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风险决策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8 16:36:24

风险决策分析

风险决策分析第1篇

【关键词】风险决策;蒙特卡洛模拟

一、模拟模型简介

目前,大多数决策问题的建模方法是用理论模型来分析的。然而,实际中的决策问题往往不满足理论模型的假设条件。对于传统模型不适用的决策分析情境,特别是当决策问题存在不易处理的不确定性时,模拟方法是一种有效方法。模拟是一个先建立决策问题或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或逻辑模型,再对模型进行试验,进而获得对系统行为的理解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本文针对风险决策问题,构建了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实验分析框架。

二、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的基本框架

针对风险决策问题,可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包含六大表区的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的基本框架。建立蒙特卡洛模拟模型需要六大步骤:建立初始数据和参数输入区;生成服从特定分布的随机数;建立目标变量的数学表达式;利用模拟运算表进行模拟试验;根据具体问题计算统计量;利用模拟运算结果和分析结果绘制图表。对应的六大表区分别是:输入区、生成区、输出区、试验区、统计区和图形区。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一)输入区的建立

蒙特卡洛模拟的输入区放置在工作表的左上角。输入区的内容为风险决策问题中的全部常量和参数,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决策问题的固定参数,通常是决策问题中的基本条件、初始数值或常数等。第二种类型是为了生成特定分布的随机数而需要的参数,如均匀分布的区间端点。第三种类型是可调参数即模型控件控制的参数,主要用于重要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二)生成区的建立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的生成区放置在输入区的下方,其功能是生成符合特定分布的随机数。随机数的生成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利用Excel内建函数生成随机数,如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函数RAND()。二是利用逆变换法得到的随机数生成公式,在单元格编辑并生成随机数。三是利用Excel查找函数生成经验分布或离散分布的随机数。

(三)输出区的建立

输出区主要计算和存放与具体决策问题直接相关的一组目标公式。根据决策问题的特点,目标公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其具体形式是决策分析人对决策问题的最终理解和解答。从参数来源看,目标公式一般引用输入区的固定参数和控制参数以及生成区的随机数单元格。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公式一定包含随机变量,这也是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与确定性模型最重要的区别。

(四)试验区的建立

试验区是以输出区的目标公式为基础,利用决策问题中随机数的取值变化获得计算结果总体的一个抽样样本。在Excel平台上,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中的随机试验利用“模拟运算表”工具实现。

(五)统计区的建立

统计区是利用Excel的内建统计函数对试验区中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量计算的。具体统计量的选择取决于决策问题的特点和决策分析的具体需求。比较常用的内建统计函数包括平均值函数AVERAGE()、标准差函数STDEV()、偏度函数SKEW()、峰度函数KURT()等。

(六)图形区的建立

图形区的主要目的是将主要分析结果以图的形式输出。为此,需要利用随机试验的结果整理出绘制概率密度曲线的基本数据。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生成均匀间隔的动态接受区域;第二步是利用Excel内建函数FREQUENCY()生成频率分布;第三步是利用整理的数据绘制图形。

风险决策分析第2篇

Liu Yinfeng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710077,China)

摘要:本文就财务风险如何影响公司各种财务决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

Abstract: This thes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roblem that how the financial risks affect the companies' various financial decisions, so as to better guide the financial decision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 影响分析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financial decisions;impa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25-02

0引言

在传统意义上,风险常被视作一个“贬义”词,如韦伯斯特字典将风险定义为“暴露在危险之中”。但风险的中文符号则更生动和确切的描述了风险的含义。“危”表示“危险”,“险”代表“机会”,结合起来就意味着“风险”。以往文章仅从财务风险的负面作用来讨论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而本文则从风险的较为全面的含义即危险和机会层面来看待财务风险,并将其应用到各项财务决策中。

1财务风险的种类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对企业来说,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认为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如果企业没有债务,就不存在财务风险。这是一种相对静止的观点。本文认为,上述观点对财务风险的叙述不够全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一般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收回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根据这些主要财务活动中包含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以大致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2财务风险的衡量

财务风险的衡量主要可以通过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一种是杠杆分析法,其中包括经营杠杆分析和财务杠杆分析法。另外一种是概率分析法,其中用到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个指标。

3财务风险分析在各项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3.1 筹资风险分析与筹资决策筹资决策的核心也即资本结构决策。企业在筹资活动中会产生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债务筹资引起每股收益的变动性以及由于债务筹资而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包括每股收益变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判断主要借助于风险―收益关系分析。公司利用财务杠杆是为提高股东收益,但股东收益的提高以相应提高其财务风险为代价,这就是风险与收益间的均衡。公司资本结构管理的首要目标就在于找出这样一种筹资组合,以使得风险一定下的股东收益最大化。对于偿债风险则可以用现金流量分析。用现金流量分析偿债风险并用于资本结构决策,是较为稳健的方法,它能给管理者以启示,即公司能够承担多大的由于现金不足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在预期财务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公司额外负债的最高极限有多大?

3.2 投资风险分析与投资决策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不一致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有债券投资风险和股票投资风险。

3.2.1 债券投资风险分析及债权投资决策①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债券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避免该风险的方法是不买质量差的债券。②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减少利率风险的方法是分散债券的到期日。③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减少风险的方法是投资与预期报酬率会上升的资产。④变现力风险:变现力风险是指无法在短期内以合理价格来卖掉资产的风险。避免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国库券等可在短期内以合理的市价出售。⑤再投资风险: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在利率下降时,会有再投资风险。避免方法是预计利率将会下降时,应购买长期债券。

3.2.2 股票投资风险分析及股票投资决策股票投资风险与其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可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揭示,该模型被投资者广泛用来解决投资决策中的一般问题。

3.2.3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较长,对于未来收益和成本很难准确预测,既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如风险较小,可忽略其影响,如风险较大,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决策时应加以考虑。常见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①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指将与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率,加到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投资报酬率中,构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并据以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高风险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这里所采用的较高的贴现率,就是指风险调整贴现率。②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风险的存在是投资方案个个年度现金流量不确定,需要对此进行调整,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常用的方法是肯定当量法,也成为确定当量法。肯定当量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用一个肯定当量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收支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收支,然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并以此分析评价投资方案的优劣。

3.3 资金回收风险分析与信用决策信用决策通常分析企业信用政策变化是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企业给客户的信用条件越宽松,则销售额增加,现金流入增多,但同时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增加,从而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企业收紧信用,则结果相反。决策者在制定信用决策是要考虑的关键是: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放宽信用所带来的各种附加成本,其中比重很大的一项为坏账损失。

