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预算会计的功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1 16:42:45

预算会计的功能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1篇

(明光市财政局安徽·明光)

摘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贪腐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损害了其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本文通过探讨预算会计对于预防腐败和抵制腐败的重要作用,完善自身运行体系和监督体系,为国家的反腐事业提供坚强的后盾。

http://

关键词 :预算会计;缺陷;抑制腐败;措施

一、引言

预算会计与一般会计相比较而言,有其独特的核心目的和运作体系。预算会计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统筹预算管理与监督为运作手段,这些特点都使得预算会计与抑制腐败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但是当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其抑制腐败的功能受到很多限制。所以,为了促进预算会计的发展,必须采取扩大预算透明度、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加强预算会计监督体系等措施,进而促使防腐事业得到新发展。

二、预算会计在抑制腐败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预算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一般是基数加上后期增长的方式,虽然这种编制方法在早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过于死板的编制方法往往不能应对后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也没有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其次,我国的预算会计在编制预算时考虑不够周全,内容只包括一些大的项目,事后再追加工作中出现许多额外开支,工作不严谨、不仔细,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再次,编制过程中对于项目开支明细的记载模糊不清,也会导致资金使用的重叠,为居心叵测的人提供可乘之机。

2.预算信息缺乏透明度

当前,我国预算信息和财政信息的透明度还不够,公众对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不了解,也为某些工作人员提供了腐败的机会。预算信息和财政信息的透明度低,说明财政资金的真正使用情况只有少数内部人员知晓,也就意味着他们具有修改数据、挪用国家财产、贪污腐败的机会。贪腐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预算、财政信息缺乏透明度,在制定、执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也使得财政政策的解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浪费了国家资源,衍生出一系列的贪污腐败问题。另外,名目繁多的政府工作支出也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财政工作的了解程度。只有让群众能看得到、看得懂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才能有效监督政府各项工作,降低贪污腐败发生的几率。

3.预算编制执行比较随意

预算会计与一般的财务会计不同,其工作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机构的发展,牵扯的利益过多就会出现许多问题。首先,许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经常忽视自身实际,编造出许许多多的不合理项目以获得国家拨款,甚至编制一些没有依据、不具有合理性的项目来增加预算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开展这些项目,极易滋生内部腐败问题。其次,许多部门在收入预算方面尽量隐瞒自身财力,以争取国家拨款。所以,预算编制、执行的随意性,一定会引起贪腐问题的发生,也严重浪费了国家财政资金。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重视,从根源上消除这种随意性,保障国家资金都得到合理的使用。

4.缺乏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

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之后,就进入到执行阶段,但在执行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往往会产生预算与现实脱节或者预算资金被挪作他用的问题。首先,预算监督体系的缺乏可能会导致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调整预算编制,使得预算编制与现实工作不相适应,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展开。其次,预算监督体系的缺乏也可能导致不法分子趁机侵占国有资产,使得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不到执行,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再次,预算监督体系的缺乏还可能导致在财政资金出现问题时,无法追踪具体的问题来源和应当承担责任的工作人员,也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所以,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为国家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运用预算会计抑制腐败的几点建议

1.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

要做好预算会计的各项工作,首先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首先,以往我国对于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分开运作分开发展,现在可以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共同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筹谋划策。其次,可以由政府领头,建立起一套预算编制的标准,通过规章制度把这套标准确定下来,把每项开支的类别、数目、经手人都详细规定下来,要求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制定和执行预算,把一切不必要的项目和开支都排除在外,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同时防止工作人员私自占有国家财产。再次,实行严格审批制度。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为了获得国家拨款,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滋生腐败。所以,我国应当加强各级预算的审批制度,拒绝一切浪费国家资源的事情发生,仔细审查每一笔款项的用处和执行情况,把一切贪污腐败都遏制在摇篮中。

2.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

我国很多腐败问题都是因为对于财政资金的监督不力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让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应该花的地方。首先,应当明确内部人员的职责,使得各项工作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尤其是财务类工作,不能由某一个工作人员单独完成,可以采取集体负责制的方式,使集体内部的人互相监督,政府对经济工作也要严格审核,确保经济类工作的公正、公开、廉洁。再次,对于预算管理中出现的贪腐问题应当严格追究法律责任。我国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部门,统领全国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并进行不定时的走访调查,以此监督国家拨款是否都得到合理利用。部分地方政府随意制定地方预算方案、随意分配国家的拨款,对待这种情况就更有必要建立起全国范围的预算监督机构,坚决抵制贪污腐败和浪费国家资源的现象。

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加大对政府预算的披露和公开,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知道政府计划把资金投入到什么项目中,并且监督这些资金的使用和执行,以此来防止执行过程中贪污腐败的出现。首先,可以把信息公开工作计人地方政府的绩效当中,促使地方政府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其次,必须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一些大的开支,也要把公务消费开支包括在内。公务消费使用的是广大纳税人的钱,必须让广大纳税人知道详细的开支内容,以此防止公务开支中出现贪污腐败。再次,除了年度预算报表以外,可以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公开中期的预算报表,并进行严格的审查,一来可以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来可以防止资源的浪费和贪腐的发生。

http://

参考文献

1.徐敏辉.论预算会计在我国抑制腐败的作用.中外企业家,2013(09).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2篇

关键词:广西;会计信息质量;预算管理

本文为梧州学院科研项目(2008C003)、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200911LX43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5日

随着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控制中日趋重要,如何使企业预算管理持续高效配置资源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会计信息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基础与结果,会计信息质量将影响着企业预算管理模式选择。本文将重点分析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预算管理的互动机理,以期有益于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效率。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企业预算管理分类

(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下,最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关性与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和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具有立足于实际交易或事项、如实反映、真实性与完整性四个特征,如实反映是可靠性的核心。相关性是“与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FASB(2006)对相关信息理解为“为了帮助使用者在决策中,有助于他们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交易或事项中关于现金流量或确认或改进他们原来的估计而提供导致差异的能力”(葛家澍,2007)。各国比较认同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与相关性两个基本质量特征,因此本文主要考虑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两个质量特征。

(二)按基本功能划分企业预算管理。著名会计学教授Zimmerman(2000)将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归纳为:预算是一项可以对公司中各种活动进行协调的决策制定工具,也是对行为实施控制的一种工具。蔡剑辉(2009)认为传统预算担负计划协调和资源等决策职能,又作为业绩评价和薪酬激励的标准,成为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并从组织角度看提高预算决策能力往往以牺牲预算控制效率为代价。在此基础上,佟成生(2011)确定了预算具体功能与基本功能的关系,认为决策功能包括沟通、协调、计划及资源配置等具体功能,控制功能包括业绩评价、经营控制和激励等具体功能,企业如果不恰当使用预算会导致预算两大基本职能冲突,指出企业应根据具体环境发挥相应的预算功能才能使企业业绩更好。企业预算管理具有控制与决策两大基本功能是一个没有争议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企业预算管理按照预算基本功能划分为控制型预算管理与决策型预算管理,由于预算实务中控制与决策两大基本功能是很难界定的,也就是说企业预算管理不可能只履行单一功能,而是同时具有双层功能。文中控制型预算管理是指以控制功能为主、决策功能为辅的预算管理,决策型预算管理是指以决策功能为主、控制功能为辅的预算管理。

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两大质量特征,预算管理具有控制与决策两大基本功能,我们认为这不是一种偶合,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预算管理互动机理

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资源配置前后的状态反映,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只有企业预算管理配置资源的效率能客观反映出来,高效的预算管理模式才能不断优化,如果会计信息与预算管理能良性互动,企业才能高效配置资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除了反映预算管理过程与结果,还可以通过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来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缩短企业内部过长的委托链,为企业预算管理塑造良好环境。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形成一部分预测信息将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性,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可以说,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预算管理相互制约,可形成均衡的、可持续的互动机理,最终实现高效配置企业资源。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预算管理的互动机理见如图1,互动机理只考虑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两大基本质量特征,预算管理按照功能划分为控制型预算与决策型预算两类。(图1)

(一)会计信息质量:企业资源配置的起点与归宿点。在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以前年度的会计信息是企业配置资源的基础,企业通过分析以前年度的会计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预期的影响因素对企业资源实施初始配置(即企业预算),形成的企业预算也就成为企业日后经济活动执行与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会计信息也反映了企业资源实际配置结果,一般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会计信息越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资源实际配置结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会计信息既是企业资源配置的起点,也是企业资源配置的结果。

(二)预算管理: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企业资源配置的管理工具有很多,有事前、事中与事后等各种配置工具,而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因为:(1)企业预算管理是一种事前资源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源实施的初始配置,符合企业战略,以后企业采取的各种管理控制工具一般只是微调某些环节的资源配置;(2)企业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的资源配置手段,既涉及到财务以及非财务方面,又覆盖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企业与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还跨越多个会计年度;(3)企业预算管理为其他资源配置工具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考核标准。

(三)会计信息质量与预算管理互动机制

1、会计信息质量能优化预算管理环境。企业内部的委托关系按层次划分为:部门经理与业务员工、总经理与部门经理、董事会与总经理、股东与董事会、股东与监事会、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债权人与债务人七层委托关系(聂顺江,2010),形成一个自股东至业务员的多层次委托关系聚合体。在每一层委托关系中,人都处于信息优势,而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有限理性人容易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由于企业委托关系链比较长而复杂,会计信息从产生到传递给高管过程中,在每一层委托关系都可能产生噪音,容易出现“牛鞭效应”,严重时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将采取两项措施:(1)理顺企业委托链,减少委托层次,从而促使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形向扁平形转变;(2)增强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企业将加强信息管理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为了明确各层委托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会计信息也就成为明确各层委托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权、责、利关系的工具,会计信息也将凸显可靠性这一质量特征;当企业为了降低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要透明的同时,更应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便使企业各层委托关系中的委托人与人能充分共享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见强调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将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的委托链;强调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有利于降低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程度,这能为企业预算管理塑造较好的管理环境。

