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与公司战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07:52

财务与公司战略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1篇

关键词:财务成长类型;成长战略管理;销售可持续成长;盈利可持续成长

财务成长战略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战略管理的核心是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原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它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已被普遍接受。然而,有大量的案例表明: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造成许多公司盲目高速发展,超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资源的约束而遭致破产或产生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公司失去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因此,研究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公司销售可持续成长与盈利可持续成长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金和环境的支持,如果资金枯竭和市场环境遭到破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基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称为公司可持续成长。

在研究公司可持续成长(有时也称可持续增长)时,美国经济学家robertc.higgins教授将公司可持续成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2];而另一位财务学家j.c.vanhorne教授则定义为保持与“公司现实和金融市场状况相符合的销售增长率”[3].可见,西方经济学界一般将可持续成长定义为销售收入的可持续成长率。他们认为,一个公司销售收入的成长在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增长,而公司资产的增长必须等于公司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增长之和。因此,若不考虑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增发新股筹集资金且不改变公司财务政策,则公司的销售成长率应等于资产的增长率也等于公司权益增长率。

在市场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资金投入的增加、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资金投入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留存盈利、增发股票或增加负债。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等方面。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则主要表现在公司分配政策的改变、资本结构的优化、财务杠杆的改变等方面。通过改变公司成长动力的影响因素,虽有可能使公司实现一时的快速成长,但很难保证公司可持续成长,更难保证公司健康快速成长。例如,公司增发股票筹资很难长期维持,美国增发股票的公司平均每年不到10%;增加负债必须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潜力有限,因而,这些因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成长因素。真正的可持续成长动力来自于公司留存盈利的增加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引起的相应的负债增加。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就称为可持续销售成长率。文献[2]和[3]分别讨论了不考虑资金投入和管理效率改变的公司可持续销售成长率的prat模型和sgr模型。

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东财富最大。根据公司价值的股息定价原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盈利及其成长能力[4].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及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而公司销售成长并非公司盈利的成长。从长期来看,由于公司资本结构保持不变,销售成长率可能等于公司盈利成长率。但从短期来看,由于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作用,公司盈利成长率可能大于销售成长率。因此,有必要将公司销售成长与公司盈利成长区别对待。

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司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技术进步、相关政策等)的持续优化和公司内部(财务资源、管理效率、经营战略、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的提高与竞争优势的维持。在外部环境不变时,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动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而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最终将体现在公司财务核心能力即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根据prat和sgr模型,若考虑公司资金投入的变化和管理效率的改变,文献[5]从财务的角度提出了盈利成长的e模型和eps模型。由于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同样道理,公司盈利成长也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我们称之为可持续盈利成长率。

在公司战略管理中,人们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等具体战略管理,而较多地忽视了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实践中,盲目追求高速成长,高估自身可持续成长能力而造成公司内部资源无法配套,从而陷入财务危机;过分追求销售高速成长,忽视公司盈利成长,在“做大”的同时未能“做强”;过分强调短期盈利成长,忽视公司可持续成长潜力而坐失快速成长良机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国企业在成长战略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资本依赖、过度负债、管理弱化、创新停滞和成长失调陷阱[6],因此,正确处理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实际成长与可持续成长的关系是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的核心课题。

2、公司财务成长类型与理论分析

在对公司盈利成长和销售成长及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进行总体描述时,我们可以将上市公司销售成长和盈利成长各分为高于可持续成长、可持续成长和低于可持续成长3种类型。将其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9种财务成长型公司组合,见表1.

公司财务成长类型在现实中均存在,并有众多的上市公司案例支持。我们感兴趣的不是现实是否存在,而是这些公司能否长期持续地保持这种成长。因此,有必要对9种公司财务成长类型进行简要分析。

双高成长型公司(ⅰ)。从短期看,上市公司中,双高成长型公司并不少见。但分析该类公司均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有较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这是其高速成长的基础;第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至少符合配股融资条件,并且公司在上市后持续不断地进行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第三,公司内部管理效率较高,公司财务结构与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公司内部资源能够支持公司的双高成长;第四,配股价格均远高于公司净资产,而同时又能保持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水平;第五,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较低或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远小于配股增发股票筹资数额。理论上说,只要公司能够维持并满足这些特点,双高成长可以在较长时间得以维持。但实际上,由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效率的变化以及行业成长生命周期影响,长时期维持双高成长是不现实的,现实也极为少见。

持续成长型公司(ⅱ)。理论上说,该类型公司可以在不利用增发或配股筹资时而长期实现销售和每股税后利润的可持续成长。从较短时期来看,由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公司销售持续成长而每股盈利以更快速度持续成长,但从长期来看,两者的成长速度将趋于一致。持续成长型公司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和公司发展均处成熟阶段,市场容量较为稳定;第二,公司具备持续成长的条件即税息前资产利润率大于利息率与资产负债率的乘积;第三,公司分配政策、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从公司发展来看,持续成长型公司持续成长期较长,成长较为稳健,容易受到投资者认同。

盈利持续成长、销售高成长型公司(ⅲ)。一个公司要维持可持续销售成长速度,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资源)的支持,否则这种高销售可持续成长是难以维持的。理论上说,销售以高于可持续成长速度的高速成长,其每股盈利成长也应高于持续成长的速度成长(短期内尤其如此),但实际上,该类公司只注重公司规模的“做大”,而没有相应地“做强”,因此,这类公司成长的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这类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高速成长阶段,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广阔;第二,公司采取了增发新股或配股或改变公司资本结构获得了较多的现金资源,使公司销售得以迅速高速成长;第三,公司在销售高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公司盈利未能同步高速成长。所以,该类公司在其销售成长高于盈利成长的同时隐含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如果内部管理效率未能短期内改善,其灾难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许多公司在这方面犯了极大的错误,甚至遭受破产命运。销售高成长、盈利低成长型公司(ⅳ)与这种类型相似,只是问题更为严重罢了。盈利低成长、销售持续成长型公司(ⅷ)则居于两者之间。

盈利高成长、销售持续成长型公司(ⅴ)。理论上说,这种类型公司的盈利成长主要受益于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因而这种成长在短期内因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效应而存在,但在长期内却难以持续。该成长型公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注重内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少依赖公司外部资源;第二,公司所处行业较为成熟、稳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资本结构较为合理、稳健;第三,公司没有利用或极少配股增发股票筹集资本,分配政策较为稳定。因而该类公司可视为稳健型公司。随着时间的变迁,该类公司可能向持续型公司(ⅱ)转变。盈利高成长、销售低成长型公司(ⅵ)则注重于内部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效应取得公司短期盈利的高速成长,但是,该类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可能更严重一些。

盈利持续成长、销售低成长型公司(ⅶ)。销售成长决定盈利成长,因而销售低成长而带来盈利持续成长也只能是短期的,难以持续维持。这类公司一般有3个特点:第一,公司较注重公司内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好地利用了经营杠杆作用;第二,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压力较大,公司销售持续成长压力加大;第三,公司分配政策较注重现金股利,而对股本成长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公司最终将向双低成长型企业转变。

