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2 02:44:4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1篇

(一)七年级上学期的安排。

七年级第9册的内容为: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论)、Word(操作)、Excel(操作)。教材内容涉及考试的三个模块,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55%左右。

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比重很大。然而,上学期一般有17-18周,各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在七年级时一般安排1个课时,去除中秋节、国庆节、元旦,即不超过16节课,这个课时量相对第9册的内容而言很少。另外,由于七年级上学期距离考试时间较远,初中学习压力又比较重,从初中生大脑记忆规律和实际操作时间考虑,七年级上学期主要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应性为主。因此,学生在七年级时,我们更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无论如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技术课,其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为应试教育增加砝码,主要目标还是通过考试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加学生兴趣,扩展学生知识范围。

(二)七年级第10册的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Photo Impact、Movie maker、Power Point(操作题)。教材内容涉及考试的两个模块,占考试内容的30%左右。而下学期一般有16-17周,去除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妇女节、儿童节,按每周一节课计算,即不超过16节课时。结合内容而言,时间比较充裕。结合经验来看,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般1-2个课时即可完成。Photo Impact不属于考试内容,可用4个课时。Movie Maker属于选修内容,并且Movie Maker在实际操作中,5分钟的影片以学生机房的硬件条件而言,导出时间达20分钟左右,初中课堂一节课一般在40-45分钟,连上讲课时间和操作时间,无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效完成教学安排,因此,Movie Maker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个课时做演示操作,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操作,但是不要导出。其余时间,教学安排以Power Point为主,并以制作电子报刊的形式安排复习Word和Excel。另外,利用所有学生需要制作演示文稿的机会,比如:元旦晚会、圣诞晚会、儿童节等,让学生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

(三)八年级第11册内容为:网络基础(理论)和Frontpage的使用。第12册内容为Flash和机器人。教材内容涉及考试的只有网络基础一个模块,占考试内容的15%。八年级整个学年,除非老师占用其他科目课时,否则,课时总量不超过32节。复习时间比较紧迫,要求教师抓紧时间将考试内容讲深、讲透。因此,Flash和Frontpage仅在八年级上学期做简单讲述,每个项目学生操作时间不要超过6个课时,共12个课时。从2012届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基本能完成教材要求。Flash中的元件、关键帧、两种补间动画、引导层、遮罩层基本能做简单应用,Frontpage中基本能完成对网页的布局和生成。

在八年级下学期剩余时间安排对三个模块理论知识的复习和Word模块、Excel模块和Power Point模块涉及考试操作的梳理。在期末考试中,安排笔试,既可以提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重视,也可以对复习起到督促作用,并且梳理知识点也可以为下学期的复习起到预习作用。

(四)八年级下学期以“任务表”的形式,进行复习。

操作题包含三个模块:Word、Excel、Power Point。由于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练习系统在5月份时才开发出来,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任务表”的形式进行复习。此任务表以高中会考操作题为蓝本,由教师自编。

图1 信息技术任务表

图1为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Word复习中的任务表,完成时间为20分钟,基本50%的学生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分钟内完成的学生将在剩余25分钟内完成扩展练习。

任务表的题目是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来编制的。将Word、Excel、Power point中的各个考点,以一个考点一条操作的形式编写出来。而正式的学业水平考试也是以这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因此,以任务表的形式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考试模式。

在进入5月份后,以“操作题”、“判断题”、“选择题”的形式组成试卷,给学生进行练习。尤其要利用好5月份的模拟考试,以我们的经验而言,由于我校准备的模拟考试完全按照中考标准流程,考试氛围非常严肃,在经历5月份的模拟考试后,不认真的学生基本收起玩乐的心思,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复习。

二、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五月份模拟考试成绩、7月份学业水平考试情况

尽管2012届自入学时,教育厅就已下发文件明确了中考改革,但是考试要求是在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才真正下发。在此之前,为了将来的学业水平考试,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必须将所有教材内容全部讲完。

在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在八年级上学期末安排进行以理论和操作步骤为内容的期末考试,5月份由云南省组织了第一次模拟考试,7月份正式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我们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为样本,选取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5月份模拟考试、7月份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作为源数据,三次考试总分均为100分,题型结构为:填空题5题,共10分;单选题45题,共45分;多选题10题,共20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连线题3题共15分。题目由教师参照高中会考自己编制。

学业水平考试按分数划分等级,A等:90分-100分;B等:70分-89分;C等:60分-69分;D等:0分-59分;P等:补考后60分以上。

表1 三次考试及格率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八年级下学期时,及格率为47.6%,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及格;五月份模拟考试,及格率达到86.7%;七月份学业水平考试,及格率达到98.8%。