2、预算管理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委托关系比较少,一般企业采取扁平形组织结构,在扁平形组织结构中,企业与外部环境接触面比较大,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依靠企业所有员工,可以说企业员工最熟悉各个业务终端,企业预算管理也就不得不要求全员参与,才能使得企业预算管理效果更佳,因此企业一般会实施决策型预算管理。相反,企业委托关系比较多,一般企业采取金字塔形组织结构,如果采取全员参与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成本相对较高,预算效率较低,因此企业一般会实施控制型预算管理。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激励的同时,更加偏重于监督受托方,因此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一般采取监督色彩比较浓的控制型预算管理。而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比较低,委托方与受托方信息共享程度比较高,委托方更加偏重于激励机制建设来激励受托方,因此企业一般采取决策型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过程形成预算信息,预算信息是会计信息的组成部分,当企业采取控制型预算管理时,企业预算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权威的评价标准,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此时会计信息必须与预算信息一致程度较高,说明会计信息具有很高的可验证性;当采取决策型预算管理时,由于预算参与程度较高,企业对未来发展趋势把握比较准确,此时的预算信息具有很强的预测性,将有利于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为会计信息相关主体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凸显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会计信息质量与预算管理互动路径选择。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变迁促进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改进,预算管理模式的改进进一步固化变迁后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结合会计信息质量与预算管理模式的特征,会计信息质量与预算管理互动的支撑点是资源配置效率,可靠性会计信息有利于实施控制型预算管理,相关性会计信息有利于实施决策型预算管理,因此会计信息与预算管理互动路径主要有两种选择:(1)可靠性会计信息-控制型预算管理;(2)相关性会计信息-决策型预算管理。

三、小结与建议

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预算管理功能相互制约,形成均衡的、可持续的互动机理,凸显可靠性会计信息与控制型预算匹配,凸显相关性会计信息与决策型预算匹配。会计信息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而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初始配置的核心工具,会计信息质量与预算管理都服务于企业资源高效配置这一终极目标,企业要高效配置资源须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质量与预算管理的互动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剑辉.预算的职能冲突与协调对策研究[J].会计研究,2009.12.

[2]佟成生,潘飞,吴俊.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会计研究,2011.5.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3篇

(一)预算管理及观念意识

在企业管理中预算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在我国,预算管理的起步较晚,是在上世纪未90年代才被我们所认识。预算管理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其包括;特种决策的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统称为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根据企业目标所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计划,也就是用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中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在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大多数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而对于经济管理还留有计划经济下的印迹,显然与市场经济的需要相背离,这会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实施。这种现象是基于两种观念上的错误导致。一是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机制,使得管理层缺乏采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多数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在当前,能够运用预算管理的企业唯数不多,晓通预算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甚少,科学地认识预算管理的知识缺乏,以至于没有足够的运用平台。这些都是导致运用预算管理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难以实施的又一原因所在,因此,制约了预算管理的发展与发挥。

(二)预算管理在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参与预算管理的程度不高,从管理阶层到基层员工普遍缺乏极积参与意识。在整套预算管理中,从方案的设计到组织实施,都会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影响,也会对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的作业流程产生影响。因此,预算管理也被称为“一把手”的工程,这也就意味着在此管理中需要管理阶层的直接参与领导。并且,广大的基层作业人员也应极积的参与配合。而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阶层参与程度不够,认识不足。一方面,片面的认为预算管理只是单纯的财务或计划部门的业务。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的流程中,注重指标的完成情况,忽略各环节中的执行情况。也大大削减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也降低的其权威性。二是预算管理机构建设不完善,各环节之间缺乏相互协调与沟通。发挥预算管理的效率,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机构,做到动员企业的各部门,各类成员都进入到预算管理活动中,通过预算管理组织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相关的利益。预算管理具有很强专业性,权威性,与代表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财务上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以专业的预算知识将数据转变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动因,是一种期望值,通过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编制,执行,评价与考核制度等环节来完预算机构的建立,保证决策与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加强预算管理,平衡与协调预算各预算的职能,提高决策与控制功能

(一)预算管理的功能

当前预算管理已被许多企业广泛的应用,对于预算管理在实际中将给企业哪些效益,这还得从预算管理的最基本的功能说起,预算其本质是一项工具,它是用于协调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中制定决策的工具。也是行为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的一项工具。而这两项工具即为预算管理的职能或功能:决策与控制。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也就是加强企业的决策功能的管理以及控制功能的管理。

(二)决策的功能

决策通常是指在预算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制定的规划与计划方案,以便能够实施落实的活动。这是利用沟通与协调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决策功能中也包含着三项功能,一是沟通功能,二是协调功能,三是计划功能。沟通功能是预算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它是一个交换信息的环节。比如上下级之间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产生的信息不对等,通过预算管理中参与决策的制定,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各方,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等的作用。协调功能则是预算管理中的一种活动,它是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合理地进行分配与安排,达到平衡各部门间的利益。开展良好的协调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计划功能,在决策中制定的计划是企业将在某一时期内实现完成的目标,也是经营预算,它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的希望和途经。也是预算管理的必然结果。

(三)控制的功能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4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会计预算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定位

会计预算是对企业预算期内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进一步明确会计预算的功能,使其符合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满足制造企业稳步发展需要。

(一)成本控制功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成本是制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会计预算能够全面覆盖到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和整个作业环节,对作业成本费用控制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制造企业要明确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功能。

(二)资源配置功能

在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需要以保证生产作业任务顺利完成为前提,对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进行科学规划,使资源在企业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产降低库存,从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三)约束激励功能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一致,涉及到制造企业所有经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各级组织和员工行为起到了约束和激励作用。通过会计预算的编制、监控,促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而会计预算的考核、评价,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则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四)识别与规避经营风险功能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市场波动的风险。通过会计预算,判断经济行业走势,预测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波动并制定相应策略。内部风险,通过预算量化企业经营目标,各项成本费用及研发投入,从而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为主观决策随意性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五)开拓新领域的发现功能

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不会甘于在行业内的追随者地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对手,就必须要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在制造企业中,研发投入必不可少。研发预算,通过对新产品新项目的市场预期、各项资源的预算投入,为企业摆脱现有经营困境,开拓新市场乃至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的发挥路径

(一)明确会计预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制造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目标,所以制造企业要将这一目标融入到会计预算体系中,使会计预算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首先,会计预算体系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战略制定、执行、控制、考评会计预算,使会计预算体系运行具备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其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市场为着眼点,事先预估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通过调整预算、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等方式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规律,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再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将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利润最优化等效益目标融入到预算管理中,明确各部门在实现效益目标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形成统一的责任目标体系。

(二)构建会计预算管理机构

制造企业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预算管理机构,确保会计预算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如下:一是,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成员包括财务部门、供销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技术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的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如下:审定预算管理制度,提出预算管理发展方向;审查年度会计预算草案,并将预算草案上报到董事会审阅;批准各部门合理的预算调整申请;跟踪审查预算执行情况等。二是,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由制造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其职责如下:拟定预算管理相关文件;编制企业会计预算,组织各部门执行会计预算;协调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矛盾,监督检查预算执行过程;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方案等。三是,设立预算专员岗位。在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中配备预算专员,负责编制、执行、分析、调整本部门预算,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三)强化会计预算编制控制

预算编制质量对保证会计预算功能发挥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制造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防止因预算编制粗制滥造而弱化预算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

1.健全预算编制程序。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组织结构特点,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具体实施程序如下:第一步,预算目标下达。董事会提出下年度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具体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现金流量目标、利润目标等,制定有关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预算目标;第二步,预算编制上报。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并上报至财务管理部门;第三步,预算审查。财务管理部门审查、汇总各部门预算,针对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将意见及时反馈给预算编制部门;第四步,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部门重新修正预算方案,上报到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修正后的预算方案编制企业总体会计预算,将其上报至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可要求相关部门剔除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事项,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年度总预算。第五步,预算执行。待年度总预算审批通过后,财务管理部门将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指标,下达到各预算执行部门予以执行。

2.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在制造企业总预算中,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编制的重点,包括销售、生产、采购、管理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销售预算乃全面预算之起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因此编制者在编制过程中,需认真调研市场,总结前期销售状况,预测预算年度的销量及价格。应极力避免拍脑门式的决定,将整体销售目标分摊至公司各型产品,结合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制定出最为有理有据的全年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紧贴销售预算,在确定各型产品销量后,即可根据以往生产数据推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协加工等制造费用消耗,从中探寻可以挖掘的节能降耗环节,并由此分析出各类型产品的不同毛利率水平,为企业集中资源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数据支持。研发预算编制,制造企业为避免陷入同质产品恶性竞争下的价格泥潭,当需开发出具有业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新产品的研发不仅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开辟出新的业绩增长点。因此,通过严谨有据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仅能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约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甚至更能为企业探索出新的业务领域。

(四)完善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体系

企业预算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预算执行控制是关键。在制造企业中,从资源投入到实现预算目标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否符合企业预期,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就需要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进行检查纠正。生产企业的预算控制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1、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企业将全年销售目标分摊至各个时期(月度)。当上一月度后,企业对未达到销售目标的产品深入分析,及时修正营销策略以确保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达成。通过事前控制,能够使企业的月度预算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执行,有助于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2、事中控制。这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该环节中,可重点对事前控制形成的月度预算加以执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细分为刚性、半柔性和柔性三种执行类型。刚性执行适用于期间费用、投资研发预算;半柔性执行适用于物料消耗、库存、采购的预算;柔性执行适用于产量、销量、利润的预算。在实际控制中,三种执行类型相互配合,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预算控制目标。