双低成长型公司(ⅸ)。该类公司销售与盈利均处低成长状态,说明该类公司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公司筹资困难,同时也说明该类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内部资源利用也不理想,因而该类公司前景难以被市场看好,正在不断萎缩之中。

3、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财务成长管理的核心是树立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思想。而公司可持续成长战略要求公司既注重成长本身,更要注重公司成长与公司内部资源、公司财务政策及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它强调公司财务的协调成长和可持续成长。

在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中,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存在大量的经验与教训有待总结。在这类案例中,既有海尔集团为代表的协调持续快速成长型公司,也有以上海汽车为代表的协调持续稳健成长型公司;既有清华同方为代表的双高成长型公司,也有众多pt、st为代表的双低成长型公司。分析这些公司,成功公司的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至少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将协调成长与可持续成长放在首位。一个成功的公司其财务成长战略管理首先应强调协调成长。协调成长首先是公司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的协调。短期出现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不同是正常现象,但长期出现成长差异则容易产生问题。其次是公司成长与内部资源的协调。公司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必须有公司内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支持,缺少内部资源的支持,公司的成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再次是公司成长与市场环境的协调。公司成长必须得到市场认可,没有市场的认可,其成长就难以持续。协调是可持续的前提,没有协调成长就没有可持续成长。因而公司成长管理必须将协调与可持续放在首位。

(2)时刻审视销售成长与每股盈利成长的关系,时刻审视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的关系,时刻审视实际成长与可持续成长的关系。一个公司的销售成长不等于公司每股盈利成长。销售成长是手段,盈利才是目的,也就是公司必须在“做大”的同时“做强”。而现实生活中,“做大”与“做强”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偏差,两者难以协调成长。而当两者成长出现不一致时,有必要进行战略分析,抓住管理重点。公司实际成长也可能不等于可持续成长。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可持续成长率时,必须避免“成长幻觉”,不能为一时成长而得意忘形,而必须审查成长的可持续性及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当公司实际成长率小于可持续成长时,必须审查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及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

(3)外部市场环境与容量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内部资源与管理效率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保证,符合可持续成长的条件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关键。没有较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容量,公司可持续成长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调整公司所处行业和产业结构,提高公司科技含量是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十五”期间,公司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夯实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础。公司内部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决定公司能否抓住持续成长的机遇。很多公司失败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没有抓住持续成长的机遇,或只注重成长而忽视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或超越公司内部资源条件的制约而盲目追求高速成长。公司可持续成长是有条件的,因此具备可持续成长条件是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只有具备条件,即有保留盈余,公司才有成长动力。而一个公司要想提高可持续成长速度,就必须借助于增发或配股实现资本的高速增加。因此,高科技公司要实现高成长,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有利优势,在其它条件具备时迅速壮大,实现双高成长。

4、基本结论

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应时刻审视盈利可持续成长与销售可持续成长的关系,协调公司财务成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以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增强为核心,以持续成长型公司为目标。财务持续成长型公司必须确定以销售持续成长为手段,公司盈利为基础,盈利成长为目的,可持续成长为关键的战略指导思想,将销售、盈利、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有效协调销售与盈利、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小乔治。斯托尔克。企业成长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2]higginsc.财务管理分析[m].沈艺峰,洪锡熙,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8.76.

[3]hornec,wachowiczm.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郭浩,徐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13.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2篇

关键词:财务成长类型;成长战略管理;销售可持续成长;盈利可持续成长

财务成长战略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战略管理的核心是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原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它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已被普遍接受。然而,有大量的案例表明: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造成许多公司盲目高速发展,超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资源的约束而遭致破产或产生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公司失去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因此,研究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公司销售可持续成长与盈利可持续成长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金和环境的支持,如果资金枯竭和市场环境遭到破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基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称为公司可持续成长。

在研究公司可持续成长(有时也称可持续增长)时,美国经济学家RobertC.Higgins教授将公司可持续成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2];而另一位财务学家J.C.VanHorne教授则定义为保持与“公司现实和金融市场状况相符合的销售增长率”[3].可见,西方经济学界一般将可持续成长定义为销售收入的可持续成长率。他们认为,一个公司销售收入的成长在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增长,而公司资产的增长必须等于公司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增长之和。因此,若不考虑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增发新股筹集资金且不改变公司财务政策,则公司的销售成长率应等于资产的增长率也等于公司权益增长率。

在市场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资金投入的增加、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资金投入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留存盈利、增发股票或增加负债。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等方面。公司财务政策的改变则主要表现在公司分配政策的改变、资本结构的优化、财务杠杆的改变等方面。通过改变公司成长动力的影响因素,虽有可能使公司实现一时的快速成长,但很难保证公司可持续成长,更难保证公司健康快速成长。例如,公司增发股票筹资很难长期维持,美国增发股票的公司平均每年不到10%;增加负债必须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潜力有限,因而,这些因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成长因素。真正的可持续成长动力来自于公司留存盈利的增加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引起的相应的负债增加。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就称为可持续销售成长率。文献[2]和[3]分别讨论了不考虑资金投入和管理效率改变的公司可持续销售成长率的PRAT模型和SGR模型。

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东财富最大。根据公司价值的股息定价原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盈利及其成长能力[4].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及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而公司销售成长并非公司盈利的成长。从长期来看,由于公司资本结构保持不变,销售成长率可能等于公司盈利成长率。但从短期来看,由于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作用,公司盈利成长率可能大于销售成长率。因此,有必要将公司销售成长与公司盈利成长区别对待。

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司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技术进步、相关政策等)的持续优化和公司内部(财务资源、管理效率、经营战略、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的提高与竞争优势的维持。在外部环境不变时,公司可持续盈利成长动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而企业能力的改进与核心能力的增强最终将体现在公司财务核心能力即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上。根据PRAT和SGR模型,若考虑公司资金投入的变化和管理效率的改变,文献[5]从财务的角度提出了盈利成长的E模型和EPS模型。由于公司销售成长存在一个极限,同样道理,公司盈利成长也存在一个极限,这一极限我们称之为可持续盈利成长率。

在公司战略管理中,人们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等具体战略管理,而较多地忽视了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实践中,盲目追求高速成长,高估自身可持续成长能力而造成公司内部资源无法配套,从而陷入财务危机;过分追求销售高速成长,忽视公司盈利成长,在“做大”的同时未能“做强”;过分强调短期盈利成长,忽视公司可持续成长潜力而坐失快速成长良机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国企业在成长战略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资本依赖、过度负债、管理弱化、创新停滞和成长失调陷阱[6],因此,正确处理销售成长与盈利成长、实际成长与可持续成长的关系是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的核心课题。

2、公司财务成长类型与理论分析

在对公司盈利成长和销售成长及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进行总体描述时,我们可以将上市公司销售成长和盈利成长各分为高于可持续成长、可持续成长和低于可持续成长3种类型。将其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9种财务成长型公司组合,见表1.

