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态城市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5 17:13:20

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概念第1篇

【关键词】绿径 输氧系数 指状规划 绿道 绿带

随着近年来沙尘暴、沙漠化等现象的日益严重,人们熟悉到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之肺”,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的关注。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而不再仅仅是绿地的美学效应了。

1 绿地生态效应的几个概念

1.1 手指状规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彼得-布莱茨的罗夫为首的一批规划师提出了大哥本哈根区域规划建议,就是闻名的手指状规划。手指状规划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整体城市,而是若干个不连贯的小城镇。他们紧靠快速火车铁路线,如同穿在线上的珍珠。未来的城市集中在五根伸出的手指上,而现有的城市则就是掌心。选择此种方案在生态效应方面的体现就是有可能从手指缝隙中保存楔形绿地。

若城市地处内陆,其对外交通向四面八方放射,就可能产生星状反吸引模式。若从长远来看,其夹角迟早要被填充,终于形成传统的大城市。西蒙特在《地域环境》一书中提出解决办法摘要:限制个走廊进入市中心区,使它们和环线相接,在郊区道路焦点上建立新的城市次中心。市区由居住走廊构成发展轴,以快速有轨电车和市中心联系;二次中心则由铁路和交通干线沟通,可视为地区性发展轴。

假如能够坚强立法,严格控制一开始指状规划师后的楔状绿地不被开发,那么绿化在城市中的生态效应就会起到很大功能。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边界总是在不断的扩大,预留的楔状绿地总是被不断的侵吞。

1.2 输氧系数

在常年盛行风的功能下,位于各方向上的城市保护绿地对城市的输氧功能不同,可称之为输氧系数,规划实践中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情况。第一种,在城市规划的范围内,位于城市输氧系数大的方位,假如绿地的产氧量大,应将强管理和适时进行植物的更新换代,以保证充足持续的氧气供给量;假如绿地的产氧量小,应通过改善植物的种植结构,增加种类和绿地面积,以增加产氧量。第二种,在城市规划的范围内,位于城市输氧系数小的方位,假如绿地的产氧量大,在保证其生长发育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疏通城市的输氧走廊;假如绿地的产氧量小,除了要改善植物的种植结构、增加种类和绿地面积外,还应着重限制在此方位上各类城市用地的建设和对绿地的侵蚀。应当把产氧量多的绿地置于输氧系数大的方位,把产氧量小的绿地置于输氧系数小的方位。

输氧系数的计算公式摘要:Si=Fi*Ui

式中摘要:Fi为i方向的风向频率(%);Ui 为i方向的平均风速(m/s)Si表示来自i方向的污染程度。

1.3 绿道

绿道(Greenway)是指不同宽度的绿色廊道构成的网络。根据功能,主要可分为三类摘要:生态绿道,休闲绿道和历史遗产廊道。绿道主要指自然形成,或历史本来存在,如河流、山谷构成的廊道,也包括完全人工的,如城市林荫道,运河廊道当然也包括在内。廊道连接各生境岛屿对野生生物保护具有重要的功能。生态学家提出建立景观廊道线状联系,可以将孤立的生境斑块连接起来,提供物种、群落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

1.4 绿带(GREENBERG)概念

随着人们熟悉绿带在大伦敦规划中限定城市发展轮廓的功能。绿带概念作为控制城市发展和为城市提供生态绿地的功能,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城市的规划中。比较典型的有华盛顿景观规划和政策框架。

2 生态规划概念的实践

2.1 波斯顿骄傲的“蓝宝石项链”

早在100多年前(1879-1895),Olmsted和Eliot就将公园、林荫道和查尔斯河谷以及沼泽、荒地联系起来,规划了至今成为波斯顿骄傲的“蓝宝石项链”。在 1883年,景观设计师克里夫兰得(Cleveland)为美国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斯做规划,当时明尼阿波利斯还是一个小镇,克里夫兰得让市长和决策者在郊区购买大面积的土地,用以建立一个公园系统。在土地还远未被开发时,就非常廉价地买到了大块土地。这一行动是为50~ 100年之后的城市所规划的。如今100多年过去了,城市已经扩大了几倍,但这些廉价购得的土地却成为城市中宝贵的绿地系统。这样一个绿地系统的形成,不光是要一个好的概念,同时需要城市决策者提前50-100年进行投资。在同时代,当堪萨斯和克里夫兰都还是小镇时,就用便宜的地价在其郊外购置大量土地,结合区域的河流水系规划建设并一直保护了一个绿地系统。这一当时尚在郊区的绿地系统而今已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了,成为居民身心再生的场所。由此可见,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既定边界。需要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

2.2 广州的总体规划

广州的总体规划中提出城市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探究院提出了一个“巨型绿心”规划方案,以营造生态和谐的“绿色广州”。

这一规划由绿心、绿核、绿廊三部分组成。绿心即都会生态核心区,包括海珠果树保护区、小谷围生态公园、东南部生态农业保护区等面积达180平方公里的地区;绿核指地区生态调控区,包括陈家林风景名胜区、芳村花卉博览区、大夫山森林公园、莲花山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香江野生动物园等;绿廊指生态联系廊道,包括珠江及其支流沿岸绿带、组团绿化隔离带、道路绿化带等。

方案以巨型绿心为生态核心,以珠江、白云山为生态主廊道,以珠江支流、城市组团间绿化分隔带为生态次廊道(绿廊),以主要风景名胜区为地区生态调区(绿核),形成开放式生态网络结构。