3、事后控制。对月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企业月度预算合理性的分析结果。当该结果得出后,可据此对半柔性执行中超出范围的预算及柔性执行中不合理的预算进行差异分析,运用对比、对标分析方法,找出引起差异的内外部原因,发现问题和控制风险,进而对下个月的预算进行优化调整,保证预算更加合理。

(五)实施预算考核评价

定量与财务评价指标是传统预算考核中的主要两大主要指标,一般很少涉及非财务性因素的考核,如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等等,由此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鉴于此,制造企业可在预算考核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构建起一套更加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制造企业通过设立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成本中心仅对企业的责任成本负责,以成本指标为考核重点;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收入进行控制,其重点考核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和收益率;投资中心除了要对成本、收入及利润负责外,还要对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负责,可将投资报酬率及剩余收益等作为考核重点。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的重要性体现

(一)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实施会计预算管理,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明确企业各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责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会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战略规划需要,从而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二)整合企业各项资源

制造企业内部的资源较多,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将全部资源纳入到统一的计划当中,由此能够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制造企业的重要标准,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有效开展企业绩效评价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会计预算管理是其经营计划指标化、货币化、数量化的具体体现,由此为企业对各部门及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不但能够对各经营单位进行量化的业绩考核,而且还可以开展适当的员工激励与控制,从而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逐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各经营单元的责任也更加清晰。同时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增收节支,并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规避,由此,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造最大化价值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将企业经营目标与会计预算目标结合起来,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构建起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巩固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与地位,从而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良军.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广东某啤酒制造企业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5):56-58.

[2]徐志刚.浅谈财务管理对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J].企业导报,2013(8):96-98.

[3]陈惠萍.浅析工业制造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5):71-73.

[4]荣艳丽.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4(9):49-52.

[5]张红月.会计预算对企业理性投资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52-53.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5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 预算管理 信息化 用友软件

一、引言

随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工作的推进,许多财务管理和ERP管理软件都开发了预算管理的模块和功能。它可以提高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预算编制工作的可靠性、效率和速度,从而精简了复杂、分散的预算编制、计划和预测流程,具有较强的预算分析能力及灵活的计划能力。有的还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对接,使全面预算数据与财务核算数据能够共享,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能够自动从财务核算系统提取所需数据,并自动进行预算差异分析,在凭证制单时可以进行预算控制,如当某些科目发生额超出财务核算系统设定额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等。这种编制预算的方式,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不同级别的预算单位能够协同完成预算工作,劳动量明显减轻,提高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

但是,这些预算管理软件大都存在着以下的缺点和不足:(1)脱离了业务预算过程,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程度不高;(2)合理配置资源的内涵和功能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大都仅能体现部分ERP制造排产功能;(3)侧重于会计(科目)信息,忽略了业务内容,容易导致预算和核算的不一致,预算分析对比基础缺失;(4)企业经营形势千变万化,业务内容年年不同,加上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需求,预算管理软件相对缺乏足够的灵活性;(5)“预算科目控制”本质还只是“事后控制”,不能做到“事前、事中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控制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6)预算分析对比功能不强,不能满足预算全面控制和绩效考评的需要。

二、关于E-CELL、U8、UR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摸索以及对用友相关软件的学习运用,本文提出了基于E-CELL、U8、UR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即“以E-CELL进行预算编制、以U8作为预算执行系统、以UR进行预算分析对比”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图1所示。

1、E-CELL在预算编制中的运用探讨

E-CELL在预算编制时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预算数据采集表的设计、数据录入;(2)预算数据的审批;(3)预算数据的汇总、计算;(4)从U8系统提取预算编制参考数据,如上年数等;(5)预算数据修正,如财务部门对预算数据的修正;(6)预算数据在企业各部门的分解;(7)预算调整;(8)预算报表生成与查询(也可以用UR完成)。

在运用E-CELL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建立与U8系统口径一致的基础(共享)数据。E-CELL将从U8系统中取数,而且两者在UR中要进行分析比较,基础数据的一致和共享非常重要。如:部门、人员、科目、项目等。(2)设计科学合理的预算数据采集表,区分数据采集表和汇总表,充分发挥系统的汇总计算功能。特别是需要计算的预算数据,比如固定费用的分摊,要有基础的数据表。(3)设计可视易用的审批流程,体现预算的审批和资源分配功能。(4)利用版本控制预算调整和变化。预算数据勾稽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预算调整应该区分日常调整和集中调整。对于日常调整,往往无需调整预算整体报表,可以更新小版本号(如由A变为A’),便于对预算部门基于最新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对于集中调整,一般需要重新编制预算,预算报表也会有所变化,应该更新大版本号(如由A’变为B)。(5)利用版本进行多版本预算比较。企业需要多套经营数据预测时,可以运用不同版本的预算进行比较,但仅对生效的版本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对比。(6)利用“预算编制日”变量,抽取最新的数据。预算编制一般时间较长,业务部门编制时可能是11月,但财务部门汇总时可能已经12月,必须抽取出最新的数据进行比较,特别是费用发生不均衡时更需要对照现有数据,避免出现预算数据小于实际数据的低级错误。

E-CELL运用于预算编制时的主要不足:对诸如生产计划之类的预测,E-CELL没有计划排产的功能,建议利用U8自身的计划排产模块。

2、U8在预算执行中的运用探讨

U8在预算执行核算时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对预算数据的执行情况进行核算;(2)为预算编制提供历史数据支持;(3)为预算对比分析提供实际数据。

在运用U8进行预算执行核算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核算口径与预算口径的一致性,确保预算对比分析的基础相同。(2)运用同E-CELL一致的基础(共享)数据。

这里需要探讨一些预算管理认识的误区,即“全面预算不等于全业务预算”、“有预算不等于可执行”。“全面预算不等于全业务预算”说的是全面预算虽然力求全面,但对有些细节也无法真正全面。比如会议费预算,年初预算做得再细化,依据再充分,临时变化也是常有的事(从实际情况看,没有变化往往是小概率事件)。“有预算不等于可执行”,说的是全面预算虽然确定了全年的经营大纲,但在具体执行时仍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确定预算支出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及时间进度安排等。本文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不可能把所有需求都在预算管理软件中实现,在实际中,对于预算的事前控制,要通过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固定资产投资制度、资金审批制度)去落实,通过OA系统、协同软件等去实现。

3、UR在预算分析对比中的运用探讨

UR在预算对比分析中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预算汇总报表编制;(2)实现会计日常核算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编制;(3)实现预算对比分析。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6篇

关键词:工作效率;财务预算;Excel

一、引言

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Excel其在会计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简化了很多繁复的会计工作过程。财务预算表明的主要是资金、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其中利润目标是企业主要奋斗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级部门就必须根据具体的财务目标布置各自的运营活动,使企业总体目标得到保障[1]。

(一)研究背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遍及,专门的会计软件也日趋成熟,作为专业软件,这些专门的会计软件很难满足不同企业的所需要的具体和特殊的要求[2]。Excel作为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是目前最佳的电子表格处理系统,已经被世界财经管理人员公认为卓越的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软件工具。它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丰富的函数、精密的分析工具及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和获得数据的途径,利用它与财务预算相结合,可以使财务预算更精准、更科学化和简单化[3]。

(二)研究意义。Excel是能够经常接触到的一种软件,它直观和友好的界面、杰出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场营销,使得Excel成为最盛行的微机数据处理软件[4]。它不光具有强大的制表和绘图功能,而且还内置了数学、财务、统计和工程等多种函数,同时也提供了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多种办法和工具。通过它可以进行多种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财务、会计和管理等工作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看似很简单的软件还有很多强大丰富的功能没有被用户完全的了解和掌握[5]。

第一,Excel的功能十分强大,包含绘图、表格处理功能和绘图的处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支持数学模型等等,另外,Excel还具有函数处理功能,能够轻松地对相关的财务内容进行计算,而且Excel还支持VBA,可以通过利用VBA来编写Excel,使获得数据更加方便。第二,Excel还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节省合计预算时间,提高财务处理数据效率和增加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第三、Excel功能很强大并且适应能力也很强大,可以财务预算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处理和使用。第四,利用Excel成本低,花费少,在没专业的财务预算的软件下,利用Excel设计软件能有效的处理各种数据,增加预算的准确率、科学率。

二、Excel财务预算概述

(一)财务预算概述。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以会计法为准绳的会计预算工作,是一门严谨的管理科学,事事要求讲原则重制度,依据会计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成果进行预算与分析,对经营过程通过监控数据变化进行监督,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等信息,并根据以往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做出下一年度财务预算。预算贯穿整个会计工作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利用现代化科技简化运算以降低会计工作量,同时减少人为计算错误[6]。Excel作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也为快速、准确制作财务报表提供了有效帮助。财务预算及时而准确地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任务,以促进企、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制度与管理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二)Excel与财务预算。Exce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它能够利用自身的多功能工具来进行财务预算,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财务预算的弊端,如下面的举例。

1.电子表格功能。Excel的电子表格功能工作表是Excel用来存储和处理相关数据的一组行、列和单元。它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笔、账簿和计算器,Excel的数据有很多种类型,如文本、数字、时间等。利用Excel可对表格进行增加、减删、排序等编辑,通过对单元格的处理,可使数据更为清晰和直观地表现出来。大量使用工作表可减少工作量,可见电子表格的处理是Excel的主要功能之一。

2.计算功能。Excel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在Excel中,除了简单的加、减、乘、除等计算功能,还有大量的函数可以运用。这些函数是Excel预先设定的一些公式,运用 Excel中的这些函数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类复杂的计算。Excel软件中函数十分丰富,充分利用 Excel中的这类功能,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节省时间。

