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信息化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3 17:06:01

工业信息化管理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国 21 世纪头 20 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当前,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提高,但是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还相当落后,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的业务范围之中去,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较低的水平上,从而严重制约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与发展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的获得相应的信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做好战略数据规划;调查分析信息要求和数据流,建立主题数据库;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性规范、标准及编码体系;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开发应用适合本企业的软件系统。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单项业务应用

上世纪 70―80 年代,由施工图预算,工程进度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等单项程序的应用,逐步扩展到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台账管理、建筑CAD 设计、区域规划等,以及企业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招投标、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程序系统的应用。

1.2自动控制技术

上世纪 90 年代,又扩展到在产品生产及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养护、深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钢结构安装施工等。

1.3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特别是 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网上虚拟协同施工、部分业务采用电子商务提供了条件。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基础编码体系以及标准化建设、电子商务三个方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高级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

当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掌握深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很多企业的信息部门只有几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而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职工也许对计算机软硬件本身比较熟悉,能够承担起维护单位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任务,但他们往往对管理知识比较欠缺,不能协助企业深人分析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以及应该建立怎样的信息系统来解决企亚管理问题。而我国近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很少,实践经验匾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真正的该领域的高级人才应该是深人掌握管理理论,同时深人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够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模型,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帮助企业分析与设计适合特定企业的信息系统模型。

2、计算机在重复计算、机械记忆、快速通讯、标准化过程控制等方面有着人脑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非标准化过程控制, 模糊判断, 自然语言处理及含有文化、艺术成分的管理问题,计算机还不是理想的工具。市场上有些行业如金融、电讯、运输等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数字化、紧耦合的特点,这些行业的核心业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纯技术、纯逻辑层面,很少夹杂非技术因素,在核心业务与计算机结合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筑施工行业难以与其相提并论,更不能盲目照搬这类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3、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要成功的建立建筑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了解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买软件安装,然后学习使用这么简单的过程。首先信息系统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企业很多部门、人员的工作,甚至涉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而企业这种管理模式的变革本身就蕴涵一定的风险。另外,信息系统的建立周期长,短则数月,大的系统往往长达数年.企业管理层不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容易贸然实施而导致失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全面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各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只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引进并消化吸收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使大家形成广泛的共识,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决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2、领导重视,全面做好各种资源投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需要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和业务流程,而且这种投入和协调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完善,不可能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合适的资源,创造适宜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促进高层次之间的协调,将问题减至最少。

3、统一规划,严格按目标逐项落实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明确、适中、而且可行的企业信息目标,对规划进行反复优化和全面评价,将其分解成年度计划来分步实施;其次,认真做好实施的过程控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以求更高效地取得期望的结果。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原则上可以按以下四个方面逐步落实实施。①推广普及工具类技术普及单机版应用软件。通过广泛采用单机版工具软件和计算软件,解决工程施工工艺等具体问题。譬如:钢筋优化下料、模板及脚手架 CAD 设计、依据工程量清单快速报价等。运用生产控制系统。通过采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施工生产活动。譬如: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控制、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数据采集统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总量控制等。②建立健全的管理信息化技术项目级管理信息化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项目管理全部管理单元。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根据法人管理项目的管理模式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以及配套的编码和制度。该系统侧重于公司相关业务的处理以及所属项目的管理监控、审批审核、指令下达作业指导和工作协调等。③着力推进信息化标准技术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分类编码就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工作、组织、资源条件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立编码系统。统一的编码系统是企业内、外部进行交流的基础,是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④全面构建商务层面的互联网系统电子商务是工程项目协同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子商务可连结到建筑部件、产品、材料的供应商,实现网络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确保材料质量。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把蛋糕做大,把企业做强。在推动信息化的同时,企业要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技术进步的首要内容,特别是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玉胜,李涛。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难点及对策[J]. 中华民居. 2011(06)

[2] 李良松。 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 企业 应用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通信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持续不断增加,工程所涉及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不仅影响效率,而且准确率低,并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化管理的融入不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分析、收集与整理,并且实现了高层次数据的分析,如:数据的挖掘等等。