广州市的概念规划也提出摘要:以山、城、田、海的自然特征为基础,构筑“区域生态环廊”、建立“三纵四横”的“生态廊道”,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建设“三纵四横”生态廊道摘要: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城市无限制蔓延,提高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同时维持生态系统良好的结构,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规划在广州市域形成三纵四横的七条生态主廊道,构成广州市域生态格局。另外,在“区域生态环廊”和“三纵四横”基础上,打通汇集到珠江、沙湾水道、市桥水道等密布城乡地区的河网水系形成网状的“蓝道”系统,加之城市基础设施廊道、防护林带、公园等线状和点块状的生态绿地,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型网络式生态廊道体系,形成了“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的山水城一体化城乡生态格局。

3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绿地效应的了解,可以强化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绿地规划的重视,规划师、建筑师要有前瞻性眼光。

参考文献

[1《城市绿的生态环境分析》.曾洪立.《城市规划汇刊》 1999年2月.

[2《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王祥荣.《中国园林》 1998年14(2)

生态城市概念第2篇

关键字: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一直都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方,但是近些年以来,由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类生活的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与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因此,我们要响应中央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 生态发展指的是在不过度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现代的科技手段或者方法,来力求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二十世纪由于各个国家进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极端天气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地球资源面临枯竭、全球性气候变暖等不断出现的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反省先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反省的进一步加深,生态建设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导向。 所谓规划生态城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其中有几点是被大家所共识的:第一,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依托于生态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建设生态城市必须首先保证经济的环保模式,也就是说必须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第二,生态城市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先进科技等多方面进行规划,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不仅要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而且还要为人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基本原则 (一)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根本指导的。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引发的生态危机是人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动力。生态危机日益威胁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清晰地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损害后展其经济的能力为代价,人类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注重眼前增长而不顾未来的自毁式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应以适宜的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城市,主动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为人类后展扫除障碍,争取生态环境空间。 (二)以实现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应是以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城市是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城市中各种人工建成环境。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与空间越发紧张,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日益加剧。为此,生态城市规划必须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逐步优化、提升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缓解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并最终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 (三)以城乡有机统一体的“生态区域”为依托 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是以城乡有机统一体的“生态区域”为依托的,生态应是基于宏观地域环境背景下的整体效益评价,而不是某地区的微观效益评价。城市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城市与其周围城市、城市与其周边乡村都存在着资金流、信息流、人口流、产业流、物质流等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其所依托的“生态区域”。只有建立起城乡有机统一的、社会经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区域”,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才有可能和有生命力。城乡有机统一的“生态区域”将为“生态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赖以生存的“养分”,使其得以建立、发展和成长 (四)以物质和资源、能源的“生态化”生产与循环利用为路径 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赖于城市的各种物质生产及对各种资源、能源的利用。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是将物质生产、资源与能源消耗看作一个单向的过程,例如大量使用过的物质产品、能源与资源被视为“废弃物”而简单地丢弃或处理,如此造成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生态足迹”不断加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以物质和资源的“生态化”生产和循环为路径,减少物质生产、人们生活过程中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提高清洁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水平。力求以较小的生态环境代价来实现人类经济社会“无限”发展的追求,给人类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李问。 (五)以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生态意识为支撑 人类的思想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改变的内因和原动力。只有人们从思想上}人识到人类挑战生态极限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危机,及其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威胁,人类才能从行动上坚定地承担起生态责任。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有赖于人类社会整体生态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每个人都树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效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探讨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以下就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大量自然绿地被替代 我国很多城市的原有自然绿地大都被替代,有的被人工绿地替代、有的则被水泥硬化,有的则被高楼大厦覆盖…… 这都导致了城市生态自然功能的退化,使得空气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净化,给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二)热岛效应不断加剧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大量自然绿地被替代为一座座工业厂房的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CO2 ,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不断加剧。此外,城市总体面积不变,而人口和建筑的日益增多,来自建筑物的热辐射作用和阻碍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热岛效应,甚至有的城市部分区域的气候都出现异常。 (三)污染严重化、水资源严重匮乏 随着大量绿地被替代,热岛效应的不断加剧,城市工业区和人口的大量积聚,导致大量工业废弃物、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都会给城市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城市又是用水最为密集的地区,导致很多城市的水资源极度匮乏,否则国家也不用花大力气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当然这只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噪声扰民 噪声扰民是现代所有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城市人流量大、车辆多,而且工厂机器多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噪音的来源,给城市的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五、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近些年来,人们在关注污染防治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整体居住环境,针对以上分析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所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城市的生态规划,以维持和稳定生态系统,提高我们自身的居住环境呢?笔者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从整体的角度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 在规划和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工程中,首先应注重绿地系统的规化,以建设整体性强、立体式的多层次绿地系统,并将其与城市各功能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在划分绿地系统时,可以分为公园、生产、附属和防护等多种形式的绿地。尤其是应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还应着力提升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并在规划与建设过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亲近自然的基本原则,将自然山水融入城市之中,确保制定的城市的各系统规划具有生态战略意义;二是坚持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详细的中心城区的布局与规划,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加强绿化管理;三是确定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总思路和有序的建设步骤。 (二)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规划,打造城市交通生态长廊 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加剧城市的交通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交通环境问题,这也是我国城市目前面临的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虽然各地在开展限行和摇号等多种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当前建设与规划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而这就需要打造与生态城市核心或者区域发展的“心脏地带”相连接,构建“城市交通生态长廊”。这必须基于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下,用绿色环带包围城市主干道和街,形成良好的城市交通生态长廊,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能力的同时改善城市的环境,并在城市道路两旁规划宽而长的绿化带,以更好地衬托城市的生态美,达到整个城市交通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境界。 (三)营建合理的城市水体环境 在城市环境因素中,水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体与绿化的有机结合就营造了优良的城市自然环境。水面的蒸发和渗透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促进植物稳健生长,而水边的植物则起到阻止泥水净化雨水,从而有效降低水体的污染度。大的水体环境还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而且水体的热容比陆地大,降温速度也比陆地慢,以给人们带来清凉而又湿润的空气,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 (四)营造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切入点,突出体现“山、水、城”浑然一体的城市特色,充分展示现在城市的古文化底蕴和所具有的当代文明风貌,形成独特的城市人居环境,并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再将其融入具体的小区与街道的建设之中,张扬城市的个性特征,使城市文化底蕴与现代生活气息融为一体,提升文化内涵和品味,大力营造新的城市亮点,用文化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营造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

