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投资分析的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6 16:54:47

投资分析的方法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1篇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 决策树分析

西蒙曾经说过:“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本身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决策过程,决策决定企业的前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说决策分为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活动决策。企业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1.确定决策目标。2.探索、确定备选方案。3.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比较。4.对各备选方案进行初步选择。5.对进入第二轮评定的方案进行论证,考虑非计量因素和不易预测情况。6.选择最终方案,制定行动计划。

一、本量利分析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又可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由经理人员决定的成本,如广告费、人员培训费。同理变动成本可以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如按销售额一定比例确定的销售佣金)。混合成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半变动成本(Y=A+BX)、阶梯式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成本估计方法有回归线法和工业工程法。

确定完成本后,就可以根据销售额计算出利润。利润、收入、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三种形式表示。一是损益方程式,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二是边际贡献方程式,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三是本量利图又称盈亏临界图,横轴表示销售量,纵轴表示成本和收入。本量利图有多种形式:基本本量利图、正方形本量利图、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图.

增加销售额,销售收入超过成本,形成利润区,反之形成亏损区。因为利润=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0,所以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本量利关系经常用于敏感性分析,即研究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会使盈利转为亏损,单个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等问题。

单价的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的提高、固定成本的提高、销售量的降低都有可能使盈利转为亏损。我们要做的就是分别确定单价最小值、单位成本最大值、固定成本最大值、销量最小值使得企业刚好不盈利不亏损。举例分析如下:某企业计划生产新产品,单价为10元,估计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固定成本为200000,预计销量为100000件,则它的利润为100000*(10-6)-200000=200000(元)。

单价最小值:100000*(X-6)-200000=0, X=8(元)

单位变动成本最大值:100000*(10-X)-200000=0, X=8(元)

固定成本最大值:100000*(10-6)-X=0, X=400000(元)

销量最小化:X*(10-6)-200000=0, X=50000(件)

二、决策树分析法

决策树方法可用于一步决策问题,最常用的是解决多步决策问题。多阶段决策问题即每一阶段做出一个选择,下一步决策取决于上一步的决策及其结果。下图即为决策树:

A为决策点,决策点用方形节点表示,从这类节点引出的边表示不同的决策方案,边上的数字表示进行该项决策时的费用支出。B为状态点,状态点用圆形节点表示,从这类节点引出的边表示不同的状态,边上的数字表示对应状态出现的概率。C为结果点,结果点用三角形节点表示,在这类三角形节点里注明各种结果的损益值。利用决策树进行多阶段风险型决策问题的一般程序为:从树的末梢开始,计算每个状态点的期望收益,选择最大值并将其标注在相应的的决策点里,将处于同一阶段的其它决策“剪枝”。同理依次从后向前进行“剪枝”,直到最开始的决策点,得到使期望收益最大的方案。

由上述图可以看出决策树比较突出的优点是方便简洁、层次清楚、一目了然、易于处理较复杂的决策问题。

三、总结

投资决策要科学民主,讲究方法和程序,要抓住时机避免失去市场。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对于企业重大的决策,任何个人很难独立做出有效决策。所以企业投资决策必须做到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集中讨论做出最后的决定。

参考文献: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2篇

【关键词】 AHP方法; 投资方案; 决策原理

一、引言

企业投资方案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成败。现有投资方案决策通常是采用比较各备选方案净现值、期望收益额、期望收益率、收益标准差和收益标准差率等单一量化指标来选择最优投资方案。运用单一的量化指标进行决策虽然方便但没有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各种量化、非量化因素,尤其是当运用不同量化指标对备选方案选择得出的结论相悖时企业将陷入无法决策的困境。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影响投资决策的量化和非量化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最优投资方案选择。

二、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投资方案决策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a1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方法能够综合分析量化因素和非量化因素进行决策,因此在经济管理类研究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解决方案分解为目标层、中间层、方案层等,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投资方案决策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目标层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投资方案决策首先要确定投资方案决策的目标。投资方案的决策目标就是选择最优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对企业内外各种定性和定量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最优投资方案的选择并不仅仅取决于某一单项指标的优劣,比如净现值的高低。净现值的高低只是企业衡量投资方案的一个方面,最优投资方案应该是最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能够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方案。

(二)中间层要素的确定

决策目标确定为最优投资方案后,最优投资方案的实现将分解成各层次的中间层要素。中间层要素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层次分析法在投资方案决策中运用的关键就在于要将决策目标分解为合适的中间层要素,即:投资方案优劣的判断标准。判断投资方案的标准必须符合企业实际,一般情况下期望年收益高、投资风险小、净现值高的投资方案是优秀的投资方案,但对于特定企业而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投资周期的长短、技术优势是否明显,在选择投资方案时也许更加重要。因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应列出决策目标的影响因素,通过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建立关系矩阵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关系。

(三)确定多个备选方案完成层次结构模型

将企业多个备选投资方案和层次结构模型的决策目标、中间层要素进行连接,通过计算权重、单个矩阵、整体矩阵的一致性判断来确定层次结构模型的合理性,最终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最优投资方案。

(四)进行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并通过归一化处理,同时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如果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对判断矩阵重新计算;计算同一层次对最高层次(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此过程从最高层依次到最低层进行,同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要重新开始。

三、层次分析法在投资方案决策案例中的应用

笔者通过案例来探讨层次分析法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应用。假设A企业要进行投资决策,现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三种备选方案投资收益基本情况见表1。