一、关于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就是目前人们为了对充分的开发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然后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信息化管理带动工业化管理,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过程,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转变了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模式,企业内外部资源得到了全新的整合,既增强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一)借着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动力,通信施工企业才能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先进的流程体系;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知道流程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才能真正了解每个流程执行的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够适时地采集信息,录入和处理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管理层才能够适时看到企业乃至整个集团的绩效营运指标,才可能随时关注细节的信息,实现真正的信息透明。

(二)信息化管理能够可以使通信施工企业的运作经营透明,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上的不透明,以监控等问题,从而避免或是减少资产流失、避免生产能力低下,组织结构冗余之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它还能够指导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帮助企业能够及时的收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企业能够全面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通信施工企业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信息和创新,信息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了,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

三、信息化管理在通信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通信施工企业通过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综合分析和广泛的利用,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来实现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通信企业想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就必须要尽心信息化管理,所以信息化管理业就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环节。通信企业不仅在内部要形成网络做到资源共享,使企业能在每天的运作中能高速的进行,而且还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链接,形成互联网络,以便更加广泛迅速的获取各种有利的信息。在通信企业中由于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增强和改进了其企业的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以及物资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带来了更本性的转变。信息化管理使通信企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创新,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得企业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一)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层次多、等级多、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信息传递失真、横向沟通困难、对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用户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通信施工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在适应。然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源头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变革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了业务流程的调整。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多样化。由于,现在网络的发展,让全球信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国界、跨地域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同时为通信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使通信施工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起了有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水平和能力。

(三)降低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节,还可以改变结构。计算机制造技术和辅助设计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设计成本,还可以降低现有产品修改或增加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通信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了异地信息同步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通信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计算机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了企业职工全体的素质,建立起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而提高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与通信施工企业基础管理的关系。目前有不少企业为了追赶潮流,过多的依赖信息化、商务电子,而忽略了企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对自己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便更好的与信息化、网络化接轨缺乏耐心和明智的决策。(二)软件管理的引进与自我开发的关系。企业应该具有不断创新意识,但是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软件,能够适时地跟上时代的脚步。(三)信息化管理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信息化管理人才应该坚持自己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每个企业都要有一群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五、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加快实现通信施工企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通信施工企业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通信施工企业一定能在各行各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包海.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6月

[2].贾旭东.浅析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7月

[3].胡焕中.通信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北京大学, 2010年12月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3篇

1.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概述

工程施工的企业信息化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非常必要,施工企业信息化是对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的需求,所以要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逐步稳健的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也是对全球信息化革命浪潮的需求满足,工程施工企业只有在这一浪潮下才能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形势,进而取得更好的发展。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也是管理者公平决策的需要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只有在信息化的管理措施实施中才能将工程施工企业的各方面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1]。

2.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实际情况来看,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中的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体现的比较显著。很多人对信息化管理还处在购买硬件以及系统的建设上,觉得只要是能够进行联网工作管理就是信息化的管理。在信息化的系统不断推广深入下,系统的应用和工程施工信息化的管理在矛盾上就逐渐的锐化,从而对整个管理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2]。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这就在信息化的管理发展上走进了误区,并为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深化留下了隐患。2.2建设模式传统、滞后还有就是在建设的模式上相对比较落后,和当前的时展需求没有得到有效适应。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在信息化基础上进行实现,其中的制度就是管理的重要核心,同时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核心。所以企业不仅要能对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得到充分重视,也要能够对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得到重视,但在实际过程中这些层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完成。在管理的内容上只是包含信息化的工作机构以及职责和工作内容这些基础的方面,缺乏创新性,并没有和实际的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就造成了信息化建设模式比较滞后,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发展。

2.3信息化人才缺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这一方面的管理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也面临着严重缺乏的困境。我国的工程施工企业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还没有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在信息化的人才特别是能够在管理也业务上都能有着高水平能力的人才方面较为缺乏。由于这一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对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阻碍作用,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总体的规划上存在着困难[3]。