六、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或称原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二)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面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其生态服务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满足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为公众环境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等,所以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对城市公共广场、城市公共绿地等进行组织安排,而对城市边缘地带,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的作用和布局缺乏深入研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对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七、结束语

生态城市概念第3篇

【关键词】概念规划;布尔津县;城市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引导规划开发过程,实现经济、政治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的管理职能[1]。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格局以及发展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城市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是确保城市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为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管理中所具有的特殊的地位,业界认为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主要的生产力。但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规划体系以及城市发展都有着严重的滞后性。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管理和制约的影响也越来越凸显。而概念化的引进,则给城市规划管理带来的新的革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规划标准,改变了死板和适应能力低的规划标准,实现了城市规划的变革。对于概念规划及其在新城区规划应用,本文将以布尔津县为例进行探讨。

1、概念规划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总的来讲,概念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原则性,是宏观的战略性规划,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略性强烈:概念规划涉及到了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功能定位以及目前的布局问题等等,强调从区域的高度以及全局出发编制规划方案。其价值在于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清晰的战略概念。例如,广州概念规划突出的是“山、城、田、海”的格局的概念[2]。

有研究性的总体思考:同程式化的城市规划不同,概念规划强调的是研究性,包含了科学性的工作方法,使用先进的理论等等,其重视的是理论的创新。规划的成果是作为咨询和建议的,是不具有法定约束力的。

宽阔的区域分析视角:概念规划对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以及作用都十分重视,而且还强调城市同城市内部间的协调。规划方案应该坚持接受区域发展的原则。例如,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等规划,特别是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因而,概念规划同区域规划是能够很好地衔接的。

自由的编制程序及规划形式:概念规划的编制程序是比较自由的,这样就能使得规划师能够针对城市的特点,进行突出性的研究,重视问题解决的实效性。

高度弹性的宏观规划:布尔津在概念规划的引导下,其城市规划是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进行空间的重组。再如,中山市的规划从江海合一到从散到聚的概念的转变,都有很大的弹性。如何落实,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做全面的衡量,编制具体的规划才能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

为了更好的进行城市概念规划,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发展实际上是综合目标的整体优化。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社会和经济目标协调发展的模式,这也是城市发展的管理者和城市规划的共识也是概念规划的基本原则。

其次,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区域协调原则是城市竞争的要求,更是解决目前概念规划普遍缺乏区域关怀问题的一个主要的措施。要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其重点还在于市民同城市执政者是否有统一的认识,是否具有大局观。城市间的竞争来自于世界各地,只有做好区域建设才能提高区域竞争,这才是城市竞争优势提高的一项明智的举措。因此,概念规划就应该从区域的利益出发,实现点面结合,内外协调,重视城市通周边城市的关系,形成局部同整体带动,共同繁荣的局面。

另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概念规划是要从现实存在的问题着手,体察市情,明确用地限制以及投资能力限制等问题,实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制定可行的目标。概念规划的发展战略还应当具备指导近期建设的能力,能够为当地的政府提供可行的政策性建议。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规划服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时还应该关注社会问题,重视社会的公平性,保障市民的利益。有的学者认为概念规划迎合的是领导的想法,忽视了市民的要求,这也是目前城市进行概念规划应重视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不仅要提高规划师的职业道德,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公众参与制度。

2、概念规划及其在新城区规划――以布尔津县为例

2.1 项目背景情况

区位条件: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3]。该县的西北部同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相邻,其东北部是蒙古国,东部是阿勒泰市,西部是哈巴河,南部同福海县相邻。布尔津县总共面积达10370.5平方公里,有人口7.1万,有20多个少数民族。布尔津县有1个镇,5个乡和1个民族乡。

生态环境:其地势有着特殊的特点,呈东北向西南倾斜,而北部则是中高山区,中部为丘陵河谷,南部为半荒漠区。独特的地势造就了布尔津县独特的地势地貌和自然景观。属于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的布尔津,夏季天气干热,冬季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布尔津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布尔津新区将是新疆城市群发展发力承担其崛起的关键,其功能定位以及产业支撑在新疆城市群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交通条件:布尔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今后将会形成数个城市发展带,布尔津县不仅位于多个发展带的交点上,既是布尔津从东向南发展的起步地段,也是布尔津区的东南门户,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4]。

2.2 规划范围

布尔津的规划地带主要以低地以及旅游资源为主。布尔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其总体规划以生态旅游为主,在生态旅游概念规划中以人和城市以及资源的协调发展为规划原则。布尔津有着各种地势地貌,有高山,有低谷和丘陵,因此可以在该地区内划分成三大片区。