三种备选方案的投资周期不同,C1方案为5年,C2方案为4年,C3方案为6年(假设均为一次投入,分年收益)。A企业的再投资年收益率为10%。从A企业现有的科学技术来看,C1方案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其他两个方案均为新的领域,但C3方案是环保产业,国家政策比较支持。

从A企业案例可以看出三种备选方案的决策信息中既有量化信息也有非量化信息。传统的投资方案决策方法通常运用净现值、投资年收益、收益标准差等单一的量化指标判断最优投资方案。这些传统决策方法在决策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单一,而且在本例中,传统决策方法出现了多项指标优势交叉而无法进行判断的现象。因此笔者选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投资方案的决策,以综合考虑投资方案中的量化因素和非量化因素。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A企业案例资料,综合现有数据选择六个中间层要素,画出A企业投资方案的层次模型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构造判断对比矩阵A—B

A企业管理当局选定10位专家组成专家系统,运用德尔菲法对六个中间层要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使用九级指标法将中间层要素两两比较后进行打分,得出决策目标层A对中间层要素B的判断对比矩阵,即:A—B对比矩阵,见表2。

其他对比矩阵的权向量计算过程同对比矩阵A—B的权向量计算过程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五)一致性检验及备选方案的选择

计算各对比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利用随机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计算出CR的值(表9)。从表9可以看出,各中间层要素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即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均通过。

计算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

0.0774

从表10可以看出备选方案C3的方案总权重最大,A企业应选择备选方案C3作为最优投资方案。

四、结论

通过A企业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地结合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投资方案决策的各方面因素,使企业投资方案决策更具科学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投资方案决策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可避免在影响因素过多的情况下决策者顾此失彼,将主观意识过多地带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当各种决策方案出现多项指标优势交叉时,层次分析法更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邓永胜,董毅明.基于AHP的云南省物联网发展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1-26.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3篇

关键词:分析 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分析现金流量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78-02

作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中小投资者,如何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把握投资机会,取得投资效益,其最有效的办法是阅读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但作为进行投资的中小投资者,不可能都是学财务的或都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因每个人的知识面、所学专业、所从事工作等的不同,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数据的阅读和理解不同,且分析的结果差异较大,直接影响投资效果。这就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易于掌握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财务报表的基本认识

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情况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等文字说明和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资产结构、资金来源、资产组合是否合理等情况。

损益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现金的流入、流出、净流入流出情况。

资产实质上就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占用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两个主要来源就是股东权益和负债。而收入和费用是用来解释公司利润或者收益是如何产生的,产生利润,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利润扣除应上交的所得税、应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一部分用来回报投资者,一部分留在公司用于公司的持续发展。用来回报投资者的利润,引起公司现金流出,留在公司用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利润,成为公司的自身融资。随着公司经营效率的逐步提高,会产生更多的利润和净现金流量,增加的净现金流中的一部分又重新投入到公司中来,这样的良性循环将周而复始。

公司最佳的资产结构、强劲的盈利性和充裕的现金流动性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中小投资者可按照这一主线来分析财务报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的组合资源是否正确,这些资产的组合是否令人满意。通过分析损益表,了解公司盈利能力及利润分配情况。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如何提高净现金流量。

二、分析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通常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或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股东权益五个部分组合而成,负债和股东权益加在一起通常被称作长期(永久性)资本。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是: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作为中小投资者关键分析以下几个指标:

1.货币资金。公司持有货币资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经营的需要、预防的需要和投机的需要。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过高,会降低公司的获利能力;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过低,不能满足上述需要,并且会降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扩大股东财富产生不利影响。

2.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未收回的款项。分析应收账款应与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相结合,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之和减去坏账准备后的余额为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过高,表明公司回款能力低,结合长、短期借款的增减额,可以判断公司是否资金紧张;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抵减项目,反映公司已提取,但尚未抵消的坏账准备,其过高,表明公司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公司存在经营风险。

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公司购建的价值超过一定标准的,可供公司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的资产。在固定资产分析中主要看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两个数据。

固定资产的增加幅度应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增加过快势必挤占流动资金,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增加过缓,影响公司的发展后劲,不利于公司的扩大再生产,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在建工程的增加幅度也应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在建工程过大,势必挤占流动资金,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延长投产见效期;在建工程过小,不利于公司的扩大再生产,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4.长、短期借款。短期借款是公司为补充短时期流动资金不足而向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长期借款是公司为扩大再生产建设新项目而向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短期借款过大表明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货款回收有问题,或是在建工程规模扩大挤占了流动资金,且增加财务费用的支出;长期借款过大,表明公司为扩大再生产而大规模上项目,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新项目未来的效益情况需通过公司相关信息渠道获得。

5.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买材料、接受劳务等欠付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货款。分析应付账款时应与其他应付款相结合统筹考虑。应付账款过高,表明公司支付能力有问题,资金周转困难,容易形成诉讼案件,被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降低信用等级;应付账款过高也表明公司挤占了他人的资金供生产经营周转,有利于降低财务费用(相当于无息贷款)。

6.股本。股本是公司通过股份筹资形成的资本。股本规模与公司的规模是相适应的,股本规模决定了公司的规模,若不相适应,势必造成公司的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7.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是指由股东投入,但不构成股本,或从其他来源渠道取得的属于股东的权益,包括股票溢价和资本本身的增值,资本公积可以转增成股本。资本公积过高,表明公司资本金充足,可以向股民转赠股份。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留利,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反映公司尚未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过大,表明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比例低,自身融资比例高,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回收期,同时也表明公司扩大再生产能力的增强,但资金周转有问题,有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表反映流动资金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关系。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差额就反映着公司的净现金流量。如果流动资金高于流动资金需求,公司就拥有正的净现金流量,相反,如果流动资金低于流动资金需求,公司就拥有负的净现金流量。