2.4企业投入力度不够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投入在力度上还有待加强。由于信息化的管理在硬件以及软件上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资金上的需求量也随之而升高,这就需要资金的供给要能得到保障。软件的价格由于超出了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管理基础的环境需求,所以在这一层面上的投入就相对没有得到实际信息化管理要求。信息化投入的偏少并且在结构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平衡,使得一些企业存在着对硬件较为重视,而对软件的重视度却得不到提升,而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依靠着高性能的软件进行完成的,所以这就造成了资金的投入不仅没有达到实际的需求,而在投入的使用效率上也相对较低。

3.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3.1转变管理观念

要想对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就必须要能够从信息化管理思想上进行强化。思想意识能够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企业将来的发展前景有着重要决定作用,所以在思想意识上的提升是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保障。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信息化的管理认识上还没有达到全面,故此就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当中,走入了信息化管理误区[4]。

3.2提升施工企业决策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信息化实质上就是将企业的运行中的生产过程以及资金的流动和客户的交流等过程,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并通过多种信息系统网络进行采取加工处理,并生成新的资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动态的了解和观测提供了动态的平台,能够及时的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5]。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的决策者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决策者对信息化的管理认识得到加强才能保障信息化管理质量的提升。可通过对工程施工企业决策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并加强其自身的素养提升,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增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带动整个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性。

3.3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效率提升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和操作人员的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所以要能够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升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层面进行加强,加大中高层的重视和对执行力度进行有效提升,同时也要能开辟多种渠道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深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以及培养推广,增强信息化人才在操作水平上的提升。在普及信息化知识的同时,需要进行对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进行遴选,从而保障人力资源及知识资源的充分供给和有效的管理,并在信息的收集上进行重视。

3.4加大资金投入

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信息化的软硬件设备以及培训等方面的资金费用要能得到保障。可借助政府的力量在投入上进行辅助,建立并完善支持系统应用的宣传和交流信息的沟通平台,政府要在信息管理制度上进行结合实际加以制定,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6]。资金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基础,所以企业要能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措资金,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的建设起来,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4.结语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4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大,工业企业只有加强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在社会中立足,面对当下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现代化信息的科技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才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一、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工业企业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激烈,合同管理也必须要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的应对一些危机,因此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科学性。面对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我,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能够为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规避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走向正规化的轨道,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新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采用信息科技能够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解决传统的合同管理的漏洞,实现工业企业合同管理新的飞跃。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纷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使得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从而实现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轨道,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适应当下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合同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能从繁重的合同管理中解放出来,促进合同管理更加有序、规范、科学。最后,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合同的安全不被泄露,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越来越明显,企业的合同涉及到很多的机密,一旦泄露,就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加强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确保合同的安全,这样就能维护到企业的重要信息不被窃取,从而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问题

首先,合同管理存在着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由于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采用传统人工维护的方式,在合同的草拟及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社会的需求严重脱钩,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落后,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尤其是违背法律的相关规定,这样就会导致合同管理失去效应,导致合同失效,从而损失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利于建立合作的模式。其次,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导致了信息化的水平比较差。由于当下工业企业合同管理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合同管理的能力、操作的能力,但是当下在工业企业中,合同管理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或者是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在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技术水平比较差,无法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使得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工业合同管理的有序、合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合同管理的水平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最后,合同文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影响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期间会受到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合同的实施过程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合同在后期的费用往往会增大。需求企业盲目的追求快速签约,对合同谈判过程中讨论的内容和范围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合同附件,不重视合同的草签,对工程价格条款、工期和维修,合同中需要完善的条款,如违约金和工程提前资金的规定不明确,这种合同订立过程中不严谨,责、权、利划分不清楚,本身就存在缺陷,在今后工程在实施过程容易产生合同纠纷、经济损失等现象。