2.3 概念规划定位

布尔津的发展定位为:展示出21世纪布尔津城市的新气象,建立集旅游、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新城。

功能选择:建立生态基础的旅游和度假中心,以阿克吐别克雅丹地貌、友谊峰冰川和古北界动植物分布区等为特色的文化艺术长廊,实现高新产业研发区的建设。

2.3 概念规划理念

山水相生。布尔津新区在实施规划时应该建设两山风景区以及沿江沿岸景观规划,形成山水相生的景观格局。

天地人和:布尔津新区就好像是一座融入到了自然的城市,其生态森林,生态地貌的建设形成了天地人和的布局结构。

弹性发展:布尔津新区的发展应该在政府调控的基础上要遵循市场的运行规律,突出概念规划的特征,实现土地开发弹性发展的运作模式。

2.4 规划特色

2.4.1 生态优选的弹性规划布局

通过生态模型来构筑规划模型。布尔津新区规划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水网也较为的密布。在进行规划时也因此要尊重大自然形成的生态模型,坚持生态优化的原则,为新区提供休闲、娱乐和独家场所。在新区的沿河两岸可预留一定面积的绿化带来保护水体,同时也能够营造滨水空间。

布尔津新区的建设不仅要同其经济及时以及格局变化一致,而且要对其基本的路网格局以及绿地和整体的空间形态进行变化。为了确保规划能够融入到市场运作当中,且在政府的控制下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弹性开发中要力求平等,引入自我修复功能的弹性开发模式。在这样的原则下,规划用地可分为弹性用地和刚性用地。刚性用地主要是在规划中明确用地的使用性质,例如水体和保护绿带等,弹性用地是指弹性发展区。在这个区域中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低价调控手段,依据城市发展的情况,从市场运作的情况出发来决定土地使用的性质。

2.4.2 生态景观同山水旅游系统规划

生态模型为基础构筑的规划,要实现对生态保护的最大化,以形成富有自然地域的生态景观,给布尔津新区提供独特的景观特色。在自然景观丰富的地段要结合地形以及地貌合理改造,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同时,规划绿廊把自然景观引入建设地中,沿着交通干道设置交通绿廊。布尔津县有丰富的山水景观资源,有很大的山水景观构建优势,应充分利用。在新城区布置生态休闲区和度假区,串联老城区中的一些名胜古迹,为新城区增添具有特色和古韵今色的山水旅游内容。

图二:绿块和绿廊

3、结论

尽管,目前概念规划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成熟, 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但是概念规划作为战略规划在空间上的部署,在遵循城市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在城市新区建设中有着积极的意义[5]。而且,概念规划对于传统规划中存在的弊端也都能够克服,从而使得规划的制定更加的科学,也能够在城市管理中积极的发挥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王玲. 预景规划方法在概念规划中的应用――以马鞍山市江心洲发展概念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09,09:81-84.

[2]李敏. 现代城市新城区规划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临湘市临湘大道小区控制性规划为例[J]. 四川建材,2008,05:79-82.

[3]王蒙徽,段险峰,田莉,施红平,王蒙徽,段险峰,田莉,陈勇,叶红,黄珍.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 城市规划,2010,03:5-10.

生态城市概念第4篇

【关键词】概念性规划;城市主题文化;规划

尽管概念性规划是一种新引进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体系,

但在近年来的城市实践中,它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概念性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不了城市特色危机问题

呢?就是没有把概念性规划上升到主题规划,概念性

规划应有之意就应该是主题规划,可是因为我们的概

念性规划没有主题,所以我们的概念性规划还是一个

泛泛的城市规划,只是在僵硬的城市总体规划上多了

点空间发展内容而已。自2001年中国引进概念性规

划后,我们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搞了概念性规划。而名

为概念性规划,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结果

每个城市都搞了概念性规划,但城市的特色并没有规

划出来,城市特色没有规划出来,城市特色危机就自

然出来了,岂不知概念性规划还缺少一个主题,没有

一个主题贯穿于概念性规划之中,概念性规划就是城市

发展战略报告的一个翻版报告而已。概念性规划如何

突破,那么就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新的规划理念,

那就是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主题文化发展

战略规划是建立在概念性规划之上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

全新规划体系。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弥补了

概念性规划几个方面的不足和缺失。

一、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缩小

了城市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两极

分化的问题

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空间、超时空、超地域不受

约束的一种规划,它是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僵硬体系而

应对的一种规划,而目前这种概念性规划和城市总体

规划造成了一种两个极端的问题。一个是城市总体规

划体系僵死过硬,一个是概念性规划“天马行空、异

想天开”。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不是“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规划,而是在城市

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有主题依据的,有主题

空间布局,有主题前瞻性战略思想的一种空间发展战

略规划体系,它赋予了城市总体规划新的主题空间内

容,新的主题空间时空,新的主题空间地域,新的主

题空间发展目标。也就是说,把城市总体规划僵死和

概念规划泛泛的内容,通过一种城市主题文化融入到

城市发展战略之中,既打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僵硬状

态,又调节了概念性规划的泛泛不足,使城市总体规

划更具特色性和主题性,使概念性规划更具超前性和

前瞻性。

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着重

强调城市主题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造成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

单一问题的结症,就是我们在概念性规划中没有把主

题定位在首位,而是把城市主题定位在了次位的位置

上,这样的概念性规划,城市怎能不产生特色危机?