公司财务成长类型在现实中均存在,并有众多的上市公司案例支持。我们感兴趣的不是现实是否存在,而是这些公司能否长期持续地保持这种成长。因此,有必要对9种公司财务成长类型进行简要分析。

双高成长型公司(Ⅰ)。从短期看,上市公司中,双高成长型公司并不少见。但分析该类公司均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有较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这是其高速成长的基础;第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至少符合配股融资条件,并且公司在上市后持续不断地进行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第三,公司内部管理效率较高,公司财务结构与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公司内部资源能够支持公司的双高成长;第四,配股价格均远高于公司净资产,而同时又能保持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水平;第五,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较低或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远小于配股增发股票筹资数额。理论上说,只要公司能够维持并满足这些特点,双高成长可以在较长时间得以维持。但实际上,由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效率的变化以及行业成长生命周期影响,长时期维持双高成长是不现实的,现实也极为少见。

持续成长型公司(Ⅱ)。理论上说,该类型公司可以在不利用增发或配股筹资时而长期实现销售和每股税后利润的可持续成长。从较短时期来看,由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公司销售持续成长而每股盈利以更快速度持续成长,但从长期来看,两者的成长速度将趋于一致。持续成长型公司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和公司发展均处成熟阶段,市场容量较为稳定;第二,公司具备持续成长的条件即税息前资产利润率大于利息率与资产负债率的乘积;第三,公司分配政策、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从公司发展来看,持续成长型公司持续成长期较长,成长较为稳健,容易受到投资者认同。

盈利持续成长、销售高成长型公司(Ⅲ)。一个公司要维持可持续销售成长速度,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资源)的支持,否则这种高销售可持续成长是难以维持的。理论上说,销售以高于可持续成长速度的高速成长,其每股盈利成长也应高于持续成长的速度成长(短期内尤其如此),但实际上,该类公司只注重公司规模的“做大”,而没有相应地“做强”,因此,这类公司成长的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这类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高速成长阶段,市场发展前景与市场容量广阔;第二,公司采取了增发新股或配股或改变公司资本结构获得了较多的现金资源,使公司销售得以迅速高速成长;第三,公司在销售高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公司盈利未能同步高速成长。所以,该类公司在其销售成长高于盈利成长的同时隐含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如果内部管理效率未能短期内改善,其灾难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许多公司在这方面犯了极大的错误,甚至遭受破产命运。销售高成长、盈利低成长型公司(Ⅳ)与这种类型相似,只是问题更为严重罢了。盈利低成长、销售持续成长型公司(Ⅷ)则居于两者之间。

盈利高成长、销售持续成长型公司(Ⅴ)。理论上说,这种类型公司的盈利成长主要受益于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因而这种成长在短期内因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效应而存在,但在长期内却难以持续。该成长型公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公司注重内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少依赖公司外部资源;第二,公司所处行业较为成熟、稳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资本结构较为合理、稳健;第三,公司没有利用或极少配股增发股票筹集资本,分配政策较为稳定。因而该类公司可视为稳健型公司。随着时间的变迁,该类公司可能向持续型公司(Ⅱ)转变。盈利高成长、销售低成长型公司(Ⅵ)则注重于内部资源的利用,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效应取得公司短期盈利的高速成长,但是,该类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可能更严重一些。

盈利持续成长、销售低成长型公司(Ⅶ)。销售成长决定盈利成长,因而销售低成长而带来盈利持续成长也只能是短期的,难以持续维持。这类公司一般有3个特点:第一,公司较注重公司内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较好地利用了经营杠杆作用;第二,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压力较大,公司销售持续成长压力加大;第三,公司分配政策较注重现金股利,而对股本成长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公司最终将向双低成长型企业转变。

双低成长型公司(Ⅸ)。该类公司销售与盈利均处低成长状态,说明该类公司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公司筹资困难,同时也说明该类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和内部资源利用也不理想,因而该类公司前景难以被市场看好,正在不断萎缩之中。

3、公司财务成长战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财务成长管理的核心是树立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思想。而公司可持续成长战略要求公司既注重成长本身,更要注重公司成长与公司内部资源、公司财务政策及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它强调公司财务的协调成长和可持续成长。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3篇

【关键字】多元化战略,经营绩效,财务风险

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通过合理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开拓新领域,降低单一业务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雅戈尔在上市之初主营业务是服装纺织业,但随着经营领域的扩展,逐步形成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双重产业结构,构成了品牌服装、地产开发、金融投资三大业务领域并驾齐驱的经营格局。

一、房地产开发业务

雅戈尔于1992年开始涉及房地产行业,相继在宁波、苏州等地累计开发各类物产300万平方米,房地产行业在其经营业绩中发挥着主要作用。雅戈尔2014年来源于地产开发板块的收入完全超越了作为主业的品牌服装的收入,达到72.14%。但随着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雅戈尔房地产收入大幅下滑。2014年雅戈尔公司实现房产项目预售收入 84.2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32.81%。雅戈尔地产开发业务2014年毛利率较上年下降13.59%。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型房企凭借融资成本、高周转的规模优势摊薄风险,而雅戈尔只是将房地产作为多元化发展一个板块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业务

公司于1993年开始涉足金融投资业务领域,出资3.2亿元投入中信证券,后因中信证券上市,股价大幅度提升,雅戈尔通过减持中信证券股份套利80亿元,获得巨额收益。2014年公司投资业务实现净利润 24.2亿元,占整体净利润的 76.68%。雅戈尔金融投资业务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雅戈尔将多数金融资产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2006-2014年财务报表得知,雅戈尔将金融资产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据绝对比重。2006-2011年,雅戈尔交易性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别为0.02%、0.01%、0.01%、7.36%、8.53%、0.01%,2012年之后,公司金融资产均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损益外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只对企业当期净资产产生影响,不影响当期净利润,可以将当期利润隐藏至该金融资产处置后才转入当期损益,所以管理层可能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从数量及金额方面看,雅戈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买入和卖出相对频繁,金额变动大,对当期利润有较大影响。

(二)在投资品种方面,雅戈尔热衷于股票投资,包括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6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市值合计55.7亿元;投资15.5亿元持有PE等项目9个。雅戈尔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取得了很好效果,对公司业绩的贡献远远大于其品牌服装业务。这样的结果主要归功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同时,雅戈尔聘请专业投资团队和参与增发及 PE 投资等策略也发挥重要作用。

三、雅戈尔多元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多元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但企业实行在多元化战略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雅戈尔的多元化战略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偿债能力角度