增量现金流量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决策的依据。

3.3.1 基本公式信用决策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定义如下:

S――年销售额;VC――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ACP――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BD――某一销售水平下,坏账损失占销售额的比例;R――折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D――销售折扣率。

信用销售形成的税后经营净现金流量为:

CFt=[S(1-VC)-S(BD)-SRD](1-T)(1)

式中T为所得税税率;S(1-VC)――税前利润(未计固定成本);S(BD)――一年中的坏账损失;SRD――一年中的销售折扣损失。

3.3.2 增量现金流量分析将新、老信用政策作对比,进行增量分析。一下表N和O分别表示新老信用政策,则投资增量为:

ΔCFO=VC(SN/365)ACPN-VC(SO/365)ACPO(2)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增量为:

ΔCFt={[ SN(1-VC)-SN(BDN)-SNRNDN]-[SO(1-VC)-SO(BDO)-SORODO]}(1-T)(3)

信用政策改变引起的净现值增量为:

ΔNPV=ΔCFt/K-ΔCFO(4)

式中K――考虑现金回收风险后的税后要求收益率。3.4 收益分配风险分析及股利决策股利政策是企业决定对其盈余进行分配的方案选择,股利政策的实行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股利政策是否与公司价值相关?股东如何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间取舍?一般来说,公司的股利政策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如果公司的盈余是稳定的,则可以发放较高股利,否则只能发放较低股利,这时的低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股利无法支付、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余转化为投资,以提高公司权益在资本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因此,在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时,公司可选择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案:

3.4.1 剩余股利方案在公司有良好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采用本政策的根本理由在于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3.4.2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的方案这类方案把每年股利固定在某一水平并在较长时期保持不变,只有当公司有把握使未来盈余显著增长,才提高股利发放额。但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的年代里,股利也逐年提高,以抵消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3.4.3 固定股利支付率的方案该政策是公司确立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采用本方案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配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原则。但是,这种政策下各年的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稳定股票价格不利。

3.4.4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方案该股利政策是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一个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较多的年份,在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规定的股利率。

综上所述,由于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为了实现一定的收益必然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往往从高风险中获取高收益。不冒风险,一味地降低风险保守经营,企业是不会有多大发展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我们不应消极回避,而应正确认识、驾驭,通过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2]王斌.企业财务学(2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3][美]Aswath Damodaram著,郑振龙等译.应用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霍海泉,贺素文.股利政策探析[J].投资与证券,2000(7).

[5]张阳华,章为东,邱敬波.现代企业财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

风险决策分析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伦理风险;伦理决策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生产厂家、卫生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即使有些企业不会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损害社会利益,也应该把未来世代的利益与风险承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伦理审视,有效降低伦理风险。所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进行价值评估,审视食品安全对社会可能带来的直接或潜在影响,建立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预防机制与反馈机制,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所产生的负效应。

一、食品安全风险和风险评估

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对其所作的阐释也不尽相同。covello和merkhofer(1994)把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发生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先后安排,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风险的定义是“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选择性风险被描述成“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导致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食品安全风险可定义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概率和这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由此导致的食品危害的一个函数”(ec,1997)。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技术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并不是说它一定会对人体或者环境带来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对风险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在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以保证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析包括三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评估是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后果的科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食品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确定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1)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2)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3)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于短期急性暴露和长期慢性暴露是不同的。对于急性暴露(如病原菌)引起敏感人群疾病的病原菌水平这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危害,如可能引起积累损害的,寿命平均暴露是重要的。(4)风险描述: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和危害有关的风险评估,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被选政策进行权衡,实施适当控制风险的政策选择机制,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以食品安全目标为决策依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sobyetal(1993)开发了一种风险管理循环模型,通过风险沟通研究其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与食品相关的风险。这个模型认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包括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被发现和被承认的那些公众需要。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最高限量、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实施公众教育计划、通过使用其它物质或者改善农业或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等。

风险沟通被定义为“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经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风险的信息和观点的互动交流。风险水平的有效沟通对于食物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使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尤其是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能做出有效信息的决定(manning and baines,2004a)。有效沟通原则既要求能提供清晰的信息又要求与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交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技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价值也不断受到重视,出现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理性与以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主义的视野里,科学知识尽管逻辑严密、系统有序,但它并不能给人以思想和价值的判断,科学只能助长人的趋利性与工具性。过分强调科技理性或价值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这种分离不仅会带来两种文化主体的知识缺失,还可能产生伦理风险。

伦理风险(也称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伦理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自利的个人或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引诱,违反有关诚实、维护公众利益等一般道德准则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是人类为获得“道德合法性”或“存在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要素和事件的组合。一旦产生上述负效应,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环境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不会遭受社会惩罚。可以这么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伦理风险就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是指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运行中,有关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由于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可能使食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产生不确定事件或条件,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的可能性。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研究突破了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模式,为处于风险社会的人们提供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决策焦点。2002年在南部非洲发生了转基因食品援助危机,一些国家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允许接受转基因食品援助,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盘评估,并扩大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使之包括对社会、文化和伦理方面的考虑。这说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注重考虑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

伦理与道德风险评估与以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是完全不同的活动,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以认知为主导,以事实判断为核心;伦理与道德评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估,以人的价值为主导。在这种价值理性的思维视角之下,以人的价值完善为向度,给人以思想和价值判断的尺度,对行为主体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进行成败得失的判断。slovic(2000)认为对风险的感知和接受根源于社会和文化因素,食品安全伦理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nestle(2003)认为安全食品是“一个不超过可接受风险的水平,并且可以被基于科学或者是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商品。”她进一步指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仅指健康问题,也可以是“以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为基础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立场”。

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分析住院治疗、死亡等疾病严重程度,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降低风险成本,是一种针对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风险。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主要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是看得见的还是隐藏的,是熟悉的还是未知的,是常见的还是违背常规的,是自然的还是技术方面的,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是和缓的还是严重的,是公平的分配还是不公平的分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是一种针对担忧和使社会震惊的行为的平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handler (1979年)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在某一特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是一个在政治领域上确定的政治问题。科学与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治理与信任的问题在2002年欧洲疯牛病事件中极大地凸显出来,许多人对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深感不安,因为其进展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意识所及和承受程度。欧洲疯牛病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在如何处理潜在危害的问题结论是:疯牛病事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风险的问题:一个对牛而言已知的危险和对人类而言未知的危险,政府的责任是采取措施解决双方的危险。 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情况不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伦理因素是指食品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其判断的依据是一些基本的伦理准则,包括公正原则、人道原则、安全原则等。组织或个人的风险决策和沟通不仅仅基于风险评估,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食品企业必须认识到公众一般都希望食品科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非理性或感性的价值观念同等重要,否则就会对政府或食品企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评估,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道德立场。