我们现在概念性规划的四个核心是: (1)、以人为

本;(2)、可持续发展;(3)、和谐共处;(4)、城市

的可达性。而唯独没有城市主题定位,这样的城市规

划城市怎能不产生特色危机问题呢?

在从概念性规划的目标看:(1)、创建完美的社

区;(2)、建设一个公园及室外休闲系统;(3)、为

居民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 (4)、改善居民就业状

态;(5)、绿色空间的界定与保护;(6)、环境保护

与改良;(7)、城市废弃物的无害循环处理;(8)、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塑造城市特色;(9)、都市

中心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管理;(10)、都市区高新技

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11)、都市区内交通与区

级交通。

从以上目标内容看,把塑造城市特色放在了第八

位上。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主题规

划,如果文化主题都没有界定出来,另十项内容就显

得空泛和缺少主题统领能力,这样的概念性规划正是

造成城市特色危机的根源所在。

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强调的是主题的标

志性和统领性,主题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纲,纲举

才能目张,没有主题,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等于没有

纲,没有纲就不能做到纲举目张,所以城市主题文化

发展战略规划强调的是城市发展主题,而城市主题文

化就是城市发展的纲。

三、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的出现将使概念性规划成为历史

英国把概念性规划叫做(结构规划),波兰把概

念性规划叫做(城市与区域规划),香港把概念性规

划叫做(发展策略),美国、新加坡叫做(概念性规

划)。可见概念性规划的内容繁杂和相互不统一,有

这么多概念性规划模式,我们的城市究竟采用哪一

种,这首先就带来了概念性规划的混乱性,因为这种

概念性规划的混乱性,甲城市用英国的,乙城市用美

国的,丙城市用波兰的,丁城市用香港的。这种鱼目

混杂的城市概念性规划,怎能不让城市概念性规划乱

成一团。这说明概念性规划还不是一个严谨的学科,

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由于理论的不成

熟,也导致了城市概念性规划设计理论的不成熟。如

何把这些不规范的概念性规划,提升到一种科学规范

的规划理念,那就需要创新,那就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突破,没有创新和突破,这种不规范的概念性规划,

就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无法克服的弊端和问题。城市特

色危机越演越烈,就是概念性规划自身体系不科学性

所造成的。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性规划,是在各种

概念性规划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种全新主题规划概念,

它的出现将使概念性规划成为历史,城市主题文化发展

战略规划,是当今世界最前沿和最创新的科学规划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

划,区域规划,详情规划的静态规划基础上,和城市

发展战略编制性规划的动态规划基础上,既有静态规

划的各种功能内容,又有动态发展规划理念,把城市

总体规划静态内容赋予动态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中,以

一种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为指向的一种全新规划理念。

它强调的是一种静态和动态的统一,静态和动态的和

谐,静态和动态的完美,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

战略编制性规划二者之间找到了一条契机和结合点。

另外,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是一种集大成的

发展战略规划,它把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详情

规划,城市发展编制性规划,城市旅游规划,城市文

化产业规划,城市雕塑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城市形

象规划,城市品牌规划,融合成一个大规划内容的发

展战略规划。它是以俯瞰全局的视角进行城市

空间布局,从而为城市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方略,

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指向,提供城市主题文

化发展战略实施步骤,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行动纲领,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运作模式,

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品牌,从而把城市提升到

一种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仇保兴,中国城市化――机遇与挑战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4

[2]刘君德,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新

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马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

生态城市概念第5篇

2014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元年。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国家打开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国企改革将为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由此看来,未来证券市场的投资主线初露端倪。

新型城镇化牛刀初试,全面爆发进入倒计时。主力机构对新型城镇化概念股的炒作,抛弃了以往的以土地和大基建为主线的炒作模式,采取了以人为本的新炒作路径:绿色建筑领域龙头太空板业、红宝丽,智能家电领域龙头九阳股份、浙江美大,智能家居领域龙头哈尔斯,智慧城市领域龙头易华录,大基建领域龙头保利沥青等,成为新城镇化概念股新的领军人。笔者相信,随着本周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会议的闭幕,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则的出台和城镇化试点的开启,一个围绕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群,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受益群体将雄起,新型城镇化概念股下周将迎来大面积的爆发,建议重点关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西部大迁移、投资城镇化建设等受益股票群体的短线机会。

受上海国资改革方案新版本利好因素影响,以及兰生股份成为上海国资改革试水第一股,浦东金桥、上海梅林、上海新梅等股票相继停牌重组等事件驱动,本周市场上海国资概念股异军突起,以上工申贝、海立股份、兰生股份代表的龙头三剑客连续涨停,荣登周涨幅龙虎榜,仪电电子、申达股份、自仪股份等也相继以涨停板启动主升浪。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的崛起,如熊熊烈火迅速蔓延到深圳、广东等地区,以华控赛格、深深房A、特力A为代表的深圳国资改革概念股,以佛塑科技、广弘控股为代表的广东国资改革概念股紧随其后、涨势喜人。

小盘高送转股票受追捧,生态概念股如日中天。本周市场以好想你、佳隆股份、量子高科为代表的生态食品概念股、以神农大丰、克明面业、金健米业为代表的生态粮食概念股,以百洋股份为代表的生态渔业概念股,以中国服装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概念股,成为市场亮丽的风景线。

展望后市投资热点,笔者看好国企改革、新型城镇化两大大投资主线,短线看好新型城镇化概念股,中线看好国企改革概念股。笔者认为,随着国企改革浪潮的袭来,上海、深圳、广东等地方国资委概念股只是国企改革的冰山一角,具有超大规模的大盘央企背景的国资概念好戏在后头,国企改革概念股必将是社保基金后市建仓的重要品种,必将是推动未来牛市上涨的主要力量。

生态城市概念第6篇

关键词:山水城市;现代山水城市;概念与内涵;基本特征;规划建设基本对策

Based on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urban planning point of view on the Landscape City

CUI Hai-jieLI Bao-min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bstract: Chinese development model of urban space -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meaning of the urban landscap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ractice of urban planning for this p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s limited and combing new building of the basic countermeasures suggestions conducive to the practice of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urban planning.

