡巨变第一村”。随着景区建设、管理、经营的逐步完善,清溪景区也渐渐由省内向省外,由国内到国际的平台跨越。11月18日,阿根廷方案党国际关系处书记迭戈.格拉尔一行来景区参观;11月19日至21日,韩国南海郡政府郡守郑炫台、议长李在烈一行来山乡巨变第一村考察交流;12月1日,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政治局委员克沙夫•普拉萨德•巴达尔率尼泊尔政党干部考察团一行10人,考察山乡巨变第一村新农村建设、基层党建情况;12月10日,以色列驻华使馆政治与新闻官员柯楷仪、以色列国驻华使馆新闻处高级助理李燎原、中国友协亚非部副主任陆学志一行考察山乡巨变第一村,均对清溪景区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类集中性的外事交流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山乡巨变第一村向高层次平台跨越。

二、09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的工作,成绩可圈可点,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景区缺乏权威性管理条例,景区管理中心人员、编制、保障不稳定,缺少明确的运营保障和激励机制。机构稳定性亟需解决。

2、景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子不大。与成熟旅游区相比差距较大,对照成熟旅游区“山有风景,水有灵气,食有佳肴,住有条件,购有特产,玩有体验”的要求,要真正实现 “山乡巨变第一村,乡村体验第一游”的完美结合,景区亟需解决游客体验游乐项目的供需矛盾,凸显“乡村体验第一游”主题形象。

3、景区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景区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景点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景区无法形成旅游产业链,严重影响了景区品牌建设。对旅游经济的增长没有形成有力支撑,游客住不下来、购不起来,制约了招商引资、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2010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增强“大开发、大发展、大区域、大环境、大旅游、新形象”的意识,以“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为要求,按照“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农业围绕旅游调整,商业围绕旅游搞活,景区围绕旅游建设,管理围绕旅游服务”这“六个围绕”的战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认真落实“五个统筹、五个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景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到“六个结合”:把发展旅游与解决就业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旅游资源保护结合起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与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和谐景区的构建结合起来。加快实施清溪景区发展战略,按照湖南省旅游建设“251”工程项目计划,加快山乡巨变第一村二期建设进度,进一步规范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路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六新”:“发展有新思路,项目有新突破,管理有新举措,旅游有新格局、形象有新提高”,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开发、不断优化旅游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旅游文化档次,不断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推进清溪旅游经济高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0年,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建设资金,努力实现区工委、管委会安排的招商引资任务,全力建设“乡村欢乐世界”项目,加强宣传促销,拓展市场客源,力争景区门票年收入突破50万元,游客突破50万人次,开展清溪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活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做好“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部级生态村”的申报工作。

(三)工作举措

一是旅游工作要有“新突破”。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要切实做到“七个进一步突破”。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在改善旅游发展条件上实现新突破。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抢抓机遇,加大投入,使交通、通讯、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更加突出清溪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在精品建设和多层次产品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旅游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对旅游者最富有吸引力的是特色,真正有竞争力的也是特色,只有突出特色,旅游业才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才能获得最大发展。尽快建设“乡村欢乐世界”,满足游客需求,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看点和亮点;坚持不懈地抓旅游环境建设,进一步在推进依法治旅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不懈地抓景区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要制定权威性管理条例,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大旅游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搭建行为,切实保护广大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整体提升清溪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和对外形象;进一步理顺体制、加快机制创新,进一步在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机制,解决现在景区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的局面,成立旅游行业协会,不断为清溪景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为周边企业搞好服务;合作开发旅游商品,一心一意优化旅游经济结构,进一步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清溪村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面对市场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加工、流通中的带动作用;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实现区域大整合,进一步在旅游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旅游区域合作是旅游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加强景区和旅行社的合作,主动融入“长沙-张家界”旅游黄金线,全力构建“长沙-益阳(山乡巨变第一村)-桃江-安化”旅游线路;实实在在地处理好景区旅游利益主体的关系,找准衔接点,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在构建和谐景区上取得新突破。既要为周边企业服好务,共同构建合理的功能分区。清溪景区旅游开发必须要激发当地群众的创业热情和主体地位,通过发展旅游业来破除“三农”“瓶劲”,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

二是农民增收要有“新路子”。扎扎实实抓好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村民的引导、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拓宽景区村民增收的门路,引导村民围绕旅游产业增收发展第三产业。2010年,重点引导村民发展档次较高、服务优质的乡村客栈和特色旅游接待点,增加收入。