国家和地区政府在立法时可能被许多利益集团游说,这种游说可能不是基于科学判断,而是为了促成对自己有利的立法通过。这可能导致政府做出一个“政治”政策的决定,而不是采取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决策目标。因此,一个国家的食品立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和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综合平衡。cac(2003)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89)区分了这两个因素,并指出这两个因素需要在风险沟通中被考虑进来。也就是说,尽管对风险的科学判断不会变化,但对风险的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对风险的感知由风险沟通决定。

有很多因素影响以价值观为准则的风险感知和风险评估(covello, 1998),例如对于潜在灾难和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聚集还是离散的,是确定的还是随意的,是熟悉的风险还是不熟悉的风险,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披露风险,是科学可控的已知风险还是科学无法控制的未知风险,是缺少理解还是可以理解的机制和程序,对儿童有危险还是没有危险的风险,风险具有滞后效应还是马上显现,风险受害者是可以确认的个人(组织)还是不能够确认风险受害者,是带来恐惧的风险还是没有恐惧的风险,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可恢复的还是不可恢复的,是缺乏信任的机构还是充满信任的机构,媒体是大力关注还是很少关注的风险,风险是由于自身活动失误引起的还是由天灾人祸引起的。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和风险评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它是公众对这些综合因素的整合反应,并最终影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三、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bommer等人将伦理决策看作是一个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伦理决策的对象是伦理问题,伦理决策的结果是伦理行为。决策者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伦理主体,对伦理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和实施行动,决策者可以对决策结果做出“合乎伦理”和“不合伦理”的判定。合乎伦理的决策是指合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决策,不合伦理的决策是指非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决策。伦理决策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对伦理决策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对于道德冲突中所涉及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描述、判断、推理、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使行为主体能够对决策行为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

(一)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根据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依据人们对食品安全道德合法性认可程度的不同,所做出的一系列道德判断与选择。西方企业伦理决策的主要模型有伦理检查模型、遭擅决策树模型、“九问式”模型等,这些伦理决策模型可分为过程模型和问题模型。过程模型是决策者主要从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估一项决策的道德性;问题模型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达到伦理决策的效果。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伦理风险决策流程,道德冲突是进行伦理决策的原因,决策者有时需要在两难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选择,伦理决策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遵守法律规范、不同国家的伦理标准、组织文化以及在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等因素。经济因素是产生道德冲突的主要诱因,但不是唯一的诱因,其他非经济因素如理想、安全、偏爱、恐惧等都可能引起道德冲突。确认一种情况是否属于道德冲突,取决于角色的道德要求,角色的道德要求又取决于道德判断,而道德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理论,例如义务论、结果论等价值判断范式。

人们首先要分清道德冲突的内涵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发生道德冲突。当在同一价值体系范围内选择了按照某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时,就不得不放弃按照其他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另外的道德价值,由此使决策主体陷入了一种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境地时,就产生了道德冲突。另外,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对决策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琼斯(jones)认为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和利益的结果,社会对行为是好是坏的认同程度,危害和利益实际出现的可能性,行为后果出现之前的时间长短,决策者与行为受益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生理亲近程度,受行为影响的人的范围等因素都会对伦理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二)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

在伦理决策过程中,需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一般说来,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可从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标准、决策时个人权益的保护、决策后被影响的对象、决策后的效果等方面来考虑。为了让伦理因素嵌入食品安全决策中,决策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评价道德争论,考虑到感知到的风险是基于价值判断还是科学判断,从而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为了使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有效和可持续的,它需要人们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下评判什么是“好”还是“公平”。

belmont提出的伦理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人,应将个人看成是能自主的主体,让行为人自己选择,对那些自主力受限制的人应加以保护;自主即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愿性即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的自由;善行提醒人们要尽量减少伤害,增加利益;公正要求人们应公平待人。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道德表现为基础,给企业提供了一套伦理决策的指南,使企业能够通过有效地应对并满足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英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defra,2002):(1)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2)支持农村和城市经济和社区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3)通过市场和公共利益补偿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确保能养活的生计;(4)在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限制下运营;(5)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资源使用,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取得持续的高环境绩效标准;(6)确保食品供应链中所有员工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培训;(7)持续获得高水准的动物健康和福利;(8)为确保需求不断增长的食品并提供其他公共利益,保持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可选择的土地使用是满足社会其他需求所必须的。上述道德原则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恰当的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食品伦理理事会(2001)通过剖析四个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自治和公正的道德原则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伦理决策,这四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在食品供应链上工作的个人和组织(如农民、农业供应商、食品制造商、零售商、贸易人员和餐饮人员);一般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如社会上的消费者和参与者);农场牲畜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这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伦理决策矩阵,在伦理决策矩阵的12个独立单元中,福利、自治和公正的原则分别适合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人员、公众、农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该伦理决策矩阵提供了在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涉及伦理的基本准则,如动物福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该伦理决策矩阵确定了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的问题和争议的焦点,把伦理决策从问题和人们的感觉中梳理出来,使人们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能有效帮助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进行价值判断并确立影响因子;它提供了一个对食品伦理决策和个人选择的详细分析,但没有对组织伦理决策进行定量分析或组织之间的定量比较。

(三)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机制

食品企业在进行伦理决策时,要根据各种伦理道德原则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伦理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福利、自治和公正这三项原则中的每一项都应具有相等的道德重要性,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这三项原则会互相冲突。某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不会总是超过另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后决定什么是合乎所有三项道德原则。可接受的伦理风险标准是以伦理政策、伦理目标和伦理指标为基础的指南。伦理目标是组织设立的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一致;伦理指标是组织详细的可实施的伦理绩效标准,是伦理目标的具体分解。企业通过筛选伦理道德各方面对企业的影响,按照伦理重要性和伦理绩效标准就可以进行伦理决策,管理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已建立了以“道德过滤器”为中心的决策流程,把拟定的行动方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道德原则进行对照,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方案就被剔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与收益评估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方案来增加收益、减少危害,必须禁止风险几率大于收益的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矩阵和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食品安全伦理风险决策过程中,在伦理道德影响方面的优先权排序,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使利润动机符合伦理的要求,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一个定性的输出机制,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

四、结语

道德指南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伦理原则,也是企业化解伦理风险的基本保障。食品企业应把伦理风险问题纳入其高层决策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遵守道德指南,制定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从而使伦理风险的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保证社会和伦理的要素不会迷失在企业竞争之中,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阎俊,常亚平.西方商业伦理决策理论及模型[j].企业文明,2005(3).