三、分析损益表

损益表又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收支情况,从中看出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利润或者发生的亏损。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在分析损益表时主要分析以下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三个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是公司主营业务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后的余额。主营业务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越高,表明公司主导产品盈利能力越强,说明公司主导产品适销对路,市场供不应求,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反之主导产品积压,供大于求,降价出售,公司经营困难,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2.利润总额是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减去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主营业务利润占其的比重越高,说明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措施到位,可控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强。同时还要分析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其越高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在萎缩,存在改变经营策略的倾向;或当期因特殊原因(如出卖资产)造成利润总额增高。

综上所述,通过损益表的分析可以掌握公司的盈利能力情况,从而判断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四、分析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流出情况的报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通过公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了解公司日常经营行为现金流量的状况,来测算公司的运营能力,以此用来评估公司生存能力以及长期成长能力。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则意味着,第一通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加公司的内部资金;第二通过存货管理、信用政策管理和供应商付款管理,提高流动资金管理效率。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越高,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越好,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反之,公司经营状况越来越差,无法提供确保公司有效经营以及未来滚动发展的资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是公司长期成长的动力。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经营现金流量为公司的投资计划提供最基本的资金保证,公司的资本经营计划中需要现金。可以看作在公司投资行为之后财务调整之前,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若为正值时,可以表示公司所有的现金,若为负值时,可以表示公司所需的现金。

此时,应该考虑公司的长期财务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长期债务偿还计划、新的长期融资计划如长期商业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等、公司股票发行计划以及股票回购计划,同时还要考虑公司红利发放计划,红利发放的多少对留存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留存收益是公司利润中再投入公司的部分,从而也影响到公司的财务需求。

3.总现金流量。所有综合考虑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总现金流量。如果总现金流量很大,这可能是一个较好的信号,表明公司拥有强大的能力;但是,这也表明公司投资新资产和新技术的能力不足,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使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之中;或者是由于公司长期负债显著增加,损害了公司健康的资产结构,从而使公司不仅面临着较高的商业风险,也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如果总现金流量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比较低甚至是负值,这显而易见可能是一个负面信号,表明公司已经缺乏产生现金的能力;但这也可能预示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公司正在进行巨额的投资,或者正在重整公司的资产,重新调整公司的经营方向,进入更为有利可图的领域,或者公司通过支付过多的长期负债以调整公司的资产结构从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通过对上述三个主要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现金状况等几方面的分析结果,再结合上一年度分析结果和当前政策面、市场面等因素,用比较的方法就可以得出进行投资所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曹冈主编.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财务报表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于小雷,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物指南与讲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4篇

一、 分析圈书馆年度投资效果的依据

关于分析年度投资效果的依据,不外乎是两个方面:一是要看投资使用的合理,二是要看使用这些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了经费分项包干的办法,由于财务制度的不严,一些本来不属于图书经费开支的额外项目,也挤入了图书经费之列,如行政办公费和加班补贴费等等。这些项目,虽然开支的数目不大,但逐年累积起来,也是十分可观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个人认为,要完全杜绝这些额外开支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会给图书馆带来许多不便,但必须要加以控制。这里我们引入关于“投资保障率”的概念,其含意是年购书经费额占年图书经费总额的百分比。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比率应保证在95%以上,这是衡量一个馆对图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标志之一。

衡量图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另一标志,是看当年的采购计划是否完成,这个计划是根据本馆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情况所制定的,“它包括数量、比例、品种、复本等等,”①有的同志提出了“采购率”的概念。②所谓采购率,就是完成计划购入的图书占计划购入图书的百分比。从理论上讲,这个比率应该是1。。%的,但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上难已达到,个人认为,图书能保证达到80%以上,期刊保证达到90%以上就算较好的了。

要评价图书经费投资的“纯”经济效益,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图书馆不象物质生产部门或商业流通部门那样,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经济价值。“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是以隐蔽的潜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读者从利用文献中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运用于科学技术和生产领域之后,才能发挥它的经济效益,而这又是长期积累、持续作用的过程。”③因此,图书经费投资的经济效益,只能由图书馆服务效果的指标来间接反映。也就是要具体计算文献的利用率和文献阅读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利用率和阅读率与反映图书馆服务效果的利用率和阅读率,在含意和算法上是不相同的。我们不妨引入“投资效果利用率”和“投资效果阅读率”两个概念。所谓“投资效果利用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被读者利用的文献量与当年文献入藏量的百分比;而“投资效果阅读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被读者利用的文献册数与实际借阅人数的比较。因为计算的是年度投资效益,被读者利用的文献是〔或借览册数)术能全部计入,必须要乘上一个常数K,根甩多年流通工作的经验,可以把常数K的值定为0.2(关于常数K的论证,本文不拟赘述)。如采用字母S,S2、N分别表示文献利用量(册数),当年文献入藏量及读者借阅人数,则投资效果利用率P:一和投资效果阅读率P:的表达公式如下:

据报道,图书的平均使用年限为10-20年,科技报告为10年,连续出版物为3一5年,那么五年以内的新书的利用率至少可以视为100%。关于阅读率的指数,国外一般稳定在10一20册,如果考虑到文献的使用时效,阅读新书的指数应为4册。以上就是分析图书馆年度投资效果的理论依据。