三、提高当下我国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举措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探索。首先,加强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必须要加强培训,通过参观考察或者是在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进行合同的管理和维护,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工业合同的管理方式,能够维护合同的合规合法性,而且能够保障合同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工业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所以,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另外,合同管理人员也必须要熟悉本企业的业务,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合同,仔细按照规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其次,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了使得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的方式,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因此需要工业企业要增加投入力度,不仅要加大人员投入,而且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使得合同管理能够采用现代化信息方式,并且增加合同管理的水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引进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才能够增加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最后,严格按照合同的规程、流程进行合同的签订实施。为了确保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必须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制定流程,确保合同的合规合法,同时严格审阅合同的细节,确保合同的规定符合实际的工程操作,这样才能够使合同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尤其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条文制定时,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流程进行工作,要经过仔细的讨论和严格的把关,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另外,在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合同价款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由于外部环境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等。所以,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应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解决好项目上的合同纠纷,按期做好合同索赔工作,办理好工程变更,价款结算工作。工业企业合同管理采取信息化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要采取多方手段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面对当下的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必须要采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等方式,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信息化合同管理的意义,实现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工业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冯霞,苏晓婷.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采购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校医,2016(10).

[2]张妮丽.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我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3).

[3]江丽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以江铜财务公司为视角[D].江西财经大学,2016(13).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5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 设备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54—02

一、前言

众多优秀的企业都有适合自己先进管理方案,尤其是化工企业。化工企业若想进行可持续发展、进行生产,就需要设有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在当今高信息化的世界中,信息化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其也发挥着越来越多重要作用。因此,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又是化工企业设备管理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更是为数据资源提供了共享平台。设备管理信息化是经由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的,它将一些纸质信息或口头信息转变为简单明了的计算机文字信息,给数据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化工企业要学会利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来促进和带动整个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设备基础信息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基础来说,完备翔实的设备信息对设备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设备档案管理,把设备和系统中各模块相关联,把设备档案作为一个设备的信息汇集中心。

2.设备检修项目管理。设备检维修管理是设备管理重点,也是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重点,设备管理部门的大部分臼常工作,都是围绕着设备检维修:而保障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也离不开设备检维修:同时各种费用的发生,也来自于检维修,所以在系统中,设备检维修是系统的重点和主线。

3.设备维修计划管理。作为连续化生产企业,多数检维修工作都是计划性维修,每个月都要有相应的检维修计划上报,所以在设备信息化系统中设置了检维修计划的管理,除了管理检维修计划外,系统还实现了计划到工单的自动转换,检物资计划的自动生成等操作。

4.设备维修费用管理。通过对检维修过程的跟踪管理,系统自动形成相关检修费用的汇总统计,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开发设计了相应的结算入账管理,更进一步地明确检维修费用的发生情况。

5.设备备件库存管理。在化工企业设备管理中,备件管理也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备件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建立备件库和备件储备计划管理两项内容。

6.管理。根据设备五定编制周期计划,实施油质分析动态管理,自动进行材料消耗的统计和分析。

7.查询统计报表管理。一个好的系统,离不开方便的查询机制和完善的报表支持,在系统中有相应的查询界面,并且查询条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定制。栏目设置功能方便实现数据的统计汇总,同时可以进行不同图表的显示。

三、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企业规模快速发展,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专业技能欠缺、对设备驾驭能力不足的矛盾突显出来,而传统管理模式不能有效进行知识共享和经验分享。传统设备基础管理薄弱,技术资料、档案不齐全现象较为普遍,有主观意识上重视程度不够,也有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资料收集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而基础管理薄弱带来的弊端将直接影响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化工企业设备的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生产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设备运行状态的复杂多变,要求设备管理信息必须准确、及时,通过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信息的处理工作量巨大,势必造成信息的滞后和失真,从而给领导决策造成错误影响,酿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创新设备管理模式的途径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充分借鉴和应用国外设备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如计算机辅助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设备故障数据库系统、状态监测、风险评估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等,经过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有效地提升了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现代化水平。

1.以质量管理体系带动模式创新

良好的设备运行质量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精密、大型、单系列等关键设备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点设备的运行管理。化工企业以ISO9000族系列质量体系的推进,带动对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采用科学、严谨的程序和方法,加大对设备管理的控制力度,从设备购置、质量检验、精度检测、预防维修、维护保养、设备完好率、设备管理程序文件,以及设备操作、维修人员技术素质的培养和设备的使用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保证了设备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