三是发展环境要有“新改善”。树立开放兴旅意识,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景区引进来、走出去的网络平台、“绿色通道”,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包装、策划、宣传。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工作新思路和新措施,以资源招商、政策引商、服务亲商、环境安商,感情留商,营造全社会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全力构建和谐景区,着力打造景区新农村。

四是社会事业要有“新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景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景区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2010年,重点整合全区文化资源,把民俗艺术广场打造成益阳最大的民俗文化地标,助推全区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的新发展。

五是综合管理工作要有“新格局”。景区环境、卫生、安全等工作要全面落实责任制,“严”字当头,常抓不懈,做到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重点抓好景区综合治理工作、咨询投诉工作;构建全景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是学习实践活动要有“新探索”。创新载体,把景区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为景区最亮丽的党建风景线,把学习实践活动变成推动景区旅游大发展的“助推器”。

四、保障措施

现在景区管理中心尚处于筹备阶段,机构尚未形成人力、财力、物力的匹配,清溪景区管理体制也不统一,基础配套尚待完善,因此要实现上述计划,需要有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1、请求旅游部门会同发改部门支持山乡巨变第一村申请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申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经费以及财政贴息贷款。

2、请求上级部门积极支持清溪申报国家4a级景区,组织举办市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等活动,切实提高市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在电视台播放旅游服务礼仪讲座等资料,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等,同时为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增光添彩。

3、请求上级牵头协调公路部门对区内乡村道路建设资助项目予以倾斜。请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对市区6路、9路车公交站牌统一名称,在可能的情况下增设旅游专线,形成市民休闲旅游的氛围。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8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一、引言

当前,旅游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呈现上涨的趋势,这一方面给旅游景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旅游景区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对于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来说,就必须适应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促使档案管理转向信息化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景区的发展、单位职工以及广大游客。

二、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

旅游景区办公室档案管理要运用文字、图像以及声音记录保存旅游景区的运营过程的活动,为需要查阅者提供文件资料。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要采取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景区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的效率,也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具有普遍性、 集成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趋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标准化,方便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与存储。电子档案的输入和应用得到了集成,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与高效率。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要对电子档案数据库进行动态性的实时更新,包括档案信息采集、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处理以及档案数据的和利用等动态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强化旅游景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电子档案管理就能够将旅游景区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统计,为旅游景区领导实时掌握景区发展状况提供了资料依据。电子档案管理涉及到了旅游景区的电子景务、景区信息公开指南、景区的管理制度、实物档案整理、数码照片档案整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等内容。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方便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本景区的监督管理。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时,也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文件。档案记录要完整细致,电子档案对于旅游投诉的受理,办公室能够给予迅速和妥善的处理。旅游景区要建立旅游资源电子档案,更好地对旅游景区资源分类管理与评价。因此,电子档案管理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更好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方面,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程度比较低。一些景区办公室的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程度还很低,这不能满足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与要求。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旧有的模式要进行改变,一些办公室人员对软件应用能力还很弱,缺乏电子档案管理的技能。档案管理要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还有很大空间,电子档案要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部门进行服务,为这些部门提供建立电子档案方法、业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工作还有待开展。

另一方面,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还需要建设和完善。一些旅游景区办公室档案信息建设落后,档案设施陈旧,难以满足办公室复杂的档案管理的需要。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没有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就容易出现丢失的问题。电子档案管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室的电子档案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就不能够使电子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大多处于形式化和无序化状态。例如,对于需要销毁的档案,没有定期进行销毁,降低了电子档案管理与使用效率。

三、完善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首先,要提高对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旅游景区办公室要对电子档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将原有纸质档案管理逐渐转变到电子档案管理方式。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宣传,提高景区员工对电子档案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景区领导要加强电子档案的组织保障,对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保管以及整理,使旅游景区的建设发展与电子档案管理同步。

其次,要加强电子档案的技术设施保障。要健全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旅游景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升级。要采购先进的网络设备、文件数字化设备、基础设备等,这样才能确保电子档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建立办公室电子档案的使用管理制度,发挥电子档案的各项设施功能。

最后,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安全保障建设。要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通过硬件设施安全保障、网络安全保障以及应用系统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得以实现电子档案的安全。

四、结论

通过对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得出旅游景区要加强办公室的电子档案管理,发挥电子档案对旅游景区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旅游景区要加快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发展,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电子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要不断提高电子档案的技术与应用能力,加强对办公室电子档案的岗位考核,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旅游景区办公室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完善与成熟,从而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广大游客。

参考文献:

[1]隋丽婷.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成才之路. 2014,(06)

[2]冯丽博.谈电子档案在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统计与管理. 2014,(08)