二、分析图书馆年度投资效果的方法

要进行图书馆年度投资效果分析,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制订详细的采购计划

完善的采购计划,不仅是分析投资效果的需要,而且是保证采购质量的基本条件。它的内容应包括要购进图书的数量、品种和复本的具体要求,而不仅只是订出经费分配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采购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减少或避免人为的失误,从而保证采购工作的全面完成。

(二)要完善采购工作的统计制度

数据是分析的基础,没有完善和准确的数据,就不会有正确的分析结果。图书馆忽视统计工作的现象是存在的。近几年来,在流通、阅览部门已经有所加强,而在采购部门正在逐步建立。笔者认为,采购工作的统计应包括计算“文献收藏率”和“文献采购率”所描的基础数据。所谓“文献收藏率”即指图书馆年文献收藏量与全国出版发行总量(以订购自录为准)的百分比,要求分类进行统计。建立这项统计的目的,在于探讨图书馆在成为本著、统文献迅息中心方面的可能性。采购人员要在这方面当好馆领导的参谋。与采购计划相对庄,要做好年末实际采购文献的数量、品种和复本的统计,以便于检查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编目人员为了提供固定资产的增长情况,也要进行这方面的统计,但是,两者的数据是不会完全相同的,不能够互相代替。

(三)综合分析投资效果的各项指标

只有统计数据,而无综合分析,就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采购人员必须要重视对年投资效果的综合分析,检查采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探讨提高投资效果的最佳方案供馆领导决策本馆工作时参考。

三、投资效果分析实例

(一)某馆1987年投资保障率的情况(表1)

从上表可知,该馆1987年的投资保障率达到97%;图书的平均采购率为83%,报刊的平均采购率为99%;而文献利用率达到89%,阅读率为3.9册/人。反映投资效果的全部指标,都达到或接近理想水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定,该馆一九八七年的图书经费使用是比较合理的,投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四、结束语.

图书馆年度投资效果分析,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它对图书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是财务部门进行年度预决算的重要依据。为扭转往年的被动局面,笔者设想了上述几点意见,错误之处难免,望同行们批评指教。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水务项目投资;水务产业;财务测算

1水务产业发展现状及水务项目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水务产业发展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我国的水务设施,尤其是供水设施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建设和维护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所以,从总体而言,投资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国水务发展的主要障碍。首先,我国水务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外资和社会资金的注入,我国水务产业的传统政府单一投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其次,运营主体多元化。针对水务产业的发展,原先为单一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发展至今,其经营主体已经由事业单位逐渐向企业转变,而且相应的竞争机制也已被引进。再者,经营模式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与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市场化对我国水务产业的经营发展表现出了更大的影响。在水务产业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整个产业的投融资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传统水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政府主导进行的公益性投资,但是,随着社会资本的注入,其投资模式已逐渐转变为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市场收益性投资。

2水务项目投资分析的内容及要点

投资分析指的是投资者通过采用各种可行方式对其目标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具体对技术、市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为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提供主要判断依据,具体而言,水务项目投资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在水务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对所在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进行分析,并对当地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特色加以分析,然后对与水务项目开展的工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多个方面内容的调查分析,促使投资者对地区社会宏观经济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投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所以,在水务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衡量。具体而言,首先,投资者需要对目标地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水资源结构以及当地的水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投资者还需要分析目标地区存在的供水矛盾以及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投资人还应深入了解当地民众以及政府对水务项目建设所持有的态度。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了解,作为其判断水务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决定了投资者所需投入资金的总量,而项目建设的内容决定了其投资的方向,所以在水务项目投资中,必须考虑到项目建设的规模以及建设内容。投资者应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以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进行描述。通常情况下,在水务项目建设过程中,水源、水厂以及网管工程等部分的规模较大,所以,投资者必须对这些部分进行重点考虑和分析。

2.4供水设施与供水市场现状

在水务项目投资过程中,调查项目所在的区域现有各个供水主体包括多个方面,如供水规模、供水量以及售水量、水源地水质量等,通过对供水设施的调查分析,可以对目标地区供水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对当地供水市场的了解,可以根据当地供水市场发展情况对其投资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

2.5水价分析及预测

在水务项目投资中,投资者必须对目标地区水价变化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判断其投资活动是否会获得收益,通常情况下,如果目标地区水价变动较大,则会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投资者应该对其投资活动进行慎重考虑。另外,投资人员还应对目标地区的水价变化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出科学的预测,如果地区水价发展变化趋势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则可以考虑进行投资活动,反之,如果地区水价发展变化趋势不符合投资者的期望值,那么可以对其业务投资进行适当的控制。

2.6投资概算与投资数据校核

在水务投资过程中,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可以根据相关水务单位提供的业务数据以及相关投资数据,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校验,具体校验过程中,可以采用定额以及当地造价信息库数据进行测算,并且采用经验数据进行详细对比,在校验过程中,投资数据应尽可能的采取上限,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校验的准确性。