表2 三次考试成绩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成绩逐次提高,也就是说,我们所采用的复习计划是有效的。

三、建议

尽管,我们教学计划给学生带来的成绩提升很明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

首先,尽管制定“任务表”后,学生的成绩和动手能力有明显提升,但是学习兴趣却降低了。在和学生谈话后,学生表示,尽管任务表的正式程度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同时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任务表素材的选用时,增加一些娱乐性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亲切。比如:Word素材可以定位为关于新生代明星的杂志封面制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2篇

一、认真做好备、讲、练、评等常规教学工作计划,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来说,它虽不是主科,但却胜似主科。所以,本学期,我将认真做好备、讲、练、评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们的第一任务,也是首要任务。同时,在上好每节课的同时,精心备上几节有特色、有水平的精品备课,既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和素养,同时也为做课题做好准备。

本学期初三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以下内容:

第一章 数字化声音

第1节数字化声音播放

第2节数字化声音录制

第3节数字化声音编辑

第二章 数字化视频

第1节数字化视频播放

第2节数字化视频编辑

第3节视频的拍摄与采集

第三章电脑动画初步

第1节走进缤纷的电脑动画世界

第2节逐帧动画

第3节我来当大师——形状补间

第4节我来当大师——动作补间

第5节我来当大师——引导线动画

第四章电脑动画精彩实例

第1节精彩Banner

第2节创作片头

第3节音乐贺卡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别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教研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从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计划中继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创新型的开发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做好学生的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经过开学初的调查,我们在初一新生中发现了不少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我们将从这批学生中挑选一批尖子生,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对原有的信息学奥赛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据结构和编程水平,为参加今年的NOIP2009打下基础。以往我校学生参赛的成绩不理想,今年我们将从兴趣爱好小组成员中挑选出几位特别突出的学生,从近三年的NOIP试题入手,利用上、下午的课间操和音、体、美、微课,按计划开展好培训工作,力争在这次竞赛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四、配合学校其他教师和部门,认真完成好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以上几点是本人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我将严格按照计划中所述做好各项工作。若有遗漏及不对的地方,望各位领导和同事指正。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3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协同教学;学生主体

一、与协同教学相关的理论

传统的协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往往通过教师和教学助理的共同合作达成教学目标。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夏普林教授(JT.Shaplin)对协同教学作出了相关阐释,他认为协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必须在两个以上教师的通力合作下,以组、队为单位负责学生的全部教学或部分教学任务。所以协同教学是由两名以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集体研究并编订教学工作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和评价教学效果的组织形式,是以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为目的的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以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为主的过程。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施”与“受”被计划(规划)教学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自主处理与运用,理论和实践就在这种互动与协同中被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习最初的作用与功效。换句话说,协同教学是一种主要由教师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这种模式里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在教师的指导辅助下,互相组合结对完成协同合作。相较于传统的协同教学模式,新式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教育主体的能动性,由教学活动中的“受”转为知识的“施”,这种转变彰显的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号召。通过这样高效的协同教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够持久进行,进而完成对信息技术教师成长途径的拓宽,促进了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效果。

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互相研讨、彼此观摩,可以在教学方法上扬长避短,进而充分发挥各自在专业知识上的优势,从多个方面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二、信息技术协同教学模式在初等教育中的运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协同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是协同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失的元素,为了确保协同教学长期稳定地开展,组成协同教学小组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同院校之间组成协同教学团队,可以使人才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运用。在协同教学伊始,对于教学前期活动的组织安排要进行详细的前端分析、判断、协同备课。以初中信息技术采用协同教学模式为例,教师对于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过程能否正常进行,教学成效能否实现最大化。

1.协同教学团队建设

首先要确定协同小组的队员。主教与辅教人员划分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人员分配通常按照1:2来进行设置。主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规划和领导能力,对某方面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比较擅长。辅教的要求则是有比较强的协调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和辅助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指导教师有必要根据课程的对象、课程内容的性质从宏观上把握协同教学模式是否适合被引入。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完成后,就要对课程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规划。如确定参与本节课协同教学的教师,确定教师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专业掌握程度;确定上课时间,调整课程表,在时间上做到适度准确;分析设计教学目标,对教学流程进行适当安排;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做到密切合作,在各个环节保持课程完成的流畅性以及完整性。

2.教学目标的方向意识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中,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结合课程内容的难易度、学生的兴趣程度等方面。教学目标制订过高,一旦结果不如人意,就会使整个团体的积极性受挫,学习兴趣被削弱;教学目标制订过低,同样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协同教学的顺利进行既需要团队内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施”“受”双方做到完完全全的互相配合,协同教学模式才能够发挥它的功效。协同教学过程中对于协调能力和互动能力的高要求既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促使教师提高了教学技能,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益处颇多。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4篇