[2] 葛晓春.从三鹿奶粉事件谈中国食品危机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3] 贾玉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透视及反思—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8(4).

[4] 郑锐洪.食品安全危机的伦理分析与解决[j].管理观察,2008(7).

[5] 甘俊.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营销道德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

[6] 张彦.基于风险考量的伦理决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8).

[7] 李怀.中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构建与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communication to food standards and safety matters, report of a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fao, 1998.

[9] risk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in foods, report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who, 1999.

[10]codex procedural manual,10th edition, fao/who,1997. source: nestle, m. (2003), safe food: bacteria, biotechnology and bioterror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ndon.

[11]covello, v.t., sandman, p.m. and slovic, p. (1988), risk communication, risk statistics and risk comparisons: a manual for plant managers, chem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风险决策分析第4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伦理风险;伦理决策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生产厂家、卫生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即使有些企业不会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损害社会利益,也应该把未来世代的利益与风险承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伦理审视,有效降低伦理风险。所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进行价值评估,审视食品安全对社会可能带来的直接或潜在影响,建立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预防机制与反馈机制,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所产生的负效应。

一、食品安全风险和风险评估

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对其所作的阐释也不尽相同。Covello和Merkhofer(1994)把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发生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先后安排,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风险的定义是“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选择性风险被描述成“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导致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食品安全风险可定义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概率和这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由此导致的食品危害的一个函数”(EC,1997)。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技术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并不是说它一定会对人体或者环境带来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对风险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在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以保证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析包括三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评估是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后果的科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食品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确定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1)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2)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3)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于短期急性暴露和长期慢性暴露是不同的。对于急性暴露(如病原菌)引起敏感人群疾病的病原菌水平这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危害,如可能引起积累损害的,寿命平均暴露是重要的。(4)风险描述: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和危害有关的风险评估,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被选政策进行权衡,实施适当控制风险的政策选择机制,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以食品安全目标为决策依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Sobyetal(1993)开发了一种风险管理循环模型,通过风险沟通研究其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与食品相关的风险。这个模型认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包括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被发现和被承认的那些公众需要。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最高限量、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实施公众教育计划、通过使用其它物质或者改善农业或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等。

风险沟通被定义为“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经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风险的信息和观点的互动交流。风险水平的有效沟通对于食物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使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尤其是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能做出有效信息的决定(Manning and Baines,2004a)。有效沟通原则既要求能提供清晰的信息又要求与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交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技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价值也不断受到重视,出现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理性与以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主义的视野里,科学知识尽管逻辑严密、系统有序,但它并不能给人以思想和价值的判断,科学只能助长人的趋利性与工具性。过分强调科技理性或价值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这种分离不仅会带来两种文化主体的知识缺失,还可能产生伦理风险。

伦理风险(也称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伦理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自利的个人或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引诱,违反有关诚实、维护公众利益等一般道德准则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是人类为获得“道德合法性”或“存在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要素和事件的组合。一旦产生上述负效应,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环境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不会遭受社会惩罚。可以这么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伦理风险就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是指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运行中,有关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由于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可能使食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产生不确定事件或条件,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的可能性。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研究突破了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模式,为处于风险社会的人们提供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决策焦点。2002年在南部非洲发生了转基因食品援助危机,一些国家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允许接受转基因食品援助,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盘评估,并扩大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使之包括对社会、文化和伦理方面的考虑。这说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注重考虑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

伦理与道德风险评估与以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是完全不同的活动,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以认知为主导,以事实判断为核心;伦理与道德评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估,以人的价值为主导。在这种价值理性的思维视角之下,以人的价值完善为向度,给人以思想和价值判断的尺度,对行为主体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进行成败得失的判断。Slovic(2000)认为对风险的感知和接受根源于社会和文化因素,食品安全伦理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Nestle(2003)认为安全食品是“一个不超过可接受风险的水平,并且可以被基于科学或者是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商品。”她进一步指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仅指健康问题,也可以是“以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为基础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立场”。

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分析住院治疗、死亡等疾病严重程度,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降低风险成本,是一种针对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风险。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主要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是看得见的还是隐藏的,是熟悉的还是未知的,是常见的还是违背常规的,是自然的还是技术方面的,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是和缓的还是严重的,是公平的分配还是不公平的分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是一种针对担忧和使社会震惊的行为的平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Handler (1979年)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在某一特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是一个在政治领域上确定的政治问题。科学与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治理与信任的问题在2002年欧洲疯牛病事件中极大地凸显出来,许多人对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深感不安,因为其进展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意识所及和承受程度。欧洲疯牛病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在如何处理潜在危害的问题结论是:疯牛病事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风险的问题:一个对牛而言已知的危险和对人类而言未知的危险,政府的责任是采取措施解决双方的危险。 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情况不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伦理因素是指食品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其判断的依据是一些基本的伦理准则,包括公正原则、人道原则、安全原则等。组织或个人的风险决策和沟通不仅仅基于风险评估,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食品企业必须认识到公众一般都希望食品科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非理性或感性的价值观念同等重要,否则就会对政府或食品企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评估,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道德立场。

国家和地区政府在立法时可能被许多利益集团游说,这种游说可能不是基于科学判断,而是为了促成对自己有利的立法通过。这可能导致政府做出一个“政治”政策的决定,而不是采取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决策目标。因此,一个国家的食品立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和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综合平衡。CAC(2003)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89)区分了这两个因素,并指出这两个因素需要在风险沟通中被考虑进来。也就是说,尽管对风险的科学判断不会变化,但对风险的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对风险的感知由风险沟通决定。

有很多因素影响以价值观为准则的风险感知和风险评估(Covello, 1998),例如对于潜在灾难和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聚集还是离散的,是确定的还是随意的,是熟悉的风险还是不熟悉的风险,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披露风险,是科学可控的已知风险还是科学无法控制的未知风险,是缺少理解还是可以理解的机制和程序,对儿童有危险还是没有危险的风险,风险具有滞后效应还是马上显现,风险受害者是可以确认的个人(组织)还是不能够确认风险受害者,是带来恐惧的风险还是没有恐惧的风险,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可恢复的还是不可恢复的,是缺乏信任的机构还是充满信任的机构,媒体是大力关注还是很少关注的风险,风险是由于自身活动失误引起的还是由天灾人祸引起的。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和风险评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它是公众对这些综合因素的整合反应,并最终影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三、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Bommer等人将伦理决策看作是一个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伦理决策的对象是伦理问题,伦理决策的结果是伦理行为。决策者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伦理主体,对伦理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和实施行动,决策者可以对决策结果做出“合乎伦理”和“不合伦理”的判定。合乎伦理的决策是指合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决策,不合伦理的决策是指非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决策。伦理决策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对伦理决策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对于道德冲突中所涉及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描述、判断、推理、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使行为主体能够对决策行为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