[3]张荭.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4,(06)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第9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管理,提高旅游区规划质量和景区(点)建设品位,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及《省旅游条例》中有关旅游景区(点)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旅游景区(点)是指具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风景名胜区、历史遗迹、革命纪念胜地、温泉疗养地、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漂流点、滑雪场、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和水库、湖泊、江滨划定的游览区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建设、保护、经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旅游景区(点)建设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和面向市场的原则,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充分发挥边境旅游优势,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科学有序开发。

第五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景区(点)建设经营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发改、规划、建设、农业、林业、自然保护区、国土资源、水利、文体、环保、财政、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旅游景区(点)的建设管理。

第二章规划与保护

第六条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旅游资源特点,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经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条各地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建设项目,应当与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八条旅游发展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旅游发展规划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评审报批。

第九条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应坚持严格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提请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后,按规定程序报相关部门审批。

第十条依法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不得擅自重建、改建、扩建、迁移、拆除,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开发与建设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旅游景区(点)、旅游项目及旅游配套设施,应当依据批准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报请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和开工建设。

第十二条鼓励境内外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独资、参股、合作、合资等形式开发建设旅游景区(点)。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特许、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第十三条利用森林、水域、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和历史名胜等资源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防汛、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资源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破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第四章经营与管理

第十四条旅游景区(点)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并落实旅游景区(点)管理制度;

(二)按照规划合理设置停车场、餐饮、购物、公厕、垃圾箱等配套服务设施;

(三)设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服务;

(四)设立卫生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

(五)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安全管理专(兼)职人员,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

(六)经营涉及公众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应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和标准配备设施、设备,并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配备持证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操作;

(七)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对可能危及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场所和旅游项目,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

(八)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九)按照规定设置标识、标牌、价格表等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应当用中、英、俄三种文字标注;

(十)公开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自觉接受旅游、物价等部门的监督管理;

(十一)对景区出售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实行明码标价,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计量管理、售后服务等管理;

(十二)有效保护和管理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及人文景观;

(十三)加强旅游景区(点)环境卫生管理;

(十四)履行其他法定义务。

第十五条旅游景区(点)经营者应当遵守门票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置单一门票和联票供游客选择,禁止向游客强行出售联票。调整门票价格,报物价部门批准,并提前公示。区内导游、拍照等所有收费价目及优惠政策、购票须知、营业时间等制成说明牌,悬挂在售票处明显位置,向游客公开。

第十六条旅游景区(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青少年学生等特定对象减免门票。

第十七条旅游景区(点)的从业人员应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特定岗位应当具备岗位资格或者职业资格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十八条在旅游景区(点)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须经景区(点)管理部门同意,并接受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旅游景区(点)摆摊、设点和出租景观,不得尾随、纠缠、胁迫、欺骗旅游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有偿服务。

第十九条旅游景区(点)应设立游客意见箱,公布投诉、咨询电话和信箱,征询游客意见,自觉接受游客和社会监督,及时处理投诉事项,并建立投诉档案。

第二十条鼓励与支持各旅游景区(点)参加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第五章等级与评定

第二十一条实行旅游景区(点)等级评定制度,未被评定等级或等级评定不合格的旅游景区(点),不得使用等级标志和称谓从事宣传。

第二十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正式开业从业旅游经营业务一年以上、具有独立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旅游景区(点),可以申请参加质量等级评定。对园中园、景中景等内部旅游点,不进行单独评定。

第二十三条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低到高依次为1A、2A、3A、4A、5A级旅游景区。参加评定的景区(点)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评定细则要求,制定创建计划,明确责任目标,落实创建措施,在完成创建计划后,进行自检,自检结果达到相应等级标准和细则规定的景区(点),填写《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评审申请,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向上一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参加相应质量等级的正式评定。

第二十四条已评定质量等级的旅游景区(点),优先纳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宣传促销,优先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第六章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五条对在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文明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组织或者个人,由政府或者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六条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景区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漂流旅游质量达标场所、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文明旅游景区,对成功创建国家4A级以上的景区政府给予相应奖励,对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省级以上漂流旅游质量达标场所、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文明旅游景区的,将给予表彰或适当奖励,所需资金从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七条对不符合旅游规划、破坏生态环境和景观的违法建筑以及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设备、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限期拆除、迁移或者改建;逾期未改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对于未经批准景区(点)擅自出租转让旅游资源的,依法追究景区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资源破坏的,由资源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行为主体予以教育、批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根据法律、法规,协同有关部门做出相应处罚。

第二十九条未取得服务质量等级而使用服务质量等级标志和称谓进行宣传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