关键词:“理解”前提;初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逐渐进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这同时也加速了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在没有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和内涵的基础上,便投入实践操作,造成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较差,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理解”前提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积极地影响。

一、理解观

1.心理学视角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于“理解”的认识也不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理解”重在联想和联系,利用所学习的知识与客观实际产生联系,即为“理解”[1]。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理解”是一种领悟,是心理层面中的一种“完形”[2]。认知主义心理学则认为,“理解”是一种以信息传输为基础的心理内部信息构造方式,是大脑对所获取信息的构建和联系。

2.学习科学视角

美国教育家道格拉斯・P・牛顿在《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What is it and How to Do it?》一书中指出:“理解是一种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思考与行动的能力。”“理解”主要展现为认知、解释、应用等多个层面。

二、理解观指导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初中生理解水平研究

研究初中生的理解水平,需要从学生的整体理解水平和不同学生的理解水平差异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网络基础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办公室软件操作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和个别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灵活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2.教学目标细化

“理解”前提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要进行教学目标的细致划分。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制订终极的教学目标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的教学目标划分,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具层次性和全面性。

三、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选取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理解水平较差。“理解”前提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灵活选取教学的内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围绕核心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围绕学生的性格特点选取具有趣味性和发展性特点的方式选择教学内容。

理解性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核心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内容的核心,并发现信息技术实践和应用的规律。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这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术背后处理信息的原理和主要思想。在指导学生对“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确图片的价值,明白当前图片是人们信息传递和信息表达的重要方式,同时能够具备一定的图片获取和加工能力。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性格特点,灵活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和发展性特点。

2.教学内容呈现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能够直接影响信息基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学生性格特点、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的呈现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信息技术的神奇和魅力。

“理解”前提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能够改善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在明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内涵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庆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求精中学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1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5篇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我国如不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加快发展,就会拉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早在*年,邓小平同志:“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因此,教育部决定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措施。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对于推动教育消费,促进教育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重要问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安排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3)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依法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3.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宜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其教学内容见附件。附件中所列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各地区可根据课程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以上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考虑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既要符合中、小学教育规律,又要体现时代特征。

课时安排: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4.教材编写原则

(1)实行“多纲多本”,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各省级教育部门可以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使用的教学大纲,指导编写或选用教材。

(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

(3)教材体系应以“模块化”结构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4)教材内容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意采用学生所乐意接受的方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5)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应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和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

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在中学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三、组织与实施

(1)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地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2)全国普通高级中学最迟于20*学年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城市初级中学最迟于20*学年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最迟于20*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其他地区的初级中学最迟于20*学年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最迟于20*年学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他地区的小学最迟于2*0学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各地各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争取尽快实施上述规划目标,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前实现以上规划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6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我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专业教师较少,计算机的整体数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学不被学校重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认识的不充分,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改精神,不能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这些现实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研究的,旨在为改善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可能。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存在专业教师不足,计算机数量陈旧和短缺。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由于是副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受到学校、上级的重视。有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有些初中存在没有专业技术教师,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转行,或者是兼任信息技术课程。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是大班上课,有的初中由于计算机数量的不够,严重影响信息技术的开展。这样的教学严重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度。由于一些教师都是兼任课程,并不是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知识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往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能创新,不能及时处理好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师的经验不足,往往使初中生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影响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

我国农村初中由于受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学课程都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开设,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参加中考,所以不受重视,经常被占用。在一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平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遇到特殊的教学计划时,就要为其他主课程让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创新,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农村初中教学整体评价计划不合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且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被学校看做是一个全能教师,身兼数职,譬如: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网页制作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等,还要负责全校办公室电脑的软件维护。这些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理论知识,没有时间总结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时间了解学生的需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分歧。

部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体认识不足,原因是他们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学科过来的。一些农村学校在资源匮乏时期,由初中物理教师、数学教师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充分,还是按照以往教学经验授课,但因不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所以完全照搬文本内容,导致忽视学生的发展规律,没有注重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理解错误,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实践操作,主要是操作电脑,过于强调技术,不重视理论知识,不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培养目标。

二、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与策略

1.创建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在现阶段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与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学校进行连接,进行相关资源的共享,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件、常用的教学工具、文字处理库、图像转换、学生作品展示等,这些相关教学资源可以使资源共享,互相结合、相互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2.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农村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制定适合自身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初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初中生对现阶段信息技术中不同层面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高和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课件上要体现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准备。

参考文献:

[1]郑旭东,张振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3(6).