Keywords: Landscape Cities; Modern Landscape cities; Meaning of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basic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对于山水城市的认识和理解

1. 产生背景

城市化带来的繁荣不仅是给人们带来前途与鼓舞的一面,还有令人感到忧虑和茫然的一面。人们开始探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又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方法。

在这种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理念成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理论蓝本和重要原则。相关研究日渐增多,“田园城市”、“花园城市”、 “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包括中国学者提出的“山水城市”等一系列的今日理想城市模式被提出。

1898年,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也称花园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

1962年,“森林城市”这一名词是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中首先使用,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范围内的所有树木。

1984年,生态城市的概念由O.Yanitsky首次提出,目的实现可持续的城市生态发展。

1990年,D•Gordon的《绿色城市》(GreenCity)追求的是一种由生态美学指导的城市。

1990年“山水城市”这一概念由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最早提出。

2. 概念与内涵

这里的“山水”是一个概念性的词语,涵盖“自然”之意。山水城市是人与自然,即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城市。是在现代城市理论和实践发展上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为基础,营造城市中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具有地方特色和中国风格,最佳居住环境的中国艺术城市空间。这是一种更符合中国城市生态特征的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

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是花园式的城市。其次它是生态城市。第三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3. 基本特征:

a.生态学哲理

“山水城市”是从生态角度考虑城市问题,把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来建设,使城市成为公园,反映了城市与自然的全新关系,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学哲理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b.中国文化特色

在传统思想中,山水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属性。与山水相关的诗词、园林、绘画以及风水学等为代表的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表现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世界观和通过移情作用达成的比德山水美学思想。

c.自我整合能力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将工业社会原文化体系与新时代相应的文化因素整合,尤其是东方尊重自然,比德的文化因素。中国山水文化在文化的自我审视与整合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 缺失:

山水城市的研究以钱学森先生的《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与汪德华先生的《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为代表。

但是研究大都是透过宏观的视角,来探寻普遍的规律,缺乏对实际建设的考虑,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中,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作为城市规划行业的一名成员,有必要从城市规划角度对山水城市进行重新诠释,使其具有具体的建设指导意义。

二、基于城市规划角度的山水城市

1. 产生背景

根据统计,山地约占中国土地面积的33%,丘陵10%,高原26%,盆地19%,平原12%。把低山丘陵、各种高大山脉和起伏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内,山区面积要占中国土地总面积超过2/3。山区面积广大,且山水融为一体。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诸大河流,在辽阔的大地上奔流。如此丰富的山水自然要素对中国自然形态的形成与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人在构城理论中指出“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管子》书中写道:“凡立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城市山水骨架。

因此山水城市作为一种中国城市空间的发展策略势在必行,基于城市规划角度对山水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基本特征进行新的限定和梳理,提出建议性对策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更符合中国城市生态特征。

2. 概念与内涵

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所说的“山水”实指自然界中的山与河流,这与钱学森构想中的“山水”有所不同。这样有利于山水城市关于建设指导的进一步探讨。

总之,将具有自然山水要素即自然界中的山与河流的这类城市称为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是指城市空间与山水结合,因地就势,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有机的一种空间形态的人类聚居地,同时注重对传统自然山水美学形态和美学意境的研究。

生态城市概念第7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滨水景观;环境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也在相应地扩展,造成了城市绿化面积的降低,使得很多城市无法有效地发挥蓄水功能。同时,由于环境的日益污染和恶化,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滨水区域的城市,必须加强对生态景观方面的建设,提高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生态景观恶化的情况出现。分析探讨海绵城市环境下的滨水景观设计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实现最大限度对水的存储,降低水资源中携带污染物的可能性。

1 海绵城市

1.1 理论概念分析

与传统的开发模式相比,传统的开发模式是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环境,而海绵城市的概念则是在保护原有水生态的前提下,改变以往对生态的破坏模式,采用低破坏、低影响的方式对水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整个城市如同海绵体一样,在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态发展要求的时候发挥出必要的作用,即需要时对雨水有效存储,不需要时对雨水进行合理释放,并且尽可能地加以应用。[1]

1.2 具体概念及特性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的具体概念与海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海绵的吸水特性较强,可以大量吸附水资源,海绵城市由此得名。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城市内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不断减少,导致环境不断恶化。海绵城市的观念使水的储蓄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那么在设计海绵城市时就必须具备海绵城市的重点,即海绵体,除去河流或湖泊等蓄水结构,还需要设立和配应相关措施,比如雨水通过海绵体下渗过后,花园和绿地更能有效地发挥出对水的净化、储蓄、回收作用。通过借助其他渠道排除剩余水源,促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得以改善,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实际作用。

2 海绵城市理念对滨水景观的重要意义

随着近年的发展,我国面临严峻的水管理问题,我国对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也一直在不断摸索和探究,如今对生态环境有效梳理的重要一步就是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滨水景观的建设。[2]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考虑对水的存储、滞留和释放问题,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价值。