2012-2014年雅戈尔的流动资产均小于流动负债,营运资本为负,这表明雅戈尔有部分长期资产是由流动负债提供其资金来源。由于企业长期资产在一年内不能变现,企业短期偿债所需资金不足,企业需要从其他途径筹资,这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同时在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下,雅戈尔库存大幅上升,这使得企业速动比率较低,在0.22~0.3之间波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流动负债/负债指标可以发现,雅戈尔接近90%的负债是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压力较大。在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方面,雅戈尔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呈现出房地产企业长期负债率高的特点,这与其将房地产作为其主营业务的战略密不可分,说明雅戈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二)现金流量角度

雅戈尔201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其中的主要原因是:2014年地产开发业务受局部市场形势持续下行以及项目开发周期、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预收房款较上年降低 32.81%,以致该板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2013年有所下降。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是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与支付的利息支出的差额。从中可以看出雅戈尔在当期需要偿还的借款数额较大。

(三)存货角度。由于国家房地产政策持续缩紧,房地产开始遇冷。在2012-2013年,雅戈尔的库存总量分别为 235亿元、226亿元,其中大部分存货是房地产业存货。直到2013年房地产市场局部回暖,企业的地产存货挤压的现象才出现改观,但雅戈尔的存量依旧庞大,2014年雅戈尔的存货期末账面价值为178亿元,其中有账面价值40.21亿元的存货用于担保,这就意味着如果出现无法到期偿还债务的情况,这部分存货需要拿去抵债。可见雅戈尔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小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旭.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4篇

一、房地产开发业务

雅戈尔于1992年开始涉及房地产行业,相继在宁波、苏州等地累计开发各类物产300万平方米,房地产行业在其经营业绩中发挥着主要作用。雅戈尔2014年来源于地产开发板块的收入完全超越了作为主业的品牌服装的收入,达到72.14%。但随着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雅戈尔房地产收入大幅下滑。2014年雅戈尔公司实现房产项目预售收入 84.2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32.81%。雅戈尔地产开发业务2014年毛利率较上年下降13.59%。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型房企凭借融资成本、高周转的规模优势摊薄风险,而雅戈尔只是将房地产作为多元化发展一个板块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业务

公司于1993年开始涉足金融投资业务领域,出资3.2亿元投入中信证券,后因中信证券上市,股价大幅度提升,雅戈尔通过减持中信证券股份套利80亿元,获得巨额收益。2014年公司投资业务实现净利润 24.2亿元,占整体净利润的 76.68%。雅戈尔金融投资业务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雅戈尔将多数金融资产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2006-2014年财务报表得知,雅戈尔将金融资产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据绝对比重。2006-2011年,雅戈尔交易性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别为0.02%、0.01%、0.01%、7.36%、8.53%、0.01%,2012年之后,公司金融资产均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损益外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只对企业当期净资产产生影响,不影响当期净利润,可以将当期利润隐藏至该金融资产处置后才转入当期损益,所以管理层可能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从数量及金额方面看,雅戈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买入和卖出相对频繁,金额变动大,对当期利润有较大影响。

(二)在投资品种方面,雅戈尔热衷于股票投资,包括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6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市值合计55.7亿元;投资15.5亿元持有PE等项目9个。雅戈尔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取得了很好效果,对公司业绩的贡献远远大于其品牌服装业务。这样的结果主要归功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同时,雅戈尔聘请专业投资团队和参与增发及 PE 投资等策略也发挥重要作用。

三、雅戈尔多元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多元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但企业实行在多元化战略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雅戈尔的多元化战略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偿债能力角度

2012-2014年雅戈尔的流动资产均小于流动负债,营运资本为负,这表明雅戈尔有部分长期资产是由流动负债提供其资金来源。由于企业长期资产在一年内不能变现,企业短期偿债所需资金不足,企业需要从其他途径筹资,这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同时在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下,雅戈尔库存大幅上升,这使得企业速动比率较低,在0.22~0.3之间波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流动负债/负债指标可以发现,雅戈尔接近90%的负债是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压力较大。在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方面,雅戈尔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呈现出房地产企业长期负债率高的特点,这与其将房地产作为其主营业务的战略密不可分,说明雅戈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二)现金流量角度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5篇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目前,企业的财务能力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评分法、杜邦分析法、EVA评价方法和关键绩效指标考评法等[1]。然而,这些评估方法又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用某些指标的简单平均加权来度量企业财务能力,致使企业财务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与综合性,比如当某些评价指标高低错落时,就很难做出企业财务能力的总体评估和排序。为此,本文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建立企业财务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全面准确地评估企业财务能力。

二、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全面体现反映现状、发挥优势、规划战略、促进发展的评价目的,并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独立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1]。从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将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归纳为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五个方面。

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偿债能力(debt-payingability)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静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成长能力主要反映企业在将来一定时期后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并从质和量的角度评价企业财务发展潜力及将来发展趋势,常用的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三、主成份分析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PCA)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2]。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

2.主成分分析法的建模步骤

(1)设样本数为m,选取的财务能力评价指标数为p,则由样本的原始数据可得矩阵X=(Xij)m*p,其中Xij表示第i家企业的第j项财务能力指标。

(2)各项财务指标计算规则不同,我们应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归一化处理,由此得到标准化矩阵。

(3)根据得出的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协方差矩阵R,其中,Rij(i,j=1,2,…,p)为原始变量Xi与Xj的相关系数。这是反映标准化后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

(4)根据协方差矩阵R,分别求出特征值、主成份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份个数。求出特征值λi(i=1,2,…,p),特征值是各主成份的方差,它的大小反映了各个主成份的权重。主成分Zi的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为。根据选取主成份个数的原则,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5%-95%的特征值λ1,λ2,…,λm(1,2,…,m(m≤p)),其中m为主成份的个数。

(5)通过模型计算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解释主成份矩阵。因子载荷量是主成份Zi与原始指标Xi的相关系数R(Zi,Xi),利用它可较好地解释主成分的经济意义[4]。

(6)计算企业财务综合评分函数,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综合值,并进行大小排列:

F=a1F1+a2F2+…+anFn,其中a(i=1,2,…m),各综合因子的权重根据贡献率的大小确定,然后根据函数计算各公司的综合实力,以此对各公司进行排名,而且还可以根据各项指标评分,为各类公司提供一定的策略建议与参考。

四、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的应用实例

1.企业财务能力主因子的选取

本文根据新浪网站上提供的8家上市公司为企业财务能力评价对象,以它们2013年度的有关数据为样本(数据来自于新浪网站http://sina.com)。运用SPSS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因子特征值及其贡献率(如表1所示)。我们先来研究8家公司在2013年度的25项财务能力指标,由于贡献率反映了每个因子包含原始数据的信息量度,所以当选择前4个因子作为主因子时就包含了原始变量的91.04%以上信息量的满足了因子分析用变量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的要求。