3水务项目财务测算的多角度、多方案对比分析

在水务项目投资过程中,如果财务测算制订方案的结论的可行性较大,则需要对思考问题的角度进行适当的改变,也可以对一些边界条件进行适当的改变,进行补充测算,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第一,投资者需要根据工程投资和目标地区水价变化情况对资本金回报率进行测算。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或者企业投资者针对水务项目进行招商引资时,水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已经完成,针对水务项目的招商引资范围已经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针对所要投资的水务项目所用资金数额以及整个工程项目规模予以确立。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对其投资回报率进行测算,在测算过程中应以先前的水价以及水价历史变化作为重要依据。第二,根据工程投资和资本金回报率反算销售水价,如果测算结果显示所进行的项目投资活动不可行,则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很可能是既定的水价比较低,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水务投资过程中,水价是其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该根据原先设定的基准收益率,反算销售水价,并通过这种方式,清楚的预测到在何种情形下投资者才能取得投资回报,而且这一测算思路还可以为地方政府稳定水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4水务项目投资由“不可行”转变为“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在水务投资过程中,对于大多数水务项目而言,在现有工程方案、建设规模、投资额以及水价等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靠水务项目本身盈利往往满足不了投资者的回报要求。为此,将水务项目投资由“不可行”转变为“可行”,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我国很多地区的供水规划是为了“上工程、要资金”而编制的,这就需要投资人员根据工程建设总体规模和建设方案,对投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重新确立投资额。第二,针对水务投资项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尤其在公益性水库工程建设、配水管网工程建设等方面。另外,针对水务项目投资活动的进行,政府应该对企业投资者进行适当的资金补偿,例如,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销售水量以及当前水价,以现金或者土地的形式对投资者进行补偿,进而有效推动水务投资项目的进行。

5结语

水务项目投资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水务项目投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目标地区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水价分析及预测等。在水务项目投资中,投资者还应多角度进行财务测算,并进行方案对比,以确保投资的准确合理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华坚,魏森.中国上市水务公司新型投资模式的选择[J].水电能源科学,2013(2).

[2]林惠昇.水务项目投资分析报告撰写精要[J].经营管理者,2012(1).

[3]巩福栋.浅谈水务投资的财务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6).

[4]公峰涛.水务行业投资风险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12).

[5]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S].2006

[6]尤荻.TOT项目风险集成管理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1(1).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6篇

    一、应用基础的比较与分析

    不同的核算方法不仅对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而且对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的认识也不相同。

    成本法认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会计主体。投资企业只有在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以原有资产增减变动为条件的经济业务,或对被投资单位税后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为实际收到或确定将收到的利润或股利。

    权益法认为被投资单位是投资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投资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部分或全部被看作是投资企业的经济活动,投资企业对此均应在活动发生时或年终进行会计结算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则因核算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从财务的角度不难推导出,非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一般应为投资额与市场利率的乘积,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无实质联系;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最后则为所享净投资额(所有者权益)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的乘积,体现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整体一致性。

    二、应用范围的比较与分析

    在我国会计实践中,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范围通常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会计核算制度的明确规定。根据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实质控制权,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用成本法,反之则应用权益法。《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相关内容还表明,当企业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时,应使用完全权益法。虽然现行的行业会计制度并未就权益法的具体类型加以说明和限定,但从有关应用举例及说明上看,所用的权益法应是非完全权益法。

    在核算方法的具体选择上,确定投资企

    业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按《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标准是看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是否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如果存在则为有实质性影响,反之则否。从这一规定及相关说明来看,核算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企业对其在被投资单位可供分配利润中所占份额的可控制程度。当这种可控程度较高,投资企业有权按自己的意愿从被投资单位实际取得投资收益、或有权否决一切不利于自己实际取得投资收益的决议时,则倾向于采用权益法,反之,则倾向于选用成本法。

    显然,前述规定是不完善的,它并未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实际上,在这一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即使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难以使其对被投资单位产生实质性影响,但被投资单位的盈亏及资产的受赠等行为仍会在实质上对其财务状况及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如果投资企业仍按前述规定选用成本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投资企业投放到相关长期股权投资上的那部分资产的运营状况将得不到充分的披露,进而极大地影响到投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例如,我国大量上市公司即使盈利也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就使得许多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的法人股东(投资企业)未能在其会计报表上反映出这部分投资的真实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使用权益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应是最优的选择。

    三、应用过程的比较与分析

    核算方法的应用过程就是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以及对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过程。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动具体包括取得税后利润、发生税后亏损。进行利润分配、接受实物捐赠、出现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产生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所谓股权投资差额则指取得股权的支出与其所代表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为借差,反之为贷差。无论何种差额,在投资企业个别会计报表上是不作直接反映的。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化一般都不进行确认,只有在投资企业从被投资单位实际收到利润(行业会计制度)或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时,投资企业才按实际收到的利润或应当收到的现金股利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股利”科目,贷

    记“投资收益”科目或“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如被投资单位发生税后亏损,或无利可分的情况下,投资企业不作任何反映。当然,这种只认盈利不认亏损的做法对投资企业单个会计报表而言,是有停谨慎性原则的;另外,通过不同的法规对同一会计事项规定了不同的确认标准,不仅缺乏规范性,而且违背了可比性原则。

    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前述相关变化均视同投资企业自己相应项目的变化,一旦被投资单位发生这些变化,投资企业就应进行恰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投资企业应按其所占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反之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被投资单位实际支付利润,投资企业应按实际收到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其它相关变化,投资企业应按其所占份额借记“长期投权投资”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在完全权益法下,不涉及到股权投资差额的分摊问题。股权投资差额为借差,投资企业应按本期的分摊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之,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按我国规定,分摊方法一般采用直接法,分摊年限借差不超过1o年,贷差不短于10年。

    另外,如果涉及到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核算方法还会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产生影响。按财政部《合并会计报表的暂行规定》,母公司(投资企业,下同)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对子公司(被投资单位,下同)进行的股权投资必须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权益法才会涉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问题。按规定,当母公司直接待有一子公司的股份比例很低的情况下,母公司对相关股权投资可用成本法进行核