(一)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根据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依据人们对食品安全道德合法性认可程度的不同,所做出的一系列道德判断与选择。西方企业伦理决策的主要模型有伦理检查模型、遭擅决策树模型、“九问式”模型等,这些伦理决策模型可分为过程模型和问题模型。过程模型是决策者主要从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估一项决策的道德性;问题模型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达到伦理决策的效果。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伦理风险决策流程,道德冲突是进行伦理决策的原因,决策者有时需要在两难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选择,伦理决策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遵守法律规范、不同国家的伦理标准、组织文化以及在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等因素。经济因素是产生道德冲突的主要诱因,但不是唯一的诱因,其他非经济因素如理想、安全、偏爱、恐惧等都可能引起道德冲突。确认一种情况是否属于道德冲突,取决于角色的道德要求,角色的道德要求又取决于道德判断,而道德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理论,例如义务论、结果论等价值判断范式。

人们首先要分清道德冲突的内涵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发生道德冲突。当在同一价值体系范围内选择了按照某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时,就不得不放弃按照其他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另外的道德价值,由此使决策主体陷入了一种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境地时,就产生了道德冲突。另外,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对决策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琼斯(Jones)认为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和利益的结果,社会对行为是好是坏的认同程度,危害和利益实际出现的可能性,行为后果出现之前的时间长短,决策者与行为受益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生理亲近程度,受行为影响的人的范围等因素都会对伦理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二)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

在伦理决策过程中,需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一般说来,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可从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标准、决策时个人权益的保护、决策后被影响的对象、决策后的效果等方面来考虑。为了让伦理因素嵌入食品安全决策中,决策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评价道德争论,考虑到感知到的风险是基于价值判断还是科学判断,从而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为了使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有效和可持续的,它需要人们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下评判什么是“好”还是“公平”。

Belmont提出的伦理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人,应将个人看成是能自主的主体,让行为人自己选择,对那些自主力受限制的人应加以保护;自主即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愿性即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的自由;善行提醒人们要尽量减少伤害,增加利益;公正要求人们应公平待人。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道德表现为基础,给企业提供了一套伦理决策的指南,使企业能够通过有效地应对并满足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英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Defra,2002):(1)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2)支持农村和城市经济和社区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3)通过市场和公共利益补偿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确保能养活的生计;(4)在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限制下运营;(5)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资源使用,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取得持续的高环境绩效标准;(6)确保食品供应链中所有员工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培训;(7)持续获得高水准的动物健康和福利;(8)为确保需求不断增长的食品并提供其他公共利益,保持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可选择的土地使用是满足社会其他需求所必须的。上述道德原则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恰当的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食品伦理理事会(2001)通过剖析四个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自治和公正的道德原则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伦理决策,这四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在食品供应链上工作的个人和组织(如农民、农业供应商、食品制造商、零售商、贸易人员和餐饮人员);一般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如社会上的消费者和参与者);农场牲畜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这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伦理决策矩阵,在伦理决策矩阵的12个独立单元中,福利、自治和公正的原则分别适合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人员、公众、农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该伦理决策矩阵提供了在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涉及伦理的基本准则,如动物福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该伦理决策矩阵确定了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的问题和争议的焦点,把伦理决策从问题和人们的感觉中梳理出来,使人们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能有效帮助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进行价值判断并确立影响因子;它提供了一个对食品伦理决策和个人选择的详细分析,但没有对组织伦理决策进行定量分析或组织之间的定量比较。

(三)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机制

食品企业在进行伦理决策时,要根据各种伦理道德原则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伦理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福利、自治和公正这三项原则中的每一项都应具有相等的道德重要性,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这三项原则会互相冲突。某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不会总是超过另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后决定什么是合乎所有三项道德原则。可接受的伦理风险标准是以伦理政策、伦理目标和伦理指标为基础的指南。伦理目标是组织设立的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一致;伦理指标是组织详细的可实施的伦理绩效标准,是伦理目标的具体分解。企业通过筛选伦理道德各方面对企业的影响,按照伦理重要性和伦理绩效标准就可以进行伦理决策,管理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已建立了以“道德过滤器”为中心的决策流程,把拟定的行动方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道德原则进行对照,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方案就被剔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与收益评估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方案来增加收益、减少危害,必须禁止风险几率大于收益的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矩阵和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食品安全伦理风险决策过程中,在伦理道德影响方面的优先权排序,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使利润动机符合伦理的要求,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一个定性的输出机制,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

四、结语

道德指南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伦理原则,也是企业化解伦理风险的基本保障。食品企业应把伦理风险问题纳入其高层决策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遵守道德指南,制定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从而使伦理风险的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保证社会和伦理的要素不会迷失在企业竞争之中,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阎俊,常亚平.西方商业伦理决策理论及模型[J].企业文明,2005(3).

[2] 葛晓春.从三鹿奶粉事件谈中国食品危机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3] 贾玉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透视及反思—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8(4).

[4] 郑锐洪.食品安全危机的伦理分析与解决[J].管理观察,2008(7).

[5] 甘俊.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营销道德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

[6] 张彦.基于风险考量的伦理决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8).

[7] 李怀.中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构建与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Communication to Food Standards and Safety Matters, Report of a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FAO, 1998.

[9] Risk Assessment of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in Foods, Report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WHO, 1999.

[10]Codex Procedural Manual,10th edition, FAO/WHO,1997. Source: Nestle, M. (2003), Safe Food: Bacteria, Biotechnology and Bioterror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ndon.