2.建立设备故障数据库系统

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推动设备管理工作朝着更加注重时间和效率的自动化、动态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化工企业利用企业局域网,建立了设备故障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均可在域网上设备故障状况或获取设备管理信息。过去,虽然大部分机械、电气和仪器仪表设备都进行过较为完善的故障说明和故障排除记录,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设备故障数据库,修理经验和使用效果不能及时在分公司范围内得到交流和推广。

五、设备信息化应用前景展望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将改善传统设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1.实现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全面的设备信息支持,建立规范化的设备管理体系,实现设备从审查设计、定货、采购,到使用、维护、检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建立各种动、静态全过程资料的共享平台,为管理者提供实日寸的业务信息。

2.推行设备标准化建设,包括代码编制规则、“五定”标准、定检工作标准、检修标准、检验、检定和校验周期标准等。建立点检、日常维护、预防性维修、大中小维修、备品备件、文档管理、项目管理、库存管理等标准及技术规范,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避免技术资料随人员变动而流失,在系统中将逐步建立技术信息库,并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提供技术支持和有效的参考。

3.以点检和故障分析建立强有力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对点检实行受控管理,通过与MES/DCS系统及手持巡检工具接口,实现自动记录设备以往的状况并准确监控设备的当前运行状况。

4.通过设备故障库的建立,记录、统计和分析单台设备或同一类设备相同故障部位的故障,对故障发生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制定合理的设备维修与维护策略,提供量化依据。

5.信息系统具有综合考虑设备能力、预设的维修计划和生产计划,编制和修订主要生产设备的设备维修计划等功能,包括:检修规程、年度和季度检修、同步检修、大修计划等。

6.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引人工作流程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工作流程,并将流程固化信息系统中,流程再造能够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并对管理方法及其过程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工作拖沓,提高工作效率。

7.建立设备管理KPI评价体系,系统实现并共享设备运行率、完好率统计和故障原因分析,并通过与财务、库存等系统集成能够实现设备资产周期费用的采集与分析,定量地评价和分析设备资产的经济价值表现、运行性能、管理工作效率等。

六、结束语

为了改善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必要的。信息系统的导入将改变原有的企业管理经营模式,有效提高执行能力,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起到固化管理制度,从而避免发生歧义现象的效果。优秀的设备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有利可图,占据优势,为带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因此,按照以上提及的实施建议来实现化工企业中设备信息化管理是当代化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俊张学庆油气开采企业决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10年04期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6篇

无论是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现实来说,我们都应发展好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深刻贯彻党的号召。发展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我国工业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业化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实现,并且离新型工业化阶段还有一大段距离,这是我国当前工业化发展的状态。和新型工业化国家比较,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国的工业总值占世界比例较小。有关数据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的第二产业产值仅仅占世界总产值的5%左右,名列第四;2001年,我国仅有11家企业排名进入了世界500强,并且这11家企业中没有一家列于世界前列。更为严重的是这11家企业里没有一家工业制造企业。由此可见,我国在工业化发展上还很薄弱。

其次,我国工业产业的产物种类不多,并且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工业产物的档次不高。我国工业化产业产品面临着有数量没质量的严重问题。和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比较,我国出口的工业产品普遍价格低廉,这就导致我国工业产业值难提高的问题。据调查,在1998年中国大陆仅有青岛啤酒一家企业位于亚洲前50家品牌,这说明我国工业产业不仅种类不多、档次不够外,还缺少世界知名品牌。在2001年我国只有海尔集团闯进了世界知名企业前100名行列,有些产品虽然是中国生产制造的,但是只有贴上国外的标签才能在国外畅销,这造成了中国工业产业产品对国外品牌的严重的依赖性。

最后,我国的工业化领域企业的规模不大,并且我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比重很小。例如1999年,我国汽车的销售产量仅占世界的3.6%,这导致我国工业产业的排名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并且我国没有进入世界工业企业前500名。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称得上是经济大国,但是我国距离经济强国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国家,并且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还是纺织品产品出口最大的国家。尽管如此,我国仍远远落后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国家位列于世界前20名纺织国家名列。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即我国虽然属于经济大国,但我国绝不属于经济强国。所以,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工业化产业只能称得上是世界产品的加工厂。因为我国的工业化领域企业的规模不大,所以,我国只能处在多国合作生产产业中的最后工作线上。这大大地降低了我国的产品利润,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工业生产产值。