3.函数功能。Excel可以在财务管理中广泛地应用,很大―部分原因是 Excel中包含了有大量财务分析函数与统计函数,Excel中的这些函数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收益率等在内的大量财务分析函数,这样财务成本管理中的大部分计算都可以得到准确的分析。为Excel在财务会计中运用提供了基础。

4.制图功能。利用 Excel能便利地把数据准确地转化为折线图、条形图或者饼图等各种图形。利用宏指令可以完成一些枯燥乏味且需经常重复的指令,宏指令可节约财务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和工作量。使用数据透视表,在数据清单外准确地显示出使用数据,并通过转换行和列查看数据汇总的结果,可以在不同表中显示筛选后的数据,还可以根据财务人员的不同需要显示相应的明细数据。这样,财务人员就可以方便地观察数据并及时对数据进行其他操作。

(三)Excel财务预算的优势。1.易掌握、易理解。学习、掌握的基本用法,不需要雄厚的电脑专业背景,只要有初等数学、基本的电脑和英语基础就够了。中的函数、数据处理、图表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大都同步出现解释或向导,操作者可按图索骥,清晰明了。重要的是软件主要以表格、图形形式处理和展现数据,交互性好,做到了所输即所见,所见即所得,符合人的视觉、思维习惯。同时,由于函数、链接、宏在工作簿的相应位置可以直接阅读,理解Excel应用程序没有障碍。而财务软件、软件的使用,一般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数据处理过程也是内部运转的,不能直接阅读理解。像SAP等公司的ERP等公司的软件,由于并不是专为财务设计的,工作界面、图表样式也不太符合财务人员的视觉习惯和需要。

Excel软件的使用非常灵活、方便,其表格、单元格、格式和数据、函数、链接内容可根据个性要求轻松定义、修改没有的程序语言代码,操作简便,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工作和财务需求的变化,随着调整已设计好的程序和表格相比之下,在商品化财务软件普及之前,不少企业自行开发的例如工资、资产管理、成本等财务应用软件,在开发人员解散后,则很难实现软件升级、改造,只能多年使用同一个版本,直至淘汰。

2.适应性强。Excel对电脑硬件、软件系统的要求较低,且Excel软件版本的梯队完整,从早期的Excel1.01到Excel2013有多个版本,可以说任何一个带有操作系统的电脑,都能找到适合它的Excel版本,对于我们这样的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差异大的国家普及效果好,非常适用。而且,针对WINDOWS系统开发的各版本的软件界面、主要功能、使用方法基本相似,只要会使用其中一个版本,过渡到新的版本也很轻松。财务软件对电脑的硬、软件要求较高,且后续版本通常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软、硬件需求,更新、普及难度相对较大。不同企业开发的财务软件、ERP软件的使用也存在差异,转换时需要重新适应,影响工作效率。

3.应用和开发成本低。Excel软件是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办公软件组件,无需单独购买,几乎没有使用成本。在财务应用程序开发上,只要使用者稍作针对性的学习,就能在短时间内自行设计出符合需要的财务应用程序,没有使用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沟通过程,开发成本低、周期短。而大部分财务软件和ERP软件是用VB、C、java、NET等专业语言开发的,非专业人员承担不了应用程序开发任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跟着一个二次开发队伍,运维成本不菲。

4.功能强大。Excel自带大量的函数,就Excel2003版为例,就自带包括财务、数学、数据库等9大类个246函数,通过直接调用以或函数组合,可承担复杂的计算和分析活动。在数据处理方面,Excel提供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有效性、合并计算、数据透视等工具,处理能力非常强大。在图表、数据链接、数据分析等方面Excel也有很出色的表现。而财务软件在此方面明显不如Excel。

三、结语

Excel能够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录入、审核、修订归档分析等工作,渐渐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Excel软件能够通过编辑公式等自行检测数据准确性,能够及时指出出错之处并能及时提醒较历史数据相比有疑义的数据,有效地提高了准确性。在Excel中突破了传统手工记账中会计核算繁杂的环节,会计人员可以借此实现自动生成账目,能够随时查理账目,如此对账不再是难事。更为关键的是,这个软件是任何企业都拥有且可以使用的,随着最新版Excel的升级,其功能性更加突出。如VOLOOKUP等系统功能对于、列数据分析、函数设计等地效果更加显著,对于财务工作的辅助功能也更加突出。

企业财务预测企业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各种财务管理软件层出不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选择一款优质的管理软件对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Excel凭借其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内部含有强大的数据函数,为数据的计算提供了方便,同时Excel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使财务人员能够直观的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财务预算计划,减少资金的浪费。

使用Excel软件能够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它操作简单,能够处理现实很多财务管理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对比和分析为企业今后经济的业务提供计算的参考,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代文.Excel在现代财务预测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2013(1):166.

[2]赵翠萍.Excel浅谈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4(7):12.

[3]任志红.企业财务预算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3(12):146-151.

[4]宋萍.Excel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4(6):50-56.

[5]李星月.Excel电子表格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2013(7):61-34.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7篇

【关键词】 预算管理; 功能扩展;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127-07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对预算管理影响最大的观点是“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改进预算”是围绕经营管理中企业预算制度及其控制需求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尽管“改进预算”已在本质上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如“预算松驰”等现象或问题进行了修正与完善;然而,其并非是对预算管理的整体予以否定,而是在维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寻求功能更佳的预算管理路径。譬如,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2]提出作业基准预算(ABB),主张将战略与预算联结,并使其融入企业的业务计划之中;于增彪等[3]结合平衡计分卡(BSC)提出改进预算管理,目的是提高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的效率,等等。“超越预算”则试图打破传统预算制度并重新构建一种预算管理体系[4],其核心思想是将预算计划与预算考核作适当的分离,即用事后的相对业绩评价和主观业绩评价替代预算考核,并通过标杆法(Benchmarking)、流程再造等对预算管理绩效进行对比分析。无论是“改进预算”还是“超越预算”,其实质是要提高预算管理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降低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并使企业更关注长远目标和战略计划,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控制[5]。

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境特征下,传统经济增长的“线性思维”已难以维系,扩展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增强预算管理的弹性,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一种内在需求。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应企业规模扩大,通过重点管理和例外管理驱动企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二是结合不同时期经营目标的配置,为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和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制度上的安排。加强预算管理的功能整合,实现预算理论与预算实务的匹配,是提高预算管理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预算管理要坚持顾客价值创造基础上的价值增值理念,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作用,使预算管理的功能定位在避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的同时,谋求高质量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与作用,通过预算管理的引导机制强化企业的智能化管理,主动与当前“互联网+”的经济环境及“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等相结合,使预算管理发挥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整合效果。

二、预算管理的功能定位

尽管人们对预算管理存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它的可持续性仍然未被动摇。以欧美国家为例,自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杜邦公司运用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工具以来,目前美国90%、欧洲95%以上的企业仍在使用预算管理这种工具。这足以表明,预算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的一件重要利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预算管理的功能价值

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从单纯的强调技术管理向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它借助于构建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的压力传导机制,将传统企业的事后管理向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结合的方向转变,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换言之,预算管理的功能价值表现在: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明智的决策,进而创造价值,并通过价值增值保证企业的持续性成功。预算管理内在的“持续性成功”基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以体会。

1.预算管理深受领导重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预算管理是企业高层,尤其是董事会监督、控制企业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预算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实践中应用面最广的管理工具之一,并成为企业实现公司治理和提高管理科学水平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许多公司的董事会还专门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公司的董事长或作为委员会成员或作为召集人积极参与这一机构的活动,这足以表明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高度重视。

2.预算是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诚然,预算管理具有综合性特征,它能够将企业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融会贯通,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加以管控。进入21世纪,管理会计理论界提出的“超越预算”受到实务界的重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克服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预算编制准确性差等问题。“超越预算”试图将预算回归计划,重点突出企业决策管理的职能,使预算更具灵活性。换言之,加强预算管理功能扩展的变迁管理,规划企业管理对预算的实际需求,是提升预算管理功能价值的重要保障。美、日等国的管理会计经验表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与预算应用水平呈正比。健全与完善预算管理,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企业综合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明确企业高层的监督责任,促进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降低企业的投资与经营风险。

3.预算是制度规范的基础。在欧美企业,预算管理实施早且比较成熟,已成为企业标准或作业程序的规范之一。许多国家还将预算纳入本国的公司法或其他商业法典。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的存在不再是单纯的一种管理工具,而是企业谋求合法性和社会支持的一种证据[6]。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譬如,一家企业如果没有预算,就无法合理规范具体的采购、生产和销售计划,容易导致生产能力和资源使用的冲突;如果没有预算,管理人员可能因未能实施适当的控制而遭到法律、法规的指控;如果没有预算,银行和保险系统可能拒绝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那么企业融资、并购甚至破产保护等将变得不可行。

(二)预算管理的功能完善

近年来,理论界针对预算管理功能的边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或认识。从理论上分析,主要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学科之争或理论博弈。从这两门学科涉及的预算管理内容看,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侧重于预算中的计划功能,强调财务报表的预测与分析;而管理会计除了财务预算外,还需要关注经营预算和专项预算,同时还需要结合责任会计等内容对责任预算进行专门的规范与约束[7]。相较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尤其重视预算管理在企业整体活动中的功能作用。国外学者的一些观点可以佐证这一点,如“预算涉及管理会计的方方面面”,“是管理会计中研究最为深广的课题之一”等[8]。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势头强劲,各种风险也在逐步集聚。这种“新常态”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譬如,面对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借助于预算管理增强管理实践中的柔性特征,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来求新、求变以获得生存。经济新常态下的预算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顾客价值创造经营为导向的原则;提高预算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实现预算配置资源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的核心竞争力等。