2.主因子含义的分析

计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后,经过方差极大的正交旋转之后便得到正交因子解,如表2所示。从中看出,由于F1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X21、X22、X23、X24、X25、X51、X52、X53和X55,所以第一主因子主要概括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率、销售净利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1称为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子;F2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X11、X12、X13、X15、X26、X42、X43、X44、X45和X54,所以第二主因子主要概括摊销每股收益、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每股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产权比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2称为企业每股指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因子;F3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X31、X32、X34和X41,所以第三主因子主要概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3称为企业市场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因子;F4中系数绝对值大的主要有X14和X33,所以第四主因子主要概括每股资本公积金和净资产增长率方面的信息,故将F4称为每股指标和成长能力因子。以上四个主因子便构成了企业经财务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3.企业财务能力的评价

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8家上市公司的各个主因子得分,结果如表3所示。再按因子贡献率加权即可求出企业财务能力,公式如下:

F=(0.56384F1+0.1397F2+0.12001F3+0.08684F4)/0.9104

将有关数据分别代入企业效益的综合得分数学模型,便得到每个每个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计算结果如表3最后一列。当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越高,以及排序越靠前时,则代表该企业财务能力越好。由此我们可以对各个企业的每年财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与可持续性矩阵图的绘制

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竞争优势――取得竞争优势途径新矩阵图原理,本文创建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增长率战略决策图[10]。它以每年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平均得分为横坐标(E),从静态角度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利用及其组合效果状况;而以同一时期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分平均增长率为纵坐标(Y),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发展变化趋势。根据表4绘制的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增长率战略决策图,如图1所示。

各个样本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0.586、3.507、-5.600、1.829、-1.553、7.211、-12.565、6.001)

在图中,位于第一象限的企业是综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均强的区域,称之为明星类经营单位。处于这种地位的丽珠医药、北京同仁堂、北京双鹤公司应选择投资发展型战略,即进行必要投资,从而维护和改进其有利的竞争地位,具体经营战略包括产品差异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复合多样化等投资战略等;位于第二象限的企业是综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选择性的区域,称之为选择类经营单位。处于这种地位的上海三普制药、华北制药公司应及时调整战略。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较低,所需资金不足,负债比率高。例如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处于引进期、因种种原因未能开拓市场局面的新产品即属此类问题的产品。对问题产品应采取选择性投资战略。即首先确定对该象限中那些经过改进可能会成为明星的产品进行重点投资,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之转变成“明星产品”;对其它将来有希望成为明星的产品则在一段时期内采取扶持的对策;位于第三象限的企业是综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均弱的区域,称之为瘦狗类经营单位。处于这种地位的哈药集团、南京医药公司应选择收缩型战略或清算型战略,即通过适度缩小经营领域来减少财务支出,从而提高经济资源的利用效果;位于第四象限的企业是综合经济效益强和可持续发展性弱的区域,称之为金牛类经营单位。处于这种地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公司应选择收获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以延长产品盈利时间为主要目标。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6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战略选择;风险管理;智慧城市;银江股份

[中图分类号] F272.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部分地区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的[cs1]“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交通、住房、医疗等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银江科技集团投资建立于1992年,于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该公司长期专注于为城市、交通、医疗、建筑行业用户提品、技术化服务和应用服务。公司以“引领智能技术未来,开启物联网新时代”为公司发展理念,公司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智能识别、移动计算和数据融合三大模块相结合的自主研发产品。

一、智慧城市产业PEST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

公司在数字医疗、城市交通、智能建筑行业这三个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提供的智能化技术、产品和应用服务被客户所认同,未来市场前景可观。在十三五规划要点中也重点提出要大力扶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科技、环保低碳、高新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的壮大发展。这一系列规划的出台将对银江股份这一类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提供政策支持作用。

(二)经济环境

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产业、交换、消费等结构正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在各项结构转变的过程中,经济体制也趋于更加合理;虽然通货膨胀现象时有发生,但从整体来看,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消费水平也有所上升。

(三)社会和文化环境

我国城市化率不断上升、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带来一系列资源以及利用效率的问题,城市交通、医疗住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已经日益出现在人们的正常生活当中。智能城市就是在这些背景下产生的,且其需求也是日益见长,智能化的内容也不断有新元素的加入,我国智能化住宅将成为住宅市场的主流。

(四)技术环境方面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业务、新服务飞速发展,带动产业链向高端产业不断延伸,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也因此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14年至今是大数据高速发展时期,多种创新型商业模式得到市场的认可,新产品和服务开始逐步形成稳定的刚性需求,市场的细分也开始走向差异化竞争。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智能交通建设起步较晚。

二、财务分析与存在的风险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来说,合理或适当的流动比率为2。由表格可以看出银江股份2013年、2014年流动比率偏低,2015年有所上升接近于2。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存货。说明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并不是非常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标准等于1时较为适当。从表格看,银江股份近三年的速动比率都是接近于1的,但2015年有所调整,上升至1.48。

(二)盈利能力分析

表2 银江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表

数据来源:银江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5年年报相关数据整理

1.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银江股份在2015年营业利润为负值,通过年报可知银江股份在2015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而营业成本却反而增加所致。可见公司还需要在成本方面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而在三项产品中智慧交通的毛利率同比上年是下降幅度最大的,2015年年报显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三项业务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减分别为-22.43%,-9.51%,10.43%,而近几年的年报显示智慧交通较另外两个业务的毛利率一直涨幅不大跌幅不小。

2.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值。2015年银江股份成本利润率有所下降,表明该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不当,获利能力减弱。

3.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值。由表格分析可以看出,银江股份近三年总资产报酬率逐年走低。该指标表明,银江股份近三年公司内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下降,投资资产创造的利润下降,资产利用率较低,公司获利能力减弱。

(三)发展能力分析

表3 银江公司营运能力分析表

数据来源:银江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2015年年报相关数据整理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本期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差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银江股份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下降严重,2015年为-16.56%。结合年报分析可知该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为193500.20万元较2014年231905.37万元下降了38405.17万元,可见2015年公司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公司应随时关注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方向与业务比重。

2.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代表企业当期净利润比上期净利润的增长幅度。2015年较2014年急剧下降,降至-41.22%。由2015年年报可知,虽然成本费用均有所下降,但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幅度大于成本费用下降幅度,归根结底是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大幅度下降导致。

(四)小结及存在的风险分析

1.由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来看,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虽然在不断提升,至2015年流动比例接近于2,但与东华软件、易华录和千方科技等同行业企业相比其短期偿债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而公司采取的总包业务模式也是导致了短期偿债能力弱,智慧城市在国内属于新兴产业,由于智慧城市总包项目具有投资总金额大、项目建设周期长、项目所涉及的地方政府部门机构多、总包合同大多为较笼统的框架性协议的特点,存在项目结算的进度可能不达预期的风险。因此容易导致延期投入或者无法持续投入,以及成本各项费用控制不当、公司现金流压力和回款压力等因素造成项目部分或全部无法实施或延期的风险。