综上所述,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在企业规模、技术规模、工业产品质量、工业化素养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工业化的整体竞争力还很弱,要想将我国工业化发展成新型工业化还需在多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为解决我国工业化发展落后,同时为引导我国向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必须处理好信息化产业和工业化产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发展好我国的信息产业。从而把我国的经济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因此,用信息化发展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信息化为什么能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资源能够通过信息化方式得到全面高效的配置,从而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将会得到大范围的提升。第二,如今是网络化时代,信息化恰好通过网络途径将我国工业产业的产品推广到世界的舞台,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工业化产品迅速地走向世界,提高我国工业化生产总值。第三,信息化元素的加入将给我国工业化产业带来一场革命性的技术改革和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信息化发展方式的洗礼,并且世界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化的到来对于工业化来说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新,更是影响了工业化领域技术性的变革。这种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领域的改革,大大地加快了我国向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要想跻身于世界经济之林,信息化的发展必不可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加入,没有互联网的加入将称不上新型的工业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工业现代化。只用通过将信息化引入工业化发展中,对通过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手段对传统的工业化产业进行改革,才能将传统的工业化企业发展为适应世界发展所需的新型工业化企业,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生产管理的意义

首先,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管理方式是社会经济稳定迅速发展的良好助力剂。2016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所以必须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迅速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其中信息化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当今世界诸多国家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拥有世界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因此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化技术通过快速、互通的互联网技术拉近了各国之间贸易的交流,带动了各国贸易出口量和进口量。通过信息化技术各国能够快捷方便的了解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为各国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便捷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管理方式是提高我国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化手段,我国的文化、技术等可以快速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也会通过信息技术快速流传到我国。进而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我国和世界各个国家进行技术、文化等的交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并使社会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到来带动了我国新生产领域的出现,如光电子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等,因此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劳动力需求,带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管理方式能有效快速地将我国的生产力推向新的发展水平。

最后,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管理方式是调整我国经济内部各类产业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信息化推动传统的工业化发展策略能为传统的工业化产业向新型的工业化产业转型提供坚实稳固的技术支持,进而提升我国工业化甚至整个生产领域的科技水平,实现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化工业的成功转型。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生产管理方法

加快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步伐。要想发挥好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做到加快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步伐,用先进的信息化产业带动传统工业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将传统的工业化成功转型成新型的工业化。通过建造信息高速公路和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手段,加快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为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快信息化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软信息”的建设。目前,我国已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基础,然而软件基础设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加大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软信息”和“硬信息”都发展好,才能更好地为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发展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变革传统工业产业。我国加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信息化产业,因此我们应发挥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传统的工业产业进行变革。从而促进传统的工业产业向新型工业产业发展,整改传统工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将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我国工业领域的产品、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提高工业产品的出口率,从而拉大世界对我国工业产品的需求,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利润,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7篇

    信息化工程监理业务管理系统依据信息化工程监理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该系统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开发出一套适用于信息化工程监理企业针对日常工作管理、人员管理、项目控制的综合性管理系统。此系统建立在广域网上,企业员工可以通过系统提交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日志、监理文件等各项业务,向管理者汇报自己每日工作的实际情况。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员工的各项业务申报工作、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工作量等内容进行评审、检查和统计。

    该系统是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供一个管理与被管理、与执行、审核与提交的互通平台,重点考虑到由于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经常出差、不在企业驻地工作的特性,该系统采用B/S架构,客户端无需配置,使业务管理不受任何地域的局限。只要能够连接互联网,无论员工在何地都可以登录系统,通过系统的各项功能完成几乎所有日常业务工作的需要,大大提高了企业业务处理的效率及管理的成效,同时系统能够满足几百名员工同时进行在线操作。

    因此信息化工程监理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总体思维体现在以下几点:

    (1)系统应符合公司相关业务流程的规定,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使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在系统允许的网段及互联网就可以通过浏览器使用系统[3]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无论用户的规模及分支机构有多庞大,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和升级的工作,所有的操作只需针对服务器进行,这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费用上的消耗。