考察传统的预算管理功能,除了计划、协调和资源配置等决策职能外,还包括业绩评价和薪酬激励,以及决策控制的功能等。这种预算管理的功能结构往往是导致“预算松驰”的根源。一方面,基层管理者既是预算的编制者又是预算的执行者,会产生预算目标上的“寻租”现象;另一方面,若改由企业高管来编制预算,则预算的准确性可能会降低。其原因,或者是管理者缺乏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或者是基层的管理者不予配合。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需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内在价值,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辅助预算的编制,提高预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主动应对经营活动中的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把握机遇,获取竞争优势。同时,加快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工具的整合步伐,积极借鉴改进预算与超越预算中的精华理念。一方面,在预算中嵌入作业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或经济增加值法等管理工具,扬长避短,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功效;另一方面,通过前馈机制,将预算的重点放在成功的关键业务流程上,即不只是依靠对传统数据的推断来进行预算的安排;同时,实施适时预算,如基于行为科学的速度机制来强化滚动预算,并且,简化预算的编制与审批程序等。总之,预算管理要突出权变性管理的新特征,进一步扩展自身的功能价值,从单纯的“控制型导向”拓宽到“价值创造型导向”;同时,强化顾客关系管理,建立顾客驱动的产品设计和顾客服务机制;并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三、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

长期以来,预算管理在管理会计学科与财务管理学科之间摇摆不定,学科之间争论也是此起彼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发展,对于管理会计学科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明确预算管理的管理会计特性,从管理会计的三大构成要素[9],即“价值增值”、“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视角来探讨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价值增值”的视角:预算管理中的目标功能扩展

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实施EVA考核,2015年又对央企实施“奋斗目标”考核,这种创新的“价值增值”目标迫使企业重新认识传统预算管理中的利润观。

首先,预算管理中的利润目标需要修正。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境特征下,预算管理要服务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传统的会计利润只有与经济利润等收益概念相融合,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价值增值情况。从企业整体角度讲,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原因,企业创造的会计利润未必表明企业的业绩好;同样的,账面上亏损的企业也未必就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它可能具有潜在的成长性,能够在未来具有竞争优势。换言之,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较之于盈利甚至利润增长而言,可能更为重要。总之,“比较一个企业的业绩好坏不是由企业自身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的变化所决定,而是由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所决定”[10]。从管理会计视角扩展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可以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便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展现“价值增值”的目标要求。换言之,管理会计通过提供各种战略信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成功,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依据其良好的成长性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在预算管理的目标设定中,不能仅仅以企业自身的标准为依据,而是应以行业标准为编制的起点。许多大型国企要求以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利润作为预算编制的标准,这种来自央企对标活动的“价值增值”观进一步促进了预算管理目标功能的扩展。在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状况下,预算管理中还需要考虑价格因素对企业不同时期“价值增值”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改变也会直接影响企业预算目标的设定,譬如,涨价与跌价因素对收入与成本会产生影响;收益分配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企业预算的目标设定产生影响,即它有可能使税后利润的数量发生不确定性的变动。

其次,预算管理要注重“价值增值”中的收益质量。一是关注价值增值中的“现金流”状况。由于应收账款中存在“坏账”,以及“存货”中会发生跌价损失等,会影响会计利润中的收现能力。二是提高价值增值中的“稳定性”。由于企业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导致一些企业利用折旧、研究与开发费用等会计政策来提高自身的眼前利益,实施一系列的短期行为,进而对企业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产生影响。譬如,企业通过少提折旧的方式来降低未来资产获利的能力,或者优先出售或耗用获利能力较高的资产来提高当前的收益水平等。相反,从“价值增值”的视角考察,提取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越多,使用的效果越好,利润的质量就越有保障,收益的稳定性也会增强。三是提高“价值增值”中的全要素利用率。现有的利润构成中大都只反映有形资产带来的收入,而未将无形资产的收入包括其中。企业的无形资产收入潜在地存在于企业各项无形资产上,当无形资产没有进行交易时,无形资产的价值既不能以货币体现,也不能在会计报表中确认与计量。然而,企业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上,它对企业利润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价值增值”中的收益质量,需要考虑结构性利润和执行性利润对预算管理目标的影响。结构性利润对“价值增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销售业务不同对利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高于其他业务利润;经常性业务利润高于非经营性业务利润;自身经营业务利润高于委托他人业务利润);(2)产品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譬如,新产品实现利润高于老产品实现利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利润高于自由竞争产品的利润);(3)价格结构变动与成本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如成本价格因素提升产生的利润高于成本降低产生的利润;不同成本降低形成的利润对利润的稳定性也有差异)等。执行性利润对“价值增值”的影响,如速度或时间对利润的影响,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或机器人)对利润的影响,“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对利润的影响等。譬如,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刚性工资成本压力,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智能制造从技术条件上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盈利的有效性大大提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融合,使企业的有形成本要素与无形成本要素在预算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管理控制”的视角:预算管理中的控制功能扩展

一是可以采用“增值表”的方式体现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仅从利润增长视角评价企业预算管理的业绩,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的价值贡献。这是因为,在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既定的情况下,相关的分配政策变动也有可能对企业利润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使价值总额发生变化。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的价值增值,通过编制增值表的方式加以“管理控制”,其好处是:既可以充分反映企业不同要素提供者对企业全部新增价值的贡献,也可以揭示不同的要素主体在利润分配中的地位与动态变化情况。

二是采用EVA来扩展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用预算管理的会计方程式来体现企业的价值增值,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控制工具是EVA。EVA不仅考虑了对股东资本成本的补偿,还通过预算管理纠正了会计规则性失真的现象,是股东价值的最佳代表。从理论上讲,EVA作为收益中的一种利润概念,它有助于对现行的利润信息进行修正,并进一步将其改造为更符合价值理念的经济性指标,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单一期间的经营价值。EVA与增值表具有天然的联系,它不仅在衡量企业整体价值时体现了价值创造理念,还通过对数量值和构成要素的分解而成为各层级的业绩目标,EVA的分解性使其可以在经营部门层面进行目标衡量和业绩评价,因而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三是采用股票期权等管理控制方式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增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票价格包含了无形资产收入,也包含了人们对企业的价值预期,即企业在未来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现行的预算管理功能反映的都是已经实现的经营结果,缺乏对无形资产(如各种轻资产与软资产等)的有效计量与评价,而促进预算目标顺利实施并驱动未来企业成长的恰恰是体现在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中的各种无形要素,如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经营能力等。通过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与EVA和BSC相结合,可以纠正管理者过分重视和维系短期利益的冲动,而转向强化企业长期利益和未来的价值增值。对企业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内部各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设计。例如,“在计算EVA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EVA中心的发展战略、业务性质、资产特性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会计调整事项和资本成本率,等等”[11]。

四是结合循环经济模式扩展预算管理的功能。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是指在人、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模式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其运行原则,它要求实施清洁生产,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实现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12]。基于循环经济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一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设计相关的环境保护的预算内容(尤其是环境成本);二是企业的持续性与成长性。持续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态的过程,预算管理要为维持该过程中的企业规模、利润与市场份额实施“管理控制”;而成长性是企业发展中相对动态的状况,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关注的不是如何变得更大,增长更快,而是如何变得更好,企业竞争力更强,以及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换言之,在经济可持续增长方式下,预算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与环境变化、企业生命周期变化相适应,在企业人力与物力资源的配置上既要满足企业当前发展的需求,也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信息系统”的视角:预算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扩展

管理会计借助于信息支持系统,渗透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参与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帮助管理者制定和实施资源配置与管理控制的功能,以满足企业价值增值目标的需要。一方面,管理会计借助于“互联网+”的信息支持系统扩展预算管理的预测功能,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或者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改变了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计划、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了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将可扩展商业语言(XBRL)嵌入预算管理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扩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XBRL的大力发展,并且使这些相关数据能够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具体包括:(1)在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过程中,充分利用可以获得的所有数据,而不是抽取部分数据;(2)将以前难以量化的资源进行定量化,进而转化为有效的数据供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与利用。换言之,大数据发展的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事项的主动量化,并借助于预算管理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管控。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对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而言,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如何将看似难以定量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量化行为呢?以日本的汽车行业为例,日本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的坐姿研究与汽车防盗系统,就是将每个人的坐姿按照身形、姿势和重量分布进行量化和数据化,进而研发出了全新的坐姿汽车防盗系统。而之前,谁又能想到一个人的坐姿中竟然含有如此多的可量化的数据信息,并有这么大的实用价值?将这一案例引申到预算管理之中,能够使以往一些难以量化而无法进入到预算体系之中的一些经营、投资等信息,借助于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将它们纳入到预算管理的体系之中,从而使预算管理实现根本性的创新。预算管理要实现对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并进行正确的经营活动与投资决策,必须增强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能力,构建基于“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体系,并结合预算管理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快捷地提供预算编制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与此相适应,扩展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必须优化ERP的管理行为,ERP作为信息化流程中的资源管理模式,是发挥预算管理信息支持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条件下,ERP促进了XBRL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结合,也使得预算的执行、分析等环节与ERP的结合有了客观基础。ERP与XBRL的结合使ERP的功能大大提升,其作用更为广泛,企业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全面预算信息,都可以通过ERP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预算信息一旦输入网络,就无需再次输入,通过ERP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TXT、PDF、HTML等格式文件,且通过ERP获取到的预算信息,也无需打印或再次输入,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运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等领域。

四、预算管理的创新实践

中国的预算管理创新实践往往具有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双重属性。从现阶段的情境特征分析,中国预算管理创新的目标主要是:(1)借助于预算编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升预算管理的内在机制,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2)改革现行管理会计体系,消化制度变迁对管理会计机制产生的冲击,进而实现预算管理的可持续发展;(3)借助于预算管理过程的优化来构建新型的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体系。为了说明预算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本文从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两个视角阐述预算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EVA与预算管理功能扩展的创新实践

这是一种政府导向的预算管理创新路径。自2010年国资委对央企实施EVA考核以来,各地的积极性很高。池国华和邹威[11]将EVA与全面预算的整合作为价值管理会计框架的基础,并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兵工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简称“兵装集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集团”)为例,作了简单的分析。表1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简化与归集。

池国华和邹威[11]在上述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EVA与全面预算的整合框架,其内容主要包括:(1)根据战略规划与经营环境变化合理确定下一年度的EVA目标值;(2)将符合标准的运营单元划分为EVA中心与非EVA中心;(3)明确预算指标与EVA提升之间的量化关系与数值传导路径;(4)运用EVA项目作为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依据,在调整资本成本的基础上形成EVA预算表。该框架对于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实践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没有对“整合框架”作进一步的展开,笔者对这种整合模式谈几点改进意见:

一是划分EVA中心是一种很好地体现EVA思想的方法,但EVA是分权化管理的产物(如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组织就是一种EVA中心,由于稻盛的京瓷公司实施的是分权管理体制,所以其应用效果明显,或者说容易见效)[13],而我国央企往往采用的是集权化的管理体系(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则EVA中心的划分是否有实际意义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这种EVA中心又如何与传统预算管理中的“利润中心”等开展协调。

二是该模式强调预算编制中资产利用效率、资本占用等指标的作用,其视角似乎仍然立足于企业内部,对于外部的“互联网+”等经济新业态及商业新模式带来的虚拟价值流等,将如何在EVA中加以体现呢?