[2]马成麟.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2004(11).

[3]闫世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小学电教,2005(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引言: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信息技术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初中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教育机构,在初中教育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十分重要,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值得我们探讨。

1.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1.1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定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探索、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学习和思想碰撞,形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问题解决方式方面的反思。

1.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在初中教育中开展多年,由于个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多于日常电脑与网络应用相关,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但由于电脑的娱乐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向“玩”而不是“学”,使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难以达成。

1.3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努力,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玩电脑”的情况发生;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在合作组中,学生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实力,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满足有帮助,因此,有必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分析教材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项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有简有难,有琐碎的也有整体性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需要一个任务型的学习目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仔细的分析,选择那些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再次编排和整理,制作成一个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建立网站”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评价网站和规划与设计网站都是理论性的内容,不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在学习过这两课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制作网站”的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建立一个网站。

2.2分析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有效分组

合作小组中的成员应该是均质的,即每个小组的平均能力、水平应该是一致的。学生如果自由分组,则不能保证合作组均质,因此必须由教师组织分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能力水平进行细致的考察并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进行分组。例如,教师在分组之前对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对图片处理的水平、综合各种信息的水平进行考察,然后按照建立网站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学生中选取一人,综合组成一组。很多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按照学习成绩分,或者按照座位前后分,这种分组方法是片面的,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并非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会对信息技术应用具有相应的敏感性,因此,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就必须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特征进行分组。

2.3带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学习小组分好之后,教师对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当堂确定网站的内容,并提交一份网站建设策划,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案。实际上,当各小组开始讨论网站的内容、制定网站建设策划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就开始了。教师很容易就能够观察到学生们在热烈的讨论网站的内容,提笔进行计划案的书写。有些小组很明显的有“领导者”,有些小组则会为某个观点争论不休。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应针对各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点拨,如提醒学生“从学过的网站规划的内容去考虑网站的策划”,“考虑一下所提的观点能不能在实施过程中达成”,通过这些言语带领学生对合作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即对“我能不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我的观点是否符合实践需要”、“我从组员身上学到什么”的反思,这些反思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体现的方式。

3.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展现效果,教师就应该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少交流、不会合作的学生不适合进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长;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多使用鼓励性评价,有些学习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困难”,如果整个学习小组都陷入对“困难”一筹莫展的状态,合作学习的目的也不能达成,此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表示鼓励,适当指导学生,使合作学习能够继续下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应该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项目,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实施合作学习,最后应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第二,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多采取鼓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8-10.

[2]徐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4-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8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教学策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科技的迅猛“燎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互联系更紧密,使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镇村落。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从初步了解到熟练应用,因此,在初中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十分必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基本技能,更是学生与世界交流的新常规手段。政府对教育投入逐步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校标配机房和家用电脑为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提供了优良平台,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初中信息技术课以“学以致用”为根本出发点或落脚点,主要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增进学科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用计算机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科任教师要建构高效课堂教学体系,需要教师多方筹划,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有的放矢地维护课堂正常秩序。

教师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真正把它当做主课对待,把它放在和数理化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务求高效。学校高标准配制的电脑机房是学生学习实践信息技术的主阵地,教师组织学生在机房动手操作时,一定要严肃紧张、秩序井然,拉紧学生“游戏”的神经,管住学生“CS”的手,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为每节课设定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如Word软件的应用,邮箱信息的相互传递,制作简单的电子贺卡等。信息技术课内容较少,课时设置相对不多,但只要按照教学大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学生日积月累,信息技术知识一定会在学生心间花开万朵、花香四溢,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潜滋暗长。

二、把握大纲,吃透教材,课前做好备战工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松散,相互之间“各自为战”,衔接不够紧密,与其学科性是有关系的。教材章节呈“块”状布局,各块内容的位置可以按照教学实际适当调整,使各部分知识各得其所,增加连贯性和系统性。要达到此目的,开课之前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大纲要求,摸准教材各模块脉络,从而对教材整体安排、全程谋划,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能做到稳步推进、水到渠成。

三、主推理论与实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操作实践课,理论是“走步”,实践才是全身型“跑步”运动。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往往缺乏耐心聆听教师的“口舌表演”,他们更钟情于教师指导下的动手“制造”,致使轻理论重实践,理论一知半解,实践踉跄而行、不得而终。有鉴于此,教师必须科学谋划,既考虑大纲、教材的知识深浅,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低;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敢于大胆实践,将因材施教科学融入教法创新中。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实践,在“阅”中默记知识点,在“行”中强化知识记忆,将刻板的知识转化成娴熟的运用,让实践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能。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良好习惯。通过上机实践,将知识点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有力地指导实践。由此可见,理论与实际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