    (3)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按照用户的需求,模块彼此之间尽量以数据连接为主,以特征连接为辅,尽量减弱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增加模块的独立性。既便于系统功能的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4)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

    根据系统设计总体思维以及对信息化工程监理企业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得出:

    (1)信息化工程监理业务管理系统中存在四类角色用户,分别为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部门经理及工程部经理。

    (2)由于本系统涵盖功能较多,有些功能是不同角色共同具有操作权限,有些功能只限制特定角色用户才能操作,加上实际业务流程的复杂性,所以本系统以功能项为主体按照系统需求中要实现的功能把系统划分为以下四大模块:日常工作管理模块、项目工作管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及系统管理模块。

    下面分别对不同角色用户的操作权限及系统四大功能模块所具备的各项子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1)角色即参与者,是具体用例的驱动者。该系统共分为四类角色:

    项目经理角色可以在线实现工作计划的编制及查询、工作日志的编制、审核及查询、监理文件的编制及查询、文件检查任务的执行及确认、关键工序管理的申报、关键工序计划的编制及维护、项目信息的维护、通知公告查看等操作。

    监理工程师角色可以在线实现工作日志的编制及查询、工作计划的查询、监理文件的编制及查询、通知公告查看等操作。

    部门经理角色可以在线实现工作计划的审核、工作调度情况查询、监理文件查询、通知公告查看、关键工序计划的审核、项目信息的创建、维护及查询等操作。

    工程部经理角色可以在线实现工作调度情况查询、通知公告的、文件检查计划的、关键工序管理的及审核、关键工序计划的审核、项目工时统计、员工工时统计、系统用户管理及权限管理等操作。

    (2)功能模块设计是结合系统自身的具体特点,在总体功能模块设计的基础之上对各子模块分别进行设计,该系统具备4大功能模块分别为:

    日常工作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工作计划管理、工作日志管理、文件管理、通知公告管理及查询管理等功能。具体可以实现编制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审核、编制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审核、工作调度查询、监理文件查询、编制监理文件、通知公告、通知公告查询、工作计划查询、工作日志查询等功能。

    项目工作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文件检查管理、项目工序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等功能。具体可以实现文件检查计划、执行文件检查任务、执行文件检查确认、关键工序管理申报、关键工序审核、关键工序计划管理申报、关键工序计划审核以及项目信息的创建、维护、查询等功能。

    统计分析模块主要包括人员工时统计、项目工时统计两大功能,该功能只有工程部经理角色具有操作权限。该功能统计所需的数据主要是从项目经理、工程师角色编制形成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日志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名称、实施人、所用工时这三类数据中进行提取。

    员工工时统计,可以使工程部经理在一段时期内对员工工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对,通过数据去分析相同时间内,人员工时差异所反映的问题,作为对人员工作量饱和度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工程部经理可以在该功能下通过选定起止时间,分别输入员工姓名、选择部门名称或工作类型进行不同范围人员的工时统计。

    项目工时统计,可以使工程部经理对不同项目在一定时期内所消耗工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项目工时差别的原因,考虑是否需要对项目人力投入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所产生工时的差异,判断项目目前所处于项目关键期或者处于项目停滞等时期。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8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

1建筑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经济效益,甚至帮助施工企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也给一些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威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需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才可能长久立足和生存。建筑工程项目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工期长、多样性、项目庞大,因此对于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中,需要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一个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多个阶段。只有保障每一环节不会出现问题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相对传统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效果要好,而且减少人力的投入。由此可见,推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现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在施工企业中的运用

存在制约因素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一些专业技术和管理软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大多是按照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软件的操作,通过管理技术帮助施工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在施工企业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并未改变组织结构或相关机制。但是,网路技术和管理软件不仅包含了技术,还有一些非技术因素,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使其更加规范、标准。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属于粗放型管理,很多中小施工企业中传统管理的观念比较重,难以接受新的管理技术,以至于影响了信息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应用。