2.在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中,可以看出营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通过年报揭露,其中一部分源于投资并购的子公司北京亚太安讯三年合计业绩承诺严重不达预期,最终导致利润不达预期。随着投资并购项目的不断增多,公司与被投资并购的企业之间存在业务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异地团队管理带来的管控风险等因素都给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与风险。

3.结合盈利能力指标与发展能力指标分析来看,该公司营业利润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的比较严重,特别是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增长率以及净利润增长率均下降至负值。银江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收入主要来自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2015年上半年三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5.07亿元、1.22亿元、3.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8%、-3%、-5%。通过2015年年报分析可知智慧交通毛利率降幅最大,且该业务成本占营业成本的增幅也是最大的,同比增加了41.16%。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对业务成本费用控制方面有待加强,以及三项业务的比重投入应该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财务战略选择与风险管理

通过前文对智慧城市产业的PEST分析以及对银江股份的相关财务指标汇总整理综合分析可知该银江股份处于成熟发展阶段。智慧城市产业已经趋于稳定,销售额较大而且相对稳定、利润也较为合理。银江股份在增长阶段的投资已经获得了一个较好的相对市场份额,银江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80,净利润行业排名第67(共247家)。现在的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效率、保持市场份额上来,关键的企业风险在于能否维持这种稳定成熟的阶段,以及能否保持强大的市场价值。

(一)择优投资项目,提高偿债能力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弱源于智慧城市总包项目具有投资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政府部门机构多、与政策变更息息相关等特点,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政府换届和其他相关法律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变动,及时改变公司对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同时,在投资项目时,选择信誉财务状况较好的地区拓展业务,由专门的部门工作小组跟踪业务开发进程,及时向管理层面反映,并且按照项目计划严格把控成本费用支出,以此降低由于总包业务模式带来的风险。财务战略的重点是提高业务收支结余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寻求可持续增长率的提升,达到与实际增长率的平衡,是资金得到合理的筹集与运用,提高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二)分散业务投资,提高营业利润

智慧交通毛利率下降最大且其成本所占营业成本比重也是最高,而如今智慧产业行业竞争也较为激烈。为了规避行业集中化而造成的风险,公司应该积极拓展其他相关细分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公司应该加强成本管理控制,适当减少对亏损业务的研发投入与支出,采取“存量”业务和“增量”业务并重且比例优化的经营方式。适当控制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业务总包+数据运营服务中“增量”业务特别是数据运营创新业务在公司业务总量的比例,由此可以尽可能提高公司业绩,减少亏损。此外,公司应该经常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划与政策,及时改变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对细分产业的投入比重,筛选信用优质、财务充裕的客户共同合作形成双赢。银江股份有很大一部分子公司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拥有15%税收优惠政策,公司可以借此运用合理的税收筹划,较大程度减少税收,提高利润。

(三)优化公司治理,提高运营效率

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需要强大的团队管理作支撑。投资并购企业所带来业务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异地团队管理带来的管控风险都给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以及盈利带来不小的阻碍。公司在投资并购方面采取较为稳健的投资策略,审慎选择投资标的,投前做好市场以及收购对象的尽职调查工作,并完善投资并购协议以减少法律风险,从而不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规模。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有效保持和完善核心人员的激励机制,尽量降低由投资并购带来的团队管理风险。通过优化改造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股权,实现了子公司管理层持有其经营子公司的适当比例股权,实现了管理层、骨干、股东三者利益更加均衡。营造了公平和谐的办公氛围,降低了核心人员流失的概率,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稳定、有保障的环境。

四、结语

银江股份凭借着灵活的资本手段及深厚的主营业务功底,公司在智慧城市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银江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已渐成气候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行业竞争优势,并朝着我国领先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据运营服务商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参 考 文 献]

[1]苏曼.共创・共享・共赢――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录[J].中国安防,2014(23):84-87

[2]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3):6-12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7篇

然而,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制定一个战略远比执行一个战略容易,公司的失败并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乏战略执行力,即公司实现各项战略目标的能力。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以衡量公司财务战略目标与执行效果。通过对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可以发现财务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财务战略目标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达到最大化资源使用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可以对公司决策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使其适时改进公司流程,形成正确的经营决策。所以,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系统,也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

一、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一个设计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达到以下目的:(1)判断现有战略的获利能力;(2)发现战略的薄弱环节;(3)有效配置公司稀缺资源;(4)评价管理业绩。根据上述基本思想,在构建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时要考虑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建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时,应紧紧围绕财务战略的本质选择设置关键因素,而不应该离开资金效率的本质内容及其发展规律,主观随意的排斥或增设某些指标。

战略性原则。战略的实质就是要体现公司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它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关键因素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必须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协调企业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推动其核心能力的培植与发展,提升可持续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设计指标时应注意用于描述财务战略核心竞争力的非财务指标的运用。

通用可比原则。绩效评价不仅是同一个公司不同时期的比较,更重要的是与不同单位之间的比较。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考虑其通用性和可比性。具体来说,设计评价体系时应分析大多数公司财务战略的共性,按照共同点设计评价体系,以适应不同公司之间的绩效评价与比较。同时还要注意指标体系中各种参数的内涵与外延要保持稳定,适应公司不同时期财务战略的比较评价。

前瞻性原则。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既要体现公司现存的理财环境和管理状况,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理财环境的变化趋势、公司的竞争地位、未来的发展潜力,兼顾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因此,评价体系中不但要包括反映企业过去业绩的滞后性的财务类指标,还要包括能体现企业未来效绩动因的前瞻性的非财务指标。

激励性原则。绩效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设计什么样的评价指标,就会引导公司向什么方向发展。因此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激励性。

动态性原则。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因此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应能反映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调整情况,如随着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的不同调整评价的重点等。当然,战略财务管理的动态调整一定要适度,过于频繁会造成管理的混乱。

二、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方法

国内现阶段普遍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两大类: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和以公司价值为基础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下的财务报表数字为分析对象,以权益资本净利率为核心指标并伴随各种功能比率构建而成的。它的优点在于数据来源明确、客观、可验证且易于获得,操作简便。但是,该体系将评价的范围仅局限于公司内部过去绩效的评价,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能做出考评而难以改善公司未来的状况。同时该评价体系还忽略了理财环境对绩效的影响。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公司愿景为基础,以创造公司价值和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核心指标构建而成。它的优点在于综合考虑公司内部经营、自我学习及发展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不但较全面评价公司历史经营业绩,而且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

以上两种方法均不能应用于财务战略的绩效评价,因为它们不能有效地诠释财务战略的本质,即在优化财务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公司财务资源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因此,对于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根据财务战略的本质分析,本文欲采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设立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关键因素分析法(key SUCCESSfactors,KSF)是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方法之一,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提出,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绩效评价中。关键因素分析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评价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总体规划的方法。该方法认为:在绩效评价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评价活动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通过对关键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评价系统的评价体系。