[11]Covello, V.T., Sandman, P.M. and Slovic, P. (1988), Risk Communication, Risk Statistics and Risk Comparisons: A Manual for Plant Managers, Chem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风险决策分析第5篇

一般情况下,重大投资项目是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对于企业再生产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的提高、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具有关键作用,对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更是举足轻重。

项目投资决策是指企业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投资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建设方案可行性、潜在风险因素以及敏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投资项目是否必要和可行的一种选择。

二、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

决策阶段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可行性研究的成功与否,如可行性研究中的市场调查是否真实全面、供需预测是否准确、目标市场定位、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是否合理、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等。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风险,尤其对于竞争性项目来讲,是一种经常遇到的风险,值得企业和投资者密切关注。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价格趋势等对项目的目标定位有直接影响,是决定项目建设和未来运营成功与否的基础。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供求变化、产品竞争力和价格风险等方面。

(1)供求变化。若供大于求,则有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快速下降、产品滞销等,影响目标实现。若供小于求,则表明投资规模和目标定位与市场有一定偏差,对投资利润率有一定影响。

(2)产品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性能、价格以及新产品替代等方面。准确把握产品发展趋势,制定合适的产品方案,方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3)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料是决定项目建设成本和生产运营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价格过快上涨将对项目的投资回收及预期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2.技术风险。投资项目的技术风险是指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发生重大变化时,项目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导致产能降低,成本增加,或产品质量不达标等。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对项目的投资、投产后的生产成本、今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项目的生存和竞争能力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投资决策阶段,应高度重视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的评价。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投资失败,主要有战略管理风险、组织管理风险和生产管理风险等。

(1)战略管理风险。指因企业的战略决策失败导致的风险。战略决策一旦失误,投资项目失去意义,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如: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因在智能手机系统的选择上决策失误,终被苹果、三星甚至中国华为等公司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2)组织管理风险。指由于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管理混乱或管控不足,从而导致投资增加、项目不能按期投产造成损失的风险。需要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中明显不合理的部分,使管理架构适应企业长远发展和投资项目建设的需要。

(3)生产管理风险。指由于项目前期预测不足,导致实际的生产能力与实际的市场容量不一致。这种生产风险可以通过及时调节生产能力,力争需求与生产相匹配,从而减轻影响。

4.人才风险。人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项目建设以及生产运营所需的各专业、各层次专业人才不充足,核心团队建设不到位等因素而导致投资失败或生产运营困难。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需要分析项目不同阶段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5.其他风险。项目投资还受其他外部因素制约,如产业政策导向、配套条件等。在投资决策阶段需要仔细研究论证,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三、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建设项目决策之前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有助于决策者形成科学的决策。将风险在事前予以规避,以免造成巨大浪费。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项目投资要符合企业战略规划。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项目与企业自身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符合性,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有竞争优势、自身所熟悉的行业和领域。

风险决策分析第6篇

关键词: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在生存与发展中都力不开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整个企业的未来。但是就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而言,其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行动,由于未来不像过去那样已经成为定性,而是一种存在着多种未知性和影响因素的概念,因此其在管理工作中各种管理结果也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因此在工作中极容易导致各种风险的客观存在。但是在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与总结,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和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使得其中各种问题都得到有效、系统的优化与完善,使得各种问题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人力资源概述

1、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知识经济时代的成型促使了企业运营的繁荣,也使得企业经营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经济活动,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通常都是由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同构建而成,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搭配,从而形成了商品与劳动的综合体,这种结构体系中,人力资源一直都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点要素,也是企业竞争力得以发挥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企业竞争日益复杂,人力资源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也逐渐明显。

在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为了完成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目标和发展重点。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通常都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去激励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和素质,从而使得其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般来说,在目前的工作中编制科学、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对于人力资源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特点

就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在管理的过程中具备着以下几方面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的应用通常都具备着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历来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体因素。(2)时效性:在管理工作模式的应用上,要确保实践的应用能够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同时对于其约束机理和作用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3)思想性: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人本身具备着独特的思想,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生命力,因此在工作中要区别于其他工作模式和流程进行分类管理。(4)全面社会性:社会性主要在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是一项双赢的局面和结果,还需要在工作中关注个体的态度和心理满足程度与要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1、甄选、录用风险与应对策略

1.1、风险

在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极多的决策风险,一般来说,在衡量和甄选企业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去正确、科学的对决策质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完善已成为人们关系著的重点。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录用缺陷与问题,同时还需要在工作中对于评价组织标准和评价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决策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控制。甄选和录用决策的风险及对策分析:目前不少组织甄选和录用标准的内容和水平是基于以下前提:

1工作分析的信息来自于以前工作的个别经验

2)片面的认为组织的甄选和录用决策主体就是组织个别人的意志

3)甄选和录用标准来源于对以往招聘和录用的评价;

不难看出,在现实的甄选和录用实践中,以上前提不一定都是存在的,因此,由于认知的偏差和决策能力的限制,甄选和录用决策的风险就不可避免,错误的录用无论给组织还是个人都会带来一定的损失,由于“大材小用”使人的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形成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小才大用”,由于力所不能及,给个人带来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给组织带来的只能是低效率。

1.2提出以下对策:

1)明确组织甄选和录用的总原则是为了吸纳组织所需要的人员,使组织和成员获得更好的成长性,而非权宜之计。

2)甄选和录用决策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实践的始点,是组织对外传播自身形象,期待关心组织成长的人们作出积极反应的开始。

3)甄选和录用决策的主体是组织和应聘者双方,甄选和录用决策的实施过程正是双方了解的过程,组织按照自己确立的甄选和录用标准选人,应聘者也密切关注着组织的甄选和录用活动,以期作出组织所预期的反应。因此,组织的甄选和录用决策具有导向的作用。

2、绩效考评决策中的风险分析

考评决策中风险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针对不同原因,才能制定有效的对策:

2.1.信息的质量、数量、获取的途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评决策的风险。由于考评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任何一方都有可能仅仅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设法制造障碍,使对方无法了解真实的信息,或者有意扭曲信息,如组织人员总是夸大工作的难度,而组织的工作分析总是降低工作任务的难度,个人的在于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利益,同样组织也想以较小的人力代价获取更多的利润。

2.2.考评标准的选择:究竟考评什么?如何确定考评标准直接影响考评决策的实效。由于影响考评结果的因素是复杂的,所以考评标准应是客观的、可以考核和具有激励作用的。

归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结果的因素有内在因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外部因素:任务的难度和机遇。其中有关个人能力和任务难度是比较容易测评的,而个人的努力和机遇对结果的影响往往是难以预见、观测和评价的。尤其这些因素综合存在时,人们很难分清。无疑增加了基于考评结果标准确定的难度,对于一些影响结果因素复杂的考评活动可以建立基于行为过程的考评标准,重视人们在实现结果目标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激励。

2.3.对考评结果的评价和分析应该建立在管理心理学家凯利提出的三个标准之上

1)差异性:考评结果应该能够敏感地区分出不同被考评者的行为特征。慎重对待对所有不同被考评者雷同的考评结论;

2)一贯性:评价者是否在任何时候和和情景下,对某一考评对象作出同样的评价。考评者的评价结果可能随着考评环境和时间的变化,也可能随着考评者自己情绪的变化而不同,当某个考评者提供的关于同一个人的考评结果变化较大时,切忌轻信任何一次考评结果而作出考评评价。