2.2没有与实际管理工作结合

管理者认为信息化管理是专门技术人员的工作,因此对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并没有在施工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筑企业只是将业务搬到计算机上,没有意识到将业务与技术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施工企业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力度和培训工作,相关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偏低,甚至仍然选择传统的管理方式。

2.3过于追求技术

先进建筑施工企业过于重视设备和软件的选择,忽视了系统是否满足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需求。在管理模式上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将信息化管理技术作为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引进先进的设备就可以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2.4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已经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还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完善的信息基础平台,专业管理软件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小,未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施工企业是根据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开发了软件,并且这些管理软件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人才素质水平普遍偏低。此外,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建设过程中,缺乏协调的制度,比如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缺少标准的共享数据库,在信息传递和共享过程中存在问题。

2.5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

在建筑施工行业中,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没接受过太多的教育,文化程度低,这也是制约信息化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应用的重要原因。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导致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整体偏低,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施工企业的需求,如果不及早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影响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对现有施工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至关重要。

3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实现路劲研究

3.1做好总体规划,推进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设前,施工企业应做好总体规划,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预防措施,需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目标和面临的环境等问题,在根据战略目标,分析管理系统实施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充分考虑好以上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开发,选择适合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推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施工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3.2组建专业的、素质过硬的团队人才

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企业没有人才,是难以在行业市场中立足和生存。尤其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涉及的范围广,施工过程相对复杂,施工企业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水平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可以采取高薪资,优厚的待遇等条件聘用专业的人才,为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引进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比较优秀的人员进行再教育,组织定期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3.3不断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影响相对复杂的工程,需要为之付出很多,投入很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推动了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所以施工企业要重视管理系统和软件的更新,便于满足施工企业发展的需求。在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时,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系统与技术设备。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相对繁琐的工程,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需要企业具备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需要投入的很多,但是信息化管理技术一旦成功运用到施工企业的管理中,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需要与时俱进,针对实际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更新管理系统,从而满足施工企业的需要,促进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建筑行业朝着国际市场发展的进程。

3.4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在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初始化和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后,需要逐步在企业内部推广和使用。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试运行,在试运行成功后进行验收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并正式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必须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检测,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尽早实现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工业信息化管理第9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xpounds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in the hope that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的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各方面均占有很大优势的国外同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迅速提升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流程和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就施工成本和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信息化

2.1.正确理解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信息化

2.1.1如何理解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信息化

(1)如何理解建筑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应用于施工企业的管理部门及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施工项目成本交给施工项目部管理,企业有对施工项目部的生产成本管理组织、指导、监督的责任。企业还需要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监督和完善,利用技术、信息、资源来支持项目施工,使生产和管理成本降低。

(2)如何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有效地收集、处理与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综合企业流程,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过程。将使日常处理工作自动化和高效率化,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改变现今的服务观念。

2.1.2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信息化的联系

建筑施工企业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反映了施工企业在施工活动过程中的经济效果,通过对施工工程成本的计算、复核和分析,从而反映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水平,也就是说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信息管理的重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通过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完整科学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成本的相关信息。并且还能反映出施工及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工作方式,降低施工工程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实现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

以前,施工企业只能依靠管理人员人工去完成所要求的大规模数据的计算、收集并整理,工作效率非常低,工作量较大,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目前,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进行成本信息化管理,使企业每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有机结合,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且进行有效的资料处理,从而改变业务运作时间长、产生的信息产生误差大和滞后状况,从而能实现动态成本控制管理,使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得以最终实现。

2.1.3成本管理要求信息化的高效率

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进行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效益。在进行成本管理中,信息化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改变,还会带会工作方法的变化,是对企业生产组织的一种变革和企业员工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升提,它的运作也需要成本的投入。因此,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进行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就必须要做出必要投入,企业的短期效益将无法与此长期目标进行相比,企业决策对准确的信息化定位,将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的高效性。

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升级和各项工作创新的突破口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行业方面的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选择信息化的层次,选择有利于提高自身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高效性的信息化方案,从而才能避免出现使施工企业出现劳民伤财的现象。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成本管理上,只有通过科学统筹安排,才能确保信息化与成本管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以最低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去实现高效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力。

2.2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