三是EVA指标与预算管理中的传统指标如何实现口径的统一,似乎也没有提及。EVA是一种经济利润(两者的计算口径因利息计入的先后略有差异),而传统的预算指标主要体现的是会计利润的内涵与外延,如何将EVA与企业利润指标加以调整或整合呢?笔者认为,欲使EVA在预算管理中实现深度的融合,至少应对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加以修正。

1.关于“收入”概念及其修正。一般而言,会计中的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非主营业务收入以及投资收入等组成,且会计收入的确认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而经济学中的收入可能更强调现金发生制(收付实现制)。针对这一过程中的“差异”,会计学的修正借助的是“现金流量表”,即通过编制一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加以弥补。然而,这与经济学思想还是会产生偏差。譬如,会计学上的“收入观”,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收入观,而经济学上的“收入观”则是一种现实的收入观。会计“收入”可能存在各种收不回来的“坏账”,并且可能采用递延的会计政策,进而影响企业的后期发展;而经济学的利润则与之不同。因此,调整与协调好会计中的“收入”概念,对于正确衡量EVA至关重要。

2.关于“成本”概念及其修正。会计学上的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其中主要采用的是“总括成本观”,即所谓的完全成本法。然而,这种完全成本法与经济学中的成本观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即所谓的“完全不完全”,比如“机会成本”等没有考虑进去。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成本,主要有三块:一是直接成本。包括产品制造成本、采购成本、人工、直接的营业税、佣金等。二是费用。包括企业的房租、水电、员工的工资、福利、保险、通讯、彩礼、培训、库存、折旧、应酬等。三是税费。会计学上对“成本”概念的修正,采用成本性态的方式,将成本的完全法改为“局部法”,分块进行研究。以变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的动机就是为了弥补完全成本法下利润表的不足,以利于管理层正确决策。因此,结合EVA考虑成本的内涵与外延十分重要。

3.关于“利润”概念及其修正。长期以来,会计以综合的完全收入观与完全成本观进行匹配,其计算得到的利润,很难带来真正的“现金流”,且忽视了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会计学的修正方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总括收益观替代传统收益观;二是变动收益观辅助完全成本观。EVA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会计学向经济学趋同的一种体现,但由于会计学本身以及会计学与经济学之间存在概念上的差异,所以EVA应用必须及时处理各个相关要素的调整或修正。

(二)参与式预算功能扩展的创新实践

这是一种市场自主式导向的预算管理创新实践,提倡参与式预算(Participative Budget)是扩展预算管理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即由企业各层次人员参与制定的预算不仅具有激励(促进接受)的效果,还能够激发管理者的内在动机,实现满意的情境需求[14]。以往的参与式预算(如实验研究)主要以生产部门的经营者为对象加以展开[15],本文以研发部门人员为例来说明参与式预算编制的创新意义。长期以来,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是,科技研发的资金多少才是恰当的,有没有更好的计量方式,能否设计出一套框架使科研开发与资金需求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怎样才能使科研投入方面的资金预测更加准确?这是因为科技开发、研究支出预算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譬如:(1)研发项目完成后会增加多少运营费用;(2)科技项目有一部分资本化,形成资产后,会增加企业的费用(如折旧等);另一部分在当年费用化,会增加公司的科研费用(管理费用);(3)科技项目实施后,由于项目设计不当,会导致项目总支出超过实际必要支出(此时,如何考核科研部门的绩效),等等。

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编制的顺序是:(1)研发人员提出产品新方案的设计思路、资金需求等的依据;(2)财务部门与研发人员一起讨论新产品的定位,并分析市场前景(投入/产出的情况);(3)统一思想,并分析存在的竞争对手及其他因素。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双方讨论,共同确定新产品的资金量,以及相关的预算保障措施。这里的难点问题是,研发人员与财务人员由于知识背景及认识视角等的不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歧,观点难以统一。一种创新的方法是寻求共同的认知框架,本文借鉴田中的分析框架,并视其为预算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日本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田中雅康教授提出了一种分析结构[16],简称为“两个视角,四个路径”[17]。其中,“两个视角”是指应用视角与目标视角(物质与精神,操作与魅力);“四个路径”是指领导性路径、视觉化路径、实用化路径和高端性路径等。如图1所示。

图1这种模式的目的是帮助科技人员明确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并由此确定可能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将研发人员与财会人员思维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这种方式更具可行性与操作性。图1中所表明的基本思路是:鼓励设计人员开发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具体包括:(1)开发高性能及特殊市场需求的产品(第Ⅰ象限);(2)不断改良产品设计(第Ⅱ象限);(3)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第Ⅲ象限);(4)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工工艺(第Ⅳ象限)。在这一参与式的平台上,研发人员与财务人员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将产品创新与预算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消费者的需求与财务的投入能够最合理地加以匹配;二是有无更好的设想,即提供一种动态的创新思维。要求财务及相关人员不断地思考,譬如,未来的科研预算管理可以在哪些方面展示其创新魅力。这种参与式预算的创新实践是一种从预算管理的供给端加以引导的发展理念。下面结合图1重点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产品创新与预算管理的关系。结合图1中四个象限的定位展开分析:(1)提出意念(或构念)。即形成一个好点子,并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其产品形成规律是“理念――概念产品――小试产品”。这种理念主要还是通过市场调查等来获得,即了解市场上对这个点子可能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定位,需要有一个成本方面的规划。这个环节已经开始涉及预算的安排等问题。(2)“理念”的产品化(概念产品)。这一过程需要研发资金的投入,即安排相应的资金预算。此时的预算管理,重点是要规避资金投入的主观性与随意性。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概念产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预算管理要结合这种概念产品转化为现实(小试产品),通过预算核定这一好点子(理念)下的新产品需要增加的材料和加工技术设备,以及人力资本等投入的资金需求状况。(3)未来的收益。即该“理念”传导下的产品如何创造效益,其价值大小,或者说如何达到理想的经济目标(如批量生产等)。对此,必须强化技术与经济结合的预算分析。(4)必须处理好创新与市场的关系。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研发人员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盈利情况,要有长远的眼光。预算编制要强调战略与战术的结合,并进行深入的市场细分。比如,各种不同人群的内在需求,是满足有钱人的虚荣(精神),还是年轻人的时髦,或者中年人的质量可靠,以及老年人的经济实惠等。

第二,关于预算管理的制度创新。根据图1的分析模式,在“四个路径”的引导下需要确立企业自身的制度理念,譬如,形成诸如“创新性理念、高级化理念、感观化理念和合理化理念”等。以钻石首饰为例加以说明。美国的戴比尔斯公司是钻石行业的“领头人”,进入21世纪,其年销售额已经达到50亿美元[18]。当初该公司负责人哈里创新性地提出将传统的钻石业务改造为钻石首饰业务――“创新性理念”的提出。面对新生事物(钻石首饰),效果并不明显。尽管其定位准确,即将目标瞄准上流社会的人,但人们对这项新生事物兴趣不大,当时的业绩不升反降。如何转化这种创新性的理念,成为哈里的重要选择。当时,他一度有转攻黄金饰品的念头。然而,面对已经发生并形成的大量钻石库存,他决心再坚持一段时间,即继续他的这种“创新理念”。那么,如何使这种创新性的理念转变化现实呢?首先,创新理念,需要产品概念化。通过信息收集,以及管理层的讨论,该公司准备拿出一部分库存(钻石项链)进行“概念产品”营销。借助于广泛的信息收集与资料分析,探寻新的市场细分路径。那时,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栏目。据此,一个好点子出现了,即通过赞助的方式,将一部分库存(首饰中的“钻石项链”)作为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赠品。

为此,他们结合既定的目标(上层社会需求),突出并强调钻石的品质(形成“高级化理念),同时也吻合了市场的领导性定位。在1945年的奥斯卡典礼上,当哈里将一根镶有24克拉的钻石项链递到美丽动人的影后琼・克劳馥手心时,克劳馥当场就叫出声来,“真是太漂亮了,这是用什么做的?”“这是我们公司的产品,24克拉纯钻石项链。”“钻石,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钻石代表了坚硬、亘古不变的品质,就是您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之后,它依然会保持今天的美丽和光鲜!”“是吗?一个人要是有像钻石一样的爱情,那该多好啊!”这次颁奖使哈里确立了新的观念,即“感观化理念: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以爱情为主题的“感观”,使市场发生了逆转,到了20世纪60年代,80%的美国人订婚都选择钻石为信物。理念的转变,使钻石项链成为了公司钻石首饰的主打。起死回生后,公司进一步使产品系列合理化――提出了“合理化理念”。