四、打破精神壁垒,让自信心“升腾”,课堂气氛快乐愉悦。

进入本世纪以来,网络以燎原之势飞速发展,触角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现代人尤其学生已将网络针剂完全注入自己的生活血液中,使自己的吃、穿、住、用、行等与生活相关元素完全置身于四通八达的网络管道中,主动或被动地受其“魔幻”影响,成为彻头彻尾的现代网络一族。作为动态变换的文明使者,教师理应对信息技术先知先用,当新知识的试水者,做新文明的传导者。可是,事实上,知识大爆炸和快速传播使教师的文明代表者地位被弱化,作为未成年的学生却通过种种渠道先“尝”而后快,这就使课堂上出现戏剧性的一幕:教师不曾知晓的知识,学生却耳熟能详。因此,在现代课堂教与学体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甚至外延,学生有了特有的优越性。某种程度上为施教者开辟新的教学手段、创新方向。比如,可以将学生的优越性进一步“点化”,让学生沾沾自喜,给学生自尊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然后趁学生自信满满之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操作比赛,点燃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课堂气氛。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扣大纲,深挖教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开辟更多适合初中生自由游弋的泳道,多措并举地强化创新意识,培养拥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巍.浅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第9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体育教学;信息化

引言

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及其在心理、身体、学习压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的难度日益增加。但同时受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推广应用的综合影响,初中体育教学在策略、模式、思想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因此,如何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成了当下初中体育改革发展所做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不同初中院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信息化教学建设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教育领域范围内对信息化技术及信息化思想进行的充分的应用与推广,包括对信息化设施,如移动网络数据终端、互联网络技术、高频率电子计算机等的使用,以及信息化新教学思想,如多媒体教学策略、微视频教学思想等。充分利用信息化在信息采集、数据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效益,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则是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设施、思想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初中学生体育活动中所包含的各项信息数据,如身体状况、肺活量、身高、体重及体育兴趣爱好等进行采集记录,并通过有效的运行分析来设计规划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重点及需要改进的重点方面。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设施,如视频播放器、互联网络数据库、电子计算机等,进行相关的体育教学经验交流。良好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既可以让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化体育教学资料,也可以针对特定的体育项目进行可视化教学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获得体育基础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1]。

二、我国初中体育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思想意识方面来讲,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时间较长,对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听讲为主的教学思想在整个教育体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采用包括信息化教学思想在内的新策略、新思想还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深入应用。从学校建设发展方面来讲,信息化体育教学发展建设需要对原有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升级改造,而部分学校教育经费有限,无法在体育课堂实施信息化升级改造,特别是对信息化设施的采购,只能针对基础的体育器材用具等进行小批量采购,信息化建设则流于形式。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意识方面来讲,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往往是排在语数外等课堂之后,处在辅助教学课程范围之内,因此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实践,其形式、策略、内容相对固化,无法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一般在户外进行,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教师往往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范围进行了过度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2]。

三、推动建设初中体育课堂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是当下进行新课程标准教育体制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学思想的真实写照,能够进一步推动初中阶段教学创新发展步伐。信息化教学建设由于其所包含的新颖的教学思想、教学措施以及所产生的高效益教学成效,对体育教学的总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丰富了教学思路、教学规划等重要内容,提高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能够较好地完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目标。第二,现如今,随着快节奏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日益加强,社会对综合型素质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因此,学生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确保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又要锻炼独立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更突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而科学、合理、高效的信息化体育教学,能通过掌握学生基本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等内容对所实施的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提高教学方案的实践性,是当前加强初中学生体育素养所经历的必备环节[3]。

四、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一,从教学思想方面而言,一是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讲,学校应当逐步树立加强初中体育课堂建设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对体育学科教学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在确保既定教学目标任务前提下,增加对体育教学计划的比重,在校园中增强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二是从教师的教学思想上来讲,教师应当逐步树立以信息化教学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思路,依靠多媒体视频、信息数据分析仪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平台等设施软件,改变传统依靠教学大纲来进行实践活动的落后教学措施。第二,从教学设施的引用方面而言,一是学校应当在结合有限教学经费的基础上,增加体育教学信息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以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包括智能化体检仪器、体育电子教学器材以及辅助计算机等设施的数量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分批采购;二是教师应当通过信息化设施的优势效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和能力范围进行精准的信息数据采集,并将此作为实施教学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三,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应当加强对体育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提供打篮球、打乒乓球的教学场合,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锻炼,能够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坚毅的性格,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时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现状,结合教师的体育讲解引导,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项目,对自身身体素质进行有计划的锻炼提高[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