利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可将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财务策略层。按照公司财务策略组成内容不同,这一层面又分为筹资策略、投资策略和股利分配策略。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8篇

依据公司生产活动、经营类型、分配制度的差异与不同,可以将公司财务发展战略划分成项目投资发展战略、投融资发展战略、利润分配发展战略等不同的管理类型。由于我国公司的经营类型不同,导致公司在资金分配、投融资、项目开发等活动中,产生差异化的管理目标和管理重点,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资金筹集的方式与属性来进行划分,将公司财务发展战略划分为收缩性财务发展战略、防御性财务发展战略、稳健性财务发展战略和扩展性财务发展战略,一共四种类型;或者根据公司经营方案的期限长短,将财务发展战略划分为阶段性发展战略和长期发展战略。

首先是公司项目开发的财务发展战略,该战略包括项目选择、项目成本预算、项目成本核算等等,于此同时,还应当留意经济市场中其他类似的项目开发方案,进行横向比较;在其他相关领域中,寻找潜在的投资发展机遇;其次是公司投融资的财务发展战略,该投融资战略中,公司应当对市场上存在的多种融资渠道进行详细分析与认真比较,在保证公司获得融资资金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投融资方案。目前,国内公司的主要投融资额渠道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股权交易融资、上市融资,即以发售公司股票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一种是借贷融?Y,即向第三方金融机构或者银行申请贷款,获得融资资金;第三是公司资金分配的财务发展战略,即结合公司的现实发展需求、市场供需规律,确定关于股票发行量、股息分红的相关事项;最后是公司全面管理的财务发展战略,依据公司的发展规划、经营战略,制定全面财务管理机制,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公司经营实力。

二、我国大中型公司的财务发展战略中存在不足

一是,公司发展发展战略受到经济市场和外部环境中风险因素的影响。从我国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公司在制定财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市场经济的供需变化,同时也要顾及到市场的金融投资环境是否稳定。因此,经济市场的供需、金融投资环境等外部条件,成为公司制定并执行财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公司在未来阶段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开发建设、投融资活动具有密切联系并产生指导作用。现阶段我国大中型公司在制定财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导向、市场经济变化、金融投资环境,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尚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的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加强发展与建设,从而给大中型公司制定财务发展战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困难和阻碍。

二是,公司在制定财务发展战略中,需要进行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组织结构、部门职能、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调整。首先,部分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不合理,部分职能部门欠缺,部分职能部门过于臃肿,降低了公司经营管理的能力,不利用公司财务发展战略的执行。其次,公司的财务发展战略应当与公司生产规模相适应。根据公司的生产制造、服务需求,制定具体的财务发展战略,即理解为:当公司的发展规模比较小,那么公司的财务发展战略可以因地制宜,相对简单、明了。

三是,公司在制定财务发展战略过程中,内容设定不合理。大中型公司财务发展战略的制定关系到公司未来阶段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全部活动,因此应当选择慎重制定财务发展战略的实施内容,具体包括:首先,公司的财务发展战略是围绕一个建设重点,还是同时具有多个建设发展目标;其次,确定公司的重点生产经营项目,将工作重心确定在项目开发、科学研究还是产品创新等领域,并为公司的经营活动配置足够资金;最后,判断公司走稳增型或者扩张型的发展模式。上述几点共同构成公司的财务发展战略内容,需要予以认真考虑。

三、大中型公司财务发展战略的优化设计

一是紧密结合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布局。优秀的人才储备、稳定的政策以及雄厚的市性场资金资源。这些都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求的硬件条件。所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财务战略。当在制定财务战略时,以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为核心,从市场中获取任何时候企业最缺的就是资源和合理的战略,特别是企业发优势资源做到取之于市场用之市场。充分利用复制原理从资源、信息以及战略上,复制国内国际优势企业的经验做法,紧密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的动态适时作出企业战略调整,使得企业始终与市场周期保持一致,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供货商以及客户的关系,以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在金融市场中立足,完善企业的财务战略信息交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建立信息渠道、信息传递者以及企业的声望,如此长期保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财务战略。

二是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克服企业盲目性。对于企业内部影响财务战略制定和执行的两大问题,企业应该从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控制企业盲目性两个方面着手去完善。具体的措施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需要企业加强对财务部门人员素质的培养,强化其竞争意识和执行力度,使得企业从财务战略的源头上保持财务战略的执行机构的力度。其次要求整个企业以科学的规章制度作为评价标准,从管理层到员工施行责任制,从而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最后严格控制管理层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审核力度。

三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财务战略。任何时候,企业最缺的就是资源和合理的战略,特别是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而事实上资源才是战略制定的真正制约者,这些资源至少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

财务与公司战略第9篇

(一)人事管理

母子公司人事管理主要针对子公司高级管理者,包括其职责、权限、权利、义务等相关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以及相应的管理程序。集团公司大力推行下属子公司领导人员任期、轮岗和交流制度以及财务总监(总会计师)交流制度,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纳入年薪制考核管理,同时通过开展“四好”领导班子活动,对各下属子公司整体经营班子从政治素质、工作业绩、团结协作、作风形象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和评价,极大的促进了下属子公司管理层经营业绩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

目前集团公司财务模式为分权式,集团公司只保留对下属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将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决策结果由子公司提交集团公司备案。各子公司相对独立,集团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

1.强调对结果的评价

集团公司强调对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考核,并与主要经营者个人绩效直接挂钩。为此集团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子公司从科研任务、产品交付情况、收入利润指标完成情况、安全质量工作、科技成果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其中在财务方面主要从收入利润计划完成率、增长率以及资产周转率等方面进行考核。

2.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拥有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

集团公司对于子公司资本增减变动、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贷款、担保项目均拥有最后的审批权,对于非重大财务决策项目(如一定金额以下的投资项目、贷款、担保项目等)实行备案制度。需报批的投资项目包括:项目投资超过企业净资产50%;一般单位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其中贸易类达85%以上,多元业务75%以上;集团公司已有规划布局的防务产业和民用航空产业的能力和条件建设;可能引发内部无序竞争的项目;超出集团公司已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或产业限定的。

3.子公司财务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

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集团公司财务工作战略规划与预算管理,负责制定并下发财务管理制度并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子公司设置独立财务机构,接受集团公司财务部的业务指导,负责向集团财务部报送本单位经营业绩情况,目前主要采取月度财务快报、旬报、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等形式进行反映。

4.财务主管备案制

各子公司财务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更换要求在集团公司备案,同时对部分较大的下属企业实施了总会计师轮换。

5.全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推行大集团战略,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全面推行预算管理,下发了《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并设计了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编制体系。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开始编制五年预算及三年滚动预算,将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落实到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实现“战略落地”,对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审计管理

目前集团公司开展的审计内容主要是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包括子公司经营者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年度决算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等,由于集团审计部人员较少,项目审计人员主要由集团审计部从各子公司财务人员或审计人员中选派,集团审计部工作人员负责审计项目过程监督、协调及结果确认。内部审计的开展增强了子公司经营的透明度,促进了子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控风险的发生。