    算,该子公司一般也不属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若加上通过其它子公司间接持有该子公司的股份之和超过50%的情况下,母公司仍应将该子公司纳入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因而仍会涉及会计报表的合并问题,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按权益法对该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权益法下则不存在这一过程。

    四、应用结果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会计核算结果将会产生不尽相同的影响。就投资企业个别会计报表而言,受到影响的报表项目决定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类型及相关的会计核算规范。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或发生税后亏损的情况下,受到影响的项目为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以及由此决定的其它相关项目;当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其它相关变化的情况下,受到影响的项目为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公积以及由此决定的其它相关项目。而受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被投资单位的盈亏状况以及股权投资差额的性质。当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且股权投资差额为贷差时,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余额及投资收益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在完全权益法下将达到最大,非完全权益法下次之,成本法下最小;当被投资单位发生税后亏损且股权投资差额为借差时,情况则相反;当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但股权投资差额为借差,或被投资单位发生税后亏损但股权投资差额为贷差时,相关项目在不同核算方法下的大小还将取决于被投资单位盈亏的大小、股权投资差额的大小及其具体摊销年限等诸多因素,情况十分复杂。这种状况不仅导致了采用不同核算方法的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而且会计报表的使用人也很难按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资料将不可比的数据调整到可比的基础之上。因此,进一步统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7篇

一、应用基础的比较与分析

不同的核算方法不仅对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而且对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的认识也不相同。

成本法认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会计主体。投资企业只有在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以原有资产增减变动为条件的经济业务,或对被投资单位税后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为实际收到或确定将收到的利润或股利。

权益法认为被投资单位是投资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投资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部分或全部被看作是投资企业的经济活动,投资企业对此均应在活动发生时或年终进行会计结算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则因核算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从财务的角度不难推导出,非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一般应为投资额与市场利率的乘积,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无实质联系;完全权益法下相关投资的持有收益理论上最后则为所享净投资额(所有者权益)与被投资单位个别利率的乘积,体现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整体一致性。

二、应用范围的比较与分析

在我国会计实践中,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范围通常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会计核算制度的明确规定。根据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实质控制权,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用成本法,反之则应用权益法。《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相关内容还表明,当企业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时,应使用完全权益法。虽然现行的行业会计制度并未就权益法的具体类型加以说明和限定,但从有关应用举例及说明上看,所用的权益法应是非完全权益法。

在核算方法的具体选择上,确定投资企

业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按《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标准是看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是否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如果存在则为有实质性影响,反之则否。从这一规定及相关说明来看,核算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企业对其在被投资单位可供分配利润中所占份额的可控制程度。当这种可控程度较高,投资企业有权按自己的意愿从被投资单位实际取得投资收益、或有权否决一切不利于自己实际取得投资收益的决议时,则倾向于采用权益法,反之,则倾向于选用成本法。

显然,前述规定是不完善的,它并未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实际上,在这一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即使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难以使其对被投资单位产生实质性影响,但被投资单位的盈亏及资产的受赠等行为仍会在实质上对其财务状况及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如果投资企业仍按前述规定选用成本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投资企业投放到相关长期股权投资上的那部分资产的运营状况将得不到充分的披露,进而极大地影响到投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例如,我国大量上市公司即使盈利也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就使得许多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的法人股东(投资企业)未能在其会计报表上反映出这部分投资的真实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使用权益法对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应是最优的选择。

三、应用过程的比较与分析

核算方法的应用过程就是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以及对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过程。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动具体包括取得税后利润、发生税后亏损。进行利润分配、接受实物捐赠、出现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产生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所谓股权投资差额则指取得股权的支出与其所代表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为借差,反之为贷差。无论何种差额,在投资企业个别会计报表上是不作直接反映的。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相关变化一般都不进行确认,只有在投资企业从被投资单位实际收到利润(行业会计制度)或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时,投资企业才按实际收到的利润或应当收到的现金股利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股利”科目,贷

记“投资收益”科目或“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如被投资单位发生税后亏损,或无利可分的情况下,投资企业不作任何反映。当然,这种只认盈利不认亏损的做法对投资企业单个会计报表而言,是有停谨慎性原则的;另外,通过不同的法规对同一会计事项规定了不同的确认标准,不仅缺乏规范性,而且违背了可比性原则。

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前述相关变化均视同投资企业自己相应项目的变化,一旦被投资单位发生这些变化,投资企业就应进行恰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投资企业应按其所占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反之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被投资单位实际支付利润,投资企业应按实际收到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其它相关变化,投资企业应按其所占份额借记“长期投权投资”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在完全权益法下,不涉及到股权投资差额的分摊问题。股权投资差额为借差,投资企业应按本期的分摊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之,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按我国规定,分摊方法一般采用直接法,分摊年限借差不超过1o年,贷差不短于10年。

另外,如果涉及到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核算方法还会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产生影响。按财政部《合并会计报表的暂行规定》,母公司(投资企业,下同)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对子公司(被投资单位,下同)进行的股权投资必须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权益法才会涉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问题。按规定,当母公司直接待有一子公司的股份比例很低的情况下,母公司对相关股权投资可用成本法进行核

算,该子公司一般也不属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若加上通过其它子公司间接持有该子公司的股份之和超过50%的情况下,母公司仍应将该子公司纳入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因而仍会涉及会计报表的合并问题,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按权益法对该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权益法下则不存在这一过程。