整理上述情节,在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戴比尔斯公司按照“四个路径”形成如下的创新:(1)创新性理念:将钻石做成项链;(2)高级化理念:强调时尚,提高钻石品质;(3)感观化理念:“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以爱情为主题进行营销策划;(4)合理化理念:普通钻石,价廉物美。这一事例表明,预算管理功能的扩展必须开拓视野,努力创新。

五、结语

通过预算管理功能的扩展,实现财务与前端业务的集成,离不开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的配合。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预算管理的功能价值,并借助于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完善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同时,通过将EVA嵌入预算管理的功能结构之中,实现预算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的合理匹配,有助于预算管理目标的科学分解,保证预算管理的高效和精准。从管理会计视角(即“价值增值”、“管理控制”与“信息支持”)扩展预算管理功能,可以优化预算管理的收益目标,提高企业价值创造的完整性与决策的相关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首先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征要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XBRL的大扩展,并且使这些相关数据能够满足不同预算管理目标的需求。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要与企业的ERP发展相衔接。同时,随着“互联网+”经营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对预算管理功能扩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不断丰富和完善预算管理的结构,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执行,是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管理会计“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系统的共同期盼。可以预见,一种兼具资源配置、管理控制、业绩评价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的预算管理体系将在企业实践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巧根.超越预算的实务发展动向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5(12):15-19.

[2] 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等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 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等.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5(4):22-29.

[4] BUNCE P, FRASER R J. Hope,Beyond Budgeting[D].White Paper,Hampshire,UK: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CAM-I,Inc.,Europe,2002.

[5] 小菅正伸.预算管理无用论与BB模式[J].商业论究(日),2003(51):1-15.

[6] 邓传州.基于预算的考核、预算氛围和预算副效应[J].会计研究,2008(4):70-75.

[7] 贡华章,于增彪,刘强,等.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引进与发展――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J].会计研究,2008(9):12-21.

[8] COVALESKI M A,et al. Budgeting Research: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Criteria for Selective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3(15):186-210.

[9] 冯巧根.论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J].会计之友,2016(1):131-136.

[10] 谢志华.会计利润与经营者业绩评价:缺陷与改进[J].会计之友,2016(1):8-13.

[11] 池国华,邹威.基于EVA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J].会计研究,2015(12):38-44.

[12] 冯巧根.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3] 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14] 张朝宓,卓毅,董伟,等.预算松驰行为的实验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3):46-53.

[15] 程新生,李春荠,朱琳红,等.参与式预算行为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08(5):53-60.

[16] 田中雅康. 最新业绩评价会计:多元化、多方位的视角[M].东京:中央经济社出版,2006.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8篇

关键词:预算;信息化;建设;浅析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67-0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事业单位,纳入地方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执行预算会计制度。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将预算与其财务战略相结合,预算形成机制与部门预算管理相结合,预算编制、执行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的刚性以及预算评价的科学性,加强财务及非财务相关信息的采集能力,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单位的财经决策提供支持。

一、实务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以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以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内容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以推进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等三个方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同时,财政部门构建起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其“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在促进廉政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维护预算执行刚性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各项改革都还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制度尚不完善,加上受旧的惯性思维与习惯做法的影响,相对于财政部门的改革,预算单位内部预算管理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单位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等作用,对单位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它涉及单位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每个科室和人员都是预算的提供者和执行者。但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预算意识不强,缺乏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普遍认为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缺少业务、职能等部门的参与和配合,预算管理作用未充分发挥,致使预算管理工作松散,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使用预算管理软件,面对大量的预算汇总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均不高;没有统一的、数据共享的工作平台,缺乏有效的协调工具;难以进行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与调整;事后的预算分析能力不足。

2.在预算编制方面,一般来说,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并按照其编制要求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年度为单位,缺乏季度和月度预算,不利于日后对预算过程进行控制;考虑上年完成情况的变动幅度为主,缺乏与当年工作计划的支持和链接,导致预算审批部门在审核预算时缺乏有效的依据;缺乏统一的系统平台,预算编制工具不联网,原始数据来自多个系统无法共享,采集工作量大;以财务科编制为主,缺乏多角色编制,各业务预算都由财务部门代为完成,削弱了预算的合理性和对业务的指导作用,导致预算管理的责、权、利不匹配;预算编制对象全面性和完整性不强,重预算内资金而轻预算外资金,对于预算外的项目经费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

3.在预算监控与分析方面,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控制流程及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事中控制,没有建立有效地预警机制,使得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预算监控以手工审批为主,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以支持动态过程监控;会计核算对预算的支持力度不够,无法直接准确获取预算分析所需要的实际数据,难以实现实时在线分析,同时为计划外突发事件等进行合理的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仅限于财务数据对比,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缺乏问题的原因剖析、改进方案的追踪反馈等。

二、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为应对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与质量,解决预算编制、监控、分析相脱节等问题,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疾控中心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提出以下设想:

1.预算多维体系功能。从预算的参与者来说,既包括预算实体责任部门(如各业务科室、职能科室等),也包括预算虚拟责任部门(如工会、妇委会、专题项目、科研课题等);从预算的使用者来说,除了包括参与者以外,还包括财政部门、卫生部门、审计部门等上级部门;从预算的过程来说,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评价阶段,等等。为能从多个角度来查看预算数据,就要求预算管理系统要从多个维度描述业务、财务数据的过程,通过多维模型来存储和管理数据,即多维编辑;支持包括切片分析、切块分析等多维数据分析,满足快速变化的分析需求,即多维分析;从而实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使得事前的预算编制得到充分的沟通,事中的预算执行更有效,事后的预算分析更加科学准确。

2.灵活构建预算模型功能。预算模型是预算系统一项重要的基础,它能够灵活的建立单位业务管理所涉及计算模型,能随着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快速高效对模型进行调整,使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计算关系数据库,即对公式进行集中管理,可快速灵活的查询所需的计算关系;根据相关制度与规则,可对相关的公式与关系进行锁定;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进行灵活设置,并依权限的大小,可对公式、关系、报表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提高系统数据的利用率。

3.高效协同功能。高效协同功能是现代预算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在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的支持下,能够以单元格级来自由灵活的设定数据权限,保证企业的数据安全;具有较强的版本管理功能,可保存不同版本的数据以及记录修改痕迹;能够提供预算管理的流程支持,自动完成数据分发、汇总等操作,支持交叉审核以及多级审核功能;提供财务自动化工具,减少公式、规则的定义工作量,提高编制效率;提供多种录入方式,支持导入、导出功能,修改预算数据,自动生成预算财务报表;预算调整便捷,支持弹性预算、滚动预测;系统协同操作应基于BS结构开发,操作简单,配置实施维护简便。

4.数据接口管理功能。数据接口管理功能是预算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效率的关键功能。从内部信息系统来说,由于单位的历史数据分散在财务、人事、总务、OA等多个系统中,若以手工方式完成这些系统中数据的提取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且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要求预算系统能够提供数据接口管理工具,具有整合不同业务系统中数据的能力。不仅可读入数据,还可输出数据,把单位内部各系统内的数据盘活,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减少相同数据的录入次数,从而提高系统间数据的互动。从外部信息系统来说,可与上级等相关部门的预算等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即按格式输出。如财政部门预算、地方财政分析评价系统等相关信息;同时也将相关信息数据以多格式导出,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以提高信息系统数据拓展利用,完成其他非常规信息上报的工作任务。

5.动态监控功能。动态监控功能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管理功能,通过预算信息与执行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费用支出的实时控制,支持基于工作流的电子审批,与相关的信息业务系统紧密衔接。主要有以下功能:按照预算与执行不同的科目标准对预算信息进行自动分解,使预算与执行形成一一的对应关系,便于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还可按经费预算的需求日期分解成按月、季度的预算表格,一方面按月考核,一方面及时反馈执行情况,提供下一阶段预算执行指引,同时可形成按月、按季度形成预算现金流量表,实时把握资金流动情况;与财务日常电子报账管理系统紧密关联,做到“所编即所支,所支即所编”,使每笔支出都能对应相应的预算科目,可结算出该预算科目的执行数、余额等相关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及责任人,使得预算责任主体、财务部门、分管领导等相关人员实时了解各项支出情况以及其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是预算下达后,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修正,只有能调整才能更好地执行预算。根据各级授权,均可权限内对预算进行局部调整。鉴于预算调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调整一个数字,便要对其具有关系的数据全部修改,而且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工作量巨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动态监控功能必须能便捷的实现预算调整,提供完整的流程化电子审批,对相应关系的数据进行自动修改汇总,并通知相关系的部门,同时保留修改痕迹;面对大型突发应急公卫事件,系统能提供准确、实时、全面的相关信息,为保障突发应急公卫事件资金的临时性缺口,提供决策和行动依据。可与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形成对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动态对国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控制预算执行情况,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年度预算目标;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推进提供指导方向。

6.数据挖掘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统的拓展,其存储的数据不断增加,为能从海量的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则需运用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它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在人工智能领域,习惯上又称为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 也有人把数据挖掘视为数据库中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知识发现过程以下三个阶段组成:(1)数据准备;(2)数据挖掘;(3)结果表达和解释。数据挖掘可以与用户或知识库交互。

参考文献:

[1] 王景新,蒋砚章.计算机财务报告系统应用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1,(1).

[2] 刘建英.网络财务畅谈[J].财会通讯,2001,(3).