(四)信息管理

目前集团公司正倾力打造“数字XX”,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集团公司协同工作平台,支撑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特别是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在统一子公司财务软件的基础上,通过XX网实现了各单位与集团总部的信息联网,为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快捷、准确的财务信息,加强了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度。

二、集团公司母子公司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在母子公司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集团公司实施大集团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但是,由于集团本部是由原部委演变而来,集团公司的成立带有浓厚行政干预色彩,国有产权“一股独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多元化,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母子公司管理较多使用行政命令模式,而不是靠资本说话。要实现战略转型,跻身世界500强,必须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管理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的问题,理顺母子公司权责利关系,实现母子公司的战略协同,使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在母公司统一的战略、资产、财务、人力、信息等资源优化配置下,形成核心的市场竞争力,使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目前,集团公司在母子公司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战略管理方面集权不够

由于集团公司部分下属子公司基本上不存在资本、技术、财务和人事上的联系,业务重叠,甚至是竞争对手,经常出现利益分歧和冲突,尽管集团公司强调战略协同,但由于战略管理方面集权不够,缺少对子公司战略制定、实施的监督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可能导致子公司在制定战略时存在本位主义,难以统一到集团战略上,影响集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财务管理方面有待加强

集团公司从财务人员管理以及财务资源控制方面对子公司实施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但是笔者认为要适应大集团发展战略,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在保持子公司经营自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集权式管理,为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1.对财务负责人的管理。虽然在近几年集团公司对部分单位的总会计师进行了交流,但是对于财务负责人尚未实行委派制,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出于本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作出不符合集团战略的决策,不利于集团公司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控制促使子公司的财务决策符合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2.全面预算管理。集团公司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存在重预算编制、轻过程控制与考核的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形成对预算偏离的定期分析汇报制度,预算执行结果未全面纳入子公司的考核,削弱了预算对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支持作用。

3.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目前集团公司主要采取收入、利润指标对子公司进行考核,采取此类考核指标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子公司盲目追求收入规模,忽视收入质量以及对资本成本缺乏考虑,影响集团公司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不利于集团公司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4.财务信息集成化程度不够。目前集团公司已全面实现各子公司的财务软件的统一,并通过金XX网实现了与总部的连通,但是财务数据的集成化程度还不够,不利于相关领导获取实时、动态、直观的财务信息。

(三)投资链管理需加强

为实现集团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鼓励子公司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集团公司放宽了子公司自主发展项目或产业的投资决策审批权,同时对集团控股公司的投资管理权放宽到集团公司以下第三级,上述措施充分调动了各单位主动率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由于子公司投资权过大,投资链延长,带来监管上的难度,子公司可能存在盲目投资、扩大经营规模的行为,存在投资监管失控的危险。

(四)审计管理内容有待丰富

集团公司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内部审计范畴上,审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同时审计人员存在缺失、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实施子公司审计控制。

三、集团公司母子公司管理制度安排相关建议

按照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整合后,集团公司本部将成为控股公司,整个集团通过整合,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资本授权经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子公司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母子公司管理制度,将对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实行战略管理集权式管理

在现代企业中,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在公司战略管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董事会根据股东会的战略发展要求制定相应战略发展方案,经股东会决议通过后,委托管理层实施战略发展方案。在集团公司战略发展中,母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各自遵循上述原则。在集团公司的战略管理中,为保证集团整体的战略协同性,笔者认为集团公司对战略的管理应采取集权式。结合集团公司目前的战略管理现状,笔者建议具体做法如下:

(1)母公司董事会成立战略发展委员会负责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发展方向确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方案设计、战略实施监督、战略实施结果评估等);

(2)母公司战略定位以增强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战略发展方向,在此前提下建议选择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即集团公司的业务重组或资源整合向核心业务和业务增值能力强的方向集中;

(3)子公司战略服从母公司战略,下属子公司根据自身优势结合集团战略拟订战略发展方案上报集团审批;

(4)战略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负责按照集团战略对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进行批复;

(5)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批复的战略进行实施;

(6)母公司对战略的实施进行监督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在上述集权式管理模式下,可以督促子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统一到母公司发展战略上,实现集团战略发展的协同性以及集团整体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最终实现集团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二)强化投资链管理

在目前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投资决策审批权放宽、投资链延长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必须强化对投资链上各控股公司的控制监管力度。各控股子公司、孙公司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母公司以资本为纽带,逐级履行出资人实际控制权利;各控股子公司、孙公司会计信息必须按照规定纳入合并报表口径进行反映;投资链上各控股公司必须履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对于影响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重大事项及时逐级上报备案或审批;集团公司考核、审计延伸至投资链上所有控股公司。通过上述措施,防止因投资链较长所导致的母公司控制力度逐级弱化,防范投资运作风险,在有效激励各子公司自主发展积极性的基础上,约束各子公司的经济行为。

(三)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控制促使子公司的财务决策符合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财务管理是母子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要实施对子公司的有效财务控制,必须在财务人员的控制方面采取措施。在集团公司目前的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笔者建议推行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委派制。

1.明确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选拔任用标准,包括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职业素质、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

2.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所有者或主要出资人,向子公司派出财务主管,由子公司董事会聘任;财务主管受母公司人力资源部管理,定期向母公司进行述职汇报,并接受母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考核和测评,其激励机制纳入母公司薪酬委员会的管理。

3.财务主管在子公司处于双重身份,一是作为母公司经营者的代表,贯彻执行母公司的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政策制度以及章程,对子公司经营活动以及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二是承担子公司主管财务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的职责,建立健全子公司的各项财务控制体系,协助子公司经营者做好各项重大财务决策。

(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整合集团资源、强化内部控制、全面提升全集团管理能力、实施大集团战略的主要手段,在下一步的预算管理改进工作中,笔者认为应强调以下几点:

1.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编制应与战略目标相结合,由于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在系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集团公司现有资源能力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从而可以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另外,由于松弛的预算会提高子公司经营者的工作回报和个人目标实现的概率,预算松弛的现象难以避免,因此母公司预算编制部门应积极与子公司进行有效沟通,深入了解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尽可能减少预算松弛的现象。

2.强调预算执行的动态控制。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预算控制来掌握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促使各子公司的预算执行活动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应建立定期(季度)汇报制度,各子公司应认真分析预算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的纠偏措施,集团公司财务部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向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报,从而动态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使子公司的经营行为始终统一在集团公司预算目标之上。

3.强调预算的考核与奖惩。预算考核应与经营者业绩考核挂钩。集团公司建立、完善预算考核奖惩办法,全面考核子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控制、预算调整、例外事项的申请、执行预算的及时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以及预算执行效果,两者在预算考核中所占的权重由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

(五)加强对子公司的审计监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