四、应用结果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会计核算结果将会产生不尽相同的影响。就投资企业个别会计报表而言,受到影响的报表项目决定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类型及相关的会计核算规范。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或发生税后亏损的情况下,受到影响的项目为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以及由此决定的其它相关项目;当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其它相关变化的情况下,受到影响的项目为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公积以及由此决定的其它相关项目。而受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被投资单位的盈亏状况以及股权投资差额的性质。当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且股权投资差额为贷差时,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余额及投资收益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在完全权益法下将达到最大,非完全权益法下次之,成本法下最小;当被投资单位发生税后亏损且股权投资差额为借差时,情况则相反;当被投资单位取得税后利润但股权投资差额为借差,或被投资单位发生税后亏损但股权投资差额为贷差时,相关项目在不同核算方法下的大小还将取决于被投资单位盈亏的大小、股权投资差额的大小及其具体摊销年限等诸多因素,情况十分复杂。这种状况不仅导致了采用不同核算方法的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而且会计报表的使用人也很难按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资料将不可比的数据调整到可比的基础之上。因此,进一步统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8篇

【关键词】聚类分析;成长能力;判别分析;投资应用

聚类分析建立在基础分析之上,基于各类股票的行业因素、公司因素、收益性、成长性等基本层面的考察,然后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样本股票的“相似程度”,立足于对股票基本层面的量化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模型能帮助投资者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股票的总体特征,确定投资范围,并通过类的总体价格水平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选择有利的投资时机。

一、聚类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把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应用于金融投资分析中,不仅可以弥补金融投资定性分析的不足,也可以使金融投资分析更精确。

(一)如何运用聚类分析模型进行证券投资分析

聚类结果对投资者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各类股票群的基本特征及总体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区分出业绩优良和业绩一般板块,初步划分选择范围。

2.根据类的业绩状况、成长性、平均股价水平等,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股票应具有的内在投资价值。

3.在同一类别中,可找出其均衡价格,由于一些市场因素往往使股票的价格发生偏离,或高于或低于这一水平,低于平均股价水平的存在上升趋势,可看作是较好的投资时机,潜在的投资风险也较小。

(二)聚类分析指标体系的选取

基于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主要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创造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是支持股价的长期因素,也是判别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根本所在,而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其股市的扩张能力也应较强。

1.盈利能力的大小决定了股票价值的高低

总资产利润率直接反映公司的整体获利能力,净资产利润率反映股东投资报酬的大小。

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重点发展方向和利润的来源,主营业务收益率越大,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就更具有优势,每股收益越高,反映行业的投资收益越高,每股的获利能力越强。

2.成长能力的指标

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在总资产扩张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资产重组方面都比较强,盈利增长速度也相应较快。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反映了公司扩大市场规模的能力,表明公司重点发展方向的成长性;上市公司的积累,发展以及给投资者的回报主要取决于净利润的增加,所以净利润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3.股本扩张能力指标

股本扩张能力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其股本的扩张能力也应较强,流通股本是一项逆指标,股本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和较大的成长空间。每股净资产值越高,公司股本扩张余地也越大,公司提供回报的潜在能力也越强。

二、应用实例

从沪深股市2000多只A股中随机抽取钢铁行业分类下33只股票,样本数据均来自Wind资讯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库。

(一)原始数据标准化

为了消除原始数据量纲和数量级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以便进行聚类分析,我们采用对指标值标准化的处理方法[1]。

(二)聚类分析结果

第1类:攀钢钒钛,本钢板材,包钢股份,济南钢铁,抚顺特钢,方大特钢,方大炭素,广钢股份,重庆钢铁。

第2类:大冶特钢,新兴铸管,凌钢股份,酒钢宏兴。

第3类:河北钢铁,韶钢松山,太钢不锈,鞍钢股份,华菱钢铁,首钢股份,三钢闽光,武钢股份,宝钢股份,莱钢股份,西宁特钢,杭钢股份,南钢股份,安阳钢铁,八一钢铁,新钢股份,马钢股份,柳钢股份。

第4类:久立特材,鄂尔多斯。

此分类是否正确还需要判别分析对其结果进行校验和完善。

(三)判别分析

分别以1,2,3,4代表1到4类,判别函数中的自变量取原表中的自变量,对其用SPSS中的Discriminant过程进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2):

(四)实证总结

实证结果分析:

在分析各类样本时,我采用指标的平均值,即:

公司利润的高低、利润额的增长速度是其有无活力、管理效能优劣的标志。作为投资者,购买股票时,当然首先是考虑选择利润丰厚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分析财务报表,先要着重分析公司当期投入资本的收益性,净资产收益率高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强,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分析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和现金收支构成,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创现能力、筹资能力和资金实力。

每股经营现金流净值是每股股利的最基本保证,这个指标说明的是经营活动能带来的现金流净值,是反应经营状况好坏的指标之一,也是每股收益的最基本保证。大多公司如上面所述,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果公司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同时公司正处于扩张期,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就有可能是负值,每股经营现金流净值当然也是负值,此时是不能说明公司的经营状况是不好的。

由以上分类结果可知:第1类股票属于明显的低收益,低成长性的绩差股。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都相对较低,特别是较低的每股现金流量净额,说明股本扩张能力相对较低,由此说明第一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差,发展不畅而负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率说明公司已不具有成长性。所以该类公司呈衰退趋势,投资价值不大。

第3类股票的收益性和成长性表现一般,这类上市公司的股票对于短线介入的投资者来说尚具较高的投资价值,但不宜长期持有。

第2类和第4类股票净资产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都很高,说明2类和4类公司收益好,盈利能力好,这些公司大都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经营状况良好。2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率)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较高,说明成长性高,4类公司在成长性方面不如2类高。