预算会计的功能第9篇

关键词:超越预算;分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4日

一、引言

预算是研究企业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协调分配企业各部门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管理工具,预算的内容不仅仅是对将来的预测,还涉及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巧妙处理企业面对的问题。传统预算管理对企业在控制现金流和执行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企业采用的传统预算管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已暴露出一些缺点,而超越预算能解决传统预算的不足。

超越预算的概念诞生于1998年1月,跨国型高新科技制造业联合会在欧洲成立了“超越预算圆桌会议论坛”,该组织负责人认为传统的预算增加了企业内部的职能失调,越来越不适应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并提出了“超越预算”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一些大企业开始提倡和推行超越预算,并在一些西方公司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而我国则刚刚起步,对其研究有限。

二、超越预算的概念

超越预算基本的定义为:为满足一线管理人员对决策权的需要而设置的一套管理模式,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预测方法和绩效管理工具,使用把计划执行与业绩评价奖励分开等方法来克服传统预算的缺点,例如预算计划限制了各部门决策的灵活程度,绩效管理则让各部门重视既定的绩效目标而不是重视效益等问题,使企业的管理流程更具“灵活性”、下放部分权利给一线管理人员,使一线管理人员应对市场变化时能及时取得权限作出决策、并实现组织的不断改革、持续改进。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一线管理人员往往更早接触到市场变化,超越预算基于一定的规则下放给一线管理人员权限,使一线人员较传统管理模式能更快地做出行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下放责任,使员工自我管理,提高员工的主动性、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和传统预算相比超越预算没有年度预算计划,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改进,不断向前滚动的滚动预算,因此超越预算能不断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实行的传统预算,通常是企业管理层编制预算,下层按计划实施,或者上下结合,管理层和下层单位共同编制预算,而超越预算则是基于一定规则,将决定预算的权利交给一线管理人员,抛弃了预算编制自上而下的模式。在超越预算管理模式下,超越预算有以下几点创新:

(一)灵活、动态的财务预测和计划。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短期财务状况,设置合理的业绩目标来协调各部门资源配置,平衡企业的各项活动,运用分权管理体制,创建柔性的组织结构。在超越预算的管理体系中,企业各业务单位具有一定的自,超越预算的运行基础就是分权管理,即以各业务单位各责任中心为主,高层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规则授予一线管理人员部分的预算制定、调整和执行等相应的自治权,使一线管理者有足够的权限和动力,为适应市场变化做出灵活合理的决策,财务预测和计划并不是传统预算的一年一次,而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做到动态的预测和随市场环境改变计划。

传统预算在编制时多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编制时只重视企业自身的财务数据,通常一个会计年度的总目标下,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步汇总”的原则编制年度预算计划。预算的编制参考以往年度的财务数据,却忽视了非财务数据,而且并未考虑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不同的分部组织特点。编制年度预算计划的过程通常是繁杂的,并且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而年度预算计划对企业绩效改善的贡献却微乎其微。超越预算结合了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采取不断改进的中短期的绩效管理替代年度预算管理。和传统预算不同,超越预算没有固定的年度财务目标,而是以不断改进的相对目标代替。相较于传统预算对会计报表中所有科目都制定指标,超越预算将部分权力下放给一线管理部门,不同的管理层只对一些关键的指标制定预算标准。超越预算同时兼顾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综合各项指标并找出对业绩贡献的动因功能得以落实,只有这样,预算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其意义和价值。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仍在使用传统预算管理,因为编制年度预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小型企业受资源限制,编制年度预算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超越预算除了可适用于大中型企业,也适用于能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小型企业。相对传统预算,超越预算的理念更具适用性、弹性和灵活性。

(二)综合指标绩效管理与评价系统。综合业绩评价系统分离了资源配置功能和考核评价功能。超越预算将预算的资源分配功能和考核评价功能分开,使员工不再按预算计划执行任务,而是灵活的和管理层沟通并改进计划。超越预算理念认为预算的作用应在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计划上,传统预算的控制与激励功能由其他绩效管理制度来替代,并加入非财务指标,例如绩效评价不再是设定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和同行业比较,和同期其他部门比较或者是和往年比较,不再设定绝对的目标,而是以相对目标代替。这样做可以解决员工只重视实现既定目标,执行预算计划而缺乏对效益的考虑问题,综合各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可以使考核更全面,多方位考虑问题。

传统的预算编制以静态为主,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设定的预算目标一般会覆盖整个会计期间,即一年编制一次预算,固定不变,而这与不断变化的不可预知的市场环境是矛盾的。超越预算采用的动态预算,以阶段性或中短期目标取代年度目标,使得管理层能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传统预算模式在执行年度计划过程中无法兼顾短期内市场的变化,年度计划成了约束员工手脚的工具,一线管理人员无法采取灵活的决策,市场变化需要临时改变预算计划时,需要层层上报上级审批,在大型企业中传统预算计划降低了企业效率。超越预算强调基于一定的规则,将决策权利下放的分权管理,要求不同部门之间做到自由决策,自担绩效责任,因此超越预算需要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稳定协同。超越预算抛弃了以预算这种单一的手段来确保责任履行的方式,提出在企业中以非年度计划的控制来代替以预算为核心的严格的控制。传统预算执行的另一项缺点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资源资金的分配问题,预算要么成了各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获取私利的工具,要么成了取得业绩考核奖励的手段,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员工对预算资金的使用仅仅是为了完成既定的预算目标,忽视了企业效益。而超越预算鼓励管理者通过下放权力,合理调配资源,适应短期变化,资源的分配不局限于年度预算,赋予管理者在必要情况下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力,超越预算的本质是按需调配资源。

(三)以相对标准为考核评价。主要指运用同行业领先公司,企业内部业绩优秀部门的相对业绩进行奖励,而非以传统预算中的既定预算目标为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以综合指标为基础的业绩管理与评价系统,以相对标准为基础的激励机制。传统预算的考核评价往往以既定的财务绩效为重点。而超越预算的考核评价提倡对相对业绩的考核。以固定目标(如往年业绩)作为考核指标时,激励效果往往欠佳。而以相对目标,例如竞争对手、行业水平或企业内部的其他单位等作为考核标准,能更直观的反映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预算有计划控制和业绩评价两个功能,但这两者往往无法兼顾,目前大部分企业中存在只注重预算的计划协调控制功能的问题,而业绩评价功能则成了附属。超越预算认为计划控制和业绩评价这两个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业绩评价功能没有有效的控制功能作为前提,必定产生问题。同样,如果只重视计划控制而忽视了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将使员工丧失工作积极性。超越预算没有每年一次的预算计划制定,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向前,持续发展的不断改善的计划。因此,超越预算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分离了计划控制和业绩评价两个功能,使得评价和控制两个功能互不影响,设计出独立的业绩评价系统和激励机制。传统预算模式仅定期将企业的经营情况与预算计划加以比较,把与计划的差异与考核各责任部分的绩效考核相挂钩,超越预算模式改变了这种模式。预算计划只是用于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为改进生产流程提供帮助。业绩考核则根据各部门不同的组织特点和所处的市场特征,以相对指标为基础设计激励机制。超越预算模式的分权化的特点,给予了一线团队一定的决策权限,并让他们对结果负责,责任自负,对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负责,这样便能提高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促成不同组织部门探索适合自身的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由此,超越预算模式为企业提供了相对宽松灵活的工作环境,员工们不再受计划限制,而是能积极主动地工作,改善效率,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促成预算计划目标的达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超越预算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

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超越预算实施的外国企业,我国企业开展预算管理较晚,高层管理更为注重会计报表的财务数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我国企业所面对的运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也急需进行新的改变,我国学者于2005年引入超越预算管理的理念,之后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探究如何将其应用于我国企业管理中,在这一过程中超越预算存在的应用局限性也显露出来。尽管实施超越预算有诸多优点,并且有成功案例,但同欧美实施超越预算成功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推广实施超越预算上具有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传统预算的改革风险较大。我国大部分企业实施传统预算管理,部分企业传统预算管理效果不佳,取消传统预算制度将对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极大的冲击。我国现行的预算制度与按月决算的制度相互依存,预算管理、业绩预测和绩效考核相互关联。现阶段要改革传统预算制度存在较大的难度,取消传统预算制度实行超越预算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不具备可操作性。

(二)我国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不足。超越预算的编制往往需要管理人员对市场的变化足够灵敏,能准确判断市场走向,虽然超越预算能使一线管理人员应对灵活多变的环境,但决策失败的风险却比传统预算大,这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要具有足够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具有对未来准确的“预测能力”和“不断改进”的做法。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有限,和西方国家企业的优秀员工还有一定差距,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对员工继续教育投入不足,职业道德观也不是很强。因此推行超越预算这种下放一定权利的管理方法还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三)缺乏与超越预算相匹配的信息系统。超越预算的执行需要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这就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打破部门的界限,采取行动前要全面考虑,不单单思考这种行为是否对本部门有利,还要考虑这种行为是否能为公司带来效益。但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企业需要有一套快捷的信息系统来协调公司内部及各层管理人员的事务,同时还要改变现有的部门考核和业绩评价方法综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寻找一套能够配合超越预算管理的综合业绩评价系统,实施超越预算需要改变的种种制度造成了超越预算推广的阻碍。

由此可见,尽管超越预算有诸多优点,并且能够改善传统预算存在的缺点,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超越预算推广实施并不现实,但超越预算的分权管理、绩效考核与计划分离的理念值得管理人员参考,将超越预算的思想融入传统预算管理,以改善传统预算的缺点更适合我国企业现状。

四、结论

综上所述,超越预算理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新趋势,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但盲目的将超越预算管理引入我国企业是不明智的行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导入超越预算管理模式的条件,但部分发展良好、具有超越预算实施条件的企业可以优先进行探索,引入超越预算管理,改革传统预算存在的弊端,取得更优秀发展,为超越预算在我国企业的推广积累宝贵的经验。而在逐步改善传统预算,实行超越预算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能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在立足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提升,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茜雯.基于“超越预算"思想的企业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