风险决策分析第7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外包 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14-01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指的是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机构代为处理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主要运作流程为:确定外包的内容―选择外包的服务商―选择外包的方式―外包的实施。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文章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中存在风险的分析,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策略,以期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具体实践。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弊端及风险分析

有效的外包固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如果在进行外包时考虑的因素不周全,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好处,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存在以下风险:

(一)法律风险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最大的风险

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外包服务的具体运作,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新兴的业务外包,更是无章可循,有的只是国内外一些大企业的探索先例。

(二)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外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外包合作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及市场地位。而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也必然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三)在外包过程中,企业商业信息随时面临泄漏的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意味着外包服务商掌握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业务内容。如果这些信息泄漏出去,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履行合约的风险

当与外包服务商签订外包合同以后,外包商能否按合同规定履行其职能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不按签订的合同提供服务,可能会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公司其他工作和公司战略发生冲突,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解决

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中规避及解决这些风险,成为很多企业和个人头疼的问题。针对企业面临的以上四方面风险,文章提出以下几项策略:

(一)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进行可行性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都应该进行慎重考虑。首先要判断到底外包哪些功能?哪些不进行外包?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把每个项目分成不同的细节,然后考虑每一个细节的意义。然后再确定外包哪些工作。

(二)细化所要外包的职能

有很多企业只是注重外包控制的总体成本,却不关心外包的细节及具体过程,这就促使一些不正规的外包服务商投机取巧。所以在外包前,最好能细分需要外包的职能和每一步骤的细节,从而制定完善的外包方案。

(三)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机构

在选择外包服务机构的时候应对外包服务商的合法性、保密性、操作经验和软硬件的投资进行严格的审核,例如:外包机构和本企业是否有文化冲突;是否真能为企业量身打造设计的方案,并能够与企业的其他部分整合为一体;以及之间的合作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案是否合适。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机构,是外包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企业不仅要调查与核实外包服务机构的老客户,还需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外包协议来规范和约束对方的行为。

(四)签订完善、灵活的外包合同

外包合同是企业规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风险的法律手段。往往外包服务商可以通过钻外包合同的漏洞来谋取利益,因此,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对合同认真分析,确保合同没有对企业不利的地方。另外,外包合同一定要灵活,在外包期限的规定上可以视外包商的工作业绩而定,这样就可以使外包服务商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应该在与外包服务机构签订合同时,就与之沟通双方期望达到的绩效水平并建立衡量标准,并以此作为评价外包服务机构所提供服务的依据。

三、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产物,也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为现代企业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虽然人力外包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制定周密的外包计划加以克服。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把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将成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白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规避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6(8):88.

[2]刘希强,刘业伟,陈晓荣.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J].集团经济研究,2005(5):124.

[3]简朴,夏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8):168.

风险决策分析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企业在职培训的投资风险问题,对贝克尔的两个假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基于人力资本的在职培训投资及相关的风险类型,从忠诚度、组织结构等角度,对管理者如何防范人力责本流失进行了相关分析。

一、引言

1936年,著名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Gary.S.Becket)出版了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贝克尔用传统的微观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均衡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在职培训,提出并分析了一般在职培训和特殊在职培训这两种在职培训模式。在职培训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涉及到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分析。本文基于在职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为企业在职培训投资决策提供可借鉴的分析方法。

二、贝克尔在职培训投资模型分析

(一)贝克尔在职培训投资模型的两个基本假设

贝克尔基于人力资本市场理论。研究企业与个人培训决策中投人产出的经济分析问题,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

(1)企业和个体劳动者是都是理性的和利己主义的,受自我经济利益的驱使,可以从事任何净现值为正的投资,而培训正是理想的可以带来高收益的投资决策。

(2)市场被假定为信息完全和充分竞争性的,对已受培训、正受培训和未受培训的劳动力,将分别在市场中均衡产生出不同的交易价格,即表现为企业支付的相应工资收人不同,以此调节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二)一般在职培训

贝克尔认为,对于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它可以使所有或许多企业都有可能从中获益。企业承担了培训费用,必然要求收益,即未来员工的边际产出要大其工资。企业才能获得收益。但员工接受培训,提高了生产率,也要求与其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否则会威胁离职,因其受训的是一般技术训,在别的企业也能有相同的生产率,可以得到与生产率相当的工资。此时,员工承担所有的培训费用。收益也全部归员工所有。它与其它的个人投资人力资本没有实质区别。

对一般在职培训来说,企业亦可承担部分费用,有两点理由:一是可以在招募时对员工产生吸引力。二是企业承担的这部分费用是可以得到画报的。由于在培训期间员工是通过接受低于其边际产出率的工资来承担培训费用的,员工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但费用到底多少才能使企业不必担心员工会在培训后追求工资等于边际产出而离职呢?

假设员工是完全理性的,对于员工离职的成本有:实现流动而付的成本、信息费、交通费及安家费;员工放弃现有职位带来的机会成本;离开熟悉工作环境、亲朋好友所带来的心理失落;不确定因素如失业、伤病等带来的成本。当对某一时期t而言。只要时。即员工预期在本企业的工作期限内的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的现值之和大于其离职成本时,员工就有可能作出离职决定。为员工在t时期的边际产出,,为员工在t时期的工资。由于其中K为培训费用,MP0一w。为培训期间员工承担的培训费,MP一w为培训后t时期员工承担的培训费,即员工在培训结束后以低于边际产出的工资来支付企业在培训期间为员工承担的培训费用。因而对企业来说。只要员工培训后在预期的工作期限内不离职的话,企业是没有损失的。

(三)特殊在职培训

对特殊在职培训.贝克尔认为,它只对或者说主要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利,企业要全部或部分承担这类培训的费用。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进行培训的均衡条件为

对于进行特殊技术在职培训的企业来说,和为其它企业工人的边际产出和工资,而则为其培训收益。c为企业所花费的培训成本。

人们一般会问,特殊培训基本上只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才能用到,而企业就应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包括受训者付出的时间精力的补偿,受训者可能知道他比企业更有优势,他的流失与否与他本入没有损失,但企业的投资将会丧失它的投资。因而最好地办法则是企业与受训者共同分担培训费用,投资收益在这两个投资者之间分配。企业可以支付低于其边际产出的工资,这样企业就可获得回报。个人若不满意于工资低于边际产出而流失的话。由于其受到企业的特殊培训所花费的成本在其它企业很难收回,会受到损失的,因而最好的选择是呆在原来的企业,不光可收回成本,还可得到收益回报。