每股净资产值越高,公司股本扩张余地也越大,公司提供回报的潜在能力也越强,4类比2类公司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的扩张趋势,属于一批成长型较好的股票,是板块中的潜力股。

2类公司在投资方面稳定性优于4类,各项指标的实际情况,可以由股民们自己选择,看股民是注重公司哪方面的情况。2类和4类应属于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的首选投资对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指导我们的投资:一方面,分析股票的业绩指标可以判断出绩优的类和绩差的类,高成长的类和低成长的类,由此投资者可在某一类或几类中确定投资范围,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从聚类的结果中得出类的均衡价格水平,预测股票的价格趋势,低于这一价格水平的,其当期市价与均衡价格的差距就是该股票价格可能的上涨空间,投资者若把握时机对这类股票进行长期投资则承担的风险较小,获利的可能性较大。

三、结论

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聚类分析模型应用于证券投资中做了拓展性的研究和探讨。聚类分析采用综合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对聚类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类公司的实力强弱情况。立足于基本面的定量分析,研究股票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投资者缩小投资选择范围,确定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有利于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建立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证券与投资,2001(1):84-87.

[2]李庆东,李颖.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新探索——聚类分析方法应用[J].现代情报,2005(11):

224-223.

[3]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范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孔祥永.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浅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员报),2009(3).

投资分析的方法第9篇

一、新基金与老基金的净值高低问题

在开方式基金快速发展的时候,市场上常有一种声音,说单位净值低的基金比单位净值高的基金好,所以当时掀起了一股追捧新基金的热潮,基金公司也纷纷玩起了份额拆分的游戏。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这种观点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因为开方式基金的运作,其价格形成机制非是市场交易价格,其申购、赎回的价格取决于基金的单位净值。基金的单位净值的高低,其实取决于基金资产运作所带来的收益。因本文由收集整理此同样获得了10%收益的基金,1元净值的基金会涨到1.1元,而2元净值的基金会涨到2.2元,算下来对于投资者而言,没有任何差异。

二、新基金与老基金在投资风格上的比较

投资开方式基金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基金的投资风格,或者说是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而在这一点上,新基金和老基金存在很大差异的。对于新基金而言,还未实际进入操作阶段,投资风格只能从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上略知一二,对于实际市场环境中是否能有好的表现还无从知晓。对老基金而言,对投资风格的分析往往就能更准确些。因为基金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运作,通过基金的定期报告和基金经理日常发表的一些观点,就可以看得出这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然后通过一定的市场分析,就能看得出这位基金经理对于这个投资风格的执行能力和风格把握情况,是否经常出现风格漂移,是否经常出现实际操作与宣传的风格不符的情况。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考察,投资者通常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一个基金的投资风格,从而做出更加适合的选择。

三、新基金与老基金在投资业绩与业绩预期上的比较

投资开方式基金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基金的业绩,虽然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对未来业绩的保证,但是我们有理由认为,拥有良好过去业绩的基金,未来同样拥有良好业绩的概率还是相对要大些。那么放在新基金和老基金上面来比较,则主要又有哪些不同呢?新基金,尤其是还在发行募集期的基金,没有任何过去业绩可以参考。倘若拟任基金经理有过往业绩,那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没有过往业绩可以参考的。而与此相比,老基金透明度相对较高,在业绩预期上拥有更多信息可供参考。作为一支运作多年的老基金,其业绩通常趋于稳定,因此购买老基金对未来的业绩的预期将会更加准确。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也会影响基金未来业绩预期。例如,公司的投资总监、投委会的人员变动,研究部门的实力,公司治理水平等,这些都会间接的影响基金的业绩。因此,如果是一个优秀的公司的优秀团队,发行的新产品,通常会拥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四、建仓期对基金投资的影响

新基金通常拥有六个月的建仓期,在这期间,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允许有很大幅度的波动,而相对而言那些老基金,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都必须保持股票仓位在60%-95%之间,因而灵活性相对较差。具体的来说,震荡行情中,选择新、老基金的差别不大,其区别仅在于新基金的不断建仓会带来被投资股票价格被推高而形

成的建仓成本,如果基金规模本身不大,这种影响可以忽略。如果市场处于牛市中,那么老基金通常可以较为轻松地拥有高仓位,从而实现净值的快速同步增长,然而新基金需要从零开始开始,在价格被不断推高的过程中,建仓成本将更为明显。反过来说,在熊市中,由于新基金可以维持一个非常低的仓位,甚至完全空仓,就可以有效避免接受下跌带来损失,躲过熊市的不利行情,而且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降低建仓成本。

五、新基金的基金经理挂名现象造成的影响

通常基金公司为了能顺利地发行新基金,都会选择旗下业绩较好,拥有一定名望的基金经理作为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之一,这样在宣传上将拥有更大优势。但是从在基金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仅仅只是作为挂名经理而已。这种情况在基金业内,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只拥有个别拳头产品时,就很有可能发生,它给基金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六、基金分红对基金投资也存在很大影响

首先,大盘经过快速上涨,接近见顶时,基金大比例分红。由于大多数投资者默认选择的是现金红利,因此大比例分红必然导致现金保有量下降,股票仓位被动提高。这时分红,对于老持有者是有利的,因为获得的现金实际上是降低了其购买成本,可以看做是一种成本的回收,但是对于分红除权后的新投资者则较为不利。因为如果后市市场开始下行,新进的投资者将面临高仓位的风险。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