2.1 生态价值

滨水区是连接城市与水体之间的过渡纽带,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阻碍被破坏的水系统和污染源进入生态终端,充分发挥其对污染的地表径流进行滞留、净化和循环利用等效果,进而有效地降低污染源进入水体的概率,对水体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且巨大的生态价值。滞留技术以及下沉式绿地等技术都有效地控制了污染源进入水体,同时带有净化和过滤的效果,保护了城市的水体。海绵城市系统的构建,最大限度地对破坏的水生态系统起到了恢复作用,促进了更和谐的水源生态系统的创建。海绵城市的理念对雨水的有效利用改变了原有的地表下渗以及地表径流量,对地下水源进行了有效补充,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缺水的严重问题。

2.2 社会价值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对开放空间的需求。首先,通过海绵城市的理念提升了滨水区的绿地面积,丰富了植物种群的多样性,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绿地空间;其次,通过海绵城市滨水区的建造无形之间为城市的形象和文化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为成为国际化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通过海绵城市的理念让人们参与其中更加了解滨水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让支持者成为参与者,在各种绿化项目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构建海绵城市环境下的滨水景观建设。

2.3 经济价值

传统的景观设计模式并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化,反而出现更多的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经济浪费。中国城市对于雨水的概念就是尽可能地开启快排模式,比如城市地下管网的铺建,而在老城区或城市中心地区对地下管网进行铺设所要投资费用更是高得惊人;其次,在雨水快排方面更是对水资源的浪费,这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目前大多数城市对雨水处理所采取方式都是快排模式,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浪费,因此通过充分和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就能最大化地实现经济价值。

3 海绵城市环境下滨水景观的具体应用

海绵城市概念是建设滨水景观的前提,从而使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得到保障,以便达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的目的。对雨水进行合理运用不是采用武断的快排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雨水平均排放量。

3.1 海绵体的设计

城市整体景观中,道路景观占整个城市的10%~25%。在进行实际的滨水景观设计时,应着重对道路景观海绵体的设计。例如,通过在道路土层内部铺设石子,以此来增强雨水的渗透力,达到加快水源导入、过滤的目的,以及通过增加导水性能较好的塑料管的组建设计。另外,还可以通过在混凝土铺设工作开展之前设置相应的排水孔,达到保证空气、雨水各种因素都可以有效循环的效果,从而保证不同微生物的生长,以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3.2 广场景观海绵体

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就是广场景观,在广场景观的设计中,地面一般都会使用材质较硬的材料进行铺设,导致雨水渗透性能较差。因此,在海绵城市的思想设计指导之下,设计广场景观时,就应选择吸水能力较强的渗透性材料进行路面铺设,提高水源渗透能力。

3.3 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

对滨水区各种不同的生态板块进行隔离或联系是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通过设计不同的生态廊道,以此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整合,塑造出形态多样、规模较大的生态体系,[3]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等提供便利。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将各种调配设施与周围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交融,从而有效降低了建设景观所需成本,以及通过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视减少工程量,增强经济效益。公园的大面积绿化生态有效地使城市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降低了热能效应,为城市的生活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充分地融入滨水区设计过程中,使城市公园各种生态廊道具有多种不同的生态功能,增强城市中心的绿化模块面积,促使城市与自然的有效互动。

4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建设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在当前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社会形态下,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地减少城市水污染问题。同时,我们要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作出调整,更快、更好地让海绵城市理念最大化地体现在滨水景观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张蓝.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6):49-52.

生态城市概念第8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原则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生态城市指的是生态而健康的城市,总的来说是指展示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的空间。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生态化城市的发展才能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面临所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给市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缓解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绿色发展的理念被引用出来,并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思想。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概述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简单的来说,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对城市进行设计,建立高效、和谐而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聚居环境。从广义上讲,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深刻的认识基础上一种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与自然之间的社会关系,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 生态城市理念的内涵

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y在1984年提出生态城市概念,他认为生态城市属于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通过技术与自然的融合,使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保持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与普通意义上的城市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其中“生态”的含义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学的含义,而是一个综合和整体的概念,蕴涵着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的复合内容,成为经济、文化、政治与自然的载体。

3. 生态城市的标准

生态城市的创建的标准要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社会生态方面,要在以人为本同时满足人类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以创造自由、平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是经济生态原则,要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的再生和利用。最后要注意自然生态的原则,给自然生态以优先考虑的最大限度的保护措施,使一切开发和建设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

4. 生态性城市规划的总原则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所提出的重要想法,旨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的五项总体原则,分别为生态保护战略:即加强自然保护措施、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以及腹地对城市持久的支持能力;此外还包括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和将自然融入城市的原则。

二、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1.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协同性原则

生态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将协同的理论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系统中来,对现有的城市整体发展以及演化的规律做出系统的评价和综合研究,就能科学而快捷地解决城市建设协同性的现实性问题。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要在动态中寻找平衡点,同时在协同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协同性原则要求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以及环境的保护三者之间的协同,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

2.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平衡性原则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的统一体,要建立在区域的平衡基础之上,而且城市与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规划才有平衡的生态城市的规划。区域建设与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如两者相互背离,则城市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人口、信息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就没有了畅通的渠道,城市的生态系统也难以进行,这样的城市是无法实现生态化的。