三、企业在职培训的投资风险类型

1.流失风险

由于企业在职培训投资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企业在职培训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接受培训的员工,员工一旦离开企业,将会带走企业在其身上积累的入力资本投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企业在职培训投资的流失风险首先是由于人寿命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流失风险。入一旦死亡附属于人体的不可以转让的入力资本将不复存在,从而产生不可控制的企业在职培训的投资风险。其次是由于接受在职培训后的员工离开原企业而产生的流失风险。在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员工离开企业将完全带走附于其身的在职培训成果.企业将失去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载体。员工的忠诚度是衡量企业在职培训风险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企业在职培训投资决策中引入员工忠诚度并同时考虑员工的流失成本,将可以有效防范在职培训的决策风险。

2.激励风险

企业在职培训的人力资本形成之后,其效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对员工构成激励的外部环境。企业在职培训入力资本在具备能动性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激励风险。当在职培训入力资本所有者得不到有效激励时,作为所有者主体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本关闭起来,从而使其经济利用价值一落千丈。同时由于企业在职培训的入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企业在直接利用这一资本时无法采用”事先全部说清楚”的一般市场契约模式,必须借助于激励性的企业制度安排和组织设置来实现对入力资本的使用和调度。

3.贬值风险

与非人力资本相似,企业在职培训形成的入力资本也存在贬值风险,企业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丰富员工的知识,提升员工的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损耗,这种损耗可以分为有形的损耗和无形的损耗。有形损耗主要是指由于生疏、遗忘等引起的知识和技能的减少。入力资本后期的投资必须以前期的投资为基础,所以在职培训的有形损耗不仅影响即期投资的收益,而且影响后续在职培训的收益。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变得相对落后。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动态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急剧缩短都加速了企业在职培训入力资本的无形损耗。企业在职培训入力资本投资的贬值风险还包括人力资本的利用率问题。对于有一定资本存量的员工,衡量其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关键看入力资本的利用率,利用率越高,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可见.即使企业在职培训投资较高,也会因为利用率低而造成事实上的入力资本贬值。

四、企业在职培训投资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在职培训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投资既然有丰厚的收益回报,就必然会伴随着大量风险的存在。结合不同的风险类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在职培训的投资风险进行防范。防范和规避企业在职培训投资的风险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提高接受培训员工的忠诚度。企业在职培训收益必须通过接受培训的员工的行为来实现,在职培训投资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于接受培训员工的忠诚度。企业进行在职培训投资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如何为员工提供最好的训练和发展的资源,提供个人的专业成长机会,提高员工忠诚度。

2.完善企业入力资本激励措施。由于在职培训的入力资本依附于员工存在且不可分离,从个人的效用角度分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否得以充分发挥,要看入力资本的载体是否得到有效的激励。建立健全企业入力资本激励措施,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能够反映这种投资主体的收益特性。其次要强化精神激励,包括为员工创造发展的机会,支持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建立对话制度或沟通渠道。第三要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使个人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

3.不断更新培训内容。由于知识贬损与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加剧。企业在职培训的知识和技能面临贬值和跌价的风险。所以企业在进行在职培训投资决策时既要考虑市场前沿的发展需要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促进企业发展。

五、启示

(一)企业在进行在职培训决策时,应对在职培训成本与效用进行预测,所得到回报的效用是否大于投入的成本。企业在某些方面面临着”生产”还是”购买人力资本的选择,即到底应该自己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还是”购买”那些已由别的企业或单位培养的人才。

风险决策分析第9篇

【关键词】筹资;财务风险;筹资风险;风险控制

从本质上上来看,财务风险是一种交换性的风险,是价值在其载体形态上转移、变换和复原的风险,而其实质则是资本价值形态转化中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按照资本运动环节的存在形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这几种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本文则主要对筹资决策中的财务风险,也就是筹资风险进行分析。

从对筹资决策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筹资渠道、方式各有其优劣,也有不同的筹资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还应把资本成本的因素考虑进去,要在支持公司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使筹资成本尽量小,并最终使公司获得最大收益。由于不同的筹资渠道其税负轻重是不同的,如债务利息可用于税前抵减产生节税收益,融资租赁资产可加速折旧等,这也为企业筹资决策的选择提供了方向。

一、筹资中的财务风险

筹资中的财务风险,既筹资风险是指到期无法抽还本金和偿付资本成本的可能性。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中,由于筹资数量、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等的不同选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那么,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将筹资风险进行分类,以能更好的找到风险产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筹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杠杆发生负面效用引起的风险

财务杠杆的效用主要表现在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是,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时,财务杠杆发生负面效应,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增加,权益资金利润率因此而降低。负债比例越高,权益资金利润降低得越多。所以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使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以及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从而导致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出现财务杠杆反作用,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财务危机。

这类风险的原因主要资本结构不当和筹资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资本结构不当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效用。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2.无力偿付债务风险

对于负债融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就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不善,现金流量不畅,既使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导致债务到期时,企业无货币资金偿还债务。若不能按期足额还本付息,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且影响企业信用甚至陷入法律诉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筹资渠道萎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当然,企业负债规模过大、负债期限结构不当也是造成这类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企业负债规模过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规模多大也会造成负债比重的增加,从而增大财务杠杆产生的负面效用风险。另一方面,负债期限结构不当,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3.负债比率过高,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负债筹资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还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负债比率越高, 股票风险越大,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进而可能造成投资人对企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并导致企业形象受损。

4.利率变动风险

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负债筹资资金成本的高低,并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社会货币供应量萎缩,贷款利息率提高,在筹资额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将因利率的提高而提高,从而使得负债融资而使费用增加,盈利减少,甚至发生亏损,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另一方面,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⒌汇率变动风险

企业进行外币负债筹资,当汇率下跌时,将造成借入的外币贬值,债务到期仍按负债筹资额归还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从而使实际归还本息的价值减少。但是当汇率上升造成借入的外国货币在借款期间升值时,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实际价值就要高于借入时的价值,从而加重了企业偿还外债的负担,陷入外币筹资汇率变动的风险之中。

二、筹资风险的管理对策

企业筹资是整个理财工作的起点,筹资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制约着投资和分配过程。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对筹资风险进行控制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而且是整个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建立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以制定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负债筹资风险。

2.优化资本结构,巧用财务杠杆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财务杠杆的负作用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全面预测经济形势,应对利率变动风险针,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时,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

4.加强资金运营管理,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为保证能按期还款,应加强资金运营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以保证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同时,企业也应做好充分的还款计划和准备,以保证在充分使用借贷资金的同时能按期还款。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