3.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在接纳周围环境的时候也不停的与周围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的影响,它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外部环境,两者之间不断交换着能量、物质和信息。城市属于地球环境中的开放系统,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中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无法离开自然界而独立存在;而自然界的演变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生态城市的设计要求

1. 城市空间结构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设计要结合自然资源的特点,建构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空间的基本构架,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环境与远郊的山、水、林的绿化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此外要充分利用水系的自然格局,营造一定的水景,形成水景与山景相映的城市景观格局,并有效营造城市的人文意境。

2. 城市交通设计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要把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与交通环境组成一个生态型的复合交通系统。它们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要素,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交通设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整体的设计要求是资源高效、能源清洁,同时保持秩序良好,行为文明和景观的美化。城市道路的设计要避免穿越生态脆弱区域,道路要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同时大力采用公共交通,推广地下轨道交通,同时限制私人汽车在中心地带的使用,注意交通车辆要采用环保车。

3. 城市生态建筑设计

建筑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元素。在设计成熟的建筑时,要注意推广各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其中包括节水、节能的建筑技术,例如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方法等,同时注意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选用密封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也要使用节能型的电器,广泛设置屋顶、墙面等立体植被。

总之,低碳而生态型的城市规划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虽然现阶段,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局部地区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生态破坏的现状。要遵循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使城市建设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忠玲 江林忠.试论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与设计[J].中国城市经济.2011,05.

[2] 刘达光 张红娟.浅谈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和要求——以东营市为例[J].住宅产业.2011,08.

生态城市概念第9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论指导;永续发展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people, eco-city is what city? First the analysis fro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studies feasible theoretical guidance measures, urban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lly.

Key words: ecological city; Theoretical guida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1引言

我国有600多个城市,其中有两万多个集镇,统计了287 个地级以上市进行,这些城市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55.48%,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中国总排放量的58.84%。占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近300多个城市,剩下的城市、集镇都加进来,至少要占到社会总能耗的8 0 % 以上。寻找低碳城市,探寻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也有不少关于城市地碳发展的研究,可知仅靠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还不能解决减少C02排放的问题,还需要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上加入其他理论策略政策等实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今已有很多城市提出了生态城市,地毯城市或则其他类似的概念.中国的生态城市正在快速的向发达国家迈进。但是,与此同时有关生态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等仍处于起步的阶段。

1.概念辨析

生态城市最先使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属舶来品。中国自身提出这一概念的是1992年黄光宇先生发表的《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一文提出。而西方早在1962年由R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有类似的研究,最著名的是1969年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现今这本书还是很多高校的推荐书目。中国对于生态城市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来说起步较晚,但是,目前的趋势来说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的建设刻不容缓。

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城市是生态城市?它与绿色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和谐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等诸多类似概念有何区别?如何在规划的实施中达到生态城市的目的,这是个难题。

在探讨具体措施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几个概念的误解。什么是绿色?“绿色”通常被认为是与“低碳”、“生态”相近似甚至等同的一个概念,具有绿色特征的农业发展似乎是符合生态原则的,但不少人常常忽视的是,很多具有“绿色”特征的事物实际则是与生态原则冲突的。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代表性的概念。在现今的城市生态规划中有很多人混淆视听规划所谓的生态,实质上和生态根本不搭便有的甚至从另一方面来说是破坏生态。

城市生态是指包括人工生态要素和自然生态要素在内的主客体他们之间关系的总和。而生态城市则是指各种主客体要素处于有机、高效协同状态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健康、安全、高效、和谐等特征。城市生态化的实质就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进而达到一种稳定和有序状态的演替过程.这里的生态城市不是表面上理解的金关乎于狭义的生态,更多的是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工环境还有社会关系、经济发展等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

2.理论指导

生态城市的要求一方面是人居环境的和谐,是生态城市建设需要的重点关注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人与其他生物的协调,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

首先,要实现生态城市的第一步是与城市生态规划相融合。城市生态规划区别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其重要性。但是事实是城市生态规划成城市规划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分支。城市生态规划不应独立门户,显示其在生态学方面的专业性。而是要和传统的城市规划相结合互补的关系。

其次,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发展观。这里强调第一是区域观。生态城市的目标并非单单实现单个城市的生态发展。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成立的。其次强调的是系统观。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还应该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等的生态发展。市着眼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生态观。

再次,变被动的生态环境保护转向主动式的宜居环境建设。必须树立自然生态优先的指导思想,要尊重既有生态系统的分区和自然的边界,如河流、湖泊、湿地、山体、森林、田园等,城市规划要强调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重视城市空间扩张对生物区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最小侵扰,从而为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本底。

最后,不得不提,规划不是一个人的规划,也不是政府的规划,而是公共利益的规划。我们应该从经济主导的发展规划转向民生主导的协调性规划。改变过去单一或主要追求经济发展效益的片面做法,而是应该着力建设经济、社会、民生的协调发展。下大力气做好民生问题的规划应对,真正使规划的成果造福于人民。

3.总结

生态城市并不是单方面的理解为绿化多,景观美的城市.当今有很多现实的例子,大片的绿地,草坪等.其实是另一方面的高碳.根本没有生态的作用.更有甚者不管不顾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只考虑人类自身的舒适,这其实违背了生态的初衷.生态更强调的应该是人类和自然万物的和谐生存,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应当避免这样一种单一片面的思维,更应该强调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思路。

关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我国已有些实践。例如: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长株潭和湖北武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规划建设中。目前来说,对它们的评价或褒或贬还有待以后的鉴定。但是,这对于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或多或少会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相信不久的将来,生态城市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 特别关注,20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